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范文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篇1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06-02

高校档案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教学、科研、党政、宣传、管理、外事、基本建设等各种门类的信息,是高校信息资源的聚集地。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档案在学校越来越多的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迫切任务和必由之路。高校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对馆藏档案进行普遍、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建立各类数据库,在文档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下进行档案收集,在网络化背景的基础上提供档案的开放和利用。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其主要功能包括数字档案的接收、采集、管理、利用和系统维护。

二、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数据不规范、标准不统一

标准的制定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从整体来看,大部分高校仍未能解决数据标准化问题,档案馆系统基本上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规范,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2、技术条件受限

从技术条件来看,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关键技术支撑,这是一项涉及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数字档案标引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建设数字档案馆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投入巨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利用对于建设者还有很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很多高校并不具备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条件。

3、电子文档的归档难问题突出

随着计算机无纸化办公的发展,学校各部门大都采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输出各种类型的文件格式,造成归档不便。

4、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对象问题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历史悠久,不同档案的价值不同、保管年限不同、开放利用时限不同、保密程度不同,档案馆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划分哪些档案信息可以数字化、哪些档案信息目前不需要或暂缓数字化。

5、档案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学历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在档案管理岗位出现“偏科”,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影响了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任何一个数字档案馆工作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一支知识结构、储备合理完善的队伍,为了这支队伍的建设需要,应着手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技术知识、设备使用情况已经人员自身政治素质,促使这支队伍成为具备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技能,能够开发档案信息化项目和产品的队伍。

三、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思路

如今高校校园网覆盖校园各个区域,整个校园基本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同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当中形成了各个门类的档案实体凭证,建立了与档案实体相关联的各类信息资源库,这些给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1、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建设

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先决条件。目前高校应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数字化设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存储设备、服务器、摄像机、扫描仪、光盘记录设备等。其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也是数字档案馆为了适应时展而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数字档案馆资源库建设

传统档案资源数字化主要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管理档案资源,建成各类专题全文数据库,即档案资源库。一般包括目录数据库,元数据库,内容数据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专业数据库:(1)教学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检查及评估,教学改革,专业发展规划,教材选择与建设,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方面的数据资源,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学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教学评价管理,学生专业证书考试管理等与学生在校学习有关的数据资源。(2)文书档案数据库。文书档案是在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通常是由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书转化而成。文书档案既是一个单位过去发展历程的缩影, 又是现在管理建设状况的记录,因此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科研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科研成果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基地管理和科研人才管理四个方面的资源。

3、制定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体制

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的制定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数据标准化、电子文件标准化。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维护,主要是指维护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物理安全、信息安全保密等。网络的正常运行是基本前提,重点是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御,确保网络环境安全绿色。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和管理员制度,以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非公开的档案信息要做到局域网访问,断绝与外网的连接。采用防火墙、身份认证、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的安全。应当高度重视数字化加工、电子文件接收等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应提高对培养档案优秀管理人才的重视,数字档案馆是集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管理系统、多媒体技术等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项目,需要信息采集、处理并数字化的人才;计算机操作、网络维护、系统开发的科技人才;档案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的专业人才。所以高校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要有针对性,既有专业人员,又有复合型人才。

数字档案馆是高校档案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按原则、分步骤,有理有序、循序渐进的进行。高校要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036

[摘要]高校数字档案馆是学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档案馆。当今的高校机构以及其相应的教育体系越来越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下,高校数字档案馆是必然趋势。

[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高校;建设策略;信息技术;数字化

新阶段的数字信息技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数字档案馆是在现代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存储,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以超文本技术进行信息查询,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连接到全球各地,并对学校所有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以更高的效率将档案信息提供给每一个利用者的一个基层的学校档案数字库。”[1]

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促使网络教学的发展。各种课件、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现代方式的出现,新的教学方式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了新的要求,而且高校出现异地办学、合并办学和合作办学的现象,因此一些高校已突破了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教学模式和组织构架,促使档案信息的结构要素也呈现多元化的现象。

一、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数字信息资源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一种计算机处理信息形式。高校建立档案数据库,如学生教务系统、校园网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纸质文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甚至是网站网页上的正式的电子公文及校园工作信息,学校活动的宣传报道等都属于数字信息资源。因此数字信息资源需要收集与利用的,尤其是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等学术成果,都要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

1.信息资源数字化策略。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丰富,比如说学生档案、教工档案、科研档案等等,建设这一过程需要数字化信息生成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源数字化包括文本和多媒体的录入和采集。主要应用于传统档案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和文本和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2.信息资源存储策略。包括媒体的保存、更新、迁移和转换。

3.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由于高校数字信息涉校内事务多方面,因此需要全校各个机构的合作来保存数字信息,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是建设数字档案的前提条件。

二、组织与管理协调策略

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别类别的档案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机构设置与管理职能。而网络平台的的广阔性,并且在存储容量大具有优势,因此需要专业的组织与管理,决定了数字档案馆组织与管理的特殊性。

1.组织策略

(1)组织体系。从全校档案资源整合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档案馆贯穿于高校信息资源之中,因此,从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的标准来完善高校档案行政管理。

(2)组建方式。“高校数字档案馆资源的统一管理、永久保存和有效利用是组建数字档案馆的根本出发点,统一管理取决于标准体系的建设,永久保存主要取决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而有效利用则取决于档案资源的整合、集成与共享的程度。”从国家档案事业发全局看,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需要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领导下,依照规定,实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管理、提供利用、搭建平台、系统运行维护以及数据组织、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等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此形成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

2.管理策略

建立数字档案馆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业务标准。包括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技术应用策略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存储等涉及了顶层设计、海量数据存储、知识数据管理、多媒体数据检索访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专业技术,数字档案馆的顺利运行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来获得保障。

1.顶层设计技术与方法

顶层设计是一种体现总体管理过程的设计方法(Top-Down)。顶层设计要求以整个学校的角度考虑用全局视角去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方案并实施,并且体现整个数字档案管理机构的系统性,制定和明确任务目标。顶层设计的全局性与发展性能够有效保障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2.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随着校园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各类归档的电子文件日益增多,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在不断增强,这不仅需要用海量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备份,更需要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利用。这就需要借助于网络的在线存储技术以获得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存储空间,提供更快速的访问。其中包括直接附加存储(DAS)技术、网络附加存储(NAS)技术、存储区域网(SAN)技术、内容寻址存储(CAS)技术。

3.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高校的发展,校园积累的档案数据量迅速增长,面对校园档案馆保存的海量数据,需要考虑如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与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档案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挖掘与共享,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为高校活动提供知识服务。

4.多媒体数据访问和检索技术

多媒体档案将会逐渐成为高校数字档案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如教师授课课件及视频、校园宣传片、高校历史等。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Content-Based Retrial)是一种新的数字资源检索技术,是对多媒体对象的内容及上下文语义环境进行检索。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索引、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

5.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对其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数字档案馆的长期保存主要应从应用系统的软件和网络存储的硬件来研究。

6.服务导向体系架构技术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能够支持系统架构者从面对业务需求的变化,帮助系统架构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理解复杂系统的各种组件的开发与功能部署形式,以迅速的方式来架构整个信息系统。基于SOA技术架构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关键在于提供各种“服务”,即系统中精确定义的、封装完善的、独立于其他服务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函数。支持多个实体档案馆基于统一的数字档案馆服务平台来开展现代档案管理的综合业务工作。

四、保障策略

1.安全保障策略

在数字档案馆需要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入侵检测技术、容灾技术、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技术以及加强对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都是维护信息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2.人才策略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人才力量的支撑,包括信息主管、网页编辑人员、数据处理人员、信息鉴定人员、在线服务人员等,进而打造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所以,首先要培养和引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技术型人才,并且不断进行档案信息技术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整体层次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高校数字档案馆则是将学校里的各项事务、教师与学生的档案资源等材料进行数字化,存于计算机之中,然后再向校园网中,以数字档案的形式向全校师生甚至是全社会提供查阅利用。如何在信息时代建立一个高层次、专业化、服务型的高校数字档案馆应当值得人们去关注。

篇3

关键词:高校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知识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71-02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档案馆。从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数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停留在信息管理阶段,即对元数据的关键词检索。这种检索方式有诸多的缺陷,如检索的结果是数字化的档案文件,需要利用者进一步阅读文件,筛选与提炼出所需要的知识;此外,档案文件所包含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该检索方式不能有效地检索这种复杂的知识网络,提供给用户的只是孤立的档案文件,不能满足利用者的知识需求。因此,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引领数字档案馆知识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下高校应该思考的创新性工作。

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是以知识管理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以档案馆所拥有的档案资源为核心,以档案业务工作为基础,以档案知识挖掘与开发为手段,以档案知识运用与创新为目标,推动档案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系统[1]。高校数字档案馆知识资源的产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对传统的馆藏纸质档案经过一定技术的数字化再生产和深加工增值,通常连接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管理系统,建立起具有高附加值的数据库系统,诸如档案目录、档案全文数据库等;(2)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再生产,即对高校各职能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自动的信息采集和知识信息的模式转换保存,再运用替代、重组、综合、浓缩等信息加工方法,利用建成的知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和提取,生产出较高品质的知识管理产品,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加工。

一、知识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前提

进入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时代,档案馆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需求。利用者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档案目录或者是档案全文的检索途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某些档案;目的是为了能够从档案原始记录中存在的某方面的知识以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某个问题或者得以凭证:检索结果出的档案的原始信息并不真正是利用者真正需要的东西,利用者真正所需要的是知识的服务。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任何事物的运行都是以支付最低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追求。档案利用者通过网络提供的数字档案知识信息的同时,由此获取知识所支付的时间成本迫切需要降低,档案馆用户希望档案馆能直接提供更加便利又更加经济的知识服务。档案馆的知识服务是高层次、知识含量较高的信息服务,是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知识型、知识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为了实现档案知识服务,档案馆必须预先建成随时可用的档案知识库,并通过专业手段和方法对知识库中的档案知识进行发现、挖掘、提取与科学组织,以便及时响应用户的知识服务请求。档案知识服务是为档案用户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深层次知识资源。知识服务通常对这些知识单元先进行系统分析,根据档案用户的不同问题和问题环境,通过知识的析取与重组形成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内容,它通过对档案中的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综合整序,将有更多关联关系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知识单元就是将各种关联关系知识资源组织起来的信息,那么知识库就是将这些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管理。数据库表面上是知识库的一部分,但知识数据库要真正成为档案知识服务的信息源和知识源,还必须解决基于知识单元的描述与标引过程,建立高校数字档案馆的知识库,目的是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实现内部信息快速流通和内部知识的网络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二、高校数字档案馆进行知识资源建设的能力分析

首先,在充分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对知识资源的合理评估,保证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作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要求档案包含的知识资源内容准确、可靠。那些适合转化成知识的档案资源一般是相对完整的、具有本馆馆藏特色的档案,也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同时,要根据馆藏档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档案知识资源的类型。

其次,要对数字档案馆自身人、财、物、技术等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配备既熟悉档案专业知识,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拨付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保证数字档案馆知识资源建设无后顾之忧;提供实施档案知识资源建设的相关设备等必要的物质条件,保证档案知识资源建设的正常开展,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技术、善于运用相关的知识管理工具,为档案知识资源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第三,数字档案馆开展知识资源建设目的是为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即档案利用者提供与档案馆藏相关的知识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够切实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知识服务。因此,数字档案馆要在充分了解档案资源的特点以及人、财、物、技术等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档案利用者的用户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档案知识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三、高校数字档案馆知识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1.保持数字档案馆知识资源的动态更新,满足对用户开展知识服务的需要

知识是一种动态的资源,具有及时性的特点。档案知识库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档案知识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档案馆和社会各界对于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档案知识库的生命力在于知识的更新,只有在保持档案数字库及时动态更新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数字档案馆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满足数字档案馆对用户开展知识服务的需要,解决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要了解档案馆知识库内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用户的需求考虑及时调整知识库的内容,对知识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工作。同时,制订知识库更新计划,采取定时更新和不定时更新等多种方式进行库中数据资源的替换更新工作。

2.通过绘制知识地图,实现档案知识服务的搜索导航需要

“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实现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编码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显示了整个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它是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出模块,输出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来源,整合后的知识内容,知识流和知识的汇聚[2]。绘制档案知识地图的作用在于协助档案部门更好地发掘档案知识资源的价值,所有权和使用方法,以便显性知识并进而内化为有组织关联关系的知识资源。知识地图实质上是通往档案知识库的向导,帮助档案利用者摆脱寻找知识过程中的混乱状态,知识地图发挥对所含概念和知识关联的切实表述或分类,以便使档案利用者快速找到他们所想要的知识节点后,重新返回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源。通过档案知识地图追溯到原创的档案知识点,从而构成高价值的数据库,满足读者在选择与获取中发现――选择――获取――加工――创新过程的需求。知识地图还可以通过支持模糊查询、可视化地图和“语义入口”浏览等手段,将知识单元逐项联系起来并进行详细的描述,使用户很容易地定位他们所要寻找的相关的信息,让利用者能够找到他们需要的却无法详细描述的知识。对于数字档案馆来说,知识地图的绘制非常重要。知识地图有利于引导用户摆脱寻找中的混乱状态,顺利获得知识,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实现;有利于档案知识库结构的合理化,并能有效防止冗杂知识的出现等等。

3.运用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档案知识资源,实现其服务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从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知识处理包括知识生成、知识编码和知识转移三个阶段。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技术的集合。相应的,知识管理工具也包含了三类:(1)知识生成工具。档案知识数据库需要多种生成模式,如知识的获取、整理、创新等。知识产生模式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知识生成工具对其进行支持,搜索引擎和数据挖掘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知识获取工具。通过专用的软件工具来实现对档案知识的整理模式,通过一些辅的知识创新工具和引导人们突破思维定式来则可以实现档案知识创新模式。(2)知识编码工具。知识编码则是通过标准的形式表现知识,目的是使利用者能够方便地共享和交流同一编码规则和形式的知识,比较常见的知识编码工具就是知识仓库和知识地图。两者不仅存储着知识的条目,同时也存储了很多相关的信息,诸如与查找知识的来源线索,相关的材料,知识的使用记录等。知识仓库通常收集了各种用于支持决策的知识经验和备选的技术方案,知识编码工具模式通过对这些经验和技术方案进行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实现对知识仓库中成千上万的知识信息加以分类,并提供最后的决策支持。(3)知识转移工具。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使知识不能毫无阻力地任意流动。这些障碍包括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和社会差异[3]。根据各种障碍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工具,使知识更有效地流动。现在已经有许多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知识转移。

高校档案馆的知识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就是对馆藏档案中丰富的知识资源借助高新技术进行组织、分析、开发、传播、利用与创新,使之发挥效用的过程。必须以知识生产和处理技术为基础,采用包括智能搜索引擎为代表的知识合成工具、知识获取技术以及知识创新工具等知识生产技术。知识资源建设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技术应用问题,贯穿知识的发现,提取,标引,最终完成开发、利用的一套知识组织体系。知识组织工具与系统,采用知识编码技术、建立以档案工作经验库、档案编研成果库、档案管理方法库、相关新闻库、用户资料库、档案工作专家库等内容的知识仓库,并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找到相关知识地图以固化与数字档案馆相关的各种知识,形成档案馆知识资源体系以进行管理,知识资源建设解决的不是某一个档案实体或者是单份电子文件的描述问题,而是解决建立在知识单元基础上的互为关联知识信息的描述与标引过程。

参考文献:

[1]万波,罗敏超.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J].兰台世界,2013(8).

篇4

关键词: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现状 发展趋势 对策研究

高校档案工作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电子档案的与日俱增,使得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已经明显落后于信息时代的要求。面对挑战,搞好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目前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现状

1.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该含义重点突出了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强调了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因此,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而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连接,以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从这一意义上看,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具体的档案馆形态,而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

2.从数字档案馆的特点看建设现状

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存在方式、运行方式、功能定位。在存在方式上,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这一特点主要突出了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在运行方式上,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方式是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数字档案馆存取的是各种档案机构提供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从这一意义上看,各类档案机构是数字档案馆环境得以存在的基础,数字档案馆环境下对档案信息的利用侧重追求的不是单机状态下或独立状态下对某一档案馆收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而是对分布在个馆或不同数据服务器上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组织和利用。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现行实体档案馆网络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相关协调等。在功能定位上,一般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在各自的运行管理中应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一般档案馆不仅应成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而且应该是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与保存中心。随着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不断增多,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将来电子档案完全代替纸质档案,但随着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与管理方法的成熟与稳定,电子档案的信息积累与信息凭证功能将会逐渐显现。从这一意义上看,为了有效发挥现行实体型档案馆的信息积累、信息记忆作用和电子档案信息的凭证功能,目前高校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定位于基于“拥有”型功能的档案馆。而数字档案馆则因其主要对分布于各地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联结这一特色,在功能定位上以“存取”为中心。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以实体型档案馆为依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拥有”产生积极的作用,如: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数字档案馆环境中的档案信息“存取”服务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保证;这不仅可以明确档案信息资源公布权、处分权、获益权等基本权利的归属,还可以维护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

3.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信息化资源相对分散。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量的电子公文随之产生,这些都需要新型的档案管理系统及时、准确、有效地接收。而很多高校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融入到学校的整体自动化系统中,导致各部门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资源分散,使得信息化档案接收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

(2)高校档案信息化中的法律问题。

对于高校档案部门而言,随着相关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如何协调因向公众提供其开发的信息资源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之间的矛盾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3)高校档案部门档案上网带来的保密问题。

档案信息中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都属于保密范围,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信息被窃取、服务器被黑客攻击等诸多泄密的环节。

(4)电子文件真实性以及长期保存的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存在易复制、易篡改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得依靠传统纸质文件作为凭证使用,虽然国家了《电子文件签名法》,但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由于电子文件的非直读性、信息与载体分离等特性,存储系统更新换代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将愈发严重。

二、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1.发展趋势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在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早期,档案界在对数字档案馆概念界定和功能分析中,对其无障碍的跨库资源共享的强大功能寄予了厚望,如何嘉荪教授认为:“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馆藏得到数字化以及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的档案馆和档案馆群体;它实质上是一个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有序处理和集成管理在结构各异的多种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多样的电子文件、档案以及其他信息,确保这些数字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有效性,并实现上述信息资源跨库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和可扩展的数字信息系统。”①与何嘉荪教授的观点类似,冯惠玲教授认为:“数字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组织模式,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构建,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②何嘉荪和冯惠玲教授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认识在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即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超大的分布式档案信息系统或知识信息中心,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2.对策研究

从关于数字档案馆概念的定义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档案学学者倾向于将数字档案馆界定为一种“信息系统”或“信息空间”,这实质上是将所有类型的档案信息囊括其中的基于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存取的信息空间。这种认识基本把握了数字档案馆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数字档案馆能够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美好愿望。

但现实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需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法律制度在我国还比较欠缺,有待完善。首先,在技术条件方面,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关键技术支撑,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生成技术、数字档案标引技术、数据压缩及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分类及智能检索技术、数字档案的安全保护技术,以及系统体系结构所涉及的中间技术等。其次,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法规、标准的缺失或滞后,我国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展缓慢。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必要条件和有效平台。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要,其基础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服务器、档案数字加工设备、存储设备等,如交换机、缩微胶片数字化设备、视频音频信息采集设备、数码照相、摄像机、扫描仪,以及喷绘、光盘记录设备,还要建立一个满足档案信息化功能需求、适应发展需要的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和网络构架。

(2)解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的现状是:首先,档案馆建设缺乏必要的投资,无法防范病毒的攻击。高校档案部门经费不足,很难争取到必需的安全投资,甚至只能使用单机版杀毒软件来应付,而这样的软件对于利用网络漏洞传播的“冲击波”等恶性蠕虫病毒来说根本不起作用,计算机一旦中毒就只能全部断网逐台查杀,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运行。其次,安全设备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对于杀毒软件、防火墙来讲,日常的更新维护相当重要,由于缺乏有经验的网络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网络安全设备自身存在漏洞,就会给整个安全带来隐患。再次,员工行为不规范导致病毒侵袭。由于缺少相应的安全制度,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经常从网上下载软件、电影、音乐,使用聊天软件,访问不良网站,这些都给网络整体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把安全防范意识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位,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发挥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对立性,以及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此笔者认为,一要寻找、研发电子档案寿命长的载体;二要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法、国家信息安全法,从制度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三要针对档案的真实性,建立安全保密系统,建立可靠的备份制度,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程度的信息查询、阅读服务,并设置帐号及权限;四要采用元数据系统;五要在当前采用传统档案与现代电子档案有机结合的方法,保证档案的真实性。

(3)信息资源体系整合。

高等院校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网站,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数字文档,这些数据涉及教学、科研、行政、财务、后勤等方面,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同时遍及校园的教育网,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天然的平台。

首先,整合校内信息资源。整合学校各部门产生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校内机关、院系、党群、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具有归档价值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应包括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网站、数据库、照片、视频、电子文档等。信息系统,比如学校机关的OA系统、学生处的学籍管理系统、科研处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财务处的财务报表系统、教务处的成绩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都将直接成为数字档案。通过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我们对其产生、使用、失效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很多院系、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部门的信息都通过网站进行,这些信息不存在纸质版本,所以应该要求各部门每次网站更新时,应将旧网站进行归档或者有选择地采集网站信息。对于各部门使用办公软件、媒体编辑工具产生的非结构化文件,我们也应该要求各部门定期通过网络或者光盘载体的方式移交到档案馆。

其次,优化馆藏档案目录。馆藏档案数字化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数字化后档案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体现。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胶片、磁带等数据,应该有选择、分步骤地实行数字化,先要做好选题工作。数字化的对象首先应该是馆藏优质资源,比如学籍卡片、科研成果、名人档案、历史视频等数据,对这些数据必须在数字化正式开始前做好手工整理,保证其完整性、连续性,否则将对以后的检索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些工作应在综合业务系统中得到集中的考虑,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内容管理系统来实现。

再次,建立档案信息网络。通过分析调查,确定好了信息源,我们就应该构建一个覆盖全校的档案信息网络,每年定期从各个部门接收事先指定的信息资源(包括传统文件和数字文件),这样档案馆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构建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

高校档案部门可利用高校网络发展的优势,走在网络开发档案信息的前沿,及时制定规划和计划,在信息服务方面率先抢占平台,尽快形成高校档案信息网络。

首先通过网络接收学校新闻及部分专题节目;其次与本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将大量反映学校建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声像资料刻录成光盘,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档案信息,并随时对接收的多媒体档案信息进行刻录,建立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促进学校建立文档的一体化,保证数字化文件形成的内容、背景等信息的完整性,避免丢失或破坏的现象发生。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档案网站服务模式,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数字档案馆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需要一批具有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库加工与分析人才、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数字档案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要根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需要,培养和引进具有诸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人才队伍,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性,使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常运行。

笔者认为,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因此,要优化档案网站服务模式,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档案信息具有信息资源的海量存储,跨时间、地域的无缝传递,自动化的管理和查询,网络间的资源共享等许多优势。数字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模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是根本性的变革,主要以构建档案部门网站作为信息利用和服务的平台。通过档案网站,用户可以访问档案信息数字库,方便、快捷地进行在线检索、借阅和利用,获取所需信息。可以说,只有在互联网上向公众提供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虽然用户需求与网站的应用效果不容易直观测算,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如数据仓库、web数据挖掘技术。这些技术是在网络数据库环境下出现的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利用网站大量的访问数据去分析、发掘特定访问者的访问偏好。这些分析结果能够帮助网站管理者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策略,优化站点结构,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网站服务,从而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增强数字档案信息的实用性。另外,在档案网络信息服务上,要打破馆际界限,实现各级档案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够有效利用各馆的档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发挥档案信息的最大效用。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为档案有效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不仅要积极地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还要应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新的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树立管理和服务新理念,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转。

注释:

篇5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档案馆;数字建设;比较

伴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图书馆以及档案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数字建设轨道。在当前数字建设的大环境之下,传统的纸质图书和档案逐步被更加方便、高效、安全的数字载体代替,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形式,数字载体的出现势必会在未来的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当中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这也更加凸显出了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管理的重要性。不过,由于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档案馆在进行数字建设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区别对待。本文就以对二者的比较作为探讨的内容与方法,希望能够为二者的数字建设和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档案馆在进行数字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比较

在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最终会给数字的建设带来较大的阻碍。二者在进行数字建设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些各自需要面对的问题去分别进行解决。

1、二者之间的共同问题

(1)网络环境问题。所谓的网络环境,主要指的是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媒体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之上,而构建起的具有综合、广域、高速以及宽带等特点的数字的电信网络。在整个的网络环境当中,高校的图书以及档案的馆藏已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并且逐步的延伸到了电子信息资源上来。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资源量极为庞大,因此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势必将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我们在进行高校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数字建设当中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信息资源的规范标准问题。当前高校图书馆以及档案馆的数字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性的标准和规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各自为政。由于缺乏标准和规范的引导和约束,导致形成了一种无章可循的境地。由于各个高校之间在系统和其他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相互之间也不能形成有效的衔接,由此引发了信息资源共建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大量“信息孤岛”的产生。这样也会给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在信息资源上的统一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

(3)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于数字建设是未来的大趋势,而且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实用性,因此势必会被各校领导重视。这一方面为数字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但是整个进程却并不顺利,由于该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软件和硬件资源上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再加上人员的培训,馆藏资源的数字建设以及资源的更新等过程都需要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与高校的图书馆以及档案馆的人才以及资金的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字建设的进程。

2、二者各自存在的问题

(1)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缺乏特色的信息资源库。所谓的特色,是指与其他事物存在明显不同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以及风格,这是由事物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及具体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但是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建设过程中都是采用统一购入成品数据库的形式来实现,而且这个过程中一般不会进行统一的规划以及分工,最终会导致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

(2)高校档案馆在数字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与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建设相比,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建设面临的问题更多。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前高校档案馆还在实行电子档案以及纸质文档的“并存制”,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办公,这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但是某些文件往往在办完之后又会采用传统媒介的方式来进行保存。实际上并没有因为数字媒体的出现而减少了存储的空间。从而造成了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上的极大浪费。另外由于办工自动系统以及档案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兼容,这就给电子文档的归档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二、解决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档案馆数字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不同对策

1、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大特色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建设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对于本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且不断的加大特色数据库以及数字资源在整个图书馆的馆藏当中所占的比例。并且需要将不同形式的、异构的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对于整个区域当中各个系统的图书馆当中的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从而达到减少重复的购置以及优化馆藏资源配置的目的。其次,要把握数字资源的特设数据库建设,并且着重的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

2、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高校的档案数字建设

推进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建设,首先要提高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尤其是要增强高校领导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使领导和信息部门能够重视档案和档案的数字建设,并积极为档案的数字建设提供所需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虚心向档案数字建设走在前列的高校学习,乐于交流。汲取人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建设。其次,要搭建沟通桥梁,衔接各领域的信息交流。并且不断的进行制度建设,制定一批诸如文档一体化工作制度、归档制度、文件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从而有效地保障数字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三、结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和高校档案馆信息资源数字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紧跟时展的脚步,积极学习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并能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根据高校的现实状况,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