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微课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应用
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发展以及我国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解,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的看待各种问题与事件,对此,高质量的历史知识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大胆灵活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各种历史知识内在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状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注意力,而同时因为各种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角度,学生对于各种历史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以及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就会导致学生自身的负担过程中,无法集中精神开展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叙述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阶段的教学重点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微课课件,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分析、微课课件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时间对文章进行概括了解,对于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事件内容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在着重的讲解重点内容,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历史课堂学生的整体效率,同时微课开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相关知识与内容。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以及理解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拓展各种教学空间,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其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探究以及分析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一,微课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各种历史事物具有定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历史自主学习,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对此,在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以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进而对整个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串联,通过各种故事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吸引,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以及能力。
例如在进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对远古时代的传说,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的历程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结合本课内容,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大禹治水的启示”。例如,在对“禅让”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把“禅让”过程制作成动画,并通过旁白解说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与“禅让”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禅让”的意义;通过学生对于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微课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学生通过进而加强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与吸引力,使学生具有探究欲望,进而开展知识的学习。
第二,微课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以及储备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涉及到各个领域内容。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各种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各种历史知识的拓展,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模式对其进行拓展。如可以将曹操治理手段与方式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开展,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进而引出曹操治理地方、壮大实力各种手段与策略。微课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展示各种精彩的教学内容,对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对整个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弥补与拓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第三,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域时间。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开展历史教学主要就是利用课堂时间的,但是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冲破了这种枷锁问题,通过对各种历史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整合,构建微信课件,并对其进行使用,此证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在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学生则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通过微课的播放“北京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前额低平, 眉骨粗壮, 嘴部前伸”的形象,让学生引发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模式把北京人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以及其群居生活等相关画面进行展示,然学生充分的了解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进化历史。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开发流程;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77-02
微课是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讲解某个知识点或展现某个教学环节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微型教学视频。这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伴随着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发展的成熟、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流行,以及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在教学领域产生的。微课具有主题明确、内容精悍、资源丰富、结构独立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的、移动化的学习体验。近年来,深圳、天津、广东佛山、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具有探索意义和示范意义的微课教学实践、资源建设及理论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随着全国性的微课教学大赛的开展,微课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初中物理微课开发设计流程
一般来说,微课的设计开发主要分为“选题――设计――制作”三个步骤。下面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是选题。选题是微课设计开发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微课的价值。微课的主要特点在于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焦一个知识点,尤其适合围绕着学科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热点等开展教学活动,而一些比较庞大、空泛的主题不适合微课呈现。在初中物理课程体系中,可以围绕着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现象,以可以围绕着实验操作或经典习题解析展开选题。
其次是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展微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纵观近年来全国微课教学大赛的视频资源可以发现,有许多微课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对象不清、内容呈现混乱、课件美感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对微课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有效的设计。微课不是对传统课堂实录视频的机械化分割,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具有本体意义的教学微视频资源。因此,在微课真正制作之前,应对微课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情境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在讲授上应注重对课程导入、互动、总结等进行必要的设计,真正地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是制作。制作是将设计蓝图实现的关键环节。有了准确的定位和精心的设计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表达呈现教师的设计。当前,微课制作比较主流的方式包括屏幕录制和实地拍摄两种。屏幕录制的方式一般采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PPT课件,同步配合讲解,屏幕录制方式比较快捷,在个人电脑上即可实现,但对PPT课件的制作要求较高,否则,最终呈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地拍摄的方式需要摄像机等专业录制设备,可以在教室或演播室内进行,录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必要的剪辑与包装,这种方式有助于呈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但对录制设备和录制环境要求较高,也需要多人合力才能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录制。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微课以实验操作为主题,那么,选择实地拍摄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这种方式具有直观性,有助于以镜头语言呈现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规范。
二、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原则
基于物理微课的开发实践,并结合学生应用的反馈情况,笔者认为,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开发应注重其教育性、趣味性、情境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1.教育性
微课的作用在于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微课与其它诸如微电影等微视频资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教育性。这也是微课的开发制作需要首先考量的问题。微课的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
2.情境性
物理课程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和现象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因此,物理微课的设计需要在合适的情境中展开,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营造具有切身体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
3.趣味性
微课的学习与传统课堂面授式的学习是不同的,它不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常通过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式学习,所以,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微课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它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知识的亮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比较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物理学习。
4.启发性
微课教学的特点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非面授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规律的关注,并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物理微课的设计中,应注重问题的引入、课程的导入,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和教师形成真正有效的互动。
5.艺术性
微课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这种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二是内容呈现的艺术性,无论微课制作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考虑到其呈现的艺术性,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及影像表达的艺术性,都需要在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充分考虑以达到较好的内容呈现效果。
三、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意义
1.微课有助于物理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于物理课程难度较大,在一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能深入地把握,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导致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在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也无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微课,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向教师反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同时,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与考前自修等。这样能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微课有助于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推理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真正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也有助于带给学生真切牢固的印象。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因为场地、设备等种种原因,真正的实验教学课程开设不足,那么,利用实地拍摄的方式来制作实验微课,可以清晰地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与细节,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大有益处。
3.微课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都是十分封闭的。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微课的形式教学,其环境与资源都是开放的,这无形中带给教师极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必须通过自身水平的提高以提升微课的教学质量,以接受学生、同行及家长的检验;同时,近年来全国的微课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也给教师带来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因此,微课教学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师范教育学生作为一个即将加入教育教学职业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
本文就中文系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要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立足根基、主体价值和实践效果。
一、引言
师范生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重要群体,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设计实践以提升实践能力,既事关自身未来的职业成就,又事关未来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品质;既直接影响到将来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又直接影响到祖国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微型学来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渗透下所产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型学习形态。
微型课程来自于英译外来词“mini-course”,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中学校,其外在形式表现为单元主题课程,通常仅围绕某学科的某个知识点而创设的短期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灵活度高、形式简洁等诸多优良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冗杂性”的弊端,有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下面,就中文系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二、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立足根基
中文系师范生所学学科为文科类学科,将来进入教师队伍之后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也是文科类学科,相对于理科来说,文科类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们具有丰富的情景性和厚实的人文性,这些特点正是广大中文系师范生应该加以认真把握的,也正是他们搞好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必须把握好的立足根基,在立足于文科学科的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应学科知识体系的分析与把握。
一是突出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对教学模式的正确遴选、对教学策略的科学引入、对教学情况的灵性创新、对教学流程环节的通畅设计、对教学结果的客观评价。
二是加强对学科内容的精选提炼,由于微课程的时间限制性要求比较高,如果将学科所有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灌入微课程之中,那么必然会造成“大杂烩”“一锅粥”现象的产生,由此开发出来的微课程必然是“微将不微”,无法凸显微课程的鲜明主题,也无法有效达成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初衷。
三、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价值
微型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主体价值在于面向学生学科学习质量与效果更加良好,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恰到好处之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开发实践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价值,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深度领悟,注重从更高视角考察和把握好微课程的总体框架。
而作为中文系师范生来说,如何根据自身所担负的教学任务特点,把握好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主体价值呢?笔者认为重点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充分发挥中文学科所具有的情境优势,将情境特色作为微课程的主体特色,以情境为载体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所学学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增强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二是创设于微课程中的情境应把握好真实性,尽可能引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促使学生更为亲切地感受到微课程中的情境的真实存在性,让学生的现实情感更好地融入于微课程情感,增强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切身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四、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实践效果
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目标在于以“短小精悍”的信息内容给予学习者“头脑风暴”冲击,从而达到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深刻体验,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印记程度,促进他们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实践效果,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学科学习需求的了解与把握,加强对他们的学科知识基础与知识应用能力的把握,加强对他们学习能力的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实效。
例如,可以在进行微课程开发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活动,从中获知他们对微课程学习的态度与需求,把握好他们关注微课程要素的侧重点,从而更好地在微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具体内容与目标,更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化需求,创设出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思维活力、提升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微课程,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达成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终极目标。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性的应用,让人们的社会生活形式变得日趋丰富多彩。微博、微访谈、微电影、微信、微课堂等诸多“微个体”正快速浸润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与娱乐等领域,加速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效率。作为中文系的师范生,面对当前这种形势和环境,加强对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性开发,不断提升自身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育,显然非常必要与非常重要,对于提升将来身为教师的师范生的工作能力和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将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做所有事情的原始动力,更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有关历史文物、工具和古建筑遗迹的内容,都是抽象的内容,而教科书中的插图篇幅较小且模糊不清,致使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枯燥死板、无味无趣,微课作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方式,其集图形、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更加形象生动地将历史文物、建筑遗迹展示出来,切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在“原始的农耕生活”章节,使用微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古代落后农耕生活的影音文件,农耕使用的工具、种植的粮食种类、原始人的穿着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情况,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能动地探索研究,大幅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2.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时期要学习的科目实在太多了,历史作为副科,其课程时间的安排相对主科就很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多少会受时间制约,教学成效难以提升,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方式,真正地颠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时间之间的障碍,给予学生足够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学生只需要使用可移动的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平板、学习机等)就能够随时进行点播式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林则徐》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将精练简短的微课上传到网络中,重点进行讲解,展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式的互动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打破了?n堂教学活动中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随处可学,随时能学,为学生创建了足够自主的学习空间和时间,特别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个体专长切实有效地发展。
3.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深入优化教学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材知识所设计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学生在对知识点掌握的时候比较吃力,但是生动、形象、短小、有趣的微课,针对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创建,综合教材的内容,让枯燥空泛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更容易深度优化教材内容。例如,在教授《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学生对于隋唐时期的建筑很难产生直观且清晰的认知,运用微课对隋唐时期著名的建筑做相应的介绍,运用多媒体展示,使用精妙的动态形象展示,来替换抽象枯燥的讲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减少空间感和距离上的遥远,帮助学生深入消化吸收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让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及难于理解的部分,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中得以轻松解决。
二、设计初中历史微课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明确微课设计构建的主题
微课内容必须跟教材中的历史活动相互关联,当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太多时,教师就可使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讲授。教师自己先要明确清晰这节课的中心方向,构建微课视频的时候,切实针对中心方向,这样才可以保障微课运用的成果。
2.一定要重视所设计构建的内容具备合理性
教师要清楚知道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设计的微课,才能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前设计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播放,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播放完微课内容之后,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修改微课教学视频中的不足。
3.教师一定要切实有效地掌握重难点知识
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不断与新技术相融合,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思路。微课以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方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制作,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实践可知,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增强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历史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微课;应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教学成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程。然而,基于微课的历史教学仍然处于实践阶段,其应用尚未成熟,因而需要有关人员对微课应用策略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为历史教师的微课制作提供借鉴,同时促进历史微课应用逐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一、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微课有效应用于其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将微课视频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在微课教学中,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困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并深入掌握历史重难点知识。再次,通过微课视频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最后,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新的形式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因此,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历史微课的制作与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制作微课,相关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确定微课课题,使微课内容与历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为历史教学奠定良好条件。例如,在《冷战中的对峙》教学中,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确定微课主题,并有选择性的制作微课视频,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因此,在制作微课设计时,相关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并设计教案,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对提高其学习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教师录制微视频,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播放,如若能够添加背景音乐、字幕等内容,则更有利于彰显微课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微课的同时,应关注效果,及时改进不足,积极利用微课而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历史微课制作过程中,要增强教学成效,教师必须注意系列事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微课设计环节中,应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信息内容和配套资源,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又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做准备。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加以掌握,如通过练习题进行检测等,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其次,在历史微课制作中,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微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应注重把握课题,对其的选择遵循适宜性原则。如在《冷战的对峙》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对问题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关于教学知识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少之又少,因而教师可从该问题着手,设置微课,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最后,微课视频制作的长短应有度,通常将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将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历史微课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应用微课,应保证微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贴近,以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该节课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地名、知识点相对较多,如若要使学生对历史教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则必须通过有效的微课设计而实现。对此,作者引导学生针对该节课教学内容而制作两个微课,一是以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为主要内容;二是以金、南宋对峙为主要内容。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对具有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强化记忆。简言之,在历史微课有效应用过程中,微课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出关键问题,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找出政权的分布位置”等,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要有效应用微课,应针对不同年级而采取具体的应用策略。首先,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在讲述“唐三彩”知识内容时,教师为增强学生记忆力,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宫》的部分片段,剧中关于唐三彩的台词有错误,说“这家人这么富贵,摆的唐三彩”,其实唐三彩是唐代的随葬品,不可以摆放在室内。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其次,针对初二年级学生,教师利用微课而辅助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针对初三年级学生,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微课制作,以增强其对教学知识内容的认知。
(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应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微课与历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所以,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以发挥微课的应用成效。首先,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资料汇总,形成资源库。基于此,在后期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对资源库中的微课资源作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与新的知识点相结合,能够使微课内容更为深入,更具与时俱进性。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应做到微课资源共享。例如,学校成立历史教学研究小组,对各个历史教师分配任务,使其能够共同完成微课制作和共享微课成果。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必须注重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和分享微课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微课制作经验,对微课教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若能够采取有效策略而促进微课的应用,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应用,但其应用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作者认为,相关人员有必要对于历史微课的应用策略加以研究。首先,微课内容应与学生实际相贴近;其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微课教学;最后,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微课教学。
作者:赵玉双 单位:长春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国东.用爱浇筑用心经营——浅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10):29.
[2]刘开济.历史电子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银川市金凤区××中学为例[D].宁夏大学,2015.
[3]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融合了先进的技术,为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的落后,使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无法有效地发挥。文章通过解析微课的基本概念,结合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微课 初中历史教学 概念 作用 策略
一、微课的概念
榱舜锍尚驴纬谈母锏哪勘辏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把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就是正确的做法,特别是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当前教学要求,就需要了解微课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初中历史教学产生的影响,这是微课有效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微课是利用科学技术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记录重点难点,辅助教师教学和演示教学思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把针对课堂或课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的教学手段。微课不仅包括核心部分的视频或者教学案例,还有与之相关的课堂环节、教学设计、教学计划等。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资源,在提供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平台。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既有历史学科相关背景、意义等记忆的困难,又有初中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和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阻碍,而微课多样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针对日益增多的课程和作业,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的串联,利用趣味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历史的魅力。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历史教学涉及的知识非常琐碎,与微课精简的特性相匹配,在课堂中加以应用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微课形式多样,可以把不同形式的内容比如讲座、影视作品、名师公开课等多样化地呈现,使学生能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保持较高的热情,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习的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必然的。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还提高了课堂效率。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应用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能顾及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采取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科学技术的有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微课作为承载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根据初中历史的特点和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具体了解与历史相关的名胜古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兴趣,使其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习效率。而微课通过放映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地显示历史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保证了课堂质量。传统教法背诵朝代更替的方式枯燥无味,效率较低,不如把其做成疆域变化图片放映出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和深刻理解。除此之外,微课特有的在线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教师布置在线作业,让学生利用微课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实际上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
初中生处在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许多事都充满好奇。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就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微课可以在平板电脑、手机上收集多种教学资源。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学习,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考虑分层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题目解读,扩展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发展的潜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历史是一门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和能力还未发展健全的初中时期,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微课利用优秀的声像效果营造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共鸣效应。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育,又能自主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因为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要对它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在未来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现阶段微课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教学水平的有限和教学方法的落后还是限制了其发展,许多教师对教学时长把握不准确,不熟悉教学内容或者自身素质不高等问题,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把握时长,调整课程进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一视同仁”,整个课堂的进度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使课程的时长被拖延,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中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微课时长较短,符合5到10分钟时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规律。微课通过精简的内容和生动形象的场景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教学课程的推进。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堂导入部分,由简短的新闻或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也能在掌握课堂进度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丰富微课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现阶段的微课应用水平不高,许多教师用同一套教学内容,微课内容单一。但是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各班级的学习进度也有差异,这就使许多课程内容不再符合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及时r 调整和改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设计微课内容时就要进行必要的增删,每一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能引导基础好的学生用发散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进行知识梳理,能自行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更加丰富的微课内容符合每个学生的要求,能被更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例如,在进行《北方民族大融合》这部分历史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孝文帝改革背景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南北朝并立形势图》等图示,使学生了解北方已经在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随后再为学生展示《耕牛图》《胡人汉服》等文史图片,可以更好地丰富微课内容,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三)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自我定位
许多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节课都放映微课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模糊了微课和教师的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只依靠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讲授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和意义,才能获得有助于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微课内容的选择和时长的把握就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及时进行小结,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四、总结
总而言之,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现阶段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方法不当的缺陷,顺应了把科学技术应用于课堂的教学趋势,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还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课改;微故事;教学手段;对策建议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微故事的应用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信息,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跌宕起伏。这能够深深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教师通过精心地准备历史微故事的情节设置,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得异常高涨。
一、以悬念为基点选用历史微故事于新课导入教学之中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就必须提前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喜欢那些悬念较大的历史微故事。例如,在学习《伐无道 诛暴秦》内容时,教师首先讲解秦陵兵马俑的出土和里耶秦简的出土等故事,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在故事讲解中设置与内容相应的悬念。比如,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中,并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二、应用小型历史微故事阐释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论是历史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学生常常会遇到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难以掌握,或者理解得不够彻底,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历史微故事的优势把重点和难点融合在学习中,使教学效率提升。例如,在学习《人类的形成》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中的内容照本宣读,可能会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从达尔文的《人物进化论》进行讲解,在了解了相关的故事之后,说明学生对人类的形成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然后再进行知识内容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知识的真伪。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微故事教学方法的应用正是迎合了新课改实施的创新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完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微课
在网络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微时代应运而生,微博、微信、微营销等微时代的新生事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教育和教学领域里,一场新型的教学革命――微课时代也随之展开。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已经迅速进入初中历史教学中,为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节约了大量的时间,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微课教学呢?所谓微课教学就是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目标,将短小的视频带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图像声音的观看和视听将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重难点归纳出来,并且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微课教学制作,将所要展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展示出来,在现代被广泛使用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信息互动、在线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产生互动的效果,同时微课的教学核心还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效果的测试。
二、微课制作促进教学高效实现的过程
理性的教学是众多教育哲学家所研究的内容,理性讲究对某一事物完满的看法,是一种社会与自然运行的秩序,是理性与智慧二者之间的重合。在微课制作中也讲究理性教学,老师的理性智慧展现在对专业知识与知识层面的理性认识,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是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在教学中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与历史学习的规律,使教学内容更为丰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资深的老师而言,教学经验是老师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源。教学经验是老师个人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是属于个人的一种认知方式,这种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人,使得教学经验外化。微课是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为基础将老师所要展示的图片、文章、文件、声音、动画等展示出来,将很多不能文字具体化的知识点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迅速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理性的新天地。例如,在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摧毁圆明园和圆明园旧貌的时候,老师可以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将耻辱的历史重现在生活在当代的、和平的、未经历风雨的学生面前,让他们为自己国家曾经蒙受的耻辱而发奋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努力奋进,不断前行,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三、将实践落实到智慧提升中
实践是丰富知识、文化积累最快并且记忆历史知识最迅速的方法,因为,当一名学生记忆了某一个知识点之后会在不复习的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忘记,但是当通过自身实践会将这些细小知识点巩固强化,使得记忆存在的比较长久清晰,所以,在微课制作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素材查找或者制作中,老师可以将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三个人或者五个人为一组,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查找素材,整理制作成PPT或者小视频,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呈现在同班同学面前,让学生对这样的知识点始终记忆犹新。当然,在一些教学重点中不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微课题材,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在老师微课制作中,因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比较贪玩,对学习某一学科会很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又会在一段时间和外力因素的影响下失去兴趣,所以老师为让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中长久地保持这种兴趣,可以让学生参与在老师微课制作中,这样学生会在心中觉得自己在学习中老师是比较看重自己学好这门课的,而老师也是比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制作能力的,这样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四、微课教学对现代历史教学产生的影响
微课的应用可以说在教学中利大于弊。因为在教学中,良好的微课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在平常生活中,并且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变快。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对于不同的个体相互之间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有些学生喜欢理解记忆,这样的差异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困难,但是微课可以灵活地将课堂困难转化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途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迅速掌握历史知识。
微课的出现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备目标化,在微课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掌握知识的程度创设不同的情景,创建出灵活的、因材施教的、分层次的教学课堂。
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课应是趣味性强、故事性强的科目,现实中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教科书有关,教科书对历史事件内容的叙述是简单的、干巴巴的,篇幅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去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制作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补充许多相关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影音资料,从而有效地扩充教学内容,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让历史变得丰满、立体,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微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夯实教师的专业功底。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整合相关知识;教师要学会正确使用录音软件,学着用恰当的语速、适度的停顿进行录音;要学着影片的插入、声音的剪辑嫁接;要学着让声音与画面同步,等等。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丰富与发展,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在微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五、文章总结
将微课带入历史学习必须是自愿进行的,在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教学的载体,以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共同愿景将乐于学习、乐于研究的人联系到一起共同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过程,因此不管对于学生还是老师,微课在教学中都充当着教学的兴奋剂,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完美,在历史教学中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从促进教学效率节节高升,使得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课堂;应用
微课教学模式,是当前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合,微课教学模式迅速的普及开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有更多的内容需要展现,有更多的历史场景需要学生去体验,所以,微课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展现的优势最明显。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实现微课的高效化应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定义解读
微课是什么呢?它是怎么通过“微”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扩大化呢?它是怎么通过“微”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应用呢?它是怎么通过“微”实现了教师思想、能力的最优化展现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微课。所谓的微课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高质量的讲解,并将这些讲解的内容录制成音频或者视频的过程。在教育领域,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特点在于讲授内容的碎片化,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题型的讲解、考点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可以是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学经验的展示,等等;除此以外,微课的教学内容还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这是遵循着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
二、优势解读
微课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微课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在应用过程中展现出来极大的优势,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微课,实现了自身的教学设想,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实践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移动式学习的出现以及发展,同时,微课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微课也是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微课的出现以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这一模式是大势所趋,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应用策略
(一)实现“预”的功能
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就要关注“预”的环节。这里的“预”包含着很多方面。如,教师对于资源的积极准备算“预”,教师对于资源的积极整合算“预”,而学生的课前预习当然也算“预”,做好了“预”的工作,才能高效开启教学活动。在本学科中,因为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记忆以及理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堂教学的优势,并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挖掘相关的微课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微课的类型,通过在线微课信息,建立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视频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进度,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但是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当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重微课内容的选取,确保所选取的内容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二)实现“导”的功能
在笔者看来,导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本职”,导也是微课应用于课堂的主要职能。在应用微课时,我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丰富学习资源的手段,而应该将其当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工具。因此,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例如,在讲解《》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可以在微视频当中向学生提问抗战胜利之后,我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以及的打算等,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发生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现“拓”的功能
关键词:渗透;历史故事;历史教学;有效教学
将微故事应用到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同,把历史编辑成很多小故事讲给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深化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国内教育正在逐步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很多学科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从学习兴趣着手,优化教学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历史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学生都愿意对有趣的事物努力探究,在学习中也存在明显的倾向,有兴趣的课程会加大学习力度,强制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不仅会激发其反感心理,严重时还会使其消极怠学。中学作为学习的关键时期,只有好奇心的引导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主动学习。从初中历史教材安排来看:有很多和历史相关的故事,此时老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历史贯彻其中,在历史故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夏朝与商朝”的学习中,先为学生讲述和商朝相关的故事,实时引进《封神演义》,利用妲己与纣王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商朝覆灭和纣王无道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作为现代教学的重点,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总体较快,大众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明显缺少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创新作为民族发展的能量源,创新能力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从而促进国家发展。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对开拓思维也有很大影响,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灵感。例如,在“春秋五霸”这个章节中,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别是什么?将学生引入教材与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力与创新力的目的。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初中作为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段,很多观点都是在初中形成的。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故事。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两汉时期的外交”一文中,先为学生讲述苏牧牧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民族气节与爱国之心的伟大与重要。在“张赛通西域”中,为了培养学生愿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的决心,就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真实是每个国家历史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历史微故事也亦然,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帮助学生激发动力,挖掘潜能,从而坚定信心,最后起到启发学生、发人深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将历史微故事有机地渗透在历史教学中。
1.把历史微故事应用在前期阶段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老师的开场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老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初中阶段的调查与研究来看,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或者照本宣科,很容易让学生滋生抵触心理。鉴于此,在历史课程教学前,可以为学生设置新颖性、悬疑性的故事,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西汉历史时,可以通过人彘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相关事件,并且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详细地讲述该故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为后续《史记》的学习夯实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把微故事渗透到课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怎样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就成为每个老师必须思索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真正处在听课状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中,能帮助老师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氛围。如:在学习秦代历史时,针对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情况,先向学生引出“大风起兮云飞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生争抢着回答问题的同时,再由老师复述该故事,以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改善教学质量。
3.把微故事渗透到课末
把微故事贯彻到课程末尾,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唐朝故事中,针对很多学生反映贞观之治深奥难懂的情况,可以结合宣武门事件缓解紧张感,利用该故事让学生了解唐朝历史。在春秋历史的学习中,将孔孟等先贤的故事引入教学中,在学生明确社会动荡的原因与具体情况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信心。
综上所述,将微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开阔视野、促进历史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将微故事渗透到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形成学习兴趣,将相关知识真正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的引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长期的应试教学将历史课堂变得呆板枯燥,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基础,在创新型教学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想和能力为目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单纯地以分数为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教学活动带来生机。本文主要就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创新进行探究,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一、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的不充分使用历史教学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教学资源,比如在运用一些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中,过分依赖设备而忽视了对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虽然丰富了教学课堂,但是有些教师过分依赖PPT教学,教学文案上只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法向学生传授,对于文字内容或者图片的历史并没有做到充分理解,从而也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二)教学观念落后,目标不清晰,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没有将如何提升学生某方面的能力相结合。当前,一些教学活动并没有清晰的意识,对教学目标掌握不准确,教学大纲模糊。甚至有些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肤浅,或者教学内容过于难以理解。这两者都促使学生对于所学历史的掌握不够深厚。从客观层面而讲,其严重影响历史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一)创新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摸索更新颖、更吸引人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历史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微课“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局限性。该模式主要利用“微课”简短、可重复的特性,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来完善和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中,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视频、教案、课件、练习、学习任务为主线,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标明前进的方向。另外,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制作,避免不切实际、教案漫无边际,让学生爱上学习。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教师可以用PPT+视频的形式,在教学中间穿插一些重要的历史影像,并在《义勇军进行曲》的环绕下,让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满腔爱国热血。[1]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0201
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故事性、借鉴性等特征,很多学生都会对历史课程抱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历史知识点比较零散,记忆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速度非常快,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所以很多学生渐渐对历史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针对历史课程的学科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把握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爱上历史,从而能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相关策略,努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往往很重要。在趣味性教学情境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有效互动,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课堂上来,那这堂课无疑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初中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很多情境创设手段都可以被教师利用,如故事、诗词、歌谣、视频等。例如,在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久远,对政治知识理解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单纯依赖教材会存在一定的教学局限性,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导入杜甫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创设一个诗歌情境,让学生感悟盛唐之后君王的腐朽统治和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灌输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流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传统的画重点、记笔记的教学方式要好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导入相应的声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所展示的历史图片配上相应的解说词,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这个内容中,教师可以将纪录片 《勿忘九一八》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剪辑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针对教学内容将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适时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让历史知识更加便于掌握,这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热情的保持大有帮助。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将初中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历史素材,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这样便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些重要主题对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把历史课堂变成一个讨论会的现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如此一来,初中历史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会得到有效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得到充分保障,自然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例如,在“”相关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举办历史故事会,让身边的抗日英雄后代讲一讲老一辈的抗日故事,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地,让学生与历史来一次亲密接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以史为鉴。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收获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孟存民.对如何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几点探索[J]. 学周刊,2016(24).
[2]蔡秋阳.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中网络资源开发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数字化教室;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6-0061-0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美国先后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并关注提升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利用率。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教室作为一种实施历史基础课程以及拓展探究类课程的基本场所,从我国当前的普遍发展状态来看,大多停留在基于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和情境的低级阶段,并未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进程产生实质性影响,特别是在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来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做得相当不够,其本身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因此,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是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客观需求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开发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已被列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性质,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历史教室作为历史教学的专用场所,其布置、陈设和设施可以为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营造必要的历史情境和教学氛围,使初中历史课更具有“历史味”,有利于加强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为了将海量的历史信息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开发、形象的展示,更加直观地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从而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影响,那么,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需求,并且也成为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成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基于初中课程资源开发的数字化历史教室的设计思路
数字化历史教室既起承载提供历史教学特定场所和重要教学资源的作用,又要具有符合时展和教学改革要求的特点。因此在功能设计上有其独特性。
(一)功能设计需求
数字化历史教室在功能设计上,必须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符合历史课程和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沟通课内课外学习,完成历史教学实践与应用的要求。
2.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师生对各类历史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创新组合、形象展示和情境再造等,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益。
3. 推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具备满足师生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历史资源进行人人合作、人机互动学习,促进新型教学方式的实现。
(二)硬件环境要求
在硬件环境方面,除了数字化的历史教室本身所必须的基本架构外,台、桌、凳、柜、门、窗的设计,既要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有利于营造历史情境和氛围,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复古,应该展现时代特征。
数字化的历史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例如,可调用和组合历史信息资源,图、文、声、视四位一体地展示中外文明发展的历史沿革演播系统;各类具有展示和演示功能的历史模型、艺术品、历史人物图像和塑像及多媒体触控演示控制设备等;用于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的广告机;大尺寸多媒体历史地图演进液晶显示及其控制系统等。同时还要求配备计算机、各类投影设备、交互式白板、录编系统、有利于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以及无线网络覆盖,建立无线电子化课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配置可供开展历史小制作活动需要的3D打印设备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可与电脑等实现无线连接和进行传输数据分析的数码笔等数字化产品。但硬件环境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和安全性,一切指向于服务历史教学的实际需求。
(三)软件环境要求
软件环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积极开发出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特点和要求的教学资源中心和技术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立应依据《标准》的原则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源的搜集、制作、上传与分享:
1.对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历史教科书进行电子化处理和加工,便于数字化教学活动的资源调用。
2.连接互联网提供的各类图书馆网站资源,购买各类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电子书籍,以供师生查阅、备课或预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制作质量和可信度较高、比较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图片和照片、文献纪录片、影视作品和其它图文、视频资料,以增强历史情境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
4.链接和利用历史教育网站、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站及其它各类历史文化场所网站和资源,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加深历史感悟。
5.易用的、碎片化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制作,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配套学案、各类试题、微课资源、教学论文、历史文献等。
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借助硬件设备和无线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对各类资源的即时预览和下载,这将极大有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发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数字化初中历史学习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在设计上应该符合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要求,在做好宽带网络和优质资源互通工作的同时,倾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就要求数字化历史教室还要建立与资源中心配套的、以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其它中心,如备课中心、在线上课中心、学生个人空间、互动学习社区、师生个人云盘、学习评估中心等。同时还应该能通过网络技术和设施,参与建立学校、地区间的教学远程联接和资源共享平台。
三、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与初中历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室的数字化发展与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开发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和相互影响的。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
《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和教育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史学素养作为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不必多说,而教育素养作为一种经过教育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教育技巧和能力,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主动了解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自觉地接受和主动参加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培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本校和地区特点,积极参加到数字化的历史教学改革工作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的技术和装备,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历史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改革意识的提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掌握,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数字化历史教室的创新发展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应用成为可能,才具有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学服务的能力。
(二)学生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微信 历史 创新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41-02
经济学家、哲学家穆勒曾经说过:“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真正财富,正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课题。
微信,是我国腾讯公司推出的通过智能手机发送文字、图
片、语音、视频,支持多人群聊的新兴实时通讯软件。它以其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而深受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抓住微信给历史学科带来的新机遇,开拓创新教学的新渠道,“微历”结合,寓教于“新”,成为了近期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拟就微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浅见。
1 “微历”结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1.1微信是激发初中生创新学习兴趣的新渠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对各类电子产品和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微信对他们来说,丰富的图文音、视频以及多人群聊功能远比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感性直观的微信内容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提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非面对面的宽松环境,让内向的学生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简单便捷的即时交流十分符合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总之,微信契合了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促进了其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初中的创新教学带来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新渠道。
1.2历史是探讨人类创新历程的大平台
“读史使人明智”。古往今来,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发展进步的本质就是创新。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创新的人物事迹不胜枚举,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埃及的金字塔;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哥伦布的“新大陆”;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莱特兄弟的飞机……创新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的创新史。上下五千年,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形象和事例,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促其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因此,历史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决定了历史教学是一个非常理想地用于探讨人类创新发展历程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大平台。
总之,微信和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二者强强联手,进一步融合,那么初中的创新教育模式必将锦上添花,“微历”无边。
2 “微历”结合的初中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得到充分的解放,而微信则可担此重任。首先,教师可在个人智能手机的微信平台上根据班级的通讯录逐个邀请家长或学生加老师为微信好友。然后,通过微信的群聊功能,创建一个专门用于交流学习的“微班级”,教师是这个群的管理者、参与者和领航者。至此,一个能有效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求历史知识,发挥创造性的教学新平台创建成型。
2.1精心设计的“微导入”,激发多思善问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原来的课前预习环节,因现实多重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够做到和做好的非常少,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影响了总体的学习效果。如今,我们可利用微信上传图片、声音、视频的功能,精心设计好课前“微导入”,提前在“微班级”中发送与新课相关的各类直观素材,然后通知家长及时提醒和指导孩子登陆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开始新课程的预习了。
这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历史素材“微导入”,往往一下子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究动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时,教师可先把大臣从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的三张图片发到“微班级”上。看到这些再现历史的图片,学生肯定会充满了好奇。接着,教师可以在“微班级”上广发“英雄帖”:“童鞋们,看看谁能最快回答出以下三个问题,答得好的大家点“赞”!(1)这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些朝代的君臣关系?(2)你能从这些变化中看出点什么吗?
(3)你认为这种制度的加强是好还是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会饶有兴致地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网上搜素、课本查找等多种方式寻求答案,并争先恐后地在“微班级”上发帖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所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把前几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自然而然地复习了一遍;还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比较等方式把新课自主预习了一遍;如碰到问题,还可通过微信私聊请教老师,或在群里求助同学,潜移默化中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在群里的互动讨论,既便于提前介入解决本课教学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创新的动力。总之,通过“微导入”,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和肯定,上课就会更认真地听讲,更深入地探讨,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
2.2“微”实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合作探究的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样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改变过去的“灌输式”向“主体式”教育的转变,让教师由掌舵人变为领航者,变为主持、听众、或合作伙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下同学们在“微班级”里的各种文字、语音留言,以及点“赞”记录。然后根据大家的建议,或当场邀请几位被点“赞”最多、观点最独特的同学上台发表演讲;或以不同观点分类,先分组准备,后集体讨论,锻炼他们的合作沟通和集体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要让有的同学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细心把握,确保调动起每个学生创新潜能。如对于第一、二个问题,可让平时不善言谈或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最终达成共识:“(1)在秦汉时期,君臣都坐着议事,皇帝会起来请丞相坐。从北宋宋太祖后,大臣必须站着。从明朝明太祖后大臣就跪下了,清朝下跪的时间最长。(2)这种变化意味皇权的不断加强。”这样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让同学们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标新立异的见解,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哪怕只有一点新意和合理性,都要充分肯定。如第三个问题,大家通过辩论和老师的引导,最终都认可了对方的观点:“(3)这种模式的演变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弊处在于:导致皇权的极度膨胀,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这样,学生通过“微”实结合的课堂教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愉悦情感。
2.3“微历”无边的课后拓展,提升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对历史来说,“那部分东西”就是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的本质分析培养学生“鉴古知今”、 “鉴往知来”的创新思维,这才是历史教给学生的真谛所在。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加之历史具有的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的学科特点,仅靠课堂教学是远不够的。而微信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的新渠道,它不仅适用于课前和课中,还能在课后为学生探究历史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当今的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一代学子,因此在课后“微班级”的聊天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饶有兴致地谈论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门话题,如等。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在“微班级”里参与交流,引导同学们把和《美国南北战争》问题对比一下,看谁能最先说出两者间的相似之处,并对美国、台湾和中国政府发表一下自己的建议。相信大家一定会用图文音,视频等最喜爱的方式热烈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应尊重他国的和。另外,老师还可在“微班级”里启发大家思考:我们能为早日解决做些什么?“微班级”里的短短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从十九世纪下半期的美国回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通过在“微班级”里不断创设发散性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从而最终实现“微历”无边、创新无穷的理想效果。
3 微信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分清主次,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将微信交流平台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优势,但需适可而止,分清主次。形式上的创新,无法完全代替有内涵,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万变,不可过度崇拜“工具性迷信”,更不可离“传道授业解惑”之根本;否则,再新颖的教学形式,再先进的教学工具,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适时疏导,对学生使用微信做好正确的引导
微信作为创新教学平台,其具有的娱乐游戏功能,对学生来说也很有吸引力。有部分学生会沉迷其中,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我们不能为此而因噎废食,一堵了之,关键在于疏导。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承担起对学生微信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任务,在适当约束、规范学生的微信运用的同时,不断增强微信教学平台自身的吸引力,让学生乐在其中,真正把微信打造成为创新学习、情感交流的理想平台。
3.3与时俱进,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素养
创新教育离不开创造型的教师。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新的教育技术(如微博、微信、自媒体等)需要教师迅速地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需要教师及时地学习、领会和实践。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时通讯的迅猛发展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广阔前景。微信和历史的有机融合,不仅促进了初中历史的弹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拓展了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能力,让历史“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初中的创新教育“微历”无边,创新无穷。
参考文献:
[1]叶成林.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