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的医疗管理范文

医院的医疗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院的医疗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院的医疗管理

篇1

(一)医疗设备档案收集难度很大

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设备通常种类繁多且大多是精密仪器,在前期的原始资料存档方面就非常的复杂,是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应对,而且医疗设备档案其所需要收集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因此加大了档案收集完整性的难度。这是因为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和我们平常接触的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医疗设备档案必须详细记录该设备从医院采购进来到最终报废这整个过程的所有细节,也就是说医疗设备档案对于一台设备就相当于我们和户口本的关系。所以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难度很大。

(二)医院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高,缺乏管理意识

我们通常疑惑的地方,为什么一定对医疗设备进行建档,然后进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呢?其实所有的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以及管理,都是为了更好有有效率的去使用我们的设备。但是在许多现代化医院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所能发挥的作用都被医院内部人员所忽视,这就直接导致存在许多的医院并不重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由于医务人员普遍都不重视档案管理,所以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都是采取应付的心理,这都说明了现代化医院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上缺乏应有的管理意识。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团队协作有待加强

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通常都要同时牵涉不同科室和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因此要真正管理好医疗设备档案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每个人不能觉得只要自己的做好了完成了就行,还需要抱着对档案对团队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医疗设备在进行检修过程中是需要设备的使用者如某科室主治医师、设备档案管理者和医院维修工程师同时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此时若有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可是,现代化医院由于医务人员过多,在团队协作方面也一直很薄弱,这些都是以后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所要解决的难点。

(四)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缺乏信息化存档管理

尽管现代化医院在经营管理上,都已经应用了计算机,但是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更加喜欢方便收集和管理的文本档案,而且在日常突况下,使用文本档案能及时有效的记录情况。因此信息化存档管理就非常匮乏,许多医疗设备的档案还是停留于原始的手工文字记载。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存档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存档、检索以及修改都非常的渐简便。现代化医院虽然采购了大量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但是在对这些高科技设备的管理迟迟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强的。以上就是简单的叙述了现代化医院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薄弱点,以及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会遇到的难点,接下来笔者将对以上问题陈述我的建议和看法。

二、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良策

(一)建立完整、规范的符合现代化

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由于医疗设备档案所要收集的信息量过大,且时间跨度很长,这就必须由医院本身建立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医疗设备档案。对于医疗设备档案而言,最重要的是档案的精准性和完整性,不能有任何的偏差也不能少了某一细节没记录。因此,无论是设备的采购前的资料、设备采购中的资料、设备运行中的资料和设备报废机转让的资料都必须做到认真详细记录。

(二)增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识及加强团队协作培训工作

在应对缺乏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识方面,笔者认为现代化医院必须对医院职工进行定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已达到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识。同时再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纳入医院职工的日常考核,这个考核不能只在单方面考核医务人员,譬如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就只考核其使用过程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必须考核到和下一环节能完全衔接。也就是说,设备用完了必须和设备管理者双方一同做好设备的档案记载工作。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加强医务人员的设备档案管理的意识,同时还能让他们在设备的使用、维修、报废及转让过程中更加的具有团队精神。

(三)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档案的效率

目前科学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已经应用到现代化医院的各个方面,如医疗设备也有许多都是采用高科技。这些都预示着用文本档案管理的方法来管理现代化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显然要被现代信息化技术所代替。以往医疗设备的文本档案会由于借阅人员过多,时间长久导致文本档案的缺失或不完整,这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者而言是非常棘手的,但是通过信息化存档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新入库的医疗设备都将其设备档案做成电子档,存储于计算机中,然后上传到医院内网上,方便所有有权限的人能直接查阅到设备的档案,若要修改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文档修改。这就要求现代化医院引进一套适用于计算机网络上操作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由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来,这将极大的提高现代化医院在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中的效率。

三、总结

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档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19-01

1 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中对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护、计量直至报废的一系列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存在以下问题。

1.1 采购把关不严

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家很多,各厂家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均不相同,其生产、设计等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出厂前期,作为使用这些设备的医院,在采购时由于把关不严,没有完整的采购准入制度约束,导致一些质量性能不够稳定的设备流入医院,临床使用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使用中监管不力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器械本身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是对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有些操作者缺乏对设备结构、功能的了解,未实行资格认证就上机操作;有些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操作顺序;常导致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往往造成医患矛盾。

1.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通过引入计算机软件来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但是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1.4 医疗设备档案不健全

由于设备档案起步较晚,全国尚无统一规范,处于积累经验和自我摸索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更新的速度也较快,但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编制不足,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培训,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滞后,而医疗仪器档案资料信息面广、涉及的人员与部门多,种种因素导致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散乱、不统一、不真实、不完善甚至缺损、丢失,造成档案质量欠佳,档案不齐或内容不全,给医疗设备维修使用造成障碍,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设备管理混乱。

2 全面的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2.1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准入制度

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当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来提倡,要由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定方案计划,使用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并由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性价比考证,直至最后签订合同,环环相扣。大型医院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设定供应商的准入资质,做到现代化的供应商管理,并形成供应商诚信档案,通过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关键指标,通过考核、筛选、整合,逐渐确立长期合作供应商。

2.2 加强人员培训,建设高素质队伍

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设备科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加强医院设备的管理力量。

2.3 提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完善现有的查询和报表功能以外,要更加强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医疗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从过去的手工记账静态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化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不同部门能够及时、完整、方便地查询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全院医疗设备的运行动态。利用计算机检索、统计报表的高效性,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提供资料,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合理、高效使用、维修、保养、科学管理及计划引进、合理选型提供依据,从而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更好地为现代医院发展提供服务。

2.4 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

医疗仪器设备是开展医、药、护、教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医院必须拥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立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减少其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同时设备档案的建立可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可处理设备商务纠纷,可做仪器购置更新计划,可帮助维修及预防性维修,可追踪厂家产品质量,可避免资料丢失等,减少修理、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及设备使用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连续性。

3 结 论

总之,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手段。它给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使医院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兆来,韩爱华.浅谈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00(13).

[2]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

[3] 徐璞.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创造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设备,2004(25).

[4] 钟铁军.军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篇3

关键词:医保总额控制 公立医院 绩效管理

我院在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策略的调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医疗保险总额控制工作达到了试点要求,提升了医院在医保总额控制下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为医保总额控制在兵团医疗机构的推广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一、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背景

2012年11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和兵团《关于印发兵团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指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做好医保总额控制管理。支付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在医院的严格实施,公立医院如何从关注医院效益向提升医疗服务内涵的转变,在严格控制上涨的医疗费用,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技术进步,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病人、医院、政府三方受益的预期效果。作为2013年首批加入兵团试点的二级综合医院,针对医保总额控制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我院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实践扭转了以往社保严重超额现象,达到了试点要求。

二、医保总额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分三种: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及医保总额控制。

“医保总额控制”:是根据医院前三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在兼顾政府、社保、医院多方利益下,由相关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制定科学、客观、合理的标准,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支付定额的医疗费。

为了有效地遏止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确定总额支付额度时应参考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增长,及医院的实际发展和住院人数增长等多方面因素,实行动态平衡管理,同时建立政府、社保机构、医院的多方协商机制,确定每年的预算总额和实际拨付额度,才能有效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我院总额预付制度是通过总额管理、超额和社保机构按比例分担,按月审核支付,年终考核清算的混合式社保支付政策。

三、医院实践医保总额控制的方法

我院自2013年初作为兵团首批试点医院,院领导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分管工作的副院长亲自组织落实,经过紧张有序的学习、预算与论证后,于2013年4月总额预付制正式在全院运行。

(一)科主任负责制

阶段性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座谈会,学习、宣传、解读医保总额控制制度,广纳善言、群力群策讨论如何科学、客观的落实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二)全院积极参与

深入科室一线多次组织绩效管理考核的座谈会,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一线医生的心声,多方位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三)高效使用医保基金,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及时调整并优化了诊疗流程,完善了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增加了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药品比例、人均住院费用等考核指标,在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切实减轻病患的负担。

四、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成果

立足我院,从公立医院的角度出发,总结我院一年来医保总额控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本文采集了2013年1~12月以来我院的综合运营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医院医保办、医疗质量管理办,数据均有专人录入,双人核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同时利用excel表进行计算、比照,分析与评价。

(一)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我院2013年较2012年门诊就诊人数增加了27325人次,增长率11.8%。2012年度住院总人数11854人次,2013年度13545人次,住院人次增加了1691人次,增长率14.27%,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2013年在住院人次增加1691人次的同时,医保支付的医保费用却在下降,较2012年减少了43.3万元,2012年我院医保超支1091.2万元,2013年医保超支146.1万元;综上所述2013年我院医保总额预付试点成果显著,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

(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我院在2013年较同期住院人数增加1691人次情况下,2013年总的住院费用6662.1万元,较2012年7169.8万元,住院总费用减少了507.7万元,增长率-7.08%;2013年人均住院费用4946元,较2012年人均住院费用5533元,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587元,增长率-10.61%。我院2013年在医护人数少,病房紧张的情况下,不断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房周转率,不仅保证了当地日益增长的住院患者的就医需要,同时切实减轻了病患的负担。

(三)药品比例明显降低,人均医保报销比例增长

我院药品比例占总费用2012年38.8%,2013年34.4%,2013年较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2013年甲类药品占药比较同期增长18%,有显著性增长;人均医保报销比例2013年达到78.6% ,较2012年同期增长5.8% 。我院2013年在保证日常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效率,保证了社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减轻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和社保基金内部分配制度

临床科室是医保基金的使用者,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办法激励约束,同时对各科室每月医疗质量与医保费用使用实时监控,按月通报与约谈,使各临床科主任在做好科室日常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做好医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和管理医保费用的全新医疗理念。

医保定额的内部分配需科学、合理,每月对绩效考核数据严格监控与趋势分析,避免超定额或失控状况,在全院一盘棋的统一原则下,在尊重既往历史数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科室的内在发展动力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基金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问题,并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调控,区别对待内科、外科以做到社保基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六、科学客观的评价科室社保基金定额超支并区别对待

从我院一年来的试点结果分析,基金超定额有两方面的因素,正常超定额、恶性超定额。

(一)正常超定额

如科室开展新技术、或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时,科室虽然进行了有效控制,但科室医保定额绝对量不足,导致超定额。

(二)恶性超定额

个别科室医疗行为控制不力,定额使用不合理超出科室医保控制额度。

我院对于医保超定额也采取区别对待,对正常超定额,在实际调研与参考医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监测项目指标 (病历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输血管理、不良事件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医保费用管理、护理质量考核、院感目标检测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与反馈) 基础上对医保数据客观综合分析,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原因,并申请在额度上适当增加;对恶性超定额进行科主任约谈、医疗质量管理通报等有力措施,同时每月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按比例扣罚科主任绩效工资,以引起各临床科室的重视,进一步规范并引导医保险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七、加强成本管理,健全核算体系

随着医疗行业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的实施,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成本控制及绩效考核评价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提供数据、资料,在成本控制中有据可依,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科学评价成本运行合理性,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出现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缺乏对于医院运营管理风险和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确评估,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

八、医保总额控制有效推动绩效管理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的是政府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科室之间的一场双赢博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借助医保总额控制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

我院一年来的试点过程中,对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对相关考核指标尽可能科学精细,比如:在药费、耗材费用的使用中有严格的签字审批流程和指标监控,对各项指标多维度综合分析;在参照科室前三年的平均指标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科室的实际发展对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人均住院费等指标科学设计,赋予不同指标的不同权重分值,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与惩罚,奖罚分明,形成科室医保基金良性运转的局面。

九、讨论

(一)科学健全的补偿机制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 ,目前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我院的政府投入仅占人员经费支出的35 %),医院目前仍然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进行代偿性补偿,医保资金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补偿途径。医保总额控制在未来的有序前行,还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政府补偿机制,才能保证高效的医院运营管理。

(二)建立良好的磋商机制

医保总额控制的定额管理,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以及对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医院应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以及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建立档案,进一步完善与医保机构良好的磋商机制,逐步转换由被动拨付的角色进入到主动事前磋商申请的角色中来,通过谈判磋商使医保拨付更加合理,为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申请额外补偿,或建立独立的社保补偿机制。

(三)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应加大一级、二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一级、二级医院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各类疾病患者合理分流到基层医院,使更多普通患者获得方便、经济的诊疗,重症疑难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才能在一定程度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此,政府要进一步建设梯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一级、二级、三级医疗就诊规范流程和相应的医保报销制度,在政策指导下合理有序的分流病人,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保证社保基金的高效运转。

十、结束语

医保支付的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一个契机,在医保总额控制的要求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强绩效管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的管理创新活力,提升内在管理质量和效率,与政府和患者一起,共同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管理;民营医院;财务管理;新医改

0引言

据统计,现今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值已超过56%,因此,医疗保险管理对我国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民营医院也必须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不断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得到有效医治。

1医疗保险管理对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作为医改产物,医疗保险管理已经成为联系民营医院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重要枢纽。改善民营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医疗保险管理,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财会人员,同时还应当结合民营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等需求,打破单一从民营医院内部财务实施医疗保险管理的局限性。为了规范医疗保险的使用合理性,当前社保局已采用多种方式控制医疗保险的支出。因此,民营医院既要保障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需求,也要控制其医疗费用,同时还要避免由于医疗保险拒付而引起的扣款损失。民营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核心是制定匹配民营医院自身发展的医疗保险管理规定。民营医院的财务部门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与审核,做好医疗保险的财务对账,并依据医疗保险费用种类的垫付方式变化对报表、发票、入账科目进行及时更新,确保账目完整清楚,进而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2]。然而,由于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调整,因此医疗保险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了解医疗保险政策,而且医疗保险管理最好纳入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甚而直接参与民营医院的经营决策制定。

2财务管理在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民营医院控制成本

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资源开发、医联体建设、医院专业发展、新技术项目开展等。然而,决定民营医院收益的关键在于成本,因此财务管理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控制成本,确保民营医院在稳定运营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民营医院的收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民营医院的经营风险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控制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保障医院的平稳发展。

2.2优化民营医院的资金管理及配置

民营医院的资金管理与配置极为重要,资金运用是否合理也是经营和发展民营医院的关键。民营医院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其资金管理水平与质量。根据医院各方面需求,财务管理人员应优化配置医院资金,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努力改善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3提升民营医院的管理效益财务管理拥有管理及监督的双重功能,良好的财务管理可以保障民营医院的平稳运营,确保民营医院的经济效益稳中有升,综合改善资金管理效率,从而督促民营医院调整其管理及经营策略,并最终提升民营医院的经济管理效益[3]。

3新医改形式下民营医院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不足之处

3.1医疗保险管理仍未落实

民营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应该贯穿门诊、住院费用的管控、药品使用、耗材管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医疗保险管理是从医疗保险角度开展以上管理工作,是职能的必然要求,若不允许医疗保险开展以上管理工作,无异于架空民营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此外,目前医疗保险管理人员参与民营医院每周例会和医疗质量管理的还很少,直接参与医院的奖金分配、医用耗材采购、药品采购、医院相关招标采购等重要决策的更是有限,这也反映出民营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在决策层中的较低位置,医疗保险管理未落到实处。

3.2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险及财务管理办法

不少民营医院没有足够重视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未能正确把握医疗保险的政策来优化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办法,同时缺乏有效的跟踪监管。根据相关规定,民营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严格审查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但是很多民营医院都没有深入剖析财务管理的盈亏及预算,也缺少对医疗保险财务工作的管理性思考,这极大影响了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质量,无法发挥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在保障基本医疗、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3缺乏健全的人员结构

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参保人数逐渐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量也与日俱增,巨大的工作量使得不少人员无法兼顾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导致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失误和漏洞。此外,由于缺乏健全的人员结构,财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与管理,很多人员通常仅仅是简单计算医疗保险财务,并不了解财务管理的根本职责,更没有将财务知识应用到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工作中,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从而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民营医院的未来发展。

3.4医疗保险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度低

医疗保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相关,都是为了保障医院的资金安全和经济效益[4]。在当今全民医疗保险时代,民营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与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虽然不少民营医院已经实现了全面化改革,但其管理理念并未转变,依然采取传统管理措施与制度,医疗保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水平低;其次,民营医院财务对回款项目的性质、医疗保险的种类、匹配情况等了解不足,无法对收费日报表及汇总表进行及时审核,导致财务入账数据与医疗保险申报数据脱节。

4提升民营医院医疗保险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4.1医疗保险管理参与民营医院经营管理

社保局对每一类医疗保险的超标补偿力度不同,结算原则也不同。民营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医疗保险管理办法。优秀的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应当既不会因为财务管控约束了民营医院业务的发展,也不会因为医疗保险超标而导致民营医院的巨大损失,同时通过合理运用医疗保险政策还能使医院获得社保局的现金奖励,提高民营医院的经济收入。

4.2提高医疗保险与财务管理效率

民营医院需要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正确把握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方针,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医疗保险财务工作,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管理体系,确保医疗保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向而行。同时,应实时监控医疗保险的财务工作,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险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医院资金的透明运行,最终保障民营医院的平稳运行和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此外,为了避免医疗保险拒付状况的发生,民营医院可以将医疗保险拒付款纳入其常规绩效管理体系中,对于社保局拒付款项则按照责任归属反馈至具体责任人。

4.3提升医疗保险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疗保险和财务管理人员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医院收费项目的理解缺乏准确把握、对医疗保险政策缺乏准确把握、专业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民营医院的医疗保险及财务管理质量。民营医院必须加强对医疗保险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养,不仅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还要不断提升其基本财务知识与技能。此外,通过合理划分管理人员的任务并持续优化调整管理人员的工作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障医疗保险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挥有效作用。

4.4提高医疗保险与财务管理的密合度

为避免出现财务账目和医疗保险的不一致,民营医院需要不断完善对账制度,通过制度和条例保障相关账目的一致性。医疗保险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统计应收账款和拖欠款项,保证民营医院的流动资金不受影响。财务管理人员要全面核算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情况,促使医疗保险资金更加清晰、明确,这将有助于民营医院对医疗保险资金的充分利用。同时,借助信息手段进行工作软件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和医疗保险的对账管理[5]。

篇5

【关键词】 医院 应收医疗款 管理

医院的医疗应收款是指医院为病人提供服务而应向门诊病人、出院病人、医疗保险机构等收取的医疗款。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全民医保的实施,医保病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医疗应收款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医疗欠费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使医院和科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加强医院医疗应收款的管理应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并促成医院各科室之间统一思想、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减少欠款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一、医院应收款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应收医疗款管理是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越来越多,应收医疗款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大多数医院虽然是公益医院,但医院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是差额补助单位,每年的财政补助对医院运转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医疗保险机构目前不能马上将医保所占医院资金返回医院,大多要经过两个月审核期,才返回资金,而且还要扣留保证金和风险金,所占资金于第二年才返还医院,这样造成医院资金周转困难,使医院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增加了医院资金管理的压力,加重了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2、加强应收医疗款管理是会计真实性的具体体现

应收医疗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医院的资产,由于医院的记账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虚增了医院的账面收入,导致医院资产的虚增,也显示不出医院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如果占用时间较长,容易形成坏账损失,造成医院会计信息失真,降低医院资金使用效率,夸大医疗收入,使医院不得不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费用,给医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加强应收医疗款是节约管理成本的需要

由于大量应收医疗款的存在,为了及时收回资金,医院需要专门组织人员去催款,一些农合病人、民政救助病人住的比较偏远,使本不该发生的费用浪费在催收欠款上,无形中加大了医院的管理成本。

二、医院管理应收医疗款所面临的问题

1、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的结算不及时,回款延迟,造成大量资金被占用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费用的上升是应收医疗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按照医疗保险机构的规定和考核办法,对于医疗保险病人,就诊完毕缴费时只需要缴纳个人应自付的部分,医保支付部分则由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一方面,医院财务部门每月按照医疗保险机构的规定,将本月住院患者的信息分别与各医保中心核对,医疗保险机构目前不能马上将医保所占医院资金返回医院,大多要经过两个月审核期,审核通过后返回资金,等回款到医院快的2―3个月,慢的长达一年。这种回款的不确定直接造成了医院的资金难以安排。而且,还要扣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和风险金,使医院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医保实行总额付费,限额支付后,对超总额的病人,虽然违反了医保的规定被扣除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但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医疗宗旨,不可能推诿病人,该治疗的治疗,对于这部分医疗机构不能补偿费用,只有由医院承担。

2、对急诊、自费病人的欠费管理不到位,执行力不够

急诊病人大多是打架斗殴、车祸事故等病人,此类病人通常来的突然,医院虽然规定由总值班人员签字同意后可以先治疗后交费,但病人有的在本地无单位,是由亲属、或路人护送入院,有的属于无业人员或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条件有限,这些病人通常伤势严重,情况危急,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不能及时预收医疗费的情况,仍要抢救治疗,事后不能足额收回费用。有些自费病人是无业人员或家在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条件有限,无钱治病,治愈后出院时形成欠费,出院后总值班和医生没有积极催缴欠费,导致无法追回欠费。

3、政府、民政部门的延迟结算,导致应收医疗款的回收周期延长

医院是社会公益单位,宗旨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病人的治疗,医院首先是按照政府的规定,对此类病人进行无偿的医疗救助,然后根据病人性质,医院分别与政府、民政救助等机构协商解决病人的医疗费用,但政府、民政等部门通常是整个事件结束后才结清欠费,所以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对于“三无”病人同样也是治愈后医院与民政等相关部门联系,催款。民政部门的审核也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应收的医疗款收回的时间就很长了。

4、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欠费耗时长,应收医疗款回收不力

对于以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为借口、长期住在医院不出院的病人,医院通常的做法是是病人先出院,然后由医院或病人申请医疗鉴定,医疗鉴定是一个漫长的等待的过程,待医疗鉴定结果出来后,根据结果作出处理意见。按照事故责任的大小分别承担医疗费用。如果走司法途径,请求法院给予支付。这同样需要漫长等待,这类医疗款的回收只有等待法院的判决。在耗费时间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

5、外来务工人员的欠费造成医院的资金可能流失

外来打工人员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受伤后老板一次付部分费用后不再支付剩余的费用,无论从人道主义考虑,还是医院的职业道德都不能把病人拒之门外。因此,对务工人员欠缴的医疗费用,医院基本上无法追缴。

三、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措施

第一,合理收取足额预交金是避免和减少病人欠费的前提。病人入院根据其病情的需要应预交一定的住院费用,待病人出院结算后多退少补。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懂医懂药,要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情以及医保类型等确定预交金数额。由此可以避免部分病人的欠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变化或并发症等各种原因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了其实际预交款而一时又拿不出来超过的费用金额,这样就发生了病人欠费。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与科室记账员要加强沟通,及时提醒病人催交预交金,最大限度的避免病人欠费的发生。

(1)严把事前控制关。病人入院时,一方面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与病种预交一定的住院费用,同时也要根据病人的基本信息,确定病人属于医保、农合还是民政救助病人来考虑不同病人应缴纳不同数额的预交医疗费用,从源头上保证了欠费的发生。

(2)严把事中管理关。病人入院治疗后,医疗费用的控制应由相关科室管理,相关科室应当借助电脑系统随时掌握病人治疗与费用情况,如每日发放一日清单,使病人也能清楚知晓费用情况及治疗项目的收费情况,对于即将欠费的病人,及时告知,以免延误治疗,同时让催款工作常态化,在与病人轻松的沟通中完成催款,减少医患矛盾。

(3)严把事后考核关。对于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欠费,要进行认真的区别对待。由于医生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不强,乱开药,开大处方,加重病人负担而造成的欠费,按医院有关制度,将欠费的考核与科室的绩效挂钩。对于出院结算补交后仍欠费的病人,要求病人或家属写欠条,在合理的期限内还款。

第二,建立健全担保部门控制制度,防范担保风险。医院必须分别就职工亲属担保、车伤病人担保、医疗纠纷担保、突发事件总值班担保等担保种类,建立应收医疗款二级科目直接挂担保人,以便加强担保人的责任心。

第三,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从政策上和经济上取得支持和帮助,因为由于承担的是社会公益活动,理所当然的要承担起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这样医院要花费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担负医疗费用。对于这部分医疗费用,医院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避免损失的发生。

第四,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按制度要求对应收医疗款、坏账损失等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在医疗应收款一级科目下分别按不同的类型和性质设置二级科目,比如,应收医疗款―市医保,应收医疗款―农合,应收医疗民政救助等,同时,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积极与相关部门、单位核对账目,确保资金的早日回收。在应收医疗款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按要求提取坏账准备,保证了医院资产的真实性和谨慎性。

第五,针对不同的应收医疗款,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管理,如医保基金,就必须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衔接,对往年在收治医保病人的工作缺陷和不足要及时的向领导汇报,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指标,争取来年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对医生加强医保政策的培训,减少不必要的扣款;像车伤病人欠费就应积极主动与交警部门联系。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能够解决医疗应收款存在大部分问题。同时,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应收医疗款,不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医疗水平,使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多为病人着想,多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既少花钱,又能治好病,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欠费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韶华:医院会计中“应收医疗款”科目研究[J].会计评论,2011(4).

[2] 丁雪华:浅谈医院应收医疗款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3] 黄小琼:浅谈医院应收医疗款的管理和思考[J].会计师,2013(3).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77-02

一、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疗设备是医科大学和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不但依赖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情况和技术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医疗设备条件,如能运用以医疗设备为载体的高精尖技术手段,可使医学诊疗技术、医疗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医疗设备的高效、科学管理将成为医者的左右臂膀,提供医疗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

医院运作有三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医院设备是实现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医院实现技术效益的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能促进教学、科研、诊疗的顺利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从而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

二、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探析

(一)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1.采购。医疗设备采购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医疗设备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购置成本、使用年限和日用物品的消耗,还要兼顾医护人员配备、安置设备场所的空间、环境设施的要求、保修期限、故障发生后公司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维修备件的支持和价格、经销公司的诚信度、应有的计量检定证书是否具备、技术培训、设备资源的院内共享等。医疗设各科在这些方面要做好医院和临床的参谋,对采购设备的性价比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所购设备能更好地为医院及病人服务。

2.验收。设备的验收分为三部分:①对设备资质的确认和配备清单的清点。②对设备的测试和质量检查。③为设备进行跟踪服务留下线索,也即是要求供货商或厂家工程师留下通讯方式便于沟通。一切检查妥当后方可填写验收报告,登记编号,资料入档,信息入库。

3.培训。仪器设备的不当使用是医疗设备的第一大敌。应通过与厂商联合的形式,举办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理论内容应该包括医疗设备的原理、使用规程、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应该在操作技能上逐一过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定期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技术队伍。

4.维护。①掌握设备维护的第一手资料。负责设备维护的工程师要了解设备更新发展的现状及不同厂家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并在设备到位的第一时间参与验收、管理,熟悉设备性能情况,取得供货商或厂家的联系方式,为维护工作打下基础。②根据故障情况解决好一般性问题,必要情况下及时联系供货商或厂家进行维护。工程师要认真听取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如实地记录。对超出技术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及时联系供货商予以支持。要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医疗设备从采购、验收到进入正常使用,需要很多细致周到的手续,之后还要进行定期检测、维修,直至报废,有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的跟踪服务有时候难免有管理人员的变更。所以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库,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医疗设备管理条目清晰备查,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能。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必要而且有效的手段。

运用信息化管理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方便医疗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够按照医疗设备的类型、批次、科室编号、物品名称、时间、单价范围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管理和查询。第二,节约管理成本。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使管理的内容自行分库入档,避免了重复入库,对于大批且数量多的清单,可以自行分单打印,使材料和配件同时出库,减少了多库的出库程序,也可以同时打印出库单,并按批次、页码自动分页,并根据出库性质自行分类等。同时还可采用一系列的退货、退库、调拨、报废、计量等出库单,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井然有序。这就免除了一些繁琐的劳动,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数据准确,更新及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设备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和要求及时打印出零配件(在库)、材料月报表和二者入库凭证汇总表以及科室固定资产(设备)月报表,各科室本月领用、转入、转出、退库报表,各科室领用设备、报废、调拨、退库、维修等明细表,从而使各部门能更好地把握本部门的材料和设备情况,便于计划采购和安排使用;同时,信息系统记录对医疗设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更新及时,为以后医疗设备论证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和管理好医疗设备档案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并做好档案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档案的完备和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疗设备档案相当于设备管理的历史资料和参考书,一定时间的资料积累对于了解新时期医疗设备的技术状况,在医疗设备购置、使用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建档和保存有利于现使用医疗设备的审查、维护等工作,提高设备跟踪服务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请示、论证报告、批文、招投标文书、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中要坚持“四同步”原则。即设备购置论证时提出归档要求,设备采购时检查文件形成情况,签订合同时验收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室出具证明材料。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医院方主管领导、综合档案室、科室三方共同努力。院方主管领导负责执行和指导建档、存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对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建档、存档具体工作;设备科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全程跟进和提供基础材料。

总之,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不仅要有管理经验的积累,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管理技巧来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医院的整体运作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唏,论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科技传播,2010,8,52-53

[2]戴,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科学管理,2010,(25)4期,75-76

篇7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随着各大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疗设备人员的工作内容已不是维修和维护那么简单。医疗设备系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修护申请、维修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备检测等进行统计,为设备管理提出更科学的方案,同时也能对设备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使用和维护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因长期搁置不用,而存在严重的锈蚀,污垢长期沉积在表面。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轻拿轻放,使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随意丢掷,使得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中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缺乏责任心。

(二)设备采购机制不完善

医院都考虑到了医疗设备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极大的帮助,就开始大量采购,但缺乏完善的采购制度,医院各部门与采购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大,盲目引进各种设备,甚至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重复购置的医疗器材长期搁置不用,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导致器材长期搁置,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工作中。

(三)设备管理人员的缺乏和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医院中,有许多中小型医院,并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只是由维修工和保安进行,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有的医院虽然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医疗器材性能和维护方法不了解,维护时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危害,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满足不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医疗设备更新滞后和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有时医院为了俭省成本,较少医院开支,对一些需要更新替换的设备仍是继续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性能落后、技术存在偏差,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限制医院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报废的医疗设备,就弃之不管,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计管理,就被丢弃在仓库,当做废品卖掉,比如那些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直接当做垃圾扔掉,就会给一些黑心商造成可趁之机,二次消毒继续贩卖,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方法和管理制度。设立一个设备维修档案,主要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维修人员名单、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维修费用等。再设立一个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更换零件的情况,这些档案都要归入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结果要另行记载子啊档案中装档保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专门的采购机制,有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工作,要求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的领导沟通协调,确定采购项目,然后制定采购计划,写一份采购申请书,得到医院审批。再有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性价比对比,必要时可以采取医疗设备竞标,确定性价比比较高的厂家。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疗采购的进程,还可以增强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

(三)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程序,首先要对报废的器材提出书面申请,待设备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做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些资料装入档案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报废的器材,要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器材设备上,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重复使用有价值的零件。

(四)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应设置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医学设备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权威来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医疗设备的正确高效地使用。不仅要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医院有关部门,应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保证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管理设备不合格的,要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惩戒。

(五)制定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人员的考核方法,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首先,对各类医疗设备基本操作方式的考核,对于医生、护士和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操作考核,严格操作规章,采取理论和实操两种考核方法,评委进行打分,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其次,对医疗设备维护的考核,将医疗设备基本维修和保养方式作为主要考题,如对设备档案的记载、设备线路检修、外观检测、内部保养等这些知识。最后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突况进行考核,如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不运作,使用中突然坏掉等等这些突发状况,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都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将进入医疗工作者每季度或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

三、结语

随着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增多,如何维护和维修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设备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满足患者对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医疗工作上的需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鲁闽.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84-86.

篇8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医院中,患者需要检验、检查的科目已经不需要患者来回的奔波,结果就可以通过网络自动传输相关服务器,并自动链接到每个患者的信息系统中,医生就可以实时的的监控患者的实际情况。

1 信息化管理的远程医疗的作用

远程医疗的是在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进行远程在线会诊(包括专家预约会诊)、医患信息传输、在线检查和学术交流等,这种医疗方式是将传统医疗方式中的信息传输通过各种网络通讯设备来实现患者各种实际状况的传输。医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远程医疗。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广大民众以及医院自身带来了诸多效益:

1.1有效解决民众看病贵、难、烦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民众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但这些健康档案,成为"死档"被隐藏在档案室。健康档案没有发生效率,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当医院对患者实施上级和下级转诊时,各医疗部门间不能通过网络查询患者档案,无法实现共享,如此患者要重复检查,给患者带来高额的检查费的同时患者面临多次检查也会厌烦,不利于对患者实施及时治疗。

1.2实现了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在上海的各医疗机构间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在上海看病,各医院可以对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调阅查询,有效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在上海实施的医联工程改革了该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推进了上海市的医疗信息化改革。通过该工程所建立的医疗信息网络,实现了人人建立电子病历,实现了医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共享问题。

1.3提高了诊疗效率和质量。通过医疗信息网络,可以对区域居民的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进行调阅查询,对一些医疗统计性的工作也更加便捷,例如对儿童的常见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方便医院为居民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如居民进行大型检查时,必须要到医院排队取号、检查、拿报告,过程繁琐,然而通过信息化医疗网络,百姓可以进行网上预约挂号、电话挂号方式进行预约,节省了排队时间。而患者也只需登录相关门户网站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检验报告,而不需要等着拿报告。

2 医院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

1995年我国组织了首次远程的会诊,并组建了相关的远程会诊室,以供远程治理的探讨研究。该远程医疗研究室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双方的医生及患者可以实现交流与互动。当这次探索研究成功后,被应用到我国较多的先进、大型的医院中,如北京的协和医院,总共涉及到10个省份的医院,为上百例病症解决了会诊问题。这种远程会诊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能够使得医生与患者通过视频直播进行异地会诊,节约了患者就诊的时空距离。在对于疑难杂症重患中举行了数次大型的国际医疗会议的转播,还组织了同国外的学术交流会及多个医学讲座,组织医生进行医学手术的观摩,促进医生的学习。这些研究、讲座及观摩和探讨有效地为中国的远程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全力支持医疗远程的发展,并对医疗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三个大的信息系统工程,以促进医疗远程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的进度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对比,我国的远程医疗在技术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医疗卫生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增加和改进,远程会诊在实际的远程医疗应用中比较少,很多患者对远程医疗看病不能认同等。

3 医院远程医疗的信息化的应用

在医院中远程医疗的信息化体现的尤为明显,可以说远程医疗的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的。远程医疗主要借助的技术为视频会议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的对于患者的诊疗。首先通过视频技术手段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医院的该方面的具有权威的专家组织在一起,采集每个位置的视频画面来进行开会研讨和会诊。该技术信息化实现的方式可以通过图1表现出来:

除了实现远程医疗的会议,利用远程医疗的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对于患者的远程的医疗的诊断,其基本实现的方式是通过传感器技术来对患者的身体各种状况和信息进行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医生的个人终端上,通过这种医疗的终端医生可以实现对于患者的远程的诊断。

远程医疗可以应用于远程放射学、远程会诊与诊断、远程监护与家庭护理、远程教育以及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放射学系统能有效解决医学影像管理问题,方便医疗系统对影像的远程调用和管理。当进行远程会诊或者诊断时,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特殊患者以及特殊病例进行紧急性救助,方便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就某一病例或者医学图像进行交流诊断,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远程监护与家庭护理在中国发展得相对滞后,是远程医疗领域的薄弱环节,然而该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远程监护能够对生理参数作连续性监测,以研究较远距离对象的生理情况;对于家庭护理来讲,有利于患者在家里接受生理检测,一旦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获得紧急救助。远程教育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所进行的医疗专业教育。

4 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远程医疗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种:①技术上某些地区只要电话线而电话线无法具有足够的带宽来传输图像数据;②偏远地域有些还没有相关的网络技术设施;③目前我国的数据传输技术和国外还具有很大的差别,同样一定量的大小的视频数据经过压缩后传输的数据量还是很大,也就是在传输编码的过程中技术还存在瓶颈,而相应的硬件技术设施如果网线还达不到相应的带宽。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来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关键的还是受到技术上的制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搭建和完善我国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我国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图像传输编码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传递效率的大大的提升,使得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远程医疗的需求。

篇9

关键词:医院 应收医疗款管理问题 财务控制

现代医院作为最主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性机构,它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社会职责。但是,医院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存在的,它必须依靠获取经济效益来实现自负盈亏的管理。加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医院应收医疗款是医院提供给单位或个人各种医疗服务活动之后应该收取的医疗款项,它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医院能否保证财务资金的顺利运转,更加关系到现代医院的整体发展。

一、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形成原因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应收医疗款代表了一个单位的经济债权,应收医疗款问题的存在,既是保证医院财务运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加剧医院运行风险的一个重要表现。医院应收医疗款的数量越大、时间越长,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现代医院的应收医疗款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探讨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医院急诊患者欠费

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医院的急诊主要负责一些突发性外伤的治疗,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等。有些患者比如车祸或突发性事件的受伤者来得很突然,在紧急的情况下,医院首先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在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抢救治疗,之后再收取相关费用。而这些患者由于情况特殊,或无家属陪伴、或昏迷不醒、或因抢救无效死亡等,抢救费用就很难收回,这样形成的欠费在医院应收医疗款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二)事故责任不明而导致的欠费

对打架斗殴、车祸等事故的患者在救治中常常存在事故责任的相互推诿,双方对应承担的责任产生分歧,最终影响到医院对应收医疗款的回收。通常情况下,事故双方在医治费用的承担问题上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争执,最终全额收回医疗费用的可能性极小,医院作为第三方很无辜地被拖欠了大量的医疗费用。

(三)短时期内医疗保险欠费数额巨大

目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补偿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结算的严重滞后所形成的医疗欠费逐年递增,甚至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小型医院比较突出。

(四)医院员工的素质低下在无形中产生一部分医疗欠费

近些年来,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现代医院的收费体制逐步进入网络化操作阶段。但具体的费用录入工作必须由人力操作来完成。许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相关财务人员对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以及医院财务标准、制度等内容不是十分清楚,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也会产生一部分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

二、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全过程控制

处理好病人的欠费问题是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病人的医疗欠费一般会计算到医院的财务收入之中,从账面上看,医疗欠费越多,医院的收入就越多,但是,实际情况是医院医疗欠费越来越多,而医院的流动资金却越来越少,因此,加强对医院医疗欠费行为的控制,采取有效财务控制措施来强化医院的应收医疗款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强事前控制

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是医院加强医疗应收款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医院财务人员如果不熟悉相关医药品以及医疗活动的价格等方面的知识,在患者住院之前乱喊价,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治疗,同时也会造成医院价格标准与实际收费之间的矛盾,影响医院的财务资金管理。因此,医院财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医疗业务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于药品的药性、价格、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一般对新入院的患者,要按医院的住院收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住院预交金,同时要对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清缴住院欠费。当发现患者的欠费达到一定标准时,就要对患者下发催缴清单,尽最大可能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和损失。

2、完善过程监督

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将对患者的治疗工作与医疗收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及时回收资金。医院应实行每日清单的方式,对每一位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对,及时通报给患者,让患者每天都对自己的医疗费用了如指掌,对欠费患者及时发出催缴通知单。财务人员要与医护人员加强配合,做好催收工作。但是,对于重症急症患者的欠费处理要更柔和一些,可以采取边治疗边催收的方法。而对于那些多次下发催缴通知单的患者,当欠费达到一定限度,一般是超过500元以上者,如果患者情况不严重,则可以采取停止患者的记账拿药等措施。总之,加强对医院应收款管理的的过程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减少医院的医疗欠费。

3、加强事后考核

加强对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事后清缴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离开医院时对其所欠医疗费用必须要求患者本人或家属确认签字并打下欠条,限期归还。由相关医护人员见证。医院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应专门成立医院应收医疗款追缴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来负责医疗欠费的追收工作。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对各科室患者欠费情况的考核,将各科室患者的医疗欠费问题纳入对各科室的评估考核工作中来,按欠费情况相应地对科室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鼓励各科室在催收欠费这项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与医疗保险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方面媒体的有效沟通

针对医保欠费结算严重滞后的问题,医院应努力与各医疗保险机构进行及时沟通,随时将医保统计数据通报给各医疗保险机构,取得各医疗保险机构的理解和支持,以便及时结算,回笼资金。

针对其他类型欠费,医院应努力与各方面媒体进行沟通,适当披露医院因承担社会责任而背负的巨大经济包袱,赢得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情和谅解,尽最大可能争取专项资金冲减医疗欠费。

(三)努力完善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会计核算工作

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会计核算是完善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核算不仅关系到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核算,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负债等财务方面的整体评估工作的开展。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的资金周转等活动的运行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加大预收费用,及时核算欠费情况

当患者入院时,应根据病情尽可能多地交纳一定的预收费用。待出院时进行核算,多退少补。医院财务人员要对患者的欠费情况进行及时的核算,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对家属发出催缴通知单,避免医院产生过多的资金损失。

2、设立单独的欠费核算科目

有部分患者在出院时无法缴清住院欠费而逃跑。以前医院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总是采用不结账的办法,患者的费用情况挂在医院住院部,而无法汇总到医院财务,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收支结算,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债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解决好住院欠费的核算问题,医院可以通过办理结算发票的方式来处理。即确认医院的当期收入,将患者的欠费归入到单独设立的医院住院欠费科目。通过这种方式将医院的当期收入与欠费区分开来,对医院应收医疗款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从现代医院的发展来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现代医院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的支持。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探讨,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这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徐霞.医院应收款的成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2

[2]李瑞华.浅谈目前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及管理措施[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05

篇10

关键词: 医疗保险制度;医院管理体系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劳动法》的普遍实施、国务院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病人选择医院、医药分开、全新的医保政策,都将医院推入了市场竞争。目前城镇医院的就医患者仍以公费医疗为主,且私立医院的不断扩张,已使医疗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能否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将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每位医院管理者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1 当前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险之间的关系 

旧的公费医疗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以前是卖方市场,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医院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患者与医院间的关系是“求医”与“被求”的关系,医院始终有种衣食无忧的感觉。随着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医保政策,并且新的《社会保险法》亦在制定之中,随着法制的完善,医患间的关系亦随之改变,患者作为消费者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且中间多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督,对医院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转变立场,重新定论,加强自身管理以适应市场。加强医院管理,主要在于管理好人才、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3个方面,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前提,也是决定医院能否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保障,而物美价廉则是吸引客户的不败策略。绝大多数的医院提供的是普通医疗服务,同样是阑尾炎,很难区分出不同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在此时价格则成为病人的首选。在降低成本方面,以前医院做的远不如企业,这也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而随着医改的普遍推行就迫使医院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医院应当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病人的基础上,还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各省纷纷出台了不同的医保政策和实施细则。在城市享受医保政策的职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这就成了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谁能把这块大蛋糕的主体弄到手,谁在医疗市场上就占有了主导地位。于是医保定点就诊医院的确定及适宜于医保政策的管理模式就成了各医院的竞争与改革的方向。 

2 医疗保险对医院管理体系 

提出了新的要求医保对医院的信息系统(his)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保实施中,给付和汇总核查工作需要医院的配合,做大量的工作。对于门诊病人来说,各地就诊基本都采用了ic卡,这就要求医院门诊起码要拥有ic卡读写设备。比较理想的方案应该包括医院给医保部门上报就诊病人的费用细目,以供审查和汇总分析使用。这样,医院就需要建设功能比较完整的门诊收费系统和培养一批熟练使用计算机收费的操作人员。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建设了医院与医保中心实时联网的收费系统,起到了实时反馈参保患者费用的作用。因为脱机处理不能及时了解患者保险费交纳情况、就诊资格、费用超支情况,可能还有假冒用户就诊。但是,我国城市通讯公网的质量、服务、价格普遍不能令人满意,价格高、速度慢、服务质量差,安全和可靠性不高,在此基础上建设大型实时网络风险度极高,尤其是大型城市。ic卡付费系统与医院门诊收费系统互联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技术问题,就是ic卡写卡权利是否可以向医院计算机部门开放。如果不开放,医院很难将门诊收费系统和ic卡读卡机互连,造成门诊收费双重操作;如果开放,众多人员拥有写卡权利,很难保证密码不被泄露,不能保证系统安全。如果由医保部门统一配备门诊系统,很难满足不同医院的不同需求,与门诊和医院信息系统其他模块互连又成为难题。因此,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的方法。对于住院病人,医院需要分别计算自费部分和医保费用,向医保部门上报病人费用细目。病人在住院处建立计算机病案首页,病房护士每天将病人的全部医嘱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划价收费,病人出院时由计算机结算并打印费用细目。患者持费用清单到相应的医保管理部门报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费用计算准确及时,同时强化了住院病人费用管理,堵塞了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药品丢失和浪费、检验检查的漏费和搭车开药等问题。这种模式可以很容易地与医保部门连机,通过网络直接报审,满足当前医保细目审查的要求。 

篇11

根据国家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的相关要求,同时新《医院财务制度》已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提出了新的目的和改革方向,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医院的管理。为促成两者的紧密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做出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医疗改革的大背景。笔者基于此提出对医院医疗设备内部控制完善的措施。

一、加强医疗设备的投资控制

医院高效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参与,医院医疗设备不仅为人民身体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提供了基础保障,而且还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以及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的发展与强大,确保实现投资效益价值最大化,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的审计评价和分析。现行医院常用设备投资立项审计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审阅法和比较评估法。其设备投资立项审计评估的内容包括医院设备的医疗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状况、人员配套情况、资金来源安排以及设备的盈利预测,以此实现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立项、预算、调整、审批以及执行等环节的有效控制。

二、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全程控制

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于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内部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全程监督是治理医院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基于医院设备的进购和管理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其过程涉及到巨大的资金支出,若处理不好势必会给我国医院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不断加强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全程监督,其监督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医院是否全面深入地开展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工作;第二,采购招标范围和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第三,是否在公开信息渠道公告;第四,相关技术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第五,评价过程是否具有公开性、公正性以及公平性。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以上几方面内容的全程监督,将有助于有效节约资金、树立社会正气,维护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进而推进我国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对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效益控制

一般情况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审计分析方法包括:一是投资回收期法,是指医院根据收回医疗设备成本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法;二是投资回收率法,是指医院医疗设备每年获得的净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多,其医疗设备使用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医院构建起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实现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同时,医疗设备消耗材料使用状况也是我国现行医院迫切解决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医院部门应不断提高医疗设备材料的利用率,立足于患者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降低医疗设备材料的消耗成本。

四、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及处置控制

维修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医院医疗设备而言,其维修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使用科室、设备名称、序列号、故障发生现象、故障部位、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原因、排除故障的方法、所更换的零部件、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师以及维修所花费的费用等。因此,医院部门应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医疗设备检修,通过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跟踪性维修,力求达到合理、高效以及经济的维修目的。另一方面是医院医疗设备处置内部控制,其控制内容主要包含五部分,即制度控制、申请控制、评估鉴定控制、审批控制以及报废管理控制等。实现以上五部分控制时,应切实保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以及公开性原则,进而保障各项工作得以有效控制。

五、医疗设备的成本管理控制

医院医疗设备的成本管理控制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过程,首先要求医院建立起健全的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制度,并不断完善现行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其次是进一步明确医疗设备成本核算目标,加强其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成本管理应有的职能;最后是实行医院医疗成本核算过程中,注重将其与成本效益直接挂钩,进而实现医院医疗设备治疗效果价值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篇12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医院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推广程度会越来越大,由于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加快,这就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运用提出更多的要求。传统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因此,急需改革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将医院的管理水平极大提升。本文是针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影响的相关介绍。

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形式的相关概述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也称作是医疗保险费用的偿付,其可以促进医疗保险功能的尽快实现主要用来对参保患病人员的医疗报销的赔付。医疗保险基金来源于职工单位缴纳、个人缴纳;居民参保人员的自愿缴纳、居民中央、省、市、县财政补贴。社会医疗保险涵盖内容有筹集资金、支付待遇、管理基金。管理基金是社会在保障计划运作中的一个关键。医疗费用保险制度是基金管理的关键,与医疗保险接班制度的成败会存在一定的联系。社会医疗保险中支付方式筹集基金是刚需,而基金管理有一定的弹性。

二、简述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医疗效率的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就需要对于患者的病床周转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的长短更加关注,医院的管理方面工作随之出现部分的改变,核心渐变为医疗效率提升这一方面,医务人员可以对于医院人员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并提升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的基础水平,促使医疗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要使工作人员基础能力提升应多进行培训以及活动开展,使其可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并及时更新自己的医务知识,为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医院管理提供基础人才保证,也可以将医疗效果进一步增强。

(二)医疗质量的增强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医疗产生的费用之间转变为医疗整体质量。相关医保部门应运用评级管理模式。对于机构的信息、医疗质量、就医、医疗费用、目录进行科学评价,这就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确保医疗结构运行顺利。医疗机构要想正常且科学的经营,就应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记录,找出自己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以及失误,并不断完善制度,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对不同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进行探索,了解不同方式之间的区别,达到支付方式实施合理运用的目的,另外,还应了解相关医疗机构人员的组织情况,将医院的不同科室的组成实施合理的调整,使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三)控制医疗成本改革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使医疗费用在消耗上会适当减少,其与支付医院之间的费用关系就会减小,而医院的财务压力会增加,对于医疗的成本可以实施明确的成本控制,并可了解到医疗上不同项目费用的支出以及收入,可见医疗成本控制方案的选择对整个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存在积极的作用。医院要想获得长远发展的机会,就要加强管理,将收入以及成本之间的差距尽量扩大,并完善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案以及检查规划,将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极大降低。

篇1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中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要跟上现代化的脚步,计算机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到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但是,大部分的医院对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化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医疗器械管理相比医院中其他管理还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一些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很不成熟,不能全方面发挥医疗器械在医院中的应用,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所以加强医院医疗器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和管理已势在必得,这已成为医院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医学成像上的应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都存在数字化的信息。在人们医疗中好多人体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这就要归功于放射学的快速发展,放射学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医院的人体成像技术有ct、mri、cr(计算机投影射线照相术)、dsa(数字减影)、nm(核医学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照相术)、us(超声扫描显像装置)等。这些先进的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这些丰富的影像资料使医院的医疗提高到了先进水平。(二)计算机对pacs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通讯、图像的采集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医学界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处理、传输奠定了基础。在医学界中医学影像的传输系统和医学影像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储被称为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统包括影像医学、计算机技术、放射学、数字化图像处理等技术,它有效的将医学中采集的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的形式,充分有效利用了影像资料,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图像的存档和图像的传输系统在医院中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第一类是在科室的内部;第二类是在院内的图像系统;第三类是整个医院的pacs系统;第四个大类是基于全院pacs的远程放射医学系统。在医学信息领域中,pacs系统能提供很多功能,比如它可以在会诊、诊断、报告、远程工作站上观察医学的成像,它还可以把这些图像根据图像的不同性质存储到不同的介质中去,并且利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进行通讯,给用户提供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pacs系统可以降低医院的支出成本,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率,让医院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医院。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图像压缩功能,它可以将这些数字图像有效的存储起来,减少了一些专门管理的人员,而且已经存储的图像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查看,在复诊 或当诊断需要时能够快速的对诊断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还具有网络传输能力,所以在pacs系统中可以将医学图像在整个医院内或者是医院和医院之间互相传输图像信息,促进了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应用的pacs系统将成为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一个模式,这项高新技术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推动着医学不断发展,推广和使用pacs系统将会是医院的必然。但是中国的pacs系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这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国家对pacs系统的研发经费发放的比较少,好多中小型医院的医疗设备都比较过时,设备上的数字接口也都不是很标准,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图像的传输了。而且在医院中好多影像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加上好多医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是非常熟练,这就制约了pacs系统的发展。

三、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管理

(一)计算机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目的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医院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其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计算机应用的加入方便了医疗器械的管理。目前在医院中计算机管理的范围一般为物品的采购、物品的出入库、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等,专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将计算机管理应用到全范围的工作中去。在管理中使工作信息化,对医院中的医疗器械进行全程跟踪,从进医院一直到设备因报废离开医院,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医疗器械中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医院财务的管理,而且还能有效的加强价格调控管理。在过去医院从采购到发货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填写各种表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一些业务部门还不能准确的把握器材的使用情况。通过计算机管理后可以有效的将这些问题一一删除,对医疗器材的管理可以了如指掌,有效提高的医疗器材的利用率。在医院中价格管理非常重要,为了杜绝一些科室对病人乱收费的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跟医疗收费系统联网,使收费价格透明化,当材料价格出现调整时可以迅速通过计算机进行修改。(二)计算机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现状分析。在医疗器械的计算机管理中应该加强对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化管理。因为医院中医疗器材种类繁多,设备的发放、出入库相对频繁,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提高对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应该使用条形码技术将医院中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编号,这项技术大大方便了医院设备的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条形码的参与下,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管理也变得非常简单快捷,当以医疗器械在出入使用时用条码扫描器一扫,这个设备的各种信息就会利用计算机储备起来,这项工作不需要人工输入,全部电脑自动记录,减少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差错。而且当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的找到设备的生产商,根据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维修,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篇14

1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医疗器械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数量上的增多,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不仅管理技术落后,维修手段陈旧,甚至有的医院没有形成明确的维修制度。目前医院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制度、人员素质、维修手段等方面体现。

1.1医院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许多医院极端重视用高端的医疗设备来吸引患者就医问诊,以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医院高层的这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器械维修工作的不重视,而且使得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维修和护理制度。即便有的医院编制了常规的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制度,但也往往只是在形式的层面上呈现,难以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医疗器械的维修更加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的管理。此外,缺乏严格的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制度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无法建立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考核机制。这就使得医疗器械的维修人员工作范围不明确,维修技术不达标,维修质量差,后果就是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就很难保证,甚至导致医疗设备故障频发。最终的后果就是影响患者的诊治,影响医院的信誉。

1.2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不可否认,在很多大型医院对医疗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极其重视的,其医疗器械的维修人员也是水平比较高的。但是很多中小医院却存在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素质低、技术差,对维修人员准入资质没有明确规定等问题。那些普通百姓有能力就医的中小医院中从事维修工作的一线人员往往是学历水平偏低、工作技能较差、思维方式落后的,而且医院本身又无力提供这些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无法跟进先进的医学技术。可见,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水平和医务人员的水平是没法比的,这种缺乏维修方面的高端人才的情况一方面是原因是高校学生普遍觉得做维修人员没出息,更愿意选择医学类的专业;另一个原因是医院自身对维修人员工作的不重视。

1.3科技发展超过了维修技术的更新速度

众所周知,医疗领域的新设备一直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医疗设备的品类不断增多。这些自动化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往往涉及计算机、机械、光学、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维修中要求工作人员有综合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而现实的情况是维修人员的复合性不够突出,难以适应这种要求。这就使得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而有的医院的维修条件却依然保持在传统的机械维修条件阶段,不仅维修技术落后,而且缺乏精确地检测和维修仪器。

2医院医疗器械科学的维修管理方法

针对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上的缺陷,应该采取科学的维修管理方法。

2.1健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医院要做到对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必须认识到该工作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对医院信誉的重要作用,只有从观念上重视才能从行为上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其次,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协助医院的各个科室制订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制度,制度要适应不同品类的医疗器械自身的情况,要适应维修人员的情况,要配合不同科室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只有制定严格且规范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同时,应该明确维修人员的工作范围,更新维修设备,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质量,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从根本上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从而保证医院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2.2提高维修人员素质,实行科学化维修管理

医疗器械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强并且维修手段复杂的工种,传统的机械化的维修手段已经不适应医疗器材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应该提高医院维修人员准入门槛,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提高维修人员素质和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器械维修的精确性和维修速度的提升,有利于缩短医疗器械故障时间,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此外,应该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对医疗器械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针对某医院的医疗方向来研发配套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医疗设备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对使用、调拨、转移、维护、保养、报废等各个过程统一管理和监控,这样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科学化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建立医疗器械的数据库,将医疗器械的现有资料包括出厂前的数据、运行中的问题、维修中的情况以及再使用过程中的状况等进行整理分类,为以后的维修和保养提供有益的参考的借鉴。

3结论

随着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难度确实在逐步加大。医院更要充分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加大维修管理力度,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的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朱仁青. 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3:163-164.

[2]周令.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