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四川德阳市进行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法的探索,推出了“群文略读记录表”、“五步教学法”和“画知识树”的教学策略。“五步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从提出至今不过十年左右,而且使用者和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实践研究尚显不足。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全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向课外多向度的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有目的的获取并概括信息能力,涵养人文情怀的目的。

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精选文本,按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合理统整,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带来了许多疑惑,需要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厘清概念,发展技能,获得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提高。我们的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而且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于阅读能力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阅读反思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短时间内提取信息的信度和速度,利用、加工信息的效度。真正使语文学科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得力工具。

篇2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小组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的进行小组的调节。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式:首先是固定的小组组合。这种小组的分配是根据班级作为排布的方式惊醒分作,一般是前后两张课桌四个人为一组,便于随时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因此,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前后左右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以便发挥小组的整体优势。这种小组合作一般运用在初步阅读中,生词、生字、词语含义等等的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分工合作,然后进行综合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是自由组合式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一般运用于刚刚开学的时候。开学之初,学生彼此之间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也不是十分了解,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合作的对象,进行小组的分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创新。另外,在需要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也需要这种自由组合的模式。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学生会以更好地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并列式、辩论式等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的价值在于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来促进小组成员内部的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为小组的合作学习制定一定的目标,为合作学习提供动力与凝聚力。教师在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教学的内容等来进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三峡》一课的时候,教师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生词,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展开想象,领略三峡雄奇险拔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绝妙之处。结合这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学习,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达到学习目标,准确分析课文。

三、科学调控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时间要科学合理。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要做到松弛有度、张弛结合。不能够为了赶紧教学进度,就匆匆忙忙的进行合作学习,规定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正在讨论到激情之处,教师就不管不顾的打断,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会逐渐的减弱。同时,也不能够任由学生没有止境的讨论下去,有的时候学生没有进行探究的欲望,思想状态比较散漫,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与管理,打断这种“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矛盾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Z文教学;教与学;课堂效率

一、明确教与学的目标

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明确的方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设定一个具体的、明确的、科学的目标。一方面,教师要在正式上课之前将要学的文章进行“提前曝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大概的了解。在这一点上,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做得都不够好,没能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会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读起文章来漫无目的,为读而读。另一方面,教师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上课的时候告知学生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读文章,提升阅读效率。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要为学生设立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体会文章中作者运用语言、选择材料的能力;第二,把握文章内容、感悟文章内涵;第三,感受文章中传达出的浓厚亲情,从背影中挖掘出深深的父爱。在学习目标的驱动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中,仔细体味文章中所传达出的意蕴和中文排列组合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美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上升。

二、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各种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为了响应新课标,更为了学生能够以更加健康、全面的姿态成长和学习,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一定要合理,一方面,小组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要尽量均衡,避免出现小组间的“男女大战”。另一方面,要保证将班级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和阅读课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的实力均等,并且在小组内能够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助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断提升阅读水平。其次,教师要针对文章提出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并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派出代表对问题进行回答,接着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船长为了拯救船上的乘客,牺牲了自己。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对于船长的牺牲,大家有什么看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完全融入了课堂学习之中,无形之中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教学来实现的。在信息技术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日臻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学课堂中,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活力。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巧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效率。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幻灯片,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逼真的环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之中,从而更加积极热情地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在课堂的中间。课本上对文章的描写虽然精彩,但是与文章有关的拓展内容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事先下载好与文章有关的奇闻逸事和图片、文字资料,在课上的时候为学生展示和播放,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增进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最后,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将文章的脉络和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做成PPT,在文章学习结束之后,打开PPT,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的知识,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多地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比如说动漫人物点缀、时事新闻穿插等,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第二,多媒体教学设备固然能够向学生展示许多课本中没有的东西,但教师切不可对其进行过度使用,偏离了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始终围绕课堂教学,有得放矢地使用多媒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达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做到教与学的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1985(5).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本人教学经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或活跃、兴奋、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的情绪,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语言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 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篇5

关键词:议论文阅读;思辨;解读;思路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而阅读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

一、要求与现状

近几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在中考试题中呈现三足鼎立局面。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下工夫来攻克的一块阵地,拿下来,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才算圆满。

1.要求

新课标以及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2.现状

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议论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理不清文章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等。在做议论文阅读时,特别是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往往不知所云,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

二、意义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它起到了台阶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议论文分析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框架结构,从而对一些事情拥有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笔墨表达出来,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很好的衔接,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水平、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和完善有极大的帮助。

三、原因分析

1.议论文出现时间较晚

以苏教版为例,议论文阅读出现在九年级上册,作为中考三大阅读之一,九年级才对议论文进行教学,时间上有一些迟。加之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大多数在新年之前就已结课,学生真正接触议论文只有半年左右时间,因此,在学生心底的印象比较浅,导致议论文掌握比较困难。

2.典范议论文较少

在九年级上册课本中,议论性文章主要有《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这些文章前两篇为演讲稿,文章长,整体把握较困难。后两篇是书信,随意性较强,均不太适合作为议论文进行教学。在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文章类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些讲解,对于学生把握较为有利。议论性文章少,典范性文章更少,这是议论文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四、措施对策

1.提早引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在八年级或者更早为学生引入一些文质兼美、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小文章,对于议论文教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议论文文本解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分析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思路,以点带面,通篇把握。

3.阅读规律与方法点拨

引导学生理清议论文的思路,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和技巧,给学生一些答题模式,引导他们总结规律,得出属于自己的

东西。

4.联系实际,进行写作练习

对于身边事,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从另一方面对学生议论文的阅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将来的语文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而是由学生自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使他们在丰富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培养自己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能力,从而熏陶自己的情感,获得审美的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寻找和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也就表明,落实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广大教师就必须实施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突出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精神压力,缓解课堂疲乏,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爱是情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端正的教态,慈爱的神情,和蔼的语言讲课,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集中精力聆听教师的讲授。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可以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上课时,当你面带微笑,步履轻盈迈上讲台时,孩子们的情感也会被同化,在舒畅的心境下聆听教诲,感受被激励的幸福,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教师课堂的热爱情绪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

而且,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再是自上而下,授之以渔的形式,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分析,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图片、摄影、音乐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描写的事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真实亲切明晰感。

二、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与此同时,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材料,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其思维的品质有关。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其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他们才能正确地思维,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在听课时,若能循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师讲课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那么,学生一定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其智力水平相关。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可更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将其问题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关的若干个小而易解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理解解决了,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得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开展。当然,所分出的小问题应有价值,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教师应有全新的观念,民主开放的教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大胆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起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放飞思维的灵感。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丑小鸭》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丑小鸭后来会怎么样?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和课文中的情节相比较来感悟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艰难历程,从而体会丑小鸭对生活的坚强信念以及对我们的启迪。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是现今教育家非常重视的课题。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切合实际地采用一些新进的设备,通过新颖的授课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创设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此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教师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与水平,此时,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前延教学关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依据某教育杂志社的调查结果,仍然有35-4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是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必须预习的习惯,并拟定预习重点,提高预习针对性。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虽然有预习的积极性,但是方法不够科学,也制约了预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科学预习方法指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推广的“读、思、记”三步预习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了解内容,通过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并进行练习,检测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阅读水平较强,语文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经验往往都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他们大多数受益于课外阅读,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用“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可以以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吸引的本体,还可以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器具来刺激学生感观。我们可以以现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的课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例。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新鲜的教学组织形式会在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为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会从这种不同于固定教室教学的环境中提取有利于组织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吸收的各种因素来给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冲击。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带色彩的文字来形象化教学内容,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会被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合适宜地将教学素材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拓展广阔的阅读时空,并且还要重视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让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连。当然,要做好这些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给与他们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注重思考和积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四、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人才,一切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真正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得到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的自身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亚里斯多德曾经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表明,只有有疑问,有问题,才会出现思考,才会出现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还要向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的方式,以此来对他们做科学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思维,只有存在异,才会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加讨论及思索,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再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想象,世界上一切创造都少不了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形成驾驭语言的能力。而驾驭语言中的各种要求,就理解而言,则主要表现在语感能力上。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首先激起学生乐读的情感,通过多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领悟课文中丰富的语言蕴涵,以便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述课文内容。其次,语感及语感能力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获得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行为环境在培养语感能力方面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开展情境演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以语言实际使用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必须依赖自身的学养悟性,精神气质以及人格力量去点拨、引导、感悟、熏陶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课堂的界限,并跨越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潜能。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善于求异,大胆对课题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引导和讲解,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0).

篇7

参考文献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尹玲玲.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7]郭根福.试论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11).

[8]李晓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崔磊.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陈宗彬.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3]丁丽丽.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许启辉.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作业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4.

[2]王璐.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作业系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

[3]赵静.上海-台湾初中语文文言文编选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4.

[4]张翠莹.中国台湾龙腾版《高中国文》练习系统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张慧.语文教材七-九年级课后练习系统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5.

[6]顾黄初,顾振彪等.语文课程与语义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顾明远等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0]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1]朱绍禹,任鹰,严正.语文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12]皮连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阎立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5]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篇8

(一)三维目标的割裂

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却出现了游离于知识、能力之外的过程与方法,游离于教材和教学过程之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游离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外的知识授受与技能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常常顾此失彼,相互割裂,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界权威的倡导下,语文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二者的差别是,教教材是只把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把语文的范畴无限缩小;而用教材教,表明语文的范畴不仅限于语文教材,教材只是教师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已。新的教学观念形成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极为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关联。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当,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教师一味向课外延伸、盲目补充拓展,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过多的情境创设等,导致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变少,无必要教学环节和内容变多,造成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教学活动形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自主阅读的深刻认识,自主变成了盲目,没有目的性。表面看来,学生是进行了自主阅读,实际上学生缺乏引导、盲目阅读,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难有收获。而合作与探究也都是空有形式而已。因此,这种没有目的性的自主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来学习氛围良好,实际上却缺乏思维的力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低微。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目标

为保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教师首先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现今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设计教学目标时企图面面俱到。结果反而导致教学目标非常宽泛和模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对这一节课的目标有比较清晰的定位,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一堂课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一堂课中,教师不能安排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调查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与否同教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教学的能力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当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等相适应。只有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提高课堂效率、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对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当,不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而且也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优化提问的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与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慎重措辞,用词不仅要含义清晰,避免出现双关或者歧义,同时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容易理解。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想问就问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当由简单浅显的问题入手,层层递进,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深刻的问题。

(三)正确引导自主阅读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是一下子把结论和盘托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走出‘独白’的霸权地位,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接受教师的灌输”。只有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阅读教学才能更有效。

(四)优化作业设计

篇9

“阅读”重在“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说文本大多篇幅较长,教师往往会省略读的步骤,直接开始讲解,在学生尚未接触作品时就给出了教师的评判,切断了学生独立思考、理解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开口阅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使其情感在阅览文字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从而实现对文章美感、语感、乐感和情感的体悟。更进一步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某些关键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段落的精妙,这对理解小说文本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朗读应成为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朗读存在以下现象:如不愿在课堂上读书,读书时放不开声音,或有口无心。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对此进行纠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为创设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阅读。因为在教学中,朗读最重要的基础是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要正确理解文本内涵,就要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之中,通过想象,真正感受到小说所要传递的意义,并在朗读中表现这种情感。总之,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口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安排与指导;同时对朗读的形式、重点等,也需要根据文本的不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小说阅读教学都达到了经典水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教师精确地讲解。根据笔者的经验,课堂讲解可以从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入手。自由表达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提升阅读层次,即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另一部分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交流想法的同时也激活思维,即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有层次地设计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慢慢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具体介绍问题的设计及提问的方法。如第一个问题,当学生朗读文本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待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问:大家如何判断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这里可以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提示,如主人公的确定一般看该人物在小说中是否居于中心地位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经过交流,教师可以归纳学生的看法,于勒不是小说的主人公,原因在于于勒是在一家人的谈话中出现的,作者对其没有大量着墨。其次,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批判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卑劣,因而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而不是于勒。确定故事主人公以后,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有所了解,接下来教师可进一步深入提问:既然于勒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为什么小说中又处处提到于勒呢?待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即作者对于勒虽然着墨不多,但他却是全家人的希望,其富贵贫贱影响着菲利普夫妇未来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菲利普夫妇的情绪。正是因为实际上的于勒和想象中的于勒截然不同,才衬托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也才制造了小说情节的,因此于勒在小说中是线索,贯穿全文。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的思考水平就上了一个台阶,“线索”这个重要概念也被引出,教师可借此讲解小说文本中“线索”的作用。在梳理了小说的结构以后,教师就可以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如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过程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深意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安排菲利普一家在船上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与于勒相遇呢?这样就由分析结构进入了对小说情节、写作技巧的欣赏,学生在由浅入深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逐渐理解了小说的深层含义。至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可以在提问过程中进行。如上文教师提问“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深意是什么”,即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确讨论的中心是:悬念的设置为后文情节的跌宕起伏埋下伏笔,安排的地点给人物的言行举止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舞台,更能够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讽刺意味就此凸显。当小组交流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观点。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交流及总结观点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小说阅读教学空间,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生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共同提高,升华思想,完善理解。

三、动笔写作加深理解

篇10

一、当学生因知识匮乏、无法理解文章内涵时加以引导

阅读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内涵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已经不再是老师的"教本",而是学生的"读本"。教材中文章的内涵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自己"读"出来的。因此,当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时,往往会因为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的匮乏,而导致对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扭曲了对原文的理解与把握。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从而获取正确的结论。例如,当学生在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其中"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园中别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一段中涉及到很多问题:香气为什么会有颜色?又怎么会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为什么作者要说: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花与人们生活的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如果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只能越探究越糊涂,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这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段落中所使用的是"通感修辞手法",并给学生补充"1982年极''左''论调笼罩的时代背景"。不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文字表明,而无法深入其精髓。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花与人一样,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却永不停息、永无止境。

二、当学生在无法深入理解文章,出现偏差性解读时加以引导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技能的形成都可以在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与思考,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并从中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但是由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底蕴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人生阅读较浅、个体差异明显等原因,他们在自主解读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偏差。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积累对语言和文本的体验,并利用讲解和提问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这篇文章时,有些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的"朗读指导",自主朗读诗歌,并分组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理解作者运用抽象化语言来表达自己浓浓的乡愁,并将情感上升到渴望两岸得到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从整体上看,很多学生仍然无法深入掌握诗歌的内涵,这是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而导致的。对于其中的每一句诗词,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启发,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的思维触角,切身体会作者人到暮年却不能"落叶归根"的遗憾情绪。

三、当学生体味关键词,却收获甚微时加以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自主体味、推敲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并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作用。初中学生的鉴赏能力较低,对于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对于关键性词句,品味收获比较肤浅。尤其在阅读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大体阅读一遍,然后就认为自己已经领悟了文章内涵,但实际上,文章的精髓并没有被学生细细研读出来,最终造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低下,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并教会他们将重点知识和整体感悟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很多学生对于其中"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孔乙己在摆阔;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表示孔乙己的穷困潦倒。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字进行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中挖掘出"封建科举制度"这一罪魁祸首。可见,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对阅读教学中引导技巧的几点尝试,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慧卿,范明科.《初中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6)

[2]秦春霞.《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率》[J].广西教育,2010,(02)

[3]赵青年.《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革新,2008,(11)

篇11

关键词:初中;“大语文观”;“大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若想较好地践行“大语文观”,一方面要求教师能用历史与时代的眼光,将所教授的传统文化知识看作是古今中外生活、文化及情感的积淀、传承;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自身的需求,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世界及精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意义,并赋予教学课堂更多的生活内容。下面本文简要论述如何在“大语文观”的引导下加强初中“大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与激烈的考试竞争环境下,中学生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他们的阅读行为不可能仅因语文老师一句“课外阅读能够拓展知识面”而自觉地践行。故要求教师以课内阅读为核心,借机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二、指导阅读方向

教师要对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一定的指导,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文学作品,而应该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三、重视自主阅读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为学生选择要阅读的书目。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颖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对阅读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读完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之后,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确定好读书思路、明确个人读书的方向,进而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不管是现代科技书、古时人文历史书等都能拿来阅读,这些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无论学生选择阅读什么类型的名著,只要其乐于阅读,就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主张自主阅读,允许每位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只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养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对其阅读方向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学会自主阅读,日积月累,定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篇12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单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新版Goforit教材每单元后的泛读课,信息输入量很大,事先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效地理解生词和记忆生词,那么,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就能扫清单词障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在这样的预习活动中,可以分工完成,一方面减轻了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求却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这改变了以往在词汇学习环节中只会死记单词的被动学习方式,同时,预习的第一步检查也得到了落实。

(二)背景知识渗透

英语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并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导学案中,如果选取与即将所学的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则该材料的呈现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于其他的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任务:比如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句子正误判断;比如根据信息线索,进行填图列表;比如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进行回答。学生依据预习任务,进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阅读策略渗透

所谓的阅读策略意识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在英语阅读方面的水平所形成的对英语阅读进行计划、思考的意识行为。《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这样阐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对有标题文章,学生要学会从标题入手进行预测。标题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的精华,学生可通过阅读标题得到启发,能准确预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彻底理解全好铺垫。如果没有标题,读者可快速浏览全文,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大概,尤其关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在阅读课导学案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适度地增加一些相应的阅读技巧类的题目,比如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文章结构分析等可以为课堂上的阅读策略指导做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课前预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导学案的容量要适度

导学案量过大,学生没有时间做,特别对后进生来说预习阅读材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导学案上习题容量过大,只会使预习低效甚至无效。所以课前预习所占用的时间最好在10分钟左右。

(二)导学案的设计避免一刀切和习题化

导学案使用的宗旨就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同时避免导学案上仅仅出现枯燥的习题形式,以免久而久之,学生乏味应付。

(三)教师把好导学案的检测关

篇1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9-02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并且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型所占比重也相较大,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展开研究。

1.重视课前预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却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略,首先课前预习这一环节通常没有实质性定义,学生在实践起来相对空泛,并且教师检查工作也不易展开,久而久之便导致课前预习环节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没能及时有效的做好课前预习,便很容易在教师讲解阅读内容的时候感到迷茫,进而致使其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在新课开始之前为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读后感。

例如: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便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且在课文讲解之前向学生提出检查性问题,如"相信大家都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课文之后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是你最喜欢的,请说出理由"或是"请大家想想济南的冬天与同学们所生活地区的冬天又有什么不同呢,大胆的描述一下",这一类问题本身具有着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和问答问题的同时,获得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课前预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创设阅读情境

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相应的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某段文字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教师便应该创设出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字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入学时候的心理活动。如引导学生们设想自己已经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接着要求学生照念作者在文中写出的誓言,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其感悟作者入学时的心理活动,帮助其深入理解作者在《十三岁的际遇》中的情感表达,实现对课文更加全面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成绩的拔高,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满堂灌"或是"一言堂"都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其真正需求,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便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相互之间沟通更为和谐,并且非常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化合作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鼓励学生分组对论语进行朗读,还可以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将论语含义表现出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论语便可以通过两位学生相互拥抱来表现,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句论语的理解。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个优势,便是在其中一个小组表现完成之后,其他小组还可以及时予以补充,并且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最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高。

4.增加点拨性提问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方法和策略之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化文章鉴赏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适时向学生提出点拨性问题,引导其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文章中的精华段落和优美语句,促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提问指引进一步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揣摩。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仔细阅读文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并找出其变化特征",如此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对该段文字进行仔细阅读和揣摩,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与提高。

5.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也正因为如此文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而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同时研究并总结出几点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程度的参考与建议。参考文献:

[1]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54-155.

篇1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63-01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要从逻辑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主要的经历放在数学和语文课程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开始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断进行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进行改进,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实行人性化教育、柔性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改变,才能使得语文阅读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尽管相比于以前的语文阅读教育而言,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语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还比较薄弱,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大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因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高。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素材比较单一,大多数教材规定的阅读材料,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般都只是利用一些比较常见的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对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比较少,很少有语文教师会将我们生活中的文学作品、新闻等素材当做阅读教学教材。比如语文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将教材中的诗歌、课文等当做阅读的素材,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力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肯定。另外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对各种新的教学资源的敏感度,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合适的时机运用新媒体资源材料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转移到现代化课堂教育中来,能够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在课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并且不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从而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到更多的文学作品、新闻等,拓展自己的阅读量。

2、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教学素材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学生而言,单一的理论性教材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厌恶,为了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一些有趣的教材的应用,新媒体资源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材,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媒体资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新媒体资源的内容,加深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涉猎更多的知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全新的阅读材料的利用,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保证材料的充足性。所以,需要不断拓展语文阅读素材教材的范围。新媒体为各种新的阅读材料的搜集和整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在新课改环境下,要加强对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利用,比如语文学作品、新闻等,海量的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对各种新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应该要改变传统的关系,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形式,语文教师可以分享各种新媒体资源,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将一些初中语文阅读资源整合在一起,将其打包上传到网络上,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下载和学习,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并且也能够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将这些资料传递给其他的同学,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教学的创新,一方面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得初中生能够爱上阅读,从而不断累积更多的文化知识。语文阅读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如何挖掘出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比如在阅读理解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能够在各种阅读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些点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阅读材料。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此,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更新,丰富学生日常阅读的材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 敏.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03)

[2] 杜 莉.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