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内容范文

企业文化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文化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文化内容

篇1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篇2

王娇雯 徐忠洋

武汉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于企业的意义与形成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概念 内容 形成机制 建设 综述文献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 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综述如下: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5)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总结起来主流学说分为: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精神现象说等。

尽管众位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社会形象,对全体员工具有精神激励作用的一种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构成的。

2.1物质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企业文化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当然,企业的制度也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精神文化

所谓企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避免“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而达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素质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脑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三是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华为、万科等世界500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四是企业文化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桥梁。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 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4.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5.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点:

5.1选好内容

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企业文化内容时应注意一下几点:(l )企业文化的制定应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2 )注意企业文化生存环境。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3 )注意企业文化的继承性,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4 )要有个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 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

5.2贯彻落实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往往局限于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服装等外在形式。(1)坚持宣传强化,直到大家认可. (2)企业家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3)形成体制,并执行之.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但并不停留于书面而是实实在在落实.

5.3长期支持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口号、作风、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1)树立榜样,加强引导. 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定期培训,定期强化. 企业文化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的强化。

参考文献:

【1】Jacalyn sherriton,James stern L. Corporate Culture. neW York :AMACOM,1997

【2】王祥瑞.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纵横.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篇3

一、物质层文化

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等。

2.企业人际关系分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两部分。对外关系主要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3.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4.服务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层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1.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

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为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与企业文化的导向相匹配。

3.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利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的制度文化是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

四、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1.“参与、奉献、协作”的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企业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通常通过厂歌、厂徽、厂训、厂规等形象地表现出来。

2.“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与民族文化、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国家经济体制及企业文化背景有关。

篇4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从理论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可以按照四个层面安排,即:企业文化大体应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四个层面不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四个独立方面,也不是两两相对的传递互动关系,而是彼此交织辐射、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运行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入手处和重点内容,不可能按照上面的四个层面展开,任何一家企业照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都难以起步或起步之后难以为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放在六个层面上,其层次结构应该是:

第一,企业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对企业已经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用便于传播的语言做出表述和解释。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共同愿景这三项内容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展开深入。这是通过举旗来实现凝聚功能的最主要抓手。

第二,理念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系统的其他层面来说,企业的理念精神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源头,处于其他文化层面的核心地位。企业理念的提炼工作完成后,要通过理念的宣传、灌输、渗透、开发几个步骤,实现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进行“铸魂”。

第三,行为文化是以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态、活动特点为显现的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艰苦长期的养成过程。行为文化要历练出员工的自觉的文明行为习惯习俗,实现由强制规范到自觉习惯的驯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文化“导行”的陶冶过程。

第四,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融进企业制度的规定和执行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性,而不是制度本身。任何一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会提出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但是都需要避开一些本企业无法企及的制度性体制,不要在那些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方面企图取得“文化突破”。

第五,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创造企业环境使之折射显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个性,成为企业文化的象征载体;另一方面是让企业环境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要件依托,通过环境的文明文化氛围特质来起到陶冶熏陶员工的物质反哺精神的作用。

第六,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依托(如设施、设备、材料等)和物质成果(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承载的文化,是企业文化对物质依托及成果的文化注入。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由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市场特点不同,加之每个企业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积淀、文化特色的不同,还由于企业所面对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之初,都需要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而且这个切入点往往是其后相当长时段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第一,由于企业的产品市场不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在品牌文化、形象文化、管理文化这三者之中选其一作为切入点。

对于从事基础性产业的企业,比如煤炭、电力、冶金等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一般都选择管理文化。因为他们的客户都具有相当高的集中度,而客户对企业产品有非常专业的判断辨别能力,不会因其品牌造势和形象塑造而钟情。当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即使以品牌文化和形象文化作为切入点的企业,也必须苦练管理文化的内功,使品牌和形象具有品质的支持,否则将会使品牌形象断送于管理的粗疏疲沓。

第二,由于企业的既有基础和现实矛盾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在最棘手的最挡手的环节上。

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焦点时,没有安全就失去生产的资格,甚至会完全葬送企业。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都会把安全文化作为切入点。安全是一直困扰煤矿的最大的难题,也是煤矿一切工作的“天字号”过程。所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几乎都从安全文化入手,而且普遍都是通过安全文化的成效来判定企业文化的效果。当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控制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财务文化。当企业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屏障限制,企业在多处多次攻关不克的无奈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科技文化。当企业的现场管理混乱、岗位作业违章、流程控制紊乱时,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择生产作业文化。

第三,由于企业的文化追求、境界品位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会选取在不同的人员层面上。

谋求成就大事业的企业家,在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前,会潜心修炼企业家文化,会精心培育企业核心高管层的文化素养。高度重视企业细胞基础的企业,会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注意力首先放到最基础的班组文化建设上,匠心独运地千锤百炼。试图打造强大的团队战斗力的企业,会把切入点放在执行力文化上,培植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团队执行力、战斗力。

篇5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八十年代以后,“企业文化”才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因为那个时候我国企业开始了真正从垄断走向竞争。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从分析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容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垒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5.团体意识

团队即组织,团队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备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三)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正确的精神文化一旦被群众所认同,就会成为物质生产的巨大推动力量。企业文化已经作为新世纪的新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四有”员工,达到增强企业活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企业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承担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两个文明一起抓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仍然侧重于学文件、讲形势,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的少,对企业的经济工作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同样,经济工作也大多是强调盈利,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并以此规划职工思想政治建设考虑的少。企业文化则可以较好地调节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技术工作,把个人的荣辱得失、道德规范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融合在企业文化的精神风貌之中,使远大理想有现实基础和扎根点。人们结合经济工作去发展企业文化,在发展企业文化中培养职工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员工,从而增加企业活力,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有助于增强企业内聚力

只有使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与职工个人的目标和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那就是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像一种理性的粘合剂,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将个人的理想拴在同一目标上,齐心协力,减少职工之间、组织之间的磨擦和内耗,增强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通过企业文化,建立一种积极的机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整体信念,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凝聚力,从而焕发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主人翁责任感具体体现在个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上,积极搞好本职工作,以自己出色的业绩来维护军队和军企的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3.有利于协调和控制,达到自我调节

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协调和控制。管理者要对企业人财物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必须依靠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存在着两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再严密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疏漏,二是制度管理还有强制性,它只能让人服从而不能赢得人心,这是现代管理所忌讳的。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凝聚成几条富有哲理性的感召力的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管理者按此精神和准则去启发诱导职工适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达到与企业目标和价值准则的一致。

篇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一、企业文化首先是员工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的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这种实现“人企合一”的文化就是和谐文化,它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来看,全体员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2009-2012年,东明石化集团倡导的是“感恩、忠诚、奉献、进取”的文化理念,2013年,又提出了以“理想、坚持、实干”为工作总要求,以“产效提升年”为工作总抓手,以“齐鲁行管理提升活动”为工作总举措,就是这一“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地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再把员工只看作生物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人,而是重视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因此,应着重从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当然,企业文化所主张的人本管理,从来不否认重视人的地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物质利益与人的地位的正确权衡和取得经济效益过程中对人的态度,它推崇的是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时对人的态度的铭记,它要求企业家在现代管理与经营中牢记人的重要地位的不可置换性。

企业文化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利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庄重的奉献权的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的生命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进步,主动为其设计前程,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会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的局面。

因为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首先,和谐文化是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集中体现。当前,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企业利用市场开放前5年的“过渡期”,强身健体,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网络,走上现代规模营销之路。这些新形势都要求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竞争的管理者和员工不仅具备严格的信用约束,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应的文化氛围的培育和相应的价值观陶冶才能养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成品油营销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篇7

【关键词】室内设计;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客户需求

1 室内设计的内涵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具体而言,室内设计在物质功能上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及使用功能,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要做到布局合理、采光适度、通风顺畅、通行便利、空间层次清晰等。在精神功能上要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并满足其心理需要。就不同使用功能的酒店来说,经济连锁酒店注重经济实用便捷;度假型酒店要求休闲娱乐气息比较浓。

现代室内设计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还有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的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现代室内设计主要是探讨室内客观环境因素与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2 7天连锁酒店的概况

7天连锁酒店创立于2005年,2009年11月20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酒店集团。7天现已拥有的分店覆盖全国近30个省和直辖市共89个主要城市,业已建成经济型连锁酒店全国网络体系。7天在中国大陆的扩张速度也是相当快的,截止至09年底,7天已经占据了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的8.03%,开业酒店酒店数为330家,同期增加了44.74%,客房数33165,同比增加41.04%。

7天连锁酒店的成功与它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7天连锁酒店秉承让顾客“天天睡好觉”的愿景,致力为注重价值的商旅客人提供干净、环保、舒适、安全的住宿服务,满足客户核心的住宿需求。围绕着“天天睡好觉”这一理念,7天连锁在酒店经营的产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加减法,下文就从室内设计方面来探讨如何将企业的理念灵活运用起来。

3 如何在室内设计中融入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在2009年“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调研口碑分析报告”中显示,7天性价比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中是最高的,在价格、服务、安全方面网友的评价都不错,这与7天人在认真分析消费者需求后做出的控制成本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就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7天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是如何融入室内设计中的。室内设计的理念要靠材料、构件、色彩等元素来实现。

3.1 整体风格

7天连锁酒店的设计风格跟大多数的连锁酒店一样,呈现出简约明快的风格,在各个店铺推行统一风格统一标识,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十分干净和干练,没有多余的装饰。装饰材料合理利用、有效搭配,抛弃一些奢华的层次追求,使得顾客能在酒店的经营理念与自身的方便舒适追求之间达到充分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7天的大堂非常狭窄,除了前台外还承担着简易餐厅的功能,大堂不设报刊架和饮水机。据7天的规定,前台办理入住手续不得超过3分钟,办理退房的时间得控制在一分半钟内,前台的高效率根本无需客人等待,这样可以省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控制企业成本。入住7天的客人还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7天的窗户尽可能开的非常小,以致被人笑话为其窗户可以与监狱的铁窗“媲美”。窗户开的小有两点好处:第一、从企业角度来说,能够节约成本开支,窗户的造价成本比砌墙的成本高,还能节约窗帘的开支和清洁工清洗窗户的成本;第二、从客人的角度来说,7天这种经济型酒店一般面向马路,窗户越大意味着越嘈杂,客人一般很少选择透过窗户看马路风景。

3.2 装饰色彩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在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75%是对色彩的感知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7天连锁酒店在建筑外观采用了整体一大片高纯度黄色,其LOGO底色为蓝色配上橙色对比色,非常醒目。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色这种良好的可视性,特色鲜明的建筑外装饰能在闹市中很容易吸引旅客的眼球,让每个旅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酒店的所在地。室内设计延续了这种暖色调,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感,让人感觉安全和安心。此外,黄色是一种膨胀色,在面积10-15平方米的酒店经济房里,放上1.8*2米的大床之后,使得本来狭窄的剩余空间看上去比实际大,再加上床头的青绿色,会使人催眠入睡。

3.3 室内设施

7天不遗余力持续加大投入打造“高品质经济型酒店”,满足客人“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的核心需求”。从商务人士的核心需求出发,7天尽量简化了酒店内部的设施,诸如7天的吹风机并不是每一间客房都配备,而是放在一个公共区域供消费者使用。相反,7天却配置了很大的床,并提升了洗浴间的功能。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数据显示,顾客最关注的是床,占94.5%,其次是卫浴,占86.5%。为满足客人“洗好澡”的需求,7天研发了业内独创的“10秒速热淋浴系统”;为满足客人“睡好觉”的需求,7天选用了1.8*2米的大床、雅兰脊护床垫、波浪棉芯+荞麦枕头;为满足客人“上好网”的需求,7天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铺设高速Wifi功能。

3.4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设计是经济型酒店的最大优势,将有限的空间利用起来,专注考虑商务旅客的个人生活习惯及需求,去掉一些不实用的装饰,加重这一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在7天的客房里,桌板代替了抽屉,壁架取代了衣柜,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服务员整理房间的时间,使得前台在办理退房时速度更快。相反,却配备一个较宽阔的办公桌和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wifi上网和易于连接的网络设施,满足商务客人的办公需求。

4 小结

好的室内设计必须源于生活,让科技回归人性,让文化融入自然中。最永恒的设计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从人类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出发,体现设计对生活和人文的那份体贴与关怀。

7天连锁酒店的室内设计是7天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风格承载着7天特定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反映着7天人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从这个角度上说,室内设计是企业文化展现的载体。同时,每一种室内设计风格都是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的,每一种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都是企业文化影响的结果。只有将建筑物室内设计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才会有卓越的设计作品,也才会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吴明、李晶源.浅析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简约式设计风格.中国市场[J].2010年52期.185-186.

[2]张凡.论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赤峰学院学报[J].2011年第3期.56-58.

篇8

企业财务文化的内容

从财务文化的层级结构方面观察,财务文化包含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与财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1.财务物质文化

它是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物质文化更多的是指财务新技术、新工具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新手段的推广和运用等。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财务文化结构中的表层部分。

2.财务制度文化

它是财务人员在财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各种财务制度、法规、职业道德规范、财务工作和生活模式、群体行为准则、交际娱乐方式、风俗习惯及财务机构的组织方式等,是财务文化的第二层次。财务制度文化包括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两部分。有形规则越完善,财务管理越呈刚性;无形规则是一种弹性规则,体现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一种经济人、企业人、文化人的良好结合。

3.财务精神文化

它是在前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财务反映和监督哲学、财务形象、行为规范、财务艺术观念及信仰等。财务精神文化是财务文化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并相对稳定的内核,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与动力。财务部门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财务精神的支配与鼓舞下完成的。

财务精神文化、财务制度文化及财务物质文化由内到外有序地排列组合,形成了财务文化的层级结构体系。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精神层面决定着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物质层面的财务文化也会反作用于精神层面。相对而言,精神层面文化一经形成,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处在财务文化中相对稳固的内核层次。精神层面文化发挥着主导功能,一般直接作用于制度层面,再通过制度层面间接影响物质层面。由于制度层面具有的这种中介作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所以在财务文化建设中应重视制度层面的建设。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是精神层面的体现与实践,他们以其特殊的外在形式体现着财务文化的水平与特色,体现着财务活动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财务文化的功能

1.企业财务文化的记录功能

在企业财务文化的形成和创造过程中,语言文字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财务文化会破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自觉不自觉地记录下来,为后来者继承前辈的财务文化遗产,为进一步研究、认识企业理财过程,提供多方面的依据和基础。一个优秀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往往都会被系统地记录保存下来,供企业的新人和其他企业参考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财务文化的记录功能将会越来越被企业理财者及管理当局所重视,并会被广泛深入地加以研究和自觉运用。

2.企业财务文化的认知功能

借助于符号系统的记录,人们阿以了解和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历史、现状,了解和认识与其他企业的差异,考察自身财务管理的具体运行过程,探求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只有了解了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才算真正认清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真面目,也只有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住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实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高级的财务管理专家应当对企业财务文化的类型进行理论研究,在这种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财务政策才能行之有效。通过研究企业的财务文化去认识企业如何才能搞好财务管理,是明智而且成功概率很高的选择。

3.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功能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制度安排、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情况,都舍得到广泛的传播。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是超越国界的,中国企业的财务文化可以传播到其他国家,国外企业的财务文化也会传播到我国各企业,并且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这种传播,可以极大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文明的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不同企业财务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是企业财务文化传播的心理动力。对自身理财成功经验的总结及宣传,吸取其他企业理财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财务文化传播的现实需要。通过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企业理财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企业财务文化的教化功能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企业财务行为背后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即有不同的财务文化。企业财务文化被人创造,同时它又反过来塑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常常处于财务文化的熏陶之中,人们在有意无意之中调整自己的财务行为和思想,使之合乎所处环境的要求。企业财务文化的教化功能就表现于这种调整过程中,人们总是生活在某一群体之中,企业就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经常处于他人利益和自我利益、个体私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当中。企业中每个人都会处于某种期待状态,企业财务管理在满足人们这些期待、化解各种矛盾的同时,无疑是在对企业中的成员进行着财务文化的教化。

5.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

每个企业的内部都有一种或大或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文化凝聚功能的具体体现。企业财务文化系统存在着一种双向辐射现象,一种是内辐射,产生向心力,发挥凝聚功能;一种是外辐射,产生发散力,发挥融合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是企业财务文化形态保持相对独立、相对完整,同时又在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由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导致的员工的向心力,在企业财务危机来临之时表现得最为鲜明,那些有良好财务文化的企业往往能渡过难关,而那些财务文化不良的企业往往难免破产倒闭的命运。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首先是“凝”,即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财务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一致性和一体化状态。其次是“聚”,即由共同的财务文化活动所导致的原来并不在一起,甚至思想并不一致的人们,在企业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间内趋向同一种财务行为。

6.企业财务文化的变革功能

企业财务文化活动,能够变革自身的财务状况,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利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他们的努力不但能变革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变革人们的精神状况,变革人的观念,扩大企业理财的思想领域。企业财务文化的变本功能,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推动企业改造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史,无一不是一部财务文化变革的历史。企业财务文化不仅具有变革的功能,而且往往是双向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文化交流、东西方企业之间财务文化的交流也是这样,在各自进入对方的财务文化之后,都会在对方企业财务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变革作用。而这种变革都能由对方得到补充和丰富,获得新知,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文化整体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企业财务文化的发展,我们许多企业的理财观念、价值标准、财务管理的精神风貌都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企业财务文化的活力来自于它的变革功能,丧失了变革功能的财务文化必将走向衰退。

7.企业财务文化的融合功能

企业财务文化是传统与现代、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理财文化结合的产物,比如我国企业应用量本利分析、标准成本法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是中西方企业财务文化融合功能的极好例证。改革开放后,西方企业的财务文化先是和我国三资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借助于三资企业发展壮大得以传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方企业财务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但是中西方企业财务文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然而,财务文化毕竟具有融合功能,并具有自调节和自组织机制。不同企业财务文化交流过程中,各自都会进行一些适应性变革和调和,进而在新的基础上融为一体。企业财务文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理财思想,如职工当家理财思想、主人翁思想、勤俭办企业思想等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使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个人融合到集体的财务管理的洪流中去。

8.企业财务文化的规范功能

优良的企业财务文化也是一种理财道德规范,能促进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制定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群众理财基础。企业财务文化可以对企业各部门及员工理财行为起导向作用,而且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目标取向起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地规范企业各种理财活动。优良企业财务文化可以综合、立体、全方位地规划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清晰地阐明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在对外处理财务关系时,也会有自身特有的理财规范。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应该把形成和发展“企业财务文化”的主要功夫用在良好规范功能的建立上,以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财务文化的内容和功能相关文章:

1.发展企业财务文化的对策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 本科毕业论文

3.财务管理约束机制的组成和完善

4.财务流程再造的内容和必要性

篇9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篇10

陈规陋习是一层厚茧

企业文化难以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观念和习惯的东西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或改变,企业的陈规与员工习惯很难短时间内被打破,调整原有的规则和改变已有的习惯将使得一部分人员感觉不适应,也有可能触及一些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还有可能使得整个企业在短时间内支付一定的成本。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陈规陋习是一层厚厚的茧,将企业和员工束缚在原有的空间,停留在过去的历史;对于一些员工而言,安于现状,享受已有次序所带来的即得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一直是他们所习惯的工作方式。因此,新的企业文化内容一旦出来就受到了一些员工的怀疑和抵触,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反应,也是导致企业文化难于“软着陆”的主要原因。

企业文化难以与企业管理工作实践有机的契合。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应当通过工作实践来落实,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企业文化内容与实际工作没有有机契合,说一套,做一套。由于没有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出现企业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情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始终处于“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关于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内容,还是停留在纸上,落实在嘴上,实践在会上。

企业文化建设难以维系长久。尽管大家都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企业仍然过于追求落实企业文化内容的短期效果,轰轰烈烈,大搞投入,制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持续补给,后续工作跟不上,之前取得的一些效果也逐渐淡去,时间久了,企业也失去了文化“软着陆”的信心和动力,文化建设难以持续。

难以“着陆”的文化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出现偏差。将文化“着陆”简单等同于文化宣传,将文化“着陆”的方式简单等同于文化活动,认为通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统一职工着装,对内对外进行一些企业文化宣传就可以使企业文化“着陆”。这样做的结果是表面企业形象也很美,但是员工对文化理念内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并不高,最终导致文化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文字,并未真正内化于心,即员工也并未从内心深处认同它,导致企业文化难以“软着陆”。

企业文化内容的设计不切合实际。企业文化内容的设计本身就不符合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诉求,很多企业在做文化建设时,抄袭同类企业或盲目照搬国外的文化内容体系,或只做稍微改动,然后将不切实的文化内容进行“着陆”,根本不去了解和分析这种正在实施的企业文化已经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违背。结果是推广、实施工作做得越扎实,企业文化背离企业战略就越远,企业文化成功“软着陆”的可能性就越小。

企业文化的导入工作不扎实。企业文化“软着陆”需要“硬着陆”来支撑。“硬着陆”的工作是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变为各项管理制度、员工规范和企业外显形象建设等内容,这些都是文化建设的导入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没有这些基础工作,难以实现企业文化的“软着陆”。但是在一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没完成,文化推广的前期导入还没打好基础,就在残缺的文化体系中推广价值理念,不仅难以使员工认同,还有可能使员工产生反感。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员工需求不一致。在一些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没有过多地考虑员工拆求,没有将员工需求方向与企业文化方向形成协同,企业文化传播的对象是员工,产生的影响也是员工,如果脱离员工的诉求来构建企业文化,文化推广将寸步难行,事实上,一些企业在设计文化内容时,一些文化因素被过分夸大,例如企业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并无私奉献,但现实说明,没有报酬,难产生激励;一些重要的文化因素被忽略,例如企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融合问题,多数员工认为应融入本地文化环境之中,但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时根本没有考虑,导致企业文化与地区文化冲突。

企业文化成功“接地气”

要想成功实现企业文化的“软着陆”,首先得重新评价设计好的企业文化与现有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否相匹配,寻找出与企业战略不相匹配的文化要素进行改良和优化,寻找那些有利于战略发展但被上轮文化建设所丢失的文化要素,来完善现有的企业文化体系,然后重新审视完善后的企业文化体系中有哪些是有利于战略实施,但不被员工所认同的文化要素,并力求通过企业价值观的传递与内化,达到这些文化要素的“软着陆”。

评价企业文化与战略匹配程度。战略决定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目的是帮助战略更好地执行。战略是目标,文化是手段,二者不能替代,目标决定手段,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宗旨使命,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战略也不同,同样需要不同氛围的企业文化与之相匹配。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梳理企业的宗旨使命和发展战略,进而通过明确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来适度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理念,以使文化不与战略相冲突,并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实,而战略制定中的文化影响,如决策的领导风格、员工的形为习惯等会影响战略制定的方式、过程和结果。

篇11

煤炭生产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好企业的发展需求,行业特性,把握好国家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1)文化中的企业因素企业因素是指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代表企业特性的因素。①这种文化要能够反映煤炭生产企业的成功经验,反映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管理文化,并对这些经验或者文化进行提炼总结。②这种文化要能够反映煤炭生产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与发展愿景或者说目标,通过将这些因素融入到文化当中,指引企业的发展。(2)文化中的行业因素行业因素是指文化内涵中要包含煤炭行业所特有的或者所特别强调的内容。①要包含安全文化,对于煤炭生产企业而言,安全重于泰山,文化建设必须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指导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②要包含节约理念,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其储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煤炭生产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贯彻节约的意识,尽量减少浪费。③要包含环保和谐理念,煤炭生产企业所属区域可能出现植被、耕地被破坏,部分地区塌陷等问题,并进而给社会和谐带来影响,这就要求煤炭生产企业要用文化来规范自身的行为,降低企业的破坏性影响。(3)文化中的环境因素①企业文化中要包含政策因素,我国正推进煤炭行业的整合,促进行业内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发展,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地包含这些因素。②企业文化要包含市场环境因素,要能够反映煤炭生产企业所在地区市场、煤炭行业市场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文化更加符合实际。

2煤炭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化在我国已经被提到战略高度,企业也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实际来看,这种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文化内涵单一等,并进而制约着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1)文化内容内涵单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设计内容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的文化用语,并展开研究,但实际上,部分煤炭企业的文化是根据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爱好、自身的理解而提出的口号性的内容,缺乏全面、深刻的内涵,这就使得煤炭企业文化内容建设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①文化内容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符合,即企业文化中没有包含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契合度较低,从而在实践当中难于指导、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②文化内容脱离行业、企业实际,煤炭行业相比于其他行业更加注重安全,其生产作业环境也更为恶劣,容易导致各种职业病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对这种行业特性积极予以反映,在文化当中更多地体现尊重人、理解人、保护人的内容,但当前煤炭生产企业虽然关注安全生产,但这种关注更多地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而不是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来关注安全。③文化内容与外部环境不相符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更为关注社会和谐,但当前煤炭生产企业文化内涵中缺乏对周边环境、对整个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导致文化内容不全面。(2)文化发挥作用的渠道不畅通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如何把这种软实力转变为促进发展的硬实力,需要企业内部有强大的推动力和畅通的渠道,而这正是目前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所欠缺的。①企业文化的组织机构不健全,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研究、宣传和推广应用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文化部门力量薄弱。②企业内部文化宣传推广应用渠道有限,从企业文化部门来看,其在企业的整体地位并不突出,缺乏独立进行文化研究、应用的能力,缺乏发挥作用的有效渠道,更多的是被动地进行一些文化宣传,或者根据企业的决策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从而难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文化动力。(3)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投入不足①从人才来看,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文化部门仅1~2名专职工作人员,而且这些文化干事大多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多的职能是从事文化宣传等工作,这就使得从事文化研究的力量薄弱。②从资金投入来看,部分煤炭生产企业文化建设资金没有纳入到预算当中,缺乏可持续的投入机制,从而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4)文化建设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煤炭生产企业还没有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出现了领导重视时文化建设被摆在突出的位置,领导不重视时文化建设“无人问津”,文化建设难以持续的问题。②企业职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对文化的理解与支持不够,难以为企业文化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完善煤炭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12

(来源:中国培训热线)企业文化手册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它承载和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企业员工的行为纲领,是统领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的“圣经”。

企业文化理念形成之后,分门别类,提纲划目,编印成书,这个“书”就是企业文化手册——浓缩概括企业文化理念的小册子。一本标准的企业文化手册会内容完备,自成体系,整体协同,一般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序言概论部分:主要阐述企业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发展态势,今后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概论内容可以用前言、序言、概论或企业简介、企业荣誉、企业发展史等形式予以介绍。

第二:文化阐述部分:主要阐述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质,企业文化层次或内容,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宗旨,企业文化定位、企业文化载体、企业文化模型、企业文化宣言,企业文化总纲,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等内容。主体部分:详细、全面刊载已经整合审定了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比如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各类管理理念、各类经营理念、企业格言、企业VI系统、企业形象语、员工行为规范等。企业之歌、企业誓词也可以刊载。

第三:案例部分: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正反方面的案例,一般以正面案例为主。案例之后,可以附件案例启示或意义。附则部分:刊载有说明性条款,如执行时间、解释权、手册修订等。可以用后记或后跋的形式予以介绍。有的手册在最后,还附有“签收回执”,“回执”说明:“我本人已学习理解本手册全部内容,并严格遵守。”最后是持有手册的员工签名,以显手册严肃性。如何写企业文化手册呢? 首先,提炼理念。提炼确定整个企业的理念体系(这是关于如何设计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容,作者有专题论述)。

第四:策划书名。“企业文化手册”可以作为书名的副题,除副题外再取一个贴切个性的书名正题。比如部分企业企业文化手册书名正题如下:海尔企业文化手册:《我是海尔我

中国最具价值的培训资讯平台微笑》锦江宾馆企业文化手册:《感动宣言》中建八局企业文化手册:《筑魂》普陀烟草企业文化手册:《行舟有道》安阳邮政企业文化手册:《做安阳人民最喜爱的企业》潍坊广电企业文化手册:《真情传播,情满潍坊》华为企业文化手册:《华为基本法》华侨城企业文化手册:《华侨城》西安明珠国际企业文化手册:《天地人和》江苏蓝丰生化企业文化手册:《生长的力量》浙江烟草企业文化手册:《精实之道》红塔企业文化手册:《红塔文化力》康大企业文化手册:《同一个声音》第三,确定架构。写书之前,先要确定整本书的架构,全书分为几篇几章几节几部分,是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还是四级目录?篇章之间要有机相连,使全书成为一个整体。书的“骨架”(架构)确定之后,往里加“肉”(内容)就可以了。比如江苏蓝丰生化企业文化手册《生长的力量》架构以“生”字贯穿全书,分为六个篇章:生根——核心理念篇、生机——科技创新篇、第三章:生趣——人本管理篇、第四章:生产——质量安全篇、第五章:生存——营销服务篇、第六章生态——社会责任篇。一线穿之,有机相连,紧扣主题,创新活泼,很有特色。

第五:选择图片。好的企业文化手册图文并茂,增加阅读性和审美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图片可以是插图,也可以是有关企业或企业文化建设的图片,放在书中相应位置,要有图片说明。

篇13

关键词:宣传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73-01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局面已悄然形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各线企业正处于做大作强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形成、完善、延续、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宣传,本文将从宣传工作的角度出发探析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稳步前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优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关乎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每家企业的发展之宝。那么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塑造传播者

企业文化的战略、宗旨、各项方案实施、制度执行等各环节都需要宣传。宣传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一些平台,将上述内容逐一或者逐项分解作宣传,使其传遍每位员工,他们心里萌生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管理制度、兴企理念;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牢记制度、勤学上进、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文化等中长期发展战略一致。这样就塑造了企业的文化。例如,现在企业高呼的“以人文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价值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

企业宣传部门应根据相应的企业文化内涵,相应的职能工作,进行宣传。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与职责,要时刻提醒广大员工注意劳动作业安全;在“法制宣传日”就应该结合每年普法知识重点进行宣传,例如“送法进社区”、“法律大讲堂”等形式将宣传主题内容送进千家万户。

通过宣传,将企业文化内涵中的精髓、理念、观点等传播出去,使企业内部都能做到上听下达的效果,这样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内容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就会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企业文化也随之在员工中慢慢塑造成了。

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宣传工作。宣传工作通过自身的平台、渠道会将企业文化建设舆论有所导向、有所取舍、有所推广。

单一的可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的“实践者”。企业文化从战略开始就离不开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不同层面的认知,有来自一线员工的,也有来自中层干部的,他们的角色代表着企业文化中的某种共性特征。一项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落实也是如此。它需要宣传工作去落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宣传橱窗、主题活动等一些直观的宣传媒介去引导性宣传,告知获悉者那一项是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那一项是企业管理制度、那一项又是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通过这些媒介直接或间接的宣传企业文化,在宣传过程中检验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的进行补充与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宣传,同时宣传工作在组织宣传时,通过宣传也在检验与验证企业文化内涵中的内容是否合乎企业发展需要、是否合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也验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容,所以从这种单一的层面上来讲,可以说企业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三、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承担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宣传使其达到效果。文化建设内容涵盖的层面比较广,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每一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等等都伴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宣传工作须依据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为主要报道宣传内容,通过企业宣传媒介将企业文化中实质性的口号、管理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内容传播到员工的耳边,使得他们通过企业媒介得知、领悟、感知、认识到企业发展中的各方面工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宣传工作自然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每一项定位、内涵,都将通过宣传工作传遍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通过社会媒体宣传到祖国大江南北。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亮点、企业发展中卓越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凝练出来、传播到每一位了解或将要了解企业的人们心中,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使得企业发展阔步向前。

展望未来,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必将汇聚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一家致力于做大做强企业务必要考虑的思想战略,只有有效的加强宣传工作,使得宣传工作真正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企业的宣传工作也需适时贴近企业文化建设、深掘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结合自身特点、卓有成效的宣传企业文化内容,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落实到位、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凝神聚气、推动企业稳健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育涛.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S1期.

篇14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企业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根据管理沙龙的活动安排,今天由我先发言,就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和几个概念的定义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为什么我们现在仍要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概念和定义?应该说,一方面,这是我们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基本内容,厘清企业文化一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正是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这项工作能使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基础并收到更好的建设实效;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说,关注企业文化基本内容也是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需要。现在社会上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的认识、阐述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大背景告诉人们,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亟待推进。我想,我们公司是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推进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因为我们公司有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热情、勇气和实力。

今天我的发言有两个内容: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二、企业观念文化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定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熟悉形式逻辑的同志都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是揭示一个概念归附的属和种差。列宁说,下定义“首先就是把某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