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

老人卫生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人卫生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人卫生护理

篇1

那次得知他生病没来参加组织活动,就买了点东西去看他,打听了半天最后在一个大杂院的深处才找到他家。当我看到他的家时,我都惊呆了。我当时三口人挤在12平方米,有液化气罐,楼道能做饭,就觉得是京城的“贫民窟”。但他竟住在最多9平方米的一个低矮小屋里,进去必须低头。就在这小屋里又隔出一块放煤炉做饭和放蜂窝煤的地方。就是这么小的地方中间拉了一个帘,里面还住一个人。直到后来我才解开这个谜。那次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些事情,回去以后,老人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附了两首诗。到后来,我就常去看他,慢慢李老走进了我的视野和生活,不知道是看惯了,还是被老头的慈祥所感动,特别是看过他那热情洋溢的诗歌,了解了他的经历,不但不觉得老头可怕,还不由得对李老肃然起敬!他一生十分坎坷,却也十分乐观。他诙谐地对我说:“我学诗时,很爱旧体诗,很崇拜李白。因李白姓李字太白,我叫李芳,为了写好诗就别称李太芳,虽有东施效颦之嫌,也不失向往诗作之意。”慢慢地,我发现李老的经历本身就饱含着诗情,正像他的名作《沙鸥诗选》的前言中所写:“我曾历尽沧桑,屡遭坎坷,但这样经历却丰富了我的作诗的内容……”今天在我们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之际,我又拿起他的《沙鸥诗选》,看着他挥笔写下的回首抗战经历中那一行行激扬文字,又好像看到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坎坷人生

凡是看过《沙鸥诗选》的人,无不为李老一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李老1912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呱呱落地起就饱受人间苦难。尽管家庭贫寒,母亲拿家里仅有的一点儿微薄收入供他上学。因为随时有可能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年幼的他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先后考上了山西阳兴中学和工专高中,后又考上了山西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九一八”后,全国各地的抗日青年学生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李芳担任了山西省学联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在寒假期间,他担任了抗日长途宣传队队长,到晋西、晋南进行抗日宣传,并为长城保卫战的抗日将士募集捐款,同时担任了许多抗日刊物的编辑和记者,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激情诗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37年7月7日的炮声震撼了祖国大地,当时,真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就在全国一片全民抗战的洪流中,李芳毅然决然离开了学校和家园,投笔从戎,偕同学到晋南运城报考了军事委员会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后该校搬到湖南,1938年9月他提前毕业,分配到华北战地督导民众团,并于武汉沦陷前,由四川至西安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从此以后,李芳曾战斗在太行山麓、中条山下、伏牛山中,参加过忻口战役、晋城战役、中条山大战、豫西会战等战役。冒着枪林弹雨、爬过崇山峻岭,睡在深山密林中,行军在饥饿劳碌中不在话下,即使行军在高山密林之中,战斗在硝烟弥漫之中的间隙,他也没忘记写诗,战斗轻装,什么都可以丢掉,随身带的《唐诗三百首》《古唐诗合解》两本书始终没有丢掉。《沙鸥诗选》中记录了他当年参加抗战的豪情:

篇2

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对比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绝大部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方法的认识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内科疗法治疗为主,采用控制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除遵医嘱用药外,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在病情出现变化或加重时及时处理和就诊[1-2]。现对所选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4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74例。实验组男37例,女37例,年龄52~87岁,平均(60.58±5.49)岁,病程1~12年,平均(6.48±5.27)年。常规组男38例,女36例,年龄50~89岁,平均(62.79±5.49)岁,病程1~13年,平均(6.46±5.24)年。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且无其他器官合并症,Ⅰ级48例,Ⅱ级46例,Ⅲ级5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护理、自我管理指导。

健康宣讲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认识调查,根据患者的认识程度进行疾病的健康宣讲,宣讲方式主要包括病房讲解、宣传活动以及知识讲座。帮助患者系统了解自身疾病,并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了解和纠正。

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并采用亲切、温柔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对自身的疑惑进行咨询,在日常治过程中随时与护理人员交流,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造成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下降,提高患者科学用药的自觉性。

饮食与运动指导主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合理饮食与运动改善体质,高血压患者不宜饮食高糖、高盐、高脂食物,日常饮食以清淡低脂为主,不可暴饮暴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此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

用药指导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常用药物对患者普及科学用药的优势与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并叮嘱患者按时遵医嘱服药,使患者彻底了解用药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自觉科学用药。

自我监测则对患者讲解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患者在自我监测时需要进行2~3次/d的血压检测,并且做好记录,按照记录的规律对自身疾病变化有一定的掌握,如出现血压极度异常或其他身体不适,则要马上就诊,减少高血压疾病以及并发症发病突然无法及时就医的问题。

1.3 疗效判定 对患者进行用药依从度调查,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高。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共分为生理质量评分、社会评分、家庭评分、情感评分、功能评分5个项目,每项各20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度对比 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5.69±5.33)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60.48±4.18)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差异 两组护理前血压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将收缩压高于140 mmHg、舒张压高于90 mmHg的发病人群定位为高血压患者,患者由于高血压影响产生的心脑血管疾病较为严重,甚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3]。由于高血压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临床十分重视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4]。原发性高血压多发于老年患者当中,患者经常由于年龄较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医学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或由于年龄较高,身体慢性疾病较多等原因,对于治疗与护理产生抵触情绪,用药依从性不高。针对老年患者无法长期科学用药这一问题,临床除了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与用药安全性外,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科学性,改善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度,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理念[5]。

本文所选患者中,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可见人性化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度,降低患者由于不科学用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帮助患者认识到科学用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49-4550.

[2]杨巧玲.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58-159.

[3]王.人性化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8):158-161.

篇3

[关键词] 糖尿病;全方位护理;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8-01

当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发生缺陷而导致机体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称为糖尿病,糖尿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由于控制不当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而且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我国2010年有关报道,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4.21%[1]。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必须终生持续性的治疗。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在(66.39±4.91)岁。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长期坚持能够降低体重,明显的减轻胰岛的负担,使机体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正常水平。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限制钠的摄入,限制食盐量应不超过2g/d,注意体内离子钾和钙的补充,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适合患者治疗的食谱,注意总热量的控制。

1.2.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时医嘱服药,并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监测的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释剂,注意定时、不可随意调节用量,切记勿口嚼服药应该整片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其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双胍类是在餐后服用的。告知患者及家属服药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最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心慌、周身大汗或者昏迷时则提示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增加糖的摄入[3]。

1.2.4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

1.4 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以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4]。糖尿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并发症可以危害自身的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医嘱用药,有效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士雯,钱方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09:258.

[2] 孙强云.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杂志,2009,34(7):26.

篇4

全球老龄化趋势和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提高,使得全世界的社会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工作面临重大压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目前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强调和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社区护理工作〔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社区老年服务从内容、规模到质量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笔者曾赴芬兰访问,考察当地的卫生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及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笔者综合考察和学习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作一评述。

1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保障机制

1.1 芬兰是老龄化国家

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国土面积约为33.8万km2,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全国分为5个省和1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芬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全国5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占15%,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4岁。芬兰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较其他西方国家先行一步。

1.2 芬兰的养老保险制度

芬兰公民一生享有福利保障,是欧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芬兰根据新的养老金法,职工可以在63~68岁之间退休,养老金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4〕。通常,工龄满40年的职工退休金相当于原工资的60%。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芬兰全国领取养老金者达到1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

1.3 芬兰的医疗保障制度

芬兰政府1963年颁布了“疾病健康保险法”,并规定由国家社会保险协会实施与管理。健康保险享受对象为全体公民及已获得该国国籍的外国移民,没有民族、年龄、经济收入及职业的差别。各地设有管理部门,每个健康保险享受人员都领有一个保险卡,患者凭卡在个人适当负担部分费用的前提下,可享受免费治疗或减免照顾〔5〕。芬兰许多公共性质的福利事业由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团体经营。福利设施建设费、设备费等80%由国家和地方承担,其余20%由经营者自负盈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很值得中国借鉴〔4〕。

1.4 芬兰的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全国5个省和1个自治区都设立省社会事务与卫生厅,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省卫生保健服务和医院管理事宜。各市、镇、社区亦设有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在芬兰大医院与小医院互相配合支持,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全国各地方的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芬兰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点普及卫生保健与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网遍及全国各地,保证了城乡居民有均等机会接受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作用〔5〕。芬兰市政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专家医疗两部分,地方税收、国家补助与使用者交费共同构成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健康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设有住院部。住院部里的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一些地方,中心也提供短期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服务。除了住院部,市政社会服务部门还负责提供老年人家庭长期护理服务〔6〕。此外,为使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社会福利部门向老人们提供各种上门的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

1.5 芬兰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方式

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居家养老、居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社会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鼓励发展民间福利机构,推动老年保障社会化、多元化〔4〕。芬兰自1970年以来,形成个性化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性和合作性的护理。病人可以指名要护士,不仅是受过社区专业训练的护士,而且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确实需要时,全天24 h都能得到护理应答,允许胜任工作的社区护士独立开展护理。社区护士为家庭成员创造了积极参与照顾病人的机会,家庭成员可与社区护士交谈,从护士这里获得支持和信息,了解护理的目标,如何继续有效、具体地帮助病人〔7〕。家庭成员觉得自己的帮助能让亲属感到舒适、得到需要和想要的,居家护理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从人际关系动力学角度,居家护理是对所照顾者表达关爱的一种途径。居家护理及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家庭年老的被照顾者,护理负担,整体生活满意度,都与获得满足的资源有关〔1〕。

1.6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质量控制

1990年以来,芬兰公布的各项卫生政策,例如国家计划护理策略,21世纪优化全民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方案,都注重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8〕。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卫生保健工作效益的目标,社区卫生保健质量以及质量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管理的基础,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9〕。以病人导向的医疗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测评得到研究和应用〔8〕。

2 芬兰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的各种措施

2.1 比卡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

比卡位于东芬兰,约6万人,约恩苏为比卡的首府,有4个健康护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酒店式。Kuntohoul健康服务中心由健康中心、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组成。该健康中心有老年病中心(41人)与住院部(37人)组成。老年病中心20%的患者为战争受害者,在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13名医师为兼职医师(当地医院的医师)。公民就诊先到健康服务中心。在国立的服务中心,公民见护士是免费的。见医师,前3次为2欧元,以后免费。健康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由医师指定入住院部。住院部由护士组成,无医师。入住院部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一,由医师制定诊疗计划。病人出现症状,24 h内与健康服务中心联系,3 d之内医师接诊,3月之内住院,3~6月手术。一般每位服务中心的医师分管社区2 000~2 500公民。患者先到健康护理中心,需要时再到当地医院,必要时转到大学医院。

2.2 库斯达庄园老年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

库斯达庄园是老年人服务中心,芬兰的第二大家庭护理机构,总共有600处场地。此护理中心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科技服务工作和老年保健。社区的护理和恢复护理工作是此中心的重点项目。库斯达庄园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包括:家庭护理(长期护理区及短期护理区),日常护理区,服务中心,中期护理区和治疗区。

2.3 芬兰的社区老年公寓

对那些希望居所单独,又能方便聚会的老年人,芬兰特别建立了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作为老人公寓。通常情况下,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管家”,实行专人负责,向老人们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如果老人得病,医生会主动登门诊治。老人住在这里既不受打扰,相对独立,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在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地点兴建老人集体住宅,然后以低收费的形式出卖或出租给老人〔4〕。

2.4 芬兰的社区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

芬兰≥65岁的老人中,90%以上喜欢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孤独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芬兰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数百个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凡住在该地区的老人,包括外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中心餐厅专门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餐和午餐,仅收成本费。老人可以在这里娱乐或制作工艺品。此外,还有绘画学习班、摄影爱好小组、合唱团、电影俱乐部等等〔4〕。

2.5 芬兰的社区老人居家护理工作

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较公共机构的护理费用低,老人的持续居家生活对卫生保健有很高的价值。居家生活反映了老人自己对待卫生保健、疾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并不是从老年人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是与他们过去和未来生活密切相关〔10〕。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开展了老人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工作。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居家护理的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有:体检服务、治疗、验血和医学检测、其他护理工作。条件好的社区居家护理工作,还配备数字图像传输和固定图像传输〔11〕。对家庭护理人员每天上门护理超过3次,或需要24 h昼夜护理的老人,会被建议住养老院。老人也只需根据自己的收入支付很小一部分费用,其余由市政福利部门承担〔4〕。

3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给中国的启示

3.1 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不仅在国家法律上明确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资金上予以足够保证,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研究与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全本地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另一侧面看,居民安居乐业,有健康的体魄,势必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3.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借鉴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基础,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加强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体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12〕。

3.3 发展养老行业与培养专门人才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老年科学和教育方面严重滞后,多年来对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院校没有老年学课程,更没有老年学专业,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陆续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老龄产业管理人员〔13〕。此外,还应从法律上确保人才的培养,给予这方面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4〕。

3.4 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

老年社区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3〕。人的健康问题中67%~90%均由护士作有效处理。老年护理研究应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是社区老年护理的宗旨〔14〕。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的老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缺乏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城区养老设施规模小、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社区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老年护理的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技术队伍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事业的技术骨干,带动老年护理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5〕。

4 结 语

芬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宜自己国情的卫生策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尤为突出,走了上全民健康之路。国外的经验为我们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现状,分析社区老年护理情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Kuuppelomaki M,Sasaki A,Yamada K,et al.Family carers for older relatives: 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nland〔J〕.Int J Nurs,2004;41(5):497505.

2 刘淑香,杨树娟,李 波,等.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8(15):15157.

3 王 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512.

4 岳卉苓.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EB/OL〕.capitalmarkets.cn/zt/html080127513.html,20091007.

5 夏迎秋,陆文民.荷兰与芬兰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2):613.

6 彭 珊,徐 利.芬兰的医疗卫生体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6;5:614.

7 Laakso S,Routasalo P.Changing to primary nursing in a nursing home in Finland:experiences of residents,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nurses〔J〕.J Adv Nurs,2001;34(4):47583.

8 Hiidenhovi H,Laippala P,Nojonen K.Development of a patientorient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s〔J〕.J Adv Nurs,2001;34(5):696705.

9 Hyrks K,Paunonen M.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searchrelated problems (part 2).Is triangulation the answer〔J〕? J Nurs Manage,2000;8(4):23745.

10 Backman K.Model for the selfcare of homedwelling elderl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30(3):56472.

11 Lamminen H,Ruohonen K.The need for stillimage transfer during home nursing visits〔J〕.J Telemedicine Telecare,2000;6(5):2914.

12 李 想.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5):501.

13 孙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767.

篇5

关键词:农村癌症老人;家庭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618-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73

家庭护理是发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访视人员与客户/家庭之间的互动过程,其功能是改善客户健康状况,并协助其更好地掌握社区卫生资源,增强自理能力[1]。服务对象包括医院外的所有年龄段的急性、慢性病人和临终者。癌症是慢性病[2],癌症病人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预防褥疮和防止感染五大方面[3]。

本文探讨的农村癌症老人的家庭护理有别于上述学术概念,它的护理场域不限于家庭环境,还包括医院;护理过程少有医护人员,而以家人和患者自己为主。笔者通过参与观察与入户访谈,获得较为宝贵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癌症老人三阶段的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推动农村社区家庭护理的快速发展,提高癌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年年攀升的抽象数字表明,癌症已“大众化”。其中,城市略高于农村,老人略多于年轻人。本文以湖北恩施市白杨乡为调查点,首先从宏观上收集了白杨乡2009-2014年的患癌总人数,共551人。其中男性330人,女性221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90人,占总数的55.5%。然后选取44个家庭进行了入户访谈,其中13人进行了住院治疗,10人选择了放弃治疗,另有21人已病故。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有5个来源渠道:一是恩施州中心医院病理科,该院已实现数字化管理,对所有癌症病人都有登记,便于筛选和统计;二是2005年以来,白杨乡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对申报了重大疾病救助和慢病补助的癌症患者有登记和统计;三是2011年始,各村卫生院开始本村的死亡登记。从死亡登记表中获得了一部分癌症患者信息;四是2014年始,乡公共卫生防预办公室开始统计全乡的癌症患者人数;五是访谈中调查统计。

1.2.2 调查方法 考虑到性别比例、病人对病情的知晓度、家庭境况、居住分散等因素,调查前先联系驻组干部,由他(她)带路并决定访谈家庭。

2 农村癌症老人护理三阶段

2.1 住院治疗阶段:配偶子女轮流陪护

老人住在医院,家人和患者都有安全感。治病是医生的事,家人能做的就是陪护――陪吃陪喝陪住。不论是远方工作的子女还是配偶,都会放下一切事务,轮流陪同。一是从精神上给予安慰,疏导患者的同时还要隐藏自己的忧郁;鼓励患者多吃多喝的同时,自己却吃不饱睡不好。这种精神压力是双向的。二是从物质上尽可能为患者购买病前不舍得买的一切,如营养品、水果、衣物等。三是为病人搞好后勤服务,清洗衣物、擦洗身体、咨询医生等。四是每天去医务总台查看药费清单,心里盘算着下一笔费用的来路。这种陪护背后彰显着尽心、尽力与尽孝之意。此阶段的护理主要表现为生活照料、心理安慰与咨询医生。

2.2 在家养病阶段:老人自己应对病症,配偶照顾饮食起居,子女回归生活

接受住院治疗的癌症老人,如果能坚持完成治疗方案的,说明身体状况较好,带着医生的嘱咐及药物回家进入养病阶段;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身体就垮掉的,那么就直接进入临终阶段。

未接受住院治疗的老人,一是拖到很晚才去检查,已经不起治疗,很快进入临终阶段;二是因经济困难、怕治疗后死得更快等原因而放弃治疗的,患者老人自己在民间寻医问药。

以上两种情况,癌症老人生活能自理且自己想方设法应对疾病。配偶依然是在场陪伴,负责患者的饮食起居,如做饭、洗衣、内务整理等。与此同时,另有三种情况不容忽视。

第一,夫妻感情欠佳,患者获得配偶的照顾较少。如70岁的喉癌患者Z,出院后自己管理自己的饮食起居,明白少食多餐对养病的好处,但顿顿吃稀饭。

第二N,鳏寡者养病中缺少精神支柱。如64岁子宫癌患者T,丈夫去世多年,家庭贫困。育有两儿一女,小儿子入赘婚,女儿出嫁;大儿子身体不好,40多岁还没结婚。2010年确诊为晚期,没钱治,没吃药,卧床一年后去世。

第三种,家庭关系不和谐时,患者养病常抑郁,压力大。

2.3 临终阶段:家人缺乏处理疼痛及各种不良反应的能力

临终关怀是一种专注于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癌痛到临终期最为严重,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抽筋、乏力等药物副反应。农村有种习俗,人要死在自己家里才安心。故此,处于临终期的癌症老人不会送到大医院获得医疗护理。只有少数交通方便、子女在身边的老人才会送到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没有床位),输入能量增强体能,打吗啡止痛。绝大多数都只得呆在家里靠坚强意志忍受。然而,无法忍受的疼痛会让许多老人产生“自寻短见”的冲动。调查中,有7位老人明确了此种想法,但为了家风只好作罢;有4位老人付诸了“实施”。

“卧床不起”才是农村观念中的临终,这时,儿女们又从各地赶回家,守护病床,等待“送终”;三亲六戚赶来看望老人,安慰家人;左邻右舍“看病人最后一眼”。这让老人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当然,极少数家庭会请村医到家里为老人输葡萄糖延缓生命。

由上,癌症老人临终阶段的护理仍然以配偶的陪伴为主,面对疼痛和各种不良反应,也只有极少数老人享受到乡卫生院和村医的护理。除此之外,大家都束手无策。

3 农村癌症老人家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家庭护理常识来说,癌症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安慰,消除病人焦虑、恐惧与不安的情绪;保证饮食营养、口味清淡、少食多餐;病人个人清洁卫生;疼痛及各种副反应的处理等。但是,农村社会一无医疗护理指导,二无“传统”护理癌症病人的经验。因此,癌症老人的家庭护理存在诸多不足。

3.1 家人没有时间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

农村癌症老人的心理护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陪着说说话,聊聊家长里短,消除老人的孤独寂寞,增强养病的希望和信心。然而,与老人最亲近的人都没有时间。

第一,配偶既要照顾癌症老人的生活,又要承担所有家务,如洗衣、喂牲口、田间地头的收种,还有人情交际等,可以说整天忙进忙出且非常辛苦。如此与老人交心的时间不多。

第二,城镇化建设一方面提高了农村经济收入,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却“解构”了农村家庭。四处打工的儿女们没有时间与老人面对面交谈,以致老人异常孤独和忧郁。虽有电话虚寒问暖,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三,农村以族聚居的格局被打破,使得左邻右舍真正的“亲人”都变成了熟人。比如兄弟姊妹、侄男侄女等亲人间的走动和互访频率少了许多。癌症老人缺少家族“集体事件”回忆的乐趣。

通过对已故患者子女“遗憾”的调查,答案最多的是“自己一直在外打工,与父母沟通少,没有好好陪伴他们”,其次是“父亲或母亲死得早,没有享到福”;其三是生病之前一直都在为子女忙碌,没有好好休息。这充分证明了癌症老人心理护理的不充分。

3.2 家人缺乏康复保健护理常识

在农村,绝大部分癌症老人基本可以专心养病,还能享受“饭来张口和衣来伸手”的待遇。只因家人对癌症防治及康复知识的不了解,除了监督患者不抽烟、不喝酒,饮食上注意不做引发疾病疼痛的食物外,其余则与原有生活方式保持一致。如此导致未住院治疗的老人身体很快衰弱,住院治疗的老人康复不理想,很快复发。这也是农村癌症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对未住院治疗的晚期患者家属说:“老年人有什么想吃的想喝的,都尽量满足吧”。意思是生命尽头,让老人的心愿变成现实。而事实是,癌细胞对身体的侵蚀和对精神的冲击,使老人变得食欲不振或者毫无食欲。这时,家人会认为老人消极度日,仍以农村一日三餐或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来对待老人,养病无营养保证。

针对住院治疗的癌症老人来说,手术伤了元气、放化疗损伤了人体的正常细胞,每个出院的老人身体都非常虚弱。那么就需要实施“七分养”之术。笔者看过很多“抗癌英雄”的经验,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饮食的少量多餐多样化和清淡易消化,保证营养与吸收;坚持每天按时锻炼;调整好心态。调查中,仅有一位70岁的老人自己照顾自己是执行了少食多餐,而且还是顿顿吃白米粥,根本谈不上营养。其余则保持病前的饮食习惯。进行体育锻炼的老人几乎没有,仅一位老人常在屋前屋后转一转,其余要么闷在家里看电视和睡觉,要么到邻居家“斗地主”消磨时光,表现为“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而家人则认为,只要他高兴,任何事都顺着他。可见,家人没有建立主动帮助老人康复保健的意识和行为。

3.3 家人不具备应对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常识

癌痛和药物导致的各种副反应极其强烈地影响着癌症老人的生存质量。针对癌痛,一是药物止痛法,不同程度的疼痛服用不同的药。二是非药物止痛法,冷敷、热敷、中医按摩、针灸等。还有意向干预疗法,如听舒缓的音乐、催眠疗法、翻看旧照片、旧书籍等[4]。农村癌症老人的疼痛,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止痛法。对于方便实施的非药物止痛法,如冷敷、热敷、按摩、听舒缓的音乐等,一是医生没有介绍,二是家人也没有相关技巧,更不知道什么症状下该用什么方法。由此,在农村流传着“癌症都是痛死”的说法。针对各种副反应,医生说是“正常现象”,家人也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望着老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身感无奈与无助。

4 对策

当前中国,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家庭护理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村,院外付费护理在短期内基本不可能实现。然而,癌症老人的饮食营养、个人清洁、躯体疼痛、心理压力等既需要家人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更需要来自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4.1 主治医生延伸护理指导

医疗服务与生命和死亡相关,所以需要医生对病人的恐惧、无望、无知提供椭并理解他们。这是医生工作的意义所在[5]。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包括乳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不同形式;又因生物多样性导致癌变的复杂性,医学界的实验,检验的都只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另外每个人的成长模式、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家族病史都各不相同。故而100个患者就有100种患癌的原因,不同的患者接受同样的治疗模式就有不一样的疼痛体验。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养病中可能出现的某些病症,以及应对这些症状的措施等,只有其主治医生最清楚。

笔者对养病阶段的患者提问:“您是否知道养病小常识,通过什么渠道知晓的?”只有10.3%的患者主动看书、看电视和上网查询;43.5%的患者不知道也不查询;46.2%的患者偶尔通过电视、书报、医院散发的传单或听医生说的知道一些。

就患者来说,医生的话就是圣旨,医生说不吃不喝什么或要吃要喝什么,他们绝对听从。笔者又问:“如果主治医生根据您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给您制订一份养病指南和注意事项,您有条件(人力、物力、财力)和有心去遵守吗?”有61.5%的患者有心遵守,48.7%的患者有条件遵守,35.9%的患者无条件遵守,23.1%的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因老小问题要操心而无暇顾忌养病,15.4%的患者因身体康复较好而不需要养病指南。可见,绝大部分患者及家人都渴望一个“专业指导”。

基于此,笔者认为针对住院治疗患者的家庭护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家庭条件制订一份较为具体可执行的指南和注意事项,或提供一个咨询的固定时间和电话。

4.2 家人积极主动与心怀希望

在农村癌症老人中有部分患者没有住院治疗,一是确诊时太晚不能接受治疗,二是因“各种”害怕而拒绝治疗。前者是医生浇灭了患者及家人的希望,后者是患者及家人主动放弃了与癌抗争的希望。总之,他们都从心理上屈服于“癌症”,并逐渐接受了临近的死亡,且在“等待死亡”的^程中,老人遭受心理煎熬和身体疼痛时,大部分家人都不主动咨询医生或向外救助。

为了消除癌症老人忧郁、悲伤、沮丧的情绪及缓解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笔者认为家人应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从精神、物质到医疗等方面给予护理。第一,从表孝心来说,其子女应尽可能较长时间陪在老人身边,鼓励老人一直“心怀希望”看待病痛,说出心中的需求或愿望,并尽可能满足。传统观念的养儿防老,就是人老了病了有人端茶倒水、寻医问药等。在此应针对老人出现不同病症时,及时询问医生或上网查询,并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应对。这对老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宽慰。第二,从表爱心来说,配偶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来关照患者的饮食、清洁、睡眠、疼痛及情绪变化,并和子女齐心协力让老人过好“每一天”。调查发现及笔者的亲身感受,临近病故的人非常依赖和渴望配偶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家人的心态和行为直接影响着癌症老人的生活质量。

4.3 村卫生室拓展家庭护理服务业务

村卫生室是一个村级单位的医疗机构,如今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有3~5名乡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村医的前身是“赤脚医生”,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等相关工作。中国目前有近百万村医,他们与9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紧密相连。

村卫生室是农民就医的第一步,村医掌握着全村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第一,近年来,村医除看病外还担负着公共卫生宣传与建档的重任。比如人口死亡、肿瘤病人、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的登记,还要配合村干部进行女性的两癌筛查、慢性病监测等工作。可见,村医对村民的患病情况非常清楚。反过来说,村医是村民最熟悉的医生,可以无拘束地叙述病痛。第二,村医掌握着地方医药知识,比如各种中草药、拔罐、艾灸、针灸、推拿等。这些都是缓解癌症老人疼痛和副反应的替代方法。第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13号)明确指出: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村医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基于此,村卫生室将家庭护理纳入其医疗服务项目,既可行又可操作。

5 结论与建议

某种程度上,癌症是治不好的“绝症”,它象征死亡的临近,也意味着患者与家人在生死离别之间有了期限。突如其来的噩耗如何让患者接受与承受?这是精神护理的开始,接下来才是生活照料,最后才是康复保健。从癌症老人家庭护理三阶段可以发现,护理水平最好的是生活照料,其次是精神慰藉,最低的是康复保健。由于家人缺乏疼痛护理、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的相关技能和技巧,导致农村癌症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和存活时间不长。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主治医生依据癌症老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家庭条件,从饮食、休息、锻炼、心理抚慰、疼痛应对等方面提供可参照执行的护理方法和原则;家人心怀希望,积极主动寻医问药缓解癌症老人的负面情绪和躯体不适,尽量满足老人的各种愿望,陪伴老人过好“每一天”;村医将家庭护理纳入医疗服务范畴,方便村民的同时,又弘扬了地方医疗知识。

参考文献

[1] PASTOR D K. Home sweet home: a concept analysis of home visiting[J].Home Healthcare Now,2006,24(6):389-394.

[2]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视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 轲凤丽.家庭护理常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6

一、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老年人随着增龄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业,进一步恶化老年人的照料来源,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

3.社会因素导致老人心理障碍

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使他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生活事件如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等社会支持程度下降的老人易产生心理障碍。

二、老年社区护理现状

目前对于老人的社区护理,国内外都比较重视。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老人社区护理的研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登记卡,以引起社区住户的重视,同时便于医生了解管辖区人员健康情况,对曾患过疾病者,建立病历,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电话或登门随访。

2.开展社区护理知识理论教育

如我省就连续几年在全科护士培训时就专门开设有老年社区护理课程,以确保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到位,保证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

3.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

第一,是一般护理向社区延伸(门诊及家庭病床的护理服务等);第二,是社区护士参与预防保健(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第三,是社区健康教育及家庭健康访视;第四,是以社区护士的身份担负某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卫生管理工作(签订卫生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为老人提供了一个集医疗、护理、营养、康复为一体的整体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医院各种健康资源共享,以帮助老人了解某些慢性病防治方法及健康常识,保证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4.深人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举办专场讲座,内容简单易懂,讲解要形象生动;(2)随机性教育,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记忆;(3)示范性教育,针对老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同,对某些技术的操作过程给予示范。

5.提供心理精神服务老年人

因为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减少,心理变化较大,同时由于社会因素也会导致老人心理障碍。在长期的社区护理中,护士可能对服务的家庭知根知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健康利益,改善和提高其生命质量与价值。

三、老年社区护理展望

1.健康老龄化观点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1993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得很短。现在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有人提出人生里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很可能最长的一个阶段将是老年。

2.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将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对于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维护人的至死尊严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康复护理日益受重视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住进来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如老人特别养护:安排饮食起居,日间照顾,静养关怀,提供身体清洁;老年康复保健:除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外,提供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4.填补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为填补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湛江巿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空巢老人840例,入组方法:(1)2008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社区内居住;(2)符合空巢老人的定义;(3)排除听力残疾等影响调查实施的因素;(4)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5)取得知情同意;(6)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2]的内容自行设计《空巢老人意外发生相关因素调查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具备社区卫生服务1年及以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最后组织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相关内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并给予空巢老人社区干预,方法见下;2008~2010年7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1.2.2 调查内容 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入组对象的意外发生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类量化:意外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年龄:70岁以下=0、70岁以上=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0、高中=1、大学及以上=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利用=0、利用=1;家庭月收入:<1000元=0、1000~2000元=1、≥2000元=2;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3]<90分=0、ESCA评分≥90分=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60分=0、Barthel指数≥60分=1。

1.3 空巢老人的社区干预方法

在社区内组织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学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各类慢性疾病、掌握疾病的自我护理技能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同时,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家庭访视,减少其孤独感,并缓解其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

干预后,跌倒/滑倒(1.56%)、心血管意外(0.67%)、脑血管意外(0.44%)、呼吸系统急症(0.89%)以及意外发生率(3.56%)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n(%)]

2.2 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现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资料显示[5]: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10.3%,1987年全国空巢家庭与老年人家庭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目前,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5.0%,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6]。如何迎接及处理空巢家庭带来的各种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7]。

空巢老人意外包括指烫伤、走失、跌倒、坠床、自杀、突然昏迷、摔死等,是目前对空巢老人危害最大的情况[8]。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9]。所以调查本市[论文写作 dylw.net]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本社区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10]。通过初步的社区干预措施可知,干预后跌倒/滑到、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急症的发生例数以及意外总例数均低于干预前。这就说明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例数,但是进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参照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显著性,这提示上述因素可能影响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收入、自我护理能力等因素,这些单因素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更大。但是意外发生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不能用单一因素解释[11]。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斌军. 胸外科住院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7-19.

[2] Valentine N, de Silva A, Kawabata K, 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In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 e,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M]. Edited by CJLM and DB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574-596.

[3] Yamashita M.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 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4] 王玉友. 康复评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2-293.

[5] 王海彦,李莹霞,陶慧. 昆明市空巢老人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87-1089.

[6] 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等.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1-1913.

[7] 陈洁琼,徐水凌,张力衡.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2(9):2121-2123.

[8] 董帝英,周光燕.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58-60.

[9] 李志菊.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

篇8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 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2.1 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 空巢综合征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 脑衰弱综合征 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 焦虑症 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 老年期痴呆 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 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3.1 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

3.1.1 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 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3.1.2 推广义务工作制度 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3.2 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 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 转贴于

3.3 空巢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3.4 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3.5 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

3.6 老年期痴呆的社区护理 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4 小结

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特别是配偶,减轻他们的悲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区护理的开展势在必行。据调查报告,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9],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起步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2]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 ,15 (2) :49 -52.

[3]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4]吕探云.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 ,6 (16) :419.

[5]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6]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4) :54.

[7]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篇9

论文关键词:香港社区卫生服务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

1.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62.9万、74,7万、85.2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5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万多人。到2006年,65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2.4%。据预测,到2033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23万,占总人口的26.8%。因此,如此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为香港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了难题。

2.社会保障的缺陷使老年保健面临难题

在香港,老年人的保障问题是社会福利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香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香港享有退休保障的主要限于公务员和专业人士,近百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职工,大部分退休后是不能保障享有退休金的。同时,香港老年人还缺乏一些如医疗保障等重要的社会保障计划。

3,卫生工作前移(重视预防)和下移(重在社区)是健康低投入高产出的必然选择

香港身处中外文化混合的位置,服务发展亦夹杂着新旧经济的体系。在香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营两个部分,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政府开办和补助的卫生机构提供,而私营诊所主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量愈来愈大,在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香港转换医学模式,来保障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再富有的国家也支付不起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视预防)、重心下沉(重在社区)是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香港的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成效

1.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社区支持服务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支持服务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暂托、家居照顾等一系列服务和支持,这些支持由香港政府提供,包括中心服务和家居服务两大类,它们之间相互承接,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中心服务包括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提供的四类服务。其中,长者地区中心与长者邻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支持服务。而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则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卫生服务。

长者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中心鼓励老年人利用空余时间,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种社区、居家照顾和服务,不仅能为长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更重要的是,上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不同人员,会让长者特别是独居长者增加与外界、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减少他们的社会隔离感和孤独感,有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长者日间护理服务是介于家居照顾和院舍照顾之间的一种服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日间家中无人照顾并且身体状况较为衰弱的老人。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个人照顾、护理、复康训练、健康教育、护老者支持、暂托服务、辅导及转介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膳食及往返中心的接载服务等。老人在中心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复康活动以及社交活动。这一服务旨在通过提供以中心为本的日间照顾和支持服务,帮助身体机能中度或严重受损的体弱和痴呆症老年人维持最高程度的活动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协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社区内安享晚年。

家居服务只包括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两类服务。

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因应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为两种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体弱老年人主要是指受损程度为中度至严重及需要一系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而普通老年人则是没有或轻度受损的老年人。针对体弱老年人的需要,服务队会采用多专业的模式,向他们提供护理、个人照顾、康复服务及社工服务等。服务队会考虑服务使用者的受损程度,为他们设计并提供一套有计划、完整的家居及社区支持服务。而对于需要较少服务的普通老年人,服务队将提供个人照顾、简单护理、家居清洁、护送服务、日间到户看顾、家居安全及健康评估服务、购物及送递服务、膳食及洗衣等服务。

(2)长者医疗服务

在香港,除住院服务外,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还针对长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了基层医疗服务、长者健康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等系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包括了基本保健和医疗以及老年专科医疗服务。

基本保健和医疗是基层医疗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老人专科医生人数很少,大部分老人都由第一线的普通科与私家医生诊治照顾,他们需要具备实用的老人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从而及早检查出病因,减少并发症和因延误治理而引发的伤残,并减低不必要的入院的长期护理。同时,医生也要加强与病者及其亲友的沟通,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康复能够事半功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必须要让病人尽量保持活动能力,因为长期卧床会使病者失去自我照顾与行动自由的机会。

老年专科则是提供高一层次的医疗服务,病者经由急症室或任何医生转接。老人科医生以专业的知识去处理解决较为困难和复杂的诊治问题,并可在老人医学教学和研究上做出贡献。

长者健康服务由老年人健康中心提供,在香港的18个区,每一区都设立一个长者健康中心,凡年满65岁的人士,都在老年人健康中心登记成为会员。登记及缴纳年费(低收入者也可以减免费用)。老年人健康中心为会员提供身体检查、健康评估、辅导、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社区康复专职医疗服务、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区老人评估小组服务、社区老人精神科小组服务和老人日间医院等5项社区康复服务计划。

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香港老年社区服务除了常见的护理和医疗治疗项目外,还提供职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及怀旧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护理服务,力求在各个环节促进老年人的功能恢复。

香港对安老服务实行统一评估机制,以国际认可的“长者健康及家居护理评估”工具为标准,通过评估员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情绪稳定状况、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一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老人应接受何种类型的服务,确定老人对住宿照顾和社区照顾服务的护理需求,并实施了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集中处理为长者而设的受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和服务编配。

另外,老年人日间医院在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住院、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的同时,也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日间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病人无需留宿就可以得到适宜的康复活动、合适护理及心理照顾。从而使病者能够重投社会,同时在家庭也能正常生活。医院由专科医生、护士及经过特别培训的专职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科医疗及专科康复评估服务。

2.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成效

(1)老年健康状况改善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银发社会”,对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香港,无论是在南丫岛榕树湾天后庙休憩处,还是香港耆康会怀熙荃湾长者地区中心,或者是北角城市花园小区内活动场地,都能够看到的香港长者都散发出积极乐观的气息,即使是行动不便、卧床的长者,也是安详而淡定的。

(2)卫生经费及资源节约

香港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可以为政府节省部分社会福利经费,故这种理念普遍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推崇和欢迎。从香港社会福利署了解到,2006-2007年度,香港政府在老人社区照顾上的投入为10.6亿港元.安老院舍的投入为20亿港元。利用这30.6亿港元,香港政府向各个社会服务机构购买了一年的服务,满足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和安老院舍需求。在各种福利服务中,政府采取了谨慎的、不过多的实际介入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社会团体和志愿机构的力量。提供适当的老人医疗服务,实有政府、专业人员、民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互相配合。政府(卫生署、医院事务署、社会福利署)可以妥善地安排资源,设立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

三、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50年历程,其水平可与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媲美。香港与内地,虽然体制不同,但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上是相通的。对比香港地区,内地也存在类似的困难和窘境,甚而情况更加严峻。

1.我们面临相似的状况

(1)老龄化日趋严重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中国已经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人口逐渐老去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倚靠的劳动力优势将消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也面临更大挑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人口生育的高峰期,从2010年开始这些人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速。民政部表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800万人至900万人的年均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7%,剧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每3-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2)卫生资源更加紧缺

相比香港地区,内地的卫生资源更加紧缺。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总量虽逐年上升,但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根据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52%-6%,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81位。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6.56%下降到了4.73%。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来看,1980年,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是36.2%、42.6%、21.2%;而到了2005年,三者的比例变成了17.9%、29.9%、52.2%。很明显,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3)经济支撑更加困难

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劳动力不足,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退休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加大。据专家预测,这部分支出1997年为2068.3亿元,2030年将达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182195,2亿元。同时,老年人问题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健康问题。2002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4.9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3.86%,比在职职工1.05%高出2.81个百分点。2003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5.2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4.60%,比在职职工1.28%高出3.3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各项发生额均高于在职职工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4)相同的文化背景

大陆与香港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是一致的。如:中国老人好热闹、怕孤独的心理以及难以接受儿女将他们送入养老中心等想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从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文化伦理分析,部分养老职能虽然已从家庭组织中分离出来,但家庭作为养老职能的最主要承担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家庭养老有着很高的财政贡献度、传统伦理支持度和社会和谐贡献度。基于以上原因,要提高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就应当向香港进行适当的借鉴学习。

2.对借鉴香港经验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健全社区卫生服务

香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卫生服务,而这些服务却并不是全部依靠卫生工作者完成的。如家居服务中的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队中,很多成员都是社区的志愿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很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护理、个人照顾、护送服务等对卫生、医疗专业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服务。这样的人员的加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卫生服务机构的压力,保证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2)设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卫生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观察香港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可以发现,从预防到治疗,从护理到康复、从生理到心理,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多方位、多角度保障着各种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无论是健康、患病、残疾、卧床或需要康复的老年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保证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的安度晚年。

篇10

项目名称:用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MCI患者的急性颅脑反应及机制探讨

本文把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策略改进前一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改进后一年(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统计出来,进行分析总结,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院在院老人平均28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4人,不能自理的22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院在院老人平均43人/月,其中完全自理的2人,部分自理的6人,不能自理的37人。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如下表所示。

2.讨论

通过表1看出,护理安全问题改进前南充卫生学校老年护理院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20人次,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为压疮、尿路感染、跌倒、走失、肺部感染、噎食、烫伤。由此得出压疮和感染是护理院老人发生护理安全的高风险事件。改进后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3人次,其中压疮2人次,尿路感染1人次。说明改进措施效果显著。讨论如下。

2.1 与护士有关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1.1工作责任心不强

护理院工作繁琐、生活护理多,个别护士为了方便省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不按时巡视,病情观察不仔细。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与隐患。(例如梁**因为受凉导致的肺部感染、徐**家属为老人洗脚导致的烫伤)。②不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当班该做的事落到下一班做的现象时有发生。③基础护理不到位,出现护理并发症。(例如雍**的压疮)④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有漏记、记录不实或专业术语不准确的现象,使老人病情照顾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2.1.2专业素质和能力欠缺

我校护理院0-3年资质的护士占77%,专业技术不够熟练,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三基不够扎实,经验不足,加之不熟悉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对老人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不能及时发现,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如赵**的跌倒事件、袁**的跌倒事件)。不能及时识别疾病的先兆、对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预见能力不够。(例如雍**的癫痫发作)。

2.1.3组织构架及管理因素

我校护理院成立仅一年多,由于“全护理”的养护机构属于新兴产业,可以借鉴的成熟的东西较少。所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质量标准等不健全,培训学习也不够,存在监督、调控等不足。故护理管理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

2.2与护工有关的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办好护理院需要有一批有爱心、责任心、吃苦耐劳、懂护理技巧的护工队伍。我国护理界存在护工队伍培训难、管理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我校护理院也不例外。

2.2.1 素质不高、缺乏爱心

护工主要来自农村,年纪多在50岁以上,普遍是小学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无法在其他行业谋求职位的弱势群体。存在专业培训少,流动性大、小农思想严重、无集体观念,不会团结协作、缺乏自主服务意识、贪图个人小利等特点。聘用后需费心进行培训。由于护工待遇不高,加之服务观念未转变,人们普遍认为伺候人的工作下贱、低人一等,导致招人不易留人也很难。

2.2.2缺乏必要的护理技术与技巧

我校护理院90%以上都是全护理的老人。绝大多数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生活护理难度大;而且入住的老人以中风偏瘫、植物人状态、老年痴呆、帕金森、癌症晚期等多见,且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护理问题多,由于护工没有专业护理知识,加之流动性大,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对老人的具体情况不熟悉,这些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2.3影响护理安全的老人自身因素

老人大多各种慢性疾病共存,而且不服老、不想麻烦别人;或者疾病原因(比如老年痴呆症),造成危险因素增加。如病情突变、跌倒、压疮、误吸、误食、走失、烫伤等。

2.4 影响护理安全的病区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如灯光、地面或病床、坐椅、轮椅刹车、扶手等等因素,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校护理院的硬件条件稍显薄弱,对于安全隐患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护理策略

3.1关于护士

3.1.1加强护士教育

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使每位护士都能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晨交班等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渗透于整个护理工作中。

3.1.2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的规范化培训,进行各种护理安全隐患演练及工作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拓宽知识面,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3.1.3加强质量控制

护士长组织护理组长、办公室护士、总务护士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进行上周的工作总结及评价,解决护士工作的问题,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工作情况,布置本周的工作任务和重点,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基层护理管理人员,效果良好。

3.2关于护工

职业护工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应运而生,加强培训及管理护工的工作势在必行[2]。

3.2.1招聘能相对固定、文化水平初中以上,年龄45岁以内,身体健康、仪表端庄,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护工。

3.2.2制定护工工作质量标准、岗位职责、服务项目、质量要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并编写成册,按手册内容进行培训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后上岗。每月进行工作质量检查,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对上一周的工作考核、评价、总结以提高服务质量。

3.2.3确定工作范围,加强业务培训。护工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护理,如擦身、拍背、洗头、洗脸、喂食、协助大小便、洗澡、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功能锻炼等。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如法制宣传教育,安全教育、沟通技巧培训、医院感染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等。使护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求护工与老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养成及时报告的工作习惯。

3.2.4加强质量控制。建立护工工作评价表,每位护工的工作表现都由当班质控护士评价,根据护工的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评价内容等手段,实施奖惩。护士长每周召开一次护工的工作短会,进行上周的工作总结,解决护工之间的矛盾,了解护工的心理状况及工作情况,效果良好。

3.2.5人性化管理。要处理好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既要关心护工工作,又要关心他(她)们的生活及健康,理解他(她)们的难处,使他(她)们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不想离开,从而稳定护工队伍。

3.3关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

3.3.1不断补充完善岗位职责和护士工作能力、标准要求、基础护理和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内容的内涵要求及各项制度等,使护理院护士工作有章可循。

3.3.2建立护理安全的组织机构,安排每天的质控护士,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行检查,督导,评价,分析及改进。

3.3.3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及预防压疮、跌倒、烫伤等护理风险的评估标准、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3.3.4外出参观学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在学习中进步和提升。

3.4具体护理安全事件的预防措施

3.4.1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压疮发生的原因:要求做到五勤:即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① 避免长期局部受压:更换卧位,保护骨隆突使用石膏甲板时注意保护皮肤,松紧适宜。②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长期卧床病人的床褥柔软、透气性高、吸水性好。 ③避免摩擦力和剪力,防止患者滑动,护士在为患者更换床单位时要避免拖、拉、拽,以防皮肤受到磨损。④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洗、全身及局部按摩。⑤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3.4.2肺部感染的预防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①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并调节室温20-22°C,湿度50%-60%。② 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每餐进食量在300-400ml;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温度40°C左右,避免冷、热剌激而致胃痊孪造成呕吐误吸;进食后,常规为老人清洗口腔,特别要注意对口腔内瘫痪侧颊粘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存留发生口腔感染后继发支气管或肺部感染。有假牙的老人睡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在盛有凉开水的容器内。③保证充足的摄水量,2000ml/天左右,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每天上午、下午定时喂水。④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能最好地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老人咳嗽咳痰。⑤对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老人,要多取侧卧位,每天2次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叩背,以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4.3尿路感染的预防

男老人常因前列腺肥大、尿储留继发细菌感染;女老人由于尿道短、局部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尿路感染;糖尿病老人常因尿中有糖,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长时间卧床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因污染而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的老人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由于老年人各种功能下降,疾病表现反应差,尿路感染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措施如下:①多饮水,每日摄入量在2000ml左右,勤排尿(2~3小时排尿1次),以促进细菌和炎性物质的排出;②进食清淡,富含水分食物;③注意个人卫生,每日2次清洗会,勤换内裤;④失禁老人每次处理完大小便都要清洗会,并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净、整齐。

3.4.4跌倒的预防

措施如下:①提高老人自身的警觉性及对预防跌倒的重视度。②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③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④避免单独活动。⑤改善居住环境,规则摆放物品,增加室内照明,在容易滑倒的厨房、洗手间等处保持地面干燥或铺防滑垫。⑥调整床、座椅、马桶的高度,加装扶手,便于老年人使用。⑦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保证鞋底防滑,避免穿拖鞋行走。

3.4.6走失的预防

①制作一张身份卡或腕带,上面写清楚老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放在老人的衣袋内或是戴在老人手腕上;也可将标有身份信息的布片缝在老人外套上。②老人外出时,必须由家人或护工陪同,避免让其离开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③加强门卫管理工作,对于爱走动老年痴呆老人进出锁门。

3.5加强安全环境管理

病区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病房整洁,通道通畅,卫生间、走廊等安装扶手、呼叫设施等,病室光源避免过强或昏暗。意识障碍患者使用保护具避免坠床或撞伤,各种安全提示卡规范使用,做好告知及知情签字存档。当然,还需要对护理院居住的硬件进行改造和建设。

3.6设立护理安全隐患、缺点登记本

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缺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各班护士间积极“补台”,把安全隐患、护理缺点消灭在萌芽状态,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把单一的护士长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的安全质量管理,充分树立护士“安全老人”、“安全自我”的责任意识。

4、体会

护理是小事、琐事;护理安全却是大事、要事。通过积极的根因分析,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措施的执行;严格遵守工作流程、操作流程;严密组织管理, 质量控制等手段,将老年护理院的护理安全事件降到最低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社区护理 护理质量 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4-0030-03

社区卫生服务以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人们的健康为目标,将卫生服务落实到社区、家庭、个人。社区卫生服务最贴近普通市民,能够帮助一般患者解决就近看病、健康管理的问题。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护理的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社会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笔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护理工作已有15年,亲历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进程,与社区居民有比较多的联系和沟通,对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准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探索,讨论如下。

1 了解居民健康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 了解居民护理需求

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护理需求,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

1)细致预检,掌握就诊信息

预检是医疗护理服务的前沿,是医院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第一道门,是提高门诊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关口。如果能够详细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就诊信息,就能够第一时间做好护理工作和就诊前的准备,如给患者准确发放挂号小票,告知当日能够治疗的项目和下次治疗的时间选择,这样无疑能让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就诊心情[2]。

2)利用健康档案做好重点人群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对象中,老人、妇女、儿童占了很大比例,因此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护理需求。社区护士应当熟悉社区诊断及患者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根据社区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和慢性病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对于0~6岁儿童,为降低儿童对于医护人员的恐惧,我们护理部特意把儿保护士的服装改为温馨的粉色,还特意设置了卡通图片及玩具,并对不畏惧打针的孩子给予奖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对育龄期妇女重点是传播优生优育和常见妇女病的防治知识[3],如举办“素质,健康,生殖保健咨询”讲座,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并宣传相关知识。落实产后访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高龄老人实行优先治疗、优先检查,预检护士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挂号、代配药,对社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开设居家舒缓疗护病床,提供临终关怀服务[4]。

1.2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微笑服务 微笑可以使人觉得亲切,消除陌生感,患者咨询时态度要诚恳,并且要耐心倾听,细致询问,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沟通过程中还要正确使用称呼,称呼是沟通的开始,一个亲切、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拉近护士和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为以后的良好沟通奠定基础。

2)耐心倾听 当遇到年老、动作迟缓、语言不流利、听力欠佳的患者时要耐心倾听,这不仅是出于对患者的关注、关怀和尊重,也有利于观察病情、正确判断和正确分析,避免因此而发生的护患纠纷。

3)礼貌用语 “请”字在先、“谢”字在后,微笑甜一点,仪表真一点,言语暖一点,问候多一点。

4)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预检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精神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困扰,言行缺乏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持冷静、不必过多解释,也不反驳患者,而应该对其表示理解,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用言行塑造自己健康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对方,以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5)开展健康宣教 在各个候诊室设立了不同内容的宣传栏,每个候诊大厅全天候滚动播出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录像。定期在门诊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护士对患者的各种提问总是有问必答。通过健康宣教不仅能增强居民的防病知识,对疾病的转归有了科学的预期,而且增强了护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

2 提高护士素质和更新观念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护理观念。

2.1 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既包括预防,又包括医疗护理服务。全科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具有的基本护理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各专科的护理技能。培训是提高服务水准的重要途径[5]。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中专学历的要求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除逐步引进大专、本科毕业的护士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有一定实践经验、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使他们不断充实医疗护理新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学模式的转变。

所有新分配的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先集中进行医德医风、专业思想及院规教育,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训练,经考试合格后转入临床;护理部每月举行1次护理业务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学会举办的每月1次的护理学术讲座;选送护士长及表现优秀的护士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种护理学习班;邀请三级医院有经验的专家为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在培训中引入整体护理的理念,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目标是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培训开设了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等课程,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水平。

2.2 转变观念,将患者尊严放在重要位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如果能把尊重患者尊严也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之中,那么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全新的意义。护理人员应首先做到从思想上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探索护理概念转变的真谛。社区护理工作要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各种医疗服务首先要得到患者的同意和理解,注重护理服务的各种细微之处。包括加强护理巡回,尽我所能为患者提供方便,用热情的服务为患者解除病痛。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3 发展居家护理,将服务延伸到家庭

以社区为范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对象,以妇、儿、老、残、慢性病为重点,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发展方向[6]。

近几年来,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就是要将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不仅仅是不生病、少生病,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因此社区护士有必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居民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综合性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来共同商议、探讨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计划,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家属的疑虑。在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中,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发挥各自的角色优势,达到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现已不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得到疾病预防、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四大重点之一。

4 探索心理护理,提高社区护理水平

4.1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社区门诊患者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且老年人情绪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老年人人格变化较多,表现为比较顽固,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业的追溯之中;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8]。

4.2 探索心理护理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社区卫生服务应不仅仅涉及疾病的治疗,更应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9]。

1)学会倾听 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利导的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注视加上轻柔的举止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调整情绪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可使用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

3)尊重老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至深的本质在于渴望获得尊重。” 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认可,因此改善护患关系的窍门就是恰如其分地对别人表示尊重。对他们称呼要用职称或尊称,细心观察老年人的经历、特长、爱好,必要时可以此作为初始交谈的切入点[10]。

4)社会支持 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经常性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社区老年患者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增强了保健意识,提高老年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诗甫. 如何提高社区整体护理素质[J]. 中国保健营养,2012, 21(18): 3915-3915.

[2] 许秀兰, 李学华. 国内外社区健康教育与社区护理简介[J]. 天津护理, 2000, 8(6): 300-302.

[3] 李春玉, 戴蕴威. 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现状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3): 230-232.

[4] 张俊. 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保健的促进作用几点思考[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 9(11): 497-497.

[5] 朱华兴. 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J]. 当代医学, 2012, 18(29): 28-29.

[6] 程建红, 张清华, 陈国英, 等. 社区护理人才需求预测及规划性培养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4, 18(6): 535-536.

[7] 尚少梅, 侯淑肖, 巩玉秀, 等. 社区护理的内涵与外延[J]. 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3): 28-30.

[8] 易景娜, 陈利群. 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及其发展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 2011, 26(24): 81-83.

[9] 盛凤珠, 林丽珠, 李冰, 等.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社区全科护士的角色和工作技巧[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1): 340-341.

篇12

[关键词] 空巢老人;意外;调查;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08-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数目也不断增多。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约为10%,而且每年增长速度约为3.2%,烫伤、走失、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是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1]。因此调查本市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湛江巿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空巢老人840例,入组方法:(1)2008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社区内居住;(2)符合空巢老人的定义;(3)排除听力残疾等影响调查实施的因素;(4)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5)取得知情同意;(6)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2]的内容自行设计《空巢老人意外发生相关因素调查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具备社区卫生服务1年及以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最后组织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相关内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并给予空巢老人社区干预,方法见下;2008~2010年7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1.2.2 调查内容 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入组对象的意外发生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类量化:意外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年龄:70岁以下=0、70岁以上=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0、高中=1、大学及以上=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利用=0、利用=1;家庭月收入:

1.3 空巢老人的社区干预方法

在社区内组织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学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各类慢性疾病、掌握疾病的自我护理技能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同时,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家庭访视,减少其孤独感,并缓解其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

干预后,跌倒/滑倒(1.56%)、心血管意外(0.67%)、脑血管意外(0.44%)、呼吸系统急症(0.89%)以及意外发生率(3.56%)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n(%)]

2.2 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现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资料显示[5]: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10.3%,1987年全国空巢家庭与老年人家庭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目前,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5.0%,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6]。如何迎接及处理空巢家庭带来的各种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7]。

空巢老人意外包括指烫伤、走失、跌倒、坠床、自杀、突然昏迷、摔死等,是目前对空巢老人危害最大的情况[8]。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9]。所以调查本市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本社区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10]。通过初步的社区干预措施可知,干预后跌倒/滑到、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急症的发生例数以及意外总例数均低于干预前。这就说明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例数,但是进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参照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显著性,这提示上述因素可能影响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收入、自我护理能力等因素,这些单因素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更大。但是意外发生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不能用单一因素解释[11]。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斌军. 胸外科住院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7-19.

[2] Valentine N, de Silva A, Kawabata K, 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In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e,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M]. Edited by CJLM and DB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574-596.

[3] Yamashita M.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 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4] 王玉友. 康复评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2-293.

[5] 王海彦,李莹霞,陶慧. 昆明市空巢老人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87-1089.

[6] 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等.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1-1913.

[7] 陈洁琼,徐水凌,张力衡.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2(9):2121-2123.

[8] 董帝英,周光燕.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58-60.

[9] 李志菊.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

[10] 刘腊梅,路丽娜. 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现状及对策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07-1709.

篇13

关键词 社区护士;养老院;角色功能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对老人来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是农村的“五保户”,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是他们首选的养老模式。因此,养老院在满足老人的生活照顾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如何提高养老机构的综合实力,是摆在各级政府以及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杨宋镇敬老院是一所公办民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从2010年开始,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敬老院内老人的健康管理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探索,坚持2次/月、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形式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并在2014年初,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相关制度要求,将杨宋镇敬老院作为中心的功能社区进行管理。

资料与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在2010-2013年对敬老院养老的老人所做的健康管理工作。

方法:调取2010-2013年中心信息化系统中敬老院512例老人的健康档案的服务记录;查阅2010-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记录。

结果

敬老院老人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512例老人中,高血压患者161例,2型糖尿病8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5例,脑卒中95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84例,智力发育迟缓6例,聋哑4例,骨关节病10例,白内障4例,其余较为健康。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敬老院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整理房间、生活护理、整理小药箱以及用药指导、培训护理员和家属护理技术操作、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饮食指导、与老人聊天、康复指导、教八段锦操、与敬老院领导的协调与沟通、编写工作信息等。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敬老院所承担的角色: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内涵的客观要求,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为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由于敬老院所接纳的老人年龄大,家属又不能长期守在身边,所以老人除去患有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外,老年人患轻中度抑郁较常见,使得社区护士在敬老院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更是增加了难度。因此,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内承担了护理者、教育者、心理疏导者、管理者、安全教育者、饮食指导者、慢病管理者、健康教育者、观察和研究者等诸多角色。

篇14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迅速推进,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从生理意义上讲,老年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个阶段。口腔组织也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明显地随着衰老而变化,老年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均发生改变,髓腔缩窄,牙髓血循环障碍,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强,修复能力下降,易导致牙髓坏死和其它的口腔并发症。因此,在社区开展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老年人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生率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导。为此,本文从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护理的作用和如何进行积极的预防保健进行了阐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关注,从而减少和避免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后遗症和牙周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髓腔开始变窄,增加了牙髓内血循环的压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导致牙髓坏死,使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丧失主要营养来源而变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体组织随着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咬合磨损,牙齿颜色逐步变暗,牙釉质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细,牙髓质不断新生,使牙龈组织萎缩、变薄,牙周膜变宽、牙槽骨生理性弹性降低、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至龋菌的侵犯极易导致根面龋的发生和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种疾病的某些阶段常常会出现免疫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口腔疾患的发生。

2口腔护理的作用与常用方法

2.1 口腔护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场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环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万个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极易导致口腔内微生物乘机在潮湿温暖的口腔内迅速繁殖。而口腔护理具有局部清洁及去除口腔内细菌的作用,同时口腔护理对发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牙周病等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此外口腔护理还能对老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增强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2 常用的口腔护理的方法

(1)牙膏清洁口腔法:单纯为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可首选牙膏口腔护理法。有资料表明,80.91%的重症病人口腔为酸性环境,较适宜真菌的生长。而牙膏为碱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等多种常用细菌均有抑制作用[3]。(2)机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护理观认为口腔护理应该以清除牙菌斑为主要目的。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含漱只能暂时减少口腔内游离状态的细菌数量,对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无效,机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卫生的健康指导

3.1 加强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们行为的改变。针对社区老年人对口腔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的现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印刷资料、图片,将口腔卫生的保健要点,预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资料,在社区内进行分发。还可通过板报或宣传栏,向社区老年人介绍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线、牙签的应用以及口腔自检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区老人记忆,并对照自己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保健方法,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口腔疾病保健知识的需求。口腔卫生的护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卫生护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 注重正确指导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对老人实施口腔护理的方法的正确指导。例如:在选择牙刷时,一是要考虑口腔内的实际状况;二是要考虑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齿有较多残缺的情况下,要考虑牙刷品种的选择,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时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与齿面应呈直角,正好接触牙齿,应注意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顶端;(2)刷牙时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适当,应轻刷;(3)牙刷放于齿面上前后拉动的幅度勿过大,移动幅度以5mm~l0mm为宜,相当于1~2颗牙齿的距离。对于有牙周病的老人,应指导选用刷毛较细的牙刷,因为细的刷毛容易进入牙齿与齿龈结合部位的齿周袋内,能有效除去作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 保持口腔清洁

经常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嘱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失误残渣清除掉,同时做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洁,牙齿健康。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选择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冲刷牙齿及舌两侧,这样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轮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3.4 养成良好习惯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与漱口要有科学规律,避免烟酒并尽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强饮食营养调整。如有牙病及时就医,平时要坚持叩齿运动和按摩牙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功能和抵抗力,定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可延缓口腔老龄化,使牙龄与寿命大 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

[2] 白碧荣,黄萍,龙兴敏.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