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范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

篇1

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工作中出现的庞大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是重要的资源公司和机构需要这些资源做了分析、决策。然而,经济管理人员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从而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决策服务,是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在很多的研究过程中相关的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较为合适的方法去处理数据,但这些方法往往并不适用于人们获得大量正确的感官使自己不足以判定自己的决定或感觉。不过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在处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方便,因为电脑可以有效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提供了在工作过程中带来极大的方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

2.1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分析

在动物界的神经传递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有突触,发挥信息的一对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作用。在传送过程中会被用来传播若干神经递质,这些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的那些神经元接收时的轴突,会有许多分支。神经递质中的信息传送的神经元再传递到受体细胞,然后。这种形式的信息传递有很多好处,研究人员受到这些启示后,他们发明了一种自组织特征映射算法,以实现有效的传递信息。因此对计算机技术,其在外界的时间表达的发展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方式为数值向量,并且对于神经系统,这也是在该信号中的信息的传播的移位。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信息的神经之间的信息发送处理,具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2.2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方式具备的功能

有关信息处理这个人工神经网络,它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生物的形式来学习了,那里的人工神经网络的这个系统,也就是现在的一些智能计算机功能与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有很大一部分是类似的,。第一,它具有如下特性反映在存储器中,因为它是基于生物神经模型来设计,因此,其在信息存储和分析,将在第一保留该信息,并且还具有关联存储器的功能。其次,它具有的功能,可以是非线性映射。因为在许多实现该操作,不能够建立的输入信息与输出的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设计了许多熟悉的模型不能在其他信息处理系统来执行。然而,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使得它可以满足非线性映射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在设计过程中大量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且每个字段可以是得到了应用。另外,该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中,还可以输入的信息来确定和实现有效的分类,原本存在于该信息的信息处理是不容易的分离和鉴定的问题,以便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是,它可以具有的信息和输入,并输出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数据知识的内容的功能,因为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神经传递在生物学的特性,所以它可以在信息到达时,它的分析和信息处理为那些谁满足要利用的条件,并存储。这使信息的处理时,数据可根据它们的特性进行分类和分析。

3、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带来的这个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它的一些特性和功能,已有效地用于许多领域,解决了传统的信息处理那些不能够解决谁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目前的做法是,不仅能够使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信息,还是在医药,工程和其他经济领域已被广泛使用。由于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与人类思考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因此在经济管理和其他需要人类思维仔细工作的领域中计算机就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大量的思考,从而减少人脑处理数据的时间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脑力,提升了工作品质。

3.1在信贷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种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利用

对于信贷分析,信贷评估机构是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信息化的过程,因为这些公司带来不同形式的信息,制作过程,以判断其可信度,大的问题,这是很难判断出来,使很多时候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然而,采用这种判断方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技术,将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的。在这些贷款时,信用评级公司,只需要输入信息编码到它,你可以分析数据,由于数额较大的信息输入,使评价过程更加准确地完成更多的工作。利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做到的准确度,而且还避免了主观的思维操作者的形式。这是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得其被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在企业风险分析的过程。

3.2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市场做到更准确的预测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看起来似乎是有效的市场进行分析,并做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决策过程,这些预测结果能够起到参考作用,使得投资的风险可以减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市场上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市场价格走势和走势进行了考虑和分析,让一个可靠的市场模型可以被创建。例如,在期货市场上使用这种技术,可以预测其未来的价格。而这项技术也已经在股市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得在其工作过程中已经能够针对非常复杂的工作得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经济管理过程,从而产生大量的数据,使用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但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我们可以模仿人在神经传递中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利用它们工作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结束语

篇2

四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6岁(1987年6月11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

公 司:XX物流有限公司

行 业:交通/运输/物流

职 位: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 本科

专 业: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

学 校: 渤海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毕业于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曾独立完成或领导数十个项目,精通软件开发流程,熟悉软件开发理念。对研发部门的组建、发展、规划和日常运作有深刻理解,拥有良好的管理技能、管理经验和职业素养。拥有出色的交际才能和沟通技巧,良好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心态积极、自信乐观、意志坚定,能承受较高压力。目标感清晰、执行力强。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 广州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技术总监

工作经验

2012/3—至今:XX物流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交通/运输/物流

信息技术管理中心 经理

1、 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2、 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各主要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或选型定制、二次开发;

3、 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各板块项目的实施;

4、 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5、 负责集团公司的信息安全。

2010/8—2012 /2:XX计算机有限公司 [ 1年6个月]

所属行业: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项目部 项目经理

1、 负责公司项目的实施、上线、验收工作;

2、 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客户沟通和需求范围控制工作;

3、 负责制定项目计划,负责项目组人员工作安排和进度控制;

4、 负责项目实施后,负责制定管理并协调相关部门运作日常维护工作。

2009/7—2010 /7:XX咨询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IT 信息技术专员

1、负责建立与维护公司的信息化系统;

2、负责日常计算机相关设备的采购工作;

3、负责公司呼叫中心的日常维护工作;

4、负责编写呼叫中心的电子问卷及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育经历

2005/9 --2009 /7 渤海大学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 本科

证 书

2007/9 全国计算机二级

2006/6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思维;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046-02

1 概述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1]为计算思维作出了准确的定义: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其体系包括“计算、抽象、自动化、设计、通信、协作、记忆和评估”。计算思维、实证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的三种基本思维特征。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医学生计算机能力及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和深化计算思维,教授学生更侧重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及过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思想和方法,使其有助于学生对医药卫生领域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成为兼具医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以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为导向,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分析与实现过程,强化医学生对计算、抽象及自动化等计算思维本质要素的理解,提高利用计算思维和逻辑算法科学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锻炼学生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医药领域及临床信息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理论结合实践,改善动手实践少的教学不足,拓宽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基于计算模型的方式构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模式,以面向问题分析、算法设计、软件实现的方式组织知识,通过循序渐进引导实践,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形成用计算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中少走弯路。这种模式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性,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和计算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医学信息问题求解过程中涉及计算、程序、算法、迭代和推理等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使得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医学信息分析与处理的教学内容,强化医学生对可计算性的医学问题的理解和处理的能力。

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从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解决中构造算法,进而掌握相关的概念、函数、功能及应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1]。本课程通过案例将医学应用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小过程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以案例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分为如下步骤。

1) 引入案例:通过引入医学案例来开展教学,梳理出解决案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

2) 构建算法模型:分析案例,提取关键因素及相互的关系,构建相应的算法与计算模型。

3) 软件(函数)实现:把求解问题的过程转为计算机能处理的“输入” “计算”“输出”的过程,同时,规划好存放数据的存储结构[2],建立各变量及函数之间的关系。

案例 :某制药厂生产Ⅰ、Ⅱ两种抗生素药品,都需要在A、B两种不同的设备上加工。表1各药品在各台设备上所需要的台时数及可得的利润。已知设备A、B的有效台时数是120和80。求如何安排生产计划可使的利润最大化。

通过定义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及明确约束条件,形成制药厂问题完整的线性优化模型算法的如下:

MaX Z = 240X1+300X2

s.t 2X1+2X2≤120

X1+2X2≤80

X1≥0,X2≥0

用Excel2010的规划求解功能实现及运算结果如下图:

3.3.2 对比教学法

算法是求解问题的重要环节,代表着用信息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实现了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计算思维的一种体现。对于同一问题的求解,可能存在不同的算法设计及软件实现,因此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设计及软件实现,对比算法和软件的确切性、可行性、高效性、健壮性,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性学习,从而进一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及问题求解的能力。

4总结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医学生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得到实践,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为主,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与医学信息有机相结合,突出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思想,从而提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解决医学信息问题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11(3).

[2] puter Thinking is Pervasive[J].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omputer,2007,2(1).

[3] 森干,李莉.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实践[J].医学信息,2011(9):5606-5608.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济管理 应用分析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所体现的作用

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工作产生的巨大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这些数据都是企业及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资源,需要这些资源来做到对决策的分析。但是,对于经济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使得这些资源能够更好的对决策进行服务,是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并且很多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得到真正的应用的并不是很多,人们对于决策还是凭着自己感觉来进行。但还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时,有着极大的便利,因为计算机可以有效的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

2.1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分析

在动物界的神经传递过程中,两个神经元之间会有一个突触,来起到对信息之间的传递作用。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神经递质来进行传播,这些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种类,在对这些神经元进行接收的时候,在轴突上,会存在着许多的分支。神经递质传递到受体细胞,然后再次的在神经元内对信息进行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形式具有很多优点,科研人员在受到这些启示之后,就发明了具有自组织特征的映射算法来对信息做到有效的传递。

因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来说,其在对外界进行表达的时候,都是以数字向量的方式来进行的,而对于神经系统来说,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也是将信号进行转变。所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与神经信息传递之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

2.2 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方式具备的功能

对于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方式,其是根据生物学中神经网络的形式来研究出来的,所在对于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来说,其有很大一部分特点都是跟生物学的中神经系统是相似的,具备一些智能的功能。首先它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点是在记忆方面,因为它是根据生物神经模式来进行设计的,因此其在对信息进行储存及分析过程中,会第一这些信息进行保留,并且还具备联想记忆的功能。其次其具备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非线性映射。因为在很多的实现操作过程中,很多输出的信息与输入的信息之间并不能够建立起一种线性的关系,使得很多熟悉的模型不能够在其它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设计出来。但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方式,就使得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满足非线性映射,并且还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立起很大的非线性的数学模型,并且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得到应用。另外,在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中,还可以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并做到有效的分类,这对原来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易分离与辨别的问题做到了有效的解决。最后一项具备的功能就是它可以对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及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处理,因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式具备生物学中神经传递的特点,所以它可以在信息到达的时候,对其进行分析及处理,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信息加以利用,并进行储存。这就使得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数据根据其特征来进行分类与分析。

3 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这种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因为其具备的一些特征与功能,因此在众多的领域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解决了传统信息处理过程中那些不能够进行解决的问题,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目前这种信息的处理方式不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得以使用,还在医学、工程技术及其它经济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3.1 在信贷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种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利用

对于信贷分析工作来说,信用评估机构是具备自己特征的,因此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因为这些企业所带来的信息形式的不同,使得在对其信用度进行评判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问题,也很难对其进行判断,使得很多时候都会带来很多的经济损失。但是对这种人工神经网络信息的处理技术的使用,就会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效的解决了。在对这些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时候,只需要将信息转化为编码来输入进去,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因为输入的信息量比较大,使得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做到具有更大的准确性。对这种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做到准确性,还可以避免操作人员的主观思维形式。这是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其在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3.2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市场做到更准确的预测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市场中出现的一些因素做到有效的分析,并做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相关的预测,使得在决策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使得风险得到降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来对市场进行预测,使得对市场中变动的价格与走势进行考量与分析,使得一个可靠的市场模型可以得到建立。例如在期货市场上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对其未来价格进行预测。并且这种技术在股票市场中也有所应用。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原本很复杂的工作在其处理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其产生的大量数据,使用传统的方式难以进行解决,但是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可以模仿人对在神经传递中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处理,为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李苗苗.论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

[2]张信宾.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经济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电子化已经成为了知识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传统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适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很难完成对现代经济管理过程中庞大而又复杂的信息的处理,因此,在新的信息化经济时代,对于经济管理,必须要以电子化为其基础,积极探索一些新技术的使用,以有效降低经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经济管理,是指相关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或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简言之,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主旨的经济新型特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良好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强化和创新,可以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经济环境,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作用

1、强化资金管理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资金管理工作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对资金的收入、支出等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资金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活动,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才能有效完成。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其进行合理调配,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3、转变工作职能

在经济管理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繁琐的,就是对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整理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大大减少了财务部门的压力,推动了财务部门工作职能的转变。

三、经济管理中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一些主要功能

当前经济管理过程中所用到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其是受到生物神经学等学科的启发而研发的一种新型的相对智能的信息加工系统,因为其主要结构是对生物神经系统的一种仿造,因此其也具备了一些相对的智能功能。

1、信息联想记忆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其在设计之初就使用了并行计算与分布存储功能,因此其具备对系统输入的数据信息与系统嵌入模式间的联想记忆功能,该功能在具体的信息处理时,能够及时的将一些相互关联的信息做合并处理,使得海量数据处理更加便捷、高效。

2、系统具有非线性映射功能

当前很多的信息处理软件,信息输入与输出时的线性映射关系均很难建立,这样的处理软件很难完成一些已知模型的建立,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其采用映射算法,并且其和大多数的数学计算机运算方式不同,因此其能够很好的完成非线性映射,而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通过该技术这一功能,常常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建立起多维非线性函数数学模型,这样数据信息反应的实际情况将更加清晰直观,决策者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3、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完成对输入信息样本的自动分类和识别,该能力极为精准和强大,而过去经济管理过程中仅能够完成信息的同类归纳,异类相互分离的识别和分类,该技术更进一步的完成了对于非线性曲面中逼近类问题的识别和分类,并且其对该类问题还具有较好的处理功能。

4、系统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经济管理中所用的软件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能够通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而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这一结论并不是最终结论,其摆脱了过去单纯的一次加工,实现了对结论存储及再加工,也就是说,其能够在无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对输入、输出的数据征做抽取,并找出规律,最终构建能够表达的模型,这样决策者将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做更深层次的掌握。

四、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智能化的不断过渡,其智能化能力和特征使其应用范围更广,并且其应用潜力更加明显,过去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多难以解决的信息问题被解决,并且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就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来说,其主要在信息加工处理、自动化、工程力学、医疗、经济管理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经济管理中该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贷分析与对市场的预测方面:

1、计算机科学在信贷分析方面的应用

对于经济管理中的信贷分析来说,通常情况下,信用评估机构具备较大的特异性,因为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判断其信用的条件也是极为复杂的,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出现判断失误的几率就更加大了,而判断失误的结果必然会使得信贷机构在信誉和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而通过计算机科学中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的评价系统,因为该技术的所使用的原理是,将要求贷款的公司所填写的申请表的一些关键信息编码作为向量然后输入系统内,而输出的信息则为对该公司的实际的信用情况一些客观评价,并且系统还能够从以前输入的大量历史数据中对当前信息作对比校正,以使得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因此,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信贷分析工作人员的一些主观方面的错误造成的损失,正是因为神经网络技术评价系统其在信用评价方面具备这种优势,所以其在当前金融分险分析方面使用极为普遍。

2、计算机科学在市场预测方面的应用

对于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市场预测,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可能造成市场供求出现变化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找出其变化规律,然后通过收集市场上的一些信息,进而对市场未来供求状况做预测。而预测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决策而服务的,是为了减少盲目决策,提高决策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如神经网络在期货市场的预测,其首先根据所收集到的某支期货每月的平均价格、市场心理指标量、价格不定性等影响期货变化的数据因素,然后建构其对应的较为准确的市场模型,而模型的建立使得其能够通过相关信息的输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下一阶段该期货的价格走向,并且其能够通过该走向,反推出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些市场信息,这样决策者将更加容易做出对应决策。除此以外,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其在股票、数据挖掘等方面均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变得十分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各种物资设备的种类、型号、性能、数量等进行清晰明确地把握,改变传统手工记账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龙.刍议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外资,2012,(5).

篇6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将理论转变成应用于实际的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学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能系统而完整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为深入学习计算机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教多较碎、软件硬件结合、知识点呈网状结构、应用性强、难度大、抽象等特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凌乱繁杂,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个别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还未建立起清晰的整体概念,似懂非懂。笔者承担的南京邮电大学面向全校和通达学院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之一。在该精品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作者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阐释一些教学心得。

1 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在“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授课中,前后内容联系频繁,容易给人以繁杂的感觉;而cpu、存储器、接口、外设等各自成章,零零碎碎,容易给人以零碎的感觉;学生容易把每一章内容独立起来理解和学习,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微机系统结构。因此,对授课内容的组织作一定的改革,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的讲解中,多用一至两个学时将整个计算机系统结构讲授清楚,从结构框图出发,整体到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最终使学生在进入各章节的学习前有一个较明晰的总体概念。并且,在各章节的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内容,理解本章节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和其他章节内容在总体结构上的联系。

在授课内容安排上注意做到详略得当,80486cpu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常用外部接口芯片都是重点和难点,应该仔细讲解。采用多媒体授课,可配以动画演示。例如,讲解80486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cpu寻址方式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总线技术、主机系统结构、微机操作系统,可以简略讲解。另外,键盘技术、显示技术、打印机原理、软盘、硬盘、光盘等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微机原理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教材难以及时更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补充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补充相关的新生事物介绍。例如,在讲解cpu工作原理时,补充现在市面流行的cpu的性能及参数;在讲解主存储器时,加入内存的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ddr ii技术的内存和ddr iii技术在显卡中的应用。这样,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板书。例如,在每节课开始前通过板书先将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罗列,上课开始依照板书进行几分钟的串讲,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在讲述新的内容前,通过板书先做一个宏观的分析并引出问题焦点,然后通过多媒体逐个详细阐述;在一个大的问题讲完后,可以通过板书进行总结。

2 教与学的互动

2.1 教中促学

在课堂教学中提一些关于“为什么”的小问题,但不急于立即给出答案,而让学生先自己课后查阅资料,等过几节课后教师再给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大学生在课后查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会仅限于对某个问题的求解,而是会涉猎到相关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比如,笔者在讲字符的编码—ascii码时,提问“回车符和换行符有什么不同?”或再追问“为什么有的系统只用回车符而不用换行符?”第一次提问时几乎没有学生回答,过几节课后,在将汇编程序时,遇到“0dh,0ah”时,再问一次上述两个问题,这次会有不少学生回答,说明他们下去查找过资料了。这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请大家在后面实验课上机时编写程序验证一下!”往往在刚下课就有不少学生向老师要汇编程序运行环境,这样,在实验课刚开始,经常就有学生要求老师检查本次实验内容!他们已经提前完成了实验内容,而且编程方法不局限于课堂内容。对这样的学生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说一下自己的程序设计思想,然后再检查一下他们对老师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他们有的放矢的学习。

2.2 教与学的共进

由于“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涵较大、内容教多较碎、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上课听不懂,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要经常提问,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以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由被动听课转向主动接收,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对一些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新的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在学习汇编程序设计部分时可指导其编写一些难度稍大的程序;在接口技术部分,可以指导学生去查找课外其他的一些接口芯片的资料。

2.3 讲练结合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感觉到这门课程确实是一门比较难教、也比较难学的课程,主要表现在老师费劲大(64学时),但学生(期末卷面)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除了作业以外,对知识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经常做一些课堂小练习,讲练结合,可集体练习,也可以鼓励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来做,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2.4 结合实例

讲解理论的同时,加入适当的实际例子,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论的理解,提供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模”的概念时可结合“千年虫”的例子;讲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可以举一个补码运算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过程的同时又体会到了计算机运算的优点;讲解可编程计数器8254时,可以讲解8254实现数码管定时或演示利用系统8254实现歌曲演唱的例子,使学生掌握8254工作原理的同时,又了解了它在实际信息领域的应用。在讲解“基于中断的字符串显示”实验时,可引发学生去思考食堂刷卡机上数字显示原理和交通路口红绿灯以及时间显示原理。

再例如在讲述计算机中断概念时,首先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某人正在看书,突然电话铃响了,去接电话,这时又有人敲门,会放下电话去开门,之后继续接电话,接完电话后再继续看书,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自然知道这是个中断过程,告诉学生其中的突发事件在计算机中断过程中叫中断源,上述过程是中断嵌套,中断后继续回到原来工作的位置就是断点,发生中断原因是有中断源到来,使原本非常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加深了理解。

3 实验教学改革

现有的实验教学中,授课模式基本是沿袭老一套的方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等。实验内容过于紧贴理论教材,验证性实验居多。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验内容在保持验证性实验的同时需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内容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例如把中断控制器8259a芯片与并行芯片8255芯片相结合,动态的显示学生的学号。实验中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中断源是什么”、“中断向量的地址是什么”等问题,另外,实验可只给出部分数字的字型码,其他的字型码由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索。

实验模式从集中固定的实验课向开放式模式转变。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实验教师和一部分实践能力强的理论授课教师都参与实验指导。非课余时间学生可提前向实验教师预约实习时间和场所,而课余时间随时可以到实验室做试验。这样,学生可以完成基本的实验课程,并且能够进行课外的科技活动,提高了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篇7

    论文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以“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两点为宗旨。本文简单的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学习的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难以应对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的,也很难能够符合国家、社会以及岗位的发展需求。“科教兴国”战略21世纪的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为标志和方向,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和重点,已成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更是应用型本科学院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现状

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信息时代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计算机人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确培养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只会死记硬背,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轨。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新需求,我们必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在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做法,贯穿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又要注意与能力点的结合,这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很有帮助。在实验的设计上,要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有机会展露出来。还要积级组织各项活动,把创新落到实处,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让研究创新的风气在高校内形成,让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考核方面,也要提出成熟的方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互动,如建立启发式、设问式、案例分析式、课堂讨论式的各种讨论方法,便于训练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而且在课后留作业的时候,也要多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让创新贯彻到每一项日常活动中来。比如可以开展学生俱乐部的创新活动、组织他们进行演讲、讨论,在考核的时候,要加强科学的引导,建立多环节,多要素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综合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富于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积极进行重点引导,让其长久保持下去。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也要善于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得以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参与性。

(二)为课外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要为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人才是社会竞争的核心,关注细节的发展,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校园环境,提供高效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控索,激发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建设国内一流计算机教学环境,培养适合社会竞争发展需要的合格创新人才,创建完美的教育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注重培养教育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已有的规划和既定的程序,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进行讨论,从而维护一种让创造力更加突出表现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努力做到公平信任,有着足够的自由和宽容,也要有浓郁的集体气氛,对于教学过程中能力结构与能力点的结合与训练,也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关键是这个好学生如何进行引导,让其符合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对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作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去芜存精,让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让教学艺术发挥得更加完美。与此同时,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增加师生感情的方法也是有必要的。

(四)为学生创造进行创新的校园环境

教育创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有效性,更缺少对规律的了解和运用的方式方法,甚至于只会从教师和书本那里照搬,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创新模式来培养学生,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传统的教学功能得以创新,从而在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一个教育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发展,将会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才叫做“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的建立,才会为营造新的教育环境创造空间。具体来讲,在高校的教学环境中,要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由一些相关的教育领导拟定创新的学习目标,积极进行倡导,拿出具体的措施,合理有效进行组织,这样就会在高校中形成有效的氛围,赢得广大师生的正确的评价,从而加强创新环境的塑造。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要形成有效的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既要遵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又要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拓全新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成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1,(01).

篇8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对策;探讨;机密性

文书档案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单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单企业档案的资源发生地,对文书档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才能够提高文书档案的利用率,为企业的其他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服务。下面分析一下文书档案管理的特征,探讨目前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措施。

1 文书档案管理的特征

文书档案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是相关时间段内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领导与行政管理活动的综合,主要包括了党委、组织、纪委、纪检、工会、办公室等部门的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性档案。文书档案管理的手段主要是以纸质为载体来记录,并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后存放在档案室中。文书档案是对单位工作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它主要涉及党群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内容丰富。形成了文书档案资料的丰富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是一个单位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与再现,也是单位领导作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实现文书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才能发挥出文书档案的作用,体现出文书档案所具有的价值。

2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的收集不够及时

企业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既为档案整理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是实现档案利用的前提条件,文件材料收集的齐全与否,与档案的完整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一些企业文书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通过企业OA软件的运用,很大程度提高了各类红头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性,但总体而言,文书档案收集工作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部分企业在文书档案收集过程中只收集红头文件,对于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如党组会会议记录、公司简报、各类非生产性合同、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统计报表以及其他具有原始凭证性材料的收集缺乏重视,致使许多重要文件材料逐渐丢失,而这些文件材料对今后的查考编研等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书档案的管理是从收集各部门的重要文件开始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部门未能及时的将文件交给档案管理员,这就造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的难度。这种状况是由于各部门的配合工作没有做好,时常使档案管理员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不得不常常催要,但是有些文件个别部门确实工作需要,所以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只得妥协,等时间久了一方面管理员容易忘记收集这些资料,另一方面这些文件资料在部门中很有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甚至丢失,使重要的资料不能够有效的保存,这是文书管理工作的疏漏。

2.2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脱节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脱节是我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从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制来看,挡案的管理只能通过企业档案室与企业文书部门连接,这种联系途径比较单一,而且职权不明,很难发挥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整体优势。造成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脱节。二是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特别是电子文件的鉴定、分类、组卷等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三是由于标准化准备工作不足,给软件推广和档案信息的传递带来困难,造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流程脱节。文书工作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工作则是文书工作的延续,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相互统一又分工明确,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实行是分块管理体系,虽然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管理体制却拉大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之间的距离。就现实情况来说,文书工作者的档案意识较为淡薄,而档案管理人员也极少涉及文书工作,这就导致了工作之问的脱节,在衔接上十分不协调。目前,许多单位的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在公文的格式和处理办法上存在较多的分歧和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文件用纸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版记不全、附件不规范、办理程序先妥、编号不准确等等。

2.3 上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企业单位中,有很多上级领导对文书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透彻。争取领导重视是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前提,发挥作用,争取领导的重视。领导是否重视文书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书档案人员工作的满足度。因此,要想使单位的文书档案工作有起色,必须做好档案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为本单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只有让单位领导知道了档案工作在单位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宣传,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单位领导对文书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大多都是因为对档案工作的不了解,认为文书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这就需要文书档案人员经常向领导宣传文书档案工作。首先,要勤向领导汇报文书档案工作情况,使领导受触动、受启发;其次,要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上级机关和档案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材料,为领导提供档案利用信息,使领导逐渐熟悉文书档案工作,利用档案促进工作。实施文书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在一部分领导看来,档案管路工作极为简单,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难以见到效果,也无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只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保存好文件,以备不时之需即可。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尽管在口头上得到了重视,却没有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位。这就直接影响了包括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在内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单位不同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文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不一致,也会导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完善。

2.4 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的人力完成,因此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一些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对档案分类、立卷等技能掌握不够熟练,没有掌握其关键,管理工作者的个人能力达不到当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档案的分类、立卷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即使具备一定相关技能的人员也没有进行后续的教育和培训。经常导致文书立卷不符合规范、收集范围不明确、收集工作不及时、材料真伪不分明、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混乱、文书档案收集缺失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利用计算机进行文书档案管理,从而达到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潮流。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加强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更新,进一步促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接受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方法,特别是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档案的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管理人员只有掌握好新的专业知识,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3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及时全面地收集文书材料

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实际起点。它不仅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管理对象,还为国家积累了完整系统的档案史料。文书材料的收集,是平时归卷和来年初调整定卷的前提和基础,收集工作的质量,决定和影响了其他业务环节的质量,既是一项繁琐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政治工作。文书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账内”文件要经常查对、清点,做到一份不漏地收集起来;二是“账外”文件要留心收集,把应该收的都收集起来;三是严格规章制度,使工作人员自觉地把文书材料交上来;四是做好思想工作,把容易被忽视的文书材料收集起来。总之,文书材料的收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艰苦细致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业务、信息灵通、坚持执行有关制度,使收集到的文书材料的数量充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并做到手勤、口勤、腿勤,脑勤,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及时全面地做好文书材料的收集工作。

3.2 做好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衔接

根据义书处理、档案管理、数据库维护、打印原始数据等功能的相互问联系,可把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分为两个系统、两个库。这样既可以实行一体化管理,又能单独使用,分段管理。两个库既前后连贯,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将档案文件的著录项目放在公文处理的登录项目中,使揭示档案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的信息尽量在公文处理中形成,并达到标准化,使文书库的数据转换到档案库,这样信息库的数据既叮供文书处理中反复使用,又可免去档案部门立卷、归档数据的重复集中录人之苦,充分发挥现代管理的优势,达到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的一致性。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特点是文档一体化管理具有灵活方便的自动组卷、对档案题名自动标引、多功能检索等功能。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要求,可将文书处理的收发、登记、承办、催办、组卷、注销和档案管理的检索、编目、统计、借阅、销毁等管理于一体,使文件从形成即由计算机实施全过程管理,即文书立卷人员把归档文件在计算机上逐件打上归档标识、组卷标识和保管期限标识,应用计算机组卷功能,直接拟写标题及有关案卷著录内容并由档案人员进行核校,调整卷内文件排列顺序,打印出卷内文件目录。立卷人员根据案卷卷内目录及排列顺序,将相关的文件与护封、目录、备考表一并装订成卷。这样既避免了重劳动,又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有效衔接的途径是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所谓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就是将文书处理与档案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实现双方互补、互助,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有效管理。根据工作单位类型不同,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模式:一是由文书工作人员兼管档案工作。或由档案人员兼管文书工作的方法。由一人兼管,能熟悉工作,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实用于中小型单位。二是文书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彼此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这种方法适用于大企业。由于单位大,形成的文件自然多,文件有条件地转化为档案也必然多。文书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立卷归档工作,有利于档案的利用与开发。三是领导统一负责协调。由一名领导统一负责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协调。加强统一领导.经常互通情报。交流工作,建立咨询会议制度和联系网络,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共同承担某些科研课题。这种方法适应于各类机关。明确部门职责。明确两部门职责,前移档案立卷工作,使文书部门成为档案保存的一个基本单位。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衔接的主体主要是公文。计算机辅助管理是实现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后,二者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真正达到前文后档“一次输入,多次采用”的目的,这也是档案工作者多年为之努力的方向。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一项子系统,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可使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首先,计算机局域网络是实现档案文件信息快捷、高速传输运转的必经途径。可将文书档案中相同性质相互联系的工作联为一体,完成数据共享,数据转储。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引人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后,图、文、声并茂,具有可视性、直观性之特点,使文书档案工作真正“活”起来。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施后,文书档案工作中除了个别环节尚需人工完成外,其它绝大部分工作如分类、整理、鉴定、立卷、著录、标引、统计、打印均可实现自动化,使档案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劳作中彻底解脱出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3.3 争取各级领导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为了提高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的水平,工作人员一定要落实好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才能为本单位的工作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后,才能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争得各部门负责人对档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4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单位领导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深入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档案工作理念,掌握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培训,才能提高其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学习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及政策水平。新时期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具备优良的专业技术素质。促使管档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素质,进而更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总之,文书档案实行全面科学化管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对相关工作者迸行职业培训,强化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中作的有效衔接,都将有利于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加强档案管理质量,使企业切实发挥文书档案的作用,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爱怡,顾贤凯,从工作实践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科技资讯,2007

篇9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编辑存储、播放、数据处理等多种功能,所以在有些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了不起再多一块小黑板,一副挂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甚至一些学生对学习都失去了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图像等直观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和细节转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楚的感性认识。

2、创设学习环境,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以其动感的画面、流动的音效、优美的文字、绚丽的色彩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一改以往学生厌倦的白纸黑字情形,创设出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做到“眼,耳,口,脑”多个器官并用,这就强化了记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须由教师板书出来,内容一多,就得花大半时间去完成。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例如画正弦函数的生成过程,用常规的方法讲解,在黑板上画图像的过程就需要6~7分钟的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只需约1分钟就足够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时效。

4、生动直观,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止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其重点、难点具体生动直观,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还能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比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达180°后的图像与原来的图像关系说清楚,学生也很难掌握。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让图像绕一个点旋转180°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强化,使学生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

二、应用多媒体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其本身的特点与限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过大,会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置信息时,大脑会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量罗列,而在使用时,受到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就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出现媒体信息海洋的“迷航”现象。

2、有些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但要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素材,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某些学科的内容是不适合强硬用多媒体去完成,在一些学校,因为多媒体的“热”,不少老师一哄而上,用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

3、容易使教师不分主次,并产生依赖性

教学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也不能全部替代教师的授课活动,所以,不能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轻易地展示出来。对于那些用一两句话就能使学生明白的内容,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与精力去制作课件。更不能产生依赖性,盲目崇拜、迷信多媒体。它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应给予正确的定位,即它的“辅”和“非主导性”。

篇10

[关键词]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62―03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是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计算机数学”。它不仅是许多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和人工智能、形式语言及自动机、数字逻辑的必备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就离散数学的内涵而言,它包括了一切以离散量为对象的数学分支,它是许多数学科目的统称。它的内容具体包括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等。由于离散数学课理论性强、抽象内容多,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看不到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因而不仅不重视离散数学的学习,而且怕学这一门课程。对此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对现有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分析难点、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结合我们多年从事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实际,从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 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该课程是于1977年被IEEE确定为计算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2001年又被IEEE和ACM确定为计算机专业第一核心主干课程。目前国内同类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少数名牌高校(清华,北大、南京大学等)为强化基础理论,将离散数学课程分拆为多门课程,如北大分成三门:集合论与图论、数理逻辑、代数系统与组合数学,他们的学时达200余学时。(2)大多数重点院校的离散数学课程,兼顾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内容较为宽广深入,讲授课时大约在64―96学时。(3)一般本科和专科院校要求稍低,只讲授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离散结构数学模型。我校开设离散数学课程已有多年历史,开设对象有两大类:一是面向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另一类是数学及经济管理专业。目前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使用的教学大纲就其内容和教学要求而言大致相同,由于历史原因和教学课时数的限制,书中代数结构部分是要求学生自学的,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但我们发现这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解并应用抽象代数的知识是必不可缺的,必须应予以重点讲授。而根据知识点的难易我们认为可将内容顺序进行如下调整,即:1.数理逻辑2.集合论3.图论4代数结构。于是我们着手修订了面向计算机专业方向的教学大纲,从内容和教学侧重点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必讲内容教材第一部分的数理逻辑、第二部分函数与关系中第六章集合代数和第七章二元关系,对第八章函数只是讲清函数及映射的定义,介绍函数的两个基本运算一复合和求逆。第三部分代数结构中引进代数系统建立、重点讲授格与布尔代数。第四部分图论重点讲授图的基本概念及后续关于树、平面图着色及支配集的内容。而我们现有教学时数只有48学时,与教学内容远远不能匹配,本着“精、广、实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系列化的有机整合,既要考虑到相关内容的层次衔接、与后继课程的联系,又要突出内容衔接的主线;既注意纵向与横向之间的联系,又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方法。现行大多数教材,主要是集中在从纯数学理论角度教授基本内容,这也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的,基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讲授中可以适当补充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的内容,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这将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1 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由于离散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比较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记忆,所以在备课中要注意查阅不同版本教材中对同一定义的不同叙述方式,找出一种最能使学生接受的定义方式,对不同的定义、定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一些比较相近的定义、定理还要找出之间的相互区别。如在数理逻辑中的简单析取式、析取范式、主析取范式;简单合取式、合取范式、互合取范式这几个定义以及图论中的通路、连通性、连通分支、割集这几个概念,它们既相互有联系,又相互有区别。如: 《数据结构》课程中也有树的概念,数据结构中的树和离散数学图论中的根树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涉及的许多概念是统一的,只有“树的高”其含义不一致,数据结构中的树高=离散数学图论中的根树的高+1。所以在备课中,要吃透教材,把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掌握放在首位。

2 提高学生对离散数学的认识

随着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深入,现今在计算机的研究和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技术方面的理论问题。因此,无论学生今后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开发,都应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适应学科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它充分地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离散数学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离散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严格的训练,逐步实现学生思维方式的数字化。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学科,在人工智能、程序理论和数据库理论等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集合论、布尔代数和图论在计算机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他们为数据结构奠定了数学基础,也为许多问题从算法角度如何加以解决提供了进行抽象和描述的一些重要方法。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离散数学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离散数学课程中数理逻辑和代数结构既是学习中的重点,又是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学好《离散数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在提高学生对学好离散数学课的认识之后,要增强他的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像能力和对离散数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等组织教学。在课堂讲授中要和学生交互,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原积极性。另外要注意发现离散数学相关的知识中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的地方、没有学过的地方,要适当地加以加介绍,如在学习图的同构概念时,

复习关于函数中一一映射的概念,从而扫除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障碍。再者要遵循“兴趣是学习之母”,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有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动力。我们认为在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讲解分析理论基础上结合学科应用,这无论从学科的本质特点,还是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考虑都非常重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知识点在其他计算机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密切关系。例如在相关章节引进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富于历史趣味的故事或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过河问题、一笔画问题、周游世界问题、地图着色问题等,唤起学生学习离散数学的欲望。有关的介绍不必全面和深入,而是侧重讲解它们的意境,侧重讲解它们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联系实际提出扫雪问题就是著名的欧拉图问题,介绍灾情巡视的数学模型,就是著名的汉密顿回路问题等.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理论的理解、注重学习的过程

离散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定义、定理、规则,对学生而言,几乎每一节课堂上均要接受数十个新的术语或定理,这显然是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产生枯燥甚至畏难情绪。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不用大量记忆定义、概念,重在理解,注重学习过程。在整体上分析之后,对部分知识可以删减,例如一阶逻辑中很多的公式无非是将命题逻辑重的公式进行了量化,要求学生注意使用量词的消去和添加规则,于是一阶逻辑的推理也完全建立在命题逻辑推理之上,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全称(存在)指定规则,讲清其目的是在于将一阶逻辑进行个体指定,从而使其变为命题;再通过正确使用全称(存在)推广规则,将已经不推出的命题进行量词化,继而达到一阶逻辑的推理证明。注重对于问题的完整理解过程,而不是只告诉学生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离散数学的内容虽然“散”,但可以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离散数学讨论的内容大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一个系统中涉及组成元素二是研究其运算、操作、推理,如集合论中是集合元素及其上的集合运算,数理逻辑中是逻辑公式与推理,代数结构中是集合与其上的运算,而就其实质而言,无非是建立系统,添加运算再讨论运算规律。并将此与整个计算机学科的本质思想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清晰思路。

5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传授离散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讲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将学科最基本方法、计算机问题求解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要点、研究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大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力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相应的章节中引进一些典型的离散模型,讲解其建模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对课程、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通过追究老师的解题思路培养自己的探索兴趣与解决问题能力。

6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图示化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到状态与状态的变换作为图示的一个规律,在增加学习的形象性、趣味性同时,注重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思路的理解和拓展。如用点线图分析特殊图的特征、复合关系的形成,区域图描述集合关系,图表表示关系的性质特征等。图示法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启发思考,可以解决复杂繁琐的理论知识。对这些内容可以采用直观、生动和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达到利于学生理解、减轻紧张程度、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另一方面用对于庞大的教学知识点,若按每一章节学习记忆内容太多,不易掌握,若能利用多媒体中的超链接可对表面上看似不相关但实质类同的知识,通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时间,并且以更加整齐、鲜明、美观、生动和可重现等方式展现课程内容。于是精心制作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尤为重要,并在授课时提倡课件于黑板结合的方式,这样可对学生制造一个只是缓冲时间和区域。

7 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

由于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课堂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进行的较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通过设置学生交流平台,开通公共信箱,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讨论也可以集中参与讨论,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而且,学生可以非常自由发言,这均是传统方式远远所不及的。

三 结论

进行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探讨了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是有利于离散数学课程教学的。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离散数学;教学方法;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提供了许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数学基础,这些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与分析、数据库理论、自动化理论和操作系统等。学好离散数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但由于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枯燥等特点,致使在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单一的把该课程看作是一门与计算机毫无关系的数学课程来学,对该课程在计算机领域的作用认识模糊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改进离散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离散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前几堂课的教学,尤其是第一堂课,不能直接进入离散数学的理论知识学习,而是要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离散数学的用处,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等。通过前几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其他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从思想的高度认识此门课程的关键性。

当然,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与感染力也是培养学生对离散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方面。因为大部分学生对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习兴趣没有学习与编程语言相关的课程那么高涨,上课容易走神,从而导致最终的考试结果不理想。教师除了对这门课程内容要熟练掌握外,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正确运用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驾驭好课堂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也可适当制作一些动画和图形避免视觉疲劳,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2注重离散数学理论与它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相结合

在“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它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该课程的重视。

数理逻辑是所有数学推理的基础,在人工智能、程序理论和数据库理论等的研究中有着实际的应用,如专家系统、机器人等都离不开数理逻辑。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为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奠定了数学基础,如在软件工程和数据库中也会用到。抽象代数是关于运算或计算规则的学科,在计算机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密码学、网络与通信理论、程序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等方面都要用到代数结构的知识,其中格与布尔代数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论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数据结构中的图和树都是以图论为基础,网络中的拓扑结构都是用图来表示。

通过这种关联,并对适当的知识点举例说明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应随时介绍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3.1找到结构,克服“散”

在离散数学中,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点散,抓不住重、难点,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吃力。因此,每节课的内容都要有一条主线,选择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用一条线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以命题逻辑为例,可以这样把各知识点串起来,如图1所示:

每个知识单元完成后加以总结,讲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结构,达到系统掌握命题逻辑知识的目的。

3.2有取有舍,克服“满”

离散数学的内容太多,若课时有限,那我们要有取有舍,可以选择其中的60%~70%的内容进行讲授,其余留给学生阅读思考或布置作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节省了课堂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上一定要把内容讲透,不能蜻蜓点水,除了要讲解基础性知识和本节的重难点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学科方法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要交代清楚。而对于一些类似的方法或例子、推广的结果、能够自学的知识和某些繁琐的推导要舍得放弃。

例如在讲解代数结构这一部分时,代数系统、群要重点讲授,这是后续内容的基础,环、域和格可以简单讲授,课时少的话可以只把概念讲授清楚,独异点等可以留给学生课下阅读和学习。再如组合数学部分,基本的组合计数、递推方程与生成函数、容斥原理重点讲授,鸽巢原理、Ramsey定理、Polya定理等简单讲授,推广的容斥原理、Ramsey定理的应用、带权的Polya定理留给学生阅读。

掌握好取舍关系,才能让学生把握离散数学的关键点,而不至于偏离方向,不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

3.3掌握节奏,克服“快”

离散数学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上课容易走神,开小差,因此课堂上一定要掌握好节奏,给学生喘息和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学时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课堂上,对不同内容的讲解要穿行,有张有弛,如概念、定理与应用实例可以结合起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解题方法的分析等,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放慢节奏,或者是介绍一些历史背景、相应知识点的新进展等。采用适度“慢”策略,是在强调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

3.4启迪思路,克服“灌”

离散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克服“灌”的教学习惯,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为归根结底数学是人类一种高度的精神活动。美国著名数学家柯朗(R•Courant)在《数学是什么》一书中指出,“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求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造,一般性与个别性。虽然不同传统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数学科学的生命、用途和高价值。”因而数学教学决不能只告诉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让他们死记公式定理法则,然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某些数学理论及逻辑是非常困难的,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认真思考,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精髓在于“提出问题讲解方法推广应用”。首先我们通过列举实例提出问题;然后讲解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即建模(利用离散数学中学习的方法和理论来求解);再通过典型实例细述此方法和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总结此方法和理论适用的条件及一般化推广。

如在讲“有穷集的计数”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实例来提出问题,例:求1到1000之间(包含1和1000在内)既不能被5和6,也不能被8整除的数有多少个?我们可以利用“文氏图法”和“包含排斥原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讲解如何利用“文氏图法”来解决此问题的思路,为后面引出“包含排斥原理”做好铺垫;接着可以引出“包含排斥原理”,并讲解用此原理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最后,总结一下“包含排斥原理”的适用条件以及它的推论。

再如在讲解图论时,我们可以模拟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实景,通过场景描述对比,让学生明白七桥问题跟桥的长短、岛的大小无关,从而抽象到欧拉图问题,这也就是图论知识的起源,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哈密尔顿图等问题的讨论。

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列举类似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定义、定理以及推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目的。

3.5适时地给学生总结

离散数学的内容多而杂,课时少。讲课时,授重点解难点,对于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或者留作课下自学。除此之外,课堂小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与授业解惑利器。鉴于离散数学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生课上容易走神,如果上堂课没听好则必然会影响下堂课的听课兴趣和听课质量,因此,进行课堂小结是必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每次课的最后留下5分钟左右,对本次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小结,尤其是重点内容。每次课开始时对上次课讲的内容进行回顾;每章讲完后适当进行小结,总结前后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给学生们一个总体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自我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信心来学习这门课程,而不至于陷于越学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4结语

由于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离散数学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离散数学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数学工具。本文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离散数学的角度论述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注重与计算机学科的结合及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了“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研究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果,以及如何在该门课程中引入实践课,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我们还可研究怎样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网站,补充、整合离散数学的教学资源及网上答疑和讨论,方便学生课外进一步学习。

参考文献:

[1] Rosen K H.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 袁崇义,屈婉玲,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王元元,张桂芸. 离散数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离散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Analysi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QIU Li-ke, ZHAO Jing, ZHAO Yang-fan

(Qingdao Colleg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dao 266300, China)

篇12

关键词:数据处理;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2-),女,新疆哈密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龚江(1976-),男,新疆奎屯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讲师。(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一类课程“生物统计学”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67-01

“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是以生物统计学为基础,讲授应用SPSS、DP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是石河子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农科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由于统计软件及其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加之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已成为往届学生的必选课之一。另外,我校农科类学生在学期间要开展毕业论文试验,包括数据汇总、分析和论文写作,因此,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就成为学生们必需掌握的技能之一。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并对试验结果作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是石河子大学农科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之一。据此,笔者结合本课程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无指定教材,提供参考书目

“计算机数据处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全程上机实践教学。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统计软件EXCEL、SPSS、DPS等的使用,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数据整理、图表绘制和统计推断。其中统计推断为教学重点,涉及回归与相关、聚类、方差分析、数据预测、主成分分析等。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本科阶段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由于内容涉及范围广,本课程没有指定教材,由任课教师提供参考书目,每节课结束前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学生根据参考教材预习。教师则综合各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充分备课,既充实了课堂,使学生汲取了各种参考教材的精华,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同样的数据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试验研究结论更加全面、可靠。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法。

另外,没有指定教材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学生预习的参考书不同,不能很好地做笔记、解析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听课,如何做笔记。要会听课,能抓住听课的重点,会做笔记。其次,教师在授课时应讲清楚重点、难点内容,而对较简单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后自学。另外,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给出练习题,要求列举出不同参考书目阐述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以此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把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

二、举反面教材,加深理解

一直以来,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直接讲述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填鸭式方法,这样极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机械性模仿,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本知识并查阅过大量科技文献,那些成功的、优秀的实例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把“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统计分析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理解、把握理论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为自己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生对“反面教材”记忆深刻的特点,笔者在课堂上会展示一些往届学生有问题的论文,让同学们“挑刺”。通常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很活跃,从论文的错别字到试验结论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会重点讨论数据整理和分析部分。如此一来,学生们牢记了科技论文中的数据表格要用三线表;图表的标题、图例、单位、刻度等因素均要体现图表的自明性;回归分析中数据预测要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之内等等;对于试验结论,笔者会偶尔“篡改”一下,得出一些片面或是错误的结论,由学生讨论、质疑、判断。学生们发言踊跃,平时授课中需要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被大家忽略的统计分析中的细节都被提了出来,最后大家一起纠正,得出全面、可靠的结论。巧妙应用“反面教材”,通过给别人挑毛病,预防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们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很好。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创新必先质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敢于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经过独立思考且有研究价值的,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质疑的成就感;对于浅显幼稚甚至不太合适的,要用适当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鼓励。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提高他们质疑的勇气,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性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分配到各小组,采用自学、讨论、评议等形式自主探究和认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1-2]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就必须做大量练习。面对繁杂的数据,学生难免会感觉内容枯燥,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克服这种局面,要让同学们拿自己的试验数据“开刀”。本课程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的试验一般已基本完成,有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分析。这时让大家分析自己的数据不但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统计知识乘热打铁地学以致用,还可以减轻下学期的“负担”,如此一举两得,学生们很有热情。此时,教师需先掌握学生的论文内容和试验目的,根据试验目的大致分类,比如做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趋势描述的等等,再将学生分组,共同讨论,每组选出1~2名代表阐明试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教师需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独立的思考,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为每一位同学的论文献计献策。最后,教师再将此类统计分析进行总结。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双语教学,一举两得

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专业建设和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为顺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较高,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统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而目前的统计学软件几乎都是英文的,即使汉化也只限于第一层目录。要想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就必须学习统计专业英语。目前本课程的部分章节笔者已经开始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3]这说明我校在应用软件上已经先一步与世界接轨了。

本课程教学中SPSS软件的内容所占学时比重较大,学校采用的是英文原版。起初,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也有学生问既然SPSS有中文破译版,为什么还要学英文版的呢?原因如下:第一,保证原版的严肃性,且原版软件功能完整;第二,分析数据的同时学习统计专业英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读写外文文献,实现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在英文版SPSS软件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完全掌握统计过程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在课堂上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英文术语的解释要结合该词汇在普通英语中的意义,并由此衍生出其统计学含义。其次,教学中采用加分形式鼓励学生,抓住学生都想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心理,提升他们学习英文原版的积极性。首次学习英文原版时,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课时安排等告诉学生;下课之前,将下次课要讲的内容预先告诉学生,便于预习;上课时,将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刚开始有的学生会直接用中文回答,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交流方式,回答问题时使用英语的比例逐步增加。如此一来,同学们既学会了SPSS统计软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双语课程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既能成为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成为教学的缺点,成为学生学习课程的障碍。“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的基础课“生物统计”所选教材有部分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在其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加强统计专业术语的学习,可为本课程中SPSS等英文软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结束语

要想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挖掘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一人一机的枯燥课堂、满目数据的繁杂内容转变成让学生自主加入问题的质疑、探讨以及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使统计理论与实践应用密切结合,感性认识与理论认识有机衔接,利于把理论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篇13

关键词 库恩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程度及速度的衡量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工作及研究人员的关注。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模式就是一种以模式的形式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①此论文基于库恩理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库恩理论概述

库恩理论主要是对科学的动态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该理论冲破了古典经验论,指出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或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范式的形成的理念。库恩理论诞生之后,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有效地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科技工作。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科恩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实,库恩提出的理论主要包括:前范式科学理论,常规科学理论及科学革命理论,其中科学革命理论也称为新常规科学理论。而科学革命实质上就是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的一个过程,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以通约的。②

2 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科学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规科学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

首先,对于第一个时期来说,也可以大致归纳于三个阶段——计算工具的发展阶段、机械式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继电器式计算机发展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科学时期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且各种思想和学派比较繁杂。不论是计算工具阶段、机械式计算机阶段还是继电器式计算机发展阶段都没有系统的结构,也没有相关的指导理论,所以整个的发展来看,方向非常地模糊,发展进度的衡量标准也不明确。而这些都是库恩的前科学时期的典型特点。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但是这个阶段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是现代常规科学时期的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而且理想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提出,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式,这个范式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计算机的演变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智能计算机等阶段。③

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革命时期。这个时期虽然计算机的发展非常地迅速,而且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摩尔定律密切相关。有相关专家在回顾40年来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发展中提出在今后的几年里摩尔定律可能还可以适用。但是,如果晶体管电路的性能接近极限的话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并有可能完全失效。所以,很多专家预言,一旦摩尔定律走到尽头,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革命必然到来。

3 基于库恩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范式其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一般来说一种范式要被彻底地必须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要一定的量变才会引起最终的质变,一种旧的范式才能被一种新的范式替代。而单个的事实或单个事件通常不能证实或一种范式。所以,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说,只有当旧的范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时候,而且有更好地范式代替旧的范式时,才会出现新旧范式的更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新旧范式的转化、过渡或者更替。

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性,所以很多相关工作者及科技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研究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果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能够在危机出现之前研究出成果的话,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危险的出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可以从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常规科学阶段,直接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而这必将加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人们正在着力研究的新领域包括: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等。

4 结语

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库恩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基于库恩理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以及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三个时期,而且基于库恩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很大。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注释

① 杨玉成.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和经济学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

篇14

Thomas Lindblad

Java Tech:an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puting With Java

2005,708pp.

Hardback USD:85

ISBN:9780521821131

C.S.林赛,J.S.托利弗等 著

Java编程语言是J.戈斯林和B.乔伊1992年开发的一种名叫Oak的编程语言演变而来的。它是适用于科学及工程中所要求的应用的一种重要语言。作者在书中将注意力放在了Java怎样能够执行技术计算中有用的任务上面。尽管其他针对科学和工程读者的Java书籍主要专注于数值编程,本书则采用了更为广泛的方式,研究Java有助于多种不同类型技术应用编程工作的方法。本书的内容源自作者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讲授的课程。该学院的学生具有各种不同的背景,通过因特网来学习课程。对于这种类型的远程学习环境,为了通过万维网浏览器传送课程,作者开发了超文本的讲课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自学,它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本书共有24章,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12章,介绍了Java中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1.绪论;2.语言基础;3.Java中的类与对象;4.更多有关Java中的类;5.Java的文件组织及不同的实例;6.Java图形学;7.图形用户界面;8.线程;9.Java的输入与输出;10.Java实用程序;11.图像的处理与加工;12.更多的技巧。第二部分包括第13-21章。这部分从对网络编程的回顾开始,然后把焦点转向了使用RMI进行分布式计算。13.Java网络化基础;14.Java万维网服务器;15.使用套接口的客户-服务器;16.分布式计算;17.分布式计算的用户端;18.Java的远程方法调用(RMI);19.公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20.分布计算汇总;21.对万维网服务器及XML的介绍。第三部分包括第22-24章,研究了Java程序怎样能拉入本地平台(JNI) 并且与硬件相互作用。22.Java的本地接口;23.存取平台;24.嵌入式Java。3个附录分别是:1.语言要素;2.运算符;3.Java的浮点数。

本书得到一个网址为省略/978052181131的网站的支持,该网站提供了小应用程序和应用代码;全面的参考书目;编程资源和窍门;初学者程序及示范程序;对高级使用者的补充材料,并且定期更新其内容。

作者利用了最新的Java5.0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它可以用作为入门或中级水平编程课的教课书,同时也适用于那些为了一个特定任务而学习Java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人员。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