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理教学现状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师 教学现状 调查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X市Y区的4所初中的教师,为了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此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
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共15道题,题目设置为限制性选择题和主观性问答题两种类型。具体如下:(1)对目前使用的仁爱版教材的看法,第1―3题(单选)。(2)教学课堂与实践现状,第4―6题(单选)。(3)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读图能力)现状,第7―9题(单选)。(4)对新课改的看法,第10―14题(单选)和主观题。
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问卷设计完后,向有关教师和学生咨询、商讨,对问卷进行修改。 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问卷中选择题的选项程度进行了修改,便于更好地回答和统计;(2)个别选项的表述做了调整,更符合实际;(3)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背景。
1.3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共设计14个限制性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答题,其中限定性选择题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教师问卷的最后一题为:“在目前教学中,您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分别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主要是了解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后,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的看法。经整理后的观点有以下方面。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比较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已经通过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起之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不太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第一,相当多教师共同反映地理这门学科仍然未受到应用的重视,有些学生在地理课上写其他作业。第二,部分教师反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第三,虽然新版教材的图片和活动很多,但是辅助的文字材料比较少;还有个别教师反映教材的逻辑不强。第四,个别老师说新课改虽然已经实行多年,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环境还有待改善。
2.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地理教材的现状
调查表明,教师在回答“您认为现在使用的仁爱版的地理教材编排的是否合理”时,有33.3%的教师认为地理教材的编排比较合理,43.3%的教师认为一般,23.4%的教师认为稍微有点不合理。由此可见,个别教师在教材的编排上有些看法。但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因为在回答“若说目前使用的地理教材编排得不合理,那么主要体现在哪一个方面”一题中,66.7%的教师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上。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教材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少,图片增多,增加阅读、活动等,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是考试的要求没有变,这无形中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查阅大量相关教辅,深入理解考点和考试要求,把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讲给学生,让他们听懂并会运用[2]。
2.2地理实践开展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回答:“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效果”这题时,有23.3%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有40%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只有3.3%的教师认为不但没有效果还出现一些问题,还有33.3%的教师选择没有开展地理实践这一项。
因为地理实践开展效果一般甚至不好,所以不经常开展地理实践。原本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实地考察有关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理论联系实际,是丰富学生对自然、人文地理的认识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很好途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放松一下,调节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出于对学生安全和实践所用经费的考虑,基本不组织学生外出实践,即使组织一次活动也要层层申请,最后只能落空。
2.3教师队伍的现状
本次调查增设了一些教师基本信息的填写,从填写的情况发现现任地理教师中只有50%的教师是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学时间总是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学科教学岗位,学校的专职地理教师很少,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没有受过专业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师,再加上会考只求过关,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4]。
3.结论与思考
3.1增加教辅材料
新教材的文字在量上大幅度减少,在插图特别是地图的配置上大量增加,但可供教学使用的提示性信息或文字太少,这就需要有大量配套的教辅材料让教师参考使用。
3.2开展地理实践
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地理实践的开展尤为重要。第一,落实经费的投入。学校要认真落实“地理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并且购买相应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为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第二,建立健全与地理实践相关的制度。学校、政府、社会等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等并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以保证地理实践安全有效地进行。
3.3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一批素质好、业务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保障。推进地理教学改革,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第一,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清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要爱岗敬业。第二,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地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市、区教研部门可以在每年暑假组织各学校的地理任课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技能与学习方式变革、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及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许以全.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1(6):199.
[2]黄宜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政史地教研,2012(5):94.
[3]尹海匣.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191.
[4]韩晓菲,杨晓英.中学地理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52-53.
在基础教育中,改革原先存在不足和教育弊端,积极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全面人才,成为此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于2001年启动了中学地理的新课程改革,力图建立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创造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实施情况如何,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每一个地理课程研究者所关注。一直以来,初中地理学科被学生称为“副科”,被认为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往往在刚接触地理学科时,认为地理是门新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到后来越懈怠。由于学校的应试教育导致它的地位很尴尬,课节少,学生在主科学习任务极大的前提下,不愿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科目上,这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大部分初中生在即将毕业时,地理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无知到一定地步,让地理教师汗颜。
受教学资源限制,农村教学设施简单,很难让学生从趣味性入手。传统教育总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独自表演,学生在台下“听话”地听讲;教师在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知识的来源仅仅来自教师,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明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抽象的经度纬度,讲解很吃力,学生听得很无趣,教师讲得很无奈。一根粉笔,三尺讲台,简单的教师手制教具,简单的地图,很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地理感兴趣。
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视野狭窄,“地理”是距离学生的世界比较遥远的科目。学生的视野只局限在眼前的地域上,对祖国乃至世界蓝图都很茫然,对于信息量严重匮乏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
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仅靠死记硬背很快就忘光了,如此这般真是给农村地理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在笔者从事了十几年地理教学过程中,累积了少许经验,算得上是应对以上难题的对策。
一、扭转观念,把素质教育深入学生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从提高个人素质入手,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意识到缺乏地理知识的危害,这是当前教育的需要,也是进入高中必备的基础。可以举例,2001年一初中学生在旅游区迷路,因缺乏地理知识,导致严重后果。专家指出,学生的生存技能差固然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此学生不能运用简单的地理知识辨别方向。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地理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知晓这门“副科”其实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知识与趣味性统一,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学科
与时俱进、完善自我。首先,要求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应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间营造和谐、互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美籍华人杨振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对地理知识既好奇又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筒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丽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具有传奇色彩神话故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归纳整理,通过浓缩、比较等方法化繁为简,使知识的表达模块化、形象化、层次化,便于记忆和掌握。
三、运用现有资源开发其探求欲望,走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GIS;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对策
GIS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将其融入地理教学的时间也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r候,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效果,还将其本身较为灵活的教学内容变得十分死板。因此,我国应当对GIS技术展开研究,改善该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缺点,充分发挥其自身优点,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对GIS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应用GIS的水平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中地理教师中了解GIS技术的不足两成,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该项技术都不是很了解。并且,在这两成地理教师中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数量应用GIS技术的更少,所以地理教师GIS水平的缺乏是阻碍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缺乏对GIS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师缺乏对GIS认识,没有意识到GIS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导致GIS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的重要原因。调查实验发现,被调查的地理教师中没有一个教师认为GIS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地理教材中涉及GIS内容,也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介绍或是直接略过,没有充分发挥GIS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3.缺少软硬件设施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不仅是GIS技术的基础设施,也是发挥GIS作用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能够满足GIS应用基础设施的高中还很少,即使有些高中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在软件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所使用的GIS软件有一个较为相似的特点,就是软件功能较多、专业型较强,软件的安装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因此不适合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二、GIS融入高中地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1.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
各地高中应当对本校地理教师进行GIS培训,待培训完成以后地理教师应当针对教材中能够应用到GIS技术的内容进行设计,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不同高中之间应当加强在GIS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从而实现资源的相互共享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一些使用GIS技术取得较好效果的高中,应当为使用效果较差的学校做好成功的示范,以提高这些学校GIS技术的使用效果。此外,我国高中还可以借鉴国外在GIS技术上的使用经验,以提高本校的GIS应用水平,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2.高中应当加强与师范高校的合作
为了充分发挥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应当加强与师范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关系,可以让师范高校中熟练掌握和应用GIS技术的学生去高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实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师范高校学生的实战教学经验,还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师GIS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一项双赢措施。
3.高中应当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一般情况,重点高中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高中在硬件设备上已经达到了GIS技术的使用要求,然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一方面则有所欠缺,需要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完善这类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在软件上,则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同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合作,根据当地高中的具体情况研发出具有针对性、比高的GIS软件,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在GIS技术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认为该技术是无用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地理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不必地将GIS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因此,高中学校应当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这一观念,充分认识到GIS技术的重视性,充分发挥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GIS技术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GIS技术一直都没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晓慧,朱丽,卫海燕.GIS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6):112-114.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二、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摘 要 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对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学科地位、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教学实施配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更新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等系列对策措施,为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程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54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Junior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ZHANG Qinghua
(Shaping Middle School, Yibin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Sichuan 64400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did the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about teaching performance, faulty resourc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erformance for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put forward the renewal idea and the series countermeasure measure,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junior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discussion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课程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和结构不够合理等,亟待解决。
1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融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情感等教育于一体,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情教育的需要。它不但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更让同学们意识到对于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地理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加强了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三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需要。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教会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教育手段。地理教材中有国家、乡土地理知识,同时也包含了当今我国有争议的国土及历史性问题,对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堪忧
众所周知,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不纳入升学考试,目前学科地位堪忧。一是从升学率观点出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基本上不重视,在教学条件、实验设施、课时安排、课时值、地理教师任用及待遇等方面均存在向升学课程倾斜问题;二是地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源动力不足,认为承担地理学科教学就是上“豆芽”课,教好教坏一个样,存在一定得过且过的思想;三是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不想在非升学科目上浪费时间影响升学,乃至不学厌学者普遍;四是社会、家长抱着无所谓态度,地理学科学不学没关系,开不开设也没关系。
2.2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评价现状
一是课程理念新旧、课程目标不强、课程内容学科本位严重。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就涉及地理学科,但由于课程的结构原因,学生感到茫然;而教材内容又把最难的知识点放在第一部分,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高线等,使学生望而生畏;加上教学用具和条件有限,使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差,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二是教学评价方法僵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依然以分数衡量,教师不得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获取知识,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成为空谈。三是地理知识与能力脱节,主要表现在:(1)实践地理学科薄弱。学科特点应该是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广阔的空间。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正常的野外活动几乎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地理课外探索和实际活动。(2)地理教材部分偏难、偏深,内容偏多。课程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在编排上是应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应当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的。(3)预备知识不足,学生学习困难。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完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科的建设需要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依靠。受升学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基本不设专职地理教师,有的学校2000余名学生,只有3~4名教师任教,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来任课的。二是课程教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正确阐述各种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揭示各种地理过程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目前初中地理任课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地理方面知识、相应的专业技能,对乡土人情知识也知之甚少。三是教学观念和理念滞后。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各部分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知识方面,强调基本的知识结构;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负责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新观念、新理念得不到及时普及,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问题。四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在新课改的思想指导下,地理学科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理性更强、图像地理信息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学习的评价方法、手段、内容、题型也发生了多样变化,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知识,而且更关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积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是适应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2.4 地理学科教学设施配置亟待完善
据调查,现行初中由于学科原因教学仪器设备短缺,硬件设施相对薄弱,致使教师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许多初中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象地形的褶皱、断层模型,甚至地球仪这种基本仪器都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实验室更是缺乏,多媒体辅助设施也滞后,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与期望值尚存在一定差距。
3 农村初级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3.1 顺应时展,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地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地理课堂教学,努力促进动、图、声、影等教学方法的转化。二是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活动,从优质课比武、优质课下乡等活动中把握时代气息,提高地理教学技能,拓宽地理教师的视野,调动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加强自身学习,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新进展,积极吸取新的理论与模式。
3.2 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要有一支甘于奉献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心理的地理教师队伍。一是各级各类领导要高度重视初中地理学科在今后生活、学习、未来工作及后续升学的重要性,在师资、课时、实验实施等软硬件方面予以支持,在待遇方面适当倾斜。二是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从 “承传型”向“研究型”角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三是配备足够量的师资队伍,从专业方面、数量方面为初中地理课程学科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四是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地理学科对未来生活、工作、升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3 整合地理教学内容,改进评价体系
一是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地理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整合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情感与人格教育等。主要包括:(l)知识方面。通过专题和层次等形式来组织有关知识内容,突出基础性、现代性、应用性,明确结构、突出主干。(2)技能方面。加强实验技能训练,设计并开发有关地理在观察、实践、交流信息等方面的心智技能,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协调。结合乡土教材适当增加地理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3)科学态度情感和人格教育方面。通过初中地理学习,着力对体现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对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设计。二是改进评价体系。将系统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3.4 优化初中地理课程学科的教学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单纯知识传授变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改变以往的“师讲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放性和多样化,优化教学过程。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多媒体教学法、设疑推进教学法,野外观察法等,让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使学生既想学、又爱学。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生为本,将地理教学的目的、理念和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配以教学案例加以示范指导。三是形成良好教学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搞好教学互动,同时重点应抓住三个环节:课前、课堂、课后。做到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强化复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有趣、多能、高效”的特点,首先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其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整合各种资源,把握好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34-36.
[2] 胡唐明.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3] 蔚东英.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11:135-136.
[4] 宋颢.中学地理课例研修课程的特点与构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