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识别;评估探析
当前的施工桥梁工程越发的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力求通过风险识别以及评估探析的作用,提升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提升桥梁施工的效率,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切实的探究。
一、对于桥梁施工风险管理浅析
施工风险管理手段是桥梁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桥梁施工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我国的施工风险管理机制起步较晚,很多时候,对于实际的桥梁施工风险意识不足,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将施工风险的管理手段逐渐的落实实践施工当中,这样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施工手段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多数的施工工程都隶属于国家的管制,产生的风险也直接由国家自行承担,导致项目履行者无法意识到自身的所具备的职责,进而为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以及控制受到诸多的阻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和更新,这一发展形势,为我国的施工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当前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已经越发的注重风险控制的作用,力求通过这一方式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保障施工进度。虽说我国的施工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管理水平也不成熟,但是,在实践发展中,我国的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已经在不断的完善和健全[1]。
二、对于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内容以及关系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的风险识别以及评估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落实桥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中所面临的风险数据以及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而后再将其以信息的形式进行反馈,在实施施工的过程中,则应当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施工负责人的多年施工经验完美的结合,再对现场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和管理,最后再将其中所涵盖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施工计划阶段也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因素,让风险意识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要想将风险评估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还可以通过构建特定部门的方式,对当前的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而后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其定时检查。如果检查之后发现其中存在纰漏,那么应当及时的对此问题上报,进而及时的解决,与此同时,还要将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更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风险应对方案,保障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如果在检查之后未发现影响工程实施的风险因素,那么则可应用此风险评估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风险识别是实现风险控制以及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识别得是否全面以及准确,可以直接的影响到最终的风险评估水平,最终还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2]。风险评估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全面的分析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内容所存在的风险,而后找寻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式。
三、对于桥梁工程实施风险评估以及识别建议
在对工程施工进行风险识别之前,就应成立专门的工程风险识别小组和风险评估小组,而后有关的领导还要针对其中的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将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工作环节以及内容落实到个人头上,这样可以为桥梁工程施工的风识别以及风险评估更为科学、合理,使人员的安排更为合理,避免出现职责意识不清,以及躲避工作责任的情况,一旦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那么就要将责任落实到负责这一部分工作内容的人员头上,这样的方式还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落实桥梁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过程中,还应当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比如,环境、人、制度、物以及工艺等方面,全面的对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识别以及评估,保证施工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3]。像环境风险识别方面,涵盖着施工环境、办公施工生活、施工作业等等方面,在进行施工风险识别以及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环境风险这一重点因素,充分的考虑桥梁施工中的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进而在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的同时,提升施工风险评估水平,从环境风险角度,降低施工过程中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像人为风险评估方面,则更要对其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从总工、安全员、经理、班组长以及施工人工等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分析[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井喷式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的在实现着变革,人们越发提升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而相关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时,也越发的重视施工安全的作用,并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对各类的施工安全问题予以解决,以桥梁施工为例,诸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梁施工时,都会通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高效的防范,为桥梁施工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与此同时,也会保障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效率。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落实风险管理时,都会出现概念模糊的现象,即便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落实到实践中,仍旧会存在诸多的问题,究其根本,无外乎对桥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实施的不全面,致使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的管理漏洞,进而大大降低了风险管理效率,因此,在落实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桥梁施工正常进行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项贻强,张婷婷,孙筠等.国外桥梁工程项目风险及评估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10,30(2):153-158.
[2]卢春林.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6):1156-1164.
[3]阮欣,朱少杰,叶晓牡等.复杂桥梁施工过程的风险评估和管理[J].公路,2012,12(7):178-182.
【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 大、企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复杂化,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显著。特别是“安然”、“世界通讯公司财务欺诈案”事件之后,更加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高度重视,纷纷开始探索解决企业税务风险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我国企业税务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做了阐述。
【关键词】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控制
识别、评估税务风险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的一部分,是企业制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的基础。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可以通过风险损失清单、财务报表、风险因素预先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指标,以此来识别风险。对于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可以通过风险坐标图法、详细评估法、风险度评价法、SWOT 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
(一)税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税务风险识别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利用有关的知识和一定的方法就企业面临的风险加以判断、发现风险因素的过程。税务风险识别实际上就是收集税务风险事故、风险因素等方面的信息,发现引发潜在损失的因素。
(二)税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1)风险损失清单法。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风险清单法,即运用类似于备忘录的方式,将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一一列举出来,并联系企业自身运营情况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企业的决策者和风险管理者依据所列举的风险清单,对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合理的评估,并探究防止风险的发生和蔓延的对策。税务风险事项有的特征较为明显,有的则较为隐晦,所产生的影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影响十分重大。为避免忽略相关风险事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聘请税务顾问编制税务风险一览表,把税务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项一一列举出来,企业可以对照该表,这样能够比较简单的识别风险。
(2)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为依据,对企业的收入、利润、负债等进行风险分析。通过财务报表上的相关数据,计算税收负担率指标、利润率指标等各项指标,进而采用比较分析法来分析数据。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同类企业的指标做对比,若某项目指标差异较大,则说明存在税务风险;也可以以企业以前年度平均水平作为基期,将当期变动指标与其作对比,分析发展的趋势,确定分析项目是否存在异常,以此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3)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是指在开始某项活动之前,对整个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类型进行分析,估计可能发生的后果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通常有四个步骤:首先,区分系统出现的风险的类型,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与本企业曾出现类似事故的资料。与专家磋商,深入了解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事故,分析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流程,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属于哪一类型。其次,调查风险源,明确风险因素存在之处,从而确定风险源头。然后,将已经识别的风险源转变为风险事故的触发条件。最后,对已发现的风险因素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等级的轻重程度对风险进行有计划的管理。
(4)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从导致税务风险的原因出发,推导出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一种识别税务风险的方法。在税务风险管理实践中,引发税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准确无误地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因果分析图就是寻求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够清晰、有效地整理出税务风险和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一)税务风险评估的概念
税务风险评估是指在税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各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并对风险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和评估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评估风险产生的影响后果。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税务风险就越高。
(二)税务风险评估的方法
税务风险评估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它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税务风险评估可以由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聘请的税务专家进行操作。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该与企业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
(1)风险坐标图法。风险坐标图是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作为自变量,风险发生后产生的影响程度作为因变量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上,旨在对多项风险进行直观比较,从而明确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2)详细评估法。详细风险评估是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详细的识别、评价,评估可能引发风险的威胁和弱点,根据评估结果来选择可行的应对措施。这种识别集中体现了税务风险管理的思想,即识别企业税务风险并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此证明企业管理者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恰当的。此时企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税务研讨会、问卷调查或咨询专家等具体方法来评估风险。
(3)SWOT分析法。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reats的首字母缩写)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的优劣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列在一张“十”字形图中加以对照。企业通过SWOT对企业目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初步评估,明确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制定最优战略,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识别
一、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识别的关系
关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的公司治理的需要。在《索耶内部审计》第五版中提到“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传统上是对控制的观察和分析开始的,接着继续对与经营相关的风险进行确认,最后,确认审计活动是否与组织的目标一致。McNamee和Selim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内部审计首先需要为目标服务,目标是经营的基础,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灵活并且是或应当着眼于未来的。他们提出了首先考虑建立组织目标的方法,接着通过识别、衡量和优先排序等方法评估风险,最后,通过控制和接受风险、规避或分散风险、向其他部门分配和转移部分风险等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起点,以确认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改善为过程,以保障组织目标实现为目标[1]。
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的过程。风险管理人员是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清哪些风险是主要风险,哪些是次要风险;分清哪些风险通过合理的行为是可以避免、分散的,并据此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总结出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2]。一般而言,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影响本单位等。从定义可看出,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管理的基础,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未被识别的事件不会在风险回应中得到处理,可能导致意外风险的发生。
二、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一)风险清单法
制作风险清单分析风险种类是分析风险事件原因的最基本、最常用方法。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逐一例举,并联系组织的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考察。风险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的性质及其可产生的损失做出合理的判断,就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逐一归类列出,进行管理,以研究对策来防止风险发生。一般的企业风险类别如下:
风险类别
但需要指出的是,清单只能列举和显示各种存在的风险,却容易使人忽视对潜在风险的研究。所以在分析风险清单时,应密切注意其他潜在风险的威胁。
(二)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一种识别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的常用方法,它是指根据生产过程或管理流程来识别风险的方法。该法可以用来描绘公司内任何形式的流程。比如,经营计划、油气田开发建设、油气生产、财务管理、科技管理、合同与纠纷管理,等等。下面就以油气生产流程图法为例说明流程图法的分析步骤。
第一,识别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
首先通过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明确生产流程的细节,然后绘制出一幅描述生产过程的草图。然后逐一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找出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全过程和整个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第二,设计流程图。
应用流程图方法时,首先应将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按照各阶段的顺序绘制成图。
第三,分析或解释流程图。
流程图绘制完毕后,需对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对图中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调查,找出潜在的风险,并分析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动态分析则着眼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找出那些关键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流程图法的思路是,依据生产的程序,将公司的运作分成一个一个的环节,再逐一分析这些环节和环节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助于识别关键环节,并可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因此,流程图法的优点是:第一,流程图法能把一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可以进行管理的部分。虽然这是一件烦琐的工作,但当一个大问题被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工作就容易开展了,从而能够清晰、形象,基本上能够揭示出所有生产运营环节中的风险。第二,流程图法可以使管理人员通过一幅图就认识到整个生产过程。该法的主要缺点就在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从了解生产过程到绘制图表需要相当多的时间,随后还要对图表进行解释。如果一幅图过于复杂,以至于对潜在风险状况描述不清,那么流程图法就不是最优选择。其次,流程图可能过于笼统,它描述了整个生产过程,但它却不能描述任何生产的细节,这就可能遗漏一些潜在风险。最后,流程图无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即流程图只强调事故的结果,并不关注损失的原因。对于那些不善于定量分析的人来说,流程图法不失为是一种有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但缺乏定量分析是它的一个缺点。因此,要想分析风险因素,就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三)财务报表法
对一个经济单位而言,财务报表是企业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状况及其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它记载了企业的大量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建筑物、机器设备、产品种类、产品成本以及其他资产项目,经济实体存在的许多问题均可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资料,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风险分析,以便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和财务损失。
应用财务报表识别风险,关键是从损失暴露入手,先找出损失暴露,再设想可能对这些损失暴露有影响的风险源。以企业的建筑物为例,企业所拥有的建筑物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注明,融资租出的建筑物以附注的形式注明。明确了这些现有的和未来将有的建筑物之后,就能考虑和它们相联系的潜在损失,包括一旦发生损毁后的修理费用、内置的存货和设备的价值、建筑物无法使用时的收入损失以及雇员或客户在建筑物内收到伤害后导致的损失。如果是出租的建筑物,还要考虑它被损害时对租赁合同的处置以及替代设施的成本。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利用财务报表基本上就能够识别出企业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人力资本风险。
(四)风险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代法、或连环替代法,是一种通过对某项综合指标的变动原因按其内在的组成因素进行顺次逐个地数量分析,从而确定各个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分析方法。它一般是在比较分析所确定的差异的基础上,先确定影响经济指标的诸因素及其与指标的关系,并加以排列;再顺序假定一个因素变动,其他因素不变,依次逐个进行因素替代,据以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计算时通常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根据影响某项综合指标完成轻快地因素,按其依存关系分别建立报告期和基期(计划期、同期或上期)两个指标体系。第二步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报告期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报告期数逐项顺序地替代其基数,每一次替代后,报告期数就被保留下来,不再退回基数,并计算出该因素变动产生的结果。第三步将每次替代后得的结果与该因素被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变动差异的影响程度,亦可体现影响方向。第四步是将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综合指标的报告期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相符。第五步对该指标的差异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给予评价。
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研究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对该方法缺乏统一的规定性,致使在分析中利用该方法对同一组资料进行分析时,由于分析指标中各因素分析顺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而导致其影响分析结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上述风险识别的各种方法在风险识别的感知阶段和分析阶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等较多地被用于感知风险;风险清单法、事故树分析法和风险因素分析法则较多地被用于分析风险。还有一些方法如现场调查法,与企业内外专家磋商等在两个阶段中都能得到较好地运用。
三、风险识别应用实例
2009年9月,某项目组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规定,对某公司进行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的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第一,问卷调查法。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列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判别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等。第二,研讨会。将跨部门和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召集到一起,就风险识别进行讨论。第三,流程图法。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发现和识别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或地方以及流程中各个环节对风险影响的大小。第四,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注重说明某些事件出现风险的条件及因素以及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将发生的风险和产生的后果等。
(二)风险识别的工作流程
主要工作流程有:第一,各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收集相关信息,填写《风险信息收集表》。第二,根据《风险信息收集表》,整理分析初始信息,编制《风险调查问卷》。第三,主管领导对问卷进行补充,重点补充公司层面的主要风险事件。第四,发放问卷,并指导各部门进行填写。第五,访谈部门领导,并做好访谈记录,对访谈进行整理,整理出初始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第六,梳理各部门业务,确定流程目录,绘制流程图,确定业务层面风险。第七,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结合领导访谈和业务流程梳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确定公司层面风险。第八,向主管领导提交确定了的业务层面风险和公司层面风险,主管领导提出修改意见。第九,通过对公司层面风险及业务层面的风险描述,形成初始风险数据库(风险辨识表),并提交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提出修改意见。第十,分析风险成因及影响结果,准备风险评估工作。
(三)对案例的分析
该项目组在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地收集和确认公司各个层面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事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事件,并进行归类,形成风险清单;同时,收集各项风险事件的属性信息,如动因、责任岗位、涉及流程、发展趋势等,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工作流程清晰,方法得当,形成的主要成果有,细分出一级流程3个、二级流程16个、三级流程46个、四级流程25个,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判断对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初步识别出主要风险34项,形成公司风险识别表。
四、结论和建议
(一)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全面周详原则
实现风险识别的目标,必须全面地了解各种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以及因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损失的发生及后果的详细状况,及时而清晰地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的决策信息。
(二)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综合考察原则
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一个复杂的,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损失程度不等的各种风险。复杂风险系统的存在,使独立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全部风险奏效,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规模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三)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量力而行原则
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为风险管理提供前提,以保证企业、单位、个人以最小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组织风险识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承受财务能力,选择效果最佳、经费最少的识别和衡量方法。如果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成本超出对风险管理的收益,这项工作就没意义了。
(四)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原则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是否准确将决定管理效果。为保证最初分析的准确度,就必须作周密系统的调查分析,将风险进行综合归类,解释各种风险的性质及后果。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识别和衡量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的认识,难以确定哪种风险是可能发生的,不可能较合理地选择控制和处置风险的方法。风险分析对风险管理的意义是重大的,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本要素,不论在风险管理的其他方面做得多么完备,只要在识别方面失去系统性和准确性,则无法对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五)进行风险识别,应提升审计高度,从关注局部风险上升到关注战略风险
【论文关键词】 风险评估
1. 公司目标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立目标.设定目标是公司管理过程的重要组织部分,而非内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却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起目标体系,就能把各种力量、各类资源统一协调,按照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促使寿险公司切实的凝结为一个整体。只有先确立目标,公司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目标设定是寿险公司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相关风险对策的基础。
2. 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指发生对公司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可以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规避和减小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识别需要比较客观的进行,而且为了避免忽略相关的风险事件,识别风险的过程最好与评估风险的过程区分开来。
相对于寿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来说,风险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内部,也产生于公司外部。对于寿险公司,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内部因素是:
(1)管理层对实现公司目标的理念意识和紧迫感。
(2)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当性和完整性。
(3)公司资产的规模、流动性或业务总量。
(4)公司的财务状况。
(5)信息系统电算化的程度。
(6)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分布。
(7)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风险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规可能要求经营政策和策略的改变。
(2)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和扩张的决策产生影响。
(3)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会影响研发的性质和时机,或带来采购的变化。
(4)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会改变公司营销、产品开发、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经营或信息系统的改变以及强调对或有损失制定应急计划的需要。
识别公司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后,公司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必须保证风险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已经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风险评估才可以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量方法评估,二是定性方法评估。
风险评估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寿险公司风险的内控基本要素,是识别及分析那些可能影响企业达到企业目标或事件的手段,是决定如何构建有效内控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风险评估意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层长期以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财审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这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
3. 风险处理
在评估了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之后,管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这涉及基于对风险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措施包括管理层每日做出的无数决策,从确定其他供货源或扩大产品线到获取更具相关性的经营报告或改进培训计划等。合理恰当的措施会实实在在消除风险或抵销其影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虑。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存在对风险管理的模糊认识、困惑甚至误解,进而出现风险管理导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一是要要强化经营风险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认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二是建立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标准;三是针对各种风险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充分考虑现有程序对于控制已识别风险是否合适,以及完善流程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风险等。
4. 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后,并非一劳永逸,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风险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风险监控是与控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风险监控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在控制活动的各个环节确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预防性监控、检查性监控、纠正性监控、指导性监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风险监控形式外,还有针对某个环节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补偿性监控,为加强计算机管理而实施的计算机监控等等。这些风险监控形式,合理保证了公司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风险。
要解决好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与监控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公司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要使风险监控在整个风险评估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对影响已识别风险或事件因素进行定期核查。
【关键词】贝叶斯网络 软件系统 风险评估
1 软件需求风险的含义及其成因
1.1 软件需求和软件需求风险
软件需求通常指的是为了满足合同、规范、标准和其他要求,软件系统或系统组件必须具备能力;或指用户解决问题,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必须有一种软件的能力。软件的需求风险指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软件需求本身含义,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并要求用户或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更等原因,导致不当的分析软件需求,最终开发的软件的功能偏差的可能性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如果没有准确的需求分析,可能会延长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成本,创建软件交付被推迟,信用受到严重影响的后果。
1.2 软件需求风险的原因分析
参与的主体是软件需求分析、需求风险因素主要涉及到提供者和需求方面的分析。需求风险的来源、环境、需求和本身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使用RR说需求风险,R表示需求本身,RP需求提供者说,RA需求分析说,环境,E表示,需求风险是R,RP,RA,E函数的四个因素,可以表述为:RR = f(R,RP、RA、E)。需求原因主要是与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完整和详细的需求的程度,可能会引起软件风险的需求。软件系统几乎不可能一次性确定所有的需求的具体范围和具体要求,和需要改进的过程中发展的需求,这将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困难。
其次,对环境,由于用户的变化,时间,或者不全面的识别要求。需求不清楚,和业务的变化,等等,可能导致对环境变化的需求,使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需求的变化,导致一些潜在的或新的需求,增加需求的风险。最后,需求方面的提供方和分析风险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导致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自己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提供者需要表达是不正确的,倾向于表达自己的目的,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流程或不能明确的提出商业计划,让开发人员将提供方的实际需求了解不足,或因为一些错误的理解需求之间的沟通障碍可能产生风险的需求。
2 软件系统需求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过程
2.1 风险识别模块
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评估的需求的第一步,它主要通过识别需求的需求分析阶段风险,以便明确初始需求风险列表。根据每个风险列表的需求,识别风险来源,计算了最终需求,包括需求风险类别及其来源,风险列表。
2.1.1 风险识别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
(1)风险识别的需求。答:风险识别的目的。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需求分析,需求不清楚,和不正当方法选择的潜在风险,如不合理,因此,对风险识别的需要,挖掘隐藏的风险,风险评估,了解其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解决这些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的风险。B:风险识别方法:更典型、有代表性的方法:基于风险问卷的分类(分类――basedQuestionnaire TBQ),风险检查表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和访谈法等方法。(2)需求识别风险来源。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识别需求的原因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识别模块功能至关重要。(3)需求风险列表的生成。识别各种风险和风险来源,删除重复的使用,类似于合并,并添加丢失的风险,风险来源的方法,将最终的风险列表。
2.1.2 风险识别模块的输入源的需求
(1)软件项目成员和专家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使用各种方法来确定需求的风险。需求的模块输出的风险,包括风险和风险来源列表。信息存储在知识库的经验和原始需求风险清单,知识需求风险的分类列表,等等。
(2)风险分析模块。结合风险识别模块的最终需求风险列表,明确之间风险来源、风险和风险和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模块需求评估载体: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这一数字,深入挖掘的相关数据,并结合识别等信息输入源模块,确定每个节点的分布对应的参数需求风险,风险评估的下一步。风险分析模块主要通过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和构造贝叶斯网络基于专家经验的方法,两种方法,对贝叶斯网络结构的建设。
(3)风险评估模块。风险评估模型的模块是核心模块,是基于参数以及建立贝叶斯网络结构,计算每个节点对应的需求风险概率,并结合当前项目的特点,对各种风险的需求,量化的影响,结合需求风险的影响,以及产品的需求风险概率,将总体风险量化值。使用推理算法(使用贝叶斯定理的条件概率表及其网络结构计算方法)实现发生概率风险评估的需求。
在贝叶斯网络中设置有三个节点集合在X,Y,Z,和三个互不相交节点之间。如果任何节点的节点集X节点集的可能路径,路径没有满足要求:1.所有节点的路径是不属于Z的集合;2.路径,节点的指示边缘点附近的两个节点的节点本身,和节点及其子节点的节点属于Z .这种情况被称为节点集X和Y Z设置必须分手,记住:d(X,Z,Y)如果节点集X和Y是节点集Z分手,那么它将所有的节点X,Z毕竟给定的状态和Y条件独立于所有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