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范文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单位财务管理情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单位财务管理情况

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论文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一些突破,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结合上级要求,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如: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不搞经营,抓不抓财务管理无所谓。二是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是“作茧自缚”,捆了自己手脚,开支卡严了,得罪干部职工。三是认为抓管理是单位领导的事情,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关键所在。2、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这项制度是对领导决策事项合理性的规范,但缺乏科学性。一是权力比较集中,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二是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三是单位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签批质量难以保证。3、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监督。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零星的检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二)会计人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1、会计人员的撤换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是单位根据需要设定的,撤换是单位领导说了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法规和领导之间该遵循那一个?违反法规,处罚的一般是单位,违抗领导,影响的一定是个人,权衡利弊,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自身难保的境地,会计人员的作用确实难以发挥。2、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会计人员可能是打字员,也可能是档案管理员,或是其他岗位,身兼数职,更有甚者身兼要职,会计业务成了附带工作。个别单位违反规定设会计和出纳员为一人。3、外界的支持比较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调查中发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截止2007年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共计125人,第一学历为财会类院校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10.4%;具有会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的22人,占总人数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占总人数的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延续了一种“师教徒”的做法,前任会计怎么记,后任会计就怎么学,照猫画虎,不问对错,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了,也不会运用,依旧是老一套。从此可以窥见一斑,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会计作用发挥的内在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调查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依靠单位本身是无法实现的,有些问题单位解决不好,甚至(一)政府介入,财政部门负责,全力抓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1、合理是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区分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无能力管好,甚至是管不好的。区分责任,区别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2、制定监督考核机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县委、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二)财政部门参与,支持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1、做好会计人员的保护者。《会计法》尽管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但仅限于受到打击报复的,对会计人员的撤换和任用没有明确规定。受到打击报复才去保护,“亡羊补牢”,这项规定不全面。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撤换,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不能单位自己说了算。2、做好会计人员的管理者。主要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保障会计队伍质量。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的做法,同时严把会计证的发放关,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现有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对于优劣情况进行评议和奖惩,对于不胜任人员进行撤换。(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要形成制度化,要严格考核,避免流于形式。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县五年以来的会计基础工作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继续坚持,》接259页

【参考文献】

1、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08).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 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 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 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 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 寻找一些突破, 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 结合上级要求, 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 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 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 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 如: 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 如: 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篇3

财务管理审计属于管理审计的一大主要分支。财务管理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是否最有效地利用其财务资源,是否建立在高效率基础上的一种审计。

“财务管理审计既是一种制度审计,即审查被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完善,是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又是一种效益审计,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益进行核实、评价,促使被审计单位全面提高财务效益。

二、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

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财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作为独立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发表综合性的评价意见,以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每个单位都有特定的一些财务利益关系人,特别是在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利益关系人众多,这些利益关系人都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同时还想估师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将不利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健康。从这一目的出发,追偿的对象应仅限于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只有一般过失行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实行追偿权。因此,资产评估事务所行使追偿权,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资产评估事务所向受害人实际支付了赔偿费;第二,注册资产评估师犯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资产评估事务所行使追偿权时,还应受到如下限制:1·遵守事务所的决定而为的致害行为给委托人或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事务所不应对该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审计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外,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审计。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还表现在通过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中值得改进的方面,向其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来帮助他们改进财务管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上面。

(2)财务管理审计的对象。财务管理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业绩。为了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需要对其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审查,不能仅仅审查一下他们的财务报表,虽然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财务业绩和财务活动的结果,但要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就应对其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入审查,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效益的好坏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3)财务管理审计的判断基础。财务管理审计应当由与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无关的独立的第三者,即审计人员通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来进行。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审计时,应建立起评判财务管理质量的各种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应该尽量容观、尽量量化,虽然没有法定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系统的财务管理审计时间还不长,尚不存在公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但是如果没有可行的判断依据,要想开展财务管理审计是不可能的。

(4)财务管理审计人员的任务。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发表综合性的评论,要努力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上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发表财务管理是否适当的意见,并对审计意见负责。要指出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对重大的财务管理中的错误决策及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并提出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财务管理审计的主体。财务管理审计应当由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特别重要的利害关系的独立的第三者,最好由合法的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担任。审计人员不应是被审计单位的员工、股东、债权人、债务人;审计人员的主要亲属也不应与被审计单位有直接联系。审计人员保持精神独立至关紧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比较容易作出公正的判断。

三、财务管理审计的职能

财务管理审计的职能主要有评价的职能、指导的职能。

所谓评价职能是指财务管理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结合公认的财务管理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水平及财务管理本身是否妥当作出评价。这是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职能。在评价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的效率性、决策的正确性、财务制度的规范性等加以审查。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舞弊行为给予揭发。所谓评价职能,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否正常、健康进行诊断并作出结论。

所谓指导职能是指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根据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审计结论,对研发现的各种,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和忠告,并指导被审计单位加以改进。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指导被审计单位采用各种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组织充满活力和生机。当然财务管理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作出评价,而不是去具体解决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申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申存在的问题,只提供改进的建议,是否接受则由被审计单位自己决定。但提出合理的建议应当是审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有效地发挥其指导职能,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审计的意义。

四、财务管理审计的作用

1,维护财务利益关系人的利益。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与其相关的每一个财务关系人的切身利益。每个单位只有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财务资源,加强财务管理,财务关系人的利益才能有所保障。由拥有独立的公正态度的财务管理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审计,并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些财务利益关系人就可以通过审计结论避免自己不该遭受的损失。

2·健全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并就其财务管理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所进行的评价和建议如果能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并加以改善,其结果必然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健全其财务管理基础。

篇4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 地勘单位 实施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但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还可降低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精细化管理企业财务,以控制财务风险,实现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一、地勘单位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企业单位的全过程,尤其是地勘单位。因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备复杂、繁琐性特征,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的应用可为日后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最终的管理目的。一般来说,地勘单位中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的实施具备这样几个优势:一是该管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充分挖掘地勘单位潜力。所谓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保证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周到,最大的体现人、物价值;二是该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性的财务数据,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地勘单位的会计运行情况,从而做出正确性判断,提供相对较多且准确性的信息;三是该管理措施贯穿整个单位的管理过程,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促进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四是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的实施通过对相应资源的整合,促进地勘单位工作人员、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二、地勘单位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地勘单位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地勘单位的运行中,成本的核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本核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可保证相应成本信息贯穿各个管理环节。这就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的控制成本费用体系,实现单位成本上的精细化管理;加大财务数据的跟踪力度,及时分析财务情况,按时或不按时的分析财务数据,便于及时发现潜在性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强化核算控制

因地勘单位涉及的范围、项目相对较多,再加上管理内容过于丰富,一旦财务管理中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加强各个项目类别的区分力度,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从地勘单位资金来源角度上来看,可将其分为财政项目管理和社会项目管理。故而,需做好上述项目的核算控制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管理需求,并借助先进性的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将地勘单位项目中涉及到的费用、名称等详细、准确的输送到系统中,从而及时掌握项目上的支出情况,为日后工作的执行奠定基础。

(三)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树立,是保证地勘单位更好管理财务工作的关键。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在改变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功能的结合,更加准确的把握设备生产、维护成本,优化配置资源。此外,通过地勘单位工作人员财务管理理念的改变,可有效控制运行成本,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树立相对完善、系统化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的转变财务管理手段,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节,促使地勘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实现总体管理水平提高的目标。

(四)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需从这样几点进行:一是根据地勘单位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规范性的编制程序,真实的反映地勘单位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二是财务预算要求相关部门按照规定执行程序,且执行期间一旦出现需及时变更的问题,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协调;三是根据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执行情况,从而提高地勘单位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从地勘单位工作性质、组织结构等角度建立责任中心,将各个预算指标细化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并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布局;五是完善考核机制,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度,进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五)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

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保证相应工作落实到底。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勘单位要想从根本上实施精细化管理,需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在规范财务核算的同时,预防财务风险,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想使该工作顺利实施,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相应工作有据可依,可从这样几点进行:一是完善地勘单位的财务制度,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二是综合考虑各个角度,打破传统部门界限,制定符合地勘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体系,精细化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标准,进而形成严密性的管理标准。

(六)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精细分工

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地勘单位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需加大地勘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力度,精细化分工、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工作岗位的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细化岗位职责,保证相应岗位处于相互制约、监督的环境下。通过对地勘单位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还需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如:日常经营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行资金,以减少资金的使用量;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人员是地勘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人员,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群体。故而,做好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地勘单位需根据自身的情况情况,做好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精细化岗位职责,监督、管理相应岗位;量化地勘单位财务工作的考核制度,制定奖罚制度、岗位竞争制度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地勘单位较为重要的部分,不但能保证相应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还能提高地勘单位的工作效益。为更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体制的发展现状,地勘单位需及时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地勘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探究,从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核算控制、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等角度阐述该管理措施的实施途径,旨在保证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前言

事业单位属于一种社会服务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对相关的社会公益进行服务,其中所涉及到的行业有很多,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之前事业单位的所能支配的资金全都来自于国家政府,自身的经营活动较少,所以说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预算管理,重视社会效益而忽略了本身的经济效益,而在经济环境的改变下,事业单位需要在国家政府的帮助下,逐渐的面向市场,在这样的情况,财务管理的方式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来进行创新。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传统事业单位的主要是以社会公益为主要目的,在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的同时,比较注重其中的社会效益,由于事业单位的使用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资金的管理方法一直是以资金预算为中心的,但是在这样的资金管理中,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上。预算编制主要是在相关活动计划的基础上,来对使用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规划,但是就传统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来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及时的改变,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仍旧采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来进行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下,这样的方法逐渐不适用于目前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当中;另外在预算执行方面,其整体执行力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最后是预算监督,预算监督能够有效的防止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财务管理当中缺少规范化的预算监督体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财务管理来带相应的安全隐患。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措施

1.根据市场经济的转变,树立新型的财务理念。在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下,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也在不断的改变,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对财务理念进行调整,以此来增加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财务理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将封闭式的、零散的财务管理转变为开放性的、系统性的财务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预算,并且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结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从系统出发,进行动态化的财务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目标来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适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2.加强投资管理,扩宽资金的筹集渠道。传统的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以此来进行相应的社会公益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也逐渐的走向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形势的需要,在保证社会公益活动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资金投资的管理,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这样能够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以较小的筹资成本来获取较多的资金,保证事业单位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带队项目经验投资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经费投入的大小、项目的规模和项目的整体效益M行分析,以此来帮助项目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在进行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进全部由财政拨款来进行提供,这样就不存在相应的财务管理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而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下,事业单位逐渐走向市场,由于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会带来相应的运营风险,另外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的影响,从而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产生相应的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针对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结构的调整情况,在面对市场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但目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不但需要保证社会公益活动的完好进行,还需要对有偿服务进行推广,以此来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资金的管理,需要进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施资产管理、结余管理、费用管理当管理手段,并且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情况的财务管理体制,另外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并且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来的运用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并且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真实的反映财务状况和整体的经济效益,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面向市场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调整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逐步走向社会,并且面对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财务会计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针对传统财务管理当中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需要事业单位树立全新的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理念,并且在保证社会公益活动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并且对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雪飞.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2011(1):78-79.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特点;现状;措施

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仍旧相对滞后,这就造成实际工作与之相冲突,进而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形成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相违背,同时实用性不强,使得制度实行困难重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一)比较全面

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机会充分和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联系,同时兼顾了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制度的建立相对而言较为全面,为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实效性第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单位一样,同样都要涉及工作的实效性,为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显著,其制度建立的基础就是实效性第一,只有从制度上为该工作提供支撑,那么财务管理关注才能突破种种阻碍,达到预期目的,实现管理需要,令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效率。

(三)紧密联系实际

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初期,事业单位就把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同时想好了解决策略,所有,财务管理制度和其实际情况联系比较紧密,这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更易落地,而不是走过场,很好的把财务管理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发挥,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得到提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从上述来看,虽说我国财务管理制度有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临的很多问题也急需解决,否则就会使其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其以后长远发展不利。

(一)执行力达不到

即使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较为科学有效,但由于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束手束脚,不能彻底贯彻执行财务制度。从当前分析,执行力不足已经严重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详尽一切办法把绊脚石搬开,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工作流程太过繁琐

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比较周全这是优势,但是不利的地方就是会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繁杂,因此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效率明显降低,无形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就增加。站在工作效率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性应该和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尽量使两者达成平衡。

(三)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素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而言,更加专业和全面,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更好的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素养,更要能够严于律己,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该工作充满了挑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综上可以知道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为了使其工作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文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克服影响因素,彻底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尽量把一些影响因素屏蔽,保持制度的纯粹性,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该工作的执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进行,发挥其应有职能。

(二)对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完善

对因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而影响工作流程这点,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于完善制度中的不足,尽快把一些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只要不影响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即可,遵从财务管理的原则,简化一些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然后符合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三)应聘一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财务人才队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迎刃而解。所以,第一,事业单位要在人才招聘上把好关,招能力和素质都强的人员,为储备人才做好准备工作,也防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断层。第二,要做好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时为他们充电,保证他们技能和知识的前沿性,争取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遇到一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要分开来看,应该根据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其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人才建设工作,充分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发挥,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莎.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226+228.

[2]陆丽丽.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财会学习,2016,07:48-49.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学化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其主要的社会职能在于为社会公众服务,具有一定的政府管理职能,承担着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任务。实施科学化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事业单位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缺乏

由于性质所限,部分单位管理者更关注单位业务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管理者对于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并未将财务管理作为单位的重要事务来处理。部分单位由于科学化财务管理观念尚未树立,因此财务管理未与单位具体的业务相结合,财务管理难以发挥监督职能,对于科学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依据,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经费核算部分较为重视,但是对于审批流程、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等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弱化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甚至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仍然存在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财务管理方法保守陈旧,难以掌握新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等现象,部分财务人员财务核算能力较弱,缺乏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难以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实施现代化的财务管理。

(二)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事业单位未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工作约束力不强。部分单位对于预算编制工作不重视,没有组织专门的预算领导机构,未安排专门人员对于本单位、本部门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业务发生实际和本年需求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汇总。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未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仅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部分单位甚至采用去年的决算数作为今年的预算数据,未考虑今年业务发展和单位业务目标,导致预算数据与单位实际严重不符,起不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另外,预算执行方面,部分单位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超支,业务费、资金等支出严重高于预算,支出审批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财务部门对于预算管理也未严格加以监督考核,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好坏对绩效无影响,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部分单位未按照预算严格执行,任意增加或者调整预算,甚至有的单位将应纳入预算内的资金单独开支,形成小金库等现象。

(三)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尚不规范

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科学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尚不规范现象还存在,往往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效果。部分事业单位未严格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执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还不规范,例如,部分单位对于记账方式要求不严格,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式,部分单位随意设置会计科目混乱,会计科目设置不够规范和科学,不符合准则和相关制度要求,部分单位新老会计制度科目混合使用,导致账务不清楚。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未将全部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单位情况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内部控制尚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漏洞的重要环节。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在业务流程方面未进行标准化控制,也无遵循依据,业务处理流程仅按照领导的批示进行处理,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或者出现漏洞和错误。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收支约束不力,事业支出还存在挤占专款支出的情况,甚至部分支出界限不明确。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失控,形成内部管理漏洞。部分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监督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二、事业单位实施科学化财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树立财务管理观念

应强化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特别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应重视单位财务管理,掌握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科学财务管理重要性。应将单位的具体业务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强化财务监督职能,为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依据。此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应重视加强财务经费审批流程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分析职能,以提高本单位财务管理科学水平。事业单位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建立培训机制,促进财务人员加强自学,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把专业提升、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的全面素质,增强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过程中,应强化市场观念和财务风险观念,对于存在经营收支的事业单位应注重融资理财观念,强化成本效益原则,为实施科学化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有效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科学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贯穿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也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依据。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审批和监督等方面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程序进行。在预算编制方面,应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编制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式,对单位预算期的业务发展趋势进行充分预测,使得预算数据与单位业务实际发展相适应。编制预算时应充分收集各部门的意见、资料和建议,汇总后进行沟通、统筹和协调,使得预算科学、准确。应健全收入支出制度,将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按照预算确定的时间和进度进行支出,严禁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如果发生特殊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或追加时,必须通过相关程序进行审批。财务部门则应进一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预算执行情况不好的单位,应加以考核,以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

(三)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我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因此,应按照新的准则和制度要求,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同时,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者对某些明细会计科目进行合并。在进行账务核算时,应完整填列会计科目名称、编号,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在实际核算中,应就单位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对各项会计要求情况进行如实反映,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可靠的反映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资产负债、事业成果等情况。

(四)健全单位内部控制

要实施科学化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按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实施措施和优化业务程序,进一步防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应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即确保业务及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防范经济舞弊,防止腐败,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应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将单位全体经济业务活动均纳入到内部控制中来,强化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对单位的全面控制。内部控制的实施应结合单位实际,并随着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同时,对于单位内重要经济活动加以关注,防范重要风险。进一步梳理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工作机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应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明确单位各个业务环节,对于经济活动的风险加以系统分析,确定内部控制关键点,选择风险控制策略,并建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实施。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科学的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愈加重要。事业单位要发展,应不断树立全体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式,强化预算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不断规范财务会计基础性工作,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娇,张东旭.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会计师,2013;08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手段;强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逐年加剧,各大中小型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危机。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且突围而出,首先必须重视与培养单位本身的各项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制度管理等等。基于此社会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分析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两大方面,进一步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一)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计划、有规模地展开,保证资金的最少投入与最大流动性。

(二)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核算与监督,通过财务手段控制单位的资金。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的控制能力太过薄弱。

1、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去控制成本;

2、对于成本的中各项收支指标不明确,对支出的管理不严格,导致单位内部各项费用超标,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3、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方案,一些单位擅自更改资金的用途。

(二)缺乏规范的会计工作体系。

1、对会计科目进行不合理地使用,造成财务部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大量计算数据与信息缺乏准确性;

2、在会计记账的时候缺乏规范有效的记账凭证,无法准确反映单位内部的真实经济业务状况;

3、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核算集中到一起进行,根本无法准确地分析单位财务的收支情况,更不利于财务的统一管理。

(三)预算编制存在缺陷与漏洞。

1、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对单位建设项目支出指标的规划很模糊,无法科学、合理地采取财务手段去细化项目的支出程度;

2、随意与盲目对预算编制进行规划,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也不结合单位的实际,使预算编制完全不符合单位的财政需要;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

1、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

2、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较低,缺乏管理责任心甚至素质低下,利用财务管理职权私自挪用公款。

三、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加强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

1、以“较低事业成本取得最高事业绩效”为财务管理目标,通过绩效为导向来进行对成本的管理;

2、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严格控制单位内部的支出,使单位内部的任何经济活动支出与成本设计相符;

3、在进行单位项目建设时,充分考虑对成本的控制,要用成本牵制整个项目建设,使项目在成本的监督下有序不乱地按照成本的预算完成;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明确开支标准的财务管理体制;结合单位的预算编制,建立能细化单位内部资金支出程度的财务体系;

2、根据财务管理法的相关理念,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明确每一个部门的职责,确立各财务部门间互相牵制的制度,使财务管理部门的各个组织机构进行相互协调与控制,保证每个财务部门都正常行使自己的财务职能;

3、通过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单位资金来源作出统一的规划,审核资金来源是否正确与完整,建立“财务收支预算—财务收支明确统计—审批财务收支—总结财务收支”这一审批流程,保证财务管理手段实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能及时反馈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

(三)强化财务预算编制。

1、提高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体系与程序,加强单位内部对预算编制的审核程度;

2、结合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能力,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使预算符合实际,对单位的财务进行逐项的编制;

3、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结合单位往年的财政状况,保证收支平衡,保证此预算编制不仅能够全面且客观地反映出单位的收支情况,而且对单位事业长远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与推算作用;

(四)制订合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

1、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体制改革制度与经济发展情况和财政状况,制订符合市场运营要求的企业会计制度;

2、在企业会计体制下,必须做好会计账簿的记录工作,对于单位的经济活动开支必须进行准确、真实的记录与报告,并核算出实际数据;

3、完善会计的清算工作;在年终结账时,会计必须对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清算总结,对单位的各种款项也要进行核算与账务处理。

(五)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1、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财政状况,制订与之相关且切实可行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展开财务管理工作;

2、将单位内部的各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从侧面为财务监督反馈信息;

3、定期或者随时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严格审核财务管理手段的运行过程,对各项财务数据、财务报表进行实际考察,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

(六)注重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引进大量的财会专业人员,加强整个管理部门的专业程度;

2、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财务管理培训,强化他们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3、实行责任追求制度,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升其职业道德。

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所以财务管理要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总结与不断完善,才能满足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要求。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方法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节约资金的情况下,充分保证了国家资金受到合理的运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作者单位:保定中纺依棉纺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21):133-135.

[2]王冬艳.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51-52.

篇9

关键词:新财政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引言

新财政体制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在该背景下,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改革计划,满足相关要求同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单位更好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面对的问题

1.财政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顺利运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财政体制下,要求行政单位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将此落实在实处,以适应时展变化。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行政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中,并不具备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无法满足新财政体制的要求,影响行政单位整体发展。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受工作经验与专业能力影响,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在不健全的规章制度下,不能有效完成工作,会出现一些资金管理工作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的行为,直接影响单位发展与运行。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重视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利用此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果。

2.预算管理存在问题预算管理工作,是保证行政单位资金充足与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行政单位可以利用预算管理约束财务行为,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或者利用不充足的问题。就目前财务工作情况来讲,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不深刻,缺乏针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展示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内容与方式,从而影响单位的资金应用。此外,有的行政单位则是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执行力不到位,无法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发挥预算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影响行政单位形象。

3.工作体制有待完善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体制与新财政体制出现不符的问题,无法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完全呈现出来。在经济高速发展下,行政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资金交往也越来越多。由于财务数据的增加,无形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压力。因为不完善的工作体制,无法展示出行政单位真实的资金情况,引发业务工作中的资金隐患。在新财政体制下,需要对工作体制进行完善与创新,根据财务政策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工作制度,以此保证工作顺利运行,以提升行政单位工作质量。

4.工作能力有待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是影响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在新财政体制下,由于工作人员对新制度不理解,仍采用传统工作方式进行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财务工作效果。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工作,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为了适应财政工作的发展,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仍需要提升,学习专业知识,优化自身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1.健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若想提高整体工作效果,应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意识到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基础。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因此,现代的行政事业单位应相应国家号召,加强对自身运行情况的分析,在传统财务管理制度上完善,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利用一套完整的规则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内容,促进行政单位工作开展。此外,建立监督体制,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向行政管理人员汇报财务情况,为业务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避免出现资金不足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工作有效性,促进行政单位健康发展。

2.创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具有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提高行政单位综合实力的作用。传统财务管理中,忽略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实施。新财务体制下,应重视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以此提高工作效果。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前,应对行政单位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实际运行情况与财务状况,根据此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合理使用与分配。当财务预算制定后,则根据此开展工作,不可以随意更改预算内容,以此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约束。同时,应对财务的支出进行明确的规定,围绕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支出管理,明确企业支出内容,保证工作的有效性。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果,提高整体工作有效性。行政单位运行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相关要求,实现专款专用,资金合理分配,利用此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3.转变工作理念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其财务管理工不仅影响自身发展,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提升,解决传统工作中不重视的问题,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为企业财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以此提升工作效果。财务管理工作,是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其中,对存在问题进行改革创新,以此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价值。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转变其传统工作理念,使其学会利用新财政体制解决问题。利用培训活动,引导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学习新财政体制相关的内容,丰富其专业素养,为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引导,鼓励其自主学习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充实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4.强化监督监管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一支专门的队伍,用于财务部门检查工作。以内部审计部门为例,该部门成立后,主要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工作,对工作流程、管理过程、财务支出与收入等进行全面管理,以保证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在新财政体制下,监督检查部门成立非常必要,可以避免不法分子利用财务管理漏洞进行不法行为,同时能够控制徇私舞弊的问题出现。因此,在行政单位运行中,应加强监督管理队伍的建立,以此实现对工作开展的监管,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5.融入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较多的财务信息,若是以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数据丢失、数据信息遗漏等等,影响财务工作进行。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解决传统工作中存在问题,能够将财务数据完美的呈现出来,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财务管理中,通过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创建财务管理平台,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加强财务管理平台的建立与创新,将财务工作透明化,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为各部门工作开展提供便利,促进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果,对单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解决传统工作数据运算不准确、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有利于乡镇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

6.完善工作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若想更好的适应新财务体制,需要对工作体制进行完善,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建立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完善财务工作聘用制度,以此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工作人员是制度落实的载体,也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当聘用制度得到提升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高,无形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制定科学奖惩制度,利用此激发工作人员学习意识与专业提升意识。加强对工作体制与各项财务工作制度的完善,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以此提升单位的资产值。通过工作制度的完善,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行政单位工作内容,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10

0     引 言

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确保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关键。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依赖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尽管现如今事业单位均已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但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积极响应且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策略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健发展。

1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   财务管理制度急需完善

一方面,事业单位财经法规、制度等执行落实情况不良,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的概率较高,在处理财务问题时通常单纯依靠经验习惯,容易出现较大纰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完善的情况,与当前最新的财经法规与制度未有效衔接,也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制度执行存在冲突。因此,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便很难开展相关工作,也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权威性,难以明确反映资金的具体流向。

1.2   资产管理较为混乱

部分事业单位在针对资产进行管理方面,难以体现出有效性。一方面,资金管理混乱。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配置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即采取常见的一人多任形式,很多人同时兼任出纳、会计等职务,所以岗位职责未分离,从而很容易出现坏账情况;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由于未做到及时有效地清理盘点,导致资产利用效率极低,再加上资产出入库管理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1.3   预算管理不合理

首先,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过去采取的“基数预算法”与新常态性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不相符,在测算依据方面缺乏科学性。其次,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虽进行预算编制,但对后续资金的利用及效益体现并未进行及时追踪,造成预算项目的预期效益未能达成。最后,预算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由于监督体制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经常利用追加预算的手段不断获取财政资金,造成前期预算编制沦为形式,依旧无法改变资金浪费现象。

1.4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主要有全供型与自收自支型,其中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会更多且更大,其原因在于需要对经济效益的产出负责,所以难以规避财务方面的所有风险。一般来讲,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投入前都需要进行投资预测及评估,但目前依旧有部分事业单位的投资属于盲目性投资,省去了前期必要的可行性分析流程,导致最终受益无法满足预期,甚至会出现投资无法收回的局面,在无形中也加剧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此外,许多非自收自支型的事业单位同样对收支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利用前未充分结合本单位经济能力,进而导致后期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

1.5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为匮乏

在推行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仍然有很多财务管理人员表现出知识陈旧、观念滞后等情况,并且在工作中不重视主动学习,毫无自我提升的意识,这种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其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都与时展需求相违背。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还存在非专业人才就职财务管理岗位的情况,由于不了解基本的专业财务会计知识,从而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造成负面影响,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凸显实效。

2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及改进方式

2.1   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便是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唯有对国家所制定的财务制度予以贯彻落实,才能规范所有财务活动,进而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法制化。首先,结合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要求,在财政部的统一要求下,综合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实情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重点放在资产管理、财产审批、权限分配等方面,同时对财务计划的制订、执行、资金筹措、资金利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等做出明确规定。再次,要保证所制定的制度具备时代适应性与可操作性,在完善内控制度的约束下,财务活动能够减少或避免一切违反财务纪律的问题。最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及关键岗位,要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在设置岗位权限的情况下保证彼此岗位的相互分离与制约,这也是避免出现违反纪律情况的重要手段。

2.2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资产管理重责。首先,设置资产管理机构。在事业单位内部需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为该部门提供所有权限,并且资产管理部门应当由事业单位领导直接管理。此外,要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结构的独立性,专门机构要采取定期或抽查手段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资产情况进行核算。其次,重视资产账目处理。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账目处理工作中,财务部门要肩负重责,具体来讲应当对单位内部资产编制总账、明细账进行核查,并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准则处理日常账目。再次,业务部门在使用资产前需要报批。事业单位内部业务部门在使用资产时,需要向进行资产管理的财务部门进行申请,确保专款专用,对资产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业务部门在使用过程中還需随时汇报资产使用情况,这也是保证资产管理独立性的原则之一。最后,切实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事业单位要及时改进传统较为落后的资产管理模式,对单位内部资产进行全面统筹,为提高单位资产效率打好基础。同时,事业单位还需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统筹,结合本单位进行资产合理配置,确保发挥所有资产的效用,进而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或是重复性购买的情况。

2.3   做好预算编制监督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方面要提高重视程度,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直观反映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这也是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开展内部各项工作与推行经济核算的基础,所以事业单位领导要给予足够重视。具體来讲,不仅要留足时间,同时要在人才选用上调配更多的专业编制人员,保证预算编制不管范围大小或是层面深浅,都需要做好把关工作,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性与精准性。同时,在执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结合编制的条框项目及资金的具体流向去运作,倘若发现其中存有误差,需要及时找明原因且制订有效的方案进行调整,并且要对相关手续进行审批核实。最后,还需重视预算编制监督工作,要求不同岗位的人员要认真履责,针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确保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率,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2.4   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保持谨慎心态,一旦出现细小环节的失误便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身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内部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系统。在识别财务风险的工作中,事业单位一定要完善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同时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予以渗透,从而提高预警机制的运转效率。比如,事业单位内部可引用国际社会通用的先进技术手段,确保财务管理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之后通过财务风险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等防止出现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不管财务风险管控系统多么完善,始终不能彻底消除财务风险,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方面,避免突发的财务风险事件对内部造成恶劣影响,尽可能降低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

2.5   重视培养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也与现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看重管理类、经营类的专业人才,这方面人才的储备与发展能够大幅促进事业单位财政事业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有必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同时对工作绩效考核评价进行合理改进,以更加完善的内部制度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事业单位还可定期诚邀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理论的专家学者,以及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前来开展讲座,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展开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交流工作心得以及探讨业务处理问题,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 语

篇11

摘 要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新形势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总结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可以为相关人员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正常的运转。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了事业单位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概述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职能机构,其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编制预算计划,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会计核算,控制各项不必要的支出项目,节约办公经费。

(2)开展资金管理。通过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国有资产出现闲置或者是流失现象的发生。

(3)通过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控制监督,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

(4)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预约束,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家法律以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

(5)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为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基础保障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由于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不完善、不标准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上,由于未能结合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也未能与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财务收支情况相结合,进而导致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其次,由于预算审批过于简单,因而也难以及时的总结、分析以及调整预算计划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预算计划难以真正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此外,在预算计划的执行上,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因而导致违反预算计划,扩大支出范围以及支出标准的财务现象经常出现,这不仅增加了财务支出控制的难度,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也带来了困难。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力度薄弱。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主要靠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执行,而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势必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效果较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足够的管理权限,甚至是属于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来开展,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由于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未能结合自身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由于未能制定完善的盘点以及清查管理制度,因而造成了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账目与实物不相符合、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资产浪费损失严重。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质不高,而且也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凭证管理、审核等方面经常出现工作漏洞,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阶段有秩序的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阶段,应该综合收集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料数据,并借鉴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而根据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财务收支计划,合理的编制各项收入支出控制预算。在预算编制结束后,应该及时送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机构职能部门进行审批,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的相适应。在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阶段,则应该遵循内外统筹、严格执行的原则,避免随意修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计划的现象发生,同时严禁随意更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确保预算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

(2)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并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效果。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3)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方面。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按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可以按照盘点以及清查制度,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类并进一步的核实,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以及处理进行制度约束,确保各项管理程序符合单位规章以及国家法规定,避免固定资产流失以及浪费现象的发生,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可靠。

(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操作者,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除了需要重视其专业技术以及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强化对于其职业道德的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此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面,应该不断完善,重点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来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开展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总结当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以及完善财务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最优化,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辉.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财经界.2011.

[2]周晓燕.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特区经济.2012(10).

篇12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作为反映事业单位全部经济活动的重要工作,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时期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是指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服务性机构,职责包括满足大众对社会事业的需求,推动文化、教育、医疗、生活等领域发展[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要实现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收入。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推行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引发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动,许多事业单位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在过去,我国事业单位有着鲜明的特征,首先,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收取;其次,事业单位没有业绩压力,费用支出由中央或地方财政部门拨款;最后,事业单位无权支配资金使用,要按照政府计划执行。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过去的事业单位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和社会使命更加艰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和现在时代经济大环境的发展相结合。事业单位一般是非生产单位,但是完全依靠政府拨款不能很好的完成事业单位的资金周转活动,加上财务管理自身的复杂性,如管理类别的多样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目前,事业单位不再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它的发展面向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去创造经济效益。如,一些事业单位推出了与本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责相类似的业务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自己的地位。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要通过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方式、优化体制,推进事业单位的兴旺。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体制不完善,首先体现在:财务主管和事业单位领导对于资金运转和会计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管理存在拖拉现象,导致问题处理的滞后,这也体现了内部员工缺乏规范的制约条例,直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损失。其次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内部仍存在着过去依赖政府计划的观念,如等待政府拨款而不主动创造效益。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感、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自主开展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积极性差[2]。最后还体现在: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损失往往没有落实到直接负责人而是直接归单位承担。

2、资产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不能很好的在财务管理中落实,忽视资产清理工作,在年终总结时,盘点的资产与实际资产变动情况不相符,存在着陈年积账和坏账。资产的购买控制严格,但是购买后忽视管理;重视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对于闲置的资产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报废,报废后不及时入账,导致了账实不符,使资产管理陷入困境。

3、预算程序不规范

预算程序的不规范也使得预算执行中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单位支出费用控制不严,存在乱发奖金、补贴、超标准购买汽车、公费旅游、出差费用和招待费用高昂等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预算的严重超支和资金的浪费;二是日常支出占用项目资金;三是专项资金的使用与预算不符。

4、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局限性大

事业单位主要财政支出由国家拨款,这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市场意识,没有自主获取资金的观念,财务管理业务知识面狭窄,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注重纯粹的算账工作而不能为财务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去获取更好的效益。财务报表常采用倒轧的方式,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财务的真实情况,降低了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和质量,削弱了财务部门的职责。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完善会计监督与激励制度,将整体目标分割为多个小目标,将小目标落实到具体负责人。二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完善财务管理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仔细检查运行状况,整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单位财务工作实际的财务管理机制。三是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并逐条针对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处进行修改。

2、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实物资产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常被忽视的部分,但是其作为资产的重要部分,应采取措施规范实物资产管理。首先应制定合理实物资产管理程序,建立长效的盘点机制,形成实时化管理,落实实物资产变动情况[3]。其次应确定实物资产管理责任,实物资产数量多,分布散,资产使用、转移、移交频繁,这就增加了管理难度,责任也难于落实。最后要确保实物资产管理信息与实际情况同步,如某项资产的报废要及时计入账本。

3、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环节围绕着预算展开,从这个角度说,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核查预算执行情况。要彻底消除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现象。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细化预算收支项目,统筹内外预算,禁止项目资金、专用资金的挪用,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4、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

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主要从以下三步着手:一是根据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理论;二是在财务管理人员挑选上应选择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定期接受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领域;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市场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将其财务职能运用到事业单位经营决策和风险决策中。

结语: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激烈,传统事业单位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多冲击,并对新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良好的财务管理能推动事业单位的顺利发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也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成.浅析新时期事业耽误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

篇13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公共部门中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机构,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财务管理的改革,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近年来我国经济预算、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改革的进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问题;成因;改革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一)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各项管理职能的承担者,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也主要依靠财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与国家财政的资金使用情况挂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能够促进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全面跟进社会主义发展客观需求的表现。只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顺利进行,才能够有效发挥财政的作用,让财政收入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仍旧采用旧的传统的管理措施,缺乏灵活性和严格化,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职权交叉,不按财经法规办事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使得事业单位必须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

(三)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能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符合人民民主和科学理财的需要,切实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落实到工作实处,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科学、民主理财的水平。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还能够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完善,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在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明显的不足之一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事业单位是国家公共部门的重要机构,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不存在其他商业企业的盈利经济压力。因此也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管理工作不是足够的重视,财务制度不够严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挪用情况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对坏账、呆账的处理工作不够完善,事业单位对应收款项不及时督促,造成呆账、坏账的现象,给国家的资金的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预算执行过程不严格的问题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中预算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是由政府提供的,但是政府并没有在资金使用的考核方面进行严格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因此,这样的法律漏洞就导致了部分人挪用公款,进行公款吃喝,使得本应该运用到老百姓身上的钱,落入了部分职员的腰包,这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权不清、效率较低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重要机构,但是在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部门职权不分,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部门的职权存在着脱节的状况,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注重对账面明细的管理,不管“家底”的殷实程度,而后勤部门只注重对“家底”的看管,这样的脱节使得财务部门对资产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也使得后勤部门对账面使用情况的不明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够合理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对固定资产核算不够合理的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够完善,导致了资产信息失真的问题,会使得报表者不能够准确了解资产和净资产相关使用情况;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及时性,导致了修购资金提取量的不稳定性;最后,还使得事业单位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产流失,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

三、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地进行,我们必须要注重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财务工作人员互相牵制的制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公款吃喝,权力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在应收帐管理项目中,要定时对应收帐项目进行关注和跟踪,要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性,避免呆账坏账的出现。在票据管理方面,要加强对票据的严格管理,严格控制,避免“打白条”事件的出现,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注重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能够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科学系统收集相应的资料,并且在完备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财会报表等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能够为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财务分析中不仅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还要积极对各项经费收支和收益进行分析,并且还要注重对资金预算支出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正确及时的动态分析,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要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预算开支工作

财务预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就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预算开支准确定位,提高预算的准确度。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单位性质来做出具体的预算。例如:现金预算工作、现金流量表等。比如说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在做相应的财务工作时,要注重对学校勤工俭学学生工资的预算、学校水电的预算等,要做到详细预算。并且在执行预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算资金到位,不能随意挪用预算好的项目资金,对预算资金的支出做出严格的控制。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注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加强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工作。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要摒弃以往注重资金而忽视实物管理的状况,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注意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单位的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进行严格的科学化的管理,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对借款进行及时追缴,对存款隐蔽收入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以权谋私、占用公物等情况进行严格管理,以此来确保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关行为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应当注意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薪资都是由人民和国家提供的,要对国家和社会存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滥用职权,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最重要的机构,它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加快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特色化的建设,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进行了初步有效的改革。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队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性,并依据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刘晓冬.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新对策[J].神州,2013年01月.

[2]李雪萍.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探析———基于财务管理改革新视角[J].会计之友,2012年12月.

[3]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2月.

篇14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在全国各地有诸多单位点,其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面临的问题就会增多;此外,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目标是提升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经常忽略管理职能,而过于重视预算职能和核算职能,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因此,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对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既具有职员多、消费支出大和单位范围广的特点,在区域财政收支中又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进程将出现诸多阻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方面要编制合理的预算报表,按实际情况反映单位财务,又要在财政支出中尽量减少支出数额,并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以防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浪费,加强财政支出的核算职能,健全单位内部经济制度。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也逐渐发展起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制度自身缺陷。随着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逐步取代,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适应转型后的经济体制,其在进行财务管理是,依旧按照原有的资金管理方式进行记账,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出来。现阶段,国家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分为两种核算体系,即为预算外和预算内的资金。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核算时,对预算内资金严格记账,制定相关管理规则,明确责任,严格控制资金的收支,而对预算外的资金却疏于管理,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核算的时候,通常是资金使用后的结算,缺乏事前的预算,这就使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超额支出,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而且由于事业单位归属国家,很多单位在对资金考核时,不注重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只注重资金的账面核算,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且经常性地出现资金短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票据核算时发现除了各单位财务部门开出的发票外,还有许多发票来自于各单位自行印发的发票,这就给我国票据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大麻烦,进而导致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障碍。我国事业单位收支票据对于其使用项目标注不清晰,导致事业单位票据核算时没有凭据可以参照,这就造成单位开支目标不明确,进而使得资金浪费等现象出现。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时,要注重票据收发的管理和监督。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进行财务预测与核算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计算,进而造成资金支出混乱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招聘时,缺乏高水平人才。接着,在事业单位内部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直接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各部门无法按时完成任务额。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常出现单位领导高于财务管理的支出问题,和各部门财务报表相互竞争的现象,进而导致了更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1)科学化财务管理的预测与决策职能。由于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测时,缺乏合理的科学依据,进而造成经费超支现象。财务部门一般是在事后进行核算,没有提前预测资金使用情况,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因而,要重视事前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事前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起关于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三方面的有效管理体制。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审核体制的管理后,才能进一步保障资金支出的合理性,使经费专款专用,杜绝超支、透支、甚至是私自挪用的现象。

(2)严谨化财务管理的核算职能。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定要注意其核算职能,对每一步核算都要有严谨的依据和步骤。严谨的核算职能,能够更好地控制支出和成本,进而大幅度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各部门财务人员应该互相监督,以严谨化各自的核算流程及结果。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要编制相应的报表,每一笔收支都要清楚记录金额和项目,以便后期核对。

(3)严格化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响应财务管理低消耗,高效率的理念,健全内控制度应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或处置资产的支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并且,事业单位也应针对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和高素质、工作效率较高的监察人员,监督内控工作的进一步实施,使事业单位能够及早地发现体制内部存在的预算问题或资金支出问题,并以积极的措施及时应对。除了上述的内部监督体制,事业单位还可以引入外部监督部门。例如,社会上的审计部门、财政、税务部门等。以此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支出状况。

(4)公正化财务管理的考核职能。现阶段,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政府的拨款,所以事业单位的很难意识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性。进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考核职能流于表面,没有真正达到提升单位内部人员技术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应该注重转变内部人员的思想,加强其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入绩效考核系统。绩效考核首先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其次,有利于提升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绩效考核目标,然后根据此目标定期对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并最终将考核情况及时汇总。例如,近年来各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方面逐渐引入了绩效评分卡,以更加精准的评分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内部管理体制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