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扶贫资产监管范文

扶贫资产监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扶贫资产监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扶贫资产监管

篇1

安全稳定的信息流管理

当接到客户的赋码订单时,电子监管码数据的传递和管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一旦有误将会造成不良后果。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平台针对药品监管所颁发的编码,可为每件最小销售包装的药品赋予电子标识标签。每件药品的电子监管码是唯一的,即“一件一码”。因此,电子监管码在生产过程中的传递必须是无缝连接的,以保证其安全性和唯一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设置电子监管码管理专员

设置电子监管码管理专员,负责从数据的接收、检查到数据的分解、导出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备份,以便查询和追踪。

2.建立数据安全传递流程

建立数据安全传递流程,即客户txt数据电子监管码管理专员数据检查备份留档根据生产指令处理数据将数据分别传递给赋码部门和质量检测部门赋码部门根据指令接收数据赋码生产生产完毕后清理数据质量检测部门检查赋码质量检查完毕后清理数据生产结束。

3.开发数据安全接收系统

借助数据管理软件,同时根据药品包装生产企业各自的特点,自行开发电子监管码数据安全接收系统,以解决电子监管码外部网络传输的安全问题。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4个功能。

(1)对数据进行拆分、合并,以对应订单的数量,满足生产需要。

(2)检查数据包的正确性,如产品是否与数据相匹配、码制是否正确等,确定数据无误码。

(3)检查本次数据包内有无重码,同时与已使用的历史数据进行比对,确定数据无重码。

(4)在企业内部建立非网络的安全传递系统。

严格精准的质量控制

在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当或检测不到位,常常会产生重码、误码、空码、蹭脏以及C级以下不能识读等质量问题,如果带有这些问题的产品未能被及时检出,而是直接发往制药企业,那么将会给后续的药品包装带来很大的影响,如降低包装效率、增加废品率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返工,这对药品包装生产企业的信誉度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赋码生产中,药品包装生产企业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质量进行监控,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药品包装。

1.硬件方面

首先,在赋码设备上安装在线质量检测装置,对大张产品进行检测,并剔除不合格产品;其次,在品检机上安装电子监管码检测装置,对模切后的产品逐一进行离线检测,包括产品的赋码质量和印刷质量,保证赋码产品A级率达到99%,且100%达到C级以上。

2.软件方面

这里的软件是指管理。首先,配备专职的电子监管码QC(质量控制)人员,在生产线上对赋码产品进行抽检,并利用条码质量检测仪进行识读检测,一方面检测赋码质量,另一方面检测在线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赋码产品制成成品后,由成品检验人员按照国家标准对成品的各项指标进行抽检,检查项目包括条码外观、条码与下面符号的一致性、条码质量等级,以及是否符合GB/T 18347-2001、GB/T14258-2003国家标准;最后,出具成品检验报告。

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规范

在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规范,这对生产出高质量的赋码产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制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充分了解客户要求

制作电子文件时要充分了解客户要求,如电子监管码位置、式样、尺寸、等级,以及纸盒表面处理方式、拼版方式、检测方式、客户识读方式、商品条码位置是否影响电子监管码的识读等。

2.选择赋码方式,制定工艺路线

目前,药品包装生产企业广泛采用的赋码方式是喷墨印刷技术,其主要分为水性喷墨印刷技术和UV喷墨印刷技术两种。

水性喷墨印刷技术采用环保水性油墨和红外线干燥法,不仅印刷速度快、利于纸张吸收、赋码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易于清洗喷头、维护简单。而水性喷墨印刷技术的缺点是必须经过上光或覆膜等表面处理才能保证赋码质量,否则所赋电子监管码极易被蹭掉。

UV喷墨印刷技术采用UV油墨和紫外线固化法,固化速度快、承印材料适应性广、耐摩擦性好、赋码质量好,同时可以省去表面处理工序。然而,UV油墨成本较高,喷头堵塞后不易清洗。

采用以上两种技术制订工艺路线时,都可以选择先喷后印或先印后喷的方式。如果选择先印后喷,则赋码部位不能做表面处理,须留出赋码位置。

3.确定走纸方向

在赋码生产时,走纸方向最好与条码方向垂直,即采取“纵码”喷印的方式。如果采取走纸方向与条码方向平行,即“横码”喷印的方式,一旦喷头堵塞,就会导致条码因漏喷而无法识读,而赋码设备传送带的左右摆动也会导致条码出现分叉现象。实践证明,“纵码”喷印的识读率可达到99.9%,而“横码”喷印的识读率相对较低。因此,在赋码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走纸方向来达到“纵码”喷印的目的。

一丝不苟的生产过程控制

(1)赋码生产前,操作人员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根据生产指令,认真阅读“工艺流程单”和“工艺技术规范”;检查上批清场现场和记录;对喷头进行维护,打印测试图。

(2)选择状态良好的喷头,并调整适当墨量进行校版、等级检测。在正式赋码生产前,QC人员必须对印张进行首检,在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在赋码生产中,操作人员应不间断地对喷印完毕的印张进行抽检,并按照规定对印张上每个号位的电子监管码都采用条码质量检测仪进行一次全检,检查有无重码、误码、空码以及外观质量、识读等级等,同时做好相应的生产记录,以便质量跟踪。

篇2

关键词:电子监管码电子监管码赋码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线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

1 电子监管码的发展和应用

1.1 电子监管码的概念 电子监管码是中国政府为了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给每件产品赋予的标识。每件产品的电子监管码唯一,即“一件一码”,好像商品的身份证,简称监管码。其作用主要是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查询方式和电子监管码快速确定产品的真伪及质量等产品信息。

1.2 电子监管码的由来 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07〕582号)中,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共9大类69种重点产品在2008年6月底前全面实施电子监管,所有产品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上市。而作为电子监管的发展趋势,国家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在2008年10月31日前首批入网药品必须实施电子监管系统才能上市。

1.3 药品电子监管码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6年开始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至2012年2月底,已分三期将品、、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疫苗、基本药物全品种纳入电子监管,所有制药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必须赋码,所有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必须经过电子监管网实现数据上传,不能开展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的企业不得承担基本药物配送工作,要全面推进药品实施电子监管。2015年年底前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保障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最有力地打击假劣药品行为、最快捷地实现问题药品的追溯和召回、最大化地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1]。这意味着未来没有实施电子监管系统的企业将被严格禁止参与药物的招标采购。有医药行业专家指出,要把电子监管作为药企准入门槛的标准,凡是没有安装赋码的企业不得参与招标采购。[2]

2 药品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线的工作原理

2.1 获取电子监管码。医药生产企业首先要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完成企业注册,在成为一个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合法用户后,就可以从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申请到所需的监管码。

2.2 赋码。赋码就是将申请到得电子监管码附着在药品外包装上。

2.3 关联。通过赋码管理软件将全部包装上的赋码构建起彼此间相互关系,并生成一个包含药品生产品名、批号、效期、数量等信息的包装关系关联文件。

2.4 从赋码管理系统中导出包装关系关联文件,并上传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

2.5 销售出库时扫描销售出去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生成一个包含生产企业名称,销售数量、销售日期、收货客户等信息的销售出库关联文件。

2.6 将销售出库关联文件上传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后,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查询到相关产品的信息了。

3 建立低投入、高效率的小型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线

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线据其原理和工作方式,可以分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型赋码生产线,以及半自动化或全手工操作的小型赋码生产线。

3.1 大型赋码生产线的特点 大型赋码生产线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高”。①是硬件配置高,生产线线体前端一般和自动包装或裹包机连接在一起,线体上配有自动传送带,在传送带上配有液位、装量、图像对比等监控设备,自动剔除和收集装置,高速条码扫描仪,自动贴签或高速条码打印装备,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配置自动校验装置等设备,线体的后端可以和自动打包机等设备连接。②生产能力高,一条线每分钟扫描单个条码的速度约500个数。③是造价高,一条全自动的赋码生产线造价可以高达40-50万。大型赋码生产线的优缺点显而易见,产量高,但造价过高,后期的维护成本也过高。

3.2 小型赋码生产线的特点 ①硬件配置数量较少,一般不配置传送带和液位、装量、品相等监控设备,以及自动剔除和收集装置。除了工控机外,生产线只配置一个高速条码扫描仪,2―3个手持式扫描枪,1―2台条码打印机。②生产能力小,一条线每分钟扫描单个条码的速度约200个数。③造价低廉,一条小型赋码生产线的造价不超过10万元。④系统的稳定性高,由于采用手工操作,在扫描器一次扫描不成功的情况发生时,可手动进行多次扫描,产品剔除率比较低。⑤一条线仅需配备2名操作人员,一个班的产量如果按照一个大包装容纳20个中包装计算约可以完成120-150个大包装。小型赋码生产线的优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产量不像自动线那样高,但在价格和稳定性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势,很适合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使用。

3.3 建立适合小型药品生产企业需求的小型赋码生产线 中国的药品生产企业约有5000余家,大多是中小型的医药生产企业。他们不得不面对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和销售价格不断降低的双重挤压,作为这样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安生立命的根本。因此,设计和建立小型赋码生产线可以更好的满足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的需要。

4 小型赋码生产线的经典案例

以具有小包装、中包装和大包装的三级包装,包装比例为10:20:1的赋码线为例。

4.1 初始化工作 ①完成赋码生产线硬件系统参数设置,包括扫描器一次抓取条码的个数,扫描器读取条码的类型,打印机的剥离模式,打印机一次打印标签的个数等。②对赋码管理软件进行初始化,包括录入产品信息,编辑二、三级标签的打印模板,各种设备的通讯方式,生产线的配置等。

4.2 给产品赋码,建立包装关系管理文件 在装小盒之前先完成小盒的一级赋码,赋码可以采用在盒子上粘贴不干胶条码标签,用激光喷码机在盒子上喷码,或者通过变码印刷设备将条形码印刷在小盒上,多种形式可以任选其一。小盒包装完成后,将小盒装入中盒中,集中通过进入赋码线。在赋码管理软件系统中建立并启动一个生产任务,将中盒(十小盒)放入一次多条码抓取设备下进行一次性读取。当一组十小盒条码都准确无误读取时,系统会给条码打印机发出指令打出二级标签同时和一级码建立关联关系。当二级赋码结束后,通过固定扫描平台读取二级码,当满足二级和三级包装之间的包装关系时,系统会给条码打印机发出指令打出三级标签同时和二级码建立关联关系,通过一个扫描枪完成确认检验完成包装关系建立。周而复始,直到完成全部的包装生产。在赋码管理软件系统中结束生产任务,导出包装关系关联文件,并上传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产品入库。在生产线上还配备了一个扫描枪,使用它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进行处理,也可以对已经建立的包装关联关系进行验证。比如随便拿一个中包装,扫描一下上面的二级码,点击查询,系统会列出这个二级码下面包含着那些一级码,然后只要将系统显示信息和这个中包装里的小盒一对就知道有没有错误了。

4.3 销售出库,建立出库关系关联文件 产品出库时,用手持终端扫描最外层包装上的三级码,不够整件时扫描零箱中的全部二级码,生成出库关系关联文件。最后将出库关系关联文件上传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用户就可以查到该产品的详细信息了。[3]鉴于药品的特殊性,国家以严格的法规体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所有注射剂产品全部实行电子监管制度将是大势所趋,为政府从源头实现质量监管建立电子档案、对市场实现跟踪追溯、实施进货检查验收、建立购销电子台账和缺陷产品召回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通过药品与监管码的一一对应关系,使药品的召回和流向的追溯成为可能,让假冒伪劣药品无处遁形,为我们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4]

参考文献:

[1]电子监管网.《关于印发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的通知》.2012年03月15日.

[2]新华网.《全面推进药品电子监管 没有赋码禁止投标》2012年01月04日.

[3]李煜.《北京爱创赋码生产线解决方案》.2008年03月10日.

篇3

在此情况下,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2016年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堡垒的最后阶段”,为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发出了动员令。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在贫困问题上各有特点,现行模式下,仅仅依靠救济式扶贫不能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处境,要处理好经济开发扶贫与社会救助政策扶贫的关系,明确最低生活保障是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兜底性”制度安排,而扶贫开发则要侧重帮助有“造血”功能的贫困人口提高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一刀切”的扶贫政策并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政策需求,需要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扶贫模式,因地制宜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发挥各地扶贫的“十八般武艺”。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下面的扶贫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互联网+扶贫”。 互联网的应用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一方面为精准识别提供了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有效工具。扶贫工作的动态监管是一个难题,现在可以依据互联网和大数据实施有效的监管,通过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实现扶贫信息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这个扶贫信息大数据库不仅仅是对贫困人口的录入和建档,还可以进一步对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也为进一步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扶贫研究奠定了基础。

“电商扶贫”。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依托互联网开展电商扶贫,汇聚扶贫资金,动员公益组织参与扶贫,为贫困地区农户打开的一条致富之门。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发展电商可以让农民通过在网上销售产品来提高收入,带动诸如农业、手工业、物流、网店服务等相关行业以及餐饮、住宿、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特别是为偏远闭塞的贫困村打开进入市场的大门,电商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近年的发展来看,电商扶贫不仅能够扶贫,更有利于精准扶贫战略的真正落实。

“绿色生态扶贫”。我国的贫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脆弱,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紧张或是人口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存在人地关系紧张问题。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用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从开发式扶贫转向保障式扶贫。这些贫困地区在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同时,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保育制度增加农户转移性收入,通过区域特色的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还有些地方雇用农民做森林养护员,由地方财政按月给农民发工资,使农民成为森林的守护者。

“特色产业扶贫”。贫困地区人口外流、进城务工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落后,产业缺乏,而小规模的农产品收入微薄,以至于一些贫困地区空心化,陷入贫困的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链。因而,鼓励贫困地区引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好贫困地区的自然禀赋,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加工、畜禽养殖等a业,通过加大实施种养补贴力度,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

篇4

今年以来,**县聚焦破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和绩效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制定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和项目使用管理等系列制度,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模板管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突出抓好建章立制。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及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办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办法》《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等21项制度,重点解决“如何规范高效使用资金”“如何科学管理实施项目”等问题,有效破除“添油式”和“撒芝麻式”的资金分配模式,让整合资金随着规划来、跟着项目走、投入扶贫中,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已完成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建立工作,共收录项目2410个,总投资24.6亿元,申请财政涉农资金11.06亿元。

二是突出抓好模板管理。根据不同扶贫项目类型,分类建立了贫困户生产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绩效奖补和贷款贴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收益扶贫、一村一园)等六大项目资金管理及档案资料归整清单参考模板,供部门、镇办、村(社区)借鉴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三是突出抓好日常监管。坚持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和报备关口,做到“4个凡是”。凡是下达的项目必须是县级项目库中的项目;凡是建设内容发生变动的,第一时间向县脱贫办申请变更,且变更内容要控制在建设内容的10%以内;凡是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凡是产业类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明确带贫目标和利益连接机制,项目实施前必须以协议、合同等方式落实利益联接,项目验收前要有分红明细台账。按照批复方案建设期限,主动倒排工期,切实加快项目实施,不折不扣地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公告公示制,落实专人按进度收集项目影像印证资料和报账资料。同时,加强对项目监理的监管。要求项目实施单位(甲方)加强对项目监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理必须到施工地实地查看,对隐蔽工程留存影像资料,填写完整的监理日志,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理职责。

四是突出抓好资料归档。档案资料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要求各镇办和行业部门落实专人、对照清单逐项收集。建立项目和资金资料清单。实行一个项目一套资料管理,由各镇办扶贫办、行业部门业务股室及村委会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归档资料要落实专门地点存放,原则上镇办部门留存一套资料、村(社区)或项目单位、经营主体留存一套资料。同时,镇办和行业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依据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上传各环节的项目工作资料和整改印证资料。建立项目财务资料清单。具体由各镇办财政审计所及行业部门负责收集,并作为资金拨付附件装订归档。日常发生收付业务时,由财务人员负责及时上传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

篇5

2016年,是打响“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第一年。荔波县佳荣镇立足本乡镇实际,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股权、Y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政策,积极探索本乡镇主导产业--茶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解决了茶产业扶贫前三年不能给贫困户带来收益的问题,而且保障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增长。

1 基本情况

荔波县佳荣镇地处月亮山麓腹地,是荔波母亲河--樟江河源头,也是重点扶贫“三山”--月亮山的贫困乡镇之一。该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0%,负氧离子每平方厘米达到18万个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无霜期280天,日平均气温16.7℃,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是荔波县为数不多适宜种植茶叶的乡镇。目前,全镇种植有茶叶5000多亩,种植的主体是企业和合作社种植。

如何发挥茶产业的扶贫作用,让贫困户分享茶产业发展成果。佳荣镇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政策,对茶产业扶贫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该镇政府与招商引资茶企荔波县佳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三年合作协议,即2016年8月1日-2019年8月1日,以贫困户每户5000元为股金,共计100万元的贫困户扶持资金入股企业,并建立保底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即第一年按照入股股金的5%、第二年6%、第三年7%的保底进行分红。入股茶企业扶贫股金覆盖了佳荣拉先、拉毛、岜鲜3个村200户贫困户,年能给贫困户带来5万元以上的分红收益,户均年分红收益在200元以上。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选准合作企业。扶贫资金入股关系到贫困户脱贫的问题,选准合作企业是确保贫困户获得收益按时脱贫的关键。该镇在入股前,对合作企业--荔波县佳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资产、信誉、经营情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确保了合作企业的兑现分红的能力。荔波县佳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荔波县政府2013年招商引资企业,该企业是安徽客商投资成立,目前已在佳荣镇拉毛村、拉先村建设茶叶1000多亩,投产茶园500亩,建设了300平方米的加工厂,信誉、发展前景等较好,确保了入股资金分红收益的兑现。

2.2 确保入股资金安全。为确保投入的资金安全,佳荣镇要求企业提交第三方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的《资产评估报告》,保证公司总资产大于入股股金,并将合作企业100亩茶园作为入股资金的风险抵押。同时要求公司种植茶园面积不低于500亩,股金注入与公司基地建设规模和投入情况挂钩,分批次进行拨付。资产评估、茶园抵押和分批次拨付降低了入股资金的风险。

2.3 建立合理利益连接机制。合理利益连接机制是确保双方利益和合作是否成功的核心,分红比例高了,企业不接受,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积极性,分红比例低了,贫困户利益受损,扶贫直接效益不显著。佳荣镇在确定利益连接机制时,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按照逐年递增的方式进行保底分红,即第一年按照入股股金的5%、第二年6%、第三年7%。这样既保证了入股资金分红的逐年增长,又解决对企业盈亏难以监管的问题。

2.4 明确合作期间经营机制。为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确保企业自主经营,佳荣镇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入股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入股农户不参与公司经营”。合作三年到期,有50%以上入股农户不愿意再入股,企业将100万元返回政府存入“村财乡代管村用”专户,另行安排扶持事项。实现了既解决了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及自主经营,又确保了贫困户得到稳定收入和贫困户扶持资金的持续性,避免了贫困户扶持一年做一年,不扶持又是原样的情况出现。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一是该企业还处于投资期,只有少部分茶园处于初投产期,收益较少,还不能足以支撑较快发展,发挥较大的扶贫作用。二是贫困户入股资金较少,覆盖贫困户较多,直接扶贫效益不显著。每户入股资金5000元,每年收益才200多元。三是跟踪服务监督机制不建全。没有明确入股资金监督机构和人员,以及监督的方式、方法等。

3.1 加大扶持力度。从融资、用地、税收、配套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扶持,确保企业能有盈利空间,实现“招得进、住得下”,防止企业无盈利而“走路”。

3.2 加强企业监管。特别是茶叶企业,要加强企业农产品质量监管,严禁使用禁用农药,防止企业因农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发展,甚至倒闭。

篇6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

篇7

一、积极部署

召开镇扶贫干部教育业务培训会,宣讲扶贫政策的同时,布置本次产业项目自查工作要求。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驻村第一书记为队员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核查镇、村两级扶贫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包括资金使用、项目收益、公示公告等。

二、目前进展及发现问题

(一)镇蒲公英种植项目

育林新村部分。正在进行:已制成品茶3000套,售出788套,收益58094元,剩余产品正在销售。

八宝村、村部分。正在进行:产品已在加工,估计产出成品茶800余斤。

存在问题:育林新村蒲公英收益分配方案中的分红比例与实际发放比例不一致。

整改措施:按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发放比例。

整改时限:即知即改

(二)镇吊袋黑木耳建设项目

正在进行:目前正在与合作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准备采取“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方式进行合作意向。

存在问题:育林新村的收益分配方案无法细分黑木耳项目和蒲公英项目的分红比例

整改措施:按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发放比例。

整改时限:即知即改

(三)镇吊袋黑木耳种植基地扶贫项目

正在进行:已通过改造发展基质蓝莓项目,目前已与合作企业洽谈,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合作经营。目前合作方已在办理抵押手续。

篇8

创新机制强服务

实惠农户千万家

xx区以“县为单位、整合资源、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扶贫资金建成的项目区灌溉管网、钢架大棚为资本,成立“广安绿色时代农业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按照一定标准将产业设施承租给业主,获取的租金收益,分别用于园区农户、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盘活项目资产,持续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项目管理公司化、项目投入资本化、项目收益群众化”,最大限度实现了涉农项目特别是扶贫项目资金让农户受益的初衷。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公司建立了经营和监督两套班子,构建起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财政局、农业局、园区管委会和有关乡镇责任人为成员的董事会,下设办公室、财务部、计划策划部、工程管理部、营销部等办事部门。成立了以人大分管领导为监事长、审计局负责人为副监事长,财政局、监察局相关责任人员为成员的监事会,全程监督、审计公司经营。

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经营。公司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以粮食作物种植最高收入为标准(650-700斤稻谷/年)作价,集中承租土地5000余亩进行统一整理,选定适当适量区域建设新型社区供涉及农户集中居住,剩余区域按照规划建成绿色蔬菜区、水产养殖区、葡萄与花卉种植区等,配套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作为固定资产,聘请省级专业评估机构逐一进行评估并注册,然后以招投标的方式租赁给经营户使用。经测算和初步实践,在确保经营户赚取可观利润前提下,公司收益可达1360元/亩,为传统种植业收益的倍。若当地农户参与招租,公司以租金的10和20为标准,分别补助给中标农户和贫困户,鼓励群众自我发展。

创新多元化服务体系。公司充分发挥其联系经营者、农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协调建立多个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引进贮藏、销售、加工企业,完善“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强化信息共享,有效配置了社会与地区两套资源,提高了产品价值和附加值。充分发挥民间能人和种养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劳务培训学校,采取到大户、业主种养基地打工学技术和邀请农业专家集中现场示范等方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广大群众根据自身特点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快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租金收益分配制度。一是收入的60以人数为标准分配给全体群众,给予贫困户适当倾斜。二是20用于基础设施日常维修和再发展,保证产业设施功能持续发挥。三是20作为公司业务经费,保证业务正常持续开展。

xx县连片扶贫开发简介

xx县在实施20xx年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试点项目中,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帮扶、项目带动、群众主体、业主引领、产业扶贫”方式,通过政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创建优良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优选业主,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实施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产业建设。

产业园区由鹤桥村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菊苣科技示范园、原生态鹅种鹅基地和新长村的现代农业创业庄园以及华莲村的公益性农业示范园构成。

核心园区由政府、项目区农民和业主共同建设。农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建设设施农业形成的资产入股园区,零风险投入。

明确实施主体。成立相关涉农部门组成的县连片扶贫开发办公室,由其代表县人民政府实施项目。

广泛宣传发动,激励农户积极参与产业建设。利用广播、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介绍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宣传产业发展前景,激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勤劳致富,产业扶贫。

成立项目区专业合作社。由宝梵镇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由项目区6个村农户自愿申请加入的项目区蔬菜和原生态鹅产业专业合作社。

实行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用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制定园区发展规划,用项目招商。由发改、财政、纪委、农业、畜牧、林业、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和农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通过竞争入围方式公开选择自身能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受市场欢迎,能提出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系新机制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业主。

实行公共基础设施政府自建。核心园区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由县连片扶贫办利用项目整合资金组织实施,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监管。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由业主和项目区社员共同管护使用。

产业园区设施农业建设由政府和业主共建。省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部分由政府建设,产权归政府,园区建成后,产权移交项目区宝梵镇政府。镇政府再将设施农业建设形成的资产划拨至项目区农户组成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将这部分资产自主经营或租赁给业主经营。产业合作社的租金等收入由合作社社员共享。业主投入部分由业主自建,产权归业主。

园区采取股份合作的模式运行计算股本到户。业主与专业合作社的每户入社农户均参股并成为股东。合作社负责计算项目股本金到户、负责项目监管、收益分配核算等事宜。也可由业主租赁政府划拨至合作社的设施独立运作,合作社收取租金。

实行项目资金补助向重点贫困户倾斜。将项目补助资金的大部分平均计算分配到社员,将其中的小部分作为向重点贫困户的倾斜,累计计算分配到重点贫困户。

农户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每年获得租金;

农户到园区打工获得工资;

农户股本金分红;

产业业主带领农户发展产业、开拓市场、打响品牌后,为农户种养殖业带来收入。

社会效益。预计园区实现产值万元,纯收益605万元;

可带动创业农户553户以上;

篇9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乡精准扶贫全覆盖的精神,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项目惠及每个贫困户,让国家产业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帮助贫困户年年增加收入,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经支村委会研究,报乡政府批准,决定实施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及合作社带动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乔村有4个居民组,301户1300人,拥有耕地2450亩,机井5眼,党员32人,低保户16户26人,五保户3户。主导产业为苹果、玉米、小麦,另有少量、柿子树、桃等,苹果树面积约700亩,近两年新增核桃近10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苹果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经商收入。根据我村产业实际和贫困户脱贫需求,进一步发展果树种植,提高果树管理水平。今年,县政府拨付我村产业发展资金34万元,用于建设42KW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帮助贫困户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二、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切实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的管理,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组长由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第一书记和村委主任担任,成员有支村委成员和贫困户代表组成,确实加强对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使产业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保证每个贫困户最大程度的增加收入,得到实惠。

三、管理办法和措施

(一)光伏产业方面

1、村民委员会每年负责核对提供贫困户名单,并监管财政拨付的贫困户发展产业补助资金。每年负责制定光伏电站收益的具体分配方案。同时将村集体场所房顶用于光伏发电场地的建设,并以场地租赁的形式用以入股。

2、整合扶贫资金34万元,在村委会提供的场地上建设光伏电站(42W)。

3、光伏电站效益分配:光伏电站发电度数*0.85元-税费-电站维护费(每年1000元)。在此基础上按照股份进行分配。

6乔村民委员会要将扶贫产业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营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监督。

7、贫困户的股金按照上级精神中途不能退出。贫困户脱贫三年后要转股给其他贫困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后,贫困户所占股金退回村集体进行重新分配。

(二)合作社带动方面

篇10

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财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精准扶贫,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目标任务

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到

2020

年,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贫困村至少发展一项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从事一项特色种养业,掌握

1-2项实用技术,

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群众脱贫,确保全县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科学设计、项目聚力到户、受益精准,市场导向、群众主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始终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标准,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凝聚社会合力,加强示范引导,注重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工作重点

1、大力支持特色种养业扶贫。

重点支持贫困村立足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粮食、蔬菜、水果和畜禽等种养殖生产专业村,积极推进“一村一品”。结合“百千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其产业示范、创业平台、就业基地等作用,把产业园打造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园、脱贫攻坚的就业园、

“三变”改革的示范园、三产融合的综合体,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优先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支持粮食专业村实施“双千工程”,实行农牧结合、以种定养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支持围绕国道、省道沿线,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和蔬菜贮藏、保鲜等体系建设;支持畜禽养殖专业村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种养殖模式,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支持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参与扶贫意愿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资金扶持或享受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带动和帮扶贫困户通过就业、入股、发展产业等途径增收脱贫。

2、大力支持推进光伏产业扶贫。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重点支持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以及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优先开展光伏扶贫。建立完善光伏扶贫资产监管和收益分配机制,兼顾村集体和贫困户,注重收益精准流向贫困人口。

3、大力支持推进金融扶贫。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贫困村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鼓励协调金融机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贷款产品,重点支持贫困户生产经营活动和增收创收项目。不断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放贷模式,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分贷统还模式。对因无劳动力、户主年龄超过

60

岁的贫困户,可以采取户贷企用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到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组织参股。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的长效机制,及时补充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全面推广面向贫困群体的扶贫小额贷款保险,分散贷款风险。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发展意愿、有贷款意愿、有还款能力和还贷措施的贫困户提供

5

万元以内、

3

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按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的信用贷款,确保全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

4、大力支持推进农村电商扶贫。

积极整合资金,支持加快推进贫困村道路、互联网、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电商发展条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贫困村开办网店及从事电子商务服务免费开展培训。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帮助贫困户对接电商平台。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开办各类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贷款支持,打造一批“电商扶贫村”。

5、大力支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

鼓励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引导贫困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可入股经营的资产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合作、土地托管、土地股权合作、订单保底收购、资金互助等途径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可以折价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财政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投入设施农业、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按不低于

XX%的比率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释放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和收益权。积极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扶贫的清产核资、股权认定、利润核实、收益分配、股权变更、清算退出、资产处置等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科学有效、标准规范、便于操作的管理流程与模式,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扩大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6、大力支持推进村级扶贫工厂建设。

结合特色产业、家庭手工业发展和中心村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坚持科学规范、经济实用、快捷高效、优质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村办公用房、企业厂房、学校房屋等,因地制宜推进村级扶贫工厂建设。建设所需资金,采取财政补助、乡村自筹和社会援建等方式筹措。优先在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实施,分期分批建设,坚持产业项目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加工点。要精心选择带动企业和就业项目,引导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扶持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手工业品牌。推广“龙头企业+扶贫工厂+贫困户”发展模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规划衔接、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2.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运用产业基金、金融资本、社会资金、

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市场、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向贫困村。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贫困村、贫困户、带动贫困人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或倾斜安排。

篇11

1.1小额信贷的定义及性质

由于各国国情和小额信贷模式的不同,国际上对于小额信贷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在《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中提出“小额信贷为贫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业提供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服务、汇款、担保、小额租赁、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务”。笔者认为,他对小额信贷的定义符合世界小额信贷的现状。

通过对各国现代意义小额信贷的总结可以发现,小额信贷本身具有以下特点:(1)属于无抵押信用贷款;(2)贷款金额小;(3)以扶贫为首要目标,为家庭创造基本收入以维持生计、帮助企业生产发展,同时也包括对公益项目的支持,如(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不过,由于各国的经济模式和金融成熟度的不同,现在国际上对小额信贷提品的目的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小额信贷只用于生产,而不应用于消费;另一种则认为小额信贷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生产型的经济活动,还应包括小额的消费信贷。

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小额信贷除了农村扶贫信贷,还应包括着眼于能够帮助自身发展的无抵押的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

首先,就小额信贷本身而言,顾名思义,它就是无抵押、金额小的信用贷款。而我国现有的贷款类型中,无论是农村扶贫信贷或是个人消费信贷,无论是助学贷款还是大学生或下岗职工创业贷款都具有前面所提到的特征,都属于小额信贷的范畴。

其次,就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现实国情而言,我国的小额信贷体系在城镇和农村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状况,我们必须区别对待。

最后,就小额信贷专门法律规制来说,法律本身必须具备的稳定性决定了在制定该法律时必须考虑到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如今,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准入资格和营业范围规制问题除了考虑扶贫性因素外,还应考虑商业性因素已经是一个共识。

1.2小额信贷的法律特点

1.2.1小额信贷属于无抵押和担保的类似项目融资的新型信用贷款

根据我国《贷款通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以贷款有无担保(或担保的方式)为标准,将传统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不论是扶贫型的还是发展型的,其服务对象都是传统信用评估中信用值较低的人群,因此,小额信贷虽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从表面上看极为相似,但实质却完全不同。小额信贷以无抵押为其首要特征,显然也不属于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中的小组互助、互保的制度设计与法律中的“担保”不是同一个概念。我国《担保法》规定担保人属于第三人且必须具有大于借款数额的资产,而小组联保制度中的小组成员则均是借款人,同时也不具备一定大于借款数额的资产。

通过对小额信贷要件和原则的研究,我们发现它实质上与项目融资担保贷款非常类似,项目融资担保是指仅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收益作为担保。首先,两种贷款中,贷款人对项目本身以外的其它资产和收益都没有追索权。其次,两者所提供担保都是以借款所购财产进行担保,即以将来的财产设定担保,这一特点在农村小额信贷和创业小额信贷中更为突出。第三,虽然原因不同,但是项目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原则在小额信贷中也非常适用。项目融资担保的项目建设多需要大资金,承担高风险,且建设周期长,变现性不良好,因此,贷款人和借款人单方承担风险非常不现实。所以,为保证贷款人的债权,要求将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风险要素以某种形式在借款人与项目开发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其他参与者和贷款人之间进行分配,没有任何一方单独承担其全部项目的风险责任,这就是风险分担原则。小额信贷虽没有明确提出这项原则,但是其运作却一直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借贷方作为贫困人口,他们的特殊性、脆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单独承担风险责任,小额信贷扶贫的目的也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以及为小额信贷提供信用评估和项目评估的机构应当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它从本质上将小额信贷与传统贷款区别开来。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小额信贷与项目融资担保贷款存在的巨大差别。项目融资担保是为了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利益,减轻政府和担保人的责任,避免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一种融资形式;而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目标的信用活动。

因此,小额信贷是一种无抵押和担保的类似项目融资的新型信用贷款。

1.2.2法律调整的相对独立性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小额信贷是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物,无论信贷产品和信贷方式都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活动。从法律角度分析,它的要件不同于传统贷款要件。因此,小额信贷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一般都为小额信贷单独制定了法律。

1.2.3许可经营范具有广泛性

传统法律理念中贷款是指金融机构依法把货币资金按约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期限由客户偿还本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因此传统贷款的许可经营范围是局限在货币金融的范畴内的,而小额信贷的许可经营范围与传统贷款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小额信贷机构向其客户提供的产品既包括传统贷款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包括传统贷款所不具备的非金融服务,如提供项目评估、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2小额信贷法律关系

小额信贷法律规范应当是调整小额信贷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各种主体之间因小额信贷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即小额信贷关系。而小额信贷关系除了包括小额信贷领域内各种相关主体之间的小额信贷交易关系,还应当包括国家金融主管机关与各类主体之间的调控和监管关系,即小额信贷管理关系。

从法律性质上讲,小额信贷交易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主体而言,贷款人是债权人,借款人是债务人;就客体而言,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的、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或者其他金融或非金融的服务;就内容而言,是贷款人对借款人享有债权,即依法到期收回贷款本息或收取其它服务费用的请求权,借款人对贷款人负有债务,即向贷款人归还本金、利息或对其享有的其他收费服务付费的义务。小额信贷之债和传统贷款之债一样,也是合同之债。贷款人与借款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借款合同来确定。

小额信贷管理法律关系则是国家或其授权的监管机关在对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及借贷市场实施监管过程中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具体包括: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主体资格的管理关系、对小额信贷业务行为的规制关系以及小额信贷机构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作出的处罚关系。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范畴,应适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篇12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村整片扶贫、生态扶贫搬迁、特色产业扶贫、智力开发扶贫、对口扶贫等措施和办法的推进,全市直辖之初36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温饱“两不愁”问题已彻底解决,贫困发生率由直辖之初的17.1%降低到5.7%,全市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目前,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到2017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庆还要解决1919个贫困村全部整村脱贫、165.9万贫困群众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扶贫开发工作将面临扶贫对象数量大、时间紧的重大挑战。1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12个位于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两个片区的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80%左右,其中,高山贫困人口达60%以上,由于高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易地搬迁扶贫成本不断上升,就地扶贫或易地扶贫难度都大大增加。此外,大多数贫困家庭成员因知识技能缺乏、劳动能力弱,导致转移就业难、就业层次低、增收能力不足,且普遍面临因病、因灾、因学、因失业等返贫风险威胁。

“十三五”时期重庆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有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投入机制

其一建立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和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贫困区县财政从“保运转”向“保民生、促发展”转变。其二生产力宏观布局向贫困地区倾斜,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发展的要求,从基础设施、产业平台、城镇体系全方位夯实发展基础,最终提升贫困区县高端要素集聚及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增强贫困区县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其三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形成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扶贫格局。

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其一按照增加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拓宽农民财产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资源要素量化确权,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其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股权化改造,引导农户及企业以转包、租赁、入股、抵押等多种方式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三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相关改革。尽快建立农村土地实物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为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群进入产业园区、各级城镇创造条件。其四规范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创新经营模式,推进农旅、农商结合,不断增加贫困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

篇13

在保证资产质量稳定、拨备充足的前提下,2016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业绩稳中有升,实现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0.5%,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根据半年报,上半年,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积极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着力加强“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8月26日举办的中期业绩会上,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详尽介绍了该行的发展战略。

资产质量稳定 拨备充足

从半年报看,农业银行在多方面保持了稳定增长。

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8.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到14.52万亿元和9.4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3%和5.5%。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15%和17.63%。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农业银行上半年多措并举向风险宣战,以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数据显示,农业银行上半年拨备覆盖率为177.72%,高于监管的150%的要求,拨贷比4.26%,继续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并在四大行中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据悉,通过落实责任、完善政策流程、强化限额管理、优化资本计量、加强风险考核等手段,农业银行今年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全力维护资产质量稳定。

对此,农业银行行长赵欢表示,下半年还将继续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理力度,全力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强化“三农”特色 精准扶贫创新

上半年农业银行的县域业务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截至6月末,县域金融业务总资产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发放贷款和垫款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吸收存款余额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加快特色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步伐,积极满足“三农”客户金融需求,着力防控“三农”和县域业务风险,全面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本行在县域市场的领先优势。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方面,农业银行在19个省份推广银政合作、“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扶贫模式,围绕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到户扶贫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上半年832个扶贫重点县贷款增加450亿元,增速7.6%,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

服务小微 践行绿色金融

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农业银行坚定践行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小微企业客户结构,积极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有效模式,以全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效能。

截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高于全行贷款增速1.2个百分点。

在深化小微专营机构建设的同时,农业银行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推出并完善“数据网贷”、“网捷贷”等金融产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据了解,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域主要倡议者、实践者和重要的推动者,农业银行同时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大力支持水电、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篇14

本次分解草案中,除已按原执行部门申报的项目对应分解外,厂区道路维修工程95万元按原申报意见,设计由通航部负责,执行由资产中心负责。由资产中心牵头执行,预算执行考核在专班。

二、大额资金支付情况

本年单项支出超过50万元的项目有12个,按上年预算编审会议精神,在编审时,处领导已集体决策,视同已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本年在实际支付时,无需再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

三、政府采购项目情况

本年政采项目共11个,金额1261万元,根据上年审计意见,请项目管理委员会做好采购监管工作。其他非政采项目的采购方式均由项目管理委员会另行确定。

此外省厅下达的预算分解通知中提到的关于落实《湖北省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支持消费扶贫的通知(鄂财采发〔2020〕4号)中要求,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金额不低于当年消费农副产品总额的25%,其中要确保通过“扶贫832平台”采购金额不低于15%。

四、纳入工程结算项目情况

本年验收完成的项目,有12个项目需要在验收后、办理支付前进行工程结算审核,最终支付金额以工程结算审核为准,请提前做好项目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