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识别及评估范文

风险识别及评估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9: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风险识别及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风险识别及评估

篇1

关键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进行投资。然而,2004年以来中国共有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亏损,14个项目累计亏损达950.5亿元。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已经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境外投资企业13000家,对外投资积累达到2457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中国作为收购方的并购交易额,排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2011年7月初,中铝宣布澳大利亚昆士兰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最终告吹,项目损失高达3.4亿元;2011年6月,中国铁建投资沙特轻轨项目亏损达人民币41.48亿元;2009年底,中化集团在海外投资的3个油气田项目,累计亏损1526.62万美元;2009年9月,中国中铁在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亏损,合同总额4.47亿美元。还有一些海外投资亏损具体损失没有数据显示。如此巨额的投资亏损不难看出走出去的国有企业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2006年6月,国资委制定并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2008年6月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然而就2006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以来,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改进空间。本文力求从企业风险识别及评估的实践角度,论述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在企业实践中如何更好的增强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为形成自上而下、全员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提供支持。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简介

1.企业风险的定义:2006年国资委的指引对企业风险的定义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将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并将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本文提到的风险主要是指仅带来损失可能性的纯粹风险。

2.全面风险管理:根据指引的定义,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3.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指引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分为五个步骤,如图所示:

本文主要侧重从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及风险评估的实践角度,研究分析如何有效的开展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工作,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及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保障。根据指引的规定,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及风险评估的解释如下:

(1)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二、企业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实践方法论介绍

1.风险识别方法的介绍及应用:

(1)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风险。通过对公司资产、负债、收入利润构成状况的分析判断公司经营管理结构,初步判断风险可能存在的主要环节。通过财务指标与行业的横向对比分析及3-5年的纵向分析判断风险的形成及变化情况。

(2)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根据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确定的风险出现范围及变化情况,由风险管理人员对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根据指引要求划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五大类。根据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分析及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了解,将五大类风险中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列示,主要体现企业所处行业面临的固有风险。通过访谈、相关资料收集了解针对固有风险企业所采取的公司层面控制措施,并分析判断公司层面的剩余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管理层不采取任何措施减少其发生可能性或影响程度的情况下,原本就存在的风险。

剩余风险是指考虑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之后,仍然会发生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损失的风险,考虑的是经过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之后风险仍有可能造成的影响。

(3)分析解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根据调研结果整理出的剩余风险,分析各项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调研及历史数据搜集,整理出企业的风险事件,研究分析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造成的影响,与各项剩余风险进行逻辑关系对接,从而形成风险逻辑关系图。

(4)流程分析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通过访谈收集资料梳理企业流程现状,识别流程目标、流程层面风险及控制措施,并将目标、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匹配。发现流程层面的剩余风险,即缺少控制及控制失效的流程风险。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发现公司层面风险并进行分析分解,进一步发现流程层面风险。

2.风险评估方法的介绍及应用

(1)问卷调查法:通过将识别出的公司层面剩余风险按照风险分类编制成公司层面调查问卷,向公司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公司管理人员对公司层面风险的判断。将识别出的公司层面剩余风险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分级别,通过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乘积确定风险等级。

(2)离散度分析法: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离散度测试分析,对各项风险的问卷结果进行逐项分析,找出离散度较大的风险,访谈风险离散度较高的评分人员,进一步了解原因及风险表现情况。将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不合理或者离散度较大的情况进行调整,形成公司层面风险地图,将风险划分为一般风险、重要风险、重大风险分布在风险地图上。

(3)管理层访谈法:将问卷调查结果及离散度分析结果汇总后,掌握公司管理层对初步识别的风险等级排序结果的判断。通过了解公司管理层的信息,对风险出现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和分析。

(4)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相对合理的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根据初次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风险评估环节使用德尔菲法,结合离散度分析及管理层的意见反馈,组织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参加风险讨论会。对风险等级排序靠前的风险逐项讨论,进行第二轮背对背的问卷调查,统一管理人员对公司层面风险的认识,并积极讨论应对策略,明确风险的责任归属。根据集体讨论的最终结果,形成最终的公司层面风险排序结果。

三、风险识别及评估实践方法论的应用说明及局限性

1.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落地难”的问题,采用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能够相对准确的找出公司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公司层面风险涉及范围较广,逻辑关系相对复杂,容易出现识别风险颗粒度不一致的问题。如何有效的体现实际存在的公司层面风险,并以相对清晰的逻辑关系进行列示和关联,可能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估环节的合理有效性,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总结。

2.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本文介绍的风险识别及评估方法主要基于公司层面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风险管理方案及监督改进的工作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将公司层面风险进一步分解为流程层面风险,会更有助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

3.本文主要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提供了公司层面风险识别及评估的方法及应用实践,对于定量分析的内容尚未进行有效说明,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供应链质量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关键风险诱因;贝叶斯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127-02

1 引 言

在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研究方面,许多事件都说明供应链的某些风险因素对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供应链中的大多数风险因素都表现为产品质量大幅波动。Robinson和Malhotra给出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对供应链的合作组织商业流程的协调和整合,以此来度量、分析和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流程,目的是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而传统制造模式下,质量管理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内部,注重内部过程、要素、部门之间的管理与协调,而对于外部过程以及外部关系则较少关注,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乃至最终用户之间尚未形成一条连续、畅通的质量链,而是被一系列相对封闭的质量“黑箱”所割裂。本文在将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视角放在合作组织内部和合作组织之间的质量管理上,而在质量管理中质量风险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从文献目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分析上,并且注重风险产生后的管理和控制。质量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动态的、预测各指标值的对于导致供应链质量风险事件发生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的有效方法的研究目前还不成熟,缺乏定量的预测方法。从管理角度看,风险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发的原因,只有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才能预警和管理风险。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识别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关键诱因、确定描述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关键风险指标、评估供应链总体质量风险以及供应链质量风险诱因对于供应链总体质变动等方面。

2 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识别

通过风险识别的工具――关键风险指标和关键风险诱因分析,得出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关键诱因和关键指标,它们是管理者对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针对供应链质量风险建立贝叶斯网络的依据。

2.1 供应链质量管理关键风险指标的确定

关键风险指标是对某些特定业务活动和控制环境进行监控的关键指标体系。Starbird S.提出了最佳合格质量的概念,认为质量可以用合格率表示。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供应链质量风险,所以将产品的不合格率作为关键风险指标,当不合格率到一定的范围时,必须识别出风险产生点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2 供应链质量风险关键风险诱因的确定

关键风险诱因就是一些风险特质或风险特性,是引起特定风险的随机因素。本文从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以及供应链总体的协作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质量风险,并提出导致供应链质量风险主要的诱因,即供应链的构成、企业间的协作、供应商的运作风险、核心企业运作风险、销售企业运作风险和为整条供应链服务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风险及相应的二级指标。供应链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供应链长度、数量、供应商选择标准、与供应商的关系。供应链的运作风险的影响因素有:供应风险、需求风险、制造过程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设备的完备性、员工的结构与素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

2.3 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识别结果

由上一节的分析,并结合供应链各成员的特点得到供应链质量风险关键诱因与衡量风险程度的指标,即产品不合格率。如下页表所示:

3 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3.1 贝叶斯网络用于风险评估的可行性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概率的不确定性推理网络,其定义如下:B=,一个贝叶斯网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对应问题领域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即贝叶斯网络结构G和网络参数θ。第一部分贝叶斯网络结构(G),由一个节点集合和一个有向边集合组成。有向边表示变量之间的依赖或因果关系,有向边的箭头代表因果关系影响的方向性(由父节点指向子节点)。贝叶斯网络的另一部分θ是反映变量之间关联性的局部概率分布集即概率参数―条件概率表(CPT),该表列出了每个节点相对于其父节点所有可能的条件概率。本文所研究的是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评估,供应链质量风险事件的发生需要各种风险诱因的累积和一定的风险发生条件,而贝叶斯网络提供了一种自然地表示因果或者影响信息的方法,能够建立一个表示风险诱因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并且能够动态的预测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大小,以及诊断影响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因素。

3.2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1)模型的基本假设

①假设忽略外部环境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大的自然灾害等),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各企业自身的运作以及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协作,所以将从这两个方向分析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关键诱因;②将研究对象设定为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三级供应链;③研究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对供应链的运作风险的作用时,将各节点假设为相互独立的,即各节点对于供应链运作风险的影响不受其他节点的影响。

(2)网络结构的确定

在构建的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模型中,供应链结构对供应链上协作风险影响比较大,因为供应链结构决定了企业间沟通和协作的难易程度以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样地,各企业的运作风险影响供应链的运作,但供应链的运作风险并不一定会影响各企业的运作风险,所以,各企业的运作风险是供应链运作风险的父节点,是导致供应链运作风险的原因。根据上述的方法进行判断,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得到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3)参数θ的确定

θ代表用于量化网络的一组参数。对于每一个Xi,存在如下一个参数θXi /Pa(Xi),它指明了在给定发生的情况下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

即θXi /Pa(Xi)=P[Xi/Pa(Xi)],i=1,2,…,8(1)

其中,Pa(Xi)表示在图G中Xi的双亲变量的集合,无双亲节点的变量概率分布用边缘概率表示。参数θ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专家法和数据法。专家法是通过专家的经验给出各变量的概率分布,而数据法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得出变量的概率分布。

在图1的基础上加入各变量以及各节点的概率分布(CPT)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

(4)目标函数的求解模型

本研究的主题是确定在各节点概率分布确定的条件下供应链综合的质量风险以及各供应链质量风险诱因对于供应链综合质量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所以目标函数为确定除根节点之外其余节点各状态下的边缘概率,即P(Xi),i=1,2,…,8,下面针对确定条件下的概率分布和有信念更新的概率分别采用不同的算法。

①无信念更新的算法

各节点的联合概率为

P[Pa(Xi)×Xi]=Pa(Xi)×P[Xi/Pa(Xi)],i=1,2,…,8(2)

任意的非证据节点X各状态下的边缘概率的计算

P(Xi)=Pa(Xi)P[Xi×Pa(Xi)],i=1,2,…,8(3)

由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图知:

Pa(X8)={X6,X7},Pa(X6)={X1},Pa(X7)={X2,X3,X4,X5}

②有信念更新的算法

给定证据E后任意的非证据节点排他性X的后验概率分布P(X/E)称为该节点排他性的置信度Bel(X),根据贝叶斯网络推理模式的特点,一个节点排他性的信度可以分解成两个参数:诊断性参数λ(X)和因果性参数π(X),从而节点排他性的信度Bel(X)=aλ(X)π(X),(a为归一化常数),诊断性参数λ(X)根据子节点排他性X的第j个子节点传播的信息,π(X)根据子节点排他性和父节点排他性传递的消息进行计算。

λ(X)=λj(X)(4)

λj(X)为节点X的第j个子节点传递的信息。

π(X)=U1,U2,…,UiP(X/U1,U2,…,Un)πx(Ui)(5)

P(X/U1,U2,…,Un)是专家知识或数据学习后的概率化表示形式,πx(Ui)为节点排他性X的父节点传递给其的信息。

4 结论及研究展望

在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关键风险指标是适用于风险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具,所以供应链各企业往往设置一些关键的风险指标来评估和监控供应链质量风险。本文利用关键风险诱因和关键风险指标分析法,得出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关键诱因和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通过模型的应用表明了:在风险管理中,一些风险标指值的变化影响其他指值的变化,企业可以依据过往的经验设定各节点指标值的取值范围,从而定位导致风险产生的首要因素。所以本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供应链风险动态的监控和管理。本文没有考虑风险的另一个要素――风险产生的后果,仅从预测风险产生的概率入手,所以在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中加入风险产生的后果这一要素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Robinson,C.J.and M.K.Malhotra,Defining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ts relevance to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6(3):315-337.

[2]Starbird S A.The effect of acceptance sampling and risk aversion on the quality delivered by suppliers[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1994,45(3):309-320.

篇4

Abstract: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rge investment,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personnel constitute complex, various processes, strong undertaking, so there are many controllable and uncontrollable quality risk factors, so that formed engineering quality risk lo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risk, using AHP to identify and assess it,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ssessment points out the thought of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risk and the note of serious risk prevention control.

关键词:输变电;质量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

Key words: power transmission;quality risk;recognition;assessment;prevention;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081-03

0引言

风险是指在一定概率条件下未来可能发生但现在无法确定的不利影响或损失,质量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输变电工程施工具有投资大、工期长、人员构成复杂、工序繁多且具有承接性强等特点,因而存在诸多的可控和不可控质量风险因素,从而形成工程质量风险损益。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某一节点发生质量风险损益时,会对施工后续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形成风险损益在项目实施链上的传递。质量风险沿项目实施链传递的效应极易引起质量缺陷甚至造成事故,严重时直接影响输变电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输变电工程而言质量风险控制问题尤为重要。

1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内容及特性

1.1 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内容质量风险控制源于风险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大环节。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质量风险控制是在质量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加以控制、抑制,降低其发生风险。因此,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小损失幅度。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心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管控工作体系来确定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和等级要求。

1.2 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特性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是具有累加效应的,项目每个环节的质量风险形成由两部分因素构成,一是外部风险环境对项目质量的影响;二是工序系统本身质量风险因素的影响。项目质量风险具有方向性和时间性特征。方向性是指项目风险传导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或者说项目风险传导过程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时间性是指项目风险从一个阶段(环节)传导到另一个阶段(环节)或从一个项目传导到另一个项目或影响到整个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风险传递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承担风险的利益者不一,内外部往往存在各种利益冲突。输变电项目施工中的利益者包括业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设备及材料供应商等诸多参与方,各参与方形成了项目价值链,任何一方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工程一系列的损失,即质量风险的传递。

1.2.2 施工项目质量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不确定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施工各参与方、施工生产过程、环节衔接信息偏差。

1.2.3 施工项目质量风险是随着项目实施进展而变化。施工过程中任何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施工质量的变化,并需要对质量风险的动态评估。

1.2.4 由施工项目质量风险所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或事故往往是在施工过程中或后期使用上出现,其显现需要经过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

1.2.5 施工项目质量的隐蔽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因其大部分具有不可拆卸检查的特性,容易根据事后表面质量而造成质量判断错误,将不合格的评估为合格。

2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识别及评估路径

2.1 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识别是识别质量风险来源、确定质量风险发生条件、描述质量风险特征并评价质量风险影响的过程,是质量风险控制的前提。施工质量风险的识别过程可以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即由总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层层分解来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质量风险识别可以采用项目施工方与监理方组成联合会议专题讨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理论与经验讨论后确定所有的风险事件。根据国内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实际情况进行识别,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主要有经济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环境风险四大类。

2.2 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评估模型

2.2.1 识别所存在风险后,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影响施工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构建层次模型如表1。首先使用专家打分法对各要素进行评价取值,把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标是总风险A,第二层次指标是第一层次包含的四个维度的风险(B1、B2、B3、B4),第三个层次指标是第二个层次的若干影响因素。

2.2.2 构造比较判断矩形。以矩形的形式表示每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的情况,即对上层次的某个因素,在下一层次中两两元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量化判断。两两因素的量化值称为比例标度,比例标度可采取1,2,…9或者其倒数作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量化值。比例标度9个数字的含义是:1两个因素同等重要,3表示因素1比因素2稍微重要,5表示因素1比因素2明显重要,7表示因素1比因素2强烈重要,9表示因素1比因素2极为重要。2、4、6、8对应以上相邻矩阵的判断的中间情况。判断矩阵因素的赋值反映出专家对各风险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认识。

2.2.3 进行各因素相对权值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计算综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相对输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A)而言,基准层内的指标两两评价得到矩阵A-B(表2-6)。

一致性检验。在A目标下,R1-R20的组合权重如表7、8所示。

2.3 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评估结论根据层次分析法,采用构造比较判断矩形模型进行各因素相对权值计算后得出结果如下:

2.3.1 重大风险组成: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管理控制执行力、管理组织体制机制等三项的权重在(0.1,1)之间,属于重大风险,应当加以研究并加强监督控制。

2.3.2 中度风险组成:施工管理水平、现场组织、质检自检及整改、施工工艺方案、合同约定及履行、人财物管理、技术审核和交底、行业法规及规范、工器具及设备的调试校验、成本、新技术设备应用、材料价格波动、地质特征、通货膨胀、国家/地方法规及规范、地形环境等十六项的权重在(0.01,0.1)之间,属于中度风险,应加以重视并采取常态的防范措施。

2.3.3 轻度风险组成:气候条件的权重在(0.001,0.01)之间,属于轻度风险,应做出准确判断,给予适时的重视并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3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控制路径

3.1 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思路由于输变电施工质量风险的动态性和传导性,因此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必须有动态的、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手段,更为关键的是要强化项目与企业之间、各类工程之间、工程分部之间、分项工程之间的持续风险管理和界面管理。同时,施工质量风险还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指向性,因此控制项目风险必须界定项目风险可能的传导方向和路径,明确风险传导控制的关键环节或阶段,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和应急预案。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级别分类(重大风险、中度风险、轻度风险)来启动不同层面的应急预案,合理配置资源。针对重大风险要求必须重点整顿,对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实施行政和绩效考核,以大力度的处罚确保规避风险的刚性;针对中度风险要求黄牌警告,对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履职考核并督促立即整改;针对轻度风险则要求对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提醒。通过检查、评估、预警等,及时实施干预手段,以提高风险应急反应能力。

3.2 输变电施工质量重大风险控制主要举措根据本文评估结果,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管理控制执行力、管理组织体制机制等三项风险是输电施工过程中危险程度最高、最需要关注的风险。这三项风险防范应从风险源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输变电施工质量重大风险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防范与控制。

3.2.1 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风险的防范与控制:①自上而下宣传并引导正确的学习之风,在理论知识上重点普及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鼓励无私传授经验;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时性,一切培训应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分步细化推进,培训时间确定应与企业总体工期协调,确保培训实效;③技术传授和讲解应以施工现场为主要培训场所,实操模拟式教学更易接受;④建立阶段性素质与技术水平客观测评系统,以问卷试题、现场检查、调查了解等方式,分阶段定期不定期进行评估;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潜力;⑥提倡技术竞争和技术比武,通过物质和精神奖惩的手段,提高重视度和积极性;⑦新老帮带的师徒关系应在输变电工程中不断发扬下去。

3.2.2 管理控制执行力风险的防范与控制:①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灌输思想的能力和贯彻行为的能力,确保政令畅通;②建立完善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和形势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各种质量管理制度;③优化业务流程,明晰职责界线,规范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细化业务流程,职责界线必须明确到点,用流程和管理职责来规范人员的执行行为;④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培育良好的沟通氛围,通过沟通,使命令指令和工作意图及时得到快速有效的执行,并易形成共识,达成一致;⑤奖惩分明,重要事项必须采取刚性手段确保执行的不可变性;⑥委派第三人对事物进行监督与跟踪,保证管理执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⑦做好信息反馈的收集工作,通过被动反馈或者主动调研,通过总结好坏得以趋利避害,确保管理执行得到不断改善;⑦协调内部资源统筹配置,把资源合理协调调动在所需层面上,从上到下一个方向,以达到事半功倍;⑧提高团队合作和协同作战意识,增强聚合战力。

3.2.3 管理组织体制机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①优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明确各项目管理部门的“责、权、利”关系,从体制上分散企业的施工质量风险。②在完善内部质量管理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在企业制度体系中明确质量管理系列制度的地位和关系,不能将质量管理系列制度独立游离于制度体系之外;③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应采取PDCA循环管理(计划Plan、实施Do、处置Action、检查Check),实现质量在计划控制下上升;④实施大闭环管理中的小闭环控制。即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过程综合、合理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目标;⑤摒弃“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处理”的开环管理模式,把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闭环管理模式;⑥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内部资源,规范施工流程,采用简便方法控制事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质量风险;⑦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建立以物资流、资金流、工作流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系统、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控制等管理系统的开发。

篇5

关键词:风险 水电项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31-01

近年来,随着风险分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风险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金融、企业管理等领域。不仅如此,风险分析也开始应用在水电项目的方面。

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这个过程中,我国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的技术显著提高,很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进行跨国水电项目投资,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实现效益的增加,而且有利于企业积累丰富经验应对更严峻的挑战。可是,跨国水电项目面临的风险更多、更复杂。因此研究跨国水电项目建设中风险因素,提高企业应对跨国水电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对企业保质保量完成跨国水电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国水电项目风险识别的功能

水电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能够给企业、社会带了效益的项目,剔除那些难以实现、成本巨大的项目。通过这样的项目识别,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安排资源、将精力集中在需要建设的水电项目中,重点分析有效项目的风险,减轻企业的犯错成本。

二、跨国水电项目关键风险点

(一)资金风险

水电项目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投资一项水电项目需要一次性注入大量资金,并且在项目的后续建设阶段,还需要有资金的不断投入。缺少资金的支撑,很可能造成工人的流失、原材料的短缺、技术的不可达到、项目的延期等。这些风险都会影响项目的质量,造成企业受益的减少。

(二)设计风险

跨国水电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只有对项目精心设计才能使项目决策者对项目在宏观上准确整体把握。水电项目前期的设计有很多,如厂房的设计、设备的采购、技术的选择、子项目的分配等等。有了准确的设计,之后的项目建设便有了依据。

(三)超时完工风险

水电项目施工前,一般都会与委托方签订合同,规定完工时间。同时也会规定,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将采取何种惩罚方式。水电项目施工期限长,在这段时期中,可能出现对风险的误判而延期,人员的流失而暂停施工、资金供应不足延缓施工进程等情况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完工时间的推迟。

(四)设备供应风险

大型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可以含量高、数量多、质量强的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是工程进展程度的保障,也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但是有时可能设备的供应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设备,或者由于科技进步,原来的设备已经淘汰,新确定的设备在短期又无法提供等。

三、跨国水电项目前期风险识别流程

水电项目前期风险识别,就是通过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哪些风险是企业可以解决的,哪些风险是不可能实现的。前期识别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成立风险分析机构,机构人员由企业的专业人才构成。必要时可以邀请其他成员加入。

2、识别主要风险。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描述项目的流程、项目设计、确定组织人员、确定资金的供给,分析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本身的实力。

3、分析识别出的风险,得出应对策略。识别风险后,需要分析如何应对这些风险,评估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投资企业防患于未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承担与实体匹配的项目。风险应对计划,通常3种方法。第一是单独决策法,这种方法是企业各个部门或风险分析小组成员每个人针对几个风险提出应对策略,交给风险分析机构总和;第二种是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通过召集项目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才来对风险进行分析;第三种就是集体讨论法,这种方法与小组讨论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讨论的范围大,人员多。

4、编制风险应对办法。风险应对办法应该客观的评价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企业掌握这些风险的能力大小、防范风险需要的资金等。编制风险应对办法的目的也是为了决策层能更清楚的认清项目的得与失,为决策者决定项目的开工、暂停、放弃提供参考。

四、跨国水电项目风险预防与应对策略

(一)购买投资保险,防范政治风险

购买跨国水电项目的投资保险,主要是为了应对因外汇变动、国家、战争等这类不可抗因素引致的风险。关注投资保险,合理利用这种保险政策,能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有更多的勇气向国际市场进军。

(二)提高企业法律意识,降低因合同、谈判而引致的风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并且国家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法律就不同。投资国外水电项目的企业应该重视投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合同、谈判引致的法律风险。防范和应对这类风险,企业可以:第一,建立专门的国外法律研究组织,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法律参考。第二,购买法律服务,求助于当地法律专业人才给予精准的法律支援。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是预防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跨国水电项目生产的每个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和入库保管,设备的采购和调试,企业人才职位变动等制定合理运行措施。其中,针对事关建设安全、环境保护、资金运转的风险管理,要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的办法。不仅如此,对跨国水电项目,也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法律、文化等情况变通,保证本土的管理制度在国外也能实施。

(四)提高管理公共安全的能力

公共安全事件不仅影响跨国水电项目的进程,并且影响企业的国际声誉,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收入。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第一就要提高国外项目工作人员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组建专门的检查公共安全隐患的机构;第二,与国外政府部门保持融洽的关系,平时注意收集该国政治、治安等方面的信息,对或有发生的事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