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提升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

篇1

一、牢固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有助于顺利解题

1.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固的数学基础是数学解题的基石,牢固的基础知识是高效解题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理清解答思路,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题.

2.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目前初中的数学命题不再是单纯地对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整合进行考查.学生要想成功解题就必须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融汇贯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亲自动手、合作讨论、反思总结等,让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二、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钥匙,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导入主动、自觉学习之中,引导他们对各种数学思想进行总结和比较,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适用范围,从而寻求到更好的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代数和几何,两者之间是具有联系的.研究代数问题时一般会运用到几何知识;探索几何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代数知识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灵活解题

方程思想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中遇到未知量往往会利用方程建立等量关系,然后解方程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初中数学方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如果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可以针对未知量问题时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答.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遇到含有未知量的题目时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对数学转化思想能力的把握

数学转化思想就是当遇到复杂、繁琐、未知、抽象的问题时往往将其转化为容易、已知、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一个个规则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然后将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的面积之和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就将复杂、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1.引导学生高效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解答问题的步骤是从审题开始的.题目的大量信息和已知条件会在题目条件和结论中体现,良好的审题能力能使学生找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审题能力不佳导致无法解题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复杂的题干条件和题目设问中理清题目的逻辑,排除干扰条件,找到有用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方法

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将题目具体、复杂数量关系通过所学知识抽象化、简单化,建立符合某种规律的数学关系.简而言之,通过题目的所给条件,建立含有变量和参数的等式或者不等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至知识的讲解之中.

四、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解题信心在数学解题中也相当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数学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积极心态.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遇到难题沉着、冷静,抱有克服畏难的心态,认真审题理清题意,不忽略任何条件,挖掘题目潜在条件,把握数学问题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只是巩固知识的训练手段之一.解题完成后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

在现实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喜欢“题海”战术,大量做题缺乏课后总结;有些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进行深层次把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解题技巧,变换看待问题的视野和角度,掌握共同规律,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伤害事故 预防工作 处理方法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中华名族的强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从事体育工作,必须重视学校体育。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因参加爱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法律纠纷等问题,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实施对学校体育活动多样化的要求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影响学校体育深入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究其本质不难发现,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与伤害事故的客观存在是其症结所在,因此,如何防止和控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发生并降低体育伤害风险事故所造成的相关损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成为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顽症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预防为主

要做好预防为主的工作首先要了解产生事故的原因,从源头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诱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熟悉授课教材,课堂教学时教材的选择与搭配不合理;对所任课班级学生身体素质和个别学生身体状况不了解;教学方法采用不当或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学中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不合理;课堂教学组织不合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的保护方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

2.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对伤害事故严重性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上课时穿皮鞋、凉鞋,以及佩戴胸针、小刀之类的危险品;课堂练习前不认真做准备活动;课堂练习时不听从教师的指挥,相互打闹;做练习时自我保护能力差;自身存在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不告诉体育老师,隐瞒疾病。

3.场地设施、器材方面的因素

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与器材是影响体育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比如:电器设施的安全性不足;缺乏安全的出入通道;体育建筑设施未能依据体育活动的专业需要而规划设置;运动设施、器材管理不当、维护缺失,等等。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防止事故发生,在管理和组织上遵守以下“七要”。

1.健康状况要了解

有的家长往往由于某种原因,隐瞒了孩子的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导致学生不知道,教师不知情。为了消除特定疾病的安全隐患,每学期初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针对个别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并切合实际和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并定期进行医务检查以及时掌握情况。上课时如发现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家长反映,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场地设施要安全

因设施出现的伤害事故,在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体育教师应定期检查校内所有的器材和设施,注意体育设施是否完善,场地、设施、器械是否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报告,以求及时改善。在上课前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学场地,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以及场地选择、器材布置是否合理,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上课着装要严检

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活动,运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等。所以,要求学生课前穿戴一定要自行检查。如: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章、证章等;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手腕、手指、耳垂、脚腕上不要戴各种金属或玻璃、塑料的装饰物;衣、裤的兜内不要装小刀、胸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穿运动鞋,等等。体育课前,教师还应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必要的要求和提醒。如发现携带禁止的物品,要暂时收缴,并及时交给有关部门或学生家长。

4.准备活动要充分

教育教师在每次备课中要认真设计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并且在准备活动中随时集中学生参加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

5.教学常规要重视

体育教学常规是我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的宝贵财富,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验证的,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如果淡化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忽视常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甚至场面失控。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造成的。体育教师必须针对体育教师的特点和需要,规范和控制教学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学生的课堂组织纪律性,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6.组织练习要合理

为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要根据运动场地的大小合理安排活动的人数。要遵循各项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同时要根据各项运动的不同特点,向学生交代清楚各项目练习时的要求或规则:如进行跑的练习,要向学生讲清跑的路线;进行跳高、跳远的练习,向学生讲清第一人离开沙坑后第二人才开始助跑;进行投掷练习,一般情况不要相对投掷或对着阳光,要明确器械掷出后,取回器材的方法,不许在投掷场地穿行等;进行游戏练习时分组要合理,方法和规则一定要讲清楚;进行练习、比赛或课堂活动时,要照顾到那些已很疲劳的学生,让他们休息。

7.课堂动态要关注

体育课上课模式每位教师皆不相同,但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应是相同的,每位学生上课时的动作行为均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除了活动前的讲解、教育外,在活动中教师对整堂课情况的掌控更重要。有研究表明,离开了教师的监管,学生最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因为教师能够起到维护秩序、消除危险、正确处理紧急问题的作用。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是,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同时教师在辅导某一小组的同时,应留心其他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时,应及时制止。教师更不应脱岗,不应让学生在失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运动。

二、妥善处理

(一)进行适当的急救和处理

运动伤害发生的种类大多为挫伤、拉伤、扭伤、脱位、骨折及身体不适所产生的休克、晕倒、中暑、热衰竭、腹痛等,在学生发生伤害时,体育教师应先观察、了解学生受伤情况,若其意识清楚,则可以通过询问方式了解其伤害情形并作适当的处理,根据不同的伤害施与不同的急救。教师要根据学生受伤的轻重来判断是否可直接处理或需送至学校医务室处理,甚至送医院急救。

(二)责任认定

1.场地器材的原因

场地器材的不平整或安放不当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最多的原因。造成场地不平整、器材安放不当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校体育设施陈旧,平时不注意保养;(2)场地器材管理员工作不负责任,没有预先发现事故隐患;(3)体育教师课前没有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情况;(4)学生随意改变器材的放置位置和形式。

2.教师的原因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主导者,有责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身体练习,由于体育教师引发的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工作不敬业,;(2)没有按照科学要求组织教学,在体育课的内容、教法上脱离科学;(3)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学生。

3.学生的原因

体育课究其特殊性而言,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身体练习,而在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的熟练程度、兴趣爱好、纪律性及安全感有所不同,可能会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1)练习者不按老师要求,模仿高难度动作;(2)非练习者故意扰乱练习者或不遵守纪律、打闹而发生伤害事故。

综上所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风险问题,初步构建起一套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管理体系,能够为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保证各类学习体育的学生享受和谐社会带来的温暖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可以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中国教育报,2006-12-25,第1版.

篇3

关键词:历史;无用论;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历史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自己多年历史教学经验总结,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历史无用论”

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无用,这正是历史知识缺乏的原因,自己知道得少,当然认为无用,读历史到底有没有用,从宏观上讲,读历史肯定是有用的,一个国家的国民,一个民族,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历史,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必定会走向灭亡。今天,我们特别提到的是“复兴”,这就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改革开放30多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复兴”之路上,怎么才能走得更远。

二、中考历史分数比重小

历史在以前的中考中只占25分,现在提高到50分,但和语数外相比,分数比重仍偏小,部分同学认为与其花费精力学习历史,还不如多用时间在其他中考科目上,考试时可以多得分。

三、受历史教师影响

当前大多农村中学历史专业老师缺乏,让退下来的其他科任老师承担教学,大部分历史教师非历史专业教师,历史素养较差。另外缺乏吸引学生的历史素材的引用,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不爱听,课余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造成历史知识掌握不够。

要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历史学科素养,同时注意收集和中学历史教学有关的历史信息,不断转变历史教学理念,深

入钻研历史教材,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2.收集教学素材

平时注意收集历史素材,历史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教学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科任老师要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建立自己的教学素材库,注意收集历史典故,以脍炙人口的说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历史史观。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导言“引”趣:精心设计课堂引入,好的引入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多媒体教学激趣:辅助教学设计,好的CAI课件通过图片、音效、动画、音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3)辩论激趣法:充分利用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辩论、演讲等,这种方法在激趣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角色扮演激趣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历史人物,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分组任务激趣法:分组完成同一任务或不同任务,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合,选出自己的组长,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协作的乐趣。

(6)知识竞赛激趣法:课堂上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设计知识竞赛,采用必答和抢答等方式进行,并对竞赛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在竞争中的成功感。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际问题 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而物理模型教学法可以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模型方法在物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物理模型的过程。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几乎都是借助于物理模型进行抽象概括而来的。可以说,不了解和不掌握物理模型的方法,就学不好物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反而受到压抑。现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特征,让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理内容之一,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现象相依托,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有力的手段之一。同时了解物理模型的迁移和转化,对于物理逻辑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教学法的作用。下面,我们就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模型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利用物理模型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我们如何区分这些知识对与我们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就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里就针对力学的中的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模型进行比较。

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很清晰地区分这些相接近的概念间的差异,在解决问题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重要物理模型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物理模型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及时总结并加以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重要模型加以分析和归纳。

下面我们来讨论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解决问题有重要帮助作用的柱体微元模型。学生从单个质点牛顿力学的学习,到连续介质(流体、电荷等)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研究的对象从一个质点跃迁到无数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也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上升一个台阶,通过运用微元柱体这一物理模型可以突破这类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

1.质量柱体微元模型

对于速度为v定向流动的密度为ρ的连续流体,可在v方向选取一横截面积为S的柱体微元,则在Δt时间内通过S截面的流体质量即为以vΔt为高、以S为底的柱体微元的质量。柱体微元质量表达式为:Δm=ρSvΔt。

对该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情景上,而应将问题转换成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决,即通过认真读题后,把实际问题加工改造成相关的物理模型来处理。如图3所示,将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的那部分血液视为一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液柱。血液柱受到心脏的推力为F,每次心脏推动液柱前进的位移为L。由压强公式P=FS可知,心脏每跳动一次,推动血液做的功为:W=FL=PSL=PV其中V为心脏跳动一次输送血液的体积。因心脏每分钟跳动n=70次,故心脏的平均功率应为:P=nW/t=70W/t=1.4W。

2.电荷柱体微元模型

类似于质量柱体微元的建立,对于速度v定向连续移动的电荷(导体中传导电流或真空中电流),也可以在v方向选取一横截面积为S的柱体微元,则Δt时间内通过S截面的电量即为以vΔt为高、S为底面积的柱体微元中的电荷的电量。柱体微元电荷表达式为:

ΔQ=NeSvΔt。其中N为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e为电子电量。

对于重要的物理模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同时逐渐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本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这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物理概念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模型的形式出现(概念模型)。它们是物理现象和事实抽象出来的,用来表征物质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学生对物理模型这个科学方法的精髓是否领会,直接影响他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影响对物理知识整个大厦的构建,因为概念是构建这个大厦的基石。二是有利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骨架,是物理学的核心的内容。物理学中所总结出的反映运动变化的规律实质上就是物理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从研究的主体对象到研究的过程无不体现模型观点和方法。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意义领会,准确把握物理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三是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都对应着一定的物理模型,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对对象进行抽象简化和近似处理,以建立起一个合适的物理模型,若模型建立起来了,就等于已经揭开了掩盖着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的面纱,必要时再用等效、类比等方法将问题进行异形处理(异化构建模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典型物理模型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物理模型。学习、理解、运用单摆这一模型对于我们学习简谐振动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具体讨论这个问题。

1.典型物理模型的学习

在教学中设计对比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逐步建立模型。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树叉图示法;课堂记忆效果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准确地应对当代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课堂记忆效果提高是进行创新的好方法之一。笔者主要根据初中历史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方法不具体、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来论述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需要提高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将历史知识内容不但能灵活运用到做题和考试中,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应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果作为必要目标,做到让学生简单而明了地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课堂记忆,做到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达到的综合素质加强的最终目的。

一、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首要前提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由此可见,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不同的收获。初中历史课程属于文科范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不用像数学一样注重计算和练习,有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形容的正符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而在课堂上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前提工作,教师如果想要使学生的记忆深刻,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得准、记得多。授课过程中我采用的树叉图示法对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有明显的作用,比如,在川教版的历史课本中,学习的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时,我将中央集权统治的机构体现形式用树叉图示法来展示成:

学生通过树叉图示法,简单直观地明白了中央集权制的体现形式,将中央集权统治时期的各个职位一目了然,课堂要点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进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目的。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有利步骤

针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由此产生的课堂记忆效果也同样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如果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开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它是一只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看不见的手,为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锤炼自己教学语言是非常必要的。(1)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只有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才能确保知识的无误性,有些教师因为课前准备不足,使得课堂知识点错误百出,不但会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信息,学生也会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疑问,造成一种怀疑的听课态度,对课堂记忆效果有消极的作用。(2)教师应该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多使用一些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时尚感的教学语言,比如,运用部分文明的网络语言:有木有、神马、浮云等,让学生对教师感到一定的亲切感是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有利步骤,可以让教师的历史课堂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

三、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可靠保障

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影响教学进度的个别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实施有较大的保障作用。教师的能动性能够灵活地控制教学速度的节奏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手段和途径的方法得当,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气氛不活跃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着合理改变教学目标,先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生进行互动,设置一环接一环的教学环节,使用提问或者让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慢慢地调整状态进行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应变能力强的教师一般能够自由地调控教学节奏,使之有快有慢、有急有缓、有张有弛,教学内容的节奏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情况合理、均衡地分布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教学语言的节奏要求和谐优美,重视句式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逐渐提高,对知识内容也会使其记忆力加深。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加强语言的生动性能形成欢乐的课堂氛围,并且如果教师在不同的授课环境下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对顺利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才能使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最好,让学生切实地做到了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符合当代历史教学的新模式、新思想。

参考文献:

[1]杨琼.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于笑梅.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 问题意识;策略;历史课堂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的情况下,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增加了老师与学生的压力。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问题意识”培养教学,将课堂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引导、启迪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常常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以往历史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在轻松的历史课堂氛围中提出问题,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整个课程的节奏完全由教师操控,即使学生发现问题也不敢问,至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就藏在自己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慢慢被消除。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

任何事物的触发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创设提问氛围。但是现在的老师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随时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育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得出,要想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只有当他感觉学习的的环境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可以逐渐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减少课堂气氛的严肃性,逐渐消除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惧怕感。根据教学经验得出,只有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的智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有效增加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二、改进学习方式,触发学生爱问思绪

设计“中心题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爱问。根据教材内容的方向设计“中心题目”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题目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出新的问题。给出的题目是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让学生多看多学,从而达到博学多问。

留出重难点的“空白处”,触发学生质疑。“空白处”是需要教师故意在问题上跳过重点或者少讲重点,留出这点“缝隙”给学生作为思想空间。这样能促进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维,提高思维敏捷性,触发提问的欲望。在教学中,留出“空白处”能不断的碰撞学生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善思善问,乐思乐问。

借助感性材料,触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巧问。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需要大量的材料和知识的,只有无边无际的想象,才能提出问题,才能创新,才能有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史实材料、现实材料、实践活动,来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领悟历史情境等方法,让学生能敢于提出问题,最终还能解决问题。

三、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注重提问的深度

初中历史老师在备课课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更多科学合理的问题。但是,也必须在学生易懂的情况下,尽量加深问题的深度。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积极的参加到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够就简单的将问题呈现出现,在现代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将问题隐含在一些材料中,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速度。例如:老师在讲授”商鞅变法”这堂历史课时,如果简单的提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就不会开动思维去想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便可以将商鞅变法的每项内容分别展开来提问,以及这项内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这样学生便能够积极开展思维去探索,启发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商鞅变法知识点的理解。

四、实施鼓励教学,重视问题的评价策略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如果老师态度生硬,表情严肃,缺乏趣味性,让学生容易对课堂提问产生惧怕性。甚至对于有些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没有回答得不够精简,老师便给予藐视的眼光,这样更容易打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做到转变态度,尽量实施鼓励教学,以此消除学生紧张学习的情绪。只有实施鼓励教学,重视学生对初中教材中各种问题的评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无数实例证明,只有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要善问,会问,新问,才能创新,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

你院五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法总发字第二一九四号来文附卷六宗,及同年十二月十八日法总发字第二八二七号续函均悉。关于处理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案件所发生的疑义,我们研究后提出意见如下:

(一)第一题基本上同意甲说。执行政策法令,必须贯彻精神实质,房户固然有优先承买房屋的权利,但这并不等于容许他们用不正当的手段,把持垄断房屋的买卖。第三人本非房户而勾串房户,顶名冒购房屋,与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毫无相同之点;为了教育群众,贯彻执行政策法令不许任何人钻法律的空子,这种冒名顶替的买房行为,不应受法律的保护,而应认为无效,惟在具体案件的审判时,房屋究该重新估价出售?抑仍许由原出钱人与前业主(原房主)直接订立买卖契约?必须审酌实际情况与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作恰当处理。

(二)第二题也同意甲说。城市房屋,即使是私人的资金所建筑,也属于社会财产的一部分。允许房户有优先承租、承典、承买的权利,就是说房主行使产权,也须服从社会利益,如房屋不宜分割出售,承买人虽不是房户之一,但买下全幢房屋确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又能适当照顾原房户的居住或迁让等困难问题,这样处理是适当的。否则,仅着眼于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利益,就违背了城市房屋管理暂行条例的基本精神。

以上意见请研究参考为荷。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师 备课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 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 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篇9

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初中历史课程,认为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仅属于辅助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忽视了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少,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最终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历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属于关键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在教学方面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单一、片面,很难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不利。最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的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分组教学等均未得到应用,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历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合更多的新知识及新内容,使历史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课本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能够更加丰富,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提升历史认识水平。3.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属于关键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很多历史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以及近代历史上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改革进行分析,分析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意义,同时还要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改革,并且实现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实际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现代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一项必要的任务就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实现历史教学创新,促进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艳丽 单位:靖远县东湾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篇10

【关键词】“以生为本” 视角 历史教学改革 探索 反思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查的情况,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生为本”视角下进行思考,打造多样化历史课堂,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1.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一门人文学科,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的吸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苗登.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S1).

[2] 钱钧. 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03).

篇11

关键词:人文价值 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01-01

“以史为鉴,可以通今”,一个国家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沉淀,我们可以透过历史掌握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非常悠久也非常优秀的历史,如果我们的民族能从我们的历史中不断吸取力量、不断思考、创新、反省,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成为最强大的民族。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帮助初中生认清历史,增进对民族的了解,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重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导入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历史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人文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 初中历史课题的现状

初中历史在初中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中考中就占有50分,甚至在部分地方是不计入总分的,所以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在初中里,大多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都不重视,都对历史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都很低,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古板,通常采用:读课本――划重点――学生背诵重点――教师把重点整理成习题,给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导致学生出现背完即忘完的情r,缺乏正确的理解,仅有的认知都是来源于电视电影等,认知非常片面。

2 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碍于初中历史的现状,要让学生改变现状,从根本意义上学习真正的历史知识,则需要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人文价值,从而挑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丰富自我,并且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历史教育中需要注意,通过历史所发生的历史背景、这些历史事件对所处历史时代的意义、历史的成败以及这些成败对历史及未来的影响等各方面角度展开发散性思维,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还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品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 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课题教学实践的运用

成功的教学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有学习的欲望,进行自我学习。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从几方面入手,不断创新,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抓年教学理念,提高人文素质,实现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历史课的枯燥乏味,这就要求作为初中历史的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作为老师必须要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创设轻松且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理解能力培养出发,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进行培养。作为教师,还需要拓展自身更多的历史阅历,并以此来积累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综合素质能力。

其次,从教材入手,挖掘人文内涵。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依据都是课本,课本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须注意,在初中历史课的学习的时候,教师需对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挖掘和扩大,并找到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交界,这样才能让教材变得活起来,而不是空洞无味地灌输课本内容。如:在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饶、勇敢抗战的精神,这些内容才是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和把握的,而不是把学生的学习重点方法:19××年××,这种死板而无趣的内容上面。学习历史学习的是历史的依据、历史的精神,并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再次,作为教育者需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在教学中发挥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落实到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去试行、让学生去体会,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学习的能力。初中的历史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各种音影资料来向学生传播学习内容,让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自我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切,让学生能主动的去学习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通过信息化社会的优势,获取众多的学习资源,并加以利用,不仅能帮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面、眼界,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初中历史作用的认识加深,初中历史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虽然我国的传统思维一直都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但初中历史教学的人文导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反复的坚持和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创新,作为新时代,新课题下的教师,要以“育人”为目标,培养学生资助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人文价值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5(10):81-81.

[2] 陶新祥.试论人文价值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8):20-20.

篇12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对策

众所周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看待,而且普遍认为只要对于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考试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阻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对策,促进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历史作为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非历史专业转换过来的,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有效认识到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理论和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只是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熟记一些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中考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很难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脉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这就严重制约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这样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在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对策

(1)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水平。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带领学生树立对于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教学技巧,这样才能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在初中历史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按照4~6个人为一组,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汉武帝这个人怎么评价,以及汉武帝大一统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自主探究和学习,然后分别派出代表回答。这样在教学中,就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两次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视作品,展现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于那段屈辱历史记忆的刻骨铭心,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列出《》、《》以及《》等一些列条约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总结出外敌侵略中国的路线、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比较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高效课堂的构建。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实践活动。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表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论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和历史思维方式,这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学科;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65-01

在任何教学行为当中,正确的学习策略都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历史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教育内容,其学习策略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这既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也是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水平进步的一次机遇。

一、正确学习策略对初中历史教育的作用

1、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任何教学行为当中,学习策略是否得当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初中历史学科亦是如此。尽管历史学科是初中开设的课程,但在为接受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时,绝大部分都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为历史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植七步诗等,有些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还读过《四大名著》等史书,所以学生对历史是有一定兴趣的。但当历史成为一个学科,其表现形式就会与学生所认知的历史存在差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正确的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接纳历史学科,从而将对历史的兴趣保持下去,为学生更好的学生历史知识提供支持。

2、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虽然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才开设的学科,但其重要性并没有办法与小学就已经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提并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初中历史考试模式而引起的。在当前的“唯分论”教育模式下,历史学科的地位被学校、家长片面的降低,历史学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坚决捍卫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保持良好的兴趣,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打下基础保障。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教学行为能够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可以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良好的吸收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学习历史支持,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基本历史素养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其是记载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料,初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其必须要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给与自己正确的定位,为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做出贡献,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当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产生了足够的主动性,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必然能够有所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也会因为学习效果的进步而有所提升,为学生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历史打下基础。

二、常用的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策略

1、传统课堂学习模式

传统课堂学习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来进行初中历史知识教学的。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饱受争议,但从我国当前的学生数量、素质、历史知识结构以及思维能力角度分析,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仍是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可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提炼,来让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接受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知识传授者,其必须要做好自己教学角色的把握,避免过度凸显自己的教学角色而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也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以教学辅导来帮助学生完整自学,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从理论上讲,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其也忽略了包括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结构、理解力等学生本身的影响因素,所以其并不完全适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从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穿插使用,但教师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保证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完成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学习和效果,避免因为知识理解困难而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为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3、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形式上有共通点,但在学习主体上以几个学生为小组的形式而进行。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都不尽相同,所以相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而言,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必须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对学生的科学分组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模式下,有效的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在提升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科学而又正确的初中历史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初中历史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够为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对正确教学策略的探究。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方法创新 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促进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但一些任课老师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忽视教学方法创新,对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

在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忽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

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多数任课老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任务安排、内容设计、重难点讲解时,围绕任课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展开,忽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围绕任课老师开展,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

3.教学策略不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忽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料。也不注重将初中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积累历史知识。

4.巩固练习被忽视

课堂上忽视课后练习的训练和讲解,不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包括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中,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增进与学生的联系,有效开展课堂交流与互动,从而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机会,将历史人物和故事搬上讲台。

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例如,学习“”这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中的片段,让学生对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再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的经过、历史意义等,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又如,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这种话题的引入,不仅密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还能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应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