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策与建议的区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第一,大纲变化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两者考察的能力要素不同?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纲是复习指导和方向上的建议,大纲变化意味着考试方式变化,具体而言,就是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点的设计不同,这一点考生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大纲变化意味着考察能力的切入点不同了,但考察的基本能力没有太大变化。例如,两者都要涉及到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因为这是考察的根本和前提,这一点没有太大变化。第三,基本能力的考察相似,但考察的切入点是不同的,即考点有很大区别。行政执法类主要侧重“理解资料,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综合管理类则要求“全面把握,准确理解,揭示本质问题”,简单比较,显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因为只要理解资料,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提示本质问题。以2014年中央机关申论为例,按行政执法类的要求,只要回答出资料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业生产问题即可,但按2014年综合管理类要求,则必须进一步提出本质问题:资料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执法类是否不需要考虑综合分析能力?如果需要,与综合管理类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
前面谈到两者考察的基本能力没有太大区别,都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只是应用时两者有所区别。首先,解读申论材料,就是要将纷繁复杂的资料归纳到现象、原因、影响和对策等四大要素之中,这其中必须包含综合分析能力,试想,行政执法类考生如果没有综合分析能力,如何解决由现象到原因的解读;其次,两者应用时区别之处在哪里?行政执法类考生只需要运用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资料即可,而综合管理类考生则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合理推断或评价”显然重在推断或评价,也就是明确要结果。具体考试中,对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前者没有题型对应出题,而后者可以通过分析观点、分析原因、分析对策等题目与之对应。
第三,贯彻执行能力如何理解?会单独设计与之相对的题型吗?
这是今年大纲中的着重点,首先,理解的关键在于“理解目标和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完成任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目标是前提,依法行政是原则,完成任务是核心。那么要运用综合分析能力确定目标,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义、高效便民、诚实信用、行政监督都是要对照的重点,而完成任务自然就是结果。其次,贯彻执行能力的考察可以单独出题,例如,给出一个案例,列出许多对策,对照依法行政的六大原则进行判断,进行对策分析;也可以放到解决方案之中进行系统考察,变成一个侧重点,建议考点重点关注前者,按单独出题进行准备。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即贯彻执行能力其实属于对策类试题中对策是否“可行”的可行性标准之中的六个方面。这一点,考生要加深理解,也就是在对策的“可行性”分析中,我们强调的是“合法、合理、合情”,那么依法行政则延深了程序正义、高效便民、诚实信用和行政监督等几个方面,请大家注意理解。
第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雾;霾;区别;发生;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51-02
自2008年以来,由于大城市宿住人口的逐年大量增加,再加上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等多方面原因,人们的活动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交通等多方面的承载力。具体地讲,全国一线大城市的北京、上海,二线各省会大城市的石家庄、太原、天津、济南、南京、杭州等其他一些大城市,自当年的10月中旬至翌年3月常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是指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微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及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焚烧产生烟灰等,雾霾天气通常是由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从目前医学临床上的诊断来看,雾霾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主要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如重金属等有害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道并附着在肺泡上,轻则会造成鼻炎等鼻腔疾病,重则会造成肺部硬化等。
从国家和民族整体长远利益的大局出发,本文在了解和提高对雾霾天气的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索研究治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性及紧迫性,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到雾霾天气的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雾霾天气概述
1.1 雾和霾的概念与区别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天气是指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是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农田中的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焚烧等,雾霾天气通常是由多种污染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在全国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霾狭义上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H2SO4)、硝酸(HNO3)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1]。霾就是灰霾(烟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而雾中的相对湿度达到饱和(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广义上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它也能使大气浑蚀,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1.2 雾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
雾霾形成的“源头”包括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而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等则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主要是指无风状态)的气象条件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NO2、N2O4、N2O5等,下同)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上海监测的是细颗粉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2.5 μm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机动车是排放细颗粒的“重犯”;其次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包括轿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合物等,但碰上雾天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的发生。
1.3 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分析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并且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10 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无大的变化且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甚至可持续10 d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有时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以区分,所以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此外,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
2 雾与霾的主要区别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蚀,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蚀、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时的大气混蚀,视野模糊导致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 km。霾与雾、云不相同,与晴空区之间无明显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直径比较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在1~2 μm,因此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3 雾霾天气实况
自2008年以来,由于大城市宿住人口的逐年大量增加,再加上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活动范围超出了大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交通等多方面的承载力。因而从2010年以来的数年中,自当年的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从北方地区的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北京、天津、山东济南直至长江以南的南京、上海 、杭州等城市频频出现雾霾天气。具体地讲,全国一线大城市的北京、上海,二线的各省省会大城市的石家庄、太原、天津、济南、南京、杭州等其他大城市及省会大城市以下中小城市雾霾天气的发生日趋频繁。
4 雾霾天气治理建议
4.1 种植较强吸收SO2的植物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较大的叶面积系数,所以对SO2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型园林公园内或草坪禾草绿地内空气中的SO2含量要比非绿化区少10%~50%。悬铃木、垂柳、银杏、柳杉、红豆树等树木都有较强的吸收SO2的能力。如柳杉种植3~5年以后,每年能从大气层吸收SO2 720 kg/hm2。种植紫花苜蓿1年内也可使空气中的SO2减少10.3 kg/hm2。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如工业技术开发区、园林公园及公路两侧大量种植能够有效吸收大气中SO2的植物,以逐年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建议市民逢年过节,尤其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并长期在全国各地的省会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坚持落实,可有效避免重大灾(火)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2 严禁焚烧秸秆
全国各地粮食作物主产区小麦等作物的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即5月11日至6月10日),水稻等作物的收获季节一般在当年的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止(即10月1日至11月20日)。建议在全国各地粮食作物主产区的地区严禁秸秆焚烧,甚少有3个方面的益处:一是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给后茬水稻作物增施1次基肥,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进土壤的理化性质,又可以培育田间有益的天敌昆虫,抑制害虫在水稻生育期为害,如卵期寄生性天敌有稻螟赤眼蜂的幼虫可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2]。二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旅游航空事业的发展。民用飞机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可以免受地面秸秆焚烧后烟雾的干扰而顺利到达目的地。如上海某国际旅行社(公司)在2014年5月下旬组建好一支约有30名市民的旅行团到海南省三亚市进行7 d左右的观光旅游,于5月24日11:40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登机起飞,在飞行过程中因未受地面烟雾的干扰影响,3 h后于当日15:00顺利到达三亚市凤凰国际机场。三是粮食主产区在此方圆数十千米范围内可以不受烟雾的干扰影响,绿色植物可以照常进行光合作用,且可以起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作用[3]。
2000年以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如粮食补贴制度直接付给种粮户本人等政策)连续贯彻的前提下,笔者建议粮食作物主产区的各省市政府在地方财政允许的情况下,筹集一定资金向种粮农民倾斜,对其给予补助,促进秸秆焚烧。这样对国家、社会及种粮农民三者均有好处。
4.3 推广环保型机动车的使用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投放(推广)环保型大型公交客车及小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
国家从2010年以来重新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的治理环保方面的政策法令,并纳入全国各地省会城市的考核指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即5月1日至10月31日长达184 d的世博会园区的参展时期,上海市政府花大力气在园区全部采用环保型大型客车(充电式的公交车,即新能源车,下同)作为交通车辆。此举措有利于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在全国范围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2011年起,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两地车辆公交公司率先投放(推广)环保型大型公交客车,以方便市民的出行。2012年下半年起,北京、上海两地环保型小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2013年3月,杭州市环保型小轿车也进入了家庭市场使用行列。这对向大气中停止排放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研究气象学专业中有关雾霾天气的发生。从国家和民族整体长远利益的大局出发,建议针对雾霾天气的发生,探索研究治理当前生态环境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推广环保型机动车的使用,应放在国家主要的战略位置来看待和考虑[4]。
5 结语
针对雾霾天气的发生,治理生态环境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应由国家层面出台环保方面政策法令或具体措施,如对单位或个人积极种植能有效吸收SO2的植物(树木)实行物质奖励制度;对购买环保型小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的市民(包括农民),以当地政府对小轿车市场价优惠25%~35%比例来计算。力争用10~20年时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努力,减少或杜绝雾霾天气的发生[5-6]。
6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4.
[2] 毛艺林.雾霾环境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14(7):76-79.
[3] 赵秀娟,蒲维维,孟伟,等.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3(2):416-423.
[4] 彭应登.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3):233-239.
学员问:最近有个推进会,要给领导写个讲话,要求总结今年以来的成绩并安排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我想把最近给上面汇报的一个材料改一下,因为内容也是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下一步落实的要求。我想请教一下,汇报材料改讲话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有什么区别?
谷语老师答:根据您所提供的信息,需要将汇报材料转换成领导讲话稿。提供如下建议:
一、关于转换问题。在汇报主题和讲话主题一致的情况下,汇报材料是可以转化成领导讲话稿的,关键要把握好二者的区别,认真加工处理,才能做好装换文章。
二、关于汇报材料与领导讲话稿的区别。
(一)对象不同。汇报材料的对象是上级领导,而领导讲话稿的对象则是本单位或本级的干部职工。
(二)功能不同。汇报材料主要是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争取上级的指导和支持;领导讲话稿的对象则是用于向干部职工传达政策、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安排部署工作,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三)语气不同。汇报材料因为用于对上汇报,语气一般比较谦恭;领导讲话稿面对的对象一般是本单位或本级的干部职工,为了推动某项工作落实,语气则显得比较强硬一些。
三、关于汇报材料转换成领导讲话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转换角色身份,找准自身定位,能从汇报人变成了主讲人、领导者。
(二)要注意转换语气口吻,通过遣词造句,能由谦恭的语气变成要求命令的语气。
一、概述
竞业禁止是本公司的特定人员在职或离职后,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受到一定的择业限制,禁止从事与本公司具有竞争关系的业务。竞业禁止可分为法定禁止和约定禁止。法定禁止在我国即指公司法对董事和经理的竞业禁止行为的限制性规定。《公司法》第61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在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这是本文的法律依据之一。
约定竞业禁止,是指公司与员工之间约定形成的竞业禁止。《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有关保守企业秘密的事项。因此,普通劳动者并不必然受到竞业禁止规定的限制,即双方遵守的是约定规则。
法定竞业禁止强制性强,一旦从业即违法,但约定竞业禁止则需满足约定的条件才可构成,且与商业秘密关联。以下本文试从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转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明确法律适用之效果,并就我国现行的公司法竞业禁止制度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二、两者的区别比较
将公司法竞业禁止(简称“前者”)与劳动法竞业禁止(简称“后者”)进行比较,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前者是基于诚信和忠实义务而构建的,旨在维护公司与董事、经理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而后者主要是基于契约自由原则,是否订立竞业禁止,禁止的内容及期限,都是当事人合意的结果。
2.有无补偿不同。在我国,前者一般没有补偿。后者则必须有补偿,否则该约定不生效,劳动法对此予以了肯定。因此,补偿费的认定对后者十分重要。这里有两种情况:(1)名义上有较高的补偿,劳动者实际没有得到补偿。(2)补偿不充分。如果法院断定劳动者领到的补偿额过少,应当认定竞业协议或条款无效。这一点区别于前者。
3.适用主体不同。前者仅适用于作为商事主体的公司与董事、经理,这里的 “经理”仅指总经理,不包括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后者不要求主体的商事性,且扩大到单位的一般人员,通常是涉及企业秘密的特定人员,如从事程序研发的设计人员等。
4.后果不同。违反前者的义务后,行为人承担的是损害赔偿的侵权责任或承受归入权,对于两种责任的适用顺序,由作为受害方的公司进行选择。违反后者的,一般通过违约金、赔偿金来补偿公司损失,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还是违约责任,单位亦有选择权。
5.此外,两者对人员离任后的竞业禁止要求不同。
三、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综上,两者虽然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仍有着天然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主要体现在:
首先,两者在适用对象上的重合性。董事等高管人员也是单位职员,只是身份较为特殊,所以公司法赋予其限制更加严格的法定责任。若董事等与公司对此有特别约定时,仍然受约定约束,此时应按《劳动法》规定对行为进行处理。
其次,这种联系还体现在对董事等离任后的竞业行为的规制上。
1.关于对离任董事进行竞业禁止的必要性。我国劳动法明确禁止了离职人员的竞业行为,但公司法只规定了在任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 未涉及离任董事的竞业禁止。实际上,离任董事往往掌握或了解企业秘密,如果对他们的竞业行为不加以规制,不但会挫伤公司对董事等高级职员进行智力投资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2.各国的做法。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未规定离任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但同时对公司与董事之间签订的有关董事离任以后的竞业禁止约定均予以有条件认可,并辅以严格的规制措施,即:竞业禁止合同必须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方能生效。
综合我国台湾地区判例及学说,判断竞业禁止合同是否有效成立有四个具体标准:企业须有特别利益存在,如营业秘密、公司客户信息等;受雇人在原企业之职位,即应以知悉该特别利益为限,而不能广泛到所有员工;竞业禁止之内容与期限不超过合理范围,应以一般社会观念加以判断之;须有对受雇人的补偿措施。
3.现行相关法律缺失下的对策。虽然我国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但亦未限制公司和董事等就其离任后的竞业行为进行约定。公司为防范风险,可与董事等就其离任后的竞业行为进行限制或禁止性的约定。但这种约束仅具内部效力,此时已不再适用公司法的规定,而转由劳动法调整。
由此导致的后果有二:其一,公司应当对董事等做出补偿,否则得依劳动法规定,此种约定不生效;其二,一旦董事等离任后发生特定行为,公司可要求其承担责任,此种责任不再是公司法上的法定责任,而转化为劳动法上的违约或侵权责任,从而实现两种竞业禁止的转化。
4.应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对离任董事经理的竞业禁止的规制。董事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劳动者。对一般的劳动者离职后的择业权利,劳动法尚加以规制,更何况是董事经理这一类高管人员离职呢?法律应当对这一内容有所体现,否则容易纵容离任董事非法侵害企业秘密,甚至导致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
因此,笔者认为,仅靠公司的临时对策,仅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从根本出发,我国公司法在借鉴他国立法的基础上,尽快明确我国公司法对于董事经理离职后的竞业禁止义务,对当事人之间的竞业禁止合同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制,从而使公司法律制度更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玉杰: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6月
[2]郑启福:竞业禁止的法理分析.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6月
[3]吴红瑛:董事竞业禁止立法建议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
[4]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二).台湾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1980年出版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具有高效益、高投入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的速度很快,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全社会的热切关注。
1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区别
设施农业在产品供应、生产条件、生产方式都与传统农业有所不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设施农业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的光热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二,设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中受到资源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加强了资源集约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增加了产品的产出量,提早了产品的上市时间,满足了市场的需求。第三,设施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中季节和地域限制因素,具有高产量、无污染、高效益等特点。
2 国内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设施农业基本上都是以农民自主投资的方式发展,小型设施居多,所以,在发展的规模上很难突破。
2.1 规模小、科技水平低
国内的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外设施农业采取的发展路线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这与国内相比正好相反。国内温室的设施结构简单、规模小、水平低,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也很低。多数设施是面积较小的日光温室,大型温室还没有广泛应用,落后的温室设施阻碍了国内设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2.2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国内的设施农业管理水平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在国内的温室中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大部分温室在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上都是按照计划管理方式和经济体制操作。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在拥有先进技术和实施的基础上,还有一套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管理机制。在国内,依然以粗放的管理手段和经验为主,高效、权威的管理机制仍未建立,经营方式主要以个体农户为主,进而导致机构庞大臃肿,管理效率低下,并且在管理方式上非常混乱,严重地浪费了温室能源,产生运行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影响了温室发展和产品利益。
2.3 设施机械化程度低
设施栽培的机械化程度很低,在综合设施技术中设施农业机械是最薄弱的环节,制约着设施技术的发展。由于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低下,因此,导致机械生产无法推广。设施生产中仍以人力为主,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特别在低矮的大棚中,设施机械还是空白,现有的设施机械结构大,在边角地带根本无法作业,导致生产效率低。
3 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设施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首先,要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新型温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次,研发配套的设施技术及装备,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最后,研发温室的各种先进技术,减低温室消耗,节约成本。对于研究产品的后加工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要科学选择研究新品种,改变依赖进口品种的局面。
3.2 提高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
目前,国内现有的温室都处于半自动和人工控制的状态,为提高生产率,应大力发展自动化控制的温室。自动化控制温室主要包括自动化生产和环境控制,温室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多方位的综合性技术手段,应向综合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进而推动设备农业发展。
3.3 加大农村设施农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设施农业将发挥巨大作用,对农民增收、结构调整、生产力等将有重大的影响。但从总体来看,农村的设施发展水平很低。由于农民的收入低,购买力差,导致设施装备的水平低,因此,阻碍了农村中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基层的技术人员和农民,应普及推广生产科技知识,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进行指导,抓好科技的示范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村势不可挡的趋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发展应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和设施体系,实现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文中分析了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区别,并根据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国内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总之,设施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点和特色,但与十提出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对发展职业教育有几点思考。
一、关于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县成人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等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职业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124人,在校人数1300多人,专业设置有计算机及应用、医学、音乐、财政事务、工商、旅游、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美术设计、烹饪、电子、机电、农林等,累计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近万人。
二、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定位不够准确
在当今社会和职场需求呈多样性且变化极快,升级转型加快进行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培养优秀的实用型的技能型人才。
2.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滞后
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职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
3.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根本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
4.政府重视程度不高
没有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相当的位置看待,只是作为缓解升学压力的措施。
三、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十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实现我县“四县目标”,“实施五大战略”的迫切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要做好以下几点:
1.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贡献,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形成社会共识。二要纳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总体规划中,促进我县职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列入考核范围。三要加大投入,根据我县职业发展的现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职业教育实行倾斜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准确定位,合理设置专业,突出特色
一要转变办学理念,要区别普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机会,面向市场办学,在研究市场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二要创新办学模式,转变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推广平定职高黄海班等模式,即校企联合办学等。三要合理设置专业,要根据社会职业需求,不断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特别是要有前瞻性、要跟踪先进的生产技术,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引进课程和专业。四要科学调整布局,根据我县现有职业教育学校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对现有办学资源整合,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面对未来,预计金融市场风险挑战较大,不确定因素居多,预测的难度很大。纵观经济全局,美国经济的稳定支持将会有效,全球经济基本稳定,指标向下修正有限,世界经济状态风险可控,未来发展态势有利。尽管新兴市场金融危机预警存在,但实际状态的危机隐患依然可控,经济基本面则是未来金融问题的重要支撑与化解的核心要素。
首先,预计美元指数的走向是关键因素,贬值需求加大,升值压力明显。按照自身特性观察预测,美元指数应该抓紧贬值,尽快贬值,但是实际经济或潜在政策的优势将有利于升值追进,贬值条件较为艰难,美元指数走势调节十分困惑。预计这一指标将会借机寻求贬值空间与条件,升值有限和贬值扩大是可能出现的局面。其次,预计全球股票市场将会由跌转升,幅度有限、分化严重。尤其是美欧股市的两极分化将会十分明显,日本股市将会涨跌各异,上涨的空间大于下跌的幅度。发展中国家股市低迷徘徊将会凸显,不均衡将会显著。预计美国道琼斯指数会继续回到18000点,标普500指数将会达到2100点,纳斯达克指数将回到5000点。第三,预计我国人民币将会继续贬值,未来升值有限,贬值将会常态化。一方面是自身经济基本面的结果,经济不支持货币升值是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是货币周期与技术因素决定的贬值必然常态化,相对升值周期过长,人民币贬值将难以避免。
根据上述预测分析,个人投资理财应该多观望、看长线,做短线、保本保值是关键。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因素是保本保值,非简单比例后的收益与利润指标。
建议一:投资关注国内为主。尤其是本岗主业以及实体实业的关注是投资重要的来源地。观念的转变是投资收益率的开始。目前我们的投资过激、投机性明显,一方面是缺少对主业和自己的认知,盲目投资。另一方面是脱离本职的谈论过多。其实放弃产业与主业就是投资最大的风险,没有实业的创造力就不会拥有投资回报率。
建议二:减少海外冲动短期投资。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复杂性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投资者的不成熟十分明显,主要是专业化的程度不足。为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舆论推进的海外投资,选择自己懂得的理财方式与产品,而非一窝蜂的投机性推进和选择。
建议三:注重资产保值理性。目前我国拥有的概念仅局限于资产投资,所谓的财富资产,并不具备资本的时代特征与定义。资产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定价权,我国空白于定价权,缺失于金融完整,金融运作难有平台与经验。因此,我们目前的定位是健全与完善阶段,资产保全与保值十分必要与重要。
关键词:母语方言 迁移 英语语音 自主学习
一、引言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Stern曾强调“学习者应该认识到清晰的,可理解的发音在交际中的价值(1999:117),所以英语语音的正确性还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语音学习对于语言掌握的重要性毋庸赘述,但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受到母语方言迁移的影响,语音自主学习往往陷入瓶颈。[1]
二、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即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994年Rod Ellis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此时母语规则能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了外语的学习。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2]
三、部分方言的特点
结合数月实地观察和采访的调研结果,笔者大致总结了以下三个地区方言的特点。
1.东北方言的特点
(1)混淆长元音与短元音
东北方言发音时对口腔肌肉紧张程度的要求相对较宽松。因此,东北学生往往混淆/:/- /∧/,/?蘅:/- /?蘅/,/?:/- /?藜/,/i:/- /I/,/u:/- /?尬 /。如:无法区分sheep/∫i:p/与ship/∫Ip/,或将foot/f ?尬 t/发成/fu:t/。
(2)混淆平翘舌音
东北方言常会混淆汉语中的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 因此,东北学生现在往往会混淆/dz/与/d?廾/,/ts/与/t∫/,/s/与/∫/。如:smith/smIθ/读成/∫mIθ/。
(3)用/v/代替/w/
东北方言为了发音方便,常用相对容易发的辅音/v/代替半元音/w/。因此,东北学生往往习惯用/v/代替/w/。如:将wife/waIf/读成/vaIf/。
(4)用/e/代替/aI/
东北方言中类似“哎”、“唉”(拼音中的“ai”,类似/e/音)一类的感叹词较多,加之东北方言发音时对发音的饱满程度要求相对较宽松。因此,东北学生往往习惯用/e/代替/aI/。如:将like/laIk/发成/lek/。
2、陕西方言的特点
(1)用/?/代替/n/
陕西方言几乎没前鼻辅音/n/。因此,陕西学生往往习惯用后鼻音/?/来代替前鼻音/n/。如:将function/'f∧?k∫n/读成/'f∧?k∫?/。
(2)用/v/代替/w/
陕西方言为了发音方便,常用相对容易发的辅音/V/代替半元音/w/。因此,陕西学生往往习惯用/v/代替/w/。如:将wife/waIf/读成/vaIf/。
(3)元音鼻音化
陕西方言鼻音化现象比较明显。因此,陕西学生往往习惯将单词中主要元音因素鼻音化。如:将bet/bet/读成/bent/。
(4)辅音词尾加/?藜/
陕西方言由于发音习惯,常在词尾的/p/、/b/、/t/、/d/、/k/、/g/等辅音后加上/?藜/。因此,陕西学生往往习惯在辅音词尾加/?藜/。如:将pig/pIg/读成/pIg?藜/。
3、四川方言的特点
(1)混淆/l/与/n/
四川方言中/l/与/n/属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意义上无区别,通常混用。因此,四川学生往往混淆/l/与/n/在英语中的发音。如:无法区分let/let/与net/net/在发音上的区别。
(2)混淆长元音与短元音
四川方言中元音的长短和肌肉的松紧不区别意义。因此,四川学生往往混淆/:/- /∧/,/?蘅:/- /?蘅/,/?:/- /?藜/,/i:/- /I/,/u:/- /?尬 /。如:无法区分sheep/∫i:p/与ship/∫ip/,或将foot/f?t/发成/fu:t/。
(3)用/n/代替/?/
四川方言几乎无后鼻音韵母(尤其:“eng”、“ing”),且鼻音不明显。因此,四川学生在碰到含/?/的单词时,往往读成/n/或者混淆/n/和/?/。如:将English/I?glI∫/读成/InglI∫/。[3]
(4)用/w/代替/v/
四川方言区内大部分地区都无唇齿音/v/。因此,四川学生往往用/w/代替/v/。如:将visit/'vIzIt/读成/'wIzIt/。[4]
(5)不能正确发出/∫/和/З/
四川方言没有与/∫/相对应的音。因此,四川学生习惯用汉语声母中的“x”来等同于英语语音中的/∫/。如:将action/'ae k∫n/读成/'ae kxn/。
四、对语音自主学习的建议
1.切实的掌握每个音素的发音规则
认真学习语音教材上每个音发音时的位置和方法,分析每个音的发音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练习初期最好对镜子模仿,以便及时纠错。
2.巧妙利用母语方言的正迁移,提高普通话水平
一般情况下,方言语言环境与标准语音的学习呈负相关性,因此我们要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一些母语方言比较重的地区,可以从模仿新闻播音员播音时使用的普通话开始练习。[5]
3.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网络等多媒体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听多看多练多模仿多对照,提高自己的英语语音。
五、结束语
标准的语音不仅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更可以提高沟通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习得标准的英语语音并非无门,关键就在于认清标准英音与我们母音之间的分别,用标准英音代替我们脑子里固化的母音。我们东方人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参考文献
[1]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Ellis, R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3]韩艳.东北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4]公琛,田延明.东北方言对英汉语音习得产生的影响[J]. 陕西教育.2008(10):30-31
[5]甄寒.四川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63-66
关键词: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写作障碍对策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虽然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仍然普遍较低,英语写作一直是众多学生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三大方面:学习方法存在弊端从而引起书面表达不规范;受母语习惯和思维方式干扰大;对英语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生疏。
1.书面表达不规范
中国学生的背单词问题是提升英语水平的一大障碍。时下书店里各种各样词汇书炙手可热,大多数学生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就背四、六级词汇,考研有考研词汇,出国留学方面的各种词汇书也是五花八门。背单词成了学生们备战英语考试的一项重头戏,甚至有些学生考英语之前不做除了背单词外的其他准备。英语类书籍(不指纯粹的词汇书)基本上都附带词汇表,由此产生的误区是学生们觉得只要背出一两本词汇书英语水平就提高了,其实不然,甚至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我背了那么多单词,词汇量也有好几千了,怎么一写到作文我还是只会用些很简单、很低级的词汇,写出来的作文质量还是很差呢?”我们经常会听见学生这么抱怨,这也是很多学生共有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大都只注意到单词的表意,对词的潜在意思,特别是词的重量、词的精神,以及词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不同语意等知识了解甚少。这样背出的单词只能算作是表观词汇,真正的核心词汇恰恰少得可怜(表观词汇是指认识但不会用的单词,核心词汇是指认识并且会熟练运用的单词),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翻来覆去只会用那么几个单词,作文质量自然不会提高,英语水平也不会有明显提升。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知道“知识”对应的英文单词是knowledge,如果要翻译一下“传授知识”这个短语,恐怕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不知道用哪个动词来表达“传达,授予”的意思,即使有些人略知一、两个单词能表达这个意思,也不能确定用哪个单词才最准确(该动词短语的最佳搭配是impart knowledge)。这就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通病,即背了很多单词会用的却没几个,这样靠死记硬背记得的单词就是表观词汇,而表观词汇是很被容易遗忘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喜欢背词汇书,但殊不知词汇书存在很多弊端:往往书上只会例举一个英文单词的重要意思或几个常用意思,使得学生对英语单词的了解不全面。要学好单词需要对其作深入研究,决不是背背词汇书就能掌握的。
相应的对策:笔者建议学生平时应该多翻辞典,多看例句,了解每个词的具体用法,而不是局限于背词汇书。背单词,扩大词汇量是必要的,可是很遗憾,学生通过背词汇书得到的大多是单词的“外壳”,而基本上忽略了词在语境中的作用。记了很多单词不会用或总用错这一现象司空见惯,有些学生把“感到浑身无力”(feel wobbly and rough)说成feel no strength,把“宜人的气氛”(the soothing atmosphere)说成the comfortable atmosphere[1],把“黄”(filthy novel)说成yellow novel等,都是犯了用词的错误。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肯定见过“导致很多问题”(invite a lot of problems)、“成功产生嫉妒”(success breads jealousy)这样的短语,“invite”和“bread”这两个词都很基础,但用在这就十分巧妙。这两个单词学生肯定都背过,可为什么自己写作时就用不出来呢?个中原因值得深思。“用词得当”和“用词准确”是写作的首要能力,具体说来要做到熟记名词、活用动词,以及正确使用形容词和介词。所以学生平时应多阅读、多体会、多发现、多总结,然后多写多练,才能熟练运用和掌握所学单词。
2.受母语干扰
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汉语讲究意会,而英语则讲究表达的意思清楚完整,这导致中文表达的意思往往很笼统,而英文的表达则往往比较精确。中国人喜欢说抽象名词,中文里有很多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在英文里是找不到合适的单词与它相对应的,比如“欣慰”、“感慨”,又比如“沐浴”、“澎湃”。而英语的词则相对更具体,表示不同动物的叫声,汉语基本上用一个“叫”字,在其前面加上动物的名称即可,不管猫叫、狗叫、鸟叫还是驴叫,总之都可用一个“叫”字解决。英语则不能用哪个词一并概括,猫叫是mew,狗叫是buck,鸟叫是chirp,蛇叫是sizzle,蚊子叫是buzz,连鸡的叫声还要分公鸡叫“crow”和母鸡叫“cackle”[2],从这一方面看,英语比汉语难学,因为它需要学习者精确地记住每个单词,没有规律可循。又比如说到车,不管什么车,只要是地上跑的交通工具,汉语里统统称作车,至多在“车”字前面加上一点修饰词以示区别。英语则不然,各种车都有一个对应的词,小轿车是car,出租车是taxi,公交车是bus,卡车是truck,火车是train。还比如酒,在中国只要是酒精类饮料都称作酒,啤酒、白酒还是葡萄酒,反正一并可统称为酒,英语国家的表达方法则要具体得多,啤酒是beer,白酒是liquor,葡萄酒是wine,还有鸡尾酒是cocktail,等等,让人一听其名就知其为何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与西方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比如西方人称隐形眼镜为contact lenses,决不是大多数人所想的invisible glasses,他们认为隐形眼镜与普通眼镜最大区别是镜片与人的眼睛直接接触(contact),而中国人大概觉得由于这种眼镜直接戴在了眼球上,从外表上看是看不见的,所以应该叫做“隐形眼镜”。又比如老外称台灯为reading lamp,称挂历为wall calendar,短信为text messages,寒衣是warm clothes,自学是self-taught,而并非我们所想的“table lamp”、“hanging calendar”、“short messages”、“cold clothes”、“self-learning”。学习者学英语切忌凭空想象,而应注意多积累一些常用的、地道的短语,以免一写起句子来就磕磕绊绊,漏洞百出。
相应的对策:笔者建议学生多翻英语辞典。要真正理解一个英语单词,知道其中文意思还不够,你还需要知道怎样用英语来解释它,因为只有英语解释才是最准确到位的。上文也提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所以有很多英文单词无法用中文来解释,即使能解释的也可能由于国人对中文的不同理解而造成与词的原本意思发生出入。比如plausible这个单词,英英解释为“seemingly possible”,英汉辞典中翻译为“看似合理的”。这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真正用起来问题还真不小。举个例子,你在外企上班,生病了要向外国老板请假,如果老外对你说“It’s a plausible reason.”这表示他同意你的这个请假理由,觉得这个理由是合理的,而按中式思维你肯定会理解为“老板的意思是这个理由‘看似合理’,实际上不合理”。又如politician一词,汉语翻译为“政治家”,可是如果你要翻译“林肯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这句话时,则最好不要选择这个词,而应该用另一个词statesman来表示,因为politician是含有贬义色彩的,常指那些背后耍手腕、令人厌恶的政客。因此,如果学生一味只看英汉辞典,对词语的理解肯定会存在偏差,就不可能做到正确用词了。
3.对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生疏
当我们初学中文写作时,老师会教我们一些遣词造句、段落的承上启下。同样英语写作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用词的技巧、句子与段落写作的技巧、文章整体构思和布局的技巧。
3.1用词要准确、地道、丰富。用词的准确和地道上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现在就来谈谈用词要丰富的问题。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大脑中基本上经过的是一个中译英的过程,由于背词汇书及思维的定势,造成了一一对应的思维模式,比如一写到“……是重要的”就想到important,一写到“……很好”就想到good。这种定势思维直接导致了学生语言的枯燥平乏,对英语作文的质量是很有影响的。
相应的对策:笔者建议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做同义替换练习,例如important(重要的)一词,同词性的替换就有vital,essential,primary(均为形容词),如果要求更高些,非同词性的替换也有很多,如“...of importance”、“...matter”、“...count”、“...rule”等,英美人常说的“Money talks!”里的“talk”在句中也是“important”的意思。
3.2写句子和段落都要求表达的思想统一完整,语言和语意有逻辑性。受汉语思维影响,中国学生写好英语作文着实有一定难度。首先,中文文章讲究意会,作者的思维可以有序,也可以跳跃,全凭读者自己去理解。英语文章则完全需要作者负责,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意思清楚完整地展现给读者,否则就是写作失败。其次,英语作文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中心句,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中文写作则比较随意,几个不同意思可以写在一个段落里,也可以好几个段落写同一个意思。所以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因受母语思维影响,常常一件事还没写完就去写另一件事,最后弄得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写出来的文章只有自己看得懂。此外英语作文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几乎都有连接词连接,从而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汉语中连词很少,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全凭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由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实际做的是汉译英这项工作,所以学生英语写作时不会用连词,或者翻来覆去就使用“and”、“because”这几个,导致文章看上去没有连贯性。
相应的对策:笔者建议学生写作之前要先列提纲,理清写作思路。写作时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尽量使用连词。还可翻译一些好的文章。笔者认为英语作文的范文是较合适的选择,由于也是学生写的,难度不会很大,但具有针对性。先把别人的写的好的作文翻译成中文,过段时间再将自己翻译的中文翻译回英文,然后看看自己写的句子和段落与别人写的有什么区别,看看别人的两个句子之间、两个段落之间是如何衔接的。反复多次,则能学以致用。
3.3英语作文很讲究文章整体的布局和构思。文章的布局不仅要求句与句之间有连贯性,段与段之间也要有连贯性,使得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思路清晰。上面提到的列提纲、做翻译练习等建议也适用于此。文章的构思则最好丰富新颖,如果一个观点十个人中有八个人举同样的例子,那文章定会落入俗套。学生应多看课外书,以获取更多灵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词语和句子要注意变化多样,不能总用同一个单词表达一个意思,不能总用同一种句式。
4.结语
英语写作是以扎实的英语知识为基础的,没有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英语写作就无从谈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写作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必要的语法知识、一定数量的词汇。在写作过程中中国学生除了容易出现选词不准确、时态混乱、结构不完整、或拼写错误外,关键问题是不能用英语思维,很多方面受汉语影响。因此,学生要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力求达到英语写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抵押贷款;信息不对称;担保;效果
一、引言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实行担保。抵押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
贷款抵押的作用和现状,已有许多论述。当借贷双方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时,抵押和担保既有利于解决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也有利于借款人避免银行的信贷配给(Stiglitz&Weiss,1981,1986;Besanko&Thakor,1987;蓝虹,穆争社,2004)。办理抵押贷款可加大公司所有者/管理者个人违约成本并提高借款人履行合同的激励(InwonSong,2004)。
我国抵押贷款发展较快。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调查组对国有商业银行10个县级以上机构2000年末贷款情况的统计调查,其中信用贷款占贷款余额的28.58%,担保贷款占71.42%(其中抵押贷款41.45%)(窦广涵,刘昱,2004)。
如何衡量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效果?抵押贷款是否具有普遍的实际担保效果?实际担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综述与概念设定
1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因为在贷款清收过程中可以出售抵押物还贷,贷款抵押能够提高贷款偿还水平,实现较高的贷款回收率(Carty,1998;Gupton等,2000;G.Kabance.,2001;KEmery.,2003;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JGrunert,MWeber,2005)。从多国数据比较来看,抵押物对贷款回收率的影响,因破产法及对债权人权利的影响、抵押物的种类、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方法及重评频率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宏观经济状况对抵押物变现价值有显著影响(J.Franks,AdeServigny,SDavydenko,2004)。Franks等人的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但没有对影响的大小进行定量测算。
国内研究内抵押贷款的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列举归纳的方法。研究文献集中在存在的问题的归纳(王志成,2002;苏建军,2004;王国恩,2004;)、抵押物价值评估质量(鹿亚芹,2003)、评估、登记费用高(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1996;李瑞丽,2000)、抵押物种类的选择(朱建华、杨晓荣,1997)、以物抵债的限制条件(王春玲,2004)、快速变现的限制(程凤朝,2004;左利英,2005)、法定清偿顺序的影响(王国恩,2004)、抵押物破产受偿率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8;隋军等,2002;四川省政府体改办调研组,2003)等方面,缺乏对抵押物担保效果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文献。
2概念设定
抵押贷款名义保证率:=抵押物评估价值/抵押贷款金额,其倒数即银行平常所称的“抵押折扣率”。
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抵押物处置收入净额/抵押贷款金额,本文将其定义为“抵押贷款实际保证率”,并以该指标来衡量抵押贷款担保效果。
贷款回收率:=1-贷款损失率
抵押物评估价值变现率:=抵押物变现净值/抵押物评估值*100%
三、方法与结论
(一)样本及处理
本研究利用银行已处置完毕的抵押贷款档案资料,共取得广东地区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有效样本1799个,涉及贷款金额70.9亿元,覆盖当地各个行业与地区;贷款发放时间1984-1999年,贷款抵押办理时间1995-2002,抵押物变现时间1996年至2004年。
为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对数据进行了如下清洗处理:
1、剔除了无效抵押数据。
2、对明显异常数据进行了核实修正:(1)剔除了原数据中贷款金额低于3万元的数据;(2)对实际担保率大于400%的数据进行了逐户核实。
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1样本基本情况一览表
变量样本量均值标准差25%50%75%最小值最大值
实际担保率(%)179948.8843.5516.0036.5076.40-10.50333.33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179939.8438.9912.9228.9956.60-57.50375.00
融资金额(万元)1799395.01986.0833.20102.00335.00317640
处置时间(月)179954.1431.5529.0048.0072.000180
处置成本率(%)95920.4521.785.7712.3127.78.19144.93
(二)主要结论:
1、样本总体的实际担保效果不服从正态分布,为偏态双峰分布,其分布直方图如下:
实际担保率的均值为48.88%,显示担保的平均效果欠佳;标准差43.55%,效果波动大,稳定性差;分布明显向低端(10-20%)和高端(100%)集中,显示大部分效果很差,小部分效果好;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说明可能存在某种或某些系统性影响因素。
2、评估质量基本呈现向低端集中的β分布特征,评估质量差,评估质量对担保效果有显著影响。
从银行角度看,评估质量(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理想分布应是一个均值大于或等于100%的正态分布,而且标准差越小,评估质量越稳定。
评估价值变现比率的实际分布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来看,分布基本服从β分布,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越低样本比率越高,评估价值变现比率均值仅为39.84%,评估质量很不理想。
进一步对评估质量与担保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5,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数据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3、处置时间呈现近似正态分布,与实际担保效果无明显相关关系
处置时间的分布如图,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均值为54.79月,标准差为32个月。处置时间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抵押物本身产权不完善,另一方面主要是1999年以前抵押物处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对处置时间长度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不能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006,双尾显著性检验参数为0.806),即从实证数据看,不能认为处置时间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4、贷款金额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对融资金额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123,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融资金额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双方呈负相关关系。大额贷款抵押的实际担保率总体上低于小额抵押贷款的实际担保率,一是大额抵押物评估技术难度更大,二是其评估更易受借款人影响,三是大额抵押物与小额抵押物相比,市场需求面窄,更难变现。
5、处置成本率呈现β分布特征,与实际担保效果的相关关系获得数据支持
处置成本率的分布如图,呈现β分布特征,其均值为20.45%,标准差为21.78%。由于数据的β分布特征,处置成本率数据主要集中在15%以下的区间里(低于12%的数据占了50%),处置成本率较高的,主要是小额抵押物、划拨土地等。
对处置成本率与实际担保率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双方相关关系显著的假设得到支持(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6,双尾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0),即从实证数据看,处置成本率是实际担保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6、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呈现明显区别
不同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效果区别明显。不动产的回收率总体上高于动产的回收率,具体如下表:
表2:部分种类抵押物实际担保率统计指标
项目样本数均值标准差25%50%75%最小值最大值
居住用地1771.4349.0425.0070.91103.3117.65198.70
居住用房48959.1143.6623.9350.00100.00-5.88293.33
商业用地5755.3340.7420.0044.25100.001.16130.60
工业用地20748.2839.8817.6335.7077.72-2.94222.67
商业用房44347.2648.6915.2534.8264.85-4.44333.33
办公用房5646.2139.7415.9131.0074.24-10.5187.5
工业用房44041.8039.5412.2330.3958.51-3.45287.10
设备7429.3730.278.0217.3740.72-4.00100.00
7、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研究试图对实际担保率与处置成本率,融资金额,评估价值变现比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1,2,3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其决定系数R2约为于0.4。
四、改进抵押贷款管理的政策建议
1、提高抵押物评估工作质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由银行而不是企业作为抵押物评估委托人;第二,建立与落实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评估质量的记录与考核制度;第三,建立与落实抵押物的评估期限管理与重评估制度;第四,建立银行内部评估审核制度,并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管理。
2、区别对待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的抵押物选择与评估折扣率。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金额抵押物担保效果档案,在此基础上制定种类、地区、金额区别对待的评估折扣率;第二,对不同种类、地区、金额的抵押物评估价值审核实行区别授权,严控高风险种类和地区。
3、选择抵押物和评估折扣率时,必须考虑抵押物处置成本率的影响。
4、严格规范抵押贷款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抵押物登记、处置等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5、区别对待存量与新增贷款。新增贷款实行最严格的抵押物,而原抵押物价值不足的存量贷款,只要能补充抵押物,明显降低整体风险,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JosephE.Stiglitz,Andrew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71,No.3(Jun.,1981),pp.393-410
[2]JosephE.Stiglitz,A.Weiss,"CreditRationingandCollateral",inEdwardsetal.,editors,RecentDevelopmentsinCorporateFinance.1986
[3]Bester,Helmut,"TheRoleofCollateralinCredit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EuropeanEconomicReview,(June1987),Vol.31,No.4,pp.887-899.
[4]Besanko,David&Thakor,AnjanV,1987."CollateralandRationing:SortingEquilibriainMonopolisticandCompetitiveCreditMarkets,"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PennsylvaniaandOsakaUniversityInstituteofSocialandEconomicResearchAssociation,vol.28(3),pages671-89
[5]Carty,L.V.(1998):BankruptBankLoanRecoveries,Moody’sInvestorsService,Juny1998
[6]Gupton,G.M.;Gates,D.;Carty,L.V.(2000):BankLoanLossGivenDefaulted,Moody’sInvestorsService,Nov2000
[7]Kabance,G..(2001):MexicanBankruptcyandRecoveryRateStudy,FitchIBCA,Dec2001
[8]Emery,K.(2003):Moody’sLoanDefaultDatabaseasofNovember2003,Moody’sInvestorsService,Dec2003
[9]Franks,J.;deServigny,a.;Davydenko,S.(2004):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RecoveryProcessandRecoveryRatesforprivateCompaniesintheU.K.,France,andGermany,StandardandPoor’sRiskSolutions,July2004
[10]Grunert,J.;Weber,M.(2005):RecoveryRatesofBankLoans:EmpiricalEvidenceforGermany,
[11]InwonSon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贷款分类和准备金计提中抵押的处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网站
[12]蓝虹,穆争社,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及效果的博弈分析,财经论丛,2004,(4)
[13]窦广涵,刘昱,我国银行担保贷款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14]理明:《国家计委中小企业融资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出现新动向》[N],《经济参考报》2001年4月3日。
[15]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改革》[C],载于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主编,《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24-254页。
[16]苏建军,银行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金融,2004,(1)
[17]王国恩,贷款抵押风险的生成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18]王志成,抵押贷款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审计,2002(9)
[19]鹿亚芹,资产评估质量及评价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0]叶春茂,胡友生,叶向东,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银行与企业,1996,(6)
[21]李瑞丽,关于抵押贷款登记收费问题的调查,南方金融,2000,(5)
[22]朱建华、杨晓荣,西方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广东金融,1997(4)
[23]王春玲,抵债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中国房地信息,2004
[24]左利英,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5,(1)
[25]程凤朝,论以资抵债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2004,10,16,
[2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规范破产,为企业优胜劣汰提供司法保障,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感知;需求;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82-02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而课程是制约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1]本科课程设置与改革不仅需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内容、课程顺序、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等基本要素,还须首先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2]本文试图以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课程设置的比较为基础,了解两种课程设置下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区别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两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A大学是我国一所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著名综合研究型大学,该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B大学是我国财经和管理领域的著名大学之一。两校在本科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学分分配比例的差异
两所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都小于50%,但相比之下,A大学专业课程的比例要低于B大学,尤其是占课堂教学学分的比例,A大学低于50%,而B大学则为57%;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与B大学相差较小,全校任选课的比例大于B大学,高达14.9%,详见表1。这一比例的差异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大学对非专业课程或者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B大学更高,而B大学社会学课程设置的学科专一性相对更强。
2.校内选修课程范围、数量和要求的差异
校内选修课即素质教育选修课,A大学的校选课相较B大学更为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类别更多,比如A大学的七类校选课中除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外还包括理工类的课程,而B大学的理科尤其是工科类任选课非常少。二是每个类别数量更多,A大学在其所擅长的人文领域开设校选课多达百余门,B大学五个类别均未超过五十门。而在课程要求方面,两校社会学系都要求每个类别至少选一门,但A大学的社会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三个类别中要求设置两门或更多,体现出在广泛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存在专业侧重。
3.专业课程设置方式和顺序的区别
这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课程设置最显著的区别在于A大学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一起学习专业必修课程,直至大二下学期再进行专业划分。而B大学则是一入学就划分独立的专业,各自上课。相应地,课程顺序也存在很大不同,虽然两所大学思想政治课、应用基础课都分布在大一、大二完成,但专业课程方面A大学将三个专业的概论课放在最前,然后是专业主干课程,大三才展开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有较清晰的课程顺序和年级递进性。而B大学的专业课程则类似于每个学期分别由一定数量的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组合起来,没有明显的系统性。
4.专业课程要求的差异
A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的课程要求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的要求要高于B大学,一是因为A大学社会学的专业选修课不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而是由学校安排并直接出现在课表中,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区分度不高,课程要求也基本相同。而B大学社会学是由学生进行有限制的选择,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同时也强化了必修课和选修课间的区别。二是因为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A大学的学生被要求在学期内完成的与课程相关的课后作业和实践的比例要高得多。
二、本科生对两校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感知和需求
学生不仅是专业课程设置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者,也是课程设置确定和改善最终的作用目标和对象。因此,对于两校社会学不同的课程设置,该专业学生应该是最能够进行较准确有效地感知和评价的。本研究在这两所大学分别采访了一名本科社会学三年级学生,对于上述两校课程设置存在差异的几个方面她们的感受和课程设置对她们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调查。
1.A大学受访学生
虽然A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只占课堂教学学分的48%,但该专业受访学生表示用实际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来衡量,专业课程占到80%左右。
关于A大学对校内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受访学生感到“学校挺重视的,也挺重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学校开设的校选课从数量和种类上都足以满足她的需求,“还会觉得很多有意思的课都想上但是上不过来。”对于学校要求选够十一门校内选修课,受访学生表示一般不会感到有负担,个别课程可能因为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和要求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但是“选修很大程度上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而且“多上些选修课能多接触其他领域的知识”,所以目前的校选课数量要求比较合理且能够接受。
针对大二下学期之前不分专业以及大一只开设概论课的设置,受访学生认为“大一专业课比较少还是很好的,可以先打基础,然后再深入学习。先上概论课可以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总体的认知,有助于之后的选专业”。因而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明显的系统性。对于学校提前安排好专业选修课的情况,受访学生认为“安排好了也挺好”,“自己选就特别麻烦,还要想着需要上多少学分,安排好什么时候上之类的”。关键问题在于学生“把所有的专业课都当成必修课来上,很多人分不清也不去分清,……老师的要求不会因为是选修而降低,同学也是”,所以“这些课程质量都挺高的”。
在被问到有多少专业课程要求实践或期中测试时,受访学生表示“每节课都是这样的,都有课堂展示然后论文”,她认为“有这个形式可以客观上给大家提供更多地了解和深入理解课堂内容的机会”,“毕竟自己做报告需要自己先搞懂然后才能讲出来”,“如果不要求这个,平时就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了。”
另外,受访学生总结说A大学生整体比较“务实、踏实”,在人才市场上比同水平大学学生的“口碑好一点”,就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大学”等。
2.B大学受访学生
B大学社会学的专业课程学分占课堂教学学分的57%,而该专业的受访学生表示专业课占用的时间和精力为总体的60%,与学分比例相当。而素质教育选修课占用的时间精力仅为5%,也与6.9%的学分比例匹配。
该受访学生认为B大学对素质教育选修课不是很重视,大致表现在“课不多、选择范围小、考试不正式、上课学生去的不多”几方面。她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任选课不能完全满足她的需求,曾经出现过“想选的课没有”的状况。在专业课程设置顺序方面,受访学生认为“不合理,大一的课应该少一些、基础一些;大二、大三的课应该多些、难一些。”关于课程结构的问题,受访学生认为各学期的有些课程间是“有关联”的,能够“互相补充”,但学期间的关联不是很大,系统性不强。
目前B大学社会学专业开设了26门专业选修课,受访学生仍认为“选择范围较小”,不够自由。但对于学校安排限选课的形式,她表示“如果学校安排得合理,比自己选择要好。因为学校可能考虑得更周到。”在被要求从学校安排和自主选择两种形式中选一种时,她选择学校安排,但“前提是安排得合理”。
对于专业选修课,受访同学认为与专业必修课没有区别,“同学都很认真”,她自己也是同样对待。在她的印象里,以往的专业课程中实践和展示的课程仅占20%,她认为这个比例“挺合适的”,因为太多实践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投入时间,分散精力”。她还表示课程有没有实践展示对她的学习态度和上课状态“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应该也不会有影响”。
最后她总结本专业的学生“勤奋认真、上课积极、发言踊跃、有思想、有见解”,学校学生整体比较“用功、有求知欲”。但就大学来说,B大学“综合性不够,偏重于财经金融领域,文学修养没有太大进步”,而这种状态对她自身也有一定影响,她认为自己“知识面不够宽泛,太局限”。当被问到B大学该专业学生最常去的就业单位是哪些时,她只想到了“银行,别的就不清楚了”。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对两所大学本科社会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情况,以及两名受访学生对这两种不同课程设置的感知和评价,可以看出在校内选修课的数量、专业课程设置顺序和结构、专业选修课开设情况这几方面A大学学生相较B大学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专业选修和必修的差别、分专业的时间、学校安排专业选修课程方面持有类似的看法,同时在专业课程所占时间精力、课程实践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从大学生的感知和需求角度出发,本科课程设置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种类、数量和课堂要求的设置
学生认为素质教育选修课是拓展知识面、培养新的价值观、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视角的重要途径。相比规定选课数量的多少,学校开设的素质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其种类、数量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要求共同构成了学生评判学校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的标准。
2.增加对专业选修课程选择和整体规划的指导与建议
没有选课机会的学生能够对规定的专业选修课程适应良好,本身有自主选择权利的学生则希望有更大的选择范围,但在学校安排合理的前提下她们又愿意放弃选择的自由。说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选择空间有所需求,但更看重专业选修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学生将专业选修和专业必修同等对待也说明了他们对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视。
3.加强学生在本科初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兴趣的把握
切身体验过和未体验过的学生都对本科初期不分专业该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原因集中于该模式对加强学科基础和找准专业兴趣的积极作用。该模式下学生认为专业课程顺序和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符合学生在本科初期降低专业强度和难度的期望。
4.在合理安排下充分发挥课程中实践展示的作用
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外实践和展示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过多的实践可能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这种实践对学生的监督和敦促作用是有限的,有怎样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
参考文献:
症状1 喜欢钻偏难怪题
——表现: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是需要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
对策:《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建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
症状2 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表现: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做题,做得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巩固了或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
对策:《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了,做题才是有效的。要多做些基础题,但基础题一定要强调落实,动笔写出,特别要注意规范的表述。
建议:回归基础、精选练习、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症状3 不注意知识系统化
表现: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益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就难有头绪,各知识间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哪些地方还是薄弱环节,心中无数。
对策:第一轮复习完后,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简洁的归纳,不仅可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做那些有难度的题目提供一种可行的解题思路。
建议:梳理知识、形成线索,串联线索、结成网络
症状4 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表现:有些同学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地学,最终的结果却是样样都想抓,样样抓不牢。
对策: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来学。这里的重点,一方面要注意重点学科的学习,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促进学科间平衡。另一方面,要理清学科内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再一方面,各个知识板块中的重点内容,要能够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有所把握,高质高量地练几道,不贪多,只求精,精益求精。还有,对重要的方法也要作为复习重点,争取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建议:合理取舍,深化重点、追踪热点、有的放矢
症状5 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表现:有的考生在高考复习中,不可谓不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就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策:首先要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重境界。
建议:学会看书、提升境界,有效解题、改进方法
看书的第一重境界是“记”,就是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第二重境界是“联”,就是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知识组成系统。第三重境界就是“用”,就是所学的知识用到解题中,只有会用的才算真正的掌握。
解题的第一重境界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前问题。第二重境界是“思”,就是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第三重境界是“归”,就是获得的知识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提升到第三重境界练习,看书时多想应用,设想应用这些知识的情形,并辅之配套练习,做题时多想课本,建立习题与书本知识的联系,这样就获得了学习的真经。
症状6 不善于总结归纳
表现: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后果。拼命做题,认为做多了,接触的面广了,题型见得多了,方法总会练到的。题海茫茫,能做完吗?效率太低,效益太差。
对策:复习中,我们应该总结归纳知识系统;也要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形成错题档案;又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并总结某种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和某个经典问题多种解题途径;并要归纳不同知识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的本质区别,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建议:由表及里,总结得失、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症状7 学习计划不合理
表现:有些同学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将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为止,但这时新的任务又来了,无所适从!
对策: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的学习的大体安排。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可以理解为周计划,考生可以非常具体地设定自己的时间安排,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好后,严格执行,不轻易改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是即时性计划,即通常说的日计划,它是对现实时间的安排,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知道自己相当短的时间内要做哪些事情,回头一看,应觉得今天很充实,效率很高。
建议:分段计划、科学有序,保证落实,严格执行
症状8 根据个人喜好下工夫
表现:许多考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对感兴趣的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格外用功,成绩突飞猛进。但是对不喜欢的科目漠不关心,成绩无法提高,学科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策:要提高总分,在弱势学科或平时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多下工夫,就更实在,更明智。由于效果的激励,对它的兴趣也逐步提高,只要持之以恒,现状会得到改观。
建议:优势学科、稳步提高,弱势学科、强行入轨
症状9 旧错屡犯,成绩难提高
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不少同学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其实,有些错误的产生是因为错误思维造成的。
建议:分析错题、追根求源,反思错题、塞翁失马
症状10 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表现:高考临近,有些考生精神过度紧张,甚至病倒。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建议
1 校园绿化建设的特点
首先,校园绿化建设要体现“雅”,雅是一种境界;其次,校园要“静”,静是学习的必要保证;再次,校园要体现“动”,动是一种活力,如小桥流水、音乐喷泉等,能使人放松、解除疲劳,心情愉悦。
2 高校园林绿化的规划与配置
吸取其它高校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从景观、生态、文化3个方面着手,使校园环境景观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
2.1 校园绿化的规划、配置要突显功能意识
将实用性放在首位,教学楼和宿舍楼周围应以低矮的灌木为主,高大的乔木会影响采光性和通透性。篮球场、广场等是大家休闲、玩游的场地,应有一定的容纳量,在其周围栽植常绿的高大乔木,并设置休息处。校园内行道树应选用常绿、树冠较大、病虫害较少的乔木树种,如悬铃木、香樟等。运动场草坪要根据使用要求、气候特点等,选用耐践踏、耐修剪,绿期较长的草种。树种、草种、景观的选用,都要根据校园的特点,将绿地的功能、实用性和观赏性、艺术性、经济性有机的统一、协调起来。
2.2 校园绿化的规划应与功能建筑相呼应
规划是搞好校园绿化工作的基础,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要仔细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建筑与环境要相互衬托,统一和谐,相得益彰。各功能区绿化规划要重点突出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各景点和绿化小区要做到似隔非隔,与建筑、道路浑然一体,做到虽有人为,宛如天开。只有做到点、线、面的结合,突出重点,校园绿化才能和谐统一,情景交融,以景育人,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2.3 注重高校校园绿化的品味和特色
校园绿化要突出高校特色,每一个大学,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和办学理念。校园绿化要将各自的办学理念及历史文化融入进来,要有特性,以区别于其它大学,要突出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及校园文化品位,同样,在绿化设计上不能生搬硬套,要有新意和创新,使得校园的植物造景和学校的发展及历史渊源紧密结合在一起。近年来,高校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师资力量决定,校园环境也成为招生的主要宣传之一。学生离开母校,校园的优美环境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寄托和怀念。
2.4 高校校园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我国幅员辽阔,各高校之间的生物气候带不同,为了保证校园内绿化的成活率,故各高校首先选择各自生物气候带、各自地区适生的乡土村种或引种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因为乡土树种已经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生长环境。具有管理相对粗放、生长健壮、植物病害发病率低等特点。乡土树种在校园绿化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有利于校园绿化的成功,且容易形成地域特色,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可降低施工成本,在起到绿化环境的同时还为学校节约成本,一举两得,但同时也得注意保持校园树种的多样性。
2.5 校园树种的配置要注意清洁和环保的要求
一是要确保校园要配置的树木、花卉、绿草的品种洁净、无污染。如我校校园绿化当时为了追求早日成规模和便于养护管理,因此栽植了大量的杨树,导致现在每年春天,杨絮就四处飞扬,造成环境污染,还能让人呼吸道不畅,因此建议学校尽快更换为雄株,减少春季污染。
3 提高校园绿化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3.1 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校园绿化工作,在人、财、物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俗话说,有钱好办事。学校要成立绿化委员会,选择合适的人员从事绿化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应积极设法筹集资金解决必需的绿化经费,尽可能地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
3.2 加强绿化管理的前瞻性
在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人的活动规律,给植物的生长、人的活动留足空间。
3.3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检查监督
根据学校实际,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校内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扩大绿化监察部门的工作范围,依法进行检查监督,可以实行责任制,分片责任管理。
3.4 应该与专业建设以及学生实践联系
我校设有园林专业,应该把学校的绿化同本专业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一边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可以在校园就地进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一举两得。
高校校园绿化是高校文明的标高之一,是学校给人直观印象,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让我们用丰富多彩的观赏树木来装点校园,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工作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护与帮助;分腿腾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24-02
保护与帮助是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安全措施,既能在意外发生瞬间使练习者转危为安,预防责任事故的发生,又能消除学生害怕恐惧的心理,促进学生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而,由于一些体育教师对此认识不够,操作粗糙,使帮保措施在实际使用中效率低下,且存在危险隐患。
一、帮保不能区别对待,建议分层要求,因材施导
案例:在五年级分腿腾跃教学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安排一位体育骨干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然后让学生排队依次“过山羊”。但总有几个胖的学生,或者矮小的学生不敢跨越,纵然同伴不断地鼓劲,也难以完成腾空动作。
剖析:每个学生存在着客观差异,用相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本身就不科学。教师要很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及条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情绪状态的差异,采用的保护与帮助方法也不相同。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运动能力将学生分层,区别对待。如通过初步练习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腾跃方式。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标准高度的山羊;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选择降低高度的山羊。练习中,身体素质和身体素质较好的,练习积极的学生一般只需做好监护或稍加助力即可。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困难学生”,这时教师也可以不惜亲自上阵施予帮助与保护,给学生跨越山羊的信心,鼓励其勇敢一跃。当然,也可以改造山羊,用扎捆在一起的小垫子充当山羊,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帮保漠视性别差异,建议男女分开,分类指导
案例:在分腿腾越练习中,女教师在讲解帮助与保护时,安排女生示范动作,教师在侧演示帮保,教学过程比较顺利。紧接着,分组练习中,由于女生力量与胆量有限,教师安排了男同学对女同学进行帮保,尽管这位男同学的“人品”也没有问题,但女生就是不肯上前练习动作,练习被迫中断。
剖析:男女生均有异性的“过敏”感。“无法想象,在我腾空的瞬间,有一双异性的手在我身上乱摸”。虽然女生的这种担心过于夸张,但从中也能看出女生独有的焦虑与担忧。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同性保护者,就可以消除练习者的顾虑。在初学动作时,可先让一名男同学做练习,教师进行保护与帮助,女同学观察教师的帮保手法。然后,再让胆子大、体育基础好的女同学尝试练习,消除其恐惧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那些身体素质好、胆子大的女同学多做示范,以带动全班同学,并教会她们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其成为教师的助手,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棘手问题。
三、帮保措施一步到位,建议逐步渗透,确保质量
案例:在分腿腾跃教学中,教师在准备活动后,直接进行了分腿腾跃山羊的动作示范与讲解。随后安排骨干学生进行“过山羊”,教师在山羊右前侧进行帮保讲解与示范,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帮保手法,聆听要求。教师讲解示范帮保措施几次后,由骨干学生相互做了帮保,确保学生在理解正确的前提下,安排学生分组散开练习。这时就会出现各种错误的帮保动作,本应站在右前侧有些帮保者却站在练习者右侧,本应采用“右脚前左脚后”的站位,有些帮保者刚好相反。有些帮保者不是去保护腾起同伴,而是用手助推同伴的后背或肩膀,这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会在真正需要施予援手时难以发力,保护由此成为了虚设。
剖析:帮助与保护,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想将这种技术含量高的措施落实到位,还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熟知动作的技术特点、规格和学情,从场地、器材、技术、规则等方面加以简化和改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将动作进行拆分,层层铺垫技术动作,将动作进行“组装”,技术层层加码,要求不断增加,逐步渗透托、顶、送、挡、拨、搓、扶、提、推等帮保动作关键技术,逐层分解危险因素,提升帮保质量。以分腿腾跃教学为例,就需要将帮保措施渗透在各环节之中(详见表1),只有这样,到“千钧一发”真正需要时,才不致于“临场乱阵脚”。
四、帮保缺乏动态关注,建议实时监控,即时评价
案例:在分腿腾越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帮助与保护措施,学生分组练习中,开始也能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严格操作。但时间稍一长,就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许是帮保者累了,眼睛看着其他地方,手象征性地摆一下表示了帮保;脚的站位也悄悄地进行了前后互换了;双手帮保成了单手指挥了;左手助推腰部变成了“打屁股”式的嬉戏动作;严肃的帮保成了“嘻嘻哈哈”的逗乐。这时教师一般更多地关注练习者的动作质量,往往容易忽视帮保质量,危险隐患凸现。
剖析:帮保是安全保护屏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部分教师以为,教师讲解示范了,学生就应会操作,草率地让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保护与帮助。要想真正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除了逐步渗透,清晰讲解,正确示范外,还需要在操作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时刻关注课堂进展情况,加强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尤其要善于发现一些学生的“自创动作”或“多余动作”,甚至“恶作剧动作”。由此可见,保护与帮助要落到实处,既要讲清楚保护与帮助的要领,又要讲清其道理与危害。此外,还要总结已经发生过的不安全实例与教训,预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学生进行举例说明和警示。当然案例中的有些学生,并非有意“捣蛋”,也许是长时间帮保导致疲乏,这时候就更需要针对帮保情况,对严格坚持动作标准的帮保同学进行正面表扬,表扬其为同伴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地通过语言刺激来强化动作要领, 使保护与帮助者同练习者达到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帮助与保护高质量的进行到底。
帮保措施事关安全大事。教师应该多一点安全意识,多一份责任心,除采用合理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团结协作,并教会学生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做实各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才能尽可能地让危险远离学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