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范文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篇1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体育游戏;应用

近年来,体育游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水平的提供,而且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增添了一个新的项目,即篮球游戏。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游戏(篮球游戏)实际上就是体育老师创造性、有目的性地设计游戏课程,并以此来帮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战术策略。游戏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篮球运动量的教学目标制定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当事先明确目标,拥有适当、准确以及正确的目标,才能确保体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和教学质量。在现代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引入篮球游戏,必须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对于高校篮球教学而言,其与专业的篮球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高校篮球教学对象主要是普通大学生,无论是运动专长,还是个人的特长,均有自身的特点。高校篮球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比赛、竞争,只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巧、规则等即可。从这一层面来讲,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问题。篮球游戏形式选择过程中,应当实现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使他们对篮球形成最基本的意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篮球运动能力。在篮球游戏应用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和篮球的魅力,进而养成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同时,在篮球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

二、根据大纲优选体育游戏形式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篮球游戏应用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形式。高校体育老师在选择游戏形式时,应基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篮球教学游戏形式,起到的教学目的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大纲要求,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篮球教学和体育游戏形式。比如,罚球、投篮以及三分球比赛过程中,采用篮球游戏能够游戏提高学生的罚球和投篮命中率;连续打板进球等游戏,可以游戏提高学生们的抢篮板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判断和掌握抢篮板时的起跳时机、姿势动作;绕圆运球接力、曲线运球追跑等,均可有效提升学生掌控运球的能力。从上述游戏可以看到,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选择体育游戏,不仅可帮助学生提高篮球技能,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三、针对学生特点优选体育游戏

实践中可以看到,若学生原本对篮球就比较感兴趣或者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则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就会非常的突出。对于高校体育老师而言,我们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当立足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要注意观察他们的身心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篮球技能的基础上,优选体育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学生特点进行考察时,可以组织篮球比赛或者让学生拿球投篮,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即可简单地判断该学生的情况,然后记录下来,针对性的选择游戏。一般而言,对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集中安排力量强度相对较大、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游戏,来促进篮球教学;对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相对较强、基础要求较低的游戏。高校体育老师在设计和应用体育游戏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并且针对该学习或者该类学生的篮球基础、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四、利用体育游戏对复杂的篮球教学进行简化

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游戏引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和热情。基于对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考虑,不仅篮球运动的规则非常的复杂,而且对篮球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体力要求非常的高。在该种情况下,虽然很多学生对篮球运动有较强的兴趣,但是考虑自身的条件,也只是望而却步而已。在现代高校篮球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想方设法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通过对游戏场地、参与人数进行调整,以此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五、体育游戏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篮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动作技能的养成,实际上是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学生心理状态、技能状况,是篮球技能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篮球游戏的应用,可以游戏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技能练习更加的生动、形象。比如,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一人运两球、以及绕竿运球接力等游戏;传球练习时,可以应用传球计数以及打龙尾等游戏;投篮练习时,可用活动篮筐以及投篮晋级等篮球游戏。篮球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游戏应用,主要是对基本的篮球技术进行游戏化,使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以此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篮球技能。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游戏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大学生普遍接受。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游戏应用,可以使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专项技能练习边等有趣、生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老师讲、示范,然后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然而,虽然体育游戏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在体育游戏应用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体育游戏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应用[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02).

[2]郭德英.体育游戏在高校女大学生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6).

[3]程寅盾.浅谈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5(08).

篇2

关键词:篮球 心理训练 高校 体育教学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54-01

心理训练是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训练策略,是一种特殊的身体心理训练方法,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身体训练一起成为高校篮球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篮球心理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篮球比赛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篮球训练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内容,探讨篮球心理训练策略,为高校体育老师在高校篮球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内容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不同的篮球心理训练计划。篮球比赛与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体育比赛与教学,它具有激烈性、对抗性以及紧张性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以及比赛过程中,出现心里紧张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通过开展篮球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是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环节。一般来讲,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第一,老师需要注重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在投篮中的注意力以及在比赛中与队友合作过程中的注意力。第二,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寻找出他们各自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保证篮球训练以及比赛的顺利开展。第三,培养学生的信心,包括理念培养以及信念培养,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成就动机,建立起必胜的心理信念。第四,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在比赛中战胜困难的能力与信心,努力改进学生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

2 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策略

2.1 篮球心理训练安排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安排,需要从实践出发,在实际的篮球教学或者是篮球比赛中,学生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而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很多大型的篮球比赛项目中,学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最关键的是赛场上学生可以百分百的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队友之间的配合度以及投篮命中率。篮球教学过程中的篮球心理训练是一项长远的计划,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每一次的心理训练落实到篮球教学的全过程中,抓好每一次篮球教学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战术、体力、技术与心理的并行,从而使得学生篮球心理训练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关于心理素质的训练,老师需要按照阶段进行,大体上讲,篮球训练基本阶段主要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基本阶段,三是结束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素质训练内容与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篮球心理素质培养的准备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心理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在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上,为篮球比赛做好思想准备。而基本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心理的训练主要是集中在自信心的增强与篮球的驾驭、意志力的控制等。

2.2 篮球心理训练操作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操作,笔者认为也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的训练。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准备阶段训练,也是分为两块的,一块是战前训练,另一块是长期训练。长期训练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在实际篮球训练过程中运用技术的环节,这一环节由于时间过长,因而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只要是经过了长期训练模块,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技术能力都会有较为大的改善。关于战前训练,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篮球比赛之前,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例如采用心理暗示、快动作高节奏的方法,使得学生以最快最佳的状态进入到篮球比赛过程中。二是基本阶段的训练。基本阶段的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心理训练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学生的思想、心理调整与技术、能力调整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技术上都可以有更大的提高。这一阶段是对于学生进行自信心与意志力锻炼的最佳时期。例如,可运用注意力分配的方法,结合快攻与以多打少,对于篮球运动所需要的对抗性与多变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再如,注意力转移训练方法,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的攻防转化,适时的做好防守与进攻的转化,提高在防守与进攻相互转化过程中注意力的转移。三是结束阶段的训练。结束阶段的训练主要是对于学生调整、恢复与补充等环节的锻炼。关于调整主要指的是教学或者是比赛结束之后,学生心理与机理的调整,学生心态由激情到安定,由高涨到平和。恢复与补充是教学后与比赛后的必要环节,结束阶段是恢复的开始,是为了下一次训练而考虑内容的安排,课后的生理上、身体上的恢复,以及课下的心理恢复和物理的、化学的、营养的恢复与调节都应考虑周到。

3 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心理训练是极为复杂的过程,训练中要注意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发展篮球运动所要求的心理能力。在训练中要遵循自觉自愿、因人而异和持之以恒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类型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同时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篮球运动的规律特点,充分发挥心理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姚志国.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2): 42-44.

[2] 曹桂芳.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3): 72-73.

篇3

关键词: 高校乒乓球选项课 特点 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爱好,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实际教学环境和授课对象的情况,围绕乒乓球专业性强和运动周期较长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好、更快并扎实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乒乓球的竞赛规则,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如何提高乒乓球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阐述对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的研究。

一、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特点

(一)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它不同于技能型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由于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特点,对技术动作和控球感觉的要求较高。且因为乒乓球对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其技术动作的定型所需时间和运动训练的周期都相对较长。

(二)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优势

1.具有将乒乓球的技术掌握扎实,全面提高技术能力,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专项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2.互动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且考核方式比较客观。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集中处理学生在技术方面遇到的难题,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钻研能力等,使其自身的综合水平和乒乓球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

4.通过对乒乓球各项基本技术的教学,学生所掌握专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控球感觉有了较大进步,整体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三)乒乓球教学探讨

结合教学对象的不同,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乒乓球教学打法对于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而言,主要分为直板快攻、两面弧旋、快攻结合弧旋、弧旋结合快攻四种打法。

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及打法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学效果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于多次练习仍掌握不了的技术要详细认真记载,最后组织各小组间交叉练习,做到互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提高。还可以组织班级内的比赛,提升学生的基本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书写分析报告,做好总结评价。

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提高师资力量

乒乓球教学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乒乓球所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乒乓球技术。教师应该在精心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将乒乓球的各项技术全面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因为授课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能否顺利实施乒乓球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开展乒乓球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不断进修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和体育竞技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程改革

根据授课对象的身体素质和所掌握的乒乓球技术情,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及教学目标,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和考核标准。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除了按照传统的闭卷方式考核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单项技术竞赛、升降级擂台赛等多种竞赛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实现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乒乓球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实践与创造的活动。因为学生上课过程的自我运动和自我管理,教师要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公布学生掌握专项技术知识程度的情况,还要通过授课过程和竞赛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避免学生两极分化,旨在促进学员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乒乓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的全面能力就成为教学评价对象,具体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我校乒乓球课采用的是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评价参考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单项和综合技术水平、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坚韧力、拼搏精神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乒乓球属于技能类运动项目,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调,过多灌输指定技术思想,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因为乒乓球运动不仅是技能、体能项目,更是智能项目的运动,所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挥作用,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展多样化的乒乓球比赛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掌握乒乓球的运动规律。

总之,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应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乒乓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乒乓球运动习惯,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从而使乒乓球教学过程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清梅.浅谈乒乓球教学中准备姿势与步法移动的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误区;教学改革;应用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4;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不仅仅面向计算机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都会涉及到一定的计算机教学。由于社会各行业发展中对于计算机信息化的以来程度较高,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从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对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概括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实际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人本思想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从目前而言,在教学的目的性、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的理论性偏重

理论性偏重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整体提高的重要原因。教学理论性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教材的依赖性较为严重。严重的教材依赖性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禁锢在教材当中,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第二,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内容和方式的传统化使得这些新技术不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从而缩小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认知,对于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二)以结论性教学为主

与数学、物理等学基础性学科不同,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工具类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技术的使用方法、原理等。但是,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某一特性的例子,告诉学生经过计算或者编程之后得到的结果,而忽略了为什么会得到这一结果,怎样才能得到这一结果。这种结论性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固定思维,导致学生在遇见实际问题时无法更好的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而是通过固定的理论思维去判断能或者不能,使得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能力降低。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单一

通过有效地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基本为理论考试+上机考试的固定模式。理论考试主要包括学生基本计算机理论的知识的考察,上机主要是对特定的教学题目的考察。从教学考察意义上,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生能够反应教学的效果,但是,从计算机学习的目的上,这种方法则不能真正衡量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例如工科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针对特定的模型进行上级考试,考察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固定模型的认知,而不能反映学生综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这种方法仅仅从表面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能从根本上体现教学的价值。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的三类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提高教学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一)实践性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是计算机教学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开展实践型的理论教学。例如,某一特定的实例为主体,从开拓性的角度让学生自我突破去实现实例。从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实例的特点、实现的过程等从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时间能力,同时还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变得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性

结论性的教学对于高校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特定的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第一,是什么。首先让学生对于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其组成结构、编码的基本意义等,在这一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为什么。这一问题为什么能够通过这样的语句进行实现,它实现的前提、过程是什么,如果改变其中的变量它是否对于结果产生影响;第三,怎么办。怎么办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是从条件到结果的实现过程,是过程性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过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现计算机教学应用性培养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

从根本上,评价手段单一并不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而是评价手段考察的内容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不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方面要求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中其内容应当是多元化的,不能以固定的内容作为考试的参考标准;第二,考察方式的学生主体作用。在考察过程中,应当不能单一地从教学的层面出发,应当着重从学生群体的期望层面进行考察,使得考察方式能够更多地体现应用能力的考察。

参考文献:

[1]王兆连.计算机辅助教学误区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篇5

关键词:高校;油画色彩教学;实践;思考

油画是重要的美术艺术形式之一,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高校油画教学实践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油画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学生的发展。色彩教学是油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其本身的知识点,忽视艺术表现力,所以也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

一、高校油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高校美术学科发展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面,社会上的文化课辅导资料随处可见,但是,专门针对美术教育的辅导资料则是凤毛麟角,在美术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选取有益的素材和资料,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道难题[1]。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美术学科不够重视,加之之前所论述的美术教学素材的缺位,共同导致了高校美术学科发展的困局。作为一门实践学科,油画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绘画之外,同时需要到室外进行实地写生,并且通过参观美术馆等方式,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但是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这样的教学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从绘画学习需求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对于绘画学习的需求,相比低年级学生更为强烈,但是,由于高校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习过程中也都以提升自身的就业素质为核心,因此美术教学和学习时间往往被挤压,这样的矛盾,造成了美术学科发展的现实困境。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绘画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构成了美术学科发展的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学生有进行绘画的现实需求,但是又在就业和艺术之间的衡量天平上难以取舍,最终往往都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了实践科目的学习上,油画教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当前高校油画色彩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油画教学过程中,绘画技术有多种技法构成,要想使油画的质量有所提升,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油画的绘画技巧[2]。在众多的油画技巧之中,色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良好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对于提升油画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其他色彩教学不同,油画的色彩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一定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采取的教学形式与其他绘画色彩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也未体现出油画色彩的特殊性。

在油画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训练学生的一般技能和色彩常识之上,这显然与油画色彩教学的重点存在偏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的艺术教育观念较之前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油画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的弊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形势,但是,高校油画教师似乎并未受到美术教学形势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教学形式依然是高校油画教学的主要方式[3]。在教学过程中,油画色彩教学有时甚至出现边缘化的局面,很多高校对于油画色彩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教学挖掘过程。

三、提升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油画色彩教学课程的设计

在传统的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和老师对于美术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绝大多数的美术老师直接照搬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也从未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做出变通,从而导致油画色彩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4]。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进,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对油画色彩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包括油画教学的环节在内,都应该进行重新优化,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而使油画色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将创新思维的培养理念贯穿到油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突破美术教学的固化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提升色彩教学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作为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色彩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应该在重视色彩教学的基础上,提升油画色彩教学的表现力,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5]。对于油画来说,色彩是其表现力的基础,良好的色彩搭配对于提升油画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绘画过程中,尽量表现出其色彩的搭配也是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在油画色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点向学生讲解油画色彩的表现力以及搭配技巧,从而使学生掌握色彩表现力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在绘画过程中有效运用。除此之外,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绘画者的主观色彩也是影响色彩搭配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色彩表达在绘画中。

(三)转变色彩教学观念,提升油画色彩教学质量

在高校油画色彩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于油画课堂上,这也是油画色彩教学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升高校油画色彩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油画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6]。在油画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在学生掌握基本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个性,这也是转变油画教学观念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油画本身需要一定的艺术个性,由于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运用色彩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形式,表达在油画中,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这种绘画风格,鼓励学生彰显艺术个性,在此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对其中的原则性错误给予纠正,而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预,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油画色彩知识。

四、结语

色彩教学是高校油画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油画色彩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优化和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色彩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使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希明.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5(10):94-95.

[2]黄慧中.我国高校油画风景画写生教学探究――评《油画风景写生》[J].新闻与写作,2016(9):后插4.

[3]刘佳俊.高校设计专业色彩艺术基础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程国栋.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