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幼儿 综合素质 音乐 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兴趣、爱好、品德、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音乐教育肩负着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单纯是唱首歌,跳个舞,幼儿的声音高低与否,节奏快慢与否,舞姿优美与否,音乐感受如何,培养这些音乐素质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对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随着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广大幼儿教师任重道远,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希望广大幼儿教师积极研究探索好的理论方法供学生们学习参考。下面,笔者把自己的体会阐述一下。
一、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里所说的兴趣培养不单纯是指对音乐兴趣的培养,而是指一切好的兴趣的培养。音乐本身就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例如,母亲想生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她们会借助“胎教”通过音乐来培养;再如,出生后的婴儿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从哭闹中安静下来,甚至会睁大眼睛去寻找声音,音乐可使婴儿的情绪稳定;又如,大班音乐《小弟弟早早起》通过歌曲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身心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从小爱劳动的优良品德。这是一首新疆风味的歌曲,又激发幼儿学习新疆舞蹈,探索新疆民族风情的兴趣,教育幼儿长大后建设祖国边疆的美好愿望。歌曲《国旗红红的哩》结合建国六十华诞教唱这首歌曲,不仅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国旗,长大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国旗天安门的兴趣,这些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兴趣。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注意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优美的音乐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欣赏音乐,教师首先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幼儿怎样听,听什么,乐曲是表现什么内容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力紧跟音乐的变化,然后才能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学会聆听主旋律,学会倾听不同的音色,否则,注意力不集中就无法理解音乐作品,收不到欣赏音乐的效果。如欣赏《小鸭的舞》教师弹奏钢琴或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开始请幼儿听乐曲的演奏,可以听出的是小鸭子从笼子里摇摇摆摆地走出来,接下来演奏和弦,模仿小鸭子嘎嘎嘎的叫声,接着旋律活泼流畅具有舞曲的性质,表现小鸭子在高兴地跳舞。请幼儿注意听乐曲描写了水波声,小朋友知道是流水声,他们想象小鸭子自由自在地游泳,乐曲是慢速演奏,表现小鸭子游累了爬上岸回家休息。乐曲欣赏完后,教师要检查你的教学效果,提出的问题幼儿是否回答上来,这直接关系到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再次欣赏过程中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做些模仿动作有利于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听指挥的集体观念。综上所术,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美感
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情感,激感的艺术,音乐可以使人兴奋激动,使幼儿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情感,通过音乐教育,使幼儿分辨美与丑,善与恶,音乐教育可以消除疲劳,使幼儿安静。例如,歌曲《小兔子乖乖》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对大灰狼充满无比憎恨情感,他代表一切坏的事物,小白兔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幼儿对他充满喜爱的情感。又如,歌曲《好朋友》这首歌描述小朋友互相感受人与人是互相关心充满友爱的,别人遇到困难小朋友要伸出援助之手,要有一颗爱心。教育幼儿平时省下的零花钱捐给灾区,捐给山区的希望小学。音乐教育使幼儿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所以说音乐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培养美感尤为重要。
四、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教育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优美的旋律,加上诗一样的歌词,朗读比较容易,易学易记,朗朗上口,还可以用图画,符号描绘对音乐的想象,诉说对音乐的感受,结合音乐作即兴演讲,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能力,还可以借鉴教育游戏,讲一个故事,讲一讲你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欣赏《小鸭的舞》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乐曲,启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真好笑,摇摇摆摆去洗澡,游来游去真热闹。还可以让幼儿开展想象力创编歌词,让幼儿踊跃发言,锻炼幼儿的胆量。通过音乐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的好习惯。例如,歌曲《打电话》通过歌曲学习使幼儿懂得学会与同伴交往。鼓励不爱说话、不合群的小朋友大胆说话,勇敢去表现自己。教师通过音乐教学的手段,努力改变孤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个问题尤为重要,21世纪是竞争的社会,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很重要,这也是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目标。
五、音乐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友爱精神
关键词:综合素质品德修养 重要性
Abstract: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high-quality graduates, the skills training is just one part of it,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is more important ,especally improving th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ke an analysis to the negative social impact of the students and a variety of factors affect students' low quality , and also proposed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Keywords: the overall quality,moral character,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大企业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充实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技工院校则是其解决技能型劳动者的一个主要途径。技工院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同时,国家为规范中职院校建设而开展的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目前中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各初中院校的分流生及中考落榜生。这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普遍处于较低层次,同时学生年龄偏小,自制能力较差,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成长,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在高素质毕业生的培养过程中,技能培训只是其中一部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更为重要。
一、技工院校生源情况分析:
目前技工院校生源情况普遍偏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① 入学成绩差,存在厌学情绪,并且在之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轻视;② 有些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③ 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内心存在些许自卑情绪,平时表现为不合群;④ 有些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对社会和周围人群存在抵触;⑤ 技工院校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分析,技工院校就读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
二、社会环境对技工院校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急剧扩散,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而我们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也更为敏感和直接。受何种影响巨大,可以在他们身上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有些家长甚至送孩子来上学的目的只是因为觉得孩子岁数小,找个地方把孩子“寄存”起来。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要求:
我校为更好的与企业同轨,积极开展各类校企合作论坛,了解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从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课程,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今年的校企论坛中,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礼仪及纪律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说明了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深刻感觉学生在品德修养方面,尤其是礼仪教育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因此,我认为技工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开展礼仪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影响下,通过训练、熏陶,达到了道德的内化,形成了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了道德素养和道德实践能力。
四、技工院校如何拓展途径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品德修养:
技工院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不仅仅是需要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管理完善、校风教风良好、教育质量较好,校誉迅速提高的学校,更需要我们端正自身的办学思想,摆正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重视人才良好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现今社会中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也非常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本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我认为技工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将学校德育系统的全员调动起来,不光重视形式的多样,还要注意内容的深入,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是学校各部门的共同职责。全校的教职员工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在学校中,要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读书做人,充分贯彻“全员育人”的理念。
(二)分级渐进地实施和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从进校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各年级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要做到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考虑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效果,让学生从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律”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做属于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进一步规范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行为,使学生自己的行为尽早社会化,积极开展高素质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丰富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才能。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社会与家长在学校教育中重要作用。充分发掘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服务。重视区域内青少年德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和谐、文明、勤奋、创新为学校校风;以办综合性学校、育复合型人才为校园文化目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规模的市场理念;工作学习目标创一流,第二就是落后的竞争理念;一切围绕发展,发展解决一切的发展理念;大海航行一条船,风雨同舟,团结奋进的和谐理念;诚实做事,诚信育人的诚信理念。
古语云“德诚于中,礼形于外”, 技工院校毕业生只有拥有高素质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涉及到教育、管理、德育等多方面,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专职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任务,更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并且需要依靠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的协助,共同完成这项系统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⑴董彦旭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把握十个方面的协调
⑵吴秋萍拓宽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综合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发展愈加迅速,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了全面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本。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纵观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待业学生人数也相应上升,2008、2009两年学生就业率甚至不足七成,尤其是在剔除了读研和单位试用人数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社会的知识储备迅速增长,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与交叉综合并存,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各职业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每一种职业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这所有变化都要求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能在社会生活中对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等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上进行良好适应。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缺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强健学生身体,还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的教育拥有四根支柱,即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know)、学会生存(earning to be)、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体育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手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一)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人的品德是在持续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自我约束作用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这其中,既有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这种主要由外因影响的准则,又有思想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自身影响占主导的规范。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进行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高尚的责任感,形成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良好道德观。同时,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平静的心态。保证学生在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下学习生活。
(二)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才智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个人的才智是其智能和才华的综合体现,包含智力素质、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参与体育活动就是一种个性的展示,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谁能想到一个没有积极体育活动情感的人却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强化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全的评定有了新的标准,健全的身体素质需包括运动机能素质、抵抗疾病素质和心理适应素质。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近30%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人格适应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通过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备的健康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二、体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作用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体育竞技活动当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活动,如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调节,以及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直接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主动解决情境中面临的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交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因为体育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远远比其他科目多,它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运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中,由于人员之间交往频繁,这不仅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往,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接触社会。体育活动不但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帮助师生更好地沟通,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游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生在游戏中个体角色的不同扮演,参与者同时体验了各种角色的义务、责任、技能与心理。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此种经历对于个体体验社会角色,促进个体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活动,很多时候正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规则、环境,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得以继续发展。
(三)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受各种挫折,耐受挫折也是一个个体对自身心理调适的过程,个人只有具备了抵抗挫折的能力后才可能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比赛具有其鲜明的竞争特征,有竞争就会有胜利和失败,对于失败的一方来说,这种体验就是一种挫折体验锻炼过程。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种情景引发的挫折感,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个体承受挫折并通过自我调整重建信心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调适的过程,这种自我调节、重建信心的过程就是个体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四)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控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一)舞蹈文化渗透的含义
何为舞蹈文化渗透?其实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定义。文化渗透,就是如何在舞蹈教学把舞蹈文化也传播下去,这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相似的。在如今的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就是指除了专业素质以外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情感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等。而这些除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刚好又是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忽略的。文化素质,就是对与舞蹈有关的其他多种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等等。思想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三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知识素养就是指自然科学知识修养和艺术理论知识修养等。情感素养是指舞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舞蹈是一门通过舞蹈动作来实现传情达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以动传情”,没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培养舞者的情感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其实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简单来说,如果再不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是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的,对舞蹈事业的发展是会有所阻碍的。
(二)舞蹈文化素质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的高校舞蹈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多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进行培养,而忽略了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是舞蹈教学的一个缺口。其实,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的,试想,我们从人文素养、情感素养、思想素养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对舞蹈艺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的。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着的。
二、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一)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识,如音乐知识。要想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可以从舞蹈鉴赏课着手。鉴赏课,其实就是注重“观看”和“欣赏”,正因为这不是实践,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这种课不重要,甚至认为这是很空泛的课堂。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舞蹈鉴赏课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仅仅限于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复制和模仿,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和引申的过程。当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讲一边议论的形式,让学生居于主体动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舞蹈与音乐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整体,但当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便成为了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结合、互不分离的。可以说,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不完整的舞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时候,同意不能忽略音乐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