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5
】页/【
191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九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写作:学习扩写。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记叙不畏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经典,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持。写作:布局谋篇。
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点,基友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演绎舞台故事。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六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忠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歌。学习本单元体会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写作:有创意的表达。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简·爱》,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四、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五)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六)
引导优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优生的知识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优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七)
关注每个细节,培养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优生适当增加读写难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八)
班级内建立优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抓好培优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九)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困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十)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作文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习作的成败。由于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从“说”到“写”,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也决定了三年级起步作文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及时仿写引领,积累素材,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走好作文第一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为习作第一步打基础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2学段关于习作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指导思想对于三年级作文起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第3学段初接触三年级时,往往不习惯学生的作文――怎么那么短、那么简单?不要忘了,他们还只是八、九岁的学生,才开始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从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使学生感觉到: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可以进入习作。教师对习作不做过多的要求,如字数、段落等。由于降低了难度,放宽了要求,学生就可以大胆的写、自由的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激励,使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树立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上作文,以此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让小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乐于书面表达”。
二、仿写引领,读写结合,为习作水平提升做铺垫
习作教学并不单纯孤立于语文教学之外,它与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阅读积累是息息相关的,平时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这就是积云成雨,积水成渊的道理。按《课程标准》要求我将充满童趣的想象作文作为学生起步训练的内容之一,既丰富了学生作文的题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为学生提供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续写、仿写精彩片断等练笔机会。特别是要加强对仿写水平的指导,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帮助学生解决了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热情。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融入很多的童真、童趣,这种表达形式上的模仿和创新,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正是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想看到的“乐于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吗?
三、积累素材,发展语言,为习作融情悟情强根基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并且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注重在细微处培养学生仿写能力,在学生的积累本中有这样一些栏目:词语宝库、妙句赏析、段落精选、全文摘录。学生将学习的三十多篇优美的范文,进行了词、句、段的多重整合,达到背诵、积累。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对课外书中喜欢的内容也进行积累、背诵。尤其是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与学生共同制定坚持《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掌握目标,并结合季节和特殊的节日作为特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背相应的诗词。如重阳节时让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等,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人的感情、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活动体验,运用语言,为习作表情达意亮路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因此,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习作能力,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周记中去。在一次拔河比赛后,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表达:“都怪我们第一局赢了后太骄傲,才输了后面的两局……”“老师对我们说‘输赢都没关系,只要你们尽力去拔’,我反而决心一定要拔赢……”这都是多么深入而有价值的思考啊!
五、注重激励,调动情绪,为习作能力提升做支点
---教务主任与市区县教研员培训内容
面对3日23日复课教学。针对我市的师生现状特制定“一案一策”教学措施,执行错峰错时上学,应对疆外师生不能及时返校带来的教学挑战,保证防疫和教学两不误。
“一案”,即针对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具体采取本地教师集中入班面授,疆外教师通过“钉钉课堂”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教学,1名教师在班内开展课堂管理,疆内疆外教师双联动;针对学生人数超***人(界定由区县教育局决定)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每批学生半天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以区县为单位,通过县域内统筹协调教师或“线上合班”解决个别学校个别学科集中面授或线上教学教师短缺问题。“一策”,即以区县为单位,将未返校师生从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分别组成12个教学班,建立台账,通过“钉钉课堂”进行线上教学。
一、课时安排
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学生按原有班级集中学习,本学期课程和教学进度依据《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本市地域气候特点做适应性调整。基本原则:增加课时缩短学期时长,保证总课时不减少。日常教学每天加课2节,其中1节为“辅困”课,周六加课1天。小学每日上午3-4课时,下午1-3课时;初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3-4课时;高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4-5课时。小学教学时长从17.5周缩短为12周,6月13日完成教学任务。中学教学时长从18周缩短为13周,6月20日完成教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参照表见附件。高中学校每个学段教学6.5周,0.5周复习考试。每周教学时间48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40分钟,为1学时。
学生人数超***人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小学段直接按低段与高段分成两批),一批学生半天按原有班级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每周学习六天,周日休息。
小学每周每班30节-36节,其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40分钟;居家线上学习上午3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5节课,每节课20分钟。
其中集中授课:语文8节、数学8节、道德与法治2节;线上授课: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三年级)3节、科学2节。
初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1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30分钟。其中七年级授课科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5节)、道德与法治(2-3节)、生物(4-6节)、地理(4-6节)、历史(4-6节)。八年级授课课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4节)、道德与法治(2-3节)、物理(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
高中集中授课上午5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4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理科每周每班21节课,文科每周每班20节课,每节课30分钟。
其中课程科目高一年级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4-6节)、化学(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高二年级理科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6-7节)、化学(6-7节)、生物(6-7节);高二年级文科班语文(6-8节)、数学(6-8节)、英语(6-8节)、政治(4-6节)、地理(6-8节)、历史(6-8节)。
二、教学策略
1.准备充分教学用品。教材保障学生到手,不延误正常上课。学校要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重视教学实验仪器的完备。
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准备要充分,保证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同时,落实好教师上课戴口罩上课的要求,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2.及时摸底学生学情。开学后,一方面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
学情测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学校活动空间允许的,就进行纸笔测验,纸笔测试考场安排困难,有人群密集隐患的,可以采取在线测试网络平台工具进行线上测评,客观题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教师线上批改。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多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有利于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3.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较长,近2个月左右。学校要做好“两个统筹考虑”,即: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的衔接。
要明确实际教学时间,明确假期调整的精细安排,保证课程计划、备考计划,时间节点清晰,提前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早知道,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4.精细编排教学进度。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比如:可以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当合并章节,几个主题相近章节测验整合,能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以及原定每个章节的测验频次,节约一定的测试占用的时间和每个章节测试试卷评讲时间。
5.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把一些内容适当整合。
课堂上,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与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6.多样选择教学方式。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会的、能上讲台讲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减少满堂灌和以讲代练的行为,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课堂学习的适应性。
在特殊的情况下,继续尝试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方式,采取“线上点播,线下答疑”的学习形式,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种学习方式互相协同、互相补充的格局。
7.精准定人课后辅导。各学科面临着课程计划偏紧的问题。尽管课程内容作了统整,但是一些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掉队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
教师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的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在辅导一定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检测,精准了解每个参与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成效。
8.多元实施学习评价。课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评价。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科学调整。
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线上教学课程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的总体学习评价当中;在评价形式上,可以进行调整,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整体,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课程学习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个人意见:这个学期高昌区取消月考),只进行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9.统筹管理复习备考。毕业年级,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因复习时间的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即:
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头;
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
三是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安排,避免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睡眠时间;
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
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的氛围,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
六是统筹群体复习和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细化指导学生心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心理状态:
一是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
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线上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三、教学关键举措
1.指导师生做好角色转换。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学习正常轨道,减少学生、教师进入开学状态慢的问题。过长的假期,让学生和老师已经有些疲态,松散有余。开学的课程、课表和课堂管理要有重点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证学生、老师进入状态快。减少效率不高的会议。
2.精细安排疫期校内活动。为了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人群的过于密集的现象,要整体上考虑全校集体性活动的安排,采取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来适度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机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集体性线下活动转到线上进行。
3.保证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安排,最大限度控制课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每间课室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过密,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师生相应的聚集场所应定期消毒、课间及时通风。对于外来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适度控制频次,或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4.精心开好两个专题会议。要切实关注毕业班工作。由于时间紧,复习课程内容多,毕业年级师生的心理压力大,教与学的负担重。要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和毕业班年教师动员会。通过开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时帮扶,减少学生两极分化和学习掉队。学校通过召开年级教师会,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烦躁心理。
5.切实加强教学专题研究。返校复学教学后,教学时间紧,课程进度难免会有加快,但各学校要兼顾学情,尤其加强“两项研究”。一是作业布置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效率的作业。同时,加强集体备考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盲目性练习,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时间。
6.重视家校密切沟通联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告知家长学校的本学期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的或关心的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校一些教学调整或工作安排不理解,出现不必要的投诉现象。
一、数据统计分析(见附表)
二、总体分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全县班级数
72
74
72
68
68
68
1、低年级从本校横向比对分析看,教学点的成绩比中心校好,在全县班级排名中:锦屏小学二年级语文在全县排名第一,数学排名第二,洋屯小学一年级语文排名第十,而中心校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排在后面,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对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该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三年级英语相对较好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上游,五两个班分别排名第七与十四名,和前几名的优秀班级对比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低分率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老师把好及格率、低分率这一关。
3、四、五、六年级:语文成绩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上游,六年级两个班分别第九名与十二名,六二班数学相对好些,其它班数学科从各项统计数据看不好,各项率值都比较靠后。英语学科处于中游。主要体现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学生成绩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与全县各校班级对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四、五、六年级语文及三年级英语学科相对较好些,英语学科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数学科一至六年级都不好,严重制约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学生方面:学生从不同的地方来,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一时难以提高。农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其次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较大,家庭教育缺失。
3、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4、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5、通过我们观看试卷语文写作方面。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较低。平常教师训练的不够,致使作文题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数的多少。
6、通过看老师们的平时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难答题。
总之基础、习惯、能力是我们面临提高的三个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各位任课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认真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今天要学生学会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要学生预习什么、通过作业和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方面我们通过教师平常的做法和考试成绩不难看出。
2、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除了我们的课上巩固练习以外、课下的作业、练习同样很重要。课上教师要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要辅助相关的训练。所谓的精讲多练,还需有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讲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我们在练习课和课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多做有效题,练习题的设计不能盲目性的贪多,更主要的还是应该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长能力。
3、对于平时学生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严格把关,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回顾。让学生养成不拖欠的好习惯。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读中感悟 生活体验 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51-01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最直接、最敏锐的感觉。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培养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与应用。那么,语文教学如何紧扣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妙借朗读平台,在品读中积累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读是基本的通道,它是学生思考的前提,也是表达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搭建平台,在朗读中渐渐走入语境,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感悟、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老班长为了使三个小战士能活着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的革命精神。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基于此类题材的课文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去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呢?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充分朗读,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走入作品的意境。如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了四句话,但每句话的语气都是不一样的,第一句是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是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是果断地命令,第四句是严厉地暗示。老班长为什么会说这四句话,如何用不同的语气读好这四句话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去感悟、理解,当学生对作品全面了解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通过语调、语速、轻重音的变化去感受老班长的心情,从而在诵读中对语言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最终理解领会文字的深层次含义。
二、妙借生活体验,在感悟中发展语感
纵观人教版教材,不少课文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良好的语感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组织和应用语言文字,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素材,巧妙联接,让学生借助生活更好地理解作品,学习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触摸语言、感受语言,最终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燕子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特别是春天到了,燕子每天忙碌于田野之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将《燕子》安排在第一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燕子活动的气息。文字是描写生活的载体,像本课对富有生活气息的燕子的描写如何内化到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呢?教师要结合作品语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感悟,如课文有一个段落,几对燕子飞倦了,停在电线上,多么像五线谱,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燕子停在电线上看作五线谱,燕子是音符。三年级学生对“五线谱”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因为他们平时接触的音乐教材都是简谱,学生读的时候可能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无法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将燕子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燕子活动的其他情景融入其中,配上活泼的背景音乐,学生“走进了”课文,感受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语感就渐渐形成了。
三、妙借语言实践,在表达中内化语感
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渠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语感的内化离不开学生的语言表达,只有让学生经常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比较多的理解与感悟。语言实践并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渗透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巧妙整合,有效地为学生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内化语感。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本文以生动的描写方法将桂林山水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走进了桂林山水,特别是在描写桂林的水时,作者用了排比的句式突出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或课件让学生生动感受桂林漓江水的奇特之处,并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当学生与作者描写的意境融合时,教师以此为语言表达契机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说,语言实践是内化语感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学生浸润在语言的芳香里,才能将语感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总之,语感作为学生对语言文字最直接的感觉,是语文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让语感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教师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有效地结合语文学习过程,让语感培养渗透在语言学习的点滴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