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麻疹病人;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3-02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2],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4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 体温护理 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3]。
1.3.2 病房护理 每天病房保持通风2次为宜,确保病房空气的湿润、新鲜,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但是要避免直接吹见,防止患者着凉,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1.3.3 严格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比如若是患者处于高热状态,则需要采用物理降温进行处理,避免温水擦浴、减少盖被、或者是严格按照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但是一定禁用酒精等,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或者是体温骤降而导致的循环障碍,为患者供给充足水分,利用患者散热或者是排泄[4]。
1.3.4 控制病毒感染 护理是要保持患者五官的清洁,如眼睛清洁用生理盐水,然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或者是0.25%氯霉素眼药水,1d2~4次为宜,勤于帮助患者排痰拍背翻身,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中耳炎发生,可以口服鱼肝油滴剂,然后滴入0.5%~1%的麻黄碱。
1.3.5并发症控制 ①要随着注意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变化,2~4 h监测一次,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②确保患者营养平衡,多饮水,供给水分充足,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勿忌口,造成营养不良[5];③随时观察出疹情况与消退情况,进一步为患者病情做好鉴别与诊断,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1.3.6 预防控制 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与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6],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患者科学的麻疹病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受损;③营养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根据本次研究总结麻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具体如下:①体温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发热程度,及时处理,每天测温度和脉搏、呼吸。②营养护理:患者由于发热机体消耗量大,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多餐少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③并发症护理:严格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征与出疹的关系,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要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处理。④组织受损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疹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组织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7]。⑤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8]。总而言之,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邢琳琳,刘丽莉. 172例麻疹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17(2):15-18.
[2] 卢美,任维利,朱桂爱. 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0(9):940-941.
[3] 陈芳芳,赖爱萍.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1):199-200.
[4] 周新凤.浅析66例麻疹病人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3(10):157-158.
[5] 唐燕雅,沈旭慧. 23例麻疹病人临床变异的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4(36):207-208.
[6] 王克勤. 62例麻疹的护理[J].安庆医学,2009,3(6):178-179.
[7] 胡天平. 浅淡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及预防[A].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C].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09,23(6):18-19.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简阳市 641400
【摘 要】为了探讨丘疹型荨麻疹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采取一年内所治疗的120 例丘疹型荨麻疹患者,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包括60 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准确合理的比较。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分别对其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有37 例痊愈,14 例效果显著,7 例效果良好,总体97% 的患者效果显著;而对照组有10 例痊愈,7 例效果显著,16 例效果良好,总体55% 的患者效果显著;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进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治疗的效果,减低病症的复发和加重,应当加大力度进行推广。
关键词 丘疹型;荨麻疹;护理体会
丘疹型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经常在儿童和青少年间传播,有时也会见于成人。由于该病的变异性十分强,目前临床上对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本文为了准确的探究能够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有效方法,对120 例患有丘疹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现得到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一年内经过治疗的120 例丘疹型荨麻疹患者,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的解析,而且必须保证这些患者都患有丘疹型荨麻疹,且所有患者不患有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严重的药物过敏史等。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0 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随机所分的对照组中有男人35 例,女人25 例,年龄均在20 ~ 7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 岁;观察组中男人40 例,女人20 例,年龄均在18 ~ 68 岁,平均年龄为36.16 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每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不同,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本文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给患者注射或者服用一些消炎类的药品;而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具体采取的方法有:
(1)心理护理。患有丘疹型荨麻疹的患者通常情况下皮肤都十分的瘙痒,这种症状通常就会使得病人的情绪变得十分暴躁和烦恼,而且一旦患者产生类似的负面情绪,就会使病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医院的护士应该经常与病人进行科学的谈话,能够与病人用心交流,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开导病人,让病人真正的放宽心,积极的去面对现状并积极的配合进行科学的治疗,缓解病人经常出现的暴躁急躁现象。
(2)饮食护理。首先就应该尽量不吃鱼和肉,不能吃对身体刺激性大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尤其应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病情,还能够对瘙痒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皮肤护理。临床上丘疹型荨麻疹这种病病情十分的复杂,反复性很强,很多的病人都不能够忍受那种锥心的瘙痒,会使得自己的正常作息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提醒病人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要让病人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要去抓破皮肤,要经常洗手,不要使伤口受到进一步的感染。患者还要遵循医生的安排按时用药,一旦出现感染要做紧急的处理。
(4)作息护理。为了能够使得病人有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应当让病人服用某些止痒的药物。而且病人的病房应当时刻保持通风和清洁,保证病人有一个良好的作息环境,使得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一个质的提高。
(5)环境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还应该时刻保证病人的病房干净卫生,要使病人的病房处于一个通风良好以及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要对病人的被褥等床上用品做定期的清洗,天气好的情况下还应当放在阳光下暴晒,防止有害细菌的滋生,保证病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来进行表示,用X2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进行表示,用t 检验。
2 结果
经过定期的护理之后,观察组病人中痊愈、显效以及有效的人数分别为37 例、14 例、7 例,总有效率为97%,而对照组中痊愈、显效以及有效的人数分别为10 例、7 例、16 例,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7%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丘疹型荨麻疹的病情十分复杂,对这种病症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很明确。现在针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其主要的方法还是利用药物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不会对患者进行过多的护理干预,这就会使得病人的病情复发或者感染,对病人的全面康复十分不利。因此现在在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过程中必须对病人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能够尽快的全面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 明显高于对照组55% 的总有效率,可以看出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干预护理后在治疗结果上有较好的效果,不但能够加强病人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病人的感染率以及复发率,应当在今后的在临床实践上加大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6—02
急性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病,约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产生的局部水肿反应。大部分患者皮疹以风团样,少数患者可导致喉头水肿,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累及消化道粘膜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为呕血与血便。急性大出血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1],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13年1月12日收治1例急性荨麻疹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儿,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张德江,男性,9岁,因全身皮疹伴腹痛1天入院,诊断:急性荨麻疹,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风团,鼻部,口唇,眼睑,肿张明显,神志清,体温37.2度,呼吸20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90/70mmHg,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呼吸平顺,无腹泻,呕吐,血常规:白细胞:11.2×10/L ,入院经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护胃,应用激素及炉甘石外涂皮疹等处理,仍有腹痛,症状反复。于入院第5天患儿突然出现呕血,伴有血块,排血便,3-4小时内失血量大概有1000ml多,脉搏120次/分,血压:82/54mmhg,血红蛋白降至81g/L,出现神志模糊,脸色苍白,皮肤湿凉,立即给予抢救,吸氧,止血,扩充血容量,输血,护胃,心电监护等对症处理,经积极抢救,患 儿于住院第8天上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血压正常,病情好转,患儿共住院19天,痊愈出院。
2 抢救与护理体会:
2.1急性荨麻疹护理
2.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皮疹消退情况,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无腹痛,腹泻,呕吐情况,观察大便性质,发现血压下降,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立即吸氧,并报告医生,出现窒息时立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素。
2.1.2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指导病人如何控制瘙痒的方法,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更衣。
2.1.3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过敏,抗感染,激素等药物,炉甘石外涂皮疹等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2.2 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
2.2.1抢救方法
立即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各项抢救技术, 开通三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止血、护胃、取血、配血、输血等处理,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输液开始宜快,以恢复有效血容量,洛赛克持续静注,冷生理盐水洗胃后予胃管内交替注入凝血酶及去甲肾上腺素。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并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2.2 休息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消化道出血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下肢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必要时以负压吸引器吸取口、鼻腔以及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2.3严密病情观察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在短期内出现休克症状为临床常见的急症,应做好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变化,大便以及呕吐物颜色、性质、量。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出入量,凝有休克时,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提示微循环血灌注不足,要加速扩溶,必要时应用升压药。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试验阳生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示出血量在50-70 ML之间,一次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3日后恢复正常,胃内积血量达250-300 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 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出血量达400-500 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如短时间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2]。患儿出现反复呕血,呕吐物咖啡色转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色泽转为暗红色,经补液,输血后未改善,血压波动,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定时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大便潜血结果。
2.2.4 留置胃管护理
插胃管动作应轻稳,操作熟练,以免损伤食道粘膜。插管过程中若病人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病人作深呼吸,或作吞咽动作,然后迅速将胃管插入。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在灌洗过程中,推注药物压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胃粘膜而加重出血,注意观察抽吸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如抽出有鲜红色胃液,表示有活动性出血,如抽出咖啡色胃液,示陈旧性血液,要及时告诉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每次胃管内注入药物前应回抽胃液,确认是否在胃内。注完药物后,再注入少量的冷开水,避免药物堵塞胃管。
2.2.5 饮食护理
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过度半流质,软质,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指导患儿避免吃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饮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
2.2.6心理护理
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长患儿有缺乏自信心,住院离开家庭感到孤独,不安和无助,对环境和医务人员感到陌生恐怕,护理人员要关心,开导患儿,要用安慰性语言使患儿感到温暖体贴。患儿出血,特别是大量的呕血,会使患儿及家属恐惧不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恐惧、濒死感等心理反应,在大呕血时表现尤其明显[3],病人的消极情况又可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士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大量出血病人护士应给予陪伴,以增加病人安全感及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2.7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舒适,留置胃管期间,每天口腔护理两次,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2.2.8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避免进食易致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进食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冷硬刺激性食物。生活指导: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身心休息,保持乐观情绪。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家属急性荨麻疹,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诱因,预防自我保健知识。
3 小结
急性荨麻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此类病例少见报道,一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 生命,该例病人通过医务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让病人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痊愈出院。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加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穴位埋线 中医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9岁。病史最长者12年,最短者4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风寒束表型16例,风热犯表型25例,胃肠湿热型8例,气血两虚型11例。
1.2 治疗方法 自制穴位埋线针(取9号腰椎穿刺针,将针芯尖端磨平,针管尖端斜度磨大,磨锐,且使针芯长于针管尖端1mm),2cm长的00号铬制羊肠线数根,以及镊子,注射器。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辨证取穴后,在选用穴位处用龙胆紫标记,然后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进针点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浸润麻醉,用镊子将消毒好的羊肠线放入埋线针针管前端,后端接针芯。左手拇食指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垂直刺入皮下,将针刺入穴内,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内皮下组织与肌层之间,线头不能露出皮肤,针孔处消毒后外敷创可贴。1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2 中医护理
2.1 一般护理 维护病房环境的清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扫床及清扫地面时尽量避免扬尘。关注气候及天气变化,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尽量追寻发病诱因,因患者多属于高敏体质,故发病期间不要食用鱼、虾等易敏物质,若有条件,可行过敏原检测。告之患者避免抓挠,不可自行乱服及外用药物。患者穴位埋线后要加强埋线针眼的护理,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2 中医心理护理 祖国医学对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关系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致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与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着重通过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变化状况,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改善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情是战胜疾病的法宝,能促进疾病的痊愈。慢性荨麻疹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及瘙痒不适等,心情烦躁抑郁、痛苦焦虑,常导致肝郁气滞等,因此,我们要用耐心和巧妙的言语与患者亲切交谈,解释本病的发病因素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实回答患者提出的种种疑问,尽量打消其顾虑与不安等疏导患者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气机通畅,阴阳调和,这才能使疾病迅速治愈。穴位埋线治疗是种有创治疗,患者会有一定的痛苦,治疗前要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更好疗效。
2.3 分型护理 风寒型:宜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根据季节变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规律的生活会使人体强健,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尽量不用凉水洗漱,易食温热性食物,服用姜糖水、姜枣茶、当归生姜排骨汤等以疏散风寒,不宜食用寒凉、肥脂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阴寒湿浊内生。取穴:曲池、肺俞、足三里。风热型:平素避免热邪入侵,做好防护,如烈日酷暑防止日光曝晒,出门应带草帽,穿宽大衣服;因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等,要尽量安抚患者不良。对有吸烟者,应劝导其戒烟。中医有“医食同源”之说,病人饮食总的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忌用酸辣、酒类、肥甘厚腻等助火生热之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取穴:曲池、风门、肺俞。肠胃湿热型:注意饮食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因本型患者瘙痒较甚,古特别要嘱咐患者修剪指甲,避免瘙抓,内衣宜选宽松柔软棉质品,勿穿化纤紧身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瘙痒。饮食宜清淡,不可暴饮暴食,如多吃豆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忌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及鱼、虾、蟹、海鲜等助湿生热食品。发病时注意观察是否伴有腹痛,及腹痛发生或持续的时间、部位及有无压痛。如腹痛剧烈,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取穴:足三里、丰隆、脾腧。气血两虚型:此型患者发作较频,病程比较缠绵,首先要树立患者治疗本病的信心,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宜加强营养、多食大枣、核桃、冰糖、梨等及服用银耳羹、参芪排骨汤等益气养血之品。加强体育锻炼,诸如跑步,气功等以增强体质,减少复发次数。取穴:足三里、血海、脾腧。
3 体会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911-02 中图分类号:R 758.240.4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68
急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俗称“风疹块”,又称“鬼风疙瘩”,起病急,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累及胃肠道引起黏膜水肿,并出现腹痛、腹泻,若累及喉头黏膜,则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成功治愈了11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0例患者中男49例,女61例,年龄5~53岁,其中以20~29岁为主,有明显季节高峰,峰值在7~9月,大部分患者皮疹以风团为主,突起突消,但较易反复,无伴发其它器官的症状,13例伴有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2例有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急性荨麻疹有起病急、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扰乱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特别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应在患者入院初期,尽快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与患者多些言语上沟通,帮助患者适应医院及病房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人际关系,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过程中,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说明治疗、护理、饮食、生活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并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信任感,从而积极配合今后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让亲人的关怀消除患者因全身大片丘疹、红斑影响美观而产生的自卑感。
2.寻找过敏原 应结合病人病史、生活环境、工作性质查找过敏原,如发现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可服缓泻药物,以促进致敏物排泄,但如正在使用抗过敏药物,应在停药1周后,方可进行过敏原测试,我科采用吸入和食物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指导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以及有针对性专科脱敏治疗。
3.环境要求 病房光线应充足,整洁,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温湿度舒适,室温在20~22℃之间,湿度为50%~60%,避免潮湿过冷;无蚊虫,病室内禁放花卉,禁止家属及探视人员携带鲜花进行探视;指导患者家中少养猫、狗等宠物,因为猫、狗等宠物的毛、皮屑都可能引起人体过敏,是吸入性过敏的重要因素,同时指导病房保洁人员避免使用浓度过高、气味浓呛的消毒剂。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皮疹分布部位、颜色、大小、形状、瘙痒程度,以及意识、睡眠、二便等情况,尤其对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严密观察他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急性喉头水肿、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及上级领导处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5.皮肤护理 协助患者剪短指甲,避免患处瘙痒时搔抓皮肤引起表皮破损,让局部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加重皮疹程度。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穿化纤类及毛织品衣服,指导患者穿棉质透气衣服,保持干爽透气。止痒是减少搔抓和预防继发感染的有力措施,应及时为患者选用有效外用药物,指导并协助患者外涂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皮疹严重时可加地塞米松注射液3~5支,皮康霜等。患者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使用香皂、肥皂、沐浴露等一切化学合成用品,尽量不要接触橡胶、染发剂等化学物品。我科多选用日舒安洗液1∶1000兑温水代替洗澡水,用后不需要用清水冲洗,效果良好。对于自制力差的幼儿患者,为了防止搔抓,建议必要时戴上柔软宽大透气的棉手套。
6.饮食护理 鼓励多饮水,成人应禁饮酒、浓咖啡、浓茶,禁用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饮食宜清淡,注意卧床休息,避免疲劳及心情烦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或果汁等,如葡萄、番茄、芝麻、胡萝卜、黄瓜、香蕉、苹果和时令青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2],尽量避免使用鱼、虾、蟹、牛肉、羊肉及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忌食油炸、肥腻食物,因这些食品易生痰动火或聚湿生热,如果饮食上不加以注意,接触到食物、药物等诱发因素,常常使病情易反复。
7.腹型荨麻疹护理 若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应暂禁食禁水,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必要时可按摩或热敷腹部,有腹泻症状患者注意保持会清洁卫生,擦拭时用质地柔软的纸制品,注意顺序应由前到后,动作轻柔,二便后用温水清洁肛周[3],周围可涂油保护,勤换内衣裤,注意观察腹痛出现时间、性质、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肠道解痉药。
8.呼吸道症状抢救及护理 本组病例中出现2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症状严重,属于急性荨麻疹严重并发症,医务人员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发现急性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现象时,应立即启动抢救应急预案,立即报告医生,让患者平卧,就地抢救,立即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有静脉通道,可选择静脉注射,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改善患者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急请麻醉科紧急插管,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及激素等药物治疗,做好心电监护,准确及时记录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变化,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有生命危险,顺利康复出院。
9.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的食物和药物,让患者牢记以后到医院就诊时要将可疑致敏药物告诉医生,在家庭生活中,应及时将衣柜中的被褥和衣物在烈日下暴晒,因久放在衣柜中很容易滋生螨虫和真菌,是引起荨麻疹的重要过敏原,并及时做过敏原检测,远离致敏源,同时服用抗过敏药物有头晕、嗜睡等副作用,用药后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司机及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应禁服 ,对高龄及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病患者,可在睡前服药,以减少意外发生,同时,上好床护栏,以免坠落及摔伤。
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荨麻疹患者逐渐增多,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应从心理、饮食、皮肤护理、家庭生活、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方面开展,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了解疾病知识,掌握自我预防和自我护理方法,对病人身心健康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苗 玲.荨麻疹的病因及治疗[J].医学信息, 2011,24(7): 43034304.
[2],王 辉,孙 姝.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6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