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管理范文

机电一体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机电一体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机电一体化管理

篇1

关键词:煤矿;应用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真正的提升安全监督与控制的工作,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在煤矿企业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在安全管理中我们通过局域网的网络平台对矿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安全方面的实时监控。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煤矿的设备使用做到及时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不但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监控管理水平。2、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将带式运输的关键设备与机电一体化进行结合,这样的结合能够满足长距离、大规模的运输,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自动化水平。我们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利用机电一体化的软启动模式将运输设备的惯性载荷处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在煤矿工作的现场,设备的工作面中轴承部位经常会出现跑偏及倒转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方式做到及时的监控与合理的评估,并结合下一阶段煤矿运输对设备功能的要求进行设备提升,将设备的操作与控制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自动化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3、煤矿采煤设备提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需要结合有关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在采煤设备现场运行的下滑过程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设备的制动能效得以发挥,对大倾角煤层下的采煤设备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在作业的采煤现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干预,有效的提高了采煤设备的安全运行,即使遇到恶劣的采煤环境,设备的运行也能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采煤过程中各类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采煤结构体系,降低体积量水平,巩固动态属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采煤设备运行全程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作业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简化了机械结构。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电牵引采煤机与液压牵引相比具有良好的牵引性,在采煤机前进的时提供牵引力克服阻力移动,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电牵引采煤机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大倾角的煤层。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电牵引采煤机工作可靠,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使用寿命长,发生的故障少,降低了维修工作量。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分析

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作业情况,建立适合的应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作业现场的管理优质。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煤矿机电的管理部门的管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虽然地方煤矿企业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是主要的职能是机电管理与生产。1)机电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只将工作精力放在生产上。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只看重生产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将机电的管理人员大大的缩减,严重的造成机电管理人员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机电系统的组织建设不及时导致机电管理网络经常发生中断的情况,逐渐的淡化机电职能管理作用。2)机电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低下,聘用技术基础差、文化较低的人员担任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对于煤矿机电管理对于没有进行系统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就上岗就业,导致机电管理主要是凭经验进行管理的。很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职工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以至于理论知识缺乏的同时技术水平也不足,在实际的实践工作中经常出现违章作业。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故障频发,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3)设备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导致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对于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缺乏保护措施。井筒装备出现了严重的锈蚀情况。有的矿井为了大力的提高生产,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对于绞车的负荷能力超过实际设计的能力。还有一些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根本不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验。在井下的电气设备也不进行定期的试验,使用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造成井下的电气设备失爆情况屡见不鲜。井下电气都没有使用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等等,这些都是煤矿机电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2、煤矿机电管理主要的实施方法1)我们在设计机电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煤矿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管理制度与规范,还要根据工作现场机电设备的投入,制定科学的机电工作方案,实现故障及时监测、诊断、预警系统的使用。2)对于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管理期间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还要总结各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查表,对出现机电事故的设备进行追查与跟踪,定期评估煤矿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制定完善的改进措施。3)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制度,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真正价值。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企业信息化进步的重要支撑,是矿山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工作生产作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针对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进一步发挥实践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6)19-31-2

引言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煤矿工业生产中,是现代化煤矿工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对煤矿工业的机械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对井上和井下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更高。当前,国外先进国家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以带式运输机为主,采用直流电源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机械构架核心多为电力电子,大大提升了煤矿工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发展。而我国则相对较为落后,这也为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技术对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及产品概述

机电一体化集合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交叉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依赖各自技术的支持,但其发展又促进了各种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我国,随着1970年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大同矿务局的试验开始,我国机电技术开始萌芽。到上世纪80年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在我国得到了发展,随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采煤机从液压牵引向电牵引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采运支机械微机监控、故障诊断的研究和支架电液微机技术应用的研究,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得到了应用,开辟了我国煤矿工业发展的新时代。当前,虽然煤矿机电一体化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应用,但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加之我国煤矿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开发水平、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让差距逐渐扩大。煤矿机电产品因其具有记忆、运算、控制等多种功能而让产品的性能得到提高,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让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在煤矿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逐渐取代了进口机械。从生产设备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监控的挖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等机电产品;在安全生产领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皮带集中控制系统、井下胶带机地面远程集中控制系统等系统也逐渐在各大煤矿中得到应用,对井下关键设备和工作点的监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让煤矿生产的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为煤矿生产的安全、可靠、高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的对策

在我国,虽然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但因起步晚、技术等依旧跟不上实际的生产需要,因此,在煤矿工业生产中就需要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让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真正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

2.1更新观念

传统煤矿工业生产中,对机电设备的管理都延续了购买、应用的模式,领导对设备的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技术人员也未将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导致了机电产品在生产中的作用不能得到完全发挥。因此,在应用机电产品的过程中,首先是主管领导要重新观念,加强对产品性能和作用的了解,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从而提高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2.2统一管理

在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中,应让机电部门拥有独立的职权,且直接由领导分管,实行统一管理。如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制度,编制工作计划,将一般机电管理部门的设备配件分配权、追查机电事故权下放到具体的部门中,让机电设备的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2.3标准化管理

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于煤矿工业,因其具有系统性,故需要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主要包括标准化的组织管理、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标准化的人员素质管理和标准化的工作规程管理。机电标准化是煤矿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应逐步推进机电标准化进程,从标准化管理小组的领导开始,制定出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标准和进展时间。落实质量升级头面、机道、机房的达标工作,以薄弱环节的管理为重点而进行。同时,应以机电标准化奖惩机制来开展机电标准化活动,让标准化样板机电区、机房等成为示范,带动标准化管理的发展。

2.4综合化管理

设备的管理将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状态,因此,在机电设备管理中,首先就应抓好机电设备的管理,从设备的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制度以此来掌握机电设备的技术性能状态;通过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整修等计划和过程来掌握设备的资金投入和运行情况。在工作中,各矿首先应建立起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定,在人员分配和管理上,以流程化和标准化来进行管理,让设备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

2.5落实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不能光靠口号或制度来进行,而需要将制度具体落实到实际的煤炭生产过程中。特别是一些煤矿企业中规则制度制定后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检验、现场管理等方面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来进行整改。在煤矿矿井机电管理中,设备、检查、维修、质检等工作是常规工作,也是基础工作,要保证这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以机电事故管理制度、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综合平衡、版主经济核算制度来进行监督、维护,从而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作。

3对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3.1观念和国外接轨

在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或是产品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20世纪得到了发展,且机电产品也逐步在煤矿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和国外先进机电一体化水平相比,差距依旧很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利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过程中,首先在观念上与国外先进国家保持一致,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随时关注世界先进国家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和技术发展动态,让我们的脚步跟进先进国家;其次,我们也应跟进我国的现状,加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让机体一体化产品更适于我国的生产需要。

3.2推动机电标准化进程

机电一体化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这就需要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来跟进。计算机管理的优点就在于占用空间小、存储能力强、信心处理快,这都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于煤矿工业生产打下了基础。在煤矿工业生产中,应尽量以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计算机为主,让其工作性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作;对新开发的机电设备,应在通信功能和开放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加强,让机电设备的通用化得到实现;同时,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应逐渐向智能化控制发展,这不仅能从资源上得到合理配置,对提高生产效率也大有裨益;最后,当我国暂没有相应的高新产品应用于生产时,应购进国外的高新技术产品,一方面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此类高新机电产品的研发,提高机电产品的研发能力,推动我国煤矿工业生产向现代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煤矿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矿工业生产中的采、挖、运的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关民举.浅析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上期.

[2]李俊.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硅,2010(03).

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发展现状;改善措施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新技术运用于新型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的一体化、自动化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日益变得重要。只有不断地提高对一体化机电设备的管理,积极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体制,保障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设备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高效率、高效益和规模化生产目标。

1.机电设备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设备一体化是指在设备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动力功能及控制功能上,大力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设备装置和电子化软件及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它主要涵盖了“产品”和“技术”两方面,但它并不是机械设备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系统性角度出发,综合地运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变换技术及编程技术等,根据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优化目标,合理地配置、布局各个功能单元,以期实现整个机电设备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的功能价值,并达到系统最优化目标的系统工程技术。

机电设备一体化技术自问世以来,主要经历了初级发展、蓬勃发展和智能化发展三个阶段。20 世纪60 年代的时候,人们开始在机械设备的运用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改进或完善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和效果,机电设备一体化进入初级发展阶段;70-80年代间,机电设备一体化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这时候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了很好的技术支持,而微型计算机的兴起也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物质基础。90年代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向智能化阶段迈进,一方面随着光学技术的深入,开始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分支,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的科学体系也变得更加系统和科学。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光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1.1智能化

智能化是新世纪里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机电理论基础上又会纳入人工智能、运筹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等新思想,模拟人类的智能化,以求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1.2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对机电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1.3微型化

机电一体化有着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小型化、低成本和高性价比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1.4绿色化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机电一体化也呈现出绿色化发展的趋势,即使用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等。绿色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关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思考

虽然机电一体化设备目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

2.1现场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做的不到位,设备一体化的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欠缺;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能进行简单的临时处理,而不能进行整体检修;而对闲置的机电设备也不能够及时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

2.2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够先进

机电一体化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恰恰反映了管理者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正是影响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性的重要原因。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机电设备的管理需要深入更多、更广阔的知识范围,同样需要管理人员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然而目前很多的管理人员忽视了这方面,对于设备故障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停留在表面。

2.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目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还不到位,很多企业的机电设备陈旧、安全装置不齐全,甚至影响正常的运转;此外,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也没有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和职能,使得设备安全性存在问题。

2.4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标准不统一

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标准的统一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之一。我们发现很多机电设备管理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管理人员的文书也存在问题,造成设备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2.4.1做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机电设备管理需从设备的寿命周期进行,必须要积极实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综合管理,从机电设备一开始的选型,到中间的使用以及维护等全过程,都要尽量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建议机电设备企业做好相关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的档案记录制度,实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制度化,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促进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

2.4.2统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标准

统一好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标准是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想做好这一点,就需要企业对各类设备分类编号并建立卡片,完善好各设备的技术资料、性能指标等记录,然后将同类设备归类,建立成档案,录入企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设备使用之前,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设备的管理和故障维修特点,将包机到人或包机长负责的制度落实好,并做好机电设备的交接记录和运行记录。

2.4.3强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动态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

机电也挺好设备夫人管理有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两种,以动态管理最为重要。机电设备处于不断运行的状态中,其每时每刻的状态都是不同的,只有很好的掌握设备动态信息,才能有效地减少设备事故率。目前很多企业都实施了定期检查等制度,但是这些检查并不能实现设备故障的预知,而且企业成本较高,因此必须要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帮助相关人员及时掌握设备的现场状态,发现设备故障所在,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4.4加强企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绿色化”维护管理,实施科学的维修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环境、资源和人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学技术大力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因此,我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提出“清洁生产”的理念,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绿色维修”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一种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化综合维修模式,它除了要达到保持产品规定状态的目标外,还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对于机电设备来说,就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管理理念、方法、工作环境等来进行设备管理决策,改变现行的管理方式,推行绿色维修管理等,以期在维修过程中及以后,都最大限度地恢复设备原始的规定状态,同时使得维修废弃物以及有害排放物的最小化,最大化的降低环境的负面影响。

3.总结

当前,各企业正向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运作中要注重设备管理的实施,不断地完善设备管理机制,以使得机电一体化更好地发展,为企业效益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立飞.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与安全管理探讨[J].机电信息,2012(06).

篇4

[关键词] 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30-1

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但其主要部分是在建筑的主题结构工程结束以后才进行施工,并在建筑装修之前就得基本结束,因而具有工期短、边施工边进行的特点。因此,必须对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图纸设计、组织、合同、施工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按时按质完成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图纸设计管理

图纸设计是建筑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整个建筑施工唯一的参考和指导。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建筑投标和招标两方面达成一致的产物,建筑施工者只是在按图纸执行指令。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来说,图纸设计管理主要是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内容的完整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设计图的系统性,要求图纸是系统的图纸,系统的图纸能概略表明各项工程施工的组成系统及联系关系。设计图的协调性,要求各项工程图纸之间能相互说明,互为解释。说明各种设备、设施的平面位置、说明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说明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参数的设备材料表。各图纸的标注重复是允许的,但必须保证这些标注的协调一致,保证各图纸之间的协调一致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重要方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必须在设计单位的资格证书允许范围内的设计,这样才是有效合法的设计施工图纸,才可成为施工结算的有效依据。

二、组织管理

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组织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这个工程是否能按时保质完成。为了更好的实施组织管理,我们应该建立适宜的、具有良好执行力的组织团队,并做好组织管理计划和责任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洁、畅通的组织沟通渠道,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全面、真实的传输和反馈,同时应注意合理、及时的解决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冲突和意见分歧,;加强团队整体的理论水平,保证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落实。

三、合同管理

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施工合同又称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简称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和承包人(施工单位)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主要目标是在规定的工期之内,安规定的价格完成符合相关质量、规模和范围标准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就是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合同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在工程验收时将必然得到验证。合同管理的好,施工企业就能选到预期的效益目标,否则,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的进行合同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符合要求的合同管理系统;2.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3.注重相关人员合同管理知识水平的提高;4.做好合同签订时的管理,为履行合同打好基础;5.认真履行合同,加强合同履约管理。

四、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对社会治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巨大,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质量的控制,与建筑工程社会价值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施工前图纸设计质量的控制。应注意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和简洁性,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读懂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完善图纸中的不足。

(二)机电一体化安装设备的质量。是影响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评定,严格控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入施工阶段,并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追溯制度论文。

(三)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施工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不能随意变更作业方式和作业操作范围,质量控制者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查、登记、考核制度,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程序。

(四)施工后期的调试阶段。应严格按照要求对设备、系统进行调试,不能精简步骤、跳跃式调试,并建立完善的调试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详细,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要予以及时更换。

五、安全管理

安全是所用工作最重要的管理,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施工工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财产、人身损失,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安全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做好施工操作者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充分配置安全控制所需要的消防设备,并不定时的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更换;第三,施工管理者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安全防范,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将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切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维修;安全管理机制;电缆线路

企业发展离不开生产,而机电一体化设备作为企业生产的基础,怎样安全运营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工作环境极为复杂,由于生产需求,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因此会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一些零部件造成一定的损耗,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由于企业生产通常以流水线的方式作业,一旦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间断整合企业的正常生产,更严重的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进行预防维护,确保相关部门能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保证设备能够正常的、平稳的运行,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1科学的管理

机电一体化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的有效措施

1)增强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在企业生产中,员工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督促,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员工可以及时反映汇报,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

2)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机电一体化设备与传统设备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求的技术水平不同,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要求更高。而对于较为落后的机电设备,需要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因此,在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管理时,企业需要加大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投入,保证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能得到提高,促使生产过程更具人性化特点。

3)加强对设备安装前的管理。在前期选择机电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a.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测试,尤其是对机电性能的测试,选择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设备。b.需要切实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力计算出需要的数量,再选择所需数量,同时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需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避免所购设备存在质量问题。

4)保证电力供应。机电一体化设备不可能独立工作,需要诸多因素共同维持,所以设备的运行存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容易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如: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电缆线路是容易被损坏的部分,容易引起火灾,同时也会造成机电一体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此可见,电缆线路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有着很大影响。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需加强对供电保护系统进行管理,避免机电一体化设备配备的变压器直接接地的情况发生,确保正确安装电气使用电气设备,并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更换,杜绝设备电线乱接乱搭现象的发生。

2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进行预防维修的措施

2.1完善预防维护制度

机电一体化设备属于机械设备,易发生各种故障,因此离不开预防维修。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设备故障的预防和维修的管理制度,需要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说明相结合,判断出设备定期检查的时间,从而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正常运作生产。完善的预防维护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维修有章可循,提高维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降低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所有检修人员都必须了解设备维修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都应该主动参与到设备的检修工作中,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安全的、稳定的运行。为避免工作人员缺乏自觉意识造成失误,还要安排监督人员对工作进行监督。在对设备的特殊位置进行检修时,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同时还应该由领导进行现场监督。在检修完毕后,监督人员还需要在现场继续观察设备的实际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检修保养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

2.2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有必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强检修和维护人员理论基础,还可以通过解析一些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方式,提高检修和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工作时能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对检修和维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加深技术人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了解,提高维修的质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及时、高效的排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保证设备运行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3严格遵守操作机电设备要求

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作流程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操作和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前,需要操作员工充分了解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配电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等),在操作时,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止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电源开关情况,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在故障彻底解决后方能投入使用。在设备停止运行后,操作人员有必要及时关闭电源,避免设备漏电或误闯产生触电事故。

2.4做好后期保养与维修工作

任何机械设备在使用后都存在磨损问题,机电一体化设备也一样,在长期工作磨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养措施,磨损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就会导致设备出现不同程度故障。所以,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很重要。在对设备进行保养时,为达到良好的保养目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的保护措施。同时还需定期对设备的零部件上油,从而降低设备在工作中的摩擦损伤。而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人员应将每次检查和维修的结果记录下来,只有充分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为设备持续正常使用奠定基础,进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3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了自动化发展的优势,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的环境十分复杂,为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一方面需要对设备安全管理中相关法律工作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机制,从而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管理的发生。对于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离不开完善的预防维护制度,与高素质的检修和维护人员,员工操作机电设备得当,保养与维修工作做的好才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殿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284-285.

[2]关一青.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矿井设备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4(1):93,101.

[3]赵文会.探讨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煤矿设备管理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23):76.

篇6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机电管理问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这几个部分:初级机械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因为煤矿生产中危险性较高,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自动化与安全可靠方面的增强,再加上精简人员,能够使矿井生产确保稳定性、安全性与快速发展。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企业的高效和安全发展有重要影响。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中的体现。采煤机的发展从中厚煤层开始,然后向薄煤层、高强力和大功率的滚筒采煤机发展。牵引方式在早期是有链牵引、液压牵引,然后是电磁滑差牵引、变频调速电牵引。液压支架在刚开始是掩护式,然后是四柱支撑类型的低位放顶煤、两柱类型的高位放顶煤、两柱掩护类型的液压支架等。在煤炭企业发展较快的其它国家如美国、德国等煤矿生产中使用的支架种类运用了较为先进的电液控制系统,并且已经获得有效的推广与应用,电液控制系统对于煤炭企业提高产量与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设备,而且该种支架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过程中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大多是在对薄煤层面,一次采煤超过400万吨的长壁面,超过600万吨的放顶采煤面的开采上。我国自主生产的采煤机主要是在综合采煤面上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并且检测系统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能使综合采煤面在安装液压支架、采煤机时对该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增加在采煤过程中的人性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能使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速度,自动割煤和有效检验、监测电液控制系统承受的压力和每一个受力点情况,自动调整输送机位移,使采煤机械的综合性能大大提高。

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在在煤矿中机械采煤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机械化采煤中要求也不断增高,最明显的就是井上、井下运输与提升系统。在国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煤炭企业,他们使用的运输机是大巷运输系统,驱动装置是运用电子器件的直、交流变频装置。在我国很多煤矿的井下运输方式是大巷皮带化运输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自动控制系统被用于煤矿生产中对该过程产生的倒转、跑偏与段带等其它问题可以做到及时的自我诊断与保护。我国现在研制出来的全数字化类型提升机,它的核心是双CPU计算机系统,有着很高的先进行、简单性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被用在矿井运输与提升过程中,使设备有效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操作功能增多和操作变得简单,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矿井生产过程在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检测系统的发展即使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的检测系统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所以有不少专门生产检测系统的厂家,给煤炭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市场竞争这些检测系统生产厂家在产品质量与服务意识上不断改进。对于矿井的安全检测系统充分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的生产与管理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 煤矿中的机电管理问题

首先是设备的管理问题。在有些煤矿企业,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更新,有的设备还带病运转,在工作中保护设备和安全设施缺少,这违反了有关规定。提升设备过程中,托罐与缓冲装置不够用,电控系统没有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有些煤矿企业只重视生产进度,对主井和副井没有做好检测与维修工作,很多设备已经超负荷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固定设备上安装的电压表与电力表没有定期进行检查,使煤矿矿井的生产过程没有较好的安全保障,如果发生事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不少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管理知识和技术水平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在设备和企业方面的管理知识对于他们是非常缺乏的,企业和机电设备的管理他们大多靠经验来做。有些机电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技术培训,没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中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所以违章作业问题经常发生,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

机电管理人员的责任问题。很多煤碳企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机电管理部门,一般情况下,机电管理部门在煤炭企业中有两个职能: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大多数情况下机电管理职能都不被重视,机电管理人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机电生产方面,机电管理没有在生产中发挥什么作用。重要的是不少领导缺乏对机电管理工作的重视,管理人员缺少,机电专业知识团体没有,机电技术跟不上煤炭企业的发展。

3 煤炭企业中对机电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煤炭企业中要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是煤炭企业领导要重视起来,管理人员要如实的给领导反应设备情况和工作情况,促使领导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此外,还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视引进先进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它引导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煤矿现场作业时对总线任务要加快研发速度,使中央控制系统不断增强储存和运算的水平。在不同的工作场地环境需求也不一样,在这些地方使用的软硬件系统都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软硬件系统的性能、体积、功能、精度等技术特性都会对这些场地的工作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这些软硬件系统要重视研况和进度。对于这些软硬件系统的通信模块也要加大重视和研究力度,可以考虑和现在先进的以太网技术结合起来,增强通信模块的可靠性,利用以太网技术来从整体上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对机电一体化进行通信控制的目的。

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时产生的管理问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在煤炭企业中对于机电设备问题、生产开采问题,要建立一套管理系统对各项管理工作分清楚权利和责任,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此外,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定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规范,例如作业方案的编制、管理人员的职责等;对于机电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还要在技术和管理上对他们进行培训,使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其它工作能安全、高效的开展。

4 总结

煤炭企业的生产工作在不断向前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煤炭企业在管理控制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扩大。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比起来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差距还很大,所以在这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代,要深入研究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个时期的特点与以后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缩小和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张德强.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3(15).

[2]赵旭.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管理及应用[J].科学之友,2012(4).

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机电一体化的安装工程直接与施工有关系,安装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之后,才会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得到解决,使其安全顺利的完成。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会以安装工程的质量为前提。

1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需要企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负责人的过程当中应当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以及义务。许多机电安装企业不具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企业当中的安全员都是挂名的,所以经常针对具体的安装项目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安全生产制度在实践当中没有完全被落实,施工现场的管理秩序混乱,还会令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尽管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存在部分属于国有企业安全组织,但是同样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或者是机构的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相关部门一般都只有建议权没有基本的决策权。

1.2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场施工人员在管理上面严重脱节,一些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够,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存在失误影响了安全管理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当中还存在一些安全教育工作非常滞后的情况,新的工人进入到安全现场之后,没有基本的培训课程。一些工人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没有基本的常识,导致自我防护能力弱,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安全防护措施也同样做的不到位。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和效益都会在很多方面有所缺陷,往往令工人忽视了生产的安全性,对于进度和效益的关注强于对于安全的关注。

2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2.1组织方面的措施

要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力度,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加强管理才可以减少并且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严格按照施工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施工。机电一体化施工企业要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没有企业生产许可证就不应当开展这一方面的活动。在实践当中不允许出现挂靠施工现象,要从招投标开始做起,要获得承建资格,不能在范围之外工作。项目经理必须要采取注册制度,要将所有的资料都输入到相关的存储设备当中。政府要针对施工单位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要严禁挂靠施工或者是私自分包工程的存在,一旦发现要严加处理。群众掌握了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之后,如果发现了问题要积极举报,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民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都相对比较低,所以要针对民工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为了改变民工的零散无序现状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在施工开始之前针对工人开展三级安全教育,要经过考核并且确定合格之后再进行上岗。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和问题的发生,还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施工单位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并给予这一部门实权,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积极加快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明确施工现场每一个人的安全责任。要深入到各个方面,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活动也要加强,让施工现场的操作者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同时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

2.2技术方面的措施

在正式开展施工之前,要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并且要确定施工方案科学合理之后再开始施工。针对一些自然危害要加以防范,比如暴雨、台风、洪水以及雷电的防范措施设计。施工当中要严格按照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要承担起责任并且加强施工的质量。在施工现场的生产区以及生活区都要设计好水源的提供场所,要合理安放消防器材,为消防问题编制预案,并且为了保证消防制度能够得以落实要成立义务消防队。一些施工人员必须要在熟悉了施工单位的具体的情况和制度之后再开始施工,防止因为不熟悉情况失误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电气设备的防护以及雷雨的防护措施装置的安装要具体而且具备科学性。在施工之前要聘请专门的人员管理,并且要定期针对这些问题以及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以及保养工作。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要确定戴好了安全帽才能进入,而且要将规定的保护用品配备在身上。施工过程中要尽量文明,施工人员要从思想上入手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以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在施工当中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帮助施工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将会变得更加科学,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施工人员的安全是一个施工单位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而且也是为施工单位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这样才施工环节当中可以减少很多的问题的发生,这样一来就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就不会影响施工工程的进度,从最大程度上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具有直接意义的措施,还可以为企业单位创建自身的品牌赢得机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管理方面常常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令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不到满足。为了让问题得到解决需要从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方面做起,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玉东.浅议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J].商,2015(11).

篇8

关键词:煤矿企业 机电一体化 科技管理

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它的本质不仅是单纯地利用电子技术来简化或替代机械,更重要的是将机械系统、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组成了最佳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增强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诊断等功能,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并且简单、方便;适用面广、生产、应变能力强、工作质量高;它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2.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我国制造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它的广泛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然而,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今后应加强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同时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机器人仍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3.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3.1 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煤矿的作业模式,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3.2 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传统的煤矿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负荷地工作会严重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提升等,不仅可以使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降低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几率,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3.3 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矿工的劳动收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的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使矿工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矿工的生活质量。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4.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它具有许多液压牵引采煤机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良好的牵引特性。在采煤机前进时它可以提供牵引力,在采煤机下滑时它还可以进行发电制动;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与液压牵引不同的是电牵引采煤机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损外,其它元件没有磨损,因此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轻便简单,只做一次转换,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转换效率可高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电能转换机械能的转换效率只有65%~70%左右。

4.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是矿井提升机,为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4.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带式输送机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软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我国带式输送机一般为3点驱动,对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输送机的监控设备的功能、可靠性、灵敏度和寿命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着的差距。

4.4 其他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液压支架则向电液控制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煤矿供电要求是供电要可靠,质量要高,能满足大功率设备。因此应该推广节能型产品。高压开关柜采用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的真空开关。目前高、低开关柜普遍采用了“微机保护”,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5.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同煤科技.2006.(4)

2.石美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山西焦煤科技.2007.(3)

篇9

关键词 煤矿设备;机电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93-02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内各类能源占有与开采方面,煤炭资源均占据着最领先的地位。但,在开采范围、开采深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煤矿开采作业现场也频频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在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过程当中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安全事故的产生均是由煤矿机械设备作业不佳以及检测监控不够到位所引发的。由此可见,在煤矿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中,如何通过系统化、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更是赋予了煤矿设备管理新的要求。本文即主要就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煤矿设备管理策略做详细分析与阐述。

1机电一体化模式分析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连接日益紧密的背景作用之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门涵盖综合机械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集成化管理技术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领域当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从煤矿生产领域的角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了相当突出的发展成效。下图(见图1)即为现阶段,煤矿机电一体化的作业模式示意图。结合实践来看,通过落实涵盖通风、给排水、皮带运输、综采、供电控制、以及安全角度在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能够将煤矿生产作业、安全作业、以及管理作业充分融合起来,为煤矿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开采作业现场生产、安全相关的信息数据,促使煤矿生产向着数字化方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与迈进。

2 机电一体化煤矿设备管理策略分析

2.1 改进设备安全性能

煤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选用型号、规格恰当的机械设备。同时,为了避免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就应当在机械设备能够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旋转部位、带电部位(包括齿轮、联轴器等在内)进行合理且可靠的安全方法。同时,还需要煤矿企业自身加大对于新产品的更新与开发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现有存在不足之处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升级,以及防护性改造。同时,煤矿机械设备的制造方也应当加大对于设备的革新工作力度,促使投入实际应用的煤矿机械设备工作效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在确保运行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优选煤矿机械设备

煤矿机械设备在质量、价格、以及性能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使得煤矿生产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的过程当中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一方面,煤矿企业可以在确保机械设备使用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下,优先选择生产商信誉良好,且成本低廉的机械设备;另一方面,煤矿企业也可以通过国外机械设备及技术引进的方式,合理搭配国产化机械设备并已投入应用。通过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综合优选,能够使所选取的机械设备实际性能与作业环境的实际需求更加契合,提高产量与工作效率,在降低受到机械设备故障因素而引发煤矿安全事故机率的同时,促进了机械设备质量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强化。

2.3 加强设备实时安全管理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促进之下,煤矿机电管理在生产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的凸显出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管理质量。为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动态性水平,就要求在煤矿设备管理中,加强实时性的安全管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从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角度上入手,落实具体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将责任与利益挂钩,促进设备操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提高全体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需要从煤矿设备的角度入手,以“零故障”作为煤矿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目标,通过构建管理制度的方式,严禁不合格的设备进入煤矿开采工作面,同时还需要配套加强设备点检工作制度、预防性检修工作制度等内容的落实力度,以确保所投入使用机械设备性能的完好性;第三,针对存在维修以及更新必要的将煤矿机械设备,需要预先做好计划,运输至专业厂点进行维修与更新操作,配合供应商提高设备专业化水平。

3结论

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当中提高其安全水平的最核心途径。大量的数据资料证实: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煤矿安全事故其产生原因最终都可以归集到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以及监督控制的失灵方面。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安全事故而给煤矿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做好对高质量机电产品以及技术的综合应用,采取包括改进设备安全性能,优选煤矿机械设备、以及加强设备实时安全管理在内的相关措施,以达到促进煤矿设备管理质量长足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国.机电动态点检体系在煤矿设备管理中的推广应用[C].煤炭工业论文集,2007.

篇10

摘要:机电安装工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多专业组合的系统工程,其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本文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论述安全与施工的辩证关系、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好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加强安全管理的积极意义,因此,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促进项目施工正常进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电;安装;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project is a high investment, high technology, many professional combin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th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is complex.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hrough securit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doing well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positive, therefore, by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normal, creat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安全与施工的辩证关系

安全与施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在工地现场这个不稳定环境下,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时时都要警惕危险、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施工的前提,施工又是效益的保障。效益不光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就不要谈了。

例如,某20层五星级酒店开发项目,公司甲承接该酒店装修工程的上10层,公司乙承接该酒店装修工程的下10层。公司甲疏忽安全管理,甚至没有安全员。总承包公司多次组织检查,发现公司甲的现场有很多安全隐患未整改,并实施罚款。而公司乙安全管理良好,未被罚款。至工程结束时,公司甲不得不从安全保证金中扣除罚款费用。

因此,安全与施工既对立又统一,当两者互相促进时,企业就会和谐发展,从而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机电安装工程市场竞争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各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存在许多问题。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安全管理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都阻碍着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阻挡不了的,市场的逐步完善必然要求我们企业安全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体制,虽然较为适合我国国情,也较为有效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有限,各地区施工企业制度不一、管理不一、监管方法不同等。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须企业负责。企业负责的关键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法人在整个经营管理中,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要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是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落实者,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责任。

许多机电安装个体私营企业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的,平时根本不到现场,最多只是应对上级的检查。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

国有企业安全组织机构虽然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现场安全员发现安全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总是难以摆正关系。

2、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

首先,现场操作工人的管理严重脱节。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大量农民工进城从事建筑施工。国有企业施工现场一般管理人员和少数工种才是正式工,操作工人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主要管理方式是和民工队的“包工头”签定单项工程承包合同,甚至没有合同。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明确双方责、权、利,安全全部由自己负责,企业只是片面追求产值利润。在施工中抢速度、拼体力、拼设备,只注重一时的利益。

其次,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按照规定,新工人进厂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两个方面,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都没有进行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第三,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花钱,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三、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

(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组织措施

1、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2、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管理。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施工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考试内容要包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公司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交通办公用品,给予足够的管理权力。施工队、项目部按规定配齐配够安全专职人员,严格实行安全优先、一票否决制度。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适当补助。

4、建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其安全责任。做到纵深到底、横向到边,各自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操作行为。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二)、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技术措施

1、工程开工必须编制施工方案。编制照防暴雨、防台风、防洪、防触电等安全预案,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制定安全防范重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

2、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安放消防器材,编制消防预案,并成立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种房屋、库棚、料场等要符合公安部门的消防安全距离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加工场和料库内吸烟。

3、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

4、做好文明施工。首先从思想上强化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四.加强安全管理的积极意义

1、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

2、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搞好安全生产,没有事故发生,就是创造经济效益。达到安全指标,获得政府奖励,就是形成社会效益。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

综上论文所述,安全管理有“始”但没有“终”,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亲身检查、考核到位、严格奖惩,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项目施工正常进行,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2002

[3]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研究与应用[J],2003

篇11

1引言

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执行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有的国产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存在着控制手段落后、机械传动机构多、结构复杂、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而且执行机构的全程运行速度取决于其电机的输出轴转速和其内部减速齿轮的减速比,一旦出厂,这一速度固定不可调整,其通用性较弱。整个机构缺乏完善的保护和故障诊断措施以及必要的通信手段,系统的安全性较差,不便与计算机联网。鉴于以上原因,采用传统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随着计算机网络、现场总线等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这种执行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笔者设计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利用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阀门的开与关。通过内置变频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实现阀门的动作速度、精确定位、柔性开关以及电机转矩等控制。该电动执行机构省去了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器和可控硅换向开关模件、机械传动装置和复杂、昂贵的控制柜和配电柜,具有动作快、保护较完善、便于和计算机联网等优点。实际运行表明,该执行机构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2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

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智能执行机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PWM波发生器、IPM逆变器、A/D、D/A转换模块、整流模块、输入输出通道、故障检测和报警电路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系统工作原理: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经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产生的PWM波经光电耦合作用于逆变模块IPM,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以及阀位控制。逆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380V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

控制系统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

1)单片机选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31单片机,它主要通过并行8255口担负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接收系统对转矩、阀门开启、关闭及阀门开度等设定信号,并提供三相PWM波发生器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处理IPM发出的故障信号和报警信号;处理通过模拟输入口接收的电流、电压、位置等检测信号;提供显示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信号;执行控制系统来的控制信号,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

2)三相PWM波发生器PWM波的产生通常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方法。模拟法电路复杂,有温漂现象,精度低,限制了系统的性能;数字法是按照不同的数字模型用计算机算出各切换点,并存入内存,然后通过查表及必要的计算产生PWM波,这种方法占用的内存较大,不能保证系统的精度。为了满足智能功率模块所需要的PWM波控制信号,保证微处理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个系统的检测、保护、控制等功能,文中选用MITEL公司生产的SA8282作为三相PWM发生器。SA8282是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独立的标准微处理器接口,芯片内部包含了波形、频率、幅值等控制信息。

3)智能逆变模块IPM为了满足执行机构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要求,电机电源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该执行机构主要适用功率小于5.5kW的三相异步电机,其额定电压为380V,功率因数为0.75。经计算可知,选用日本产的智能功率模块PM50RSA120可以满足系统要求。该功率模块集功率开关和驱动电路、制动电路于一体,并内置过电流、短路、欠电压和过热保护以及报警输出,是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开关器件。

4)位置检测电路位置检测电路是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提供准确的位置信号。关键问题是位置传感器的选型。在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中多采用绕线电位器、差动变压器、导电塑料电位器等。绕线电位器寿命短被淘汰。差动变压器由于线性区太短和温度特性不理想而受到限制。导电塑料电位器目前较为流行,但它是有触点的,寿命也不可能很长,精度也不高。笔者采用的位置传感器为脉冲数字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无触点的,且具有精度高、无线性区限制、稳定性高、无温度限制等特点。

5)电压、电流及检测检测电压、电流主要是为了计算电机的力矩,以及变频器输出回路短路、断相保护和逆变模块故障诊断。由于变频器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频率范围为0~50Hz,采用常规的电流、电压互感器无法满足要求。为了快速反映出电流的大小,采用霍尔型电流互感器检测IPM输出的三相电流,对于IPM输出电压的检测采用分压电路。如图2-2所示。

6)通讯接口为了实现计算机联网和远程控制,选用MAX232作为系统的串行通讯接口,MAX232内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平转换电路,可以把8031串行口输出的TTL电平转换为RS-232标准电平,把其它微机送来的RS-232标准电平转换成TTL电平给8031,实现单片机与其它微机间的通讯。

7)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主要用来提供采样与控制周期、速度计算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日历。文中选用时钟电路DS12887。DS12887内部有114字节的用户非易失性RAM,可用来存入需长期保存的数据。

8)液晶显示单元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功能,选用MGLS12832液晶显示模块组成显示电路。采用组态显示方式。通过菜单选择,可分别对阀门、力矩、限位、电机、通讯和参数等信号进行设置或调试。并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显示直观、清晰。

9)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为了保证在强干扰下程序出格时系统能够自动地恢复正常,选用MAX705组成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监视程序运行。如图2-3所示,该电路由MAX705、与非门及微分电路组成。

工作原理为:一旦程序出格,WDO由高变低,由于微分电路的作用,由“与非”门输入引脚2变为高电平,引脚2电平的这种变化使“与非”门输出一个正脉冲,使单片机产生一次复位,复位结束后,又由程序通过P1.0口向MAX705的WDI引脚发正脉冲,使WDO引脚回到高电平,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继续监视程序运行。

3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

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

采用双环控制方案,其中内环为速度环,外环为位置环。速度环主要将当前速度与速度给定发生器送来的设定速度相比较,通过速度调节器改变PWM波发生器载波频率,实现电机的转速调节。速度调节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体内容另文叙述)。

外环主要根据当前位置速度的设定,通过速度给定发生器向内环提供速度的设定值。由于大流量阀执行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加速、匀速、减速等阶段。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加速度的大小、在何位置开始匀速或减速均与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有关。速度给定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比较实际阀位与给定阀位,当二者不相等时,以恒定加速度加速,减速点根据当前速度、阀位值、阀位给定值的大小计算得来。

执行机构各阶段运行速度的计算原理

图3-2为执行机构的典型运行速度图,它由若干段变化速率不同的折线组成。将曲线上速率开始发生改变的那一点称为起始段点,相应的时间称为段起始时间,如图3-2中的t(i)(i=0,1,2,……),相应的速度称为段起始速度,如图3-2所示v(i)(i=0,1,2,…)。

设第i段速度的变化速率为ki,则有:

式中:Δv为两段点之间的速度变化值,Δv=vi+1-vi;

Δt为两段之间的时间,Δt=ti+1-ti。

显然,当ki=0时为恒速段,ki>0时为升速段,ki<0时为减速段。任意时刻的速度给定值为:

Ts为采样周期。

变化速率ki的取值由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确定。

4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该电动执行机构采用了最新的变频调速技术,电机驱动功率小于5.5kW。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力矩特性,根据控制的阀设定速度,速度分多转式、直行程、角行程3种方式。控制系统由阀位给定和阀位反馈信号构成的闭环系统,控制特性视运行方式、速度而定,并具有自动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超压、欠压、过热、缺相、堵转等保护功能。

该执行机构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主要有:

1)阀门柔性开关柔性开关主要是为了当阀关闭或全开时,保证阀门不卡死与损伤。执行机构内部的微处理器根据测得的变频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其输出力矩。一旦输出力矩达到或大于设定的力矩,自动降低速度,以避免阀门内部过度的撞击,从而达到最优关闭,实现过力矩保护。

2)阀位的极限位置判断阀位的极限位置是指全开和全关位置。在传统执行机构中,该位置的检测是通过机械式限位开关获得的。机械式限位开关精度低,在运行中易松动,可靠性差。在文中,电动执行机构极限位置通过检测位置信号的增量获得。其原理是,单片机将本次检测的位置信号与上次检测的信号相比较,如果未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即认为己达到极限位置,立即切断异步电机的供电电源,保证阀门的安全关闭或全开。省去了机械式限位开关,无需在调试时对其进行复杂的调整。

3)电机保护的实现为了防止电机因过热而烧毁,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连续检测电机的实际运行温度,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温度过高,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温度传感器内置于电机内部。

4)准确定位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在异步电机通电后会很快达到其额定动作速度,当接近停止位置时,电机断电后,由于机械惯性,其阀门不可能立即停下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超程,这一超程通常采用控制电机反向转动来校正。机电一体化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根据当前位置与给定位置的差值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超前确定减速点的位置及减速段变化速率ki,使阀门在较低的速度下实现精确的微调和定位,从而将超程降到最低。

5)模拟信号的隔离。

对于变频器的直流电压以及输出的三相电压,它们之间的地址不一致,存在着较高的共模电压,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将它们彼此相互隔离。采用LM358和4N25组成了隔离线性放大电路。如图4-1所示,采用±15V和±12V两组独立的正负电源。若运放A的反相端电位由于扰动而正向偏离虚地,则运放A输出端的电位将降低,因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强度将增强,则使其集射极电压减小,最后使运放A反相端的电位降低,回到正常状态。若A的反相端电位负向偏离虚地,也可以重回到正常状态。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5结束语

该执行机构集微机技术和执行器技术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终端控制单元,其电机是通过内部集成的一体化变频器来控制,因此,同一台智能执行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运行速度和关断力矩。该智能执行机构采用了液晶显示技术,它利用内置的液晶显示板,不仅可以显示阀门的开、关状态和正常运行时阀门的开度,还可以通过菜单选择运行参数设定,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显示出故障信息。总之,该执行机构集测量、决断、执行3种功能于一体,顺应了电动执行机构的发展趋势,它的研制成功给电动执行机构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邓兵,等.数字阀门电动执行机构[J].自动化仪表,2001(1).

[2]LiuJianhou.Theresearchonreliabilityandenvironmentadaptabilityofelectriccontrolvalveusedinunclearpowerstation[J].MaintainabilityandSafety,vol.2,Dalian,China,28-31August2001.

[3]AntsaklisPJ.Intelligenceandlearning[J].IEEEControlSystMag,1995(15).

篇12

[关键词]机电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44-01

工程施工质量的好与坏,一方面取决于工程施工内部的协调与组织作用,另一方面取决于工程项目的专业管理内容,其中建筑机电的安装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专业管理内容。机电工程项目的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现机电工程的全面一体化将对搞好整个施工工程意义重大。

一、 施工项目管理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机电系统的管理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共识,就是对机电工程项目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具体来看,机电一体化管理是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所涉及的各类机电以及机电的操作过程实行统一管理。机电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的BS标准体系,之后经过香港的相关公司引入中国内地,并得到了发展普及。目前,我国国内在机电一体化的管理上往往是由实施机电系统主要工程的承包方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机电系统进行统一的承包管理。如今,很多建筑大楼中的机电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相互制约着,很多的基础的机电系统服务于总机电系统。由此可见,机电工程必须实现一体化,以便进行方便的管理。事实表明,如若不实行机电一体化管理,而是分割进行管理,那么势必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重叠工作,施工的费用随着也会增加,相反如若实行机电一体化,一方面能够避免重叠浪费,节省施工费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整个机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虽然建筑机电一体化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并在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部分是在整个建筑结构工程完成后才进行的,且在建筑装修开展之前结束机电一体化进程。从这一角度分析来看,整个机电工程项目的工期短,具有边施工、边作业的特点。针对机电工程项目的这一特点,需要相关的负责人员对建筑机电一体化的安装工程图纸设计、施工安排以及工程进度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力求提升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机电工程项目全面一体化的管理策略

1、严格控制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

由于机电在建筑工程安装中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如若掌握不好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那么势必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可以说,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可以作为反映整个工程管理水平的一项指标。另外,机电工程中团队的协作能力、施工设备的利用效率等也是衡量机电一体化的决定性因素。要想保证机电工程项目的良好的进行,就必须将机电一体化安装的过程落实到每个具体的环节中,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程,并对每一项、每一天的工作进度进行详细的记录,总结当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同时,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光保证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施工者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

2、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机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的工作是全面熟悉相关的设计图纸,认真仔细的分析图纸,发现图纸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给予处理意见,全面纠正图纸中的错误,力求将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事故扼杀在摇篮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机电工程施工的环节。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电总承包商,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施工经验外,还要求具备相关的组织能力,能够很好的统筹安排机电系统工程的安装。因此,在机电工程实施之前,首先对参与施工的队伍以及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考核合格后,开始培训上岗,避免因施工人员专业水平的不合格影响工程质量与工程实施进度。

3、施工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机电工程正式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审核通过的电气设计图纸施工,同时在实施的进程中应遵守国家有关电气工程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保证科学、合法的施工。在机电一体化过程开展的进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如若发现图纸上存在的问题时,应及时提出并要求相关人员立即处理问题,不能未经允许就擅自修改设计图纸。在具体的施工阶段,机电工程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部位,应实施旁站监理的措施。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机电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推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制定符合规范、工艺标准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好监督工作。

4、施工调试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若一部分系统完成安装后,就应相应的开展调试工作,力求保证部分系统运行的参数达到标准后,方可开展下一部分系统的安装工作。在机电系统整体完成后,需要进行整体相关系统的调试,调试完成后才可实现机电工程的整体竣工。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机电工程的调试工作往往是承包商进行组织的,在调试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方案进行参数对比,保证各系统的运行参数达到标准要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安装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强的工程,机电一体化的管理已成为当代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建筑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涉及的专业与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与此同时遇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需要我们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的进行完善,进而使我国的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更上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柏龄.《机电工程项目的全面一体化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03

篇1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一体化管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1-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采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是当前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内外的企业发展来看,计算机一体化管理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的话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企业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现状基础上,对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并结合具体实践,对企业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实现进行分析探讨。

1.企业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概述

1.1 企业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概念

现如今计算机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已经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所谓计算机一体化管理就是企业利用计算机来对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例如决策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通过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计算机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①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一体化技术能够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便于决策;②设计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一体化技术把设计出的方案直接发送到生产部门,有利于生产活动的开展;③销售部门利用计算机一体化技术能够及时掌握产品的销售情况、货存量等信息;④财务部门利用计算机一体化技术能够对市场行情、销售情况、价格信息等进行及时的调整。

1.2 企业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意义

结合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理念,各个系统之间或相关的业务之间都能够进行数据的共享,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使数据和信息通过基数按技术进行通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互,把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最大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计算机系统管理一体化不仅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还能保证各类信息的高度集成,增强运作的效率,同时也减少资金的成本。

通过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建立,能够使应用资源集中到一起,改善系统建设之间相互牵制的问题,增强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把分布在网络上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整体中,增强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管理一体化还能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性的投资出现;除此之外,能够利用应用系统间的通信线路来减少网络的复杂性,增强系统的运行效率。

2.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若干建议

2.1 强化一体化的管理建设

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生产和管理在目前的国内外企业中应用较为普遍,但一体化进程却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为了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和“敏感度”,必须强化一体化的管理,既注重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又要加强企业外部信息的获取,跟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现计算机之间管理系统的“对话”,打破部门间的差异,实现管控结合。

2.2 完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保障

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一体化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分别为通讯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对于前些年来说,计算机没有真正的普及,通讯费也相对昂贵,很多小型企业要想建立一体化系统是比较困难的,而现如今计算机设备几乎已经遍布各地,为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光缆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通讯事业的发展,为传输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现如今一体化管理已经成为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点问题。①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一体化系统,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料,保证系统同企业能够更加符合;②对于一些新成立的小企业来讲,建立计算机一体化管理轻而易举,而相反,对于一些在7、80年代就成立的企业来讲,要想更换一体化管理系统非常困难,因此要根据时展的需要,依据市场及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为企业生产管理助力。③在具体落实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时,企业内部各种复杂的关系是实现一体化管理的一大障碍,例如标准不统一、管理不合理等,导致一体化管理出现困难,因此在实现一体化之前要必须先对企业的管理和体制进行优化。

3.以某企业为例,探究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以XX企业为例,探究其一体化管理系统。如下图:

3.1 一体化技术平台

XX企业根据计算机一体化理念,让一体化技术平台和各个系统业务之间,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了全面的数据共享。同时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该企业与财务等其他供应商提供的系统之间,部分业务数据与信息也可通过一体化技术平台数据接口进行相互通讯。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应用,避免了企业管理中信息孤岛的出现,保证信息价值,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保证了信息的流程,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这是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体现。

3.2 开发、经营、管理平台

在一体化平台的基础上,XX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开发平台和项目经营平台。在信息管理平台中,主要设置了协调办公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系统下面又可以细化;在项目开发管理系统中,包括了计划、招标、合同、成本、供应商和材料等方面的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又分为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网客户频道两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租赁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在三者相互平行的条件下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

3.3 决策支持管理系统

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的设定,实际上是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地域分散限制,为各个分公司、分部门,一体化的交流提供平台,实际上加强企业一体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目前最为关注的事务、报表集中在这一模块中,让相关领导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状况。

总 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一体化管理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回顾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过程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企业一体化管理的重要动力,同时企业自身结合市场及企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也是重要的保障。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突破,以及企业自身管理的不断完善,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霍江林,刘素荣.对石油企业投资管理机制改革和组织结构创新的研究――对油田企业实现投资成本一体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09:74-75.

[2]谢林,解虹.区域图书馆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以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5:29-33.

篇14

一、确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想的依据

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

2、酒店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实用酒店服务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

二、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

半年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课程负责人及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最后确定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现代酒店行业”为宗旨,以“酒店会展企业的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以“培养适应酒店、会展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初级管理人才”为目标, 按照课程模块设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

1、课时设计:减少了理论课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全面加强实践教学。

2、形式设计: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3、内容设计:实践联系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要求,对课程内容具体为三个模块:餐饮、前厅、客房。实践课的内容设计紧扣工作过程需要,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中形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体系设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师资培养

目前我专业在师资方面非常地短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完善教师队伍。教师可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企业优秀员工引进形式完成。来到学校以后在对教师进行培养,以达到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专业知识

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宽泛的人文科技知识,包括文、史、哲、美学和科普知识等。

2、专业能力

流畅准确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

以上目标的实现及不断深化是分职前、上岗、职后三个阶段分步实现。职前教育的任务侧重于学习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教育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形成教师的品质,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上岗培训则是将职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从生手变为熟手;职后教育应通过对工作实践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并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一体化工作站的建设

以酒店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目标,通过划分不同的岗位,我们了解了酒店不同部门的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中要突出“前台服务与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前厅操作技能”“仪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不局限于一般的操作本领,而是包含这个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根据主干课程,设置不同的环节。对于“前厅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分为“到店前的准备工作、到店时的引领工作、到店后的接待服务、离店时的送别工作”等环节。

1、根据所设置的模块建立一体化场地

(1) 对于一体化教材中仪容仪表、礼貌礼节、口才训练等理论与实习可以在一个场地进行,但对于其中要求有动手能力的环节需要具备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样模拟环节才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只有对现有的基本设施加以利用,才能使学生达到直观体验。

(2)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完成前台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方面实训,实行一体化教学。

(3)利用校外实习场地,将其规划为我专业的“变化式教学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实习。

2、目前饭店服务教学一体化应有的支持

(1)在校实习应有相应的实习场地的支持

(2)校外实习场地的建设应该规范而有序,以达到学生实习教学和工作岗位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