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行业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永远是一个朝阳产业。近两年来,医药行业的增速是整体经济增速的2-3倍,从未领略过其他行业的“寒冬”,在国际上也属于高增长行业。与此同时,国家对医保的投入,使医药市场得以扩容,对医药企业的拉动更是利好。
但即便如此,整个行业却活得很焦虑。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多变、急变,缺乏稳定性,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压力与庞大的社会成本。
2014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企业经营,提升运营效率才是最终的出路。
医改变局
2014年,随着医改的深化、医保的扩容、新一届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医药行业仍然会有高速的增长。作为医药从业者,我们期望无论政府选择哪种医改模式,渐进务实都是我们所期盼的。对于中国医药行业,如果没有稳定务实的政策,那么高速的增长不会给行业带来幸福感,也不会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满意。
但是随着医改的深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在很多企业仍然一味追求高价产品,而医药产品最终是要讲究性价比的,相信国家政策会朝着按病种付费(注:以病种为单位制定医保的定额偿付标准)的方向走,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市场,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也符合三中全会的精神。如此一来,企业的创新方向才会符合百姓的期待。
医改纵然对整个医药行业是重大利好,也让老百姓受益良多。但同时,我们也要搞清楚,医改能够带来的诸多好处,哪些是由政策带来的,哪些是由国家投入带来的,如此才能分析出投入效率是高还是低。
药企新路径
药品与其他产品不一样,往往受国家政策的约束和管控,特别是中国近几年的医改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冲击甚大,赚钱的和亏钱的企业都如履薄冰。
为应对大环境的变化,立方制药的判断是:
1.新药的审评速度令人沮丧,加大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力度成为必然选择。
2.相对处方药而言,OTC(注:非处方药)市场受国家政策的约束较少,所以会把原来集中做处方药的战略,调整为逐步加大OTC的比重,以此降低政策约束带来的运营压力。
3.即使国家对医药电商的开放非常谨慎——目前网上能够销售的也仅限于OTC产品,却也阻挡不了医药电商快速增长的势头,发展连锁药店经营与医药电商B2C经营是趋势。“立方大药房”(立方制药的天猫旗舰店)未来将在健康服务、移动互联网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向进行有益探索。
2014管理风向标
Q:贵公司特别注重效率文化,您认为该怎样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计划目标:推动党报集团进一步深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壮大规模实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安全的投融资渠道,向跨地区发展、跨媒体经营的综合性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形成一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巩固加强宣传舆论主阵地。
计划概要: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济南、沈阳、西安、武汉、郑州、成都、南宁等城市为报业发展资源集聚中心,重点扶持10家左右具备以下条件的报业集团向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1、初步建立起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合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基本实现了管理体制的相对稳定运行;2、初步形成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互联网站及其他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内容产品的采编、制作和出版能力,具备内容资源整合能力和新兴内容市场开发能力;3、基本实现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离,初步确立了集团层面的新型市场主体,特别是组建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或集团投资控股公司),确立了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具备资本运作能力;4、具有突出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财务状况,确立了区域内领先的优势竞争地位,拥有具备品牌影响力和拓展能力的媒体,具有跨区域发展能力;5、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成果显著,初步形成了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人才队伍和人才结构;6、具备多元化经营能力,具备文化产业关联领域的整合能力和运营基础,收入结构趋于合理,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推动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业类报纸以及满足重要细分市场受众需求的专业类报纸重塑新型市场主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垂直整合实现跨地区发展、跨媒体经营,形成一批在行业领域或细分市场内具备一定资源集中度的、占据优势竞争地位的专业型传媒企业集团。
计划概要:确定石油化工、信息产业、汽车、房地产、金融、新闻出版、旅游、商品流通、人力资源、演艺娱乐、生活消费、医药保健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产业或重要细分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为发展重点,推动30家左右已初步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专业类报纸出版单位,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整合行业内或细分市场内多种形式的媒介资源,贯穿产业链或细分市场价值链,向大型专业型传媒企业集团发展。
新农村报纸出版促进计划
计划目标:报纸出版资源配置政策向农村倾斜,完善“三农”类报纸出版优惠经济政策。改进农村党报发行,显著提高各类“三农”报纸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内容形式,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显著提高报业服务“三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计划概要:1、调整报纸品种结构,增加面向“三农”的报纸在全国报纸总量中的比重。在重要农业省份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三农”类报纸所占比重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限制现有“三农”类报纸改变办报宗旨。现有“三农”类报纸出版单位已不具备报纸出版能力、无法维持报纸正常出版的,可在坚持原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将报纸划转到具备出版条件的报纸出版单位,继续出版面向“三农”的报纸。2、鼓励省级党报社(报业集团)创办面向“三农”的党报“农村版”。“农村版”以宣传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办报宗旨,要结合“三农”实际,突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指导性,宣传务求实效;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压缩版面,降低报价,改善发行,加强服务。3、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科技、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文化生活类报纸。各类报纸要准确定位于“三农”需求,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积极依托发行渠道、系统渠道或其他合作渠道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农副产品推广、农资、函授教育等多种服务。
精彩新体验报纸阅读促进计划
计划目标:加强对青少年读者的引导和服务,打造一批精品青少年报纸及报纸网站,向青少年提供导向正确的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化娱乐,促进素质教育,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大力开发适应青少年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和增值业务,实现报网互动,满足青少年新型内容体验。
计划概要:1、把握青少年成长规律和阅读偏好,大力创新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从战略高度培养青少年的读报习惯,树立报纸、报纸网站及其出版机构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2、在高校集聚城市组织一批坚持正确导向、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时政、财经、IT、体育、文化生活等类报纸,在高等院校内建立一定数量的阅报栏,向在校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3、鼓励报纸出版单位通过赞助学生社团活动、资助特困生、设立报纸奖学金、组织新闻学习社团、提供就业辅导、开设大学生热线等多种形式,与在校大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提高报纸出版机构对大学生的影响。4、提高高等学校校报的办报水平和办报质量,切实加强高校校报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能力,增强高校校报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服务能力。组织先进报社对高校校报提供点对点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培训。5、推动教育教学辅导类报纸的办报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调整教育教学辅导类报纸的结构和布局,扶优汰劣,提高报纸出版质量。
地市报业市场振兴计划
计划目标:深度挖掘地市一级报纸市场潜力,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将一般地市报纸平均期发行量由目前不足3.5万份提高到6万份以上,报业收入实现翻番,形成全国报业新一轮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计划概要:1、推动地市级党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贯彻“三贴近”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地市党报的发展之路。2、促进地市区域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发展,鼓励地市党报积极调整所属晚报都市类报纸定位,消除晚报都市报的机关报形态,充分利用这类报纸的特性,扩大影响力,发挥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同时积极开发地市区域发行和广告市场,给予地市党报有力的经济支持。鼓励没有晚报都市报出版资源的地市党报社整合当地其他报纸出版资源,加强地市党报社的宣传舆论阵地。3、通过政策引导和出版资源配置,向地市区域报业市场引入适度竞争,促进地市区域报纸在有序竞争中提高办报水平和报业经营管理水平。4、鼓励省级报业集团(党报社)与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出版或合作经营,向地市级报社输出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经验、办报资金和优秀人才,带动地市级报纸健康、快速发展。
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引导行业类报纸树立“资源中心观”,努力建构行业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开发多层次、多形态的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业务,向面向所在行业提供新闻、资讯和增值服务的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媒体转型。
计划概要:选择50种全国性及区域性行业类报纸出版单位,实施“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发展计划。整合所在行业的政府资源、行业资源、关联资源和媒体资源,建构以行业数据库为基础的、具有行业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功能的信息资源平台,并以此为依托部署不同层次的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及增值业务组合,全方位满足所在行业对行业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顾问服务、公关活动、行业研究、市场调查、数据库服务、会展、论坛、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产品及服务推广等需要。
加入“行业信息资源平台”计划的行业类报纸出版单位,其核心业务或业务组合、运营组织及流程应按“行业信息资源平台”的发展要求进行重大调整,由传统的“媒体中心观”引导下的单一报纸出版业务,向“资源中心观”引导下的全方位的行业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转型,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权威行业媒体,实现报社收入的结构性调整,即直接来源于报纸发行和广告的收入仅占机构总收入的30%以下,依托资源平台开发的其他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主要部分。
细分市场专业周报促进计划
计划目标:引导报纸出版单位大力培育和开发细分阅读市场和服务领域,实现我国专业性周报对城乡重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满足工商业对细分消费市场的广告投放需求。
计划概要:1、在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面向生活服务、健康保健、影视娱乐、旅游休闲、房地产、汽车消费、女性生活、老年康乐、社区文化等具备报纸发展条件的重要细分市场的城市周报。2、支持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类周报在一般城市和农村乡镇发展满足生活服务、医疗卫生、女性生活、老年康乐、科学普及、农业知识、农村文化生活等细分市场需求的周报。3、限制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数量,采取末位淘汰,就地调整办报宗旨和市场定位,由综合性日报转为适应细分市场需求的专业类周报。4、优化生活服务类报纸结构,不再发展地市级广播电视节目报。已不适应市场规律和群众需求的,原则上划转到当地党报社(报业集团)并调整为满足当地群众迫切需要的专业类周报。5、支持具备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类周报整合报纸出版资源,扩大规模,充分发挥品牌价值和品牌延展能力,建构关联细分市场的内容产品体系,向专业型传媒企业集团发展。
海外报业市场拓展计划
计划目标:鼓励有条件的报纸出版单位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兴办报纸。近期目标是采取多种形式拓展海外华文报纸市场,在世界主要华人聚居国家或区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规模实力的中资或中资背景的华文报纸,有效传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同时服务于经济发展,为中国企业创造海外市场商机。远期目标是通过积累海外报业市场经验,不断提高海外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参与海外主流报业市场竞争。
计划概要:1、建立“中国报业海外市场拓展联盟”,组织已开展海外出版业务的报社或尚未开展业务但已具备海外拓展能力的报社,改变当前各自为战的无组织状态,集中有限资源,形成拓展合力。2、深入研究海外华文报纸市场的读者需求、出版现状、准入制度、资源条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海外拓展;研究海外市场拓展战略、办报方式、竞争策略和商业模式。重点拓展的海外华文报纸市场包括:台港澳市场,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南美市场,东亚市场(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南非市场。3、积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主要依靠报纸出版单位自身竞争能力拓展海外市场,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在海外办报。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在重点海外华文报纸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中资报纸。
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
计划目标: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态的重大变革。
计划概要:1、“数字报业实验室”的主要实验内容为:(1)电子报纸出版发行形式;(2)电子报纸的受众阅读体验;(3)数字报业的运营环境、价值链和商业模式;(4)政策法规和监管模式。2、“数字报业实验室”为开放性试验计划,由新闻出版总署发起邀约,报纸出版单位及电信业、软件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广告业、市场调查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等关联行业机构在自愿基础上共同参与。3、“数字报业实验室”以电子纸张为内容显示介质的主要突破方向,以无线宽带多媒体技术为主要传播技术,以兼容的信息标准为内容制作和传播标准,营建新型的数字化、网络化报纸出版业态和运营环境。4、实验计划在2006年年底前启动,以三年为实验期分步推进。首期选择10种全国性报纸及10个中心城市的20种地方性报纸,实验读者规模约1000人。
中小城市综合信息门户发展计划
计划目标:以地方性城市综合新闻类报纸为重点,调整当前报社网络信息化建设思路和运营方式,推动报纸出版机构建立“7/24数字信息架构”,全面转型为以进化型信息架构为支撑的、全天候为所在城市提供实时新闻资讯、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广告推广、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的、当地领先的数字内容和增值服务提供机构。
计划概要:1、选择50家左右具备一定规模实力、影响力、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网络建设基础的区域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的综合新闻类报纸出版单位作为该计划试点单位。2、试点单位按照“7/24数字信息架构”的要求创新运营组织和业务架构,改造现有新闻采编和经营管理流程及平台,通过重组、收购、参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重新整合资源、定位内容产品及增值业务,建构基于进化型信息架构之上的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组合,确立新型报网关系和运营模式。3、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试点报社建成所在城市最强大的新闻资讯、城市综合信息、消费者(读者)及工商企业信息采集、加工、的数据库网络平台,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及其他增值服务供应平台。直接来自网络内容产品、广告及增值服务的收入占到报纸出版机构总收入的30%以上,网络广告收入不低于网络广告市场的平均增长率。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计划
计划目标:建立报纸出版行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集体保护组织,形成报纸出版单位维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集体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
计划概要:1、鼓励报纸出版单位采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集体行动,组建“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互联网站侵权行为的损害。2、支持“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建立合理合法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集体协商机制、集体谈判机制和集体诉讼机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有效保护报纸出版业的内容创新能力。3、“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的集体保护行动应遵守自愿、平等、公平、合法原则,正确处理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作品使用者的关系,促进报业发展、信息传播和公共福祉。
黄金一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计划目标:促进新闻人才学历教育创新,大力培养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承前启后、肩负报业发展使命的“黄金一代”报纸出版业从业者。
计划概要:1、推动高等院校根据报纸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转型要求,改革现有新闻学科教材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适应报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2、组织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著名高校的重点新闻院系加入“黄金一代”系列教材编写计划,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并向全国高校新闻院系推广使用。3、促进高校采取学科重组或跨学科交叉融合方式,打通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管理等学科界限,培养高级复合型报业人才。4、鼓励报纸出版单位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介入高校新闻专业学历教育,协助高校新闻院系推进新闻教材、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共建科研、教学及实习基地,向纳入“黄金一代”培养计划的毕业生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共同培养“黄金一代”报业人才。5、鼓励有条件的报业集团或报社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重点培养发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层面的高级报业人才。
报业发展情报平台建设计划
计划目标:建立报业数据情报收集、监测、分析、评估一体化的行业发展情报平台,全面跟踪本纲要各项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指导和协调报纸出版单位实施行动计划,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正、调整计划目标或行动方案。
计划概要: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组织报纸出版单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学术机构等,建立报业发展情报平台,为本纲要各项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研究、监测和评估工具。重点开展或委托相关机构开展以下工作:行动计划进度评估及月报;行业及市场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受众阅读行为调查;报业竞争力监测;数字网络技术进展及其适用性研究;行动计划辅导与协调;建立行业情报共享机制等。
影响2008――中国报业博览会计划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07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医改下医保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本文在新医改背景下探讨高校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探寻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医改;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45—02
医药企业属于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新医改方案和配套方案的不断实施,所谓的关系营销和利益营销在该行业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然而,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药品销售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人才主要是经验型、学术型以及营销型,医药营销人才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复杂的变化、医药行业的巨额利润促使大量医药企业和药店崛起,因此,医药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医药营销专业。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研究,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了高校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新医改政策
“十二五”期间的医改主要是在健全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指出:“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将基本药物及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各级卫生部门将和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以省为单位,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的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医改是一场全面而深层次的改革, 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和企业的每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医药行业政策可谓是历年来最密集的。围绕医改、药品挂网集中采购、药品市场整治、药品价格、产业发展等方面而制定的系列政策,给医药及相关行业带来了相应变革,加速了医药行业迈向更健康的发展轨迹。然而,新医改政策的强势来袭颠覆了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医药市场特点
邹铃等人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一文中强调,学生必须具有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杨玉良在《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中强调,要促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刘献君在《论高校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生要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也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的复杂变化,目前,在中国的医药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一些新兴医药企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抢占优势,各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医药市场的竞争就是市场营销的竞争。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更需要有新一代医药营销人才的加入,以取得发展和进步。
二、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即医药市场的产品——药品的特殊性。药品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的疾病的功效,正确地选择与使用药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种特殊性使企业更希望招聘到既有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这也决定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贴近医药市场的特点和要求,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为医药企业服务。
(二)医药营销专业存在不足
我国医药高校设立医药营销专业起步较晚,多数院校从2006年左右才开始相继设立,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专业设立时间短暂、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另外,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行业背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学生医药基础知识薄弱
据调查,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医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究其原因,除了医药知识本身复杂、难学以外,学生对医药营销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也是主要原因。很多学生觉得,从事医药营销工作只需要了解一些医药学相关知识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建立该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这些年来,医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属于营销型人才,在学术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将会是特别大的障碍。
三、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巩固医药基础知识
面对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在教学上应突出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二,从开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医药学知识的重要性。第三,提高教学上的兴趣度,努力让医药基础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且不枯燥。第四,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医药和营销知识完美结合。
(二)处理教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打通学科专业限制,搭建本科教育培养的平台,为学生打下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不折不扣地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让学生在选课、选师、选时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
(三)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该通过课程的结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加强校外合作建设,比如与企业公司或者药厂合作,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超强的职业服务理念,为将来发展成为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唯有顺应大势,转变观念,夯实基础知识,才能在未来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
[2]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邹铃,王小合,任建萍,应维华.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J].健康研究,2009(3).
【关键词】药学专业 ; 课程体系 ; 调研 ; 分析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jlx1106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0-01
为适应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特色。我们围绕医药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明确用人单位对药学专科生的实际需求,确立我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对医药行业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一)调研对象
1.咨询3位药学专家,听取专家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2.调研医药行业。调研河南省市级医院5家、县级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10家,调研对象为各级医院的科主任、药房小组长和药房工作人员;河南省郑州市规模较大的社会药店5家,调研对象为药店经理、店长和普通销售人员。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1.问卷设计 紧紧围绕药学专业人才适应医药行业一线工作需要设问,以满足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医药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要求”相结合,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共制定13个不同的调研问卷。
2.调研 课题组派出8名教师奔赴不同的医药行业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访谈前对课题组成员统一明确访谈内容、访谈标准,要求各成员详细记录访谈信息。
二、调研结果
(一)问卷回收情况
发放问卷325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为90.5%。所有回收问卷问题全部作答并按要求填写。
(二)获得药学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
根据调研获得适应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群)有36个。医院药剂科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占41%,库房管理占26%,临床用药咨询占20%;制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生产操作技术工人占53%,其次是销售岗位占26%;社会药店需要营业岗位的占40%,用药咨询岗位的占30%,质量管理岗位的占16%;医药物流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仓库管理岗位占45%,其次为药品营销岗位占30%。
(三)获得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需求数量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
省市级医院药剂科基本不再需要专科生,个别医院表示还将招收少量编制外合同工;县级医院还将招收专科生,但需求很小。
2.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医院药剂科 要求能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微机知识,了解药学发展的动态、方向,知晓药学专业新进展。
(2)社会药店 要求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药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制药企业 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规程与标准操作规程,GMP、CGMP知识及微生物学知识等。
(4)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要求掌握牢固的药学专业知识、微机知识,尤其药品经营的流程、药品物流管理、药品质量监测、GSP等药事管理知识。
(四)不同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不同的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都提到:
1.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在校生到相关企业见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学校课程设置应贴近企业实践,多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大生产的培训,包括实际操作等。
2.目前书本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教材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授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国家形势、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3.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自我约束力、社会竞争承受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做好规划。
三、讨论分析
1.药学专业人员需求较大。通过以上调研得知,现行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想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除了要在技术、产品质量上增加投入外,还要在营销网络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势必导致全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
2.医药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有了明显变化, 更注重个人能力。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 医药行业更注重药学专业人员的个人能力。
3.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非常重要,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行业的需求,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就业指导非常关键,应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讲授该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根据调研结果、高职高专三年的教育期限和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我院药学专业的设置应以大药学为主,可开设若干方向:第四学期的教学,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如医院药学方向(医院及社会药店)、药物制剂方向、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等。
(1)学生一入校就应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包括参观制药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药店等工作岗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尽快了解,并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感情和药学专业职业道德。
(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岗前培训、实习实训四大部分。
(3)药学课程设计时,医院药学方向应开设药物治疗学基础、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概要等课程;药物制剂方向应开设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课程;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应开设药品营销心理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广华,常唐喜,高璀乡.药学服务:药学高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55.
[2]吴美珠,周本宏.药房工作任务和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要求调研[J].中国药房,2011,22(36):3371-3373.
[3]毛理纳,马香芹,唐滋贵等.河南省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现状及所需药学人才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66-67.
关键词 医药营销 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
医药生产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医药流通企业的规模也在扩大,医药行业总体趋势保持较快增长。医药营销专业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应运而生的,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医药营销专业对各高职高专类院校来说,都是新生专业。因为医药院校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办学经验,所以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课程内容设置也不够合理。因此,研究新时期的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课程,对21世纪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医药营销专业本是一个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的是医药市场紧缺的既懂医又懂药,既懂营销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但是目前在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医药营销专业同药学、市场营销、临床医学等许多相邻专业的关系不易划分清楚,因此,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如到底是面向药店、制药公司还是医药公司等,不能满足社会精细分工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科学。目前大部分院校医药营销专业课程都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医药学为主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有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材内容陈旧等。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直接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满足医药行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2 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内容
(1)基础学科设置。这个一般是学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为必修课。另外,还需要人文素养课程,大学生创业与经营管理、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这些课程可让大学生具备德智体美和技能方面的修养。
(2)突出医药营销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课程,它又包括医药类课程和营销课程,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功底。另外,要参照职业资格准入标准,设置部分方便学生考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师)的课程,为毕业生取得“双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突出医药营销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一个专业往往有几个不同方向,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能较好地解决专业的针对性问题。例如医药营销专业的其中一个方向药店连锁方向,就业方向主要在药店,因此要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药店营业员培训课程等。培养了学生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也相应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力。
(4)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内方面可以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校外方面,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医药企业联合建立一些实习基地,给学生一个充分实习的机会,使学到的理论得以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为了更好的与行业零距离接触,推行例如 “2+1”模式,使学生定岗实习的时间长达1年,充分为医药行业提供了技能过硬的人才。
3 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关系。 在课程体系中,应改变过去过去理论教学过重、实践教学较轻的做法。所以该增加实践课教学时数,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每门课程根据性质不同,实践课时可不同,但是一定要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参照职业资格制度 。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具有某种职业能力的体现和证明,是高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凭证 。所以,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保证职业技能培训考证课时。
(3)课程设置要体现与时俱进性。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企事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结合医药营销专业,我们要紧跟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适应市场,所以医药营销课程设置方面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相应作出调整。如近几年的药店呈现连锁经营趋势,所以要设置连锁经营管理的相关课程,随着各大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需求的增加,也应开设临床代表、OTC代表等入门相关课程。
(4)改革教学方法。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规格人才,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其次可以请企业界工作经验的公司经理,优秀员工来给学生做报告,来个现身说法,从而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断深刻,对当今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更加了解。
【关键词】医药产业 药品经营与管理 课程体系 改革
到目前为止我国药品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已经颁布,医药市场对药物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劳动力需求量在不断地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过短,所以,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上,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使得从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专业素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体系形成有效的教学结构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进行调研
1、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和专业岗位需求情况调研
为了能够培养出与医药行业市场的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学校在构建教学体系与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展开实际调查。为此,笔者对相关行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就行业内各个企业具体可以提供哪些相关岗位,可以提供多少;对这一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知识储备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学生应该获得的证书,通过的考试有哪些要求;对学生应该具备的出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技能有什么样的特殊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得到的信息是:医药行业不仅仅需要哪些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它们更需要哪些有过培训经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执行能力等与过硬的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样重要。很多企业与部门表示,现在的学生共同有的一个缺点就是虽然知识面宽广但是研究不深,比较肤浅,综合素质不高。对这一实际情形的地调查了解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
2、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岗位群分布情况的调研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药公司、连锁零售药店、药厂等; 其主要岗位群分布为药品零售服务( 营业员、店长等) 、药品市场开发( 业务员) 、药品仓储及物流管理,少部分从事药品质量管药品生产等工作。
二、构建课程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以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
为了能够让毕业生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适当地多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增加实验、实习环节,利用“2+1”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前两年在课堂学习,剩下的1年去各个单位参加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单位实地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提高实战能力。
2、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符合当地医药行业发展的形势, 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 体现以人为本,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1、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育理念
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接受的是学科模式的培育,他们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属于新手群体,缺乏足够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技能。因此,想要确立一种全新的人才教育形式,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首先必须从他们所受的教育模式中将自己解放出来。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力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战演练与理论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做结合起来,以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形式。
2、优化知识结构教育板块
知识结构板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专业课程、营销与管理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四大类课程涵盖公共基础、法律法规基础、化学基础、财务基础知识及药学、营销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医药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重视与加强药学基础知识, 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开设人际沟通、会计学基础、医药市场营销实务、药店营销管理等专业课程。
3、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板块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包括药学专业技术能力、药品销售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及社会实践等环节来实现。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是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众多拥有扎实医药知识,具备过硬的医药技术的专业工作人员,尤其是沟通药品生产与流通两大领域的药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逐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彦荣,陈绍成.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范式研究与实践[J]. 重庆医学,2012
【关键词】学术讲座;医药专科;开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some spine difficult problems also appear constantly, but the knowledge which students studied alway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is paid less attention. For students of medical college,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timely, which is conducive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ir work and their own growth better.Academic lecture is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Therefore, for carrying out academic lectures earnestly, the school should to set a system and a program, set up management departments equipped with personnel,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academic lectures.
【Key words】Academic lecture; Medical school; Develop
医药类专科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性较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大多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医药专业大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是他们从事岗位的基础,但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主要是专业基本知识及基本专业技能,对人类疾病最新进展、学科前沿、医药行业棘难问题等方面知识的拓展往往不够。在目前人类疾病病种变异快,危难疾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让医药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时了解人类疾病最新进展、学科前沿、行业棘难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显得极为重要。
学术讲座作为学术知识延伸的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类专科高校开展好学术讲座作用多:(1)学术讲座能有效补充知识的空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术讲座可以有效的弥补学生获得知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2)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术讲座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方式,形式更灵活、生动。(3)开展好学术讲座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专业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术讲座能及时传递行业最新进展及棘难问题,学生接触了新知识后,能激发对知识的向往、探索,增强自己从事医药行业的责任意识。
目前,专科类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术讲座也只是偶尔开展,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所用的教材改版间隔时间较长,知识更新不及时;(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厚;(3)专业性前沿知识、最新进展内容涉及的少等。
1.2 学术讲座开展现状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在开展学术交流讲座,但专科层次的学校开展的次数一般较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校缺乏较为详尽的针对学术交流讲座的管理和开展的规章制度;(2)学校对学术交流讲座计划性不强;(3)教师与学生对学术交流讲座热情度不高,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4)讲座的开展主要以请校外的专家讲解为主,校内教师开展讲座较少等。
虽然,医药类专科高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在基层卫生组织,对学术科研方面涉及较少,但及时了解行业新兴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问题的主动性,高学生不断专研思考的上进心,在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开展好学术讲座有重要意义。
2 开展好学术讲座举措
2.1 设立专门的学术管理部门
虽然专科类高校师生范围相对较小,但同样要重视学生拓展更新知识的学习与交流。目前,大部分专科类高校没有专门的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学术讲座只是作为一项临时性的工作。但要发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的作用,学校应把学术讲座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开展,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及人员负责与外部的交流联系以及校内的组织计划管理等工作。
2.2 完善制度,制定计划,做好总结反馈
学术讲座的管理与开展首先应制定相应的的规章制度,使学术讲座的开展有章可循。另外,针对大部分专科高校开展学术讲座计划性不强,大部分属于临时安排,因此,学校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在每学期初制定学术交流讲座计划,对讲座内容、开展次数、计划邀请哪些专家等做好规划,使学术讲座组织开展更规范。此外,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针对每个学术讲座进行总结,做好结果反馈,对开展了学术讲座后的优点、存在的不足、学生听讲后的反应等各方面都要整理记录,在后续开展工作中取长补短。
开展学术讲座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切实发挥其开阔眼界、增加学术兴趣、增长知识的作用,因此,完善的制度、计划、总结反馈是必不可少。
2.3 加大宣传,提高听讲的质量
学生对于学术讲座兴趣不浓厚,有时候学生听讲座只是为了完成安排的任务,即使听讲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要让学生清楚学术讲座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课本专业知识存在不足等问题,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也应多向学生提出当前医药行业遇到的棘难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行业责任意识。
2.4 内外结合,加强本校教师开展讲座积极性
目前,学校开展讲座基本是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的,形式单一,次数少,而未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这一资源。部分校内教师也时常关注医药行业最新进展,也时常出去交流学习,对于这些教师学校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鼓励他们开展讲座。校内教师多开展讲座,既可以节约讲座成本,还能使讲座的开展日常化,多元化,并促进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
当然,要发挥校内教师资源,就要求增加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将对外交流的思想、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展好讲座。学校为鼓励教师开展讲座,可以对校内教师开展讲座实习奖励机制,奖励不局限于物质上的,可以从职称评定加分这些形式上奖励。
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与校内教师开展交流相结合,可以使学术讲座在高校活跃起来,形成一种敞开式的教学形式。
药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调研 分析
在1990年到2012年的22年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72%,而我国药学人才的培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医药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特色,我们以医药行业的岗位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在河北省内进行了此项调研,以明确用人单位对药学专科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调研范围与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在河北省医药单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受访单位近三年药学人才录用状况;(2)受访单位未来药学人才需求展望;(3)受访单位对高职高专药学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具体要求;(4)受访单位对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建设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75份,其中社会药店26个,医疗机构38个,药品生产企业2个,药品经营企业9个。从这些问卷里抽取资料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样本64个(社会药店21个,医疗机构33个,药品生产企业2个,药品经营企业8个)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受访单位近三年药学人才录用状况
根据调查认为当前及未来适应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有:①在医疗机构内:需要制剂配制岗位的占20%;质量检验的岗位占28%;库房管理的岗位占38%;药品调剂的岗位占59%;临床用药咨询的岗位占23%;静脉药物配置的岗位占13%。②在医药企业内:需要生产操作工岗位的占3%;需要质量检验岗位的占36%;需要医药代表岗位的占28%;需要市场专员岗位的占13%;需要药品采购员岗位的占45%;需要销售内勤19%。③在社会药店内:需要药房营业员岗位的占41%;需要质量管理岗位的占17%;需要库房管理岗位的占9%;需要用药咨询岗位的占39%;需要市场调研员岗位的占13%。
2.受访单位未来药学人才需求展望
(1)单位就业岗位未来三年最缺的人才学历是:高中或中专占6%;大专占50%;本科占61%;硕士占6%;博士占6%。
(2)单位就业岗位未来三年所需的人才类型是:专业型占41%;通用型占22%;创新型占36%;技能型占42%;综合型占61%。
(3)单位录用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的优先应聘条件是:党员占11%;预备党员占2%;学生干部占14%;社团干部占6%;职业能力占91%;社会实践经历占69%。
(4)单位录用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毕业学校占13%;所学专业占61%;学习成绩占3%;社会实践与项目经验占66%;知识与专业技能占77%。
3.当前医药产业转型对高职高专药学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
(1)省市级医院:基本不再需要专科生,个别医院表示还将招收少量编制外合同工;(2)县级及以下医院:都还将招收专科生,但需求都很小;(3)医药企业:除个别医药企业表示因不可知因素未考虑过5年内的用工计划外,都表示将招收一定数量的药学专科生,这也将是药学专业专科生今后就业的主要方向。
4.受访单位对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建设的建议
(1)根据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需求情况,不论是医疗单位还是企业,均认为相关的专业知识十分重要,这是进行药学专业工作的前提。相对而言医疗单位对药学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而企业更注重技能性操作。(2)所有受调查单位都认为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文明礼貌等素质是必须具备的,同时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3)80%以上的受调查单位认为计算机、英语、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理、药事法规等课程是药学专业人员必须学习的,而根据受调查单位性质的不同,对天然药物学、疾病论、药学英语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四、讨论
根据问卷调查,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药学专业人员需求较大
根据近三年的需求情况调查,药学专业人员还有很大的缺口,特别是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急需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药学人才。
2.药学专业人员学历结构还需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医药行业缺乏具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药学专业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职业素质要求有了明显变化,更注重个人能力
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医药行业更注重药学专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具有一定的特长,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药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需做相应调整
调查结果表明,专业相关的知识受到了各医药行业的重视,而与所从事行业无直接联系的知识则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不必要。在这样的结果下,应该多增加专业性课程的课时,增加实训项目,让学生有多一点的动手机会,而基础性课程的课时则可以适当压缩。根据调研分析,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设想: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这一目标,对实用性不强的有关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主要是内容),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为主,让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密切;形成三梯次的实验实训体系,完成药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药学综合实验,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实行专业顶岗实习与就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分段实习模式,使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设置专业方向,包括医院药学方向,药物制剂方向,药品营销方向,药品检验方向等,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职业方向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关键词: CDIO模式 药学专业 校企合作
我国的医药科技和制药工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高等药学专业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国内的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依然不能够适应整个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1]。药学专业具有很强的运用性、实践性、技术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操作的技巧。当代的药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人才为主。目前,一些高校存在在药学专业的办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仅仅注重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从各个课程学到的知识是不连贯的、互相割裂的,或时有重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没有办法满足社会和医药企业的需求。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我们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学校为宗旨,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探索与研究模式。
1.应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建立高素质的课程体系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经过研究探索,创立的教育理念,是目前兴起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过程,目的是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还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团队协作能力[2-4]。
目前,许多高校在药学教学中都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的教学方案,培养模式分割度高,致使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不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应用CDIO教育理念构建一个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药学教学模式,秉承学以致用的最基本的原则,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进行药学专业教学,从而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脱离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及人际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进而更好地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5-6]。
2.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加强与医药企业的接触。广泛征求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药学专业的建议,与医药企业相互共同探讨、学习、研究,共同商议制定共同制定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便于培养出更加符合地方制药企业需求的人才[6]。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准确地自我定位,使之一毕业就能马上高效投入工作岗位,为以后从事专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有的师资队伍里多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的教师,针对药学专业这样一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所培养出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本领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聘请医药行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学校专职教师深入制药企业,在实践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
4.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根据药学专业具体岗位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施以研发和生产等实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增加实践教学在总学时数的比例。二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组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加强与当地制药企业的接触,积极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开展广泛实践教学。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和实习,将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对药品从生产、检验到使用等每个实际工作环节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增加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从而为毕业之后从事相关的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国的制药企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长期面临如何培养出符合企需求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课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丰富扎实、实践能力强劲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医药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红梅.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183-186.
[2]顿毅杰.CDIO模式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时空,2010,3:132-133.
[3]朱张青,赵佳宝.以学科渗透思想建设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实验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4-45.
[4]张璇,李彤.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155-157.
[5]王英姿,倪健.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医教育ECM,2013,32(4):10-13.
[6]刘娥.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6):199.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54
据吴海侠所做的对广东省医药营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医药营销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广东省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20%和13%,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67%。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49%为药学相关专业毕业,11%为管理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在全国也基本相似。由于学历普遍较低,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基层营销人员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基层企业营销人员学历偏低,初中以下占11%,高中占40%,中专占34%,大专占12%,本科占3%;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占49%,管理专业知识的占4%,营销专业知识的约占10%。这种水平的营销队伍很难适应工作要求。[1]
1 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1 学生职业目标模糊
虽然很多院校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并没有实际落实好,因为通才教育和受困于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等到了大三大四却发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都适合从事营销或者不想从事营销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必须给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讲明专业培养的目标。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看法,帮学生疏导对职业认识模糊不清的障碍。否则学生大学四年下来,茫然不知所从,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没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方向。
1.2 学生课余时间丰富但都挥霍了
曾红强曾通过对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全国12所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课余时间问卷调查得知:只有不到14%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过少;课余时间安排上22%的同学课余时间花在课程学习上,社团活动时间不到5%。百分之七十多的时间花在睡懒觉、上网打游戏及运动方面,且运动时间也不到10%。[2]如果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规划和指导好学生课余时间,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或是综合素质成长方面肯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营销学方面的同学讲意义就更重大了。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无连贯性
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且多在大一至大三上占据了大量课时而专业课程少之又少,断断续续,这让学生学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吃力,从而放松了学习,觉得大一至大三的学习就是陪太子读书玩玩而已。而专业课程多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因为专业课程课时压缩的原因,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药用专业和营销知识,但是确实不稳固不扎实。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3]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医药营销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
1.4 培养手段单一坐而论道
当前多数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其中课堂,坐而论道,填鸭式,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毫无实践和创新能力,思维比较死板,与营销所讲求的极强创新发散能力相去甚远。即使一些院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建立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走个过场。
2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定位和学生就业。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2.1 根据市场需求落实好学生培养目标
对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需要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目前医药营销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主要有两种。
2.1.1 营销管理人才
医药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医药营销管理人才应有较高学历,受过良好培训,团队意识强,对市场敏感且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能够对营销各环节进行宏观和有效管理。
2.1.2 基层营销人才
由于政府采用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基层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基层营销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了。基层营销人员主要从事一线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药品推介等工作,因而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医药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引导学生规划好丰富的课余时间
医药营销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须具有深厚的社会知识以及高超的销售技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营销工作者,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时间。
2.2.1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医药专业知识书籍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医药营销者,必须对药学知识有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这是开展好营销工作必备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可以重点摄取某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即所谓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我们专业课程多多少少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医药知识但都太笼统了。如对心血管发病机理及治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看些相关书籍及论文
2.2.2 加强社会知识
医药销售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的医药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社会知识,我们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客户,我们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人,他们的文化、兴趣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得是个多面手,全面发展。如客户对股票期货感兴趣,那我们不要求是“股神”巴菲特也至少得知道什么是牛皮市、绩优股、多头市场,伦敦金等。
2.2.3 锤炼和加强营销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如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医药销售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个好的药品必须以一个优秀的、乐于被接受的表现形式来跟消费者见面,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清楚、简洁、有力、易懂、形象、突出优势特点,让一个好药品以最好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消费者及医药界中被较好接受并留下最好、最久远的印象;现代营销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市场信息万变,风险永恒存在,为规避风险扩大利益,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协调能力,这种应对和处理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一部分专业学习,医药营销的开展往往还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努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将有助于将一个队伍打造成整齐划一、坚强有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也有助于每个人的快速成长,形成成员之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和共同成功的和谐局面。所以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社团相关活动之外还得在专业内部组织针对于有助于营销人员素质提高的活动,如辩论赛、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研究等。
2.3 课程设置应体现连续性及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区别与其他课程专业。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力求对不同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课程的设置不应当简单照搬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而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析医药市场营销案例、医药市场特点、医药营销环境及医药营销策略,来总结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课程时间设置上一定得体现其连贯性。
2.4 培养手段的多元化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应当实现培养手段的多元化,才能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2.4.1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方式应当大量引入符合实际的各类材料,充实讲课内容。主要应坚持以下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是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在深入浅出地导出医药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仅以国内外著名的医药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也应分析院校所在省市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为其策划市场营销策略,撰写营销案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
二是“角色扮演”。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从终端角度来看,医药药房、社区药店等都是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站,每个终端上都须进行营销活动。实践课程中,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直接消费者、客户(病人、家属及广大需要健康服务的人群)和间接消费者(医院分管的院长、主任医生、药剂科主任、药师、经理、营销人员等)。学生在扮演角色时,体会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苦衷,更贴近实际地考虑问题,各种角色同台“演出”,模拟操作,使学生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各项营销业务的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三是专题研究和讨论。专题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题文章。专题讨论:教师事先选取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改革趋势。
2.4.2 在模拟营销实验室进行“营销实战”训练
在形体训练、人员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指导教学。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在医药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分销、促销策略、市场与销售、绩效分析等多方面问题。
2.4.3 社会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做出营销决策、制订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依据。准备调查专题,让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社区等开展相应的医药市场调查活动,并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在实践调查中,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同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学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
2.4.4 加强毕业生联系及信息反馈
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这个资源,发挥毕业生的“余热”。当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工作以后,已经毕业的学生并不是说已经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了。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毕业生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业对于高校的看法。通过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判断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传授经验,当面解答应届生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困惑。我们也可以借助时下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兴媒介,如微信(微公众号)、微博,创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将所有毕业学生或者应届生加入这个平台,大家在平台上积极探讨和交流。
4 结 论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落实好教育方法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新时代医药行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2):11.
[2]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1(6):115-118.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关键词] 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87-03
为贯彻落实并深刻领会教高[2006]16号、[2011]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实际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以职业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确立职业核心能力,以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最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进行现代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1,2]。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源头,全面推进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场所软硬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1 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1 确立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首先拟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对象(包括药学行业专家、医院药剂科、社会药店、医药物流公司和制药企业),采用面谈和信函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调研这些医药行业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一般员工;其次确立不同的调研内容,制定调研表;第三通过调研获得药学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对药学就业岗位进行解析、整合、归纳,制定出《药学专业岗位标准》(见表1),获得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需求数量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撰写了调研报告[3],最终确立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德、智、技、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良,立足河南,面向医药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药学专业基本技能,可在医药行业企业从事药品生产、营销与物流及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
1.2 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成立药学专业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制定出的《药学专业岗位标准》,把药学专业岗位的若干知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制定出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并深入进行药学专业技能课程知识点的剖析,最终撰写了包括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学服务等8门职业技能课程详细知识点和课程标准;剖析职业技能课程知识点的同时提出了对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多次与各职业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了各职业基础课程要讲授的知识点及深浅度,并撰写了各职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最终构建以《药学专业岗位标准》凝练出的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撰写制定了《药学专业教学进程表》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编相应的理论和实验实训课教材。
1.3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贯穿在整个药学专业改革过程中。关键是组建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要到实习基地学习和带教;同时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专职辅导员也应到实习单位学习,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指导学生实习。药学系目前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从年龄方面呈老中青阶梯结构、大多为研究生学历、双师素质占70%,校内教师均多年从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010~2011学年,药学专业成功申报院级教学团队;2013年,被学校推荐申报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
药学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行业培训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师资培训。2010年以来,共有10名教师到药厂、医院参加行业培训;8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师资培训。
1.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药学专业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校内实验实训室面积达到4329 平方米,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实训室、药物合成实训室、高效液相色谱室、紫外-可见光谱室、药物制剂实训室、模拟社会药房、中药标本室等,拥有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 220 万元。校外有多家实习基地,目前正在与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好德快大药房、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等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洽谈。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毕业生跟踪调研亟待完善
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对一年后的毕业生跟踪工作因为通讯方式等原因难于实现,还需要再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在未来一年,将有针对性地对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以来的第一届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细致的就业跟踪,并形成跟踪调研报告,以此作为课程内容与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近几年尽管已有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行业培训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师资培训,但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应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保证每年都有教师参加行业培训或其他师资培训的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水准的药学专业师资培训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读博。加大与药学行业企业一线的合作力度,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医院及同类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实习或专项进修。从药学行业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基础的实践教学教师。实施“传帮带”计划,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实行教授、副教授指导制度。教学团队指派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负责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同时青年教师担任助教时要完整听课。通过实行试讲制度,由专家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细致分析,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教学技巧,传授讲课艺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研水平。加强与国内知名医药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技术合作,聘请更多药学专家作为学校药学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最新技能的兼职教师队伍。
2.3 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直接手段,应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由于药学专业办学时间短,学校投入经费有限等种种原因,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校内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药学系的现有实验、实训室,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用房进行重新调整,实现统一安排,统一调配,优化资源配制,逐步建成规模大、水平高、管理科学的药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同时由学校牵头,为药学专业和省内外知名药厂、医药物流公司、医院等医药行业牵线搭桥,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要建设好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应具有社会服务能力,帮助行业单位解决一些行业急需解决的、而专业教师又力所能及的技术难题,以便行业单位愿意长期接收学生实习;同时教育学生诚信、敬业、具有创新精神,有服务于行业单位的能力,将来也可在实习单位就业。
总之,药学专业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已经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取得更大的进步,还需药学系全体师生继续做出较长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保英,李凌云,彭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3):41-42.
关键词: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医药市场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123-03
全球经济日新月异,医药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医药卫生行业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相比,往往受到更大的关注,被赋予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很多医药企业对营销人员要求松散,非科班出身的营销人员不在少数。营销人员作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医药供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其加强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我国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现状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及相关领域日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上升态势,2012年医药商业销售总值达到1.11万亿元,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值9.1个百分点;尤其是在2008—200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显示出了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人员按照知识背景可分为三类:一是医药知识型,这类营销人员所学专业为医学或药学,医药学知识丰富,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二是营销技能型,这类营销人员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并能在销售中灵活使用一定的营销技巧;三是纯粹经验型,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学知识背景,又缺乏市场营销学技能,营销手段较为简单,效率不高。
(一)药品营销人才现状分析
1.基层人员难以适应目前的工作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营销人员要负责完成各种具体工作,例如市场开发、推广、药品推介、售后服务等。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对于医药知识型的营销人员来说,知识结构中欠缺营销知识,营销手段简单粗放,缺乏实战能力;营销技能型的人员缺乏医学和药学知识,对于完成营销策划类的工作可能比较适合,但学术推广工作对他们难度很大;而纯粹经验型的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最难胜任营销工作的,无论是学术推广,还是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都缺乏专业性,不利于销售工作的有效开展。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资料表明,营销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甚至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营销工作片面的等同于“买东西”,并不需要专门花大气力来学习。因此,在很多企业中营销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二)医药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才?在对多家企业的营销人员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后发现,医药企业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营销人才:一是最好具备一定的医药行业背景。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在销售时需要对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理反应等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属于“专家型”产品。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营销专业知识和销售实践经验。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销售人员要做到详细讲解、积极倾听、有效回答几点,另外还要有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是营销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例如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素质。
二、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当前医药企业需求最迫切的既不是只能从事市场开发、药品推介等简单工作的基层营销人员,也不是只能做市场推广、不懂营销的医药专业人员和只能做普通营销策划没有医药知识的营销专业人员,而是复合型营销人才。从长远来看,具有市场营销技能又有一定医药专业知识的人才是用人单位所青睐的。然而,目前却出现了一个矛盾,即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地加大,而另一方面却是知识全面、技能过硬的双向营销人才的匮乏。
(一)相关院校人才培养
1.我国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状
医学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目标是培养既有医药学知识,能够进行学术推广,又有营销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市场预测调查、营销策划等工作的新型复合人才。这类院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在传授市场营销知识的同时突出医药特色,但由于我国医药院校对营销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教学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我国医药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劣势
医药院校培养营销人才具备明显的优势:(1)医药方面师资力量强大。与其他院校相比,医药院校在医药知识的传授方面有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这类院校具备培养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理论教学条件。(2)医药院校品牌效应显著。医学院校通常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可以凭借自身以及附属医院的品牌效应使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更容易被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但医药院校培养营销人才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实践教育的缺乏,培养出的营销人才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教师授课主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填鸭式”灌输营销知识,实践课时安排很少,甚至没有,很多学生对毕业实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营销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切身的体会;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知识专而不全,对实践教学把握有限,也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如何加强对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
(1)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1)根据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突出医药特色,又要传授营销基本知识。基于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体系大体应涵盖围绕营销内容展开的管理学知识和医药学知识两大方面,具体来说应安排以下内容:①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这部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除专业知识外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而开设的。②以营销内容为核心的管理学课程。这部分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共同构成,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应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开设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完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管理学科知识。营销专业课程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学、推销与谈判、公共关系学、医药广告学、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内容。这部分课程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③医药课程模块。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医药特色: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等,是为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而开设的。另外,还应开设一些工具性质的课程,例如统计学、运筹学等。这样就基本可以保证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
2)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丰富单一理论教学手段,提高培养质量
根据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到医药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还应通过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PBL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同时,为学生打造最贴近真实营销环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切身体会营销实践过程。
3)以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实践教学除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中。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毕业前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更好的实现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课外实习及实践教学的效果,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具备发展潜力和声誉良好的医药企业,做好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做好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这些企业的成功人士在学校挂职,定期给学生举办讲座。此外,与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这种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技能,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融入企业,实现由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方面的飞跃,提前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订单式”人才培养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规定到用人单位就业。
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吸引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来,从而使企业实践能够主动引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校能够达到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大批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
(二)相关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为在职员工进行后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其能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自身不足,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培训工作本身就是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药产品种类繁多,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为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各公司不断加大宣传和销售力度,纷纷开展销售业务竞赛。因此,医药营销人员为实现业务指标而感到压力沉重,导致他们仅仅关注业绩是否完成,大大冲淡了受培训的热情,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虽然教育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营销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但这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即某些员工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追求较高的物质回报,再加上某些竞争企业“挖墙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他们在对当前任职公司提供的待遇条件进行权衡比较后选择离开。这将会引发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失误,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浪费。此外,多数医药公司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培训的内容、分工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别管理人员对自己在培训中的职责比较模糊,缺乏各层次管理者的有力支持,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多数企业没有设计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对培训效果考核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考试上,而事后又不注重反馈调查,使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营销人员培训意识淡薄,主观上不重视;部分受训员工流失,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浪费;各层次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不足,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严重缺失。这些都是当前各医药企业在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提高医药营销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就有必要实现营销人员的转型,即从医药型、营销型、纯粹经验型向复合型营销人才转化。根据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要解决上述问题,营销人员的在岗职业培训至少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实现观念的转变;②建立培训制度,尤其重视培训效果评估;③学习并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实务培训。
1.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树立培训新理念
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医药企业的发展必须确立培训优先的战略思想。为此,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本、终身教育、竞争发展的培训新观念。
2.建立完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并形成机制,实现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培训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效果评估阶段。这3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培训的低效或无效。实施培训时,企业应首先进行调研,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即从企业整体、各部门和员工个体等角度考虑,安排培训内容;而且在培训期间不能随意变更培训内容,因为营销人员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培训中,当然希望培训的目标、内容与自身的需求或发展计划相吻合,通过培训可以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工作应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应紧紧围绕培训的目标展开,对培训的考核和评估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1)评估营销人员的反映
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受训人员填写有关问卷,另外也可以对受训员工进行面谈或电话调查。
(2)考核和评估营销人员的学习情况
对于某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受训者进行考核测试,通过成绩比较,客观地评价培训效果。
(3)对营销人员的行为进行考核与评估
这个层次上的考核和评估比较复杂,实施起来难度较高,因为行为发生改变往往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观察培训后营销人员在工作上产生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通过此项评估可以使管理层对某个培训项目有深入地了解,也可以使营销人员通过评估看到自己的变化,从而增加对培训的信心并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4)培训整体效果的评估
此项评估是站在部门和组织的角度,了解培训活动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和回报如何,例如业绩是否增长,客户满意度是否提高等等。
3.基于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实务培训
(1)基本理论方面的培训
这是营销培训的基础内容,理论上应包括药品营销的本质及特殊性、企业战略计划、医药企业管理知识、消费者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医药商品学等。目的是让接受培训的营销人员先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如何创造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广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技巧,为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培训时尤其要注意强调营销应围绕消费者的利益,站在消费者的视角展开。
(2)基于销售技巧的实务培训
相比之下,实务培训更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是营销实务培训的关键所在,营销人员要亲身参与。培训时应针对销售过程各个环节、信用管理、客户管理、各种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建立模拟仿真场景,提高培训的仿真度、加强角色间的对抗性。
(3)案例培训
搜集案例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实务培训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引导营销人员展开头脑风暴,锻炼创新性思维,激发参与讨论的热情。案例选择应尽可能贴合本土实际,并保持与时俱进,体现最新的营销动态。案例分析法的中心环节是自由讨论,让营销人员在讨论中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是此项培训的重点。可以让营销人员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彼此分享各自成功或失败的例子,通过这种现身说法结合到案例培训中,更加能够强化参考和借鉴的效果。
实务型营销培训,应注意培训对象的类别,有区别地安排阶梯式培训,不同层次的营销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现身说教、现场演示、角色扮演、视频培训、网络培训、商战模拟等等,不断提高医药营销人员运用营销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友斌,薛强,陈春.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必备素质和能力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2] 吴海峡.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2).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决定着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能否成功D型,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阶段的规模扩增后,已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内涵的新阶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2]。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以显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近年来研讨最为集中的课题[3-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5],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该工程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支撑[7]。课题组基于历年指导药学类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体会[8-11],在分析当前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创新性实验为平台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学生选拔、团队组建、培养环节与内容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以丰富和创新现有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背景
1.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医药产业界的努力下[12-1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药品研发、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行业监管日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14-15]。这些新形势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尤其是药学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药学职业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关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16-17]。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受培养定位、教学方式、内容及资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8]。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成为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为广大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计划实施至今,有关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各种成果屡见报道[19],相关研究已从最初的具体操作、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探讨该类计划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辐射与平台作用,甚至将其视作本科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构建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建立以实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新模式,颇具示范意义,也为本文提出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2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为针对当前传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不足的两大问题,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并结合药学类本科生学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学生个体两个关注目标,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以下两大核心任务。
2.1 显著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以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该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带I下,进行科研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选择与申报、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研讨交流、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显著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组织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2.2 引导药学类本科生实现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围绕项目课题展开工作,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并帮助其克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师生间、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其构建适宜其个性特点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业、职业方向发展,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 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
3.1 学生选拔
受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和老师时间精力所限,同时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从药学类本科生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乐于参与的学生,具体选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选拔时间与对象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从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大二年级学生已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模式有了较多体会,对药学专业领域也有初步了解,为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根据创新性实验和人才培养周期需要,从大二开始实施亦可保证尚有充足时间完成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
3.1.2 选拔过程及考察因素 选拔过程分为交流考察和实验室考察两个环节。交流考察主要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参与项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学习情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③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例如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职业偏向;④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评价和认识;⑤沟通表达能力。实验室考察是根据初期交流情况,选择6~8名学生分配到课题小组,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科研实践体验(主要为文献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研讨、实验操作等模块),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做事态度,是否主动积极、认真细致、敢于吃苦;②学习兴趣,是否对科研实验感兴趣,乐于思考、勤于动手;③科研潜力,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潜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较好完成分配任务,能否与其他成员配合做事;⑤文字表达能力,能否准确、有条理的用文字表达。
3.1.3 选拔数量 通过前期考察和师生双向选择,结合课题组导师带教实践体会,考虑到导师时间精力、实验室容纳量等方面限制,原则上要求每名导师每年招募不超过5名大二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组成的整体学习培养团队的人数以不超过15名为宜。
3.2 科研学习团队的组建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是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团队实现的,整个大团队是由1名指导老师和大四、大三、大二年级共约15名药学类本科生组成。为保证每名学生的实践机会,需要将15名本科生按照创新性实验项目分为几个独立小组,原则上每小组至少应由1名大四学生、1名大三学生及适量大二学生组成,其中大四学生、大三学生是固定成员,大二学生为见习成员,可在各小组流动,其具体人数可根据实验项目的工作量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