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地理教学现状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教学现状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师 教学现状 调查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X市Y区的4所初中的教师,为了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此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

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共15道题,题目设置为限制性选择题和主观性问答题两种类型。具体如下:(1)对目前使用的仁爱版教材的看法,第1―3题(单选)。(2)教学课堂与实践现状,第4―6题(单选)。(3)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读图能力)现状,第7―9题(单选)。(4)对新课改的看法,第10―14题(单选)和主观题。

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问卷设计完后,向有关教师和学生咨询、商讨,对问卷进行修改。 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问卷中选择题的选项程度进行了修改,便于更好地回答和统计;(2)个别选项的表述做了调整,更符合实际;(3)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背景。

1.3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共设计14个限制性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答题,其中限定性选择题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教师问卷的最后一题为:“在目前教学中,您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分别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主要是了解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后,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的看法。经整理后的观点有以下方面。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比较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已经通过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起之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不太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第一,相当多教师共同反映地理这门学科仍然未受到应用的重视,有些学生在地理课上写其他作业。第二,部分教师反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第三,虽然新版教材的图片和活动很多,但是辅助的文字材料比较少;还有个别教师反映教材的逻辑不强。第四,个别老师说新课改虽然已经实行多年,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环境还有待改善。

2.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地理教材的现状

调查表明,教师在回答“您认为现在使用的仁爱版的地理教材编排的是否合理”时,有33.3%的教师认为地理教材的编排比较合理,43.3%的教师认为一般,23.4%的教师认为稍微有点不合理。由此可见,个别教师在教材的编排上有些看法。但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因为在回答“若说目前使用的地理教材编排得不合理,那么主要体现在哪一个方面”一题中,66.7%的教师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上。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教材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少,图片增多,增加阅读、活动等,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是考试的要求没有变,这无形中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查阅大量相关教辅,深入理解考点和考试要求,把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讲给学生,让他们听懂并会运用[2]。

2.2地理实践开展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回答:“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效果”这题时,有23.3%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有40%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只有3.3%的教师认为不但没有效果还出现一些问题,还有33.3%的教师选择没有开展地理实践这一项。

因为地理实践开展效果一般甚至不好,所以不经常开展地理实践。原本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实地考察有关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理论联系实际,是丰富学生对自然、人文地理的认识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很好途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放松一下,调节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出于对学生安全和实践所用经费的考虑,基本不组织学生外出实践,即使组织一次活动也要层层申请,最后只能落空。

2.3教师队伍的现状

本次调查增设了一些教师基本信息的填写,从填写的情况发现现任地理教师中只有50%的教师是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学时间总是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学科教学岗位,学校的专职地理教师很少,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没有受过专业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师,再加上会考只求过关,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4]。

3.结论与思考

3.1增加教辅材料

新教材的文字在量上大幅度减少,在插图特别是地图的配置上大量增加,但可供教学使用的提示性信息或文字太少,这就需要有大量配套的教辅材料让教师参考使用。

3.2开展地理实践

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地理实践的开展尤为重要。第一,落实经费的投入。学校要认真落实“地理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并且购买相应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为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第二,建立健全与地理实践相关的制度。学校、政府、社会等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等并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以保证地理实践安全有效地进行。

3.3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一批素质好、业务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保障。推进地理教学改革,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第一,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清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要爱岗敬业。第二,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地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市、区教研部门可以在每年暑假组织各学校的地理任课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技能与学习方式变革、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及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许以全.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1(6):199.

[2]黄宜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政史地教研,2012(5):94.

[3]尹海匣.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191.

[4]韩晓菲,杨晓英.中学地理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52-53.

篇2

在基础教育中,改革原先存在不足和教育弊端,积极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全面人才,成为此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于2001年启动了中学地理的新课程改革,力图建立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创造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实施情况如何,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每一个地理课程研究者所关注。一直以来,初中地理学科被学生称为“副科”,被认为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往往在刚接触地理学科时,认为地理是门新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到后来越懈怠。由于学校的应试教育导致它的地位很尴尬,课节少,学生在主科学习任务极大的前提下,不愿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科目上,这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大部分初中生在即将毕业时,地理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无知到一定地步,让地理教师汗颜。

受教学资源限制,农村教学设施简单,很难让学生从趣味性入手。传统教育总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独自表演,学生在台下“听话”地听讲;教师在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知识的来源仅仅来自教师,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明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抽象的经度纬度,讲解很吃力,学生听得很无趣,教师讲得很无奈。一根粉笔,三尺讲台,简单的教师手制教具,简单的地图,很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地理感兴趣。

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视野狭窄,“地理”是距离学生的世界比较遥远的科目。学生的视野只局限在眼前的地域上,对祖国乃至世界蓝图都很茫然,对于信息量严重匮乏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

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仅靠死记硬背很快就忘光了,如此这般真是给农村地理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在笔者从事了十几年地理教学过程中,累积了少许经验,算得上是应对以上难题的对策。

一、扭转观念,把素质教育深入学生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从提高个人素质入手,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意识到缺乏地理知识的危害,这是当前教育的需要,也是进入高中必备的基础。可以举例,2001年一初中学生在旅游区迷路,因缺乏地理知识,导致严重后果。专家指出,学生的生存技能差固然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此学生不能运用简单的地理知识辨别方向。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地理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知晓这门“副科”其实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知识与趣味性统一,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学科

与时俱进、完善自我。首先,要求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应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间营造和谐、互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美籍华人杨振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对地理知识既好奇又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筒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丽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具有传奇色彩神话故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归纳整理,通过浓缩、比较等方法化繁为简,使知识的表达模块化、形象化、层次化,便于记忆和掌握。

三、运用现有资源开发其探求欲望,走得更高更远

篇3

关键词:GIS;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对策

GIS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将其融入地理教学的时间也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r候,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效果,还将其本身较为灵活的教学内容变得十分死板。因此,我国应当对GIS技术展开研究,改善该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缺点,充分发挥其自身优点,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对GIS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应用GIS的水平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中地理教师中了解GIS技术的不足两成,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该项技术都不是很了解。并且,在这两成地理教师中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数量应用GIS技术的更少,所以地理教师GIS水平的缺乏是阻碍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缺乏对GIS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师缺乏对GIS认识,没有意识到GIS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导致GIS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的重要原因。调查实验发现,被调查的地理教师中没有一个教师认为GIS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地理教材中涉及GIS内容,也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介绍或是直接略过,没有充分发挥GIS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3.缺少软硬件设施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不仅是GIS技术的基础设施,也是发挥GIS作用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能够满足GIS应用基础设施的高中还很少,即使有些高中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在软件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所使用的GIS软件有一个较为相似的特点,就是软件功能较多、专业型较强,软件的安装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因此不适合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二、GIS融入高中地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1.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

各地高中应当对本校地理教师进行GIS培训,待培训完成以后地理教师应当针对教材中能够应用到GIS技术的内容进行设计,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不同高中之间应当加强在GIS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从而实现资源的相互共享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一些使用GIS技术取得较好效果的高中,应当为使用效果较差的学校做好成功的示范,以提高这些学校GIS技术的使用效果。此外,我国高中还可以借鉴国外在GIS技术上的使用经验,以提高本校的GIS应用水平,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2.高中应当加强与师范高校的合作

为了充分发挥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应当加强与师范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关系,可以让师范高校中熟练掌握和应用GIS技术的学生去高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实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师范高校学生的实战教学经验,还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师GIS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一项双赢措施。

3.高中应当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一般情况,重点高中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高中在硬件设备上已经达到了GIS技术的使用要求,然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一方面则有所欠缺,需要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完善这类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在软件上,则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同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合作,根据当地高中的具体情况研发出具有针对性、比高的GIS软件,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在GIS技术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认为该技术是无用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地理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不必地将GIS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因此,高中学校应当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这一观念,充分认识到GIS技术的重视性,充分发挥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GIS技术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GIS技术一直都没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晓慧,朱丽,卫海燕.GIS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6):112-114.

篇4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二、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篇5

摘 要 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对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学科地位、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教学实施配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更新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等系列对策措施,为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程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54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Junior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ZHANG Qinghua

(Shaping Middle School, Yibin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Sichuan 64400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did the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about teaching performance, faulty resourc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erformance for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put forward the renewal idea and the series countermeasure measure,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junior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discussion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课程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和结构不够合理等,亟待解决。

1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融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情感等教育于一体,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情教育的需要。它不但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更让同学们意识到对于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地理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加强了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三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需要。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教会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教育手段。地理教材中有国家、乡土地理知识,同时也包含了当今我国有争议的国土及历史性问题,对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堪忧

众所周知,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不纳入升学考试,目前学科地位堪忧。一是从升学率观点出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基本上不重视,在教学条件、实验设施、课时安排、课时值、地理教师任用及待遇等方面均存在向升学课程倾斜问题;二是地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源动力不足,认为承担地理学科教学就是上“豆芽”课,教好教坏一个样,存在一定得过且过的思想;三是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不想在非升学科目上浪费时间影响升学,乃至不学厌学者普遍;四是社会、家长抱着无所谓态度,地理学科学不学没关系,开不开设也没关系。

2.2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评价现状

一是课程理念新旧、课程目标不强、课程内容学科本位严重。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就涉及地理学科,但由于课程的结构原因,学生感到茫然;而教材内容又把最难的知识点放在第一部分,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高线等,使学生望而生畏;加上教学用具和条件有限,使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差,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二是教学评价方法僵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依然以分数衡量,教师不得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获取知识,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成为空谈。三是地理知识与能力脱节,主要表现在:(1)实践地理学科薄弱。学科特点应该是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广阔的空间。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正常的野外活动几乎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地理课外探索和实际活动。(2)地理教材部分偏难、偏深,内容偏多。课程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在编排上是应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应当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的。(3)预备知识不足,学生学习困难。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完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科的建设需要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依靠。受升学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基本不设专职地理教师,有的学校2000余名学生,只有3~4名教师任教,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来任课的。二是课程教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正确阐述各种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揭示各种地理过程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目前初中地理任课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地理方面知识、相应的专业技能,对乡土人情知识也知之甚少。三是教学观念和理念滞后。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各部分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知识方面,强调基本的知识结构;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负责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新观念、新理念得不到及时普及,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问题。四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在新课改的思想指导下,地理学科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理性更强、图像地理信息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学习的评价方法、手段、内容、题型也发生了多样变化,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知识,而且更关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积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是适应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2.4 地理学科教学设施配置亟待完善

据调查,现行初中由于学科原因教学仪器设备短缺,硬件设施相对薄弱,致使教师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许多初中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象地形的褶皱、断层模型,甚至地球仪这种基本仪器都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实验室更是缺乏,多媒体辅助设施也滞后,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与期望值尚存在一定差距。

3 农村初级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3.1 顺应时展,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地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地理课堂教学,努力促进动、图、声、影等教学方法的转化。二是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活动,从优质课比武、优质课下乡等活动中把握时代气息,提高地理教学技能,拓宽地理教师的视野,调动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加强自身学习,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新进展,积极吸取新的理论与模式。

3.2 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要有一支甘于奉献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心理的地理教师队伍。一是各级各类领导要高度重视初中地理学科在今后生活、学习、未来工作及后续升学的重要性,在师资、课时、实验实施等软硬件方面予以支持,在待遇方面适当倾斜。二是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从 “承传型”向“研究型”角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三是配备足够量的师资队伍,从专业方面、数量方面为初中地理课程学科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四是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地理学科对未来生活、工作、升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3 整合地理教学内容,改进评价体系

一是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地理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整合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情感与人格教育等。主要包括:(l)知识方面。通过专题和层次等形式来组织有关知识内容,突出基础性、现代性、应用性,明确结构、突出主干。(2)技能方面。加强实验技能训练,设计并开发有关地理在观察、实践、交流信息等方面的心智技能,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协调。结合乡土教材适当增加地理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3)科学态度情感和人格教育方面。通过初中地理学习,着力对体现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对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设计。二是改进评价体系。将系统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3.4 优化初中地理课程学科的教学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单纯知识传授变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改变以往的“师讲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放性和多样化,优化教学过程。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多媒体教学法、设疑推进教学法,野外观察法等,让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使学生既想学、又爱学。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生为本,将地理教学的目的、理念和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配以教学案例加以示范指导。三是形成良好教学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搞好教学互动,同时重点应抓住三个环节:课前、课堂、课后。做到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强化复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有趣、多能、高效”的特点,首先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其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整合各种资源,把握好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34-36.

[2] 胡唐明.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3] 蔚东英.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11:135-136.

[4] 宋颢.中学地理课例研修课程的特点与构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44.

篇6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双语教学 维吾尔族教师

1.调查的实施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新疆各地区进行地理双语教学的教师。调查发放问卷回收率95.45%。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地理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重视双语教学是提高地理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以下表2-1调查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中学对地理双语教学是比较重视的。

表2-1 学校对地理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2.2教师汉语水平等级。

由问卷统计得出,汉语水平达到8级和8级以上的教师占61.91%,说明地理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不太高。

2.3教师对地理双语教学的认识。

表2-2 教师对地理双语教学的认识

2.4教师在地里教学中的语言使用情况。

由调查结果得知,47.62%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汉语为主、维语为辅的形式,33.33%的教师采用汉语和维语各占一半的形式,全部用汉语教学的教师占14.29%。双语教师普遍认同教学过程大多数内容用汉语讲,比较难的知识点用母语的双语教学模式。

2.5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从表2-3可以看出,教师希望学到更多双语教学技能技巧及地理专业知识。

表2-3 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3.维吾尔族中学地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地理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

被调查教师中,只有61.91%的教师达到8级和8级以上的水平。被调查的教师的HSK(国家级汉语水平考试)过级率较高,但是很多在职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达不到用汉语授课的水平。维吾尔语学校的教师都是学习母语的大学或中专毕业生,双语教学的教师汉语不熟练,发音不准,无法用纯正的汉语表述、讲解所授课程的内容,这就影响了双语班学生的学习。

3.2对地理双语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完全。

关于地理双语教学目标,只有19.05%的教师认为首先是地理学科目标,其次是语言目标。在学科双语教学中,首先应确保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决不能以降低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1]。

3.3地理课外活动的组织不理想。

地理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52.38%的地理教师表示几乎没有组织过地理课外活动,28.57%的地理教师表示很少组织地理课外活动,说明没有有效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3.4教学研究的不足,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调查发现,只有47.62%的教师表示“经常”或“偶尔”进行双语教学研究。加强双语教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4.提升维吾尔族中学地理双语教学的对策建议

4.1努力提高维吾尔族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

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专业的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准,以在任何时候用第二语言授课。所以应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加大赴内地和疆内各培训学校进行挂职学习力度,让更多的少数民族骨干教师获得深造机会。充分利用各学校自身力量,加大民汉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力度,组织有一定潜能的民族教师到本县市汉语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进行培训、观察,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方法、教学方法和经验[2]。

4.2重视双语教学工作,正确宣传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调查显示,维吾尔族中学比较重视地理双语教学,为了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继续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的实施。深入实际,找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有明确认识,应确保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不要以降低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换取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4.3积极组织各种地理课外活动。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地理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学生对课本以外知识的追求。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组织各种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刊物,观看地理影片或电视节目,条件允许的话,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气象站等。这些课外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经历,增加学生的学科知识。

4.4加强对地理双语教学的研究。

加强双语教学研究是推进双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地理双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双语教学研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程序;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49-01

1.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低下的原因

1.1 师生关系淡漠,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淡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和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接触,相互之间交流也不多,致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

1.2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信息不够生动。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

1.3 教学模式单一,主体地位不够明显。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在课堂学习中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未能将主体性发挥出来。

1.4 教学空间狭隘,个性发展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45分钟,对一些地理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没有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未能形成高中地理教学的立体模式。

2.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途径

2.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著名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学是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娱乐功能,还包括激发学生身深层次的勤学苦练的"苦学",凡愿苦学者对所学的学科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与顽强的拼搏精神,其结果必然自得其乐。 教师教学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那么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进入到"我要学"的境界,并能不断地保持下去呢?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采取了形式多样,包括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意识教育的新课导入方法,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在使新课有良好的开端,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必修一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时,应该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2.3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地理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综合复杂的看图说话过程。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3.培养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这决定了学生必须认识学习和实践的联系,不仅要通过实践获得问题的答案,而且要注意学习的深化和拓展,教师应该多设计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篇8

关键词: 地理教学 低效现状 有效政策

一、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低效现状的原因

1.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课堂教学低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传播,还要教导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传统教育理念在我国已根深蒂固,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被全部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工具。例如:在“我国省份如何划分”知识学习过程中,课堂讲师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当有学生问:为何如此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老师就会告诉学生只需记住,背会就可以,这样学生就会死记硬背,不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受,并牢记于心以备应试之用。这样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就会被忽视。

2.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是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但关乎课程的安排,还影响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学习方法。但是,现阶段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教师的考查方式就是学生成绩。这就给教师造成很大的教学压力,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造成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只看重地理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这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根本无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教育提问时,很多问题是教材原文中可以找寻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提问环节不会自己思考,而是直接翻找教科书,对于学生直接将教材上的语句论述出来,不加入任何个人思考的答案,老师也是听到一半,直到这个知识点学生会了,就会开始新的单元。

3.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课堂上只是专心听讲,纪录好老师的授课内容,忽略自己的疑问、观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部分教师尝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前一天将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但是效果并没有老师想象得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很难真正静下心来预习,更不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不会的知识点。真正看老师要求的内容的同学少之又少。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合作学习在现今教育过程中无法完全体现。课堂上,当老师要求分组讨论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没有记住,或者对老师所给的问题毫无兴趣,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为此出现部分同学组聊天,部分同学围绕并非重点问题的“重点”展开讨论和争执,慢慢出现极端化。对地理这门科目相对喜爱,平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的学生经常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开激烈讨论,而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地理相关知识有所忽视的同学则把合作学习时间当成课堂休息时间,则会只听,不发表意见。

二、解决低效状况的有效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摒弃传统教育中自己是“主宰者”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多媒体教育,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经典教学视频与自身教学经验、教学特点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与互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制订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

我国教育有按年的历史,传统应试教育一直伴随教育发展。因此,应试教育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期内无法根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老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育额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过程,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设置,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回答问题之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后重拾自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如讲解“局部气候”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讲解途中设置“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与局部气候类型的相关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回答。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同时加强新知识点的记忆。

3.设置问题,增强教学互动。

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学生不仅要重视自身的成绩,还要加强自身其他能力的提高。例如,自主学习的能力,勇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及课后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或者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应主动提出,可以先和同学进行讨论,再找老师进行解答和指导。在课堂和课下自主学习环节中,认真做好预习,努力完成教师的任务,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标示,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寻找答案。如果在讲解过程中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且提出观点与同学讨论。同时,老师在旁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出指导,必要的时候延长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老师可以随机提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选题。

综上所述,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的低效现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人们越来越重视那些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忽视了能够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社会科学知识,比如历史知识。历史教学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内地还是,历史教学都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在山南地区桑日县中学的实地调研资料,进一步阐明历史教学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引起大家对历史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桑日县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对策

历史教学是在记录、学习、解析、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增强人们的文化与技术、影响人们的道德修养的教学活动,自教育之始就存在。历史学科就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内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在不断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山南地区桑日县中学的全面调查,进一步解析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学在桑日的现状,剖析所存问题,寻求解决对策。

一、 桑日县中学基本情况分析

(一)桑日县教育基本情况概述

桑日县位于自治区山南地区东部,全县国土面积263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高,尤其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截止2014年桑日县共计中小学8所,幼儿园15所,学前教育覆盖全县各个地区;教师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截止2013年,各级各类专任教师共计237人,基本满足桑日县教育事业对教师的需求。①从财政局获得数据可知,全县总财政收入的20%-30%投入教育部门,将来还会继续增加。②

(二)桑日县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桑日县中学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125亩,是桑日县唯一一所现代全日制寄宿初级中学,地处雅鲁藏布江河畔,校园绿化成荫,环境优雅怡人,教学设施一流,拥有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教职工队伍。学校秉承爱国、感恩、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以“有教无类重人才,和谐发展办教育”为办学理念,本着“为学生成人成才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书香性、和谐型、法制型、文明型和美丽型的“五型校园”,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目前,桑日县中学共有三个年级,15个班,630人,其中,七年级有五个班,共214人;八年级有五个班,共207人;九年级有五个班,共209人,全部住校。学校专职教师68名,1名行政编制人员,共69人,其中以本地的藏族教师居多。新课改以来,学校定期派教师去陕师大、北师大等地学习。学校共15间教室,2013年到2014年间,刚装完电子白板,除了一些老教师,青年教师经过学校的培训之后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灌输式教学的形式。另外,学校还有自己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节③,展示学校的文化特色。④

学校有两名历史本科专业毕业的教师,但没有执教历史,而是执教汉语。目前担任历史教师的是二名藏族老师,都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学校同时使用历史课本和历史填充图,历史教材是人教版,汉语版本,内容是讲授中国历史,从先秦到近现代。人教版教材图片和文字搭配适当,课后题较少。初一、初二每班一周两节课,一共十节课,一节课40分钟,一个教师带一个年级,使用汉语普通话授课。另外,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定期放映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比如焦裕禄等。⑤

二、桑日县教育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桑日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结构不合理。首先,青年教师少,占总体教师的40%,中老年教师较多。其次,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高级、中级职称的教师没有,仅有少数初级职称者。第三,教师分布地区不平衡,多数专职教师都在桑日县城,农牧区教师在数量上比县城教师少,在质量上比县城教师差。

(2)优秀教师流动频繁。据当地教育局透露,由于教师待遇不合理,医疗保险、补贴优惠等政策不够明确,很多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或牧区,甚至有教师放弃工作岗位,外出打工。

(3)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不对口、质量不高,非师资教师较多,到岗位后没办法胜任教学工作。比如,初中历史教师很多是学校内部转行,或者主课教师的兼课教师,亦或年老体弱即将退休的教师。这样的不稳定的师资队伍,制约了桑日县教育的发展。

(二)桑日县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笔者通过抽取七年级一个班,八年级一个班,共60人,发放问卷60份,进行问卷调查,使调查资料及数据更加真实,进一步了解桑日县历史教学现状,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

(1)多数藏族学生和内地学生一样,比较喜欢历史。

初中同学对历史学习抱有兴趣,这是历史教育在学校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决定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桑日县中学学生对历史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历史,对历史没有抵触情绪,认为学习历史不难,这至关重要。同时,高年级的同学没有低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多。⑥

(2)教师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首先,学校都是藏族同学,很多同学都希望老师用藏语教学。⑦历史教师是藏族,在课堂中可以以汉语为主,同时使用双语教学,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毕竟,在地区,主要使用藏语,但是,就国家教学情况来说,规定统一使用普通话教学。藏族老师使用双语教学,帮助同学更好的听懂历史、理解历史,保证历史课堂的顺利进行。其次,同学们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各异,⑧没有固定格式,只要老师教学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老师就能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就能保证历史课堂的顺利完成。最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作用,使得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部分同学有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

在历史课堂中,53.3%的同学表示会很认真的做历史笔记,另外的同学偶尔做,没有不做笔记的同学。这说明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学习。同时,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⑨ 另外,大部分同学对历史故事、历史图片、历史影像资料都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枯燥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⑩

(4)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

问卷统计显示,46.7%的同学对学习内容不理解,41.7%的同学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11.6%的同学表示得不到老师的帮助,这些导致学历史有难度。B11另外,导致对学习内容不理解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本学校采用的是与内地相同的人教版教材,都是汉语,很多藏族学生对课本内容不理解,对中国历史不理解。同时,教历史的是藏族教师,由于藏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带有个人色彩,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讲授也不同。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因材施教,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每个学生学习进步。

(5)通过学习历史,同学们受益匪浅。

通过历史学习,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B12有的同学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状态,对他们们将来生活学习有帮助;有的同学通过历史故事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了解藏族史;还有的同学了解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时被我们的先辈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感染,为成为他们的后代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同时明白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有吸取经验教训,虽然强大的中国也曾经经历过落后、贫穷,但是现在努力建设,会更加富强。此外还了解到历史上的战争时代,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6)同学们能够基本掌握历史知识。

问卷结果表示,由于没有升学压力的强制,同学们都是基本掌握历史知识,对课本内容也有自己的看法。B13比如,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八年级同学基本能够掌握改革开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加快,生活水平提高,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开始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这表明,中学历史教育对学生还是很有成效的。

总的看来,初中历史教学在桑日县中学有一定的成效,同学们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修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民族团结理念扎根心中,同时做到以史为鉴,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2、据教师和学生的反应,在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少数学生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教师课下和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有些同学对历史表现出比较淡薄的兴趣,历史并非中考科目,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处,甚至认为作为藏族学生,了解藏族史是必要的,对中国历史不需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习,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少数同学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在乎历史课堂。

(2)学校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开设的课程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这种轻视历史教学价值的滞后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初中历史教学。[1]历史课还是被挤占比较多的课程,很多时候多会被语数外等大课占用。另外,历史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一周只有一到两个课时。学校安排的历史教师也较少,不会对历史教学投入太多的精力。

(3)历史教师自身的问题:首先,很多历史教师自己本身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历史不被列为升学考试的科目,也就没有必要去认真的学习。其次,有些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没有做到专业化,对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利。最后,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把自己定位在学生之上,能力有限,总是在填鸭式的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古板,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没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 关于桑日县历史教学发展进步的对策建议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历史教学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为了应对桑日教育及历史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深思熟虑,找到解决的对策:

1、 重视人才。

建设,人才是关键。真正的人才必须有奉献精神,为奉献,为桑日奉献,为教育奉献。政府对于这些人才,必须提高待遇,让其在桑日这片土壤生根发芽,培养更多的继承者。

2、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桑日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不断投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3、提高教师待遇。

政府、学校等要关心教师生活,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努力留住优秀教师。比如,尽量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解决医疗保险,加大对教师的优惠补贴及福利待遇等,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让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育。

4、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从历史课程的特点出发,全面、准确地贯彻和落实课程理念,把新课程理念与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初中历史教学,就其课程来说富有思想教育素材,应该充分利用开展教育活动。[3]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参观古迹、纪念馆、博物馆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历史知识与社会活动恰当结合。

5、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历史教师要合理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创新型教师,[4](P62-66)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断完善以历史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二是注意保持历史专业知识结构的活跃状态,避免僵化。

在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利用合作学习,加强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精心提问,以问激发学生思维;使用主流史料资源,[5](P87-88)了解历史的真实性等等,都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6、加强汉语学习。

藏族学生要加强汉语学习,而学习汉语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汉语频道电视,收听汉语广播,阅读汉语图书等,创造学习汉语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多说汉语,提高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调查中,虽然发现在山南地区桑日县历史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应对问题的措施也在不断地出台和实施中,虽然现在效果甚微,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改革的力度会日渐加大,收到的效果也会随之增大。我们的历史教育仍会被重新重视,因为历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忧患意思,增进民族凝聚力,而且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教育。

本文受民族学院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项目支持

注解:

①访谈时间:2014年7月11日;访谈地点:桑日县教体局;被访谈人:YXDW,LSCC。

②访谈时间:2014年7月14日;访谈地点:桑日县财政局;被访谈人:MMDZ。

③校园文化节:一种文化、艺术的节日,班里表演节目,展示学年取得的成绩,包括家长会、运动会在内,对家长、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出黑板报,主题多元,有新旧社会对比、安全、时政、感恩、学雷锋等。

④访谈时间:2014年7月14日;访谈地点:桑日县中学;被访谈人:LHKG,汉族,语文教师。

⑤访谈时间:2014年7月15日;访谈地点:桑日县中学;被访谈人:ZXDJ,藏族,历史教师。

⑥由调查问卷第1、3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⑦由调查问卷第2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⑧由调查问卷第5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⑨由调查问卷第6、7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⑩由调查问卷第8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B11由调查问卷第9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B12由调查问卷第11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B13由调查问卷第12―16个问题的数据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1]唐瑜.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4).

[2]王玲.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3]姜秀艳.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篇10

一、 中学地理学科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

1.尊重与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是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容阐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带来的后果。它的内容包含如下人文精神教育因素: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既不能屈服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地破坏和掠夺自然[5]。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文精神在人的双重身份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在人类傲视大自然时警醒人类别忘了自己的自然属性。

2.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学科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如人口激增将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节约和综合开发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6]。在地理学科中,环境道德教育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重视的教育目标之一,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7]。

3.了解历史文化,树立全球意识

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使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了解文明古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世界产生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集中表现[8],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全球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如气候变化、经济危机等局部问题,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4.热爱祖国、培养地理美感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多样、民族众多、风光迥异,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身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比较优越的中国,人们更应当刻苦学习,热爱报国,献身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审美对象[5]。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着有序的整合,形成了雄、奇、险、秀、幽和意蕴深长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们是最具体、最直观、最现实的审美教育内容,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部分内容就是地理学科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扭曲的环境氛围影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生活中,人们认为利用地理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的机会少,且在多数农村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受光宗耀祖,“跳农门”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地理可学可不学[9],这种错误的观念及舆论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倾向于数理化等学科,轻视地理学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及家长对地理学科便有所忽视。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而在我国却只占总课时的2%[10],在我国农村的中学地理课时更少,多数被抢占去填补“主科”的补充课时,身在农村的学生,几乎没有课余时间来学习地理和培养对它的兴趣,部分农村中学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的监督完全处于“真空”状态,而人文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2.地理教学内容的分离

教学内容的分离一般体现在人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割上,具体到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的实践与学生生活相分离。新课改后,地理教材融合了很多与人地关系紧密结合的内容和活动,但由于升学压力和课时少等矛盾,大部分农村中学地理老师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将很多有意义的地理教学活动和案例一带而过,甚至省略,使地理教学依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第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安排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分离。目前我国地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由偏重自然地理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然地理内容由集中讲述向分散在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方向转变”[11],这本是个好现象,但很多地理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人为地将两部分知识分开,割裂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

篇11

论文关键词:民族类本科生,大学物理学,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优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大学物理学是本科院校理工科非物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新疆大学作为建设新疆的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为边疆民族地区输送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任,民族类学生的培养对国家重点建设南疆三地州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和教材建设上,符合民族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内容现代化研究迫在眉睫。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54%以上。新疆大学本科生中,所有少数民族考生占47%,其中约50%~60%多来自南疆四地州,相对来讲,其汉语水平和中学物理基础都比较薄弱。我们针对新疆大学2008级民族本科生和2009级民族预科生在预科阶段对基础物理课程和他们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中阶段大量使用汉语资料的只有平均占13%左右,使用了一点的平均占40%,完全没有使用的24%。而且发现在有些项目上2009级学生不如2008级学生,有下滑的趋势。绝大多数人认为高中阶段物理教材有些部分偏难,根本掌握不了。而我们编制的基础物理教材构筑起了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有机衔接的桥梁,使他们的汉语和物理基础都得到了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为了和汉族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同步,虽然教学方面与汉族类学生有很大差别,但他们的物理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相同,教学内容多、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难度大。引起教学质量与汉族学生相比存有差距,与国内重点大学的教学质量相比,差距更大。这一问题是民族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同类院校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瓶颈。

大学生的文化和专业水平较低,原因还在于中小学的基础薄弱,于是我们对部分民族中学的物理教学进行了调研,发现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师资质量不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牧区入学率仍然偏低,季节性辍学的偏高;推进“双语”教学困难重重;高学费让困难家庭难以承受而辍学、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学生厌学;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等等,再就是内地教材不适合本地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另外,我们还走访了伊犁师范学院,民族教师双语教学的情况还不错,学生可以听懂,但是做题困难,根本原因除了中小学物理基础薄弱外,生物、数学等知识也跟不上。问题可以归纳为:

1.基础物理、基础教材的问题

2.实验基础差

3.缺少地方性教材

我们的近期目标是:作为边疆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立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制定出适合少数民族本科学生基础和水平,并达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确保新疆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上台阶,出成果,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花大力气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素质高的师资队伍,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根据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保证学生物理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打好物理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教学内容的精选、融合、浸透以及加强其与现代高新科技的联系,逐步实现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不论是教学过程中,还是教材建设中,在保持传统优点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两个方面:(1)物理学的工程实际应用;(2)高新技术的近代物理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的重点是加强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难点是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为此,解决的方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坚持多样化。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充分展现其特有的扩展信息量、节省课时、启发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把图、文、像高度集成于教学之中,以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品质。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及系列演示实验建设,极大地来充实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全方位努力提高民族本科生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教师;实践教学;原因;现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6

1 概述

地方应用型高校一般是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努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省属高校。高校要保证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重视培养能满足和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1]。

2 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高校师资队伍中实践教学教师相对偏少。目前,教师队伍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教师偏多而实践教学教师缺乏。高校存在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辅助的观念,在安排实践教学师资时,将不能胜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或学历低的人员安排到实践教学岗位上,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尤其在实践教师队伍中,既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又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学科带头人更少,容易造成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脱节。(2)年轻教师普遍缺乏实践锻炼。近年来,新进的高校教师多数为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从高校直接到高校,虽然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但缺乏社会工作实践,在组织实践教学时面临许多困难。(3)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方面的设计能力不够。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设计时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衔接不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之间衔接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不能吸引学生。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没有注重适应个性的教学[2]。(4)实践教学评价经验不足。由于很多年轻教师在硕士、博士毕业后,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直接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一时还没有很快适应,容易出现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教学效果评价不到位等情况。

3 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培养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制度不完善

(1)高校在教师引进的制度方面规定不够明确。目前在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中,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没有做出明确要求。高校在教师引进的制度方面也未作出具体要求。高学历、高水平论文和科研成果等被作为引进师资时重点考察的内容,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则关注较少。这样往往造成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不能被引进高校,而这些企业人才恰恰是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紧缺的资源。(2)在职称评聘和人事考核制度方面。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职称评聘、人事考核方面,都规定了学历、教学年限、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等硬性考核指标,而实践教学水平方面则没有细化要求和评判标准。(3)国家相关制度规定方面。各级地方政府没有规定企业必须参与高等教育,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没有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企业接收高校教师参加一线生产实践锻炼,高校及其教师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也较淡薄,认为做好学校本职工作是第一要务,而忽视实践锻炼,致使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提升[3]。

3.2 教师自身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教师习惯于课堂上的书本知识传授,对于通过到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

(1)教师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追求经济利益,在实践教学上要衡量时间精力的投入与经济利益是否成正比。要上好实践课程,教师的备课量与上实践课时花费的精力远远超过理论课,教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综合性强,承担的风险大、责任性高。但是课时量反而比理论课要低,结果挫伤了实践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大多数教师的实践锻炼的动力并不强,缺乏强烈的投入到实践教学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2)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存在误区、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动力,与理论教学相比,其激励作用明显不足。(3)绝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有其他时间进行实践锻炼。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及科研工作量的考核都明确规定有量化指标,例如每周课时量至少达到十几节以上,课程门数多,内容变化快,增加了备课量。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各种教学资料,确实难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从事实践锻炼[4]。

3.3 缺少针对实践教师的考核标准

高校实践教师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由于没有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标准而难以规定。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指导学生实践时的要求和规范就不一致。例如,在指导相同层次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的商务谈判实践课时,学生能够在实践课中达到的能力与教师的水平直接相关,又与该专业的标准相关。如果高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严格的专业标准,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就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3.4 高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求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教学成本高,而政府支持的资金总量不足,造成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3.5 校企合作缺乏实效

虽然应用型高校基本上都与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校企合作,但多数为学生实习基地,作为教师实践锻炼的功能不强。企业在接纳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5]。

参考文献:

[1]徐艳.职技高师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11).

[2]詹晶.浅析高校经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J].高教论坛, 2014(02).

[3]杨春梅.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路径及措施[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6).

[4]范玉红.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3).

[5]应克荣.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篇13

关键词:贫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早的欧美等国家,近年来表现出一些新趋势如工作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工作培养的专业化、研究化与实践化等[1]。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2]。

一、研究背景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不尽如人意。朱家安、陈寿强[3]发现南宁市区的中学和小学专业心理教师不到1/3。王慧婷[4]认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以上研究主要是从全国和发达地区两个层面进行的分析研究,但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本文对甘肃省陇西县的10所初级和高级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并完善贫困地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调查以甘肃省陇西县有针对性选取的10所初高级中学为代表,各发放调查问卷1份,共计发放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自编的调查问卷《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师资力量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专业、胜任力、培训及考核等一系列内容,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观感受及意见和建议进行个别访谈。问题涵盖面广,通过此次调查,能够达到全面了解被调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数量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无专任教师的学校占到了被调查学校的40%,只有1-2名专任教师的学校占60%,相反,高达40%的学校该课程的教学由兼职教师担任且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发现陇西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不足,尤其是专职教师的不足更为明显。

(二)来源复杂、专业水平不高、学历低,胜任力不足。从教师来源分析,本校教师数量较大,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0%,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承担着该课程教学的40%;从专业背景分析,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师资占到了70%,二者背景兼有的占到了20%;从兼职教师的角度分析,班主任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比例占30%,40%由政治教师承担;从学历方面来说,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占到了90%,大专生占到了10%,无研究生学历教师;从年龄层次来说,主要以学校35-45岁的中坚师资力量为主,22-25岁的教师有2%,大于45岁的人员占到10%,形成“倒U”形年龄结构。陇西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总体表现为来源复杂、专业水平不高、学历低、从业时间短、经验不足、资格不过关、胜任力严重不够。

(三)培训力度不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不论是从数量上、频率上、时间上、还是方式上来看,其效果都是不理想的。

(四)考核制度不完善。通过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考核情况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其他工作的学校有7所,10所学校对学生的咨询教师并未获取额外的绩效奖励,9所学校对心理教师的考核没有与工资挂钩。6所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4所没有,8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教学及心理咨询工作并没有采用网络化管理。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实施。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机构和组织,定期检查和指导各学校具体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时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指令性规定和指导性意见。

(二)注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满足教师队伍的数量,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将适当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专职教师与加强本校教师培训相结合以达到教师专业程度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充,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明确评价考核体系,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上级教育部门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其列入教学质检和学校规范化建设指标、考核的内容中。其次学校也应该尽快建立心理健康教师的考评标准。做好心理教师需求评估,优化教师的工作条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1]刘世清,姚本先.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7-129.

[2]李振亮.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前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4):148-149.

篇14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师 课程批判能力 现状分析 强化策略

教师的课程批判能力是影响教师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还是教学反思阶段,教师都要对课程知识进行分析、调整。这些分析影响教师处理教材、开发教材的质量与效果,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1.概念界定。

教师的课程批判力,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的课程现象和对课程中所蕴涵的价值观、理念及课程运作机制,依据自身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出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学实际进行必要调整和改进的能力[1]。

2.课程批判能力的特征分析。

(1)理论性。教师的课程批判能力建立在教师对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与教育哲学思辨与反思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理论支撑的批判将会失去批判的准确性与深刻性,有时会出现片面性和为批判而批判的现象。

(2)反思性。教师对课程的批判是以教师既有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课程现象、课程现象中蕴含的价值与理念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价值评判。反思是课程批判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发现课程可能存在的与实际教学需求相脱离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调整与改进。

(3)经验性。教师对课程的批判能力是建立在教师的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经验和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现象、课程问题的感知、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理性思考与批判,因此课程批判能力具有鲜明的个人经验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课程批判能力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课程批判能力在新课程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提高教师的课程批判能力是推进新课程全面深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落后,教师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呈现一些共性。下面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县教师为对象,考察了其批判能力的现状,总结出以下特点。

1.教师全盘接受课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依据课程(往往是教材)的体系尽可能完整、精确、清晰地将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课程知识与学生的中介,81.3%的教师也持有这种观点。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传递教材上所设置的学科知识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艺术的科学、合理运用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某些教师不关注课程现象,也不反思自己的课程行为,谈不上对课程现象及整个课程体系做出批判并寻求改进。

2.教师盲目批判课程。

由于课程知识与相关批判理论的缺乏,教师不能对课程进行理性分析和批判,往往只根据表面现象盲目地批判课程。不能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与批判。

3.教师私下批判课程。

教师对课程的批判仅仅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能合理吸收、接纳课程知识,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填补,教师对课程的批判仅仅处在经验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4.教师无力批判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到了课程现象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想法,缺乏相关理论的主持和“专家”的指导,不知道如何改进与调整课程。教师对课程的无力批判,一方面是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课程知识等相关理论知识,导致课程研究的缺失,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特别是考纲所规定的知识体系教授课程,繁忙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得教师无暇顾忌对课程现象的合理性进行反思与改进。

5.教师不敢批判课程。

长此以往,教师对课程抱有敬畏、无条件接受与执行的惯性,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对课程批判的环境,学校上下普遍认识课程知识是确定无误、无须怀疑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仔细、有条不紊地讲授,学生要将教师所讲记住,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强化课程批判能力的策略

1.了解变革文化,强化批判意识。

通过教师培训等多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到教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的,教育在变革中才能体现时代的特征,学校的教育教学变革是教育变革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参与主体,教师只有自觉、主动地接纳变革与参与变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变革才能真正实现。

2.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培养批判能力。

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做基础,就不能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课程问题进行准确合理的反思与改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知识迎接教育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审视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批判性地对课程知识进行接纳、反思与改进,抓住教学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机遇,最终逐渐重建教育教学行为。这时,教师才真正明确如何进行课程批判,教师对课程的批判才有价值有意义。

3.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批判能力。

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行为是提高教师批判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现象的感知、反思提高批判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内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外再度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课程智慧,提高自己的课程批判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现象的反思、改进、再反思是教师的课程批判力生成与成长的源泉。

4.倾听教师心声,营造批判环境。

课程批判环境缺失的环境中,课程批判意识的形成、课程批判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无从说起。倾听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在课程运转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充分的发言权是提高教师课程批判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各个阶段都要考虑一线教师的参与,尊重教师观点,接纳他们的合理科学的建议。教师敢于对课程现象进行批判是教师提高课程批判力的基础。要营造民主、和谐、自由与轻松的批判环境,让教师从对课程的敬畏与完全接纳转向对其进行批判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程良宏,李雁冰.教师的课程批判力及其生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76-8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