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管理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成本核算体系;医院;经济管理
前言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成本核算工作以及经济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分析工作,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有效、科学的措施以及解决方法,为后期的医院实现经济管理的时效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参考意义。
1医院成本核算以及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1.1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保障机制更加的健全以及完善
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活动涉及到各项服务内容,影响到管理事务的各大层面,所以,必须构建起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机制,以在日常的医疗服务工作中为实施经济管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1.1.1根据实际需要完成专门的、科学的管理委员会组织构建。
在医院内部需要以财会中心为重点,以经济管理委员会为主导来有效构建层级式的控制组织机制。在上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科室部门核算工作人员为辅助作用的结构类型,不仅如此,还要针对各个科室以及各个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人员,进一步明确划分各个工作人员的具体的权责以及义务[2]。财会中心是目前层级式的控制组织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需要不定时的、主动的对部门相关人员进行组织,该部分人员一般指的是内部负责成本采集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内部负责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组织,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接受学习活动以及相关的培训活动,促使组员之间存在的交流以及合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同时在上述的基础上,整体的管理以及归集新增加的收入和项目以及需要合并的收入和项目,为数据信息分析的及时性以及完整性提供切实的保障。
1.1.2网络化管控系统的有效构建。
将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其它的网络科技力量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根本上促使医院成本真正实现公开化以及透明化,促使经济管理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最后在上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系列影响全院的网络管理系统。在使用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医院的各大科室的成本以及收入等相关的重要的数据信息就可以实现录入统一化以及管理统一化,进而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发挥有效地监督力度以及管理力度。1.1.3促使成本数据信息采集水平进一步提升。对于财务评价活动来说,成本数据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促使高效的管理以及明确的职责划分进一步强化。这就要求:提供成本数据的部门应做好数据的统一汇总工作,并交由专门的领导签字后上交至财会中心以保管;各大科室的部门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本科室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部门人员应按照支出与收入间的配比信息,积极配合医院开展成本监督和控制活动[3]。
1.2科学的节约降耗
所有的物资以及设备资源只要是医院内部购买以及安置的那么均需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统一管理、集体领导、归口负责、标准规范”的基本原则,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
1.2.1根据实际需要,完成专业购置方案的制定以及完善。
分析医院存在的不同类别的物资以及不同的设备类型的购买活动,其本身应该从根本上遵循的原则以及规划,开展实践采购活动以及核算监管活动为一体,最大化控制医院的成本消耗量。在医院购置环节,首要的工作就是保证购置物件的质量水平,在上述的基础上再考虑价格低廉以及服务优质等其他方面;需要保证数量满足以及保证效率合适,在上述的条件下,相关人员需要在掌握时机情况的基础上,对医院内药品以及库存的信息进行准确预测以及准确评价,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药品大量的挤压导造成资源流失,产生流失风险[4],进而导致医院发展受到阻碍。
1.2.2重点关注实效管理低价值且容易消耗物品。
医院内很多的物品具备低价值且易消耗的特点,这无疑对于医院管理而言是一项难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如下工作:(1)月初前期,科室各大组员根据“量本利”的评价方式,综合过去一段时期内的数据信息以及科室的发展状况,科学地制定出有效的经济管理计划书以及控制的计划书;(2)所有物品只要是库存内的,都应该针对其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的、专人的管理的方法,促使出库以及入库流程操作进一步科学化以及有效化,同时促使物品的领取以及物品的使用进一步公开化,可视化[5]。
1.2.3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以及效益管理等意识。
医院开展日常性的管理活动时,其基本目标是确保维持收入以及效益的稳定性增长。然而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名词。当前有医院内部的管理层认为,努力提高收入的递增发展才是硬道理,将收入增长简单地同效益增长混淆一起。但这样的观点是片面和错误的,多数医院存在着高收入但是却低效益经营的现状。所以,医院在进行大型项目决策以及大型醒目引进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健全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客观的举证以及评价项目的实际效益、预测的收入大小、市场份额占据大小、竞争力大小等多个方面。促使经济管理有效化[6]。
2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进一步改革,相关的体系体制症状正在不断的完善以及健全,并且逐渐实现深入的发展,市场环境中,医院是一项非常重要组织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面临时展的进行,医院该项组织机构即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以及竞争。目前医院日常管理活动过程中,怎样高效地管理成本工作以及控制成本费用等已经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同时,医院内部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医院所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具有非常显著的复杂性,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呈现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经济管理成功,那么就需要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推目前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以及进步,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成本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创新以及改革。所以,广大的医务工作人员需要立足于本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以此为主要的出发点,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地吸收传统管理之前具备的一系列丰富的使用经验,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实际实际能力努力的创新相关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创新经济管理方法等,逐渐构建起一系列完善的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促使医疗服务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魏康林,兰玲莉,肖锋.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军医,2011,1:171-172.
[2]吴颖慧.西宁市县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实施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王茜.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2.
[4]叶媛.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经济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5]朱安全.某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P键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多,为了在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存活下去,很多企业在努力加强对管理模式的改进,积极制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对管理创新改革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日常管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陈旧等,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例如在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与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安全问题是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对绿色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相关表现的形式
经济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管理规范,可以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管理的创新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制度体系上,都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第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自动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要吸取更多先进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例如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管理过程的全面监控,以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管理理念明显不适用。落后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推广。
(二)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
随着企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给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没有掌握太多实用的经济管理技术、分析技术,因此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受到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不断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要加强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意识,用一种更加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行业形势的分析,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形势,对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比如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在绿色节能经济发展理念下,医药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应该要结合绿色管理理念,对医药企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范。
(二)制度创新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当前企业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行解决,对员工激励政策进行创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从而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制度的完善,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监督管理,防止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出现,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企业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当做改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员工改变观念,加强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控,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技术人员要及时对生产车间的情况进行查看,确保生产车间环境保持正常,防止外界环境改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再比如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单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并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公权.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21).
[2]郭星原.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51).
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原则是以合理的投入,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医疗设备经济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按时间顺序主要包括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中期的运行管理,后期的残值回收和贯穿全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内部审计。
2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3]。医疗设备的更新、投资决策以及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是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2.1提高设备维护力度
通过经济管理发现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就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力度。医疗设备一经安装或投入临床使用后,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加以保养和维修,以保证其运行条件和质量状态。前期的采购投入只是冰山一角,若后期保障条件不到位,就会引起设备物理性能的退化或损坏。近年来,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部分不良事件是属于设备的故障和维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所以提高设备维护力度尤为重要。
2.2提高自主维修能力
通过经济管理降低维修成本,节省维修费用的支出。随着医疗设备规模的不断增加,维修难度加大,维修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维修成本,医院需要强化自主维修能力,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压缩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因社会分工的细化,医院对少量大型设备购买保修,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也是必要的,维修部门必须严格监管保修合同的执行。因为厂家对维修密码是有控制的,医院将医疗设备的维修服务买进来,但那只是购买了使用权,若自己维修或第三方维修,设备厂家是不允许的。所以维修主管部门应该请医院领导采取相应的对策,即提高自主维修能力,突破密码的限制,以免受制于人。
2.3规范设备定期检测
通过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与赔付,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当前,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温饱型”上,而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即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所以相应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使用的合理性。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结果使我们认清了医疗设备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医院通过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将采取必要的对策降低或消除医疗设备风险。其质量保证手段包括使用前的检查、质量检测和计量检定三个方面:使用前检查属于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由操作技术员完成,如呼吸机、麻醉机和高频电刀等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只有确认设备功能正常才能使用;定期检测是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及功能的测试验证,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由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因医学计量大都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中,医学计量器具及其相关品种达到50余种,几乎占强检目录的一半。医疗设备周期性计量检定是由医学计量人员完成的一种严格的质量确认形式,其周期通常为1年或2年。检测设备需要建标考核、人员需要资质、机构需要授权和认证,一般通过外部具备资质的机构提供服务。以上3种质量确认形式、方法、成本和完成人员不同,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性,促进医疗质量和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
2.4加强操作人员专业培训
经济管理可以对医院医疗设备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供相应依据。绝大多数与医疗设备相关的不良事件首先是医护人员发现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设备质量监管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医疗设备增加迅速,而医护人员教育背景中,缺少医疗设备应用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致使临床存在大量与设备相关的安全隐患。在与设备相关的医疗责任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对“错误使用”、“操作失误”或“人为错误”等问题的解决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2.5杜绝医疗浪费现象
医院经济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医疗设备与耗材使用中的浪费现象。通常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科目齐全,使用设备与耗材的规格、种类相对较多,每年医院在设备与耗材方面的支出约占全院总收入的20%~30%,因此,对设备与耗材的管理及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以我院为例,未实行成本核算以前,医院建立了设备与耗材管理库,各个科室在领物单上填写所需物品(一般是不受制约的),各科又将物品存放在了自己的库房,结果在客观上造成了科室之间互相攀比,盲目购置,致使设备使用率低,管理部门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记录设备与耗材的真实使用情况,从而造成了监管和控制职能不到位,并由此产生诸多问题[4]。在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今天,选择购买医疗设备必须学会成本效益分析方法[5],决不能简单按每天做多少检查和治疗、每例收多少钱来计算,必须把相应的成本全部考虑进去。一般来说,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维修(保修)费、一次性耗材、易损耗昂贵配件(如球管、磁控管)、房屋折旧、人员工资、水电费、管理费等;再用总收入除以总成本得出比值,若比值>1,则为赢利[6],若比值<1,则为亏本。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后,有效地杜绝了设备与耗材的浪费现象,同时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3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措施
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贯穿了从设备购入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经济管理的内容分类大体有4部分:投资认证部分,即对医疗设备的购入前的认证;运营维护部分,即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维护、维修开支及运营收入;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即医疗设备从开始使用直至报废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转移;残值回收部分,即装备失去现有使用价值,但还可以产生新的使用价值部分的回收。
3.1设备投资认证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单价从几万元至几千万元,这就给医院选择购买什么样的设备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对欲购置的设备进行充分论证[7]。投资项目是由器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医疗设备投资项目做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得当,建成后的项目在使用期内就能发挥良好效益;项目决策失误,建成后的项目就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投资项目建设必须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为目的。
3.2设备运营维护
设备维护的投入是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支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要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设备在采购、安装调试时就要考虑如何使设备使用得更加方便、长久,如何才能节省开支;同时设备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就要对设备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设备投入与支出的逐年变化要注意观察,以便评估设备的最佳更换时机。
3.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将计算出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医院折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应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医院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医院的经济条件和财力、物力等因素。如果折旧方法选择不合理,不是所提折旧额太低,满足不了医院设备更新及大修理的资金需要,起不到折旧的作用,就是折旧额偏高,影响医院的结余分成[8]。
3.4设备残值回收
医疗设备报废是医疗设备寿命的终结[9]。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分为自然寿命终止、技术寿命完结、经济寿命完结等。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向器材管理部门申请报废、报损后,医学工程技术部门将对即将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尽量提高残值回收率。如:医院在更新设备时将旧设备适时折价等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医疗设备的残值。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社会在发展,经济水平在提升,而经济管理形式与理念如果不改进,将会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同的发展时代应该要有适应该阶段的经济管理方式。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管理要以消费者为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公平与合理,更多的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对员工采取人本方式管理,这样可以很好的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管理理念的发展。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一)艺术性特征
经济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某些管理艺术性特质的存在。根据一些辩证理论,其实经济与艺术是相通的,经济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而言,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所采取的手段都具有艺术性。经济管理中,应重视艺术性的特征,做出规划和思考,运用相应的策略,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采用最佳方案,这样才能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
(二)能动性和创造性
管理是以人为关键的一门学科。管理中的所以因素都是围绕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开展的。管理活动都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经济管理也有,主要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经济管理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发掘人力资源独特的优势,最大化提升人们的能动性,培养人们的创造性,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目的。
(三)民主化和专业化
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技术中采用的是全员表决方式,这是一种管理上的民主化,我们也应该去发扬,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管理的民主化。在经济管理时过程中,管理者要具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掌握了解经济运行机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四)自动化和科学化
由于管理中运算的复杂性,在管理中应用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比如计算机,通讯,自动化仪器等。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与设备可以对管理活动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更快的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而管理的整个过程以及管理的效果都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我们要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从而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
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一)战略化管理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企业的长期计划和战略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从投资,竞争,经营成长战进行讨论。在投资战略上,可以向人才培训、创新改革、产品研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发展;在竞争战略上,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在经营战略上,要发挥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成长战略上,要依靠无形资产和人才的智力完善经济体系,使企业经久不衰。就如中国联通,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形成自身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联通的3G的优势,将传统业务、移动业务等业务打包,多业务共同推进,实现竞争优势共赢。
(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随着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网络式的沟通方式更有利于各企业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从而使得企业内部有效运行,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掌握大量准确的信息,正确的加工处理,将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中,贯彻到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进而保证企业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人性化和民主化管理
在这个新的时代,经济发展管理重视的是技术,而忽略了主导因素-客户。所以要转向以客户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更要重视人才的聘请,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可以给企业带来管理创新,所以人是管理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在管理活动中要遵从人文精神,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如果经济管理中实现了民族决策,可以发挥员工参与决策的经济性,也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要听取各个员工的意见以及建议,充分的发挥民主作用,尊重每一个人提出的意见,认真对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四)弹性化和协作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和组织机构的管理模式都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应该下放经营权和管理权,这有助于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新能力的发掘,从而更好的决策解决问题。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要坚持落实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员工的独特优势,加强员工之间的合作,更快更好地完成企业和组织的任务。
三、结束语
对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有意义的。只要有经济存在的地方,就一定需要经济管理,人们可以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总结,适应当时的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经济管理的特点,了解发展新趋势,进而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所服务。
参考文献:
[1]菇建堂.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趋势――网络组织结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10.
[2]秦东,刘富荣,王柳.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4):11-20.
【关键词】镇域经济;管理
一、前言
镇域经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最基本的角色,是千里之行之中的跬步,也是九尺之台之下的累土。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统筹城乡方略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发展镇域经济,就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就是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我国各省市目前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各乡镇的镇域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结合各乡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的发展方针是每个管理部门都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镇域经济发展成功实例及管理问题分析
1.实际案例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地处黄岛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古镇口海洋科技创新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腹地”,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8公顷,辖43个行政村,9834户,3.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全域统筹、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思路,确立“保护性开发”理念,坚持生态立镇、农业富镇、旅游活镇,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2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9个,培植壮大了隆辉农业、沃林蓝莓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了隆辉蓝莓精品园、汇瑞休闲农业园、中科院植物资源产业化基地等5处高标准特色农业产业园;全镇发展蓝莓15000亩、有机茶园2000亩、薰衣草等芳香植物3000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蓝色经济产业带”;建成了青岛市藏马山万亩生态林场和青岛市级森林公园,正在实施百亿级大项目――青岛藏马山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动了藏马山集聚型社区建设,着力打造万亩乡村旅游景区、万亩产业园区、万亩水利风景区、万亩生态林场于一体的“藏马山区域开发综合体”。启动了藏马山集聚型社区建设,一期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安置3个村,506户。
近年来,藏南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点、省级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区、山东省旅游强镇示范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好客山东最佳休闲乡镇。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些年来对于镇域经济的良好管理。
2.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对比藏南镇的发展案例,在我国其他乡镇地区的镇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进行整体规划。二是项目建设单一化,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三是虽然加快了发展却没有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乡镇发展中例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针对第一点,部分管理部门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不针对所有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造成辖区内各产业之间不能形成辐射效应,各产业都在独自的发展,这样对于产能的提高明显是不利的。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时,对各产业进行整体的规划是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藏南镇在藏马山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景区周边村庄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了隆辉蓝莓精品园、汇瑞休闲农业园、中科院植物资源产业化基地等高标准特色农业产业园,游客在藏马山景区游玩完后,可以到景区周边的休闲农业园区体验采摘、游玩的乐趣。
第二点是部分乡镇在经济领域的项目建设单一化,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良好的镇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种产业的大力发展,而是多个产业相互扶持,相互发展。如果只是发展某一种产业,势必造成该产业整体经济无法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需要,从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较为常见的有:某地区多年来向外界主打的旅游品牌都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背景、单一的景点旅游,而像其他的类似的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等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就严重的导致了游客愿意停留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制约了整个镇域经济的发展。部分经济薄弱乡镇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虽然引入了一些高税收企业,但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最后一点,部分乡镇在进行经济的发展时,没有加快基础建设的意识,这直接导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制约发展速度的因素。例如:乡镇经济发展了,但是对于垃圾的处理设施却还是经济发展之前的状态,导致乡镇卫生环境得不到改善,使得人居环境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困难。基础建设是经济大力发展的保证,没有良好的基础建设,好比一栋高楼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一样,这样的高楼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会困难重重。所以,要想搞好镇域经济的发展,首要的一点是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如何更好地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
推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各管理部门分析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更需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对藏南镇的发展经验总结,可以较为全面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指导意见,以待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解决。
首先是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部分管理部门不进行整体的规划,导致后续发展阶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更好地发展,在发展开始的时候应该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具体要细分到每一项产业对应的措施,这样才不至于在后续发展中因为规划的问题造成各产业之间相互干扰。在藏南镇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工业园区的建设,采用集约化、区域化的发展模式。所谓的集约化、区域化,就是指将工业区集中规划到一个区域,不仅方便管理,更能够避免工业的发展对其他诸如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干扰。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节约土地,并且减少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在这其中除了详细划分产业区域之外,更应该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客商投资,发展主体经济之下的配套经济,使整个镇域经济体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乡镇面临发展要求时自缺失,被动地服从上级统一的安排,这样很直接的就把乡镇管理部门游离在经济发展之外了。乡镇管理部门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参与进来,这就要求上级职能部门将部分权力下放,让乡镇管理部门能够自己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镇域经济。部分乡镇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考察好该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要只考虑眼前利益,带来的高税收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基础建设的发展在整个镇域经济发展之中应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初期,或许基础建设的功能还不能完全的显现出来,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基础建设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另外,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尽量将钱花在合理的地方。所谓合理的地方,就是指规划。管理部门应该将更多的钱花在镇域的规划上面,因为好的规划才是镇域经济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良好的规划,可以将规划作为一种资源,进而盘活土地资源,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加快镇域经济整体的发展进度。藏南镇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聘请了北京及青岛知名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实施了老镇改造区、新镇建设区“两区共建”,以特色产业园服务支撑“两区发展”,打造“一园支撑、两区共建”新型城镇化模式。
四、结论
在镇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协调城乡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镇域经济的发展不是几年或十几年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开始发展之前管理部门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能先发展,再规划,否则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问题。上级职能部门安排的发展规划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乡镇,职能部门应该将权力下放,使得乡镇管理部门能够在面对经济发展要求时拥有自,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最后,镇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的建设从来都是重中之重,有了良好的基础建设,镇域经济的发展才能持续得更久。
镇域经济是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基础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引起职能部门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管理,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松;李俊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绵阳镇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商,2015(41).
[2]魏晶.江苏创新型乡镇的发展路径分析[J].管理观察,2015(35).
1.1财务管理的定义
所谓财务的管理,具体内容包含的是,对于企事业单位资金的分配,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在进行正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中资金的营运情况所进行的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财务管理的进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的财务关系的处理。
1.2财务管理的内容
1.2.1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时,要对支出和收入两方面进行相应的资金管理,以此来完成企事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预算管理,推进企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在资金支出和收入的过程中,建立专门的账户,以保证资金能够有效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2.2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单位的专项资金是单位在一定时期所应完成的专项任务而特设的资金项目。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能够决定着单位是否能顺利长期的发展。如何将专项资金管理得当,必须首先从预算编制开始进行,对财务预算要严格控制和监督,对专项资金是否安排合理要实时监督。对预算进行编制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申请专项资金,财政拨款部门要实地考察,结合单位的发展实际,考虑是否给予发放专项资金。单位在对专项资金进行使用前,要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的内容包含:使用目的、使用方式、项目名称、项目规划等,专项资金如果属于需要政府采购,那就要求单位办理相应的采购手续后,方可拨付款项。专项资金的使用中,要求单位不能肆意改变项目,也不能将项目扩大化。
1.3财务管理的特点
第一,财务管理的涉及面之广,其包含了经济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下面以企业为例,财务活动所涉及到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无论是管理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无一不跟财务产生联系。企业的任何部门都受到了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其在使用资金上,也都是合理地使用,节约开支。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也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财务管理部门不仅仅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为各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以供各部门能够根据财务数据进行更好的生产和经营。财务管理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其与外部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与各个股东之间等等。第二,综合性强。以企业为例,现代企业的管理不单单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它所包含的方面很广,如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员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管理关系构成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得知,除了财务管理以外的企业管理,都是针对实物进行的管理,这其中只仅仅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一个环节,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质量环节等等,它的变化不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只是在某一项经济活动中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财务管理却不同于其他的企业管理,财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通过对财务的分析,可以了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可以根据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有针对性的完善,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诸如供应、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即管理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由此得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才可以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2经济管理中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的分析研究
经济管理中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管理如何为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以下从几个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2.1健全财务制度,保障制度有效执行
财务管理为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服务,其首要任务是要对财务的制度进行完善,形成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在单位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完善制度,依照制度办事,依照制度进行管理。该制度包含的内容有: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财务报表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财务报销的管理制度,票据的管理制度等等。在制度制定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单位工作内容的制度,制度制定要严思缜密,各项规章制度要明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引起争议。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能对其视而不见,视制度为摆设。如何为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服务,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以此推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在财务管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从预决算和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以此来确保经济管理中心的资金,使其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同时为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财务上的支持。
2.2合理编制预算,保障资金统筹安排
无论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多大,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以村级经济管理中心为例,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从预算管理工作开始,对于有预算的项目,要按照实际预算来进行实施,对于没有预算的项目,不给予拨款。这种方式,是从根本上保证单位资金的有效运转,合理编制预算,能够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现如今,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经费的构成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其一,差额拨款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指的是由财政和单位两个系统各自负担一部分经费;其二,财政负担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指的是经济管理中心的资金完全由财政进行拨付。经济管理中心在编制预算时,要对比今年与去年的经费情况有哪些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经济管理中心的财务收支情况每年都有一部分相同之处,比如,员工的工资,日常的开支等,在编制预算时,对于这些不变的财务情况可以轻而易举且较为清晰地预算出。每年不同的财务预算是,当单位的发展重心发生了变化,当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改变,由于天气因素发生的变化等等,都会对财务预算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在编制预算时,要将预算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其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实际考察,认真周到地分析,做出最合理的预算;其二,要对全单位的核算做全面的分析,做出最合理、最贴近实际的预算。还有一部分预算是单位办公场所所花费的经费,比如,设备的更新换代,办公室的环境美化等,这些可能会随着具体的要求随时发生变化,在做预算时,要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在有限的经费下,争取做到合理配置,合理使用。
2.3认真组织核算,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2.3.1收入核算经济管理中心的收入一般情况下都由两方面组成,其一是财政的拨款,其二是单位本身的收入。其中,财政的拨款往往是指针对单位员工的工资开支,而单位中其他事物的开支都是由单位本身的创收收入支撑。
2.3.2支出核算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上,支出核算显得尤为重要。支出核算是对每月的用款进行核算,通常情况下都是当月编制下月的支出核算计划。其可用的资金包含的是单位申请的财政拨款,单位本身进行的经济活动所取得的资金,如广告收入、借入款、其他活动收入等。虽然是可用资金,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而是要做到专款专用,单位重大事件先用。在安排支出预算时,要做到合理、准确。在进行具体的支出计划时,要根据以往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在满足重大事件先处理的情况下,合理有效地安排资金情况,使单位的资金能够顺利有序地运转。
(1)日常公用支出核算。在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的财务管理中,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将其归到财政收付中心进行管理。村级经济管理中心的每一项收入和支出都要经过收付中心进行决算,同时也有效地加强了对财务进行的监督。日常工作公用支出的核算中,财务管理要有一定的标准,在对款项进行支出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和计划进行拨付,在对资金进行节约的同时,也要防止资金的浪费,科学调度与配置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日常公用支出一般而言与上年、上月有可比性,可以根据上年或上月开支情况,估算出本年或本月支出数字。
(2)专项经费支出核算。村级经济管理中心专项经费往往包括专项经费、设备购置专项经费、维修维护专项经费等。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专款专用,准确进行账务处理,是日常专项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专项经费支出中,通过规范会计核算,合理安排支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使经费确实落到实处,发挥出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期编制分析,保障决策有正确依据
【关键词】经济管理 现代化 发展 趋向
前言:经济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管理的基础,同时经济管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也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向。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旨在为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探讨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特征分析
经济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管理现代化能够正确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特征分析如下:①规范性特征:经济管理现代化有着规范性的特征,主要指的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规范性,例如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对于经营管理的规范性等;②创造性特征: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推动了经济管理的创造性发展,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技能,创新自身的管理思想,以此来推动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创新;③科学性特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管理来说,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能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科学性[1];④民主性: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也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实行的是民主性的管理,注重顺应民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积极支持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方法探讨
首先,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例如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此来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要积极树立先进的经济理念,经济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要积极树立先进的经济理念,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第三;应当积极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经济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同时还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够对经济管理措施进行合理的调整;第四,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第五,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说,经济管理应当积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国情为基础,采取适应我国经济的经济管理方式;第六,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将发达国家经济管理经验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二、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研究
(一)管理理念发展趋向
科学发展观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在经济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济管理理念也呈现出人本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人才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力,也是推进经济管理发展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提升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注重人才的吸引、培养,要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人才,并以人才为本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管理方式发展趋向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中,绝对权威性的管理是主要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经济管理的规范性,但不利于经济管理的思想革新和方式创新,随着开放式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大众化的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向。管理者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实行大众化、开放式的管理,以此来拓展工作人员的思想,实现管理创新,达成管理目的。
开放式的管理将管理的权限和权力下放,实行责任分工制度,这样就能够使工作人员增加对经济管理的责任感,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经济管理中来,并以主人翁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有效提升了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对于管理思想的革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手段发展趋向
管理手段即是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也就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硬件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呈现出知识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向,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知识化的重要特征。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丰富的经济知识理论,还会应用到先进的管理工具,例如经济管理系统的应用就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效率。
(四)管理导向发展趋向
市场化经济的深化加剧了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了解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这就是经济管理导向的需求化发展取向[2]。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企业可能既是买方市场的重要构成,又是卖方市场的重要构成,这就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通过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供应的走向,并以此为导向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管理势必会进一步发展。企业在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将导向的重心放在市场需求上,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其对于引导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探讨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征以及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方法,研究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旨在为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实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管理会计 企业应用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主要讨论循环经济下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还没有真正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从管理会计角度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本文主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把企业作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及长远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战略高度去谋划,通过预测、决策、协调、控制等多重职能手段为企业投资立项、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考评,从而达到企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出现及其会计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 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广泛关注。1968年,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中专门写了资源循环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总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专门探讨了通过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再生和循环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89年起为配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指定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各项会计处理;美会计学会(AAA)建议采用改变个别会计科目的办法来反映环境责任;美国的证券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对自身的环境表现进行实质性报告;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提出一份《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讨论文件,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或有环境负债、资源损害复原、信息批露等问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颁布了一份《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之考虑》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内部控制等内容。我国循环经济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但还是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专门设立了一个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负责规划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方向,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了相关研究成果;二是专家学者出版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专著。如徐泓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1998),孟凡利的《环境会计研究》(1999),郭晓梅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200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类92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达2000多篇。但以往的研究重点是在财务报表披露上,即财务会计的问题。实际上作出决策的是管理当局而不是会计人员,应该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出发建立循环经济管理系统来将循环经济思想与企业相结合。这时循环经济会计进入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研究阶段就十分必要。
(二)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研究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将经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反馈式流程,也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长期效益最大化服务。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管理方面基础;运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长期效益最大化服务。
二、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内容设计
(一)循环经济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 循环经济管理会计是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兴会计分支,是循环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在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三者最大化(均衡)为目标,以企业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经济由原来的资本制约型向资源制约型方向发展,这种以高耗能、低产出、高排放的单循环生产模式,势必会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增长的极限”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了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循环经济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循环经济理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客观现实基础,它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场革命,同时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传统工业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化,势必对会计提供的信息内涵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会计模式(尤指基本内涵)也要发生变革,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下,企业必须站住战略高度去谋划、设计生产经营以便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因此研究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十分必要。
(二)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目标 以往企业是以核心经济价值来衡量企业的业绩,传统管理会计也是以此为目标来设计的,它存在许多缺陷。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调整可能是冲突的,以核心经济价值为目标的企业实际上将自己与整个外部环境隔离开来,并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的观点看,经济效率不一定等于生态效率,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的《企业环境管理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的有关规定,生态效率=环境业绩指标/财务业绩指标,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的企业必须转变其目标。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必须按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组织生产经营,其“受托责任”是以“3R”为原则,着重于源头污染的治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在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其目标又分为三类:(1)最终目标是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基本目标是在终极目标的指导下,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各种与循环经济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3)具体目标是提供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执行性的指导信息。一般而言,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主要指银行和保险公司)、政府管理部门(如环保机构)、社会公众(如消费者、企业职工)、企业管理当局等。
(三)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职能 与管理会计的职能一样,循环经济管理会计也具有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评价与分析控制等职能,但所体现的具体内容不同,目的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为企业高层提供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计划、控制、决策和进行业绩评价。依据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循环经济管理会计职能所体现的具体内容表现为:(1)在减量化方面。首先要研究产品设计等,应考虑环保成本,即应考虑到在引入环境要素对产品的影响,对产品设计进行调整或对产品生产进行选择;其次在原材料选择时,要求在经济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可回收的,能再生的以及高效低耗特征的材料,减少或避免对可能产生污染的材料的选用;再次在产品包装方面尽可能要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排放。(2)在再利用方面。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要求管理会计重视对资源寿命周期与使用方式。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尽量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产品,防止其过早成为垃圾。(3)在再循环方面。如何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4)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可见,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因素。因为节约能耗和物耗,选用污染轻或无污染的工艺,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开发新材料以替代有毒材料和污染材料;开发资源再生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核心因素。因此相关技术的研发(或引进)应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因素而技术开发(或引进)成本与相应的企业和社会收益亦是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内涵之一。在循环经济理论下,作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提供的信息有:企业所处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信息。因为企业的环境问题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企业要披露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为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及环境收益信息;企业生产的产品与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关系信息;与3R相关的技术研发、利用投入与产出信息;企业投资立项、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全方位监控信息等。
(四)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绩效评价体系 由于业绩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循环经营业绩的评价是促进企业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组织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循环经营业绩评价体系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循环经营业绩的正确评价,因此,循环经营业绩评价的关键是合理地设置评价体系,以充分评价企业循环战略经营业绩。(1)设计循环经济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循环经济下企业业绩的评价应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生态化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而不单是原来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比较全面地反映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特征,即既要有反映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子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状态的指标,又要有反映以上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指标。循环经济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的重点是以“3R”为原则的资源循环利用与治理效率。无论何种性质的社会,也无论何种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对财务业绩的追求始终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就决定了循环经济下企业业绩的评价仍需以财务业绩为根本。而循环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应将两种目的不尽相同的业绩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既要有利于业绩的评价,又要有利于对业绩形成过程的管理。(2)循环经济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以上原则,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经济绩效,绿色效果,资源和能源利用,销售和消费属性,发展潜力五方面来设计。具体来讲,经济绩效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市场能力,资本积累;绿色效果包括环保意识,污染物回收利用,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的实施程度;资源和能源利用包括绿色能源使用,能源节省,绿色材料使用,材料节省;销售和消费属性包括产品回收,包装物回收,售后服务,绿色使用;发展潜力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素质,企业决策与执行能力,发展战略,社会责任。当然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各个指标进行选择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不同的界定。
三、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
(一)循环经济理念下江淮汽车公司的投资决策和产品设计 企业在新产品的投资开发,环境项目的投入和产品战略经营等长期决策中需要进行投资决策,而投资决策恰当与否,对企业具有长远的影响。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财务上压力,还将面临环保压力和社会责任,更要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江汽改进了传统管理会计的投资决策,建立适当的投资决策框架,对所有的投资项目从财务、经营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江汽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充分考虑产品本身的安全、生产工艺的污染性、产品末端的废物利用及资源化等因素,从原先考察微观利润标准转化到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宏观获利能力。在项目选出后,江汽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技术能力。从技术角度看,一项投资决策可能对企业的价值链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物质的供应、生产流程、售后服务,特别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确认并计量与项目有关的全部的环境成本和效益。江汽在选择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改变其分析模型。首先,决策目标应多元化。决策分析不再以单纯的经济参数为标准,应考虑社会、环境等多种目标。其次,环境因素纳入了决策分析指标。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少投资风险。最后,江汽在投资决策中还加强环境适应性分析,在对投资机会评估时,除参照规定的财务目标外,还需要参照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目标,并深入评估,对该项目决策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作出详尽准确的评价,使企业投资决策做到真正和全面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江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合到管理会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把研发的重点放在车身轻量化和节能环保上,传动系的优化匹配,以及零部件的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模板化上。目前,江汽已累计开发64个环保节能型系列产品,汽车尾气排放均达到欧Ⅱ或欧Ⅲ标准的要求。其中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被建设部城市专家委员会评定为“大型城市高级客车”;而纯电动新型新型公交车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和北京奥运会项目。
(二)循环经济理念下德力玻璃器皿公司的“3R”生产 在减量化方面,德力公司首先改进了管理会计系统下所提供的信息,将如何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以及怎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循环经济思想融入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中,根据德力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出环境成本,并将环境成本予以内部化。德力把与3R相关的技术研发、利用投入与产出信息在给高层报告书中予以披露,使管理者更清楚地认识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效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可行的技术创新方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综合效益。利用循环经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还可将循环经济目标量化,以便制定出合法规又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并将此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执行部门,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标准和业绩评价的依据。在这些信息的指导下,德力高层组织技术力量对外国先进设备H28进行反复研究,经过几十次试验,花400万元建成了新的生产线。这种新的生产线不但节能,而且每条生产线可年增加附加值70万元。德力公司又投资1200万元把一条生产线变烧煤为烧天然气,既降低了能耗,又避免了二氧化硫的污染,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再利用方面,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控制的方法,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尽量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资源,防止其过早成为垃圾。德力内部管理会计提供企业投资立项、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全方位监控信息,在实施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价。德力公司管理层对循环经济管理会计提供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财务分析,分析进行再利用的成本效益及环境效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使企业的循环经营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德力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每年要产生1.2万吨的玻璃废液,根据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及相关建议,得力公司高层决定把这些玻璃废液重新回炉利用,增加了产值4200万元,而且减少了污染。而对于生产中的余热他们就增设烟道热水锅炉,把水加热,用于职工洗热水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再循环方面,循环经济再循环原则要求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垃圾,将垃圾资源化。这样既节约了新资源的开采,又使废弃物数量减少,降低了末端治理的费用。德力内部管理会计提供企业所处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信息,尤其是外部环境成本,即由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对环境有影响的行为所引起的,企业外部其他个人和组织成本的增加。例如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污染了环境而造成的居民健康损害、动植物物种灭绝等等。在循环经济框架下,外部环境成本不可能永远都是外部的。即使企业不能自愿承担这些外部成本,政府将会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和法规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所以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到这些外部环境成本,在降低这些成本的同时增加环境效益。德力公司的管理会计在经营生产的投资决策上反映出不同决策间的环境管理方面的差异,不会因为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导致大量的前期投资不能及时收回,而被视为延长了资金回收时间,成为不经济方案不被采纳,从而能够做出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决策。德力公司在烧锅炉时要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烟尘,为了降低这些外部环境成本,增设烟尘处理装置,烟尘通过水的过滤和处理,然后再卖给制砖厂制砖。同时烟尘被净化后,已不含污染物,不再污染环境。该厂这项环保成果被收入国家环保总局的“年鉴”。发展循环经济使德力找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新途径,企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快速提升,并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发展循环经济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关注循环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而传统管理会计在处理企业经营生产的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存货与成本控制、绩效考评、战略策略等方面没有很好的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十分必要。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管理会计的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循环经济管理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节约环保意识、更新知识,从而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要加快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能够尽快在企业中实施循环经济管理会计以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蕊:《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知识经济;管理创新;对策
一、企业实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要分析研究出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要根据不同的方案来规划实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达成当前的目标所实行的工作顺序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的质量以及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实行经济管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诸多企业内部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清楚企业的发展前程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让企业在正常的路上不断提升,以此实现其发展,不断提高各大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在经济上发展的效益。从企业的管理角度上看,要求管理人员注重自己的经验,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总体的总结,达成业务的创新工作以及完善企业的管理,激励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表现出自身价值以及才能,这样才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创造出其价值所在。企业在发展中,要达成自身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其取得经济效益以及利润的重要保障,占领了整体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竞争优势。
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在社会的发展前景非常激烈,我国有诸多企业都已经察觉到企业在进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全面集中精力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要重视经验的积累,通过本身的创新价值以及改革来进行提高经济的效益,但实际上我国企业在实行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对此全面展开分析,解决问题。
(一)经济管理者的意识不足
有关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是不是到位或者超前,这对于经济管理效果有很大影响,有大部分企业在实行经济管理时,其眼光放的不长远,只是注重当前利益,都运用持续生产形式来换取经济效益,现实企业中几乎没有几个企业可以把经济管理当作是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在发展中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扩大有很大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知道有关经济管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实施经济管理,以此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提高我国相关企业发展的核心。
(二)经济管理无法落实
有关企业在树立新的经济管理后,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实施管理方案,以及企业内部的部门职责也没有实施,从而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没有真正实施,这种情况都是形成企业没有办法实施经济体系的发展,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有所损害。为了达成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知道经济制度的根本意义以及它的价值,把经济制度真正实施在平时工作范围中,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不明确
有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的强度直接影响到实际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中不细心也不到位就会导致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的目标上没有动力,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般都会出现教育以及培训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业务以及技巧都会降低,任务的暗度率也大,很不利于企业发展。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也就没有责任感,对工作也没有足够的热情,也不利于企业发展。部分企业所实施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并没有考核以及奖励,这样就不能激发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要改善传统经济管理,创新管理思想,需要意识到创新是需要人才来实现的,要注重培育管理者的创新认识以及对企业管理的思维。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对风险的认识,提高自我能力。企业也要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建立起发展的目标,改善执行方式,推进目标执行。
(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从市场方面来开展管理工作,正确意识到管理效果以及市场化。企业的内部需要完成管理制度,规划企业每个环节的运营,以此加强管理效果。经济管理的对象属于员工,限制他们的行为,以此指引员工思想行为,能够让员工满足发展需求,确保市场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学习组织,可以给管理者以及员工提供优秀的学习环境氛围,针对企业文化影响来推动工作人员一起进步。企业需要定出岗位的职责,让这个制度可以实施到员工每个人的头上,增强监督建设,利用监督管理来减少工作风险。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要注重人才的作用,它是知识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企业管理层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作用,注重岗位培训,加强在人才方面的投资力度,有效的给企业提供一些水平高素质高的人才。需要增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支配人力资源,激励员工的创新工作。企业需要积极培养人才,给企业提供新鲜的活力,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价值,以此提供舒适的环境,积极参与企业决策,给企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具备创新以及信息化的特点,走进知识经济时代针对企业的经管理同样有新要求。企业也要根据如今的时展共同进步,改善传统的管理思想。企业需改善经济管理制度,减少企业运营风险,增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重提升员工的素养,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参考文献
[1]鲁锋.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探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36).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机制;优化对策
富源县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后已经基本确立,它基于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分别在粮油、魔芋、畜牧业、渔业、经作产业、农业机械化产业等方面做到了专项规划,基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为县内农业经济管理规划出以粮食安全为主体、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为目标的农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对富源县现代化农业事业推进的有利保障。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以富源县为例,它就基于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展开了三农事业,有效推动了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过程,并基于各项惠农政策及保护制度为农业经济管理制定对策,对农业体系、技术设备、农研水平等方面加以调整提升,希望进一步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迎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的有效优化。截止到2016年底,富源县全县借助多元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实现了45.48亿元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收入,比2015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增长17.3%,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做法
为了跟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十三五”规划,富源县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做到了多方面着手问题,希望从多个角度来实现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文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2.1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优化对策
2.1.1增强农业经济管理基础
富源县一直以来都在推进兴水工程,希望成为“兴水强县”,现如今每年县财政预算都达到4000万元以上,专门作为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地方饮水难问题,这也是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的第一步。从2012年开始,县内地区4年来共建成水利工程280件,平均每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都达到25万亩,蓄水总库容也超过12000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超过17000万立方米,解决了当地4万人口的饮水问题。再者,富源县也在不断推进交通建设,希望推进以通乡、通村公路为主要核心点的农村路网建设,为农民解决出行难问题。到目前为止,富源县在交通路网建设上已经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以上,建成了水泥柏油道路498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县124个行政村全交通路网覆盖,为地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1.2增强农业经济管理项目
富源县畜牧业是地方重点农业产业,目前县财政每年都投入2200万元用于扶持大河乌猪农畜产业发展,建立养殖小区(241个)和万头猪场(12个),大力发展规模户(1130户)。另外在地方蓝莓产业发展方面,富源县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希望将寨子口蓝莓作为地方示范种植项目来打造全省最大蓝莓基地。为此,当前县内已经种植蓝莓13000亩,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以上项目都从局部产业发展辅助促进了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地方农业经济机制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2.1.3增强农业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2016年之前,富源县已经对县内202.47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发证,总计发放林权证11.1万宗、10.11万本,覆盖11万农户。另外还包括了流转林地38宗550万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8万亩。在此基础上,地方农业经济也推进了专业化经营步伐,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种养殖协会18个,这些都实现了富源县农业金融改革的有效推进,保证了云南省三农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步伐[1]。
2.2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优化对策
在促进局部农业产业实践优化后,富源县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2.1富源县已经开始健全并逐渐适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新机制,具体来讲基于两方面着手工作。一方面借助政府力量来积极推动农村地方土地流转制度,实现不断创新。为此,富源县农村骨干劳动力也在逐渐向城镇地区转移,希望共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工作。该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与等级工作基础上来实现依据民情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更新,推动征地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并对纳入到城镇建设用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进行严格规范。为此,富源县还实现了对农村承包管理信息网络的有效管理优化,希望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来提升土地集约化高效利用能力,做到对地方农民群众合法土地权益的切实保障。
2.2.2富源县政府也在农村生产资源集约化经营模式上下足功夫,希望农户个体在依法与自愿的前提基础上,实现对农户自发性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建设的有效指引和规范化运作,并基于土地流转方式来扶持地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借助产业龙头来拉动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对农村闲散资金资源的有效集聚,同时增加高级农业技术及人才的合理基层流动,克服传统中个体农户生产及销售能力薄弱等问题。另外,基层政府还在不断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每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都配置了专门技术辅导员,帮助专业合作社之间形成技术产业联动,最终形成规模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2]。
2.2.3富源县在不断适应新农村建设背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于当地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十分偏重于对地方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实质上却影响到了地方农户的纯收入水平提升。为了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可持续有效增长,富源县专门深入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希望为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体系,并基于地方政资源及天然禀赋优势,大力引导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运营过程,为县内形成了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生产目标,成功打造特色农产品体系,扩大了地方农业经济管理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2.4富源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步的又一做法就是基于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也方式,以此来拉长农产品价值链,解决过去地方农民出售初级农产品难以获得稳定高收益的现实问题。现如今富源县在农产品生产地深加工产业建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像农产品仓储、运输、拣选、包装、保鲜等技术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让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农产品质量得以保证。再一方面,富源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侧重于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价值产业链的构建力度强化,希望以技术力提升来优化产业升级,利用区域集聚手段来为区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形成竞争优势,逐渐形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团规模[3]。
3总结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富源县也已经做出多方面努力,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在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与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上做到了双重优化,这也为更好推动富源县未来三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67.
[2]周素红.基于金融支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探[J].经济问题,2006(10):60-6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企业竞争的对手从国内市场逐渐转变为了全球市场,其次人们对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也随之上升。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创新,其中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创新内容。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创新模式是企业健康稳定生存及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具体来说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提高企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生存能力。本文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简述了目前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提高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整体水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经济管理模式;市场经济;问题与措施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发展都逐渐步入正轨,有关产业的发展甚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远超世界其它国家,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具有风险意识居安思危。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外界环境发展的越好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想要在竞争中长盛不衰唯有不断研究市场变动特点,进行改革与创新。所以企业一定要在发展的同时主动关注市场变化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分析市场变化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在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为企业创造出一套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及变化的高质量经济管理模式。所以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意义。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说,各类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经济管理模式在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仍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经济管理模式的整体质量。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一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仍是建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的,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还是存在非常多的缺陷,所以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如今的市场。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保证领导层与基层员工之间成功的进行互动,这是经济管理模式中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这直接导致了领导下达的指令不能全面完成,或者说完成的质量非常低,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收益一直在原地徘徊甚至还出现下降的情况。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低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危机,而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首先,企业中低层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导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首先,人员流动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其次还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带来重要影响。第二,员工的专业技术以及道德素质底下,这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对企业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第三,员工的工作热情非常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组织灵活性不足
相对与西方一些国家来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很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而企业想要建立其完善的组织结构是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的,这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市场经济给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企业组织结构一定要有足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关键的生存法则,不然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改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性建设之一,所以一定要对这方面的内容引起重视。首先,企业领导以及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对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有一定非常明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改革。第二,企业一定要冲破原有的束缚,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度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创造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创新模式。拥有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意味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根基,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
任何组织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企业的发展绝都是依赖人力完成的,所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想要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进行,首先要在招聘过程中就对企业人员进行第一次的把关,制定严格的面试制度,选拔出专业水平高同时富有责任心的员工;第二要在企业内部制定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或者是激励制度,提高员工整体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三,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或者是讲座形式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三)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度
企业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内容,会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外界环境瞬息万变,如果企业一直故步自封,沿用传统的结构模式必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所以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创新组织结构。如果组织结构与市场能够进行很好的适应,在市场发生一定变化的时候,企业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效的应对,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对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企业组织结构灵活度的提高还能够促进企业创造出新型的生产及销售模式,有利于企业营业额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如今经济发展的脚步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经营同一类产业的企业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一定要从基础性建设开始改革,完善企业的内部建设,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适应性,避免经济管理形式落后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
作者:武靳 单位:邯郸市商务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研究
1 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的现状
从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法制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运行,并取得一个个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市政工程在投资和管理方面也在改革的大潮中应时而动,但问题总是在发现中解决的。近年来,市政工程经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1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都是大型工程,它的投资建设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问题。许多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一般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这就存在投资建设主体不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隐忧。他们可能依仗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甚至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时常出现“三边程”。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他直接导致了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法制的破坏,从整体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市政工程的经济管理。
1.2施工质量问题
市场经济在逐渐走向成熟,但质量管理却一直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许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上都存在质量不过关的弊病。为了省时省力,从事更多项目建设,有一些建筑企业就实行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给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实行转包挂靠,这种做法在形式上看似乎是可取的,但实质上却削弱了项目部的施工能力,导致项目部对质量管理的疏漏。还有一些更具备施工资格的企业或者单位,为了牟取暴利,以挂靠施工的形式从事建设。直接导致市政工程建设质
量的下降。同时还有的施工单位,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时不按图纸设计施工建设,私自改变施工设计。
总之,因为人们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及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只追逐建设的速度,追逐经济效益,无暇顾及建设的质量问题,使得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的质量成为了薄弱环节。
2 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分析
2.1质量管理的风险
许多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和小项目工程,因为工程项目小,难以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在质量管理上存在问题。一些工程在建设施工中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只是地面出现裂缝和破损,影响市容美观。还有一些工程完成后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给行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影响力正常的出行,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在一些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上,施工后对人行道的处理也不到位,是人行道的铺砌砖块出现松动,路边的井盖等也都存在时候不负责的表现,没有树立好施工单位在公众心中的公益形象。同时由于市政工程是政府建设的一部分,是政府的合理支出的一部分,但也容易导致施工单位打着政府建设的旗号,在原材料采购时不考虑市政府支出的的节约型和环保性原则,采购一些奢侈的高价的材料进行建设施工,也影响力群众的对政府的好恶评价,违背政府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施政方针。
2.2同步建设施工管理不到位
施工时,由于施工单位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甚至也没有采取一定的事故预防措施。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政府和施工单位的形象,也不利于发动广大群众配合市政工程建设,由于施工时没有注意底线管道的保护,没有做好事前的现场调差和全段路面勘探施工,一些原有的的信息资料不完整或者不正确,施工在现场的设计难以进行,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由于对施工地段没有详细调查,施工机械对居民用电等产生影响,施工单位也没有做好施工用电工作,工地用电极不规范也不安全,违规操作和违章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 市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预防
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城市正常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城市的正常健康发展,保证城市建设设高速度、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前提,它有着各方面的意义。一个好的、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对城市的萦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预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3.1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都是城市建设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建设一项市政工程首先应增强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质量第一的工程建设信条。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市政工程建设质量上除了问题会给整个国家,整个城市,整个团队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接受一些因建设质量问题造成重大伤亡的反面案例的教训,唤起市政工程建设者抓质量的行动自觉性。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建设是,市政工程监管部门要成立专人负责小组,实施建设法人责任制,分清各环节的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具体问题。分化大的施工责任,分解到每个项目负责人头上,除了质量问题,深究个人责任。
3.2加强市政工程经济管理的诚信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原则之一。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行为,以及勘察、设计文件和工程实体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详细实事求是的记录,并报告给市政工程建设的有关负责人,认真整改,确保能按设计图纸按时完成工程建设。
3.3强化监理职能
要降低市政工程建设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工程监理就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管。
3.3.1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市政工程监理队伍
市政工程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工程,需要一批综合性建设人才,同时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说,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保证工程建设,同时促进工程顺利完成。
3.3.2完善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市政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市政形象和城市地标的大型工程。工程量大、任务中,必须拥有一批能适应工程质量挂你的仪器设备。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工程质检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缺少精密仪器,有些监理公司根本就没有市政工程质量检测设备,这给工程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要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就要拥有先进的设备,使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器械结合起来,提高工程效益。
3.4提高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
在建设市政工程时,要逐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不能不考虑市场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附属工程是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市政精品工程,就要着重于精细化施工。通过加强对市政附属工程施工精细化,节约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原材料采购上,要做到节约支出,但不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与进度,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市政工程管理上的调节作用。对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主体,要做好教育培训,使其摒除一切从经济效益和政绩出发的惯常做法,对于有损政府形象的豆腐渣工程和奢侈豪华的建筑建设,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整改和处罚。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经济管理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与分析的一项重要课题。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不断变化,也导致国内与国际形势令人琢磨不透。纵使其变数很多,但总归是趋于类似的经济规律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产生了这些规律,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进行经济管理使市场经济朝其预想的方向发展,根据采取手段与其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产生了两类经济管理类型: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断实施与发展的,一国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去调整经济运行。国家总是希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能减少通货膨胀,人们能够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稳定均衡,使资源达到配置最优。然而实际经济的走向并不能完全如意,所以政府才要采取积极或消极的经济管理方式去调节市场经济的方向,这可以为国家的经济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方针策略,促进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所以,了解并学习这两类经济管理方式是我们必须也急需进行的课程。
一、古典经济学基本模型及其假设
由于积极与消极经济管理都是在古典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什么是古典经济模型,它包括哪些内容。古典经济理论模型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后来又被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学派进一步拓展补充。其大致包括三个假设:
一是市场经济假设,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理性人假设,它是指市场经济参与人全都根据完全透明的信息有目标有计划的去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二是完善市场经济假设,是指在完全信息透明化的状态下,市场达到了一种交易均衡、供求均衡,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此时也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市场所有的交易都是成功的;
三是价格弹性假设,市场中产品的的需求量变动从而引起价格的涨幅,面对这些价格变动市场可以直接将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调节至相等的状态。这些基本假设充分说明了在古典经济模型的认知中市场就像一位魔法师,它拥有一双上帝之手在对市场经济进行无形的操纵与控制,经济会自动达到一种最稳定最佳的状态。所以,在古典经济学里是不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管制的,就算市场中的某些结构参数发生了变化,市场机制也可以自动将其调整到另一种最优状态。然而在当今的现实经济下,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性、市场垄断及不完全竞争、消费者偏好、外部经济等情况使得市场经济不会按照古典经济模型那样发展,要想经济快速高效且偏向古典经济模型方向,政府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管理,从而产生出了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
二、消极经济管理的 成因、目的和手段
(一)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在现实情况下,经济的发展有可能产生很多可以预见或者无法预计障碍,从而使市场经济与古典经济模型的不相符合,从而偏离古典经济模型的轨道。我们应该知道,古典经济模型毕竟是理想模型,与现实经济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现实的市场参与者很多都是非理性人或非自由人,他们并不能够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及判断,同时每位市场参与者所获取的信息都不是充分的且不完全相同,又或者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有着不同的偏好及利益取向,这都会导致其做出不同的选择。譬如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使现实经济偏离古典经济模型,因为市场结构不仅仅存在完全竞争的情况,更多的还有垄断市场或者寡头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所以现实的市场经济不会达到理想模型中的无摩擦的完全交易。又比如每位非理性人的风险预测能力、不同风险的承担能力以及规避风险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不相同而致使其对资产的选择产生分歧。
再譬如当今社会最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也会对现代经济造成影响,人类的用之无度使自然资源的稀缺越来越严重,这也让物价起伏不定,因为很多资源的滥用而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不定性因素,例如外部经济、公共产品,这种种原因导致市场成为了一个不完善的市场,从而使现实经济不同于古典经济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使市场经济逐步趋近于古典经济模型,就会采取一定的方式管理调整市场机制,以弥补其的不足与缺陷,这种管理方式就被称作为消极经济管理。
(二)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和手段根据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我们很容易可以知道进行消极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现代市场经济趋近于古典经济模型。使市场交易顺利无摩擦,使信息最大完全化透明化,调整市场结构反市场垄断,控制自然资源的挖凿使用,减少外部经济所带来的外部成本,同时由政府来提供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这样才能使市场机制在进行资源配置时产生效果,达到资源配置最优最大化。实质上,消极经济管理属于传统的基本经济管理,仅仅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将市场经济尽可能调整到与古典经济模型即传统的理想模型最相近,使国家经济能够有序、平稳、快速的发展。
三、积极经济管理的成因、目的和手段
(一)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倘若现实经济在政府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消极经济管理之后,市场经济得以完善,已经基本可以等同于古典经济模型,此时的市场是均衡的也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那么便可以认为已经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最大化。但与此同时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通过消极经济管理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是否是一国政府想要的。因为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社会上立足与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国际环境来计划实施发展战略,所以一国政府要看清国际形势和自身所具有的国际地位,根据当局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的外交政策,领土的安全性,会否有战争爆发、经融危机等来确定政府的具体经济发展方向。因为政府所需要考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了政府偏好,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当现实经济已经达到古典模型假设后政府还会依照自身的目标要求而调整经济政策使政府偏好最大化,这种为使政府偏好最大化而采用的管理方式被称作为积极经济管理。
(二)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和手段通过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可以知道进行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去对经济进行管理从而得以实现政府偏好最大化。这是一种正向促进的经济管理方式,政府通过这样的手段将市场经济倾向其期望的方向,让经济发展顺应政府偏好,顺应本国国情,顺应国际形势,才能使现实经济节节攀升,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富足。政府要实现其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积极经济管理的方式去调节市场经济,实质上是通过改变市场结构参数使这种市场经济成为另一个完善的市场模型,在这个模型里面,市场经济按照另一条路径进行发展,成为以政府偏好最大化为前提的最优资源配置。在积极经济管理中政府首先要以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身份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要想公民所想,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颁布 一定的财 政政策,采用一定的金融手段,此刻,其他的市场参与者定会依据政府的一些决策与判断来进行选择。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创新
1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自己的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已经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仍然仅靠“一支笔一本书,讲完内容就下课”的讲课方式和“一套试卷一门课,考过60分合格”的学习考核方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将经济社会实践中丰富生动的知识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校内开设高质量经济实验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高质量实验模式的设计、高质量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 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2.1 观念落后,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把实验室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加强项,而对于经管类及其它文科实验室建设上则显得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环境恶化,无疑影响经管专业的人才培养。
2.2 实验教学落后,管理上开放性不够,质量监控部到位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经管学院的实验教学比较单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不足,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很小,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完成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实验内容仅仅局限于课程甚至单个知识点,实验课完全成为了理论课知识的验证。很多院校只开设了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软件应用基础课,至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课、计算机财务管理实验课、计算机审计实验课及 ERP的企业管理实验课等实验课程则开得很少或者没法开设,这样就割裂了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满足时展对人才的要求。即使是某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仅仅是教师将数据修改后,由学生按照所学的步骤走一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就已经清楚,没有任何新意可言,故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也缺乏兴趣,显然这种实验教学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更与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背道而驰,这需要我们在实验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到位,开放不够,质量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经管实验室设置口径过窄,封闭管理,开放程度不够,共享性较差,利用率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质量监控不到位,实验室管理大多缺乏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考核制度等,不少地方高校对理论教学已经建立了常态的教学评价和监督考核制度,教学督导组对理论教学经常去听课,但是去监督考核试验教学的则较少。一些经管实验教学仍然缺乏独立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有的甚至就没有进行考核。这些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都起到了逆向激励的作用。
2.3 实验队伍匮乏,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
师资问题是困扰实验室发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功能的瓶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验教师队伍大多仍以理论课程的教师兼职实验教学为主,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数量偏少。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只能做一些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等专业要求不高的简单工作,难以承担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更谈不上开放性实验室的的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由于长期将实验技术人员放在从属地位,对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学术会议方面重视不够,也影响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在许多学校,同级别职称,实验系列也比其他系列的待遇低,实验人员的待遇、职称和理论教师地位不平等,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实验室工作。另外文科实验与理工科实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管理无定式和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要求,使得文科实验内容更多超越了应用问题,甚至是思想理论范畴上的突破创新,这对于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的思路
一个完整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该具备三大功能:一是进行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二是进行经济类学科的验证功能,三是培养实际经济工作技能的实习功能,相应的可以开设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就经济管理实验室的教学功能而言,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验证性和技能性实验的设计,有哪些模式可以设计、各种模式设计的目的、要素、过程的控制该怎样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中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的设计性实验如何有机组合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这客观上要求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进行系统创新。
创新的经济管理类实验模式设计需要对实验进行系统设计, 包括创造与经济社会运行环境高度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激励机制的系统性设计。具体而言, 有以下几点:
1、以高仿真性作为实验设计的第一宗旨, 全面、系统、有创造性地、立体的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运行, 模拟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相关业务运行, 在学校实验室内再造出企业经济业务的循环运作情境。
2、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 由学生担任不同职业角色, 以具体职业角色相互配合、动态运行的高仿真实验模式, 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
3、设计出跨课程、跨学科(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使经济管理类实验摆脱单一课程实验的限制, 成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交融的实战训练。
4、在实验的设计中融入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 极大地调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我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按以上设计思路设计的实验模式, 激发起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使专业课的学习变得生机勃勃又循序渐进, 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上成效显著。
4 经济管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的对策
4.1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设计为教师创新能力发挥提供保障与激励。要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与理工类实验室所服务专业群的重大区别, 采取适应各自特点的管理方法。在思想认识上, 明确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新生的、创建与摸索中的、只有创新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只有创新, 才能使其有特色而健康地发展。这需要管理制度的重视、要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体现对其投入的重视和鼓励, 鼓励每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每一种创新的尝试、每一种创新的教学实验。这样, 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 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逐步建立起经济管理实验体系的大厦。对新实验项目设计给予研究启动资金, 从管理制度上为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提供保障。
4.2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组建团队
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应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组建具有学科综合性知识、创新能力和事业心的教师团队, 对经济管理类实验进行综合性设计和总体把握。
4.3 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要打破由学院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师资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使学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5 结束语
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创新性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内在的规律性,选择并设计适应其发展、支持其发展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踏踏实实、埋头骨干,为创建高质量经济管理实验,为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李宏伟,经管类实验室建设问题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