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范文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 课程设计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1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arim University, A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From training students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reasonable choice, to guide design, preparation of knowledge, overcome their knowledge advanc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and increase course design defense reform,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to adapt to our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hous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mode, through the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practical skills. Achiev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reform and practice

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也是其主干课程之一。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主要是由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构成。按建筑性质讲,房屋建筑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部分内容。虽然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建筑设计这部分内容在土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部分教学的目的是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实践部分包括房屋建筑学认知实习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工程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提高学生建筑设计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房屋建筑学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但建筑背景知识和建筑文化相关知识配套课程设置欠缺。(2)设计时间短,由于课程学时的压缩,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也由以往的三周调整到两周,而且为业余时间设计,与其它课程学习及设计互相干扰,致使降低了课程设计效果,有些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目标要求,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理清设计思路,对建筑设计还没有入门。(3)学生对建筑设计兴趣较低,有些学生仅为应付,为完成作业而了事。(4)学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5)在教师指导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指导方法与手段灵活性不够,建筑设计的指导脱离实际等。

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 培养学生设计兴趣,提高学生设计思维能力

建筑设计的内容只占房屋建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建筑功能设计,在以往的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对于必要的建筑背景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建筑鉴赏能力的培养较少,关于这方面课程的安排较少甚至没有,而这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应建议对调整现行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适当地开设一些建筑设计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开设一些这方面的选修课。例如“中外建筑史”“建筑概论”或“建筑初步”等等,通过城市历史、形态脉络的寻访,形成对建筑文化的体验,积淀建筑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建筑创作灵感的形成。其次,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在建筑制图中进行基本的训练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基本能力,如通过 “建筑表达”方面课程的开设,既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能力,同时使建筑设计训练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同时由于我校学生来源不同,文化差异较大,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不一,在授课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进行调查,赏析,并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加强相互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选题符合实际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范围的大小,难易程度适宜的题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程设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题目既要满足教学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题目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践的题目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以往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主要以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住宅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和幼儿园设计为主,这些题目的设计要求一般能够符合教学要求,但这些题目一般为虚拟题目,脱离实际,降低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今后的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应按照当前的建筑设计市场的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并建立与周边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按照设计院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任务书来自设计院的设计的实际设计任务,在一定程度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在学生设计时,首先教师应仔细分析及讲解课程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搜集相关设计资料,掌握建筑设计方案构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设计。

2.3 知识准备充分,克服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课程设计在课程完成后能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一般一个课程设计应该安排在相关必要的专业课程、在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之后进行,这样学生设计阶段感到水到渠成、设计起来游刃有余。但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课程设计随课程安排,这个阶段,相关专业课学生正在接触的初期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直接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往往感觉相关知识储备少,知识处于严重预支状态,因而设计时会出现茫然或想当然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设计质量。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一,根据不同的设计任务书,教师应在任务书上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第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第三,让学生形成设计前进行调研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列出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学校周边新建和在建的相关建筑类型进行走访和调研。在以上知识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方案构思。通过设计相关知识搜集与整理,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设计前进行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同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学生还了解到建筑发展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了解到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同时通过调查,进一步理解建筑功能对建筑设计影响。建筑与周围建筑、地物地貌等周围环境的协调及融合。同时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这样,学生设计的作品就既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谐、能反映时代需求及居民生活习惯需要的作品。

2.4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克服时间不足

一般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安排在第16-17教学周,历史时间为2周,时间安排晚,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另外,我校课程设计没有留单独的设计周,对于学生来说,学期末要复习考试,还有其它的设计同时进行,难以保证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同时课程设计时间较短,在这样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设计任务书的理解领会、设计资料的查阅及相关调研、进行方案构思、修改及最终方案确定、绘制,达到作图规范,最后完成图纸,要圆满的完成每个阶段任务时间比较紧张。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设计效果,同时有些为了完成任务,出现抄袭现象。

在此建议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将设计任务书时间及课程设计动员时间提前,一般在房屋建筑学的建筑设计内容授课完成后下发,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时间拉长后,将设计资料的查阅、实际工程考察、方案的酝酿这些阶段可以放在理论教学的业余时段、分阶段按计划分配任务,在原教学计划的设计时短内再进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图纸绘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同学到规定的设计周时已经完成了设计任务。这样的安排还可促进学生联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房屋建筑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W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质量。

2.5 设置课程设计答辩环节,增进学生间设计思想交流

当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设计成果做成PPT进行汇报及答辩。由于在前面布置任务时,学生的任务虽然有的相同,但要求每个人的设计方案不同,所以答辩汇报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进行汇报及答辩。答辩评委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房屋建筑学课程组老师及本班级其他同学构成。答辩环节由学生陈述及评委提问两部分构成。最后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学生平时表现占20%,指导教师及课程组老师评分占30%,其他同学评分占10%,设计成果占40%。这种评定方式不仅使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更加客观、公正,同时学生通过对听众陈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回答他人的问题,提高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对其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同过课题组老师点评,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改革,实践证明,上述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建筑设计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了建筑设计的步骤、构思方法及设计方法,增强了学生建筑设计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1):50-52.

[2] 钱晓丽,吴国祥,韩雪.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02(3):13-14.

[3] 唐敢,赵新铭.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39-141.

[4] 朱启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6):143-144.

[5] 李洁,陈立福.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15(2):143-144.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教学过程。随着国内各个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涵盖内容和要求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既是房屋建筑学课讲授内容的综合体现,又是建筑与结构两大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的交点,教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即使到了毕业设计阶段也常常为不知如何设计而苦恼。这主要是由于在作为设计启蒙的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未能顺利地进入建筑设计之门;同时,作为教师,未能切实掌握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心态,未能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引导,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存在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1.1 不适应心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工程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已经习惯逻辑思维的工民建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不到课程设计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显著不同,他们把课程设计想象成为学习其他工程学科一样进行假设、演算、结论,以这种心理进入课程设计自然极度不适应。他们只看到“设计原理”、“功能分区”等简单的字眼,而未认清其深刻的内涵,这种心理势必妨碍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者的角色。

1.2 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情况下,设计学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设计是在学生接受了大密度专业授课、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在设计阶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却不然,学生在接触建筑设计时,往往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工程技术和社会知识结构,正是他们最大的不足,这就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学生只能从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授课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统的知识,以这种“虚”的状态进入“实”的设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1.3 先松后紧心理

由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不适应,而又力不从心,往往在开始阶段浑浑然而不知如何进入设计,等到了教师检查方案才发觉自己在设计前期用时太多,于是在设计后期,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却盲目地急于求成。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影响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

2 通过近几年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归纳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学生课后收集各类户型图,上课组织讨论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对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做建筑设计。在课程设计之前,做住宅设计的同学可到各个新建或在建小区收集小区户型图,课下学生对户型图进行比较分析,上课后组织学生对不同户型设计进行讨论。

2.2 增加题目类型,将实际的环境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学生选题范围可灵活多变,比如老师可以自己先设计一个总平面图,学生可以选取图中的建筑进行设计,当然总平面图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比如学校内部各类建筑。将课程设计与学校各种功能建筑结合,便于学生参观,学生做课程设计时也能考虑到平时接触频繁的这些建筑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计还可以与实际的工程结合起来,近两年学院正在准备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老师便将实训基地设计作为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可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2.3 建筑模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强,大学期间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并不深刻,模型的制作可以使图纸上的建筑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建筑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难以记住的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在我院举行的模型展中学生制作了大量在现实中就能看到的建筑模型,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这些模型在展出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在多地展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将一些创新的想法表现在图纸上。

2.4 手绘图与CAD相结合

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第阶段主要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第二阶段绘制建筑施工图。第一周课程设计可安排在制图室进行,让学生手绘平面图和立面图,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指出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及时修改。由于现在建筑图纸均为计算机出图,最终成果可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这样学生既能与老师较好的沟通,又能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总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把握学生的设计质量,要学生做到多看、多记、多画,不断的关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结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两个阶段,探讨了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面对建筑院校非建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型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同时应使学生建构起自己专业知识体系中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能力以及建筑构造的设计能力。对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给排水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建筑构造及设计原理知识的构建有先行课程如《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课程做支撑,又有后续课程《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做完善。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学生对小型民用建筑的设计能力及建筑构造设计能力一是通过教师的理论教学,二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参观、构造设计和民用建筑课程设计来构建的。

1理论教学阶段

理论教学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以教师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学习作用。学生由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工程技术知识,又是初次接触《房屋建筑学》课程,其内容繁多且各章节内容看似没有多少联系,学生在初期学习《房屋建筑学》课程时不容易找到学习方法,教师需要通过以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常规学习中。

1.1在教学初期,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教师主导的授课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去探求新的知识点。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比如在进入课堂教学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下次课程要讲的知识点,重点提示学生在预习时应该思索的问题,在下次课开始时作为要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可以使学生能提前预习,有的放矢的进行每一章节的学习而不是出于盲目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

1.2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学生总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容易养成思维的惰性。在教学中应注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同时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内容讲述时应深入浅出,采取重点难点内容深入细致讲解,容易内容提示一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课堂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时而设疑,时而提问,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堂专题讨论,培养学生针对某一专题去查阅资料,经过认真思考、分析,提出独特见解,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调整教学内容,筛选优质知识传递给学生

对于初学本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所接收的知识并没有辨别能力,学生所吸收营养成分的好坏基本决定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和完善自己的授课内容。因为教材的滞后性,教材上有些建筑构造做法与材料会与现在所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不符合,有些甚至已经是淘汰的材料和做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摒弃这部分内容,代之以现在的材料和构造做法传授给学生。

2课程实践阶段

2.1教学参观

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应组织学生进入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先对建筑的构造组成和构造做法有个感性的认识,并了解建筑施工的过程,以及它与建筑设计及建筑构造的关系,掌握建筑构件的构造做法,对该课程的学习奠定感性的认识基础。参观学习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实习报告,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习的收获,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2构造设计

构造设计是学生经过理论学习进入建筑构件构造设计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考察学生在经过了理论学习阶段以后,是否具备了对各建筑构件的构造设计能力。根据需要,在课程中设计了四次构造设计任务,分别是基础、墙体、楼梯、屋顶构造设计。构造设计对应于相应的课程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学生除了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查找图集及其他资料并根据设计任务进行构造设计的综合能力。通过构造设计,学生能初步掌握各构造部位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构造做法,这样能让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构造设计能力。

2.3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的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对某一小型建筑从方案设计开始,直至完成施工图设计。对这一设计任务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建筑设计原理阶段教学内容讲授完成以后就把课程设计任务书布置给学生,整个设计过程应贯穿于《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的始终。此时,因为学生还不具备后续的建筑构造知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整个课程设计的推进过程。比如,在进行建筑设计原理讲述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查一些相应的建筑设计资料,针对设计题目,找一些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导学生能够运用设计原理和方法做出方案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进行指导,对学生所做出的明显违背设计原理的部分给予指正,比如学生在进行住宅设计时,会不考虑主卧室、客厅需要好的朝向的设计原则,而将其放在北向。或者把厨房、卧室设计成黑房间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指正,以便让学生及时更改,使设计方案尽量少些问题。经过方案的一草、二草设计以后,学生的方案能够尽量完善,这时整个《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也会进入尾声,课程设计也同时进入尾声。学生通过之前的构造原理与构造设计学习,已经具有了构造设计的能力,此时作为课程设计的尾声,学生可将小型民用建筑的节点构造补充进课程设计中,就能完成整个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对学生建筑设计能力和构造设计能力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这一设计阶段,学生基本能掌握整个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完整步骤。通过以上《房屋建筑学》课程三个阶段的教学与构造设计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学生能初步有效地建构起自己对于中小型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构造设计的能力。

作者:张艳萍 陆志炳 李显秋 王燕波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作文.房屋建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薛艺.《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1-23.

[3]付蓓.《房屋建筑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建筑,2015(4):92-93.

篇4

笔者从课程自身特点、授课学时、学生及老师等方面剖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的涵盖内容较广,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篇,为学生重点讲解的是民用建筑设计,主要介绍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建筑物的六大构件组成(基础、墙、楼地面、楼梯、屋顶和门窗)、各构件所起的作用,及每一构件具体的构造方式。比如屋面构造,不仅要知道所选择的面层材料,还必须了解每层的做法,包括厚度、砂浆的比例等等。课程结束后还要给学生安排设计任务,进行一至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这种教与学的模式沿袭多年,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常常觉得这门课学起来很容易,但真正理解课程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构造方法等内容时却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考试时也很难答出理想的考试成绩。

1.2授课学时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分配给房屋建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课时大量缩减,而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内容却纷繁杂多,学时和教材内容之间互相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出,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1.3学生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一方面,学生认为授课的内容浅显易懂,没有什么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虽然见过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运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诸如平、立面的单元及组合方法,线条的处理方法,如何体现建筑形体的美感、质感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典型建筑实例现场演示,即使依靠最详细、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也是无法体现不同类型的建筑外观的,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因缺乏想象而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设想。

2.1教学内容精炼化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精挑细选”,删掉老旧重复内容,强化技术应用性与时代性。如《房屋建筑学》教材里的墙和基础构造这一章里,有专门的一节内容涉及3~4个篇幅来介绍实心粘土砖,包括它的制备工艺、组砌方式、施工方法等,而现实中,在我国多数地区,这种粘土砖因会消耗大量土地中的粘土资源被政府颁发明令禁止使用,而以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类砌块来代替,但从目前出版的各类教材来看,仍普遍存在以实心粘土砖为讲解重点,而对其他砌块却介绍很少的局面上。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教材中还会找到很多,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而教学大纲中不做要求的内容,可能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流,所以如何选好授课内容,与时展相并进,是确保学生将来学有所用的关键。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通过寻求多样化、丰富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2.2.1教师授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课程讲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讲解告一段落后,针对基本概念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或某一建筑工程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信息往来,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学生们理解薄弱的地方,从而适时的调整课程内容,这对于老师能够自始至终的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都大有裨益。

2.2.2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在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大跨、超高、新颖、奇特的建筑结构日益增多,这些结构形式很难通过叙述表达清楚,只能通过搜集图像资料,加入文字、影音、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幻灯片呈现给学生,采取这种教学手段会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感受,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各种建筑结构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今后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授课之初,教师可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以便学生随时将学习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及时答疑解惑,并在授课时有针对性详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就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2.2.3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各种建筑构件相互连接的方式错综复杂,头脑中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若能将现场实际工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讲解“屋盖支撑”这一节时,只凭教材上的图形学生很难理解各种支撑布置情况,这时可带学生到屋盖施工现场进行教学,通过实际物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支撑及其布置情况,以及各种支撑的作用。这样通过屋盖结构现场教学,学生对屋盖结构就不再陌生,对屋盖与各种构件的连接也会有较深的认识。

2.3实践教学要强化

实践教学环节要不断加强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学生们会对民用建筑在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设计过程有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多样化、工程化。给出多组接近工程实例的课设选题,最好每人一题,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方向自主选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过程管理。设计前,为学生进行设计专题报告,内容包括设计过程、规范、构造及建筑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表。课程设计期间,加强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查阅手册和资料的能力。指导教师可随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进程和设计能力都要有所记录;(3)科学的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应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每名学生的表现进行考量,结果应能反映出每名学生在设计期间的综合表现,例如课设成绩可从设计计算书的内容、施工图纸的绘制、平时表现、答辩情况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综合考量。

3结语

篇5

建筑与美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讲必须从基础内容、重要环节、整体表现上体现出美学特征。房屋建筑需要体现美学特征才能够获得公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以美学的体现作为基础。应该在以人们的直观感知、欣赏体验出发,重新结构房屋建筑设计的要点和内容,通过房屋建筑设计均衡性、稳定性、韵律性、序列性的体现实现建筑美的体现,增加房屋建筑的美学特征。

1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房屋建筑设计都是以立体几何形状来表现,如何通过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体现出建筑物的美学特征,从而实现建筑物结构的统一、协调并呈现出艺术性成为现代建筑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建筑结构中,满足建筑的使用性能是第一目的,然后还要体现出美学的特征,而无论采用何等立体几何形状,都必须要使结构形成一个既美观又统一的整体。由于在房屋结构中,从美学的角度看有的结构处于结构的主要地位,而有的结构对整个建筑物的美学特点影响不大,因此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将主要结构与次要结构进行区别对待。要正确处理房屋建筑主要部位与自要部位的关系,将主要部位列为主导地位,以主要结构的突出实现房屋建筑的美学感受;同时要精确定位次要结构,使其处于从属部位,建立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在房屋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以此来平衡二者的关系,做到对艺术和美学的全面体现。其次要协调各个细部构造的几何形状,使之和谐、统一,做到主次分明,从而符合建筑美学的要求。房屋建筑还具有色彩的统一与协调,房屋的外部色彩,以及色彩的搭配都是美学的具体展现,如我国古房屋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木结构又多是以红的色彩为主,其他色彩作为陪衬,这样既有主次之分,又相互作用,突显了建筑美学特征。在实际房屋结构设计中,运用色彩之间的搭配来使房屋建筑整体上更加的和谐、统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在不同年代的建筑上使用相同的建材进行装饰,可以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随着建筑材料的新技术不断出现,现代房屋建筑设计应用色彩来突出建筑之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并得到很大的提高。

2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性

均衡是在对称基础上形成的美学观念,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领域,均衡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体现出房屋建筑的均衡性是体现房屋建筑美的基本要求。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将房屋的外部结构、内部空间、使用功能做到均衡,并重点对房屋建筑均衡中心加以强调,阐释房屋建筑均衡的特点,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美。

3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稳定性

稳定性佳的建筑物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并且符合人们审美的需要,通常房屋建筑设计采用上大下小的形式获得房屋建筑的稳定感,在现代化架空建筑和跨越式建筑设计中往往利用材料质感、外观色彩、悬臂结构等形式增加建筑物的厚重感,进而获得建筑的稳定感。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重视稳定性,要结合稳定感形成的规律,通过对称、分布等技巧和手段做到提升对房屋建筑稳定性的效果。

4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韵律性

韵律性是美学的特点,同时也是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重点突出的关键环节。韵律是事物和要素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反复出现和重复的基本现象,在自然和社会中韵律广泛存在,心跳、海浪、建筑物都存在有节奏、有韵律的现象,具有韵律性的房屋建筑不但能够体现设计者的思想,而且也可以通过韵律的体现给人以艺术美的感受。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对韵律性的应用,通过视觉、色彩、构图的韵律性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效果。在具体的房屋建筑设计工作里应该对具有重复特征的门窗结构、墙面、阳台等进行重点控制,形成显著的韵律性,整体体现出房屋建筑的美学特点。在房屋建筑室内设计时也应该通过遮挡、封闭等手段,构成室内空间的韵律性,实现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更为全面的结合,设计出具有美学感受的房屋建筑精品。

5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序列性

美学讲求空间与结构序列,优美的房屋建筑设计无一不是功能、序列、艺术的完美综合,如果需在房屋建筑设计更好地体现美学的原理和特点,就必须体现美学的序列性。首先应该设置房屋建筑的单元,使房屋建筑整体能够得到完整而科学地划分,以功能和结构关系定义房屋建筑的序列,以审美的角度使序列得到有效地结合,做到完美地统一。应该在房屋建筑序列中明确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上一序列应该与下一序列做到有机衔接,每一序列都应该自然而平顺地开始,实现整个序列的艺术和美学风格,在序列的结尾处应该集中功能与艺术的精华,做到这个序列的完整,进一步体现房屋建筑的美学特点和内涵。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美学设计;协调均衡;基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房屋建筑其实就是一门独特的综合性艺术,承载着人类几千万年来的历史积淀,彰显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智慧与审美观念。一直以来,房屋建筑就是科学设计与美学艺术的巧妙结合,两者相互交融,互为衬托,从而成就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房屋建筑的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应用。当代房屋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美学思想的心理构成、形象特征、自然环境等一系列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由此体现出了当代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势。

1、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基本特点

美学可以看作是艺术哲学的一部分,而建筑一词在拉丁文中具有“巨大的工艺”的含义,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建筑与美学艺术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说建筑学本身就包含了艺术美学的思想。同时建筑学中包含的美学思想是相对具体的,每一种建筑材料的色质,品质以及形式都能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其整体布局、结构以及构图也能产生具体的美感。总的来说,建筑的美感是由建筑的外部造型到建筑内部的结构形式以及细部处理进行散发的,分别体现在对房屋建筑各个部分的比例、色彩、韵律以及质感的处理中。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外部造型的观赏性中,还通过各种不同材料以及空间组合关系体现在其内在美上,充分发挥房屋建筑的功用与美感。

2 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 统一协调性应用

房屋建筑的设计一般需要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统一的协调性,也就是将各种有着显著差异的形体要素进行整合聚集,构成一个整体,从而通过整体上的视觉感受体现出房屋建筑设计的建筑美。基本上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形式再其使用目的与艺术表现上都是相对多元化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固定的发展,就是这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才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美感,同时也为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一份艺术美化的气息。

2.2 均衡稳定性应用

房屋建筑的设计通常是由不同规模、形状、材质、颜色深浅变化、线条虚实变化共同打造出来的层次感,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视觉美感,带给人不同的视觉轻重感。也就是说房屋建筑的设计是由各种各样的设计因素通过不断的变化实现的不同设计风格,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搭配与层次上的错落设计,实现了房屋建筑在设计中的均衡稳定发展。根据设计轻重感的不同,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实体、质感粗糙以及色彩灰暗的设计感觉上是偏重的;反之则轻。因此,房屋建筑在其整体设计上主要是通过美学中的均衡稳定性应用使之显得稳重又舒适。

2.3 比例关系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比例主要是指各物体之间的大小、宽窄以及高低关系。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整体比例,部分比例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这三种类型,而且比例在房屋建筑中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要是比例关系处理的相对对称的话,能带给人一种和谐与圆满的视觉美感,相反要是比例处理不平衡的话就很难形成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贯穿于整个建筑物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一旦比例在其组成部分中产生了主要尺寸的相同比例,就可以形成一种黄金比例,比如 1∶ 1,1∶ 2,1∶ 3 类似的简单基数比。还有一种比例关系称之为动态比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点。只要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各个比例之间的关系就能使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

2.4 韵律关系应用

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韵律只存在于音乐当中,熟不知韵律可以存在于一切物体中,当然也包括房屋建筑设计。韵律指的是一种由任何物体的各种元素叠加一起形成的系统重复特性,广泛渗入在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与现象中,比如人的心跳与呼吸、流水的纹路以及树叶等等。而房屋建筑在进行设计时也应用到了这种韵律美,其主要表现在系统重复上,这种重复通常是为了强调与突出一种视觉上的效果,可以是形状上的重复,也可以是距离之间的重复。这种重复的条件就是对象单元的结构以及性质是相同的,其间距也需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有着良好视觉效果的优秀建筑作品,其关键就在于韵律关系的协调、简单以及所散发出来的威力感。

2.5 布局序列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需要进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有机结合,其整体布局也需要进行相对有序的排列,比如结构、功能以及审美上的有机排列,可以说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一般都是紧凑有序,错落有致的。每一种序列都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开始以及结束过程,一般是从建筑入口展开序列的,最后通过引导建筑设计空间进行结尾,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序列结尾工作是整个建筑设计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布局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形式:规则布局与不规则布局。相对规则的布局序列,带给人的是一种严肃的庄重感,是一种意图传达明确清晰的审美感受。通常在相对规则的布局序列中,不容易发生偶然事件或者给人眼前一亮、意想不到的惊讶感觉。这种相对规则的布局序列主要是针对大型商场、社团、政府单位或者人群密集的大型广场而设计的。与此相反,建筑设计中的不规则的布局序列一般带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的艺术气息,体现出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建筑设计风格。给人们带来仿佛置身于流动中的房屋建筑中的错觉,极富想象力与感染力,往往在外观造型上就能让人有喜出望外之感,与规则的布局序列相比更有特色与个性,主要是针对居民住宅、娱乐场所以及社会中心建筑而设计的。

3 结论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应用无处不在,需要不断地超越创新,与时俱进,在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建筑设计的美感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美学思想进行设计,不但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对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管理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设计师们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美感而忽视了房屋建筑的实用性。未来房屋建筑的设计趋势应该是将科学性与美学性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不断追求创新,使房屋建筑设计做到别出心裁,变化莫测,美轮美奂。

参考文献

[1] 郭琦.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讨[J]. 山西建筑, 2013, 39(33): 12-13.

[2] 张晓航. 浅谈房屋建筑设计中美学规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9): 185-185.

[3] 杜林君. 美学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城市建筑, 2013 (22): 25-25.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美学思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设计的美学也越发受到了重视。房屋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虽具有各种表达形式,但是建筑的美学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建筑美学随着不同的地区和民族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建筑的美学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和建筑设计的普遍感受,从而形成了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特征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

1统一协调性

房屋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应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实现建筑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的享受。建筑艺术的设计应在总体上具有统一协调性,从而通过统一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的表现,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如何形成统一而又有不同的建筑美感的艺术设计形式是在具体的设计中的重要和关键。

1.1通过建筑色彩实现设计统一

房屋建筑的设计通过色彩的运用也能实现建筑设计的统一发展。色彩的统一和协调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其他因素的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发展的形式而采用的唯一办法。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密切相关,建筑材料的选择也与建筑色彩的统一相关,从而通过材料和色彩的变化和统一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协调过程,建筑的统一性设计应实现设计材料的整体搭配的协调,才能形成统一的风格,具有建筑艺术的美感享受。

1.2建筑外形的统一

建筑的美学规律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单独的建筑上,而是通过城市的各种建筑的氛围而形成的建筑的美感享受,若是缺乏相应的建筑环境,那么建筑的设计将与环境格格不入,也难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那么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也就难以实现。房屋建筑的外形统一实际上是指建筑外形的类似和统一,通过人们对建筑形状的辨识实现了有效的建筑艺术的设计,建筑的美学规律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单独的建筑上,而是通过城市的各种建筑的氛围而形成的建筑的美感享受。若是缺乏相应的建筑环境,那么建筑的设计将与环境格格不入,也难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那么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也就难以实现。建筑外形的统一可从对建筑中的主要部门和从属关系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通过建筑设计主从关系的搭配实现了建筑设计的整体协调。

1.3 建筑设计的主从关系设计

房屋建筑的外形设计中,应处理好建筑群地主从关系,形成层次分明且特点鲜明的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由此形成统一而协调的设计效果。房屋建筑的设计应实现主从关系的设计,从而实现整体协调的建筑形式,建筑设计应根据功能的要求实现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的陪衬和发展,从而能在建筑设计的搭配中通过主从关系的设计实现了建筑特点的凸显,从而也能形成有效的建筑的美感设计和整体的协调发展。

2 均衡稳定性

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均衡是任何观赏对象中都存在的特性,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特性。具有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必须在均衡中心上予以某种强调,如果在两端强有力的标上某种封闭的母题,即是中间的均衡中心不佳标定,均衡也是可以感到的。

2.1 对称——最简单的均衡

对于复杂的对称建筑,对均衡中心的强调往往是外观设计中颇费周折的事,许多成功的建筑设计,还能以一个自然的进程来启发观者,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绕向设置主要入口的主要里面,把均衡非常明确的点出来。

2.2 不对称的或不规则式的均衡问题

当均衡中心的每一边在形式上虽不等同,但在美学意义方面却拥有某种等同时,不规则的均衡问题出现了。这里,杠杆平衡原理就显得很重要,一个远离平衡中心、意义上较为次要的小物体,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意义上较为重要的大物体来加以平衡。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往往使人不自觉的朝这样一个中心走去,因此,设计的好的建筑物,只需少量导向标志。

2.3 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设计

从普遍的设计规律上看,一般建筑是上小下大,通过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手段易获得建筑的稳定设计。在近代的房屋设计中的底层架空建筑,通过对悬臂结构特性的利用,使用粗糙材料以及浓郁的色彩实现对底层的加厚,从而实现了建筑的稳定性设计。

2.4 不对称或不规则房屋建筑的均衡设计

房屋的建筑设计具有相当灵活的表达形式和特征,从而当房屋建筑的均衡中心并不对称,但其在建筑美学的角度设计上看是平等的,从而体现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不对称均衡。通过使用杠杆的平衡原理,实现了对不对称建筑设计在建筑美学中的平衡发展,从而也能实现对人们的引导和发展,均衡点的设计实际上引导人们自然过渡到建筑的中心点,具体可通过导向的标志实现对人们的指引。

3 布局中的序列

建筑学,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审美上的序列统统都必须是紧凑而有机的。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一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一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序列的布局分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的感受。在规则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处。最适合用来建造社团、俱乐部、宗教团体、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庄严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序列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观上使人惊异的一些部位,比规则的序列更有个性。适合住宅、俱乐部或不规则的社会中心建筑。

4 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个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比例有简单的基数比,如1/1,1/2,2/3等,还有动态比例,如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从单独正方形发展而来相互关联的矩形系列(产生黄金分割点)。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5 总结

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参考文献:

[1]曾春雷.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和逻辑思维[J].中国住宅设施,2009.9

[2]杨凤兰.浅谈建筑美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J].硅谷,2009,(14).

[3]祁景明.建筑美学赏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0).

篇8

课程设计的选题是课程设计顺利进行的前提,选题应该综合考虑设计时间、学生基础、课程内容、学生兴趣等诸多问题,所选择的题目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且能经常接触的建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基础不同,应该给出不同的建筑让学生自主选择,如课程设计经常采用的中小学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自由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选题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每个学生都能选到合适自己的题目、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设计中有所收获。同时,所选择的题目除了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外,还应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遵守规范、进行实地调研等好的设计习惯。中小学教学楼设计属于中等难度的设计,这类建筑学生接触得非常多,和大学教学楼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对于此类建筑都有一定的认识,完成起来难度并不是太大,适合大部分同学。

多层单元式住宅属于较为容易的课程设计题目,这类题目网上的参考资料较多,可以参考不同楼盘的户型图,也可以参考学生家的住宅,完成起来难度不大。这类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比较,通过自己的使用感受来思考建筑的布局合理不合理,建筑好用不好用,如何才能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如何能够使建筑住起来更舒服。幼儿园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因为学生接触不多,同时,一般的小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幼儿园并不多,可以进行参观和实地调研的选择很少,这类题目需要学生更多地上网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别墅设计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但是此类建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类建筑限制较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喜欢的建筑,比如假设自己要建一栋别墅,那么这栋别墅应该是什么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总之,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题目的权利,使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阅资料的习惯。

二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设计质量

传统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安排两周,这两周一般是在期末前,这种时间的安排并不是很科学。首先,靠近期末考试,学生需要期末复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其次,因为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部分在教材的前几章,此时距离学习建筑设计的时间已经较长,不能及时地巩固课程所学知识;再次,集中两周时间,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选择、尝试、构思、查阅资料;最后,该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做课程设计,设计经验不足,同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集中两周完成课程设计,学生的完成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也缺乏创意,大多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尾。考虑到集中两周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端,笔者对课程设计的时间进行了重新安排,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下发任务书阶段,将这个阶段提前至完成房屋建筑学课程建筑设计部分的讲解后,大约时间为第五周。此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题,鼓励学生翻阅不同建筑的图片和资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带学生参观学校及周围的相关建筑,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第二个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安排为第六周至第十六周。安排学生花两周左右的时间查阅相关规范,自行观察相关建筑,在图书馆阅读相关建筑设计作品集,力求做出具有设计感且符合规范的作品。从第八周开始,每周按时提交相关建筑物平、立、剖面图的初步设计图,与老师进行探讨和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段时间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第三阶段为定稿阶段,这一阶段为第十七周。这一阶段主要安排学生进行图纸绘制,教师安排固定的绘图教室,为学生按照学号安排座位,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据前期的初步设计进行定稿的绘制,教师每天随机抽查学生到位情况,同时检查学生的绘制情况。这种安排拉长了课程设计的时间,使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构思设计、与老师进行探讨的时间都大大增长,同时安排最后一周集中绘制成果,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质量和绘图效率。同时,可以将课程设计与教学更紧密地结合,将课程设计融入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复习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内容帮助课程设计的完成。

三多种绘图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往的课程多采用手工绘图或计算机制图当中的一种,笔者考虑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巩固大一所学知识,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认为将两种绘图方式结合更为科学。在前期的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学生采用手绘的方式画出建筑草图进行讨论与修改。在修改完成后可采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画出完整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等,交由教师检查其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在论文的定稿阶段,要求学生绘制手绘图,即在第十七周集中在绘图室绘制手绘图,要求每个学生将前期完成的计算机制图手工绘制到A2图纸上,并且符合相关制图规范。两种制图方式相结合,能够体现计算机制图方便修改、便于保存等优势,也能体现手工制图全局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性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制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手工绘图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制图规范的掌握,同时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两种绘图方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完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篇9

【关键词】美学规律;建筑设计;运用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它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近年来,随着建筑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还在进一步扩大。当代建筑美学正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对建筑美感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反映了当今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向。

1.传统形式美的内涵

形式美是构成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只有通过形式才能使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为人感知。形式美是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的,已经脱离了美的内容,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色彩、线条、形体等形式因素所具有的那种被高度概括化、抽象化了的美。古城苏州在地域性民族建筑的探索中,仍然将传统建筑的某些元素,诸如对粉墙黛瓦的样式进行抽象化,附着在现代建筑样式中,使其表现出某种历史传承的文脉,并寻求新的形式。

建筑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符合几个规律的整体形态,符合力学规律的构图形式,各类材料恰当的使用和配合,以及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色彩、质感的适当处理等。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表形式上的观赏性,而且各种不同的材料以对称、协调均衡等形式构成的空间关系,能够表现出它的内在美,并且发挥其实用功能,突显该建筑的内容或用途。

2.传统形式美的法则

传统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形式美主要体现于理性的和谐美与秩序美,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统一、主次、均衡、比例、节奏与韵律等范畴,这些也成为传统设计教学空间造型及审美表现方面的基本原则,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遵循此法则。这些法则一直沿用在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主义的设计创作中,成为其形式与审美的主导。

2.1统一

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一类统一,任何简单的容易被人们辨认的几何形体都具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有两个主要手段:第一,通过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如较小部位从属于较重要和占支配地位的部位、低处对高处的从属;第二,运用形状的协调,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可以贯彻到建筑物最小的细部中去,这是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构图中完整整体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则建筑必然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在外形设计中,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运用色彩获得统一。这可能是在有些情况下得到统一和协调的唯一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新老建筑,风格不同,若采用相同材料。就会才生一种强有力的统一感。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戏剧性的统一效果,但要强调的是,对比应该是重点点缀,而不要导致对比色彩或材料之间在趣味性发生矛盾。

表情的协调。一个建筑物的所有局部必须“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类似问题。如果整个建筑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让结构的外观支配建筑的外观,这样就可做到协调。另外,由于建筑的性格往往是由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因此,功能表现方面的统一也能其道协调的效果。

2.2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个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比例有简单的基数比,如1/1,1/2,2/3等,还有动态比例,如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从单独正方形发展而来相互关联的矩形系列( 产生黄金分割点)。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2.3韵律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它广泛渗透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中,如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必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

2.4布局中的序列

建筑学,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审美E的序列统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个自然的出口旭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

序列的布局分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的感受。在规则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处。最适合用来建造社团、俱乐部、宗教团体、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庄严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序列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观上使人惊异的一些部位,比规则的序列更有个性。适合住宅、俱乐部或不规则的社会中心建筑。

3.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设计形式,通过建筑的关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实践运用和分析表现了房屋建筑设计的艺术价值和美感享受,房屋设计中的美学规律的实践和运用应统一协调、稳定均衡、合理布局,由此实现建筑的美学的艺术设计的形式,在保证房屋建筑的风格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美感享受。建筑师们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追求,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建筑观。

【参考文献】

[1]杨风兰.浅谈建筑美学规律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J].硅谷,2009,(l4).

[2]马利.论水工程中的美学规律[J].中国房地产业,2011,(7).

篇10

关键词:统一;均衡;稳定;比例;韵律;序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及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美学设计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美虽然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人们要创造出美的建筑就必须遵循建筑美的法则,如统一、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等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基本法则都是一致的,是被人们普遍承认的客观规律,因而具有普遍性。

1 统―(协调)

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在建筑中,为了满足使用目的必然导致形式上的多样性。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最常犯的通病就是缺乏统一,把这些难免的多样性组成引入入胜的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

1.1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类统一,任何简单的容易被人们辨认的几何形体都具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有两个主要手段:第一,通过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如较小部位从属于较重要和占支配地位的部位、低处对高处的从属;笫二,运用形状的协调,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可以贯彻到建筑物最小的细部中去,这是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构图中完整整体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1.2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则建筑必然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在外形设计中,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1.3运用色彩获得统一

这可能是在有些情况下得到统一和协调的唯―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新老建筑,风格不同,若采用相同材料,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统―感。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戏剧性的统一效果,但要强调的是,对比应该是重点点缀,而不要导致对比色彩或材料之间在趣味上发生矛盾。

1.4表情的协调

一个建筑物的所有局部必须“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类似问题。如果整个建筑采用的是同―类型的结构体系,让结构的外观支配建筑的外观,这样就可做到协调。另外,由于建筑的性格往往是由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因此功能表现方面的统―也能其道协调的效果。

2 均衡与稳定

一幢建筑物由于各体最的大小、高低、材料的质感、色彩的深浅、虚实变化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般说来,体量大的、实体的、材料粗糙及色彩暗的,感觉上要重些;体量小的、通透的、材料光洁和色彩明快的,感觉上要轻一些。研究均衡与稳定,就是要使建筑形象显得安定、平稳。

2.1均衡

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均衡是任何观赏对象中都存在的特性,是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特性。具有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必须在均衡中心上予以某种强调,如果在两端强有力的标上某种封闭的主题,即是中间的均衡中心不佳标定,均衡也是可以感到的。

2.1.1对称――最简单的均衡

对于复杂的对称建筑,对均衡中心的强调往往是外观设计中颇费周折的事,许多成功的建筑设计,还能以一个自然的进程来启发观者,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绕向设置主要入口的主要里面,把均衡非常明确的点出来。

2.1.2不对称的或不规则式的均衡问题

当均衡中心的每一边在形式上虽不等同,但在美学意义方面却拥有某种等同时,不规则的均衡问题出现了。这里扛杆平衡原理就显得很重要,一个远离平衡中心、意义上较为次要的小物体,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意义上较为重要的大物体来加以平衡。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往往使人不自觉的朝这样―个中心走去,因此,设计的好的建筑物,只需少量导向标志。

2.2稳定

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般说来上面小,下面大,由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手法易获得稳定感。近代建造了不少底层架空的建筑,利用悬臂结构的特性,粗糙材料的质感和浓郁的色彩加强底层的厚重感,同样达到稳定的效果。

3 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个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比例有简单的基数比如1/1,1/2,2/3等,还有动态比例,如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从单独正方形发展而来相互关联的矩形系列(产生黄金分割点)。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4 韵律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它广泛渗透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中,如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必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

―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韵律也是任何一系列大体上并不连贯的感受或的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在建筑物中有许多韵律形式是特别重要的:

a、形状的重复;如窗、门、柱、墙面等,

b、尺寸的重复;柱间或跨距的尺寸等,

c、较复杂的以不同的重复为基础。

建筑中的韵律,并不局限于立面构图和室内细部处理,内部空间中韵律甚至更加重要。韵律可以是不确定的、开放式的,也可以是确定的、封闭式的。在复杂建筑物中,大和小、宽和窄、横排的房间和纵列的走廊等等空间变化和渐变的韵律相交替,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伟大的和纪念性建筑才具有的那种感染力。

5 布局中的序列

建筑学,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审美上的序列统统都必须是紧凑而有机的。

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

序列的布局分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的感受。在规则的序列中,很少遇到偶然的和意想不到的迷人之处。最适合用来建造社团、俱乐部、宗教团体、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庄严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序列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观上使人惊异的一些部位,比规则的序列更有个性。适合住宅、俱乐部或不规则的社会中心建筑。

篇11

关键词:建筑美学;房屋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52-0102-01

随着人们审美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艺术审美功能,并将其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建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艺术审美对象之一。建筑与美有着较强的联系,在房屋设计时需要在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上,将建筑美学特征体现出来。

1建筑美学的意义

1.1提升审美效果

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是建筑美学的重要功能。我国建筑都非常讲究审美特性,在房屋设计中应用建筑美学,能够营造出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并凸显生态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美学。此外,还可以提升房屋的审美效应,让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房屋设计形式的不同,其审美效果也不一样,能够将不同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呈现出来。

1.2美化房屋环境

房屋设计中造型和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要素,将两者统一起来,能够真正表达出建筑的意义。美学色彩的敏感度较强,能够对房屋造型比较加以调整,解决造型的缺陷[1]。此外,在视觉效应下,能够改变建筑体积,调整建筑的比例。美学元素能够将房屋通风口、落水管等不理想之处加以掩饰,以此实现美化房屋环境的目的。

1.3彰显地域特色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将建筑美学应用到房屋设计中,能够较好的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比如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图形、图案等。因此,在进行房屋设计时,需要对地域文化特点加以考虑,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元素,这样才能够房屋建筑更具地域特色,并带来更具强烈的审美效果,提升房屋建筑的艺术感,加深人们对其的印象。

2房屋设计中建筑美学的应用

2.1均衡性设计

房屋的高低大小、材料质感、色彩深浅、虚实变化等都能体现均衡性。房屋设计过程中,其外部结构、内部空间、使用功能应该聚恒,重点强调房屋的均衡中心,将房屋均衡的特点阐释出来,呈现出均衡之美。为确保房屋的均衡性,轻与重之间要保持平衡,如体积较大、高度较高、材料较硬、色彩较暗、实体性强的房屋,会让人产生重的感觉。而体积较小、高度较低、材料光洁、色彩明快、空灵性强的房屋,会让人产生轻的感觉。如果房屋整体感觉较轻,可以选择底层架空设计方式,借助悬壁结构特性,采用浓郁的色彩和粗糙的材料质感,可以有效增强房屋的厚重感,这样有利于将房屋的均衡性体现出来。

2.2布局设计

房屋布局的设计,主要包括规则布局和不规则布局两种,其中规则布局既可以体现庄重、爽直、明确的建筑设计空间,还能呈现出房屋建筑的风格,让建筑充满美感。而不规则形式可以为房屋增添活力,让房屋显得灵动而富有艺术感,体现出房屋的设计的形式与风格。通过对房屋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建筑的美感,并形成协调统一的房屋建筑氛围[2]。因此,重视房屋建筑的布局设计,让房屋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房屋建筑更富有艺术气息。

2.3比例设计

建筑美学与房屋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让这种比例恰到好处,才能让人更好的感受到房屋的完美与协调,如果比例不当,则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一般来说,为将房屋的美感呈现出来,长、宽、高三个数据的大小关系要均衡,其主要尺寸要有较好的比例,从而有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2.4韵律设计

建筑美学中韵律性特点较为重要,是房屋设计中需要重点突出的环境,有较好韵律的房屋,可以让人更好的感受建筑之美。房屋设计时要重视应用好韵律性,主要表现在构图、色彩和视觉等方面,以此提升房屋建筑的美学效果。在实际房屋设计中,要重点控制好重复特征明显的部分,如阳台、墙面和门窗结构等,体现出韵律性,从整体上增加房屋的美学特点。在房屋室内设计中,要采用封闭、遮挡等方法,让室内空间更有韵律性,从而让房屋设计与建筑美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此外,在体现房屋的韵律性时,要具备灵活、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如房屋建筑比较复杂,可利用渐变的设计方法,让韵律感相互交替,营造出有秩序的变化效果,提升房屋的感染力与艺术性。

3结语

总之,在房屋设计中合理应用建筑美学,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房屋的特色。不同风格、色彩的房屋建筑,会让城市显得更加缤纷,充分艺术之感。因此,要把握好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的关系,让房屋建筑更具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房屋才可以折射出地方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并将美的概念充分诠释出来。

参考文献

[1]江奇莉.美学思想在房屋建筑当中的应用规律[J].门窗,2014(10):381.

篇12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美学规律;探究

引言

房屋建筑物就是用来满足人们居住、办公等一系列活动的实物场所,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物所能提供的精神享受。古老、传统的火柴盒式建筑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点要求。越来越的美学思想被注入到建筑艺术上去,虽然在房屋建筑的美学设计上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与不同的民族之间,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建筑形式也千差万别,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要想建造出美的建筑,就必须遵循包括空间组合、统一、均衡、比例、韵律质感、色感等等建筑美学法则。当然,现代的建筑美学正在像更加宽广的领域中发展,通过自然美、环境没、人文美的相互结合,形成房屋建筑设计美学的发展新趋向。

1、统一性、协调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艺术,它都具有其风格独特的统一协调性,房屋建筑也不例外。然而往往在房屋建筑中,为了满足各种使用的目的形成多样性的同时,最容易丢失的就是统一性。房屋建设的协调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形状、表情、颜色以及主从分明的协调统一。

1.1房屋建筑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

建筑物形状上的统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统一,任何结构简单、容易辨识的几何形体都存在着其某一种必然性的统一。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研究其形状的统一性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次级部位对主级部位的从属性关系,具体就是指低处部位对高处部位的从属,小部位对重要部位以及支配部分的从属。②运用形状的协调特性,利用好形状与尺寸的协调统一性可以深入到房屋建筑的最细小部位中去,这样不仅仅能够完成建筑物内外统一构图的任务,还能很大程度上彰显建筑物的表现力。

1.2表情的协调统一

一个完美的建筑物,要表现出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建筑物整体上都是采用了一种结构体系,这样一来建筑物的外观也就完全受结构的支配,最终形成建筑物整体的协调统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也是拥有性格的,每一个建筑物的性格最终受其功能来决定,因此,在建筑物功能方面保持协调统一对其性格、表情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3搭配色彩获得统一

房屋建筑物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只有通过色彩的搭配才能实现协调统一。这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物材料的选取,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时代的建筑以及风格不一的建筑等,采取相同的材料进行建设,往往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协调统一感。建筑材料的色彩在设计时进行完美的对比反衬,也会产生令人欣悦的的统一效果,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对比指的是一种强调效果,即重点点缀,而非材料与色彩等产生欣赏上的矛盾。

1.4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无论是何种房屋建筑,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建筑物根据其自身的功能要求都可以分出主要部分与从属部分。在设计施工中对主从部门加以区分对待,这样就可以使得建筑物显得自然、清新,避免平淡、松散、无统一性。当然,建筑物的外形设计极为重要,如果能够恰当的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协调关系,这样就能让建筑物显得主次分明,以主遮次、以次衬主,增显建筑物的表现力与协调统一效果。

2、均衡与稳定

我们知道一幢完整的房屋建筑物,在其大小、高低、材料质感、虚实变化以及色彩的深浅等的不同,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但是一般来讲,我们认为那些体重过大、材料粗糙、色彩暗淡的实体的建筑物会较重;相对来说体量稍小、色彩明快、材料光洁、通透的会让我们感觉较轻。由此看来,研究均衡与稳定对建筑物的形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均衡

所谓的均衡就是研究建筑物上下左右各部分之间的轻重关系,是观赏对象所拥有的特质。凡是具备良好均衡性的艺术品,都会在其均衡的中心上特别的强调。

2.1.1建筑物中最简单的均衡----对称

我们常见的复杂建筑物中,在设计其外观阶段往往最主要强调其均衡中心的设定。在世界各地比较知名的建筑中,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一种非常自然的进程来让观赏者受到启发。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找到主要的入口,把建筑物的均衡方面明确的体现出来。

2.1.2不规则或不对称的均衡问题

虽然一些建筑物的均衡中心在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上升到美学角度来看,它们显现出来的这种不对称却存在着等同。我们常用的杠杆原理在这里就有一个很好地体现,当一个意义上是次要的、远离均衡中心的小物体,往往可以用靠近均衡中心的大物体来均衡它。让人们不自觉的朝一个中心走去,这就是建筑物均衡中心的可靠作用,因此,一个设计优良合理的建筑物无需多少导向标识。

2.2稳定

房屋建筑物的稳定问题就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情况下都会设计成上小下大,从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技术方法来寻求稳定效果。

3、韵律

任何一种物体中的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就是韵律,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中都是存在的。就是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这种不断重复现象所形成的独特节奏,能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韵律实质就是元素重复的一种属性,在建筑中,这种有规律、有秩序的重复能够给建筑物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形状的重复、尺寸的重复、复杂的韵律重复以不同重复为基础,这三点是建筑物中最为重要的重复。在建筑物中,韵律不仅仅可以是开放式的、不确定的,还可能是确定的、封闭式的。一般来讲,世界上伟大的知名建筑都具有这种韵律,并且能够给人一种极强的感染力。

4、比例

在建筑物中,所谓的比例就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这种比例关系贯穿于整个建筑的任何层面,无论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存在合理的结构比例,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

5、结语

总而言之,美学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是在当前的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赞同。但是,相对而言建筑设计的美学工作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活动,如果只是一味的遵循前人总结出的观点与规律,就会很难满足人民审美标准,出现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必须在灵活的应用这些规律的同时,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技术,再结合地方特点、文化、环境,设计出既满足人们功用的房屋建筑,同时还能满足人们追求美的愿望。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房屋设计建筑设计美学规律

建筑是一门艺术,房屋是建筑的主要实物形式之一。它即是人类的日常居住生活场所,也是我们生活中目之所及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对建筑艺术欣赏能力也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美学元素就成为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因素之一。建筑艺术的设计应在总体上具有协调统一性,从而通过统一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的表现,房屋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应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实现建筑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的享受。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都不尽相同,房屋建筑的特色也随之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但是人们想要在建筑上设计出特色之美,也要遵守建筑设计中美学规律。对于建筑的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却也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形式需要参考一定的建筑美学规律及基本法则[1]。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如何统一而又有所不同,就成为了建筑中艺术设计的关键所在。

1协调统一性

建筑艺术在设计风格上应呈现出一定的协调统一性,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应用于实际建筑物的完美结合。房屋建筑在进行设计尤其是艺术设计时候,不仅仅需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物本身使用功能的需求,更需要将建筑的艺术形式多样化融合并且呈现出来,从而使人们能够在居住的同时欣赏建筑带来的艺术美感[2]。

1.1外形的协调统一

房屋的建筑外形协调统一性是指人们通过对建筑物自身所呈现出的形状简单辨识后,便能够基本分辨出其艺术形式。建筑的美不仅仅是其自身的结构美,也不只是单栋建筑的美,而是应该将其融入到周边环境中,与道路及已有建筑形成整体的外观协调一致,不突兀。如果缺乏相应的环境融合衬托,房屋的建筑设计风格则与周边情景和环境难以融合,不能形成外形的协调统一性,房屋的建筑艺术形式也就难以实现。建筑外形的协调统一则可从建筑格局中的主要从属关系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筑风格与艺术设计形式的合理的搭配,从而实现整体建筑设计的外形协调统一。

1.2主从关系设计的统一

为了实现建筑形式的整体协调统一,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应重点考虑主从关系的协调统一。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不同,应将其区分为主次两部分,以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关注搭配的合理性,突显出建筑的关键点,从而有效形成建筑美感设计与建筑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发展。此外,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外观设计时,还应妥善处理好建筑群的主从关系,形成特点明确、层次清晰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呈现出统一协调发展的设计风格。

1.3色彩设计的统一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也能形成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性发展。建筑风格与建筑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色彩的多样性也与建筑材料的样式紧密相联。通过对建筑材料多样性的变化来实现一定范围内协调的过程,建筑的统一性设计应实现设计材料的整体搭配的协调,才可以成为大众接受的统一的风格,从而使得人们感受到建筑艺术之美的独特享受。

2均衡稳定性

房屋建筑的设计不仅仅要体现出建筑的协调统一性,还有提现出其均衡稳定性。通过建筑物规模、建筑立面形状、建筑材料类型、建筑颜色变化等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的建筑设计的美感与建筑风格,也会给人们视觉及体验上带来不同的感觉。房屋建筑不同的设计风格是由设计中多种设计因素的不断变化所形成的,设计师通过对不同创造性风格的搭配理解及多种设计手法的分层次选用,实现了房屋在建筑美学设计中的均衡稳定发展。但由于建筑设计对轻重的感觉不一致,造成人们对建筑方案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如感觉较重的建筑类型有:大体量建筑、实体封闭结构、材质粗糙及建筑材料的颜色不够明亮轻快的;而相反的类型则会显得更为轻快。房屋建筑设计通过对整体的均衡稳定性进行分析,就会呈现出平稳舒适的一面,从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主要是体现在建筑物中每个部分都有轻重的关系,通过建筑结构中每个部分的均衡关系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层次及搭配形式,这是对建筑的各个层次的搭配发展。房屋建设中的均衡性是比较常见的,但却是建筑形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经过均衡的设计形式,能在建筑均衡中突出建筑主题和特色,因此更能体现建筑上特有的设计形式。从而经过层次的变化展现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题,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

3布局合理性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在空间上体现,也会在时间上得以体现。在对房屋的布局进行考量和设计时,也要排布好建筑的各项功能序列及建筑结构。因此,在房屋建筑美学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合理性。从美学布局合理性考虑,不同的建筑布局风格以及序列设计的应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展氛围。房屋建筑序列的布局主要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类型。其中,对于较为规则的序列类型设计方案,能够体现出虚实复杂或简明有道的建筑设计空间。对建筑风格的设计实现了凸显和发展,使人们更能体会到美的享受。而不规则的序列建筑设计,空间布局上更具灵动性[4]。因此,建筑美学的设计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运用是实现了建筑的有效设计形式,通过创造性地规律利用,才能建设出富于美感的房屋建筑的设计形式。

4结语

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设计美学应用还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建筑样式的多样化不足,我们要在努力遵循一般建筑规律的前提下,提出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符合建筑美学设计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建筑美学方面,需要尽快发展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掌握其设计核心。建筑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创造性艺术活动,应该灵活地运用本文所述的多种房屋建筑设计美学规律,通过对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特点相结合,并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形成被大众欢迎和接受的建筑艺术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规律,否则会给人带来一种死板的感觉。只有懂得这些规律,会用这些规律,才能设计出更多高品质的房屋建筑,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琦.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33):12-13.

[2]郭艺端.美学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

[3]滕凯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研究[J].江西建材,2014(15):32.

篇14

1 协调统一

不关事那种类型的艺术,必须在整体上有一个统一的美感,这样的美才是真的美,当然在建筑物中也是这样的,我们把建筑物建立起来为的就是居住和储存物品,我们在进行建筑物施工的时候也会把建筑物建成多种多样的形状,例如悉尼的歌剧院就好像一条鱼一样,我国的奥运会体育场馆就好像鸟巢一样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建筑例子,但是在这些建筑物当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得缺陷,那就是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没有完全统一起来,部分美虽然也是美,但是如果把各个部分的美全部集中起来,那么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看到这时候观看着会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我们说到的统一可以分为下面的这几个方面:第一,几个比较简单几何图形的统一。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建筑物当中,肯定会有一些建筑物的形状,我们把这些形状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我们的感觉就会有很大的变化;第二,主次分明的统一。在建筑物中肯定会存在主次之分,我们如果能够把主次配合好,让他们统一起来,这时候人们不仅能够很简单的就把主次分辨出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观看着切实体会到什么是整体美;第三,使用色彩统一。建筑物在后期的装修维护过程中肯定会用到大量的颜色,通过对这些颜色的对比和分析我们最终会确定出一套最终的选色方案,然后把这一套色彩方案付诸到实际的建筑物上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建筑物显得蓬荜生辉,最重要的是我们居住在这样的建筑物里面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心情,不管是生活还是娱乐都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对建筑物最大的要求。下面我们对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作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2 理性和经验的结合

马里奥·博塔的建筑思想有着非常明显的理性主义思想在其中,他设计出来的大多数作品既能够折射出原来的那种古典理性主义,而且还可以让其他人从建筑物上读到新理性主义的含义。在建筑的方法上,建筑物主要是通过把古典集合型和一些其他的组合当做是建筑物的构成元素,建筑物对主从关系的诠释也是比较清晰的,同时建筑物也把对称美演绎的比较完美,其轴线设计非常合理。

在立体面上的设计上,建筑物的构图中心比较强,而且用一些常见的几何形状就把天窗的布局很好的表现出来了;在图纸绘画方面,马里奥·博塔最喜欢的就是简单的几何原型,尤其是对圆形的喜爱更是到达了钟爱的程度,因为在马里奥·博塔的思想里,圆形代表着完整,用圆形这种几何形状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其纪念性会提高很多。在建筑语言汇总方面,马里奥·博塔的建筑作品通常应用的都是古典建筑的建筑语言,在建筑中保留了原来的边角,建筑物的中央区域存在着一定得空壁,建筑物的倾斜比较少,建筑物的窗洞定位也是非常准确的,这样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就和原来古典建筑物的拱状建筑比较类似了;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物中,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把材料的质感和材料的表现力都充分的发挥了出来;在建筑物的具体构造和建筑物的细节部分方面,马里奥·博塔则是用一些砖块和石头构成了一副比较完整并简洁的图案,给人们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3 地域主义倾向

在西方有很多的建筑师都是以马里奥·博塔马首是瞻的,他们都是对提挈诺型建筑非常热衷的,他们一方面对当地的一些特征进行维护,另外一方面他们对那种普遍的文明又有着一种抵制的心里。

首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马里奥·博塔长期扎根在这片区域,他对这片区域的地理环境非常了解,所以才会存在这种情况。马里奥·博塔在设计作品形状的时候主要是立方体和圆形的,在建筑物选材的时候主要选择的是红砖、一些金属以及混凝土,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总之,马里奥·博塔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对他生活的那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因为他长期生活在那种乡村环境当中,他能够很好的体会出那种环境营造出来的非常高雅的氛围。

其次,马里奥·博塔用非常强烈的寻找“根”的那种意识对那些地方的文化和周围的一些历史传统都有着一定得挖掘作用,同时也给了周围环境很多的普遍意义,这样就可以给建筑物增添很多的活力。其中在一些西方教堂设计过程中,都会有马里奥·博塔的影子存在,这也就是一位建筑大师的影响力。

马里奥·博塔是非常喜欢用圆形来表达一些情感的,在巴洛克教堂的建筑过程中就请到了马里奥·博塔,在教堂的建筑过程中就应用了很多的圆形结构,一些天窗的设计和一些顶部设计等,马里奥·博塔还借助了比较抽象的建筑语言完美的表达了变化的永恒规律,用非常惊人的空间变换效果征服了大多数人的质疑,从而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