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零售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药品零售;自有品牌;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55-04
Strategy analysis on Chinese drug retailers implemented its private brand
ZHAO Feng,LIU Xiao-pi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status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medicine sales enterprise to develope the private brand. The high quota profit is the driving force why enterprises implements the private brand strategy, but the high profit always coexists with the high risk. Sorts of problems are existing in the status drug retail sale enterprises which walk into the erroneous zone of private brand because they execute the strategy in the extreme ways. Developing the private brand scientificly and effectively, and buil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drug retail sales are the key missions to execute the private brand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 Drug retail sales;Private brand;Strategy analysis
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PB)是指零售企业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于某类商品的需求信息而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零售企业在功能、价格、造型等方面提出设计或改进要求,自设生产基地或者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生产,最终用自己的商标注册该产品,并在本企业销售该品牌[1,2]。现在“自有品牌”的概念已经被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所接受[3],许多大型医药零售商,如海王星辰、老百姓、成大方圆、一致药业连锁等国内大型医药都开始大力发展自有品牌。自有品牌药拥有很高的毛利,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连锁药店都开始通过不同的形式加大自有品牌建设的原因。但是随着自有品牌战略的进展,医药零售商利润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企业资金链的紧张、药品质量下降和药品销售商市场份额下降等。本文在深入分析现状成因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医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策略,根本原因在于自有品牌药物能够为医药零售商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自有品牌在医药零售行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任何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基于利润的最大化。在医药销售体系中,药品由生产到最终被消费者所消费,经历生产、中间商和零售三个步骤,以下对各步骤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图1归纳了药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
由上可以了解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组成,生产厂家还必须保留一部分销售的利润,以及上缴国家的税金,而这些都将在出厂价格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
药品的出厂价格=商品的生产成本+厂家的利润+上缴国家的税金 (1)
图2是中间商的成本构成。中间商的作用就是将药品从生产厂家大规模购进,然后再以高出进价的价格将药品卖给下一级的中间商或零售商。
同生产厂家一样:
中间商的销售价格 = 药品的购进成本 + 中间商的利润 + 上缴国家的税金(2)
按照传统的商品销售渠道,必须有中间的供应商的存在使药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药品的销售要经过多级商的交易,包括全国商、地区商、省级商和市级商等,才可以实现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中间商也是追求利润的实体,也必须以高出进价的价格将药品卖给下一级的中间商或零售商,因此药品经过多次交易后进入到零售环节。多次价格的增长导致零售商的药品购进价格已经远远高出其出厂价格。
同理,可以得出药品零售商的经营成本,如图3。
图3药品零售商的经营成本
可以看出,药品零售商的成本组成和中间商成本组成结构相差不大。如果药品零售商是大型连锁企业,那么其成本将增加配送费用,巨额的办公支出等等,则与中间商的成本构成完全相同。所以药品的市场价格就是:
最终价格(消费者购买价)= 零售商成本 + 零售商利润 + 上缴的税金(3)
那么根据式(1),(2)和(3),进行等量换算后可以得出最终价格的组成:
消费者的购买价格 = 药品的生产成本 + 厂家的利润 + 厂家上缴的税金
+ (中间商除去进货的费用 + 中间商的利润 + 中间
商上缴的税金)× n
+ 零售商除去进货的费用 + 零售商的利润 + 零售商
上缴的税金 (4)
如式(4),药品的最终价格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的成本相对固定,而中间商的成本单元可能会随交易次数的增加而增长。因此,药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药品在各级中间商之间被多次交易。如果零售商以固定的价格向制造商订购产品,减少中间环节购进药品的步骤,在药品生产成本不变(即出厂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中间商的利润就完全被消除。其次,因为是零售商自己的品牌,不需要通过高额的广告宣传费用进行推广,从而可以避免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重复投资,降低经营成本。例如国内著名感冒药感康(复方氨酚烷胺),零售商全国统一进价为8.0元左右,市面零售价则在9.5元左右,医药零售商获得的毛利率为15%左右;而同样成分的非著名品牌药品出厂价格一般在1.0~1.5元,市面零售价在5~8元左右,则零售商获得的毛利率为30%~70%。因此,巨大的利润空间,是药品零售商追求自有品牌的原始动力。
目前国内非自有品牌的药品的毛利率约为25%,而自有品牌的毛利率综合可达到60%。可以通过一个模型来计算出毛利率的水平:
X = A×(1-x)+B×x(5)
其中最终计算毛利率为X,A为非自有品牌销售毛利率,B为自有品牌销售毛利率,x为自有商品的销售占比。那么当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到30%的情况下,药品零售企业正常的毛利率应该是35.5%,已经高出正常毛利率10.5个百分点;在现有的毛利情况下,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每提升1%,那么毛利率将会在25%的情况下提升0.35%。
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应用差异化竞争来取代正面竞争。零售商采用自有品牌与其他药店经营的药品区别开来,虽然成分相同,功能相同,但是生产的厂家和品牌不同,使零售商可以建立进入壁垒,保护自己不受其他品牌恶性竞争的侵害。
2 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行业实施自有品牌的问题
发展自有品牌已经成为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的重要目标,国内许多大型医药零售商,如海王星辰、老百姓、成大方圆、一致药业连锁等国内大型医药连锁零售商已经开始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随着自有品牌战略的不断深入进行,医药零售商的利润的确在随之增长,但是现状显示,一味追求自有品牌带来的利润,实施自有品牌的负面作用也为国内医药零售商带来了风险。
2.1 资金链出现威胁
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实行自有品牌战略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首要条件[2]。目前我国药店数目不少,而且连锁化和集团化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还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经济要求。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各种规模的药店超过20万家,医药零售总额超过2 500亿人民币。排行全国前两位的医药连锁零售商――老百姓大药房和海王星辰健康药房的销售额分别为21.8亿和16亿元人民币;但是,共计37.8亿元的销售额占全国医药零售总额比却仅超过1.5%,市场份额过小,这是与美信、沃尔格林等国外大型医药零售商最明显的差距,也是其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最大的瓶颈。沃尔玛最初花费100亿美元实施自有品牌战略,以此增加了270亿美元的销售额,产生了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但是这样高额的运作成本令广大竞争对手无力负担。
作为上游的供应商,很多药厂尤其是知名品牌很难接受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合作方式。因为如果合作,该药厂的产品只能卖给指定的药店,但连锁药店不能保证药厂的产品拥有最低销售量,即保证药厂盈利。这种情况对于药厂,尤其是知名药厂不可接受的。其次,零售药店不能控制自己商品销售数量,使零售商无法判断从哪些商品上盈利与所购入药品销售完毕的时间,因此药厂的供货周期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在药厂和零售商的合作初期,大部分药厂都要求先款后货方式,那么对于零售商,一旦药品在短时间内无法销售完毕,资金无法收回,势必会对医药零售商带来毁灭性打击。深圳某知名连锁医药零售企业在国内实施自有品牌战略,2005年,该企业所有商品中出现了500种以上的自有品牌,在2006年这个数字则超过了1500,自有品牌品项占比超过50%。在短时间内,如此大范围地引进自有品牌,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的运作成本远低于沃尔玛或者美信,企业的资金链在短期内出现了问题,使企业资金承受能力几乎超出负荷。
2.2 品牌药品与自有品牌之间的矛盾
零售商引进自有品牌,需要依靠门店的终端推荐提升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置换同类品牌商品在药店销售的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该品类药品的整体毛利率。所有获得成功的实施自有品牌的零售商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式。那么零售商如何调整自有品牌和其他品牌药品的比例,会对销售结果和成本运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目前某些医药零售行业采取了某些过激的方式来提升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比如将同品类商品中的品牌药品下架,或者是将该品牌药品放置于货架最底端的位置,以获取更大的销售利润[4]。目前在老百姓大药房的货架上,很难在看到大排面的品牌药品,取而代之的几乎都是自有品牌。但是一直以来,在终端的零售药店里,销售占比最大的依然是诸如感康、芬必得、钙尔奇等品牌药品,因为消费者接受自有品牌的药品需要时间,而品牌药品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被消费者所认知。因此,在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同时,过分打压,甚至采取下架的措施来对待品牌药,这样会造成零售行业市场份额的损失。如果强行推荐自有品牌,知名药品零售商刚开始可以依靠其起初忠实的顾客群体支撑销售;但是顾客暂时放弃自己的选择,接受终端自有品牌的推荐,伴随的很可能是心理的抵触。直接表现在短时间内会带来一定利润的提升,但是久而久之,门店的交易次数将会逐渐减少,市场份额也同时降低。其次,品牌药品的厂商对零售终端的支持,也是医药零售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医药零售行业收入分为两种,一种是营业内收入,一种则是营业外收入。营业内收入就是零售商销售药品所获得的收入;而营业外则是药品的厂商为了提升其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销售而提供给予零售终端的支持,而这样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产品支持、宣传支持等等。如将品牌商品下架处理,则无疑是放弃营业外收入。
2.3 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医药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产品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一是自行生产,即零售企业自行投资,独立完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种方式要求企业拥有生产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在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工作之外还要担负投资设厂、组织生产加工等工作,风险较大。目前,我国药品零售企业有限的规模和实力是采取这种方式无法排除的障碍[5],也仅有少数企业如海王星辰能依靠其集团下的子公司海王生物和福州海王金象来生产部分药品。另一种是委托生产后贴牌,即医药零售企业提出要求,委托医药生产企业生产,然后以自己的品牌进入市场销售。后者是国内医药零售商采取的主要方式。但是知名品牌商品生产商由于其自身的独具规模的市场份额和其品牌运作费用上的支出,造成零售商无法在市场份额上满足厂家和厂家无法在药品出厂价格上满足医药零售商的尴尬局面。因此,零售商只有和部分生产药品但无力投资品牌运作的二线,甚至更小规模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来满足双方的需要。而小型厂商在药品生产质量的控制上无法与知名品牌生产商相比,因此药品的质量问题应该成为药品零售商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医药零售商都或多或少缺乏对自有品牌药品质量的控制体系,零售商还停留在对生产企业的考察,对产品的外包装验收等简单的质量工作上,当药品质量问题出现时,也仅仅是对生产企业的处罚和对消费者的赔偿,零售商的市场形象和口碑等无形资产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并未解决自有品牌的质量隐患,因为医药零售商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3 对医药零售行业实施自有品牌的理性建议
3.1 实施自有品牌战略要循序渐进
发展自有品牌应循序渐进。目前中国国内的大型的医药零售商市场份额很小,与之对应的销售能力有限,那么在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同时不应该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在美国的医药零售行业内,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也只有30%,而作为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其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也只有20%。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自有品牌的产品应该有一个度,国际惯例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产品是占其品类的20%左右。但是一家药店自有品牌数量是多少并无定论,这需要零售商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推广能力来确定,并非越多越好,否则由于管理能力、管理幅度有限,必然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在实施自有品牌战略之前,要有缜密的战略规划,然后逐步来实现企业的自有品牌战略计划。不能对所经营的商品突然进行大范围的自有品牌化。首先要对门店的销售进行分析,不能一味按照门店统计的数字选出畅销品种来实施自有品牌,应该深入到品类中,找出适合发展自有品牌的品类,千万不能把门店所有的商品全部变成自有品牌商品,使门店变成“专卖店”。应该逐步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并且逐步对所经营的商品进行自有品牌化,进行销售上的置换,逐步培养自己的品牌。这样可以避免资金出现短缺,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更正战略计划,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通过对现有自有品牌逐步置换,在稳定销售的前提下,稳步提升毛利率,在获得更多的资金的同时,将用与推动自有品牌战略的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营业额和毛利率。这样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使得医药零售商的业绩于稳步提升的过程中,同样也能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安全,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3.2 自有品牌和品牌药品并重
连锁药店发展自有品牌与药品生产商必然有冲突,零售商进行自有品牌的行为抢占了制造商品牌的市场份额,势必会影响到已经建立的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为上游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要处理好自有品牌与品牌药品之间的关系。连锁药店的发展是离不开品牌供应商的支持的。在发展自有品牌药品的同时,对品牌药品的销售依然不能完全放弃,不能将品牌药品放置于货架的角落,更不能把品牌药品下架。品牌产品是属于集客产品,能为药品零售商带来客流。同另一方面来考虑,经营品牌产品没有利润决不是品牌产品的错,而是药品零售企业自己为争夺市场价格战的恶果。因此,自有品牌,品牌药,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医药零售商无法不经营感康,就象沃尔玛不能不经营飘柔和海飞丝一样。
药品零售商要配合品牌药厂商在终端上做好陈列和培训,从而赢取更多的品牌药品厂商的支持;在品类的置换上,千万不能通过下架来打压品牌药品,而是通过加强门店员工的培训,让他们成为专业性健康咨询顾问,引导顾客主要购买自有品牌,提升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只有这样,才不会无谓损失交易次数。
3.3 建立自有品牌药品生产的质量管控体系
自有品牌是商家提高品牌形象,避免零售市场同质化竞争的良方。其中,自有品牌的质量是决定药品零售商最终利润的根本因素。
开发自有品牌药品的零售商应当选择将药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的企业,这也是医药零售行业GSP对医药零售商最基本的规定。选取可靠的质量规范的企业进行合作,生产企业可以完全按照国家的要求生产并销售一些质量等同甚至优于全国品牌的自有品牌药品,只有这样,才能淡化顾客对知名品牌的热衷,因为药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消费者对药品的选择。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医药零售行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所选取的基本上都是二、三线的药品生产商进行自有品牌药品的生产,这使得自有品牌存在质量隐患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对此,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药品零售商们要具有防范自有品牌风险的意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慎之又慎。因此,药品零售商们在选择自有品牌开发的生产企业时应该严格执行GSP要求,选择有能力生产自有品牌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3.3.1 要保证挑选的厂商具备有合法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GMP认证证书等等,确定厂家合法的药品生产资格。
3.3.2 要争取与知名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知名企业合作会降低零售商所获得的利润,但是在药品的质量上将会有很大的保障[6]。
3.3.3 药品生产非常重要,在合作之前,要组织专人对厂家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包括原料购进,生产工艺流程,抽样检验,最后的封装包箱等等,各个环节零售商都应该了如指掌,和生产企业一起严把质量关。
3.3.4 除了初步合作对厂家的考核外,日常的经营维护中,零售商应该按照GSP的要求,由公司负责相关质量的工作人员,时常了解厂家生产流程,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3.3.5 药品在零售商验收入库时,不能因为一味追求利润,是自有品牌商品而放松对质量的把控,必须严格执行GSP规定的验收流程,证明药品是合格之后,方可入库。
3.3.6 零售商在经营自有品牌的过程中,应由专人负责自由品牌的市场维护,定期下访门店和消费者,收集自有品牌药品的第一手质量信息资料,对药品出现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
4 结论
中国医药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是符合现代医药零售发展的方向,但是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全方位考虑,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深层次的发掘自有品牌的价值,实现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共赢。
本文分析了国内药品零售商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的原因与现状,集中讨论了各企业在实施自有品牌战略时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平衡知名品牌和自有品牌的比例,建立自有品牌药品生产的质量标准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各销售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现状,积极稳重、循序渐进的发展自有品牌。
[参考文献]
[1]陈章旺. 大型零售企业如何实施自有品牌战略[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3):22.
[2]胡洪力. 浅析零售商自有品牌建设的必要条件[J]. 商业时代,2006,(1):10.
[3]魏洁. 我国零售药店的自营品牌之路[J]. 上海医药,2005, 26 (11):498.
[4]关平. 自营品牌在药店[J]. 中国药店,2004,(10):40.
[5]杜晶晶,马爱霞. 关于药品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思考[J]. 中国药房, 2005,16(22):1757.
[6]李从选. 自有品牌的三大纪律[J]. 中国药店, 2006,(3):70.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医药行业开始实施OTC药品分类标志,自2000年开始中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以来,中国零售药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高速发展,在中国众多的人口和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背景下,医药零售行业产业的发展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中国医药零售行业迅速发展并逐步完善了药品监督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步伐。逐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以医药零售连锁为主,县下市场以单体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药药品零售体系。形成了年销售过十亿元以上的跨区域性全国药品零售连锁药店,各中心城市药品零售市场也逐步被区域中几大主流零售连锁药店为主导地位的分割格局逐步形成。从海王星辰医药连锁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到最近的云南鸿翔药业,一心堂医药连锁在国内A股的上市,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上市步伐也开始迈步。医药零售行业的集中度、规模化进程逐渐加快。全国医药零售百强、二百强企业的零售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加大……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已经开始由成长期快速步入了发展成熟期。同时,中国医药行业也由最初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顺利完成,伴随着近年来医改步伐的推进又步入了政策经济阶段,中国医药零售行业也同样经受着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而发展。
近年来由于医改政策的诸多影响,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着医药零售行业的经营管理、品类管理、盈利模式等诸多核心问题。例如,国家基药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大力发展,直接促进了医药零售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和发展的步法,并逐步完善和树立了以大健康服务理念为导向的经营战略目标。其结果是零售药店的非药品类大健康产品的销售占比和利润贡献率在逐年提升,零售药店已经形成和掌握、完善了一套大健康产品经营的模式。
近十年医药零售行业是经营模式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十年。尤其在门店品类管理、商品分析和人员绩效考核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列连锁经营管理和门店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药店经营从单纯的价格战到粗暴的高毛利产品主推,从单纯毛利率销售到商品利润贡献率以及客流量、客单价的综合评定,逐步显示出药店在品类经营过程中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目前高毛利产品和品牌药品资源合理利用的经营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毛利率的刚性需求成为药店经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提升门店客流量、客单价和门店整体利润指标成为药店经营的重要手段。药店门店设计的演变完整的演绎着药店的发展和变化。连锁公司、药店门店店长、店员、消费者四个药品销售环节的模式和政策设计也逐渐成为了定式。围绕客单价、客流量的消费者工作成为药店门店经营技巧的主要内容。商品分析、商圈分析成为药店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建立和健全药店的各项管理控制制度,提升药店店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成为药店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省际旅游行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家电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研究 因子分析法在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综合质量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青岛港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批发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环境路径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北京建筑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09年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小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白酒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国产业信息. 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 (2016-02-06)[2016-06-14]. .
[4] 全国药品交易会. 中国零售药店的渠道在变革[EB/OL].(2016-02-06)[2016-06-14]. .
[6]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3-11)[2016-06-14]. http:// /zhengce/content/2016-03/11/content_5052267. htm.
[7] 尹子民, 刘文昌. 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4, 23(3): 29-32.
[8] Niu D, Tian J, Ji L. Research on Chinese citie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in SPSS[C]//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 (ICSESS), 2011 IE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868-871.
[9] 吕冰, 姚凤, 王璐, 等. 我国与部分国家及地区零售药店监管与药学服务模式的对比分析[J]. 中国药房, 2016, 27(4): 569-572.
[10] 王永, 干荣富. 基于医药产业链维度思考医药商业的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J]. 上海医药, 2016, 37(7): 63-67.
1、上海药店连锁势在必行
据上海市医药商业协会统计,上海现有药品零售企业1440家,已连锁的有28家,共有门店902家,其中最大的医药连锁企业是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门店67家;最小的医药连锁企业仅有8家门店。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店纳入医药连锁企业的轨道,同时医药连锁企业在不断调整中,逐渐向经营各种品牌的单个或几个品类医药商品专业店形式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作准备,准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5~10个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努力使这些企业的销售覆盖全国70%的市场。医药零售企业实行连锁化,用5年时间扶持10个国内外知名的医药连锁企业,使单个企业拥有网点超过1000个。
2、“连锁”冲进医药零售业——三大优势欲破三大瓶颈
(1)、医药连锁能够在药品零售市场上异军突起,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质量保证体系有严格的要求,而连锁店统一的配送和服务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要求,增强顾客心理上的安全感。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济生女士表示,零售业务一直是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软肋,但作为北京市第一家获得GSP(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公司在进货、销售、运输、存储及售后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跟踪和控制,药品的质量有严格的保证。与崇远投资经营公司合作后,利用它比较完善的医药零售网点资源,公司在零售业中的地位将很快得到提升。陈济生表示除了像千芝堂、万泉堂、长春堂等老字号药店继续保留品牌外,其余的将统一装修,统一服务,统一进行配送,开拓连锁品牌。
其次,连锁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国家规定零售行业的毛利润是15%,加上批发商所给的折扣,一般毛利润为25%。连锁经营由于实行统一配送,建立自己先进的物流配送中心后,可以降低进货成本,从而拥有更多的降价空间。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来的配送中心在完成其批发业务后已基本饱和,现在该公司已经和通州区政府签署协议,准备在通州建立新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
三是随着非处方药比例的不断增长,市民开始逐渐养成到连锁药店或者医药超市买药品的习惯,连锁药店可以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形式、全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连锁店打破传统药店的柜台式摆放,实行开架服务,努力创造“购药是享受”的氛围。同时,连锁店在提供新的服务,如电话购物、代客煎药、送药上门等服务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年—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店纳入医药连锁企业的轨道。
(2)、三大瓶颈亟待打破
与其他业界连锁红红火火的现状相比,医药连锁显得比较落后。虽然医药零售要走连锁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但是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现在发展医药连锁仍然存在几大障碍。
一是人们在心理上还习惯于在医院进行医药消费。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依赖医生的指导进行消费,自己对服药缺少必要的常识,而传统的药店又基本上没有医生坐堂,迫使人们上医院购买非处方药。而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虽然连锁医药正在积极营建新的医药消费理念,如把连锁店开到社区,由专业医生坐堂供顾客咨询等。随着非处方药比例的增大和连锁药店价格吸引力的增强,新的消费习惯也会渐渐养成,但是培养成熟的顾客群还需一定的时间。
二是医药行业的行业壁垒导致行业准入相当困难,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而原有的企业又缺乏自我更新和扩张的资金。这直接导致了现在医药零售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等问题。在2000全国连锁业百强企业中,医药连锁只占3家,销售额仅占连锁销售总额的1.4%。而在国际上,医药连锁已经初具规模,如美国10家大的连锁药店占据药品零售市场50%的份额。按照我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3年1月1日之前,药店将向外资开放,到时候如果国内医药连锁在规模上仍然缺乏和外资抗衡的实力,医药连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是从业人才的紧缺。新《药品管理法》将在今年12月1日正式生效,按照新法,每家零售药店或批发企业,必须配备1名或者1名以上执业药师以供咨询。我国目前共有药店12万多家,而通过考核的从业、执业药师仅1万余人,以每家药店两个执业药师轮班休息计算,目前执业药师的缺口为20余万人。由于对执业药师的参考资格有严格的限定:除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可以立即参加考试外,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工作3年,中专毕业生工作7年后方可报考,因此填补这个人才缺口也需要一段时间。
3、连锁药房发展要抓住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医药零售业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连锁药房这一医药零售业正逐步在国内各城市兴起。
长期以来,由于资产所有权的分割和观念的束缚,零售药房分块现象十分普遍。每个城市尽管有众多的零售药店,但是分属于不同的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对零售药店的管理要求和发展期望不一,使得医药零售总体发展不快。体制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成为连锁药房出现的基本条件。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关系为为基础,能够让过去的桎梏成为今天企业联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可见产权制度改革为连锁药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难得的机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物质商品的日渐丰富多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零售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点的拓展,客观上要求零售业采取新的零售业态来适应这一变化。连锁形式的各类零售商店,既能为百姓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又有利于零售企业通过批量组织货源降低成本、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零售连锁业的迅猛发展,为医药连锁药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医改为零售药房,特别是连锁药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医药企业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集团化、制等形式的出现打破了过去按地域行政区划设立的医药流通格局,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观念正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医药零售行业早已打破了过去那种国有医药零售一统天下的局面,各行各业各种经济成分将开办药房作为投资的首选目标,想方设法进入医药零售业,这也迫使许多医药企业纷纷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批零分设的改革。利用原有医药零售网点的基础建立连锁药房,这既成为医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热点,又形成这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医药零售市场今天激烈的竞争局面和明天发展趋势下,连锁药房这种新的零售业态必然对单个零售药店产生冲击。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产权为纽带,以资产为基础,将分散的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连锁药房,协助政府规范医药零售市场,迎接医改后对零售药店新的要求:将分散的国有资产集中成为统一管理的有效资产,变存量为增量,才能使国有资产在今天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选择能够胜任连锁药房领导工作的经营者是非常重要的。
连锁药房不同于一般单个药店,由于连锁药房所属门店分散在城市的不同领域,工作联系面广泛、企业管理幅度大、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这就要求经营者根据城市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加以统一管理,必顺按照连锁的自身要求和零售药房的行业特点去开展经营工作。作为全新的医药零售业态形式,必须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框架、经营管理方式、质量控制、核算形式、价格管理、激励机制、服务措施、信息沟通与传递、职工教育和培养等方面有一整套经营思路。因此,连锁药房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敢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善于综合协调的组织能力、精于内部沟通的管理技巧和富于基层实践的工作经历。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是连锁药房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4.深圳居民在医院开方抓药的习惯已成过去,从调查中看,88.6%的消费者通常在连锁药店取药,在医院取药的占47.3%,在诊所和商场超市分别是10.8%、10.2%;而其他个体药店由于各方面条件不足及自身缺陷已远远落后于连锁药店,只占7.2%。
二、市场运作模式
1、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网上订货-->系统自动查询-->采购系统
>物流配送系统
2、物流配送运作模式
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配送,华东地区客户网上定货确认后,即送货上门。
3、医药广场内部运作模式
(1)、超市化医药自选商城
(2)、仓储物流配送基地
4.前期建设
1、一个网站--医药采购网(.CN)作为电子商务平台
2、一个公司--上海医药广场华东医药采购中心作为样板医药商城和华东地区的仓储配送中心。
3、多份合同--与多个医药制造商签定合同,建立供应关系。
5.公司整体框架
上海医药广场
南京医药广场杭州医药广场苏州医药场……..
三、市场定位
1、集散地定位
要像浙江义乌、武汉汉正街一样,把上海医药广场华东医药采购中心做成华东地区第一大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集散地。
2、品牌定位
提到买药就想到上海医药广场,就像提到买书就想到上海书城一样,让华东地区的医院、药房、病人牢记其品牌。
3、规模定位
要像家电连锁巨头“国美”“苏宁”一样,年销售额几十个亿并以每年数十家的速度向全国扩张。
4、渠道定位
把上海医药广场华东医药采购中心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和供应商,改变以往药厂--医院或药厂--药房的传统的“单对单”的流通渠道模式,建成医药制造商--华东医药采购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医院或药房的“多对一/一对多”的新的渠道模式。
四、目标客户市场
医院采购
病人自购
药房采购
家庭医药采购(常规药品和保健品)
五、竞争优势和卖点
1、基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加快信息流和物流,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扩大了销售市场。
2、药品价格低,具有价格优势,降低了老百姓的看病成本。
3、电子商务公开采购,根治了医院药品采购中的腐败问题,扭转医药企业营销中的不正之风。
4、质量有保证,华东医药采购中心一律从正规药厂进货,有自己的商业信誉。
5、超市化营销,医药上架,顾客自选,改变传统的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让顾客真正享受“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
六、公共关系战略
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医院医药公开采购的“阳光工程”从根本上遏止医院医药采购中的腐败问题,降低采购成本,为老百姓谋福利。
七、股本结构
政府出资20%
企业联合出资80%
上海市政府出资20%,上海几大医药巨头共同出资80%,2003年1月1日后,可以引入适当外资,即组建一个由上海医药企业主导,应用外商管理经验,并且具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八、资本运作
1、参股、控股大型连锁药房,整合现有的医药零售终端,使华东医药采购中心成为其稳定的供应商。
2、从现在起经营1-3年,精心打造医药制造商--华东医药采购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医院或药房的供应链体系,引入外资使前期资金投入溢价升值后成功退出。
3.争取借壳上市,进行再融资而资本扩张,溢价收购原有公司资产,使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九、连锁化经营
1、华东医药采购中心先以华东市场为主,进而向全国扩张,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进而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成为全国各大中小医院、药房的最大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的连锁供应商。
2、当前,主攻华东地区市场,以上海为龙头,以医药广场的形式,向苏州、杭州、南京等中心城市扩展,既建成苏州医药广场、杭州医药广场、南京医药广场等,以华东地区的医院、药房为主要目标客户,发展供应关系,同时兼营面向病人、家庭医药采购的业务。
十、超市化营销,大卖场管理
1、医药上架,顾客自选,购买模式与超市相似。此种购药的方便和自由,可以把当前各药房封闭型的模式,转变为面向顾客的开放型模式,极大的便利顾客选购。
2、网罗全国各大知名制药商产品,做大规模,采取“天天低价”策略,开展多种促销方法,吸引人气,做成医药零售行业的“家乐福”“麦德龙”。
十一、市场机会和不利因素
1、市场机会:当前,大中小医院星罗棋布,社区医院方兴未艾,医药零售终端也遍地开花,但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规模效应并不明显,医药采购成本过高,迫切需要整合现有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流、物流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本商业计划中的基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系统的华东医药采购中心恰好能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一、医药零售行业趋势向好
我国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进程快。2015年中国大陆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4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升高至10.5%。近10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2015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在城镇居民死亡构成中占比超过80%。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提升对药品刚性需求,成为药品市场增长的重要有利因素。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在快速增加。2015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达到1100元。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支出分别以约20%和10%的速度增长。
2015年国内药品市场规模达到13775亿元,同比增长7.60%。其中城市等级医院渠道仍占据超过半壁江山,零售实体药店占比仅为16.41%。美国药品市场的结构是零售80%,医院20%。在医药分离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医院渠道增速明显下滑,医药零售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现行医疗体制中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院掌握着社会几乎全部的医疗资源,在药品选购中占据决定性地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药品。慢病药物、OTC类健康药物主导权逐渐回归消费者,也为零售药店业务发展带来机会。
为破除“以药养医”的医疗环境,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控制药占比,监控辅助用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从而引导处方药外流。
处方外流的最大收益者将是零售药店。2015年国内零售药店处方药销量共939亿元,在零售药店整体营收中占比首次突破30%,同比增长14.93%。随着医改的推进,处方药将逐渐成为引领零售药店发展的重要业务板块。国内零售药店也在积极布局,从品类拓展,商业模式,专业服务和支付方式等多角度发展,迎接处方药业务放量。
二、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现状
1、处方外流、医药分离带动零售药店行业成长。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达3093亿元,较2014年增长9.8%,其中药品类(不含药材类)销售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11.6%。
2014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中药品销售占比78.31%,同比增长9.15%;非药品销售占21.69%,同比增长11.08%。非药品增长持续快于药品。非药品品类的增长主要由家用器械和食品两个细分类别带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相关类别导入药店销售对食品在药店的高速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连锁药店乘行业东风迅速跑马圈地,一方面在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寻求资金支持拓展全国市场。为适应行业发展,药店积极布局专业化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及个性化诊疗,推广中医特色医馆。优化互联网+运营模式,带动行业横向延伸。
新版GSP政策要求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执行药品电子监管,提高了药店的运营成本。医药零售市场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导致零售药店利润不断下降。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强烈冲击。相对而言,连锁药店体量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放大资本优势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加强。因此连锁化是药店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1年5月,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到2015年药品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要占药品零售行业销售总额的60%,连锁门店在药店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药店数量庞大,但分布不均衡,连锁化率和集中度较低,距离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5年我国零售药店数44.81万,同比增长3.02%。全国平均每家药店服务人口数为3011人,接近2500人/店的饱和标准。近五年来,零售药店总数相对平稳,而其中连锁药店占比不断攀升。尤其在2015年连锁率加速追赶目标,实现45.73%,然而与三分之二的目标尚有差距。
2015年全国百强连锁的直营门店数量接近3.3万家,同比增长12.5%。百强连锁直营店在国内零售药店中占比仅为7.32%,而实现营业收入占整个零售药店行业销售额34.8%。说明连锁规模效应带来的品牌效应可以增强药店竞争力,优先获得市场认可。
2015,我国十强连锁药店营收总额在零售行业中占比仅为17.04%。行业龙头国大药房营业收入仍不及医药零售市场整体3%。美国三大药店(CVS、Walgreens、RiteAid)在2014年合计销售额则达到其零售药店市场份额的89%。无论从门店数占比或销售额占比角度,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均仍处于低水平。
2、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格局以区域连锁为主,行业龙头通过外延扩张布局全国市场。区域龙头药房掌握区域核心资源,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不同地区经济及民生特色各异,企业发展状况及地区开发程度不同,为行业整合带来机遇与挑战。
2015年,全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从单店产出来看,上海市以243万元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北京等地药店的单店产出也都超过100万元。
从各区域经营状况看来,以上海、福建和陕西为代表的地区药店密度较小,而单店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将其定义为A型区域。该类型地区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并仍未被完全满足,因此是新店开拓及资本进入的最佳区域,开发难度较低且市场空间大。相对而言,区域B单店营收及药店密度均较低,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结构,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新的药店经营模式有望改变居民生活及医疗观念,开发难度较大,未来有望开拓蓝海市场。
大部分省份属于D竞争激烈区,目前药店密度相对较大,且单店收入小于90万元。该区域是目前国内药店丛林时代的最显著缩影,需要改变单一的医药销售经营方式,把握处方药外流的机遇,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方式。最终,零售药店希望进入黄金发展C区,实现药店密度满足人民要求(约2500人/店),且单店营收较高。
2015年,国大药房营收领跑国内零售药店,同仁堂、大参林、桐君阁和一心堂的营业收入均高于50亿元。日均坪效可以表征药店单位面积的额盈利能力。国内各连锁药店坪效差异大,经营模式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连锁药店重视医疗服务,店内有中医坐堂,业务板块融合提升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差异来自于地域差别。老百姓坪效表现优秀,门店布局中南部地区,药店密度较低,空间大,门店盈利能力强。
3、中国的药店正经营进入丛林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单体药店陷入经营困境,现阶段连锁企业并购扩张的最佳时机。医药零售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三大连锁药店先后上市,迅速外延扩张跑马圈地。区域龙头开启抱团模式。医药零售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药店之间整合包括三种模式:直接并购模式;松散型联采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
近两年,老百姓、一心堂和益丰药房先后上市,凭借资本优势加速并购整合。上市公司收购方式主要是全资收购,后期也包括一些现金+股权置换模式。大型连锁药店在重点区域内实现高密度覆盖,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后选择进行全国性扩张。包括老百姓和一心堂在内的上市公司在门店拓展中更倾向于基层市场。基层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尚有空白区域需要填补。顺应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市场需求将被激发,实现快速放量。
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万家单体药店,在城市、城镇、农村分布比例为1∶3∶1,主要服务于城镇社区,区域特征明显。单体药店运营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上游议价能力弱。通过商品集中采购的方式,成立县级药店联盟、省级药店联盟,可以有效联合整合区域采购需求,降低采购成本。
国内区域龙头并购风云不断升级,各地以区域内零售商股份制合作为主要形式,先后在贵州与四川区域开启并购新模式。
四川省内药店密度高,单店盈利能力较弱。若仅依靠区域合采分销手段难以有效更合区域资源。2016年9月6日,四川东升大药房联合巴中怡和药业、南充嘉宝堂正红大药房等5家四川连锁药房正式签署股份制合作协议,成立跨区域连锁公司。本次股份制合作中,合作股东均以所有门店全部资产入股,原有公司不再保留任何独立运营权。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股权、管理、运营全方位合作,加快整合四川药品零售市场。
三、中国药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药店发展分为内生和外延两大方面。现阶段外部机会明显,行业步入兼并扩张的热潮。同时政策导向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处方药市场开放为药店的发展带来颠覆性改变。药店唯有通过内部优化升级,才能在时代浪潮来临之时抓住发展机会,迅速占领市场。国内医药零售经营模式从未停止过改变的步伐,我们可以从DTP和O2O为代表的新兴经营模式中窥见未来。
1、所谓DTP(DirecttoPatient),即制药企业不通过任何商,直接将产品授权给药房经销。患者在医院就诊拿到处方后,可直接到药店买药,并获得专业用药服务。DTP从形式上是指从药厂到患者的直销形式,其本质是搭建在药店专业服务平台上的一对一服务。该业务模式依赖药房与制药企业资源的深度绑定,产品以高毛利专业药为主。
DTP模式在21世纪初进入中国,十余年间未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医院对于处方外流的严格限制。中国以药养医的弊病根深蒂固,改革任重而道远。DTP模式销售产品以新特药为主,价格较贵,使用频率相对低。目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医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DTP药房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医药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CFDA批准的新药数目不断上升。同时居民医疗保健需求被释放,医疗支出快速上升,也将带动新特药市场发展。DTP模式可以融合医生、药店、厂商和患者四者需求,发挥新渠道优势。
医院从新特药中获益。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政策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的期限越来越近,且药品零加成削减医院售药利润,更多处方药将流向零售市场。近年来政策严格限制医院药占比,药品招标政策改革导致高价药、专科药、新特药流标。面对高不可攀的进院标准,厂商毫无疑问将转向院外渠道,零售药店最佳接盘者。医生用药受到限制,会倾向于接受与药店合作,进行患者导流。
药店专业化演变。政策大力推进处方药外流,对于药店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会。未来零售药店想要承接处方药销售,必须具备专业药事管理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DTP药房将是医药零售行业专业化演变的第一步。
2、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带动了苏宁等一批线下商铺的腾飞。电子商务势必对传统销售市场带来冲击,线上线下融合势在必行。因此包括上游药厂,中游流通企业以及下游药店纷纷布局医药电商模式,但是互联网购物的热潮是否能有有效复制到医药领域值得深入分析。
零售药店经营医药电商先天优势十足。实体门店是顾客信任中心、顾客服务中心、会员扩展中心、线上流量源泉,同时也是售后服务点、信任基点、送货点、信息点、品牌展示点、自提点。以现有高密度分布药店为根据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送药上门是医药电商的最佳模式。
零售药店多分布在社区及人口聚集地,深耕细作多年,拥有牢靠的用户基础。以一心堂为例,在云南地区布局超过2600家门店,十余年经营建立起百姓信任的品牌,并培养超过1000万会员。连锁药店拥有会员数据库,了解会员的基本信息及大致需求,有助于向线上导流,并进行精准营销。
另一方面,网上售药可以有效整合药师资源,实现网络远程健康管理,提供专业用药指导。GSP要求线下药店配备执业药师,辅助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医药零售商搭建电商平台,可以以此为载体实现门店间执业药师资源线上共享。
同时为患者提供线上医药问询服务,对于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管理,建立会员健康数据库。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医药电商平台持续获得有针对性的药师服务,并直接下单补药,接受药店送货。
第三方医药电商相对于药店有更加完善的配送体系及线上经营经验,因此在前期医药电商经营中影响力更大。7月底,国家食药总局宣布第三方网上售药平台试点工作已经结束。
政府对于网上售药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对于配送环节,及处方药销售的顾虑。第三方售药平台的退出给予零售药店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目前消费者网上购药仍心存疑虑,市场空间有限的,蓝海市场有待开发。
在医药流通领域去年曾发生过一个事件:国药控股、九州通等一些医药流通企业因在新疆地区的基药配送率未达到50%的标准,受到新疆卫生厅警告、严重警告和清退等不同程度的处分:国药控股子公司在塔城、阿克苏、阿勒泰、克州和喀什地区等地被予以警告和严重警告,在和田被予以清退;九州通子公司在伊犁被予以严重警告,在巴州、阿克苏、克州、和田等地被予以清退。此事件再一次将医药流通业推向风口浪尖,而备受舆论关注。
尽管新版基药目录对于配送标准有一定意义的指导,但是具体的实施标准与规范仍需根据各省市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因而,出现了基药配送标配的区域性差别。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问题出现在医药配送企业,但实质也许并非配送企业自身所致,与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无序发展有关。诸如医院需求量、厂家供货量、配送时间的匹配程度等,都会造成配送企业的配送率达不到当地标准。
我们说,不论是基药的配送还是药品的、批发或是零售,都属于医药流通领域的内容,作为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巨头”,无论是国药控股还是九州通都在药品流通上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于为数众多的医药流通企业则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医药流通企业是承接医药工业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重要环节,根据工业企业不同的营销模式,药品流通企业大致分类有:医院配送型、现销快配型、调拨分销型、专业推广型。目前在很多医药流通企业中,这些形态兼而有之,但业务结构和比重不同。而正是由于当前医药流通领域存在“多、小、散、乱”现象,才有了被广泛诟病的行业无序竞争。
多:我国医药商业流通企业数量过多,竞争态势复杂、竞争势头激烈,导致利润率不高,并且存在以商业回扣代替质量、服务竞争的情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药店更是多达42.3万家。过多、过密导致行业集中度低、经营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正在成为医药流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拿“冷链管理”来讲,目前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行业规范、实时监控体系缺位、缺乏完善的追溯机制、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由于该项工作执行不到位,近年来国内已经发生了数起药害事件,诸多事件暴露了中国医药冷链的薄弱现状。
小:虽然目前国内医药批发企业及药店数量众多,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全国最大的前3家企业销售额只占同期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的20%左右。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全国性的医药商业企业有国药控股、华润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和九州通。虽然这些流通企业均突破了千亿或百亿的年营业额,但数量众多的流通企业距离百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医药流通领域的问题,不在于企业多,而在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不到位、不科学;不在于规划,而在于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行——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散:由于医药不分业,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其中,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同时,各流通企业间各自为战,大多数业务较为分散,这些状况极大地影响了药品流通渠道的发展。同时,虽然医药流通行业是医药行业内集中度提高最快的子行业,全国性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而区域性的医药流通集中度仍然很低,很多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在当地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
乱:目前,我国基药采购的通行方式是以省为单位向医药生产厂家招标,中标的医药生产厂家自主选择区域内的配送企业。正是由于现行招标制度并不健全,加之行业内部企业无序的混乱竞争局面,造成了基药配送难以达标的问题。同时,新出台的新版GSP规范也将提高医药商业的门槛,医药商业将为新药品GSP耗资70亿元改造资金、药监局已经公开预计,只有20%的零售药店、30%的批发企业能够符合新规要求。此外,“走票”、“挂靠”等这些近年来医药购销中屡禁不止的一种违法经营现象,也为假劣药品进入流通领域提供了可乘之机。这都将促使医药流通业重新洗牌,同时也意味着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透过“现象”看到流通“本质”
尽管医药流通领域存在“多、小、散、乱”现象,但医药流通行业和企业需要“拨开云雾见日头,透过现象看本质”。应较为系统的梳理在流通环节中应关注的细节本质。大家都知道,物流和信息是医药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一种综合的共同的努力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存货的移动,以及依据供求信息而发生的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化,使物流、信息流过程增值。而作为许多医药流通企业,却一时无法完成这种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价值增值,从而仍然混迹于流通中的“红海竞争”,没有抓住流通企业完成价值转化,实现持续盈利的本质特征。医药流通企业恰恰需要看到这些本质真象的魅力所在。
1、实现流通环节交流协作:处在中间环节的医药批发商则担负着确保库存、整合运输、传达信息的重任,以实现流通上的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格局;在一吞一吐之间完成药品产销的联盟。将松散的独立的医药生产商、零售商个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劳动率和增加生产力的合作力量。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要走出无序竞争的怪圈,在挑战中赢得生机,应选择与大企业合作或符合目前国家政策的引导意图。与强者合作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议价能力,直接抵消大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赢得时间制定自身核心发展目标,构建核心竞争力。
可见,医药批发商与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合作行为将减少、降低渠道系统流通风险,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排除重复建设的浪费。这种以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进行交流和协作所形成的渠道结构的优越性,正是药品价格竞争的优势所在。
2、提高“软硬件”储备实力:医药流通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审时度势,寻找机遇,扬长避短。其中的重点是特色定位,专业推广,物流服务,提高软硬件的实力储备。未来的竞争比的就是软硬件特色和专业化程度,如果在竞争中完全没有自身特色,医药流通企业很难生存发展。
同时,药品新规最大的变化不仅需要硬件的储备,更需要软件的优良,明确要求医药流通企业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或者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因此,今后医药流能企业需要不断培养具备中药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药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批发、零售、采购、验收、保管等人员,也需要储备,也须具有中药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药流通企业还需要强化药品购销渠道建设、包括温湿度调控在内的仓储环境改造,以及经营冷链药品符合冷链要求的仓储、运输设施、设备的改造或添置。
3、保持三要素维护客情关系:虽然医药流通企业间的合作,完成了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物流控制以及从零售商到生产商的信息流控制,实现了一种渠道的整合。从而实现流通三环节间的高速、低成本的交流和协作;而医药流通企业应着手保持做好产品条件好、团队能力强、渠道网络畅通营销的三要素,可采取小终端、小学术、大市场的销售战略,以及渠道下沉、动销考核、费用包干的管理原则。
不要仅仅靠客情关系卖药,客情是销量的维护,能力才是赢得客户长期合作的根本,通过招标、降价,利润空间趋同,同质化竞争导致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会选择营销能力强和服务增值好的公司,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是打造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OTC;新产品;终端五力模型;原则
一、引言
终端是实现OTC新产品销售的最后一跳,也是促成消费者购买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OTC新产品的上市工作而言,在传统4P基础上确定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之后,终端的策略是推动产品销售的策略核心。
二、医药行业OTC药店零售终端的现状分析
(一)药店零售终端的类别
根据目前国内药店零售市场的情况,按药店目标消费人群的不同,国内的药店大致可分为以下5种:传统药店(主要零售各类药品);社区便利药店(零售售药品,兼营日用品等);专业或专科药店(主要销售处方药或某一类药品,如肿瘤科、糖尿病、皮肤科用药等):平价药品超市或大卖场(主要零售各类药品,以低价吸引顾客);医院新特药零售药店(多为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联营,专门针对该医院开出的处方而设)。
(二)OTC药店零售终端的现状特点
第一,单体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少,连锁药店越来越规范、系统,各连锁药店的跨区域、跨地区经营越来越多,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经营面积小,店员素质差的小型药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销声匿迹。部分低于40平方米的药店被淘汰出了药品零售市场,而取而代之的都是符合国家GSP认证要求的规范的药店。这将使我国的药品经营企业严格依法经营,日常的管理也将进一步规范。同时规范化的管理也提高药店的工作效率和店员基本素质与专业知识。
第三,市场环境竞争的加剧使药店单品利润普遍降低,提高药店整体销售额即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成了药店经营的主体思想。同时经营重心转向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不断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水平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来自消费者的压力。
第四,药店经营多元化。从单纯卖药品到卖健康,再到卖健康美丽、健康便利。例如,增加保健品、名贵中药材,增加非药品如化妆品、日用品等健康相关的产品,以及引入方便食品、饮料、日常消费品、彩票、电话卡、公交卡、报刊、打字、复印、干洗、冲印、订票、公用电话等服务项目来提高药店整体盈利水平。
第五,加强与供应商及生产厂商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药店场地资源获取非销售带来的利润增长,如产品上架费的收取,店内产品广告费,产品卖场陈列、堆头,产品促销活动费用以及厂家促销人员的管理费用等等。
面对终端药店的改变,OTC厂家相对应的终端工作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尤其是在目前药店连锁加盟的火热事态下,药店的特性已经不能简单地把药店分为A、B、C三级进行管理和工作了。
三、医药行业OTC新产品上市的终端策略原则
OTC新产品的药店终端策略,在渠道策略的基础上,要紧密围绕“终端突破、侧翼进攻”的工作核心,多样化、多途径、多方式、多手法、针对性地夯实“终端竞争”基础,全面提升OTC新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力、陈列力、宣传力、促销力和活动力,从而实现“提升终端销售”的终极目的,全方位实现OTC新产品的销售拓展。
为确保终端策略的实施效果,在新产品上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是在战略上重视和落实终端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必须在现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优化工作流程和方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使品牌资源在终端有最大的产出。
因此,OTC新产品上市的终端建设重点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突出和优先保障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抓大放小。将终端药店及终端工作重新进行评估分类,将有限资源集中在重点终端使用,重点终端重点保障,优先投入,实现资源使用的最大的投入产出。首先,对终端进行详细的科学记录分类,筛选并确定目标终端。通过用制定的表格对药店终端信息进行详尽的记录,并对其进行对分类,有效地实现OTC及终端建设工作的重心划分,使OTC的工作开展更加有效,终端建设的投入更具有针对性。终端信息化管理:通过5级15位编码实现终端资料信息化管理,方便资料的分类管理及分析应用。例如,终端编号:510080-21A0041AE(见图1)。其次,从OTC队伍负责的110家目标药店中选取80家作为重点保障药店。为了规范管理,要对每个OTC人员的维护目标药店数界定为110家。出于OTC新产品上市的效果考虑,每个OTC代表重点保障的目标终端总数为80个。其中,销售好的终端数目约占40%,为32个,但要投入60%以上的精力:销售一般的终端数目约占60%,为48个,投入40%左右的精力(见表1)。
原则二:强调标准化和可执行性。在现有的终端执行力的基础上,制定严格但切实可行的终端执行标准,必须保证所有的目标终端能够按照相应的基本标准投入,投入率100%,达标率100%。若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如大型堆头、户外、橱窗等),必须由市场部统一规划、审批方可投入(见表2)。
原则三:分阶段实施,加强监控,力求实效。整个终端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同时要在组织上保证专业引导和监控管理到位,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效果(见表3)。
关键词:医药;物流;连锁企业;经营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 (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应云.打造医药连锁企业的脊梁,医药经济报2005,12.
关键词:零售药店 品类管理 管理现状 发展对策
品类管理是消费品生产商、零售商的一种合作方式,是以品类为战略业务单元,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进行数据化的、不断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过程。品类管理的中心出发点是增加消费者对优质药品的选择权和选择面,其核心是顾客需求的管理。
1、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的发展历程
1.1 2004年以前,价格战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开始进行,民营企业取得了零售药店经营资格并率先发动了这场价格战,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销售额,却也使零售药店丰厚的利润变成了微利。
1.2 2004年—2006年导入实施阶段
随着药品流通领域政策的放开,大量的行业外资源进入药品流通领域,药品批发的中间商大量增加。国外管理模式的引进,使药店开进了社区,并且开始着手做着对终端顾客更为本质的品类管理。
1.3 2006年—2008年普及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上升发展,各连锁公司在占领各城市中心区的同时,也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店,当时扩张的同时也引起了资金的紧张,一次以如何提高品种毛利率和自有品种运作的品类管理由此开始。2007 开始,很多公司开始对品类管理进行了深化,在以利润为主导的分类基础上引入了功效品类分析的方法,表现在:重视品类培训、重新整理自己的分类目录、营销活动更加细化、品类管理软件这时也开始引入各商家。
1.4 2008年至今深化阵痛阶段
进入2007 年后,市场压力不仅没有随着OTC 市场的日益发展而减小,反而随着2008 年经济危机的到来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寒冬”,连锁经营者开始减少对渠道的投入,把精力投放到以顾客为主的零售终端,让原本平静的品类管理风云再起。
2、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现状
2.1 品类定义欠妥
很多的药品零售商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来定义品类。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品类定义是零售商的价值所在,在每一个详尽的定义中,都包含着零售商对于顾客店内消费行为的理解和把握,把握了品类定义中的每一类商品的组合就是掌握了顾客的真实需求。但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零售药店依然是以中药、西药、中草药、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生活用品或其他类似的方式进行品类定义。这种定义方式是在按照零售药品的属性来划分,与品类定义中的消费者为中心的要求相去甚远。
2.2 短期利益驱动
由于受物价环境的影响、成本上升过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零售药店对于利润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甚至可以说“唯利是图”。于是各种短期逐利行为开始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大量增加贴牌产品等高毛利非品牌商品的强制性推销,甚至单纯用药品毛利率一条线来选择“首推”的药品,这些追求利润的无奈之举,也使得品类管理实施走样。
2.3 数据库缺失
药店做品类管理的投入不算大,关键是要有数据的支持,数据的共享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细化与完善,货架的科学合理管理,怎样进行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这些挑战因素加大了品类管理的难度。因此数据共享,无疑是品类管理的核心。
2.4 职责分工不明
品类管理对于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要求非常严格。品类规划要求公司逐步建立品牌经理制,以取代原有的产品经理制。不同于传统的产品经理制,在品类规划的架构下,品牌经理被赋予了更多的权限和职责,作为整个品牌运营的“总司令”,他将全面规划和监督执行与品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恶性竞争严重。品类管理地良好地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品牌经理的领导。职责分明是真正贯彻品类规划的基础。
3、零售药店品类管理发展对策
3.1 以适应症为标准的品类定义
大多数消费者走进药店时一般都知道自己需要治疗的是哪一类疾病,绝大部分有品牌倾向,但对于治疗方案容易受到专业人士的影响。按照这种思路,零售药店可以用适应症作为品类定义的依据,结合OTC可以处置的常见病,以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为出发点进行品类大类的划分。
3.2 政府督导
政府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需要加强对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工作,通过药品种类、利润结构的调整,采取符合医药市场规律的有效策略来获取内生式利润增长,促进零售药店的健康发展。
3.3 实现资源共享
合理高效的品类管理需要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三方的积极合作,建立起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快速反应系统,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最终提高各自的竞争力。要做好品类管理,零售药店需要上游供应商的支持,不仅是要了解其品类的细分、品类的发展趋势等信息,更要建立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库,实现行业市场信息的共享。
3.4品类管理队伍建设
通过参加品类管理培训、引进新型品类管理人才等形式,加强品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由专业人才负责品类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品类管理。
参考文献:
[1]致联市场有限公司医药零售研究.品类管理与药店现代化[J].中国药店,2002,(12):64—65
关键词:医药企业;互联网;医疗行业;互联网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1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医药企业普遍经受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例如以天猫医药馆为代表的平台型医药电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大力整合医药供应链资源;好药师则发力B2C电商,谋求线上线下的高度整合;更有大量的创新移动电商医药渠道、医生P2P平台等,这些无不对医药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从长远来看,医药企业未来发展势必应该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做到顺势而动。另外,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知名外资药企,这对国内医药企业又形成了另一重大冲击,大多数中国药企尤其是中小型药企与其相比,明显缺乏竞争优势,尤其在互联网领域,更是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如何改善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制定有效的互联网发展对策,从容应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提升国内外的竞争实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行业自身内在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这有助于尚未成熟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认清发展道路和目标,能够有效推动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顾客对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以至于有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从2005年药房网获得第一张医药B2C牌照以来,医药电商经过了十年左右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网上药店总销售额达68亿元,2015年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现有医药电商模式包括B2B 模式、B2C模式、O2O模式。其中,B2C最多,B2B因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缓慢,O2O处于探索中。B2C模式包括自I式和平台式两种,自营式是企业自营多品种医药,向消费者提供医药电商服务,平台式是第三方B2C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医药交易服务;B2B模式包括政府主导下的B2B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即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和药企B2B,即生产商、批发商、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服务平台; O2O模式简言之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取药,现阶段除医药电商B2C企业提供的O2O服务外,其他医药O2O企业大致分为三类:独立医药O2O企业,如快方送药、药给力等;有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公司,如叮当快药、药急送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医药O2O服务,如百度提供的药直达平台、阿里健康提供的医药O2O服务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仅仅提供附近药店信息展示而不提供配送服务平台的医药O2O项目。
据 《2015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蓝皮书》 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CFDA共发放526 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即B证)11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即国A证)26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388家,占比分别为213%、49%和738%,C证所占比例最大,获得B证和C证的即传统医药背景的公司共有501家。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家法律法规约束性较强,因此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尤其是医药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发展进程一直比较迟缓。
当前,随着“互联网+”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我国未来医药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抵挡万亿元级市场的诱惑。2015年12月7日,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同年12月10日,“全国首张电子处方”开出,它突破了网络问诊的限制。可以预测,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将精力更多集中于提供医疗服务,而把药品销售的功能出让给零售药店或网上药店;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
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医药企业纷纷朝互联网方向发展,做起了医药电商。新兴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试水,探索互联网医药快速发展的路径。但我国医药企业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与国外互联网医药企业差距巨大。
(二)国内外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比
美国是药品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政府积极支持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该国的药品互联网销售目前已形成B2B、B2C、第三方药品互联网销售交易平台(公共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而且第三方物流网络非常发达,能够及时完成药品的分销与配送。
1我国零售药店的现状分析
1.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存在不公平竞争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占药品市场的85%以上,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比例极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疗定点药店的设置,我国医药零售业呈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但目前普遍存在因医院控制处方外流而导致药店处方量不足的现象,所以,医药零售业的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的改善有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2市场竞争状况日趋激烈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特别是大城市中的药品零售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而随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及医疗机构药品分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更是使得药品零售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我国成功加入WTO,外资被允许在2004年进入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外资以及国内其他行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药品零售行业必将加剧药品零售行业的竞争,这也给我国的医疗、药品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3零售药店经营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经营普遍存在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方式落后、竞争手段缺乏的情况。价格战、赠品促销方法仍是主流。而价格战对药店经营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赢取一定的市场,但大幅度降价带来行业利润水平的回落将与药店经营成本的走高形成一对更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企业把营销工作的中心转到以降价为主上来,是对企业的巨大伤害。用赠品促销方法以赢得消费者,可能引起消费者囤积药品,从而带来用药不安全的隐患,该种营销方式实为国家所不允许。因此,零售药店应如何正确促销药品,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1.4药学专业人员不足,执业药师的配备缺口大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多数人员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导致药店从业人员在指导消费者安全用药上发挥的作用不太明显,人们用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医药零售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学历的药学人员比例约为15%,高中学历占了约40%,中专学历占了约34%,初中以下学历占11%。以上数据说明,我国药品零售业药学人才严重缺乏。且由于目前我国执业药师制度不完善,导致执业药师严重短缺,与零售药房的发展不成比例。我们在对广东省119家药店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这119家药店仅有17名执业药师,仅占专业工作人员总数的2%。零售药店这种状况,如何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如何保证药品分类管理的顺利实施,令人生忧。
1.5药品零售业药学服务工作差距大
由于长期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对临床医学、药物治疗学等知识的欠缺,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绝大多数还不能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之转变,通常只是满足于对药物的管理、调配、销售,而将病人用药的目的、过程、结果只视为医院医师之责任,难以胜任向病人提供负责的药学服务工作。药学服务包括用药咨询、上门服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健康关怀等,同时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利用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跟踪回访顾客,向顾客征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以全新的经营理念给顾客以全新的感受,在让消费者感到精神满足的同时,提高药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我国的药品零售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零售药店的市场营销策略
2.1产品策略
药品零售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组合多样化,制定产品上货架的清单制度,让销售额增长快的产品优先上架;提供低价和高档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收入和购买力人群的需求;储存在某个类别里的领先品牌产品,很多消费者非常注重与品牌药品的购买,如果企业仅能提供低价药品给消费者,可能就失去对品牌的追求消费群;密切注视新的“重磅产品”,即广告投入很大的产品,它能带来药店在某段时间很大的人流和销售的产品。
2.2价格策略
价格在中国永远是最锋利的武器,但价格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美国的连锁药店常常采取两种定价策略:每日低价策略和高/低价策略。我国药店可以从美国药店定价策略中受到启发,在定价时,应该考虑是否可采取每日低价的形式,并进行相应的促销策略。如果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与供应商有良好的关系,各项流通费用、运营费用比竞争对手低,而且所经营的药品又具有可比性,不妨采用这种定价方式。我国“天天好”药房之所以受到欢迎,与这种策略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定价策略是着眼于降低成本,通过低成本竞争战略来获益,但药店的利润率并不低。我国药店也可以考虑高/低价策略,尤其是对于常用药、保健品而言,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短期的、定期的价格促销或广告促销,可以对顾客形成紧张的气氛,促使其采取集中购买行为。此外,对于多元化经营的药店来说,这种策略还能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带动顾客购买其他的产品。
2.3渠道策略
药品零售强势企业纷纷进入上、下游,出现了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势头。生产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源头,流通是优化商品与物流的重点保证,终端为王。强势企业均想提高利润、增强市场控制力,纷纷进入上下游,希望打通整个产业链。为了节约流通成本,降低药品成本,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了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具体策略包括:向下一体化策略,如大的制药企业海王、桐君阁等先后涉足药品零售终端,双鹤等药品批发公司干脆就自己开起了药店;国控开始重视零售药店的发展,国控的国大药房和整合的一致1000多家连锁药店,把连锁作为战略来发展;广药集团健民北京店和采芝林北京店两家旗舰店令人刮目相看;向上一体化策略,零售老大老百姓大药房先后涉足制药与医药物流,其医药物流公司组建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6亿元,另外的零售业强势企业如益丰大药房等也先后涉足医药物流与制药;海王星辰利用自身品牌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销售,通过和生产企业协约生产自有品牌,从而达到掌控生产,获取更高利润。
2.4促销策略
零售中最基本的活动为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宣传和人员推销。促销活动可以为顾客提供比较多的信息,特别是像药品零售市场这种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作出比较好的购买决定,因为知道的信息多了,盲目购买的风险就小了。具体的促销策略包括:精心设计在药店正面入口处的装潢、店名招牌、广告招牌、展示橱窗等。根据消费者偏好调整药店陈列的橱窗、橱柜的形状、大小和排列,调整药品的展示以便于消费者易看、易拿、易挑选,店铺的通道设计应当流畅以便于顾客行走;店堂的招牌、POP等广告形式应当是药品零售企业的主要广告形式,这是由药品零售市场的消费特点决定的,对于准备购药的消费者来说,由于希望尽快买到药品以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广告必须在他们方便的前提下才会起到理想效果。
2.5人员策略
目前,在药品零售企业药学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是向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要方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竞争能力。零售药店应不断规范员工的形象和服务行为,树立“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药学人员的服务态度应热情、耐心,服务用语应规范、文明,还应对处方进行审核,并给予消费者用药指导。同时零售药店还应对药学人员进行药品、医疗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学知识以及人际关系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可以更好地提高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
【论文摘要】药品零售企业是药品流通的最终环节。药品零售与其他零售业一样,受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影响。但药品又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征,药品关乎生命健康,是政府、公众、舆论的焦点,目前医药卫生改革方向不明确,行业政策层出不穷,药品零售企业全面开放,进入壁垒降低,随着各行业各进军医药售药业引发的竞争,药店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为生存及其他目的而选择了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本文就目前药店实施多元化经营进行分析,提出对药品经营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药品零售企业;竞争;经营;多元化
药品零售企业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患者)的商品流通环节,也是药品流通的最终环节。药品零售业与其他零售业一样,从宏观上看,其生存与发展受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而在微观上,又受商品、价格、服务、选址、广告与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等要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零售经营者制定经营战略与营销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的零售市场情况,我国非处方药品种已经基本能满足自我药疗需要,零售终端扩张速度在加快,药品数量增加,利润空间变小,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药店多元化经营成了一种趋势。本文就目前药店实施多元化经营进行分析,提出对药店经营的一些个人看法。
1分析药品零售企业的现状
1.1从外部环境分析
从外部环境分析来看,药品零售企业受到了如下方面的影响:
1.1.1相关的政策
国家近年对药品行业的整顿,对药品实行多次降价,处方药销售的规范化,医院药品开始被迫逐渐降价,GSP认证到期,重新认证。这些对药品零售企业来说都是压力。
1.1.2行业内的竞争
药店零售行业进入的壁垒较低,准入条件低,而国外资本和业外资本也不断地在进入药品零售业;此外,大型连锁药店通过兼并重组、异地开店,从区域性连锁不断走向全国性连锁,医药连锁零售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也造成了行业问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以价格形式为竞争的焦点,造成药品零售药价下跌,使企业利润空间明显下降。
1.1.3从顾客需求来看
药品零售企业以销售非处方药、保健药品为主,主体消费者是普通老百姓,对价格很敏感,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此外,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对药店的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1.2从企业内部分析
从企业的内部来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人员素质不高
药店的主要从业人员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少,相应由药师、从业药师、驻店药师等来充当执业药师,承担执业药师的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顾客安全用药的需要。这使用人的成本将会比原来增加3~5倍。
1.2.2药品经营的战略变化不大,企业间经营的战略没有明显差异。
1.2.3单体药店及中、小型的连锁药店的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规范,阻碍了企业向高层次发展。目前的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方向分为两类:一是主张专业化经营发展,二是主张多元化经营发展。现在很多企业分别正在尝试运用这二种经营战略,以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药品零售的企业多元化经营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经营战略。很多现有业务领域之间的关联程度,又可以把多元化战略分为相关多元化与不相关多元化两种类型。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范围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力量。
2.1国外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情况
全球药店经营模式大可分为两类:以美国的和日本代表的多元化经营以及以德国和瑞典为代表的专业化经营。美国和欧洲多数国家的医药连锁店全部是多元化经营,以药品为主,兼营与健康相关产品和其他日用品,将医药连锁店的平均毛利从28.3%提升到32%左右。
美国药店以“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的概念为主旨,其核心商品分三大类:处方药、非处方药、美容护理及保健用品。其商品种类繁多,也是受美国人口郊区化和零售业集中、大而全趋势的影响,符合人们“一站购足”的新观念。
2.2国内药品零售企业实施多元化情况分析
我国药品多元化经营源于美国,国内最早试行是海王星辰健康药房,其经营项目除药品外先是有护肤品、日用品等,后引进香港靓晒店,在药店内推出冲印照片业务。继后,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纷纷效仿。
从目前药品零售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情况分析:
2.2.1按形式分为
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①相关多元化经营:药妆、保健品、护理品、医疗器械等与健康状况有较大相关性的商品,这是大多数药品零售企业采用的经营战略。②不相关多元化经营:婴幼儿用品、医药图书、眼镜、洗衣、休闲、冲印、超市、食品市场。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嘉事堂连锁大胆地尝试了“大健康”的概念,涵盖了婴幼儿用品、化妆品、保健食品、护理品、医药图书、眼镜等多个领域,具备独特个性的产品结构,使其傲然屹立于京城药店零售市场。
2.2.2按经营的主观性分为
有意识实施多元化和无意识实施多元化:①有意识实施多元化——中国药品零售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先驱者:海王星辰,主要是学习了海外药品零售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有意识、有计划地实施,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理念,经过周密的准备后进行的。②无意识实施多元化——有的企业是在经营过程中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开始了多元化经营。如江苏百佳惠连锁有限公司,其“多元化”就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多元化”成为“百佳惠”的特色。
2.2.3按定位是否明确分为
有明确定位和无明确定位:①有明确定位。以鲜明的定位,实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如重庆和平大药房将连锁药店定位为4种类型,即中心旗舰店、繁华区域药妆店、超市店中店、社区便利店。其中心旗舰店倡导“健康+美丽”。繁华区域药妆店把专柜与开架相结合,超市店中店突出“健康”的概念,社区店以便利店模式经营。②无明确定位。这种药店涉足多元化经营,源于经济效益不明确或亏损的药店。笔者曾到过市内的一间药店,其将原约80m的店面,改为日杂小超市,而经营药店占用面积只有不到30m2的区域,外面店面的招牌还是药店,但已经名不符实了。
2.3我国药店多元化存在问题
通过发析认为,我国现有的药品零售企业实施多元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3.1成本问题过高
多元化的项目、产品的主观引人,规模不大,无法分摊管理成本、采购多元化的商品来源以及批量小导致的成本高,流动资金压力、单位货柜营业额等问题。需要增加产品销售或增加服务项目都必须投入资金,总体成本明显增加。
2.3.2定位不明
盲目选择多元化经营项目和商品种类组合,近年来,药店的多元化尝试有食品、日用品、化妆品和各种便民服务等等,以目前多元化经营从集客效果、多元化商品销售业绩和对药品(保健品)销售促进等回报来看,要面对全新的、更为激烈复杂的快速消费品销售市场环境,没有显示出有特色和清晰的定位。经营项目和商品品类组合上内在消费关联程度不高,未能形成连锁超市中常见的主销商品和关联商品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强化目标顾客群需求的分析。
2.3.3卖场空间管理问题
药店卖场一般比平价超市经营面积小,超市一般都有1500m以上的经营面积,但药店由于经营面积有限,处于闹市区多也只有几百平方米,小区内药店的面积一般在80m左右。在80m的药店内按分类管理陈列已经是很难,再要增加多元化经营的项目,会使专业经营区域拥挤杂乱。顾客会对药店的印象大打折扣。
2.3.4经营人才欠缺,无相关的经营指导
药店多元化经营,需要多元化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卖化妆品就得有懂得化妆品的营业员和管理人才。但目前在国内的药店小,多元化经营的专业人才奇缺,专业营销顶尖级人物更少,也很少让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介入,且药店的经营管理者本身就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2.3.5缺乏营销策划与传播手段
长期以来国内药店只卖药品,消费者已经认同了药店只卖医药相关产品的格局,倘若消费者在药店内看到洗衣粉、花生油之类的其他商品,反倒可能会认为药店主题模糊。此外,消费者对其他日用消费品的购买也都有固定的渠道,药店开始新的品类和服务项目时,没有能做到大型平价超市的营销企划、促销活动造势等,故很难有稳定的顾客群,消费者难养成在药店消费其他商品的消费习惯。
药店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两大本质原因:一是药店经营人员没有建立现代营销观念,没有以现代营销的4c观念,没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规划、经营管理自己的门店。二是缺乏消费者市场的需求调研,决策者在多元化项目的选择上,基本是经验决策,没有考虑过仔细调研当地商圈内的消费者数量、社会阶层构成、消费者对选择的多元化产品的购买习惯、购买能力、使用习惯等。造成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低。
3对药品零售企业的多元经营的认识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应全面地进行分析,首先应认识到药品是特殊商品,并应考虑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再慎重选择经营战略。
3.1多元化战略应建立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且应有一定的规模
学习美国的多元化经营,应建立在高水平的专业化之上。提高专业服务,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这是竞争带来的必然趋势,也是药品的特性所决定的,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企业人员与所经营的多元化商品所需的人才匹配,其他条件也符合经营多元化的要求,才有可能取得多元化经营的成功。
3.2多元化战略应定位准确
多元化战略应定位的准确可具体地从以下方面分析:
3.2.1特色经营
国内药店涉足多元化经营,经济效益不明显,其原因在于定位上,没有经营特色
3.2.2更新观念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个性色彩已渐成时尚。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购物一项标准,对于商品的选择,消费者如今已形成强调“最适合于我的商品”的消费观念。
3.2-3卖场的设计合理
卖场是提供零售业者与消费者之间有效沟通的场所,因此,零售药店要排除传统经营的影响,在商品分类陈列上要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针对性,在体现个性化中力求做到让消费者易于选购商品。
3.3经营战略的选择,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针对目前医药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套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思路,能够大大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经营成本。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
我国药品从生产厂家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会经过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或药店等多层环节,造成药价偏高。同时,由于多年积淀,医药流通领域还存在企业多、规模小、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行业秩序混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经过2-3个环节,在我国往往要经过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商、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
2.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流通环节的成本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3.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目前我国从事药品批发企业约有16000家,平均每个企业的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10多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6家;药品零售企业有12万家,最大的连锁店年营业额只有5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不到1%,而费用率在10%以上。在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就占全美市场份额的96%;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必然导致无序竞争,企业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仅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思路
1.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应根据医药行业发展特点和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和调整经营模式,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纵观国内外医药流通企业成功的经营经验,在企业中建立统一的物流管理系统是核心,明确物流配送中心的经营目标极为关键。
2.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地位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现代物流及信息技术,建立在供应商、分销商、用户之间,集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为一体。这种新型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包含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区域结算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的功能,如图1所示。其中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拟定,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仓储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给医药配送中心相应的费用。此外,医药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实现药品的高效流通。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组成
1.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并在交易手段上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是为参与集中招标采购交易的双方提供的电子化交易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交易双方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交易结算服务,与区域配送接口,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其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在医药流通链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医药流通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履行市场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双重职能。通常,医药产品的交易主要通过两个因素达成:一是信息流,二是物流。
(1)信息流
在传统的医药流通模式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因而各种信息的流动也往往是无序的。引入电子商务后,各种市场信息将变得十分透明和公开,信息流变得清晰、有序,从而保证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公平和诚信原则。
(2)物流
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交流、达成交易合同后,还要履行合同,实现药品实物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流动。在新流通价值链中,药品的实物流动主要有两种渠道:
其一,医药生产商医药配送中心医药零售商消费者。通过这种渠道流动的药品主要是非处方药(OTC),消费者可以直接到零售店购买。连锁经营将成为医药零售商在新流通模式中的主流方向。
其二,医药生产商医药配送中心医疗机构消费者。处方药将主要通过这种方式流动。医药生产商委托医药配送中心,把处方药配送到各级医疗机构。
2.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中心主要由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出入库输送系统和拣货系统等组成,实现药品的入库、库存保管、暂存、出库、分拣配货等一系列过程。在药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仓储占用的时间较长、资金较多,仓储成本已成为经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物流配送中心要通过提高仓储效率,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配送作业,来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1)自动化立体仓库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是物流技术一个划时代的革新,不仅彻底改变了仓储行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下的落后面貌,而且大大拓展了仓库功能,使之从单纯的保管型向综合的流通型方向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以巷道堆垛起重机存取货物,并通过周围的装卸搬运输送设备,自动进行出入库存取作业。
(2)拣选系统
近年来,物流作业的拆零需求越来越强烈,拆零拣选作业需要的劳动力已占整个药品配送中心劳动力的80%。药品配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需求使得配货作业人手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提高这个环节的作业效率,已成为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的研究重点。目前,医药、化妆品制造等行业已广泛使用全自动拣选系统,而流通领域,特别是连锁超市、便利店的配送中心也开始广泛使用电子标签拣货系统。
3.区域结算中心
区域结算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结算中心系统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远程数据的输入和查询,且所有的远程支持系统都是建立在国家信息安全平台基础上的。其结构如图5所示。
1医院、医疗工作者在医药管理中的作用
1.1医院在医药管理中的作用医院是一个行业,尤其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单位,每天直接面对患者,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医院管理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及患者的治愈情况。一个管理正规化的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其在医药管理中的价值。①保证药品供应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药剂科、药库及制剂室等,应有明晰的管理制度及体制。②保障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正规化。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医院的药品质量检查和监督所面临问题极为严峻。药品质量的保证是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也是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因而医院必须完善药品监督管理体系。③加强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学是是随着医学发展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新专业,是以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为宗旨的一门新学科,是医院的重点发展对象[1]。医院应该鼓励药师深入临床,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指导医生和护士安全合理的用药。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除了抓医疗管理质量外,应该更加重视医药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医院合理的医药管理体制有助于整个药物流通领域规范化,医药事故的发生率也会大大下降。因此,医院在医药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2医疗工作者在医药管理中的作用医疗工作者主要包括医生,护士及药师等,是整个医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是医生的专利,只有医生有权利要不要将药物用于患者,使病人恢复健康,实现医药的最大价值。同时,医生也要按照医药管理制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此外,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体现药物价值的一个方面。医生、护士及药师在整个医药管理中的作用都很重要,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缺一不可。医院应该多开展关于医药管理知识的交流培训,使医疗工作者能够明确自己在医药管理体系中的职责,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工作,保证医院医药管理体系的有序进行,保障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2医药管理中的药物
2.1中医药的发展及管理中医药是经历长久临床检验的医药,承载着无数医药工作者的心血,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2]。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的发展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获得支持,但社会上对中医药学“是不是科学”的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止。不少人还对2007年那场网络签名“取消中医”的风波记忆犹新。面对“中医是伪科学”、“中医难以现代化”等质疑,中医药工作者在经过认真反思后,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在京举办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使团专场”会议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正得到国际社会和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民众的认可,中医药产品已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特有的具有原创思维的医药卫生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医药正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也有望进入医药发展的前列。即使如此,中医药的发展仍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