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项目问题范文

工程项目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项目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程项目问题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成本 控制对策

现如今,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向前推进,这就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市场。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怎样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的同时,控制施工成本,获得最大利润,是长期以来困扰施工企业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在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原则与控制问题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对策,希望能为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控制是影响企业赚取利润的关键因素。要想在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在施工材料的采购环节,应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依据,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选购价格低的材料。如果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此时应对项目成本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1]。

(二)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即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全部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及施工环节的各项成本实施全面控制。对于建筑项目而言,要想实现盈利目标,必须通过降低施工成本来实现。而整个施工过程均离不开施工人员的参与,因此,对总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从人员入手,将成本控制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以促进全员成本控制的实现。另外,施工项目的成本发生于所有施工环节,因此,应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进而保证成本控制效果。

(三)动态控制原则

动态控制原则,即将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材料、人员及设备等投入至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分析与对比,对其存在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因此,在实施工程之前,对工程造价的进一步明确非常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具体施工情况实施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竣工后,应对施工总成本进行全面汇总[2]。

二、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较差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企业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在施工中过分重视施工进度,忽视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甚至为了赶工期,不惜一切代价,使资金预算与核算工作流于形式,未发挥其根本作用。另外,因建筑工程项目在各个施工区域中较为分散,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跨度,要想在当前资金控制情况下,转变成本控制观念,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存在较大难度。

(二)施工方法落后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之初,许多企业未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即使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勘察,也只是用以往传统的思维观念从技术角度分析施工过程,通常会忽略从经济角度来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施工方案,这就容易导致施工过程资金浪费情况的产生,影响对施工成本的控制效果,进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产生不利影响[3]。

(三)成本控制手段不全

当前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来负责,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一套包含成本预算、核算、监督与控制的成本管理体系。然而,从成本控制总体效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成本控制手段不全,控制方法落后,对施工过程产生的数据信息并未做到全面收集与整理,对成本变化情况无法有效掌握,导致企业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参考,进而影响成本控制效果[4]。

三、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对策

(一)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宣传,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同时,对企业相关人员实施培训,从项目管理者到普通施工人员,均加强成本控制培训,在施工过程中,牢记施工成本控制,并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施工全过程。只要提升全员的成本控制理念,那么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施工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初期,施工企业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对现场情况全面掌握,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同时,应严格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在对设计要求、施工设备、施工人员及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全面掌控的前提下,从技术角度与经济角度确保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对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的关系准确把握,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综合控制施工成本

在工程施工环节,通常产生两种施工成本,即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其中间接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项目管理机构,因此,应对企业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精简,减少因机构过多所产生的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同时培养“一专多能”综合人才,使每位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而直接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工、材料与设备等,因此施工企业应从以上三个因素实施成本控制,适当缩减人工数量,减少施工材料浪费,合理调配施工设备,提升设备的使用率[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作,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想在高标准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获取最大利润,就必须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各施工环节的费用支出,实行限额设计,掌握成本控制要点,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城市建筑,2014,02:144-145.

[2]杨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5,09:127-128.

[3]吴帮玉.浅谈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24:346.

篇2

1.组织管理不严

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来看,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问题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管理机构不健全,无法承担相应责任风险。如今在我国建筑行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普遍做法是由财务部门委托负责,然而,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更重要的是成本核算工作,而成本控制更多的需要通过制度制约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成本控制失效问题,企业财务部门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责任。事实上的工程施工成本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尽管其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但并非简单的财务问题,其与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密切相关,并且还与施工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水平,预算核算情况等具有直接关联。因此,若想从财务部门加强成本控制并非理想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的系统控制不完善,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的要求,无法有效控制工程施工各阶段以及各环节的施工成本。例如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对材料价格控制较好,然而施工工期却较长;有些施工单位喜欢应用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手段,然而材料成本较大,损耗较多。诸如此类现象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施工企业在体系控制成本方面有待加强。

2.施工方法不对

工程项目中标以后,作为施工单位,首先应熟悉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在进行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科学合理,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比如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及其能力水平,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施工地点的整体情况,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及结构特征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再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确定最理想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然而,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大都不会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即使比较分析通常也仅就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以及按照习惯和经验进行局部方案的比较研究,出现该状况主要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知识结构与思维观念有关。从这方面考虑,加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应该从工程项目的初步阶段开始进行,通常科学的施工方案加以实现。

3.管理手段不全

如今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普遍都是通过财务部门委托负责并加以实现,相关规章制度十分严格。然而,从总体实施效果上看并达不到理想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本控制方法不对,成本控制手段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各种数据信息,自然也就无法随时掌控成本变化情况,在没有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企业也无法通过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二、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解决策略

1.组织上的成本控制

加强施工成本控制的首要条件是施工单位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科学配置机构部门及人员,明确上级部门、施工单位、项目部以及施工队伍的相应职责。其中项目经理部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部门,代表企业法人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直到工程项目建成为止。所以说,项目经理部要从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做好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施工单位还应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及其基本任务,真正做到落实到人,落实奖罚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职责明确,防止成本过高项目亏损发生。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施工组织机构,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贯彻于整个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施工的各项指标是综合性的、群众性的,因此所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必须认真履行工作,作为施工单位,要组织全体工程建设人员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最终成本控制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否则只能是空谈。其次是完善成本控制责任机制。要想有效加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必须让施工企业全部参建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全面加强成本管理意识。要让所有参建人员都要树立为企业负责和为集体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从各个环节上各方面工作上认真把好节约关,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责任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参建人员,确保施工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经济指标如期实现。

2.技术上的成本控制

技术上的成本控制主要指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要有效发挥技术人员的专长,针对标书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论证,并行成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有效节省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通常可以分为:运用新材料或者新的工艺方式方法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等方面。例如可以把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砂浆之中,通常水泥的活性作用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针对竖向钢筋,使用电渣压力进行焊接,而针对水平钢筋使用闪光、窄间对焊等新工艺、新技术,来有效缩短钢筋的搭接长度,降低钢材的使用量,一般能够减少3%~5%;针对剪力墙模板应用大钢模板,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圆弧梁加工作业时使用定型钢框竹胶合模板加以实现;全面使用整体电动提升脚手架,可以实现一次搭设循环使用的目的;发挥钢板、钢筋以及边角余料的价值,进行预埋件的加工制作等,节约材料的使用量;在混凝土表面全面应用养护剂,以防止过多地使用塑料布或者草袋等;工程施工全面使用商用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送工艺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提高劳动效率;有效开发自身潜力,想方设法从总体上缩短工期,降低材料周期期,增加劳动生活效率。

3.经济上的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成本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间接成本,二是直接成本。其中工程施工成本受间接成本大小的影响不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精简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应用“一专多能”型人才最为适宜,而项目经理部也要避免机构过多、杜绝机构臃肿问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临时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同时针对各项间接成本做好分解工作,利用制定合理指标做好间接成本的控制工作。例如选择租用临时房屋时,应先预算租用房屋和新建临时房屋哪个更经济合理,综合比较后再行确定最佳方案结果。施工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规定对项目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认真审核,同时形成分析报告,针对发现的现实问题要查找原因立即整改,避免成本浪费现象。工程施工的成本与直接成本控制关系密切。直接成本就是指工程项目施工中与之直接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各项费用消耗。其是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关键。所以通常经济手段控制施工成本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人工成本的控制。通常人工成本要整个工程费用的10%左右,因此要有效减少用工人数,缩减某些具体施工工序流程的工日消耗量,通常降低工日消耗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费用。二是材料成本的控制。通常材料费占整体工程费用的65%~75%之间,对于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应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实际工作中应制定限额领料制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料耗的新材料、新工艺手段等,认真分析材料性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尽量使用低价材料,同时缩短材料的周转时间。并且,还有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购买材料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摸准市场行情,保证材料质量,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最理想的材料。材料运输过程中应以就近购料,经济运输为宜,对材料采购批量批次做好合理预算,做好材料储备工作等。三是机械使用成本的控制。施工时应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的机械台班量,有效组织施工,合理调配使用机械,确保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并且要及时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避免因机械故障而浪费施工时间,增加维修费用等不必要的支出。针对租赁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工作,利用好闲置的机械资源,从而控制机械台班成本。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奖罚措施,针对成本控制做好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

4.质量上的成本控制

无论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都应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工程项目施工时,要对各个岗位、环节做好定点、定岗质量自检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质量管理达到规定要求,并且质量控制贯彻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始终,通常有效措施杜绝质量通病而返工的问题发生,防止人财物的浪费而增加施工成本。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尽量详细的制定管理制度,避免材料的浪费使用,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施工中针对部分材料损耗多的较大的操作环节,可让生产班组直接承包经营;针对关键班组的关键工序的施工需要制定奖惩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做到有效利用,从而有效调动广大职工节约成本的热情;根据施工方法要求,有选择地筛选和使用建筑材料,可以在能够实现需求的基础上,使用相关材料代替或者改变配合比等方式,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根据施工方法要求,对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进行设计选择,通过优化机械设备使用方案来节省机械使用费用;确保工程质量要求,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并力争一次合格成优,避免出现返工浪费等现象;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的计划进度快慢,协调好材料、构件等供应工作,保证工程各项施工工序的顺利推进;如果现场具有周转工具进出,则应及时加以核实清点,避免耗损,待使用以后及时收回,做好整理堆放工作,需要退场的及时退场以节约使用费用;成本核算要定期开展,做到对信息的及时掌握,同时与成本计划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等。

5.合同管理上的成本控制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于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时间角度分析,合同管理贯穿于从合同的谈判直到后期保修结束为止的全过程,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同执行期间应密切关注对方的合同履行情况,从而避免被对方索赔。针对工程项目分包工程合同,应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同时严格审查已经签订的各项合同内容及正在履行的合同,如果发现有与《合同法》不符的内容,应及时与对方协商加以变更;一旦对方不同意变更时,应签订补充协议或修订有关条款内容;在对方要求进行合同变更时,也要及时做好协商调解工作。此外对于与外单位、个人进行的买卖交易、水电气热的供应,借贷款、工程承揽、租赁、运输、保管、仓储、委托等事项都要签订正式的合同,并严格根据合同规定执行,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更改或变更。

6.施工方案上的成本控制

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施工组织方案必须以施工设计方案为基础,所以说其也关系到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方案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具体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逐项列出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并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等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从而确立出工时数,以便为今后检查监督打下基础;二是就工程项目实行垂直或横向分解,从而确立各分项工程及其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费用情况,实现分段控制费用成本的目的;三是按照分项工程内容,对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配备情况进行确立,防止资料浪费情况发生;四是在分项工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同时根据时间或分项项目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为施工的实时监控提供便利,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三、结语

篇3

1.成本控制体制不严密,责、权、利划分不清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对项目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现行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有机地的结合起来,而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某个人,因此,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2.成本控制方法单一,缺乏对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它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但在建筑成本控制过程中,方法简单,没有编制工程成本预算,没有制定具体的成本目标,工程成本按实际发生列支(包括人工费、材料费),随意性大,缺乏对项目工程成本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甚至有的项目不按工程项目岗位的实际需要安排工作人员,造成人员相对浪费,加大了工程成本的人工费开支。

3.材料管理程序混乱,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非常重要建筑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部材料管理部门提出严格的、必须遵照执行的规定及要求要把好原材料计划关、质量关、定价关、选购关、验收入库关、出库使用关、限额领料关、余料回收关、材料消耗关、盘点核算关等但由于部分管理者不严格按工程量领、发材料,材料的领用量仅仅凭经验进行估计,造成材料浪费,甚至工程剩余材料也不退库,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一项目制造成本预测滞后二忽视市场价格分析和经营资料积累。

二、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行业的不完全竞争现象制约着成本管理的发展

我国当前的施工建筑市场具体明显的不完全竞争现象,企业难以通过自身的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力,在为客户并非主要通过价格杠杆来选择企业,同时,客户对企业差异化的敏感程度也十分有限。

2.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施工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推广更新速度快工程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质量、档次、价格相差大,定量分析和预算、编标口径较难统一,因此,造成岗位目标成本制定不确切,导致节约成本积极性调动不充分。

3.成本责、权、利落实不到位,兑现不及时造成成本责任感不强

主要由于工程工期长,即使工程竣工后,但业主往往拖延结算办理的时间,或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成本节约奖无法兑现,严重挫伤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土建项目要短,有时难免使得成本统计工作滞后,致使检查成本时缺少依据,造成成本失控。

4.工程材料采购品种繁杂,环节太多

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并且新材料层出不穷,使得价格不宜控制,加大了材料成本。

5.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行,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近几年建筑施工行业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行,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综合单价法计价,消除了计量过程的差错因素,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工程投标竞争真正落实到价格竞争中,报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素质。

6.承包责任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当前项目部实行项目转型后实行了“五项费用包干”、“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以及“承包指标倒扣”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管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了进步但毋庸质疑的只管干活,不管算帐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有的只顾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近两年来在抓项目部达标升级,企业考核项目部的指标时,都重点放在生产任务完成上,客观上助长了这种行为。

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确立恰当的经营策略应当认识到施工行业的不完全竞争国家经济转型期的特有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投资主体的逐步转变和招投标方式的改革,以及入世后外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都会对形成完全竞争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施工企业的短期策略,应侧重于当前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竞争优势的建立,而长期策略应着重研究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竞争优势的建立。

2.注意施工项目的事后控制每个项目完工,都要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日后成本管理积累资料,经过若干次的实际与预算对比,就会发现某些共性的问题针对目标成本制定不确切的问题,施工企业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对近五年的工程按不同的类别、不同岗位进行总结,建立一个历年工程成本分解分析数据库,供施工企业与项目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和项目经理与成本责任人签订目标成本时参考。

3.及时反映工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随时反映工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兑现目标责任书的承诺使成本责任人及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强化或纠正,以强化与成本有关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感对已经竣工结算、成本控制较好而暂未全部收回工程款的项目工程,应根据成本管理责任合同先兑现50%,待收回全部工程款后再全部兑现,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预算;问题;原因;对策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迅猛,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因起步比较晚,发展还比较滞后,针对工程预算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还处在一种空白状态之下。工程预算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工作者们必须对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分析与研究。

1 工程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1.1 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项目投资额的依据。建筑工程一般有如下特点: 体积庞大, 结构复杂, 形态多样, 用途各异, 地点固定, 生产周期长, 材料消耗庞杂。因此建筑工程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那样由国家制订统一的出厂价格, 而必须依据各自的施工设计图纸、预算定额单价、取费标准( 间接费定额) 等分别计算各个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建筑工程预算起到了为建筑产品定价的作用。

1.2 工程预算是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 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 可依据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确定经济承包价值。基本建设预算, 也可作为招标投标工程编制标底的依据和投标单位进行投标报价的参考。

1.3 工程预算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建设项目的各个设计方案出来以后, 可以利用基本建设工程预算中的总造价指标、各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标、单位面积造价指标、单位产品成本等等指标进行经济比较, 找出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 促使设计人员进一步改进设计, 使设计方案提高水准, 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对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的主要实物消耗量与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力求降低原材料消耗等。

1.4 工程预算是企业准确进行经济核算、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关键。工程预算确定了工程的预算造价, 反映的是企业产品的预算成本, 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依据, 它促使企业认真备工备料, 对人工、材料进行定额限量管理,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减少浪费, 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不断降低成本, 增加积累。施工预算因其政策性、经济性强, 能帮助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标准。工程预算能为企业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成本控制等提供详细的资料及依据。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

2 工程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分析

2.1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 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促使设计单位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 大量的工程项目没有推行设计招标, 没有去优选设计方案。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 很少做投资决策分析。在施工招投标阶段, 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 或者由于资金短缺, 或者成本管理不严, 导致投资管理失控。

2.2 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 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不少设计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 片面追求设计的工作量和经济效益, 缺乏精品意识。

2.3 各参与单位管理人员存在着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状况。我国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把工程造价看成是财务、概预算人员的职责, 认为与己无关。如果技术人员忽略工程造价, 而工程造价人员不懂得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便使工程造价难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2.4 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 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 对投资额度的要求, 建筑标准的把握, 设计深度的审查, 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 造成边施工边变更, 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 有的项目一改再改, 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 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2.5 施工现场签证管理混乱。有些现场管理人员对合同、预算和非自己专业有关规定不熟悉, 不应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 如工程量该签立方的签成平方, 该签平方的签成米, 又不做特别说明,等项目管理人员发现时工程已隐蔽, 给最后结算留下隐患。

3 工程预算过程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3.1 对各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就不能果断地应对工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经济问题, 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 因此需要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把好工程第一道关。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 应委托有能力的中介机构, 直接受聘于建设单位, 并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的管理。这样一来,既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又使建设单位的管理向科学化、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3.2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费用构成结构和工程预算定额。根据产品价值构成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有三个组成部分: 物质消耗支出、劳动报酬支出、盈利, 工程预算造价应充分反映产品价值构成的三个方面。目前采用的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将劳动消耗部分人为划分为两部分, 即生产工人劳动消耗计入直接费用, 管理人员的劳动消耗计入间接费用和现场经费, 这样就造成了工程预算取费的复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应将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区分开来, 使预算费用结构变得更加简单、易操作, 有利于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费用构成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工程预算定额是关系建筑安装产品的生产消耗、社会条件、生产力水平的数量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消耗。但是目前基本建设的立法、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劳动人事制度及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等方面, 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安装产品生产消耗量标准的制订。

3.3 加强工程预算的监督和校审。首先要分清工程预算校审的阶段和重点, 制订出工程预算校审程序, 明确发包方、承包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贷款银行、预算中介机构在工程预算校审中的职能和责任; 其次要严明工程预算校审工作纪律, 防止工程预算校审走形式, 造成工程预算校审形同虚设; 再次工程校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预算经验, 有能力承担起工程校审的职责。

3.4 开发动态智能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曾有位经济学家说, 建国以来我们最大的浪费是信息资源的浪费。在建筑工程造价领域, 这种现象就很突出。目前, 政府编制发行的造价信息只有建材价格信息、有关造价的文件和一些造价研究文章, 而对已建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比较缺乏。已建同类工程的造价信息对新建项目的投资确定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可是, 却很少有人来做这种具体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这些信息或是散落在各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档案柜里, 或是存在于一些富有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的脑子里, 或是根本就已丢失, 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这真是很大的浪费。

4 结语

目前较多企业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极不规范。存在着年度预算项目的编制缺乏依据,由分管领导自行决定。项目实施、执行按计划的少,预算外的项目多,预算外项目未明确申报、审批程序,各职能部门的年度费用未分部门做预算。公司目前对工程项目、费用等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未考核,无奖惩,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等问题。因此,加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项目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现场管理

施工工地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部分。当前,优化施工工地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必由之路。下面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施工工地管理人员的合理调度、安排等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1.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内涵

施工工地管理被喻为“企业素质的活广告”,主要指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法,力求针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境等),合理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实现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通常来说,施工工地管理包括物料供用计划、变更及储存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合同管理,质量检查和验收管理,文明施工与安全管理。

2.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关键环节

工程项目负责人如何合理安排配置各环节的现场管理人员,是决定现场施工管理细节成败的决定因素。

2.1施工工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2.1.1基础性管理原则

现场管理作为企业组织施工、生产的第一线综合管理,属于基础性管理。只有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对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记录、统计核算等日常工作狠抓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项目合同中各项目标及时的保质保量的实现。

2.1.2综合性管理原则

现场管理可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以下几类:目标管理与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技术性管理与经济性管理;企业行政性管理与政府法制性管理。这就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应从系统的目标管理角度出发,贯彻落实各施工环节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最终完成施工工地管理的整体优化。

2.1.3动态性管理原则

动态性管理即针对处于动态变化状态的人力资源、材料、技术、设施设备、环境、资金这六大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从动态、运动的视角不断优化要素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或变化。

2.2施工工地管理的关键环节

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重点在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及关键环节的把握程度。项目负责人应要求现场管理人员从系统的、全局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过程,如作业管理、质量管理及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因此,优化现场管理、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应结合以上三点基本管理原则,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加以把握:首先,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生产、交易活动一体化的特征,在工程投标、合同管理、施工、验收等环节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密切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其次,结合施工各阶段管理内容的差异性特征,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施工效率、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应对施工工地管理的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与心理准备。这主要表现在因施工生产的流动性特征而可能存在的露天工作、物料管理困难及工期普遍较长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且施工活动所涉及的经济、技术、法律、行政以及人际关系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以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3.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主要措施

3.1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前所言,施工工地管理存在复杂性、阶段变化性的特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难以保证现场管理的每个细节、每个突况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施工现场的愈发庞杂,工种岗位的细分、工期的缩短及管理层的不断压缩,都要求项目负责人落实现场管理人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管理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断提高员工整体思想素质及技术素养的同时,调动激发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企业责任感。此外,加强现场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现场管理队伍整体性优势的发挥,同样也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措施。

3.2立足调度机构调整,优化施工组织协调系统

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立足于对工程规模及相应生产要素的分析,恰当选择组织形式,明确部门、岗位的权责;重点关注调度机构设置,合理配备调度人员,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调度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初步形成完备的动态控制体系;重点把握班组建设,搭建项目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间的沟通桥梁。

3.3结合技术经济指标,优化施工工地管理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而二者都依赖于技术经济指标的体现。因此,企业应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切实通过保障施工质量与实施成本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稳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占有率的上升。

3.4进一步优化施工工地管理

3.4.1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是优化施工工地管理的首要因素,即针对施工现场的各项项目成本实施全体员工、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计划管理与控制管理。首先,现场管理人员应注重对成本控制与管理意识的培养,力争节支挖潜增效;其次,项目负责人及以下各层管理者都有义务以身作则,推动全体员工节支挖潜增效理念的形成,并层层分解落实成本指标;再次,将成本责任制落实至各部门、单位、班组,从工序、工种过程中对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加以控制,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

3.4.2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将所涉及的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或技术应用至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实际中去。如依照量价分离原则,运用对比法分析研究管理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对预计目标进行科学判断等等。

3.4.3现场管理的有效性

这是施工工地管理优化的基本目标,包括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在投入产出比取得最优解,实现经济上的有效性;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实现管理工作上的有效性。这主要依赖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控制协调施工现场诸要素,建立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进而实现施工现场的效率、效益的根本提升。

4.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 层(

5.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项目施工工地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项目负责人在提高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关注度的同时,要注意利用现场管理队伍在项目进度、安全、质量及成本等方面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保障现场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发展,施工项目管理在施工建设中受到推广,其中工程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直接体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我国现有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遇的问题。

关键词:

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与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复杂、外部联系广泛的生产过程。工程成本的控制,是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就可能引起施工成本增加的因素进行调节控制,将成本费用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最优化,增加施工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当前成本控制的实际情况

(1)项目制造成本预测不准、成本核算不清

作为完成某个项目所需要的成本,理应在该项目投标报出之前预测清楚,在投标报价阶段完成投标报出之前测算清楚,在投标报价阶段完成投标项目的成本预测,这是国际工程承包通行的做法。但目前在投标阶段仍是按照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跳过项目成本预测直接计算项目投标价格。因此在自己报价过程中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完成这个项目缺乏总体把握。所以,项目根据预算编制完成报价以后到底能做多大幅度的让利,只能考虑一种平均的,大概和粗略的项目成本,如果能中标,在重新对这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详细测算,这个就是所谓的制造成本测算的滞后和错位。而成本核算是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有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

(2)对市场价格分析不清、经济与技术分析无法统一兼顾

使用概预算进行项目报价,根据政府提供的各种取费系数和市场价格来计算报价,报价人员均感到省时省力,但随着竞争加剧和项目成本管理的细化,特别是招标人使用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时,就要求投标人根据企业定额和掌握的资源、历史经营资料以及市场信息进行报价,也只有这样的报价才具有竞争力。

由于长期以来,投标报价没有将组织设计作为评价依据。不管投标项目上是用何数量的机械,都是按照政府规定的统一定额和取费系数进行计算,这样的投标报价根本不需要考虑施工方案。施工中是用单排脚手架还是用双排脚手架甚至过程中并不考虑施工方案,所以项目成本核算中,往往不重视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评估,这样使项目成本管理失掉了技术的支撑。

二、投标阶段遇到的问题

(1)缺少投标前的预测分析

现在,大多数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方式承包的,投标工作做的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的盈亏。由于目前建筑行业面临订单短缺的情况,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在标书编制过程中,往往凭借经验,缺少投标前的预测分析,致使一些工程还没干就已经亏损。

(2)缺少规避风险的措施

建筑工程中会出现建筑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风险,都会令出险方付出惨痛代价。(1)同业主签订合同中没有约定风险的范围和调整的幅度,一般在合同忠应当约定风险的范围,例如人工、材料和机械增减5%则超过部分进行相应调整。否则此部分风险损失只有自行承担。(2)缺少于劳务分包共同分担风险的协议。目前的施工队伍多为劳务分包,在投标阶段缺少于劳务分包签订协议,工程中标后,一旦遇到人工、材料涨价等情况,则由总包自行承担。而工程有盈余,则分包商提出各种理由,增加补贴。(3)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在国外的施工项目中遇到的情况比国内要复杂的多,国外项目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因此仅仅人民币升值就会使项目严重亏损。因此增强规避汇率风险意识势在必行。

三、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目标成本核算体系

目标成本管理起源于日本,现在已经成为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忠较为流行的管理方法之一,在世界以及中国的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法是一种以市场营销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倒推出产品的目标成本,体现了市场导向。目标成本管理法是将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竞争有机结合起来的全面成本经营系统。

在目标成本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现象,忽视了目标成本的过程控制的作用,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单体性、复杂性、一次性等特点,每个工程的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都不同,各工程之间缺乏可比性,那么目标成本的制定也是一次,它所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一批)工程项目,随着项目的完工而结束其使命,无回旋余地。

(2)缺乏责任权利结合的管理体制

现在的大部分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难于考核其优劣,没有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的情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对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控制关心较少。即使上级部门强令其开展成本管理,项目经理及工地管理人员也是被动消极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比较多。因此,必须依据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善的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做到奖罚分明,才能促进施工企业成本工作的健康发展。

(3)缺乏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四、竣工阶段存在问题

缺乏索赔意识。索赔包括对业主的索赔和对分包的索赔,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意识的影响,认为向业主或分包提出索赔容易造成双方关系的对立和僵化不利于合作,由于索赔有时效性,如果没有及时提出索赔而失去索赔机会,从而给项目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对工程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管理,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高效、顺利的进行。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推动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还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使企业和国家都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相关政策

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定义、涉及范围、职责等还不够明确,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只能根据经验操作。虽然我国建设部2004年颁发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是并没有出台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和法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也无法真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完全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资质、标准、职责,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各项工作都没有依据,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建设管理体系,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在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方面水平较低,所掌握的知识较少,严重缺乏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创新工程项目管理,不能跟上国际的脚步,管理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除此以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规则不够熟悉,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咨询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很好的遵守工程项目管理规则。另外专业培训的缺乏也导致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完全使用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1.3缺乏管理经验

相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仍然处在较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工程项目中完全实现项目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专业化较弱。据调查发现,我国已有上百万人在从事项目管理,大部分人都属于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他们的实践几乎很少,几乎没有经验可积累,导致他们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1]。而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他们必须要通过培训获得专业资质证书,还要参加行业学会或者协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无法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直在使用传统老套的工作方法,导致项目管理无法真正实现。

1.4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它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趋向复杂化、国际化和大型化,其中的信息交流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满足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和政府部门,都极其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我国近几年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因此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只开发单机版的应用软件,没有将网络很好的利用,信息也没有得到自动传送和共享。而且只有实力较强、对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比较重视的设计企业才会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工程项目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用面较小[2]。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2.1成本管理对策

若想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首先要强化预算管理。只有预算管理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落实,企业对资金的分配才能更加合理化,并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是集项目预算、现金流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为一体的现代化预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详细分析企业的经营计划,使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时,要组织专业人员考核和监督执行情况,利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成本的控制,企业也要加以重视。要对外部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对工程项目动态进行成本监控时,可以使用台帐月报和信息化系统。对于工程项目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也要做好相关的核价工作,在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管理上要加以重视,工程的预结算管理要落实好。若是工程项目中出现纠纷事故等,要处理妥当。同时还要定期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施工现场的管理上,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相关记录要定期汇总。

2.2合同管理对策

企业要保证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最大程度的防止纠纷的产生。由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是由合同内容的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决定的,所以应当要按照工程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合同中的价款调整条件。在拟定合同时,要严格详细的对验收标准、双方权责、违约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文字表达,必须能够准确表达合同签订双方的意愿,防止合同内容上的模糊和漏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安排专人定期监督和检查合同管理和执行的情况,若是出现了与合同规定和先关规范要求不符、违法的操作,一定要立即制止。除此以外,还要对设备材料的差价调整加以重视,要严格的执行结算支付程序,以此来保证工程过程中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3质量管理对策

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的整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了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能够贯彻落实好,应当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立质量保证系统时,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进行一定的考虑。为了更好的落实质量控制工作,可以编写质量控制手册,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运用。工程项目中的技术控制力度必须得到加强,可以采用预先控制和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管理方法。集中工程项目中的重难点技术问题,对于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先控制方案。在工程中的工艺和技术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此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另外,工程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所有工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提高[3]。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机制,吸引综合素质较强有责任心的人才加入企业的管理队伍当中,为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3结语

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了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目前建筑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只有提高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只有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松杰.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

[2]赵隆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4(11).

篇8

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对资源的利用和破坏却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环境保护,资源耗费,建筑垃圾以及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基础管理项目。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高跨度长效发展就要清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改良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只有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改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相应的举措,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长远发展。

一、.工程项目建设中环保问题现状

1.工程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地在施工中显露出来,由于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较差和配套环保工程投入不足,以及因施工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基础管理。随着大批的工程项目的上马,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施工材料的不断耗费,使得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一项重要问题。目前,国内的72.3%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的现象;其中85%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38%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这些问题的出现致使建设项目的环保问题的产生,也为治理带来了困难。由此治理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资源的耗费,打造生态施工环境,将是建设单位必须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二、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环保问题

1.噪音扰民。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现在位置基本上处在城市或者城乡接合部,类似的地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相对集中。从“人本”的角度上来说,噪音对施工地点所居住的居民,工作的民众已经形成了生活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因为噪音而遭遇投诉的施工企业逐年上升。

2.垃圾隐患。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从工程的拆迁就开始了,继而是施工和原料的耗费也相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因为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不妥当,不仅没有使本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建筑垃圾的清除,转运不及时还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环保意识差导致成本增加。对于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管理是减少环境污染重要的手段之一。由于施工方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不足,在建筑垃圾的转运,清理方面长期忽视,以及在施工中的有毒害原料的控制不严,致使原料的耗费过大、部分有毒有害原料的泄露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处理这些问题时,工程施工的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4.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差。工程项目施工中,植被的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项目开工过快,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使得项目周围的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而且改造的周期比较长,在建筑施工中,对未破坏的环境不能很好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无疑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投资。

三、工程项目中环保问题几点想法

1.以环保理念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综合管理。环保理念是建设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是工程项目综合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而施工中由于环保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却是环保问题突出体现。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和处理的问题。它已经延伸到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上,对此,加强施工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地做到组织机构高度负责,落实到人,对于管理职责明确而具体,是加强管理的根本办法。

2.提高过程中环保意识,降低污染危害。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排减设施,物流运输通路,电力设施,运输工具的停放场所,作业工具的仓储场所等环节的完善和建设,尤其是具有危害性的,污染性的设施更要从严治理,减少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

3.加大回收利用,提高利用率。对于拆迁而带来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中的建材,在工程管理中应当注重管理和处置。对可能转化为基础的设施材料的废旧物品,合理的科学的进行转换,不仅能使工程项目的成本降低,也是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由于省去了必要的环保处置,无形中为工程施工节约了时间。

4.加大环保知识培训和制度建设。施工企业要对所有的作业人员要进行环保培训,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把环保理念融入实际的作业中。尤其是对工程施工中可能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尽量的保护,根据需要采取避让并要做好破坏植被进行及时恢复。对于工程施工中的绿地再建设,要切合实际。要不断地培养全员的环保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施工种出现的环保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使得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内部解决。

5.成本与环保相协调。加强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和环境保护预算,切实做到环保工作不因资金投入的多少而波动,环保投入与工程预算应与施工质量需要而浮动,并执行好环保“三同时”制度。

四、实践中一些做法

篇9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不断加大,财务管理作为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体现。尽管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核算标准 财务考核

一、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首先,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重点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体制建设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点项目的实施。目前,我国在重大项目实施时,仍然存在管理模式不合理的情况,不可否认,在项目事实过程中,各项目管理部门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攻克技术与管理难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但我们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也有相当一部分职能部门存在管理混乱,专业程度不够,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从而导致了项目管理缺乏科学性与专业性,使得资金和财务管理上出现漏洞或不规范的行为等,制约了项目的实施与执行。

1.建设管理费用核算标准的统一问题

在各类项目管理实施时,往往很难形成统一的建设管理费用核算标准,对于哪些费用要列入“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而费用的收取比例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或是明确的标准,致使建设管理费用核算出现混乱,使财务管理难以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给项目工程实施带来困扰。

2.普遍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过重的强调了工程质量的要求,而对于内部的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将财务管理与单纯的资金流动管理等同起来,甚至随意抽调专门的财务人员,从而破换了财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性。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够重视起财务管理专业工作,将不利于项目管理的整体发展。

3.工程项目财务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完工时或在项目进行的年终时,都应当接受财务专门考核,但由于目前缺乏系统的、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所考核的结果并不能够完全客观的反映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率情况。

二、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以专业化的水平严格做好概算、结算和决算管理

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都要严格遵循成本管理与造价管理原则,做好工程概算、结算和决算这三方面的财务工作,实施全过程管理。工程概算、结算和决算是先后衔接的三个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以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方式,对概算、结算和决算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确保竣工决算的顺利进行。

2.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体系

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资金能够实现专款专户,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的出现,降低项目资金风险的滋生。会计核算体系,应当建立在一个互相交叉、多层次结合的基础上,能够相互制约的反映资金流动情况,在该体系中,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的核算科目设置,真实的反映各项费用的来源于使用情况。会计核算体系是资金信息的真实反映,因此,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高效性的集中反映。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有效提升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随着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的进一步扩大,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要兼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与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冷静的分析能力。财务人员所要从事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出纳一类的简单现金管理,而是要做到从资金到账务的全面管理,要真实的反映出工程项目的财务信息情况,并能够为工程项目决策提供财务专业建议,从而辅助项目整体实施与运作。因此,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方面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必要的投入,并将会受到长期的效果,在今后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得到重大的收益。

4.加强项目审计、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流失、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审计工作不够及时、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所滋生的。因此,对于重点工程项目或投资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重大项目要格外严格审计工作,查处不规范的财务行为,杜绝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各种会计凭证、账务、报表等进行审核,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行为。由此可见,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重大财务事件的发生,同时督促财务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项目考核,是对该项目的资金使用率进行评定,从而衡量投资的效率性,也是集中反映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在约束力,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以工程的工期、进度为衡量基础,以工程质量为主要衡量依据,以投资与成本为主要构成,形成全面的考核体系,并给予必须的奖惩,从而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三、结语

由此可见,就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财务管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从而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改善办法,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工程项目实施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自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正式实施以来,招标投标在我国已开展了十多年,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都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贯彻实施《招标投标法》,大大推动了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项目业主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不少工程项目业主对招标投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招标人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权利和义务等理解度偏低,因而不能更全面地对整个招标投标活动过程进行掌控,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很难合法有序地进行。

很多工程项目业主想方设法地规避公开招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一)把项目化整为零。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规避公开招标的现象,很多项目业主把已达到公开招标要求的项目和资金化整为零,分成多个独立的小项目,使其无法达到必须公开招标的条件,从而达到规避招标的目的。

(二)对于应该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千方百计地找各种理由使其进行邀请招标,然后在邀请招标过程中做手脚。在邀请招标过程中,项目业主会对某些企业给予偏袒,或直接把不想公开招标的项目交给自己所属的企业完成,并从中获得非法利益。

(三)在招标信息公布上做手脚,要么限制招标信息的范围,要么不公开地招标信息,使得投标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招标信息,从而使项目业主达到规避招标的目的。

(四)业主私下里与中标单位签订“阴阳合同”,也就是在公开签订合同之外,又强迫中标单位垫资贷资承包或压低工程款等;还有的业主在提前已经内定了中标人的情况下进行“虚假招标”;有的业主在招标组织机构方面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都没有设立招标组织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项目招标中,招标人的损失就很大。只要有这些违规现象的存在,就很难对招标投标市场进行规范。

二、招标过程中承包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承包商获得招标信息的机会很少,缺少竞标机会。虽然我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专门的交易中心,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招投标信息,但是对承包商来说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招标投标信息的机会却很少,很多招标单位为了避免麻烦,公布的招标信息大多都是邀请招标的信息,都已规定了可以竞标的单位,就算承包商通过交易中心获得招标信息,也没有任何的价值。

(二)承包商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多承包商一味的去寻求中标机会,缺乏对业主的了解,没有对业主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就会出现许多业主利用手中的权势,完全忽视所签署合同的规定,无条件的拖欠工程款等现象,而承包商往往又不愿意和业主过分地冲突,害怕得罪业主。更不愿意去打官司,怕影响到本企业的声誉,因为那样的话企业以后获得招标的机会将会更少,因此,只能自己承受损失。以至很多承包商不仅没有获得既得利润,有的甚至连工程成本都难以收回。

三、投标过程中的串标、围标问题

串标、围标问题是我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对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的串标、围标问题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

(一)串标问题。串标是指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剥夺其他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串标的形式有很多,根据参与串标的行为主体不同,可大致将串标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投标人之间的串标;第二类为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串标;而随着我国招标机构的发展,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类新的串标形式即投标人与招标机构的串通。我国的《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本质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竞争形成一个均衡,而串通投标恰恰是破坏这种竞争有效性的最大障碍。由于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的经营还不够规范、不够完善,以至于不法投标人互相串通,彼此达成协议,出现陪标、大家轮流中标的现象或借机抬高标价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投标者在中标获得工程承包权之后又低价转包,从中赚取差价,这样就损害了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公平、公正竞争的环境,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流于形式。

对于串标行为的惩处,我国《招标投标法》中第五十三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

(二)围标问题。所谓围标,是指几个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通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其中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手段和行为。通常情况下围标行为的发起者被称为围标人,参与围标行为的其他投标人被称为陪标人。围标是不成熟的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围标成员达成攻守同谋,通常在整个围标过程中陪标人都会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的要求,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并且会对整个围标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保密。在围标成功后,围标人会按照事先的约定支付给陪标人好处或者利益互换。也有的时候整个围标的全过程都为围标人一手操办,陪标人只需提供资质、人员和必要的信息予以协助即可。有的时候是投标人入围后将入围资格转卖给围标人,围标人借用入围投标人的资格操纵投标,而此时陪标人则会保持沉默。

围标现象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不完全围标和完全围标。不完全围标是指同一个投标者以两个不同施工企业的名义对同一工程项目进行投标,但又存在两个以上真正竞标者的情况;而完全围标是指对于一个标的,表面上是多个不同施工企业参加投标,而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投标人,不管该工程项目的评标结果为哪一家企业中标,最后真正的承包者都是同一个投标企业的业主。围标往往与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挂靠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被挂靠的企业大多都是资质较高的国营施工企业,有些投标单位在不具备招标方所要求的施工资质和能力的情况下,就借用别的施工企业资质超越资质等级的限制,强行承揽工程,中标后再把工程转包或分包,从而获得工程利益,但是这样往往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对于围标行为的处罚,我国《招标投标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 评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标委员会成员违规构成。按照我国《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的界定,只有在大、中城市才有条件建立比较规范的且具有一定容量的评标专家库,但实际建有评标专家库的城市却很少。而且在目前的评标人才中符合条件的评标专家明显不足,评标专家往往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思想道德觉悟和专业素养水平很难把握,从而埋下了评标人相互“勾兑”串通的隐患,大大提升了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评标委员会没有依法“独立”评标,不少地方在选择评标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时,都只选那些听召唤的专家当评委,以方便其进行暗箱操作;在有的工程项目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就直接由项目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和项目的设计者组成,这些成员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评标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是很难的,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督工作,而且整个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过程很容易受到行政领导的行政干预,在行政领导的干预下其他评标专家也很难发表正确意见。

(二)评标方法和评标过程不够规范。现行的评标、定标办法往往不是在投标截止前确定,而是在投标书送达后才确定,并且通常没有一个较规范的评标细则。这就不免使得评标、定标缺乏客观性,使得在评标过程中随意性大,感彩和行政干预色彩浓烈。

目前,在我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相关法律中所规定的评标方法主要有综合评标法和最低标价法以及法律法规所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但是无论哪种评标方法都无一例外的包含了“低于成本价作废标处理”的规定。如此规定的本意实质在于遏制恶意压价竞标行为,但是在实际中却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很难界定工程项目的成本具体为多少。在现行的评标办法中往往重定性评分,轻定量评分,致使少数自身不具备实力但是又渴望中标的企业,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一味的降低价格,以此达到中标的目的。同时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使得不少招标投标项目在评标过程中为了减缩成本费用,从而大大减少了评标的时间,简化了评标的法定程序。

篇11

关键词:招标 ; 工程项目 ;分析

Abstract: the project bidding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etition evaluation scheme using economic, technology and market economy, through organized relatively mature and standardized way of a deal.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bidding in a more appropriate in the competitive process, announced early in the project tender conditions, and invite the bidder and from which the preferred pick the winning bidder, a kind of economic behavior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ximizing investment reached. Project bidding has become a legal procedure of our country state-owned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public welfare project construction, but because of China's current market economy is basically in a primary stage,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actual work of project bidding, to analyze and to t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the project tender,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Keywords: bid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analysis

工程的项目招标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主要经历了招标的准备、招标与投标、开标与评标、中标通知书下发以及签订合同等等的一系列的过程, 这些主要涉及到了包括工程项目的业主,还有承包商与相关的咨询单位,以及一些评标专家与工程的招标监管等等许多部门与工作人员, 这个具体的过程可以涉及到的人员和建设环境存在一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最终导致造成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实际存在,所以,承包、发包两方都能够受到在不同程度上的一些威胁风险。可是,由于现在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体理论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较一些具体的理论与指导方法,还有人们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的认识普遍比较低,更为严重的是比较缺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识,根本不懂得怎样去识别分析、评价以及防范一些风险。因而在工程项目招标的实际阶段过程中对存在的风险应当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合理的规避一部分存在的风险,这个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其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项目的管理水平,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使得我国工程项目招标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工程项目招标是一种最具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这个可以为采购者带来比较经济的高质量工程等。在招标的全部过程中对于风险的管理要达到损失发生以前的项目管理目的,主要存在有动态风险与投机方面的风险,还有一些财产风险与社会风险等等一系列的风险。那么,现在从招标人的角度来看,重点涉及到了一些技术型风险与责任风险以及人为风险。通过对风险认真识别与仔细的分析,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在招标过程的每一项风险,改革招标的具体方式,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明显的成效。所以,预防在工程项目招标的过程中对于项目而所造成的一些风险,是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项目的招标过程是预防项目风险的根本基础。在招标的具体过程中加强加对项目风险的控制管理,可以给整个的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更能够使得整个的工程项目高品质、高质量的顺利完成。

因此,工程项目招标是竞争能力与管理能力,还有自我创新发展能力的一种综合全面的体现,也是相关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知识以及业务的能力。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本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方法不合理。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方法体现了工程项目招标人对投标人的选择标准,对投标人的资质的要求和对工程建设成果的要求都体现在招标的评标办法与标准中,因此可以说工程项目招标的评标方法及标准是决定项目投标中标结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招标的评标办法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全部适用性和针对性都直接决定了招标人能否选择出最合适的投标人。反过来,如果评标方法与评标标准不合理,招标人必然难以选择出适合工程项目要求的投标人。因此,只有制定科学的评标规则和标准,才能真正体现招标的竞争性原则。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评标方法,主要是依据合理低价中标的方法。

二、工程招标人支付工程预付款额度不准确存在的风险。程预付款又被称为材料备料款或材料预付款。它是招标人为了帮助承包人解决工程施工前期资金紧张的困难而提前给付的一笔款项。工程是否实行预付款,取决于工程性质、承包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工程招标人支付工程预付款的本意是为了推动工程项目的立即开工,但是必须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做好分析预测,掌握好支付额度的尺度。如果只知道按合同支付,不知变通,使得工程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这将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而有时候支付太多使得工程初始阶段富余较多资金,这些资金可能会被承包人挪作它用,使得施工后期扣还工程预付款困难,造成资金难以回收的问题。

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投标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招标操作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较普遍。例如有的单位因为并不具有工程项目招标能力,却不顾法律要求自行组织办理招标,编制招标文件,同时组织评标;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在未履行工程项目招标报批手续甚至是并未批准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发出项目标书等等种种项目招标的违规行为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机构对于工程项目招标监督不严,各个机构管理职责混乱不清引起的。由于我国实行工程招标时间不长,招标法律法规不完善,招标机制不健全,招标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没有深入人心。因此不可避免的,有那么一些人投机倒把,钻法律的空子。比如一些招标单位故意在招标书中提高招标条件,为排斥其他投标人的竞争,设置一些有特定针对性的报名要求,为某些特定单位“保驾护航”,这些招标过程几乎是过场,中标单位已经内定。而在这后面,往往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权钱交易,这样推动了招标的暗箱操作的进行。还有的投标者为了确保中标,不仅与招标者串通,获得工程项目招标书的核心资料,而且拉动一批“自己人”围标,以不正当的手段赢得投标。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招标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同时这些行为打击了各个企业投标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国招投标制度的推行。

四、另外,在工程项目招标的过程中,存在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在有一些竞争的环境中,采取了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其报价,有的甚至比成本价还低的方式来参与竞争。我们都知道,项目质量是否好坏不仅仅与相关单位的管理水平有关还与其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的水平等等一系列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工程项目的成本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很大的程度上低价中标价格决定了其在中标以后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当投标人员以比成本价还低的价格中标以后,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其损失,并且在工程使用的材料上作假,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范,发生一些偷工减料等的不良行为,给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涉及到相关评标专家存在的一些问题。工程项目招标最重要的焦点之一就是评标专家,由于其在整体的评标过程中一般起着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作用,所以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此,有一些评标专家就趁这个机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某些权力,造成了违规的评标现象。而且某一些评标专家的评标水平不尽相同,甚至有一些评标专家自身很缺乏法律知识,基本的评标常识掌握的不是很全面,评标的时候难以抓到需要的重点与难点,导致其评审过于地简单。再加上由于评标的时间比较短,也会导致评标的工作质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是由招标的代表投标人来直接付给评标专家的费用,这个直接会影响其在评标实际过程中的一种公正性与客观性。

篇12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

1.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各阶段存在偏见

在我国,建筑单位往往更加注重对于施工阶段造价的管理,而忽视了建设前期的设计阶段。这种对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所持有的偏见,工程项目得不到公正合理的造价估算。

1.2设计阶段存在不合理收费,技术与经济发展不一致

按照规定,设计工程项目应当以该项目的实际规模或资金规模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收取设计费,该项目的设计质量以及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都应当由项目设计单位承担责任。但是,多数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为避免承担由于设计金额不足造成的不良后果,会擅自提高项目的设计费,令工程项目建设公司承担多余的费用支出,以至于很难控制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资金使用。

1.3发包不成熟,招标、投标市场混乱

为追求工期,一些建筑单位经常在没有达到条件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发包,扰乱招投标市场的秩序。另外,一些单位在招标过程给出的资料内容混乱,不能给施工单位明确的建造质量标准,使得施工方无法确定投标价,投资方也无法合理选择施工方。

1.4评标方式存在缺陷

评标方式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这是招投标工作存在的先天性不足。因此,招投标的评标工作应尽量选择客观的评标方,以保证招投标的公正合理,避免由于评标方的个人感情及评标方式降低评标的客观性。

1.5施工阶段造价存在管理监控漏洞

当前,建筑单位对于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管理,只限于工程变更以及付费环节,并且是各环节单独监管,缺乏连续性。另外,在施工阶段,一些建筑单位在进行设计变更时,没有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也没有明确计算和记录由于设计变更所造成的工程量的改变,这就使得该工程项目的造价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对项目施工阶段加强监管变得尤为重要。

2.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2.1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概念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工程项目的法人或投资者,委托建设单位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全面监督和控制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施工费用、竣工结算以及项目评价的各个阶段的造价。全过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二者不可分离。

2.2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依据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而进行各阶段的造价管理。各阶段按照其固有顺序相互连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同时,每一阶段又有其各自的内容与目标。评估阶段造价管理是对整个项目的投资与融资预算进行管理;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包括对设计概算、设计预算以及施工图预算的审查管理;招投标造价管理是投标价的制定以及招标商的选择进行管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有原材料和使用设备的管理两大主要方面组成;竣工阶段造价管理包括竣工决算的编制与审查。

3.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

3.1评估阶段

工程项目评估阶段的造价管理直接影响该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金额,因此,项目评估主体应有一定的流程和方式: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市场供求状况与价格波动情况,为工程项目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其次,要对技术进行实际调研,清楚地了解相应技术是否可行,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对项目的效益进行研究,具体了解该工程项目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这是评估的关键,也是建设单位的追求。

工程项目评估阶段的造价管理要有一定的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理性判断,这是控制造价以及做出正确投资的必然前提和基础;二是提高投资估算的技术水平与准确性,投资估算是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项目的重要决策,采用科学方法精准估算,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的合理性;三是在工程项目前期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价,这种做法有利于合理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能够有效提高投资利用率,实现项目盈利。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整个全过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要对这一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督。投资方应从如下方面加强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

(1)实行设计招标,提高竞争力。工程项目的造价水平直接决定于其设计水平。但由于管理漏洞,设计方案中会出现某些不合理内容,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建立工程项目设计招投标制度,能有效的提高项目设计质量与水平,同时控释合理的工程造价。

(2)改革设计收费标准,完善管理体制。项目的设计单位只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而不考虑经济成本,为建筑单位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巨大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同时,工程项目投资单位也可采取一系列的奖励机制,提高设计单位的工作效率。

(3)科学比较设计方案。在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投资方应运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设计方案,并根据技术水平、经济成本以及操作性等因素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4)对设计项目进行审查。对项目设计主要应进行设计概算、设计预算以及施工图预算三方面的审查。其中,设计概算是制定投资计划和融资方案的依据,因此,工程项目投资方必须设计概算的编制方式以及构成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以保证项目投资融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3招投标阶段

目前我国对招投标的管理仅仅局限于表明形式,这会对建筑后期的施工结算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因此,工程项目投资方要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积极寻求最优承包商,与承包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价格形式,并依据项目的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报价方式以及标底的参与全数。

3.4施工阶段

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已经把工程中所需要的设计方案、原材料以及所需设备都准备齐全,并开始施工。一般情况下,这一环节的工程造价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但建设单位仍不能放松对这一环节的监管。首先,要完善项目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各环节、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其次,加强对于生产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进行材料的分解核价以及市场价格跟踪;最后,对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工程设计方案变更,建设单位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3.5竣工阶段

竣工决算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核定产值和办理交付的依据。在竣工阶段,工程项目投资方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竣工决算的编制,整理统计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所支出的实际费用。这一过程中,对实际工程量与计划工程量的一致性进行审查时审计的重点,其中包括合同规定中未能完成或有所增加的工作量以及超出合同规定的实际工作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必然也要与世界接轨,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现有问题,致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难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不利于在世界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对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是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将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应用于当前建筑行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耿哲强.论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篇13

关键词: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工作取得了稳步发展,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交易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实行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趋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投标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投标文件就是一把进入建筑市场的“钥匙”,也是彰显投标人企业形象、施工能力和实力的宣传工具。因此,投标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投标时力求递交出一份内容完整、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文件。

编制投标文件的基本要求

投标文件不仅是评标的主要依据,更是事关投标人能否中标的关键要件。可现实中仍有不少企业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找关系、托熟人,向招标单位“公关”、“打压”、寻求庇护上,却很少注重按规定要求精心制作投标文件,以致于制作的投标文件在评标中被列为“不合格标”或“废标”,而丧失中标机会。因此,基于招标工作独特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投标工作必须进行科学、严密的组织和筹划。企业单位应选派有经验的领导专职负责分管该方面工作,设立专门的投标部门,配备具有相关业务知识、责任心强的各类专业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编标人员的积极性,以确保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投标文件的编制

(一)商务标的编制

商务文件是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向招标单位反映投标单位的资质、资信、人员素质能力、财务能力、设备状况、施工能力等综合实力,同时涵盖技术与报价部分内容的综合性资料;也是工程合同价款的确定、合同价款的调整方式、结算方式等重要依据,决定了招、投标效果。商务标书,对招标人和投标人都至关重要,因此在编制商务标时投标单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保持贯通一致

投标商务资料由于时间紧,有时就同一项目要同时编制多个标段,这就必须要求每个标段的工程报价、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目标、人员、设备等一定要一致,决不能张冠李戴。

2、全面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投标文件商务部分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招标文件及答疑规定的内容和顺序,在每一部分或每一具体项目上都能全方位地体现已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相对应的完全响应,并要根据投标单位自身经验,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及答疑规定的内容和顺序编入有利于参与商务评审的相关内容。

3、重视书面质量、签字、盖章、包封等细节问题

投标文件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提供的格式、字体和字体大小等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做到:

(1)投标文件的排列次序不能颠倒,一定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执行;

(2)投标文件做到字体统一、符号统一、页面统一,不能同一文件的前后字体不一致,不能同一类型的文本符号不一致不能前后文件纸张规格不一致;

(3)对招标单位要求签字、盖章的地方,决不能漏盖或漏签;

(4)投标文件做到无涂改、无折痕、无缺损、无错别字、无明显脏斑;

(5)投标文件要装订成册,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包封;

(6)投标人提供的电子版必须和书面版内容保持一致,以免造成废标。

技术文件的编制

技术文件是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必须提供的主要文件,是招标人评标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投标单位设计小组人员首先要对即将投标的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仔细研读招标文件,要充分领会招标文件精神,针对招标文件中对技术标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要保证做到有要求就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最后还要注意结合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企业自身的条件、经验、管理水平等,编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投标文件。

(三)报价标的编制

报价标是指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报价决策之前,首先根据工程的工作量,列出详细的报价工作量表,依据工作量表进行报价,这样可以全面掌握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工作量,并有效避免报价偏低引起中标后不必要的损失,或是由于报价偏高造成流标。

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报价表的审核制度,以便于在工程工作量及报价标确定之后,对报价标进行审核。对报价标中各项工程工作量及报价的审核应由专人负责,投标方可以在正式报价之前委托2~3名造价工程师对其报价同时分别进行复核。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招投标行为不规范

1、评标人人为操纵中标结果:一是评标人以优惠报价的形式,调整投标报价;二是评标人以澄清含义不明确内容的形式,调控中标结果;三是评标人对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故意排斥投标人。

2、投标人弄虚作假,扰乱正常招标:一是投标人夸大经济实力,骗取中标;二是投标人夸大技术实力,骗取中标;三是投标人相互围标、陪标,以高价中标。

3、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舞弊,共谋利益。

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以牺牲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代价的,其手段常常是综合运用上述种种做法。

招投标运作有待完善

1、有的建设单位没有具有法律、合同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对工程管理以及招投标等业务不够熟悉,制定评标细则时考虑不够全面,进而导致标底不明确。同时,还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以致泄露标底、串标等现象频发,影响招投标文件的公正性。

2、我国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方式,已由审批管理依法改变为过程监督、依法登记备案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招投标工程的操作完全由招标机构来完成。而我国招标业务起步晚,招标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选择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的结果。并且对于机构的工作成果,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

评标办法不科学

目前许多招投标的评标办法不科学, 专家评标时间过短,对每个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的评审时间非常短,而一般情况下,投标单位仅施工组织设计就长达数十页乃至于超过百页,专家事前对拟参加评审的工程几乎一无所知,临时接到通知的专家只能在评标开始前听取招标单位的简单介绍,仓促之间,很难对各家的投标文件做出全面的评审,更难实现择优选择中标人。另外,评标外聘专家费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解决招投标问题的策略

健全法规制度,加强执法监督

虽然《招标投标法》的出台,使得各种不正当竞争在程序上得到了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招投标的相关制度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更改,呈现出滞后现象。因此:

1、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建筑法》等与《招标投标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便进一步适应建筑市场发展新需要。

2、健全招投标审批、备案、检查、处罚机制。

3、加强对招标单位机构的约束,并对招标机构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执业道德教育,促进其规范从业。

创新招投标管理,营造良好运作环境

1、将招投标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尝试招标图纸、招标文件及招标公告同步网上,潜在投标人均可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及查阅招标图纸,准备投标文件,按规定时间和地点递交投标文件。

2、改革当前资格预审制度,建立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制度,杜绝业主利用资格预审来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

3、是要加快改革原有的评标手段,逐步推行电子评标,增加评标定标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有效监督

1、加强建设监管机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实施对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2、加强工程监管。明确各管理部门责任,对涉及最多的建设工程实施“两场联动”监督,即招投标市场建筑管理市场与协调动作,跟踪管理。

3、加强执法监察,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监察部门要实施驻场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和严厉查处诸如转包、违法分包等各种违法、违规、违约行为。

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项目工程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探讨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体制中的潜在因素,研究出更科学、更完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机制,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站稳脚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丰景春,王荣喜. 工程项目招标中评标标底若干问题研究[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01

篇14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激励

HX项目团队从属于HX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河西地区青奥会政府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HX项目团队的人员按照不同职能组成,团队成员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年龄通常在28-45岁之间,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专业技术证书。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多,团队的人员结构和配置也随之调整,但是现有的激励方式已逐渐显出弊端,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变化的要求,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设计新的团队激励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团队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薪酬

(1)薪酬标准和结构不合理

通过薪酬调查,HX工程项目团队薪酬对比同等规模企业项目团队,一般要比市场50P分位低约25%,也就是说,目前HX项目团队成员的付出和企业得到的利润相比,薪酬明显偏低,对团队成员而言,难言公平。同时,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的比例,目前是各50%计发,依据双因素理论,基本年薪可看作是保健因素,绩效年薪可看作是激励因素,绩效年薪与当年考核挂钩,对应相应绩效系数,评级越高,绩效年薪也随之增加,激励作用明显。按照收入风险系数配比,管理人员的变动收入比例应该大于固定收入,而且基本年薪作为企业固定成本,对个人激励作用偏弱,因此,激励效果并不显著。

(2)缺乏团队薪酬计划

目前的薪酬结构里面并没有团队薪酬的制度性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而要对团队进行有效激励,增加团队合作和互信,团队薪酬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团队薪酬通常为年度奖金和项目奖金。目前HX项目团队的薪酬与绩效的相关度较低,薪酬没有体现出企业贡献度,而通过团队薪酬的解决,可以使个人、团队、项目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目标、团队目标和项目目标也就得到了统一,在有效激励的同时实现了共赢。

1.2 考核

(1)绩效考核缺乏定量指标

目前采用的是德、能、勤、绩考核,基本以个人半年总结和年度总结报告文字叙述为准,除销售指标和财务指标外,大部分为定性文字叙述,而且,员工并没有参与到指标的设定过程,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指标也没有相应的调整机制,考核人员也多凭印象评级,主观成分过重,随意性较大。这样的绩效考核并没有为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提供的一种手段,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来意义。而且由于考核缺乏有效的反馈,团队成员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和需要改进的方向,考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团队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

团队绩效只是团队个人绩效的累加,项目责任书往往成为项目负责人自己的总结参照。团队绩效的考核同公司的任务指标和个人的任务指标没有建立起联系,指标的设计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与财务指标,公司、团队、个人三个考核主体之间缺乏关联,且没有得到相应分解和细化,团队考核主要看施工量和回笼资金,同时凭领导印象,只是自上而下的评价,没有从财务、客户、组织和学习四个维度进行,没有指标的量化,离正确的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还有较大差距。

1.3 培训

培训效率低下。目前采用的是网上课堂为主的培训,网上课堂的好处是培训时间灵活、课件选择丰富,不过关于培训的要求只是规定了累积学时,并没有根据岗位和个人需求进行课程解决和规范,并且没有后续跟踪环节,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和交流学习的措施,对授课的质量难以保证。出于成本角度,培训只局限于常用和应急的需求,没有与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相匹配。同时,对于资格证书和在职学习的鼓励只是停留在口头,并无实质性的措施,对员工学习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励。

1.4 授权

团队缺乏自。团队目前组织架构以职能制为主,属经理型领导团队,这种架构的最大劣势就是缺乏自,换句话说,就是每件事都必须在请示汇报过以后方可执行,考虑到HX项目团队都在项目现场办公,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公司OA系统、邮件或电话沟通,而且有些事项须书面确认,一来一回也就影响了办事的效率,也影响了团队工作的积极性。

1.5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集合,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企业和团队起着无形的激励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但是,企业文化不是靠几句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烂熟于胸就有的,企业文化是在员工、团队、组织日常的工作中、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沉淀于员工、团队和组织内部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制度的维护和落实。HX项目管理公司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愿景,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在日常制度中、在日常考核中,却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2.团队激励方案的设计

2.1 设计的思路

由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从薪酬、考核和培训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可行设计方案,建立具备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HX项目团队激励方案,从而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增强其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愿,引导其实现团队目标,达成组织绩效。

2.2 设计的内容

囿于篇幅所限,本文着重探讨团队层面的激励,即从团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薪酬、考核、培训,进行激励方案的设计。

2.2.1薪酬

(1)绩效年薪

要体现出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绩效,则需要引入团队绩效考核等级,结合团队绩效考核等级和个人考核等级,确定最终的考核系数(详见团队考核)。也就是说,团队考核等级越高,个人考核系数也随之上升,而等级之间的差额即可理解为团队绩效奖金,起到了激励作用。

(2)项目奖金

项目奖金与团队和个人挂钩,把项目奖金考核标准明确,制度化,会对团队整体的激励和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奖金产生的前提是项目有利润,结合HX项目团队和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作如下解决:

项目奖金=项目超额净利润*项目奖金系数*项目团队考核系数

其中:

项目超额利润=项目实际净利润-项目预期净利润(由经理办公会于项目开始前决定)

项目奖金系数由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通常在10%以内)

项目团队考核系数由团队考核确定

这样的设计,一是项目必须有净利润且是超额净利润,二是通过预期净利润和项目奖金系数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三是团队考核系数可以激发团队的合作,同时由于是超额利润的奖励,在公司内部也不会引起不满,较为公平。

2.2.2考核

(1)团队考核

团队的有效激励需要清晰的团队目标支持,团队绩效考核同样舍弃原有的德、能、勤、绩考核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引申出KPI考核指标,结合360度考核进行设计。由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和团队自评,对应KPI目标值,根据权重打出得分,然后再根据考评主体权重计算出最后得分,根据得分情况对应考核等级或考核系数,结合考评的权重计算出得分,考核分数由上半年得分和年终得分加权计算得出。

考核分数=上半年得分*40%+年终得分*60%

然后对应得出团队绩效等级,等级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和个人绩效结合,用于计算绩效年薪。定量指标则用于计算项目奖金。

2.2.3培训

(1)培训流程的设计

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清晰的流程,培训流程的设计应该包括需求分析、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估几个环节,总之,培训流程的设计以解决员工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导向,旨在加强员工的参与和调动其学习热情,以转化为生产力。

(2)培训课程的设计

培训课程的设计就是将培训目标落实,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课程、形式、时间、教材等等。和福利计划类似,HX项目团队的培训课程也分为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2.2.4授权

组织架构的重设。相比较原有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结构引入了矩阵制的特点,其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HX项目团队获得了授权,自得到大大的提升。项目团队可以在授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日常经营,报备总经理即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起到监督的作用,项目团队的级别上移,获得了极大的操作平台,激励效果明显。

2.2.5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首先,通过学习本公司企业文化,制定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从思想和行为上实现团队成员与企业之间的高度认同,通过价值观的统一激发员工主动提升人生价值的责任意识,形成积极、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整体,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统一思想。

其次,根据团队现状和资金实力,对成员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培训。在团队内部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提倡和鼓励员工主动学习。使得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后期阶段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风气,并使之成为习惯而得以延续。

第三,提倡“无边界行为”学习。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虽然专业、职能不同,但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必不可少,通过了解和熟识各个岗位的职能和运转情况,有利于团队成员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