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幼儿 综合素质 音乐 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兴趣、爱好、品德、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音乐教育肩负着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单纯是唱首歌,跳个舞,幼儿的声音高低与否,节奏快慢与否,舞姿优美与否,音乐感受如何,培养这些音乐素质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对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随着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广大幼儿教师任重道远,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希望广大幼儿教师积极研究探索好的理论方法供学生们学习参考。下面,笔者把自己的体会阐述一下。

一、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里所说的兴趣培养不单纯是指对音乐兴趣的培养,而是指一切好的兴趣的培养。音乐本身就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例如,母亲想生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她们会借助“胎教”通过音乐来培养;再如,出生后的婴儿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从哭闹中安静下来,甚至会睁大眼睛去寻找声音,音乐可使婴儿的情绪稳定;又如,大班音乐《小弟弟早早起》通过歌曲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身心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从小爱劳动的优良品德。这是一首新疆风味的歌曲,又激发幼儿学习新疆舞蹈,探索新疆民族风情的兴趣,教育幼儿长大后建设祖国边疆的美好愿望。歌曲《国旗红红的哩》结合建国六十华诞教唱这首歌曲,不仅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国旗,长大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国旗天安门的兴趣,这些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兴趣。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注意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优美的音乐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欣赏音乐,教师首先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幼儿怎样听,听什么,乐曲是表现什么内容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力紧跟音乐的变化,然后才能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学会聆听主旋律,学会倾听不同的音色,否则,注意力不集中就无法理解音乐作品,收不到欣赏音乐的效果。如欣赏《小鸭的舞》教师弹奏钢琴或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开始请幼儿听乐曲的演奏,可以听出的是小鸭子从笼子里摇摇摆摆地走出来,接下来演奏和弦,模仿小鸭子嘎嘎嘎的叫声,接着旋律活泼流畅具有舞曲的性质,表现小鸭子在高兴地跳舞。请幼儿注意听乐曲描写了水波声,小朋友知道是流水声,他们想象小鸭子自由自在地游泳,乐曲是慢速演奏,表现小鸭子游累了爬上岸回家休息。乐曲欣赏完后,教师要检查你的教学效果,提出的问题幼儿是否回答上来,这直接关系到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再次欣赏过程中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做些模仿动作有利于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听指挥的集体观念。综上所术,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美感

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情感,激感的艺术,音乐可以使人兴奋激动,使幼儿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情感,通过音乐教育,使幼儿分辨美与丑,善与恶,音乐教育可以消除疲劳,使幼儿安静。例如,歌曲《小兔子乖乖》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对大灰狼充满无比憎恨情感,他代表一切坏的事物,小白兔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幼儿对他充满喜爱的情感。又如,歌曲《好朋友》这首歌描述小朋友互相感受人与人是互相关心充满友爱的,别人遇到困难小朋友要伸出援助之手,要有一颗爱心。教育幼儿平时省下的零花钱捐给灾区,捐给山区的希望小学。音乐教育使幼儿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所以说音乐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培养美感尤为重要。

四、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教育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优美的旋律,加上诗一样的歌词,朗读比较容易,易学易记,朗朗上口,还可以用图画,符号描绘对音乐的想象,诉说对音乐的感受,结合音乐作即兴演讲,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能力,还可以借鉴教育游戏,讲一个故事,讲一讲你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欣赏《小鸭的舞》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乐曲,启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真好笑,摇摇摆摆去洗澡,游来游去真热闹。还可以让幼儿开展想象力创编歌词,让幼儿踊跃发言,锻炼幼儿的胆量。通过音乐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的好习惯。例如,歌曲《打电话》通过歌曲学习使幼儿懂得学会与同伴交往。鼓励不爱说话、不合群的小朋友大胆说话,勇敢去表现自己。教师通过音乐教学的手段,努力改变孤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个问题尤为重要,21世纪是竞争的社会,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很重要,这也是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目标。

五、音乐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友爱精神

篇2

关键词:综合素质品德修养 重要性

Abstract: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high-quality graduates, the skills training is just one part of it,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is more important ,especally improving th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ke an analysis to the negative social impact of the students and a variety of factors affect students' low quality ​​, and also proposed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Keywords: the overall quality,moral character,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大企业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充实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技工院校则是其解决技能型劳动者的一个主要途径。技工院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同时,国家为规范中职院校建设而开展的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目前中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各初中院校的分流生及中考落榜生。这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普遍处于较低层次,同时学生年龄偏小,自制能力较差,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成长,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在高素质毕业生的培养过程中,技能培训只是其中一部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更为重要。

一、技工院校生源情况分析:  

目前技工院校生源情况普遍偏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① 入学成绩差,存在厌学情绪,并且在之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轻视;② 有些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③ 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内心存在些许自卑情绪,平时表现为不合群;④ 有些是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对社会和周围人群存在抵触;⑤ 技工院校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分析,技工院校就读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

二、社会环境对技工院校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急剧扩散,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而我们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也更为敏感和直接。受何种影响巨大,可以在他们身上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有些家长甚至送孩子来上学的目的只是因为觉得孩子岁数小,找个地方把孩子“寄存”起来。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要求:

我校为更好的与企业同轨,积极开展各类校企合作论坛,了解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从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课程,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今年的校企论坛中,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礼仪及纪律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说明了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深刻感觉学生在品德修养方面,尤其是礼仪教育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因此,我认为技工院校应该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开展礼仪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影响下,通过训练、熏陶,达到了道德的内化,形成了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了道德素养和道德实践能力。

四、技工院校如何拓展途径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品德修养:

技工院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不仅仅是需要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管理完善、校风教风良好、教育质量较好,校誉迅速提高的学校,更需要我们端正自身的办学思想,摆正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重视人才良好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现今社会中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也非常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本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我认为技工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将学校德育系统的全员调动起来,不光重视形式的多样,还要注意内容的深入,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是学校各部门的共同职责。全校的教职员工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在学校中,要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读书做人,充分贯彻“全员育人”的理念。

(二)分级渐进地实施和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从进校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各年级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要做到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考虑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效果,让学生从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律”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做属于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进一步规范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行为,使学生自己的行为尽早社会化,积极开展高素质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丰富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才能。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挫折感、困惑感、失落感等教育,预防他们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知识教育及性知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道理心理品质及道德评价能力,克服或减少逆反和对抗心理,增强他们抵制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增强自控能力。

(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社会与家长在学校教育中重要作用。充分发掘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服务。重视区域内青少年德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和谐、文明、勤奋、创新为学校校风;以办综合性学校、育复合型人才为校园文化目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规模的市场理念;工作学习目标创一流,第二就是落后的竞争理念;一切围绕发展,发展解决一切的发展理念;大海航行一条船,风雨同舟,团结奋进的和谐理念;诚实做事,诚信育人的诚信理念。

古语云“德诚于中,礼形于外”, 技工院校毕业生只有拥有高素质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涉及到教育、管理、德育等多方面,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专职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任务,更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并且需要依靠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的协助,共同完成这项系统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⑴董彦旭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把握十个方面的协调

⑵吴秋萍拓宽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篇3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综合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发展愈加迅速,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了全面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本。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纵观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待业学生人数也相应上升,2008、2009两年学生就业率甚至不足七成,尤其是在剔除了读研和单位试用人数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社会的知识储备迅速增长,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与交叉综合并存,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各职业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每一种职业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这所有变化都要求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能在社会生活中对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等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上进行良好适应。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缺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强健学生身体,还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的教育拥有四根支柱,即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know)、学会生存(earning to be)、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体育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手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一)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人的品德是在持续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自我约束作用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这其中,既有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这种主要由外因影响的准则,又有思想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自身影响占主导的规范。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进行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高尚的责任感,形成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良好道德观。同时,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平静的心态。保证学生在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下学习生活。

(二)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才智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个人的才智是其智能和才华的综合体现,包含智力素质、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参与体育活动就是一种个性的展示,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谁能想到一个没有积极体育活动情感的人却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强化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全的评定有了新的标准,健全的身体素质需包括运动机能素质、抵抗疾病素质和心理适应素质。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近30%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人格适应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通过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备的健康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二、体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作用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体育竞技活动当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活动,如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调节,以及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直接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主动解决情境中面临的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交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因为体育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远远比其他科目多,它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运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中,由于人员之间交往频繁,这不仅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往,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接触社会。体育活动不但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帮助师生更好地沟通,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游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生在游戏中个体角色的不同扮演,参与者同时体验了各种角色的义务、责任、技能与心理。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此种经历对于个体体验社会角色,促进个体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活动,很多时候正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规则、环境,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得以继续发展。

(三)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受各种挫折,耐受挫折也是一个个体对自身心理调适的过程,个人只有具备了抵抗挫折的能力后才可能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比赛具有其鲜明的竞争特征,有竞争就会有胜利和失败,对于失败的一方来说,这种体验就是一种挫折体验锻炼过程。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种情景引发的挫折感,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个体承受挫折并通过自我调整重建信心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调适的过程,这种自我调节、重建信心的过程就是个体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四)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控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篇4

(一)舞蹈文化渗透的含义

何为舞蹈文化渗透?其实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定义。文化渗透,就是如何在舞蹈教学把舞蹈文化也传播下去,这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相似的。在如今的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就是指除了专业素质以外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情感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等。而这些除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刚好又是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忽略的。文化素质,就是对与舞蹈有关的其他多种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等等。思想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三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知识素养就是指自然科学知识修养和艺术理论知识修养等。情感素养是指舞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舞蹈是一门通过舞蹈动作来实现传情达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以动传情”,没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培养舞者的情感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其实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简单来说,如果再不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是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的,对舞蹈事业的发展是会有所阻碍的。

(二)舞蹈文化素质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的高校舞蹈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多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进行培养,而忽略了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是舞蹈教学的一个缺口。其实,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的,试想,我们从人文素养、情感素养、思想素养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对舞蹈艺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的。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着的。

二、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一)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识,如音乐知识。要想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可以从舞蹈鉴赏课着手。鉴赏课,其实就是注重“观看”和“欣赏”,正因为这不是实践,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这种课不重要,甚至认为这是很空泛的课堂。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舞蹈鉴赏课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仅仅限于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复制和模仿,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和引申的过程。当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讲一边议论的形式,让学生居于主体动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舞蹈与音乐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整体,但当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便成为了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结合、互不分离的。可以说,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不完整的舞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时候,同意不能忽略音乐素质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

篇6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03-01

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人的发展问题,也即是通过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和提高来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提升自我的品味和价值,体会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观念等等。在高中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普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性。因为此阶段是人生重要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加以适当的高尚的人文素质的引导和教育,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体而言,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良好的人文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都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文素质还有利于学生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在高中生中贯彻人文素质的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让他们在良好的德育熏陶之下进行学习知识的掌握,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的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个强有力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成长的初期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人文素质的培养,那对构造他们的内心,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其必然性,同时有其可行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较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高中生物知识的传授中不仅仅是生物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其中也蕴藏着较多的人文理念。实际上在笔者看来,高中生物科学中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性,还有着丰富的美学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生物的哲学化的运动过程,其中充满了哲学的观念,比如说运动变化发展,比如说矛盾的对立统一,比如说普遍联系等等,生物是哲学的一部分,生物体现了诸多的哲学精神和原理,所以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哲学的分析和研究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次是生物中美学特性,此一点更加容易理解,生物的美学性不仅仅体现在研究对象之美,同时也体现在研究方式之美,通过假设的提出和实验的构建和结果的观察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人类的科学和智慧,实验本来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其中充满着一种美感。

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也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包括各种知识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包含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个人自我的力量等等,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该将生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和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之策略

人文素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论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之策略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教师和学生很难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文素质的培育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后有学生自我学会树立一种更为主动的发展观念。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则要防止自我淹没在繁琐的灌输式的“教学”之中,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注重对自我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其次,在观念有所改变,树立了正确的积极发展观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尝试改进教育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懂得如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来达到唤醒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和学习的欲望,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培养,在此之中向学生提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当然教师在教导前,首先必须确定自我的形象,即让学生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老师也是如此行事的,所以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篇7

【关键词】班级 班主任 综合素质

一、班级整体的氛围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学校教育组织形式基本上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是高职院校教学教育、管理学生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班级环境的影响很大。高职的三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三年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直接影响他能否顺利向社会迈进,而决定学生此阶段学习、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境就是班级氛围,只有在好的班级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具备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条件。所以如何创造一个好的班集体的氛围,为班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大部分班主任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素质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质作为对人才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职业教育的综合培养目标,更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如何创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院校的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级管理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将班级打造成“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

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成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个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所以,创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班集体,也就应该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成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承担着教学的任务,更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育人就是指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开设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最后一学期都要顶岗实习,在校时间短,课程又比较多,所以通常除了必修的政治课程,不单独开设培养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但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又势在必行,于是这个责任就落在了班主任身上,作为班级第一管理者的班主任,培养班级同学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首先,班主任对班级的所有同学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对有问题的学生加倍留意,经常找这样的同学聊聊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其次,利用班会的时间或者课余活动时间,邀请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咨询机构给班级同学作报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再者,开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主题班会,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健全人格。例如,以问题的形式,进行了“竞猜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进行讨论、发言。问题内容都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如:面对问题时,什么心理才是正确积极的等等。每一个问题回答完之后,对每个小组给出的回答进行分析,选出回答最恰当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所有问题都回答完之后,得分最高的小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由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认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

第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经历了“黑色高考”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学生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迅速适应这一转变,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每一个大学班主任要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为了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班主任应教育大学新生积极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调整,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调整的过程就是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调整意识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决定了适应周期的长短。起步越早,调整得越快,转变得也就越好,在高一层次的竞争中就越占有优势。适应转变的关键在于以轻松自然、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

2. 学好专业基础知识

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后,每个大学生都要确定学习和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是发挥才能的基础,只有具备好的专业知识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能力,就像一座坚实的房子少不了结实的地基一样。为了督促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或者课外活动时间,组织“综合知识竞赛”,将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为考题,以答卷的形式考试,对成绩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和奖励,对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督促学生及时改进,争取在下一次的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作为班主任,要经常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或者知识竞赛,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班级的学习氛围浓了,原本学习不太不积极的同学,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学习,也会不甘落后,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班级的学风越好,学生们学习会更加努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那么实践就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如果脱离了实践,理论就成了“纸上谈兵”。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仅仅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实践任务还远远达不到实践的目的,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联系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公司比较有经验的员工,定期来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让同学们了解专业现在的发展状况,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技知识,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有针对性。

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一般专业课在每学期的后期,各系会根据情况来制订实训周,班主任一定要跟班级同学讲明实训的重要性,让同学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将本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

职业院校会安排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也就是大三的下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这个阶段也是在学校期间的最后实践阶段。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接触到真实的职场,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有了实习的经验,以后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换。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班主任要利用班会的时间,向同学阐明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等,让学生充分了解顶岗实习对自身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向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转变,圆满完成顶岗实习。

4.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丰富的社会实践可以全面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积累其工作经验,并能尽早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其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班主任,要督促班级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充分意识到参加实践的重要性,自觉地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寅飞.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华章,2011(35).

篇8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校企合作教育;就业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nvestigation on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Wang Xiaolu, Shi Xiuli, Du Shujun, Xie Dankun, Ma Ruiq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it shows tha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that related to graduate students’ employment. Employ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tudents who had inter-ship in enterprise can quickly adapt the work in enterprise after they graduate, and can involve in projec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can benefit both school,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need the joint effort of univers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society, famil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vestig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高校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把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关注的主要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了解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对就业影响的认识,我们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挑选了48名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48名毕业生就职于3个用人单位: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他们为接收我院毕业生较多的单位,同时都为我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图1为被调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类型及学生人数。

图1 被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及学生人数

其中,在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全部经历了从校内培训模拟课程、校内培训考核选拔、进入企业实习、完成企业项目、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参加追踪调查的毕业生基本情况见表1。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见表2。

表1 被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表2 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

2 追踪调查情况分析

2.1 毕业生对个人综合素质与作用的评价

表3是被调查毕业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感受,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及大学教育对该因素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表3

表3(续)

领导能力 5 14 27 2 15 18 10 5 9 12 22 5

创新能力 6 14 22 5 1 15 26 7 9 14 22 3

篇9

摘要: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非常必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得出总排序,为考评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随之不断扩大,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生教育是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在教育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目前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考核评价工作的现状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从实际出发。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严进严出或宽进严出的模式,面试型的入学方式取代传统型的入学考试,通过专业课学习、实践经验、资格考试、论文水平等综合评价研究生的素质。在日本,研究生的培养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论文质量及创新点也是他们评价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德国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研究生大多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学,对课程学习不做强制性规定, 但对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要求却非常严格。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内容和处于摸索阶段,评价方式较单一。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现在:第一年专业课程考试、第二年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第三年毕业答辩等方面。虽起到一定作用,但缺少对客观数据指标的定量分析,评价制度流于形式,只能反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层面。

二、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部分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学生工作者,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总目标层即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A;基本要素层和下设的评价指标层分别为思想政治素质B1(思想素质C1、政治素质C2、道德素质C3)、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B2(科研能力C4、专业成绩C5、创新创业能力C6)、社会实践能力B3(社会调研经历C7、挂职锻炼C8、三助工作C9)、人文身心素质B4(文化修养C10、身体素质C11、心理素质C12)。

为了准确地评价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教授T. L. Satty 提出的一种权重决策分析方法。通过构造递阶的层次结构,把总目标分解为多个分目标,组成一个由多指标结构模型,获得最低层对于最高层因素的重要性权值。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1、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之后,假设第一层的元素为A,第二层次的元素为B1,B2,B3 …… Bn,把A支配下的Bn依次两两比较。采用1―9比例标度法,对重要性赋值,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ij)n×n。使用德尔菲法邀请有关专家打分,向各年级研究生同学发放调查问卷,排出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顺序,将定性判断定量化。

2、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得出每个层次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令判断矩阵为A,计算满足A・W = λmax・W 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不同,每一个判断不可能都具有完全一致性,这就需要引入一致性指标CI =λmax-n/nC1,以及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1)。计算CR=CI/RI,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CR0.1,应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层次总排序及整体一致性检验

(1)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A和评价要素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见表2。

表2总目标A―Bi判断矩阵

AB1B2B3B4B111/31/22B23124B321/213B41/21/41/31第一层指标的权重分别为:WA=(0.1603,0.4669.0.2776,0.0953)T

λmax =4.0310CI=0.0103CR=0.0114

这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WA=(0.1603,0.4669.0.2776,0.0953)T的各个分量可以分别作为思想政治素质、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身心素质的权重。

(2)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按照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得出:

思想政治素质B1―Ci判断矩阵(i=1,2,3)中,

λmax =3.0092 CI=0.0046CR=0.01079

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B2―Ci判断矩阵(i=4,5,6)中,

λmax =3.0183CI=0.0092 CR=0.0158

社会实践能力B3―Ci判断矩阵(i=7,8,9)中,

λmax =3.0385CI=0.0193CR=0.0333

人文身心素质B4―Ci判断矩阵(i=10,11,12)中,

λmax =3.0092 CI=0.0046CR=0.0079

以上四个判断矩阵都具有满意一致性,将一级指标的权重和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得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三、结论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12个评价指标中,科研能力权重值达到0.2918,这说明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将专业学科、年级等因素考虑进去,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表3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

总目标评价要素评价指标各指标的权重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A

思想政治素质B1(0.1603)

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B2(0.4669)社会实践能力B3

(0.2776)

人文身心素质B4(0.0953)

思想素质C10.0865政治素质C20.0476道德素质C30.0262科研能力C40.2918专业成绩C50.1114创新创业能力C60.0637社会调研经历C70.1768挂职锻炼C80.0717研究生三助工作C90.0291文化修养 C100.0156身体素质C110.0283心理素质C120.0514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音乐 素质教育 重要性 对策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逐渐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实行素质教育是教育行业的新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音乐素质教育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它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完善其思想品格。音乐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素质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地位

在美育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对音乐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乐”、“理”的地位是一样的,“乐”不仅仅是指音乐,还包含诗歌、戏曲等门类,丰富的音乐教育内容,在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

(二)音乐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

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的强调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选择选修课程时,学校应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选报一些有关艺术类的课程,丰富课外活动,不断增加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使其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发展。

(三)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音乐教育中,感受及表现音乐的过程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增长其智力的发展。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系统教育

在许多学校,音乐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音乐教师的特长设计的,并没有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来制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针对声乐专业的学生就只开设声乐课程,对钢琴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钢琴课程,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形成了一种兴趣分组的现象。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对于课程的设置比较多元化,但是也体现了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对于音乐欣赏课程来说,有些学校把它放在了必选课程中,有些学校则将它设置为选修课程,对于该课程的选修方式,需要根据每个学校自身设备的配备情况、教师资源是否充足以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来制定。将音乐素质教育设置为选修课程的弊端是,有些学生根本对该类课程不感兴趣,加上学分少的原因,根本无法体现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素质教育过于形式化

许多学校都将精力放在了文艺演出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音乐鉴赏的活动无法落实。学校只关注艺术团的排练工作以及活动表演过程是否顺利,没有重视对学生的音乐的培养。学校往往只注重对艺术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都不高。

(三)学生缺乏实践

目前,许多学校的音乐鉴赏类课程没有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加上学生在课后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许多学生还没有对音乐有深入的认识,甚至对乐理知识也没有掌握。

三、加强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认识,优化课程的设置方法

学校在设置音乐素质类课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该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并不断培养其音乐鉴赏的能力,最终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校还需要不断提升音乐课程的管理水平,使其走向规范化的轨道,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保证音乐素质教育的课程质量,标准的建立要按照教学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音乐教学效果,为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直接依据。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更大的发挥出音乐素质教育的优势,其关键是学校要为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应该精心为学生营造音乐技术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学校可以大量引进不同类型的音乐,邀请音乐专家、文艺团体或者著名的歌唱家来学校进行音乐知识讲座,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欣赏会、培训班等,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不断提升。

(三)加大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

为了使学校音乐素质教育得到顺利的开展,需要加大对其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相关教学设备,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每年都有固定的音乐经费投入。经调查研究表明,保证了经费的投入,音乐素质教育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经费是否能够到位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对音乐教育进行统一的规划,才能够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育法规,保证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类课程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范围,鼓励其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项.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吴璨.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篇11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3-01

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关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是人的素质及其教育问题。因为人的素质决定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所以做好21世纪的教育事业,就能在未来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夺得战略主动地位。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虽然生理上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正确的思想意识观念尚未完全成形,正处于一种即将独立而又不能完全独立的成长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学生很可能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下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而误入歧途。作为老师,应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工作时围绕这些特点,注意思想教育引导,切记性情急躁,要使青年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5、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1、学校应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2、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育人和环境育人,环境育人就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3、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大约有10%以上,这个数字应该说是很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心理协会对大学生提供咨询;另一方面要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古人的重视,孔子说:“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当中都起到了主体的的决定性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4、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俞克新 李飞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17)

篇12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篇13

【关键词】中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精医术,诚医德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种“进则救世,退则救民”的崇高思想世代延续,由此可见医生这一神圣的职业对于黎民百姓的重要性。可是在当今社会,医生,本应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相应的,中医院校对于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精医术,诚医德”将是未来中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种大爱情怀传承下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1 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因素

当今中医药事业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如果可以用一扇门来划分,那么这扇门是中医院校的校门。在校门之内,中医药文化面临着传承问题;在校门之外,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医患关系。简单地用六个字可以概括为:传未承,患闹医。而这两个基本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医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1 传未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医药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深受西医院校的影响,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背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导致传统中医药文化教育面临缺失。中医和西医在其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治病,西医治人”。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注重辨证论治,而西医讲究病因,从症状入手加以治疗。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1]。

与此同时,当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医疗管理模式和现行法律法规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并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1.2 患闹医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所追求的物质生活已经远远超过了精神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矛盾正在不断激化着。从医学发展历史来看,医患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病人相信医生,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寄托给医生,医生则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医患关系本来应是一种拯救与被拯救,感恩与被感恩,充满圣洁情感的关系[2]。但是,人们所追求的的物质生活已经让这种美好圣洁的医患关系全然改变。这种改变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本身都有关系,双方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说,部分医护人员的“逐利”现象、医疗信息的不对等、医护人员对患者缺少人文关怀等,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患者逐渐增强的维权意识、部分患者的“仇富”心理、部分患者的“求财”心理等,加上媒体报道出现负面偏差的导向等社会因素,都促成了今天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2 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面对日益衰减的文化传承和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中医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面临着新的考验。而“精医术,诚医德”将为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一种新的发展局面。

2.1 中医院校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医术与医德

医学科学是一门生命科学,那么,作为一名医学生,就需要有过硬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术与医德,二者缺一不可。而这也正是中医院校对于医学生的重点培养方向。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了“大医习业”的方法:“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 《甲乙》、 《黄帝针经》、 《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 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 诸家相法, 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并须精熟, 如此, 乃得为大医。”孙思邈在这篇医论中,精要地阐发了医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指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中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3]。正如孙思邈所言,中医院校应重视学生对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做到“涉猎群书,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同时,中医院校应加强学生医德的培养。中医院校的教师应言传身教,将中医文化人文精神培养意识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时刻以激发医学生热爱中医文化以“仁爱”精神的热情为己任,不仅要将中医文化的人文魅力传输给医学生,还要全方位地为医学生的中医文化伦理思想培养提供保障[4]。中医院校应有意识地利用校园内的宣传资源经行医德文化的宣传,诸如学校广播、宣传栏、海报等;学校也应设立相应的医德文化社团以及弘扬医德文化的活动日等。使“精医术,诚医德”这一理念时刻萦绕在学生身边。

2.2 医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医德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培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觉的配合学校,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医德。

首先,医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学习中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医药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史上一块亮丽的瑰宝,后人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传承发展下去。医学生可以通过读中医经典来熟悉中医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中医的整体思维模式及其价值观念。若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就需要具有精湛的医术。医学生应努力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及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具备“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这种刻苦专研的精神。习医者,精医术,方能行医术。同时,医学生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习医者,诚医德,方能救死扶伤。医学生应自觉的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校园内与医德相关的社团及活动等。也可以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医学大家的人物传记及医学史等来提高自己的医德素养。

3 中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提升中医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千年以前,孙思邈以解除病人苦难为唯一职责,其他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并身体力行,不慕名利,一心赴救,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理想。一千年以后,即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考验,即使医患关系愈发激烈,也不能破除习医者心中最初的梦想,以及一颗坚定的救死扶伤之心。社会需要“精医术,诚医德”的中医人才,中医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这样的人才。

总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精医术与诚医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医学院校需要将“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有(下转第165页)(上接第90页)机融合,并将其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陶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6).

[2]李珍.安全护理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9.

篇14

关键词:演员;素质;重要性;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影视艺术的繁荣以及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年轻人涌入演员行列。与此同时,各大院校相继增设表演、主持等专业,为推动我国影视艺术的向前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演员是精神的传播者,是美的创造者。演员素质的高低、优劣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广大观众产生影响。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讲,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影响到其前途。而对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演员素质的高低,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部作品的成败。正确认识培养演员素质的重要性,探索提升演员素质的有效策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演员素质的重要性

演员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演员素质层次不齐的问题。演员素质对作品形象的塑造、作品的质量以及作品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一名优秀的好演员必须注重自身内外部素质的提升。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提升:

1.丰富的想象力

表演是演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表演艺术的特性也决定了演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想象,特别是在影视剧作中,剧情多是虚构的,包括里面的人物、关系、事件、情景等,这些因素的非真实性、假定性要求演员必须借助想象力进行创造。

2.对角色的理解力

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力,直接关系到其对角色的整体把控,更会影响到演出过程中演员对角色细节的演绎。理解力可以帮助演员把握所要体现的心理动向、情感动向,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身演技予以表现。只有对角色有充分了解,才能生动地演绎出角色所体现的情感,真实地还原剧作塑造的角色,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可。

3.演员的综合素质

演员的综合素质涉及基本功、基础训练的能力、正确的创作思维与理念、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等。具体如下:其一,基本功、基础训练的能力。包括表演涉及的形体、语言、元素训练等;其二,正确的创作思维与理念。即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把控当代观众的喜好,熟悉各种表演的特色及技巧,对表演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其三,能够掌握人物塑造方法,能够深入地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的创作道路,表现出角色要表达的性格、情感等的本领。

二、新形势下培养演员素质的策略

1.培养自身观察能力,在生活中积累经验

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角色的演绎也离不开生活。在影视作品中,为演活角色,演员必须对角色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特点十分熟悉,并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活中的经验分析角色内心世界,把握角色的情感走向,并通过自身扎实的演技逼真地演绎。不管是观察能力的提升,还是经验的积累,都需要演员立足生活,不断努力,为演艺之路奠定扎实基础。

2.培养演员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演员必须具备的一项个人素质。影视剧本中的内容,本身具备一定的假定性,这种假定性要求演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于角色所在的情景环境中。具体而言,演员必须对角色形象进行认真的构思,并结合编剧和剧作家对角色的指示即暗示,想象人物的外貌形态、音容笑貌、性格、气质、情感、情绪特质、动机、对待事物的态度等,并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蓝图,深入角色中,这同时也应证了我国著名导演焦菊隐的“心象说”。此外,演员不仅要擅长去构思与想象作品中人物的外部行为体态特征,更要擅长去挖掘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角色演绎的内外和谐。

3.扎实文学功底、台词功底以及形体功底

首先,演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剧本中角色所要表达和体现的一些东西。演员应当注重提升自身文学修养,提升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力,内外兼修地促进自身表演水平的提升。只有深入理解角色,才能活化角色,精准地表现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观众共鸣,给予观众精神享受。

4.演员应具备较强的媒介素质

这种背景下,演员不仅要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扎实文学功底、台词功底和形体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媒介素质。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已被各种新兴媒体所环绕。特别是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盛行,更是对演员演艺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演员应当学会灵活运用网络提升自身素质和影响力,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

总之,演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作品的形象塑造,更关系到作品的质量。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培养演员素质的重要性,既包括内部素质,也包括外部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不仅需要依靠演员自身的学习与积累,更离不开一定的专业化学习。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往往凭借自身的优秀素质和塑造出的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来征服观众。

参考文献:

[1]孙德成,王紫薇.论演员素质[J].戏剧丛刊,2013(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