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2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篇1

一、适时提出问题

优秀化学教师和获奖化学教师有一个共同点――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化学问题。化学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化学思维火花,使学生活跃起来。由此可见,化学问题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化学问题:

1.从化学实验中提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经。化学实验中富有启发性的化学问题无穷无尽。比如:在学生已经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后,让学生去完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第92页实验5-1。教师根据天平指针不指中央的现象,可提出“难道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等问题。当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因为本实验没有在密封装置中完成,导致逸出的气体未能称到”时,教师可提出“大家猜想在密封的体系中完成该实验天平就能平衡,是吗?”“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密封的体系来完成该实验呢?”等问题。当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在容器口上套上气球后完成实验即可”时,教师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当观察到天平仍然不平衡且气球鼓起的现象时,教师可提出“难道这个化学反应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有影响天平不平衡的其它因素吗?”等问题。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2.从生活化学中提出。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可充分体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化学的有用性,进而强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动机。比如: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提出“你用洗发液洗发后用护发素吗?”“护发素的作用是什么?”“这里存在的化学原理是什么?”“能将两者反过来用吗?”“酸碱性液体谁对发质影响更大?”等问题。这种层层推进的问题在强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态思维品质。

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过深、过偏,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太深奥,从而减弱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二、合理使用奖惩

心理学实验和实践经验表明,受奖励和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最大,而且有长期的效应。表扬或批评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立榜样。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强化其他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比如:A生是班上化学成绩的优秀生,教师可把他作为典型,让其他学生向其取经或让其在班级里介绍学习化学的经验。B、C等生后来成绩提高很快,教师也把B、C生作为典型。这样做不仅能使得到表扬的A、B、C等生对化学的学习激情大为增长,而且能让其他学生看到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榜样,从而强化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

2.写评语。有人说评语是班主任学期末的事,与任课老师无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批改化学课堂作业和试卷。在批改时教师不能只是为学校或上级检查而批改。通过批改教师要注意了解各个学生化学学习的状况,同时根据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答题边上或试卷总分边上注上公正性的评语,如“很好!”“有进步!”“继续努力!”“发挥不佳哟!”等激励性语言这些很简短显目的文字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注意不能表扬过度,这会导致学生反感;批评时不能过于急躁,要把握好“度”。

三、及时利用反馈

这里的反馈就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学习的结果。反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默写可反馈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效果和记忆能力;课堂答问可反馈出学生的理解、分析、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完成实验可反馈出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思维能力等;试卷检测可反馈出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化学综合学习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或检测中教师要及时利用好反馈信息,把握好机会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强化对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对学习化学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四、合理组织竞赛

组织化学学习竞赛是强化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班级中,有化学教师的激励,就会有学习化学的竞争;有学习化学的竞争,就会产生学习化学的动力。首先,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让各组解决同样的化学问题,小组进行竞赛并评出公正的竞赛结果。这样既可强化所有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又可培养出有合作学习习惯的好学生。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可以是本班同学,也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化学的竞赛,一个阶段后看谁的化学成绩进步快。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要求自己把本课题学得比前一课题好,本单元学得比前一单元好;本学期学得比上学期好等。不与别人比,只求自己不断进步和对化学学习热情不断高涨。这是强化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最佳策略,也是一种较为妥善的、最值得提倡的竞赛方法。

五、准确分析归因

这里的归因指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过程。调查表明,教师及时准确地分析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失败归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失败的原因,利用课余时间与其在平等的基础上单独进行交流并进行讨论,让其在后续学习中自觉克服。

篇2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31-01

有机化学虽然在高中化学内容上占有重要比重,但有机化学并不难学习。学生只要掌握好一定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并在解题过程中仔细认真,很容易得满分。而且有机化学与之前所学的化学知识关联性并不大,所有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就可以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下面是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总结的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1.1通过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学习化学的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化学有许多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机化学本身也有很多化学实验,如实验室制乙烯,实验室制甲烷,实验室蒸馏石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机化学的实验有很多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可能对学生和教师的身体造成损伤,对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对实验进行控制,尽量避免由实验带来的不利影响。

1.2将有机化学带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知识讲给学生听,给予学生一种亲切感与熟悉感,由此增加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比如让学生查看衣服铭牌了解布料中有哪些有机物、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由有机物构成的、塑料分解原理等等。

1.3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如今,国家对学生的教育愈发重视,教学设备也得到改进,几乎每个中学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讲课过程中,配上视频教学、动画教学。采取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扩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本表面上的知识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机化学的有些实验不方便教师直接演示,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当然教师也应该注意到使用多媒体的程度,不能让学生因此产生惰性,也不能让教师自身对多媒体产生过多依赖。

1.4学生参与有机化学教学。传统的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其不可取之处。只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等等。在讲授同分异构体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出分子式,选不同的学生写出该分子的同分异构体,教师此时只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即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

2.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最初接触有机化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机化学枯燥难懂,但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十分有规律的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章节后,可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完甲烷以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甲烷的教学步骤,先讲出甲烷的分子结构,再讲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总结出乙烯的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工业上怎样制取等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3.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教师所讲内容需要教师仔细进行研究,根据课改要求及高考考点要求,认真备课,对学生讲出最有利学生学习的部分。因此学生不能避重就轻,忽视课堂的作用。有机化学内容较多,学生要认真做好笔记,教师在课堂中务必监督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是课堂上的听讲远远不够,学生还应该经常拿出笔记巩固所学内容,自己多加思考,总结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教师在课堂中也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高学生注意力来提升课堂效率。

4.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内容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夯实基础,不要好高骛远。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也不例外,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格外多。学生必须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容易与哪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等。有机化学的主要基础就是记住官能团的性质,因为官能团的可以推断出物质能够发生哪些反应。只有理解了有机化学的基础内容后,才有可能做好后面的练习和考试。

5.总结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

有机化学中,有很多规律可言。尤其是在学习结构相似的有机物的时候,只需要掌握一个典型内容即可。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加成反应时,学生在了解加成反应的定义:有机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之后,然后只需要通过了解乙烯与溴的反应模式,就可以很容易的推出氢气、水等与乙烯的反应方式。有机化学有许多规律可言,这是有机化学好学的一大重要原因,教师在课内外都需要帮助学生总结出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

6.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

有机化学的内容繁多且较为零散,也需要学生的大量记忆。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记忆,不模糊概念,需要一定的记忆方法。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前文已经提到过,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特点,在建立知识体系时,就需要学生将相似的内容总结放在一起记忆,减少记忆负担。另外也可采取有趣的记忆方式,趣味的记忆方式可以引起神经兴奋,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趣味的记忆方式有浓缩记忆法、口诀记忆法、会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比如在有机溶剂中Br2、I2的溶解度增大,颜色加深,溴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橙红",碘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红"。所以可会意记作"溴橙碘黄水中藏,橙紫双红有机相。"

7.建立错题簿,避免再错

篇3

一、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而且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才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物理性质看,有机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存在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1.状态(常温)气态:n≤4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一氯乙烷、一溴甲烷。

液态:低级(十碳以下)醇,醛,酸,酯油酸等。

固态:苯酚,草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等。

3.溶解性:①有机物中含憎水基团(-R烃基)和亲水基团(-OH,-CHO,-COOH)憎水基团-R部分越大越难溶于水。②能溶于水的:低碳的醇、醛、酸、钠盐,如乙(醇、醛、酸)乙二醇、甘油、苯酚钠。③难溶于水的:烃,卤代烃,酯类,硝基化合物。④微溶于水的:苯酚、苯甲酸。⑤苯酚溶解的特殊性:常温微溶,65℃以上任意溶。⑥相似相溶:有机物均能溶于有机溶剂。

4、沸点:①同系物比较: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即C原子个数的增大)而升高。②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沸点随支链增多而降低。③衍生物的沸点高于相应的烃,如氯乙烷>乙烷。④饱和程度大的有机物沸点高于饱和程度小的有机物,如脂肪>油。⑤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有机物沸点高于不形成氢键的有机物如:乙醇>乙烷。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取代反应为它的特征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两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OOH,又有-CHO,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从结构决定性质看,有机化学的学习一般有其固定的规律与方法:典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在课后整理知识时,遵循这条线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断键”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同学们面对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有些茫然,如果能抓住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则对正确书写反应产物,配应方程式将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乙醇主要化学反应的断键规律:

三、抓好相互联系──达到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在有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是确定突破口。有机物的官能团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有机物结构推断的突破口。比如: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煮沸后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等等。

四、学会辩证分析――合理分析推理有机物的性质

篇4

/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有机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6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有机化学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1 概念比较法

有机化学中一些概念常常是表明某些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似乎既相似、相关又相依,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理解概念。第一,可以从组成元素、化学式、性质等不同的方面加以比较,第二,可以通过回顾复习,逐一弄清楚概念的对象,然后找到同一对象之间的相似或相同点以及差异性,再找到实例,从而掌握这些概念的实质。例如:学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可以列表将两者加以比较,或者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一起比较。通过比较,明确其特点,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2 逐步演绎法

判断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结构简式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初学者往往极容易漏写或重复。事实上,由一个分子式推导出不同分子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是一般到特殊的问题,而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方法,通常可以按照(1)碳链或位置异构,(2)官能团异构,有顺序地获得不同的同分异构体。

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都可以看成是由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衍变而成(这种衍变有些可以直接通过有机反应实现),除了这种直接转化外,按照定义,运用取代思维方法,先寻找出母体,然后用官能团(-X、-OH、-CHO、-COOH等)逐一直接代替母体结构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就可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及简式,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要掌握等效氢规律。

利用等效氢规律,判断出各种碳链结构中可被取代的氢的种数(H已省略,序号相同的是等效氢),发现C5H11Cl共有8种同分异构体,而符合条件的只有4种,结构简式分别为:

例3 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主链上碳原子数为3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m,主链上碳原子数为4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n,求m、n值(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两个-OH)。

解析:C5H12O2可看作戊烷中的二个-H被两个-OH取代所得,由于戊烷本身有三种结构,当两个羟基分别取代异戊烷和新戊烷中两个氢原子时,都可获得主链为三个碳原子的二元醇共两种(见上);当用两个羟基取代异戊烷中两个氢原子时,由于异戊烷结构的不对称性,可获得主链有四个碳原子的二元醇共六种:键-C-O-,写出余下不同的碳链结构,然后再将酯键通过观察插在键间,或插在键间形成甲酸酯。要特别注意结构的对称与否。

例4 判断分子式为C5H10O2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解析:按照顺序,先将酯键拿出后,剩余部分应有两种碳链结构:

然后利用对称规律可判断出各种碳链结构中可插入的位置,对称结构处将重复,图(1)中①位置就是对称点,正反插时得到同种物质,而在②位正反插入时,

6 提纲挈领法

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如何让人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学习了烃的衍生物知识以后,不妨记住这样一句简洁而又纲领性的话,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那就是“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即从乙烯开始,通过加成、去氢氧化、加氧氧化、酯化等反应,可得到乙酸乙酯,如下所示:

例6 有A、B、C、D四种有机物,已知A氧化生成B,B氧化生成C,A与C反应生成酯,D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水按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D由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反应制得。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A

;B ;C ;D 。

解析:通过上述递进关系,显然A、B、C分别属于醇、醛、羧酸,碳原子个数则由D突破,D为乙炔,乙炔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水按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2H4O的物质,结构简式应为CH3CHO。

7 图表总结法

仔细梳理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机物种类繁多,各官能团的性质错综复杂,但有机化学的规律性非常强,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并不十分复杂,我们可以列成表格或图示,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总结、比较,清楚地了解各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及相互转化,这样能更好地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8 顺反结合法

有机合成及推断题在高中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解决的方法一般有顺推法和反推法两种。所谓顺推法(正合成法)就是根据反应物化学性质,寻找出另一种有机物,再由这种有机物合成一种新的有机物,这样继续推导下去,直至推出需要合成的产物为止。而反推法(逆合成法)就是从合成的最终产物出发,考虑以什么原料为目标,哪一类、哪一种有机物可以通过一步或几步反应能制得合成的最终产物。但在实际过程时,我们往往将正法和逆法联合运用,这样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更快些。关键点是要熟练掌握上述图表总结法中归纳出的典型官能团及其化学性质。

例7 具有-CC-H结构的炔烃,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跟醛或酮分子中的羰基( C=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具有CC叁键结构的炔类化合物:

篇5

【关键词】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前言

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笔者认为是存在一定障碍和困难的,有机化学自身难度较大,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在初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有机物的分子式非常冗杂,虽然有着一定的规律,但是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吃力,而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话,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非常的棘手。

一、复习有机化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准确

笔者也是高中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认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复习的过程中目标定位不准确的话,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复习需要我们自己掌握进度,但是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笔者经历过的很多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都是采用同一个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复习,忽视了全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复习的内容也缺少层次,在班级里,一些优秀的同学会感觉教师的复习策略简单而缺乏挑战性,而学习较差的同学则会因为复习内容的难度较大而产生挫败感,更加不愿意学习有机化学,因此个人认为目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我们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二)重难点把握不准确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复习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复习内容平均化,很多同学包括笔者在复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重难点把握不清楚的状况,经常是从头到尾进行复习,对于自己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没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就导致对于有机化学的重点内容无法彻底理解,教师对于考试重点应该有着清楚的了解,在引导我们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复习方法和策略的科学性,将一些常考知识点让我们花时间复习,而生僻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为我们划分出有机化学知识的重难点,这样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会更加有侧重点,复习效率更高。

(三)复习过度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但是应试的情况在很多高中都有,笔者自身感到很多教师都是一味的追求考试分数,为了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会让我们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自己,而有时会提高试题的难度,让我们做一些难题,尤其是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经常会违背教学规律,为我们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加重了我们学生的心理负担,属于复习过度,难度较大的有机化学题无法做出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

二、高中有机化学正确的复习方法及策略

(一)准确定位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对我们的有机化学水平有着清楚的了解,全班不同的学生其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复习目标,成绩较好,基础扎实的同学应该为其选择一定提高水平的复习题目,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是我们应该为其选择一些巩固基础的题目,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复习。从我们自身来说,在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自身的问题,对于知识点薄弱的地方应该加强突击,在教师划分重点的基础上,选择复习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有机化学进行复习。

(二)优化复习内容

教师在我们复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习的过程中复习内容的选择应该在我们接受的范围之内,精心的进行组织和设计复习内容,千万不要一味的追求新、奇、难,首先教师应该对我们复习的深浅度有效的控制,应该突出重点,根据我们的学习水平以及能力来进行复习,复习题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应该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优化复习内容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选择合适的复习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率。

(三)培养开发解题思维

死记硬背对于有机化学是无效的。复习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自己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同一类型的知识点应该举一反三的练习,这样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才能更加轻松的解题,当我们培养了自己的有机化学解题思维,那么复习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三、总结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有机化学在高中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方法与效率,把握重难点,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小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有机化学复习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篇6

一、构建有机物质网络,明晰物质类别特征

1.基础物质的网络构建

物质名称 结构特点 对应官能团

2.多重官能团物质的网络构建

物质名称 结构特点 对应官能团

碳碳双键与碳碳双键…………二烯烃共轭二烯烃CH3CH=CHCH=CHCH3累积二烯烃CH3CH=C=C-CH2-CH3孤立二烯烃CH3CH=CHCH2CH=CH2

二、概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巧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有机物质的命名大体归为三类:一是无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如烷烃),二是有一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三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三类有机物的命名都要以烷烃的命名原则为基础,都要遵循六点命名规则,吃透这六点规则,才能为复杂的结构进行命名。选主链—给主链编号—相同取代基要合并—不同取代基小在前大在后—等长原则—等近原则。对于只有一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只需将烷烃命名原则稍作改动便可完成,改动如下:

(1)在选主链时,将选择“最长”碳链为主链当中的“最长”二字改为“含官能团在内的最长”即可。

(2)在主链编号时,从靠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把主链碳原子编号中的“取代基”三字改为“官能团”即可。

(3)最后一个字要看官能团对应的物质类别,属于哪一类别,最后一个字就落谁。

注意:有两个或多个官能团,以哪个官能团为主,名称的最后一个字就落谁,同时还要兼顾非主要官能团在名称中的位置要求。

2.通过名称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1)写出主链碳原子,从左到右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2)将取代基及官能团连到主链相应的位置上;

(3)按碳原子四个共价键的要求,补上氢原子。

三、通过建图建表来理解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1.通过构建反应网络来进行反应类型的总体复习

例如:■

上图中函盖的反应类型就有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脱水反应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反应网络,易于从总体上把握有机反应的类型。

2.熟练掌握“拆分”与“结合”,完成有机方程式的书写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无非就是五个字——“拆分”与“结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下面通过两种类型的方程式书写来理解这五个字。例如:

上述两种反应中的虚线均为拆分线,将结构“拆分”成两部分,然后与另一反应物的两部分重新“结合”后生成了新的化合物,这就是所谓的“拆分”与“结合”。

3.通过构建性质图表来理解化学性质的综合运用

检验醛、酮性质中常用的试剂表

篇7

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知识点的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笔者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联系当前的教育热点,考点来与大家交流。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到高中同学们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笔者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教学的规律与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大致是这样:

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笔者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笔者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 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笔者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为今后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做实验,大家才会理解化学知识。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笔者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笔者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的化学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的印象深刻。

4.记忆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中教育 有机化学 特点 价值 方法

一、有机化学的概述

(一)有机化学的定义

有机化学也被称作为碳化合物的化学,主要是探究有机物的性质、结构和组成等方法,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初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一般都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了解化学物质的科学、有机物质的分类和有机物的碳化反应等。

(二)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

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化学在分子、原子等方面的物质组成和反应,探究和创造分子是这个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生命科学和环境、能源、材料等相关领域科学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因而在我们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基础化的过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行更好的后续学习。我们认为有机化学有三个主要的学科特征:学习手段特殊性、学习目的和对象特殊性以及学习顺序特殊性。简单来说就是,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结合形成有机化学的经验,一般就是通过观看实验和亲自实验两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所要获取和研究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多,包括宏观的、微观的、纯粹知识性的和经验技巧性的等等;再学习的顺序上,有机化学的学体呈现从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描述到推理、宏观到微观、简单到复杂等规律。高中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设置教学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较大的,需要促使学生从各方面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育的价值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育中我们突出物质结构这条主线,与此同时突出其与材料、生命和生活的关系,将这些内容渗透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去,彻底的改变了化学一成不变的“化学式”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通过对书本知识和实践的学习在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就课程内容方面而言,高中化学的教学主体主要是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和化学与健康三个方面,教师根据教材设置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教程的安排并不断对这三个主题进行升华。化学是解决很多能源问题的核心科学,高中化学会有一部分着重研究氢能源、核能等这些都是从缓解能源的目的入手进行铺垫式教学。除此意外,有机化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开发新型、智能型的材料和工具维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就算对于预防疾病而言有机化学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从高中课程的目标层面来分析,高中化学是属于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一个部分,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机化学的内容本身就是具有实践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在获得技能的同时内化形成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科学的本质。这就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科学素养界定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研究

(一)提升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的意识

在高中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学生无法解决面对的综合性习题或者实际的问题,这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差的,为了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明显的效果就必须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构建概念图。利用概念图可以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化、网络化,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备的,这一点对于实施概念图也是非常便利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之后需要对获取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整理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将有机化学知识融为一体。自主进行概念图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本身具有复杂性,而且往往实验的器材和材料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小组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高中阶段学生十分重要,往往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程量和作业量都是很大的,学习效率比较低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进行概念图的构建,况且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过程也是很艰难的。教师可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渐渐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熟悉,通过和同学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以提高自己在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水平。

(三)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有机化学教育进行整合

高中教育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应当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模式。有机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对很多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的讲解需要在学生面前生动的呈现,利用电子媒介进行教学能够恨到程度的提升教学的影响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室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导教学软件或者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适合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多种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或者可见,方便对于讲解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解。信息技术和高中有机化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引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同时这样的方式也给了学生以自己的空间去理解自己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知识,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结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硬式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培养学生处理已获得的知识和汲取新知识的能力。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改变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结构十分明朗,但分支却庞杂,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去初步了解整个有机化学,通过亲自的实践和感悟去搞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复习巩固,这个阶段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曲玉新.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的实践[D].东北范大学,2007.

[2]王贵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朱刚.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篇9

【摘要】结合本教学小组在独立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包括教学方法多元化,学习方式多元化,教学媒体多元化,教学环境多元化,评估方式多元化在内的多元互补教学法在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多元互补教学 独立学院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广泛渗透到化学工程、环境科学、化工制药、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是农业院校20多个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认知能力。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由于有机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较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机化学理论发展迅速,内容不断拓展和更新,使得教学体系中有限的课堂容量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融于有机化学课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在录取时,来自不同的省份,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如何开展适合独立学院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 构建有效的有机化学课堂,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授课模式,提高学习兴趣,排除畏难情绪,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非具有重要意义。

1 多元互补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重点大学和一般高等院校均积极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理论课的授课效果,但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开展的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王立升[1]对广西大学的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的研究表明,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应注重精讲与自学,注意增加一些讨论性内容,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应增加实验研究方法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薛红艳,吴晓旭[2]等研究表明构建有机化学目标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认为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模式的改革,并提出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单向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运用开放式、讨论式、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黄绍重,秦振华[3]研究认为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的基本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其他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也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邵阳[4]积极探讨了“问题教学”在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设问为引导,学生的提问为切入点,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李带好[5]等研究了“三步教学法”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应用。王策,尚茜,孙新等从教学艺术的角度讨论了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个别重点、难点和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简结教学法”。此外,在高等教育的理论课教学中被研究和应用的方法还有“设计教学法”,“逻辑推理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2 多元互补教学法内容及应用

2.1 学习方式多元化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因此,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方式多元化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协作精神,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2 教学媒体多元化

目前学生的学习的材料和手段非常丰富, 教材、教参、教辅书籍琳琅满目,有声资料(VCD、DVD) 和各类软件很多,网络资源方便快捷,为教师的授课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材料基础,因此,在众多的资源中挑选适合学生特点及有效反应教学内容典型素材对于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非常重要。充分发挥多元化媒体的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教学环境多元化

任何内容的学习,学习环境均十分重要。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更生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环境多元化,采取的方式为: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中心”的多元教学环境。(1)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教学中对素材要精选,细作。制作适用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上课时让学生边看生动形象的投影画面, 呈现新的知识点,同时注意让学生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对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要有很好的把握。(2)自主学习中心。在自主学习中心里, 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利用网络课堂的讨论功能与自测功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认识。

2.4 评估方式多元化

采用师生双向交互式评估,包括正式的测试、课堂观察、师生自我评估以及其他有关的方式。(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一方面能及时地修改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能主动地学习他人的学习计划、内容、方法等, 并将他人的优点结合到自己的学习中。并且还要主动深入探究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2)学生互评。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不一样, 在评价他人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3)教师评估。学生练习完成后, 教师将在课堂上即时点评, 同时, 教师还就每位学生平时作业的批改、课堂发言、网络学习情况以及出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4)系统评估。通过网络学习, 教师可以对个人平时作业和平时测验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学生的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况, 再借助网络将信息反馈给学生, 从而实现多个角度、实时评价与点评。

3 结束语

目前,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系统法、设计教学法、简洁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但从理论上讲,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班级的大小,综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元互补型教学,综合各教学法流派之长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应是教学法运用中的最高境界,因此,针对有机化学不同章节的各自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融合、折衷,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所授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不同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立升.高等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广西大学学报,1999,(24):73-74.

[2] 薛红艳,吴晓旭.构建有机化学目标型课堂教学模式.高师理科学刊,200,27(1):64-65.

[3] 黄绍重,秦振华.有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教育,2007(2):100.

篇10

关键词:方法教育逻辑思维方法实验方法

一、根据学科特点,掌握认识问题的一般方法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的数量上讲有机物的种类达千万种,是无机物的近百倍。尤其是有机化学进入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高考中有机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也相当多。中学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但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对了解更多的有机知识、研究更广阔的有机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但由于有机化学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使之成为中学化学的难点,会考、高考的热点,其学习的方法又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如果不帮助学生总结有机化学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学生将很难入门。

(1):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于是在教完甲烷、乙烯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因此学习有机化学要从结构出发,了解每一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比较不同类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掌握有机反应中有机物结构上的变化等等。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教育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比如在“乙炔”的教学,我就先出示乙炔分子的球棍结构模型,介绍乙炔分子的结构后。我让学生预测乙炔的化学性质,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其化学性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又特别强调了官能团的作用,再次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官能团)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共存。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有同系物,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是相似的,这就是普遍性。因此,在复习时只要认真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就可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把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任何特殊性都不能完全包括在普遍性之中,学习中要善于在有机物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以醇为例: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CH3)3C-OH不能氧化成醛,CH3-OH、(CH3)3C-CH2-OH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立足基础,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的第二层次为逻辑思维方法,即进行化学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等过程,最后上升为理论的形式。逻辑思维就是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考方法,逻辑思维须依据正确的概念和判断。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的无序主要是贮存在大脑中的各知识点的无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抓“双基”的落实,抓知识点的横纵联系,帮助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点的习惯,串点成线,交线成网,使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网络化的知识便于记忆,便于有序地贮存在大脑中。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首先必须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并对其能够透彻理解。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掌握其来龙去脉。解题时,将新问题纳入网络中,产生对应的迁移。

教学中,我首先强调有机物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的熟练性和规范性。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各个概念的落实。再是帮助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点的习惯,串点成线。如在学完烃和烃的衍生物后,可以列以下表格让学生完成,以提高比较和记忆。

类别通式官能团代表物主要化学性质烷烃烯烃……

基础知识掌握后要引导学生横向联想,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了烃的空间结构后,学生已掌握了乙烯的平面结构,即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如下练习:下列结构中,所有碳原子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A、B、仅仅在横向上产生联想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向纵向深入,加强纵向化学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即学科内综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联想丰富,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多的知识信息和解题方法,从而迅速解答题目,一般可通过对综合题的分析、练习来达到目的。如: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知识后,都知道有机物的结构和衍变关系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衍变关系来进行归纳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纵向深入,把不同类别的有机物进行有机联系。例如某有机物A有如下转化关系,若G中含有四个碳原子,分别写出A、B、C、D、E、F、G的结构简式?通过对该题的练习,使学生对卤代烃、烯烃、醇、醛、羧酸、酯的知识(特别是衍变关系)得到系统复习和比较,思维纵向发展,形成了知识链。

可见根据问题的因果关系和类属关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综合,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不断形成科学的思维的方法。

三.以实验方法为载体,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的第三层次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纵观中学化学教学,在这种层次上的科学方法包括实验法、守恒法、极限法、图像法等。而实验法是又是有机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的一种方法。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活动2、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3、启发并指导学生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4、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说明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求异”的目的。

如:在讲授乙醛的性质的时候,我先在课堂上演示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强调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并让他们根据他们所操作的实验结果引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些课堂实验,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又如:在醇、酚、醛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中,先以一组设疑作为前导,启迪思维:(1)做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为什么要用无水乙醇?而做醇的氧化实验时用95o/o的乙醇?(2)苯酚为什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这组实验设疑不但可以促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而且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一边巡回指导,用敏锐的眼光扑捉学生心灵的信息,一边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巧妙、及时设疑:(1)醛与新制Cu(OH)2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蓝—绿—黄—砖红色沉淀?(2)做银镜实验需要注意什么?否者会引起什么现象?通过这组设疑,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训练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在实验小结时,将一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留给学生:(1)以实验结果归纳醇、酚、醛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有哪些共性和差异性?(2)用简单的方法区别丙三醇、乙醛、苯酚、苯甲醛。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授了醇羟基,酚羟基和羧羟基的活泼性的比较后,我就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在我的提示下很多同学都能通过测量对应钠盐的PH值,比较三种不同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在很多教学中我都采取了学生实验证明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友威挑战的勇气和批判思维这一创新人才必备用金素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训练;通过设想方案、动手改进、展现成果的探究过程,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激发了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指示。”方法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在教与学具体协同过程中进行,只有重视方法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徐其彬: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篇1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现状,分析了产生这些动机的深层原因,同时以相互听课的方式找出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却普遍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成绩差的原因很多,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依据,拟剖析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现状,并以相互听课的方式查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生物科技系的340名学生,涉及 5个专业,7个班级。

2.调查方法及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参考国内外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内容,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涉及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等共20个问题(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个别题目要阐明原因)。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任课教师分班随堂向学生发放。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0份。

访谈则根据问卷拟就了5个访谈提纲,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名学生进行座谈。 "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各种等级考试,如CET—4,BEC,PETS等,因为他们还没找到比证书更有价值、更有吸引力的东西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或者找个好工作等,这些学习英语的动机都属于 “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即把学英语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种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满足感,一旦目的达到了,便有可能放弃学习英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出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感兴趣而主动学习的,这虽然算不上“融入型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但由于他们对英语文化“内在兴趣”的认知成份较多,体现出了很强的“文化性动机”。需要指出的是出国学习或工作的动机中既有工具性的成分,也有文化性的成分,因为存在着出国体验文化因素的可能性。被调查的学生中还有极少部分(4%)甚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完全是被迫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兴趣可言了。

(2)学习态度

通过访谈和表2显示得知,36.2%的学生喜欢英语,因为他们想了解西方文化,欧美风情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有助于实现目标、找份好工作等。63.8%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英语学习效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比如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目前的英语水平和中学时相比没有什么进步,甚至比中学时还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很容易使他们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缺乏兴趣使得学习效果差,效果差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焦虑感,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44.3%)表示焦虑感很强。因为他们把学习英语当成工具或者目的了,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3)学习方法

“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好的学习方法。”成功学习的秘诀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学习方法正确了,学习效果就会明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甚至根本不去找,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总是低于期望的原因之一。

自主学习是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这反映了当代高职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学生对教师授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情感,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同学间的合作学习(peer-study)所占比例较低,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策略

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相互讨论和教学实践,研究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激发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真正的内在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

(1)教师角色要转变。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一个编辑,又是一个演员,同时又是一导演,教师作为编辑,在课前要编好自己的剧本,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演好自己的戏,还要指导学生演好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要明确。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风俗,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意图,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所学课程的主人,才会主动去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

(3)教学思路要清晰。在相互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上课思路不太清晰,致使很多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有的热情也渐渐消失,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内容要丰富。没有精彩内容的课堂就像失去灵魂的戏剧。教师的上课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甚至完全可以摈弃课本,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topic来讨论;介绍一些经典的英文原版电影;分析一些西方名著等,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产生兴趣。

(5)课堂形式要多样。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模式,而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模拟演练,学生上课,思维游戏,小课题研究等。

(6)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丰富多彩的参与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固然很好,可是针对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以下教学方法效果较明显:互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层教学法和课外实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可以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分层教学可以解决工科类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而课外实练可以巩固英语教学,体现英语的实用性。

(7)教学手段要现代化。除了传统的教学设备仪器外,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具、投影仪、电视机和多媒体计算机及大量的教学录像片和课件来优化课堂,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

求知欲是学生渴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生自我鞭策的推动器,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tostimulate and keep the students’ internal motivation.具体表现如下:

(1)建立融洽课堂氛围,创设舒适语言环境。斯特维克(Stevick)认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增强信心,勇于参与,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实施情感教育,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其内在动机,唤醒其求知欲。

(3)强化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园网等的作用,强化实践环节;举办英语角、口语大赛、辩论赛、英语晚会,演讲比赛、英语讲座等,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全方位培养校内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4)发挥努力归因作用,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无论考试结果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使学生有更强烈的内心感受。当学生倾向于作努力归因时,取得成功时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遭遇挫折时会认为是自己没努力或努力不够,只要今后努力,也会获得成功。因此帮助学生把挫折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要使学生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及时看到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3.指导学生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访谈中得知,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阶段、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为学生提供一些阶段性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策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Habit is second nature.”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一个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会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学习英语的毅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反之,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会影响学习效果,有些学生会因此变得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求上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结论

篇12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临床医学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被人们称为化学的四大基础化学。其中,有机化学是目前化学学科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有机化学方面研究迅速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多,对于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除了要体现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还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把握有机化学教学方向,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和基础知识渗透到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注重所教专业方向,指导教学内容,将相关专业课程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结合,做到课程前后贯通,同时,将有机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有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医疗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有机化学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较早接触的课程,与随后的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医学化学技术试验课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为多门课程开设奠定了知识基础。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大,同时,各专业针对性地开设了许多新兴课程,导致有机化学基础课程的教授学时减少,而且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能够学好有机化学这门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材选择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制备的应用性学科,医学中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组成人体的物质中除了水和一些无机小分子之外,几乎大部分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1-3]。因此,制定适合于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有机化学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贴切于医学专业学生的需要,由组成人体组织的成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但对于化学专业学生中要求掌握的有机反应机理以及波谱解析的相关知识,由于与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关联较少,此部分内容可以略去。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立体化学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在临床上经常会涉及药物的使用、药物的生理活性以及作用效果,这些都与立体化学的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结合,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做到重基础、重应用,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

2教学思想

该校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人才高等医学院校,主要面对的一线技术型临床医生的德智体方面的培养[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思想,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除了要完成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授的知识与临床医生专业性培养方向的一致性,与其他专业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的融合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精通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更要注重于边缘学科的联系,将有机化学知识外延,搭建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医学院校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绪论讲授中由德国科学家利用偶氮磺胺染料使患有细菌性血中毒的孩子康复的事件,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药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也会涉及磺胺类药物的知识,因此,有机化学在课程的设置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有机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实例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培养的多为记忆性人才,学生缺乏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目前,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动画演示教学方法、举例练习教学方法等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各门课程教学实施中。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我们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重组,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即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动画演示教学方法、举例练习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到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建立传授和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多元化方式,让学生从平面、立体、时间等多视角学习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明确学科间的联系的目的。针对有机化学不同章节的各自特点以及学生专业的特点,运用模型、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以及设问、案例、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效果。例如,利用现代医学史上轰动的“海豹儿”事件,由“灾难性”药物—沙利度胺介绍手性药物的相关知识,将立体化学的理论知识与药物联系,帮助学生明确该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

4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就是考试。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5-6]。然而,作为以应用型人才输出为主的地方医学院,应试教育显然与我们的办学方向是相悖的。对于应用型医学院校学生的考核方法,可以将评级体系进一步的划分,使评价体系不单单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加体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针对教师和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对教师的阶段性评价,反馈学生意见,教师可以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学生的成绩由多方面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所占分值减少,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由学生提前通过自学,查资料,整理PPT,课上由学生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汇报期间,教师和其他同学针对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进行学生互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及时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学实施。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机化学已经深入到化工生产、工农业生活、能源开发以及医药生产等众多领域。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影像医学、口腔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病理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本门课程的知识储备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的随后的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有机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繁多并且抽象的特点,加之教学课时的精简压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有效实施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静.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77.

[2]王少印,李祥子.高校有机化学绪论课教学策略浅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5-87.

[3]孙婷,赵光,张启俭.浅析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45-46.

[4]杜春雷.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管窥[J].时代教育,2015(21):11.

[5]吴红梅,郭宇,张震斌.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20-121.

篇13

【Abstract】This paper,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vestigate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finds out the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rough attending each other's lectures, thereby som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inspire the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efficiently.

[关键词]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 英语学习动机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Key words】Engineer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一、引言

在二语学习研究领域中,国内外语言教育学家经过各种调查研究,认为在影响语言学习的诸多非认知因素(兴趣、动机、性格、态度、习惯、情感以及集体与社会因素)中最具核心的因素就是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言学家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经过调查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因素中,动机(motivation)占到30%以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Gardner,R.C.& Lambert,W.E(1972)、Harter,S.(1981)、华惠芳(1998)、Chambers,G.N.(1999)、石永珍(2000)、文秋芳(2001)、武和平(2002)、杨国俊(2002)、吴霞(2002)、高一虹(2003)、杜福兴(2003)、黄红安(2005)等等),但主要都是在本科院校进行的,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基本上是个空白。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却普遍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成绩差的原因很多,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依据,拟剖析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现状,并以相互听课的方式查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生物科技系的340名学生,涉及 5个专业,7个班级。

2.调查方法及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参考国内外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内容,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涉及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等共20个问题(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个别题目要阐明原因)。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任课教师分班随堂向学生发放。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0份。

访谈则根据问卷拟就了5个访谈提纲,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名学生进行座谈。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各种等级考试,如CET—4,BEC,PETS等,因为他们还没找到比证书更有价值、更有吸引力的东西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或者找个好工作等,这些学习英语的动机都属于 “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即把学英语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种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满足感,一旦目的达到了,便有可能放弃学习英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出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感兴趣而主动学习的,这虽然算不上“融入型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但由于他们对英语文化“内在兴趣”的认知成份较多,体现出了很强的“文化性动机”。需要指出的是出国学习或工作的动机中既有工具性的成分,也有文化性的成分,因为存在着出国体验文化因素的可能性。被调查的学生中还有极少部分(4%)甚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完全是被迫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兴趣可言了。

(2)学习态度

通过访谈和表2显示得知,36.2%的学生喜欢英语,因为他们想了解西方文化,欧美风情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有助于实现目标、找份好工作等。63.8%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英语学习效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见表3),比如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目前的英语水平和中学时相比没有什么进步,甚至比中学时还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很容易使他们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缺乏兴趣使得学习效果差,效果差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焦虑感,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44.3%)表示焦虑感很强(见表4)。因为他们把学习英语当成工具或者目的了,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3)学习方法

“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好的学习方法。”成功学习的秘诀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学习方法正确了,学习效果就会明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5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甚至根本不去找,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总是低于期望的原因之一。

表6的数据表明,自主学习是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这反映了当代高职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学生对教师授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语言环境,从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情感,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同学间的合作学习(peer-study)所占比例较低,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策略

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相互讨论和教学实践,研究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激发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真正的内在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

(1)教师角色要转变。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一个编辑,又是一个演员,同时又是一导演,教师作为编辑,在课前要编好自己的剧本,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演好自己的戏,还要指导学生演好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要明确。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风俗,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意图,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所学课程的主人,才会主动去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

(3)教学思路要清晰。在相互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上课思路不太清晰,致使很多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有的热情也渐渐消失,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内容要丰富。没有精彩内容的课堂就像失去灵魂的戏剧。教师的上课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甚至完全可以摈弃课本,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topic来讨论;介绍一些经典的英文原版电影;分析一些西方名著等,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产生兴趣。

(5)课堂形式要多样。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模式,而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模拟演练,学生上课,思维游戏,小课题研究等。

(6)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丰富多彩的参与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固然很好,可是针对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以下教学方法效果较明显:互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层教学法和课外实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可以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分层教学可以解决工科类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而课外实练可以巩固英语教学,体现英语的实用性。

(7)教学手段要现代化。除了传统的教学设备仪器外,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具、投影仪、电视机和多媒体计算机及大量的教学录像片和课件来优化课堂,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

求知欲是学生渴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生自我鞭策的推动器,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tostimulate and keep the students’ internal motivation.具体表现如下:

(1)建立融洽课堂氛围,创设舒适语言环境。斯特维克(Stevick)认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增强信心,勇于参与,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实施情感教育,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其内在动机,唤醒其求知欲。

(3)强化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园网等的作用,强化实践环节;举办英语角、口语大赛、辩论赛、英语晚会,演讲比赛、英语讲座等,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全方位培养校内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4)发挥努力归因作用,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无论考试结果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使学生有更强烈的内心感受。当学生倾向于作努力归因时,取得成功时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遭遇挫折时会认为是自己没努力或努力不够,只要今后努力,也会获得成功。因此帮助学生把挫折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要使学生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及时看到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6)完善评价机制,深化内在学习动机。赫洛克(Hurlock, E. B. 1925)的实验表明: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高于批评;但批评比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效果好。把表扬和批评有机结合,适当地应用,表扬时指出还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同时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内在学习动机。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王昱的同学,在刚进校时英语口语特别差,甚至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上课也很胆小,可是每当她取得一点点进步,我就表扬她,激励她,再加上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年后终于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3.指导学生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访谈中得知,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阶段、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为学生提供一些阶段性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策略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Habit is second nature.”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一个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会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学习英语的毅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反之,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会影响学习效果,有些学生会因此变得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求上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策略(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动机-方法-习惯-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就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研究没有对受试者进行性别分析,仅仅是针对一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现状作的一般调研,所反映的也只是该领域的一些明显特征。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仍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Chambers,G.N.,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9.

[2]Gardner,R.C. ,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85.

[3]Gardner,R.C.& Lambert,W.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2.

[4]Harter,S., A new self-report scale of intrinsic versus extrinsic orientation in the classroom:Motivation and informational component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81.

[5]Jack C.Richards & Theodores. Rodg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4).

[7]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傅玲芳.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特殊性与动机的维持[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9]高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季刊),2003,(1).

[10]华慧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

[11]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 国外外语教学,2000,(4).

篇14

(一)有机化学的定义

有机化学也被称作为碳化合物的化学,主要是探究有机物的性质、结构和组成等方法,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初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一般都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了解化学物质的科学、有机物质的分类和有机物的碳化反应等。

(二)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

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有机化学在分子、原子等方面的物质组成和反应,探究和创造分子是这个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生命科学和环境、能源、材料等相关领域科学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的迅猛发展,因而在我们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基础化的过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进行更好的后续学习。我们认为有机化学有三个主要的学科特征:学习手段特殊性、学习目的和对象特殊性以及学习顺序特殊性。简单来说就是,有机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结合形成有机化学的经验,一般就是通过观看实验和亲自实验两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所要获取和研究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多,包括宏观的、微观的、纯粹知识性的和经验技巧性的等等;再学习的顺序上,有机化学的学习总体呈现从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描述到推理、宏观到微观、简单到复杂等规律。高中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设置教学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较大的,需要促使学生从各方面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育的价值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育中我们突出物质结构这条主线,与此同时突出其与材料、生命和生活的关系,将这些内容渗透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去,彻底的改变了化学一成不变的“化学式”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通过对书本知识和实践的学习在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就课程内容方面而言,高中化学的教学主体主要是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和化学与健康三个方面,教师根据教材设置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教程的安排并不断对这三个主题进行升华。化学是解决很多能源问题的核心科学,高中化学会有一部分着重研究氢能源、核能等这些都是从缓解能源的目的入手进行铺垫式教学。除此意外,有机化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开发新型、智能型的材料和工具维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就算对于预防疾病而言有机化学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从高中课程的目标层面来分析,高中化学是属于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一个部分,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机化学的内容本身就是具有实践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在获得技能的同时内化形成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科学的本质。这就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科学素养界定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研究

(一)提升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的意识

在高中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学生无法解决面对的综合性习题或者实际的问题,这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差的,为了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明显的效果就必须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构建概念图。利用概念图可以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化、网络化,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备的,这一点对于实施概念图也是非常便利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之后需要对获取的各方面知识进行整理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将有机化学知识融为一体。自主进行概念图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本身具有复杂性,而且往往实验的器材和材料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小组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高中阶段学生十分重要,往往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程量和作业量都是很大的,学习效率比较低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进行概念图的构建,况且对于他们来说这个过程也是很艰难的。教师可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渐渐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熟悉,通过和同学的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以提高自己在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水平。

(三)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有机化学教育进行整合

高中教育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应当发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模式。有机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对很多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的讲解需要在学生面前生动的呈现,利用电子媒介进行教学能够恨到程度的提升教学的影响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室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导教学软件或者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适合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多种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或者可见,方便对于讲解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解。信息技术和高中有机化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引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同时这样的方式也给了学生以自己的空间去理解自己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知识,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