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房价 原因 走势
一、引言
我国的高房价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年平均涨幅远远高于居民收入以及国家GDP的增长速度。我国政府也多次提出并采用了一定的方式和政策来对高房价予以抑制,对高房价的抑制成为了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问题。房价持续增长不但透支了公众的消费能力,同时还影响到了房地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我国高房价形成的原因
(一)土地财政及税费方面的问题
由于土地供应方面,国家采用通过土地来获得巨大收益的土地财政政策,直接造成房地产厂商的开发成本增加。一些学者在对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种程度越高时,当地的房价往往越高。另外,一些政府人通过控制房地产来获得巨大的收益也是造成房地产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次,在进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各种税费项目繁多。例如,开发过程中除了土地出让金以及双重配套费用之外,还征收防雷检验费、防震检验费、绿化费、墙改费以及施工放线费等。部分地区的费用项目达到50多项,牵涉到的部门达到25个之多,占到了房价的20%左右。
(二)宽松的银行贷款增加了房地产的流动资金
宽松的银行贷款政策直接导致房产销售之前的打折促销减少。当前,国内的一些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资金的缺口普遍增加,存在着资金欠缺的问题。而这时,银行乐于给开发商提供贷款,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处于贷款过程中的土地开发贷款具有明显的政府背景,而其他类型的贷款则是在开发商得到土地使用权利之后,以土地作为抵押来获得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一般较低;其二,高额的利润回报是银行乐意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房地产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银行进行垫资,而银行也由于这种垫资行为获得了对应的收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获益途径。这些原因导致开发商前期为增加资金流动而需要采用的打折促销活动减少,房价难以下跌。
(三)住房结构不尽合理
在房价较高的年代,由于市场的真实需求者是对高档房有需求的高收入者。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商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将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高档房产的开发过程中去,直接造成了我国房地产的供需不平衡。大面积的高档房开发过多,小户型的开发却严重不足。这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造成了大量高档房地产的空闲,土地资源被浪费,将住房需求进行了扭曲,进一步抬高了商品住房的房价,导致房价持续攀升。
(四)商品住房成为了多人群的获利工具
当住房成为了商品之后,开发商、银行以及消费者都希望通过这个商品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
房地产商在完成房产开发之后,首先需要回收其前期的投资成本,消除后续售房的隐患。这时,房地产企业会利用企业内部的少数员工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向银行贷款,提前认购其中一部分住房,通过这种囤房达到回收资金的目的。而住房的获利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房地产商具有需要提高房价的趋势。微观经济学有说明——商品销售者收入的变化是与需求弹性直接相关的,由于住房的弹性需求比较小,因此价格的提高会直接增加销售者的收入,而价格的降低则会迅速的导致销售者收入下降。那么,房地产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想办法提高房价的内。
而消费者的投机需要是造成房价非理性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住房的商品特性,人们始终坚信房价的不断上涨将导致其持续升值,导致房产成为了一种超过了正常商品消费水平以及含有过多的获益需求的另类“商品”。
三、高房价走势分析与预测
(一)近期房价涨幅趋缓,总体迅速下跌可能性不大
房子是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的问题,政府在国家管理的过程中必然对之十分关注。当时,虽然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地方政府的控制,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从上的分析我们虽然可以得出高房价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当人们“拿着存折却发现没有资格当房奴”时,人们会认识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同时这种情况也另政府感到担忧。于是,我国政府连续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房价进行控制。例如,2010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对各种炒房和投机性质的购房提出了严格的控制措施。通过宏观调控来减少投机性购房,对房价上涨进行了有效的减缓与控制。
(二)中长期房价缓慢持续上扬为主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一线城市,主要八廓: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等城市,当前依然处于一个地产繁荣发展的阶段,虽然存在一些泡沫,但是房价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政府若能够对之加以很好的调控,必将能够实现房价的软着陆。从这个方面来看,房价出现明显下跌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但是其涨幅由于受到国家的调控,其涨幅不会过大,最终的增长率将会与消费者的收入增长水平相一致。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当前高房价的形成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原因。其中的不合理因素造成了房价过高,成为了人们的负担,使得房价超过了国民实际的购买力水平。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加大调控的力度,使得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一个实质性的提高,确保我国经济稳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品房价格;多元线性回归;灰色GM(1,1);预测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70-03
自2004年以来,随着各大城市房价飞速上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成为理论研究和房地产市场中的热门话题。住宅价格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是政府部门、房地产行业、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昆明市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昆明市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阶段,通过搜集相关经济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作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昆明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第四部分用GM(1,1)模型,对昆明市商品房价格进行预测。第五部分提出政策建议。
1.2 研究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法:运用有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影响昆明市房价的因素。
实证分析法: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房价的关系,预测昆明市近期的房价。
文献检索法:主要是了解目前我国对商品住宅价格问题及其相关内容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初步认识。
2 昆明市商品房市场概况分析
2.1 近十年来昆明市房地产投资情况
昆明市房地产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上升幅度达到了71.75%,创下新高。之后2006年开始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绝对值达到了4406800万元。
2.2 昆明市商品房价格走势分析
笔者查验了近十年昆明市房价相关资料后发现:自2005年以来,昆明市商品房均价突破2500元每平方米,快速上涨,到2009年达到十年来的新高3807元/平方米,在2010年以来房屋均价有下降的趋势。
3 昆明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
3.4 模型分析
1.人口数量对房价的影响:常住人口量与商品房平均价格呈正相关,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有效需求也相应增加,商品房价格上升。
2.房屋销售面积对房价的影响:一般来说房屋销售面积越多供给越多房屋价格会降低,但这里呈现的为正相关,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收入水平已经赶不上房屋价格的上涨速度,导致销售面积越多房屋价格反而增加。
3.利率对于房价的影响:从模型结果来看,利率对于房价的影响系数偏大,说明房地产价格的涨跌与利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利率水平决定房价水平,利率变动决定房价走势。
4.土地开发投资对房价的影响:在本文中并不是说土地开发投资对房价没有影响,而是 它们呈现出了多重共线性,这种影响被其他变量所解释。
4 昆明市近期商品房价格预测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总结:从灰色预测的数据来看,房价在短期内仍然存在居高不下的趋势。由于笔者所做的只是短期的房价预测,无法据此判断我国房价的长期走势,也无法预测我国房价是否出现拐点。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口数量,销售面积,利率,土地开发投资等影响昆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其中利率对房价影响较大,对房价有负相关影响,人口数量,销售面积对房价影响呈正相关。
从后面的时间序列和灰色预测分析来看,预测出的结果昆明市商品房均价在2012年保持在6000元左右,2013年房价在7000左右。也就是说昆明市商品房近期均价价格略高于前期价格,昆明市房价在近期内应该会在保持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平稳上升。
5.2 对策建议
(1)重视土地价格对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影响。房价与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有较多土地供应的情况下,地价水平主要取决于房价水平。
(2)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完善供地政策。要通过土地价格的标底的确定和建立土地拍卖后评估等制度,合理确定土地价格。同时,政府要改变出让方式,将招标作为出让的“单一规则”,在制度上进行约束。
(3)合理的引导房地产的国内信贷。一是要加强开发商房地产的信贷监控。二是应该加强投资者购房信贷的监控。
(4)银行应尽可能进行金融创新。银行应根据现有法律的有关规定,尽快进行相关金融创新,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建房,这样能够使房地产价格较快回落。
参考文献:
[1] Geoffrey K. Turnbull. Information, search, and house price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Economics, 1993, 23(4): 545-557.
[2]Dan Knudsen. Residential investments and house prices in Denmark[J].Economic Modelling,1994,11(2): 201-214.
[3]Thomas A. Downes, Jeffrey E. Zabel. The impact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n house prices∶Chicago 1987—1991[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2, 52(1): 1-25.
[4]A.Cz马利亚里斯,W.A.布罗克.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随机方法[M].陈守东.[J],李小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 (美)Edward P C.Kao.随机过程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张红.房地产经济学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邓聚龙.灰映射.灰色系统论文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
2015年3月,全国住宅价格呈现的整体走势是一线城市仍继续小幅下跌,部分二三线城市呈现上涨势头。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研究院,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10523元/平方米,自上年5月份出现连续十个月下跌后,目前跌幅明显收窄。3月份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的有43个,较上月增加了4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5个,较上月减少了6个。重点监测的37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23.2%。其中:有70%的成交面积涨幅超过20%,最高涨幅达26.4%。由此判断,城市楼市供需全面回暖态势明显,政策导向利于市场,但楼市库存巨大,市场主流仍需“以价换量”。房地产市场调整需要一个持续过程,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很难全面复苏,特别是库存积压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在一段时期内将只能是“降价促销”的局面。
二、对房地产市场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人口流动量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
目前,全国已有多地楼市出现价格下滑、销售持续遭受“遇冷”的现象。然而对流动人口占比较高的经济发达城市,却能够呈现出较强的房价抗跌能力。其所呈现的特点:一是流入人口越多,房价往往涨得越高。见表1,住宅价格每平方米2.6万元以上的地区人口净流入比重均在37%以上。其中,深圳特区人口净流入比重高达71.6%。与之相反,成都人口净流入比重仅为17.2%,所以住房价格较低。二是由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均不如一二线城市,很多三四线自身的户籍人口都在向一二线转移。上海以沿海经济发达直辖市的优势,人口净流入量高达953.5万,位列人口吸引力城市之首;首都北京以自身独特的政治文化中心优势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人口净流入量为771.8万,人口吸引力排名第二;深圳以经济特区繁荣发达的优势,人口净流入量高达755.59万,排名第三。三是经济相对落后和人口净流入量较低的地区,在同等行政级别所在地的房价相对越低。如:呼和浩特市人口净流入65.08万,住房价格仅为6759元。当然除了人口流动因素之外,由于不动产的地域和不可迁移性,决定了地区之间必然有很大差异。城市房价的高低也同城市自身的行政等级、在区域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环境、社会政治人文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和产业结构类型诸因素有关。例如:天津人口净流入虽然高达419万,房价却不到北京房价的一半。珠三角地区的东莞和佛山,尽管人口净流入也很多,但地级市的房价均远低于该区域内的两个副省级城市深圳和广州。
(二)房产税对普通住房购买力的影响分析
房产税的政策效应在上海、重庆试点城市已开始逐步显现,对抑制高端住房消费和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发挥了显著作用。但经过调查发现,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开征房产税是否会增加普通购房者的税负和影响家庭的消费水平。按照目前上海市房产税的计算方法:居民家庭人均60平方米为标准,超出的住房面积部分,应税住房年应纳房产税税额(元)=新购住房应征税的面积(建筑面积)×新购住房单价(或核定的计税价格)×70%×税率。以住房超出100平方米为例计税:100平方米×20000元/平方米×70%×0.6%=8400元/年。由此可见,房产税针对上海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来说,购置改善性普通住房对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不大。尤其是住房价格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的“三四线”城市,以住房相同超出100平方米计税,纳税额仅为每年2100元,所以房产税对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来说影响不大。
(三)城镇人口增量对城镇住房销售市场的影响分析
经房地产业内研究证明,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量之比,比值越低供应越紧张。央行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内陆地区除外的30个省份中,2007-2011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量之比由低到高排序,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三位,而该比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的地区多为东北、西部地区,分别是重庆、内蒙古、宁夏、新疆、辽宁等地。无论是一线城市的供不应求还是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供过于求,都在积累着楼市的风险。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期对100个城市的一项调研指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由于常住居民对住房需求旺盛、购买力强,现有土地供应量可供消化的时间明显少于二三线城市。但部分二三线城市现有土地存量需要长达五六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住房入住率仍难以保证。
三、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分析
(一)从未来小康社会发展进程看,房地产市场潜力巨大
一是从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化率看,已经达到60%城镇化率小康标准的地区仅有8个,尚有23个省市自治区整体上还没有达到小康标准。二是按照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13.55亿常住人口推算,实现小康标准60%的城镇化率,需要城镇人口应达到8.13亿,但这一时点的城镇总人口仅为7.27亿,因此,还需要有0.86亿的人口进入城镇。三是按照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户均人口3.10人推算,在现有城镇人口不改善住房的前提下,城镇还需要新建2774万套住房,才能满足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房地产市场在未来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二)从近期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走势看,三四线楼市需要一个缓冲过程
2015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平台显示有的地区监测数据呈现“双增双降”的逆市发展态势,即:房屋竣工面积和空置面积增长,房屋施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与此同时,根据目前中国指数研究院对房地产监测的景气指数进行判断,空置的住房需要经过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
四、几点建议
1.介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严峻态势,建议政府从更高层面统筹安排,启动房地产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尽快摸清各地区居民是否需要房子,需要什么类型的房子,需求量有多大。从而为更科学地制定土地和住房供应规划、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提供依据。
2.按照城镇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在开展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增加住房数量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提高居住质量和舒适度。
3.准确判断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加大市场预测分析,防止房源供过于求,科学制定房地产开发规划和布局,降低房地产开发风险。
4.由于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对住房的需求仍然存在潜力。这其中既有乡村转移人口入城的置业需求,也有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从这种动态角度分析,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快、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环境条件适居的城市,住房还将处于长期增长态势。
[关键词]发展趋势 抑制 上涨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支柱产业的风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1.目前我国房地产的走势分析
从供销来说就是需求量和供应量仍然在加大,应该属于供销两旺的现状,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加快,需要住房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国家对于房地产价格的问题还是持续的用比较严厉的手段来抑制房价,因为目前各城市房价确实是过高了,已基本超出了人们基本生活所能承受的水平,只能一部分人买得起房子,大部分人买不起,政策应该是叠加式的,不应再放松,包括房产税。信贷从紧,这种从紧很大程度上房地产开发企业会有一些分化,越强的越强,越弱的会越弱,在拿地的过程中,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市场在逐渐的走向成熟,竞争的市场越来越激烈,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来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2.目前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调控政策分析
在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中规定提高开发商自有资金的比例;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控制土地供给,强化对农地的保护等政策。这些房地产供给政策的目的是规范土地供给行为,杜绝腐败现象,防止房地产开发过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或执行时缺乏力度,因而住房供应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能满足大众消费者需求的中低档住房供应仍严重不足。这些政策着意于控制对住房的过度需求,特别是减少投机性需求,在实施中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房地产调控现状分析
近期总有人在炒作房地产调控放松的传言。比如住房和建设部传出消息,要调整刚需购房的优惠政策,房贷利率也已经恢复到较优惠的水平。开发商拿地意愿下降,地方财政紧张,似乎一直有人炒作。若单纯看这些信号,似乎有一种调控即将放松的可能。如果房地产调控放松,房价再次出现过快上涨,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风险上升,将置房地产行业于无法收拾的境地,对整个未来行业市场而言,有弊无利。但根据调控部门高层对目前调控政策效果的判断,房地产调控虽然已经初现成效,看到市场上已经大面积滞涨,在许多一二线城市开始出现价格下跌。但与预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政策进一步调整的预期依旧存在,也可能对原有调控政策作出技术性调整。加之管理层近一直不变的说法,据趋势分析,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绝不可能放松,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要持续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4.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国家从满足民生需求的观点出发,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随着泡沫不断得到挤压、行业竞争的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成熟以及随着购买者变得越来越理性,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供需结构会得到优化,一是高档住宅的比重会有所下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比重会上升;二是供求失衡的状态会有所改善,供求的匹配程度会得以提高。房地产市场秩序会逐渐改善,在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监控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为会逐渐得到规范;房地产市场相关制度建设也会逐渐得以改善和加强。\明确房地产开发的双轨制的模式,保障房的发展速度快和慢对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很有关系,使中国区域之间发展趋于平衡。避免出现政策一刀切的现象,除了宏观政策以外,各地都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个配套政策的落地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因此,在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房地产的模式问题,必须针对我们的国情找出保障房发展是和房地产发展模式形成互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5.采取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
6.结束语
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国家应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同时各地也要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增加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的供应,引领开发企业将已批未建或具备条件的在建大套型、高档住房项目转化为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以满足普通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对于近期少数地方因降价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问题,各地要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处理,按照政策要求,适当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并使房地产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一、2014年轻工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7.9%,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持平。1―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8.6%,高于全国工业0.3个百分点。全年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2014年12月轻工大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较11月有所回升,其中,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回升7.2个百分点、采盐业回升6.9个百分点、金属工具及金属制轻工制品制造业回升4.5个百分点。
部分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回落,其中,自行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眼镜制造业回落4.0个百分点、陶瓷制品制造业回落3.0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回落1.1个百分点。
三、中轻景气指数进入渐冷区间
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近三年中轻景气指数呈现高位回落走势。轻工月度景气指数已连续两年低于100。 2014年11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9.68,较上月回落1.23个点,为全年月度最低值,并首次进入蓝色渐冷区间。
四、轻工出口情况
(一)轻工行业出货值情况
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72万亿元,同比增长7.2%。12月出货值同比增长5.7%,比11月回升2.16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出货值增速情况。
(二)海关出口增幅回落
2014年1―11月,轻工行业出口额5569.4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33%,同比增长10.63%(高于全国4.93个百分点);进口额14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轻工贸易顺差4156.87亿美元,为全国贸易顺差的1.25倍。
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额537.64亿美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比10月份回落5.26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出口增幅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月度出口额绝对值仍保持全年高位。
(三)主要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提高的有:玩具出口额增长13.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冷藏冷冻箱及空调用压缩机出口额增长6.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出口额增长5.2%(比上月提高0.35个百分点)、工艺美术品出口额增长44.7%(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回落的有:陶瓷制品出口额增长28.3%(比上月回落2.08个百分点)、照明器具出口额增长16.0%(比上月回落2.01个百分点)、纸浆、纸张及纸制品出口额增长13.4(比上月回落1.43个百分点)、乐器出口额增长2.7%(比上月回落1.25个百分点)。
五、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投资增速及制造业投资增速,如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22%、金属制品业增速为21.4%。
六、主营、利润增速趋缓,库存与亏损增大
1―11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7%,较1―10月回落0.33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4.69个百分点。轻工六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快速消费品主营业务增速8.29%,比上年末回落6.09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9.21%,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情况。
1―11月实现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1%,较上月回落0.39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7.6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5.88%,低于2012、2013年度水平。
1―11月亏损面从上年的9.75%扩大到10.8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从去年的7.46%提高到24.65%;产成品库存增速从上年的7.97%上升到13.23%。
七、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轻工企业总体上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速度比2013年加快,而负债增速下降,轻工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也逐年下降,已从2012年高点54.94%,下降到目前的51.7%。说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没有根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八、走势原因分析
轻工业内需市场份额占85%。由于购买力因素,加上房地产业呈现低迷状态,影响轻工内需市场的消费增长。2014年轻工主要商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回落。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轻工行业中除家具外,其他多个行业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家电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8.7%,内需市场增长相对乏力。具体原因是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快速消费品增速放缓影响轻工整体速度。快速消费品即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与饮料在内的大食品业占到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5%。前几年大食品工业以年30%左右的增长拉动轻工行业高速发展,但2013以来,由于需消化前期快速增长的产能,及受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因素的影响,大食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回落到10%左右,影响了轻工整体发展速度。
二是耐用消费品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增速回落。受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影响,相关轻工产业特别是家电、家具、卫浴等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1―11月份,家具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主营业务增速分别比上年末回落2.93、4.53个百分点。1―11月,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10.17%,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
九、轻工行业政策建议
从2014年轻工汇报情况来看,10个方面的建议获得政策支持,国家微刺激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如一些企业反映得益于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滴灌信贷等,使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些缓解;商标法修正案实施细则的客观执行缓解和减少了企业的压力和损失;促进消费支持网销新业态措施激发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和产销率提高;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扩大出口180多条政策措施促进轻工出口的企稳回升等。
期待政策加快落地:年初向国家呼吁的扩大造纸、皮革加工贸易范围、恢复回收废旧物资增值税返还两项重大建议还没有得到落实,行业特别是造纸行业目前已陷入比2008年还困难的境况。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深入行业,了解行业困难,为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议对资源再利用产品予以增值税返还等鼓励政策。造纸、塑料、皮革、玻璃等行业均存在回收资源再利用情况,这是践行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对恢复回收资源再利用应予以增值税返还的鼓励政策,目前造纸行业废纸资源增值税返还的呼声已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建议在以前实施的对再生资源行业回收企业进行鼓励的同时,考虑以生产企业为主体进行增值税返还,实践上更容易操作。建议尽快实现社保的联网工作。
十、2015年走势分析
2015年,在进入新常态化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策及市场因素将对轻工行业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后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新环保法实施对于行业发展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对环境违法企业处罚力度的加大将有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退出市场,进而影响轻工行业发展速度。
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次贷危机、油价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各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了预期经济增长指标。200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从2007年7月时的5.2%下调到4.1%,下调了1.1个百分点;对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均下调至1.5%;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6%;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0%。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风险加大,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非同步性决定了全球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2.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9.11”以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不动产价格攀升,继而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从2004年6月开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至2006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最终被提高到5.25%,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价格回落。同时,因为债务已经超过了房屋的实际价格,拖延还贷的现象显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美国住房市场的急剧降温,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学术界有这么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有评论认为,美国这次经济衰退将比1991年、2001年的衰退历史更久,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第二种看法,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估计不必太悲观。从长期看,美国经济结构比较稳健,目前所面临的只是一些短期的不确定因素。第三种看法,认为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拐点,全球主流经济政策正在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第四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瓦解,需要重新考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使命。第五种看法,认为短期内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利率政策、注入流动性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措施进行市场干预,这些政策会阻止次级贷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但中期内大量注入流动性与降息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长期内将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
3.石油价格波动及走势分析
关于原油价格高企,油价已不单纯是石油供需关系的反映,而是世界地缘政治、外交关系的晴雨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衍生物。近期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美国原油库存的变化;(2)石油产量的变化及产油国政局的影响;(3)石油市场的投机活动;(4)全球通胀与美元贬值;(5)对经济增长的预期;(6)经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导致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等等。石油价的确定,既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受金融投资影响,还受预期影响。研究显示,石油市场是一个信息无效市场。这意味着,石油价格并非随机游走的。目前,金融投资是决定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国际上的金融强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在石油价格的制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关于油价走势,,持续6年的弱美元局面可能于年内改变,相应地,高油价、高金价状况也会改变,国际大宗资源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不会延续太久。这是因为尽管弱美元有助于提高其国家资产负债的质量,但从战略上说,强美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长期实施弱美元政策,一是降低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二是使俄罗斯获益;三是激化了美、欧矛盾。投机与欧佩克(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但全球经济减速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油价走势在短期内不排除继续创出新高的可能,但需求面不支持油价上涨;中期看,新兴市场经济对石油需求的稳定增长与OPEC理念的转变,使油价仍然维持在高位;长期看,油价走势将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开发进展。
二、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出口减少,经济增长下降。有关分析认为,外部环境“趋冷”,使中国内部经济自动“降温”。如果宏观调控过度紧缩,容易形成“超调”。(2)货币政策加息空间很小。中美货币政策具有不同取向。在美联储不断降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的扩大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中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加息空间被一再压缩。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减速的程度。根据测算,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因此,2008年要警惕出口增速下滑,但一些行业的生产性投资依然过快增长而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求资源的紧张甚至限制,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其中不排除某些国家有压制中国的战略思维。在获取世界重要资源方面,中国今后还会面临新的矛盾和冲突。此外,出于长期的战略考虑,中国也应审时度势,更加理性地分析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与做法,避免当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不成反而形成被动局面的事情再次发生。实际上,中国不必过分沉重地背上资源的包袱,毕竟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是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基调。同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寻求海外资源应当更加理性化、策略化,多采用民间资本包括海外华商资本的形式,实现资源主体的多元化。
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全球经济减速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在美元有序调整与美国经济减速的环境下,外部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强大;发达国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加强;高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国际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对资本市场的心理冲击加大;国际社会炒作中印充当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有可能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达国家对基金的投资限制有可能放松,为“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拐点论”不能简单得出
今年以来,随着个别城市的个别楼盘的降价销售、个别城市某个月份的平均楼价下降,“楼市崩盘论”“楼市拐点论”的言论受到了高度关注。
对此,马培生表示:“‘楼市崩盘论’‘楼市拐点论’是个别人的观点,我不认同。”
他认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非常强的市场。由于难以知道的各种可能原因的影响,个别城市的个别楼盘降价销售,是难免的、孤立的市场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楼盘所在城市出现了楼市崩盘,更不能由此推断出现了普遍性的楼市崩盘。况且,即使某个地方楼市崩盘,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的楼市都要崩盘。
“不能简单地以某个地方某个时段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为依据,来推断其他地区也会出现同样现象。”他说,“网上很火的‘崩盘帝’曾预言全国110个城市将出现楼市崩盘,这并不是严谨的科学结论。因为,如果预言110个城市的楼市崩盘,那么他至少要去调研远多于110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通过大量准确的数据,分析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房价走势。之后,他才有可能从调研结果中,发现其中的这110个城市的楼市有崩盘的可能。而要把远多于110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房价走势分析清楚,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的研究团队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除了区域性强之外,房地产市场还是一个不能用平均价格简单比较的市场。
2013年1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广州市房价同比涨幅达20.9%,环比上涨0.8%;同一天,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房价数据,环比大降10.6%,当月成交均价同比下降7.1%。按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说法,两者都真实,数据差异主要源于统计方式不同。
对此,马培生表示:“国家统计局采用的是指数计算法,即追踪同一物业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化,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房价数据。广州国土房管局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法,即将总成交房价除以总成交面积,算出单位房价。太原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价格由3月的6907元/平方米下降到4月的6878元/平方米,降幅很小,并不能由此就简单得出楼市降价的结论。”
“算术平均法,对于判断房地产市场并不科学;指数计算法,才能体现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他总结说。
中环路改变楼市格局
总结太原房地产市场这些年的发展,马培生觉得,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过来的。“期间,尽管有过供需的波动,价格的上涨。但现在回过头去看,太原市的房地产市场既没有出现火爆的场面,也没有遭遇寒流、泡沫,房价也仍在购房者可接受的范围内,整体上是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民收入的增加而稳步前行的。“
而需要注意到的是,近一段时期,太原市中环路的开通,对房地产业肯定有着极大的影响,且是多方面的。
“明显地,这对中环路周边的楼盘肯定是有好处的。中环路的开通,不仅为交通带来极大便利,而且将激活周边楼市。除了土地成交活跃外,周边楼盘的追涨预期将提高。众所周知,无论从建设开发、楼盘条件,还是销售来看,太原南城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快速发展优势,近年来楼市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相较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太原北、西、东片区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中环路的开通、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吸引大量企业、开发商、居民在中环路周边聚集,有助于北、西、东片区向好发展。各方面的利好、楼市供给和需求将不可避免地被带动起来。”马培生说道。
而更重要的是,中环路的开通,打破了市民工作在哪个城区就在哪个城区买房的固定格局,将使得太原东、南、西、北四城区的房价趋同,对整个太原房地产的格局也将有一个极明显的改变。
对此,马培生举例道:“中环路开通前,如果一个太原市民在南中环上班,却在尖草坪买房,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如今,20-30分钟的车程足以被人们所接受,在南城上班,在北城买房,所处城区不再成为人们买房时所考虑的限制条件。而这,也将让北城的房地产业市场进入被需求的新发展时期。”
“再如,在东、西中环路修建前,太原东、西城虽紧邻市区中心,但该区域多为坡地、沟壑纵横。再加上受到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的影响,不少区域至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仍不健全,道路等级低、交通设施不足,阻碍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和区域发展。而东、西中环路的开通,周边绿地的增加,不仅弥补了东、西城区之前的发展缺憾,而且克服了市区交通不畅、绿地短缺的不足,这也将使东、西城区楼盘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相对价高的期房市场
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既有房地产自身的因素,比如产权、区位、户型、环境等,也有外部因素,比如市场供需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因素、购房者心理因素、房地产政策因素等。对于商品房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关键的还是供需关系。
马培生认为,就当前说,太原市的房地产市场不仅有价,也有市,而且仍然是一个相对价高的期房市场。也就是说,太原的购房者都是在觉得房价高的同时,购买了尚未交付使用或尚未竣工,甚至是尚在拆迁、尚未建设中的楼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已经在太原站住脚的农民工等群体都是刚性需求的生力军。上世纪60年代中人口高峰时期出生的人,他们的孩子,已经到了结婚时期,且大都是独生子女,对房子的需求较大,而且不存在资金问题,父母已经做好购房准备。而从经济活跃角度看,太原的就业机会毕竟比市、县要多,很多学生毕业都选择在太原就业,很多年轻人到太原打工,买一套房子都是他们的理想。
“在这种背景之下,由于太原市政府禁止小产权房和‘五证不全’的楼盘上市,致使住宅供应量相对减少,而需求量则没有明显的下降,将加剧供需矛盾。”马培生说,“有的人觉得,现在的楼盘不少,未来的商品房供应量肯定不小,这是一个误解。因为现在开发的楼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中的被拆迁人所建设的回迁房和面向特定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并不是由开发商自主开发、面向社会供应的商品房。受整个房地产市场悲观情绪的影响,购房者中观望的不少,但需要正视的是,强劲的刚需是不争的事实,这就造成了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一个卖方市场。”
马培生还表示,长远来看,楼市肯定会健康发展,房价应该能够调整到老百姓满意的程度。但就近期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等在内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目前太原住房市场仍旧是商品房为主的市场,开发商不愁卖房,而老百姓却发愁买房,所以房价一段时期内不会明显下降。
当然,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以升值快为目的购房,仍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毕竟,为了保证太原的房地产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投资、投机的需求应该会是被抑制的。
政府发力方向
包括住房在内的房地产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就应该比对那些满足享受甚至奢侈生活的商品的力度大。
5月12日,央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要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理定价,及时审批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业界分析认为,金融调控部门发声保房贷,信号意味浓烈。
此外,各地政府纷纷出手救市未被叫停,其示范效应显而易见。4月底,无锡、南宁、天津、杭州等多个城市放松楼市各种限制,包括放松限购、 鼓励入户、降低购地保证金等各种方式;5月初,安徽铜陵推出的“买房补贴契税、公积金贷款首付降至两成、落户政策放宽、开发商预售监管资金拨付节点增加”等全面救市措施……业界观察人士分析,这或许正契合了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方针。
内容提要:2006年1~11月份,反映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3%,上涨幅度很小;但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11月份累计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9%。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关于2007年价格的走势,大多数人预期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对此判断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不大;但由于目前美国经济下滑的走势愈加明显,近期内国际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关于2007年价格走势的分歧,主要针对以下问题:一是生产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是否会出现明显下降;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提高还是下跌。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2006年价格走势的回顾与分析
(一)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走势
2006年1~11月份,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走势,月度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2%以下,1~11月份累计上涨1.3%。进入三季度之后,月度同比涨幅出现轻微提高的态势,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消费价格的各构成成分来看,受节假日因素和上年基数的影响,食品价格月度涨幅波动幅度较大,高峰与低谷相差1个百分点。(见图1)
(二)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快上涨
2005下半年到2006年年初,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一度呈现逐步回落的走势。但随着2006年投资增长率的加快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提高,加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步伐加快,2006年二季度开始,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开始出现提高。无论是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的流通领域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还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都出现了反弹的态势。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双双下跌;同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生产资料价格涨势也出现趋缓的态势。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环比涨幅来看,还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见图2、3)
(三).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较快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走势与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类似,也出现了先反弹、后减缓的走势。(见图4)
二、2007年价格走势分析
虽然目前的价格走势对未来一段时间将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但分析2007年全年的价格走势,还需要分析国内外经济的走势和其它影响因素。由于消费品分为食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食品价格与农副产品商场价格密切相关,生产资料包括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下面我们首先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势,然后分别从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和服务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2007年价格走势的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走势对各种价格指数的影响存在差异
1.世界经济将出现明显回落,带动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涨幅下降。展望2007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首先要对今后世界经济的走势做出判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预测,世界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5.1%和4.9%,世界经济呈现轻微减速趋势。但这一预测报告做得比较早,近期得到的一些信息表明,世界经济有可能向下调整的程度更大一些。
图5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的成员国经济先行指数的同比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6年4月达到峰值以来,先行指数的增长率一直呈现下降态势,但目前还保持在3%左右的中等偏上水平。据此判断,2007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下降,但仍有望保持中等发展速度。(见图5)
2006年11月7日,美国著名经济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的经济预测报告,预测美国经济206、2007年分别增长3.3%和2.6%,按照这样的预测,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较2006年下降0.7个百分点左右。(见表1)
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回落,将使得世界经济对各种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放慢,生产资料价格高位回落。
2.国内经济增长放慢将带动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下降。2006年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生产增速出现下降,三季度GDP增长率由二季度的11.3%下降到10.4%,降幅近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指数,超前反映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在2006年三季度已经出现回落趋势,说明经济运行将出现高位趋稳、稳中趋落的基本态势。因此,预计2006年四季度以后经济增速将继续有所下降。国内经济增速的下降也将使得对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放慢,在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出现下降趋势。
(二)世界粮食减产使得农副产品价格涨幅提高
1.2007粮食价格年涨幅将有所提高。2004~2005年,我国连续两年获得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4亿公斤,增长7%;早稻产量319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机构最近的预测,2006年粮食产量将超过4900亿公斤,连续三年保持增产;有专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4.96亿吨,较上年增长2.48%。
国内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基本原因是,尽管国内粮食连续三年丰收,但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况。根据一些经济学者的估算,目前我国粮食年度消费量大约为4900~5000亿公斤,前两年尽管增产,但产量仍然低于消费量,仍然需要通过动用库存来满足消费需求。由于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连年依靠动用库存来满足消费需求,估计目前商业库存量已经下降至较低水平,供应趋紧。
国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由于2005年度世界粮食减产,消费量增加,致使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由于2005年我国国内粮食价格回落,国内外粮食价格对比发生变化,导致我国2005年粮食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谷物及谷物粉出口达1014万吨,比2004年的473万吨增长114.1%;相反,2005年进口谷物及谷物粉为627万吨,比2004年的974万吨减少35.6%。总体上由2004年的净进口501万吨转为净出口387万吨,这样对国内供给的影响正反相差近900万吨。加上2006年1~9月份净出口126万吨,自2005年以来净出口达500万吨以上,占到2005年国内谷物产量的约1%,在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的状况下,已经可以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仍将出现高位振荡。主要原因是世界粮食减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1月份的粮食展望报告,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将减少5480万吨。在此背景下,2007年世界粮食的储存与消费比例将出现大幅下降,达到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
《粮食展望》预测,2006年谷物产量再次小幅下滑,总产将达19.94亿吨,比去年产量低2.7%;2006年世界小麦产量约为5.918亿吨,比2005年减少近3300万吨,下降5.2%;2006年世界粗粮产量约为9.812亿吨,比2005年减产2.1%;全球2006年稻米产量约为4.209亿吨(以碾米计),比2005年下降0.2%。2006/07销售年度总体谷物供求形势将会趋紧。预测2006年谷物产量略有下降,加之受饲料用粮回升和工业用粮不断增加的推动,预期谷物利用总量增幅提高,可能造成库存量的大幅减少。
根据目前对2006年产量的预测及2006/07销售季节供应总量和价格前景的情况,粮农组织预测世界谷物利用量为20.6亿吨,比2005/06年度利用总量下降1%。鉴于新季节的产量和消费量前景情况,粮农组织预测2007年各国作物年度末世界谷物库存量将大幅下降。(见表2)
另外,前不久世界银行也对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进行了预测,主要粮食价格都将出现明显上涨。(见表3)
根据国内外粮食供求的变化情况,世界粮食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国内粮食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状况,预计2007年国内粮食价格将继续小幅上涨。
2.国内肉禽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由于2004年我国肉禽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导致2005年年中以来出现了价格持续下跌的走势,价格的下跌导致投入的大幅度减少和供求平衡关系的变化,近期肉禽等副食品价格的同比跌幅有的在缩小,有的已经出现上涨势头;近期环比都出现较高涨幅,预示着未来同比涨幅将会提高,从下降周期进入上升周期。
如果上述关于粮食价格的分析成立,2007年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尤其是作为饲料的粗粮产量降幅较大、价格上涨幅度将会较高,将直接推动饲养成本的提高,这也将从成本角度推动肉禽价格的上涨。
此外,从粮食与水果、水产品等其它副食品之间的成本和比价关系来看,粮价上涨也将推动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总体来看,农副产品价格在2007年将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三)原材料价格涨幅将呈现下降的走势
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在8、9、10月份持续回落,11月份出现小幅反弹。7月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与2005年12月相比,累计上涨25.26%;而11月份则比7月下降11.77%。这样的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走势基本上吻合。
1.国际石油平均价格将低于2006年。2006年国际石油价格曾经出现了强劲的上涨势头,一度达到每桶70美元以上的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下降的预期强化,加上传出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新的特大油田的信息,7月份之后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回落。但即便如此,全年石油平均价格达到每桶65美元左右当无问题。由于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是每桶62美元左右,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2007年国际石油平均价格超过2006年可能性较小。
2.钢材等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也将低于2006年。近年来由于各国利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态势。随着2005~2006年美国多次加息,近期美国房地产明显降温。美国三季度国民核算数据显示,三季度美国投资出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对钢材、铝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将会减少,进而会减少对铁矿石等上游产品的需求,这类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也将会出现疲软的走势。
此外,由于2004~2006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一直处于快速上涨的态势,其中有世界经济高涨、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放慢、美国多次加息对美元形成一定的支持,这些影响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因素就会相应减弱,已经上升到很高水平的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回调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大。(见表4)
3.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限制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较大,国际市场价格要通过进口价格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但近期人民币升值幅度略有增大,人民币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加上国内投资增速的下降,国内总需求扩展的放慢将减弱工业品上涨的压力,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势将放缓。
(四)服务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国内服务价格涨幅一直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涨幅,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2007年,一方面国家将会继续加快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调整力度,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将会对服务价格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考虑到2007年燃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许多领域的服务价格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据此估计,2007年服务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三 、对2007年价格走势的初步预测
根据上面对影响2007年价格走势各项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2007年原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将会下降,预计全年上涨4.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的走势将有所不同。上面分析了影响价格变化的各项因素,但由于这些因素都是单项因素,这些单项因素的共同影响究竟将导致价格出现怎样的变化,需要将他们的影响用某种方法合成起来。从各项因素的影响来看,工业消费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服务价格将保持与2006年大体相当的上涨幅度,但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有所加大,总体影响可能会使得消费价格涨幅比2006年提高,但涨幅仍然不会很高。
再者,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使得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判断更加困难。为此,我们根据消费价格的先行合成指数来进行判断。
傲景观澜项目经过前期对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现有项目的市场调研分析表明,目前天津房地产的整体市场进入了“非常时期”,由于政策的多种原因,客户购买比例明显下降,成交量下滑,持币待购的现象增多,使天津的房地产的市场正向“低糜时期”发展。综观滨海新区区域房地产市场,对于它的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及趋势,在天津市政府明确作出要“全面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的建设”,相关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区域市场状况形势利好,未来滨海新区的土地稀缺性将日趋明显,区域内楼盘销售价格将有大幅度上涨趋势,势必带动了区域内整体房地产的发展。使得整个滨海新区的区域房地产产品价值得到提升,必将引来消费者对滨海新区房地产市场的高度关注和青睐。二、7月份营销推广思路
1、7月份营销推广思路
通过分析目标客群的购买心理,得出其对产品的诉求点,价格已经不再成为购买产品的主导因素。市场的变化、消费客群的变化,使傲景观澜后期营销推广策略进入了品牌营销阶段,傲景观澜将借助活动以及项目产品推介会加大全方位营销推广,对天津市的高端目标客户进行项目营销推广宣传,扩大项目知名度,为泰丰集团顺利进入天津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7月份主要的营销推广思路如下:
(1)提升品牌形象,打破区域堡垒,进入天津市房地产市场,扩大产品认知度;
(2)充分挖掘唯一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3)巩固产品忠诚度,提高推荐量,实现老业主带新业主;
(4)快速进入天津市场,以项目独有景观优势,公园居家有氧的生活方式,吸引天津市内目标客户投资,居住;
(5)以“快、速度”反映市场适应市场,以“稳”求得市场的伸缩性。
2、7月份整体推广重点
后期销售的推广主线,结合当前的大势销售重点,深挖产品的核心价值,重新搭建市场平台,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傲景观澜以“纯居住景观大宅”为品牌目标的媒体诉求点,展开综合性的策略思考。项目市场推广应对下列问题予以清晰的解释:
重点清晰了解以下三要素:
(1)市场立足点,即傲景观澜绝对竞争优势。
A、品牌形象的树立,对区域堡垒的良性冲击;
运用:合理分析调整广告档期,结合媒体引导,保持市场的持续竞争力,对媒体的选择结合时间节点,适当作以调整,建议在天津市内投入全方位的广告宣传,扩大项目宣传力度,促进项目销售。
、规避区域市场大量同质化产品影响
运用:深挖产品优势,以绝对竞争力规避区域竞争项目的影响,一方面,突显区域地块的稀缺性,傲景观澜地段优势的绝对性;另一方面,强调周边良好的人文环境,优良的配套设施,提升文化品位社区形象,得到广泛消费者的认同。
C、气势磅礴的100000平米的“极少主义建筑群”。
运用:项目体现的理念更多应该落到实处,软硬结合,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傲景观澜——极少主义建筑”这一全新的市场品牌形象。
(1)目标客群的认知及体现,与其产生共鸣。
(2)巩固老业主对项目的忠诚度,通过后期活动提高推荐量。
(3)通过项目产品推介会,作为项目进入市区的切入点,扩大泰丰集团的知名度。
3、7月份媒体策略:
对于7月份媒体宣传本案有所调整,加大对泰丰傲景观澜项目宣传攻势,转入天津市场市内主流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推广,增强泰丰集团专业地产品牌知名度,以及傲景观澜项目品牌认知度,提前为泰丰集团进入天津市场创下良好的美誉度。
报广媒体的投入
天津今晚报(6月23日或6月24日)整版
宣传主题:傲景观澜6月28日盛大开盘 项目推介会
每日新报(6月23日或6月24日)整版
宣传主题:傲景观澜6月28日盛大开盘 项目推介会
户外媒体配合
天津主要路牌选择:黑牛城道与紫金山路交口路牌(270平方米)
因为选择此路段的路牌广告,主要是为了对梅江区域的客户购买群,进行阻隔,吸引此地区的高端客户群体,产生对本案购买买欲望。
天津主要路牌选择:卫津南路嘉利大厦对面路牌(203平米)
选择此路段的广告牌,主要是地处和平区、南开区的交界区域,吸引此区域的高端的客户群体。
天津主要路牌选择:南京路国贸中心围档户外广告路牌(100平米20*5)
位于小白楼商圈CBD,毗邻滨江购物中心,是市中心的繁华地段
4、项目宣传活动配合
太太研究生活会
打造魅力女人,构建尊贵生活……
一、活动目的:
提升产品影响力
邀约国内的知名色彩专家于茜蔓女士进行讲座,展现泰丰集团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活动前后的新闻推广宣传,推广泰丰集团及傲景观澜项目的形象,扩大、滨海新区以外的地区、天津市区的知名度。
推动品牌建设
通过新闻推广宣传,提升品牌形象,树立品牌美誉度;为泰丰集团顺利进军天津市市场,开展项目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的时间
20__年7月1日上午13:30—15:30
三、活动的地点:暂定天津喜来登大酒店会议厅或水晶宫酒店
四、讲座主题:女性色彩魅力搭配
五、主讲老师于西蔓女士
针对人群:
天津市白领 、金领女性。年龄在26—40岁之间。具有消费潜力及可感性引导消费的人群,她们在安居置业和消费投资方面有一定的意见主张。追求生活品位,塑造完美个人形象的成功女性群体。
目标效果:推广泰丰家园四期项目在购房者心中的良好形象定位,起到在第一时间留下第一印象的告知性引导作用。让女性朋友知道选择泰丰是生活品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倡导成功女性的时尚工作、生活。
媒体配合:
1)新滨海周刊(滨海版6月24日)半版广告
宣传主题:太太研究生活会宣传告知
2)今晚报(6月23日或6月24日)半版
宣传主题:太太研究生活会宣传告知
3)每日新报(6月23日或6月24日)半版
宣传主题:太太研究生活会宣传告知
4)北方经济时报(6月22日或6月24日)半版
宣传主题:太太研究生活会宣传告知
十、销售道具
销售人员事先准备好楼盘的宣传手册(提袋、楼书、户型图等)
注:通过此次活动借此树立泰丰集团品牌形象和傲景观澜项目良好的形象。
泰丰家园四期——傲景观澜项目介绍会
十年铸就品牌泰丰今朝再造观景豪宅………
泰丰·傲景观澜激扬入市
一、活动目的:
1、提高泰丰集团知名度,提升傲景观澜产品形象;
2、打破区域堡垒,进入天津市房地产市场,扩大产品认知度;
3、充分挖掘傲景观澜产品的唯一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介产品优势;
4、巩固产品忠诚度,提高推荐量,实现老业主带新业主;
5、快速进入天津市场,以项目独有优势景观,公园居家有氧的生活方式,吸引天津市内目标客户投资,居住。
二、活动时间:20__年7月1日下午
自助冷餐式项目推介酒会:16:30——18:30(负责人:泰丰集团、锋华兴业、活动公司)
三、活动地点:天津大礼堂2号会议厅
四、主办单位:天津泰丰集团、
协办单位:锋华兴业、广告公司
五、邀请单位:泰丰集团领导;锋华兴业领导;五合国际设计集团;泰丰工程部、规划部;泰丰集团万洁物业公司;房地产专家。
六、活动内容:
a)主讲人:泰丰集团领导
内容:泰丰集团形象介绍
b)主讲人:泰丰集团——工程部、规划部
内容:傲景观澜项目介绍和产品介绍
c)主讲人:五合国际设计集团——刘力
内容:傲景观澜景观规划介绍
d)主讲人:泰丰集团万洁物业——负责人
内容:物业管理公司提供金牌服务
e)主讲人:房地产专家——刘玉录博士
内容:滨海新区未来房地产投资走势分析
嘉宾人员
注:现场委派销售员对傲景观澜项目进行详细楼盘的讲解和发放宣传品(楼书)
七、参加人员:泰丰集团领导;锋华兴业领导;五合国际设计集团;泰丰工程部、规划部;泰丰集团万洁物业公司;房地产专家。
八、新闻媒体配合(项目推介会的现场跟踪宣传报道)
媒体工作人员、各大报纸记者。(新滨海周刊记者姜培、北方经济时报记者刘树强、今晚报记者张同、孙中伟、每日新报郑永霞搜房杨定坤
注:(以上所有记者暂定)
售楼处工作人员(全体销售人员)
八、参加人数:200-300人
九、媒体配合:
3)新滨海周刊(滨海版6月24日)整版广告
宣传主题:项目开盘广告 傲景观澜项目推介会宣传告知
4)今晚报(6月23日——6月24日)
宣传主题:项目开盘广告 傲景观澜项目推介会宣传告知
5)每日新报(6月23日或6月24日)
宣传主题:项目开盘广告 傲景观澜项目推介会宣传告知
4)北方经济时报(6月22日或6月24日)
宣传主题:项目开盘广告 傲景观澜项目推介会
十、销售道具
销售人员事先准备好楼盘的宣传手册(提袋、楼书、户型图等)沙盘模型
注:主题围绕每次内容,介绍一下泰丰集团的实力及这次推介会的意义,借此树立泰丰企业和傲景观澜项目良好的形象。
傲景观澜温州推介会初步方案
前言:
目前,整体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多元化演变,越来越多的房地产项目不单单局限于当地的区域市场消费,就象东北的购房团光顾威海及珠海的房地产市场,北京的房展会亲临山西的房地产市场一样,很多区域的房地产项目也开始面对全国推介。由于地区于地区之间的房地产市场的差别,未来市场的潜量的掌握程度不一,这就为房地产市场的全国性投资蕴涵了无限的商机,从而涌现出了许多房地产的投资者,多年的房地产投资使得这些青睐房地产事业的投资者越来越专业化,就象我们熟知的“温州炒房团”一样,哪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升值潜力大,哪里就有他们活跃的身影,“长三角”版块、“珠三角”版块以及“京津冀”版块等都成了众多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热区。
就本项目而言,我公司建议的“傲景观澜温州推介会”,不单单是为了销售而推介,就泰丰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看,温州推介会的宗旨是通过投资者将项目推向全国,打出续列的品牌目标,未来的泰丰不只是天津的泰丰,而是全国的泰丰。
推介会初步构思:
具体步骤:
一、市场初探
计划利用我公司的既有关系,联系温州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炒房团,将傲景观澜项目资料、泰丰集团背景资料、天津及滨海新区近期和远期的战略发展前景、项目市场地位、投资情况分析等文件一并快递,先小范围对市场进行摸底。在根据小范围市场探测反应,我公司再制定下一步详细推介计划。(负责人XX)
二、联系场地
如果市场初探反应良好,我公司将派人到温州考察当地市场,并联系当地高档消费场所,如市中心五星级酒店等并对现场消费人群进行考察、场地测量。(负责人__)
三、安排布展宣传
联系当地展示单位对既定场地进行布置、安排当地主流媒体档期、运送资料等(__)。
四、现场推介
做好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价格监测人员要善于把握规律,运用科学的经济分析预测理论,采用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对具体商品(服务)、价格总水平变动的数量和幅度作出判断,提出一些前瞻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增强价格监测的实效性。同时,提升价格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健全应急监测工作预案,完善各项监测预警工作制度,保证突发价格异动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对市场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跟踪监测。
加强价格分析预测,做好监测数据的深度开发工作。首先,继续完善价格监测定期分析制度。建立价格监测月、季、半年和年度分析制度,定期分析前阶段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测后阶段价格热点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做到监测分析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进一步明确分析预测工作重点。要抓住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分析预测,对粮油肉等民生价格、资源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领导和群众密切关心的价格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分析、预测市场形势。对农民增收、企业负担、教育收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难点、热点和敏感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从中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预警预测性建议。第三,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价格监管中心工作,制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任务,深入基层、深入市场、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形成有数据、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统筹兼顾完善价格监测体系。总结完善规范监测点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规范监测点的设立、管理、服务、变更和撤销等行为,优化监测点布局,健全监测点信息库,公示监测定点单位名单,结合需求主动服务监测定点单位,开展规范化价格监测点评比;通过座谈会、培训等形式,使价格工作人员加强对有关价格监测工作内容和精神的学习;加强同各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进一步深化监测分析联系点建设。
拓宽渠道积极价格监测信息。强化价格信息报送和工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抓住政府关注点,组织好信息报送的内容,向党委、政府报送涉农、民生、经济发展等重点价格动态、分析调研报告和异动预警等信息;进一步健全信息制度,建立常态信息和警情信息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适时向社会监测信息,引导市场形成理性预期。二是报送信息要抓住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当前,重点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粮食价格。结合小麦、玉米生产情况,及时对市场购销、价格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做好下半年粮价走势的预测。二是蔬菜价格。今年我县的蔬菜价格出现上升趋势,直接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必须密切关注,跟踪调查,防止因蔬菜价格出现大波动,引起消费者心理恐慌。三是猪肉价格。我县猪肉零售市场持续下跌,必须加强供求调查,密切关注预期变化,把握好盈亏平衡点,及时作出预警测报,以防止产生新一轮价格大起大落。四是能源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变化,以及对我县市场的影响,准确判断价格走势。必须下大气力,做好调查分析,定期准确价格走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价格监测工作做的好坏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取决于从事价格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价格监测工作单调、枯燥,需要耐心、细心、责任心,更需要坚守。如何搞好价格监测工作,关键是从事价格监测工作的人,而从事价格监测的工作人员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价格监测工作涉及到重要食品、重要生产资料和特色产品等多个领域,掌握一定的食品、重要生产资料、特色产品等基本知识,对做好价格监测工作是必须的。价格监测工作人员平时要有意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积极做好价格监测工作的知识储备。
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价格监测工作大部分时间需要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或事,这是价格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做好价格监测工作的基础,价格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需要价格监测工作人员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结果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采集,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做好价格监测工作必备的基本功。
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价格监测工作除正常的数据采集整理上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监测数据分析,价格监测分析报告的质量高低,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单位整体实力的具体表现。价格监测分析报告质量的好坏还有可能直接影响一个地方政府的有关决策,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做好价格监测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价格监测工作人员要从成堆的数据中,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某种商品或生产资料的近期价格走势,并对未来某种商品或生产资料的价格做一个较为切合实际的预测,这对推动或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价格主管部门工作职责职能的重要体现,及时、准确的价格走势分析来源于价格监测工作人员清晰、慎密的逻辑思维和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一定预判能力及对地方市场动态的准确把握。
积极构建监测部门与监测点之间、监测部门与群众之间、监测部门与专家之间合理科学的联系或学习交流制度。
【关键词】:宏观经济 走势 政策调控
经济涵盖面很多“形势”又是一个军事术语。就我来说,研究经济形势,关键是要看“势”。按照《孙子兵法》里的“善战者谋于势”这句话对“势”的解释“势”为“力量聚集的方向”。怎样看待当前的形势中央“十一五”建议里的第一段,表述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5年”。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什么说过去5年是不平凡的5年,我觉得这里面包含着三个“面对”。
第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第二,面对着非典型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第三,面对着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这3个“面对”在去年及过去的5年中,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件中使用了三个“显著提高”。即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为什么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因为这个阶段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构想。即我们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和谐发展,不但要建设和谐社会,而且要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身,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应该说,这方面在过去的5年,有非常明显的轨迹。现在讲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际上就是我们要用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应对挑战,显著地增加“三个力”――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有哪些因素推动了消费增长?一是政策因素,它还会成为一种动力而继续支持消费增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控宏观政策的重点工作,依旧是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度,同时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二是进一步落实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三是继续完善节能产品、汽车及家电的消费政策。
(2)有哪些因素抑制了消费增长?一是国家近期内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它会减缓和住房有关的建材和家具的增长速度。二是由于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房价的大幅增长,相应的会制约已购房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三是国家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局部地区消费能力的下降,同时也使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降低,实际收入减少。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加大。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引发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幅增长,也进一步增强了物价对我国的传导影响。二是由于近几年来华北地区低温、西南地区干旱,这些异常的天气变化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大幅降低。三是原材料及生产资料购入价格的提高,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四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例如珠三角,尽管“招工难”问题已经通过提高工资而得到解决,但相应的也会提升劳动力的成本。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将导致我国成本推动型物价的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强。
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尽管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强劲的复苏转变为现在稳定的复苏,但依然存在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并且通胀和下行的风险并存,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投资驱动模式作用减弱。在短期内,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经济、消费及进出口三个方面来带动。
二、经济增长趋缓背后的原因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这3、4年来的一切政策、一切调整就是为了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点。近几年GDP的增长速度一度接近12%,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把这个过热的趋势抑制住,将来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这两年一直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投资、出口,就想把这个增长速度放缓一点。因此现在的增长速度放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政策的目标。因此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很正常,否则就意味着过去采取的措施都是无用的。
三、我国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1、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支出结构
我们财政政策必须把握四大投资支柱,一是民生的投资,二是结构调整的投资,三是创新的投资;四是三农的投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对农场品生产供应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水利设施方面,包括农村的灌溉设施和水库,已经遭到严重的损毁。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农村道路方面,都有明显的先兆。所以为调动农村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机制和价格保障机制,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措施。
2、改革税制、推动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并非是单一的减税,在税收上存在着有增有减,但总量上是在减少。目前我们的消费呈现升级的趋势,前一阶段消费升级主要是依靠政策扩大消费,而我们下一步的政策目标是推动消费升级,将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因此,扩大内需和治理经济萧条的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向贫穷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具体举措如下几个方面。(1)认真贯彻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适当时候取消农业税。(2)公平税负,对高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财产税、利息税,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
3、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关键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直接投资;境外资金流入;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001-03
一、对吸引外商
(一)直接投资(FDI)的影响
2011年FDI的主要特点:数量上收到了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FDI先降后升。2011年国家明显将外来的投资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组织,能够实现“量”“质”之间的根本转换,旨在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对于公司内部来说,为了能够使得环境的竞争性加强,所以就出台了相关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至25%”等政策来完善,对于态度来说,则产生了一定的观望性。一般来说,比增的速度会通过相关的政策,逐渐适应调控的内容,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比较妥善,各方面的劳动力资源配置都比较合理,因此,渐渐地,FDI逐步回暖。从来源地看,现在处在前面的几个国家地区就是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及萨摩亚,对于外资的实际的投入约为84%,韩日方面的投资就大部分呈下降的趋势,因此,现在的增长形态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说,区域的结构能够给很多的地方带来一定的优势,广东、上海、浙江及北京还有江苏等地利用外资额已占全国的70%,但是相对来说,中西部占据的比例就进一步减退了,所以,对于产业结构来说。现在的高科技增长对于各个行业都有着促进的作用,也就说,电子设备以及交通运输等,都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二)对境外资金流入的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加大,因此,境内的资产问题就会导致进一步的走高,所以要关系到很多的因素,以便于能够将势头稳定,一般来说欧美的主要力量能够控制整个的证券市场和经济的模式,但是,外来的资金容纳情况渐渐就缓慢了很多。现在的证券市场投资结构变化多端,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6.6亿美元,流出0.4亿美元,净流入6.2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15.5亿美元,流入为0,净流出15.5亿美元。2011年末,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存量684.3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存量526.6亿美元;个人用汇政策改革、QDII扩容等放松资本流出管制的措施亦将资金流进一步促进,此外还能够对于资金从外来的流入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将市场的门槛太高,进一步完善管理的优化。
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资金整体情况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也就是说,对于人民币美元升值频率和幅度加大、资产在境内的价格也就进一步上涨,所以,入境的势头将会一点点被强化。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初步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不含QDII的国内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21342.41亿元,较2010年底下降13%,连续第二年下降。总的来说,目前基金行业处于一个相对低潮期,行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较为
负面。
对于下面的原因来说,2012年境外资金的入境势头将较2011年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储加息周期结束,这样会带动利息的降低,境内所能够得到的外力也是越来越小的。因此,金融市场需要进行重新的编排,来完善市场的管制,对于人民币的汇率情况,要进行改革和推进,完善美元的汇率,进一步能够将市场的升值情况进行预算,完善房地产的促进效力,特别是相关的写字楼,那些工商地带的楼盘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利润前景,因此,对外资来说吸引很大,境内的股票也会使得总体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在上述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强化监管,进一步提升管理的能力。
(三)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7月8日最新《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明显,0.88%的贬值幅度创下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值。由于欧债危机引起的外部需求萎缩,使我国出口遭受严峻考验,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内需都需要假以时日,短期内经济增速回落已不是悬念。这些因素都支持人民币继续贬值,但贬值空间
有限。
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对接和互动加深,人民币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将愈益增强,承担的权利和责任将同时增加,这就促使人民币不得不谋求获得更具影响力的国际地位。尽管人民币短期内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改变高度竞争的国际货币环境,既无意愿也无能力实施任何新的、固定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但在全球经济重心逐步转向人口和资源强度较高地区的力量推动,及中国经济规模扩展效应日益释放的新背景下,人民币在未来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在最近一段时期内,人民币也可能会被别的货币钉上,成为区域内某些货币汇率水平决定的参照对象。当然,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有效确立,既取决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与国际经济的融合程度加深,也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及其机制改革的措施选择和策略应对。
二、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的对策与路径
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将外部的经济环境进行一定的拓展。所以,任何的分析和战略都是针对于如何实现经济建设来开展的,因此,对于相关时期内我国人口生活水平的问题上,要进行不断的关注,并且要结合相关的背景来完善,在经济政策的范围内,进行解决和建议。
美元在继续贬值,次贷风险进一步释放,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热钱大规模的涌入――这是构成外界最主要的冲击力量;CPI的居高不下,PPI的不断攀升,在从紧政策下,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接连不断的倒闭,出口的急剧下降――这是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压力。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或进入“萧条期”,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或许我们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先生对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三句解释――“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结果来得十分不易,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中体会答案。
疾风暴雨中求稳
从年初至今,自然灾害与经济灾害接踵而来。让人仍记忆犹新的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雪灾、水灾和地震三大自然灾害“集体爆发”;期间伴随着美国的经济灾害一直不间断的释放着不见底的风险,目前这股能量仍在足量排放。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被公认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狂风对美丽风景的摧毁不言而喻,在抗击力量对峙中,伸缩中的韧性显得最为关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4%,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比2007年全年11.9%有所放缓。主流经济学家的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这些年一直以两位数字高速增长,背后已潜伏危机隐患,加之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提前控制增长速度,才换来上半年的增长回落的结果,这个回落是在消化危机,规避风险;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的“拐点”并且可能造成经济的“硬着陆”。
李晓超针对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给出四点解释:第一,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中央采取了货币、财税、贸易、土地等各项综合性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经济出现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第二,回落是平稳回落。总体上没有出现大的起伏;第三,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虽然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中西部地区增长在加快。中部地区上半年增长35.3%,西部地区增长28.6%,东部增长22.4%。从行业看,6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在回落,高新技术增长在加快。第四,回落的速度仍是较快的增速。二季度增长10.1%仍高于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增速的0.3个百分点。
中国与世界的紧密程度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尤其是近5年,世界经济走好,中国经济随之繁荣,反之,中国经济也将受到无法避免的冲击。当前,在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走向衰败时,中国经济能够实现适当回落,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看,这种经济曲线的形成是必然的,这其中付出的成本代价也是需要的。
但也有专家认为,GDP中的三驾马车齐拉的态势已在改变:出口已由升转降,且呈锐减之势;投资拉动也减弱,上半年投资增长逾二成六,同比加快0.4%,但扣除高通胀后实际是放慢了;消费虽保住过去两年的强势,但当出口和投资转弱后,消费强势还能维持多久?由此看来,GDP增速下降趋势已成定局,这已超出“软着陆”的范畴,可算是“半硬着陆”。此外,货币从紧政策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失业人数的也将大幅攀升,这是一个最不能回避的问题。
增速回落中产业结构转型
近期的焦点恐怕就是热钱大规模的涌入。那我们不禁要问,我国为什么成为热钱的首选地?答案就是赌人民币升值。那我们不禁又要问,人民币为什么要升值?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依赖出口,形成出口型经济。那我们不禁再要问,我国为什么成为出口大国?是因为劳动力便宜,产品低廉且属高耗能,是世界经济价值链中最低端产品。追根溯源,目前我们急迫要改变的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它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卡在企业脖子上的生死线。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贸易顺差21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6%,降幅超过5月份的10.1%。另据数据显示,6月份当月我国原油进口均价冲高至849.1美元/吨,再创近年来单月均价新高。
产品出不去,劳动力工资及加工成本、也就是时下常提及的PPI越来越高,在多重夹击下,出口企业苦不堪言,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不少企业现在比较惨,面临生存拐点。今年8月可能会是一些企业的生存临界点,因为8月通常都是淡季。”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谢卫这样表示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出口企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大量低端的、污染的出口企业注定会被淘汰。“但是,从国家渐进地调整资源价格可以看出,国家会注意把握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力度――既要考虑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也要考虑企业和社会的承受力,因为这涉及到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范剑平说。
当前撬动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就是依靠财税金融手段抑制高耗能产业,鼓励低耗能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及竞争力,出口局面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实现产业转型必须调慢发展速度,用时间换取未来的机会空间。
下半年经济的三大“悬疑”
从已出炉的上半年数据分析下半年经济走势,多数经济学家持谨慎乐观态度。焦点集中在三大“悬疑”:CPI继续上涨还是回落?GDP下降多深?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否松动?
先看“悬疑”一:对于CPI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话题。走在大街上,随便问问大妈大爷CPI与你有怎样的联系,恐怕没有说不上来的,因为它已成为一个家庭一个月生活费够不够花的天气预报,因此通胀自然成为当前众多矛盾中最紧迫、最主要的问题。据上半年数字显示,CPI同比上涨7.9%,虽然比今年2月的峰值8.7%大幅回落,但仍然运行在高位。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离不开世界普遍通胀这一背景。据了解,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CPI呈两位数增长,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美元大幅贬值。目前,世界期货价格是以美元结算,由于美元下跌,资源类价格狂飙。以石油为例,年初徘徊在50美元一桶,如今最高时已冲到147美元一桶,像粮食、铁矿石、铜等能源价格翻倍的上涨,从目前价格走势分析,没有出现稳定下降的迹象。由此可见,中国CPI实现年初制定的4.8%十分困难。国际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作出比较乐观的预测,中国全年CPI增幅将达到5.5%,它与亚洲开发银行报告预测十分吻合。而瑞士信贷的研究报告不十分乐观,报告预计,CPI在今年中期会达到6.5%的水平,而如果气候环境的恶化及全球能源、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话,2008年中国CPI最高可达到8%。现在多数机构认为,这两年CPI会持续高位运行,理由是当经济涨落发生变化时它是会沿着自身内在的周期运行,这期间的干预不会改变其曲线线路的轨道。
再关注“悬疑”二:GDP的下降对于普通居民影响更为直接:就业岗位少,工作不好找;对于从事商业活动来讲,商机少,赚钱难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GDP可能会延续上半年增幅10.4%趋势回落,但不会低于全年制定的8%。
目前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已有效的抑制了过热的投资,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下滑。据了解,房地产已由最高点回落了41%,汽车行业也由于油价的上调受到影响。由于房地产、汽车产业链较长,对下游产业带动作用较大,致使建筑、钢铁、建材、机械、电子、化工、装潢装饰、家电、广告、汽车服务业等一系列下游产业受到不利影响。多数产业赢利不佳,造成整个工业增速减缓的局面。
出口是今年上半年受打击最为严重的领域。据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预测透漏,2008年出口总额20.8%,进口总额28.0%,实现外贸顺差2300-2400亿美元,比上年将减少9%左右,外贸顺差从2007年增长50%以上到2008年下降9%,出口锐减是造成今年GDP减速的最大因素。
受股市、楼市和车市的降温,其他替代消费热点难于出现,消费前景不容乐观。
一、宏观经济环境及新挑战
1.2005年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向好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有所回落
2005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但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仍达到4.3%,比2004年增长率回落0.8个百分点,仍为高增长年,4月份七国集团在美国纽约召开会议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仍表示乐观。
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呈现新一轮上升期。世界经合组织预测: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3.7%,日本经济增长2.8%,欧盟25国经济增长2.6%。近期美国股市强劲反弹,主要是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保持强劲的信心没有动摇。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加快趋势。亚洲、南美、独联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中国正向工业化阶段大步前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但全球经济也存在不确定因素,主要是石油价格高企和美元汇率的无序变动、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根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权威机构预测,15年我国GDP增长8%以上,中国社科院最新预测全年GDP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居民消费价格指受(CPI)增长3.4%,进出口总额增长接近3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均为15%左右。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我国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是分析研究钢够市场变化的根本依据。
2.2005年关注新变化,应对新挑战
——全球钢铁产能处在上升期
全球钢铁产能处在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粗钢产量,10.546亿吨,比上年增加8530万吨,增长8.8%左右。中国钢产量占25.8%。国际钢协最新预测2005年全球钢材消费量10.04亿吨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推算全球产钢11亿吨以上。2006年全球对钢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4.8%,达到10.5亿吨。
中国钢铁产能迅速扩张,2005年已具备生产3.5亿吨钢身能力。各企业追求产能扩张、实现规模经济的欲望依然强烈。
世界发达国家采取稳定本国产能、扩大海外投资的战略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产能,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这种趋势导致市场竞争、资源竞争更加激烈。
——国内市场钢材消费转为平稳较快增长
国内市场钢材消费由前几年高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钢材表观消费量已由2003年增长率28%回落到2004年增长率15%,回落1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进一步回落到11%。
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钢材强度由2003年的4900吨/亿元,下降到2004年的4500吨/亿元,消费强度减少400吨/亿元,下降8.2%。预计今年投资强度下降为4200亿元/吨左右。钢材消费强度减弱的原因,主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国家大力加强一、三产业发展,钢材高消费行业增长速度放缓。这对于科学地把握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钢铁生产成本呈现全面上升
钢铁生产成本上升幅度加大,部分企业消化困难,经营风险增加。国际钢协分析,从2002年以来北美钢铁联合企业生产原料和能源成本上升53-74%;电炉短流程成本涨幅为116-119%。
2004年中国炼钢生铁成本比上年上涨46%,预计2005年成本上涨15%左右。原燃材料、运费支出占总成本比重加大。由于全球石油,煤炭、焦炭、铁矿石供应趋紧,推动价格大幅度上涨原燃材料、运输成本的增长远远大于人力成本的增长。从2005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煤、焦、矿、油、电、运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是一批中小企业难以消化,如钢材价格不能随之上涨,转移上升成本,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成本比较优势呈现缩小趋势。主要表现为:中国钢铁企业采购低价原燃材料的优势将逐步减弱;大多数企业供、产、销、运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进口铁矿石等原料和海运缺少长期合同,相应增加成本支出。主要优势是人力成本低于国外企业。
——钢铁企业利润格局转移
利润向生产板材为主的企业转移。2005年高附加值产品带来效益的优势将充分显现,板材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将大大高于长材企业,拥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利润向装备先进的大型企业转移。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由于技术装备先进,消耗水平低,消化原燃材料涨价的能力强,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其利润水平将好于中小企业。
利润向工艺流程合理、前后配套的企业转移。有矿、有焦,前后配套、具有综合生产能力的企业,市场高价原燃材料对其成本影响较小,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利润向出口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比重大的、国际化水平高的企业转移。其产品拥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空间,获利机会好于其他企业。
2005年钢铁行业虽然面临成本大幅上升的挑战,但仍将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二、国内外钢材市场变化趋势
1.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尽管影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但全年钢材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已形成共识。CRU首席代表约翰?约翰逊先生认为,今年全球钢材价格将会出现阶段性震荡,但全年价格水平有可能略高于去年水平。
支撑全球钢材价格高位运行有三大因素:全球经济持续增长;钢铁市场板材资源供给偏紧;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取决于四大市场版块:①北美市场;②日本市场;③中国市场;(多欧洲市场。这四大市场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决定全球价格走势。
北美市场主要看美国市场,一季度美国市场价格小幅回落,今年美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对钢材的需求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目前库存量接近正常水平,世界废钢和钢坯的价格水平对美国市场钢材价格产生主要影响。
亚洲市场价格小幅上升,日本市场板材资源仍紧张,铁矿石、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对钢铁企业成本压力加大,日本钢铁企业提出上半年每吨钢材涨价1万日元的目标,现已涨价50美元。
欧洲市场价格相对平稳,欧洲经济今年将小幅增长,钢铁产能释放不大,一季度欧盟25国粗钢同比下降0.3%,欧盟15国仅增长0.2%,原计划钢材提价乏力,最近南欧的西班牙市场钢材价格上涨10~20美元/吨,二季度随需求增加,价格有可能小幅提升。
2.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强劲攀升,主要是受国际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预期影响,板材资源供给偏紧,国内外价差太大造成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4月份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波动,板材价格平均下跌400元/吨,长材价格华东、华北平均下跌400~500元/吨,已跌破含税成本价,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受宏观调控政策消息面的影响,市场出现过度敏感和恐慌,引发终端用户观望待降,从而打乱了正常营销秩序,库存有所上升,3月进口大幅增加,经销商资金压力大,竞相抛售资源,推动了价格快速下跌。
一季度国内市场板材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大部分品种价格已处在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水平,适度回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目前板材有些品种市场价格倒挂是营销体制造成的。
目前长材价格已处在全球市场最低价位,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三个不合理”:一是国内长材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1000元/吨左右是不合理的;二是长材与板材价格相差2000-4000元/吨的比价是不合理的;三是市场价格已低于行业平均含税成本,大部分生产企业经营亏损是不合理的。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供求关系的原因,也有非理性的因素,长材价格应该回归到合理价位。
3.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总体变化趋势
2005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仍将在高位区间运行,总体钢材价格水平不会回落到2003年的价格水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关联度提高,各类产品和品种将按照比价关系及成本水平,在合理价位区间波动。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部分品种不排除阶段性价格下滑的可能。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钢材价差呈现缩小趋势。2004年末国际与国内综合指数价差26.89点,其中板材价差22.67点,长材价差40.35点。到3月末,国内外价差降到15.07点,缩小11.82点;其中板材价差9.92点,缩小12.72点;长材价差28.14点,缩小12.21点。
板材价格与长材价格比价关系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全球板材资源偏紧,国内外市场关联度高;板材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的趋势。长材国内资源充足,受国际市场拉动效应不明显。目前这种比价关系已偏离了正常区间,今年一季度长材价格在成本大幅上升的推动下,从低位攀升,具有补涨的性质,四月份以来,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应保持合理的价位水平。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生产成本变动成为引起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2005年钢材价格波动将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变化和成本变动。正确理解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维护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实现钢材价格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
三、保持国内市场平稳运行的建议
2005年钢铁行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持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是今年钢铁行业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
1.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趋势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钢铁产品的需求还会增加,钢铁工业还要发展。钢铁行业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总趋势,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正确理解宏现调控的宗旨和政策取向
今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目的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要对国家已经出台或今后将可能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克服对宏观调控预期的恐慌心理。如国家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取消钢坯、钢锭、生铁出口退税,控制“两高一资”产品过量出口、调整部分产品加工贸易政策等,都是为了经济稳定发展。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虽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但仍然偏高。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保持在20%左右,对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3.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持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作为今年钢铁行业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
钢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不仅对钢铁行业是有害的,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不论是钢铁生产企业,还是钢材经销商,都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所谓“合理价位”,应该依据生产成本水平和各类产品及品种的比价关系,市场供求关系和终端用户的承受能力,保持公平合理的成本费用利润率。由于板材国内国际市场关联度高,应把握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略低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水平,这样有利于抑制过量进口,防止冲击国内市场。长材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低,影响价格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应该把握既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又能抑制低水平产能的过量释放,有利于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4.钢铁企业要成为市场主体,对市场钢材价格平稳运手起主导作用
钢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稳定市场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是国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企业稳定市场才能稳定,钢铁生产企业应该对市场平稳运行起主导作用。
一是钢铁生产企业是钢铁产品的生产者、供给方,拥有产品定价权,可以通过合理定价引导市场平稳运行。
二是拥有保持市场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调节手段,如果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可以通过适当减产或增加企业库存来调节。欧佩克就是通过调节产量来调节价格水平的,而我们铁铁行业,由于集中度低,也缺乏行业规则,做起来有些困难,通过行业协调自律也能有所缓解。
三是可以发挥国际市场的调节作用,平衡国内市场资源余缺,国内供大于求的产品可以适当多出口,国内资源供不应求的产品可以适当少出口,从而保持国内市场的平稳运行。
5.规范营销秩序,建立符合现代物流发展方向的营销体制
一是规范钢铁企业产品出厂价格调整时间,解决企业频繁调价对市场价格带来的波动。板材生产企业原则上可选择月度调价、双月定价或季度定价制度;长材生产企业最低坚持月度定价制度,从而给市场形成阶段性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是严格合同法,合同一旦签订,即锁定资源、锁定价格,坚决取消“保值销售”或“售后追溯”,遇涨则涨、遇降则降的做法。
三是发挥贸易商稳定市场的作用,规范流通领域经营秩序,防止流通领域价格暴涨暴跌。
四是钢铁企业与固定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减少中间环节,使用户降低采购成本,长期合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