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项目管理风险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查找信息资产存在的漏洞,结合现有控制措施,分析这些威胁被利用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响,根据可能性和影响评估风险的大小,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在2003年9月被提上日程(简称27号文),提出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为了贯彻27号文的精神,进一步识别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很多单位启动了风险评估项目。而风险评估项目又不同于一般的IT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的过程管理
可以从五个方面解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的生命周期,即数据收集、计划准备、数据分析、项目验收、报告撰写,其中一三五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实施阶段。
2.1计划准备阶段
(1)制定项目章程。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中,应尽早确认并任命项目经理,最好在制定项目章程时就任命。项目经理的职责首先就在于应该参与制定项目章程,而该章程则具有授权的作用,即它能够使得经理能够运用组织资源来进行项目的实施。显而易见,项目经理是被授权的一方,必然不能成为授权项目运行有效的一方。授权项目启动的人一般而言能够提供实施项目所需要的资金等资源,他们能够参与章程的编制。
(2)确定风险评估范围。确定风险评估范围即要了解什么方面或者对象具有风险爆发的可能,例如公司的服务器数目、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用的防火墙种类和数目等,甚至一些人为的因素也是重要的参考。
(3)明确风险评估成果。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中,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与客户将项目提交的成果及要求确定下来。明确风险评估成果之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该目标也应该作为项目验收的标准。
(4)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活动实施的具体流程,主要用来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5)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如果想要计划实施过程一切顺利,或者说对定义等计划行动的过程需要记录的话,就会需要制定一个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需要通过不断更新来渐进明细。项目管理计划不能冗余,相反应该极其精炼,但是精炼并不意味着简单,相反项目管理计划应详细论述和解释完成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一些条件。
(6)组建项目团队。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是完成项目所必不可少的,是一种必须的人力资源。在项目开始时,一般而言,由项目经理来决定优秀团队的组成,并且在组建团队时应该注意谈判技巧。
(7)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会代表着一个项目从此开始了正式的运作,是一个项目的启动阶段,在项目启动会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分析评估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方法和成本等问题。
(8)风险评估培训。风险评估培训是对项目团队成员及客户的项目参与者就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的相关细节性进行培训,以便项目能顺利实施。
2.2数据收集阶段
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技术评估、现场管理评估三项任务。
(1)收集资料。数据收集阶段最开始的步骤肯定是收集资料,简而言之,收集资料就是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尽可能详细地获得和项目相关的一些信息,例如客户的行为习惯、客户业务相关的文档,甚至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化流程等信息都要尽量详细化。
(2)现场技术评估。现场技术评估就是通过漏洞扫描、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主机配置审计、现场勘查等手段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
(3)现场管理评估。现场管理评估是最后一个步骤,但是却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着此次项目运行成功与否,还关系到以后项目效率的改进,现场评估需要对项目进展的流程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寻出与优秀的项目管理之间的差距,归纳总结,从而完善管理程序。
2.3数据分析阶段
收集数据阶段已经收集了很多的数据存量,想要发现数据的内在规律,从而发现有用的东西,就必须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只有仔细分析数据,才能够发现项目的风险所在,从而确定风险的大小,找出其资产、弱点、风险。
2.4报告撰写阶段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初步的结论以后,就到了报告撰写阶段,即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一份报告,论述项目的风险问题。
(1)撰写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该将风险分析的结果直观地、形象地表达出来,让管理层清楚地了解当前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
(2)撰写整改报告。整改报告则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可分为安全加固建议、安全体系结构建议、安全管理建议三种。
2.5项目验收阶段
在完成了以上的步骤以后,理论上就可以对项目进行验收了,项目验收即对前期风险评估成果的检验,一般包括三项内容,即报告的评审、组织会议讨论验收事宜以及内部项目总结。
(1)报告评审报告评审就是对风险评估报告及整改报告进行评审。
(2)召开项目验收会即对项目的成果进行汇报。
(3)内部项目总结不仅仅是单纯的对项目实施过程的一次简单的回顾,还是一个经验总结的过程,回顾过去,把握现在,争取在以后的项目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的重点领域管理
信息安全问题影响深远,其风险评估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及具体过程,且应在评估中重点加强沟通、范围、时间、成本、风险、人力资源等几个领域的管理。
3.1项目沟通管理
为了达到项目目标,项目经理首先必须通过沟通谈判从本公司获得相应的人力资源等支持;其次,为了获得客户的支持与配合,提高项目满意度,项目经理必须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或者超过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要满足或者超过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首先应该识别干系人,识别他们的需求与期望,制定沟通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
(1)识别干系人。很显然,与项目的相关程度不同,不同的人对项目信息安全风险具有不同的影响,作为客户方与项目实施方,其公司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客户方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公司方则次之,干系人对项目的态度也是影响项目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态度一般分为无关、支持和反对三个。
(2)了解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应该在充分了解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了解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①了解项目背景。可以咨询售前顾问、销售人员或者查阅招标时的招标书,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信息。风险评估项目的项目背景也是复杂的,一般而言会分成很多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有项目本身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安全事件、监管机制的不合理等。②了解干系人需求与期望的方法。马期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干系人需求与期望。通过马期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大致了解干系人的需求,然后通过换位思考、沟通交流等手段,进一步确认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
(3)制定沟通计划。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需要沟通,所以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沟通计划。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不能够随意地制定沟通计划,而应该详细地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情况,从而降低影响,提高效率。
(4)管理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干系人的期望与需求也应该得到恰当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期望与需求,进行类别的划分。可分为A、B、C三类:A类:必须做(need),这一类如不做,将难以通过验收;B类:应该做(want),这一类如不做,会影响验收效果;C类:可以做(wish),这一类是可做可不做的,做了客户会更加满意,不做也不会影响验收。其次,在管理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时,应该遵循80/20规则,即完成20%的任务实现80%的价值,这部分任务必须作为重点。另外,可能还有20%的任务花费80%的成本,在资源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处理此类需求与期望。再次,在管理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时也可以根据干系人的职权(权力)进行管理。①在第一象限中的干系人权力高,但对项目关注程度低,采用令其满意的管理策略。②在第二象限中的干系人权力高,且对项目关注程度高,要对其重点管理,优先满足其需要与期望。③第三象限的人员对项目关注程度高,但权力较低,采用随时告知的策略,尽量不要影响其个人利益。④第四象限的人权力低,且对项目不关注,要监督他们对项目的反应,不引起负面影响。最后,为了满足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需要在项目范围、项目时间、项目成本、项目质量之间做好平衡。
3.2项目范围管理
范围是一个空间的范畴,一个项目管理的范围规定了一个项目的权限范围,规定了项目可以做哪些事情,而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实际上是对必要工作的坚持和对不必要工作的摒弃。
(1)明确风险评估范围。项目计划准备时就要考虑风险评估范围,在这一阶段就应该定义项目范围的广泛性以及纵深等内容,并且考虑客户的需求,从而明确项目管理范围。项目范围的确定不是一方所能够决定的,相反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应该照顾各方的利益,制定出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项目管理范围。
(2)明确风险评估成果。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与客户将项目提交的成果及要求确定下来。一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以此为目标;二是设定一个验收项目的标准。
(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顾名思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即将解构分解,即把项目的最后结果和其工作流程明细化,从而使得每一步变得简单,更加容易操作。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中,第一层一般就放置项目成果,而第二层则更加侧重中间成果。显而易见,分解工作结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各层次都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4)风险评估范围控制。范围是所有计划的基础。对待客户提出范围变更应该遵循以下流程:首先不能明确拒绝,然后要分析客户变更的原因及目的,快速反应变更所需要的人工及预算对时间和质量的影响,然后再做出决定。
(5)风险评估成果核实。风险评估成果核实过程应该严谨而且细心,因为这是一个正式验收项目的过程,需要由客户和项目的执行人一起认真核实项目的最终结果。
(6)取得干系人对项目范围正式认可。它要求审查可交付成果和工作结果,以保证一切均已正确无误且令人满意地完成。
3.3项目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至关重要,因为优秀的时间管理保证项目能够不延期交付。
(1)定义活动。定义活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识别的过程,定义识别的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切实施方法和步骤。它是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而完成的。
(2)排列活动顺序。活动顺序涉及到的是一个排列的问题,指的是一种依赖关系,即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的依赖关系,是一种逻辑的过程。一般而言,这里所指的依赖关系指的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中,各个活动之间所具有的特性,如强制性、选择性和外部依赖性。确定完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就可以对他们进行排序了,可以采用网络图的方法来表达他们之间的顺序,常有三种关系,即完成-开始,开始-开始,结束-结束。
(3)估算活动持续时间。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是一个时间上的范畴,指的是估计资源运用和消耗,以及估计完成一项活动所需工时的过程。需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负责活动的人员情况来进行估算。估算不能随意,应该具有严格的依据。工时估算时,常采用三点估算法。即估算工时=(最乐观时间+4×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6。①制定进度计划。制定进度计划首先需要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顺序,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点,估算对资源的需求以及项目实施流程。制定一个有效的进度计划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而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一遍又一遍分析,从而确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跨度,并且对项目结果有一个合适的预期。即使制订了进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相关审查部门的意见适当地修改计划,从而使得计划在时间和资源应用上更加合理。只有审查通过以后,这个进度计划才可以说是确定下来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极其复杂,很多因素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对项目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鉴于有限的项目组成员,所以需要采用一个更加合适的进度计划形式。②控制进度。控制进度的同时也是一个对项目监督管理的过程,这一过程根据进度计划的基准不断地调整项目的进程。进度控制程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即先要分析一个项目所散发的状态信息;然后如果需要调整进度,就要调整影响进度的相关参数;再次分析以后,要确定一个项目是否在原定的轨道上;如果进度脱离了轨道,就要进行相应的管理。
3.4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包括估算成本、制定预算、控制成本三项任务。
(1)估算成本。对成本的估算需要囊括整个项目的进程,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上均要全面。成本估算是在某特定时点,根据已知信息所做出的成本预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的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及实施直接成本,因为人工成本占了所有成本的一大部分,所以精确地估算人工成本是成本估算最基础的一面。估算人工成本有个前提,即进度计划是准确的,从而对团队成员的人工估算做到精确。项目成本即使估算出来了,也不一定是准确的,需要时时修正,因为越到了项目的后期,需要估计的越少,影响估算准确性的因素也越少,所以成本估算需要不断进行。
(2)制定预算。制定预算也是一个估算的过程,是对一个项目的所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为以后资金的拨付制订了基础和基准。只有制定预算,才能够根据预算的需求来划拨资金,并且影响到了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和成果评估部分。
(3)控制成本。成本的控制一般而言指的是成本不应该超出预算,控制成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监督项目状态,从而获得有用信息以更新项目预算。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找出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并作相应的修改;保证修改项目参数能够成功;在修改成功以后,要随时动态地监督;控制成本,使得成本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之内,甚至应该精确到每一项开支;分析成本与预算成本基准之间的差距;对照资金支出,监督工作绩效;严格禁止不相关的支出,使得每一项成本都合情合理;向有关干系人汇报项目进展和成本控制的工作;即使项目超支了,也要尽量减少成本。
3.5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项目执行时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管理组织一个实施团队、人员分工等。
(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是在项目实施之前对实施项目的团队、人员、职务、报酬等方面的规划,并且对各个人和团队的责任进行详细划分。人力资源计划包含项目角色与职责记录、分成的各个部门等。一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执行时间比较长,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团队,这就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制定团队建设策略等。风险评估项目的责任分配并不复杂,可采用责任分配矩阵(RAM),这个矩阵能够显示工作包或活动与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层次的矩阵。
(2)组建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源使用和分配的过程,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的各种特性,从而组建最合适的管理团队,在组建团队时需要注意:项目经理所要做的是积极地与人力资源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最合适和最有效率的人才。但是有时候项目经理并不能总是如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人力资源,而是会受到如经济等其他项目对资源的占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了项目的实施,作为替代,项目经理可能不可避免地使用不合适的人力资源。
(3)管理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团队是选出来运营项目的人所组成的团队,他们具有多样化的目标,例如继续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团队的执行能力从而保证项目结果的按时交付;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高质量的项目;按时完成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增加团队效率,丰富团队成员的知识,增强其跨学科运作能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无论整体上还是个人上都有效率的提升等。项目经理在期间应该全权负责项目团队的管理运作,增加项目绩效,在团队出现问题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5个阶段:①形成阶段,这个阶段是团队形成的最初阶段,团队成员只是互相认识,并没有相应的合作。②震荡阶段,指的是团队已经开始运作,但是成员之间需要磨合的阶段。③规范阶段,过了磨合期以后,团队成员彼此之间逐渐适应了彼此的节奏,能够进行初步合作了,团队开始有成为一个有效整体的趋向。④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团队成员之间已经能够精诚合作,互补余缺,相互学习,团队效率较高。⑤解散阶段,即当项目完成以后,各成员完成了职责,从而脱离团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缺乏充足的资金、进度安排不合理、团队成员之间缺乏配合等,会造成项目环境的冲突。如果项目经理能有效管理,则意见分歧能够转变为团队的多样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团队创造力还有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如果管理不当,团队之间的分歧没有得到解决,就可能会加大团队成员之间的鸿沟,从而对项目的实施产生负面的影响。要建设高效的项目团队,项目经理需要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获得团队成员的承诺,采用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机制,创建团队认同感,有效管理冲突,团队成员间增进信任和开放式沟通,特别是要有良好的团队领导力。项目团队管理的一些工具与技术包括:①人际关系技能。通过了解项目团队成员的感情来预测其行动,了解其后顾之忧,并尽力帮助解决问题,项目管理团队可大大减少麻烦并促进合作。②培训。旨在提高项目团队成员能力的全部活动,培训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应该按人力资源计划中的安排来实施预定的培训。③制定管理规范,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可接受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尽早制定并遵守明确的规则,可减少误解,提高生产力。规则一旦建立,全体项目团队成员都必须遵守。④认可与奖励。如果想要提高项目团队的效率,使得每个人更加尽心和更加富有责任感,就应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引进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团队成员的奖惩问题。在管理项目团队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奖励不是随意而发的,而是通过项目绩效评价,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做出奖励决定。只有优良行为才能得到奖励。
3.6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旨在降低风险,或者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其目标是尽力使得项目运行向着有利的方面转化,对消极负面的一部分则注意防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不属于特别大的项目,所以一般分为识别风险、评价风险、规划风险应对、监控风险四个过程。
(1)识别风险。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判断分析什么样的风险会影响项目。可采用核对表的方式进行风险识别。
(2)评价风险。对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评价风险只需要定性评价即可。实施定性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发生的相对概率或可能性、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相应影响以及其他因素来评估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
(3)规划风险应对。规划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步骤,其规划的是项目的目标及降低风险的步骤。对于消极风险,常有回避、转移、减轻、接受四种方式;对于积极风险,常有开拓、分享、提高、接受四种方式。
(4)监控风险。监控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步,也是第一步,因为它是贯穿在整个项目之中,是一个制定风险应对计划、监控已知风险、加强管理以解决风险以及发现新风险的过程。
4结语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在扩大内需和应对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从1999年起,我国启动个人消费信贷政策。自此信用消费逐步浮出水面,住房按揭、汽车贷款、教育贷款、信用卡等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不断迅速扩大。在消费信贷热不断升温的形势下,各商业银行均把发展消费贷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与回报相对应的客观规律,使商业银行等授信机构在追逐巨额利润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巨大的潜在不良贷款风险,从而信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管理的一个核心领域。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质量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个人信用评估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估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识别信贷申请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风险管理与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内涵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随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这就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此全过程可以划分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两个阶段。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关键。
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信用资料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个人信用评估的自动化加速了整个信贷决策过程,申请人可以更加迅速地得到答复,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家庭理财等业务的必然选择。信用评估可以较精确地估计消费信贷的风险,给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拖欠和清偿。个人信用评估可以使贷款人更加精确地界定可以接受的消费信贷的风险,扩大消费信贷的发放。
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个人信用长期没有评估,良好的信誉没有得到合理的优惠,欠债不还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使我国的个人信用较为脆弱,个人资信程度降低。
缺乏完善的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导致存在如下问题:
1.贷款审批时间延长、手续复杂。由于个人信用等级的核定不科学,经办人员为了保证信贷质量,控制信贷风险,必然会采取许多非常规手续来再核定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如延长与消费者的面谈时间、仔细鉴别消费者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消费者有无恶意借贷行为前科或恶意借贷意图等等。这些措施的执行,固然减少了风险的发生,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申请消费贷款的手续,延长了审批时间。
2.导致非个人因素的信贷风险。消费信贷的特点是单笔业务数量小,但整体业务数量大,这样有限的银行消费信贷人员必须面对大量的消费信贷客户,形成了一个客户经理必须同时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客户打交道的局面。面对个体差异很大的消费信贷客户群体,单凭客户经理的工作经验,很难避免判断失误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非个人因素的信贷风险。
3.影响消费者申办消费信贷的积极性。银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金融资金和附加价值即优质的金融服务。由于缺乏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采取多种措施来防止内部和外部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但鉴于消费信贷一般有金额小的特点,繁杂的手续、漫长的审批时间弱化了其优质服务的附加价值,足以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种种事实表明,制约消费信贷的,除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支出预算、消费观念外,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还是对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推广消费信贷,必须尽快发展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三、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
针对目前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提出如下研究思路。
风险分析就是查明项目活动在哪些方面,什么时候,哪些地方可能潜藏着风险。查明之后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各风险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顺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减少风险而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案。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下文从风险分析的三个组成部分加以阐述:
1.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识别首先要弄清项目的组成、各变量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有章可循的步骤和方法查明对项目可能形成风险的诸多事项。
通过设计好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可以研究归纳出消费贷款的好客户所具有的特征,依此特征判断该客户是否是银行在消费贷款业务中应该争取的对象,同时识别该客户可能发生非正常还款的特征变量。非正常还款包括提前还款和逾期还款。
2.风险估计就是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的计量不确定性。风险估计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的风险估计无历史数据和资料可参照,靠的是人的经验和判断。客观的风险估计以历史和资料为依据。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使用是一个涵盖从接收申请到做出信贷决策全过程的自动识别系统。通常情况下,根据贷款申请人的相关特征变量计算信用风险,得出信用分数,从而获得申请人总的风险的评估值评估模型可以让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对申请者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有利于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在决策与确认的过程中,信用得分、管理政策和信贷人员的专业经验是决定信贷与否的三大关键因素。
3.风险评价就是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评价时还要确定对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价方法有定量和定性的两种。进行风险评价时,还要提出防止、减少、转移或消除风险损失的初步办法,并将其列入风险管理阶段要进一步考虑的各种方法之中。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投入使用之后,对其进行监控是达到经营目的、实现盈利的重要保障。同时,评估模型的监控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识别新申请者的特征变化,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寻找和捕捉更多的市场机会。
从总体上看,评估模型的建立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风险评价的标准,但是模型需要得到正确充分的使用,模型的监控则可以随时作出修改决策,从而使模型更加准确。在实践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绝非互补相关,常常互相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
未来发展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思路概括地说,先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可测和可控性、可操作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拓展。同时针对每一个风险管理目标,要制定风险合理的实现措施,包括全面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描述风险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并对银行客户分类;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审批专家模型;建立商业银行关于数据建立和挖掘的案例等。
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对象本身就是风险,其风险管理的特性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为伴,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过程。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是商业银行始终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银行才能真正把握住国内日益壮大的消费信贷市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Kathy Schwalbe邓世忠等译:IT项目管理(第2版本)[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关键词]绿色信贷;CDIvI(清洁发展机制);信贷风险;CERS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绿色信贷是关键的产业结构调整杠杆。绿色信贷是金融杠杆在环保领域内的具体化,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指导、引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利国利民。实行绿色信贷,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因为银行机构要在研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目前国内绿色信贷业务推进的核心难点还在于银行的专业能力有限,以CDM融资或者中间业务为例,如果银行对CDM市场不熟悉,或者对项目的投资期限、内部收益率等评估不准确,很容易就会发生判断失误。一般授信业务,银行选择一个优质企业基本就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绿色信贷融资,跟企业背景和资产规模没什么关系,主要依赖银行的专业判断能力,现在新能源的技术更新非常快,银行要么无法判断做不了该类业务,要么就容易发生坏账。因此对CDM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是一个基于项目的减排机制,目的是帮助非附件Ⅰ缔约方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作出贡献,同时帮助附件Ⅰ缔约国实现其减排定额和承诺。CDM项目是针对环境友好项目的投资,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目标国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商业投资项目,常规投资项目的排放水准为CCOM项目的减排基准线。遵照具体的方法学规定和核证程序,根据基准线排放和CDM项目排放之差得到的核证减排量(CERs),以二氧化碳当量公吨计算,可以在碳排放交易系统的规定下进行交易,由此为该CDM项目带来额外的收益。
一、CDM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CDM项目,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既有一般工程项目的风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风险。根据郑爽(2006)的分类,CDM项目风险可分为:普通风险和特有风险。普通风险包括一般项目的建设风险、技术风险、行业风险、运行风险、财务风险、审批风险、市场风险、政治/政策风险、不可抗力。特有风险包括CDM项目本身的方法学审批风险、国内审批风险、核实风险、注册风险、核证风险、CER交付风险、CER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国际气候谈判风险等。其他CDM项目风险分类方法还有,宋彦勤(2006)将CDM项目风险划分为三类:项目风险、基准线风险、市场/价格风险等,其中每类风险,又可以细分。不管这些风险如何分类,其实都是从不同角度去归类划分。本文通过分析CDM项目的各个参与方,来评估CDM项目风险情况。CDM项目一般参与方为:项目业主方与买方。假如涉及到项目融资,则第三方为银行。CDM项目融资的基本原则是,风险应分配给最有能力和动力来管理该种风险的一方。一般讲,CDM项目业主承担主要的项目风险,如建设及运营风险、项目财务及商业风险等。CERs买家承担基准线风险、市场及价格风险、政策风险及有限的的项目风险。当发生向银行融资行为时,银行则需要承担项目带来的信用风险。银行信贷部门在评估CDM项目信贷时,不仅仅需要考察项目的财务风险,还要评估项目的其他特有风险。这对银行来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及专业项目人员来进行项目的评估。这也是绿色信贷中CDM项目比其他项目的特殊和复杂之处。
如前文所述,CDM项目除具有一般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外,作为第三方的银行在进行CDM项目信贷评估时,需要特别关注CDM项目的特有风险:
1.国际气候谈判风险。国际气候谈判变化,特别是2012年后京都框架协议时代的国际气候政策变化路线及框架。
2.政策风险。具体我国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程度与方式;(2)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标准定制,及执行力度。
3.技术风险/基准线风险。分两个方面引进国外技术的风险和开发新技术标准的风险。具体内容包含:(1)技术的合格性,是否减排信用是否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规定;(2)基准线的设定,是否保守可靠,主要假设是否长期有效;(3)项目的运行表现,实际的运行结果将决定减排信用的实际产生量。
4.注册风险。(1)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注册的风险,此风险一般较小;(2)EB(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理事会)注册风险,此风险不好把握。
5.CERs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国内CDM项目市场价格风险,由于发改委采取最低指导价的原则,已经屏蔽了部分一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跟国外买家合作开发的项目,一级市场CER价格风险一般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就已经转移;二级市场价格风险则跟国际气候谈判风险是正相关的。
二、CDM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大多数CDM项目都是轻资产、低抵押或者没有抵押性质,其预期收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来的CERs,对银行信贷部门来讲,绿色信贷中的CDM项目贷款是一个挑战。银行信贷部门,在对信贷项目进行放贷之前,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CDM项目作为国家鼓励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可以给银行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业务收益和社会声誉,平衡好二者关系是必须而且重要的。CDM项目的收益来自来自两个方面:(1)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收入,如发电项目的发电收入等;(2)CERs收入,即卖出CERs所获得的收入。从信贷风险控制角度,主要对CDM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通常信贷项目的财务风险,一般根据项目的净现值(NPV)或者内部收益率(IRR)来进行评估,进而判断项目风险及投资价值。信贷部门在评估CDM项目的NPV或者IRR时,除了需要评估项目本身的收益外,还需要加入项目未来的CERs收入。虽然不同类型CDM项目的CERs收入在未来项目总收益中的比例不一样,但是CERs带来的项目的NPV及IRR提升,对项目是利好。虽然CERs的市场价格有波动的风险,根据前文所述,一级市场CERs价格风险比较小,银行在CERs未来收益评估时,主要考虑项目未来实际产出CERs量。
绿色信贷的CDM项目信贷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金融机构来进行风险分担。国内已经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进行相关的工作。绿色贷款以借款人和项目现金流测算作为风险考虑重点,通过账户管理有效控制第一还款来源。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协议,贷款组合不良率在10%以内,国际金融公司承担损失的75%;不良率超过10%的部分,国际金融公司(IFC)承担损失的40%。除了对企业贷款购买的设备设定抵押权外,还要求将其未来的应收帐款、收益作为贷款担保,从而达到绿色信贷的风险最小化。但是不管CDM项目风险如何分类,其实对银行信贷部门来讲,还是如何能够在参考常规项目信贷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本步骤基础上,通过对CDM项目的特殊风险进行细化、分析,最终达到把CDM项目的信贷风险化解到最小、可控的程度。
绿色信贷中的CDM项目信贷风险,根据这类项目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很好地把握其业务收益跟社会收益之间的平衡点。可以通过具体分析、细化风险种类,来进行风险分担,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及未来收益,从而更好地为绿色信贷服务。通过对CDM项目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不仅可以更好的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更可以提升银行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银行业绿色信贷评估能力,达到绿色银行、绿色金融。
参考文献
[1]郑 爽.CDM项目的风险与控制[J],中国能源,2006(3)
[2]宋彦勤.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2006
[3]徐 永.CDM质押融资遇阻绿色信贷推进受困,中国经营报,201001-02
[Abstract]: Until the formation of risk los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significant effective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control.
[keyword]: construction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规划、工程成本的预测及投标报价都是基于对将来情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等各个方面)的预测之上的,是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之上的。然而,在实际实施某一项目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产生变化,各个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变化会使原订的计划、方案受到干扰,使原订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人们将它称之为风险。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中,由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但风险与机会同在,通常只有风险大的项目才能有较高的盈利机会,所以风险又是对管理能力的挑战。在现代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甚至有专家将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目标系统的内容之一。
1我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首先,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人们都认知风险的存在。但是,对风险防范的意识并不强,施工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并不完善,致使建筑施工项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施工项目风险是可以被管理、降低、转移的。所以,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设施。存在侥幸心理的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往往给风险发生的带来了可能性。其次,风险识别的基础工作资料缺乏,风险识别成本高。建筑施工风险的管理首先要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只有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了结,才能更好的针对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不编制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手册,使得施工项目风险识别没有资料可以作为参考和依据。施工项目风险识别较困难,成本较高。
2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分
要做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必须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针对施工项目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防范。
2.1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只要是指根据施工项目资料进行分析,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记录、分析,明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产生何种影响。施工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联系不断的过程。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存在是不断变化的,风险的种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风险识别必须是感觉施工过程和环境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把握全局、正确识别全部风险,从而促进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2.2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施工项目进行识别后,根据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较全面的了解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施工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对单个风险进行分析,首先,要对施工项目风险可能发生的阶段、时间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可能性因素进行科学的量化,估计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概率。其次,根据项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概率估计风险事件发生后带来的损失后果。并根据项目风险分析中得到的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后果进行风险的记录,不同风险之间进行比较归纳,分出风险的轻重、主次,从而为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科学的资料依据,提高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效率。
3 我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防范对策
3.1 风险态度与风险决策 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态度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观影响因素。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风险态度一般分为风险规避型、风险偏好型和风险中性三种。一般风险偏好型的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重视程度较低,他们往往为了一定的利益,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当施工项目风险发生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风险规避型企业是典型的风险厌恶者的表现,他们一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强。不同的风险偏好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减少施工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必须不断的转变施工企业对风险的态度,让施工企业不断的认识到风险的严重性。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风险的决定,所以,良好的风险态度是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
3.2 工程保险 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转移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风险转移的最好方式就是保险,工程保险的产生为施工项目风险的转移提供了很好的承担者。工程保险是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各种机器设备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物质财产损失和第三者责任进行赔偿的保险。目前工程保险已经成为我国施工项目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但是,我国工程保险的种类较少,保险条款较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很多的合同和法律条款中,对于施工项目保险费的出处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很多的施工企业无法较好的进行工程保险。
3.3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基本防范对策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要经过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估等阶段,在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后,根据风险的轻重、主次程度对风险进行归类、排序,制定风险防范的主次顺序。首先,组织风险的对策。组织风险是在施工项目施工之前,在这个阶段施工企业应该树立风险规避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认识度和风险管理能力。其次,工程环境风险的对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影响施工项目的风险也是变化的。如:自然灾害等。施工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转移措施,合理的规避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损失。事实上,在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多种风险,企业必须对每种风险都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规避和防范的方法,以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4 风险成本的经济评估
4.1 企业还应运用工程经济学做好风险管理的成本评估工作 工程经济学以工程技术为载体,经济管理为依托,运用了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由实用工程学、经济学与管理学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理论面宽、政策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用工程经济学研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投资评估、技术政策制定、施工方案比选、工程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决策,可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目的。工程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工程项目,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中,是工程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技术知识与经济知识在工程项目上的具体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而且可以帮助承包单位选择投标项目,制订投标方案,还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资金配置方案等。
4.2 任何工程项目总是通过投资活动才得以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分析评价投资方向的合理性,选择最合理的工程建设项目,保证项目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经济分析为实现某一项目成本的最终目标选择最优的实现途径。这要求在列举一切可行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经济有利的方案付诸实施,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
4.3 对项目成本进行经济分析的手段 对项目成本进行经济分析主要是对财务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一般步骤如下:(1)汇集、整理基础数据。(2)编制财务、经济活动报表。(3)进行微观分析与评价。(4)进行宏观分析与评价。(5)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实践证明,运用工程经济分析,能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更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
5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已经成为了施工项目企业主要的风险之一。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管理、防范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必须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对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机制和成本评估有待完善,从而提高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效率,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1]简华晋.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2]王佳慧,孙国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J].华章,2009(4).
[3]初洪武,冯东梅.论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J].科技和产业,2007(10).
[4]杨捷.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J].长江建设,2001(3).
[5]王大凡.浅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造价管理[J].安徽建筑,2008(4).
[6]唐坤,卢玲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4(4).
[7]张锦泉.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探讨[J].广东科技,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