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水电的认识范文

水利水电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利水电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水利水电的认识

篇1

1.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掩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二要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和谐接洽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连接、配套。从政府组织管理逐渐过渡到行业协会管理,勉励设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国家部门对政府和非政府投资离开管理。

2.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

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建立了当地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站,一般都是按照当地的习惯来划分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等,对全国的应用者来说存在众多不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工程类别划分,统一信息采集标准,统一信息编码,统一口径内容,统一数据库解决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是信息技巧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利用的必定产物,也是造价工作者们所期待的。该网站应供给全国各地的工程造价信息,包含建材价格信息、造价指标、行业动态以及文件法规等等。它不但有利于应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履行统一的管理和和谐,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统一化、规模化、有序化。

3.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打造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

利用信息技巧建立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在网上建立虚拟的建材市场,网络管理,开辟网上定购等电子商务利用。从世界领域来看,推动建筑业管理网络化、主动化、电子化和全而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基础上的视频会议网络将成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各单位的器重,因而实现网络招投标工作也成为一种必定趋向。在这个操作平台上,可按照这样的程序实行摘要:招标公告、投标单位网上报名、对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随机抽取专家评委、网上递交标书、网上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管理。这样不但做好了招投标工作,而且加大了管理的公平性、公平性、透明性,更利于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

4.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系统

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系统的功效,不能仅限于运用造价软件、套定额、做预算,还应开发后台对各类信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初步处理的功效;管理终端数据库应具有全而收拾、综合处理的功效;前台应利用wed 服务器、路由器连接到互联网上,能够分门别类地各类信息。即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是以实现建筑产品从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到运营全过程主动化为目标的,而工程造价管理是作为贯穿建筑产品过程各层面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应遵守统一原则、标准化原则、网络化原则、智能化原则。由于专业性、政策性强,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系统应由国家成立专门组织,由其牵头,和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开发。统一对系统进行开发、掩护、信息更新,制定网络章程,要打破部门和处所界限,互相支撑,科学分工,减少重复,施展整体优势,建立健全网络服务机构。

篇2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工程项目的施工范围相对广和分散,且需要较大的资金量,整个工程施工的周期相对较长等。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资金来源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分为国家拨款、自有资金以及金融机构借款等。因此,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工程地点的流动性相对较大,配套设施相对较多,往往需要进行多级会计核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对工程项目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对各项工程进行单独的成本、收入核算,并对该工程项目的附属工业产品成本、机械施工和材料等运输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等都需要进行对应的核算。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造价相对较高、规模较大,企业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提前垫付大量的资金,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性,可以了解到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还要注重对工程款进行分段管理,这样才能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工程规模相对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会计核算的难度。那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主要包含设备费、生产准备费、建设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等种类十分繁多,此外,还有部分支出的项目,无法有效获取标准的核算凭据,比如施工场地征用费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另外,随着工程施工地点的转移,其配套的生产要素和部门等都需要进行迁移,这也会加大会计核算的难度。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地点分布较广,且较为分散,这会导致部分财务票据和原始凭证的归集不能及时到位,且施工中部分物资采购资金和发票也不同步,这也会导致会计核算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这也会导致收入会计核算结果不够精确。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施工企业收入、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结合相关规定,可以了解到,实际水利工程企业的合同收入,主要是由合同变更、索赔等形式的收入,还有原始合同约定的收入这两个方面共同组成的。那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紧密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是否运用工程完工百分比的方法,来对合同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通常施工合同可以分为成本加成合同和固定造价合同这两种类型,顾名思义,成本加成合同可靠估计的标准为收到工程款项,且对于产生的合同成本,能够进行有效的核算。固定造价合同的可靠估计标准为对合同总收入准确的进行计量,如果在合同中能够明确的规定合同总金额,就表示合同总收入可以进行可靠计量。在实际合同的完工进度确定过程中,主要的完工进度计量方式有三种,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可以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选择。即主要为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法、已完成工作量占预计工程总量的比例、累计发生的合同费用,所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这三种。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在确认了工程项目完工进度的基础上,就能够应用完工百分比的方式,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当其的合同收入来进行确认与计量。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不能准确计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其不能单纯通过百分比的方式,来对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

(二)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

可以说,要想不断提升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就要注重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特性,不断完善内控制度,这是保障企业实际成本和费用核算质量的基础,为实际工程完工进度准确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而要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就要注重不断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环境,保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以此不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另外,还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尤其对于重要的财务会计岗位,要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规范预算控制和授权审批等流程。此外,要积极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对财务核算工作形成良好的监督作用,保证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从而不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规范会计核算办法,优化会计核算体系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施工特性,企业要想更好的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就要注重不断优化会计核算体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对于成本核算的重视度,并明确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目标,积极落实会计核算制度,切实制定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那么,这就要不断规范会计核算的相关办法,保障能够紧密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核算账户以及会计科目,对各类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不同项目,要明确列出相应的往来账户,并对原始会计账簿进行备份,以此方便后期的查验。另外,还要明确会计核算的主题,对不同岗位的权责进行明确,规范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还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此保证票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更好的保障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

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管理是指发包人、监理人、承包人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及监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处理施工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施工合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施工合同管理是承包人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贯穿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与签约、工程施工、交工验收及保修阶段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施工合同履行中,存在很多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如何履约好合同,减少合同纠纷和损失;如何加强合同管理,进行合同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在工程各阶段合同管理有哪些具体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承包人在合同实施中必须考虑和重点做好的主要工作,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承包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承包人在施工合同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在水利水电施工合同管理中承包人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有:

1.1 确定合同管理组织形式、人员分工和职责

企业法人是合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具体的一个工程施工项目来说,承包企业法人一般都授权项目经理全权代表企业管理施工项目,项目经理为合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一般都设立合同经理负责项目部总体合同管理工作,并设置合同管理部进行管理合同的具体事务,合同管理部门要对人员进行细致的分工,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合同管理制度。

1.2 管理好合同文件及各种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资料

项目部要指派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合同资料,合同资料包括:

(1)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包括补充协议)、工程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文件。

(2)发包人负责供应的设备、材料进场时间以及材料规格、数量和质量资料。对发包人供应的设备和材料,承包人要详细、准确做好供应记录,保存好相关的检验、检查资料。

(3)承包人自购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的数量、价格和质量资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

(4)与发包人、监理人开会的会议记录、书面指令、来往函件。

(5)监理人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日志,工程照片及各种施工进度报表。

(6)工程结算资料。

(7)其他资料。

1.3 研究合同资料。对合同进行分析、对合同风险有防范及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施工中,承包人面对的风险很多,如何防范和应对,承包人应尽早研究合同,对合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有防范和应对措施。

1.3.1 承包工程常见的风险

(1)来自工程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如:水电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需采用新工艺及特殊设备而增加成本;现场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国家出台新的法律;工资和物价上涨等。

(2)来自发包人的风险。如:发包人资金紧张,不按时付款;在工程实施中苛刻刁难承包人,实施罚款、扣款;对承包人合理的索赔要求不做答复或者不支付。

(3)来自承包人自身的风险。如:承包人负责提供的设备、材料、劳务等的延误;承包人的资金供应不足,周转困难;投标报价失误等。

(4)来自不可抗力和不利的自然条件的风险。如:遭遇特大洪水、暴雨、地震、台风及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

(5)来自合同本身的风险。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承包人来说就承担了全部风险;合同对承包人提出苛刻的要求(大量垫资、工期和质量要求超过常规)等。

1.3.2 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经过对合同的分析,找出了合同存在的风险,对其风险应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以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及减少损失。合同风险常用的应对措施有:

(1)回避风险。如:对某些存在致命风险的工程不参加投标;报价时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如预计工程中的土石方量会增加,则对其单价可议适当报高)、多方案报价法;提高报价中不可预见风险费等。

(2)完善合同条款。通过合同谈判,完善合同条款,使显失公平的条款通过谈判趋于公平或者删掉不公平的条款;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等。

(3)转移、分散风险。如:购买工程保险,水电工程常常要求承包人列工程险、施工设备险、第三者责任险、人员伤亡保险进行投保;与其他承包商建立联营体,共同承担风险;将一些风险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向分包人转嫁风险。

(4)加强变更和索赔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特殊性,设计变更和索赔的机会很多,利用这些机会,进行索赔,以弥补损失。

总的来说,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消灭风险,在施工中大多数风险是不可能由项目管理者消灭和排除的,而是对风险进行有准备的,理性的实施,减少风险的损失。

1.4 定期检查和跟踪合同履约情况

项目部要建立定期检查和跟踪合同履约情况的制度,并由项目部合同经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和跟踪合同履约情况。

合同履约既包括承包人对合同的履约,也包括发包人对合同的履约。承包人对合同的履约主要指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发包人对合同的履约情况主要指发包人是否按合同约定的由发包人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否按时实施,如:是否按时提供场地、道路、供电等情况,是否按时结算支付工程款,是否按时按合同的要求提供了设备和材料等。定期检查合同履约情况能会发现问题,找出未履约或未能完全履约的原因,其目的是督促双方全面履约合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在检查中对因自身原因出现偏差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纠正;对因发包人或监理人出现偏差的地方及时书面提出,要求更正,如因发包人或监理人的行为给承包人造成损失的,应及时向发包人或监理人提出索赔申请,递交索赔通知书。

1.5 建立合同管理系统

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利用计算机进行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处理能力。

2、工程各阶段承包人的合同管理工作

施工合同管理从承包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开始直至工程保修期终止为止,时间长,是一件很具体、很细致的工作。工程各阶段承包人具体的合同管理工作如下:

2.1 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

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从项目的投标阶段就己开始,投标阶段主要是研究投标决策和投标技巧,投标阶段潜在承包人要建立有效的投标机构,投标人员应对招标文件进行详细阅读,研究招标文件存在的风险及如何防范和应对,认真细致编制标书、按时递交标书和参加开标,若中标,进行合同协商与签订工作,合同协商中,承包人要将招标文件中不合理或者风险较大的条款提出来,与发包人进行协商,争取在正式合同文件里修改这些不利于承包人的条款。

2.2 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合同实施的工程,这一阶段承包人在合同管理工作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在合同实施阶段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合同交底、工程进度管理、施工方案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变更及索赔管理等工作。

(1)合同交底。合同交底的目的是让承包人的主要管理人员熟悉合同内容、主要条款,了解工程范围和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合同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的对策、避免在合同实施中出现的违约行为。通过合同交底把合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中。

(2)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进度是发包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承包人必须履行的合同义务之一。项目部的一切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工程进度而开展工作,在安排施工进度时要以确保工程按合同规定期限内完成为前提,以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重点,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合理利用项目部有限的资源,以最少的费用去开展施工生产。项目部生产指挥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对工程结构了如指掌,对施工顺序非常清楚,避免在工程施工中盲目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去抢进度。

(3)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的指导性文件,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施工方案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效益,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要做多方案的优选,对技术经济进行对比分析,寻求最优的施工方案。

(4)质量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也是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给业主交一份合格或优质的工程是承包人必须履行的承诺和应尽的义务。在施工中要注重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规程施工,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监管力度,安全工作与项目的进度、效益紧紧相连,抓得好,能减少施工干扰,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减少费用支出,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5)物资与设备管理。项目的物资与设备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设所需各种物资与设备的采购、储备、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在项目合同管理中,加强物资管理,须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合理地组织采购,采购中要货比三家,对大宗材料的采购采取招投标制度,选择价格低廉、质量优良,信誉较好的供货商,进入现场的材料妥善保管,严格制定和落实限额领料制度,避免浪费。设备管理中,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分批进、退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实行机长负责制等具体的管理办法。

(6)工程变更管理。工程变更主要指工程设计变更和施工方案变更。水利水电工程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或因设计深度不够,或因施工方案的变更等原因,经常发生工程变更,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变化。针对这些变更,承包人应积极与设计单位、监理人、发包人进行沟通,督促其及时签发设计变更文件(图纸、通知),施工方案的变更应及时报送监理人审批,对因地质条件发生改变或重大设计变更引起的施工方案变更,其责任应由发包人承包,引起的工程造价增加费用也相应由发包人负担。因工程变更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变更,承包人应及时报送费用计算书给监理人审批。

(7)工程索赔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费用和工期索赔常常发生,承包人应及时收集索赔证据、按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索赔报告,以维护承包人正当的利益。尽量在施工中解决索赔问题,避免完工后一揽子去处理索赔。

(8)工程结算管理。承包人应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及时给发包人和监理人报送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工程进度款的结算,工程完工验收后,做好工程的竣工结算工作。水利水电工程进度款的结算一般按月进行,完工验收后进行竣工结算。竣工结算书由承包人编制,送监理人和发包人审批。

2.3 保修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

工程到保修阶段,项目部大部分人员已经撤场,此阶段容易被人们疏忽对合同的管理,事实上,对承包人来说一个项目的结束,要等到项目保修期满,工程款全部回收,项目部外欠的款项全部付清才算真正的项目结束。在保修阶段承包人要对所承建的项目进行维护,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补,保质期满后,发包人才会颁发保修责任终止证书。在保修阶段,承包人除要完成工程的维修保护工作外,还要及时从发包人那里要回扣留的质量保证金,付清项目部所欠分包商或设备、材料供应商的款项,全部履行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2.4 完工后的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承包工程完工后,项目部要对己完的承包工程的有一个合同管理工作总结,总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部在合同管理中的工作职能、程序、工作成果等进行总结评价,总结合同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改进之处,为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贯标;认识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6.023

贯标工作对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的发展非常重要,既是单位适应市场的客观因素,也是规范单位内部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贯标工作,是一个单位有效规避风险的基础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对于贯标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在贯标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中,贯标出现的问题多数表现在内部人员的意识问题以及内部的机制问题两方面,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获证后走下坡路

目前,对于已经得到贯标认证或是正在申请贯标认证的勘测设计单位,大多数都是出于企业利益来进行贯标工作,因为没有得到证书就不能参加投标等对企业有帮助的活动。因此,在得到证书后,多数单位都认为大功告成,忽略了获证之后的巩固和提高工作,导致单位在获证后开始走下坡路,使贯标认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1.2 自我评价机制不完善

单位在得到贯标认证后,必须定期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活动,进行管理评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单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勘测设计单位中常会出现内审时领导层以及管理者不参加;没有建立完善的纠正及预防部门;生产一线领导不能参加管理评审工作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3 工作懈怠,思想消极

在勘测设计单位中,存在着领导不明确单位的质量方针以及目标的现象,甚至有些项目的负责人不清楚自身的职责、员工不清楚相关的文献规定等,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员工会产生消极怠慢的思想,进而影响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2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如何加强对贯标认证的认识

针对以上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中出现的贯标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对贯标认证的领导

领导层面是贯标认证的关键,其对贯标认证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贯标的进度,对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领导要提高对贯标认证的认识。对于还没有取得认证的勘测设计单位,其领导要深入了解当前贯标认证的形势,认清贯标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贯标列入日常工作的日程表,在增强对其必要性认识的同时,拟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可行性目标;对于已经通过认证的勘测设计单位,领导要认真对全局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克服自身在取得认证后的松懈思想,并综合单位的整体情况拟定改进的目标,将已经存在的质量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使贯标认证在单位中发挥其实际的作用,作为质量的基础保证。

2.2 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贯标认证的有效性

贯标的实际作用在于加强单位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对产品的管理水平,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勘测设计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保证贯标认证的有效性。对于已经取得证书的单位,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了最高的要求,而是说明其已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只是达到了基本要求。因此,在取得证书后,勘测设计单位要根据相关标准不断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实践将质量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以保证单位能够以高质量的产品面向市场,同时要认真做好纠正以及防范工作,加强内部质量的审核工作以及管理评审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找出生产中潜在的负面因素,并通过有效的改善使其质量能够在满足生产标准的前提下更上一层楼,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同时也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勘测设计单位要建立并保持质量信息渠道的畅通,将质量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分析、处理,并据此来制定实施纠正措施,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一环节却是勘测设计单位中较为薄弱的一环,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运行并不是只靠领导或是相关负责人就可以完成的,要求单位全员都要参与其中。在贯标认证的全过程中,单位要在加强领导对贯标认识的基础上,重视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相关贯标标准以及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实施的手段,通过培训让所有员工都了解标准的内涵及意义,以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在工作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将工作有质量地完成。

此外,单位要注重培养一些熟悉质量标准且能够将标准准确应用于实际的管理人才,并对这些管理人才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些管理人才对员工进行有效地管理,以满足贯标的需要。同时对单位员工也可以进行有效地管理,也是保证质量体系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

3 结语

总之,贯标工作对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来说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领导要切实提高自身对于贯标认证的认识,同时通过一定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贯标工作认真进行到底,以提高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单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纳税人;需求管理;优化服务;建议

一、纳税人需求管理的基本内涵

纳税人需求管理是税务部门遵循顾客理念,依托信息化,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方法,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加强需求收集、分析、响应和后续评价,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征纳双方平等、信任、合作关系的培育和改进,不断提高服务效率,进而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的提升,实现征纳双赢目标的管理模式。

纳税人需求管理的基本内涵包括:

1.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纳税人需求管理围绕纳税人需求建立流程,着重于纳税人需求的收集、分析,并创设服务。

2.以纳税服务为根本。针对纳税人的需求,以纳税服务为解决之道,进行内部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建立部门的协作体系,促进纳税服务绩效的持续提高。

3.以培育和改进征纳关系为重点。重视纳税人的个性化特征,通过与纳税人的交往不断加深对其了解,不断改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合作和信任的关系。

4.以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为目标。纳税人需求管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

5.以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共融互济为手段。学习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成熟做法,坚持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引入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模型,与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改进服务方式、实施流程重组、优化组织结构的同时,构建功能完善、贴近纳税人需求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两者的互动并进。

二、纳税人需求管理的基本步骤

1.需求收集;

2.需求分析;

3.产品决策;

4.服务实施;

5.关系培育;

6.评价改进。

三、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内涵

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根据纳税需求向纳税人提供的旨在方便纳税人履行义务和享受纳税权利的各种服务的统称。随着征管工作的不断深入,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于税收征管信息化、专业化的进一步深化,纳税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纳税人要求税务机关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满足纳税人服务要求,是当前税务机关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四、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一)优化纳税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体现

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充分且必要的外部条件是政府的职责之一。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促进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利、文明、高效的纳税服务,引导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全力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促进征纳双方良性互动,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双赢”。

(二)优化纳税服务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税收征管法》历史性地写入了大量的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条款,大幅度提高了对税务机关干部行政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标准。纳税服务已成为构建我国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的重要环节。税务机关只有坚持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让纳税人真正感受到优质服务,才能不断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推进依法治税步伐。

(三)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得越好,纳税人对税法的遵守程度才会越高,征纳关系才会越和谐。在发达国家,服务意识在税务部门体现的较为充分,甚至包括税务部门的名称在内,都赋予了服务的内涵。将纳税服务类型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才能把纳税人的利益实现好,把纳税人的权益维护好,以公正公平保障和谐,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

五、优化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的几点建议

结合目前我国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发展状况,提出优化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的几点建议:

1.优化征管流程,切实减轻办税负担。

2.转变管理理念,丰富纳税服务内涵。树立公平服务意识,不论纳税人性质种类、经营规模、缴纳税额多寡、所辖地域等,都平等享有纳税服务权利。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纳税服务合力。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及时掌握纳税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不断完善和丰富纳税服务内涵。

3.更新税务人员知识,提供专业化服务。税务人员特别要提升业务素质,熟悉财务会计知识和相关税收法规,通过不断学习,准确把握新旧政策的异同,准确向纳税人说明办税流程。加强与税务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和业务研讨,提升税收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4.创新沟通机制,构建良性的征纳互动。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各类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具有的自主性优势日益显现。依托政策咨询类非政府组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沟通,纳税人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利益表达机制将单个、零散的需求集中化,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税务机关通过这种自主、自助的互动模式,能充分解纳税人的真实需求,更易获得纳税人认同。

5.满足纳税人个性化需求。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探索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收遵从度。逐步建立税收信用评价、激励、监管和惩戒机制,积极构筑诚信、和谐、协调、互动的征纳关系。根据纳税人不同信用等级及经营范围的不同,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涉税审批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个。

6.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效能。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功能,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依托网络平台,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大力推行电子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办税大厅分类分时段申报及开展预约和延时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三是开发实用性软件,提升办税效率。结7.拓展纳税培训,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积极开展对纳税人的分类培训,分层次召开税企座谈会,为纳税人搭建交流平台,增强纳税人执行力;建立与专业市场专业委员会的沟通机制,实现对个体户科学有效的管理,从整体上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基层管理人员;水电施工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引言

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计划、指示,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解答下属提出的问题,反映下属的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计划能否落实,目标能否实现。然而,当下一些水电施工企业表露出的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基层人员如何控制这一现状、发挥哪些作用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水电施工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作用体现

建筑施工企业是由多个工程项目组成的集合体,单个项目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单元,工程项目既是展现企业良好形象的窗口,也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要发展基层项目是关键。基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对基层管理人员在观念、能力、作风、品行、绩效、知识结构等要素上的要求与计划体制下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管理队伍。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首先,从基层班子在企业组织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基层班子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企业决策和公司制度的贯彻落实,在组织沟通中起着上传下达的关键作用。其次,从执行的层面看,基层管理是执行的枢纽。第三,从管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基层起着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推进作用。第四,从管理的现状来看,基层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第五,从当今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市场竞争形势来看,基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急需提升。

三、水电施工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措施

1.发挥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生产任务的作用

(1)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水利施工企业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广大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员工进场后,首先是要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全面推广使用垃圾通道、高处作业平台、滑线安全网、手扶水平安全绳等标准化安全设施。这也是电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2)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3)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教育。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依法管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能预先进行辨识并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4)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制定创一流安全文明工地考核标准、实现管理制度化和标准化。

2.发挥组织协调和沟通表达疏导的作用

由于施工企业具有高强度、高风险、高流动、高竞争、劳动密集等“四高一密”的特点,再加之当前施工项目普遍面临的施工技术含量高、工期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在工作实践当中不断增强自身能力。而且,基层管理人员面对的直接对象是具有复杂情感和较强的认知、判断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开展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做好管理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否则就难以做实做细基础工作。高效的沟通能力是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沟通交流时,管理人员应着重做好:(1)要注意场合,选择时机,注重方法的变通。(2)要坦诚相待,冷静谦和,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他人交往,这样他人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3)要了解对方的内心,发挥情感作用。(4)要主动沟通,加强互动,彼此关心,利用非正式的沟通机会,如闲聊、联欢会、内部活动等互动活动。(5)要均衡关系,着重劝慰,团结为上。当部门、个人利益与总体利益有冲突时,需要优先考虑总体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有冲突时,需要优先考虑他人的利益,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沟通协调才能成功。

3.发挥以人为本、抓好绩效考核以留住人才的作用

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若要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绝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当下绩效考核蔚然成风,各类企业不同形式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纷纷建立,但是仍有不少的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尽管原因各异,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人的因素。我们在引入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时,既要紧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标准、机构设置等客观因素可以称之为“硬因素”,与人有关的主观因素可以称之为“软因素”。只重视组织机构设置的完整,只注重制度建设,只注重指标选取、考核方法、过程的科学性,而忽视人的因素,绩效考核势必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注意的是,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监督与控制方式向激励与开发方式转变。这种趋向对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必须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素质,更要注重个人品德的提高、职业操守的提升、修养的培育、沟通能力的完善、亲和力的增强。

四、结语

结合基层项目管理的特点,通过对基层管理人员现状与作用发挥的研究,笔者认为要成为基层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八种素质和能力,主要是:(1)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2)具备较强的吃苦奉献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3)具有勤奋务实的作风和模范带头作用;(4)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清晰的管理思路;(5)具备识人的慧眼和用人的胆识;(6)具备充分授权和大胆决策的魄力;(7)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大局意识;(8)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水平。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就要提升自身的可塑性,让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感悟,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从而使自身素质和能力上升到一个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锻造成“政治上成熟,品质上优秀,作风上过硬,能力上突出”的优秀干部,才能使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拥护

参考文献:

[1]王武瀛.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独特作用[J].管理现代化,2004(04).

篇7

一,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1、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避免自燃灾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我国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剧。去年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气候,抗旱难度较大、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相对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难以承担抗旱救灾的重任,我国的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可见,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健全的以防洪除涝、灌溉、蓄水、防潮为主体的骨干水利工程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干旱、洪涝灾害对现代农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2、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现代农业是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以合理配置水利、交通等资源,形成农作物、畜禽,鱼类、果树,林木和农产品加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农业环境为特征,水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实现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有效排涝,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耕地产出率的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和设备为基础的,只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1、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三农”问题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重视“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重视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业兴旺,社会才会稳定。而农业问题则离不开水利建设。各级领导要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二是抓好责任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责任制落实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工程。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关的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列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责任目标,严格考核。

2、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要优化乡镇水管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基层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快站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保证必要的管护经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比重和素质,提高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的待遇,将他们纳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

3、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现代化;提高灌溉水管理水平,宏观有效调控和微观自动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与装备,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全面降低作物耗水,实现真实节水。严格执行《水法》和国家的综合水价,规范计量,节约用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适时、适量、适价。

4、加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足仍是制约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瓶颈。应逐步扩大财政补助资金及投资规模,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渠道汇集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在各级农村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并逐年提高;适当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对现有水利设施运营机构实行税费优惠,鼓励农民组建用水组织;深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鼓励农户或农业组织对农田水利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提高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标准。

5、完善水利建设相关制度。国家要制定完善水利相关制度,并且督促基层机关完善水利规划。制定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专门政策,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从节约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出发,规划设计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进农田水利法建设,明确各级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制定农田水利法,以国家意志确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群众以及社会团体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责权关系。依法引导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既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建议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我国水利水电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逐步完善。鉴于水利水电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建设,加上水利水电工程的操作流程非常复杂,所以在管理方面会存在诸多问题。在管理中,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先管理干部才能带动其他员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责任目标。提升国家的社会效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水利水电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现状分析

1.1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

在笔者的调查中,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企业中,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干部人事档案没有充分的认知,并没有把它列为工作重点。管理人员针对这个问题的意识较为落后、管理理念较为陈旧、管理水平很落后。这些原因也正是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缺失要点。在我国的水利水电企业中,企业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工作、传递工作以及归纳整理存档工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时现象。比如:在某企业中,干部入党申请书、党证资料、年度考核表和个人学历证书资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长此以往,当干部出现转岗、掉岗、离职等人动情况时,档案的交接工作就成为了难点。

1.2企业不重视人事档案部门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水电企业工作的重点是在生产建设方面,一直以经济发展为重心,忽略了企业人事档案的工作。再加上水利水电企业中,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基本上都是默默无闻,特别是与工程建设部门相比,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果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这也正是企业领导层不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的重点原因,某个水利水电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本单位的领导团队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就是“吃白饭”的部门,没有实际作用。在这种认知误区的影响下,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受到诸多限制,久而久之就积累了许多问题。比如: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大多是兼职,没有相关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有,因为企业的不重视,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很少,相应的管理设备设施较差。有些企业则更为严重,根本就没有设立相应的专职人员来管理人事档案。这些问题累积起来就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心态,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1.3没有规范企业人事档案

这个问题比较普遍,而且影响较为严重。在立卷建档方面就存在很多以往留下的档案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之前,我国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扶持就较少。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管理水平,并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后,企业鲜有对人员进行培训。入职前的专业素质缺失,入职后企业又没有及时进行补充,这就导致我国水利水电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再加上多数都属于兼职人员,在工作要求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并没有对管理人员有严格的要求。

这个问题在立卷建档时表现得较为明显,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作业时比较粗心马虎,领导在审核时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基本上就是出于“走过场”的状态。在整理人事档案时,也是因为上述原因,工作人员很可能将不属于人事干部的档案归在人事档案中。有些企业干部的档案没有及时进行归档整理,有些企业干部的档案虽然进行了归档整理,但是资料填写程度较低,很多项目填写不完善。虽然这个问题在近几年中有些许改善,但是普遍意义上,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1.4归档整理的形式较为单一

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国企、合资、外资还是民营,无论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都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这种归档方式虽然适用范围广,但是不易保存,一旦出现了纸档遗失的状况,那么在人事档案方面就会出现重大问题。在水利水电企业工作中,许多工作都会强调原始依据。也就是说纸质档案出入档案袋的次数会很频繁,这种就容易出现档案破损、档案信息流失的现象。特别是干部的选定、评职称方面,多数都会要求带上原始凭证。对于那些复杂的评定而言,有时会持续好几年,也就是说纸质档案在几年之间会反复使用。对于那些已经装订好的档案来说,需要拆定;对于那些没有装订好的档案来说,就会延迟装订时间。无论是哪一点,都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2.1加强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新时期的影响下,社会和企业需求对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在企业中领导的决策基本上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首先需要将企业领导的思想转变过来,让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水利水电企业来说,在企业效益上,水利水电工程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但是也需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特别是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有专职管理人事档案部门的领导,让领导带领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因为档案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变多,所以整理档案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对于这种工作要有相应的工作计划,监察要点以及如何落实额措施。对于工作人员的选取也要提高要求,尽可能选择有一定管理基础、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对于已经选定的档案管理人员,企业应当定时定量的进行人员培训,充实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感。将需要进行整理归类的档案,领导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仔细审查,慢慢地提高本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

2.2统一档案管理标准

一个企业对档案管理需要有统一的规范要求,通过统一的规范管理促使不同类别的档案有统一的形式。这样既方便档案的装订工作,也方便档案的监察工作,还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3利用新型技术实现档案管理

首先,需要改变单一的档案整理形式。在新时期的影响下,企业档案管理同样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查阅机制,对人事档案进行扫描入机。构建企业员工的电子数据档案,促使水利水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数据化和信息化,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其次,为了避免档案原价被破坏,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事前与其他部门协调商议,尽量使用复印件,以此来保证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

篇9

关键词:乡镇小型水利工程 存在问题 管理建议

引言

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指: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等,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现已全面配套齐全,已成为保障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负担不合理,造成工程老化、效益衰减、发展缓慢,加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大、种类多、运行条件恶劣,给这些工程的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管理好、维护好这些小型水利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是保障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东台市港镇属沿海垦区,是由原来的新东、港、海堤、八里、新曹五个乡镇合并而成的,总面积235平方公里,总人口4.78万人,下辖17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和渔业大镇。全镇水利工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奋战,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全镇共有市级河道12条,长度64.45公里;镇级深浅中沟59条,长度212.91公里;村庄河道40条,长度76.78公里;节制闸9座;灌溉站7座;各类桥梁352座;农村公路总里程312公里;沿海海岸线85公里;防汛海堤8.1公里;供水管道588公里。这些工程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丰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几年,市(县)农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委、市交通局等多部门先后向上级争取工程项目,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工程投资是以国家、集体、个人一起投入,各部门之间争取到的项目,在投资上的相互比例也不一样,如国土项目,不需集体和群众自筹,工程的管护方式:一是1997年组织实施“三战一改”项目,将小型水利设施分为准公益型、公益型和经营型三类,称“三小工程”。通过承包、拍买、租赁等形式进行改制;二是近年来,通过“四位一体”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将河道管护纳入环境整治项目,村(居)场与管护人签订河道管护合同,但因管护资金难以到位,效果不显著。

2、存在的问题

2.1执法不严。现实情况与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有差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省及各市(县)的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面积、划定界限、抓好管理、严格执法,但在实际管理中,矛盾较多、关系复杂,出现扯皮、推诿等情况,缺乏执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2.2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群众法制意识淡簿,致使水利管理维护工作监督不到位,甚至出现水利设施被恶意破坏的现象。

2.3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从上到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建设单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而对该工程的后期管理不到位,有些即使是在工程完工后落实了管护责任,但现实中,对管理责任、管理经费、管理要求和标准缺乏检查考核;二是乡镇水利水务站管理人员一方面服务于国土、农开、财政、交通、农委等一系列工程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局和镇政府的相关中心工作,各类中心工作繁多,目标考核任务重,无法做到专职专用;三是水利管理技术人员业务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管理实践经验;四是管护资金难以落实、难以到位,尽管上面有规定,但现实情况与上级的文件要求差距较大;五是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给工程管护带来困难。

3、几点建设

3.1要强化工程管理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执法能力。适当增加工程管理执法人员和相关装备,在执法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3.2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一是要落实分级负责,市、镇.村各自职责,要具体要细化;二是要层层落实管护考核措施,强化管护考核目标和考核制度。

3.3要切实加强水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水法律法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4要高度重视乡镇水务站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所占的主导作用。乡镇中心工作要与管理业务工作剥离,确保有专职人员抓工程管理工作。

3.5要将管护经费真正落到实处。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多,有财政、土地、农业,还有其他综合部门。这些资金的投入只重工程建设,不重工程管护。牢固树立建设是管护的开始,管护是建设的延续,管护是永恒的主题,为使工程延年有效发挥作用,就需要让大家树立建设是管护开始的理念,要将一定的精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管护之中。政府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预算来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管护。

4、总结

在了解了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有利于保障乡镇的小型水利工程运作正常与工程质量,能够在保障乡镇的用水之后更多的提升老百姓的效益具有非常积极有效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提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66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9-02

一、引言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作为水利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其教育模式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学院的发展。多年来,发现在专业教学中,教育模式传统,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日益突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不能致用,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求,这样发展下去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的就业率逐步下降,从而影响专业和学院的发展。因此,探索出一个能适应当今社会和高职学生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现在的教育领域中,办学层次、形式、模式堪称丰富,而每个层次的教育模式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均不一样,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区域需求,一直在不断探索着符合职教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合作育人机制

1.深化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1)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管理细则,校企共同研讨论证专业定位(含服务面向定位、职业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等。

(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与专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参与教学活动。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发挥企业优势,接纳在校学生开展跟岗实训和顶岗实训,并依托企业建立毕业生的就业平台。四川都成泽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与我院共同建设水利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完成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和实习实训文件编制等工作。

2.设立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相关制度

依托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和水利职教大校园,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引领下,设立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水利工程系专业建设委员会,由水利工程系主任担任部长和委员会主任,实训教研室主任担任副部长,下设行业单位合作室和企业单位合作室两个机构,分别负责与行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络。在组织完善的基础上,制订了《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系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系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顺利推进,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水利工程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以后,校企共同研讨和创新了本专业“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三层次训练;紧跟市场需求,适应不同岗位需求,设置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五个模块实施选择性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实施认岗、跟岗与顶岗实习,进行进阶入岗。其模式构架见图1。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定下了基调,我们以此为导向,校企合作,广泛调研,专家论证,依据岗位群所需的专业能力,按照各专业能力的工作过程确定行动领域,从而明确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最终确定相关课程,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根据新的培养模式建立的课程体系有如下的特点:

1.以项目化教学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第五学期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分列为五个教学项目,即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和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利用真实的典型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体现学生认岗―跟岗―顶岗的岗位训练过程

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安排学生到典型水利水电工程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实现认岗;利用第一、二学年暑假集中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实现跟岗;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工作实践能力,实现顶岗。

3.课程排序符合职业能力递进规律

《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测量》和《水工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等课程完成对学生制图能力、测量能力和检测能力等通用能力的培养;《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水利工程管理》等课程实现对学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专项能力的培养;《重力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4.“双证融通”体现职业成长规律

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我院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后考取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钢筋工等工种的中级工证书,在四川省水利厅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考取施工员等管理岗位证书。

5.职业素养养成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的教学将法律法规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系统思维等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水利水电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具体的实施过程见图3。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分别选择了一个试点班用于践行“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3.75%,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团队意识等均明显强于原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有别于其他任何形式和层次的教育目标,研讨和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极具意义也是极为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完成高职教育的任务,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粗浅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项工作的结束,我们会紧跟社会和专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完善甚至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它能更地好适应社会和岗位新的需求,同时,我们认识到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仅仅有一个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够的,还必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内涵建设,最终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纯义,李梅华.高职水利类专业“三顶岗、两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1下)

[2]刘军号,毕守一,潘孝兵.基于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剖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2)

作者简介:

篇11

关键词:培养目标;工程师规格;工程实践;四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由计划经济下的精英教育发展为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教育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育。工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题,目前从院校设置上看已达1 000余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其中应用性本科专业也超过50%。研究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对水利工程师的需求

水利工程有水利行政主管单位、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监理、勘测等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岗位要求。本科工程教育是完成工程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水利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10%左右考研究生;80%左右去生产施工单位,大部分为央企、省企的工程局、工程公司,少部分为民企的工程公司;其余10%左右为设计、行政主管部门、科研等单位。绝大部分为生产施工的第一线,从事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测量、检测试验、设计、工程预决算等工作。

(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不同层次,分别承担着各类工程师的培养任务。高职高专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承担着培养助理工程师的任务。研究性本科教育为培养生产施工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应用性本科教育以培养生产施工工程师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发工程师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以设计工程师为主。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还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定位,以及学科专业本身的定位层次,如应用型、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型等。

二、水利工程师岗位的要求

具有从事水利相关岗位所需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及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水利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新材料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熟悉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施工中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工程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健康的身体心理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以水利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它的教学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前者为基本的通识教育要求课程。包括政治思想、外语、军体、数学、物理、计算机类等。后者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如工程概论、统计原理、工程与法律、工程与美学、工程与环境、工程与安全、工程理论、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等类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是专业性、职业性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具有在水利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类课程和本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建筑材料、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工程经济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选修课程以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拓宽学科专业、就业方向等设置选修课程模块,设置工程设计类,施工技术管理类、研究类、特色类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通识实践和专业实践构成。通识实践是培养一般能力素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实践的基础。包括所有通识课程的实验、上机、军体训练、两课实践等。专业实践可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来设立三个实践平台:单项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单项实践平台:以单项工程项目的要求为目标,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实习。如土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制图上机实践。综合实践平台:以工程项目的综合性为目标,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打破以单项课程为依托的课程设计或实习的做法,转变为按工程的综合性技术应用来建立综合实践内容。安排以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为题目,包括3门以上课程内容训练的3种类型:水工综合设计、认识与生产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研究实践平台:以实验课项目研究和自主实验项目研究为主、结合包括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

(三)素质教育体系

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相融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分为必修和选修,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发展选修某些活动。必修主要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及自主学习。选修主要为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工作等。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它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教育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课程教学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如创业创新基础、工程创新、职业生涯等,实践教学包括通识类实践和专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中。

四、优化教学体系结构

(一)优化四体系资源分配,实现教学系统化

对四教学体系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安排。四年的课程总学时不宜超过2 400~2 600学时,周学时不宜超过24~26学时,理论课程教学每18~20学时为1.0学分,实践教学每周为1.0学分,实践教学周数不低于35~40周。实践教学所占总教学周数、总学时或总学分的比例不宜低于25~30%。四教学体系间的比例大致如下;理论教学占60%左右。其中通识教学课占30%左右,专业教学课占30%左右。实践教学占30%左右,素质教育占5%左右,创业创新教育占5%左右。必修课占70~80%左右,选修课占20~30%左右。

(二)以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工程实践

改变原老三段各自独立的教学进程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为融合,互为补充、渗透、衔接,使工程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课程中。从入学开始就进入工程的教育,以工程为大背景,从感知认知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工程概论课、工程认识实习、专业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工程启蒙、工程认识、工程意识的教育。接着配合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进行工程师工程素质的教育,开设通识类选修课和工程师素质能力系列知识讲座贯穿始终。在专业基础类课程和单项实践教学平台中,以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工程教育;同时工程教育与实践训练结合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和训练;建筑材料的实验技能、工程质量控制技能,工程地形测量、工程施工测量技能,工程地质勘查和地质报告评价技能,工程绘图识图、计算机制图的技能,计算机制图贯穿于实践教学3个平台训练中。在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平台教学结合中,按典型工程组织教学和实践训练,顶岗参加工程施工过程,各分项分部工程,工种、工序、实际测量、检测质量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综合性实践训练。水工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创业创新实践与生产综合实习有机配合,都以实际工程为载体,按实际工程的要求为标准进行。

要使得工程实践在时间、内容、措施、考核、指导、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加以保证,使其强化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2.31(1).

篇12

关键词 中型水电施工企业;人事管理;人事职能;薪酬激励体系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33-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即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经济各个行业也随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水电行业也不例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位居世界首位,可开发量十分可观。随着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水电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积极主导的重要事业之一,这也为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国有水电施工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发挥员工的潜力,就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在本文重点分析了水电行业人事管理发展问题。

1 国有中型水电施工企业人事管理关注的问题

“人才强企”,对国有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制约企业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在国有水电施工企业所属项目没有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的设置,这就为更好地管理人才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受机制的制约,人力资源部门发挥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渠道或是机制或解决方案,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其中人力资源主管关注:每天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目前人力资源储备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如何及时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及时、准确地计算考勤数据、发放工资和统计各种人力资源数据指标。员工则关注:人力资源部什么时候能招聘到需要的理想人选;如何让新员工快速适应部门和岗位要求;努力工作和充电学习,企业领导们能知道吗、能升职加薪吗;拼命工作不给培训机会,如何能跟上企业的发展,自己未来的发展谁能了解和帮助。

2 人事管理建议

根据笔者在前文所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2.1 转变思想观念, 重新定位人事职能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必须正确认识国有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人力资源是最难得,也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在当前这个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社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必须的,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人力资源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过去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错误看法,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其战略意义。而且,企业管理者要有主动管理的意识,不能被动管理,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体系性,避免随意化。

2.2 完善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

企业想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有适当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有激励机制的企业会给员工以满足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同时高收入也是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所以对于国有水电施工企业而言,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有利于员工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从而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3 加大人才结构调整力度

笔者在前文已经论述过,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优秀的人才更是被企业所需要、有潜质的资源。国有水电企业同样需要高端科技人才来支撑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水电企业而言,必须要有专业的财务人才、技术人才、商务人才及各专业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都能够在水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企业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从而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也是提高员工满足感和忠诚度的重要举措。人往高处走,人才也一样。哪里经济效益高,人才就向哪里涌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人才流动的趋势必然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考虑到员工之间的差异,要创新收入分配制度,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收入分配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轻松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保证人才与岗位相配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国有水电施工企业在吸收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德才兼备的原则,不能任人唯亲,而要任人唯才。努力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一个活泼轻松、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工作潜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的、长远的发展。

2.4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任意一个企业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它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有意识地培育企业的文化,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建立企业的文化,树立企业经营的价值观,从而凝聚起员工的力量。然后将价值观进行细化,联系实际,升华,形成“企业名片”,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创立品牌优势,提高知名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打造“企业名片”软实力,营造相应的经营模式。而且,要由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共同努力,自上而下地进行推进。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形成了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名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形成更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用人策略也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可以看作是企业的经济资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员工,集思广益,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群策群力。而且,它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和管理成本,并通过其建立的互信,互尊和互动的良性关系弥补制度的不足,从而促进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3 小结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拥有专业知识技术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国有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管理制度,从而推动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8,09.

[2]谭胜,蔡燕纬.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机制与对策解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8.

[3]姚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07,06.

篇13

关键词:林下经济;布局;任务;重点;丽水市

1引言

为科学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建立以林业为主体,种植、养殖、采集、旅游等相配置,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农林牧副等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体系,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实现农民收入和森林资源“双增长”。

2发展原则

2.1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统筹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2.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林龄、林地及其空间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菌则菌、宜草则草、宜禽则禽,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林下经济。

2.3坚持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

在合理经营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科技含量,提高收益率,发展中注重强化龙头企业,基层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规模化发展。

2.4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的原则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引导林农发展适宜的林下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联合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协调,加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2.5坚持科技创新、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增强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3布局分析

(1)林下养殖区。建立以莲都区、松阳县、龙泉市、庆元县等为重点,云和县、青田县、遂昌县等共同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林下禽类养殖格局。

(2)林下种植区。建立以缙云县、青田县、景宁县等重点中心产区,云和县、龙泉市、庆元县等共同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林下中药材种植格局。

(3)林下食用菌区。以龙泉市、庆元县等为核心重点区域,莲都区、云和县、龙泉市、遂昌县等共同发展的林下食用菌产业格局。

(4)林下采集区。林下采集以竹类及油茶为重点。笋竹林基地建设布局以竹林分类经营为基础,根据竹林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确定优势区域;建立以青田、莲都、缙云、松阳为油茶中心产区,云和、遂昌等县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5)森林旅游。发掘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发展增长点,开展基础工作,初步实现由“林业大市”向“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强市”的发展转变。

4建设任务

4.1林下种植

充分利用丽水市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复合种植业,主要发展模式为:林——笋模式,开发竹园经营,推广四季竹笋技术,提高竹笋产量;林——油模式,在低丘山地重点发展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林——苗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下空地培植苗木花卉;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耐荫的铁皮石斛、肿节风、鱼腥草、黄精、元胡、百合、白术等药用植物;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菇、香菇、木耳、竹荪等菌类;林——粮模式,林下种植玉米、花生、马铃薯、豆类等森林粮食;林——菜模式,林下种植蕨菜、马齿苋、生姜等森林蔬菜。

4.2林下养殖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主要发展模式为:林——禽模式,在林下圈养鸡、鸭等禽类;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兔、猪、羊等家畜,实现饲料下山和肥料上山的生态循环;林——蜂模式,利用林木放养蜜蜂,发展养蜂业。林——驯模式,利用林下森林环境和气候条件,人工驯养繁殖梅花鹿、石蛙、野猪、大鲵等野生动物。

4.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充分利用林下产业的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拓宽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发展木本油料、竹材竹笋、森林果品、香精香料、森林蔬菜、木质藤本等采集加工。

4.4森林景观利用

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文化环境和森林食品,发展林业观光园区、森林人家、森林庄园、农家乐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等,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森林旅游商品,逐步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森林旅游景区。

5建设重点分析

5.1加强生态经济兼用林建设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利用宜林荒山荒坡,大力加强生物质能源林、工业原料林、珍稀名贵林和休闲风景林基地建设。对疏林和杂灌林,进行补植改造,套栽经济树种、特色林果树种、用材林树种或常青树种,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森林培育,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达到既绿化国土,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5.2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

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全省范围内,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利用林地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结合各地实际,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种植叶类山野菜、浅根系中药材、优质牧草、观赏花卉和培育食用菌。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分区域在适宜地区发展林下养殖业。在掌握繁育技术的条件下,依法、科学、规范地开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在向社会提供替代产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5.3开发森林旅游

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发展森林旅游,兴办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发展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服务业。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观光园,初步实现“场场是景区,区区是景点”,为市民创造生态休闲避暑、度假观光娱乐、生态休闲疗养和森林运动养生的条件。至2015年,初步建成以丽水市为中心的25个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其中6个为市本级、19个为县(市)级。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观光园,初步实现“场场是景区,区区是景点”,为市民创造生态休闲避暑、度假观光娱乐、生态休闲疗养和森林运动养生的条件。同时在各基地建设中联系产品建设,开发森林蔬菜、食品、森林药膳等保健品,统筹当地风俗文化,创建特色品牌基地。

5.4林下采集

竹产业方面以冬鞭笋和大径竹为主的高效笋竹林主要布局如下:一是庆元黄田以及龙泉小梅、八都、上垟、锦旗一线;二是松阳竹源、枫坪、谢村以及遂昌高坪、应村、妙高、三仁一线;三是其他重点县(市、区)重点乡镇,如景宁县景南乡、东坑镇,莲都区大港头镇、黄村乡,缙云县新川乡、双川乡,云和县安溪乡、雾溪乡,青田县章村乡等。到2015年竹林面积达到220万亩,竹林培育产值12亿元,年增长10%,年均亩产值达到545元。构建生态经营的技术体系,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建设高效竹林40万亩,亩均年产值1200元以上,其中冬鞭笋为主的笋用林20万亩,大径竹材用林20万亩;建设笋竹两用林60万亩,年均亩产值600元以上;建设材用林60万亩,年均亩产值400元以上;建设生态型竹林6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二产发展,形成一、二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综合效益。到2020年,全市油茶栽培面积达到 100万亩,其中高接换种10万亩,新品种造林20万亩,高产示范林30亩,低产林改造40万亩。高接换种和新品种造林的产油量达到25kg/亩,产值1000元/亩;高产示范林产油量达到15kg/亩,产值600元/亩;低产林改造产油量达到7.5kg/亩,产值300元/亩。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一产6亿元,二产4亿元。

5.5典型示范

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路和带动作用。通过领导抓点、对口帮扶等,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扶持,加强指导,在全市培养和树立一批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示范典型。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建立的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基本包括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的各种模式类型。全市建立示范基地30处,每处种植基地面积不少于100亩,养殖基地面积不少于50亩;建立示范点50处,每处种植示范点面积不少于30亩,养殖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亩。每个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示范基地1~2处,示范点3~4处。

参考文献:

[1] 丽水市林业局.丽水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R].丽水:丽水市林业局,2012.

篇14

【关键词】水电施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前言

是否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是一个企业能否吸引人才、能否留住人才、能否激励士气、能否积极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先后建立了一些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企业绩效评价也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加强企业监督管理、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工具。

我国水电企业大部分为中央企业,过去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制度,绩效考核采用的是事后考核的手段,也就是员工完成工作后,再针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衡量,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罚。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及时发现员工的绩效差距,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度很低,考核的贯彻力度就弱,这种考核方法已经明显落后,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1.构建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水电施工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现代的水电行业发展模式已经是综合性、跨行业、多范围、尽可能多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所以如今的水电施工企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企业来说,制定一个设计合理科学的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系统既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绩,又能实现业绩评价,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一、提高管理效率、改进工作方法;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方式;三、定位企业管理人员的发展导向;四、实现各级管理上级对下级的监控;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2.构建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2.1构建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方法

目前我国使用比较典型的绩效考核方法有:

(1)德能勤绩考核法。该考核方法是把考核内容定为德、能、体、勤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考核内容本质上同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一样,关键是如何设置合适的系统的指标与标准来进行考核。

德能勤绩考核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差别化,公平原则受到挑战,考核主观性强,一般不太适合单独使用语当前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2)目标管理考核法。该考核方法是结合管理人员的目标和企业的组织目标,使人人参与管理,管理人员和部门有效的完成设定的企业施工项目目标,从而全面完成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

目标管理考核法的优点是容易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目标制定的清晰,可以减少绩效考核时双方意见不一致的可能性,管理方法公平、沟通良好,使管理人员在完成目标中有更多的切身利益;缺点是制定目标开展计划费时,倾向于短期目标。

(3)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该考核方法是用于沟通和评估被评价者主要绩效的定量化或者行为化的标准体系,是指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一些管理人员的行为和表现,体现了对水利施工企业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评估标准,保证真正对企业有贡献的行为受到鼓励,使绩效评估公平、公正,有据可依,真正实现企业业绩的提高。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的优点是可以使领导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责任,明确业绩衡量指标,能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缺点是很难确定客观量化的绩效指标。

(4)全视角(360度)绩效考核法

该考核方法是不同的考核者从不同角度来考核,全方面、准确的考核管理人员的业绩。全视角(360度)绩效考核法的优点是信息质量可靠、综合性强,有利于全面管理,建设偏见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增强管理人员的自我发展意识,提高积极性;缺点是考核成本高、考核培训难度大,有意见或者冲突综合处理意见比较麻烦。

在水利施工企业的考核体系中,要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和考核目的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或者综合运用所有考核方法中适当的部分,对于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是先采用目标管理法定出各个层级的期望目标,再用关键指标法提出各考核指标,建立能力胜任模型。考核过程采用360度全视角法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根据考核成绩对各层级管理人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2.2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1)根据考核目标确定考核周期

对于施工企业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论是上级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考核还是施工单位的自我考核,一般半年一次,目的是通过考核摸清管理人员的具体情况,给人员调动、晋升、培训等提供依据。对于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考核应该根据项目的长短,分两种进行:通过月度考核来考核日常工作,项目完工后进行综合考核,确定绩效奖金分配。

(2)确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的难点,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制定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合理性、实用性,提高群众满意度。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要按照以下的原则制定:

①目标考核为主:考核体系的各个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利润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等,人力资源部门要把这些目标分解为不同部门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计划,从高到底、层层传递、一级一级往下分解,通过上下级共同协商,最终确定所有岗位的目标责任体系。②量化指标为主:目标分为两种,定性与定量。量化指标比较明确,更有说服力。但是也有些部门指标量化比较困难,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考核。③考核要全面,同时兼顾各部门特征:一般企业的考核权重会考虑业绩、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在水利施工企业中,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考核的权重也应该不同。一些工作成果容易显现的工作考核业绩权重占比较大;一些职能管理人员业绩很难具体衡量或者衡量难度较大,考核时工作能力权重占比较大;还有一些工作不重要、工作价值不大的岗位其工作业绩是很抽象的,考核中工作态度权重占比较大。

(3)建立绩效考核模式

通常,绩效考核包括四项工作:筹备、实施、评价与反馈、考核结果应用。

筹备: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工作,也是绩效考核过程的起点。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一起研讨,确定计划期内被考核者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做,何时做完以及其他具体内容。

实施:按照既定计划,运用各种考核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一般自上而下实施绩效考核,这样便于目标的制定和压力的传递,而且对绩效考核实施全过程进行定期跟踪,通过访谈、培训、研讨、了解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阶段是考核者评价被考核者的目标成果并与被考核者面对面进行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使被考核者目标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上级对他们的期望定位。

考核结果应用:想要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将其他过程紧密相连,绩效考核需要其他过程的信息,同时又把信息传递到其他过程中去,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用在单位战略目标的审视、员工的薪酬回报等方面。

考核模式如下图所示:

绩效考核的模式是开放的动态模式,是筹备、实施、评价与反馈和考核结果应用循环执行的模式,只有保证连续循环,绩效考核的整体功能才能得以发挥。

(4)绩效考核结果的实施

绩效考核后,具体实施和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绩效付薪。绩效付薪的基本理论是期望理论,其主要目的有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成就导向性的员工;可以激发员工多做符合企业组织需要的事情,有利于在单位建立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工作文化。

②员工的发展改进计划。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让员工从知识、技能、态度和外部障碍等方面明确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从而制定发展改进计划。

③个人发展计划。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使员工根据有待发展提高的方面制定的一定时期内完成的有关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改进和提高的系统计划,根据计划制定个人发展的过程。

3、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的评估与发展

如何使员工在现任岗位上发挥专长?并对其职业生涯发展有正面的期望?是设计绩效考核制度的最高指导原则,绩效管理不仅要让员工与领导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同时也涵盖目标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绩效考核的评估与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目标制定。如何制定个人目标才能使考核有意义?首先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将组织的目标归属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再明确的划分到各个岗位,如此设定个人的目标才能确定组织目标的达成。在工作目标制定后,领导与员工应不断沟通共同努力找到使工作简化的方法。在考核期内,领导应与员工做双向的沟通,以确定未来的目标标准,确定是否有原先规划进度不符合的地方,讨论差异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

3.2成果评估。在考核期末做绩效考核时,首先通过员工自评和主管领导的绩效评定后,确定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再根据员工的意愿配合度与员工的工作技能,作为员工股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依据。

3.3发展阶段。经由目标设定、依据为达成目标所需的专长能力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来评估目前员工欠缺的技能,主管领导可针对可行方式、公司资源多寡、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等,制定出最合适的、对员工最有帮助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和教育培训计划,只有员工能在组织内获得充分的学习与发展,组织才能有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