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学习特点范文

初中学习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学习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学习特点

篇1

一.个别学生成长节选案例简要陈述

周灿灿: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倾向于活跃型,从平时情况来看,他在小组活动中很积极,只要是自己懂的总是抢着说,常说的是“这个问题,我会”,“看我的”,“让我来”。虽然反应快,由于欠思考,出错率相对偏高。成绩中等略偏上,习题或测试中出错的题目大部分能自己订正出来,在考试中多因粗心或答题要点不全而被扣分。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笔者找他谈了几次话,将他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建议他保持目前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发言或答题前思考再全面一些,他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会按笔者的建议去做。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周灿灿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到期末成绩基本稳定在中等偏上。

周春梅: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典型的偏科,文科学得较好,理科则较差,经常不及格。上课时复习旧知类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好,但学新课时老师的提问则大部分回答不出。对物理试卷上的探究实验和其他学科探究发现类的问题尤其感到茫无头绪,对试卷中出现的老师未讲过的题目有畏惧心理,遇到这类问题总是空着不做。就这些表现来说,属于感悟型为主的学习风格。平时成绩波动较大,主要看数学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她平时多记录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继续发扬自己做事实际和仔细的优点,多与同学讨论,多做题,克服对新题型的畏惧心理,理科学习时多去思考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另外与数学和物理老师进行了联系,请他们平时多加关注,着力提高她对这两门功课的兴趣。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特别是专门和她进行了一次关于偏科的危害及克服对理科的畏惧心理的谈话之后,她明显在数学物理上花的时间多了,有不懂的也能主动问同学和老师,遇到新题型也不再是空着不做而是能自己先进行思考分析,实在不会的留着。目前数学和物理的进步相当明显,数学已能考及格,物理则能保持在70分以上了。

二.案例体会

面对这两名同学的改变,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业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性格、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学习风格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与缺点,要扬长避短。每个人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哪一种学习风格,只是偏重不同罢了,以上两名学生只是众多学生中学习风格比较明显而突出的两人。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老师要多观察细分析,综合思考,提供因人而异的解决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

除了个体学生之外,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要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查互查相结合,发现并力争自主解决自己学习问题上的短板。教师要改变的也不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策略,还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除了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各门学科的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既可以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效果。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制定好短期及长远的目标并加以监督,另外应配合老师针对孩子的不同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以上两例还不包括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和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对于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来说,在小组活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让各小组的学生学习风格互补应该比同一风格类型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要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当然,这是本案例分析中未涉及到的也应该是接下来的研究中所应关注的。

三.结束语

篇2

一、紧扣数学问题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数学是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能动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但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充满亲近感和探究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抓住数学知识生活性,认真研习教材内容,找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切入点,创设出具有生活特性的数学问题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奋点,能动探究问题的亢奋点,自觉进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如在“二次函数”知识教学时,我在分析教材内容基础上,向学生设置了如下现实问题情境:“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空地上要挖一长方形的水池,要求水池的两个边在直角三角形空地的直角边上,若测量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0m,40m,50m,则水池的最大面积可以为多大?”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浓厚趣味,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知识的整个活动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有效提升。

二、紧扣数学问题多变性,实现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提升

数学知识是一个关系密切、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有机体。数学学科不管是在为其他学科提供数学模型的外在联系上,还是在各知识点体系的内在联系上,都展现出了丰富的关联特性。数学问题作为学科知识的具体展现,表现出鲜明的丰富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点与章节体系之间的广泛联系,将多个知识内容有效渗透到数学问题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实现“异曲同工”的效用,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一道例题:“抛物线y=ax2+c(a≠0)过点A(1,-3)、B(3,-3)、C(-1,5),顶点为M点。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我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让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我再向学生提出如下不同问题:“(1)试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M=90°,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2)试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K,使∠OMK=90°,说明理由。”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分析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了对这一问题了解的深度,从而使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和进步。

三、紧扣数学问题探究性,实现学生动手实践性的提高

探究是学生具有的内在特性,学生总是对各种现象和问题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就可以在设置问题时,将需要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的知识放置到数学问题中,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鼓励性、启示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探究欲望得到增强,在教师及时引导和指导下,实现对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准确把握,切实提升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际成效。

例题: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BC,∠A=60°,AB=2CD,E、F分别为AB、AD的中点,连结EF、EC、BF、CF。(1)判断四边形AECD的形状(不证明)。(2)在不添加其它条件下,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证明。(3)若CD=2,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

此题是在教学“梯形”知识后,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的一道探究性问题,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借助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提高了解题能力。

四、紧扣数学问题反思性,实现学生良好习惯性的养成

反思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反思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进行“回头看”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自身解题效能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反思手段,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评、个人自评、师生点评、问题讲评等不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对解题方法和计算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认清需要努力的方向,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指导经验。

例题:如图2,P为抛物线y=x-x+上对称轴右侧的一点,且点P在x轴上方,过点P作PA垂直x轴于点A,PB垂直y轴于点B,得到矩形PAOB。若AP=1,求矩形PAOB的面积。

我向学生出示了解答过程:PAx轴,AP=1,点P的纵坐标为1。当y=1时,x-x+=1,即x-2x-1=0。解得x=1+,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点P在对称轴的右侧,x=1+,矩形PAOB的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点性质进行辨析,学生在辨析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解题方法和思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说出了采用这一问题解答方法的优缺点。这一过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正确掌握解题方法,找准解题思路提供了丰富的指导经验,有效加快了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形成的进程。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三个特点;四点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63-01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它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任务和特点。但是由于数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它在学生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学习其它学科,特别是理科的必要基础和工具。因此,初中数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都有其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1)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数学语言等的理解和运用;(2)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用数学工具和仪器的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3)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初中数学学习的三个特点

1.1数学学习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积极的智力活动。由于数学内容是在人们对现实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概括,甚至把它们理想化、纯粹化、形式化成为表面上好像与客观实际完全无关的符号和图形。它们都是不能单纯用感觉器官去觉察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理解。另外,初中数学内容是采用公理法思想运用逻辑方法来论述的。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时,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解、推理、判断、想象等一系列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数学学习特别需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如果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知识能够做到知道、理解、会用、系统化、沟通综合、迁移、推广、创新,必然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有人把数学学习譬喻为"思维的体操"就是反映数学学习的智力活动。

1.2数学学习发展规律与数学历史发展过程相类似。从初中数学的对象来看,初中数学内容的安排,基本上与数学历史发展过程相类似。先学习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知识,主要是常量数学的内容,接着学习函数(主要是初等函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的知识,主要是变量数学的内容。初中学习常量数学时,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形式。可是,学生学习变量的内容必须运用运动、变化、发展、对立统一等辩证观点去考察数学对象。因此,教学思想方法从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发展到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对初中生学习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头。

1.3数学学习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我们知道,数学对象普遍存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总是表现于非常抽象的形式,但是它们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来源,它们都反映丰富的具体的实际内容。特别是初中数学许多内容与客观实际的事物形象和数量关系有直接的联系,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都有各式各样的具体的现实模型。数学方法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社会、生产以及各个学科的领域。数学与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知识都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联系,特别与自然科学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数学思想方法又可以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数学学习要广泛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要广泛联系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数学学习具有广泛联系的特点。

2.初中数学学习的四点要求

2.1学习数学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学习既然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积极的智力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更要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学习数学必须积极主动、刻苦钻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行积极的智力活动,顺利地完成学习数学的任务。

2.2学习数学要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数学学习既然是一种"思维体操",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现代数学教育学把数学学习理解为"数学活动",亦即把数学学习看作数学思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要学习者积极思考,还要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善于思考,才能达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显然,在数学教学中,赶进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被动应付的学习方法都是影响积极思考的不利因素。

篇4

关键词:中考;热学;复习;途径

作者简介:郝卫兵(1968-),男,安徽怀宁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探索新课程改革,教法和学法研究.

热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知R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热现象是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因此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考复习时要把握热学知识的这一特征,结合中考试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教学,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考试题特点

纵观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题,热学部分的内容所占的比例不大,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查: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热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的理解;热量的计算等.从考查的方式看,多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出现,而热量的计算可能与其他知识点综合出现在计算题当中.各地中考试题均呈现如下特点:

11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地中考试题对热学部分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考查的内容既是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达到的要求,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试题简单,利于学生作答.

例1(2016乌鲁木齐)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只要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就会正确解题.

例2(2016泰安)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

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此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知识点,BCD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选项才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例3(2016成都)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此题考查物态变化过程的名称及其吸、放热情况.水珠的出现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过程.

1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试题融合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

热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现象,各地中考试题较好地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将试题融合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感到非常熟悉,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例4(2016阜新)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此题的四种现象是学生熟知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5(2016呼和浩特)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往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此题考查蒸发吸热制冷作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13关心科技发展,渗透STS教育

各地中考试题设置均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心科技,渗透STS教育,较好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例6(2016厦门)在微观尺度下,科学家拍下了超亮的X射线将液体瞬间打得“灰飞烟灭”的情景,如图1所示.此过程液体吸收X射线的能量,内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领悟到物理知识的神奇.

例7(2016咸宁)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

此题将“人工降雨”引入考题,让学知道物理知识能改变人类生活,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14数理结合,将知识的考查寓图象之中

从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热学考题中图象较多,主要包括:熔化(凝固)曲线、沸腾曲线、比热容特性曲线等图像,其中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图象是各地中考试卷中考查的重点.

例8(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2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根据图象不能()

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

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

此题考查晶体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学生要会根据图象中温度的变化来判断,进而分析得到晶体的状态、熔点等,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处理、分析能力.

例9(2016成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3是A和B的温度S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此题要求根据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关键是分析出吸收相同的热量哪种物质温度升高较多,进而根据比热容的含义来比较其大小,同样,分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热学复习效率的途径

从中考试题的特点可以看出:基础知识仍是考查的重点,应用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根据比热容、热值进行计算等是必考点,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是中考的的热点.在复习教学中,应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热点,才能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采取如下途径进行有效复习.

21利用图表总结知识突出重点

利用图表总结知识,可以突出知识主干,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如: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以三态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用图4方式来帮助理解.

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中三个基本量,在复习时可以利用表1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采用比较复习法突破难点

复习时,将热学中易混概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提高复习效果.如:在判断物态变化时,将自然界中雾、露、霜的形成进行比较,雾、露是液化过程;霜是凝华过程.将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和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将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进行比较,由于分子很小,分子热运动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借助转换法,通过扩散现象来认识;如果肉眼能看到的运动,一般都是机械运动,包括尘土飞扬、炊烟袅袅.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比较,从字面上看,内能和机械能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称.但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将比热容和热值进行比较,比热容和热值都是采用比值法下定义且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的是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反映的是燃料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内能的本领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燃烧状况均无关.

23结合社会热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各地中考试题的明显特点均将试题置于一定情境之中,试题命制的素材均取自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在复习教学中要引起关注.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和社会热点编制习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会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热学内容涉及到热点内容较多,尤其是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比如:我们可以编制关于汽车行驶中消耗汽油量的计算,并分析汽车给能源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环保的意识.也可以编制生活中烧水消耗能源质量及热效率的计算,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损失非常大,有节能的意识.还可以以“火箭发射”、“天宫一号”为素材编制试题,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成果.这些都是社会热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素材,只要教师精心设置习题,复习教学就会有的放矢.

篇5

关键词:物理;心理;方法

一、探究女生物理成绩低的原因

许多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物理学习上女生的成绩都不如男生,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以我多年教学实践得出,女学生物理成绩偏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探究女生物理成绩低的原因成为物理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找出女生物理成绩低的原因,在仔细分析女生特点和物理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多次分析考试成绩,可以得出结论,男女生平均总成绩相差无几,但是女生在优等生和差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女生的平均智商不比男生差。

二、追寻男女生的心理差异

1.男生活动多定向于物,他们的活动量大、好奇心强、富于探索;女生活动多定向于人,她们善于交往、富于感情,面对新奇的事物的反映不及男生敏感,女生对一件东西往往只满足于会用,不关心其结构。而男生就喜欢拆卸、重新组装。

2.女生的心理感受比男生高,她们喜欢注意自己和别人的容貌、举止和内心世界,对感情体验敏感,描述一件事情常常有浓厚的感彩,所以较多的女生喜欢形象性较强的文科,特别是从十二三岁开始,不少女生就喜欢看小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女生就会对理科的学习逐步丧失兴趣。而男生喜欢参加带有科学性的课外活动,喜欢看科学读物,所以思维带有广泛性、创造性、眼界较宽、概括能力强,这为他们学习理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能力的方法

1.有意识地组织女生学习科学家尤其是女科学家的事迹,帮助她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引导她们自觉地与社会传统偏见作斗争。

2.有目的地多让女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扩大她们的知识面,引导她们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她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起求知欲,把她们的学习兴趣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培养她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的习惯。

3.帮女生培养顽强的学习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帮助她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学习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家的顽强精神,来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成绩。

篇6

关键词:教学;初中信息科技;心理健康;网络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room as a gripping device,elaborated how to aim a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feature, stimulates interest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causes student Le study,the love to study, arouses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and self-consciousness fully, thus enhances student’s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teach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psychologically healthy;network

中小学的信息科技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而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科技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如果能在教学中掌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好教学,那么,对于提高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质量将具有极大的帮助。

1 现状分析

1.1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一个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阶段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小于高中生,那么初中阶段就是这个差异性出现与成长的重要阶段。学习成绩的巨大差异,偏科情况的出现,体育、音乐等的不同特长在这一阶段也表现出来,甚至一些道德行为准则方面的差异也开始出现了。

1.2 信息科技学科特点

信息科技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同时信息科技教育也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在注重讲练结合的同时,更要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

信息科技本身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科技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

(2)信息流通网络化。在信息科技教与学的环境下,信息具有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因材施教、协作学习、分层导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3)信息反馈多样化。信息有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1.3 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科技的关系

初中学生知识层次相对小学而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各种信息也有了一定得判断能力,这个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为起点,使学生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够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科技等等。

初中学生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有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有消极的心理问题。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所以在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这就是所谓的“教书育人”。

2 把握尺度,教书育人

2.1 关注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的精神需要。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既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2.1.1 精心准备,提前预设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比如在学习《网络信息的获取》一章时,由于许多学生经常能接触到计算机,他们大都怀有一种“平常”心理,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不就是上网嘛。作为信息科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情景:“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网络信息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就会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再利用幻灯片演示,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信息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网络信息世界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图像、声音、视频等色彩斑斓的世界”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1.2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用提问来引发学生好奇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所提出的问题新颖有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相近,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学习“表格的数据处理”一节时,教师首先拿出一个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单,然后提问“如何能算出几门功课的总成绩?”,“哪个同学语文成绩最好?”等等问题,由于问题与学生密切相关,大家都想尝试去得到结果,于是教师让大家分组讨论,完成成绩的统计任务。最后学生利用各种办法计算出了最后的结果,这时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就可以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学生们也顺利学会了“表格的数据处理”。

2.2 利用学生的各种心理反应,组织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

2.2.1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有的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将所有的知识点讲透,留下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索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时学生你想让他学的东西他不太愿意去学,而你不想让他知道的东西他却越想知道。因此,有时教师有意地只讲授一部分知识,有时也会将这些知识只传授给部分学生,这样做,其他学生见状会主动要求参与学习,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须把资料交给他们,让他们去自己钻研,然后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2 利用学生好胜和好动的心理,多给学生有益的练习

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意识很强,总想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我,以便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注意,而信息科技课是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进行一个阶段后,给每个同学定一个较高的目标,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如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班为单位,进行电脑小报竞赛、网页制作比赛等。学生不仅提高了操作技能,同时促进组内、组间,班内、班间的协作,在协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有学生的作品比较好,老师会因势利导,不吝惜鼓励,大加赞扬他们,他们会很开心,而一旦他们在竞争中取胜受到表扬,他们便有一种要继续保持并发扬成绩和优点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胜心。对于做的不好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每个学生都将会有一个时刻向上的冲劲,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师要尽可能的激励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争当第一的心理,及时制造第一,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3 以人为本,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3.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主题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在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

3.2 关注是最好的激励

在课堂中,同学关系仅是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让同学们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对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可能仅是因某个很小的问题不懂、不理解,而让这部分学生产生孤独感、失落感,慢慢地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且这类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具备一双发现之眼,及时地发现掉队的学生,绝对不能忽视他们。可以采取谈心、鼓励等手段,让他们知道老师并没有忘记他们,教师要将关注的目光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3.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实现自行设定难度合适的学习目标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手指有长短,能力有高低。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存在个体上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设定难度合适的学习目标,自觉参与教学活动。

3.4 处理好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让学生心服口也服

现代教育观念正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主义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认知取向。学习内容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相反,学生有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来学习的自由。学生有参与选择教学活动的权力,同时也越来越渴求相对自由的空间。

总之,学生健康的心理,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让自己的学生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地去努力、去尝试、去实践、去总结,我们总会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的课堂路子。

参考文献

[1]冯增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探.中国文化教育网2008.9.24

[2]姚爱姬.浅析信息科技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2004.3

[3]崔景贵.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2(7)

[4]常守堂.浅论信息科技与课程整合.《中小学电教》2003(5)

[5]吴焕庆.从课程角度谈信息科技与课程整合策略.《中小学电教》2003(9)

篇7

关键词:初升高;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79-2

在高一教学中,一些在初中学习成绩较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因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变为后进生,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面对如此状况,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也就迫在眉睫。

一、初升高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1.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教师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时就感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2.习惯方法未优化。初中教学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拓展等几个方面。

3.心理准备不充分。初中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学习,他们是带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充满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取得象初中考试中的高分成绩,另外,由于他们是初中的“优生”,时常得到老师关爱和称赞,是在鲜花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高中后,拔尖学生相对较集中,数学成绩不再占优势,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呵护,从而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

4.教学方法反差大。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教师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争取复习时间,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学内容变化多。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现使用的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内容。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到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衔接的策略

1.加强师生沟通,做好心理调适。高一新生入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在成绩标准上要降低要求,能保证在70-80分(百分制)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高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比初中多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简单机械模仿要辛苦得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场”,让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言,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对与错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剖析,抓住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强心。

2.重视基础认知,做好平稳过渡。客观地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适教学策略。根据高一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较多等特点,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空集的概念后,很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辨析、{0}、{}的区别,这就过早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问题设置注意梯度,循序渐进,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加强练习,平稳过渡,如在讲完集合的交和并运算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序列,让学生熟悉集合的交、并运算,并建立运动变化的观点。

3.抓住内容联系,突破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初中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然,扫除学习障碍,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类比初高中两种叙述的含义不够,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事实上,在初中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出高中函数定义中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在一个变化过程中x的每一个值”就构成集合A。“与每一个x唯一对应的y值”就构成函数的值域C。在映射中并没有要求B中的元素都有原象。“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就是说明存在着一个对应法则f。这样类比,就把初高中两种叙述方式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感到高中定义就是从初中定义中过渡过来的,而且更广泛,但其实质没有变,都是刻划一种对应关系。然后再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去找出相同的联系。

4.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需教师的指导,也靠老师的强化。

篇8

对话就是一种沟通,相互之间的沟通。在教学中,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增进相互的情感,可以了解彼此的心声,但如何沟通,怎样沟通也很关键。笔者认为,在进行对话教学之前,作为教师,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先掌握好对话的特点。因为,只能掌握了对话的特点,才能掌握对话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运用自如。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具体情况,浅析了其几大特点。

1.主体性。对话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关系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关系。过去“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我——他”驯化关系,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则是“我——你”关系,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是在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学生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意识觉醒,自己读书,自己感知,自己思考,自己体验,交流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获得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发展性。对话教学是立足于充分尊重人性、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对话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结果的格局,非常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照,讲求在学习中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学习也就促进了人的发展。对话教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教学方式。对话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最终产品是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发展是对话教学的第一要务。对话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它却能使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互相激励批判,使每一个人不断自省,获得完善自身、自我超越的动力,不断使自己“成人”。

3.多维性。对话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等。因此,有效的对话需要在多维的对话空间中进行。一是对话形式多维。对话教学中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联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多重的网状关系。所以,对话形式是多维的,它包括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二是对话内容多维。课堂对话虽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但对话的内容不是教材知识的转移和克隆,而是生本、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后的理解和感受。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即便对同一文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产生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话内容既遵循文本,实际又超越了文本,它既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等,还包括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知、建构的意义,从而构成了对话内容的多维性。三是对话渠道的多维性。交流、互动是对话信息的重要特征。在对话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学习信息再也不是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而是多向的相互传递。就是通过这样的多向信息的相互传递,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感悟性。“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突出学生的感悟。学生是听说读写的主体,正是在听说读写的自主活动中不断“自得”成长起来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夫境界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王夫之《船山遗书》:“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感悟是对话学习的核心,刘贞福先生认为,所谓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认知与情感的不可分离性,是感悟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对话教学中的的显著特色。对话材料本身就是认知元素与情感元素的集合体,在进行认知性教学的同时,自然要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在进行情感性教学的同时,又必须以语文认知为依托。感悟具有升华性,从本质上说,在对话中实现感悟是学习者接受心智挑战的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对话的过程就是从一个感悟到另一个感悟的积累过程,是养成人的灵气、悟性和才华乃至全面充实人的内在素质的过程。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设计特点 实施策略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

(一)从语文内容结构的特点分析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为: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其中,对自我的认识内容包括“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对社会的认识包括“让世界充满爱”“金钱”等内容;对自然的认识包括“追寻人类起源”“探索月球奥秘”等内容。

(二)从语文学习结构的特点分析

在初中语文的综合学习中,可以将综合性语文学习分为“写作――口语――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口语――写作”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总体来说都是写作、口语和综合性学习三者间的结合,但是从不同的分布位置可以看出来,两种形式中侧重点不同,前者是以写作为重点内容,而后者是以综合性学习为重点。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使学习的方式以及探究的重点出现差别,但是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从语文内容含义特点分析

通过对语文内容含义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学习具有明显的特色,能够突出现代文化的特点,体现出文化结构和表现的多元化,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利用人文专题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编排,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扬,而且将情感、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融合到综合性学习中。此外,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品德以及个人素养。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度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教学中仍以升学率为主,从而导致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阻碍,综合性学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浮躁的氛围下,影响了教育人以及受教育人平和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领导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站在长远的利益角度去看待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方式过于刻板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课本为主要教学依据,照本宣科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综合性学习的进行,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而是要在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充分了解的条件下,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案,不能被课本内容所局限,要学会利用身边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狭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都不够科学,无法体现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所以,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成为初中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内的图书馆、活动中心、学校教育资源库等进行资源收集,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博物馆、社区、大自然中收集资源。但是要确保所收集的资源与课程内容有关,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做无用功。比如“我爱我家”教学内容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家里面温馨的故事、家庭布置等资源进行收集,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发挥综合性学习的特色

万事开头难,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面对“难开头”的问题,但是起始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计划的基础期和关键期,对以后的学习和磨合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需要明确学习的主题,理清学习的思路,制定学习的方案,并对每个阶段需要实施的任务进行规划。

在确定综合性学习主题时,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内容。比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可以将语文与自然科学进行融合来创设学习的主题。主题的确定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创设,然后挑选最具创意的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在综合性主题确定后,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还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的可行性,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行探索和讨论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为学生学习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评价机制

综合性学习法需要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来适应。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制定。在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原则以及手段等方面,并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包括:学习状态、平时表现、阶段性测评、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师的评价可以包括: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生成果评价、教学创新等方面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已经经历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要注重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凸透镜 成像规律 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2-02

一、通过分析小孔成像,初步建立实像的概念

在我们的物理教材《光的传播》一节后有这样一道关于小孔成像的习题: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敲个小孔,罩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作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你看见了什么?记下所成像的特点,并试着加以解释。针对这道习题,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按小组在课下制作好实验装置,并制造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记录下看到的景物的像的特点。在课上,学生要汇报课下实验情况,并展示实验的结果,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观看窗外的景物时,学生只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验情况适当拓展题目,用点燃的蜡烛代替景物,调整烛焰到小孔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观察成像的特点变化,最终总结出像距和物距与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一个实像的概念,为讨论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打下基础。

二、重视平面镜成像,初步建立虚像概念

平面镜成像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教师要充分重视平面镜成像教学。因为平面镜成像使学生第一次接触了虚像的概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基础,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知识结构。无论是小孔成像还是平面镜成像都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基础,做好这些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学习凸透镜成像。

三、精心设计凸透镜成像课程教案

在设计凸透镜成像的教案时,首先要选对教学方法,物理规律的教学比较适合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但如何让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需要教师全面考虑各个概念的前后联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选好教学方法后,教师还要考虑课堂实验要采用什么实验器材;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观察到哪些现象;记录哪些实验的数据;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教学会遇到问题。本节课中,讨论分析数据是的重点和难点,直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得出正确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深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光路图,给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连续变化规律,学会画不同物距的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可以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的更加牢固。在总结成虚像还是实像时,要让学生自己观察物距连续变化时,像和像距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这两个特殊位置,分析这两个位置的特殊意义。

凸透镜的成像可以从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虚像或实像三个方面来描述,这些就是凸透镜成像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成像的虚实、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像距大小和像大小之间的关系、物距与像大小之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从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出发,总结归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和规律,并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知识。

将凸透镜成像与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比较可以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凸透镜成像是光经过折射形成的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等于一倍焦距时,成平行光不成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小孔成像证明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只有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实像时,与小孔成像现象相同。

五、认真解答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

凸透镜成像一课中涉及到的实验探究,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很可能会遇到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或不能在光凭中央等问题。此时,教师就要耐心教给学生调节的方法,并强调实验前调节的重要性。在操作技巧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实验。在探究思考时,要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六、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用鼠标拖动光源,随着光源移动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还有像距、物距发生的变化,多媒体呈现的动态效果一目了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演示效果进行对比,并讨论分析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及时做好课堂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巩固并进行问题反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提问测试,并统计测试结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反馈信息也可以及时了解授课效果的好坏,并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巩固和矫正。

总之,对于整个光学部分的教学,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总揽全局,强调把握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找准性质、规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宋尚雪.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011年11期

[2]刘连印. 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 2012年04期

[3]张东华.浅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处理 2012年01期

篇11

关键词:新疆区内初中班 多元智能特点 成因

中图分类号:G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80-02

依据课程教学标准新的要求,在从事教学中,要让各级学生能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能力,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培养各类人才[1]。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需求,使在教学中的每一位学生尽可能掌握发展和锻炼的基础知识。新疆区内初中班是自治区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培养民语与汉语兼通的新疆杰出人才,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期望区内初中班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建设新疆现代化的主要力量[2-3]。

在多元智力教学理论中,主要倡导的是要积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每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得到全面进步[4-6],多元智力教育理论在很多教育观点理念上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借鉴多元智力教育理论的观点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但究竟怎样将多元智力教育理论及其教育观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并能结合实际课堂的教学现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昌吉地区的回民中学区内初中班中的民考民班学生,分析了这些学生的多元智力特点、结构共性及形成的原因,以便使在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的学生情况

研究对象为昌吉地区的回民中学区内初中班中的民考民班学生(以下简称内初班)。调研中实际发放调查问卷合计190份,其中回收了186份的有效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7.9%。

1.2 调研测量工具

根据加德纳研制的智力核查表和内初班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构成了该研究所采用的问卷调查表。加德纳原核查表共计有80道题,根据内初班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依据美国Surfaquarium咨询公司所研制的多元智力教育调查问卷,经过修改和局部完善了加德纳原核查表。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尽可能早些发现调查问卷等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正式测试之前,首先进行了相应有关方面的预测试;根据预测试的结果,进而再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完善。最终正式使用的调查问卷信度为0.743。该调查问卷合计有40题,试题采用五级记分法计分。共从不同的八个维度考察内初班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每个测试的维度有5道题,该问卷测试根据学生们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分析能够获得学生们的多元智力情况和特点,如学生的智力哪些是强项及哪些弱项等,授课教师也可通过调查分析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改进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1.3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测试,首先由测试人向学生们读取测试问卷的要求,等待学生们基本全部理解要求,然后再示意学生进行答题。在进行具体的y试的过程中,学生在做题时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或其它困难时, 可以随时举手询问测试人。为了有效减少测试学生的担忧和获得测试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答题,一般15―20分钟学生即可完成问卷的测试,问卷现场收回。然后统计数据,将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依次录入电脑,依次对统计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2 新疆内初班学生多元智力情况及特点

根据对内初班学生多元智力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维度的特点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可知:(1)按学生多元智力的平均值排列顺序,学生自我内省智力值最高,其次是逻辑―数理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值最低。(2)在八个维度多元智力中,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相对比较大是音乐―节奏智力,平均值的相对离散程度最小的是逻辑―数理智力。可见在内初班的学生在音乐―节奏智力方面的相对差异还是较大的,相对差异比较小是在逻辑―数理智力方面。

3 新疆内初班学生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在多元智力各个维度方面,内初班学生相对比较强的是在自我内省和逻辑―数理智力方面,而表现最弱的则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3.1 内初班学生表现为较强的自我内省智力

自我内省智力是指对本身自我的认知及其在认知的基础之上而做出相应行为的能力。它可使个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以及处理个人问题;该方面智力较强的学生一般都会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在哪些方面有所得,哪些方面有所失。因此该智力方面较强的学生会比较注重学习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能够积极主动的结合具有的问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因此学生一般都能够保持比较强烈的学习意识。

学生在进入内初班以后,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可能一年有三百多天将要在学校里慢慢度过;因此,针对刚入校的内初班新生的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的有关现象,学校都会去积极的引导学生,充分去发挥学生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深挖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潜质,达到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目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采取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新生等活动。学校通过组织部分高年级的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的亲身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经历,来帮助和引导刚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们,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说的比较具体的事情和内容,而且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也起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二是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组织,例如学生会及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使学生会及社团等学生组织机构能在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起到连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通过学校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幅度的提高了内初班学生的独立意识、生活及学习的自理能力。

在比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内初班学生在逐渐成长,不断走向成熟。因此,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及自我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刻,使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同时也在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对所看到的事物能够进行仔细和主动地去观察,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新鲜事物和新的问题也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学会了以批判的态度从多方位和多角度去看待新的问题。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不断强化,在内初班学生身上自我内省智力就表现的相对比较突出和优秀。

3.2 逻辑――数理智力表现较强

依据多元智力的基本理论,人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对其智力的发展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哪一种智力得到了鼓励,学生个体的智力发展就有可能向那方面倾斜。内初班学生在逻辑―数理智力方面表现为比较发达,原因是我国的测试及教育导向产生的影响,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较大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重视逻辑――数理智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采取的考试方法选拔内初班学生在逻辑――数理智力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具备该方面特长的学生才可能有机会被选拔到内初班。

3.3 人际交往智力表现较弱

主要包括来自环境和教育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赖以产生、存在和进行发展的基础保证的前提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决定了社会文化。从自治区整个大的环境来考虑,地理位置是在我的西北部,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而且这里高山环绕,大多数的人口均集中在被高山、沙漠和戈壁切割而成的绿洲上,自然气候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交通多有不便,因此导致信息闭塞。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也容易造成人们保守和封闭的心理。对于内初班学生来说,主要招收的都是乡镇及村级小学的应届毕业生。相对城市来说,新疆的农村更加封闭,因此对人际交往观念的认知也相对比较落后。第二各方面来自教育的影响。内初班学生在上小学时,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师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开发;而且教师在讲授各门课程时,没有重视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有限;学生在考入内初班以后,学校全部采取的是寄宿制和全日制教育方式, 导致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内初班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新疆内高班培养优秀的生源,因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没有其它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

4 结语

多元智力教育理论主要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综合素质。可以学习和借鉴多元智力的基本理论,将多元智力的基本理论与新疆内初班的实际教学现状相结合,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多元智力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发展,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亚妮.新课标背景下运用教育技术推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4):114-116+120.

[2] 武金峰,刘军.新疆区内初中班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1):85-88.

[3] 赵霞.新疆区内初中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师范学校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117-124.

[4] Howard.Gardner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能的重构―21 世纪的多元智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5] 郑新丽.让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4-15.

篇12

关键词: 小学篮球教学 游戏 教法

篮球运动本来就是一种游戏,由于独特的游戏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电视、网络又把它发扬光大,造成了明星效应,使得青少年更喜爱篮球活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终身体育意识越来越高。学生通过篮球游戏结交朋友、娱乐身心、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从篮球的游戏特点着手谈谈个人体会和心得。

一、小学篮球传统教法的弊端

传统篮球教学方法主要是先从基本技术开始学起,虽然技术动作练起来比较专业化,但是有一部分学得慢或者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就很难在单一的技术训练上获得满足和信心,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单一的篮球技术训练失去兴趣。

案例:在给六年级学生上原地双手胸前传球一课时,我先找一个学生帮忙一起示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重点是动作要规范,起初学生听得比较认真,接下来是男女生分组练习。但是重复枯燥地练习,没多久就让学生产生了懈怠思想,由于场地比较大,我在操场上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分析:在学习传球技术时,如果教师对传球技术规范要求高,注重细节,那么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即便对篮球有一定的兴趣,对这样的教学也会失去兴趣。结果女生站着拿球聊天,男生则背着老师玩起了自己的篮球运动。

这说明原本学生是喜欢篮球运动的,但是不喜欢老师这样的教法。原因是教师认为要学好篮球运动就要从基本技术动作练起,教学时我们要稍微改变一下,先教基本动作,再把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练习改成截住空中球的游戏,那么学生有了兴趣,即使老师不在身边,也会投入到游戏中,自己练习、学习。

二、从实际出发,突出游戏特点

小学篮球教学应突出游戏特点,但并不是不学篮球的基本动作方法,可以重点突出游戏特点,以游戏为平台,在游戏中学习。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常用的篮球游戏很多,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可以运用一些量比较小的,游戏性比较强的篮球游戏。

比如有以下游戏方法:

1.跑线追人:追逐类游戏,在篮球场的线上追跑,每一步都必须在线上,不许跳线。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线的熟悉程度、应用能力和控制能力。适合年级段1-3年级。

2.运球接力:接力类游戏,分为2-4个组,每组一个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路线内完成运球,并交给下一个同学,在运球过程中球不可以滚丢,以最先完成的组为胜。锻炼了学生运球的技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适合年级段3-6年级。

3.拨球接力:接力类游戏,游戏方法和运球接力相似,锻炼了学生手指拨球的感觉和对球的控制能力,还锻炼了腰腹和腿部力量,强度比较大。适合年级段4-6年级。

4.截住空中球:分为2-4个组,每组一个球,以组为单位,围成一个圈,圈内2-3个人跑动抢球,围圈的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原地传球,谁抢到球就换人。锻炼了学生的传球技术和战术运用能力,抢球的学生锻炼了抢断能力和判断能力。适合年级段4-6年级。

5.投篮比多:比赛看谁投进的多,一般都很喜欢玩,锻炼了学生投篮的技术和心理调控能力。适合年级段5-6年级。

6.端线篮球:与篮球比赛有所不同,不同点就在投篮的篮筐换成一个接球手,接球手主要负责站在规定的位置上,接住自己队员传过来的球,接住了就算投篮成功并加两分。这样降低了投篮的难度,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得分带来的喜悦。

像这样的篮球游戏还有很多,都可以在游戏中锻炼篮球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面是很好的手段,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传授,方法从容易到难,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由于篮球游戏是非正式的篮球比赛,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交互的平台,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

三、因材施教,灵活应用

以游戏为主的篮球运动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更容易接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他们更乐于主动学习。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

方法一:六年级组织一场篮球教学比赛,由于小学生的篮球水平差距比较大,投篮的命中率很低,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使不同水平学生的组协调起来,既降低了运动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比赛的兴趣。两队进行篮球游戏可每队设一名学生为接球手,在规定的区域内接住本队投来的球。

另外,还可以在篮球游戏中采用小场地,低篮筐和大篮圈。

方法二:三年级学生在玩运球接力时,由于学生身高和力量相对高级的学生来讲都比较薄弱,因此可以以半个篮球场为游戏场地,设置几个比较低、篮圈比较大的篮球架,让低年级学生也进行象征性的投篮,学生的兴趣更高,比单一的运球接力效果更好。

根据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规则,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已有的条件,对课程进行整合,去粗取精,再加上适合这节课的教学元素和游戏。调整教学套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篮球教学,突出游戏特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的需求上。把体育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结语

重点突出游戏特点,使学生提高篮球运动的兴趣,通过游戏调节体育学习过程和锻炼行为,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和谐的情感与气氛;通过游戏教学,教师可以教得更轻松,学生可以学得更快乐;通过游戏创建平台,使得学生敢于大胆尝试,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对篮球运动产生向往,从而喜爱篮球运动,并追求实现更高的运动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莉,王大志.篮球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运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篇13

关键词:兴趣;理解力;记忆力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加减乘除和简单的方程式过渡到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越来越吃力,即使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正确的结果,教师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费尽心思,然而,仅仅是紧张和盲目地乱用方法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因此,只有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提出适用的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我从几个具体的方向谈一谈如何抓住学生的特点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学生是否对初中数学课程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数学提不起兴趣来,即使老师再努力地讲课,学生的心思也不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学生对于哪些事情感兴趣,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者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融入数学中,让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常用性、趣味性,学生自然会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

二、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如何

数学是理科知识的代表,也是理科知识之首,因此初中数学的学习还是重在理解,很多学生虽然从教材中得知了某个公式的存在,然而却不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得出的,虽然当时记住了,但是很快就会忘记,并且无法在做题的时候灵活地运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的时候,要让学生以理解为主,同时利用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把已经理解的东西牢牢地记住,不断地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这些知识。

三、学生是否足够认真仔细

在练习或考试的时候,通常会出现这种状况:明明这道题很有把握,却做错了,这就是由于学生不认真造成的。这样的错误最遗憾,也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应当训练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让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都当作最严肃的考试,当学生把认真仔细当做一种习惯的时候,数学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不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具体分析,并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初中生 美术 心理 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生美术学习心理特点

1.1初中生认知过程的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水平不断成熟,基本上能摆脱无意性、情绪性等不成熟的状态,出现较稳定的有意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特点,较少受兴趣、外来因素的干扰。初中生各种感知觉过程已充分发展。知觉能力继续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深刻性更加发展起来。能更精确地感受和分辨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细微差别;对物体形状、体积特征有更强的感受力,对于空间、运动、观察等知觉过程有更好的判断力。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主要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更全面、更整体地去知觉事物,开始出现逻辑性知觉。初中生在其学习活动中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比小学高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而不为外来的无关刺激所干扰,他们的有意注意初步占主导地位,能毫无困难地稳定保持注意40分钟。初一学生的无意注意已发展到最高水平,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注意特性方面,初中生注意广度已接近成人水平;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并趋于成熟。而且女生注意稳定性比男生好,但外来干扰对男生的影响不大,而对女生影响相对较大;在注意分配能力、注意转移综合反应时间方面,初二与高二学生的差异不显著。这都标志着初中生注意基本成熟。

1.2初中生个性品质特点

艺术活动最能充分体现人的个性特征,而艺术活动也能发展人的个性,二者密切相关。初中生的兴趣有一定的广阔性,正处于求知旺盛期,并正向高级水平发展;对各学科有不同的兴趣,兴趣有更大的分化性和选择性,但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兴趣开始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兴趣;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兴趣并和自己的前途相联系。初中生远大且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日益发展起来,有了更多的自觉性,从而加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责任感,但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动机仍然起作用;同龄伙伴的评价作为附属性需要有一定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动机还不太稳定。初中生情感内容进一步丰富,情感的深刻性、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初中生对问题的探究较深刻,已基本形成追求真理的志向,也有更丰富的社会体验,各种道德倾向已比较深刻和巩固;初中生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有了对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不仅形成了与评价艺术作品内容有关的情感体验,而且产生了与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手段有关的情感体验,即进入自觉的水平。这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

1.3初中生美术发展特点

少儿美术作品的天真烂漫和荒诞性正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却也是儿童幼稚无能的表现;而儿童总要长大、成熟,作品就必然失去儿时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怪圈,而欲摆脱困境,唯有继续发展。

初中阶段是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成熟的时期。然而,却使他们的美术作品失去了天真的幻想、纯朴的造形、绚丽的色彩、大胆的表现力,而变得理智、冷静、拘谨、呆板。因“画不像”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初中生学习美术的最大障碍。其实,“青少年危机”主要出现于写实性绘画之中,当学生知道“写实”并非美术的唯一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文化素质,是为了创造一个能表达自己个性、思想的“第二自然”;同时适当降低美术作业的写实性要求,允许学生采用装饰件、表现性等不同风格,就可能提高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出现对美术兴趣的分化是一种正常规象,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处于兴趣分化期,却不曾定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只要教师区别对待,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就会可能使其顺利渡过“青少年危机”。

2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性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惟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而且,一些自己尚不能成功地实践的学生,也希望能对该艺术样式的特点、渊源、代表作、主要艺术家以及操作技法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惟,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显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