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方式的手段也开始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迁,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当今课堂的引进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事物自然不可能一直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其中隐含的一些消极因素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因此,本文接下来就将重点分析现代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利弊。

一、关于现代化教学概述

所谓现代化教学,自然是有别于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融入了电、光、形以及声等因素所进行的记录、储存以及传输等方式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大大减少了学习的枯燥,同时,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给自身充电的一次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方面,缺乏适当的感情交流和互动。虽然在引进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过程中使得教学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也因为这一原因,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前的互动交流变得少了,很多时候需要进行人工讲解的内容往往只是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者是自己上网找资料便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课文理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存在的隐形影响因素。由于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时需要花费时间,这就使得学生因为观看太长时间的纪录片或者视频太久而缺乏锻炼和运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体和视力也会带来较大的伤害。

三、解决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困境的主要策略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兴趣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一点也不为过。试问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对自己所学内容十分感兴趣,又怎么能保证他能够学有所成呢?当然,在一开始的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上,还是以兴趣为主,能力为辅的,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或者是制作的动画片,让学生在听讲之余也开阔了眼界,这和以往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的上课方式相比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为此,学校要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设备的电子化。这也是现代化教学的第一个特色,顾名思义,就是该教学手段是离不开电的,在电力的有效配合下,教师在课上宣讲的内容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起来。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当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合理地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进行讲课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科学地将多种教学手段融合

与传统的授课不同的是,现代化教学融入了多种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均能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此外,由于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会使得原本不甚生动的教学内容变得“孔武有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策略的一个优点。例如,在《月亮的心愿》一文中,若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宣讲,可能对学生来说会有点难度,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最重的年龄阶段,遇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这就导致当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插嘴:“老师,月亮也有感情吗?为什么它也会有心愿呢?心愿不是人才会有的吗?”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解释可能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但一旦将现代化教学融入的时候,老师则可以在开始讲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课文的VCR,让他们了解到课文的整个故事主线,因为直白的画面永远都会比舌灿莲花来得有效。当学生观看完VCR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将“月亮也是有感情的”这种想法带入课文,这时老师再开始讲课才是最恰当的时机,而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故事主干,向学生询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月亮,是和太阳公公商量给大家一个艳阳天以便他们去郊游呢,还是和雷公公说下雨好让珍珍在家照顾妈妈呢?”学生的回答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看到他们回答的角度是否满足文章作者最终的意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将提问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得当直接关乎课堂的最终成果。当然,现代化教学始终是利大于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其中的不利影响,否则对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来说将会造成不小的冲击。如何把握好其中的标尺,才是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1):160-161.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导语;教学策略

一、单元导语是朗读的好材料

单元导语的作用是将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通常是以优美的语言进行呈现,时而为涓涓细流般的比喻,时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教师每次在遇到这样的材料时,应该把握机会,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这是一组调动学生好奇心的排比句,鼓励学生去探究自然的奥秘。在教学时,应正确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充满情感地朗读这些导语,可以要求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读出鲜花开放时的情景、星星闪烁时的情景以及蜜蜂飞舞时的情景,学生非常喜欢想象,这样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延续这种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着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列举出在生活中他们观察到哪些类似的自然现象,再把学生列举出的那些现象,糅合成一首小诗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调动起来,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认为他们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与作者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是那么相近。通过朗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为后续的课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导语是把握课文的好向导

人教版的新课标教材主要是围绕专题来组织教学的内容,这种编排打破了传统的每篇课文独立成篇的格局,突出了每组课文的主体,加强了整合,使单元导读成为单元“路标”以及“向导”。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这组课文主要内容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组课文的导语是这样描述的:“中华传统文化像是一座巨大宝库。这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让我们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日常生活中学生离传统的文化较远,可是只要认真仔细地引导,就会让学生离传统文化很近,学生很多的课外阅读书籍中都存在相似的文章,为了使学生打开这扇传统文化的宝库大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利用好导语这把“钥匙”就非常关键。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在这段导语中能够了解到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促使学生主动熟悉课文内容。同时他们会说“了解古代的神话故事”“认识古代的思想家”“还有古时候的建筑和绘画”等等。学生能够主动从导语中将学习内容提炼出来。

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回答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应该继续和学生展开交流,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有哪些思想家、神话故事和古代建筑以及绘画有关的知识呢?”这个时候,一些知识面较广的学生便会踊跃举手回答说:“我知道老子、孔子还有庄子……”“我知道很多神话故事,比方说开天、后羿射日……”“故宫和长城都是古代的建筑”“古时候有一位画家叫顾恺之,戴嵩喜欢画牛……”在学生踊跃回答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今天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们就帮这些内容起一个名字,叫它‘中华传统文化’”到这儿,学生对传统文化便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样导语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导语在导出课程内容的时候,同时也可以导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单元导语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被唤醒,在学习中自学能力也逐渐增强。这个时候,导语又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好帮手。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之前,要对导语进行熟悉,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在课文学习前阅读导语的习惯。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便可在往后的学习中,通过反复阅读导语,了解课文的思想。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单元导语是这样的:“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这些人中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非常明显,导语中渗透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读过导读之后,教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开始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想怎么学呢?有什么好的方法跟大家一同交流吗?”学生回答:“应该抓住学习的主要内容开始学习。”“那么平时在概括内容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呢?”“先把认为重要的内容说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上了导语中介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导语是学习好词语、好句子的理想平台

观察小学阶段的所有导语,从中发现,其中的好词、好句非常多。如果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对这些资源进行训练、积累,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在引导学生学习好词、好句较多的导语时,应要求他们读通、读准,同时要他们将这些词语、句子标记出来,然后与同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朗读,读出句子中的感受。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单元导语时,切忌视而不见,应充分认识单元导语的价值,发挥单元导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小梅.充分发挥单元导语中“导”的功能:谈小语中年级单元导语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12):140-141.

[2]余美娟.谈如何有效利用单元导语进行单元导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64-67.

篇3

关键词:优化教学;多媒体;探究学习;语文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22-01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时刻把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依据,创设教学新模式构建活跃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思维灵活度,让他们能从创新的角度分析和思考,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进行,实现新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一、运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让学生能被教学环节吸引,充满兴趣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融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深意,体会语言美和意境美。在美妙的感受中,学生能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进行课文重点内容的探究,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美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和探究,掌握作者的描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随着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不断丰富,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为他们进行作文创作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标的内容进行探究,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思维障碍,使学习过程由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主动地探究,有助于高效教学的实现。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中掌握教材内容,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中,生动、直观的影像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多媒体构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传统教学中摆脱出来,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关注和指导,使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兴趣保持的时间不长,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能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进行高效学习。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加深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时,由于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差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当时社会相关的背景资料,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鸦片对当时中国的危害,体会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多媒体教学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教学创新的主要方法。但是,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两面性,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多媒体教学取得实效。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是不断深入的,他们的思维也是处于动态发展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让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时,教师要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快速地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思考。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中成员优差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使好学生带动学困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成为教学主要模式,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方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选择合作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他们阅读方法的指导,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中习惯运用的方法有诵读、默读、快速读、精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时,教师要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进行多次细读,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细读和反复读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景色认识逐步深刻。通过细读和反复研读重点段落和语句,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到景色的美丽。因此,教师除了让学生阅读教材,还要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文本成为联系师生关系的根本。在探究语文教材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具备学习的责任感,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实现探究模式下的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 语文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99-02

小学阶段的学习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知识之获得与习惯之养成、观念之形成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蕴、良好的知识内涵、优良的文化品质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小学语文教学应教会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鉴于此,为了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取得成效,必须要强化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围绕生活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使其情操得到陶冶。

一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立足生活,开展语文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为过于注重理论却忽视了实践,过于注重教书却忽视了育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生活的实际,因而十分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立足生活来开展语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和生活的相互融合。

1.要形成教学回归生活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教育所具有的四大支柱分别是:学会认知、做事、生活与生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改变盲目脱离生活实际、闭门开展教学的落后模式。要切实转变语文教学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和生活进行无缝对接,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切实做到教学与生活合二为一,运用生活来指导语文教学。

2.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观念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的目标一定要围绕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加以制订,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语文教学的内容要力求丰富多彩,展示出知识性与育人性。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灵活多变,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 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开放式语文教学

为了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内容较为单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僵化的不良状况,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应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进行开放。为了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将生活引入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和生活的相互关联,并唤醒学生对生活所具有的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应用个人的生活积累来感知与理解语文,力求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的相互沟通。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语文课堂学习以及课外阅读,但却忽略了小学生本应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也即忽视了学生们的生活。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更加积极地引入与还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调动起广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要通过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和生活间的沟通,把生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生活化之路,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赋予语文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揭示出其潜在的意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生活中感悟语文魅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极为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张将学生带到野外去,让其亲身感受大自然,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小学生学好语文,培养自身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

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与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自然风光,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感悟生活

比如,在讲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笔者展现了一个光秃秃的球体,说这就是未来的地球。学生们顿时惊呆了。笔者再深情地说:你们知道地球为何将来会变成这样吗?这是人类自身破坏地球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果。同学们要认真调查周围是不是有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再认真思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怎么办?上完课之后,我让学生们去搜集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相关资料与图片,并开展一次环境污染方面的调查,在下一次课上与学生们共同探究怎样保护地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发出我们的倡议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们拯救地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2.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步步领鲜、衣衣不舍等“时髦”广告进行分析。这类广告词属于故意偷换同音字,是一种典型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因此,完全可以让小学生们走上街头去充当“文明小卫士”,进行一次错别字“大扫除”专项活动。这样,不但能让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的提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并且养成规范用字、规范语言的好习惯。

3.组织小学生们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与名胜古迹,从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俗风情

比如,在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之季,带学生到野外踏青,让孩子们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感受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在天空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放风筝;在平时,还可以开展种植花、草、蔬菜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实现快乐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能丰富小学生们的生活阅历。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处处用到语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但能克服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只注重语言知识教学的弊端,也可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从而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切实地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学唯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之上,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感受生活之美,体验到生活之乐,从而保持更加乐观的心态,学会做人与做事,为小学生们今后的求学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学彬、孙桂枝.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22-01

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多读多思,多悟多写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导入形式和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实现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提高。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要想充分发挥出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功能,语文教师在准备教学课件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思维逻辑,并且明确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目标的教学课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符合素质教育语文课程的编排要求,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是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和实现的现实目标。

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匆匆》的时候,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反复读写练习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对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修辞手法。”其中,“帮助”、“讲解”和“启发”这样的描述表示教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来制定教学目标的,既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思维以及对语文阅读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综合参考了这些问题的话,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应该是“通过反复读写练习来认识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研究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修辞手法。”这样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将教学的中心任务清晰地梳理了出来,也凸显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和关注。

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导入形式

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们对世界上的森罗万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语文教师只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阅读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形式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小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从课程导入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然后有目的、有选择地搜集大量和阅读课程教学内容有关且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从中精挑细选出具有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的阅读资料并将其巧妙地安排在阅读教学课件的开头。在小学语文实际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利用这些有趣的阅读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学习的内容上,让学生自发性地、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上册课文部分第九课的《影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大量收集一些与影子相关的童话故事、音乐歌曲、趣味游戏或是文学资料并将其巧妙地设计到阅读教学的课件内容中去。开始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影子相关的儿歌或是讲述一个跟影子有关的童话故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种名为“踩影子”的比赛游戏,并且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影子的形态变化和方位变化。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影子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导入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来播放各种事物影子的幻灯片,激发出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主要分为对学生在课堂上具体表现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素质评价这两种类型。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由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比较、评价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激发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这种刻板而陈旧的评价方式,采用适度且具有激励性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认真倾听学生阅读心得和学习心声的同时,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正确回答了“主人公的梦想是什么”之后,语文教师可以用“洞察力强”和“心思细腻”等词汇来评价该学生。而在学生对“梦想的力量为什么会如此巨大”这一见仁见智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时,可以避开直接的评价,转而向其它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某某同学的观点怎么样?你们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就巧妙得把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教学策略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丰富阅读课程的导入形式,同时改革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生们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性的阅读过程中熟练掌握语文阅读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学习气氛;自主意识;积累

写作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以及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是学生形成自我认识、世界观以及体验外界事物的重要方式,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小学语文写作小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以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身心特点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清楚地认识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

问题。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表现方式,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途径。语文教学属于语言教学,听说读写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四大重点教学和基础教学,写作教学是其他三类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既可反映其他三种能力,又能作为提高其他三种能力的方式。(2)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我看法,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掌握如何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应通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文体的创作。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及教学问题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对语文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对小学生写作要求的认识也不充分,未看到语文写作要求的本质,造成教师没有形成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只能呆板地向学生灌输传统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及范围愈加广泛,造成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教学负担重、节奏紧,写作教学无法保证足够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吸收和消化教学内容。而对于需要大量时间反复练习的语文写作而言,缺少足够的练习时间无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只能从语文考试中获得,学生写出的作文质量普遍较低,打击学生写作的信心,影响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

2.学生问题

作文的内容是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反应,但是从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来看,没有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反而出现过多的空话和套话,造成作文内容空乏,缺少真情实感。另外,由于学生的词汇储备不足,造成学生的作文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例如对事物或场景的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空话,甚至直接套用其他文章描写事物或场景的句子。总而言之,小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量少、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受生活经验不足的制约,小学生的写作思路狭窄,作文内容局限性大,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抑制了教师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

三、改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1.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其他教师相互交流作文教学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身心发展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写作技巧指导。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词汇、文章构思、文章立意等写作技巧指导。与学生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学生提出奇特的想法或创造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尊重和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支持学生的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2.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根据新课改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即教师应转变帮助学生分析的作文教学方式,实行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钻研阅读文本,使学生在自主钻研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挥思维和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坚持个性化阅读。另外,学生的生活与阅读本文的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拉近自己与学习的距离,改变写作难的错误看法,让学生形成写作和学习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写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质,对于同一个题目,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认识,写出内容千差万别的作文。作文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遵循作文的主观性特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形成自主意识,树立写作的信心。这样会让学生大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畅所欲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文中。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后,教师可再及时给予鼓励,可让学生摆脱写作的苦恼,获得写作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互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中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与他人进行对比,强化自主意识。

4.注重学生的积累

学生的积累不足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无论是词汇、素材,还是生活经验,学生的积累都不足。因此,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注重帮助学生积累。首先,针对学生生活阅历缺乏,教师应鼓励学生接触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例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记录生活殊的事件、人物、事物和风景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词可用”的问题。其次,针对课堂作文教学实践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和课外活动,

将作文教学延续至课外。如定期举办实践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受,记录感受。只有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和真实的情感,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

正如前文所言,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重视作文能力培养,也需要及时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念,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写作体验和快乐,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写作经验和素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转变和完善教学策略。总而言之,只要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上升至新的高度,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兰.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写作:再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赤子,2014(21).

[2]王伟.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曹军韬.简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3(10).

[4]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2013(36).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分析;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8-01

1.写作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写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工作、生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写作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懂得思考,善于总结。在我国各个年级的语文考试中,写作分数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可见,国家重视对学生写作的重视。写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分析问题的灵活程度,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小学写作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写作策略与写作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写作方法是具体的指导,而写作策略则是引导。通过制定写作策略,对学生写作行成系统的引导,要启发学生,而不是一昧地把方法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从小学开始,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培养,逐步渗透,使学生学会如何将所观所想落实到书面上,在语句通顺的前提下表达清晰的逻辑,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策略应用的目标

3.1提高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把想说的话写出来,这便是书面表达。从学生时代的考试到工作后的文案、策划案,书面表达能力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书面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简单的叙述,富有感情的抒怀,着重强调的结构,不同的书面表达方式可以传达出作者不同的心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使其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个层次。懂得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在交流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逐渐增强的,写作便是把学生想说的内容落实到书面上,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强化,完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讲话时,拥有清晰的逻辑,灵敏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交际水平。

3.3提高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思考,学生该如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实到纸面上,如何表达才能让读者懂得自己的意图,怎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写作中思考,这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4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在刚开始的写作过程中,会先写自己看到的事物,老师在初期的写作指导中,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而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更为细致地描写,观察能力会持续地提高。

4.具体的写作教学策略

4.1学生写什么。小学生刚开始的思维比较简单,会着重于事物的表面,那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最基础的描述做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会从初期简单的写作逐渐有意识地增加感想,运用技巧。

4.2学生怎样写。

4.2.1写自己想说的。前面提到过,小学生在思考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想到什么写什么。想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敢写,敢说敢写是写作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的文笔会随着思维的变化逐渐成熟。

4.2.2贴近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材,通过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日记是很好的训练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从点滴小事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可以被写进日记。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真实性,不要养成写空话、套话的不良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母亲做饭,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妈妈做饭第一步要做什么呀?"、"为什么做饭要先放油呢?"学生如果能够回答出来,老师提出表扬,如果回答不出来,那就让学生继续回家观察。这种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也蕴含着各种可想可写的内容。

4.3老师怎样教。

4.3.1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接触写作最直接的工具,小学教材从写作内容,写作思路,写作方法上影响着小学生,利用好教材,将教材中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春雨的色彩》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谁能给老师模仿一下的下雨的声音啊?",几个学生在模仿完毕后老师开始进行教材教学,"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下雨的声音的?和同学们的描写是不是一样的呢?"

4.3.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目前,大多数老师反应,学生不喜欢写作。这不仅与学生有关,也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老师布置完题目后,任凭学生自由发挥,在没有形成独立的思维时,这对小学生来讲是十分困难的,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久而久之,便会对写作产生抗拒的心理。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在他们的年龄阶段,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教师应改变枯燥的授课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思考。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课前,给学生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把视频讲述的事情描写下来,先概写,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教师要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进行点评,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努力写作的成果受到肯定。指出学生可以改进的地方,学生修改后,进行表扬,对小学生来说,肯定与表扬可以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激发学生再次写作的信心。

4.3.3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参考素材。教师不仅要将教材的内容交给学生,还应在课堂中穿插地讲述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路。在不断地积累中,学生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从借鉴发展到创新。

4.3.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到其他作者的描写方法,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写方法。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学生不自觉地积累了写作素材,写作经验。

4.3.5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求对各个年级的学生是不同的。

低年级的学生首先应保证语言通畅,没有语病。能顺利地把自己所观所想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出来。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开始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通过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丰富作文内容写感受,内心情感的表达,运用到平日里积累的语言,提高表达的准确率,由简到难写出较为复杂的句子,逐步学会对细节的描写,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4.3.6教师要以身作则。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不仅教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学生的写作导向正确的方向。

总结: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在写作能力上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与中国人沉稳的性格有关,大多数人不善于表达,这也会导致无法将自己心中所想准确的陈述出来。此时教师的写作策略便变得极为重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强行灌输。激发兴趣,运用技巧,完善语言,逐步完成学生的写作训练。对小学生写作的教育可谓任重道远,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王立娟. 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重视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中,需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摸清学生的学习规律,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在了解学生大体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后,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强的文章,或者抒情散文一类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依靠强制性的方法让学生阅读,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持续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先摸清班上学生倾向于感性阅读还是理性阅读,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得知学生偏感性阅读的情况下,笔者选择了余秋雨的《都江堰》、《风雨天一阁》、《白发苏州》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偏向,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二、坚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内容、文章的主旨学会文章的表达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熟悉阅读的技巧,获得阅读的能力。小学生需要用到的阅读方法主要有四种,下面对这四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1)快速阅读法。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使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非常低效,还影响了学生整句、整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2)目标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似乎只是在认字,而不是在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时,完全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需要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在学生阅读《都江堰》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都江堰的建造者是谁,弄清建造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学生使用目标阅读法阅读文章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3)精细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按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学生多读几遍就自然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文章不理解时,让学生使用精细阅读法,多读几遍文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4)以意逆志阅读法。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从片面理解整体的情况,学生常常从诗句的单个词语、文章的单个段落来概括全文的立意,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阻碍了学生对诗文真实内涵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诗文的整体来理解诗文的真实内涵。例如,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在对文章的理解时,总是以一句话或一段落来概括文章的主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使用快速阅读法叫学生怎样快速的阅读,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之后,使用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都逐渐增长。

三、巧妙的调整阅读步骤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主张“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前提是对“序”的灵活调整。阅读的主要步骤为:初读(速读)、精度、悟读、熟读。在学生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初读,在初读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生字生词进行标注与熟悉,大概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在大略的浏览了一遍文章之后,需要对文章进行精读,精读指的是,学生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对文章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求教,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熟悉文章的中心思想,欣赏文中的一些美词佳句,对文章中表达的东西产生一些疑问。在精读阶段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层次的阅读:悟读。悟读即是领略学生的一些思想情感,明白文章背后表达的含义。在悟读之后,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熟读,通过不断的朗诵,了解文章整体的脉络,结构,思想感情,以及熟悉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给学生布置完阅读任务后,会灵活调整学生阅读的顺序,或者直接省略、合并阅读的步骤,在《桂林山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直接省略了初读阶段,先在黑板上将学生没学过的生词写出来,并让学生熟悉,然后,让学生进入精读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完成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段落的划分,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进入悟读与熟读阶段。由于笔者在阅读前解决了生字生词,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摸清学生的阅读偏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避免一味的采取灌输式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阅读步骤方面,不应只死板的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步骤进行阅读,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与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的阅读步骤。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2]沈小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3]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年06期。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能虺浞肿鹬匮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所承担的责任更加艰巨,可谓任重道远。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相比低年级而言身心发展更加成熟,教学中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要保障作业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在保障一定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一、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空间,利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并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就得以体现,这必然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通过鼓励性语言等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并借助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保证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的最佳时机,新课改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确保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以教材为主,然后逐步拓展,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以故事梗概为契合点,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与鲁滨孙的不屈、顽强精神,学生对整本书充满了兴趣,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可趁机向学生推荐阅读,做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

三、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

首先,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的设置要体现出层次化。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层作业,体现出作业的难度与数量。对于那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如词语、生字的抄写,中等以上学生这类作业就可以适当减少。除此以外,在作业难度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逐步提高作业水平,这样一来各类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其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应地发展。其次,作业的内容要综合化。既要这种课堂内外的联系,也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除此以外,还要前两者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说为了纠正一些学生的错别字,就可以安排其将生活中出现的错别字拍下来,找机会将其集中展示并讲解。这样就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用字意识。最后,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除了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作业形式。如必做题+选做题形式、创编型作业、积累型作业和表演型作业等。

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不论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案例分析还是教学设计等,都可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论是视频、图片、音乐、文字或者课件等,都可以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

五、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要想提升自身素质,语文教师首先要扩大阅读量,以便提升自身素质。除了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外,还必须广泛涉猎古代文学、现代当代文学等书籍。其次,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最后,要善于反思总结,写好教学札记。教师要借助教学反思逐步总结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要想取得较高的效果,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其潜能,推动其全面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贯彻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樊巧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情境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83

焕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有的活力,让学生徜徉于美妙的语文世界,接受语文的洗礼和塑造,就得保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缺少活力、丧失语文味是不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通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学习思考的教学场景,在其中学生能够切实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生成性,以此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对阅读文本的体悟能力、以及对情感思想的表达能力。为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机械教学的状况,重新构建具有活力、语文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广大的教师可谓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出不少可以彰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和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成果。其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就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一、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内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直接对阅读文本的感知和体悟。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本身意义的阐发与建构,甚至是对阅读文本的超越。语文阅读教学并非是单纯的知识性教学,更包含情感教学,是表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最好注脚。Z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智性思维与情感触动的双重介入,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就是在开展自我发现、自我生成、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活动。而语文阅读情境教学能够充分地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性与特征,动用情境教学这一模式构建一个合适的教学场景,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与提升。但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文本、作者的陌生,不能立马感知体会到文本所表现出的语文知识、思想情感。借助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直观至深层地阅读感受,有目的地掌握文本的体裁结构、分析重点语句段落。

情境教学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阅读文本,精心构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将考虑学生经验的联系与发挥,实现阅读教学的情趣性。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把潜藏在文本文字深处的情感体验牵引出来,以此调动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阅读文本的内在世界,生动形象地感知阅读文本内部对真善美的褒扬、假丑恶的批判,以此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塑造其正确的行为观念。情境教学对学生与阅读文本的交流体验有促进作用之外,还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阐发对阅读文本的不同心得体会。总之,情境教学避免了出现学生面对无声的语言――文字而无动情无思考的尴尬境地,让学生真切感知文字语言的冷暖与丰富的意蕴。

二、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是对其自我情感的体验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让学生欣赏文本之美、感受到阅读之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接受和创造。要尽可能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就得确保具体的教学策略可行有效。以下具体阐述几种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情感渲染的功能

情境教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感的激发与情感体验的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就是需要学生情感的介入。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直接感知,其可能不能较好地体验到文本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于情境教学中对情感作充足的渲染。教师要先学生一步融入到情境教学之中,要传达出相应的情绪体验,以此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除借助自身的情感体验带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外,还可以借助相似情感性的音乐、图画以及故事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阅读教学造势,奠定浓厚的情感基调,才能让学生尽受其情,以此更好地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小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较为敏锐,但还需外界的推动,学生才能深入感受,进入其内在的核心境地。因此,如果阅读文本是诗歌,教师便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诵的方式来传递相关的情感给学生;如果是散文文本,那么就可以配乐朗读,或者分析文本的人与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并结合教学媒介,尽可能为教学营造充分的情感氛围。

(二)加入必要的探究性问题

情境教学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来,是为了帮助其更好地发挥教学有效性,为了让学生发展思维、提升阅读能力。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于教学中设置几个必要的探究性问题,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于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除直接性的语文知识之外,还有潜藏的情感世界,需要通过学生潜心对文本字词句、语气、甚至标点的分析与思索,才能真正感受领悟到其中意蕴深厚的思想情感。增设必要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于文本中探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可以在探索过程中对阅读文本的细微处有深刻地认识与体会,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考点和维度。

(三)依托生活经验构建相类似的情境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教师 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借助现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因此,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探求需从教师、教学载体、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

一、从有效教学能力入手,提升教师的人格和素质

教师队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将教学作为一项艺术来研究是西方关于有效教学的重要理论,他们认为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素质是实现有效教学活动的起点,并且诸如亲切善良、热情幽默、体谅学生等人格及素质是贯穿整个职业院校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因子。

《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首先加强自身修养,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魅力型有效教师。教学中,教师自身的魅力及素质具有辐射性和感染性,能够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人格魅力越大,其教育效果越明显。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人格魅力的传递和塑造,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培养有效教学行为,将教师自身打造成为能力型的有效教师。西方有效教育理论提到,教学既是艺术,也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艺术塑造和处理能力,又要具备有效教学技术和行为。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要求有效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顺应时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第二,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在语文有效教学中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践,做好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

二、丰富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教学载体

语文有效教学的效果受到多层次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兴趣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因此,培养职业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借助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实现。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合适的教学载体能够以实际需求诱发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的教学资源和载体主要有图书刊物、辩论研讨会、各种展览馆、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中的资料、教学书籍及工具书等。寻求有效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需满足以下主要要求。

首先,重视课堂教学的教材,将教材灵活运用,对其进行大胆取舍,精讲多思,运用具有引导性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能力。尽量降低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入具备时代化的教学资源。其次,结合语文学科和职业教学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合理的与职业行为的培养进行对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备社会及职业的迁移性,紧密结合专业技能的培养。再次,面向广阔的生活,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关注流行热点,指导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需求。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方法是实现职业院校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开发智力,形成技能技巧。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制定一系列教学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教学任务自发性的寻求答案。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语文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将学生合理分组,以合作指导实践,以实践推动合作。

参考文献:

[1]陈树蕾.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理论与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1(5).

[2]周宏伟.情境教学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3(9).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为学生日后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写作学习兴趣不高,写作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提升,因此,必须应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热爱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由厌恶写作、惧怕写作,变为爱上写作、乐于写作。例如,在进行关于大自然的感受这一作文题目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室外教学,让学生到大自然当中亲身去感受,摸摸粗糙的树干,触碰下柔软的小草,捕捉偏偏飞舞的蝴蝶,让学生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生的热情极为高涨。亲身经历感受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写作就会更加顺利,更富有情感。

二、注意观察,积累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写作水平有限,写作时头脑空空,不知如何下笔,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极为头疼的一件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让学生养成观察身边事物、注意感受生活的好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记录每天的经历及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抓住每个契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让学生根据词语、文章、事件来进行口头作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也要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范围可以是名著、诗词、通话故事等等,通过阅读来积攒素材,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出发,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实效性 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贝尔太太的花园》这篇课文,文中写道,贝尔太太想到个“绝妙的主意”。她在花园中的木牌上写着: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个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这很好地维护了她的花园。但是实际上这篇课文却是否定了贝尔太太的这一做法。“这个绝妙的主意”是在讽刺她的自私狭隘。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内涵没有正确把握,就容易在解读课文时对贝尔太太的做法予以肯定,犯方向性的错误。所以说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静得下来沉浸到课文里去,读懂文章的正确价值取向所在。

同时,教师精心准备好每一个45分钟所要讲授的内容,做到每一节课主题或者重点突出。围绕这个主题再设计课堂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及设计什么深度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作为新授课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感,做到水到渠成。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教学活动性质的特点,放弃权威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使课堂变为师生的互联互动阵地。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教师更要以宽厚与亲切相待,而不是讽刺、挖苦,不耐烦。

有一堂课,一个学生读课文时有一个地方总是出错,试了几遍后,还是读不好,连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我就鼓励他说:“不要紧,三遍读不好,我们还有第四遍、第五遍…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信任和期待使奇迹得以产生,学生读通顺了句子,满面欣喜地落座,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激动的泪水。多么可贵的“还有第四遍、第五遍…”它使学生消除了紧张、畏惧,鼓起了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信心。

三、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已凸显出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我发现在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可在热闹之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了:诸如“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等方面。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整体的研究,去除那些繁琐杂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任。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等形式,保证合作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加强阅读方面的指导教学

学生是在课内获得最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但课堂教学时间和阅读数量毕竟有限。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了解、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又能为学生自能读书,提高语文整体素养提供广阔的平台。所以,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大写作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视作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初步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明确规定,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要背诵的诗文不少于160篇(含课文)。要完成这个既定目标,仅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如,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老师在课内把文章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的任务。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感性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是感悟。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自然会迸发出创造力。这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厚积而薄发”的新的理解。

结语

总之,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操作者,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导者。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多种,内外兼修,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都有赖于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湖南教育,2008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教学

前言:

提问是每个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是否上课认真听讲、学生是否学到了真正的知识。而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不再被关注,提问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教学流程,这样提问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也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对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尽管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占据主置,使学生被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由于小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又不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从而导致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课[1]。

1.2提问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经常忽略了对语文问题的设计,因而在教学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提问的问题范围较广泛,没有针对性,在教学提问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提问,所提问的问题难度较大,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又应如何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而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2]。

1.3教师提问的方式的单一:

教师在提问时经常忽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尽管所提问的问题中包含教学内容,但是提问方式却枯燥乏味,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回答的热情,使得教师在提问时,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沉闷。与此同时,教师又不能对提问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得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致使自身的学习成绩下降。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同时也会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问是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手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提问这个环节,教师就不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也无法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是课堂中的核心,只有在教学中产生问题,才能根据问题继续教学,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问题时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环节,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进行提问,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过程,使课堂教学提问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学习。

3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提出的策略

3.1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课堂教学提问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提问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在提问时找到符合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教学提问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认真的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提问环节只是敷衍了事,学生就会认为教师提问的问题不重要,因此也就不会思考问题,并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计,以便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谜语提问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谜语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时猜谜语,学生在猜谜语的时候就会动脑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3.2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这样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而不是只提问几个优等生,教师在教学时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要启发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教师要经常提问他们,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而对于性格胆小的同学,想回答问题又不敢,教师可以在提问前适当的启发学生,然后提问他们,当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要适当的鼓励和激励他们,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3.3注意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整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时,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交流探索,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同时也要具有启发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动脑思考,学生会通过同伴所提出的意见结合自身的答案,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教学方法,不仅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也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3.4创设情境进行提问: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的效率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让学生积极探索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形成好的学习观念。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提问的环境,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再进行思考的时候,通过课堂环境氛围,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提问的过程与方法,教师要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配合教师教学,以便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及时的改变提问教学方法,才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邸雅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1,(27):45-56.

[2]刘宝昌.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简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4):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