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管理调研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

篇1

内容摘要:本文对问题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概括,使之更加系统和易于掌握,重点分析了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所取得的效果,为强化管理者运作技能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管理方法 问题管理 社会实践

“问题管理”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寻找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步骤和切入点的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并称为四大现代管理模式。问题管理是以力求尽可能早的发现企业的潜在问题为目标,动用企业一切可动用资源,对企业现有问题、潜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从战略上影响这些问题发展的行为总称,因此,问题管理代表了一种超前行动的战略。同时,问题管理还是一种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促使企业在有关问题进入法规拟订、公共政策形成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调适,趋利避害,规避风险。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会周期性的拟定计划来实现其整体目标。计划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统筹协调、合理高效的利用,以应对未来的机遇或威胁,对这些机遇或威胁的界定其实质就是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的对象

问题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有其特定的管理对象,概括来讲就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条件和压力,如果这种条件和压力持续下去就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通常按照问题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现有的问题即现在正对企业发生影响的问题。这类问题已经形成,而且企业已对此制定对策;正在出现的问题,即对企业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已显征兆,但现在还未完全形成,企业也未对此确定应对的具体策略。这类问题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需要企业高度关注并加以控制;社会发展问题,即涉及社会发展方向和对社会带来变革的问题。这类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技术、人口、资源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并影响公众态度、舆论、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改变,因此需广泛关注,深入分析社会发展趋势以便及早预估其性质、方向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也是问题管理中的重点、难点。

每一个问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威胁或机遇,评价问题是威胁还是机遇,有两个基本的判别标准:威胁的标准,即损失限度,超过此限度,就会危及到企业的运营;机遇的标准,即行动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企业采取行动控制问题的成本不能超过行动收益,否则,行动收益将不能弥补行动成本,如果行动不能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也就谈不上为企业创造机遇。

问题管理的基本方法

“问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工具和职能,其运作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有效地实施管理,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的理念。问题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管理实质上还是问题的管理,一切管理行为都要围绕问题展开;二是企业的管理者其实就是问题的解决者,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三是问题本身多种多样:知识性的、探究性的、潜在性的、突发性的、可预见性的、不可预见性的等等。所以,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

预测问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预测问题的能力,要能做到最基本的问题预测,这种预测来自于对客观事物和管理规律的把握,要做到这一点,日常决策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发现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预测问题,那就需要以职业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问题需要通过收集信息和调查研究来发现,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可能会遇到数量极大的或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甄别,缩小问题范围,尤其是关注那些重要而又紧迫和虽不紧迫但对企业未来成长至关重要的问题。

思辨问题。遇到问题时或问题显现时,要对问题做出三个方面的思维反应:首先,界定问题性质;其次,分析造成问题原因;最后,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做法则是主观臆断,不是不分性质的一把抓就是没有清楚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导致盲目决策,无法及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解决问题。这或许是所有管理者的“核心职责”。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需要其来发现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管理者,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分工有着显著区别,领导者需要带领整个团队开拓未知领域并负责制定目标、提供资源、满足需求;而管理者则需要具备必备的战术修养,围绕领导的规划负责具体实施。通常领导者是极少数而管理者是大多数。

作为一位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源于能力不足或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即无法敏锐的觉察问题,在庞杂的系统,繁多的问题中发现症结所在,而问题意识不强则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懒于去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是消极、机械、重复地处理不断出现的类似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缺乏职业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难于处理的问题倾向于推脱逃避或是轻易妥协,甚至揽功推过。在这两种情况中,后者更是管理者职业生涯的大忌。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对待问题要百分之百的落实责任,对问题不能就事论事,需要辩证的全面的看待,具有高瞻远瞩而冷静细致的战略眼光。现在管理领域通用的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法,便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成熟而又有效的问题处理方法,即: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能放过;没有找到直接责任人不能放过;没有整改措施不能放过;有整改措施没有严格执行不能放过。

因此必须把握问题实质,才能有的放矢,追查问题更远,才能不会再犯错,这应该是每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所必备的素养。

防范问题。仅仅能够解决问题还算不上一个优秀或者卓越的管理者,管理者出色的问题管理能力应该还体现在对问题的防范上。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之后采取措施防范问题的再次发生。

真正防范和避免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好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在工作进程中不断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境界,加深对问题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的认识,企业管理的根基就会日益稳固。

问题管理方法的具体实践

问题管理的第一步是发现和记录问题。公司及各单位成立专门的问题管理领导小组,利用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部门网页等多种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问题登记台账。以公司炼油厂问题登记台账为例,问题一经发现,时间、发现人、问题种类、问题状态、责任单位(人)等信息在台账上逐一记录,建立起由问题检查、问题状态跟踪等模块组成的问题管理登记程序,既保证了问题的追踪处理,也方便了定期检查考核。

问题管理的第二步是研究和整改问题。运用“持续提出进而不断解决”的模式,把问题的整改作为问题管理的核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研究、整改问题形成完善的问题整改处理体系,查找形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彻底解决问题。在问题管理平台中专门设置了“及时提醒功能”,提醒相关单位尽快处理。

问题管理的第三步是检查和考核问题整改情况。公司推行“问题管理”的目标明确,借助问题的发现、整改来优化现场管理。针对各单位生产、职能的不同特点,公司采取“分别实施、集中督导”的办法,不强求形式统一,让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问题整改复查考核制度。例如公司所属炼油厂提出了“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的理念,发动全体员工瞄准工作中的“低、老、坏”,认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每天至少发现一个问题,并直接列入厂内绩效考核,问题整改结束后,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员工主动进行问题管理的积极性。

基层单位的广泛实践,给公司的问题管理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经验素材。公司相关部门组织专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科学的归纳,把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形成了更为规范和切合实际的问题管理体系,进而推动了各单位“问题管理”工作的更加深入开展。

问题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通过“问题管理”,企业在安全环保、工艺设备、综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得以发现,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健全的问题管理模式能反映出现代企业的问题和缺陷还能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能动性,提高执行力。问题管理强化了员工的权责意识,营造了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问题管理把问题的发现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将管理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各个管理环节,实现了专业管理的扁平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跨专业、跨部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消除专业管理或部门之间界限,使整改处理的环节减少,实现了管理的整合,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篇2

一离休干部的现状及特点

企业离休干部共1282人。按性别分:男性1169人,女性】13人;按参加革命工作分:抗战前30人,抗战时期262人,时期990人;按离体后时间分:5g以下3人,5—10年126人,lO-15年538人,15年上615人;按离休干部离体后职务待遇分:县团级下510人.县团级713人,地师级59人;按企业类型分:离体干部在工厂制企业501人,国有独资674人,国有控股38人中外合资15人,民营控股2O人,股份台作制34人。近三年,年人均离体金9318元、非统筹费用682元;近三年,平均每年医药费支出561万元。截止目前,累计拖欠养老金3.2万元、非统筹费用3.8万元、医药费109万元。离休干部的现状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流通企业比倒偏高;国有独资企业人数较多;时期’离休15年以上、县团级离休者居多企业离体干部占在职职工总人数比例的1.16%。其中,工业企业离体干部占其在职职工人数比例为0.9O%,流通企业离体干部占其在职职工人数N2.22%;国有独资企业离体人员占整个离休人员的52.57%,但大多数国有独资公司面临二次改制;时期参加工作离休者,占全部离休人数的77.22%,其次,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离休者较多,离休15年以上的干部,占离体总人数的47.97%l0一l5年者,占离体总人数4197%,离休时间长者居多年龄75岁上者居多;离休后职务待遇县团级者占全部离体制5.62%,县团级以下人数位居第二。

以上构成离休干部分布格局。费用支出总额不大,但人均较多;医药费居高;拖欠离休费用问题不严重近三年,共支出离休人员费用1843万元。在费用构成中,医药费占整个离休费用的30.43%,偏高。从绝对敦看,离体费用支出数字不大;相对看,人均年离休金0.94万元,年人均医药费0.44万元,无论医药费,还是离休金均较高。截止今tg7lq底,拖欠离休费用赣仅为】】6万元暂时不严重。

二、离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愿因

对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本着从优照顾、特事特办的原则,我市在68g"、146号、《职工安置费监督管理办法》

及《唐山市离休干部离休费用和医药费保障实簏细则’等文件,都对离休干部的问题作出了规定,但在执行中出现

了一些问题。一是,将特困企业离休人员,采用碱一补一,逐步划^主管局的作法,因离休干部这一群体年岁相当,这一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将离体人员的非统筹费用及睚疗费,从改{目I企业净资产扣除并逐步变现,专户储存的办法,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差,目前,这一办法操作困难。三是,非统筹费用只是特需经费、公用经费支出的部分范围,经费范围的缩小,影响了老干部正常活动的开展。四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离休干部的物质福利待遇也必然随之增加但物质待遇的增加项目及幅度是不可测的,而在企业改制时,段有也无法对这一部分作出必要的净资产扣除,这样以后离体干部提高各种待遇容易出现梗塞目前戒市老干部每人每月40元电话费报销规定,大多数企业未落实,按冀老宇[2001]lO号,调整企业与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工资差,大概平均蚰0余元.也尚未落实五是.虽然我市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两费”到位的保障机制,但囡“钱”是在改制企业里,政府不能直接词动这部分资金,对其控制力较弱。由于以上及其它种种原因,我市多次出现老干部上访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离休干部上访有百余人次,且有增加趋势。

三、离休干部管理方法改革建议

针对离休于部离休费用支出办法,因不可控、不可震I、变现能力等固素的影响,造成离休费用保障无力的事实,视市财政承受能力,对离休干部管理提出四种思路:

(一)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由市财政负担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财政、劳动等部门认定的困难企业,其医药费全部由市财政负担,日常管理由市医保中心负责离休干部医药费可参照执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持卡看病,实报实销的办法。离休干部的工资性质其它待遇不变仍由原渠道剜支。困难企业认定,视财政能力,可分期分批进行。

(二)实行市属企业离抹干部医药费统筹据市委老干部局对市直1O个较大单位,(,94g离休干部2000年度实际发生医药费统计,人均70588.2元,考虑到离抹干部年高多病等因素,统筹金暂按年人均8000元,年韧上缴医保中心,减员不退。医保中心可试行预发医疗预备垒的办法,对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进行管理。即年人均预发50o0元,节约归己,超支后每季到医保中心报销一次,:l扭可实行其窀馨理办法。’统筹金的缴纳一律以市对口单位统一办理。对经营状况不景气经济效益差的单位,经有关部门接准后,统筹金可以缓缴、少缴、直至不缴。核准后的少缴部分由市财政局扑给医保中心。

篇3

 

1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培 养大学生社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综合 知识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 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

 

但是,近年来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仍 然有下降趋势。根据本校企业管理类专业 近5年来的论文指导工作调查情况,主要问 题表现为:(1)选题大而空,论文以大量来自 互联网上的重复内容拼凑而成,甚至完全 抄袭。泛泛而谈纯理论的多,通过毕业论文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少。(2)调查研究 过于肤浅,立场过于主观,人云亦云,缺乏 自我独立的分析思考。罗列堆砌多,分析论 证少。(3)研究方法定性多于定量。较少联系 所学知识,或者胡乱套用知识,不懂得正确 利用知识为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 提供解决方案。(4)文字表达口语化严重,描 述与论证过程不准确、不严谨、不简洁、不 流畅,无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基本语句逻辑 性都较欠缺。(5)答辩流于形式、草率。对师 生之间即时探讨学术与实践问题的环节非 常不适应,表现为教师不知如何提问,学生 不知如何应答。(6)论文选题与评价无明确 的参照原则和标准,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真 实的论文工作质量和学业掌握水平。过于 强调论文外在形式、格式,甚至成为唯一标 准,以应对上级检查。

 

2实践导向的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原则

 

本文在综合调研用人单位对未来职业 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 企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素质水平,从论文 的选题、提纲确定、论文调研指导、论文修 改、最终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环 节,提出了参考思路,以其改进论文指导思 想,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就业水 平和职业素养。

 

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应 该看成是一次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既能 面对企业实际务实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又 能体现本科教育的专业素养,即以未来的 职业企业管理者的视角来撰写论文。根据 对一些企业发展现状和管理者进行调研, 参考一些管理咨询公司的思考模式,在高 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提炼出一些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强调实践性: 对于本科生毕业生的知 识和能力要求,尤其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的 培养目标而言,应当是以应用知识解决现 实问题为主。

 

适度的理论评价与延伸:在严谨、细致 的企业内外环境调研的基础上,在现有企 业发展经验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尝试对理 论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作出评价,以 体现知识的价值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强调学习、思维和表达能力:高校目前 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 有一定的滞后,所以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 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既有基础知识,更重要 的是强调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方法, 以及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其他人合作共事中所 体现的组织能力,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

 

3企业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改进思路

 

前提条件:毕业论文调研必须以实习 单位情况为基础,以自我的人际交往技能 和工作作风取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的信任 与合作,以利于尽可能获取真实、丰富的写 作素材。

 

(1) 选题阶段——确定研究对象:根据毕 业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和实习条件的优劣, 可以以整个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或者 某两三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事务作为研究对 象。可以选择企业纵向组织所表现的问题, 如战略层、管理协调层、操作层,也可以关 注组织横向协调所表现的问题,如不同岗 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鼓励自我选 题,挑战复杂企业的复杂问题,但教师需帮 助作出判断和修正,以免好高骛远,影响论 文进度。

 

(2) 调研阶段一确定研究内容:要搜集 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某部门管理现状资料, 要尽可能以事实与图表数据做客观和精炼 地描述。也可以通过目前的各级管理者了 解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所感受到的危 机和挑战。总之,要看、问、听、思相结合获 取一手鲜活资料,培养对知识和问题的敏 感性,不要完全寄希望于他人提供的二手 静态资料。

 

(3) 理论工具选择:简单引述某一两个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能用到的专业理论, 并做出理解,评价其适用条件。这些理论广泛存在于战略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 生产运作、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各种核心 课程之中,一定要选择权威教材中的某个 原则、方法、理念进行引述,分析该理论的 适用条件和方法, 发现知识的价值。

 

(4) 分析阶段一应用理论工具和研究 方法:根据已经获取的一二手资料进行分 析,了解企业发展的长远思路和现实困境, 理解企业各部门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职责 与工作流程,判断其合理性。发现企业与客 户、企业与竞争者之间、部门内部与部门之 间的冲突,必要时与同事、上级管理者、指 导老师进行讨论,边分析边补充调研内容。 确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次要问题,列 出问题组成的结构。

 

(5) 解决问题阶段一兼顾创造性与现 实性提出方案:根据问题分析阶段的结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评估方案,要综合 考虑解决问题的理想化程度、可行性、阶段 性和解决成本来提出解决方案。要避免目 前论文中常见的书生意气错误,即用理论 一对比,到处是问题,对目前的管理者全盘 否定,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过于理想 化或者某种策略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均导 致论文的幼稚和浅薄。

 

(6) 论文修改、答辩与评价阶段:指导教 师需要加强论文过程的沟通管理,尽可能 在论文的前期阶段,如选题、调研、提纲拟 定把握论文的质量,以免后续的大量反复 做重要修改的情况出现。论文的答辩过程 以交流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心得为 主,而非仅仅走一个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过 场。

 

4结语

 

论文指导工作是每年需要花费众多专 业老师大量心血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 是学生收获较大的一个教育环节。本文所 提出的一些改进原则和指导思路,基于重 新追溯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社会用人单位 的基本需求而提出, 并提供可操作性的注 意要点。当然,毕业论文工作及至其他教育 环节的质量改进,还需要教育评价体制、高 校办学理念、社会和政府的支持等多方面 配套因素的变革。

 

【作者】 卢忠东;

篇4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 管理案例 特色案例库 建设

一、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1.资源型企业管理具有特殊性

资源型企业是从事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加工的企业,具体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十二个子产业企业。资源型企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大、地理性强、在产业链处于上游位置、一般是原料和中间品供应者、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导致资源型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在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从案例来源以及案例类型对教学的适用性出发,应该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这样对于行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更好的指导性。

2.资源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2011年资源型产业工业产值占第二产业85.5%,占当年GDP的39.86%,就业人口占比29.5%。然而,资源型企业在从事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开发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研究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资源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原创性

原创性是案例开发的核心要素。案例必须取材于实际,是撰写者对企业典型事件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的一手资料,不能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只有根据真实的管理情景编写的案例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实现案例教学的功能。案例编写时一般保持客观中立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或介绍,但有时为了增强可读性,提高案例学习的效果,可以将有关内容做一定的加工,使案例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2.规范性

目前,在国家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大连理工大学主持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以“统一规范、分散建设、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为宗旨,推动着我国本土案例开发,实现校间案例资源共享。因此,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推广,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编写要按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案例完整性。案例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及附件。案例正文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介绍所涉及机构的基本情况、背景信息,以及具体的管理情景、决策环境;案例使用说明是给使用此案例的教师提供的材料,供教师备课参考;案例附件是案例讨论的相关背景资料。此外,还要注意选题的典型性、事实描述的客观性、材料组织的目的性等,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3.特色性

资源型企业管理本身有其特殊性,在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编制过程中,要从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出发,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获取、企业并购、合作技术创新、生产活动组织、矿产品营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研究。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企业如何“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如何循环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些问题在资源型企业表现更突出。通过对资源型企业在解决这些方面问题的实践的探讨,对于资源型企业管理改善及其他类型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可以窥见这一方面管理实践的全貌,从而举一反三,知道今后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三、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具体路径

1.与企业合作开发

根据教学需要及研究条件的便利性,跟相关企业合作立项,到企业实地调查,撰写案例,这是管理案例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企业合作开发案例,必须要解决好企业合作的问题。解决合作问题需要从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双赢,特别是企业要有收益。一般来讲,通过案例开发,可以宣传企业,有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把企业公关需求和案例采写要求相结合;通过案例开发,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其次,要加强沟通,赢得企业认同与信任。在案例开发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关于市场、销售、财务、组织结构等数据,还要接受调研人员的访谈。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真实情况,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认识案例开发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使企业消除顾虑,接受客观中立的案例采写和调研。

此外,要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使案例开发有机制上保障,也有利于对目标企业管理情况进行长期跟踪,从而更好地挖掘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一些行业特征比较明显的院校,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与资源型企业联系比较密切,有与资源型企业合作开发案例的便利条件,应该建立与资源型企业合作开发案例的长效机制。

2.MBA学员案例研究论文改编

案例研究论文是MBA学员毕业论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大部分MBA学员毕业论文都是对所在企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完成案例研究论文,其中一些在资源型企业工作的学员也撰写案例研究论文。这些案例研究论文在体例上与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关键问题、主要内容是相同的。案例开发教师可以在学员撰写论文过程中就积极参与,指导学员确定问题及主题,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保证教学案例编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在学员完成论文后,按照教学案例的体例要求改编写教学案例。如果需要,教师可在学员MBA案例研究论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研,完成教学案例。该种途径编制教学案例,具体改编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共同作者为指导教师、原作者。

3.课题成果改编

教学案例的编制也可以在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在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基础上,选择相关选题,进行补充调研,根据教学案例的格式要求转换形式,改编成教学案例。改编工作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相关成员负责。如果原课题负责人对教学案例编制不感兴趣,则可由学校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初步筛选,选题信息,相关课程的教师选择改编。共同作者为改编人、原课题负责人。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5年至今,科研立项资源型企业类项目180余项,结合实体企业,通过典型事件分析,在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型企业管理实践案例资料,这就是资源型企业教学案例编制的重要来源。

四、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保障措施

1.案例库建设需要专门机构负责

为了推动案例库建设,必须有一个由专门人员组成的机构来规划和组织案例库的建设工作,发挥资源的整合作用。这些案例库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但包括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而且需要包括其他学校、企业日常联络、交流等工作。有了专门组织机构,才能持续地推动案例库建设。

资源型企业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对案例库的构架。根据课程需要和资源型企业管理特点,要确定案例类型、案例主题。二是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开发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的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国管理共享中心每年定期举办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案例研究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学校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来加强对教师案例开发的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案例开发项目管理。案例开发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学校案例库建设机构要制定MBA资助项目申请、审核、中期跟踪、验收程序,从案例选题、案例开发过程控制、案例评估等方面把好关,保证案例开发的质量和数量。

2.案例开发需要有专项资金

由于案例写作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经费是阻碍本土案例研究与写作的一大难题,在案例库建设中必须要有专项资金,对案例开发工作给予经费资助。案例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写作人员劳务费,由于案例采编需要到企业多次实地调研,差旅费会比较高,同时,由于案例采编对写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人力成本也会高。据北大案例中心测算,一个优秀案例的成本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清华大学案例中心向全国招标的付费标准是平均下来达到了千字千元,即一个长度在1万字左右的案例需要支付作者1万元人民币。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则是将案例采写工作量计入教授的整个工作量中,统一考核付酬。

因此,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专项基金,参照科研项目立项的方法,对获得案例研究和开发立项的教师进行分类资助,如某校对案例开发资助方案是:知识点案例(正文1000-1500字),即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中某一特定的知识内容或知识点的案例,资助3000元;课程案例(正文5000-8000字),即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的多方面教学内容的案例,资助6000元;综合案例(正文8000-15000字),即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案例,资助10000元。这样的方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案例开发的经费需要。

3.案例开发要有激励措施

案例开发是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除了给与案例开发所需的经费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是多样的,除了让案例开发教师认识到案例库建设对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案例教学水平提升的支持作用,从而发挥激励作用外,更重要的激励在于成果的认定和保护。目前教师都面临职称评定、晋升等现实问题,若案例编制的成果能像科研成果得到认可,则必然对教师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现实中,一些院校对案例编制认定为院级教学成果甚至不认可,大大弱化了教师开发案例的积极性,相反,一些院校对案例成果高度认可,等同于重要期刊论文甚至权威论文,必将大大提高教师案例开发的积极性。其次,是案例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应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学校应充分尊重并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对其案例的使用或共享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同时鼓励或资助教师把自己的案例开发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向全国推广。因此,院校要不断完善案例开发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战略定位;组织结构;成员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8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7

在过去短短的五年时间,企业已经取得了跳跃性的进步,在海洋观测领域中的知名度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市场的不断开拓,企业总会面临发展速度放缓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应该先守住自己的阵地,再谋图新的发展。业务的开拓与创新不会是无止境的,与其绞尽脑汁去争取新的业务,不如先巩固自己的基础,健全自己的团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企业规模已经初步完成了原始阶段的积累,想要再完成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上市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企业的上市意味着什么?一是企业上市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二是企业上市后,企业债务比率大大降低,财务风险减弱,可以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资金;三是企业上市后,会用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引入良好的机制;四是企业上市后,可以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有利于企业开拓更大市场空间,打通国际渠道;五是企业上市后,可以利用募集资金进行规模扩张,把握行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的超高速成长。

总之,上市的好处有很多,那么上市以后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保住胜利果实,推动公司继续向前发展呢?经过研究思考后认为促进项目管理模式,规范经营管理体制应该是关键。这也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能够保障广大股东权益的最有利支撑,是企业责任的良好体现。

1 企业目前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现代项目管理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主要应用在国防和竣工项目,后来逐渐应用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并逐渐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作为一家位于产业链最底层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即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很早就看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大胆地引进了项目管理的生产运营模式,但是经过了几年的发展,项目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项目管理还只是一个漂亮的外表。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僵化,在多项目同时开展的过程中,易发生资源冲突、信息分散、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是项目从一个构思到上马,缺少对项目M行多方面的客观的调查分析,项目计划流于形式;三是虽然委任了项目经理,但更多的只负责技术方面,而对于人力的调配、资金的使用等方面的授权不足,使得项目经理推动项目进展的方法和手段十分有限。

在研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也对系统外部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调研结果发现,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只一家独有,这也是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内在冲突的解决

既然国内多个企业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以上三方面的问题,那问题根源出在何处。经过对多家企业的研究及分析后发现,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内在冲突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剖析以上原因,必须深入探讨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应用项目管理,必然要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较大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企业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那么就目前来说如何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促进项目管理协调发展,解决项目管理的问题的办法应从企业管理着手。该如何入手,经过研究和阶段实践后给出以下四种方案:

2.1 战略定位上,力求企业管理与企业战略定位相一致

不同的企业的战略定位对应用项目管理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别。对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类的企业而言,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的应用就非常重要。

由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业务内容很复杂,而且发展很快,所以每年立项的重大项目非常多。如此一来,企业高层的管理幅度,相对于常规的层级管理,就扩大了很多。

为了解决管理层级复杂化的问题,必须使管理集中化、聚焦化,聚精会神解决好大问题。企业应首先根据自身的内、外部环境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战略定位对新的项目进行筛选,选择与公司长期目标相一致的项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企业高层的领导而言,高层领导应该全心全力,主抓企业中的重大项目的管理。企业可以把年度计划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单列出来立项,组建重点项目工作组,按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进。企业领导层通过抓重大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跨过组织的中间管理层级,直接推动一线业务的开展。这样的扁平化管理可以有助于项目高效率的开展。然而,扁平化也不应绝对和过分,高层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效果也肯定不会理想,因此高层在对主要业务的选择上也应当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对其他的普通项目则对下一级主管部门适当放权,只做宏观管理。

2.2 组织结构上,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规范工作流程

传统的企业存在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断层,缺少横向联系,各部门如果想与另外一个部门联系,必须通过上层领导,这样的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就是缺少灵活性。横向部门之间缺少联系,在多个项目同时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资源冲突、信息分散、效率较低等问题,需要针对项目的要求重新架构。而这一点在项目化管理的企业中却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问题,该种组织结构以产品或项目为主导向,配合以各部门的支持。各部门在完成每个项目的时候,再也不是独立的,都必须与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这样各部门的联系就增加了。

工作流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在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公司应根据各项业务开展的需要制定或完善工作流程,使公司各个部分的运行都可以有序可循,这样做既减轻了领导决策的负担,也会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2.3 重视项目前期调研,将项目计划落到实处

任何项目从一个基本构思的形成到最终上马,需要做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但是目前的项目运作模式只是单纯的领导“拍脑袋”决策,下属“领会”领导精神以后撰写可行性报告。具体操作中缺少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客观的调查分析,有时仅仅收集一些对项目上马有利的证据,来确保项目的立项。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阶段最重要的核心文件,具有相当大的信息量和工作量,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

在项目计划的制定中,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将整个项目工作按照可以控制和可交付的原则进行不断分解,直至分解成可以充分控制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程度。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细致计划,做到项目可控。

企业应该清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后面的工作就会少去很多麻烦。企业不能苛求计划可以赶得上变化,企业应该只希望计划可以指导实际工作,可以和变化更接近一些。

2.4 加强对项目成员的培养

2.4.1 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培养。对于项目经理个人而言,项目经理需要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扩大知识面,学会更多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项目经理需要从小项目到大项目、单项目到多项目的不断挑战自我,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

对于公司而言,在公司层面必须给予项目经理调配资源的权利,做到责任与权利的对应和相辅相成。项目上马以后,需要专门委任项目经理,并同时成立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项目竣工验收以后,团队自动解散。国内较多的企业在这一点上也还是停留在形式上,虽然委任了项目经理,但只是给了一个名分,更多的时候只是一名技术骨干,而对于人力的调配、资金的使用、供方合同及需方合同签订等方面的授权不足,使得项目经理推动项目进展的方法和手段十分有限。

2.4.2 加对项目普通成员的培养。企业需要能够设计一些岗位,为优秀的项目成员提供自我发展的新的舞台,通过人才的岗位设计促进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协调发展。在项目开展前期应注重对每个成员的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给予项目成员更多参与到项目工作中的机会。企业不能在设计项目时只任命一个项目经理,而忽视了项目成员的培养。如果只有项目经理一个光杆司令,虽然可以使项目经理在项目涉及的各类工作上都得到了锻炼,但是却并不可取。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决策失误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其他项目成员在工作中锻炼的机会。企业必须充分信任每一名项目成员,培养和扶持每一名项目成员尽快成长为项目经理。

3 结语

要搞好项目管理,企业需要在战略定位、组织结构、项目立项及前期调研、项目经理培养、项目成员的培养等方面投入相当的精力。只有在这几方面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才能使技术服务型企业的项目管理上台阶,才能解决目前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

对于项目管理的思想,企业首先需要有“拿来主义”的勇气,拿来以后,一方面,对当前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项目管理思想,找出对本企业适用的部分,对公司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把新的管理思想转化为企业的盈利。

“可持续发展”是任何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要想达到“可持续”,就必须经历“发展-总结-再发展”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味的强调发展,应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和业务工作,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及时总结快速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规范生产流程,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为“再发展”和“可持续”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胜,曹静,祝卓宏.企业员工经验性回避与心理资

本和工作效率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

30(3).

[2] 龚颖彩,梁显刚.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

[J].管理现代化,2002,(4).

篇6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感慨制度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程序越来越复杂――可是效率却越来越低了,问题越来越多了!一方面,“对抗”、“消极怠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良情绪、不满、牢骚不断”,甚至,纠纷与冲突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员工中的严重疾病、心理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自杀、报复等重大问题也时有所闻,这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

研究表明,过度强调管理制度而忽略了员工心理辅助和健康关爱,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常常是企业走入这一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

发人深思的数据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一项面向30个城市50家全国500强企业(其中国企24家,私企19家,外企7家)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80%的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

颈腰椎病、肠胃病和脂肪肝是目前威胁员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从心理层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

而从社会层面来看,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达2.6亿人,每5个人中就有1人确诊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

目前我国成年人中约有17%存在各种心理疾病,躁狂、抑郁、焦虑等疾病比例突出。就抑郁症来看,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自杀未遂,高达70%的人是因为抑郁症。也就是说,在我国每3分钟至少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11人自杀未遂。

企业管理进入一种更为复杂化的阶段。员工的身心健康成为影响企业的绩效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机会

针对企业员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易派特公司健康顾问深入做了大量研究和个人访谈,大多数员工反映个人状态不佳、内部沟通困难和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成为影响他们发挥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很多接受调研的员工发出这样的感叹:

“消极情绪、效率低,沟通不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疲劳感。”

“工作时间聊天、做自己的事情、拖延、应付、经常性请假……这些现象在公司中大量存在。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反倒会带来空虚的累积。”

“其实我很希望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但现在找到的却是无力感,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疲惫感都有。试着自己调整,却没有太大成效。”

“公司的管理和培训更多地围绕怎样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很少关心我们的身心状态,甚至说个人问题不允许带到工作中。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反倒让我们不想做太多付出。”

人在不佳的身体状况或者情绪中,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工作。表面的速度化追求会带来长期的遗留问题,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更影响企业稳步有效地发展。

所以,我们的员工需要帮助和关怀远远胜于管理制度,给予员工必要的身心健康辅助,提升企业忠诚度,让员工可以正常的发挥工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同时,这恰恰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企业健康管理需要体系化、科学化地逐步开展

企业健康管理正是从人文关爱和员工(或管理层)健康辅助出发,渗透到整个企业文化,创造一种健康良性的企业氛围,从而激发各级员工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提升凝聚力,改善沟通,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和长期稳定发展的最终目标。

企业健康管理需要体系化、科学化地稳步进行,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项目化运作来建立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和机制是很必要的。

企业健康咨询从企业调研入手,以明确项目具体指向和内容设置,然后结合员工调研展开咨询、培训和辅导各阶段的工作,并在整个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套针对性的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和机制,保证企业健康管理的长期有效性。

企业健康管理需要高层认知和全员参与

篇7

【关键词】日本蜡烛图;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日本蜡烛图是确定市场交易时机和分析交易者心理因素的重要技术指标,把蜡烛图的分析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之中,用4个不同的价格确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喜好,以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为分析变量,从而对企业管理提供有效反馈,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一个蜡烛代表一个特定消费群体的价格接受情况。上下影线分别代表高消费群体之外其他消费群体可接受的最高价格。实体上下部分分别代表该消费群体中个体可接受的最高价格。如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接受价较高的人数多于接受价较低的人数则用白色实体分析,反之用黑色实体分析。

以全国连锁的阿瓦山寨餐饮为研究对象,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喜好以及其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该特定的消费群体拟定为威海消费群体和西安消费群体。

根据实地问卷总结以及网络问卷总结:

每地区调研对象:50人(其他地区调研对象约300人,取最高和最低接受价格)。

每地区分组:2(分组依据:25个较高接受价为组1,25个较低接受价为组2)

分组结果:

制成K线图(西安地区有白色实体表示,威海地区由黑色实体表示)

根据蜡烛图的分析原理,该模型可以模拟为K线理论中的以下两种模型:

模型1:

黄昏星形态在资本市场中体现为熊市反转信号,即对于投资者是很不利的。用在分析企业管理之中则可以模拟为:企业市场本已经在上升趋势中运行和发展,阳线的出现支持着该趋势,然而随后阴线(虽然实体部分没有阳线长)导致企业的业绩下降,期间黑色小实体的出现形成了对企业的压力,发展受到抑制。

模型2:

看涨散内升形态可以简化成下影线很长的锤子形态,在资本市场中是牛市反转信号,用于企业业绩中,则可表示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好转,白色阳线的高开出现代表着劣势即将结束,企业业绩明显提高。

同样的分析资料用蜡烛图分析出两种不同的结果,这就表现出了蜡烛图对于分析企业业绩的独到优势。阿瓦山寨餐饮是一家全国连锁的餐饮企业,其最初的创业者秉承“溯源、践道”的思想,同时从实际出发,不仅在中国大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更是在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国注册。从实地调研中了解到阿瓦山寨的管理者也在做企业上市的准备。所以这是一家相当成功的民营企业,所以根据模型2可以分析出其发展前途是无穷的。

然而,实事是在西安(阿瓦山寨总店所在地)其经营业绩比其他各地要好很多,由于西安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其经济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是中等偏后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并不算发达的地区企业的经营业绩却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据调研,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消费者。

西安地区的消费者普遍认知阿瓦山寨,并且自豪地把阿瓦山寨作为一个家乡品牌来看待,对于就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持包容的态度。而另一群消费者(以威海为例),在阿瓦山寨就餐的时候更多注意的不是企业所倡导的追根溯源的质朴文化,而是追求其基本的饭菜的质量及用餐环境。而根据调研,威海消费者对威海阿瓦山寨最不满之处恰恰在于用餐环境和饭菜质量,比如餐厅内饭菜味道较大,上菜速度慢,外地的消费者甚至抱怨服务人员不讲普通话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沟通困难。

由此可见,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消费者在接受其本倡导的用餐文化下用餐?怎样使该文化传播到全国每一个用餐环境中?这是一个企业对整体员工和消费者的影响问题。

回到由调研资料得出的蜡烛图,我们可以看出两根蜡烛的上影线都比较长,下影线都比较短,这是由于其他地区的带动得出的结论。上影线较长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例如北京等地的带动,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确实有良好的保障和来源,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的阿瓦文化带来的一点点感动。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大面积的宣传文化促进企业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影线较短再次表明了消费者对阿瓦山寨的认知程度,不论是在文化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基本得到消费者认可,所以消费者才愿意消费“阿瓦产品”。所以在企业处于现行这种重要时机,我们需要引进一个新的蜡烛图模型来指导企业的方向。

白色三兵模型解释:该模型是一种强烈的牛市反转信号,用于企业中,既是虽然有不少消费者觉得企业定价过高,可是这种市场反应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上下影线都较短体现了企业在整个市场中业绩比较均匀,是一种企业发展的极好方向。

然而,如何从该企业现在的状况迅速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呢?

减少企业目标市场中对企业定价不满的人数,用威海地区来分析,即现在调研中消费者的情况是能接受的最高价位平均在63.4元的的人占大多数,这直接导致了蜡烛图呈现黑色的实体部分。而对于这部分消费者,企业所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改善用餐环境,饭菜质量等基本问题,辅助灌输企业文化的影响,是消费者觉得自己的消费时物有所值的。

一个群体对企业产品的价格期望需要进行整体的提高,在蜡烛图上的表示即增加高端消费者,是白色实体部分变长,上影线缩短,实现这以目标主要通过影响高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需要进一步宣传企业文化,让消费者产生归属感,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比如会员制,抽奖制等来吸引这些顾客的消费,这类消费者更需要的是在该企业进一步消费的理由,一种生理(饭菜质量和用餐环境)和心理(对阿瓦文化的认知)的并列提升。

根据蜡烛图的总体分析来看,企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管理者能否抓住此次契机成为影响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其独到的理念扬长避短,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取立足之地更好的发展,同时服务和回馈社会及消费者。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思想动态;和谐企业

中图分类号:D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18-01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员工习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了企业效益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分配利益差异、职业生涯差异、福利待遇差异和思想压力差异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员工的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集碰撞,新的思想状况不断出现,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新的考验。

新的问题必须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传统的单向灌输与说教式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企业新的发展形势。只有通过逐级的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形成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馈意见--落实跟踪等四个流程的闭环管理,将定期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才能在企业内部搭建良好的员工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才能为企业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一、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形成闭环管理模式

1、按照季度收集汇总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是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基础。

广泛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信息,建立起员工反映、诉求问题的渠道,深入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是企业上下沟通、形成共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员工通过宣泄来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收集方式:层层收集,从党支部一级开始,到政工部再到企业党委,逐级上报,并以员工座谈会、平日访谈、专题调研以及书记信箱、电话热线等形式作为必要的补充。

收集内容:注重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确保真实性。包括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员工福利等各个方面,涵盖员工工作、生活和思想等各个维度。

2、认真研究解决员工思想动态中反映的问题,是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关键。

每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牵头责任部门应组织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会议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回顾上一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纪要》中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通报企业在上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对本季度员工思想动态中所反映的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一致的解决意见和宣传解释口径。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达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效果,并区分普遍问题、个别现象,哪些问题可以帮助解决,哪些需要向员工做解释工作。

3、追踪各部门对企业研究意见的落实情况,是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保障。

每季度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纪要》发出以后,政工部牵头制定责任分解表,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对所涉及需落实改进的内容,在下一季度报送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时,以书面形式向企业一并反映。在追踪落实的过程中,企业要经常以《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纪要》为载体,通报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为各支部进行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横向交流创造条件。在追踪落实过程中,党群部门应充分发挥督办协调的作用,推动各专业部室落实整改措施。

二、开展深度调研工作,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近年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好务,就必须更多地通过调研来了解和分析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的事实参考。

本着服务员工和服务企业管理决策的目的,企业应将调研工作作为思想动态分析的重要职能,形成一套相对固化的流程和长效机制,即:根据员工思想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先由党群部门确定调研的主题和提纲,再和各党支部一道开展调查访谈,然后协同相关部室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研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给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参考。

在开展深度调研工作中,企业应注重采用专题问卷调查和员工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专题问卷一般采取标准化的选择题目方式,便于量化统计,使调研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员工深度访谈优势主要是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注重员工的直观感应,在相对集中的主题下,彼此进行沟通,反映的问题能比较集中,针对性能比较强。

三、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员工群体内部(可根据学历、年龄划分,也可根据工种、职务划分等等),由于其组成人员自身特点的基本相近,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思想动态分析工作要找到员工思想问题产生的普遍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通过对不同员工群体思想状况的认真分析,找出每个群体自身具有的共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针对党员群体。党员自身反映的,党员的先进性应如何体现,先进性应如何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企业应结合生产经营开展党员示范活动,例如:“党员先锋队”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强化党员的参与性,用实际行动和业绩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针对青年员工群体。针对青年员工反映的,希望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积极拓宽自己职业发展通道的问题,企业应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青年员工在互动、快乐的团队活动中分享成长的经历,展现自己的才华,感受心灵的震撼,进一步坚定了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基层员工群体。针对部分基层员工反映的,生产经营任务繁重、自身工作能力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差太远等问题,企业应建立员工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并召开员工的座谈会,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企业发展的差距,并帮助他们重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结语

员工队伍思想动态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通过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反映出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员工思想动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员工在关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和新挑战,企业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方法陈旧、手段滞后、活动方式单一、工作渠道狭窄、与企业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不能适应企业和员工队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等问题和不足,如何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充分地将软性、柔性、意识形态的管理渗透进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怎样才能做细、做深,走上与生产经营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轨道,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成荫.国有企业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与应对机制探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4).

篇9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 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新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曾经是发达国家特有的罢工现象在我国企业中也频频发生。如何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发挥人力资源效率、避免内耗、降低损失是每个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青岛啤酒淮海营销公司旗下拥有六个啤酒厂,一个麦芽厂,两个销售机构,3000多名员工,属于老国有企业,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亏损甚至濒临倒闭而被青岛啤酒收购。由于管理基础薄弱,青岛啤酒淮海公司面临巨大的管理难题。

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青岛啤酒淮海公司找到了能够准确反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管理水准的“晴雨表”:员工满意度。青岛啤酒淮海公司从2005年开始,至今连续三年对所辖企业员工满意度进行跟踪研究与PDCA循环,收到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产能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运营质量大大提高,逐年大幅度减亏,2006年实现赢利。

一、员工不满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在刚被青岛啤酒收购时,员工普遍对企业充满信心,但时间一长,管理中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员工普遍缺乏责任感,首当其冲的就是质量,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头痛的;其次就是浪费现象严重与消耗高不可降,这直接影响企业赢利能力,最终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难以持续发展;工作缺乏积极性,旺季嫌工作累,淡季嫌工资低,管理难度与管理成本增大;对薪酬“斤斤计较”,劳资矛盾加剧;消极的情绪不断蔓延,老员工的不良情绪影响着新员工,老员工消极怠工,新员工留不住;员工没有追求,缺乏上进心,胸无大志,不良文化不断占上风;优秀员工、核心人才陆续离开,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能力降低。

以上问题也是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们渐渐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增加了管理难度,加大了管理成本,不知不觉地吞噬着企业的生命。其实以上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员工满意度低下。

二、员工满意度调研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企业最需要测量的三项指标是: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现金流”。可见,员工满意度调研对提升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施各项管理获得所需要借鉴的各项指标的基础。

一般来说,员工满意度调研及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员工满意度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注,有助于企业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满意度、忠诚度,以及影响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因素。(2)有助于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评价与认可程度,培养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促进企业优良文化的培育。(3)搭建一个新的有效沟通平台,为更多真实信息的传递铺设反馈渠道。(4)通过员工满意度这面镜子,折射出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中的死角。(5)提高员工满意度,能够提高员工忠诚度,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营造优良企业文化,提高经营质量。(6)提高员工满意度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基础。

三、影响满意度的关键指标及员工满意度评价实测模型

为了保证调研的科学、客观、合理及最终结果的实用性,青岛啤酒淮海公司导入了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对企业员工满意度进行调研。调研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各项需求,逐步挖掘对该公司员工满意度有影响的关键指标和分项具体指标。

员工对激励的需要包括物质方面的薪酬福利报酬、心理报酬与社会报酬,这里的心理报酬在实际中可以用自身能力发挥程度与领导的认可程度来测量,社会报酬可以用在本公司工作而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或荣誉感来测量;对发展的需要包括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个人发展需要包括个人能力的发挥、领导认可信任与重视);对工作环境的需要包括厂容厂貌、卫生状况、工作场所光线、声音、气味等;对工作的条件需要包括工作氛围、时间安排、工作负担、对工作岗位的兴趣程度与专业专长适应程度等;对公司的文化需要包括人际关系、沟通程度、工作氛围、公司管理等。

找到以上影响员工满意度的指标后,按照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就建立了青岛啤酒淮海公司实测模型。

员工满意度可以采用以下实测模型进行计算:

TS=∑AiSi=∑Ai∑Aij×Sij)(i,j=1,2,3,)

其中Si是员工关于第i项关键指标的满意度,Ai是第i项目关键指标的权重。Sij是第i关键指标第j分项指标的员工满意度,Aij是第i关键指标第j分项指标的权重。在青岛啤酒淮海公司的调研实践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各项权重Ai、Aij。啤酒行业一定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薪酬、福利等指标所占的比重就会大一些。通过这个模型所得到的结果是企业整体员工的满意度水平,能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企业员工满意度水平的大概描述。

指标体系建立之后,根据上述指标设计了调研问卷,发到企业内部员工手中,然后进行测量。通过这种形式的问卷来调查和逐年监测员工满意度的变化,包括每个指标的变化,自然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总体状况与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企业(青岛啤酒淮海公司)可以据此改进管理措施,提升管理质量。

四、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以上模型所得到的员工满意度结果,只能说是对员工满意度做到了“知其然”,但仍然不能“知其所以然”。如何才能“知其所以然”?青岛啤酒淮海营销公司通过委托第三方采用现场观察、员工访谈、中层干部座谈的形式深度挖掘了员工心理。

现场观察可以感知员工的真实工作状态与精神面貌。员工满意与否不但写在脸上,也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观察现场可以包括工作现场、吃午饭现场(餐厅)、班车等,通过工作现场观察,员工工作时的情绪、节奏、责任心可以一览无遗;通过就餐现场(餐厅)观察、倾听,可以了解员工对企业所提供饭菜的评价、对企业哪些方面抱怨、人际关系状况、对企业关心程度等等;而在上下班的班车里,则可以听到员工的心声,在这个环境中,员工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议论、评价公司的事情。

问卷调查结束后,根据数据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影响满意度的深层原因。员工访谈不但可以对问卷满意度低的指标进行深度挖掘,还可以获得问卷以外的信息,如滴漏跑冒问题,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无法获知,普通员工可能熟视无睹,只有有责任心的员工才能谈出来。

员工关注最多的可能是小事,而管理人员能看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员工代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更了解员工的日常行为与思想状态,与管理人员座谈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员工心理与影响员工满意度的管理问题。

五、细节决定效果

在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过程中,细节之处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委托第三方是最佳选择

企业自己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甚至流于形式。第三方介入的调查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专业机构能够以比较专业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得到客观、真实、公正的结果,同时还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2、抽样要科学

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应兼顾各个部门,尤其是人数较多、问题复杂的部门,比如啤酒企业的包装车间,是不可忽视的。

在对员工进行的访谈调查中,要根据部门、岗位、年龄、性别等统计特征进行抽样。在青岛啤酒淮海公司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女职工更关心工作时间的安排与班车路线问题,新员工更关注娱乐生活问题,老员工更关心退休年龄与退休待遇问题,工作压力最大的包装车间更关心轮岗与加班费问题,基层管理人员更关注培训与升迁问题。

3、消除员工疑虑

面对满意度调查,有三个来自员工的障碍,一是心理障碍,平时很少有跟陌生人说话的机会,心理紧张形成障碍;二是思想障碍,感觉说了也没用,说了还担心被穿小鞋,不如不说,不敢反映真实情况;三是能力障碍,员工缺乏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更不会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所以,在满意度调查中首先要消除员工的疑虑,一方面员工调查问卷必须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在调查过程中还要由第三方人员直接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中间绝不能让企业人员过手。另一方面,访谈人员掌握足够的访谈技巧,这直接决定访谈效果。

4、调查人员必须了解企业

员工只会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反映问题,因此访谈中必须辨别员工反映的问题的客观性,否则访谈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作为第三方的访谈人员跟员工进行平等的交谈沟通,员工将不满与抱怨说出后,访谈人员不能只做记录,成为简单的传话筒,而是需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与其沟通互动,这样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可以有效地传递企业的信息,消除员工的误会。

六、员工无大事,管理无小事

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最根本的是企业运营质量与管理的水准,但青岛啤酒淮海营销公司通过3年来对员工满意度的监测发现,员工普遍关注并影响满意度的多半是小事,比如:食堂条件差、饭菜口味不好、澡堂关闭、班车拥挤等。就是这些小事,影响了员工的满意度与工作情绪,导致凝聚力降低,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下降。青岛啤酒淮海公司及时做出反应,针对员工普遍关心的“大事”进行改进,如改造食堂、改进饭菜、开放澡堂、增开班车,换来了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与凝聚力的提升。员工的怨气消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抵触情绪没了,责任心有了,工作时间再长也不感觉疲劳,管理难度小了,管理成本降了。

篇10

一、突出培训要点

管理人员培训的要点是以管理人员的素质模型为核心,以咨询式培训及讲座方法和流程为主线,以提升管理能力和实解决际问题为目标,以动态和持续的培训管理为重要保障,打通培训与效果转化的环节,帮助管理人员快速掌握核心管理技能,提升管理绩效。

二、坚持培训原则

管理者作为企业核心层,其职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能力要求的多元化和独特性,以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素质模型,探究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现状,科学设计和开发与企业愿景、价值观、战略目标相结合,与管理素质模型相匹配的人才培训方法,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三、优化培训流程

深入的前期调研是实施企业培训的基础与保障,调研考虑企业需求与个人状况,制定适合的能力测评工具,做到测有所据、测有所用;结合调研中提炼的岗位能力项,搭建岗位素质模型,发现能力短板,设计系统的培训体系;在每一个课程阶段完成后,及时跟进和巩固效果,并寻找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点,为下一阶段培养重点和培训课程体系搭建提供依据,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互为互用。

四、量化培训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塑管理理念、强化沟通协调、树立团队协作、提升操控力和执行力,培养专家型管理人才,构建运转高效、管控一流的管理人员运行机制,建设具有卓越领导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

充分体现全企业培训规划对各级管理者的要求,密切结合实际,将培训内容融入精益管理主题,达到“突出一个主题,强化2个结合,针对3类人员,提升4项能力保证1个效果”的12341的目标,持续增强企业管理团队的精益管理能力。

突出一个主题:以精益化管理为主题,融入企业对管理着能力提升的要求,掌握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关键方法与核心步骤。强化2个结合:结合企业实际、管理知识补充与管理能力提升的需要,通过各类培训使管理者掌握并运用精益化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现状、挖掘管理问题、关注细节、逐步改善。针对3类人员:针对经营者、中层管理者、一般管理者承担不同职责分层级开展培训,按照生产、营销服务、人力资源、职能综合管理、党群分为5类进行培训侧重,体现针对性。提升4项能力:着重从目标管理—规划与计划拟定、财务管理—预算与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与激励、生产经营管理—生产与优质服务四个方面系统提升精益化管理能力。保证1个效果:体现“知”与“行”统一,培训前有测试,培训中有评估,培训后有行动计划、有考核,有相应的措施作保证。

五、培训形式灵活

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讲座、考察及实践相结合。企业通过举办系列综合管理及专业知识讲座,进行集中培训,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考察及实践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根据岗位需要,利用专业书籍及企业内部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和考试,不断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六、项目组织严密

1.深入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调查安排在前一期培训报名时进行,调查内容主要是培训课程的重点或方向,以及需要讲师重点讲解的疑点或难点,成立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项目部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培训讲师,为确定培训内容、设置课程环节提供依据。

2.培训内容以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为主线,融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知识,案例涵盖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各方面,培训方式采用知识讲授与案例讨论结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培训过程采取项目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高培训效益。

3.每期培训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由学员对培训项目、培训教材、培训讲师、培训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和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程度。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及时查找不足,持续改进,逐步提高培训质量。

4.每期培训结束后,学员根据学习内容及有关问题,撰写并提交《培训作业》,检验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获。

5.全年培训结束后,学员提交综合管理及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报告,内容包括学习借鉴中创新工作思路、学习实践中改进工作方式等方面,检验部门、学员知识技能转化程度和工作行为的改善情况。

七、加强培训评估

为达到培训目标,体现培训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促进知识转化,针对企业不同层级人员在培训全过程按照ISO10015要求,进行培训效果跟进评估。中层管理者进行培训前问卷测试、培训中满意度评估(一级评估)、培训后知识掌握评估(二级评估)、以培训后1周内命题考试方式进行知识运用评估(三级评估),以培训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制定《行动计划》,3个月后对《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估。一般管理者培训将进行进行一级评估、二级评估及三级评估。

八、深化培训效果转化及应用

1.多种培训效果转化工具灵活运用。采取“工作案例收集”、“课程心得”、“人人上讲台”、“工作行为改善”、“演讲比赛”、“推荐书籍读后感”、“行动计划”等形式深化培训效果。

2.网络交流论坛的创造性使用。开设网络论坛,促进学员双向或多向的交流,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在研讨中加深对培训课程的理解,相互影响使培训内容转化到工作中。

3.优秀企业参观学习。实地学习优秀的管理理念、体系和企业文化,为公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邀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与学员面对面沟通;以项目成果汇报会形式,分享培训收获,规划如何将培训内容与工作有效结合。

4.培训考核采取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考核学员集中学习和作业提交情况;季度考核学员应用企业网络的学习、考试和体会提交情况;年度考核部门和学员综合管理及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情况,组织专家对《培训作业》和《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报告》进行评审,做好最佳实践成果提炼总结。

篇11

1概述

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秘书则是每天和领导接触时间最多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窗口,更是领导和下级员工沟通以及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秘书从业人员达2300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秘书日渐成为企业内参与管理的特殊助手,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办公室的工作技巧,还要能在上司没有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主动性和判断力,并在给予的权力范围内果断做出决定。这也是为什么秘书需求不断上涨的原因所在。所以秘书工作的做好是每个秘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世纪人才发展的迫切需要。

2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1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长”地位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责任,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就在于制定决策和企业实施决策。而秘书的首要职责就是为领导者在正确并有效执行决策方面提供参谋服务,因此,秘书在企业中对企业管理中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即秘书在企业管理中拥有重要的“参谋长”地位。具体来说,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长”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当领导选择决策目标时,秘书要依据领导的要解决问题的意向,通过信息和调研,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的真实情况,发现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供领导在确定决策目标时参考。

(二)当领导酝酿决策方案时,秘书要围绕领导已定的决策目标,收集和处理有关的信息,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准确及时地向领导反映,并且协助领导去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对各种备选方案反复进行比较、鉴别这一论证,将其结果加以分析综合,并可提出自己的建议,报告领导供决策参考。

(三)当领导审定决策方案时,秘书会为领导集体的决策会议做好会前准备和会中服务工作,以便于领导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同时,还要做好有关文件的起草、校核等工作,将领导作出的决策准确地加以表述并及时下达。

(四)当领导下达决策后,秘书会通过信息、调研、特别是督促检查等手段,及时了解和反馈决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和接受实践检验的结果,总结经验,找出典型,发现问题,促进决策落实,并可提出进一步实施决策或者补充完善决策的建议。

但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这种“参谋长”地位,并不等于说秘书拥有领导者的决策权利。秘书只有在领导决策意图范围之内,才可以施展自己的参谋才能;超出领导决策意图的范围,就会产生相反的参谋效果。

2.2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窗口”地位

2.2.1秘书是领导和企业的服务窗口

秘书部门是领导的办事部门,协助领导者处理日常事务。秘书部门是连接上下,沟通内外的综合承办机构,工作性质是具体的,企业的日常工作,领导的出行、会面、会晤工作,办公室的管理工作,都是秘书部门的分内工作;在企业有重大活动时,活动材料的准备、场地的选择、交通安排、食宿安排、娱乐安排等,同样是秘书部门的工作;领导对某一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适时、准确、超前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收集其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资料供领导参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供领导选择,同样是秘书的分内之事。秘书工作没有范围界定,只要领导和企业需要,他们就必须提供服务。

2.2.2秘书是企业的文化窗口

工作环境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展示,秘书对工作环境的管理不能仅限于清洁、整齐和实用,让工作环境体现企业文化才是秘书工作的基点。首先,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的布置在色彩上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秘书部门是内外进出的瓶颈,他们会接触到不同层次、不同审美要求的人。秘书会根据本企业的性质、特征,选择相应的色彩,有效彰显出本企业的精神实质,既兼顾大众心理,又照顾他们的审美感受。其次,有效、得体的实物装点。环境是由具体的物质构成的,秘书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筛选和组合,物质就打上了人的烙印,重组后的办公物品就承载了企业的审美情趣、精神导向。

秘书部门是企业的信息集散中心,秘书掌握信息较多、较准,他们在处理文件的时候,需要根据文件的内容,把相应的信息传递出去,使之对企业成员形成束缚力,以此统一企业成员的行为。同时,各种计划、方案、构想的草拟、修订、形成无不付诸文字,文字表达是“企业”文化的直观体现,它是企业结构和各种管理体制的综合,秘书如何准确的传递信息,让企业成员深悟企业文化,并通过信息的传递,使与企业发生联系的每一个人都从中受到感染,这是秘书文化窗口的一个构成要素。

2.2.3秘书是企业的礼仪窗口

现代领导者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协调团体行为,往往会用某些强制手段来激励、控制下属的行为,呈现出刚性的一面,然而,只有强制手段而缺少柔性的管理,是很难长期保持高效的,此时,秘书的以礼相待,就能为领导的刚性管理作必要的补充;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相互协作的现代礼仪成了交往的重要工具,它为秘书在不同场合不同氛围、不同人际圈中的活动提供了舞台,秘书如果能凭借礼仪,根据不同情况来对具体问题做出不同处理,就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企业赢得机会。

2.2.4秘书是企业的形象窗口

秘书部门素有机关“窗口”之称,因此秘书人员的形象不仅是秘书个人学识、才能、品格等的体现,更体现了所服务的机关和单位的形象。秘书人员如果衣冠不整、油头粉面,或者格调低下,就会严重损害机关形象。特别是生产经营企业的秘书,经常与基层单位、外销客户打交道,更代表机关和企业的形象,因而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洁身端行,勤政为公。

2.3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枢纽地位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秘书无疑是连接上下、沟通内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秘书部门是不可缺少的协调机构。秘书一头衔接领导,一头衔接干部职工,处于中心枢纽地位,承担着协调重任。

通过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的协调,实现上情下达,同时,秘书人员能够敏锐地从文书往来和与干部群众的工作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向上反馈,做到下情上达,让领导熟知下情。秘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始终围绕工作实际,围绕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来进行。

秘书的中心枢纽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切实了解领导的意图、决策和计划,通过纵向关系的协调、沟通、传达,实现上请下达,实现企业决策信息传达的效率性和正确性,确保企业决策信息的有效实施。

(二)通过切实了解本部门领导的意图,和横向其他部门的秘书做好沟通、协作工作,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达和交流,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企业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通过切实地了解下级管理者和员工的问题和意图,积极向上反馈,做到下情上达,促进下级管理者和员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协调好领导者与下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的壮大,秘书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分别有:“参谋长”地位,“窗口”地位,中心枢纽地位等。他们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秘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将这些地位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企业成功的一大标志之一。因此,企业加强秘书机构的各方面方面的培训,也是企业的重大课题之一,因为秘书工作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曹有根,杨洪青,董丽娟.试论秘书的参谋作用[J].2005(9):97-99

[2]王怀志,李吉鹏.略论秘书的协调艺术[J].组织协调,2008(4):48-49

篇12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内容与工作需要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系统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既是国家对高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完成其服务社会使命的客观需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产管理实务课程建设小组通过深入学习、广泛调研,不断改革完善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发该课程的工学结合平台,认真组织该课程工学结合实践,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该课程学习需要的工学结合之路。

一、深入学习,端正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生产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存在着诸多误区。一是认为管理本身具有权变性,其灵活性、变化性都很强,因此管理类课程(包括生产管理)不便开展工学结合;二是认为班级学生容量大,企业管理岗位少,加之国家、学校缺乏激励企业接纳学生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难于实施工学结合;三是把工学结合中的“工”片面理解为工场、真实的企业岗位工作,以为生产管理的工学结合就是要把学生送到企业生产现场,开展真实地生产管理活动。

针对以上种种认识,课程组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和课余实践,反复组织学习研讨。学习内容包括国际、国内有关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专家专题报告、以及实践经验等。同时,我们把研讨的重点放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实现手段上。如: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什么?工学结合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通过学习研讨,我们明确了工学结合的本质是学、用结合,即学生在校所学应与未来在工作中的所用、所需相结合、相一致。它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应该服务于课程学习目标。我们还明确了工学结合的落脚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由环境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构成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二、广泛调研,科学定位

为了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产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作出科学定位,为该课程建设提供客观依据,课程组深入本地区包括中盐宏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十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大型企业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生产管理岗位设置、各岗位的主要职责与工作内容、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等。

这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与包括公司总经理、生产主管、车间主任、及班组长等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在内的共20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管理人员普遍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是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基层业务操作人员。他们应能较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能较快独立或在主管的指导下较熟练地开展基层业务管理工作;能忠于企业,热爱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积极进取,是班组长、车间主任或部门主管等中、基层管理者的后备军。

通过访谈交流,我们还了解到,企业生产管理岗位通常包括生产计划员、生产调度员、统计资料员、车间主任助理、安全管理员、班组长等。他们分别承担着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跟踪落实、生产资源的协调与调度、生产信息的统计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班组管理等职责。

根据以上调研资料,课程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立了生产管理课程的定位与任务。其定位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生产系统的计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三、立足岗位,改革教材

为了让教学内容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课程组决定邀请企业生产管理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并以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内容。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及专业老师的人脉资源,先后邀请湖北富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舒氏实业有限公司、湖北亚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管理资深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并担任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指导老师,为本课程内容的设计选择出谋划策并把关。

课程组在企业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将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纳为: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生产绩效管理等五大块。对每块内容,我们又分别整理出它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开展生产物料管理工作为例。它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主要是:熟悉物料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等,熟悉物料管理程序,熟悉仓库物料的基本性质和存放、搬运要求,熟悉仓库常用器材的作用、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知识。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能熟练办理物料的出入库手续,能熟练填制各种物料管理表单,能熟练开展物料库存管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它对学生的态度要求主要是: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在以上归纳成果基础上,课程组还进行了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及其他业余时间编写了校本教材《生产管理实务》,制作了课程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测试题集、案例集,还建设了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提供有学习论坛、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集、案例集、在线测试、专题视频资料、生产管理制度集、生产管理表格集等学习资源。

四、广辟渠道,搭建平台

为了给学生以真实的生产管理环境和实践体验,我们积极开发企业资源,搭建工学结合平台。截至目前,我们已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7个。它们分别是:湖北富思特集团、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亚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北富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舒氏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神霖麻糖米酒有限公司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校内的实践性教学资源,让学生不出校门、不进企业也能得到专业训练。如:我们开发了学校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超市、学生协会等工学结合场所。对于单个实践项目,如现场管理、安全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制等等,我们就以这些场所为工学结合平台,开展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

五、精心策划、讲求效果

为了让工学结合产生预期效果,课程组对每次活动都进行精心策划和认真组织,要求学生有计划、有准备、创造性的实施。

如:针对教学班级人数多、企业难于集中接待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岗位设置情况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分赴不同的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通过跟班、轮岗、观摩、当助理、独立实战等途径,了解、参与和体验生产管理活动。

又如:对每次校内实践实训活动,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按自愿原则分组,每组不超过6人,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实行团队作战。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坚决制止盲目行为和游戏行为。各小组在活动前不仅要明确活动的内容、目的、方法、要求,制定出可行的活动计划,还要初步规划出各组的活动场所,以防场地、内容重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每次活动后期,还要组织班级内部交流。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活动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大家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体会在班级分享,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六、收获与体会

生产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改革实践,客观上改变了学生和老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程定位更加准确。专业老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专家一起,在充分考虑学生和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生产管理课程的定位。由于定位来源于企业调研以及与企业专家的共同研讨,因此更加准确,指导性更强。三是教学思路更加明确和开阔。通过学习、调研、实践,我们对生产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本课程教学的思路也更加明确和开阔了。四是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提高。从教学成果来看,同学们都能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他们不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了,而且沟通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也都得到了增强。同时,课程的改革建设对专业老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能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求老师能指导学生实践;不仅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还要求老师了解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不仅要求老师能走进课堂,还要求老师能走进企业、岗位……这些都促使老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五是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生产管理课程改革后,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灵活。老师逐步从主导地位退出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学形式也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参观、调研、项目实践、模拟演练、软件教学、企业轮岗实习等。教学内容已有过去的单一通用教材变为现在的校本教材、辅助教材、课件、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也更加丰富了。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也应随之不断变化。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适应专业岗位要求变化的动态活动。我们对生产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改革实践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作者简介:

篇13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管理信息系统在采购过程中的实现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采购物资、服务等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决定了企业采办要面临一定的采购风险,为有效地控制采购风险,必须建立一系列内部控制规则从而实现对采购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石油企业所处的能源行业,采购支出一般占整体营业额的30%-50%左右,采购管理是石油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及管理要求建立采办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设立现代的采购管理制度,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手段将采购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贯彻到每一个过程与控制节点,成为现代石油企业实现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下述将就国内某石油公司构建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过程,力求在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采购内控管理的有机结合方面作探索。

(一)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企业采购管理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其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实施起来牵扯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及各个层次,需要大家的共同配合,因此两个子系统的实施必须有企业最高领导者的深入理解与支持,必须成立一个最高领导负责的组织机构,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保证系统的顺利进行。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组织机构的建立,要考虑企业的规模与当前企业的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项目多为阶段性项目,因此其建设一般模式是项目组建设模式,即组织机构多为项目组、项目部等形式,通过项目运作,待项目完成成熟后移交到企业内部信息化部门或专业运行维护机构进行运行维护。现在石油企业多为集团化企业,集团下设多个分公司,项目组的组成要以集团内位于核心管理层的采购部门及信息管理部门人员为主,其中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策划分析人员、程序员等及采购管理人员。项目组一般由集团总经理、CEO或级别相当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以此确保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推动。

(二)系统需求调研与企业采购管理流程重塑

在内控管理上为适应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表单、记录及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基础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这样才能实现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节点、过程及流程的有效控制,避免风险,确保内控原则的落实。

采购信息系统项目组首先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及采购战略有一个了解,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目前的采购管理模式。系统需求调研与企业采购管理流程的重新塑造主要采用调研问卷、走访座谈及查看资料三种形式结合。

调研问卷的内容包括企业目前的组织机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管理流程、采购管理人员及采购从业人员关注的问题等进行初步的了解,调研问卷的发放范围应确保覆盖全部采购部门,其他采购相关部门也应有一定的覆盖面。

“过程方法”是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相互作用及管理。在采购管理流程重新塑造中应用“过程方法”,就是要按照:采购管理过程的识别、采购管理流程的梳理、流程改造、形成新的采购管理流程,这样一个轨迹去逐步推进。在各个阶段的工作中贯穿始终的原则是:以“过程方法”为核心思想,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企业所属所有分支机构的采购过程、流程进行充分辨识。绘制企业整体的采购管理流程图,考虑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两个内控因素,各风险点的控制。对流程进行优化、合并,形成新的采购管理流程。并以此为依据,重新以体系化、标准化的形式编写采购管理制度,统一记录表格及统计报表的格式。形成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

在“体系化”采购管理制度应用的基础上,将采购管理风险点、过程控制及流程控制等内部控制贯穿在整个需求分析报告中,涵盖以下具体内容:采购管理流程的业务描述、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需求及运行需求。需求分析报告作为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基础性文件,编写完成后,经过项目组初步审核,经公司主管采购业务领导审核并批准。

(三)系统程序及结构特点

下图为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的逻辑模型。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的架构模式,方便该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维护和升级工作。在软件业务流程上,根据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特点定制了“工作流”引擎,其具有组织机构设置灵活,能实现复杂多变的流程设置。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化流程时,把采购管理的流程分拆成若干各关键工作过程,由系统把这些关键工作过程串联起来,对于单个工作过程根据需要穿插以审批“工作流”,这样就形成了对采购各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实现。“工作流”推动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采购效率在18%左右。

二、结束语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采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不断地改进和重写管理流程。这也给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开发出一套应用性更强、软件业务重组更开阔的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软件工程的不断进步,相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会与企业的内控结合的更加紧密,为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 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 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 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

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独立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