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可视化管理范文

网络可视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可视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可视化管理

篇1

本文主要从对网络可视化管理煤矿系统软件开发环境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构思软件的总体设计,最后形成软件的总体设计,促进煤矿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可视化管理;煤矿软件;设计

煤矿工业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煤矿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并且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最整个能源生产行业的必然趋势,其中网络可视化技术的集成研究是当今煤矿数字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前沿。本文主要将可视化图形等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煤炭行业结合起来,并对煤炭的开采、管理等进行空间信息表示、安全信息管理、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煤矿工程网络可视化管理的软件设计系统,主要的研究方面包括:煤炭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软件构造;煤炭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系统研究;煤矿工程衔接计划编制管理研究;煤矿工程安全信息管理研究和煤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与实现。

一、网络可视化管理煤矿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一)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采用WindowsXP操作系统,以及Autodesk公司开发生产的AutoCAD2002图形支撑软件,系统的硬件环境为普通的高配微机,另外需要相应的数字化仪、扫描仪、打印机等。

(二)开发工具的选择

对于煤矿软件的开发工具来说,都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如VB、VBA、AutoCAD系统内嵌的Visual lisp语言等。首先,VB也就是Visual basic,是一种基于对象的额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其便捷、简易的特点能够帮助软件成功的建立Windows应用程序。Visual basic是在原有的BASIC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得来的,他是微软公司自行研制的一种快速应用开发工具,具有简易、高校的辅助开发特点。而VB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在功能方面则变得更强大,还能实现仅用AutoCAD不能达到的效果,整体性强,运行速度快,整体配合起来,功能十分完善。

二、煤矿软件总体设计

(一)煤矿软件总体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原则。此方法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它通过对实体进行抽象归纳,将实体属性与操作进行封装并形成类。

模块化设计原则。煤矿工程软件设计应该采用结构化和原型化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管理需要,自上而下的进行软件系统功能的解析与模块划分,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明晰软件系统子模块,通过对子模块的累积而逐渐形成上层模块,完善整个管理过程。

应用程序与数据分离的原则。为保证煤矿软件系统能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在软件的结构化组织中坚持程序代码与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分离的原则。

软件界面友好原则。软件的用户界面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中间媒介,也是应用程序中用户直观的系统运行部分。友好性应该满足软禁系统简单、操作对象突出、快捷现实帮助等条件,并遵循煤矿管理高校、规范和稳定的原则。

(二)煤矿软件总体设计特点

为更好的解决煤矿工程的网络可视化管理问题,应该结合矿井、采掘等具体的请况,从可视化模型出发,研究开发煤矿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

煤矿管理软件系统采用属性数据混合管理模式管理数据,即采用图像属性化模式和数据库模式,让软件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数据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其次,软件有设计图形图素处理工具,满足了煤矿管理工程动态管理中图素属性数据化处理的要求;最后,软件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软件程序更具有通用性、可靠性和可移植性。

三、煤矿网络可视化软件程序结构设计

(一)组织程序结构方法

1.数据流驱动组织管理程序

在这种程序结构的组织方法中,要把对煤矿的数据处理的管理放在第一位,而把程序的优化放在其次。也就是说要按照数据处理的自然先后顺序,让每个数据流与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流对应。而在现实的煤炭管理中,数据流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树状图形式,而是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如果用强制的方式把这种网状结构变成树型就会是程序的语句变得急剧膨胀,增加了管理录入的难度和失误率。

2.菜单驱动组织程序结构

随着计算机窗口技术的发展,使用菜单的用户越来越普及,对于煤炭管理来说,菜单系统的使用更能从程序上对煤炭的管理建立简洁的结构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些子系统模块的划分,让整个煤炭管理的菜单功能的可维护性大大提高。

(二)组织程序结构策略

1.划分软件功能,缩小程序规模

应缩小程序,每个程序控制在一百行以下,这样的小程序有在应用和构造方面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小程序的可读性能好,因为对于煤矿工程来说,整个工程量复杂且多样,而一个一个小的模块就相当于把巨大的工程分给了很多小的部分,结构简单,处理起来也方便,对整个工程的管理控制也有很好的优化作用。其次,小程序因为作用单一,目标明确,重复使用的次数就多,在不同的项目中都能运用到这样的小模块,这也加快了不同系统的设计过程,实用性强。最后,因为小程序的文档容易编写,这对整个软件的组成质量也是很好的把握。

2.分层组织煤炭管理程序

把对整个煤矿管理的小程序组合起来就是最终的软件程序,对这些字程序的管理应该从程序的组织形式上进行考虑,一个层就是一个子程序库,要建立相应的软件使用制度,上层程序只能直接调用下属程序,不能跨层调用,下层程序也不能调用上层程序。层与层之间尽量使用参数的形式,少用全局变量,这样的组织为软件子程序维护和软件的下一步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保证了软件程序可移植性的同时,对其他相关的程序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三)界面设计

良好的界面设计可以提升煤矿管理的效率,并对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软件的界面设计,因为对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平台来说,是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所以煤矿管理软件就是采用了windows标准。

综合来说,对煤炭的开采、管理等进行空间信息表示、安全信息管理及可视化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工程网络可视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加快煤矿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玲.基于煤矿企业的PERT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科学与工程,2010

[2]刘芳.信息可视化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邢存恩.煤矿采掘工程动态可视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

篇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固定宽带网络作为一种高效、低价和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方案仍然是目前用户的首选。随着用户数量的与日剧增,相应的通信基础设备也在不停的增多。目前,基础通信设备的数量已经很难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管理和维护,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量的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用户信息监控将成为网管部门工作的难点。如何在大量数据的状态下准确定位设备,维护设备,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工作实践中原管理方式存在几下几个突出问题:(1)维护人员使用传统的手工输入命令的方式进行网络设备的信息检索与维护。这种原始的方法一方面人工输入的方式增加了错误发生几率,另一方面人工输入方式效率极低,无法应对未来发展。(2)没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权限的开放使得所有维护人员都可以对设备进行管理,甚至越权管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追溯问题原因,追究责任,造成过程不可知、结果不可控的问题。(3)设备数量的增长导致维护任务的增多,在保持原有维护人员和管理方法的情况下,会造成管理跟不上数据的增长的现象。没有一套实用又简单的管理程序代替工作人员完成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将会使管理任务堆积,设备可靠性降低。针对以上问题和矛盾,设计并研发了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现有城域网中设备的管理,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对设备进行图形化检索和展示,降低了底层维护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用户上网信息,分析并进行过滤处理,能够提高错误定位效率,极大提高了障碍处理的速度。在安全方面,实现了维护人员权限分级,相应的权限只能处理相应权限内的信息,记录维护人员的操作流程,能够形成完整的操作日志并对追溯信息进行管理。

2.网络设备管理系统

网络设备管理主要针对接入网络内的以下几种设备:(1)OLT(OpticalLineTerminal)OLT是光线路终端,用于连接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可以与前端(汇聚层)交换机用网线相连,转化成光信号,用单根光纤与用户端的分光器互联。(2)ONT(OpticalNetworkTerminal)ONT是光网络终端,是xPON网络接入方案中的产品,是一种用于用户端的光网络设备,主要应用于最终用户。(3)ONU(OpticalNetworkUnit)ONU是光网络单元,也是一种用户端的光网络设备,他与用户之间通常还有其他的网络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其中多个ONU设备与ONT设备连接在OLT设备下,多个OLT设备连接到数据中心,构成一个树形拓扑网络结构。针对网络结构的特点和具体的业务需求,系统主要分为用户账户管理、上网信息管理和设备信息管理三大模块。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①系统采用B/S架构,以HTML5通过浏览器呈现数据,无需安装客户端,能够适应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②系统基于开源数据库存储数据,自主加密数据储存,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③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维护能力,能够辅助管理人员,将管理人员从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维护效率,真正实现软件适应用户。④系统数据展示方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表单方式,还有更加直观的图形方式,使管理人员操作难度降低,提高用户体现。⑤系统实现了从网管中心到分局的数据全面共享,使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管理、协作更加方便。⑥规范化的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将所有账户的操作情况记录在案,做到所有操作可追溯,方便责任认定。⑦系统可根据管理员提供的关键字查询OLT设备、ONT设备和ONU设备的信息,可以对ONT设备进行注册、删除操作,替代传统的拆装机工作。在开通PITP(PolicyInformationTransmissionProtocol,策略信息传送协议)或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功能的服务器上,可追踪话单信息,查询用户所使用端口、VLAN、MAC地址、登陆账号、登陆时间和离线时间等信息。当出现障碍时,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询用户登陆账号或MAC地址等关键信息快速定位到用户设备所在地,做到故障及时排查。

3.数据可视化

传统系统采用列表式展示数据结果,在设备数量过多时,具有相同关键字的数据将会特别多。比如以区域进行检索,结果常常达到数百条,维护人员很难在长达4-5页的检索结果内定位故障设备。分局信息以拓扑图形式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点击分局可查看分局下挂接设备的拓扑结构。通过拓扑图方式,网络设备的层次结构,状态信息得到了直观的展示,维护人员可以不依靠关键字,甚至不依靠键盘的情况下依靠鼠标或触摸设备准确查询设备信息。这种方式还适用于移动便携式客户端使用,为现场处理故障提供了可行、可靠的判断依据。

4.结论

篇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精神和空间需求的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并执行,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中小型企业迫切渴望加快发展步伐,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各种会议越来越多,传统的会议开展及交流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状。规范的会议管理及超越面对面的交流已越来越重要,由此产生了对视频会议的需求。视频会议管理系统已成为现在各种企业发展的必备。

本系统开发旨在设计满足中小型企业需求、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智能化为目标的现代化视频会议管理系统。并帮助参会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更高效的完成会议的管理及会议的进行,提高会议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促进社会的信息化。使人们从忙碌的差旅奔波中解脱出来,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损耗,提升了各行业的沟通效率,节省了管理成本及差旅费用的开支。

2功能设计与分析

视频模块主要集中在可以进行开启视频会议或者邀请成员进入视频会议,这里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视频会议和多对多的视频会议同时还可以进行文字交流。功能如下:

音视频即时通讯:提供语音,视频一对一.多对多的实时通讯,支持高清视频和高质量音视频效果。

文字交流:支持多用户之间的文字交流。参与会议的成员既可以进行对所有人的公开文字交流,也可发起与指定与会者之间的点对点私密交流。

录像:支持针对个人的音视频录制,整个视频通话过程内容的合成音视频录制以及集中服务保存录制。

透明通道:提供客户端,客户端跟服务端之间的数据通讯能力

文件传输:支持客户端之间,客户端跟服务端之间的文件传输功能。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用户可以便捷地将某个文件实时传送给全体参会者或指定人;可以对本地用户上传与下载的文件进行管理;主席用户可以及时清除会议中的传输文件。

动态设置音视频参数:提供音视频参数设置的接口,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设置分辨率,码率,帧率等视频参数等。

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是由所有用户共同维护的工作空间,在不改变原来的会议文档的条件下,用户在当前屏幕上显示的会议文档内容进行标注或修改操作,系统将自动保存将其标注或修改后的部分保存为图片,以便会后查阅。

3架构设计

可视化网络视频会议管理系统数据业务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很多专业数据处理方法,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数据联系也非常密切,为了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和维护成本,系统设计时尽量保证高内聚、低耦合。将系统分为以下三层,前端展示层,服务器层,数据库层。

本系统设计架构是一套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可以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大多数采用的是C/S架构,需要在不同的客户端安装相对应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和维护的成本。项目在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和研发一套的视频会议系统,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避免了多版本的软件安装,降低了大量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并且扩展后的系统具备跨平台特性,可以实现浏览器和PC客户端的视频互通,也为未来的多客户端视频融合通信打下了基础。

Web端采用了分层的架构。Web端分为三个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Web显示界面层、数据访问层、接口层。具体分层如图2所示。

4系统实现

4.1系统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4.2电子白板功能设计开发

企业在进行视频会议的时候可能需要建立各类数据的协同工作,以适应需求。所以设计开发电子白板功能,使得多用户间实时共享想法。

4.2.1白板功能设计描述

设计并实现共享白板主要由三部分:用户列表区,工具箱,白板区。用户列表展示当前在线会议的人员;工具箱为用户提供各种画笔颜色以及画线、圆、矩形等各种图形选择;白板区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空间。系统使用了WebRTC的绘图板组件一作为对实时功能上独立于文字聊天和音视频组件,作为实时聊天的辅助,主要功能包括:颜色选择,图形选择,进行撤销,并保证不同终端之间绘图信息同步。绘图组件对基本图形绘制进行了实现,并封装了绘图接口,以便根据不同需求扩展。

4.2.2共享白板逻辑及实现

系统提供参会者共享白板进行绘图,参会者可以在白板区域绘图,系统借助HTML提供的API在canvas上进行绘图,提供用户使用的基本图形有直线,矩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绘图信息流程图如图4。

消息流程为,用户在终端A绘制图形,浏览器得到绘图参数信息,将绘图信息封装成JSON格式数据,将绘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推送到其他业务服务器。

4.3音视频压缩涉及算法

在编解码器的选择上采用编码效率较高、使用率较广的H.264视频编码以及G.723.1语音编码。其涉及核心技术有:帧间/帧内预测,整数DCT变换,熵编码,编码流程如下:

帧间预测:在运动矢量不大的情况下,用前一帧对应位置的像素来对当前帧进行预测

1)利用相邻帧中的宏块估计当前帧中宏块的相对位置移动运动估计

2)运动估计得到的图像与原始图像作差(即估计残差)。然后将这个差值也传送到解码端,这样就弥补了运动估计的不在运动补偿。

3)运动估计和运动结果的编码。

运动估计思想:将图像的每一帧分割成不相连的块,然后对每一块在前后帧中根据某种算法寻找最匹配的块,即匹配块。以下列出几种块匹配算法:

变换的精髓:把一个域内看起来很大的信号变换到另一个只需少量数据就可以表达的域内。图像分为一个或几个像条(片),一个像条分为若干个(宏)块一基本处理单元4*4块无乘法整数变换编码算法,有效降低了编解码的运算量。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群控系统;多媒体教室;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10-03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广大高校都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室不仅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设施,更是课堂教学信息化展示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室设备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数字视频展示台等。随着多媒体教室的迅速增多,众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动幕、麦克风、音频功放、视频展台等,不但给教师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教室管理人员的负担。

在使用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之前,武汉大学的多媒体教室管理面临教学楼分散、多媒体教室较多、管理维护任务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教室在学校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效果。

1.1 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熟练水平影响设备效能的发挥

多媒体教室设备大多由专门的教师进行管理设置。尽管有培训及操作说明,但在使用中发现,年轻教师和理工科教师均能很快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能,而一些从事人文社科类教学的教师和年龄较大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室的众多设备并不是很了解,在上课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会开启投影机,不会切换电脑与投影机的信号等。一旦出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教师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1.2 多媒体设备维护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

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故障通常是在上下课时发生,有时会有几间教室在同一时间需要管理员亲临现场排除故障。根据实际统计,传统的多媒体使用和管理方法,一个多媒体技术管理人员,一天仅能往返10~15个教室,处理10~20个易犯的错误操作或简单的设备故障,所以学校规模较大时,就需要较多的技术人员去处理各种错误操作[1]。误操作还会造成设备损坏,比如下课后没有关闭投影机,或是关了投影机后马上切断电源,造成投影机电源板或主板损坏,投影机灯泡也因散热不够而缩短使用寿命或损坏。

1.3 没有群控管理系统的多媒体设备效能未得到完全发挥

由于多媒体教室没有一个较完善且能集中管理的软件系统支持,在大多数教学过程中,只能简单地当作投影显示教室使用,用于一般的课件和视频播放,教学互动性差,资源共享率低,没能充分发挥出其在学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2]。

为解决上述问题,武汉大学尝试建立了一套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一方面用于跨楼栋管理多媒体教室设备,确保数目繁多的教室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和完全的受控状态,让授课教师能够高效地、有序地使用多媒体教室;另一方面用于教师授课全程录像,积累优质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应用效能。

2 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是在每个多媒体教室安装一台网络中控,连接所有终端设备和教室电脑,同时网络中控连接校园网,利用网管中心软件对所有终端设备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整个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统一、灵活、高效的控制与管理,还可构建以视频资源库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2.1 集中控制管理

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的整体架构是一个跨楼栋多级管理的设计结构,其物理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即网络控制中心(总控室)和多媒体教室。整个系统的核心是总控室集中控制系统和分布在多媒体教室端的网络中控系统,它是集网络中控、资产管理、网络视音频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总控室的集中控制系统与所有多媒体教室端的网络中控系统通过校园网相联接,使得每个教室都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多媒体教室设备、教学资源、可视对讲、安防监控等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总控室是整个群控系统的核心,其设备构成主要包括监视器、高性能多媒体监控主机、网管工作站软件、录像服务器、多画面分割器、视音频编码器、VGA矩阵、数字多画面解码器、IP电话呼叫中心等。可视化系统的主要技术是视频传输控制和视频采集。多媒体网络中控自带编码模块可以用来接收教室端摄像头的模拟视频信号和话筒的模拟音频信号,将它们数字化,并利用硬件压缩芯片实现实时地把信号压缩为WMV9码流,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到网络上,使得教室端的视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可以在校园网中传输。同时,可由数字多画面解码器接收解码,输出到电视墙或普通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实现远程数字视频监控和实时硬盘录像功能。安装在服务器上的网管软件可以远程监控、管理所有教室的设备,远程检测教室端投影机等设备的相关参数,便于学校对教室端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资产管理。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利用IP电话,可实现总控室与教室、教室与教室的实时对讲,可极大地节约系统、设备的维护管理开销。图1为总控室集中控制系统的网管软件界面,通过该软件实现对多媒体教室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

每个多媒体教室配置的网络中控系统由中控主机、电源箱、操作台控制面板组成,各部分之间用通信电缆相连。该系统将投影机、电动幕布、音箱等信号源有机结合起来,用投影机将信号清晰、美观、完整无损地投影到大屏幕上,实现全面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的电化教学。桌面控制器十分直观方便地实现本地的控制功能,一键式操作简单便捷。武汉大学安装的可视化多媒体网络群控系统,选用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集团的JYDMNC9600-D多媒体网络中控系统。该中控系统基于DSP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WMV9视音频编码,具备多路视音频、VGA输入/输出切换,多路红外、串口控制,多路安防报警接口,支持音箱、投影机、电动幕布、电子讲台等教室端设备的本地/远程控制。图2为多媒体教室网络中控系统结构图。

2.2 多媒体网络教学

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双向传输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其数字化视音频分为3类:总控室端资源点播服务器中的资源文件、总控室端的模拟节目源以及多媒体教室端通过摄像机采集的教师授课情景。基于网络的双视频流软件,使多媒体教室计算机通过网络中控,既可以使用总控室端资源点播服务器中的教学素材,又可将主讲教室的上课场景和课件内容通过网络直播给听课教室,从而实现同步网络听课教学。

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实现的一体化教学控制管理功能如图3所示,其中包括了所实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功能。

3 系统应用成效

武汉大学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部署在文理学部4号教学楼和5号教学楼,共有65间多媒体教室,其中有2间自动录播教室,实现了跨楼栋的可视化网络群控管理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

1)一键式本地控制。即教师点“上课”键进入上课状态,多媒体教室里的所有设备自动顺序加电,此时投影机可以自动开机,电动幕布自动降下;点“下课”键进入下课状态,设备会自动断电,投影机将延时关机。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将VCD、笔记本、实物展台、电脑、录像机等图像信号切换到显示输出设备。

2)可视化对讲与视频监控。通过IP电话与视频监控实现视频对讲,在多媒体教室设备发生故障时,管理人员可通过本系统及时了解现场发生的故障,远程协助本地教室排除故障。同时视频监控录像还可记录下来,用于教学楼安防管理。

3)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在总控室利用网管软件可以远程检测教室内多媒体设备的软、硬件信息,如投影机等设备的相关参数,并形成相应的资产报表,便于学校对教室端所有设备进行资产管理。利用网管软件还可远程操作和维护多媒体教室设备,提供快捷有效的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利用网管软件可以实时监看任何一间教室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场景。授课内容可录制保存,既可作为教学评估的素材,用于改进教师教学;又可在校园网内播放,进行实时网络教学,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综上所述,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将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控制、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融合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求,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一)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的特点

课程考试在各种教育形式中都是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办学主体教学和教务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评估办学主体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过网络教育的课程考试比之于传统学校的教育考试,也表现出了许多鲜明的特征。

1.考试时间相对统一笔者浏览了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主页,绝大多数网络教育课程考试都是全国统一时间,考虑到成人学生的特点,考试时间一般都在周末,每一个科目的考试场次都是由各网络学院统一制定,但也有几所网络学院存在本埠和外埠的考试时间不同,各中心补考或者重考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2.考试地点分散统计数据显示,各网络教育学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学习中心,其中最多的浙江省有560个学习中心,最少的自治区有2个学习中心,[9]而实际考试中,有些学习中心为方便学生考试,还在学生的相对聚集地租用教室设置考试点,因此各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教育课程考试都是遍布全国学习中心、考试点范围内的一场大统考。

3.考试科目和考试人数众多有数据表明,平均每所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数达到12个,[10]这也意味着每所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的平均科目数要超过百门,而网络教育在校生人数平均20,999人/网络教育学院。[11]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年秋季的网络教育期末课程考试为例,考生分布在遍布全国的50个学习中心,考试科目总数达到288门,试卷分装超过4千袋,印制总量达到11万份。

(二)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常见的管理流程

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的管理流程,每学期开始阶段学生要完成选课任务,选课结束后再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安排的时间预约考试课程;网络教育学院根据学生的约考情况分配考场,再依据分配数据印制试卷;学习中心组织考试,考试结束按照科目分拣试卷,最后把试卷按时邮寄回网络教育学院。

(三)常见流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操作环节多,管理成本增加

选课是在学分制的改革下各个网络教育学院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自由选择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操作;约考就是学生对照考试时间向学校预约考试课程,主要目的是避开冲突课程,选择自己能参加考试的时间段。选课和约考是涉及所有学生的操作,选课结束不久,又要通知所有学生预约考试,这个环节增加了学习中心的工作量,而且约考和下游的考场安排高度耦合,有一个学生没有完成约考就不能由平台安排考场。考试流程环节多,涉及面大,每年考试次数过多还会大大增加学院和学习中心的管理成本。

2.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管理效率低

在课程考试管理中,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如由于考试科目众多,同课程试卷的归并在发放的分装阶段或者回收的分拣阶段都是较大的工作量,这些可以通过现在比较成熟的机读卡技术解决,不过目前只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部分课程使用机读卡。

3.考试样式多,标准不统一

部分网络教育学院在正考之后对于有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安排有补考或者重考,有的网络教育学院在学生毕业前还组织有毕业清考,正考以外三种考试的自主性大,监管薄弱,甚至有些网络教育学院的三种考试还由学习中心自主安排。正考和三种考试的管理流程不统一,标准不统一,监管不统一,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滋生学习惰性,影响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管理的流程再造实践与效果

网络教育的课程考试管理流程再造是以考试管理的流程为导向,以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对每个流程进行再审视、再思考,对关键环节进行再设计。针对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的特点和现行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流程进行再造,再造目标应该是达到这种理想的考试管理模式:“严格考试管理,考务组织应该采取相对高度统一的组织管理要求,每学期的开考课程科目由总校统一规定的组织管理要求,每学期的开考课程科目由总校统一规定并,考试要求(考纲和考卷统一)、考试日期、阅卷评分标准应统一。”[12]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进行考试管理流程的再造实践研究。

(一)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管理的流程再造实践

1.重新审视业务,精简流程

重新审视业务就是要在流程再造的思维下把视野转移到现有管理范围及其环节本身的合理性上来。管理者对每一种管理都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管理必须存在吗?可以开展信息化管理吗?必须由本单位来完成吗(可不可以“外包”)?“外包”以后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吗?[13]约考环节必须要存在吗?约考是为了避开考试冲突,自由选择考试时间,这两个目的可以通过提前设置科目考试场次和考试时间达到。选课前设置科目考试场次,有冲突的科目不能被同时选择;每学期初公布课程考试日期,让学生足够预留考试时间,达到“所学即所考”,如果学生预留考试时间有困难,可以增加申请缓考环节,在考场安排之前“谁需要谁操作”,而不是“部分需要全部操作”的反向选择,这样约考环节的功能在选课时可以一并成完成,两个环节合并。试卷分装可不可以外包?试卷分装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笔者见过个别网络教育学院的试卷分装工作,全院动员,“全民参与”,业务流程再造中我们认为这部分工作可以外包给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来做,经过两次磨合,外包单位已经非常清楚学校的意图,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试卷分装的外包减少了学校的资金投入,节约了人力,使学校可以把管理重心转移到应该管、必须管好的领域。

2.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使能器”,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14]同课程试卷合并、阅卷登分等人工环节可以通过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2011年秋季开始推行所有科目使用机读卡,首先制定试卷的命题格式标准和统一的机读卡,学生作答前在机读卡上填涂学号和课程代码,机读卡回收以后全部扫描,机器把机读卡上的学号和课程代码作为关键字识别,能自动按照科目归并答卷,客观题由机器评阅,主观题扫描成jpg图片由阅卷教师在电脑终端上手工评阅,阅卷结束系统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成绩库。相同科目没有完全集中安排考场的要求,考场就能得到最大的应用,只有最后一个考场可能不足30人,这样能节约学习中心租用考场的成本。流程再造要求数据高度共享,学习中心完全共享学生的选课数据和场次安排,据此设立虚拟考场,学校见到考场数据后再把学生分配到位,最后导出分配数据交付印刷。考试结束后,学习中心将缺考数据传递至学校,学校将缺考数据、阅卷数据和考试数据三者对冲校验,检查阅卷、登分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的手工传递环节,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都得到有效提高。

3.完善规章制度,不留管理“死角”

所有考试执行相同标准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教学质量,杜绝学生产生“正考不过等补考”的侥幸心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每年只在6月份和12月份举行两次正考,教学计划中第一、三学期和第二、四学期的课程分别集中安排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第一至四场举行,学生每学期的选课数最多为8门,如第一学期课程不过,第二学期选课时可以把当前课程选完后再选择上学期没有通过的课程,第一学期未通过课程会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出现,所有未通过的课程都是在正考中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网络教育课程考核管理条例》,形成了完善的课程考核规章制度,在标准上做到统一、规范、透明,不留管理上的“死角”,减少重感情、凭良知、依赖责任心办事的现象。

4.“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的网络教育有两种管理模式“学校—学习中心—学生”和“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学生”,[15]这两种模式中学习中心和学生都处于整个管理链的末端,都是学校管理服务的对象,流程再造应该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虚拟化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

1概述

《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建设相关技术和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技术上的积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网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后期安排为期一周的实训教学。但是,由于我院只有为数不多的思科和神州数码的网络设备,而且型号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实训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经过认真的研讨和调研,决定采用虚拟化技术进行实训,采用思科公司开发的虚拟化软件Packet Tracer 5.0进行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虚拟化实训。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教学软件能够实现在任意数量设备之间构建网络,提供模拟、虚拟、评估、协作等功能,为网络学习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网络模拟环境。

2 课程实训设计

我们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isco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实训项目与内容,同时,将RCNA(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和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培训内容嵌入到实训内容中,这样,学生通过实训后,不但学习了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职业技能,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考取相应的职业认证。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敲门砖”。

2.1 实训内容

2.1.1 园区网构建

我们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和内容。实训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园区网构建,第二部分网络故障排除。第一部分培养学生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网络设计与网络设备调试,具备网络设计与实施能力;第二部分培养学生对现有的网络根据技术资料进行管理与维护,具备网络管理与故障排除能力。园区网构建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1为某学校网络拓扑图,接入设备采用S2126G交换机,在接入交换机上划分了办公网VLAN20和学生网VLAN30。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接入层和汇聚层通过两条链路相连,汇聚层交换机采用S3550交换机,在S3550上有网管VLAN80。汇聚层交换机通过VLAN1中的接口F0/10与RA相连,RA通过广域网接口与RB相连。RB以太网接口连接一台FTP服务器。通过路由器协议,办公网可以访问此服务器,但是为了信息安全的考虑,计划在路由器A上做访问控制列表,禁止学生网访问此FTP服务器。具体要求如下:

1)、 在S3550与S2126两台设备创建相应的VLAN。(20分)

(a) S2126的VLAN20(办公网)包含F0/1-5端口;(5分)

(b) S2126的VLAN30(学生网)包含F0/6-10端口;(5分)

(c) 在S3550上创建VLAN80;(5分)

(d) 将F0/18-20,F0/22加入到VLAN80。(5分)

2)、 S3550与S2126两台设备利用F0/23与F0/24建立TRUNK链路(10分)

(a) S2126的F0/23和S3550的F0/23建立TRUNK链路;(5分)

(b) S2126的F0/24和S3550的F0/24建立TRUNK链路。(5分)

3)、 S3550与S2126两台设备之间提供冗余链路(10分)

(a) 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实现冗余链路;(5分)

(b) 将S3550设置为根交换机。(5分)

4)、 在RA和RB上配置接口IP地址(10分)

(a) 根据拓扑要求为每个接口配置IP地址 (5分)

(b) 保证所有配置的接口状态为UP (5分)

5)、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12分)

(a) 配置S3550实现VLAN20、VLAN30、VLAN80之间的互通;(7分)

(b) S3550通过VLAN1中的F0/10接口和RA相连,在S3550上ping路由器A的F1/0地址,ping通得(5分)。

6)、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10分)

(a) 在S2126上设置F0/8为安全端口;(4分)

(b) 安全地址最大数为4个;(3分)

(c) 违例策略设置为shutdown。(3分)

7)、 运用RIPV2路由协议配置全网路由(18分)

(a) 在S3550、路由器A、路由器B上,能够学习到网络中所有网段信息。

8)、 在RA上配置安全策略(10分)

(a) 学生不可以访问服务器1.1.1.18的FTP服务;(4分)

(b) 学生可以访问其他网络的任何资源;(3分)

(c) 对办公网的任何访问不做限制。(3分)

注意事项:

本实训以结果为导向,配置过程和网络运行结果在分数中的均占一定比重,为避免没有show出结果导致失分,请务必运行以下show命令。

在S2126上运行show spanning-tree,show running-config。

在3550上运行 show running-config,show spanning-tree。

show ip route ping 10.1.1.1。

在RA和RB上运行show running-conifg,show ip interface brief。

show ip route。

在RA上运行 show access-lists。

2.1.2 网络故障排除

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150余个典型网络维护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150案例练习,相当于学生在企业中获得的至少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此项目填补了高职高专院校在网络维护模拟仿真方面的空白。为我院节省了几十万元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开销,可以重复多次训练学生网络维护能力,大幅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企业从事网络维护工作。

3 实训效果

经过虚拟化实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别于2010、2011和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计算机技能大赛网络“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赛项2次三等奖、1次一等奖的良好成绩。有20于名毕业生进入北京万维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从事IT技术服务工作,9名学生进入北京宜通华瑞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1名09级学生进入百度公司从事网络技术服务工作。

4 结论

通过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开展《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虚拟化实训,不但节省学院的实训室建设费用和减少了实训室的维护管理难度,而且可以重复多次的模拟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促进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薛琴.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02)

篇7

论文关键词:数字网络 语音室 新功能 管理 趋势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现有情况及其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其区别于以往模拟语言实验室的新功能,重点阐述了如何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最后对数字语音室的发展趋势谈了几点看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努力开展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档次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为语言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只有科学化管理,物尽其用,才能使其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推动语言教学步上新的台阶。

早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以下简称语音室)能够做到教师和学生即时交流,即语音式教学。这对于纠正学生听力及发音有很大的帮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外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纯语音形式的语音室所配备的设备和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地必然产物,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技术设施。外语教学是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的阵地。特别是从现代化教育网络的飞速发展来趋势看,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学生外语视听说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阵地。这不仅是由于语音室本身的价值,也是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并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质量。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为外语教育教学开创了广阔的科学远景。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新功能

随着高校,尤其是外语教学的不断提高,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数字教学”、“网络教学”、“媒体库”、“资源在线”、“VOD点播”等功能也成为了各高校对教学的新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多种语言实验室厂商的突起,其类型及功能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普遍使用的语音室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全数字化的传输方式,损耗小,传输速率快,声音保真度高;采用主流网络技术,专业用于音频、视频的传输与处理,保证了传输的实时性与连续性;系统稳定、可靠、扩容性强;结构化的布线,使得线路简洁,维护方便;功能强大、界面通俗、操作简单,同时可以进行软件的升级换代;资源库庞大,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各种多媒体设备有良好的接口,适用于大部分承载资源的媒介;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依托,使得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如何实现对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一)设备的日常维护

数字网络语言室大多配有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和网络辅助设备、教师授课终端、学生学习终端、录放音设备、手写屏、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耳机等设备,使得现在的一个数字网络语言室价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所以,设备的维护是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以往许多人对语音室管理维护工作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总认为语音室的管理就是机房值班和简单的维护。其实不然,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具体地说,从事数字网络语言室的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以下硬性条件:

第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和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作为专业管理语音室的人员应具有计算机二级以上的电脑操作水平。

第二,具有组建网络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硬盘克隆技术和还原卡软件的使用方法,对数字网络语言室的一些软、硬件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第三,要熟悉现代化的外语学习环境,配合教师做好外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监控、总结的全过程。

第四,在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定的电路及无线电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维修能力,如熟悉语音室中网络的布线情况、电源的布线情况、网络设备的型号和功能。至少出现一般性问题,可以清楚地知道问题所在。如果维修有困难,在联系厂家技术人员前来维修时,可以积极配合,在最短时间里解决问题,尽快恢复正常上课。

那种只是“上课时开放、下课时关闭,上班时通电、下班时断电”的简单管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飞速发展的数字网络语言室管理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制度为语言实验室管理提供理论根据。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行为规范。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语言实验室管理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语言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有利于语言实验室教学顺利开展的原则,既方便师生,又便于管理,内容适用,章法可行。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成为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才能得到切实贯彻,收到应有效果。建立规章制度,使之落到实处是管理工作的关键。

建立规章制度内容应包括:数字网络语言室使用规则;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设备损坏赔偿方法;等等。遇到火险如何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遇到不了解的问题,还可以随时翻阅实验室设备档案。

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制度,才能使其与语音室的管理密切契合。

(三)加强语音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建设和管理好语言实验室,必须有一支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实验室技术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这是科学管理语言实验室的根本保证,这也是落实语音室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应该严格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业务档案,使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借鉴和参考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三年的语音室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为了保证上课不受影响,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到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避免因为管理人员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而耽误上课时间。

第二,管理人员应做到每天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每周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设备和环境卫生检查清理,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进行学期性的中检和大检,尽可能地延长语音室的使用寿命。维修检查要作记录,教师每次使用也要作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避免课间出现故障影响学生上课,学生座位应留有余地,以便在上课时一旦出现故障可更换座位,不影响教学进度。

第三,与任课教师经常沟通,听取教师在日常上课使用语音室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好的建议。语言实验室是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建设和发展应该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基础。应该结合目前语音室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映的各方面情况,不定期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提交切实可行的语音室建设发展提议,达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语音室建设,以更优质和全面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于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市场上众多厂商生产的数字设备,我们挑选的余地是非常大的,同一个学校拥有多个厂商的语音系统已经是普遍现象。从长远来看,这将造成一些设备在使用若干年后,会出现部分设备老化、不同语音室之间不能因为需要调换设备、维护工作增加、新型设备的推陈出新以及扩充功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需要从本质解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标准化”。如规定统一的设备接口,网络协议,音、视频的解码,传输标准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接口要求的语音室能够方便的进行整合和扩充。一些厂商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号,标榜自己设备的特殊性,与其他厂商的设备无法兼容,甚至连资源都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这样的方式不可取,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只有通过标准化的规范,才能实现“多个语音室共享资源平台”的目标,从而进一步达到整合资源、资源共享、科学管理、节省开支的目的。

结论

要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其核心还是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维护还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这些工作都需要一支懂技术、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队伍来实现。所以,加强语音室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支队伍建设好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音室的应有教学作用,从而推动语言教学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董文周,孙凯.多媒体与外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2、黄济群.英语听力课教学初探[J].绥化师专学报,2003(3).

3、顾佩娅等.Internet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肖惜.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2(3).

5、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维护;项目化;教学方法

1 课程简介

《网络管理与维护》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共68学时。主要教学内容有网络管理与维护基础,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网络设备的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及故障排除能力;网络安全配置能力;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能力。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勤劳诚信、刻苦钻研、工程配合、和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为毕业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领域中的企业网络管理员等职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上按照网络建设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工作项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想。选取教学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在课程内容排列上,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具体设计如下项目:项目一: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项目二:网络安全配置;项目三: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的应用;项目四:网络管理及故障排除;项目五: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项目六:网络测试仪器和网络故障维修。

3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完成该任务,写出报告;学生小组内首先进行互查,提出本小组的最佳方案;然后由学生小组代表进行公开方案讲解,教师对其进行提问,最后是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

(2)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有6个项目,每个项目划分多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且组长轮流担任,保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组长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查询资料、方案设计、任务分配、组内自评互评、收集文字报告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做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等数样并举,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提高。

(3)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授了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之后,教师就采取了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讲授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对于这种知识点,教师只讲授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就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授课采用全程实训室的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4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要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目标评价采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过程性评价可占到60%的比重。具体考核方式设计为:

总评=项目综合成绩60%+期末测试20%+平时成绩20%

(1)平时成绩由教师评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其参与讨论和态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

(2)项目综合成绩按工作流程划分工作任务,每次工作任务均按百分制进行评价,最后按百分比形成各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

(3) 期末测试成绩由教师评定,测试学生网络管理与维护相关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

5 教学效果

基于项目化模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中再现了企业的网络管理过程,设计各个训练项目针对性强既有现实性,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避免了在实际环境学生不熟练的操作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损失。课程的教学方法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三者结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高度一致,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动手能力较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色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光.《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初探[J]. 吉林教育,2010(12).

[2] 王平安,彭建辉,肖六芹,钱芳.《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开发与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J]. 新课程研究,2013(05).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开发与应用

[DOI]10.13939/ki.zgsc.2015.11.147

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系统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抓手和根本出发点。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着眼点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学生所学知识不少,但是缺乏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而无法顺畅地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实际当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选取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课程作为前期试点进行课程开发,重在理清课程开发的思路和目标、课程开发的实现方式以及课程开发的成果应用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改革进行阐述。

1 课程开发的思路和目标

1.1 课程开发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讲授,其要点和精髓在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非学科架构的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授课的一般讲授顺序是: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IP地址、子网划分、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和以太网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路由器相关知识,包括不同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制方法、访问控制列表、NAT\PAT技术等;第三部分交换机相关知识,包括交换原理、STP以及VLAN技术等;第四部分广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相关知识及配制方法;第五部分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网际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打破以往知识点的讲授顺序,将知识结构进行重构,依托实验教学环境,以实际应用中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实施任务的过程和步骤为载体,构建工程项目任务。

1.2 课程开发的目标

(1)构建以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教学软环境的构建包括: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案例汇编等;教学硬件环境的构建包括:模拟真实环境的场景设计、实验环境的搭建等。

(2)构建以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探索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 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与教学方法

2.1 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

以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实验室为依托构建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硬件平台:该实验室有三层交换机12台、二层交换机12台、路由器12台、防火墙6台、无线AP6台、CVM虚拟机3台(可同时模拟48台PC),上述硬件设备可同时供6组48名学生进行开放式网络实验;软件平台:该实验室共有Dell品牌的PC48台,根据需要装有packet tracer、GNS3、HW-Routesim3等模拟环境,可支持工程类复杂网络拓扑的搭建与设备配置。

2.2 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某大型会议中心网络接入”、“某大型企业内部网络接入”、“某大型三甲医院内部网络接入”、“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某智能小区内部网络接入”、“某连锁快捷酒店内部网络接入”、“某大型银行网络接入”、“某大型购物中心网络接入”、“宽带城域网汇聚层与接入层的规划”以及“某大型综合图书馆网络接入”10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上述项目进行选择,依托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应用到上述项目中。下面以“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为例,说明《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

(1)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如图所示。内容包括:1)从模块化和层次化两方面来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可解决网络扩展性及网络间冲突的问题;层次化设计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架构。2)IP地址的规划应与网络拓扑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便于网络中的路由汇聚,减少路由表的长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

(2)网络设备的选型。根据实际需要,查阅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得多的品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以及无线接入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并进行比较。

(3)接入层交换机的配置。接入层交换机直接与用户节点相连接,是各个网络模块接入汇聚层的重要设备,主要通过VLAN技术划分子网,进而隔离各模块之间的广播流。

(4)隔离网段间的互联互通。配置三层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连通。

(5)路由器的配置。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现多区域多网络之间的连通。

(6)网络安全配置。主要涉及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的安全配置,例如交换机的端口绑定、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的过滤规则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

(7)其他技术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无线网络技术等。

通过对上述“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项目的分析,将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任务式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

3 结 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以模拟组建真实网络为工作过程,以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递进式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灯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项目式课程开发[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篇10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客观测验题(10分)

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目1

管理案例写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安排案例撰写的时间。(

选择一项:

题目2

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把握住4个关键环节,即分析形势、提出方案、预测结果和做出决策。(

选择一项:

题目3

案例的结构安排通常可以遵循两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二是内容顺序。(

选择一项:

题目4

案例写作原则的中立原则要求案例作者在对案例进行描述时,尽量使用中立性的语言,不进行评论或者使用带有倾向性的观点。(

选择一项:

题目5

案例有其特定的文体和书写规范,是为特殊的教学目的服务的;而实例以写实为主,一般是对所发生的客观事实的介绍和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书写规范。(

选择一项:

题目6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前瞻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推断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启发人们思考。(

选择一项:

题目7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仿真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自己杜撰案例中的人物和内容,设计案例作者关心的问题。(

选择一项:

题目8

在案例学习中,谈判法是指定学生分别扮演谈判各方,设立谈判规则,陈述须要交涉的内容,确定谈判的结果。(

选择一项:

题目9

管理案例就是围绕着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作的文字描述。不包括声像等其他媒介采编撰写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10

案例内容的表述涉及很多方面,第一个就是写好案例的开头和结尾,即指案例的开头必须要和结尾相呼应。(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2:案例补充(20分)

请自选(或由本课程辅导教师指定)文字教材中案例篇第五章-第十三章中的任意一章的【示范案例】中的案例,对案例正文进行资料补充。

答:所谓平台型组织,是一种由用户需求“拉动”的组织,企业的动力是接触用户的前台项目。从状态上讲,应该是“创客听用户的”。而科层制组织,是一种由领导者“推动”的组织,企业的动力是在不接触用户的后台职能部门。从状态上讲,应该是“员工听领导的”。

在平台型组织里,前台是最接近用户的

,它们负责交互用户并理解用户的刚需;而后组织企业内部的资源,形成对应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后台是提供资源和机制保障的,要确保平台具备“资源洼地”和“共享机制”,即要有质优价廉的资源和公平分配的政策,能够吸引创客过来。说简单点,人家到你的平台上来创业,一是图你这里资源好,自己更容易成功;二是图你这里政策好,自己更容易致富。当然,后台也需要对整个平台进行“兜底”

,设置一些产品品质、法律风险、内控风险的底线,并进行监督。毕竟,项目由于追求短期收益,长期看有可能带来一些对于平台的系统风险。

按理说,前台因为接近用户而能够洞察市场需求,后台又能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应该会不断有创客前赴后继地充当项目负责人,让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冒出来”。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天真的想象,后台的资源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做到随需调用,但现实中还需要中台作为连接器。

中台,既是后台的代言人,又是前台的业务伙伴,其本身的利益也应该与前台绑定在一起(相当于项目“强制跟投”)——负责甄选出好的项目注入资源,并对项目进行投后管理。

形考任务3:案例分析(30分)

请分析产品品质问题对SH精工公司发展的影响。

请结合案例,提炼该企业产品出现品质问题的具体原因。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品保部经理,你会怎样做?

答:请分析产品品质问题对SH精工公司发展的影响。

1、造成许多客户撤单

2、丢失许多客户

3、造成巨大金额损失

4、对公司产品质量问题增加了黑点

请结合案例,提炼该企业产品出现品质问题的具体原因:

1、员工产品质量意识放松

2、项目部没有给予重视

3、生产部培训考核过于放松

4、品保部工作过于放松。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品保部经理,你会怎样做:

1、调整员工工作心态

2、增加员工培训和考核

形考任务4:案例撰写(40分)

海尔洗衣机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1984年海尔只生产单一的电冰箱,而目前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海尔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排在第95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2003年12月,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公布了2002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海尔以3.79%的市场分额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2004年8月号《财富》中文版评出最新“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海尔集团紧随IBM中国有限公司之后,排名第二位。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属于白色家电。作为在白色家电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海尔有许多令人感慨和感动的营销故事。

1996年,一位四川成都的一位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发现,这位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南方又称红薯),泥土大,当然容易堵塞。服务人员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帮顾客加粗了排水管。顾客感激之余,埋怨自己给海尔人添了麻烦,还说如果能有洗红薯的洗衣机,就不用烦劳海尔人了。农民兄弟的一句话,被海尔人记在了心上。海尔营销人员调查四川农民使用洗衣机的状况时发现,在盛产红薯的成都平原,每当红薯大丰收的时节,许多农民除了卖掉一部分新鲜红薯,还要将大量的红薯洗净后加工成薯条。但红薯上沾带的泥土洗起来费时费力,于是农民就动用了洗衣机。更深一步的调查发现,在四川农村有不少洗衣机用过一段时间后,电机转速减弱、电机壳体发烫。向农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冬天用洗衣机洗红薯,夏天用它来洗衣服。这令张瑞敏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一种洗红薯的洗衣机。1997年海尔为该洗衣机立项,成立以工程师李崇正为组长的4人课题组,1998年4月投入批量生产。洗衣机型号为XPB40-DS,不仅具有一般双桶洗衣机的全部功能,还可以洗地瓜、水果甚至蛤蜊,价格仅为848元。首次生产了1万台投放农村,立刻被一抢而空。

一般来讲,每年的6至8月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每到这段时间,很多厂家就把促销员从商场里撤回去了。张瑞敏纳闷儿:难道天气越热,出汗越多,老百姓越不洗衣裳?调查发现,不是老百姓不洗衣裳,而是夏天里5公斤的洗衣机不实用,既浪费水又浪费电。于是,海尔的科研人员很快设计出一种洗衣量只有1.5公斤的洗衣机——小小神童。小小神童投产后先在上海试销,因为张瑞敏认为上海人消费水平高又爱挑剔。结果,上海人马上认可了这种世界上最小的洗衣机。该产品在上海热销之后,很快又风靡全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海尔的小小神童在全国卖了100多万台,并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张瑞敏告诫员工说:“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在西藏,海尔洗衣机甚至可以合格地打酥油。2000年7月,海尔集团研制开发的一种既可洗衣又可打酥油的高原型“小小神童”洗衣机在西藏市场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欢迎,从而开辟出自己独有的市场。这种洗衣机3个小时打制的酥油,相当于一名藏族妇女三天的工作量。藏族同胞购买这种洗衣机后,从此可以告别手工打酥油的繁重家务劳动。

在2002年举办的第一届合肥“龙虾节”上,海尔推出的一款“洗虾机”引发了难得一见的抢购热潮,上百台“洗虾机”不到一天就被当地消费者抢购一空,更有许多龙虾店经营者纷纷交定金预约购买。这款海尔“洗虾机”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被安徽卫视评为“市场前景奖”。5月的安徽,是当地特产龙虾上市的季节,龙虾是许多消费者喜爱的美味。每到这个季节,各龙虾店大小排挡生意异常火爆,仅合肥大小龙虾店就有上千家,每天要消费龙虾近5万斤。但龙虾好吃清洗难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当地龙虾店的经营者。因为龙虾生长在泥湾里,捕捞时浑身是泥,清洗异常麻烦,一般的龙虾店一天要用2-3人专门手工刷洗龙虾,但常常一天洗的虾,不及几个小时卖的多,并且,人工洗刷费时又费力,还增加了人工成本。针对这一潜在的市场需求,海尔洗衣机事业部利用自己拥有的“大地瓜洗衣机”技术,迅速推出了一款采用全塑一体桶、宽电压设计的可以洗龙虾的“洗虾机”,不但省时省力、洗涤效果非常好,而且价格定位也较合理,极大地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过去洗2公斤龙虾一个人需要10-15分钟,现在用“龙虾机”只需三分钟就可以搞掂。

“听说你们的洗衣机能为牧民打酥油,还给合肥的饭店洗过龙虾,真是神了!能洗荞麦皮吗?”2003年的一天,一个来自北方某枕头厂的电话打进了海尔总部。海尔洗衣机公司在接到用户需求后,仅用了24小时,就在已有的洗衣机模块技术上,创新地推出了一款可洗荞麦皮枕头的洗衣机,受到用户的极力称赞,更成为继海尔洗地瓜机、打酥油机、洗龙虾机之后,在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上的又一经典之作。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一则“明目枕”的记载:“荞麦皮、绿豆皮……同作枕,至老明目。”在我国,人们历来把荞麦皮枕芯视为枕中上品。荞麦皮属生谷类,具有油性,而且硬度较高,如果不常洗或者晒不干又容易滋生细菌,但荞麦皮的清洗与干燥特别费劲,因为“荞麦皮”自身体积微小,重量极轻,很难晾晒,如果在户外晾晒更容易被风刮走。“荞麦皮”的清洗和晾晒问题就成了“荞麦皮”枕头厂家及消费者的一大难题。海尔开发的这款既可以家庭洗衣,又可以用来洗荞麦皮枕头的“爽神童”洗衣机,除了洗涤、脱水等基本功能外,还独有高效的PTC转动烘干、自然风晾干两种干燥技术,同时专门设计了荞麦皮包装洗涤袋,加上海尔独有的“抗菌”技术,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荞麦皮枕头的清洗、干燥难题。

篇11

【关键词】创新数据;可视化方法;管理研究

视化技术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文本或关系数据表来观察和分析数据信息,转而以更直观的方式研究数据并发现其中隐藏的关系,将单调乏味的数据及其内涵关系美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根据实现原理的不同,数据可视化方法可以划分为基于几何的技术、面向像素的技术、基于图表的技术、基于层次的技术、基于图像的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等。

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已经在电子商务、数据仓库、社交网络、计算机网络等信息领域得到了普及应用。由于信息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本文中,我们仅侧重于网络数据的可视化技术研究(这儿的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测量、网络管理和安全等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和相关的应用实例。

一、计算机信息领域可视化技术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特别是Internet)的不断扩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QoS)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网络性能监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已经成为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关键。

首先,为了实现性能监测的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即时对网络中设备的工作负荷,即数据流量、链路利用率、丢包率、延时等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因此,网络性能的可视化是网络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在针对园区网、骨干网以及因特网的管理和研究过程中,网络拓扑、IP地址和AS域分布范围的可视化也一直是研究人员的重中之重;最后,针对网络安全的恶意攻击行为,如扫描、蠕虫、病毒等造成的安全事件、异常流量及影响范围和演化趋势的可视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与其他领域的可视化需求相比,网络数据的可视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网络数据与时间紧密相关,因此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二是由于网络数据的海量性和复杂性,需要快速实时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获得可视化结果;三是网络数据的可视化以真实性为首要目的,在保证正确显示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可视化结果的美观性。目前,CAIDA、IEPM、SecViz等测量和研究组织和团体已经提出并实现了许多适用于网络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概括来说,网络数据的可视化主要以基于图表和基于图像两种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其中基于图表的可视化技术主要用于网络性能的可视化,包括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饼图等多种方法,基于图像的可视化技术主要用于网络管理和安全研究数据的可视化,包括气象图(WeatherMap)、热图(Heat Map)以及三维图像可视化等许多方法。总之,通过网络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实现:

1.方便快速地获取更多的网络性能、网络状态等参考信息;

2.深入了解和分析已知的网络现象和规律;

3.能够从繁杂的数据中找出其中蕴含的关系,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因此,深入研究和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于开展网络监测、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际的图例来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及其应用。

二、计算机基于图像的可视化技术

网络气象图

网络气象图是一种直观的显示网络拓扑、设备节点和链路状态等网络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工具。网络气象图最早是由Panagiotis Christia实现的一个基于Perl的开源的可视化工具,以后Howard Jone又在功能、界面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发展成为一个受到普遍欢迎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技术。

目前,网络气象图在国外许多网络中得到了实际部署与应用,国内的CERNET、中国科技大学等也都使用网络气象图作为一种网络拓扑显示和监测的方法,网络气象图能够实时显示网络节点状态、链路利用率等信息,实现网络拓扑、网络设备和链路状态的实时监控。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气象图开始与Flash动态显示技术、Google Maps等新的可视化方法相结合,从而能以更加直观友好的方式显示丰富的网络状态信息,典型的代表是GlobalNoc的RealTime Atlas项目。这里面的数据管理,又称为“数据资源管理”,包括所有与管理作为有价值资源的数据相关的学科领域。对于数据管理,DAMA所提出的正式定义是:“数据资源管理是指用于正确管理企业或机构整个数据生命周期需求的体系架构、政策、规范和操作程序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这项定义相当宽泛,涵盖了许多可能在技术上并不直接接触低层数据管理工作(如关系数据库管理)的职业。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信息运维;可视化;一体化;智能监控;预警

电力行业信息化已然成为新时代之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式下各大电力公司为了满足信息化的需求,分别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与管理系统,但由于规划方案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联、运行和维护问题。目前,在各网省电力有限公司已有三十多套业务系统建成使用,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已有的业务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接入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的业务系统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这就给电力业务系统管理维护埋下隐患,一旦某一业务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将会严重影响用户信息的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帮助各大电力公司迅速搭建起高效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其更好地将应用与资源进行整合,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初提出了“SGl86工程”计划。各网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SG186工程建设单位,都在积极的寻找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以期保证已建成的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有效的创造效益,建设高效的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研究必要性

由于电力系统数据日益增多,传统落后的显示方式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而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必将随着矛盾的日益突出,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通过可视化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的研究人员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将数据有选择、有组织的进行筛选,然后直观的了解到数据的动态过程、相关性以及灵敏度,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不需任何人为因素的参与,大大减轻研究人员的负担,这样就使人们把时间控制在问题的本质上,没必要在现象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同时,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它还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2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运维监管部门实现对关键资源的7*24小时全天候监控,及时、快速的发现系统故障;通过事件关联分析,并结合深度分析,实现快速定位故障根源、快速预防和恢复,从而提升业务系统运维响应能力,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运维。

2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2.1美国PowerWorld公司是一个非常权威的电网可视化全球技术研发机构,它开发的PowerWorldSimulator(可视化计算分析程序)和PowerRetriever(在线可视化调度运行系统)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也是电网可视化领域重中之重的产品。PowerWorldSimulator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及优异的交互可视化功能,以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对大型电力系统进行可视化分析。而PowerRetriever具有更高端的技术手段,它是前者的在线实时版,不但具有可视化计算分析程序的全部功能,还实现了与EMS系统的数据对接,真正做到电网的无缝在线分析。2.2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在海内外学术界是非常知名的大学,它的电气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理论与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力系统可视化领域的图形显示效果的研究。2.3AdvancedControlCenter(AC2),即美国PJM公司的先进控制中心,它是一套将资产和资源进行集成的可视化系统,主要的特点包括:a.实现业务的连续作业能力,采用准同步技术,使新系统逐步替代原有旧系统;b.考虑供应商的互操作性,设计思想采用类似于“积木”的方式,将架构模块化;c.提高AC2的安全性,使用数据与应用保护、边界防护等技术手段。2.4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深度融合,构建全景化、一体化调度运行监控中心,实现了公司信息安全的一体化联合防御和应急处置、信息通信资源的统一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的实时运行监控等,确保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了信息通信系统调度运行核心枢纽作用,同时它还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业务全景化决策展现。2.5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梁峰等人对电网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并对其在智能调度中潮流动画、静态安全分析、无功优化等几方面的应用和接口方案进行了相应论述,对未来智能调度中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2.6安徽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雷霆等人提出了一个集成式的电网调度可视化整体框架,介绍了包含可视化模型、可视化数据集成、可视化数据接口等技术的可视化数据支撑体系,阐述了包含可视化部件、语音交互、自动绘图等技术的可视化应用支撑平台。结合实际工作,从归一化表述、实时监视、实时观测、实时分析和实时控制等方面对实时调度可视化进行了说明,最后对调度可视化发展趋势做了浅析。

3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研究目标

3.1通过研究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建立电网企业信息运维监控管理规范和流程,实现网络设备参数、业务系统运行状态及容灾备份情况的实时采集,提供满足信息运维中心监控的应用需求,即对电力信息资源数据进行图形展示及信息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搭建,将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变为主动式运维,改善其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实现无间断作业的简单运维模式,通过主动分析网络和业务趋势,迅速对信息运维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发现和定位。3.2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运维监管中心,将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集中监控,降低对多种设备及应用系统管理维护的复杂度,最终通过提高IT服务能力、故障响应能力和信息运维质量等,实现信息运维监管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全面提升电网企业信息运维服务水平。

结束语

传统的运维管理平台都是以事故后被动的“救火式”补救处理为主,缺乏事故前对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的准确态势分析,具有局部性、单一性的特点,并不能满足电力系统中应用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的需求,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在电网企业信息网络中研究一个实时有效的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以弥补传统运维管理的不足,实现综合一体化监控,提高运维效率,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监控及预警,解决用户无法实时了解信息系统运行状况的难题。因此,电网企业信息运维可视化平台的研究必将大大提升电力公司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水平,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沈国辉,佘东香,孙湃等.电力系统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网技术,2009(17).

[2]孟强.电力系统可视化技术的研究[J].安徽电力,2010(4).

篇13

【关键词】网络教学;学习监控;信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92―04

一 引言

学习监控是指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1],包括学生的自我学习监控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它发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促进学习为目的,而教学管理层次的教学监控(如教师考评、教学效果评估)等不在此范围。教育研究表明,监控学生的学习是高质量教育的必要措施,是区分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学习监控的缺失是造成网络教学质量低、辍学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2]。监控机制的缺失可能会导致诸多网络学习障碍,如,学生在课程知识空间中容易迷航;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而使学习动机难以长期保持;缺乏恰当的教师指导等等。因此,远程教育者需要寻求必要的措施来实施学习监控,一个有效的网络教学系统则需要提供一个支持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状态的途径,并可以采取恰当的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从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高质量的远程学习得以发生。

课堂教学中,学习监控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学业结果和访谈等渠道来获取学生学习信息、感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适应性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自主学习。而在网络教学中,这些非正式的监控渠道因为师生分隔而变得不太可能,因此,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设计新的渠道来实施类似的学习监控,这些渠道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挖掘、信息呈现等若干信息处理过程。因此,本文拟将信息处理领域内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中,从信息处理的视角,在多维学生行为数据和网络教学用户(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搭起一个信息理解和交互的桥梁,使教师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监控成为可能,并且支持学习者进行自我学习监控,为提升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思路和实践路线。

二 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信息处理

网络教学系统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中往往汇集了大量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习的补充资源、电子邮件、聊天室、学习者信息、学习结果信息等。网络教学系统与传统面授教学系统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教与学的活动都通过数字化信息流动,这些数字化信息即构成了网络教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处理和呈现,使其对教与学双方产生作用,可能是网络教学系统研究的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但是现有的网络教学对LMS中大量数据的利用和洞察是有限的,虽然一些LMS系统(如Blackboard、WebCT等)提供了学习行为的跟踪和诸多数据统计分析的功能,但其目的仅仅停留在计算机管理教学的层次,如统计学生登录学习平台的频次;对用户访问课程的总体情况可视化呈现;通过可视化图表如柱状图、曲线图等显示学生学习成绩等。这给网络教学管理会带来更多支持,但尚没有深入到学习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层次,比如,学生对某个概念的掌握程度、知识点的难度、学生的学习障碍等,因此对教与学决策的支持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就已经提供的部分数据分析统计功能,也未能被教育者和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来监控学习,网络教学系统更多成为一个静态课程库,呈现的是主要功能,交互、管理、反馈等功能往往作为摆设而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人力成本投入的局限,例如,LMS中反映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跟踪性数据通常以日志文件、表格文件呈现形式,庞杂而混乱,对于教师而言太过麻烦,需要专业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知识,教师很难直接利用。

因此,如何增进人们(尤其是教师)对网络教学中各类信息的理解?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开发、利用,使其能够支持教学决策?情报学近年来的热点和前沿之一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则提供了洞察信息、支持决策的工具。

三 信息可视化为学习监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

信息可视化是在计算机的协助下,对数据的可见的、交互的表示;其目的是洞察数据、发现知识、作出决策或解释数据,如图1所示。

信息可视化的关键是,将数据用有意义的图形表示出来,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在这个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可视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表示和理解大型复杂数据的方式,引导我们获得新的洞察和有效的决策。信息可视化可用于知识发现、决策支持、信息理解、信息检索、信息系统界面设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文献信息表示等。目前在如下几个方面涌现了较多的应用成果:(1)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即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和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如油气勘探、气象预报、股票分析、电子商务等。(2)知识域可视化(KDVis),以可视化技术为手段,描绘某个知识领域(相互关联的一组知识)的发展轨迹,动态形象全面展示领域知识的总体结构,揭示知识单元之间的本质关系[3]。工具有概念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等,如英语视觉化词典Visual Thesaurus。(3)动态知识呈现,提供信息及其相关信息间关系的全貌,允许用户与之交互,增进信息理解。如集成于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检索中的ConceptLink系统,集词汇共频、动态概念映射关联于一体的可视化系统,揭示数据库文献的内在特征,揭示某个领域的信息之间的关联[4]。(4)数字图书馆,围绕大型文档集合的可视化应用展开,如用可视化揭示信息的分布;用可视化显示检索的结果;用可视化为大量的信息分类;用可视化帮助用户浏览等。如美国Berkeley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人员开发的文献检索结果可视化系统TitleBars,可视化查寻条件与检索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英国皇后图书馆(Queen Library)的图书检索系统提供与查寻条件相关词汇的概念关系图,引导进一步搜索[5]。

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网络教学领域来加强学习监控,被认为是一种新颖的方法。网络教学中的学习监控首先依赖于对LMS中大量数据的洞察,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自我监控都必须建立在学习状态信息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数据理解和洞察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信息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可以支持和促进教师/学生对大量的多维的课程教学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的理解和洞察。国际上,信息可视化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新的课题。研究者一般的结论有:信息可视化技术可用来图形化处理复杂、多维的学生行为数据;可视化技术易于表现网络教学中的社会特征,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联系、在线论坛中的交互关系;教师能够灵活操纵可视化图形,多侧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课程方面的特征,从而了解他们的学习者以及监控在线课堂。国际上相关研究代表性的是CourseVis/ GISMO系列项目[6]。

CourseVis是瑞士Lugano大学的信息技术学院研究并开发出的支持远程教学的可视化工具[7]。其中信息可视化应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可视化呈现;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过程和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对学生的行为特征进行可视化揭示。GISMO是CourseVis的研究继续,基本延续了前者的功能[8]。与前者相比最大的改进在于平台技术上。CourseVis是一个WebCT的外挂工具,而GISMO无缝集成于Moodle远程教学平台,为在线教学的教师和课程指导者提供操纵界面。因为Moodle的开源和免费特性,将可视化工具整合进网络教学平台变为可能,而且GISMO还宣称留有API接口,可以整合到其他LMS中。

GISMO项目是直接面向网络教学中的教学问题而设计的整体可视化解决方案。而信息可视化在网络教学的某些具体方面也有一些应用,如InterMap视觉呈现课程参与者的交互情况[9];France等研究的学习阶段的交互性活动图表[10]等。

事实上,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很多经验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例如,有很多研究着眼于应用IV技术来分析在线论坛;采用IV分析电子商务中的用户行为;可视化技术管理电子邮件等等;可视化知识管理;可视化信息导航;可视化知识分类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网络教学中的可视化应用提供思路。

四 面向学习监控的可视化机制

我们认为,信息可视化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面向学习监控,致力于建造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理解的诸多通道。按照这一思路,我们从教师的教学监控和学生的自我监控两个方面来分析具体的需求和相应的可视化学习监控机制,如表1所示。

1 学习者特征可视化。学习者特征可分解为认知特征、社会交往特征和行为特征等三个子特征。认知特征,通过整体的学习者学业水平、知识点粒度的掌握水平、知识单元(主题)粒度的掌握水平、学生认知难点、学习者的相互比较等来多角度来反映;社会交往特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师生交互,学生和系统之间等若干交互来映射,如在讨论区中的参与情况,小组协作学习中的参与情况等;行为特征,则反映学习者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客观活动情况,如课程参与度、学习习惯、媒体习惯、学习进度等。借助于各种可视化技术,可将各个子特征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可以勾勒出学习者的整体特征。其结果将为学生模型的构建提供直接依据和方式方法。如图2可视化呈现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水平[7]。

2 群体特征可视化。群体特征也可分解为认知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交往特征等三个方面。认知特征侧重从群体(或小组)认知水平的展现,如呈现学生总体学业水平、各知识点学生的总体掌握水平,如图3所示[7],揭示的规律可指导课程开发和教学策略选择;也可观测到一些学习小组认知风格,用于指导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行为特征则揭示群体行为规律,如学生群体对课程知识和课程资源的访问情况、学生对课程网站的登录情况等,揭示的规律对媒体选择和平台技术优化等都有直接指导意义。社会交往是群体特征中最有活力的特征,在社会科学领域群体交互可视化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例如,对在线论坛的可视化,用生长树的形式展示论坛中某个话题的讨论情况[11];以活跃球的方式呈现讨论区中某个话题的活跃程度以及个人参与情况等[8]。图4呈现了CourseVis平台讨论区的可视化的界面[7]。呈现交互信息,在提高交互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便于教师发现交互障碍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3 课程特征可视化。基于课程知识和资源的视角,对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得到关于课程特征的全局性认识。可分解为诸多子特征:课程知识点难度特征、资源访问特征、媒体使用特征等。例如,对课程某知识单元的学生访问情况,可以反映该知识点的难度;结合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了解该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教师据此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干预。另外,从课程资源角度,可以了解那些课程资源更受欢迎,哪些媒体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以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4 教师特征可视化。远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跟踪教师的行为,通过教师的登录行为、交互行为等数据的分析,了解教师的教学参与度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内容,教师对自身特征的了解,可促进其控制教学行为,开展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5 课程知识域可视化。借鉴知识域可视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可视化技术为手段,描绘某个知识领域(相互关联的一组知识)的总体结构,揭示课程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相关的方法有:概念图、语义网络、认知地图等。例如,以树状图的方式布局知识点,可缩放、折叠。点的大小表明重要程度,颜色标识某学习者对此掌握的程度。点击某个点,可直接进入该内容单元。可能的应用方式有:由教师或课程开发者预设的知识域的概念图或语义网络;动态生成的学习者动态认知地图。每个学生的认知地图都是不同的,可反映学生的认知路径和认知水平。

6 可视化学习导航。能将学习者已访问的课程页面动态生成一个图形化的浏览历史地图,当学习者从一个课程页面进入到另一个页面时,系统会自动地将页面添加到图中,可以在最小的屏幕空间中显示整个浏览历史地图。通过可视化学习导航,可以得到学习引导,避免信息迷航。具体应用方式:生成学习者自己的学习路径;实时查看教师推荐的学习导航路径;查看某个学习同伴(高手)的学习路径。可参考的相关研究经验有:Maryland大学计算机学院的Bederson研究的PadPrints技术[12];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院开发的Hy+技术[13]等。

需要区别的是,课程知识域可视化,往往是教师或课程开发者预设的静态的知识语义网络,对学生自主学习更具有监控意义;而课程特征可视化是在学习经验基础上聚集起来的课程使用特征,从课程角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其特征对于教师教学和课程开发更具有监控意义。

五 结语

总之,面向学习监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其最终目的在于利用可视化技术,反映远程课堂中发生了什么,将学生学习过程呈现出的交往特征、认知特征、行为特征等凸显出来,将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特征、教学策略特征凸显出来,增进教师和学生自身对学习状态的洞察,达到学习监控和决策支持的目的。

信息可视化在网络学习系统中应用的相关工作很多,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而可视化并不是一个最终解决方案,而仅仅是应用领域需求的一种体现,本文如能传达出来自网络学习监控的可视化需求亦达到目的了。

参考文献

[1] 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1):8-14.

[2] 曹梅.网络学习监控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 2002,(7):47-49.

[3] 张芳芳,周宁等. 知识域可视化初探[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7,(2):16-24.

[4] 林夏.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Z]. 2008年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讲义.2008.

[5] 英国皇后图书馆主页[OL].

[6] 项目介绍[OL]., GISMO软件下载.

[7] Mazza R, Dimitrova V. CourseVis: A graphical student monitoring tool for supporting instructors in web-based distance courses[J]. Int.J.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7,(65):125-139.

[8] Mazza R, Milani C. Exploring Usage Analysis in Learning Systems: Gaining Insights From Visualisations[C].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AIED).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005, 65-72.

[9] Romani L A S. InterMap: Tool for Visualizing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Web[D]. Master’s thesi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State University of Campinas,Brazil, 2000

[10] France L, et al. Help through Visualization to Compare Learners’ Activities to Recommended Learning Scenarios[C].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 2005, pp. 476-480.

[11] Chen H. Social Visualization for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DB/OL].

篇14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可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市政道路等设施网格化管理现状

上海从1999年提出“管养分开”,2006年提出市政设施“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养护管理。目前,养护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日常巡视管理,三位一体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而日常巡视与热线电话是最常用的两种手段,及时发现道路质量或路面积水等问题,然后按专业派发任务单形式进行应急处置,要求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6小时内解决质量问题,使市政设施各种质量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解决,弥补了以前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管理的不足,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使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网格化管理日常巡视常规方式为:人员巡视、车辆巡视;发现质量问题用手机打热线电话,然后按专业派发任务单及时进行处置。上述日常巡视方式存在人多、量大、描述点位及内容不具体,相对速度慢等缺陷。

二、可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想

2.1、建立可视化网格化管理系统

首先开发一套全区市政设施养护电子图,然后运用GPS跟踪与定位系统,市政养护巡视车上装载巡视仪,巡视人员配备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巡视仪上设置一个数据输入系统。使现场拍摄的照片或摄像、以及简要文字描述,通过巡视仪输入系统直接上传至网络系统,电子图上指定位置立即有一个红灯闪烁点,点击电子图上闪烁点,就能显示该点的照片或摄像、以及简要文字描述。坐在监控中心即可第一时间看到现场存在的市政设施质量问题,并立即安排专业队伍到现场进行处置,真正实现可视化网格化管理。

以出租公司为例,每一部出租车均装载车装导航仪系统,公司网络终端系统即可将所有出租车进行跟踪控制,若有叫车,即可用网络语音报话系统,出租车驾驶员即可知道附近有没有叫车,即可第一时间到达客户现场,为客户进行服务。

2.2、建立可视化网络系统

建立网站,并设置密码,根据需要可设置权限。公司领导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网站,进入网格化电子图,点击图中显示市政设施报警点,即可清晰看到图像及简要文字概述,就可立即安排专业队伍,达到快速处置的目的。

如图所示:

说明:

(1)、红灯闪烁:未抢修

(2)、蓝灯闪烁:正在抢修

(3)、绿灯闪烁:已抢修完毕

可设置不同级别(用颜色区分):

(1)、抢修(非常急);

(2)、中修(一般急);

(3)、日常养护(正常处理);

以二手房买卖市场为例,现已建立电子网络图,只要点击该电子图,然后点击该电子图上不同闪烁点位,即可知道该路段,该房子基本情况,进行实时化管理。

2.3、功能系统

建议巡视仪增加定位导入功能,增加照片、文字输入输出功能(可能都有),若有即可做到:

2.3.1、跟踪定位保存功能,利用GPS跟踪定位功能,输入内容自动定位到电子图指定位置;

2.3.2、定位点具有自动显示功能:点击电子图上闪烁点位,可自动显示照片、录像、文字,以及时间等简要内容。

2.3.3、设置手机同步报警功能,巡视仪数据上传至网络,网格化监控中心可显示报警点,手机同步也显示报警点,且手机上能显示报警点的具体内容。

2.3.4、具有数据转化、统计功能,将电子图上内容自动转化为excel表格,表格上有事件发生具置、发生时间、内容、处理时间、处理结果等项;并具有打印功能。

三、可视化网格化管理

3.1、运用范围

3.1.1、日常养护;

3.1.2、抢修、抢险;

3.1.3、防汛、防台;

3.1.4、突发应急事件等。

3.2、可视化跟踪管理

3.2.1、养护巡视车装巡视仪,巡视车开到何处,公司可同步跟踪;电子图上可显示该车的行驶路线,即可做到实时跟踪。

3.2.2、巡视车一旦发现路面质量问题,或下水道质量问题,即可现场定位,同步将该处情况拍照片或录像,实时现状输入巡视仪;公司网格化监控中心就可实时看到现场存在的问题。

3.2.3、报警点过程处理、以及已处理完毕等信息,巡视车可跟踪拍照片或录像,实时现状输入巡视仪;公司网格化监控中心就可实时看到现场处理及处理完毕等整个过程。

3.3、快速应急处理系统

公司网格化监控中心,第一时间知道:准确地点、准确的路面或下水道存在问题,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即可达到快速化反应机制。

也就是说领导不出办公室或出差,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网格化监控中心,即可同步知道全区道路、下水道等设施养护情况、突况、处理结果等;对发现的问题即可利用监控中心,第一时安排抢修。

同步,领导在会议期间或出差途中,手机报警功能,也能让领导第一时间知道现场养护情况,以便第一时间指挥现场。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时段的可视化网格化无缝管理。

3.4、可视化网格化管理优点

3.4.1、管理署、养护公司通过可视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可第一时间掌握全区市政设施动态,可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处理,真正实现联动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

3.4.2、数据库可永久保存,具有可追溯性,具有存档的依据。

3.4.3、具有可对比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时间、解决好的照片,即可上传网络,作为解决问题保存的依据,包括施工情况均可跟踪。

3.4.4、可建立同步excel表格化处理系统,将现场情况同步生成excel表格,同步显示可完成情况,具有表格化管理功能,以及表格化汇总功能,真正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3.4.5、可有效监督全区市政设施日常巡视频率,通过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自动统计与汇总功能。

3.4.6、可建立一套考核体系:日常巡视频率、网格化应急处理考核表等。

四、建立全区可视化网格化监控系统与处理系统

4.1、可建立全区可视化网格化监控系统

4.2、可建立全区可视化网格化处理系统

五、可视化网格化管理运用与推广

市政设施可视化网格化管理可先在一个区进行试点,然后根据试点经验,可向全市进行推广。

同样,在房地资源、交通、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水务、港口等专业管理部门;以及燃气、自来水、排水、电力、电信、物业公司等公共服务的单位;均可进行试点,然后进行推广,以期实现全市可视化网格化管理,使城市数字化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真正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