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村发展的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 G1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1-067-3
一、农村经济机制影响着农村文化
(一)我国农村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滞后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步伐
究其原因,虽有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它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农村经济机制问题,经济机制的运行会影响上层建筑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经济体制模式上来看,经历了天然经济、自然经济、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阶段。我国农村自实行承包制改革以来,经济模式逐渐转向商品经济,但是不完全,因为从农田、农业经营里的收获大都是自给自足的。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经济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村家庭既是社会机体中的一个元素,又是一个生产单位经营实体,在外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却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从事经济生活。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力集团,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模式。
(二)农村经济机制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的劳作方式、休闲方式、居住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区别
农民的文化生态跟农耕习惯密切相联,市场经济往往会打破传统农耕习惯,这样就会给农民在节庆、祭祀、休闲期间的文化活动造成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文化意识也和农民传统的文化意识发生碰撞,比如竞争意识、个性意识、利益意识等都会给传统的乡风民俗造成影响。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需要政府引导、扶助和支持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引导、扶助和支持
引导、扶助、支持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文化意识上,“文化下乡”送去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文化意识之外,文化部门的引导、扶助、支持最好的途径是典型示范。农民是讲实惠的,同时农民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举办过程中,文化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机构,最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熟悉乡情民俗,掌握文化人才的状况,能够代表政府规划具体目标和事项。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事项中尽职尽责。
(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
农村文化建设本来就是政府的应有之责,它无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举措。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农村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民企业家和城里的企业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农民群众自己筹资举办文化产业,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规模小的产业、个体户减免等优惠。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三)农村社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才标志着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得怎么样,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社会不仅源源不断地为工业为城市提供着生活资料,还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文化生活养料。街头巷尾的腰鼓、秧歌、舞龙,节庆、婚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和仪式,从其本源看,都是来自农村广阔土地滋生出来的文化。我国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许多镜头是中国的群众文化场面,其中不少是乡间民俗文化的聚焦。因此,农村搞文化产业前景大有前途。
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
农村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又是适应农村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农村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乡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农艺赛事等。那里的农民不仅有着文化生活的欢悦,还吸引着城里人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农村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农村经济体制。而我国农村经济同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农村经济的模式程度看,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但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
(三)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
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如果我们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许多民间艺人和精熟的制作者,必然焕发出他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带动了一个村落一个乡镇的文化生活活跃和兴旺。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四)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进来,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城里人来说,了解农村只不过是沿途的乡村风光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乡村景象,其实秀山秀水田园风光都在乡间的深处,“白云深处有人家”,恰切地反映了真正的农家秀美风光其实在那僻远的深山幽谷、村寨田间。农村的旅游文化前景广阔,农家游的庭院民宅风土人情,生态游的山水林木景深曲径,美食游的大铁锅煮出的饭、炒出的菜,风俗游的民风香淳奇妙天然等等。旅游是人们的天性所致,是人在工作繁忙中放松自己,去领略风光世界,去感悟大自然,与多姿多彩的世界交汇是非常恰切的文化形式。我们的农村文化为什么不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形式,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新的亮点和突破呢!
(五)让民间艺人成为农村文化产业运作的团队
在农村有许多节庆、民间庆典仪式和民间文化仪式,这些活动大都由一些老艺人、匠人来主持,许多群众都愿意参加这类活动。如果将农村中的文化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产业运作的团队,这既能使农村文化有经常性的活动组织,又方便和促进农民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发展。农民的节令庆典,农村政府及各部门举办各种主题的庆典活动和宣传活动,农户的婚娶、生日庆典,农村企业、个体户的开业庆典等,这都需要文化团队以文艺的形式张扬声势渲染气氛。在农民群众中有不少会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人,有不少善于组织、主持能写会说的人,他们热衷于文化活动,他们希望能组织、协调起来。如果把农村的文化艺人巧匠组织起来,以产业经济的方式运行,不但保证了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文化团队的稳定和文化活动的连续持久,还能使民间文化活动的规模扩大,农民群众自然会得到文化生活的充实。
(六)开辟文化产业项目要适应科技进步的步伐
运用科技进步是开辟农村文化产业领域的一大成功经验。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较快,也尝到了实惠。近几年,许多青年农民群众用数码摄像机为当地政府举办的各种主题庆典活动、文化部门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农户婚娶、生日庆典等。拍摄MTV、DVD、VCD片,不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而且也赚了不少钱。在拍摄秧歌、腰鼓、春节社火、地方小戏中,农民群众不请自来,义务当演员,场面十分热闹。为购置拍摄设备,许多农民还自愿捐款捐器材。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得到启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青年一代新的文化时尚,会给农村文化带来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农村文化产业开辟了新途径。科技带给农村的不仅是经济的进步,同样也给农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
另外,如工艺美术厂,电影流动放映服务,文化艺术培训班或学校等,都是很好的文化产业模式。通过以上几种模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文化产业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重视是容易兴办发展起来的。农村文化产业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巩固和壮大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起到促进作用。农村文化产业必然会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历史性创举,我们应该从现在起精心培养,呵护支持,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备内容。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能够使我国的农村文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成绩。随着农村文化产业向农村大地兴起、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必将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刘吉发.文化产业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7).
[2]邹广文,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
关键词:合作社;资金;技术;政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农村合作社发展资金和技术支持欠缺制约其发展
当前,农村合作社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一是资金紧缺问问题,二是缺乏人才问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当前农村合作社大部分存在资金需求巨大,而融资渠道相对匮乏。以辽宁省为例,20007年至2010年,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10年底该省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053个,合作社总数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增加了4232个,社员总数达到48.2万户。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26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业务,贷款支持了2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13192户,合计发放贷款12242笔、金额48476万元,其中,对社员发放贷款40440万元,占合作社贷款总量的83.43%。合作社为社员及非社员农户代购农资达到355630万元,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达到898000万元,从合作社流动资金占有量来计算融资需求很大。但是,目前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对合作社社员办理小额信贷业务,而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获得贷款比较难,仅为141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33%,金额只有8036万元,占专业合作社贷款总量的16.57%,远低于合作社社员通过小额信贷形式获得的贷款数量。全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余额为192.6亿元,贷款农户数为137.7万户(不含获得过贷款支持已归还的农户),贷款农户占农村农民总户数的21.85%,而获得贷款的合作社社员只占合作社社员总数的3.0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的贷款总量明显不足。在解决资金问题上,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靠银行借贷,二是大户出资。第一种情况,在很多地区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往往导致贷款难现象。第二种情况,大户出资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导致一般社员在合作社没有话语权,大户的决策决定一切,最终很可能影响一般社员的利益。
其次,是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的合作社大部分社员都是自带产业入社,政府在技术支持方面往往采取的是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这种形式的支持对社员的提升非常有限。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采取先进的集约化生产,农村合作社的效益必将不足以支撑其继续存在发展。而很多社员入社以后,往往不愿意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或者希望改变却缺少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政府对农村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首先是税务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是合作社成员的产品销售视同自产自销;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合作社购买产品可以按照13%进行进项抵扣;三是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资免征增值税;四是合作社与成员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免征印花税。第二,在项目方面合作社可作为涉农项目逐一单位。第三,各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政策扶持资金。第四,合作社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之中,给予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用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断的颁布与落实,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由于竞争实力较弱,应当给予产业政策支持,把合作社作为实施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承担项目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还不强,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给予专业合作社财政资金扶持,就是直接扶持农民、扶持农业、扶持农村。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支持政策由国务院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规定。
最后,不断试验落实的林权抵押政策,也为合作社融资开辟了新道路。以浙江庆元为我们调查专业合作社是创新竹木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成立于08年9月1日,目前成员有28家农户,其中10家每户出10万元,另外18家是以林权证作为入股的,总资产200多万。
三、城市就业难为大学回农村创业提供了契机
去年,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将近700万,而签约率只有四成多,再现就业难的问题。然后广大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却面临了一系列的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国家也颁布了系列政策锅里大学生创业和回农村发展,这反面力度只会越来越大,这在不久的将来不然会掀起一股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热潮,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刘平,主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
Abstract:Along with the material life level's enhancement, is becoming the local farmer's call gradually in our country partial countryside area carrying out modern estat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estate management's content, to unify our country rur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aims at the question which appears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proposal.
关键词:现代物业管理 农村城市化 公共事务管理
key words:Modern estate management countryside urbaniz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作者简介:彭丽花(1984-),女,汉族,广东广州,研究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程技术系物业管理专业老师。
何丽萍(1977-),女,汉族,广东广州,研究生,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一、 我国农村发展物业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昔日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城市化不仅带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导致他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他们迫切希望改变农村物业环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而,农村的管理不同于城市,“两委”来管理村中公共事务,没有或鲜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有了实行的可能性。
(一) 农村城市化的影响
1、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1978年到2010 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上升到5919元,增长了43倍。使得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农民可以通过种地、养殖、外出打工、房屋出租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收入渠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这就为农村发展物业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日益凸显,迫切希望改善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也希望农村能够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尤其是现在的80、90后,回到农村生活有种不适应的感觉,而农村配套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相对落后。
3、 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城市化既为农村带来了资金与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根据本地优势,发展手工业、加工业等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迫切希望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之管理厂房、办公楼等物业。
(二) 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主要是在村委会的领导下,以“村―组”两级,在“两委”(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传统村级治理模式。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公共事务管理上的缺位。3~5人组成的村“村两委”在组织和管理上势单力薄,在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卫生保洁、治安维护、水利建设、森林防火等工作的管理和推动上出现了“断裂”现象,组织和服务群众的作用明显不足。第二、公共事务管理的不到位。村“两委”在民主议事、民族决策、建议意见等方面实际作用不大,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明显地局限于签字、发通知单、传话筒等。同时,由于村“两委”在完成上级布置的诸多任务后,大多已经筋疲力尽,因而对于村民要求改善生产生活等各种诉求难于顾及,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到位上比较难,群众意见很大。
(三)农村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农村发展过程中好的一面,也不容忽视农村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与物业管理息息相关的六个方面来探讨:
1、农村清洁卫生环境差,到处存在着乱堆放、乱张贴、污水乱排放的现象,造成了农村给人“脏乱臭”的形象,在家园、田园清洁和水源清洁方面都亟待改善。
2、农村治安环境不好,一些无业青年到处流窜,偷盗、抢劫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的不安定因素。
3、农村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统一规划。这主要体现在房屋的建设、绿化的设计上各自为阵,使得农村景观杂乱无章,也导致相邻物权的问题不断凸显。
4、农村物业、设施设备的老化。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因失修、缺少维护所引发的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房屋设计上的存在着的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缺乏必要的养护,导致房屋漏水、墙体开裂、电线短路着火等现象都时有发生。
5、农村大量留守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了,留下了老年人、小孩在家,而老、少人群在面临突发事件,如疾病时所需要的社会关怀、社会保障极为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公共事务服务的部门能够承担起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救助与服务工作。
二、农村推行现代物业管理的好处
物业管理在我国农村实行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2007年9月,我国首个农村综合物业管理站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开张,由此拉开了中国式农村物业管理在史册上的序幕。现代物业管理这种集高度统一的管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市场化经营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农村一但出现,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和城市现代化手段,将会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对于农民、农村、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四方来说均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1、对农民来说,推行现代物业管理,能够让农民摆脱农村清洁卫生“脏乱臭”的局面,生活在一个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城市人所特有的“待遇”――物业服务,提高生活的品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2、对于农村来说,推行现代物业管理,意味着“村-组”的村中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将要向“村-社区”的管理模式转变,能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这也将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对于政府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村“两委”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缺位与不到位,导致了村民与基层组织的矛盾。政府脱身于日常的“物业服务”事项上,更能够起到方针政策的把握及对村中大事的决策上,而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开展起到一个监督、引导的作用。
4、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进军农村是一个新的市场,能够拓展它的业务空间, 实现业务来源的多元化。按照物业管理有关理论,有物业覆盖的地方,就有物业管理活动的空间。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有利的探索,能够有利的推进整个行业向前更一步。
三、 农村推行现代物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推行的设想是很美好,但是前进的道路上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结合已有的“卢家场模式”、“宁波慈溪模式”、“深圳宝安模式”等,我们来分析农村发展现代物业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以及这些先行者的一些成功经验。
第一、物业服务企业经费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瓶颈。物业服务行业作为微利行业,流动资金一般有限。面对着农村庞大的物业市场,很多物业设施需要百废待兴或者亟需配套建设。如在我国西部农村要实现沼气物业化管理,需配备垃圾分类池、污水处理池、发酵塔、沼渣车以及净化炉等设备,这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如果单靠物业服务企业投资,日后再慢慢回收成本,这势必会打击物业管理公司的积极性。所以建立多渠道的物业管理资金筹集渠道对于农村的物业管理公司良性运转必不可缺。如卢家场村综合物业管理站就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赞助和村民自筹结合的办法建立起来的。深圳龙岗区完成对城中村的改造其扶持政策是区财政按建筑面积2元/M2标准对社区予以物业管理启动资金扶持,街道财政按区街3:1比例配套扶持。
第二、农村物业管理费该如何收取。一方面是收费标准该如何确立,是按面积还是按人头收取抑或是按户来收取?按面积收取是按宅地基面积还是按宅地基加上自留山、自留地的面积收取?……另一方面是村民祖祖辈辈在此居住,对缴费存在着抵制情绪。这些都是在目前的农村物业管理试行地区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也给我们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农村在成本测算、业主争议等工作中带来了难度。因此,建立科学的农村物业管理成本核算制度极为迫切。
第三、物业管理工作在农村开展面临着处理着部分群众意识改变的问题。在笔者对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乾镇海埔墟村做的物业管理调查中,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90.23%赞成引入现代物业管理,但是一涉及到缴纳物业管理费就表现出畏难情绪,只有不到50%的村民愿意缴纳物业管理费。农村的税费改革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突然每个月要缴纳一笔物业管理费让不少村民会表现出对物业管理工作开展的抗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建议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多种物业经营,让本地村民入股成为物业公司的股东。如广州石牌村城中村改造中的三骏企业集团,对村的集体经济进行公司化管理,藏富于民,这样物业管理费的收取难度就降低。二是要注意到农村特殊的风土人情。农村不同于城市,人情味比较浓,诸如在海埔墟村,已经在村委会的提议下,每户每月缴纳10块钱的垃圾费,该工作由村中一名行动不方便的村民承担,收益也归其所有。在农村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留守人员,如老人、儿童,是家人在外牵挂、担心的源头。若物业公司开展针对这些留守人员的物业特约服务,相信对这部分家庭的物业管理费收取工作难度也不大。
第四、农村物业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辟如:农村人口普遍素养还不高,人员利益私心偏重等多种新型法律法规空白问题将会随之而产生。由于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大都是以城市为背景,将其向农村推广,若完全依靠村民的自觉行为,将面临难以引入或进展缓慢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引导性政策与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引导各地农村引入物业管理制度。此外,农村的物业权属关系比较复杂,违规建筑的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在法理与本土人情之间如何权衡,若借助当地有声望的人士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为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存在着物业管理的需求及条件,但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村民的意识没转变、政府推进的力度也不够强、物业服务企业自身情况等原因,导致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的这股星星之火还未燎原。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摸索、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现代物业服务企业在我国农村还是会有一番作为的,因为农村物业管理是对多方(农村、农民、政府、企业)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谢家瑾.物业管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有益探索.中国物业管理[J],2006(7),1
[2] 叶娟娟.河北省首个农村物业管理站“探秘”[J]山西农村(村委主任),2008(4),18-19
[3] 王洪宇.试析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于推广[J]乡村经济,2008(4),12-15;[4] 王洪宇.宁波新农村建设引入现代物业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物业管理,2008(2),46-47
关键词:城镇化;初中教育;留守儿童
如今,我国城镇化推行速度加快,使得大部分农民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却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导致大部分学生也进入城镇求学,农村初中生源大量流失,教学规模也逐渐萎缩。故而,政府在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同时,也需考虑农村初中的未来发展。
一、农村初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农村初中学校生源下降
生源不足是农村初中公办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其原因共有两点:(1)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入城镇求职,而子女自然也随其进入城镇求学。(2)农村初中公办学校自身存在问题。农村初中公办学校自身办学实力较低,资金不足,无论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师能力,都难以留住学生,如大部分学校并未建设语音室以及微机室。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城市教学质量更高,而部分家庭条件良好的家庭也希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于是纷纷转学。
2.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转校至城镇学校,导致部分教师失去教学信心。且随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不断减少,农村初中教师整体数量趋于饱和,甚至会有所剩余,学校最终不得不辞退部分教师,这也成为农村初中教师担心的问题之一,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不仅如此,大部分农村教学条件较为艰苦,部分教师并不愿意进入农村教学,这也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初中教育未来的发展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的问题。随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的不断下降,留守儿童成为学校生源的主体。然而,该类型学生较为特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老人对学生进行监护。该现象使得学生学习难以得到系统的管理以及有效的监督,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再加上该阶段学生贪玩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其学习成绩不高,甚至存在辍学的可能。由此可见,农村初中教师需积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防止其辍学,以此提高生源质量。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学校可以向当地政府或是社会寻求帮助,给予家庭条件不佳的孩子部分经济补助。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地政府也可以促成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合作关系,由农村学校邀请城镇学校部分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教学,同时指派学校教师前往城镇学校学习以及培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管理自身学习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自身成绩有所上升,自然不会辍学。
2.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今,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缺乏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学校中大部分教师较为年轻,骨干教师或是资历较老的教师基本没有,使得农村初中学校学生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第一,国家应更为关注农村初中公办学校领导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从而提高学校领导的个人能力,以此促进农村初中学校的建设。同时给予学校领导部分经济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以达到吸引更多人参加培训的目的。第二,作为学校领导,应强化对教师的管理以及选拔工作,注重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不仅如此,学校领导还需同城镇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考核制度。凡是校内通过考核的教师,可前往城镇学校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能力。第三,国家应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解决农村初中教育城镇化之后,农村教师的就业问题,以免教师担心失业问题,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使得学校师资队伍更为稳定。第四,国家应组织城镇学校教师进行支教活动,并给予前往支教的教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是名誉,以此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与城镇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使得农村学校教师了解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农村初中公办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城镇化的推行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但其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家应更为重视目前农村初中公办学校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帮助农村学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充师资队伍,从而使农村学校学生享受到同城镇学校学生同样的待遇,也使得城镇化的推行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互构理论农村义务教育农民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落后。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方式依然是以课堂传授为主,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接受课堂教育的时间、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但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显得落后了,重课堂而轻实践的教育方式易导致学生的知识范围狭窄。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模式,这是建设新型农民的巨大阻碍。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缺乏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操场等先进的教育设施。这些教育设施的落后使教师缺乏教育创新的载体,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育内容单一。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据笔者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程依然围绕升学考试设置。授课内容依然固定在所谓的“主科”即语数外等科目,而所谓“副科”的音乐、体育等课程则理所当然的让位于“主科”。长期枯燥单调的课程学习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应试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动手能力等的培养,而这正是造成当代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3.学生流失严重。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有所上升。我国农村教育虽已经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学生流失仍然比较严重。学生较早的脱离学校教育固然能给家庭带来一时的负担减轻和收入增加,但却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4.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直接参照物和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流失严重,数量不能满足教育之需求。第二,教师授课水平差,责任心不强。
二、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政府职能缺失。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职能的缺失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基础性因素。政府职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体制不完善。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与之前村镇主导相比,以县为主确实能更好协调县级区域教育资源,减少乡镇教育负担。但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各个地区贫富差距加大。以县为主就不能合理协调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落后。
第二,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制度的种种设置与安排,使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突出的“城市优先取向”,在表现出不平等的同时拉大了城乡差距。建立在城市学校基础之上的办学标准,自然出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先城市后农村,先重点再普通,先市民子弟后农村子弟,以城市和市民为中心,以农村和农民为的教育资源配置路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后就是一种必然现象了。
2.农民自身原因。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以及受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开始出现。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学校教学质量差,教育方式落后,导致学生缺乏上课的动力。另外,二元体制下,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开始集中化向城镇靠近,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农村学生辍学,上不起学的现象的出现。
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第一,推进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创新。现有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保障体制主要是“以县为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以县为主”的资金保障体制与农村义务教育溢出效应是不相协调的。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增加中央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转移支付,另一方面,应赋予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适当的权限。在具体管理事务上仍然“以县为主”,在教育资金方面,要由“以县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国为主”。
第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政府职责划分不明已成为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阻力,当前各级各类政府职责划分不明的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省级政府不能有效发挥积极作用,造成中央政府越过省级直接对基础教育进行统筹,这种直接的统筹和管理措施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办学积极性不高,造成其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中的缺位。学者们提出的改进措施包括: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管理重心,明确改革的重点;强化中央和省市政府的统筹规划职能,构筑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平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等。
第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考评和监督机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变成实在的行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考评和监督机制。把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使农村义务教育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建设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农民自身作用
第一,促进农民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要让农民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农业劳动者,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建设者。而新的角色定位不仅要求农民掌握农业劳动技术,更需要掌握新时代所需要的科学文化技术,而农村义务教育就是农民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的根本所在。
第二,改变农民对教育的认识。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农村义务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支点。在此过程中,农民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对教育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而针对目前出现的读书无用论,更应从农民自身的认识着手,加强宣传力度和激励方式,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对教育的认识。唯有从根本上让农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原春琳.中高级教师配置不平衡农村教师工资偏低[N].中国青年报北京,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