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篇1

一、渗透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深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认识

化学基本理论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有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等。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教师通过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中学生正是形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而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主要讲授形形的各种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知识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在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变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世界是辩证的统一于各种物质之中的。经过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反复渗透,教师每次用极少量的时间既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本身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二、渗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正是由于化学教学中有实验的存在,才使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最佳途径。现代社会每一发明都是通过群体努力实现的。而化学实验教学则为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意识开创了广阔天地。学生分组实验时,在进实验室前,集体认真预习,若是实验习题则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实验室后,大家分工协作,操作者实验;非操作者则注意观察记录,此后再对调;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时,以组为单位,集体确定竞赛内容,集体讨论评分方案,一起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法,让小组成员既当组织者,又当应试者。经过实验中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小组成员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时,就可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实现思维与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了新的思路,学生的合作意识将得到极大增强。

2.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开始上化学课的第一天抓起,严格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化。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以身作则,按操作规程办事。给学生讲清楚仪器的性能和作用,装配要领和操作规程。上实验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一进实验室,如同平时在教室上课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对号入座,有条不紊地进入工作状态。实验前要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所用仪器、药品,应出现的预计现象和结论等)。不了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不得动手做实验。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仪器、药品排列不能乱。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废液不能乱倒,养成独立实验,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不怕困难的意志品格。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成功,应允许学生失败,但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对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和分析,不能用预想的现象来代替实验结果,一旦发现类似情况,除进行说服教育端正他们的态度外,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查找原因,不能主观臆测。实验中出现了误差,应引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分析。这些,都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三、渗透在化学课外活动中,促进学生特长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

化学教师应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包括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化学竞赛活动),通过化学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意志性格和生活情趣。化学教师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组织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例如,组织学生成立三废处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污染严重的地方,去取水样检测,捡拾白色垃圾,让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捡拾白色垃圾的过程中去体会白色污染物的危害,从而爱护环境、体验社会、关怀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举行化学专题报告会。由化学教师或校外专家做专题报告,专题可以是化学科学新成果、新技术,也可以是化学史(包括化学家的生平、化学学科发展史等)方面的。使学生获得新知、扩大眼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艰苦奋斗,增强为祖国献身的责任感。

3.举办丰富多彩的化学晚会。化学晚会又可分为化学专题晚会、化学相声、化学谜语、化学魔术、化学游戏等形式。化学晚会与其他形式的课外活动不同,它有着文艺活动的特点,它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和美的熏陶,它能融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因此,化学晚会是倍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这种形式能吸收数量较多的学生参加,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

4.组织化学竞赛活动。化学竞赛可分为化学智力竞赛和化学实验竞赛。前者常通过抢答来考察和锻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推断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能力。后者在考核和锻炼学生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熟练性和独创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化学课外活动还有化学课外参观和化学展览等形式。这些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培养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57-02

微信是网络媒体的一种,目前对大学生基本形成了全覆盖,基本上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会对微信使用,、查看各类信息,当然不仅仅是大学生,教师包括社会其他成员对于微信的使用也基本形成全覆盖,但是在这些微信平台上的信息如何去鉴别,高校辅导员教师如何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对大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效的思想上的引导,是高校辅导员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当下辅导员如何利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微信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作为覆盖面较广的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们都喜爱的网络媒体,是目前整个网络媒体的一个代表,它实现着及时的通讯,更方便快捷;微信的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在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去做,该从哪入手呢,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使用微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一、建立微信群

在使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学会建立微信群,将所有学生都拉入微信群中,方便沟通和交流。

(一)内涵

微信群是指由群主创建的,有共同爱好或者兴趣或者需要通知一些事宜等的群组。在微信群里,可以信息、图片、视频,可以语音、可以打字,群主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所有群员都参与到讨论之中。微信群主可以是我们大学生的辅导员,可以是大学生自己,可以是社会人员,也可以是政府人员。微信群的内容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也可以是共同爱好的,也可以是心理咨询的。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群,该群主一般是辅导员老师,内容一般是目前时事政治形式、通知一些班级体事宜或者探讨某班集体事情,或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二)运用

微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教师和学生基本实现了零距离接触,一起实践更体现教师只是学生们的组织者,辅导员教师工作的开展更顺利。

运用可以分为:利用微信的快捷性、互动性,利用文字、语言、音频节省话费,师生互动对心理问题进行探讨,距离更近,互动性更强;利用微信的共享性、深刻性,辅导员教师不断在群里一些关于各类主题的信息,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查看,基本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教育实现了共享,学生理解更为深刻。

二、具体操作方法

(一)资源共享

微信的各类信息都可以实现共享,也就是说,辅导员可以把像心理、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利用,可以将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图文并茂地,可以建立学校、班级、学院等公众号对信息进行共享,还可以在信息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修饰或者渲染,对一些积极向上的人或事进行大力宣扬,加入自己的情感或者加入本班级学生的特色等信息在进行并实现共享,也可以将一些可用信息进行再处理,将信息按照自己的思路,使信息更接近生活、更有感染力,结合本班的特色进行并实现共享。

(二)主题讨论

辅导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题,让所有学生都来参与到该主题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共同探讨该主题,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这样的方法叫做主体讨论法。

这种方法在使用上,可以是一段视频的主题讨论,或者趣味竞赛现场主题讨论,或者是创新知识方面的主题讨论,或者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主题讨论,或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主题讨论等。在各个主体的讨论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们对每一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辅导员教师可以在讨论之中不时地加入自己的评论,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更可以从学生们对问题的回答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思想特征,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主体交流

辅导员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和学生们就一类话题、一种思想、一件事物等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微信的语音功能可以是一对一、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多的,所以在辅导员教师进行主体交流的时候,可以和某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针对某一类的学生进行一对多的交流,还可以就一件事情,一种思想和学生共同去探讨,也就是说进行多对多的交流。而且通过微信的语音,学生感受到教师或者学生更为真实的想法,交流的感染力更强,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大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很多学生习惯了使用微信这种网络媒体进行交流,而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有些学生内向,在面对教师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微信为这种学生提供了和老师交流的平台,一些面对面不敢说出来的话可以通过微信的方式说出来,所以辅导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生活引领

辅导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对大学生的生活进行引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生活方面的各种观念形成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微信的设计比较人性化,在微信中有支付功能、有语音功能、有微商功能等等,这些都是前沿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目前大学生们对于这些更为热衷,他们更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喜欢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更希望能树立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因此,目前有一种无人不“微”的说法,就是说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在使用微信,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使用微信好像就已经被社会淘汰的感觉。因此,一定程度上,微信引领了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变革。

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引领绿色消费观、引领风尚审美观、引领新型教育观三个方面。引领绿色消费观,这是从微信的支付方式上来说的,微信可以连接自己的银行卡,可以支付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进行人民币的提现。主要体现在微信的支付方式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手机上都有一款免费的应用――微信。微信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直接的支付,简单方便,是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新型方式,而且是比较时尚的一种方式。但是微信的支付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大学生们有的为了攀比过度的消费是不可取的,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先进的消费观念,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们节俭,必要的消费可以使用时尚的消费方式展示自己,但是不能过度消费,这样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都是一种不好的影响,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引领风尚审美观,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求他们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能够正确区分美和丑,手机是大学生个性化的网络平台,微信是手机一款时尚免费的应用,微信对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它满足了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到朋友圈。第二,使用微信中的扫一扫,使自己的二维码得到分享,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其他同学、朋友都可以看到;引领新型教育观,微信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们心理的各种需要,使大学生的生活充满高科技的感觉,还可以在微信中受到教育思想的洗礼,微信也可以是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之间教育与受教育的桥梁,学生们可以通过微信群和同学或者教师充分的交流,获取各类的信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的沟通,教育者还可以最新时事信息,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时政动态,无形之中给学生们进行思想的教育。大学生们自身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分享与阅读,信息量越丰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越强,越可以区分信息的好坏,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

三、开发相关微信产品

在这里所说的微信产品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相关的,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相结合,能够有怎么样的形式,如何做?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微信的形式辐射出的产品必须要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的,还必须为学生们自身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包括学习的材料以及方法等。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微信产品

微信产品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认清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通过建立各类群组,进行资源主题的讨论,认识各类思想政治的知识;通过微信的拍照功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记载拍照,放在微信之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微信上开设主题为“我的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等宣传栏目,搜集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大学生树立典型,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可专门开设法制栏目,宣传法制建设这样的产品形式,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帮助大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针对大学生现实的生活,开设生活意义专栏,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之余该干什么,要有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微信产品

开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微信a品要从以下三点下手:(1)思想教育方面的,在高校的范围内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必须养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去思考各类问题并进行实践活动;(2)道德教育方面,对于大学生地位要做到更好的尊重,和大学生谈问题要可以深入进去,有效地进行互动;(3)政治教育方面,要让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没有不良的风气,有政治偏差的问题的学生,辅导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交流,得出其内心的想法,为学生们引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种产品具体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在微信上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讨论;思想政治方面,可以在微信上一些相关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供大学生自己阅读;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利用微信一些相关的道德的事迹进行探讨。开发这类产品要注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微信紧密结合,要有一定的实践性或者说服力,让大家对于该类事物一看都知道好坏,能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还要注意要在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规律的情况下,对大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引导;并且要可以将各类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微信群众进行,让学生不觉得各类理论都是虚假的,要让他们明白这些都是真实的,他们也要有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微信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教师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微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微信之中,在自身的引导、组织下得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礼,李超民.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4(08):10-11.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78-82.

篇3

关键词:中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33-02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的非专业课,虽然安排的学时不多,但并非可有可无。它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法律知识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太枯燥,不是专业课,思想上不重视,有些学生甚至称开设思想政治课毫无必要。因此很多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一直存在着“学生没兴趣,老师很茫然”的状况。

如何摆脱这种情形,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打破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愿望,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1.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目的很明确,就是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他们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思想政治课在初中已经“听腻”,况且学得再好也没有用,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一好百好。因此,科任教师要对他们加强教育,使他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忌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要举出实例,让学生觉得具有真实性,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更能突出“利己主义”,认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会去认真学习。科任教师不能不考虑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法律基础知识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曾担任一个班的法律基础知识授课教师。第一节课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不太欢迎我,甚至听到个别学生说:“又不能当律师,学它干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先叫学生静下来,然后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五年前,我老家的一个朋友所在的广东一个厂家,由于拖欠工人的工资,工人便组织起来到高速公路上集会,造成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厂方由于害怕,马上发放了工资。”讲到这里,我发现全班学生认真地听,这时我抓住时机又说:“大家毕业后,有些同学一定会在厂家碰上类似拖欠工资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支持上述的做法,有些持反对态度,我适时地分析了上述做法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同时我讲出通过法律途径采取合法的、有效的做法。最后说,“今后,在生活、就业和创业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法律来解决,如果你一点法律知识都不懂,就一定会吃亏,所以这门课大家要认真地学。”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

2.积极探索和采用符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

2.1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也称“仿真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在模拟的情境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授"打造良好的电话形象"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拨打和接听电话的场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学生、老师共同点评。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学会正确拨打和接听电话,树立良好形象。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实施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实际的讨论、参与,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我在上到法律基础知识课中“不当得利”这个知识要点的时候,先举了前两年发生在我县某中学一学生身上的真实案例:某中学的一位学生在银行领钱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钱给该学生后,不但不在该学生的账户中扣除,反而给予增加相应的数额。举完实例后让大家研究、分析、讨论银行是否有权向该学生要回这笔钱?学生是否可以拒绝返还这笔钱?在学生的研究、分析、讨论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施展教学时,在分析理论的同时,要亲自做一些示范,或叫一些学生给全班同学做示范,做到“讲”、“做”、“演”相结合,这样一定会比只“讲”使学生感兴趣得多,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升旗仪式”这个知识要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

3.教学要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也要注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科任教师可以灵活地开发一些社会实践资源,让学生用实践检验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会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比如,教师讲授经济与政治中有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商品价格调查;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周边工人与厂家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调查。

4.教师教学与社会人士讲学相结合

中职生天天面对着同一个教师讲课,久而久之,可能兴趣倍减。因此,科任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联系一些企业家、相关部门领导、本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等社会人士到校讲学,他们的生动事例,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在相关的理论知识上得到提升。

5.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开展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料,使影视资料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影视资料深受学生的喜爱。各种形式的影视资料,如电影、纪录片、访谈节目、flas、音乐MV,学生自拍DV等等,都可以用到具体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适当的影视资料,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时,如果从有关概念开始讲起,估计几分钟后学生们就开始昏昏欲睡了。而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这方面的视频,效果就明显不同了。笔者在讲授中插入一个15分钟的flas《理想服务员》,该flash形象地展现了各服务行业的文明语言的场景,这样一方面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理解了文明语言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使用文明语言的自觉性。再如,讲授到刑法中的投案自首等有关知识时,如果先让学生看《马加爵庭审现场》的视频,然后再讲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师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方法和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就业、创业,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群体。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27.3%,学生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占整体网民的30.6%。可见,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大部分青少年网民的上网目的是进行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休闲娱乐活动。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青少年带来学习的便利,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害,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影响身心健康。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看到目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1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网络环境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网络时代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等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提高这方面的综合素养。然而,目前各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具备相关能力的人不多,从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还有待加强。而且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分开工作的,并没有将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学校应注重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整体素质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缺乏系统的建设 利用网络平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使传统的以教育主体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平等、自主选择的权力,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强,更喜欢主动出击,关注什么内容、不关注什么内容完全由他们自已决定。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红色网站”,但是数量不多,而且存在着内容不丰富、信息更新不及时、形式枯燥呆板、不够活泼等问题,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如果网络平台的点击率不高,青少年缺少浏览相关网站的积极性,则会大大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其他相关网站,都应该注重加强网站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时存在内容和方法单一的问题。例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博客上,长篇大论,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较之网络上的其他娱乐性强的内容,本来就很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很多学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尽管注重了对网络工具的使用,但只是一味说教,而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法缺乏新意,这种单纯的灌输往往不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2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 首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识模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还属于新事物,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造成工作内容和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应单纯的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理解为利用网络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其内涵。不只是网络上,在网络下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针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开展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重视。其实,对于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的创新缺乏深入的探索。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总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状况,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不断深入研究。

2.2 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的奖惩机制 要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开展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大部分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来说,还要承担教学或班主任等多项工作任务。这样教师不仅要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出考题、辅导学生等等。每天面对众多的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使一些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疲于应付。有效的奖惩机制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校方对于那些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否则,在缺乏相应的有效奖惩机制的情况下,再加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便会产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同时,对于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调动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2.3 政府对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够。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缺少资金投入、网络硬件设施不足、设备陈旧落后、校园网络技术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短缺、缺少培训经费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所致。此外,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样需要资金的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加大投入,使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其次,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网络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众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许多不良信息大量涌入,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使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监管的范围和力度还不够,还是会有一些不良网站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部门还要再接再厉,加强监管,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涉世不深、自控能力还不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当前的网络环境相结合,找出更加适应时代特征和实用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以应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应看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动力之一,要使青少年健康发展,就应该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任务,社会与家庭同样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各方通力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2]张俊琴,龚俊松,唐天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江苏高教,2008(1).

[3]唐玮.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前沿,2009(21).

[4]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

[5]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5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共同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现状出发,探究相应的对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内容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通过自我修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基本品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特殊要求,其素质主要包括: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它是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素养。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水平;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方面。

第二,智能素质。它是由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构成。知识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理论和经验知识的总和。智能素质的另一个要素是能力素质,它是指人具备的智力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除应具备一般的能力外,还需要有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第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艰苦的耗费体力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脑力劳动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既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要有健康、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这些素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发展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现状

目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仍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客体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参差不齐,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参差不齐,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的现状,具体表现为:理论跟不上实践,思想跟不上现实,经验跟不上变化,方法跟不上要求的现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欠缺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对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不熟悉,理解不透彻,运用不自如,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仍然存在;政治素质、政治鉴别力不强、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不高,缺乏人格影响力。例如,少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败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声誉。在道德素质方面,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法纪观念淡薄,不能自律,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我要求不严,存在心教不诚、身教不正、自教不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欠缺

教学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欠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存在的又一问题。当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仍没有摆脱“权位观念”,没有把教育管理与服务意识统一起来,仍以主体的权威地位自居,甚至出现打压、压制教育对象的现象,没有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地位上的平等。另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知识储备较少,科学文化素质缺乏,严重影响了教育对象的接收效果和学习水平。比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了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材施教的效果较差;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科技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法律和其他知识等,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发挥。

(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方法陈旧,且智能素质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和管理方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展的需要。但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工作方法转变较慢,方法较单一,即仍然存在着学习文件、听报告等灌输方法,按部就班地用传统过时的方法进行施教,教学效果较差。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智能素质也很重要,具体包括工作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然而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仅欠缺工作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缺乏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和分析综合能力严重不足;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较差,如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功底不深,在表达上,往往表述不清;在管理组织上,好打官腔,协调能力较差,缺乏创新,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培训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开展,伴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旧问题的解决,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要求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新理论的更新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加之教育对象理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论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系统的培训则是提高其素质的重要手段。

具体说来,可以将高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或在某些学科上有高深造诣的教师请来作系统的讲学、讲座;或将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送到高等院校进修提高专业素质;推荐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干部进入高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学位。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训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把更新观念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确立服务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坚持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加强教育;根据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的变化速度,要依据不同领域的工作体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形式主义,端正培训动机,建立先进培训机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信息的交流。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借鉴,从而合理利用资源,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实现主客体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进步。通过与教育对象的交流,也可以使教育主体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第三,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只有积极与周围环境接触,对社会环境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及时吸收现实生活新颖的、活跃的资料,并立足于社会大环境中,充分认识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等。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己的学习和努力,通过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自我教育的方法就是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社会生活规范以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通过自我教育将外部的知识、观点、观念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加强自我教育,并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先进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善于思考,从而提高自我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工作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积极地进行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是检验人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是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的素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表现和检验,实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创造实践锻炼条件,进行反复不断地锻炼,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新时代;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阻碍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因素

目前,从我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的情况来看,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了应有的教育作用,在广大公路职工中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仅仅停留在某一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行的,从新时展的角度来说,我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一)单位性质因素

对于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单位的性质是限制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公路单位本身来说,其给予某一个基层员工的发展空间可能相对较小,尤其是一些公路维护人员,加之一些公路职工还秉承"铁饭碗"这样一种思想,使得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不端正,缺乏社会环境中应有的竞争的激励性。这种单位属性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直接的阻碍性,如果不能够在职工思想中打破这种阻碍,就无法更深层地带动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体现。

(二)人际沟通行为单一

在公路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每一个职工都有着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果,其工作的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职工都在忙碌着,这种工作节奏相对紧凑的工作环境对于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有着一定的限制,没有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交往环境,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这种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的环境,不利于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优化。

二、优化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目前来看,优化我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促进我国公路职工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体现出公路职工的与时俱进性,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公路体制改革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公路职工所面临的工作任务越发繁重,其需要以一个较为清晰和灵活的思维去面对工作,进一步发展自身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能够帮助职工积极适应新事物,促进职工与社会的结合,为现代化环境下的公路体制改革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职工思想进步的源泉

对于公路职工来说,公路职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与时代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仅仅通过技术的更新是无法体现出时代的发展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公路职工思想的进步,使其与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想适应,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基层员工与高层领导之间沟通的平台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公路职工和公路领导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为其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更好地保证了公路职工理解领导的工作意图,在工作中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使命。

三、新时代下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议

(一)以实践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对于目前我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想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保证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完整展现,就必须将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集合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以目前时代背景为基础,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实践的检验。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出实际效应

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其所体现的效应在日常的工作中展现出来,结合公路职工思想的动态来进行。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针对于人进行的工作,而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则大多数在基层工作中体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其实际的应用性。

(三)创新方法及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内容,要想在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革新,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优化教育体制

无论是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离不开教学体制的支持,在进行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体制,结合公路职工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完善,更好地推动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在我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性,结合公路职工提升思想的要求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时展为背景,以社会发展为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公路职工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7

一、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隐藏到教育对象的生活中,然后使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下得到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他们形成了务实的思想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使用,基本难以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拥有隐蔽性的教育特征,可以从心理上对大学生进行无意识的教育,从而使其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多种形式和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教群体的心理和认知需求,并且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此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使得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更加平等,更能促使受教育者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二、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应用

1.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

在大学期间,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乃至专业课都能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这些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充分挖掘,能有效发挥以上课程的教育渗透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本身不仅需要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同时也需要承担为学生解惑的责任。而各门课程中不仅含有专业知识,同时也含有求善、求真和求美的德育元素,所以也拥有一定的育人价值。比如,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讲授就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及时将当下社会中积极的人文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

2.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将受到积极影响,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且将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当成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应该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要求全校师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其次,高校需要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以便在活动中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达成育人的目的。[2]最后,高校还需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通过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网络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延伸。

3.通过社会实践获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想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实际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继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更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使学生通过接触这些资源增长见识和才干。

4.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的人格号召作用

教育的开展需要人与人接触,所以教师本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作为“活的教科书”,教师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引导。因此,高校应该将教师当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并且形成一定的政治理论素质。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道德情操的培养,要求教师秉承严谨的治学理念,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总而言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高校应该采取更多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而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8

科学性原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活动;人本性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人本性的教育要求和原则;时代性原则。在科学发展观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摒弃落后的思想内容,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全面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全面性,还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受教育主体的全面性;创新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得到加强和完善,必须根据国家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创新中求发展、求进步;实效性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坚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能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在坚持实效性原则的同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将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做到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结合。

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首先,创新教育理念。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教育实际创新教育理念,不断满足受教育者各方面的需求;其次,丰富教育内容。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再次,改进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败的关键,所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教育方法的改进,一方面要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受教育者的生活实践中,在渗透融合中达到精神实质的升华。另一方面注重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公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外在的主导教育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第四,创新工作机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快工作机制的创新,不断创新领导、保障、评价等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最后,丰富教育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丰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三、结语

篇9

作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学科、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系统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社会研究的指导原则、逻辑基础、研究模式、操作程序、调查技术和手段等的总称。随着应用研究的深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逐渐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同社会学的亲缘关系日益紧密。第一,社会学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有重要影响。社会学方法论是对研究方式方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系统探讨和评价。从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看,社会学有三种基本的方法论,分别是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其中,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指南。系统地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对于社会运行的作用等观点,对于我们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构成了现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石。价值和价值观教育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行研究,探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价值冲突和价值理解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方法论,突出对个体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结构的理解,强调价值因素在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中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微观社会学的研究路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思辨性、演绎性色彩较浓,引入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由孔德开创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主张在社会学中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强调实验和工具的作用,注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实证主义方法论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式逐渐呈现出以逻辑演绎为主向逻辑演绎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由侧重理论研究向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由偏重宏观研究向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等趋势。社会学的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换方面的借鉴意义逐渐凸显出来。系统地挖掘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中的合理因子,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式是贯穿于社会学研究全过程的程序、策略和方法。社会学研究方式有四种基本类型,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社会学中对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的理论研究和具体运用,如抽样理论、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文献的内容分析、二次分析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掌握人们思想活动和舆论动态的信息、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社会事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验研究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西方道德心理学和道德教育研究中,这种方法也得到了使用。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交叉研究的深入,实验研究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得到应用。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在文化人类学和比较社会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效地运用实地研究法开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真实性、科学性,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第三,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是社会学研究的各阶段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特点。它包括问卷技术、访谈技术、观察技术、抽样技术、测量技术等。在思想政治教育量化研究中,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需要大量使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社会学中有关抽样、测量、观察、访谈等具体操作技术的研究和步骤,能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更好地开展具体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发展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亲缘性,决定了二者进行学科交叉的可能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社会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不断推进。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知识借鉴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始形成和逐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初创和形成过程中,需要从社会学中汲取相关的理论营养,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借鉴相关的社会学知识,对某些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或现象进行社会学的解读,向社会学寻求知识借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理论资源,但主要停留在知识借鉴的层面上,呈现出一定的零散性、随意性色彩。第二,问题聚焦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不再满足于仅仅对社会学的某些理论进行浮光掠影式的介绍和解读,而是着重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某些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得到了突显。比如,有学者从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有学者从文化结构变迁的视角论述了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问题,有学者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论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这一阶段的研究,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中的问题关切,着力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学科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学科融合阶段。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朝着学科层面的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学者们开始从学科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相互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深层次思考,并尝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有学者认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现实召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律的科学。也有学者认为,借鉴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完全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互动研究,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会分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研究,越轨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一阶段的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逐步由零散走向系统、由表层走向深层,实现了由理论借鉴向学科融合的转化,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这门新兴分支学科的产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评价

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发展阶段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相同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联姻,既是由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决定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特别是分支学科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由知识借鉴逐渐走向学科融合的发展轨迹,映射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逐渐完善、分支学科逐渐产生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之初,由于受到学科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学科体系分化的程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只能停留在部分学者自发开展的知识借鉴的表层。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战略性谋划逐步加强,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学术力量,推动了学科融合的深度发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不断推进的根本动因。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时代课题,同时也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研究逐渐向社会现实问题聚焦,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有机结合。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走向泛化,必须面向社会问题,面向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聚焦,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现实路径,也有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学术研究力量,为两个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切入点。近年来,以重大社会问题研究为纽带,通过课题合作和联合攻关等形式,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者和社会学研究者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持续发展。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要在学科化轨道上推进需要克服发展瓶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正处于学科融合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正在形成过程中。虽然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真正朝着学科化方向发展,仍然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很多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学科建立的内部共识需要加强。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需要更多的学者从学科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部共识。其次,社会学研究者在学科交叉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科建立的外部共识需要加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者仍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主体,缺乏与社会学研究者的广泛对话和深度合作。要避免研究中的自说自话、自我建构现象,必须吸纳更多的社会学研究者参与到交叉研究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学科共识的形成。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学科保障机制有待加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学科化水平,需要有一套相应的保障机制。这不仅需要我们从学科整体发展的宏观层面进行谋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者从事社会学交叉研究的理论素养,形成与社会学研究者进行学术合作的稳定机制,而且需要在研究经费、研究队伍、人才培养等具体方面提供保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研究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其主要是我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具有科学理论、方法、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同时也要结合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全面促进以人文本和谐社会构建,进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1]。无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都是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因为人行为支配永远离不开人们的思想,只有思想觉悟提高才能够实现行为提升。

一、学术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始终是思想教育,当然其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应规范进行,不能够仅仅是零星业余研究。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离不开对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同时还要从经验中提取一定的道理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2]。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时,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学校现状,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若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仅仅是套用传统的经验将无法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更大提升。新时期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从实践过程中证实理论,在不断探究理论的同时积极总结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律被揭示出来之后,这些规律不能够自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教育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被研究学者们给专门化,因此研究学者不再一定是工作者,二者之间出现了差异。掌握思想政治科学化教育的重要规律,可以有效促进教育人才培养,同时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时也具备了双重身份,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一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属于党思想建设的一部分[3]。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均未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仅仅依靠自己的摸索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要求学生们的素质和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更高,教育和受教育者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相应经验材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实践,社会各个阶层之间都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都有一定的成功思想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策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定义和概念非常多,不同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见解。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和看法众多,但是在总体上的表达内容其实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策略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科学内涵既唯物又辩证

所谓的科学化即指唯物和辨证之间直接统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应做到现实中对待事物应客观认知,不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应独立于主观思想之外。另外还应坚持将事物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构架模式,也不应采取绝对或者肯定的态度加以否认。

(二)科学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属于一种动态过程,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等影响,但是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是客观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是利用科学的思维,沿着科学的规划和发展路径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催生新事物,并最终将新事物实现科学组合。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思想提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对于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本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学校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一些建议,为帮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宏达.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申诉制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1:52-53.

[2]赵自力.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05:41-44.

篇11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改革旧事物、推进事物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科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相适应,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方法以及教育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改革发展时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改革任务重大,改革过程中的困难与矛盾要求企业职工统一思想,提高企业整体职工的凝聚力与团结合作精神。因此,企业必须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养,统一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紧抓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机遇,实现企业发展与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逐步完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企业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企业工作重点,实现企业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引导企业职工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与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新的意义和原则

为了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等进行新的组合、完善、丰富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要求,从而解决新课题,取得新突破,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在工作中,要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主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要坚持借鉴性与自主性统一的原则。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要点

(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管理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解决企业自身在体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面临市场越来越大的竞争力和挑战,依照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企业战略调整与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因此,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必须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水平,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创新与提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长远发展。企业职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通过培养企业职工的理论知识、工作素养、全局观念、合作观念和凝聚力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管理双赢的局面,进一步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全面了解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价值观念以及困难,在满足职工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决企业职工在思想方面或实际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定期与企业职工进行谈话,了解职工生活、思想动态,对职工优点进行鼓励和发扬,对职工存在的错误认识等及时进行纠正,逐步提高职工思想政治水平。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一的进行学习教育,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性,积极引导职工进行实践活动,将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全面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认识水平。

(三)加强网络监管,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思想宣传阵地。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应该合理的利用网络传播技术,加强网络监管效果,能够在根本上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发展,使人们能够获取到正确的信息。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扩大媒体传播的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辐射到各个方面。这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积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表现。

篇12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创新策略;新媒体环境

随着近些年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无可置疑的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之中,这一点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新媒体时代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不但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的挑战,成为了现阶段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动力。鉴于此,为了加深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虽然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工具、更加广阔的平台、更加丰富的内容等等。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概括来说,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方便,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自行获取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新媒体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且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开来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而高校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这些负面的信息往往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教育中的积极影响,规避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状况却可以发现,虽然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较为熟练的应用新媒体工具,但是,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却普遍较低,而且将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工具有效的应用到教育工作中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还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最后,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新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达愿望更强,相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的更为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向灌输教育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模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首先,要注意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互动的加强,各种社交平台和新媒体形态都充分体现了互动的特征。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加教材”是最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单一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了。因此,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就要利用新媒体的互动优势来有针对性的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其次,要注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必须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媒介素养为基础。而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可以在本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通过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训机构的方式,来定期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自己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以此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逐步提升。

最后,要注意借助新媒体工具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通信媒体和网络媒体,建立QQ群、微信群、开通微博、建立主题网站等方式来更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通过适时新媒体信息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所接收到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取舍,从而有效的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篇13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命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新的媒体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探索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正是这些特点增加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使得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面临挑战。随着人们沟通交流方式的转变,以及主体间性哲学概念的兴起,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兴领域。著名学者张耀灿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界定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主体——主体和主体——客体这两种关系的统一,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所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1]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愈发凸显。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背景面临变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处于“无屏障”状态,其中信息的匿名性和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更是导致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无序发展,人们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具有随意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不良信息给传统观念和道德思想带来了严重挑战,甚至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一现状不利于人们尤其是正处在塑造期的青年大学生们坚定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地挑战。

3.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面临改革。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利用新媒体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自由的沟通交流,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熟悉新兴媒体,更新现有观念,改革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思路,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内容,方法和理念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要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将上述挑战转化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遇、新契机。为此,我们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工作的创新性。新媒体的出现是科技不断进步的产物。不同于强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传递出去”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则更加注重于“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2]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理解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现代传播学相关原理,依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探索新旧结合、虚实统一的工作新思路,从而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3]

2.促进工作的专业性。新媒体时代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复数的主体,要真正实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素质,适应时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与新媒体时展变化相适应,需要选拔出一批新媒体开发应用传播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才储备,从而打造出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又能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核心队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4]

3.加强工作的导向性。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将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和生活娱乐阵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切入点,不断创新,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新媒体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从而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4.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无序发展和不良信息的泛滥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严峻挑战。为此,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提高对新兴媒介的信息监控,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媒介素质,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与受教育者在新兴媒介上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受教育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切实的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监管机制,实现新媒体信息监控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研究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实践与总结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的向前发展,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奋发图强,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

篇1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判断活动,由于评价客体、评价方法的独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除了具有一般教育评价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它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的提出和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宏观到微观的各个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它涉及到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能力、心理等多个方面。所以相应的实效性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心理健康发展、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这些评价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时务必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如果只是片面的评价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教育效果,容易导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认识偏差,达不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客观的评价,这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客观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具有全面性的特征,这也是实效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知识、能力等可量化的指标,还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不可量化的指标。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更科学、更客观,必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价。既要有定性评价法还要有定量评价法,要把统一评价法、系统分析评价法、比较评价法、总结评价法和过程评价法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做出科学评价。

三、评价客体的层次性

客体是实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客体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由于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教育对象可能接受能力较强,起点比较高,所以表现出较好的思想道德水平。而有的教育对象由于自身原有思想觉悟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再成功也还是不能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就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的评价,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在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必须按照教育者原有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分层,只有明确受教育者原来思想道德水平的层次后,在评价过程中就可以找到参照对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受教育者在教育前和教育后的对比,这样才能对一段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层次性特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要分层次进行决定的。

四、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由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变化,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外在教育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不断外显的复杂过程,在很多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可能会对学生立即产生影响,而是悄然渗入,在今后某个特定的情境下表现出来。思想政治品德的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氛围,缺乏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内在的品德不可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并为人们所感知。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潜在的、长期的效果纳入实效性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就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只关注眼前的显性教育效果,必须根据外界环境和主客体自身状况的变化持续评价过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主体在进行评价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充分考虑现实因素的限制,既要看到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肯定高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提高,还要全面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效果。

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不遵循动态评价的规律,只是静止的、孤立的对某一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评价的结果就是片面的,没有全面性、科学性,甚至可能和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从这个角度讲,动态性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特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五、评价结果的导向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再此基础上探析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在评价结果的指导下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评价的结果和结论能验证教育活动的成效,并对之后的教育活动有引导作用。从其自身运作的角度看,评价活动本身需要特定的标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设立必须按照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设立,其评价原则、评价体系的设立也必须朝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五个特征是相互关联的,这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决定的。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是实效性评价体系完整的基础,方法的多样性强调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灵活程度,评价客体的层次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实践的体现,评价结果的引导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出发点和目的。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而服务的,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