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共享对企业的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公允价值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经济环境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由于公允价值是资本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因此,在市场风险较大、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公司各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更为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为管理者衡量企业经营情况提供了更加准确和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决策信息。
(二)有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达成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计量方式灵活多面,适应性更强的计量方式,并且可将企业未来的获利前景与目前资产价值相结合,将资本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及其风险更好地纳入财务目标的考量,并在计量方式中得到体现,从而更好地预测无形资产、商誉、隐性资本、机会成本等会计要素的收益与风险,更加有效的评价判断财务决策的有用性和可行性。
二、公允价值影响企业财务决策
(一)对筹资决策的影响
1、有助于确定企业当前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是在自身现有的资本结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可选筹资方式的比较与衡量,将其与自身现有资本结构进行比较与融合,预测能否提高企业的未来价值或经济收益,从而在不同的筹资方式中进行选择。公允价值能够体现企业实际资本占有额,还能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反映资本的预期价值,充分考虑市场预期变化对当前资本结构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地确定企业当前资本结构。
2、有助于客观确定筹资成本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获得的资金,其成本会受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利率)、市场风险、以及未来通货膨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历史成本相比较,公允价值计量通过对风险的衡量,能够确定更为合适的贴现率,更为准确地反映未来的经济变动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衡量筹资以用于投资额真实报酬,因此,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筹资的资金成本能够提供更为客观的衡量依据,也能够统一收益成本的计量口径。
3、有助于吸引潜在投资者
资产是公司拥有并控制,能够在未来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商誉和无形资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能更好地体现资产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及时将自身资产市场价格的提高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在提高了公司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股东的利益,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回报。同时,也能够通过良好的资产状况吸引潜在投资者。
(二)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给投资者更为真实和客观的决策信息,使决策更为透明、直观,管理也较为方便。
1、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价值参照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于固定资产的计量的优点有两方面:一是能够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其更符合自身实际经济价值,并避免资产价值的低估和高估,更为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未来收益状况;二是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不经济”现象,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或处置提供决策依据,避免由于会计信息更新不及时带来的损失。
2、为公司投资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依据
公允价值既能够使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也可为判断企业未来发展潜力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更加真实和公允的判断被投资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从而控制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同时,被投资企业被要求将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反映在会计报表中,这为对该企业进行权益投资的公司提供了判断的参考依据。同时,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确认并计量,使企业投资损益的账面价值对公司资产的反映更为确实和透明,从而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风险控制要求。
三、公允价值对企业分配策略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与即时账面价值之间的会出现差异,并被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导致会计利润与实际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利润分配,特别是现金股利的分配政策的基础便是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对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带来更大挑战。现金股利政策是企业向市场和投资人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企业利润较高,那么即使股利发放较低,投资者仍然会将此做利好信息,从而提升对企业未来价值的估计,公司股价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经济价值能够更加明确和透明,提供的信息使得各项财务管理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准确。
四、对公允价值在现阶段应用的建议
(一)充分重视财务风险防控
风险管理公司因风险管理不善及欺诈事件而引致严重亏损或倒闭的案例屡见不鲜。以安然公司为例,虽然安然引用了非常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是营运风险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这是最终导致安然倒闭的重要因素。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能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增加,因此,应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财务
一、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影响当期利润。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净利润成倍增长的公司不少。在这些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于业务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用。
2.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规定:1.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中,对于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存货的计量一样,企业管理当局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进行计量。投资收益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和处置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收益。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投资收益大幅度飙升。
3.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在房地产业相对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年末的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资产剧增,巨大的利润也将显现出来,这将可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导致地产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投资性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5.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并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6.企业合并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按照测试确认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减少留存收益。对于负商誉,重新评估后,在损益中确认,同时增加留存收益。
除上述方面之外,公允价值还在很多业务中被作为计量标准。
二、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扩大,时至今日,这一危机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产品的计量,基本属于公允价值第一级次的范畴。公允价值的第一级次,是指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来估计公允价值,并且不作任何调整。这一级次的估计被认为是可靠性最高,最为优先选择的公允价值取值。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最活跃市场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最活跃市场是指在该市场上,这种资产或者负债数量最大,交易最活跃。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操作上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是扎实存在的,不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信息公允透明,正是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权。公允价值计量诞生于美国证监会指出历史成本对防范金融风险无济于事的危难之际,这本身就说明,公允价值天生具备防范金融风险的性能。所以面对物价变动的现实、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知识经济、历史成本等一系列冲击,引入会计公允价值是有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解决了许多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确认和摊销、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以及非货币交易等诸多会计事项中必然会使用到公允价值。
全球经济国际化浪潮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繁荣,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公允价值的运用不仅是会计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也符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其推广势在必行。因此,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在认定这一目标后,不要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而轻易放弃。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过多年论证的科学方法,至于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当时的具体环境,选择一种最能客观、公正、可靠反映资产或负债价格的方法,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目标不应改变。
三、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我们需要加强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逻辑一致的(非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还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当前,应尽快修改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法行为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所获收益从而警示会计造假者,并形成威慑。
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环境。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交易价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外汇市场和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金融工具交易和发达的专业评估市场。同时,要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4.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同时,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只有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参考文献:
[1]姚茜.对公允价值的再思考.山东商业会计.2007,(2).
[2]毕茜,彭珏.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08,(18).
[2]吴可夫.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5).
[3]陈玉媛.美国次贷危机涉及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应对措施.财会通讯.2008.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建议
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地信息。新会计准则有选择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入这一计量属性既符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国的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但是,公允价值的作用并不全是积极的,它也有缺点,我们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限制其缺点。
一、公允价值相关问题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在准则上实现了国际的接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的属性,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自愿公平的环境下确定的,所要计量的会计要素的数额。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要素必须体现公允性。通常情况下,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中,自愿公平确定的价格就是该要素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那么必须按照某种合理的方式估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额。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过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好不完善的时候,感觉不出运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不断地出现,在仅仅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当前金融行业,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特征的工具等。由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历史成本,如果按照旧的会计制度则不能很好的计量,为此必须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当前,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对于能够可靠的公允价值的资产,需要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与此同时,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利于我国的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实现中国自己的世界性品牌,意义重大。
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这地方的信息质量主要是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使得资产的价值的计量都采用相同的标准,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相对于传统的计量的方法,更能提供真实可靠地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更有利于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财务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比较谨慎,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要求,企业的金融工具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需要以公允价值未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例如企业用自己闲置的资金从二级市场上购进的以备随时出售赚取差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都需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再例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中还规定,对于那些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维护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一致性,企业可以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这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报告的价值就是其某一时刻市场价值,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动态,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会增多,相应的当期的利润也会增加;相反,如果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动态,那么相应的当期的利润也会因此减少。但是,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也是有缺陷的,金融工具可能因此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反应的是某一时点上的价值,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价值可能随时变动,这就是企业利用的一点。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财务状况
引言
金融资产类别不同,其会计处理方法也会不同,不同的金融资产分类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管理者是否有可能利用金融资产来调节企业业绩?本文主要从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上讨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会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准备在近期出售或回购以赚取差价而持有的。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按取得价款与初始入账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者可以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之和计量;在后续计量中,要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处置时,按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按照当前市场情况发放的贷款,要按照发放贷款的金额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要按照实际利率计算。企业的应收款项,主要按照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格作为初始入账价值。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及未被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上述三项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此外,.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如是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则汇兑差额也计入当期损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现金股利应在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
综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其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按其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公允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或非暂时性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二、金融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方式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类的不同决定了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未实现的损益要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四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做出了很多限制性条件,然而,企业在金融资产分类上仍然有一定的控制权,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二)金融资产的估值
对金融资产估值也可以作为一种利润操纵方式。管理层通过不切实际的估计,将没有现金流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作为当期利得或损失。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以往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收益的情况。当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提高时,公司报表和相关的利润指标更加“好看”,表明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前景更有信心。然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下降也可以抵减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日,要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额计入资本公积,但是在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要进行转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在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内它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影响公司业绩,只有在处置这部分资产时才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价变动会影响企业当期业绩,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更易将股票投资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此作为公司利润的“源泉”,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出售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获得利润,以维持公司公众形象。
综上所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对企业经营的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应密切关注企业金融资产价值变动,通过分析该增减变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预计公司的真实现金流以及持续获利能力,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做出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价值链;财务控制;关系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概述
(一)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阐述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前提是要了解价值链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来的。价值链管理思想的诞生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的组织形式日趋复杂,人们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一部分人从生产中分立出来,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由此学者们以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组织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并进行深入研究。许多管理学家,例如亚当·斯密、泰罗、法约尔等,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为价值链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价值链思想是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趋势。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体现了管理发展的要求。当今,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生产组织不利于业务流程和内外部协调,经营决策不利于内外部协调,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内外部协调的低效率,种种弊端使管理思想的变革成为必然,价值链思想应运而生。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价值增值的要求。“价值”是近些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为股东创造财富,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企业的价值又取决于价值驱动因素,诸如资本投入、流程开发、生产经营、组织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价值,必须兼顾各个方面,从价值链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优化价值链,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迈克尔·波特把价值链定义为“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础活动包括内外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每项活动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财务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统一的。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财务控制也就是价值控制,通过对企业各项价值活动的控制来达到财务控制的目标,即用价值链的思想实现财务控制的目的。我们可以将价值链管理定义为“整合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等各种资源,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价值链。”
(二)价值链管理的特征
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整个价值链、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出发,通过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整合企业各项优势价值活动,从而突破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缺陷,能够从更广泛的范围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具体来说,价值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链管理的基础是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不同于普通职能管理之处就在于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许多价值链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提高该环节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更强调对整个价值链进行优化,不仅要改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与之相关的其他环节也要进行改善。最终通过整合以及共享资源,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
2.价值链管理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只有提高顾客价值,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和认可,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价值链管理的起点是从顾客需求或者为顾客创造价值开始的。凡是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活动和作业,都不能纳入价值链管理的范畴。”
3.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是价值链整体,通过各部门员工的通力合作,总体、全面的把握价值链各环节,消除非价值增值活动,从而可以避免传统职能管理中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情况出现。此外,企业价值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
二、财务控制体现了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1.从目标来看,财务控制与价值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一种管理思想能否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首先要看管理目标与工作目标是否统一,如果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目标相比出现偏差,管理也就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财务控制目标经过长期演化,最终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而价值链管理的目标也在于实现价值增值,达到价值最大化。因此从目标来看,二者具有共性,这就决定了将价值链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控制之中是可行的。价值链管理破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控制思想和方法,把对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控制转变为对各项价值活动的控制。在对财务人员、资金、预算等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时刻体现出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考虑。在具体的价值链管理中,可以利用价值链会计的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及时、迅速的特点,充分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及资源共享,从而做到事前控制和实时控制,最终提高财务控制的效率。
2.从对象来看,财务控制与价值链管理具有相似性。财务控制的客体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企业不仅要对资金、信息、技术等财务资源进行控制,而且要对财务人员等人力资源进行控制。价值链管理的对象是各种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依托于所有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价值是一个体现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综合指标,价值的创造离不开人力和物力,事实上价值链是由现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融汇而成的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链条。因此,从对象来看,二者具有相似性。
3.从流程来看,财务控制与价值链管理具有相似性。财务控制流程首先是根据企业的财务目标制定财务战略,然后根据财务战略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年终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编制的预算作比较,根据各部门的业绩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并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总体财务战略做适当调整。价值链管理具有类似的步骤:首先根据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区分不同的价值活动,进而设计和确定企业的价值链,然后为价值链的各环节以及整体编制预算(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年终对价值链各环节的运营情况与预算作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最后根据本年度价值链的预算执行情况调整和修正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制定下一年度预算。因此,价值链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流程比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