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管理法规范文

水利工程管理法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5: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利工程管理法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水利工程管理法规

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47

农田水利灌溉对于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及水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业灌溉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由于其地区特性的差异,在进行灌溉规划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到地势情况。主要需要满足以下两方面条件:第一,由于农作物的需水量受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在灌溉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农田的实际情况,对农田的整体布局及现有水利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在保证原有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农作物最大需水量条件,从而保证农作物产量。第二,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水流的方向与流量会发生变化。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高灌溉、低排水”的原则进行施工,在地势较高处布置灌溉渠道,在地势较低处布置排水渠道,从而形成自流排水、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1.2安全为主原则

对于渠道工程,无论是在修建阶段还是在使用阶段,其安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修建过程中,尽量避免高填方、深挖土。在选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取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并且需要适当地设置排洪、泄洪的基础设施等。为了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在修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施工质量,既要包括施工材料的质量,也要保证好工艺的品质,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用户造成影响。

1.3动态发展原则

农作物的生长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田水利作为一个生态与经济综合体,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时,需要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保证其动态发展。同时,根据灌溉工程的自身特色可以发展其他的一些产业,如利用灌溉渠道的高度差,可以将水力、电力相结合;通过渠道养殖,可以将农业灌溉与水产养殖业相结合,最大化地实现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

2.1规模前景预测

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小型灌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好小型灌溉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好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可以通过动态发展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小型灌溉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主要受当地环境资源、土地资源、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随着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在修建小型灌溉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将农作物灌溉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开发其他利用价值,可以提升小型灌溉区的综合实用性。

2.2规划技术及实施方法

2.2.1规划前准备阶段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当地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料,通过查找地方志、年鉴等方式,了解地方的降水量、气候条件、土质条件等;第二,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资料,包括之前实施的历史工程资料等;第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当地经济效益情况 、收入情况等。通过这些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之后的规划设计做好基础准备。

2.2.2工程规划设计阶段 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以采取边设计边建设的方式,根据之前收集到的基本资料,构建设计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季节若选在雨季,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雨水储存工作,为以后的旱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设施的配备工作,如输水管的建设、清淤工作等,以便灌溉区可以尽快地投入使用。

2.2.3灌溉技术施工阶段 在整个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入后期管理问题,并在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开展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对于相关的工程与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他们的正常工作。

3灌溉规划实施运行的保障措施

3.1技术保障

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需要加强对灌溉工程的研究力度,通过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3.2资金保障

可以选择“谁受益,谁负担”的方式,以当地自筹为主,国家扶持为辅为原则,充分保障好建设资金的投入,为灌溉工程的进行增添动力。

3.3政策保障

项目可以正常实施,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整个灌溉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先通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的审批,再投入使用,能够使规划更为科学合理,增加可操作性。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我国农业、农村及农民的现代化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区域发展的特异性,结合最先进的水利灌溉设计技术,高效安全地进行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在保护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不断推进了现代化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哲.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1234-1234.

篇2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1关于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是一个综合了很多工程在一起的一个大的工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我们要使得水利工程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防洪、供水、发电等需求,同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做到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进行最初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工作,它的设计原理不但要符合工程学原理还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要求。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必须使水利工程的设计满足水文学和力学的规律,这样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它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可负荷能力。这样的考虑也是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的一种综合的考虑。

在水利工程进行经济性分析的时候,应该做到风险要最小,效益要达到最大化。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能会突发很多的状况,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考虑的全面些,把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考虑到,尽量减少建设中出现失误而带来损失。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使水利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可以达到最少。

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性

生物群落的出现不仅仅是生物的多样性,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空间下,由一定的生物种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所以我们常说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实际上,生物群落多样性问题是在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是水陆空间的相互变化的关系,因此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环境条件,在河流的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就造就了丰富的流域多样化生存条件。河流纵向的蜿蜒性形成了急流与缓流相间;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深潭与浅滩交错;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为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由于河流形态多样性形成了在流速、流量、水深、水温、水质、河床材料构成等多种生态环境的不同性,造就了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就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涉及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功能,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自我的功能调节工作。在生态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方面,他们用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的物种会如此的丰富,和为什么食物链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态环境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就表现了出来,在生态环境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的主要表现是物种的自然选择性。也就是有些物种可以在某地生存,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条件,这里的条件可以适应物种的生存,就能够使的这种物种的快速生长,进而发展自己的种群。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人们往往考虑到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征服,使水利工程去控制自然河流的做法是对环境发展很不利的做法。在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求工程的设计人员要放弃改变自然环境的做法,开发一种对自然环境发展有利的设计方案,既要满足水利工程的设计目的,还要满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要合理地运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我们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地去设计,因为每一条河流都有其本身自我的特点,我们只有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水利工程的方案,才会得到最好的设计方案。

4水利工程的景观性和整体性

水利工程的河流生态系统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十分值得人们引起注意的问题。与水利工程建设起来的实际效用相比较,河流的生态恢复问题才是人们应该重视的大问题,在建设工程的同时以牺牲环境为目的,是十分不可取的做法。

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它不仅包括水文系统还包括人造的工程设施系统。在水文系统方面,主要包括从发源地一直到河口的上中下游地带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流域中由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沼泽和洪泛区。水文系统是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的,进而形成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好坏两方面的影响。在水域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的时侯,我们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每一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我们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掌握长时间河流的变化过程与生态环境现状之间的关系。河流生态修复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我们要有长期的准备,同时要做好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的工作准备。

5反馈和调整水利工程的设计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的时候。我们要依靠完整的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在调整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生态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是一个综合了很多工程在一起的一个大的工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我们要使得水利工程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我们还要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做到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我们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要在建设工程开工前要考虑很多的影响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我们还要考虑水利工程的运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河流生态的系统进行相应的保护工作,使环境可以可持续的发展。在我们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进行的时候,我们要遵守很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关于工程的安全和工程的经济性的,还有就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的保护原则和设计调整方面应做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到它未来的经济性,还要考虑到它未来的环境保护的问题。只有考虑到所有的因素,这样建设的水利工程才可以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做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保障的水利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广泛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以及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方式和思想研究、管理和装备水利,有效保护水环境,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以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是水利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是水利工程存在发展的基础,而管理是水利工程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实现水利现代化,不仅要靠建设者长期不懈兴办水利工程,切实保证水利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要靠广大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对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管理是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化科学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它适应了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更是解决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没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工作,建立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事业的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改革。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可行性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否具有可行性就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效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如图 1所示:

图1 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五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

图 1 显示,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管

理人才是组成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五要素,五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管理人才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必须从这五要素抓起,必须树立现代化水利管理观念、明确现代化水利管理目标、规范现代化水利管理制度、健全现代化水利管理体制和培养好现代化水利管理人才。

2.1树立现代化水利管理观念

水利现代化是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变过程。为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实现水利现代化,使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必须从观念转变上抓起,即从单纯的传统管理理念过渡到全方位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管理者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自觉树立现代化水利管理观念。

首先,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根本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认识、改变“重建轻管”的观念,把工程管理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到管理上来,以全面推动工程管理的发展。其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观念,确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建立现代效益观念,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在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同时,注意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水资源。再次,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的意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为人民提供切实可靠的防洪保障和供水保障。同时水利工程管理者要树立全面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水利工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

2.2明确现代化水利管理目标

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在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的基础上,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安全运行,保障水利工程效益的持续充分发挥。结合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状况,为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管理的具体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努力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

第二,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发挥工程综合功能效益,提供全面良好的优质水事服务,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保障。强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涉水事务管理,为水生态的修复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3规范现代化水利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既有业务管理工作,又有社会服务工作。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管理必须依靠法制,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法管理也是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要求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要结合水利工程实际,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坚持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工程管理法规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和执法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保证执法力度。同时,管理单位内部也要建立完善内部法规和内部监督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加快工程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

2.4健全现代化水利管理体制

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水利管理体制。同时结合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原则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体制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要照顾水利管理的特点。因此应从水利工程实际出发,按照现代水利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利管理体系,将加强外部考核与提高内部运行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要健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体制,首先要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促进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同时,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建立务实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将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并合理实施目标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以此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另外,要建立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

2.5培养现代化水利管理人才

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水利人才素质,要全面开展对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使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适应水利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首先,现代化管理人才建设需要积极吸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如目标管理、成本管理等,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还要把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到水利工程管理实践中去,使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从而实现水利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其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需要发挥人才机制的积极作用。因此要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调动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通过培训不断调整出新状态,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建设的需要。

再次,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要求管理人才具备全方位的素质,当今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也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引进和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既精通信息系统管理又熟悉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

3结语

综上可知,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观念、现代化的管理目标、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以及具有现代化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实现现代化不仅局限于管理的技术手段和体制制度层面上,而且还包括管理者的素质水平、思想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只有全方位、多层面地把握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与时俱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完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光.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四川水利,2004,(7).

[2]黄莉新.立足创新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J].江苏水利,2002,(5).

篇4

 

1.引言

 

水利是国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完成大规模的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并且,作为现代化重要基础的水利工程管理,也需要实现现代化。但是,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颇少。因此,对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内涵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水利工程现代化的概况

 

水利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现代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标志着国家向现代化水利迈进了步伐。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是保护、运用和经营已开发的水域、水源和水利工程的工作。水利工程管理是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水利现代化的重要需求,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过程。水利工程管理在梅花洞进行初步尝试,为今后的水利发展提供了管理经验。

 

3.管理现代化现代化目标

 

水利工程管理作为水利现代化水平的直接表现,在创新力度上必须加大马力,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水利管理进行武装和改造,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必须结合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还要引进国内外性能优越的设备和管理制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安全稳定的运作并充分发挥出其该有的效益。

 

3.1 管理模式的改革

 

要实现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想要使水利工程可以维持一个良性运行的状态,就要努力去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但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管理特点。

 

3.2 管理的标准化

 

按照管理法规的标准对管理进行标准化与精细化的转变,为了保证管理法规能够贯彻落实,必须对水管单位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包括安全、运行、经营以及组织的管理,对其合格的加以勉励,对不合格的加以要求改正以达到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3.3 管理的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业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全面提高现代化管理中高新科技产业含量已成为一种趋势。

 

3.4 提高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要保证工程可以安全的运行下去,尽量增加工程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工程的各种效益,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的水事服务,为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3.5 加强管理职能

 

首先加强公共服务等职能,然后强化河湖等资源的管理,以及其他一切与水相关的事物管理,将河湖水系的安全、资源、环境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创造出有利于修复已破坏的水生态的条件。

 

4.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具体实现方法

 

4.1 管理理念现代化

 

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工程的建设还是对工程的管理都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为人民提供安全用水和防洪保障为目的的。只要是在工程的服务范围内的人民群众,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保证任何江河开发都不会影响到其流域内的社会利益。

 

还要树立起安全意识,即在利益与安全二者中将保障人民的什么安全放在前列,在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实现工程的利益。与此同时,工程也需要保护环境,要构建和谐的社会,人与自然一定要和谐相处,管理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为了工程利益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同发挥作用。

 

4.2 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是使原有的水利管理机制基本得到完善和发展,建立全新的发展模式,从而能有效的管理,确保水利管理能有效的为人民和社会服务,因此,必须要建立起水库分级管理体制,其职能必须清晰,权责必须分明,要和谐水库的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承担公益性责任,还要有必要的财政支付来保障经费的顺利周转。

 

4.3 管理手段现代化

 

由于日渐显露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和不断发展的高新水利信息手段,管理手段现代化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必须不断摸索创新的管理技术,顺应时代潮流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设备来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以达到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的,借助引进的世界先进通信技术以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来实现对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利用专用的各种系统技术对雨水旱情况进行全程实时监测,同时将所有搜集到的信息上传到上级负责指挥的部门,突破以往汇报时间长,回复等待久的时空限制,使所有消息可以第一时间上传和指令的下达已达成及时对各种方案做出调度和决策的目标。

 

4.4 管理队伍现代化

 

由于水库自动测报系统错综复杂,覆盖面广信息量巨大,并且广泛的连接于网络,对于网络渠道的重要资料需要妥善处理,要求严格,因此管理队伍中的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并且有专门的现代化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各方面人才加入工程管理的队伍中。

 

5.总结

 

水利现代化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优与劣,因此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迫在眉睫,以丰富的资料和实践为基础,分析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对于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有着重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涵盖了很多方面,不仅有大中型工程,还有对一些流域性工程和水管单位的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仍需继续探索和做更进一步的探究。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 现代化管理 目标 有效方法

一、前言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不断改革,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人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以建设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有效经营,并保护水源和水域。要合理建立水利工程科学管理体系必须对水利工程实行现代化的管理。为顺应社会现代化需求,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也迫切需要水利工程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二、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要求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是促进水利工程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使水利工程能够实现现代化进程,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水利工程企业必须对水利工程管理作出全面改革,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促进水利工程事业发展。

三、促进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要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体制。水利工程体制的建立前应先设定管理目标,然后根据管理目标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注重人的作用,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有严格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规范管理制度,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是促进水利工程现代化的有利措施,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一)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化的推动之下,水利工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管理转变。水利工程现代化模式是多层面及全方位的。要健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体制,必须提高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转变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使水利工程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以往水利工程管理比较单一,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的管理需求已经不适用,所以要把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观念全方位转变为现代管理观念。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水利工程企业应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理念,使水利工程管理者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二)明确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目标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延长水利工程使用时间,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使水利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和作用。根据目前水利工程的情况,水利工程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必须改革创新)这两个方面。

(三)规范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管理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好做好业务管理工作,还需担负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正常实施,应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控制盒规范,水利工程必须依照法律要求来进行现代化管理。再符合法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的各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事,使水利工程各管理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到遵纪守法、恪尽职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水利工程要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必须贯彻落实好水利工程相关法律规范,并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树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从而加强执法能力。此外,还需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并建立一套水利工程管理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以加强水利工程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的执法力度。还应在水利工程管理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水利工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管理,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法制化。

(四)完善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机制

要使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这是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应该满足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权责明晰、产权明确等基本原则。水利工程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弊端,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必须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的特征,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规律。

因此,现代化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外部监督及内部管理相结合,按照现代化管理要求去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的特点。水利工程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应对水利工程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考核,严格贯彻实施水利工程管理的考核制度,使管理水平标准化、精细化,把管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以及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在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应建立企业管理目标和相应的员工奖惩制度,这样能够更有力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水利工程要加强安全运行管理措施、经营水平和组织能力,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在水利工程安全方面,应完善安全组织管理机制,以具备应急预案能力。

(五)培养高素质水利工程管理人才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水利工程管理应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现代化水利工程的管理更应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并积极借鉴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与科学,总结管理经验,争取把水利工程的管理的实践与书本理论相结合起来,做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更具现代化、准确化、效率化和统一化。其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鼓励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自然因素,当代信心管理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技术,综合起来的素质也是必须要具备的。总之,现代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要具备的是过硬的技术与较好的管理能力。

篇6

今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水利和土地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7月底,国家管理水利工程领取土地证的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部任务的23%。但是,应该看到,各区县之间、市属水管单位之间的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即使进展快的区县和市属水管单位,完成的数量与年初确定的年度计划和1999年9月底全部完成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任务相当艰巨。

为了加快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工作的进度,特作如下通知:

一、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工作是国家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贯彻国家土地管理法规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利和土地管理部门必须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把工作做好。各区县水利(水资源)局、市属水利管理单位和水利工程所及区县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根据年初下达的任务和目前完成情况,要及时调整工作安排计划,统筹安排,增加人员,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年度任务和1999年9月底全面完成任务。对于进展较缓慢的,各区县水利(水资源)局和市属水利管理单位要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积极组织好此项工作。区县土地管理部门也要密切配合,为水利部门全面开展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保证条件。

二、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发证的收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颁发的〔1990〕国土〔籍〕字第93号规定的标准执行,一宗地最高收费不得突破4万元。

三、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减少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凡有土地利用详查成果资料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必须使用土地利用详查成果资料进行登记发证,每宗地以图幅为单位收取图件复制费,免收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无土地利用详查资料的,可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竣工图、设计图、平面位置图,作必要的修测,土地管理部门可减少地籍测绘费收取。

四、宗地划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用地确权有关问题的通知”(〔籍〕字第11号)第5条划分水利工程宗地,不得任意以乡镇为单元或以图幅为单位划分宗地。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因管理需要,须多分宗地的,以工程管理单位写出书面申请为准。无水管单位书面申请的,一律不得多分宗地。

五、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按照《土地登记规则》法规规定,精心组织水利管理单位和乡镇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由区县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六、凡已经具备申报条件的水利工程包括附属用地,水利部门要及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核,符合发证条件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要及时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对于权属调查、地籍测绘收费数额较大,水利管理单位不能一次交纳的,可分期交费。

篇7

Du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s to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unds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o ensure that funds earmarked funds legal basis and the impact of regulatory measures implemented.

【关键词】水利工程资金监管法规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期中建设管理单位积极推行资金监管措施,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因为措施实施涉及对承包商工程账户的监督,必须账户所在银行的服务配合,故实施该措施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据值得探讨。同时,资金监管措施的推行,对施工承包商的资金使用都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也有必要站在承包商的角度认为分析。

一、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对施工承包商实行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1.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社会效益波及范围广。例如,笔者参与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底开工至今,根据可研报告批复,主体工程静态投资为1435亿元。

从以上数据看出,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耗资巨大,设计规划耗时长久。所以在建设期内,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是确保质量、进度、安全等工程建设管理要素的关键之一。资金的及时支付和准确使用是资金管理的重点。

2.当前工程承包商的资金调配灵活,资金滥用现象频现。随着国内各施工企业大多完成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企业化进程,资金和人员调配灵活度高,较容易出现款项挪用、外借、转移等问题,造成资金浪费甚至出现缺口,进而影响工程建设。

例如笔者亲身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施工。该段工程为2003年开工,没有资金监管措施。因承包商资金转移挪用、经营不善、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建设后期部分承包商陷入资金困难,建设单位的月进度款拨付刚到就被支取一空,没有剩余资金用于现场工程建设。部分材料厂商因欠款屡拖不结,频频到建设单位告状。这些经验教训是迫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单位选择在漳古段工程施工中引入资金监管措施的重要原因。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专款专用。工程建设单位在做好自身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支付给施工承包商的各项资金执行监管措施就是迫切需要。

二、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监管的政策要求

根据财政部和水利部共同下发的《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切实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的意见》(财农【2012】22号)文件精神,提出要求确保水利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推进水利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强调从制度建设、预算管理、监督检查、廉政风险防控等各个方面,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完备的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体系,减少数据不实、虚假立项、挤占挪用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项目管理等环节在内的整个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是中央对今后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要求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加强资金监管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条款及时、准确的支付和专款专用。

三、实行建设资金监管的合理合法途径

对承包商实行资金监管在水利项目管理中并不多见,存在诸多不同部委行业政策法规的矛盾。实行资金监管涉及施工承包商经营自和现场项目部与总局的资金调度和管理权限等问题。因此顺利实行资金监管的前提是解决其合法合规的问题。

1.建设单位支付给施工承包商的资金,因为在所有权上已经发生转移,建设单位无权干预审查资金的使用,建设单位就需要得到授权具备监督权。在南水北调中线漳古段工程的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就将实行资金监管的条款纳入招标文件内以取得监督权。因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是通过“要约”与“承诺”的过程签订的,施工承包商对项目投标,就视同对招标文件所列条件的相应,其投标价格应考虑实行资金监管对施工成本产生的影响。所以,通过招标文件和监管协议等合同有效组成部分可以明确资金监管的范围、方式、权责等,顺利解决了工程资金监管的合法合规问题。同时拟定的资金监管协议,将承包商在当地开设的账户银行纳入第三方,从而使资金监管协议具备落实的基础条件。

2.银行在协助资金管理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在银行内对资金流动行使监督具有可行性。从而通过银行的信息平台建立对资金流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实现对资金监管理论的落实。

3.资金监管协议的条款必须详尽、完整、具有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对施工承包商的资金使用进行约定权利范围内的监管,只有出现施工承包商转移、挪用资金等违约情况时,才能采取协议措施。就如同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承包商按照投标承诺投入人员、设备等管理措施一样,资金监管不能给予建设单位干预施工承包商正常生产的权利。

通过以上详尽的考虑和措施,解决了资金监管在日常工程管理实施中的合理合法性问题。

四、资金监管对各方的影响分析

1.首先水利工程项目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除了技术含量较高外,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相当长,就是商品交易过程复杂,期间因为政策、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对于合同双方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施工承包商的角度看,在施工过程中引入监管体制无疑增加成本支出和不确定因素,这是施工承包商所不情愿的。

2.在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承包商的项目部主要有以下几项资金来源:自备的资金;建设单位支付的预付款和进度款;质保金;其他收入。同时,项目部的主要开支有几大类: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开销;设备、材料采购租赁费;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总局收取的管理费、利润和代缴的各类费用等。在资金监管过程中,为了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承包商的人员费用、日常办公开销和各项税费等都不可避免的被纳入监管范围以内,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承包商调拨资金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

3.中标的施工承包商总局对建设资金监管制度多持反对意见。因为当前工程建设市场,各承包人需要不断参与各类工程项目的投标和建设,需要人员、设备、材料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对于资金的使用有着自己的制度和办法。目前,市场上可供使用的融资平台或者成本高昂或者程序复杂,所以在各工程项目资金较充裕时互相调拨对施工承包商来说是常见的操作方式。建设单位的资金监管措施客观上增加了施工承包商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也使得他们对待资金监管措施缺乏积极性。

4.漳古段工程实施银行监管措施时,从银行方面得到的帮助有限。依然面临着资金拨付后对法人账户监控并不被银行系统全面接受的尴尬。银行在参与监管协议后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注入保证,同时赚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和资金占用权利。对于协议的落实,并没有过多的积极性。协议相关条款的实施完全依赖于负责监管账户的银行的负责态度、柜台员工责任心等不确定因素,造成了不同的银行出现工程监管力度迥异的现象,出现了监管期间,仍有个别违反监管协议的资金调拨情况的发生。

5.资金监管的推动主体只有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商和银行只是被动接受,客观上限制了监管措施更好的发挥它的效力。建设单位在资金监管协议中没有处罚手段和措施,协议其余两方违约成本实质为零。银行在监管协议中,没有义务缺失下的成本付出。在整个三方中处于最主动的地位,建设单位有求于银行落实监管协议,施工承包商有求于银行顺利提取或划拨资金,造成了事实上银行可以毫无顾忌的随意处置资金监管协议的实施。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个人浅见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因此,为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进一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管理机制,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本人结合本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管理是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兴利除害功能的关键,是整个水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目的的及时、准确、持续实现,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工程管理的主客体和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前,水利工作处于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农村水利向都市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时刻,水利工程管理更要适应变化。应当看到,近几年来,本地水利工程管理在某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实现工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成为本地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二、明确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根据当前本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本地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充分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放活小水库、小抽水站、小供水站、小渔池、小灌区、小水电站等“六小”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权,建立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管理、自定水价、自还贷款的“五自”运行机制。明晰所有权,确定管理权,放活经营权,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制等形式,让农民和社会法人把小型水利工程当作企业来经营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盘活水利工程存量资产,促进农村水利的社会化。另一方面,要对大中型、重点小型灌区、供水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按照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规定进行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划分,一律建立法人管理责任制。对公益性水利工程,按照国家投入,目标考核,动态监管,综合开发,注重效益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财政保证的水利工程公益性补偿机制和以综合开发为主体的国有(或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体系。对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非公益性水利工程要按公司制进行管理,建立新的投入产出机制。

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是以县级以上国有水利工程为重点,全面落实乡、村一级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建立国家政策为导向,市场调节为主体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逐步使全市水利工程都能达到“五有”,即有精干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制度,有良好的效益和资产监管手段,有鲜明的工程标志和良好的形象,有产业经营项目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1.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建立法人管理责任制。

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已明确管理权的除外)和跨区县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由市上统一落实管理;对区县域经济、安全影响较大的和跨乡镇水利工程由县区负责落实管理,小型跨村水利工程由乡镇负责落实管理,村办水利工程和受益范围仅限村内的小型、微型水利工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水利工程统一管理,进一步划分事权,落实管理法人,形成行政管理与法人管理相结合,以法人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法人管理责任制。

2.继续坚持群专结合的路子。

水利工程不论大小,都要走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受益区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服务功能,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融洽的群专关系。有水利工程管理任务的乡、村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建设。乡镇水利管理站作为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接受乡镇政府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职能不得削弱。乡镇水管站的人财物及形成的水利资产未经区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不能随意平调或改变用途。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大的村民委员会应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或小组),负责辖区内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维护、管理工作。村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是村一级群众性管水组织,实行水利村长负责制。各级水利专业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咨询、规划、服务等职能,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科学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活动,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和良性运转。

3.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按照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每年按照产权管理关系,逐级落实管理法人或责任人当年管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明确增值保值责任和奖惩办法,建立全年动态管理和年底述职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对考核不称职的或连续两年未完成管理目标任务的,要就地免职或解除承包、租赁合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应责任。

4.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要认真贯彻相关法规,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及时缴纳有关税费和水资源费。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管理各项水事活动,严禁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爆破、打井、钻探、开矿、采石、取土、挖沙、挖塘、修坟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行为。新建、扩建、改建水利工程,必须遵守统一规划,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按规定的建设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四、正确处理好建设和管理的关系

1.每一项水利工程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中都要考虑工程管理问题。要把工程管理设施、监测观测、交通通信及信息化工程等管理项目纳入工程建设计划,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2.工程验收中要把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都要按照其等级履行相应的验收程序。对没有组织验收的水利工程,不得交付使用。验收报告中应附具水利工程管理预案,验收后必须由验收主持单位出具验收纪要或验收单,并纳入工程管理档案。验收纪要(单)中,应对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管理提出要求,对管理预案提出评价意见。对列入建设计划的管理措施没有完成的项目不能通过验收。

3.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台帐。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各类水利工程定期进行普查,建立小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台帐,需要报废的,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报废;需要交付使用的,要通过验收后交付使用;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要及时研究予以解决;需要维修改造的,可按轻重缓急,编制维修改造计划,逐步实施。对微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动态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总量控制,通过产权改革,实行社会化管理。对每年需要上水利工程管理台帐的,可由工程管理单位按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列入,作为水利部门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利工程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领导,增加投入,经常研究和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工程管理单位和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协调指导两个文明建设,要尽快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法人管理责任制,推行和完善经营管理责任制。要把水利工程管理纳入到各级领导的目标考核当中,要立足工程实际,从运行机制、增强内部管理、制定管理政策上下功夫,努力把本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成机制科学、形象优良、服务有力、管理到位、效益显著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斌, Liu Bin. 浅析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价值工程2010,29(30)

篇9

1.1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完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按照精细化、流程化、现代化管理理念,严格执行水利工程管理法规、技术标准,总结多年来积累的工程管理经验,修订工程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考核规定等制度体系,制定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重点规范各类成果资料标准格式,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工作。推行工程维修养护规范化管理。加强工程的档案管理,形成较完备的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软件建设,推行档案管理数字化。

1.2安全管理

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根据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推进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加强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标识、设备安全标色、警示标示牌制作、安全管理资料等制订相对统一的标准,对重要设备安全管理、工程设施安全巡查等明确管理流程,使得安全生产管理更精细、更规范、更有效。

1.3维修养护

提高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工程安全状况,在短期内不能进行加固改造的工程,要统筹规划,围绕目标,分批分期进行维修,加强工程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形成具体细致的工作检查与维修体系。做到汛前检查、汛中保养、汛后维修相结合,设备运行时的巡查巡视、数据分析与设备停运时的检查、维修相结合,保证设备完好率,消除工程安全隐患,改善工程管理面貌,发挥工程应有效益。

1.4水情测报管理建设

建立和完善水文水情测报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加强水文水情测报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技术力量,引进技术人才,调整完善基层站所水文技术人员结构。加强调度运用方案的实践与研究,不断加强调度运行方案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着力加强各类控制指标与调度手段的分析、确定、应用、调整,探讨其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调度实践,以适应现代水利的要求。

1.5工程的调度运用与减灾

加强防洪减灾公众信息服务,提高水情、雨情、汛情、工情等信息的频度和广度。提高工程调度水平,强化实时监控,完善调度方案,优化运行方式,提高工程的减灾效益。完善灾害应急反应系统。根据工程现状的不断变化,修订完善工程的各类防汛预案;完善防汛抢险突击队建设,加强防汛抢险模拟实战演练;加强防汛物资储备。提高水资源供给的保障率。保证工程设备的安全完好率,进一步优化灌溉供水时工程的调度运行,从管理上提高供水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流域地区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6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管理

立足于水利工程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适应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管、水环境保护、应急抢险与处置等方面的应急会商需求,逐步强化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三维仿真、GIS、GPS、多媒体、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技术,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满足信息化成果展示、工程运行监管、巡查监督、安全管理、办公管理、应急会商等综合业务需要,逐步实现“数字工程、智慧管控”。

1.7水利工程达标考核

把工程管理考核和达标建设作为推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认真组织开展好工程管理考核工作。

2管理支撑

2.1改革创新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管养分离,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工程管理良性发展体系。

2.2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单位现状以及今后发展需求,遵循水利人才成长规划,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人才为重点,积极创造良好的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机制,力争在五年、十年内改善现有人才结构,使职工队伍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3水文化及水利风景区建设

注重单位先进文化的传承、影响,发挥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单位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水利行业精神和单位传承的优良文化作为引导,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改善单位面貌,同时在职工中大力宣传和弘扬,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形成单位发展的良好氛围。推进“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充分利用河湖、工程景观资源,挖掘水文化内涵,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工程水利向水生态文明建设迈进,提高水利工程的形象。

2.4工程管理的资金保障

通过对工程安全现状的准确把握,积极争取工程除险加固机遇和维修养护、防汛应急经费,按照流程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高标准、严要求、上水平等理念,保障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结语

篇10

针对 那种面积较为宽阔的项目和那些其本身虽然不是很宽,不过意义重 要的工程,由国家的有关机构对其开展综合化的管控。对于所在的 县区有比较大的作用的由县级的单位进行合理的管理,乡级和村级 的依此类推,分别负责所在区域的项目。上述的这些国家单位要和 同样级别的水利单位开展紧密的联系,多进行沟通交流,针对项目 集思广益开展管理,同时还应该明确管理责任。 要发挥过去措施中的优秀做法,不断的强化管控的力度。不论 项目的面积是大还是较小,都要切实的结合群众以及专业两个要素 积极的参加到管控活动之中,此举有很多的优势,第一可以切实的 发挥出工作者的活动热情,还能有效的和专业队伍相结合,集思广 益共谋发展。乡镇水管站的人财物及形成的水利资产未经区县以上 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不能随意平调或改变用途。水利工程管 理任务大的村民委员会应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或小组),负责 辖区内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维护、管理工作。村水利工程管理委 员会是村一级群众性管水组织,实行水利村长负责制。各级水利专 业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咨询、规划、服务等职能,积极教 育、引导群众科学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活动,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综 合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和良性运转。 明确责任。我们应该依据项目最真实的状况,每年按照产权管 理关系,逐级落实管理法人或责任人当年管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精 神文明建设目标,明确增值保值责任和奖惩办法,建立全年动态管 理和年底述职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 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如果通过各种考核之后,发现有不具备资格 或者是长期没有做好工作的,就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分, 可以解除他们的职位或者废除合同等,在此过程中如果当事人给项 目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还应该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其依法 处置。 任何形式的管理都要依照国家的法规。不管是规模大小,以及 所处区域的差异问题,任何的项目负责人员必须要积极合理的落实 国家的政策,要担负起应有的职责,还应该按照规定及时上交有关 的费用。除此之外,这些不同级别的管理单位还应该认真地对所辖 区域内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的惩治,最常见的行为有在区域内开采矿 石,挖区土方或者修建水塘等活动,这些行为都会给我们的工程带 来极大的潜在的或者是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严厉打击这种 行为,如果因为这些活动给国家或者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的还应该 依法对其进行处置。 对于所有的已经完工投入使用的工程要合理的进行资金投入。 上述的管理单位应该从国家相关的补助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专门用 到对这些已经竣工投入使用的工程当中,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或者 改进完善等。

要加强管理技 术自动化、现代化的研究,加强防汛、供水工程的科学调度和运用管 理,加快工程管理预警系统建设,对国有水利工程逐步实现信息化 管理,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 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状态,扩宽运作区间。管控组织要积极的 分析所在区域的资源特征,切实的发挥出资源优势。全部的工作者 都应该形成坚定的思想认知,也就是说要将水当成是非常宝贵的资 源来对待。同时,还要开展产业结构的调节活动,尽最大程度的合乎 使用人的发展规定,提升其生活品质,当开展好员工的活动之后,才 可以确保其有精力积极的开展工作,进而保证项目运行稳定。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的综合经营项目,工商、税务部门应给 予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结束语 通过分析如上的内容,我们得知水利项目的管控涵盖行政以及 技术和运作等等的层面的。所有的国家单位和主管机构都要强化管 控的力度,要提升投入力度,认真的处理管控时期面对的不利现象, 积极的分析机构和工作者的活动,设置综合化的管控体系。将该项 管控活动切实的放到相关的考核工作中,要以实际状态为前提,通 过分析运作体系以及内控体系等等的内容,切实的将所在区域的水 利项目的管控活动打造为服务有序,管控合理的项目,进而带动经 济高速前进。

作者:张海明 单位:嘉兴市南湖区农村水利与河道管理站

篇11

1.1资料收集不完整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不完整,即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不完全;二是同一份归档材料收集不完整、不规范,如请示和批复没有同时存档;同一个防汛、岁修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没有一并存放等。不完整的技术资料,不能反映工程历史状况,不利于以后的查阅。

1.2档案人员素质低

水利工程管理科技档案具有从属水利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双重特性,因此对管理水利科技档案的人员,既要求熟悉水利业务,亦要求熟悉档案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水管单位仅把工程管理科技档案作为普通技术资料,配备一般人员兼职管理,通常不具备科技档案工作知识,而且缺少专门的培训,因此也很难将工程管理科技档案工作搞好。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由于档案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档案质量不高,如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填写不正确等;二是管理簿册填写不完整,案卷借阅等登记不及时;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造成档案资源的流失;四是手抄目录,查阅不便。

2加强工程管理科技档案工作的思考

2.1加强领导

领导重视是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单位领导要在日常工程管理工作中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制度、经费和人员上予以保证。

2.2制定制度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是从事档案工作的准绳,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收集什么材料,如何进行分类,使其便于检索;二是如何进行管理。为了规范工程管理科技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在管理、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依据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档案资料管理暂行办法》,本着符合国家规范、便于操作、落实管理责任的原则,制定了工程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该制度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将工程资料收集的归档范围及分类方法进一步细化,便于收集分类;同时根据国家档案规范、规程,提出科技档案案卷质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工程管理科技档案与基本建设档案的关系,规定工程改建、加固等基本建设档案并入工程管理科技档案;将工程技术档案考核工作列入站所汛前检查工作考核内容,合格的单位方可参加年终先进管理单位评比,促进站所科技档案的规范管理。

2.3加强培训

为了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在水利系统内学习,另一方面参加档案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水利工程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双重业务知识,增强岗位技能。经过培训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担负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科学性。

2.4争取达标升级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中规定: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有专人管理,档案设施齐全、完好;各类工程建档立卡,图表资料等规范齐全,分类清楚,存放在序,按时归档;档案管理获档案主管部门认可,可取得档案管理单位等级证书。为了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就必须进行档案工作考核,争取达标升级,取得档案管理等级证书。

2.5推进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

篇12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质量保障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all who lived in the great concern. Our economy is in high spe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water is indispensable production resources, therefor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at presen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Quality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古以来,就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历朝历代,执政当局对水利工程都是十分看重的,著名的灌溉工程: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开凿了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唐朝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运河工程:秦政府为解决运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历代治黄工程: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入海洋;西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元世祖征发军民治理黄河。简直是举不胜举,其功利在千秋。

我国经济发展以来,承建了很多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就是利用水资源的自动循环系统进行地表水的人工影响,通过将其空间上的布局进行合理改善,使其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重新构建循环系统,并且,在新的循环体系中,重新达到平衡,从而对人类发展和生态发展都有利的目标。我国已修筑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以往因水资源分布不均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也是做出重大贡献。这些水利工程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中也不乏在设计和工程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都将会给国家和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深远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做到人与资源的相互和谐。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保障。黄河的治理工程,对于中国而言,从来都是重中之重的水利工程项目。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但是,住在黄河岸边的百姓,也承受了多年黄河带来的痛苦。要想真真正在的做到黄河的有效治理,必须对黄河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给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多年的不断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上面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具体方面如下:

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有待改进。

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方面不是十分的完整,表现出来的管理问题主要是责任分工不够具体明确,其相关的管理单位在经营资产的性质方面过于单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早已经发生重大改进,但是,水利工程管理却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从而过于迟缓,应及时改进更新。

水利管理机构庞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呈现出水利管理机构多而复杂,办事效率较低,科研技术层面发展较为迟缓,很多的管理部门干着许多相同的事情,办事效率不高,政府开支负担过重,出了事情,因为分工不明,容易互相推卸责任。

而且并没有通过有效途径去宣传管理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所采用的管理技术已沿用多年,根本不能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治理方向需多元化

目前我国每年都尚有发生水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归咎原因在于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过于单一。例如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只顾及工程问题,如没有兼顾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造成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仍会出现各种弊端。

二、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分析

结合国外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所得到的启示,并针对我国所存在的突出题,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对策进行改革。

借鉴荷兰的经验,完善水利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水。

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与城市规划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一切水事活动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使水利法规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个水利建设工程中。

(二) 精简机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基于现代网络化的不断普及,网络化管理已日趋成熟。采用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仅精简多余的管理机构,而且还能使管理更为规范化。采用先进的管理水平,通过杂志等刊物来宣传管理的新技术等。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 注重结合生态保护。借鉴德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应注重环保,主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都不应该建设。尤其是在治水观念上应从过去单一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转变为结合生态保护的多目标综合治理。就目前的工程建设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水利工程数量将有迅猛的发展势头,若不结合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将日益严重。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应采用适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管理模式,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多目标的综合治理方式。的旅游资源区,如能加以很好的旅游开发利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环境效应和旅游经济效应。例如大泉沟水库就成为石河子的著名旅游景点。

(四) 处理好移民与牧区水库建设的关系

水库移民与我国新疆地区的政策法规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所在地牧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水库的工程建设的其他风险因素相比,移民可控性是最差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分析,牧区水库移民是与国家政策、投资盈利最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对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影响也很大。其处理的不好或稍有闪失,就会使主要投资决策指标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说,水库移民这一相关因素高度敏感,而敏感性强的因素往往给牧区水库建设和投资带来较大风险,这个一定要把握和处理好。

(五) 合理控制牧区水库的汛限水位,

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对于干旱地区的水库,汛期既是防洪除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增加水库蓄水量、实现兴利目标的有效时期,防洪兴利矛盾十分突出,矛盾的焦点就在水库汛限水位上。提高汛限水位会增加效益,但会导致水库下泄流量的增加,引起下游保护区内淹没的损失增加,甚至威胁到大坝周围的安全。但防洪的绝对安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水库水位在防洪限制水位之下,如果发生超标准洪水,水库仍存在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干旱区水库进行防洪风险分析,在考虑水库防洪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兴利效益最大化,选择合适的汛限水位,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正茂.吕宪国.武海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01

篇13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中的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与水利工程质监机构是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前者应当主动地接受后者的监督,但是往往会有一些单位认为有了监理单位就不再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相应的质监监督。虽然政府部门的质监与工程建设监理在对工程监督与控制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工作的内容、性质、依据以及工作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工作性质不同,水利工程质监机构只是代表政府进行政府职能的行使,是一执法机构,是从事工程建设的管理以及检查工作,属于服务性的机构。对于工程质监既有非强制的一面也有强制性的一面。其次就是工作的方式以及工作的范围不一样,水利工程质监主要是代表着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相应的宏观管理,监理单位是由业主进行委托,对工程建设的某一阶段或者是全过程进行监理,进而确保水利工程合同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工作的依据不同。二者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除了依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规、规范标准之外,工程质检机构主要是依据行政法规,但是监理机构主要是依靠监理委托合作。

此外。质检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有一些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对于及质量管理法规、质监规范以及水利工程强制性条文依旧不熟悉,很难做到准确掌握,其业务水平也不高,监督的范围过窄,未能够充分发挥质监管理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又研究问题过多,对于整个宏观的把握又不够、分析不够透彻,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还习惯于传统的质监方式,服务意识也很淡薄,所做工作也不深入。

1.2 参与工程建设人员素质问题

1.2.1 工程监理人员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

1.2.2 工程设计人员

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1.2.3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

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1.3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开展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业主规避招标和招投标弄虚作假、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和地区封锁、少数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违法干预工程招投标等突出问题。

由于项目审批部门的权限有分工,业主为规避招标将大的项目拆分为几个,甚至十几个,将工程直接发包,少数业主与投标人串通,搞明招暗定,虚假招标;施工企业出卖资质,允许他人挂靠参与招投标,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围标;少数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有的地区,确确实实存在建筑管理、招标监管、工程交易、招标机构四块牌子,均为一套班子的情况,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职责交叉,岗位不明确,存在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现象,由此导致招投标活动监管不力,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只注重收费,而实际却无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 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及各方行为的监督作用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质检制度是对质监监理、设计以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进一步检查参建单位的质量检验以及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对重要的隐蔽工程、主要工序以及关键环节和部位进行不定期抽查,而不是仅仅对施工阶段的监督与管理,更不是对现场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所以说,水利工程质检机构的重点不能仅仅体现在验收和巡查环节的执行上,还应当对上述的所有环节进行覆盖。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在有限的监督以及规模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质检工作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往往是监督面越大,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就会做得越不深。所以说,必须要抓住质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重点环节,要依据项目经理的信誉、业绩以及保证能力等综合情况,在不同的地区、时期来区分和动态确定监管对象,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监管,注意抓好抗震结构、大跨度结构以及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的监督管理以及检查工作。

2.2 培养、选聘高素质工程建设人员

2.2.1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学习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通过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

2.2.2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2.2.3 实施项目经理的竞聘制度

项目经理是履行工程合同的实施者,对项目经济管理目标和其他指标能否实现起主导地位。这要求单位在项目经理的选择上必须按照单位内部项目经理招聘办法,经过严格的考核,确保有能力项目预定指标,能够为单位多做贡献的人竞聘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须持有与承担的工程项目相适应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且具有3 年以上现场施工管理经验,一类项目经理应具备在型工程项目施工主要负责人或单位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工作经历;二、三类项目经理应具备中、小型工程项目施工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经历。

2.3 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工作

水利工程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或以工程所需的设备、建筑材料等为对象,在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竞争易方式。

首先是继续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要严格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形建筑市场必须与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脱钩,不能与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二是有形建筑市场不得与任何招标机构有隶属关系或者经济利益关系,不得从事工程项目招标活动。三是有形建筑市场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四是严格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收费行为。

其次是要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要研究解决建筑市场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增加必要的经费,加大监管力度应明确规定工程招标监督执法机构必须由财政全额拨款,有条件的应纳入公务员编制序列。同时,要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维护监督执法机构的公正性、权威性,对于监督执法队伍中的腐败分子或徇私枉法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除。

3 结束语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应放在今后我们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水利建设;工程建设;执法力度;监督执法

一、水利建设执法存在的问题

1、传统水利建设观念的延续。长久以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都是由当地水利局所直接管辖的,水利局负责树立工程项目的建设、监督以及管理,这样一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监管与执法,工程的质量全部靠施工人员的自觉。再加上在当初立法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并没有法制化,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文能够保护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管执法。尽管这一切随着我国法执法的完善在逐渐地得到改善,但目前为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

2、监督执法主体还不明确。正是由于水利工程法制管理上的不完善导致到目前为止,水利工程的监督执法还没能确定一个执法主体。尽管相关的管理条例规定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但是其只负责程序上的管理监督,并不具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利,因而对于相关的违规、违法的单位的处罚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执法主体,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3、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于相关法律的完善与修订,近年来相继出现了一些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当一部分法规由于制定的周期过长,根本不适用,无法跟上形势,甚至在一些法律规定中还存在着冲突,这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执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4、监督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执法才刚刚走入正轨,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地方上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其中一些执法人员并不具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能够完全的掌握,相关业务的水平不够高,对于基本的执法流程还不够熟悉,对于正常的水利工程建设执法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加大水利建设执法力度的途径浅析

水利建设执法存在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要想提高执法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水利建设法治观念。树立水利建设的法制化观点就是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将水利建设执法法制化,将其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范畴中,从而使执法更加规范有效。在水利建设中是离不开水利建设执法管理的,一项水利建设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必然会对工程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工程的施工效率还是工程最终的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而将水利建设管理法执化,将其与水利工程一体化将有利于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助于加大水利建设中的执法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执法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水利建设法制化、规范化,提高工程的质量。其主要是针对工程的施工单位的,以此来加大对于工程建设中各项技术的审查,从而达到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目的。以法治的观点来进行树立建设的管理,来加大水利建设执法力度,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将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便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是水利工程建设执法最主要的任务。

2、 提高水利建设立法质量。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许多法律法规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法规之间的冲突、一些概念方面规定的不够准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