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范文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对策

篇1

关键词:反恐反暴;安防建设;安全稳定

2015年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死亡人数超过百人,震惊全球。该事件仅仅是2015年全球各地区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冰山一角”,此后,各国对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关注度再一次提升。在复杂莫辨的国际斗争环境之下,伴随着国内同期社会体制改革转型,社会焦点矛盾冲突多发,整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安全维稳工作压力长期存在。进入“十三五”新时期,深入推进高校各项改革发展,校园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大,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综合性特征,矛盾和风险递增。

1 学校安全维稳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对校内外社会形势与安全环境的发展要求,当前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存在宏观上系统设计不科学、不健全,微观上各部门职责分工尚有交叉与漏洞,安全责任难以具体落实到位,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查整改,综合治理能力与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

1.2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内“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与推进,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在全国校园内开展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但就每年的校园意外伤害与安全事故统计中仍可发现,师生员工不同程度上存在法律意识淡漠、安全知识欠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应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师生全员的安全意识、法律知识、逃生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安全防控能力。

1.3 技术防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一,校园内日常安保监督工作主要依靠监控平台。对于每个校园逾千部的视频监控网点做到定期维护检查和升级改造,对于不同的校区之间能够建立联网互通的安防平台。其二,技防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重点局限于视频监控部分,交通监管、报警机制、智能评估、数据分析、应急指挥等功能应用有待拓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有待开发。

1.4 物防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一,针对当前校园安全问题,特别是新形势下反恐反暴安保要求,保卫人员配套装备设施需要与时俱进。第二,针对校园内部人口密集区域,如食堂和宿舍楼宇的安保力量与安防设施有待加强。

2 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树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六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整体防控理念

充分利用各大宣传教育平台,如校园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进行师生互动,校内LED公告栏信息平台,教学楼与宿舍楼宇宣传栏,各类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宣传学校安全教育文化,使广大师生先重视,再学习,后受益。

2.2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学校统一领导,综治综合协调,部门监督管理,单位主体责任,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校地协调联动的校园安全立体防控格局

学校分管领导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负责人,落实各部门职责分工与单位主体责任,包括日常对校内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道德操行管理、安全培训演练、应急处理训练以及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纠纷事故调动处理环节、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验收、安全岗位责任落实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全员参与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纠察队与志愿消防队等群众性组织,做到群防群治,共同监督管理,维护校园安全。

2.3 以校园突出安全问题为导向,建立预防、预警、管理、控制、打击相结合的校园安全立体防控机制

预防机制在日常校园安全工作中穿行师生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与应急演练、安保队伍安全培训、路面与楼宇巡查防控、门禁与重点部位值勤值守、安全隐患定期检查与及时整改、提升技防水平与物防设备。预警机制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及时启动安全检查与网络巡查、进行安全稳定形势分析与情报信息会商、评估重大决策风险、解决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兼以舆论监控机制,必要时提供法律援助与救济救助。管理机制突出表现为车辆进出、外来人口、大型群众性活动、重点场所与危险品管理等方面的协调管理力度。控制机制需要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后能够做到指挥部快速反应、应急指挥、迅速调配安保力量,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打击机制在安全事件方面上轻则进行批评教育,重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2.4 以信息技术为引领,提升校园安全防控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校园综合防治信息技术平台为依托,提高校园安全整体的防控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校内报警机制、GIS与GP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系统、广播通讯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楼宇门禁系统、门岗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方面建立起全面化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校园安全防控的综合管理水平。

3 校园反恐应急处置预案

3.1 适用范围

针对校园内部可能发生的,以制造校园恐慌和社会动乱,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政府机关为目的,采取恐吓、破坏、暴力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身伤害、公共设施损毁、重大财产损失、校园或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汽车冲撞,刀斧砍杀,纵火焚烧,劫持人质,爆炸袭击,枪击,公共场所投放、化学毒剂、生物试剂、辐射源等,以及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行为。

3.2 指导方针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校园反恐的工作部署,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防范方针和“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有效控制,高效处置”的应急处置原则,切实提高校园反恐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安定稳定。

3.3 启动反恐应急响应机制

学校安保部门接到校园报警险情后,应迅速报告反恐应急指挥部门及学校办公室,通知反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到指挥部集合,联络属地反恐机构和公安机关,校内做好应急准备。各门岗立即疏散校门口车辆和人员,关闭校园大门,执械上岗,接应公安人员,把持住车辆通道,防止施暴分子外逃。安保部门服从指挥,有条件时制伏施暴分子,无条件时等待公安人员。组织剩余力量,组成应急队伍,听候指挥,准备增援,互通信息,协同防范。校医院医护人员待命,随时准备抢救伤员。待施暴分子被制伏后,保护现场,解除安保预警,恢复校园秩序。切实做到一旦校园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启动相应预案,及时组织并妥善处理好有关工作,确保突发事件报告及时、有效处置。完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构建“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信息畅通、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

参考文献:

[1] 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 刘燕燕.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2007(6).

篇2

  为切实做好2018年秋季校园安全工作,萧县公安局全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大检查,严格落实校园安全常态化勤务,不断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认真解决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筑牢了安全屏障,有力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一、强化排查,集中消除校园各类隐患

  一是组织民警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对门卫管理、入校登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安保措施进行集中检查,督促、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安保制度,对排查出的16处隐患及时督促进行整改;二是集中梳理排查校内外矛盾纠纷,密切关注管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高危人群,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先后化解各类矛盾8起,严防矛盾纠纷激化酿成极端事件;三是对校园消防器材、灭火救援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师生正确使用灭火消防器材,确保消防救援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全力预防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多措并举,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机制,联合综治办、教育、卫计、城管等部门,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整顿,重点清理整顿出租房和各类商铺摊点,规范经营活动,消除各类隐患,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二是结合校园周边交通实际状况,协调交警,在上放学时间段,科学实施交通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安全顺畅;三是组织民警认真分析研判校园周边各类重点人员生活轨迹和动态,强化稳控措施,逐人落实化解管控措施,严防发生涉校暴力案事件发生。截止目前,整治治安乱点2处,查处“黑网吧”2家,处罚未按规定经营网吧3家。

  三、统筹警力,开展校园周边巡防守护

  一是按照“护学岗”制度的要求,在中小学、幼儿园附近,加大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力度,强化校园周边巡逻管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联勤联动,切实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在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科学安排巡逻查控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多点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显性用警,及时发现、处置各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大力推进校园警务建设工作,指导学校分析研判校园治安问题现状,研究对策,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装备配备到位,全力维护校门周边范围内良好的治安秩序。

  四、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篇3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篇4

一、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穿到所有工作中,深度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严格落实“三个必须”管理责任和学校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牢固树立“隐患胜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大力整治校园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实完善、配齐配足校园消防设施设备,强化校园消防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努力实现“防大火、控小火、遏伤亡”的工作目标。

二、领导机构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担任,成员由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园)长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安全管理股,负责日常工作。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三、时间安排

从即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12月12日前)。各学校要紧密结合本校火灾防控工作实际,召开专题会进行安排部署,宣传发动全员参与、全员知晓,切实将火灾防控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岗。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全国“两会”结束)。各学校结合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2020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校工作方案,落实整治内容,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总结考评阶段(2021年全国“两会”闭幕至3月31日前)。各学校针对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自查自评,总结提升经验做法,查找工作薄弱环节,积极堵塞安全漏洞,制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四、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校园冬春季火灾防控责任意识。各学校要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开展好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专题研判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形势,找准规律性和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措施、精准实施,切实增强校园火灾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学校要以消防宣传教育“五进”为契机,立足教育主阵地优势,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感知、认知能力,选取适当的培训内容和消防疏散演练方式,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使广大师生掌握消防安全“救护、逃生、扑灭初起火灾”的基本知识和常识,着力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三)加强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学校要积极组织推行校园消防安全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消防安全小老师”活动,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发挥消防安全志愿者作用,会排查家庭消防安全隐患,会检查社会消防安全隐患,会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会讲解自救逃生方法,为消防安全宣传注入新鲜活力。

(四)加强消防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各学校要整合相关资源,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消防管理平台,切实完善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加强校园消防安全远程监控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能力建设。

(五)开展电气火灾事故防范专项整治。各学校要以防范电气火灾为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宿舍乱拉乱接电线,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检查整治,要广泛普及电气火灾防范知识,定期组织对电器产品、线路、应急照明等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有效降低电气火灾风险和事故。

(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各学校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列出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频次和责任。各校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要每天组织对设施设备、重点场所、环节、部位、管控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排查检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立即建立台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要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切实整改到位,确保把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挺在前面,源头治理深入落实到位。

(七)做好重要时节火灾防控工作。紧盯“两会”等重大活动,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以及寒假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消防安全和安全管理工作。各校要分时段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值班值守,在重点场所和部位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通过“早部署、早防范、早治理”等手段,进一步强化重要时间和重要时段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确保重要时节校园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周密安排部署。各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组织开展火灾防控专项治理。坚持底线思维,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责任,全力抓好冬春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细化排查整治措施,形成专项治理责任链条,抓好落实、做出成效。

篇5

【关键词】侵财犯罪;概况;原因;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高校治安、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其中高校侵财案最为常见。有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在京的66所全日制高校盗窃案件立案1410起,2006年立案1176起,2007年立案1150起,分别占当年在京高校刑事案件立案总数的90.04%,84.67%,84.19%。[i]高校本应是科研求知的净土,却渐渐成为犯罪温床,犯罪的魔爪已经伸向了象牙塔,如何更有效的维护校园安全,捍卫师生的权益已经成为高校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高校的相对封闭独立性,使得与社会上的侵财犯罪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高校侵财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侵财犯罪的对象相对固定。高校侵财犯罪的犯罪对象一般集中在高端电子用品(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手表等)、名牌服装、个人首饰挂件、财产现金、运动器材、高端自行车等高校常见的财物上。美国犯罪学家macus・felson在他的日常生活理论中认为,犯罪者会选择体积小易于藏匿的高价值的财物,在同等条件下,犯罪分子会选择笔记本电脑而不是台式组装电脑。

(二)侵财犯罪的时间相对集中。高校侵财犯罪发生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学期末和新学期开学之际,这两个时间段学生的活动较多,宿舍陌生人的到访比较多,也会有一些社会人员来寝室推销生活用品。另外,在开学时学生们往往会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这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比较乐于在学期之始光顾学生宿舍。再次侵害时间点为学生们统一参加考试和上课的时间。

二、校园侵财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侵财犯罪发生的学校层面的原因。1、校园内完善的销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校侵财犯罪的存在,跳槽市场上出售各种较低价格的二手物品,可以说销赃几乎是零风险。侵财案的数量长期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销赃违法犯罪十分猖獗,脏物很容易脱手兑现。[ii]2、就高校侵财案的犯案主体来讲,绝大部分案件是高校学生所为。当学校保卫部门接到报案之后,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方面是保卫处护短,不可自我否定自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作案者学生的袒护,不想让一个学生背负一个抹不去的阴影与过去。

(二)导致高校侵财犯罪频发的学生自身的原因。1.学生对自身财物的管理不到位。高校学生对自己的财物不负责任也是高校侵财案件频发的另一原因。在对待自己的物品中,有些学生把自己的钱包、手机等个人用品随意放置,更有甚者用个人财物在食堂、自习室等占座,增加了他们财物受侵的风险,给心怀不轨之徒提供了良好的作案机会。2.高校学生在遭受侵害后第一想到的是父母,而父母会安抚学生并补齐生活费,这种处置方式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是错误的,使得犯罪分子逃脱了应有的惩罚,由于相关部门错过了第一时间现场侦查,使案件侦查更加困难,这种状况只会助长犯罪分子的胃口,增加了他们的嚣张气焰。3.犯罪学生自我控制力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种高端电子设备进入大学,各个阶层的大学生聚到一起,在家境不对等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少数学生为了寻求现实处境的改变,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从大学生的盗窃案例来看,发现从农村来的学生多,约占盗窃总数的65%,特别是那些条件较差的新生,他们中的人往往经不住城市生活的诱惑,羡慕从城市来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的衣着打扮及生活方式。【iii】

三、高校侵财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学生主体上高校侵财犯罪的防治对策。对于遭受侵财犯罪的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各高校要有目的的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普及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通过组织模拟情景、开设个财物保管课等方式使他们了解侵财犯罪实施的时机、对象、手段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法制维权意识。当受到侵财犯罪侵害时,不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要努力为校保卫人员或者警务工作者提供真实的线索。从而使高校侵财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教育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克服因理想缺损而导致的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克服迷茫感和失落感。要学会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正确的自我调适和自我宣泄方式。当一个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会驱逐和取代不良情绪。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自身意志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和行为的侵蚀。

(二)学校主体对高校侵财犯罪的防治对策。学校保卫机构,建立保卫工作的激励策略,引入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学校保卫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就侵财犯罪来说,可以通过建立治安分区负责制,把高校内各个侵财案件发案较高的地点分配给校保卫处的不同工作部门或小组,并把校园师生对治安管理状况进行测评,对师生有意见不满意的人员和部门可以降薪或降级,使高校内各个角落安防状况得到改善。将侵财案件的发案率与侦破率列入考核项目,实行季度考核或者年终考核,以考核项目的优劣来实施奖惩的依据。对于工作到位考核优秀的员工和部门可以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奖金和提拔来形成一个竞争工作机制,从而使校园的治安目标得到落实,人人有责的校园治安工作局面。加大学校电子监控的范围,从而强化校园控制力度达到压缩犯罪空间目的。在高侵财案件的区域和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增加隐形科技防范力度,确保师生财产有所保证。加装电子监控探头,加大对人员的排查力度等都是防范侵财犯罪行之有效的办法。监控录像资料还可以为校园侵财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与证据。

总之,高校侵财案在各所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师生的正常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只有加强防控提升个人安全意识,在学校各部门的齐心协力的努力工作下,坚持打防并重,才能有效遏制心怀不轨人员的企图,在高校侵财犯罪的防控上取得阶段性的生理。侵财案间虽然在各高校违法犯罪活动中居榜首,但其有其较强的可防性,只要学生和学校联合起来,把严打与严防相配合,定能遏止侵财案件居高不落的态势,开创高校保卫工作新篇章,校园治安环境新局面。

注释:

i 刘鹏,张明.贾鸿斌.浅析高校侵财类案件的防范工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

ii 李一兵.探析遏止高校侵财案的创新之路[J].法制与社会,2008(18).

iii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篇6

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避免学生自身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它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生命安全教育即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四川汶川大地震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和安县桑枣中学的“奇迹”,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加强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对策的思考:

(一)学校层面

1、提高认识,应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

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成立生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议事日程,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1)认真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检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是否健全;责任制度、检查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校园安全、防控系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校园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有无定期开展防灾避险演练的制度和措施。

(2)认真组织,着力查找存在问题。学校要防患于未然,进一步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3)重视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寄宿制学校要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严格按卫生标准规范操作,严禁出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4)认真抓好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把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健康保健意识、自我保护和心理调节能力。

(6)建立安全事故零报告制度。

(二)学校体育层面

健康的身体,无疑是我们学生避难逃生的最大资本。体育教育是灾难逃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突发灾难面前,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跑快一点,应变机敏一点,如何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是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紧迫课题。因此,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一些自救互救技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灾难逃生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内容,建立多元评价体制。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所谓的安全教育经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其结果是当突发灾难降临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逃生”,更不懂得如何救助他人。而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接受各种安全教育知识和逃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并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们更易于接受和记住。在面对灾难时才能表现得遇事不慌,勇敢逃生。

2)在体育课上播放有关地震、火灾、水灾的救生宣传片,使学生对这些灾难有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的身体体验做好准备。

3)开设情景模拟训练课。通过情景模拟训练课,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灾难及如何自救。在情景模拟中,如:当地震或火灾发生时,学生们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在看书,有的躺在床上休息,有的正坐着吃饭……此时警报响起,学生们要最快速地采取不同的自救方式逃生。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灾害产生具体直观的印象,使他们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4)在学校体育课设置奔跑类、负重类(自制担架、抬人载物)、攀爬类(火灾现场逃生墙)、技巧类(翻滚、跳跃、攀越障碍、自救姿势)、救护类(止血、包扎固定、自我救助)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5)体育教研室与学校结合每学期都要举行防火、防震等内容演练。

不同的灾难教给学生的自救措施也不一样。例如火灾时要教会学生捂住口鼻、翻滚、攀爬等逃生技能;而发生地震时要教他们不能随便乱跑,要寻找墙角等地点躲避。通过不同内容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逃生能力。“5・12”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紧邻地震惨烈的北川,但学校二千二百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却无一伤亡,归功于全校平时的紧急疏散演习。

总之,加大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形式的研究力度,把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常规教学体系,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清,季建成,邬燕红. 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教学改革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2]王开永.关于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引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 第一健身俱乐部. 2010(08)

篇7

[关键词]大学校园 危机管理 理念 价值

[作者简介]李晓明(1971-),男,江苏睢宁人,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校园安全。(江苏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和谐视阈中的校园危机管理及平安校园创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SJB88000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25-02

一、大学校园危机的新型特征与归因剖析

1.危机与大学校园危机,危机管理学者罗森塔尔(Rosell-thai)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大学校园危机则是大学“在常态运行下,因受外界重大事件影响或大学自身原因,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造成学校公共财产或师生人身财产损失,以校园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这些正在威胁学校正常运作或潜伏着风险而尚未爆发的事件,通常包括意外伤害、校园暴力、、管教冲突以及波及校园的流行疫情、社会危机等。大学校园危机的来源主要有人的破坏、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以及可控制的安全隐患,危机的侵害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身心、财物以及校园公私财产物品和校园秩序。与一般公共危机相比,大学校园危机更具有区域特定性、群体特殊性和高度敏感性等特征,也更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大学校园危机的新型特征。首先,危机的生成机理日益社会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大学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大学自身的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给大学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因大学内部建设不足而生成的校园危机、正与日俱增。其次,危机的性质与种类日益复杂化。由于大学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各种问题、矛盾、纠纷出现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时各个突发危机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诱发原因的不同致使校园危机的种类也增多。目前大学校园危机大致分为五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生罢课、示威或游行等事件;影响校园稳定的治安事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事件;学校公共设施损毁。再次,校园突发性危机事件日益上升。随着办学的开放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大学校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冲突暴力事件或校外人员闯入犯罪等情况。最后,异常心理与精神疾病引起的破坏日益见长。我国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的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

3.大学校园危机引发的归因剖析。首先是社会环境因素。一方面,社会贫富差异的不断加剧,使社会底层成员的行为有所增加,甚至出现社会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一些犯罪分子把注意力放到了容易得手的大学校园。而我国校园安全立法滞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缺少制度的刚性、执行的规范性和责任的法定性,公安部门对侵犯校园安全的犯罪分子打击不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和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以及社会价值认同的改变和传统道德与文化影响力的削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其次是行政管理因素。比如,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不够重视,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未跟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学校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安全教育和训练存在漏洞。最后是学生综合素质因素。大学生自身问题往往是引发校园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比如,大学生从思想品质、知识技能到行为能力都尚未成熟,这导致他们在性格上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大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又较弱,容易遭受各种外来侵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上升。

二、校园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流程,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

1.校园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流程。校园危机管理是通过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实施危机预警识别、应对处理、事后恢复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动态管理过程。“危机来临之前,学校需要建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各类危机预案,密切关注校园内各种异常现象,以便危机来临或爆发之际快速地识别危机。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组织能及时启动预案,有效应对,既要尽可能地收集各方信息,把握时机进行决策,又要调动学校部门协同应对和处置危机,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危机过后,要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并对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发现各阶段的不足与缺陷,不断修复和完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在校园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运作过程中,信息沟通与传播始终贯穿其中,它与危机管理的各个阶段一起进行着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互动控制系统。”

2.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危机是事物内外部矛盾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解决危机相关矛盾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预防就是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约束、抑制和消除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一切消极因素,它是一种主动、积极遏制危机事件发生的对策。在危机事件发生前,管理者应进行问题管理,实施有效的预警和监测,及时识别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前兆信息,既要在主体上对“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练,又要在预防载体“物”上加强技术防范,构筑安全防控体系。预防的关键步骤是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制定灵活的校园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应校情的、不同类型的安全应急预案,突出师生应对各种危机的系统方法,即指导师生如何识别和评估可能发生的安全紧急情况,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如何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等。应急预案尤其要突出可操作性,不但要用于平时的训练演习,还要通过应急演练,适时对预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高效的危机反应机制。尽管危机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但事实上,大学校园许多危机事件中的风险源是无法回避也无法转移的,如学生自杀和伤害事故等。校园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很难确定,而且越是偏

离正常秩序或人们的心理惯性,危险性越大。再者,危机大多数在短时间内爆发,在发生的关键时刻,就要求管理者和师生必须快速冷静地做出反应,果断进行决策,紧急动员一切可利用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处理危机。所以,学校必须建立高效的校园危机反应处理机制,进行主动管理。要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构建危机预警、应对和恢复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出相应的危机预案和策略,采取正确的危机管理流程。这样,校园危机一旦发生,就启动紧急应对系统,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信息下迅速作出决策,在短时间内将事态控制住,将伤害和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创建没有危机的平安校园

1.校园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正常稳定的校园秩序。和谐校园首先应是平安校园,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障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人数众多,环境相对自由,不安全因素较多,无论是重大疫情、地震、火灾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事件,还是食物中毒、校园暴力、自杀等人为引起的危机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传播性等特点,往往会严重干扰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而且会引来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和保持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和科研活动,从而确保大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2.消除危机隐患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甚至校园外的事件也对学校教学秩序、生活稳定以及师生财产与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并严重威胁了大学的稳定和发展。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功能是促进校园的安全、和谐,终极目标是创建没有危机的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本质内涵是校园中各类因素、各个环节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大学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矛盾、消除隐患的过程,矛盾解决得好就可以化解危机隐患,解决得不好,就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校园危机隐患主要有来自人的隐患、来自物的隐患和来自环境的隐患,消除隐患包括消除危机风险源,改善危机风险源所处的环境,抑制危机风险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从方式方法上讲,既要通过教育、引导等各种方式消除“人”的隐患,又要通过排查、技防等各种途径清除安全防控上的盲点,特别是对于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物品,要实行重点保护、重点监控和重点治理。

3.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功能是最大限度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大学校园危机主要包括对大学成员造成恐慌与伤害、对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给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的突发事件。从结果上看,校园危机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大学人员高度密集、人才大量聚集,一旦发生校园危机,易造成不良后果,包括对大学的形象声誉破坏,对个人的身体、心理伤害,甚至危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校园危机管理是学校为避免校园危机产生或减少产生后的危害而进行预防、处理、恢复、评价等的系统过程,其核心功能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校园危机管理承担着预防、处理、恢复和评价等基本任务,其中“处理”是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任务,简言之,就是通过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危机事件中的各种伤害和损失。

四、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促进人的良好发展

1.校园危机管理的永恒命题:坚持生命第一原则。校园危机管理较有影响的美国,其大学危机管理的核心就是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和幸福,“生命优先”是美国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也是中心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当危机发生时,不提倡师生“忘我”投入危险场地的做法,而应迅速撤离危险地区,尽量确保师生在危机中处于安全境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由此,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价值也在于促进人的良好发展,而人的良好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个体生命的存在。校园危机的最大危害是对师生生命和安全的威胁,校园危机管理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应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坚持生命高于一切的危机管理原则。从这一点出发,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首先应强化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其次,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和应对处理的过程中,当人的生命与财物的安全同时受到威胁或只能选其一时,要始终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坚持先救人再救物,绝不能以牺牲师生的生命为代价。

2.校园危机管理的教育诉求:消除人为诱因并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从危机的来源分,大学校园危机主要有内源型危机和外源型危机,而内源型危机的大多数诱发因子正是校园中的“人”,“人”往往是校园危机产生的第一道防线。其实,危机虽然是不确定的危险隐患或突景,但常常也是可以加以预防并实施干预的一种介于安全和损失的中间状态。学校若能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通过教育和管理消除人为诱因,就可以有效防止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若危机突破第一道防线不幸爆发,也可以通过第二道控制处理及第三道恢复处理,避免危机的继续扩大或恶化。危机管理是包含预警、应对、恢复、评价的系统过程,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系统过程同时又是持续提高师生应急能力的过程。师生通过应对危机的模拟演习和训练,成为一个有能力处理危机事件的主动者,即使危机发生了,他们也知道在危机情境下如何快速运用处理技巧和求生技能,迅速脱离危险。所以,大学应丰富危机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活教育、两性教育、冲突处理、抗拒诱惑、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不仅是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的良好发展的内在要求。

3.校园危机管理的人本视角:坚持人性化管理。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良好发展,它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以人为本应贯穿于大学危机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学校管理要体现人本和法治精神,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文化都要坚持人文关怀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既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也突出对学校既定目标的价值认同。其次,以人为本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思想,又要关心和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处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是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再次,坚持人性化管理,既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成为校园危机干预的主体,积极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以成功预防和化解校园危机。最后,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师生身体和心理上可能会遭受较大的冲击,学校要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和调适,帮助他们恢复到平常的心态和情绪。对伤害严重的要建立追踪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行为发展动态,以及时发现新的危机苗头。及时处置。

[注释]

①艾枫月.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B/OL].省略/knsSO/detail.aspx?QueryID=17&CurRec=1,2008-07-09.

②耿依娜.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当代青年研究,2008(3):18-19.

③谢志强.论社会转型期的公共危机管理[J].科学社会主义,2010(3):102.

篇8

1.危机教育体系不完整,危机教育比较缺乏。危机教育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危机意识教育、危机培训教育和危机实践教育的缺乏。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相对不足、领导者不够重视等原因,危机教育体系往往不完整。危机未爆发时不予重视,忽视危机意识教育和危机培训教育,对于危机演练如地震、火灾发生时如何尽快地撤离等实践教育十分缺乏,重事后补救,轻事前防范。客观地讲,目前高校普遍用“管、控、堵”的方法而不是“防、疏、导”的思维,侧重于“不发生事件”或“早日解决事件”,忽略了预警控制和干预机制的建设。

2.学生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对于学校组织的生命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危机培训教育等缺乏参与意识。这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危机的基本常识和实践能力,遇到危机时慌乱、不知所措,无法冷静、科学地进行危机管理。

3.危机管理诸要素综合协调不畅,协同处理机制还有待加强。独立学院危机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机构松散、无法协同,校园危机管理诸成员、各要素综合协调不及时,甚至运转困难,具体表现为管理流程不顺畅、队伍组织不稳定、信息反馈不及时、工作干预不到位等。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大多由校园内的学生工作部门和综合保卫部门一起参与处置,当然这往往集中在学生意外伤害、学生过程中。实际上,校园危机的发生形式和内容较为广泛,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协调统一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从预防控制到干预处理都能反应及时、各方联动、内外结合、协同处理。

4.危机管理立法不健全,校园危机管理轻法制重行政现象严重。我国当前并没有制定针对校园安全的法律,一旦发生危机,独立学院往往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而现有的行政条款和规定又过于粗陋,法律责任不明确。学生家长在危机发生后涉及学生利益时,往往也不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来与学校进行沟通。例如,学生意外伤亡时,学生家长往往采取极端手段应对。对于学校、个人及监护人应该各自承担什么责任,赔偿金额如何确定,全然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法律制度层面的模糊化,导致校园危机的科学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危机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法制观念缺乏,危机管理的主体忧患意识不足。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校改革的一个产物,是为迎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而应势而生。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管理者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式建设、扩大学校的发展规模,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人员配备等基础性工作上。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措施和应对策略、科学化危机处置方案的制订等往往会比较忽略。而在突发事件爆发后“,重行政处理,轻法制应对”的情况比较突出,加上校园安全法制的不健全,学生工作管理者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机构的成员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在危机爆发后不懂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突发事件总是缺少前瞻性认识,对校园危机管理的忧患意识明显存在不足。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更是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由于长期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教育,很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有效地应对,缺乏危机处理能力。事实上,在高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多都能够事先预测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例如教学质量问题、安全保障问题以及后勤管理问题等。

2.高校危机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危机不可避免,一旦产生危机,管理者必须沉着应对、果断处理,建立高效的危机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但是,当前很多独立院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表面上设置了应急系统,在通过检查之后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也就无人问津了,这样的制度既不完善,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不完善的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容易破坏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不规范。独立学院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在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时,绝大部分院校会采取内紧外松、反应单一的传统处理方式,不能有效地结合危机事件涉及的各个因素,实现高效的危机事件现场处理,同时利用综合资源共同抵制危害。目前,很多独立院校对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方式极不规范,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比较随意,不但缺乏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也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专业的管理队伍、规范化的处置程序、良好的危机善后修复机制以及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体系。

三、加强当前独立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

1.科学决策,积极制订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危机管理,规避风险,独立学院应该联合各职能部门建立和制订科学的危机应急预案,并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进一步修订,预案的制订要讲究预防性、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这样一来,在危机爆发后,学校就可以立即启动危机应对预案,由相关人员组成一个指挥中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如应急工作小组、学生工作部门、综合保卫、学院党政等及时介入,按照预案做好响应。坚持科学决策,专业化处理,从危机的预防、处置到善后有机结合,这样在危机发生时,就能立即组织活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危机忧患意识,完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最根本原则,忽视这条原则,小的危机事件可能会扩大,转化为大的危机事件。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不但要把学校的价值取向贯彻到应对行动中去,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考虑学生的诉求,对学生正当、合理的要求应明确表示支持和理解,并表态愿意和学生一起努力解决难题,在此基础上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切忌不顾学生感受、粗暴地进行处理。因为大学生是情感丰富但又极易意气用事的群体,化解危机事件宜采用温和的处理方式。学生工作管理者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攻心为上,以细心的说明和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事件控制到最低点。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仅仅花大气力在某个点上,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应该在危机事件形成或发生之前便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措施,而并非在危机事件产生之后才采取相应的对策。因为危机事件的缓和是建立在某种合理预期基础之上的前瞻性的主动行为,而不应该是被动的、反应性的行为。所以,要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忧患意识,完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这才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最佳办法。在实际的独立学院危机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干部要坚持值班,及时处理重要问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一时间分析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党委和行政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在学历、文凭、校园安全、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出现过的问题,切实担负起严格管理的责任。各职能部门、学生政工干部应该通过信息安全员、网络媒体等途径了解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园网上的留言,根据留言内容对其思想状态进行分析,通过跟帖或留言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困扰。除此之外,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日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扰。

篇9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对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安全问题在学校体育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

要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分析,根据当前存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提出加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安

全之策略,为解决当前小学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一、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有的学校或某些体育教师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减少风险,取消了应有的体育活动、禁止了一些器械性的运动项目。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现状只关注出了安全问题后怎么处置,而忽略了事前防范及其重要性。学校体育保险滞后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至今没有一项针对学校体育保险的法规与制度。

虽然有众多相关法律,但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处理有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然而处置的办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语尺度。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社会未来的发展,对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学校体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体育活动的增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了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频率。由于体育项目风险及赔付率高,所以至今我国还没一家专营体育保险的机构,目前也只有保险公司兼营体育保险业务,而其工作重点多集中在竞技体育保险方面,学校体育保险并没纳入重要环节,这将不利于学校体育保险的发展。所以,本人觉得在当前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于如何更好的预防在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下文中,本人也总结出了几点策略可供参考。

二、加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之策略

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及个人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学校领导与医院领导之间交流与联系

在主管学校体育领导的协调下,将医院与学校紧密联系,开辟一条校园安全事故“绿色通道”,确保救治及时,不延误病情。其次,在学校领导的牵头下,可聘请外聘医疗顾问做指导,在外聘医疗顾问的指导下,每学期至少邀请医务专家做一次安全讲座,包括一些常见体育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办法等。再次,在外聘医疗顾问的指导下,加强体育教师与校内医务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另外还可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共同参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宣传与指导工作中。接受县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互通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加强体育老师的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准备在先,是现代应急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体育老师安全技能的培训工作。可利用日常业务素质学习时间,体育教师在校医的指导下,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技能培训与学习,对常见的学校体育安全问题能熟练处理,具有本能行的反应。提高师生员工的体育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体育安全事件的能力。

然后还可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考核,把培训的次数与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颁发的合格证书,以及小学体育安全问题执行贯彻情况等作为教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这样可提高体育老师对于体育安全的积极性。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牢固树立了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熟练掌握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的政策法规及职责技能。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对体育安全隐患的排查与规避

1.定期检查和使用前检查。每学期开学初,体育教研组长、体育器材管理员、体育器材安全检查员要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体育器材安全检查员要经常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维护、使用和安全情况,至少每周一次按学校器材、设备列表记录检查结;学校值周行政领导、教师每天定期巡检;使用室外器材、设备上课时,任课教师必须课前检查安全情况。

2.及时保养、维修与拆除。定期保养,每学期至少一次。并注意器材、设备

的防锈、防腐蚀、上油、上防锈漆;对故障设备及时维修;对于已损坏、不

可维修的器材和设备应及时完全拆除;移动或临时搭建的设备、器材的使用要注

意安全和稳固。

(四)发生小学体育安全问题中的应急处理

由于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突发性、复杂性、稍纵即逝性特点,所以事中与事前的联系非常紧密。只有把事前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事中处理应对时才更有针对性与本能的反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1.事前模拟性处理,更显熟练,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点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工作管理,提高防控体育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应急处置突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体育安全事故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安全事故知识和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增强师生的应急能力和安全意识,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体育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举行校园体育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情况处理措施和预案每年 2 次演习。使用器材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必须接受急救培训,能处置一些突发性的体育安全事故。

2.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学校发生重大体育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区教育主管部门。处理小学体育安全事故,要按学校分级管理的原则。

学校一旦出现体育安全事故及其它校园安全事故(群体性活动安全、房屋倒塌、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恐怖等)紧急情况后,学校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主动参与组织抢险救助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调度现场的救助工作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三、结论

总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对有些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敬请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雅静.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24.

篇10

一、调研原因

学生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安全工作之上,也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国家安全总局、公安局、教育局三部门又共同对市区学校安全进行检查。表明学校安全已提升至国家高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本校的校园安全与周围环境方面的情况,总体而言算是很不错的。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各级政府职务部门、学校与学校安全部门都奉献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如果深入细化的评价,部分问题也的确存在着,主要是:

1、校园周围的治安环境相对复杂。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与建设,在校园周围的外来人员日益剧增,租书店、网吧、出租房、理发店等不良场所在校园周围已开始大量涌现,这些不良场所对未经人事的学生有着不可抵抗的诱惑力,这些不良场所便成了一部分学生逃避现实、追求个性的容身之处。如果这部分学生长期待在这些不良场所,极为容易步入堕落的深渊,或成为不法犯罪分子摧残的对象。

2、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由于我校附近车辆流动较大,尤其是在学生放学上学期间,人来车往杂乱无章,交通管理还需要深入协调,以防患于未然。

3、餐饮卫生有待改善。每年都会有新生进校,循环增加的学生数量,必定会促使校园周围餐饮业的发展。有的学生钟意到路边的小商小贩所摆设的摊点去就餐。这些路边摊点不仅条件简陋而且卫生情况也不是很好,还有校内小卖部出售的各类副食品等,都是滋生与传播各类疾病“窗口”,非常容易造成集体中毒事件。

4、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大多数职工由于住处在市区内,离校区较远,教师不愿意坐班,行政人员又早出晚归等原因,导致学生的日常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特别是晚饭后至熄灯休息这一时间段及节假日,学校都很难管理到位,学生之间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或纠纷,导致错过解决矛盾的最好时机。

5、时有发生各类危险事件。一是有些学生私自外出,有些学生逃学数日,最为严重的是,个别女学生与不学无术的少年在外过夜,造成不良影响。二是有些学生组建小团体。他们三五成群,恃强凌弱,强取豪夺,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6、学生失窃时间时有发生。仅去年,全校就发生多起失窃案件。

7、建设安保队伍问题。由于我校校园占地不大且人员较为密集,导致在建设安保队伍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一是监控联动体系不够完善;二是缺少高素质的安全保卫管理人员及校园巡逻;三是高风险的安全保卫工作,工资报酬却不是很高。

三、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

(一)消防工作

邀请消防队的官兵来我校对师生展开疏散与逃生、防火灭火的自救常识,使师生的消防法制意识与消防安全观念得以提高,同时提升自救与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对初期火灾的处理并能进行安全的疏散,防止出现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不定期的举行消防演练,认真落实以“防范为主,防消一体”的工作为中心,严格按照消防安全的规章制度来执行,防火巡视做到持之以恒,发现火源及时处理。尤其是大型活动、节假日等,积极组织安保人员对其开展全方位的防投毒、防盗、防重大安全事故、防火为中心的安全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挽救方法,防止一切诱发火灾事故的隐患。做到消防器材与设备的定点定位,保证无警不动。成立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查看,确保档案完整有效。

(二)治安保卫工作

1.认真落实以“防范为主,稳定维护”为基础,施行“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加强管理力度,斩草除根,以防各类事件的发生,使学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2.积极建设保卫队伍,加强内部管理,对治安实施承包制责任,拟定《门卫制度》。我校扩充、增强了原有的保卫组,目前保卫组工作人员已达数十人。对门卫进行着重管理,必须落实门卫职责,把好入校关。依照相关要求与派出所联合建立学校警务站,保障校内安全以及校外环境使其有助于学生成长健康良好发展。学校自身对每个重要设施都要派遣专人负责,保卫人员做到随时巡查。此外,学校还要创办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管理体系,要求教师与保卫人员共同加入到学校的综合整治、建设校园平安工作之中。成立学生、教师、领导三位一体的值周体系,做到24小时在岗,综合整治、建设校园平安工作做到常抓不懈,长治久安。

3.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努力完善技防、物防、人防三方面。增强值班巡视,预防事件发生。安装红外线摄像头、报警器、感应器等校园安全系统设备。

4.完善安全人员工作档案,填写各项实际工作记录,加强资料保管、使用、积累、反馈、汇总等工作。

(三)学校饮食安全

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饮食安全的政策、法则,积极聘请卫生部门前来监督,设立防控体系,使食物中毒事件降低至最低点。

1.创建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机制与操作要求,分工明确、专人专职。由采购到成品严格做到不购买腐烂物、不收腐烂物、不用腐烂物、不卖腐烂物;存放成品食品采用熟与生隔离、半成品与成品隔离、其他物品与食品隔离、天然水与食品隔离;用具实施严过消毒关、严过冲洗关、严过洗刷关;环境卫生方面做到定质量、定人,定时间、定物;个人卫生实行勤洗澡、勤洗手、勤理头发、勤剪指甲、勤洗衣、勤洗被褥,勤洗工作帽、勤洗工作服。食堂与厨房卫生做到无鼠害、无灰尘、无苍蝇、无油垢、无蛛网等。

2.安排科学营养套餐,不贩卖剩菜、剩饭与变质食品,在做好饭菜的同时也要利用科学去尝试创新菜品。

3.提供卫生充足且符合标准的水源。

4.凭证上岗,穿戴工作服、帽。以热情、文明态度服务于学生。

(四)交通安全

对学生宣传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安全法意识,合理运用安全防范举措。邀请交警到我校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向师生进行讲解,教导广大师生严格遵守道路规则,让师生拥有一个文明的交通行为。为了让师生的交通安全得以保障,学校在校门口摆放了警示标志与防护隔离拦,随时提醒师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珍惜生命。

(五)定期开展一系列应急演练

学校每年对学生组织开展反恐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地震演练与消防灭火演练等活动,提升学生应急与自救能力。

(六)活动安全

严格遵从上级相关文件要求,采用先申请再由教育局审批通过后再开展校外大型活动,无论是谁都不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河流、水库等场所游泳,夏天,学生家长与老师需签溺水责任书。学校通过对学生体质的及时掌握,对有疾病或体质特殊的同学采取免修体育课。除此之外,学校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不断完善,在防范与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力明显得以提高。

四、调研建议

篇11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xx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xx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篇12

关键词 大学生 非正常死亡 成因 对策

当前,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一方面导致学校无法良好地消化如此庞大的生源,应运而生的大班教学和“放牛吃草”的教学模式让许多从应试教育中走来的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造成内心的焦虑与恐慌;而另一方面,历年扩招导致劳动就业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惨痛的现实,这给许多人,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加上受大学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加大,人际关系复杂化,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普遍流行等因素影响,更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受到很大挑战,极少数大学生甚至选择走向极端。

一、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社会现状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区别于新陈代谢自然过程导致的生命殒灭,是指除老死和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包括自杀、他杀、意外事故等等,其中自杀所占比例最高。以往,在中国保监会主办的首届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论坛上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而近期另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突发性、脆弱性和报复性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突出特点;心理素质差、社会压力大、某些媒体的不良宣传误导和教育的缺失是引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自杀已占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类型的第一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成因分析

(1)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心理压力。同学之间关系不够和谐,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由于长期缺少倾诉和交流的对象,这些学生会逐步形成一种孤独、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导致任性、自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问题发生;或产生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很容易酿成过激行为或产生轻身念头。

(2)沉迷网络对现实社会缺乏认知。有些大学生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将网络社会视为“精神家园”,成为其逃遁现实社会的所在,并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造成性格的变态和人生观的丢失,这也是诱发自伤、自残等行为甚至自杀轻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过度沉湎于网络将造成大学生多种生理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

(3)对新环境产生适应障碍。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校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是导致非正常死亡的诱因之一。

(4)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压力。所学专业非所爱,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不善于独立生活、不善于为人处世,生活贫困等因素,使得少数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极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或精神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疏导,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以怪异或非法的行为加以宣泄,或者以自杀的方式逃避人生。

(5)情感问题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男女大学生正值爱意萌发期,对异性都有着强烈的兴趣,渴望把友谊提升到爱情。由于对男女感情缺乏了解(有的往往是一相情愿,有的是在感情破裂后不能接受现实),加之不能正确的处理,从而由爱生恨使自己走向极端,要么自杀,要么报复杀人。由于情感问题导致的自杀、他杀,已占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很大比例。

(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成绩不理想等等因素,很容易使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心理扭曲、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久而久之会觉得生活无聊、空虚,在外界压力和内心空虚不断的冲击下就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7)自我安全意识淡漠。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人就会选择结伴外出游玩,使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但游玩时有的同学往往会忽视安全问题,做出一些对自身安全不利的事情,使自己陷于危险之中,从而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某高校学生张某觉得长时间学习生活很辛苦,想放松一下,就不假外出和中学同学到郊外游玩,并在自己不识水性的情况下下河嬉戏,结果不幸溺水身亡,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8)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刚开始接触社会,有些在校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常常会为一些所谓的“哥们义气”参与到社会或同学间的矛盾纠纷之中。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叫友谊,认为在一起吃喝玩乐、相互帮忙助威助阵、讲“哥们义气”就是友谊,而这种所谓的“友谊”很可能已经埋下了自身或他人人身伤害的隐患。加上当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长期受家庭宠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的人不能像常人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冲动时不考虑后果,从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9)精神或生理疾病。有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精神或生理上已存在疾病,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重视,此类学生在入学后往往会因为受到环境、学习、生活等外部因素的刺激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会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某高校学生李某患有精神疾病,在入学时没有被发现,其后也一直表现正常。而面临毕业时由于压力增大,导致其精神病发作,并伴有严重的自杀和伤害他人倾向,造成了学生中的恐慌。幸好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治疗,才没有造成意外和伤害。

三、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对策探讨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努力防止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发生已成为各高校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发生的非正常死亡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蔓延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命教育必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合力共同推动开展,而学校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引导人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终极意义,探索生命的归依;强调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生命意识教育的生活化。第二,生命历程教育。生命历程教育是教育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和磨难,当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通过生命历程教育可以使人积极发现生命的真谛,发现学习和生活的情趣,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辉煌和挫折失意。第三,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大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与这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长期生活在压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下有着直接关系。

(2)建立健全信息监控网络和预防工作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校园网络,广泛开设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对有心理或精神障碍且不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灵呵护;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帮辅,并根据不同的人或事制订相应的帮助措施;要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大学新生的自杀比例近年偏高,就要考虑是否与其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经济压力过大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要在摸清这类学生群体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做好针对性的帮辅工作。

(3)加强对防范工作相关人员队伍的培养。一是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通过加强辅导员的生命意识教育培训,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热爱学生、关怀学生。二是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养。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点对教师进行培养,使教师能透彻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三是加强对教师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培养。生命教育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方式来进行,它融合了多种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教师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使教学活动不仅体现科学的光芒,更体现人格的魅力。四是着手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专门从事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研究,并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大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教会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主动放弃生命。

(4)系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的意愿和情感。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保护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也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从小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没有被一些典型案例所触动,便很难真正领会生命的宝贵,更难以懂得去珍惜。安全教育虽然并不高深,但在大学这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殿堂里不应受到冷落。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真正增强防灾减灾的安全理念,从而具备很好的意识及能力去守护生命安全。而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5)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注重通过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舆论氛围来培育大学生的生命情感,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各个方面,充实校园的文化内涵。要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强化作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正确引导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其它活动,使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减少伤害他人生命事件的发生。

(6)制定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委、保卫机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存在隐患的苗头要及时制订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把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这项工作作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点来抓。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6-0026-03

当前,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一方面导致学校无法良好地消化如此庞大的生源,应运而生的大班教学和“放牛吃草”的教学模式让许多从应试教育中走来的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造成内心的焦虑与恐慌;而另一方面,历年扩招导致劳动就业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惨痛的现实,这给许多人,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加上受大学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加大,人际关系复杂化,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普遍流行等因素影响,更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受到很大挑战,极少数大学生甚至选择走向极端。

一、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社会现状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区别于新陈代谢自然过程导致的生命殒灭,是指除老死和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包括自杀、他杀、意外事故等等,其中自杀所占比例最高。

2007年7月,在中国保监会主办的首届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论坛上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和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而近期另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突发性、脆弱性和报复性是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突出特点;心理素质差、社会压力大、某些媒体的不良宣传误导和教育的缺失是引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自杀已占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类型的第一位。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成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因素很多,从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来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 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心理压力。同学之间关系不够和谐,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由于长期缺少倾诉和交流的对象,这些学生会逐步形成一种孤独、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导致任性、自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问题发生;或产生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很容易酿成过激行为或产生轻身念头。云南大学“2004.2.23”凶杀案主犯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马加爵性格孤僻、性情粗暴,平时又很内向,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加上家境贫寒,即将毕业,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心理问题长期积累,形成了偏激的、狭隘的世界观,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后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给五个家庭带来了灾难,也让整个社会感到震惊。

2 沉迷网络对现实社会缺乏认知。有些大学生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将网络社会视为“精神家园”,成为其逃遁现实社会的所在,并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造成性格的变态和人生观的丢失,这也是诱发自伤、自残等行为甚至自杀轻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过度沉湎于网络将造成大学生多种生理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2004年年底,武汉某学院2003级学生王某通宵上网后第二天在宿舍猝死,其母闻讯悲痛欲绝,从温州赶到武汉,将学校和网吧都告上了法庭,要求学校与网吧共同赔偿经济损失21万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 对新环境产生适应障碍。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校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是导致非正常死亡的诱因之一。2007年6月18号,广东省江门市某大学的学生宿舍楼3幢7楼,一位大学生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宿舍同学反映,该同学正读大学一年级,平时成绩不错,但性格比较孤僻,很少和同学来往,自杀的原因很可能是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4 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压力。所学专业非所爱,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不善于独立生活、不善于为人处世,生活贫困等因素,使得少数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极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或精神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疏导,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以怪异或非法的行为加以宣泄,或者以自杀的方式逃避人生。2007年3月21日凌晨4时,―位女大学生在济南五龙潭公园内先是割腕然后投水自杀,幸亏当时池水较浅,求生本能使她爬到岸边,公园内工作人员拨打110后,女生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脱险。在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女生表示,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刚公布了上学期的学习成绩,与她的期望相差很大,加上感情上不顺利,感觉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心,最终想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求得解脱。

5 情感问题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男女大学生正值爱意萌发期,对异性都有着强烈的兴趣。渴望把友谊提升到爱情。由于对男女感情缺乏了解(有的往往是一厢情愿,有的是在感情破裂后不能接受现实),加之不能正确的处理,从而由爱生恨使自己走向极端,要么自杀,要么报复杀人。由于情感问题导致的自杀、他杀,已占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很大比例。据《北京晚报》报道,2009年4月14日傍晚6时许,北京某著名高校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先后从靠近北门的47号宿舍楼13层坠楼身亡。有目击者反映,该男生先把女生推下楼后自己才跳了下去。另据同学透露,坠楼两人为恋人关系,在一起已经有两年时间,近期女生曾提出过分手,男生不同意。近一个月以来,两人之间曾发生过多次争吵,事发前在女方宿舍楼内也发生过激烈争吵。

6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成绩不理想等等因素,很容易使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心理扭曲、人格缺陷

与人格障碍,久而久之会觉得生活无聊、空虚,在外界压力和内心空虚不断的冲击下就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悲剧发生。2006年2月28日,大约下午4点,成都某重点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据了解情况的同学介绍,该男生已找到工作,就等毕业证了,结果因四级没有过,拿不到毕业证,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

7 自我安全意识淡漠。在校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人就会选择结伴外出游玩,使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但游玩时有的同学往往会忽视安全问题,做出一些对自身安全不利的事情,使自己陷于危险之中,从而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某高校学生张某觉得长时间学习生活很辛苦,想放松一下,就不假外出和中学同学到郊外游玩。并在自己不识水性的情况下下河嬉戏,结果不幸溺水身亡,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8 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刚开始接触社会,有些在校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常常会为一些所谓的“哥们义气”参与到社会或同学间的矛盾纠纷之中。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叫友谊,认为在一起吃喝玩乐、相互帮忙助威助阵、讲“哥们义气”就是友谊,而这种所谓的“友谊”很可能已经埋下了自身或他人人身伤害的隐患。加上当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长期受家庭宠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的人不能像常人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冲动时不考虑后果,从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2008年10月11日发生在哈尔滨的6名警察打死大学生一案中。死者林松岭是哈尔滨体育学院2004级篮球专业学生,独生子。事发当晚,林松岭等5男2女(其中4人是体育学院学生)刚到酒吧,就与6名警察发生冲突,进而发展成殴斗,最后导致其死亡。在事后法院的庭审中,当晚参与殴斗的学生杨某承认,当天晚上,他和林松岭等人首先挑起事端,双方发生口角后,他们动手先打了警察;殴斗过程中,林松岭拾起水泥块砸向警察头部,导致冲突严重升级。

9 精神或生理疾病。有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精神或生理上已存在疾病,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重视,此类学生在入学后往往会因为受到环境、学习、生活等外部因素的刺激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会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某高校学生李某患有精神疾病。在入学时没有被发现,其后也一直表现正常。而面临毕业时由于压力增大,导致其精神病发作,并伴有严重的自杀和伤害他人倾向,造成了学生中的恐慌。幸好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治疗,才没有造成意外和伤害。

10 遭遇意外事故缺乏正确应对措施。由于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大学生在入校后没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在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及避免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正因为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一旦真正面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很多大学生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从而错失最佳避险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许,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因有人违规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导致失火,过火面积达20平方米。因室内火势过大,4名女大学生从6楼寝室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当场死亡。

三、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对策探讨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努力防止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发生已成为各高校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发生的非正常死亡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 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蔓延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命教育必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合力共同推动开展,而学校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引导人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终极意义,探索生命的归依;强调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生命意识教育的生活化。第二,生命历程教育。生命历程教育是教育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和磨难,当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命。通过生命历程教育可以使人积极发现生命的真谛,发现学习和生活的情趣。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辉煌和挫折失惫。第三,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意识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大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与这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长期生活在压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下有着直接关系。

2 建立健全信息监控网络和预防工作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校园网络,广泛开设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对有心理或精神障碍且不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灵呵护;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帮辅,并根据不同的人或事制订相应的帮助措施:要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大学新生的自杀比例近年偏高,就要考虑是否与其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经济压力过大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要在摸清这类学生群饰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做好针对性的帮辅工作。

3 加强对防范工作相关人员队伍的培养。一是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通过加强辅导员的生命意识教育培训,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热爱学生、关怀学生。二是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养。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点对教师进行培养,使教师能透彻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三是加强对教师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培养。生命教育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方式来进行,它融合了多种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教师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使教学活动不仅体现科学的光芒,更体现人格的魅力。四是着手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专门从事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研究,并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大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教会他们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主动放弃生命。

4 系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的意愿和情感。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保护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也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从小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没有被一些典型案例所触动,便很难真正领会生命的宝贵,更难以懂得去珍惜。安全教育虽然并不高深,但在大学这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殿堂里不应受到冷落。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真正增强防灾减灾的安全理念,从而具备很好的意识及能力去守护生命安全。而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