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篇1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学《观潮》第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有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我教学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关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四、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去年的树》,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与树、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当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为了实现以学生为本,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都在积极寻找各种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才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改革教学方式、活化课堂教学、践行“新课改的要求”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其入境。

1、创设情境法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让几位同学戴着头饰演“小蝌蚪”。在欢快的乐曲中“游”进教室,并天真地喊:“妈妈,你在哪儿?”其他同学看见,自然也产生了兴趣,这种导入方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2、设置悬念法

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我设下悬念: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树叶的颜色,有看过蓝色树叶的吗?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主人公却有蓝色的树叶。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让学生乐于思、乐于想和乐于学,最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由图激趣法

课文是通过语言来对事件进行描写的,经图画将事件再现,加之语言的引导,课文就能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起来。借助图画,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在导入环节我就画了一条五彩路。出示几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让学生展开想象,谈所见、所想、所感,在潜移默化中,使感知得以深化,图文并茂,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新知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被动的依赖性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习过程成为合作的、个性化的、主动的体验过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就自觉地转变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

三、在玩中学,让学生体验新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内容是描写学生身边现实的生活场景的。但是受时空的影响,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还是有些变化的。所以,通过模拟的手段让孩子最大程度地体会作者的感受,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办法。我常开发身边所有的资源,尽力去寻找与课本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场面,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带领同学们去校门外的土地里,去寻找苍耳、薄公英和豌豆等植物,因为我们在乡村生活,随处都能见到这些食物,非常容易找到,同学们欢呼着,玩闹着找到了它们,并认真观察了它们的播种方法。通过观察,孩子们不再限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展示,而是根据真实的感受与观察到的现实情景来体会文章内容,不但学懂了文中的内容,还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我一直将“学中玩、玩中学”用于低年级的教学。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乐学,还能让学生消除玩与学之间的对立心态,对知识自然地接受。

四、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造的根源,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我抓住任何一个能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挖掘他们自由想象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培养他们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后,我向学生们提问:“兰兰的爷爷是工程师,发明那么多桥,用途真大,你们长大想不想像兰兰爷爷一样啊?”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发明一种‘时空桥’,只要站上去想去哪个世纪就去哪个世纪!”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可以去外星球的桥,到时我一定去月球上看看有没有嫦娥,有没有玉兔”……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想象啊!抓住了这些机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学生当中就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呢!

五、延续精彩文章的结尾

好的文章结尾能让学生回味无穷,终身难忘。正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同样如此。所以,我在每节课的结尾都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方法,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维持,有增无减。

1、精彩部分表演法

教学不仅是要将书本知识教完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接受到深刻的教育,我经常使用表演法。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同学们通过表演知道不能随意扔垃圾,要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2、趣味儿练习法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结尾设计有趣味儿的练习,不但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如在教学完《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们唱秋天、画秋天。通过充满趣味儿的练习,学生的浓厚兴趣又延续到了新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四年级 阅读教学 问题 方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但是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其心理情绪方面较为不稳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教学在某些方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比较沉闷、无趣,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认识字的能力、总结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思想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制度,这就需要中小学、高等教育学校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基本情况较城市小学教学基本情况而言差距甚远,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校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府部门虽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我校的教学格局。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较差,与其他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笔),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学校的教学效率较差。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能够讲授书本中的阅读或者是少部分的课外阅读,这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教学条件受限,使得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这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的热情较低。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一旦遇到教师课堂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较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视野比较窄,而且相关方面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较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以及书本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尤其少,较城市学生而言,其参加活动与比赛的次数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差。在这种基础上,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量,积极建设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应当共同合作,逐渐转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其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这样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

2.教师也要积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改进与创新,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外多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四、结论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最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梁丽文.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3,(11):44-46.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问题;对策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它是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很多年了,我深感学生作文中存在不少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就以四年级作文为例来号号脉,开开方。

一、错字别字多

汉字比较复杂,写错别字是人人难免的,如某个字多一撇少一撇,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横少一横,这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无法避免。较之三年级,四年级的作文已经不提倡用汉语拼音注音了,于是除了上述的“错字”外,还出现了一些“生造字”。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4”,要求用象声词写一个场景,很多象声词都有口字旁,于是就出现了把“叮当”“丁零”“突突”“轰隆”加上了“口”字。由于作文时间有限,学生“提笔忘字”“思维卡壳”更是常有的,所以作文中出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现象更是举不胜举。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呢?我除了让学生及时订正错别字自备一本“纠错本”外,还依据作文批改记录,定期总结归纳生活中的常用字、易错字,打印后粘贴于班级“学习栏”内,让学生经常阅读、记忆。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

二、方言口语多

本地方言把“老叔”称为“老爷”,“姑妈”称为“娘娘”,“姨妈”称为“姨娘”,“爷爷”称为“爹爹”,“外公外婆”称为“公公婆婆”,这就让人难以读懂,甚至产生歧义。学生署名时,“外甥子”与“外孙子”概念混淆不清。可见方言土语确实影响阅读、交流。除此之外,总有一些学生文中夹杂着口语,破坏了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流畅性。

减少作文中的方言土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1、坚持跟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上课,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2、利用现有教材资源,通过课文教学,学习语言表达。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作文指导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中学习说话。4、坚持做好作文批改,对文中好的词句及时批注、肯定,好的文章当做范文,评讲时读给同学们听,集中学习。

三、了解家乡少

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3”,要求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美食,学生对家乡灵岩山、金牛湖等只知其名,并不了解多少。我认为让学生了解家乡,应该重视乡土教材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认为,除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要了解家乡,做个有心人、负责人的人,多向学生介绍家乡的过去和发展,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心国内外大事,这样,“心中有积淀”,写作才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

四、交往观察少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采取什么措施呢?我首先教育孩子友情的珍贵,鼓励他们多交几个朋友,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多串串门,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互相借阅课外书。我利用中队活动,带孩子到操场观察春天的足迹,我还通过校信通、家长会跟家长交流,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亲近社会。

以上即使我对四年级作文的一个粗浅的诊断和做法。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任重而道远,有待于我去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篇5

一、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科技方法相结合

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明显不同。投影设备和电子数据的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教学模式。但是,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也存在课堂教学完全依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而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情况。

小学学习阶段是小学生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奠基阶段,它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认知与积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小学生指明了人生的价值方向,成为他们以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基石。而现代化科技手段,比如幻灯投影、录音视频、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增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课堂知识的容量,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具有时代性。比如,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投影设备或者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讲解授课,从而使学生快捷地接触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蟋蟀生活的巢穴状态。然而这种方便快捷的即时性教育模式也很容易忽视掉小学语文知识所具有的实践性,压缩了书本所传递的知识厚度,一味地增强学生的好奇感而阻碍了他们对文章的情感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科技方法相结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世界,而且要为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情感取向。此外,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了模糊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的能力和知识还不够完善,也需要教师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从海潮的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到火烧云等,这些宏观的形象都需要教师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行认知,但是这些认知的基础还是要建立在继承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基础性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比如字词等。生字词的笔画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还需要教师以传统性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指导。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在于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更需要教师合理运用传统“书本+黑板”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师应突出人文性,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策略

教师的课堂教育价值取向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怎样教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教,都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一位注重知识内在价值的语文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情况进行课堂考核,而且也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层面内部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

在这种知识与价值观念兼顾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制定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区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重点,从而展现出小学语文所具备的人文性。就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去年的树》《颐和园》及《秦兵马俑》等课文来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普及生字词的基础知识,更要兼顾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引导。比如,《去年的树》的故事情节和其蕴含的感情,不仅需要学生去读,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去复述,用感情去讲述鸟儿与树的故事,教师要有侧重地进行课堂教学。而《颐和园》《秦兵马俑》等课文的教学则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而不是只对课文中文字层面的知识进行串讲。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无法体会这些民族遗产的珍贵价值,而教师将侧重点向历史层面倾斜,不仅可以为学生普及历史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进行了心灵上的指导,同时也是对学生价值情感取向的培养。

同时,小学四年级语文的课本内容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认真解读,如古诗的学习,四年级上册有两篇《古诗两首》,而下册则增至《古诗三首》,可见新课标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进行了能力上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不是跨阶段的,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增长,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引领学生突破自我。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多数忽略了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而是侧重于对古诗词背诵熟记及对古诗主题的理解。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方法虽然便捷了教师的课堂引入和讲解,但是“快餐型”的文化输入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不能提高教师课堂的讲课效率。因此,针对不同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应有侧重地进行课堂教学,将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到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三、将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

如今,在学生的学习方面,阅读成为很枯燥的内容,无论是读书笔记还是家庭阅读作业,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各式各样的“快餐型”阅读经验,稍加改动便可成为他们阅读作业的答案。但是,这种阅读行为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相反只会让他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因此,适当进行课堂知识延伸,是使学生建立阅读习惯的必要前提,而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向学生甚至家长提出一些阅读建议,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社会快节奏的影响下,虽然不少的动漫、影视作品等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但是这种懒惰的学习方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勤奋,使他们的文学品位越来越低下。适当进行课堂知识的外延,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养成阅读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律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不仅需要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规划和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抛弃,新式的教学技巧和科技手段也要不断地引入课堂中去,从而完善课堂输入的方法和输出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新的提升,而课堂知识的延伸与阅读习惯的建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莫 莉.提高小W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78-02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重视儿童文学教学贴合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儿童文学不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比较贴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成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内涵、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探讨等三方面阐述笔者对小学语文儿童教学策略的思考。

1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

何谓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 8-13 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文化的养分。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儿童文学作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讲授,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兴趣,不断拓展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认识社会,体味生活,做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较差

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主动学习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也并不感兴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具体的概念及范畴,自己也不熟悉儿童文学发展史,没有掌握系统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不能区分不同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什么,在教授儿童文学作品课程的时候最终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这势必影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效果。

2.2儿童情趣挖掘不够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仍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挖掘不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童趣需求和情感体验。

2.3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单一

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生活活泼,充满欢乐与想象,它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纯真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人文素养养成。但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按照语文一般课文一样的程式的讲解与分析,使得本应是一节充满了快乐童真的儿童文学课变得枯燥单调,时间一长,小学生就会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阅读和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儿童文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2.4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小学阶段对是进行阅读指导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很多学校有图书馆,教室有图书角,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忙于平时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和时间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让小学生自行阅读。

3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把握儿童文学特性,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3.1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小学生文学修养的启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时不我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加强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通过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建立全新的儿童文学观、知识观和育人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无限育人功能,才能能够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更好地去指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小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

3.2全面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儿童情趣。第一,儿童情趣可从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通过描写“我”可爱的外貌,调皮的语言,活泼好动的个性将浓郁的童趣展现出来。教师要仔细品读文中的语句,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绕菜,我也抢过来绕。不过我并不往菜上饶,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第二,儿童情趣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呈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浓郁的童趣就是在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感情日渐增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第三,儿童情趣可随儿童纯真美好情感的行发体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水》,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缺水之乡的孩子对水的极度渴求以及下雨给孩子带来的无穷欢愉场景的描写,行发了孩子对水的渴求和喜爱之情,在行情过程中将章趣表现得淋滴尽致。第四,儿童情趣还可以通过儿童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法,如夸张、幻想、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外形,不与繁花斗艳的朴实,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摇桂花时桂花纷纷扬扬下落的场景比喻成桂花雨,一系列表达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童趣十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透过儿童视角,运用儿童思维去发现、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儿童文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儿童文学中有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插图等创设情境;儿童文学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趣味;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可采用表演法,调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如“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烂漫无比的春天”。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优美语句,并写下感受,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根据课文内容为人物设计表情、神态、动作等。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4全面指导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第一,教师要重视指导阅读儿童文学课外,要精心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写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儿童文学阅读活动进行评价,对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第二,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多领孩子去书店,帮助孩子挑选适合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亲子比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和孩子共享儿童文学阅读的美好时光。

总之,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品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儿童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

引言:

教育的改革创新一直在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的音频教学资源,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利用微课来开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培训,因为,微课受益的广大群体就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音乐、图片等,利用动态视频的作用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本文就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阐述了微课在此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一、接受教育的群体解析

在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相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很明显,四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难度较大,知识较丰富,而且,最关键的是出于中年级的学生,正是自信心建立的中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还在探索中,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激励学生。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的原因,天生好奇心就很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也存在着强烈的认知欲望以及模仿欲望。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他们身上统一具备着天性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四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低年级以及高年级的素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也是思虑到小学生这三个方面学习能力不一样的特征。根据对接受教育群体的解析,教育工作者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二、微课模式的运用以及开发

微课的运用,颠覆了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教育工作者逐渐摒弃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微课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应用,把文字,教学内容,图片,音频融合到微视频中,直接呈现给学生更为直观的画面。一堂微视频的维持时间在五分钟以内,字数是三百字左右。利用简洁的文字以及简短的时间,让微视频的内容更具备针对性的特点。最大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文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原理,在课程开始之前,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更多有关于火烧云的背景资料,或者去观看有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并且要求课程开始后,学生要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火烧云的特征是什么,并且寻找其他有关介绍火烧云的资料,来对比他们之间的共通点与差异…………然后在课上,教育工作者可能利用微视频来呈现火烧云的精美视频。展现火烧云的视频大约维持在5分钟左右,再把图片以及文字与视频融合在一起,呈现给学生。火烧云的几大特征是:像马、像狗、像狮子,最后消失了,几张形象生动的图片上配上文字的点缀,如,像马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火烧云这篇文章的讲解就可能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晚饭过后是开头,火烧云的变幻莫测是总结,火烧云的特点是分析,课文的整体脉络是总分总的特征。在课后,也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把《火烧云》的课文阅读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来深化对课上内容的认识,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录音文件勇敢的和师生一起沟通并分享。根据课前,课上,课后的完美结合,让原本一直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变成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师生的欢迎与认可。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微课的时候,要切记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当堂教学内容,并且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可以转化为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延伸

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音、字形的教学,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化教育。不能淺表的认为,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就是简单的认字,识字,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语文素养的培育上,即课文的开拓延伸。

例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明历史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开拓学生的课外知识,为什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世界上如此出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根据课外知识的介绍,不但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由此可见,微课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走出课堂,与此同时,课堂内外的教学质量,也要融合在一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上传一些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具备趣味性的微视频,来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沟通平台,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的运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学的必然结果。把微课和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微课的独特魅力,利用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相互运用,同时也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提升了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

作者:王兆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引学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挥。作为一名四年级语文教师,根据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语文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语文阅读学习,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启发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现状时,教师能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三、指导学生语文阅读,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连接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第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有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我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关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四、重视学生课文朗读,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去年的树》,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与树、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当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五、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篇9

关键词: 聋生 说写能力 沟通与交往 有效教学方法

一、四到六年级普通班聋生说写教学研究现状

1.发展聋生口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现状

由于很多语言学专家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是0到5岁,聋生言语能力训练最有效时间大约是12岁之前,大约就是聋生四年级时,之后进行语训,效果不佳,转而注重发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所以语言康复实施和对学生说话教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小学四年级之前。1981年广州聋校在二、三年级中挑选听力康复较好的学生,课后进行语言训练。1986年广州聋校在全国率先开始学前聋童听力语言康复工作。1993年后广州聋校一到三年级全面开设语言班训课,之后又设置了语言个别训练(组训),尽可能利用聋生残余听力,借助助听器等设备,发展聋生说话能力、听(看)话能力。在学龄阶段,聋教育者的主要工作是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并非强调发音清晰度。但和大多数聋校一样,广州聋校对四到六年级的口语教学研究还很欠缺,基本停留在研究学前阶段早发现、早康复;听力检测;助听器配制;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说话训练。

2.发展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现状

聋教育专家季佩玉老师在1986年就提出“从说到写,说写并举,以说为主导”。21世纪初更明确提出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程序理论:低年段语文教学:医教结合、强化口语、学词学句、说写并举。中年段语文教学:强化口语、段的训练、读写并举。“从说到写,说写并举,以说为主导”是把说写紧密结合到一起,目标是让聋生通过说写得通顺。不过他当时是提倡在小学低年段说写并举,而对四、五、六年级重在“读写并举”,即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帮助学生写作。可见当时他并没有把“从说到写,说写并举”的方法运用在四到六年级中,而在这一阶段同样可以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003年广州聋校开展了“聋校低年级‘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在他们的课题报告中提出:“有声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可惜大部分聋童的发音说话得不到肯定和鼓励,长期缺乏‘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训练,‘不会说不会写’、‘会打(手语)不会写’、‘会说不会写’等现象相当普遍。‘强化口语,说写并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聋生残存听力,尊重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特点,遵循人类学习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规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配合,促进聋生语音思维形成和语言内化,促进聋生书面语言能力形成,最终形成聋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过在2007年之前,该校对四到六年级的写作教学还没有强调“说写并重”。

二、聋校说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

1.聋校说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写轻说。

很多教育专家虽然认同能培养聋生一定的说话能力,但因为生理残疾所限,说话要求不可过高,最终衡量标准只能看他的写作能力,所以并不很看重对聋生听说习惯的培养。另外大多数聋教育者都认为聋人要融入主流社会,与正常人交往,必须掌握书面语。书面语对聋童来说是更重要的,因此,更重视发展聋生的书面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重视说话训练.

(2)教材脱离学生实际。

语文课一些篇目或教师选择的写作内容离聋生实际需要相去甚远,聋生学过之后,生活当中用不上,下课后大部分还是喜欢用手语与同学交谈,使他们缺乏课外运用语言的机会。

(3)聋生缺乏主动学习。

聋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聋生的探究学习只是一纸空谈,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

(4)聋生不习惯听(看)。

在聋校高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教师的指令学生不及时执行。如让聋生翻开书到第几页。这么简单的指令如果不配合书写或者逐个提醒,只靠教师说,要说五到六次才能让所有同学执行,说明聋生基本没有养成听看话的习惯。

2.聋校说写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理论上的原因。

过去对四到六年级说写教学的研究并不充分,关于说话教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聋校教师普遍认为对四到六年级聋生进行说话教学成效不高,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讲解中,培养聋生语文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而对聋生写作教学,大多数教师指导作文时不讲清楚过程和方法,普遍采用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聋生写作――教师修改――聋生誊写”。这样训练出来的聋生非常古板,考试前背诵几篇平时写过的作文,所以看起来考试成绩不错,但聋生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如果换个题目,或者离开教师的指导,许多聋生不知所措;离开学校这个熟悉的环境,大部分聋生基本不会主动运用语言与正常人沟通。

(2)过去课程设置使学生缺乏说话、聆听的机会。

过去在聋校四到六年级没有设置沟通与交往课,使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非常少。语言教学的重任是由语文课承担,但教学语文课时,一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侧重于知识传授,并且由于受到班级教学、教学计划、进度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聋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多的说话、聆听训练,聋生缺乏积极引导,很难养成说话习惯、聆听习惯,更不要说让他们养成由说到写的习惯。

(3)过去教材使用使听说练习和写作练习时间不够。

2003年之前广州聋校还是使用聋教版9年义务教育教材,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聋人可以读高中、上大学,于是只有小学语文水平的学生需要参加全省聋人初中升高中的联考,结果自然不理想。2003年后为了提升学校升学率,满足部分聋生上大学的愿望,为了让聋生回归社会时具有更高学历,掌握更多技能,许多聋校在小学阶段使用普通小学的教材。但语文课课时不变,教材难度突然加大,老师没有足够时间花在写作引导和句式练习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聋校语文教师只能放弃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写作题目尽量简单化,一般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由任课教师命题。

三、提高聋生说写能力的具体措施

1.沟通与交往课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1)听的训练。

A.听(看)自己的名字。

B.听(看)写上一堂课学过的词语,或者语文课刚学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复习巩固训练。四年级以听词语为主,五、六逐渐过渡到短语、短句。刚开始训练可以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拼音或手语提示。

C.听同学发言,做出反应或评价。

这个环节一般在写完片段后请同学上台读(讲)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或提问,发言者要回答,形成对话、交流的氛围。然后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让学生听完后选出最好片段,再读一读、抄一抄。

(2)说的训练。

A.看图说话

对四年级学生一般出示一幅图,让学生抓住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练习说话,说之前可以给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个模式套用,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构思完成后轮流上台来说。这个时候训练其他同学养成聆听、及时反馈的习惯。

对六年级学生多进行口头作文。可以给出复杂一些的图片或者命题口头作文,先让学生先构思,再上台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写作文,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说之前教师要做好辅导、引导和指导工作,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给予框架或结构提示。一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这种口头作文方式,说的句子不多,但坚持不断练习后,学生从只能说三两句话慢慢到段。通过两、三年训练,学生普遍发现说比写容易,说过以后再写会容易得多。

B.创设情境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修正、塑造相应行为。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情境,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真实地进行语言交际。如学习“过春节”这个主题,可以假设王同学去李同学家拜年的情境,教学生每个角色应该怎么说。

C.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也许是因为失去了声音,聋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表情特别丰富。我从教十几年,观察到大部分小学阶段的聋生在学校文艺汇演中,都会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如元旦文艺汇演、国庆汇演、六一汇演……各班编排节目和表演节目,大胆使用各种自制的道具,一边说一边演,即使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也不在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把班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堂上或两人一组对话;或三人一组表演故事、童话……

2.沟通与交往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写作教学主要是语文课的任务,沟通与交往课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但它能为写作训练服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沟通与交往课的一些教学方法能促进聋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片段描写。

沟通与交往课能配合语文写作课进行一些片段写作。

沟通与交往教师在制订计划时会跟随语文进度,根据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安排某些片段的写作训练。在语文课写作教学之前,沟通与交往课会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如语文课将教学生写人物,沟通与交往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片段训练,仅写一个人的外貌,难度较低,学生能把这个片段运用到写人物的作文中。

(2)创设情境,先说后写。

沟通与交往可以根据各单元作文写作需要和主题单元内容创设情境,让聋生在情境中说话、对话、表演、表述。互相交流后,聋生内化形成自己的语句,最后写出几句话或一段话。这种习惯培养非常重要,将促使聋生在语文课上写作文时运用“以说促写,先说后写”的方法,经过这样训练,聋生写出来的句子因为有口语思维在引导更通顺。

(3)个别评价,鼓励写作。

沟通与交往课的教学任务相对语文而言不算重,课堂上教师有时间关注全体聋生,能让大部分聋生轮流到讲台上讲、演、读、说,能当面批改学生写出的小片段。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评价。学生更容易得到肯定,增强自信心,不断锻炼胆量,在听、说、写、交流过程中逐步强化语言能力。如果将来写作时遇到类似题目就可以大胆地写。

(4)反复练习,巩固记忆。

沟通与交往课要写的内容不会很多,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说完、听完才写,写完了再让学生朗读、交流,教师批改后再写一次。有些能力差的学生抄完一次后还可以背诵、默写下来。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多次练习,学生得到一些进步和成功,逐渐消除畏难情绪,渐渐把作文中的句子写通顺。

四、结论

沟通与交往能力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良好交际成为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所以聋生的听、说、写等能力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听、说习惯,可以“以说促写”,提高聋生写作能力。因为即使聋人很难发出清晰的声音,但只要他们使用有声语言进行思维,书面语就会有发展得好的可能。基于听、说、写的重要性,和三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聋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四到六年级聋生的听说能力培养,重视和充分利用沟通与交往课程,提高聋生听说能力,并辅助语文课程,以说促写,说写并重,提高聋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军.现代特教研究――聋校课程改革获奖论文专辑[J].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2]潘梅英,许俊祺,简栋梁.“聋校低年级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实验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8,4.

[3]程益基.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全国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03.78:6.

[4]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5]季佩玉.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86.

[6]傅逸亭,梅次开.聋人手语概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6.

篇10

一、巧妙运用串讲法,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加深理解课文内涵

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串讲法,即是通过教师对于阅读课文的通篇讲解,其表现方式为教师串讲、学生听讲。如此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新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串讲法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串讲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媒体课件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入到阅读课文的学习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的串讲不仅仅是课文的串讲,还有知识点的串讲。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大多比较陌生,针对这一点,我精心搜集了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并将普罗米修斯的人生经历对应做好了幻灯片,然后,在课堂上,将相关普罗米修斯的资料信息串讲与幻灯片深度结合,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课堂效果极佳。

二、善于运用诵读法,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教法中,诵读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老师诵读或者老师带领学生诵读都能让学生很快的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这对于6-11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传统的诵读法中教师的主观意识很强,不知不觉中可能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所学课文的思考主动性。故而,在新课改以来的教学课堂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传统诵读方法的优势,与新式诵读方法相结合,营造更加活跃、更加生动的课堂氛围。

三、适度运用点评法,培养自我评价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的适度点评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新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点评法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度评价,并且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卧薪尝胆》一文中,我事先布置了让学生自我预习的作业,然后,自己制作了相关的幻灯片准备课堂之用。新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我讲述一下课文的大意,以及对“卧薪尝胆”一词的理解。很多学生由于事先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故而纷纷自告奋勇的回答问题。我适度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者建议性的评价,学生的眼神放射着自信的光芒。再者,在学习过程中,我播放了相关“卧薪尝胆”之来龙去脉的幻灯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似乎感觉逐渐的进入了卧薪尝胆的年代,借助于幻灯片的效果,学生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同时,对于自我学习的效果也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评价。在我的课堂之上,每每看到学生自信满满的表情,我就情不自禁的感到传统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魅力犹存。

四、扎实运用“咬字法”,打好词语句子基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及句子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搞好字词和句子教学,是保证学生具备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字词教学法中,所谓的“咬文嚼字”主要是指对于文字的细细品味、千锤百炼。传统小学语文字词教法中,刻板的学习字词,刻板的逼迫学生死记硬背,虽然具有实质性的效果,但是不免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新形势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字词句的学习依然十分重要,但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夯实字词句子的学习中。

我在讲授小学语文阅读课《东方之珠》,涉及到字词讲解,我都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教授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字词句的意思。首先是卡片学习法。比如引导学生理解“和煦”一词,我先出示“煦”字的识字卡片。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太阳,并且谈谈太阳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然能联想到“温暖”一词,顺势告诉学生,“煦”就是“温暖”。联系卡片,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和煦”的意思。其次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法。比如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中“鳞次栉比”一词,我利用多媒体对于字词进行美化或者配以精美的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再对关键字“栉”加以解说,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这个词可以形容高楼大厦排列整齐的样子。这种方法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而且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再者,充分利用好学生学做小老师的办法,让学生互相为师,共同学习,互相监督,提升学生学习仔细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句的妙处时,我就将“砖头”抛给好学生,让好学生带领组内的学生讨论这句话的好处。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收效也出奇的好。所以,扎实运用“咬字法”,既能较好的学习巩固字词句知识,又能拓宽学习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关键词:小学 初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191-01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进行语文学习是小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简单,侧重点在识记和浅层理解上;而中学的知识点有所增多,思维难度较大。学生在升入初一时就要面对较高的教学要求,容易出现不适应、厌学等问题。面对小学到初中的巨大转变,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理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小学语文知识进行衔接,从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 中小年级语文教学脱节的表现

1.1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脱节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的知识面有所扩展,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又出现了抽象概念,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中小年级语文教学脱节,究其原因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师的“过渡”工作有待改善,多数教师对“过渡”工作的认识不足;第二,部分中学教师不熟悉小学教材;第三,小学语文教学不到位,限制了学生适应中学教学的能力。由于中学教材的科目设置较多,课文分量有所加重,就小学生而言,课堂节奏的加快、课堂容量增大都是影响中小年级语文教学脱节的原因。

1.2教学方法的不同

小学语文教学结构包括字词理解、阅读等环节,而中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较高,包括阅读、讨论分析、理解、作业等多个部分,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文体,进行阅读、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小学语文在教法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较而言,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过于“儿童化”,但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则具有“成人化”色彩[1]。由于中小年级语文教法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适应之处,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影响,并限制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 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的途径

2.1做好教学方法的过渡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而并非一味的知识灌输。当小学生升入初一年级时,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当桥梁做好之间的衔接工作。在教学方法上,初一的教学应当深入浅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培养。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进行语文教学,同时做好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结合工作,全面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对高年段的知识内容进行渗透,帮助他们适应过渡后接受学习时产生的不适应感。

2.2控制学习难度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同时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充满自信的迎接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教师要放慢教学的脚步,学生在获得一定成就感后信心就会倍增,便于他们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2]。在课堂上,老师要能够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深奥艰涩的用于只会让学生望尘莫及。当学生发言时,老师不能过分注重答案的对与错,而应在纠正的同时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老师应当给予肯定,善于保护他们学习进步的热情,在鼓励中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2.3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在控制课堂教学氛围时,要采用合适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更为灵活。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学生在吸收语文知识时就会显得更为轻松。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举行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字词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记忆力的比赛,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会争先恐后的对生字进行读与写,如此紧张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佳突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以直观形象深入到课文当中,从而深入把握课文主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4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过渡

中学阶段只有三年时间,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时间不富裕,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小学阶段三、四年级时就让学生提前接受中学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缓解小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品质[3]。教师可以试着将学生的阅读年龄提前,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词,当学生的字词量逐渐增加时,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的能力就会增强。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重阅读的扩展有着突出的成长意义。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引起对中小年级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重视,积极寻求小学语文教学向初中语文教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结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及文学科教学特点,为学生搭起小学过渡中学教育的桥梁,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以避免中学时期厌学、成绩下降等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秋芳.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衔接一解读语文新课标[J].成都大学学报,2007(8).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是课堂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和思维定势,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束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欲,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为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1 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思想观念既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行为,又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在提倡减负,提高课堂效率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与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采取新的措施,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现代信息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收集更多的课外资源,了解课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2 注重师生感情交流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良好的心境是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我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用很大的心思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急学生所急,使学生感到我们可信,可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平时的交往中,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要及时多鼓励,倾注更多的爱心,当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则内心就会受到鼓舞,从而就会上升到对教师的信赖,学生的这种“向师性”,由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因势利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无法谈起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鼓励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者一知半解的,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问。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来源于现实又要略高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当学生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便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4 注重优化小学语文教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今年刚好任四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首先,既要注重字,词的课堂教学,又要注重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除了学好课内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好课外知识,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最后,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携带方便的笔记本,将课文中所学到的优美佳句以及课外阅读到的优美语言记在笔记本中,以便课余之时让学生多阅读,多记,丰富语言词汇,学生逐步把这些语言融入到他们的作文中,达到学以致用,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每一次的语文考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教师独霸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状态,才能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篇13

一、从一年级认字母开始,打好基础

藏文字母是学生学习藏语、藏文不可缺少的基础,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学习藏文最先要涉的内容。那么,一年级学生该怎样学好藏语字母呢?首先学生应在爱学习、乐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规律中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在心情放松愉快的状态中得到知识。

从直观的形象性施教,低年级学生思维通常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在直观的形象性教学中激发出兴趣。教材上那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内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地议论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字母上方那些画面上有相对应的动植物等,利用这些图画编串一个小故事,并且让学生参与故事的内容的角色进行表演,争相模仿,再慢慢校正他们的发音,通过生动的图画延伸到轻松的学习中,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主动、轻松愉快的娱乐教学。

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并强调准确发音。教学中用身体模仿各字母的形态,如:我把双手在右边上下伸直,把头贴近右臂,让学生从形象的相像中认识该字母。如此不断的进行直观性演示。最终达到让学生熟记字母,并且会灵活运用字母。

二、不同年级,对朗读效果的不同要求

小学一到六年级必须把朗读放在首位,藏语文不同于汉语文,汉语的生字要一个一个地去学,而藏语里学会了三十个声母和四个声调后,就从声母里分韵母,所有的生字和词语一拼读就会,只要你会读就会写。藏语文创始者通弥桑布扎讲到,朗读是藏文之基,熟读藏文将学会一切。强调了藏语文里朗读的重要性。本人也在多年的藏语文教学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不注重朗读去教语法效果真是不佳,就如不长叶求开花,不开花求果实。而注重朗读,让学生不断地读,熟读后去教语法时,老师讲解不多,学生却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这就是集云而求雨。但不同的年龄段,应该要有不同的达标要求。

一年级朗读念诵时,第一学期要认清藏语元音与辅音字等,前加 与后加字,上加与下加等的组配要弄清楚,以此打下扎实的基础,课本上出现的名词特别要注意拼读。第二学期藏文楷书和藏文草书拼读要认真,仔细,写法上元音辅音和上下的大写字体,楷书等全都用藏文草书的写法去写,写时大写合适、不越线、字体写美、前加后加,上加下加要标在该字的上面,不能离字。

二年级朗读念诵时,在读音标准的基础上学读词,词语读音标准 的基础上去念句子。写法上先写好字,再扩展到词语,写好词语的基础上扩展学习写句子,并注意要边读边写。

三年级朗读念诵时,草书和楷书要都能通读,从会读句子扩展到 能连读几个句子,再到能熟读整个课文,读的过程中能理解课文。 为了不致混用字词,要开始背诵藏语文《正字法》 ,边背边用,边读边写。

四年级朗读念诵时,对所读课文进行分段、段意、课文的总结要 在读的过程中弄会。开始学会读藏文章草。读时要会流露感情,分清重读部分和轻读部分,使课文要读的生动活泼。写法上注意造句,会写常用条子。如借条、请假条等。在会背藏语《正字法》的基础上写作不能有错别字,且开始背诵藏语语法。

五年级朗读念诵时,在熟读章草的基础上,能对课文进行分段, 整个课文的中心思想要能总结。报纸、期刊、杂志等的作文会读, 且中心能讲出来。写法上,开始写草书,用草书能写常用条子及作 文。语法上会背语法的同时运用,把藏语里的连词,借词等用上, 不能混淆。

三、藏文中草书,楷书书写

书法上也有讲究,低年级学生最好先用竹笔在模板上练字,能有 助于字体整齐钢韧有力, 到高年级时可以用铅笔, 钢笔在纸上练习, 使藏文书法不离谱。学习藏文的难点之处是藏文的楷书称经文,经常在报纸、期刊及课文等里面通用楷书,而自己打草稿、书写时用草书,楷字和草字基本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学生从小要学会每个楷字变成草字的写法,掌握这个使藏语易学易懂。

四、结合传统与先进,总结适合教学方式

藏文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带有封闭性和主观上的排他性,由此就造成了教学方法的封闭和僵化。这种盲目地排外心理是我们藏文教学方法改革的严重障碍,应从根本上予以转变,并以开放和科学的观点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藏文教学中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看作是一个子系统。由于教学方法系统实质上是开放和动态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的有关系统之间仍然存在着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关系。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才是使其向前发展地运用这一发展规律,科学地借鉴国内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保证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化”。 在藏文教学中,我们应本着是否更利于学生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是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能进行思想教育,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原则,以一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为前提,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和完善藏文教学领域里的教学方法,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改变过去墨守陈规,局限于经常使用的、数目有限的几种“正宗”的教学模式,以封闭“纯洁”,盲目排外。我们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总结出适用于本地方学校顺利发展,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14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组织比较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后,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受,把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使语文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颐和园》(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愉快地学习知识。第二,多媒体可以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上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扩展课堂探讨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及实践江西省鄱阳县团林乡中心学校付丹教学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多元性和开放性。比如,在学习《日月潭》(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过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对于“日月潭”的美还是没有什么印象。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还可以在视频中了解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多媒体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正如上文所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不高,与教师的互动较少,课堂不活跃。而多媒体的介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观看视频短片,在看完之后,教师对刚才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师生问答中学习了知识,而且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借助多媒体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

把知识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是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首先,在知识重点方面。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以图表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列出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一目了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其次,在知识难点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比如,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些小学同学接触的网络知识比较少,对于课文中提到的“电子邮箱”、“网络购物”等十分陌生,而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由于它们都是虚拟的,解说的时候也不方便,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什么是“电子邮箱”,什么是“网络购物”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信息高速公路”。

3.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习《汉语拼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运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向学生讲解发音要领一会,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语音系统,让学生对这些汉语拼音进行跟读,这样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发音也更加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如,对于《菜园里》(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这类看图识字的课文,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汉字的结构、书写顺序等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图识字和看图说话。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