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范文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46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篇1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现状

1.过于重视教材总结,忽略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在设置教学流程和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教材总结的结论,忽略了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并未重视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熟练掌握思维方法与基础知识,造成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2.课堂教学设置不科学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而教师灌输知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对初中生现实状况的观察,未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限制了学生学习数学之外的兴趣发展.同时,教师在板书以及重难点等方面的教学实践安排不合理,难以使初中生针对知识点完成巩固与复习.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初中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基础知识并不一样,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难以理解教师所传授的课堂内容,同时这些学生也常常因为本身性格内向或是自卑,在课后也不敢向数学教师请教,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无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长期积累,会造成原本基础相对比较弱的初中生厌倦学习数学,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

二、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

1.合理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程相对较为抽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学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导入,使教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并且具备感染力,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

2.创建学习小组,强化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一定要深入讨论与思索,针对疑难问题应该互相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而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智力情况,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要使所有的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流程,使所有的学生认真参加合作学习.另外,在小组长引导下进行讨论与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各个小组学习中,确保所有的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各个小组要选定一个代表,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应资料,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知识,然后进行汇总,最终由小组代表完成总结.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初中生团队合作意识.

3.创造性运用教材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充分展现了开放性数学教学方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并且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经过科学的教学加工,将抽象和严谨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初中生容易接受和便于理解的教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完成探索,有效巩固初中生的基础知识.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问题:若是擦去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剩下了三角形,怎样才能够将此平行四边形重新绘制出来?这时学生要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教材中并没此种设计,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使其认真地学习和参与讨论,最终获取知识.

篇2

【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互动;高效;效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势

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当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教师作为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的新型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通过讨论、交流对话等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互动式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优势: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领导者,而学生被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互动,造成了知识的传播仅仅是单方向的灌输,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不符合新的教育形式的要求。而采用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与老师建立沟通的纽带关系,教师不会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学生不再害怕因回答有所偏颇而受到老师的质疑或其他消极评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讨论中发表个人看法和见解,而且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同时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带着自信积极去提高自己。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中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下“正襟危坐”的倾听者,而是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与老师或同伴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仔细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或见解,清晰地为别人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一起进行合作、交流。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愿地与他人交流数学知识,而且也在不断的互动中提高了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的最好的力量,初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体系上还是内容数量上都与小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这样的突然变化,许多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后没有兴趣学数学,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而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能够根据所讲的知识创立相应的情境,设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交流,积极思考,在这样不断的探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多元化的开发,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互动促高效的具体途径

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互动促高效的具体途径主要有:

(一)提前备好课,为互动式课堂做好准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备课室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提前做好备课工作,能够为课堂的顺利开展与进行提供基本保证。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例如:在讲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在备课时要紧密结合生活,为学生创立情景,启发学生用数学思维参与到互动课堂中。比如说:在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三只羊,要用到数字“1”、“3”,没有人就记作“0”,那么冬天北方城市的气温常常是“零下10度”,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这些用数字都怎么表示呢?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再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进行讨论解决。这样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之中,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在互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互动效果。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虽然也有跟学生的互动,但只是表面上象征性的给与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大部分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学生没有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互动、探讨,造成互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想提高互动效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深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初中数学“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之前都学过或者认识那些图形,学生会说:“正方形、长方形”等等,这些都是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见到的还有哪些,比如说:“房屋建筑、水杯、沙漏”等等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互动效果。

(三)在互动结束时,及时对学生的互动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与反馈,因此,教师在结束互动课堂时,一定要给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老师在互动中注意自己了,让学生觉得自己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很近,这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有自信继续努力,为以后的互动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手段,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与兴趣,还能够在互动中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良好性格的发展以及科学认知态度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认真的贯彻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途径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率低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一定而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如何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成果,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涉及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低效的问题,课堂教学低效与课堂教学低效率不完全等同,低效的范围更广泛。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另一类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在内的各方面原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引发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

2.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和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主观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课,做笔记。从宏观角度讲,应当是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主导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自身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是次要因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

虽说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低负次要责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怠慢的学习状态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进步的根本。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同样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教师,这都是相互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别。有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照顾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以至于放慢教学进度,导致教学内容减少,在后期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加快速度,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把握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所以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有中心点,所谓中心点就是重点和难点,每堂课的内容要围绕中心点进行,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强调一下本课重点,引起学生注意,重点内容教师需要详细讲解,使学生真正地明白理解。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缺乏学习动机,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个比方,教师在课堂上用前半节课的时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后半节课由于学生受到教师的激发和诱导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甚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开端,也是引导学生良好学习的开始,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因材施教

篇4

【关键词】差异;有效教学;初高中衔接;数学学习

一、初高中数学所存在的差异

1内容方面存在的差异

初中数学许多内容都是以通俗、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直观性和趣味性都较强.而高中数学一下子都转化成了抽象的逻辑运算、函数、集合等术语来表述,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更强,知识难度加大,而且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且需要更灵活地去解题,计算也相应的复杂起来,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消化.

2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

初中数学,以几何为例,初中所学都是平面几何,而高中几何,我们要接触的则是立体几何,要在三维立体空间去解析一些立体空间的表面积或体积等.因此,初中数学是基础,本身具备形象化、浅显化、知识容量相对较小这些特点.高中数学的特点则是多元化、广泛性,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严密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以及思维递进性.

二、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系统.在新课程的倡导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着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性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摸清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掌握程度,以便能更顺利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任课教师在前几堂课时,主要侧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摸底测试,然后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掌握得相对薄弱.针对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详细讲解,为以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任课教师也可以在以后教授新知识点时,进行补充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在对初中数学了解的基础上,更快、更全面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的知识.

2侧重于现阶段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初中生,都习惯于慢节奏的学习方法,且对任课教师依赖性强,一旦初升高后,根本无法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综合上述,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势在必行.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点,即听课、复习以及习题诸多方面.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需要一个正常的过渡期,而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手段.如若学生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必然会带着诸多疑问,课堂上教师进行逐一讲解,则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应学会主动探索钻研,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复习,任课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自行梳理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学知识点逐一进行归纳、总结,减少对任课教师的依赖.课后习题及作业,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所犯错误要及时更正,避免下次再犯.通过这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进行深入探究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这需要反复地磨炼才能激发出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知识,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4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爱好,才会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活动,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幻灯片或卡片、几何模型等辅助工具教学,把内容图文并茂地讲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这些新奇事物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广阔

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创新能力及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了解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强化学生联想思维.因为联想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爱学习,并且能树立起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更爱学、好学.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也要一题多样化.学生是通过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自己所学知识的,而大量的反复练习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之,如果教师所提供的习题足够新颖,则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三、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更注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任课教师要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紧紧跟随新课标,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地突破和拓展,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丁聪.坚持“三个结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0(8).

[2]袁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篇5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还需要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数学额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初步的有创新意识和实事求的科学态度。然而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种种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首先,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强导致学习兴趣欠缺。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把知识讲出来,而不是如何针对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造成老师费力的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的在讲台下听。没有针对自己的需求,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老师一笔带过,已经理解的内容却必须听老师多次的讲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其次,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导致学习难度较大。数学知识相对抽象难懂,需要老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共同工作进行理解。例如代数内容与几何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就不同,几何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

第三,注重知识讲解忽视思维能力培养。许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习题讲解来代替学生能力的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教学主体,注重的是老师如何组织课堂呈现知识,而不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授之于鱼”而非“授之于渔”。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假设本市某体育馆准备承办某大歌星的演唱会,邀请本校学生负责票务工作。已知门票的总预算,明星的出场费,以及灯光舞美舞台设计等成本费用,请同学们设计各个片区的门票定价,估算如何定价才能让承包商收回成本,定价之后又该如何售出等。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凭一己之力,学生难以出色的完成。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可以讨论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是开放性问题的情境,没有绝对的正确方案,只有合适和更合理的方案。但学生可以在解决这样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实际问题中,学习建模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分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2.探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独立研究难题:确立假设,查找资料,探索方法,实践方法,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整个过程由学生主动得去完成,老师的角色只是在必要时给予指引。研究课题一旦完成,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就会大大提升;不断成功和探索的过程会诱发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提高考试成绩、让自己有面子等等,而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科学难题等;形成假

设、实践、形成结论、反馈总结经验,周而复始,加以老师的适当指引,学生逐渐会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这极大地有利于科学的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形成。

3.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优于成年人。也许在教师还不明白如何使用新科技技术的时候,学生已经使用娴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已经运用广泛,其优势一目了然。若教师还拘泥于陈旧的表现形式,就会让课堂缺乏活力,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这样的课程模式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包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及方法的理解。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C的大小与三边长度的关系充分地显示在屏幕上,学生通过观察对于a、b、c三个不同的数值,只有当a、b、c满足a2b2=c2时,∠C才会是90°。再如,学习立体图形时,学生可能一时难以将平面几何的视角转化成为立体几何,教学难度大增。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立体图形,并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操作图形的旋转翻转等,让学生体验图形的变化,这样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合作交流,感性的习得并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教师应在备课时苦下功夫,有独到的眼光,平时应注意收集好题、经典题,建立自己的题库,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考点,做一个智慧型研究者,通过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规范书写.对同类题放在一起讲评,有利于总结、归纳、提炼,有利于学生区分,形成专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消化时间.教师何不通过观察学生独立审题、解题过程,让学生暴露不同的思维倾向,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们的认识是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此外,课堂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技巧等。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56—01

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现代教育研究者们对初中时期的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指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期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将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

(一)系统性。尽管初中在小、中、高等时期里占据重要地位,对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承前顾后”的作用。但初中数学教育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要与其它两个时期相互统一,这是数学教学的系统性特点。

(二)复杂性。无论是有理数运算或者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均要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才能取得成效。学生很难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的运算技巧,这些复杂性特点对学生个人领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注重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

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而并非单独集中于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前期是一个准备环节,注重数学课堂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熟悉教材。掌握数学教材的组成结构,熟悉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可否认,数学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书本教材已经十分熟悉,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展开教学[1]。但是,对于一些潜在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书本且深入研究。如:有理数这一章节里,教师不仅要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内容,还应熟悉教材中对有理数符号的应用,在课堂上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前期组织好教学方案且编制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是很关键的,其关系到后续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结合此次课堂的授课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适当地规划编排,从而实施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如:有理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准备有理数方面的素材,以此为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流程的编排,从加、减、乘、除等方面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制作课件。教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开始普遍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技术,辅助教师用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书本教材。新课标体系下,许多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师,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针对不同的书本教材,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制作教学课件,可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也易于学生对数字知识的理解。

三、完善课堂过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有理数教学里,可注重学生对数字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划分等知识,经过适当地引导便可取得教学成效[2]。但是,面对几何知识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如:“图形认识”这一知识点,我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等三个基本线形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讲解知识才能让学生领悟书本教材的内涵,掌握数字、图形等知识的规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应深入性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以“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为例,除了在理论上对两种线形进行阐述外,还必须画出两种线图以作对比。可从“是否存在焦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把握相交线、平行线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内在区别。

(三)能力训练。数学能力主要是针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说,全面训练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做题能力。如:分式方程教学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转换能力,通过适当地习题训练,使初中生对分子、分母的换算更加熟悉,简化分式结构再进行计算;勾股定理教学中,学生掌握两个直角边与一个斜边关系后,选定不同尺寸的直角三角形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运算训练,既锻炼了数字运算能力,也牢固地掌握了定理的本质内涵。

总之,数学学科在许多行业研究中均得到了推广使用,自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以来,数学就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学科内容,一直延续着其日常教学活动方案的执行。制定教学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综合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应详细地了解初中数学的特殊性,以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季广成.浅谈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现代数学,2009.14(10).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策划者和参与者。在提倡减负背景下,当前有很多教师课堂教学高能耗低效率,笔者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教学实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应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从理念上、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不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需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对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用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这样可以弱化数学知识的枯燥感。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一章时,教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把直尺,测出旗杆的高度和鱼塘的宽度吗?”“这些应该怎么去测量呢?”让学生对整个问题充满了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的,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安排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

听十遍不如做一遍,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合理地安排一个强效、短时的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方式的效果反馈给教师,可以让教师较早地发现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正,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不便。笔者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在课堂的最后留下15分钟的时间来做课堂练习,如果时间过短将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如果过长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课堂练习要循序渐进,实行分层练习,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易到难。最底层为基础层,检查学生对书本中基础公式的运用;其次是提高层,检查学生运用公式的灵敏度,做习题时是否能够很迅速地对公式进行变形运用;最后是创新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在一些与生活实践有关的应用题中,考查他们对公式的创新综合性运用。

四、创建和谐、民主、愉悦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严肃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尊敬。同样也是因为这样,让学生对教师心存“敌意”。要实现高效课堂,前提便是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高效的教师,更需要高效的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活动中,和谐、民主、愉悦的师生情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情感输入,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沐浴在教师的关爱中,不断增强自信,克服畏难心理,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期待与信任。特别是针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尊重和关心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五、善于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传统的初中数学评价方式是采取考试的形式,但考试无法检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的评价方式要有所改革,除了考试成绩外,平时的表现也应算在成绩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高效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能及时给予鼓励, 发现学生解题出错时不应该直接批评,应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倾听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以减少学生心中来自于教师和知识的压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使课堂焕发出积极的活力,激发学生全部的潜力,将合作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初中数学课堂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8

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互动教学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从传统意义上的讲演者、灌输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的身份.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师生互动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师生互动要有效,要能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与全面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绝对值的性质”后,为了巩固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探究式的互动环节.提问:+5的绝对值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都能正确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教师又提问: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什么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正数.这时教师不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继续提问:0的绝对值是什么?至此学生才知道上面的回答是错误的,正确的回答是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教师再提问: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几个?不少学生回答是两个,即正数和0.这时教师举例提问:+2,+4,+0.6,这些数是不是正数?这些数的绝对值是同一个数吗?学生受到启发:绝对值等于其本身的数应该有无数个.为了巩固前面的互动效果,教师提问: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几个?这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负数和0.可见,设置有效的师生互动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被教师的讲解与灌输所占用,由于缺少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化与呆滞的局面,机械地做题训练使学生感到苦不堪言,缺少探究机会,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交流中相互补充与借鉴,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例如,在探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教师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解析与灌输,而是让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学生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板和剪刀,课堂上同桌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有的学生把与三角形一个外角不相邻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剪下来.顺次摆放在一起,又将通过三角形的延长线所构成的外角剪下来,他们发现将三角形的外角与两个内角所形成的角叠加在一起,正好是重合的.学生们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探究发现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设置有效的生生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建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组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模式.这种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优中差的学生三类学生构成.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对于难度较低的数学题目可以由每组的学困生参与竞争,对于难度中等的题目可以由每组的中等生参与竞争,难度较高的题目则由各小组的优生参与竞争.最后将各组的各类学生参与竞争的分数综合起来,分数较高者可以成为本班的“优胜数学小组”.初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为了提高本组的成绩,优生会主动帮助中差生,中差生会主动请教优生,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课堂学习局面.同时,教师要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篇9

关键词:数学 质量 合理的目标 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进入初中之后,数学知识的难度有所增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够使数学教学的效率更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摸索,合理组织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需要教学目标的指导,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而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教师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来进行安排,这样才能够使教学目的切实可行。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对需要教授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把握。同时,教师还要把各方面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明确各章节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对学习其它部分的数学知识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只有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才能够游刃有余,把各知识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并做到熟练运用。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和勾股定理有关的一些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让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究。通过进行合理的转变,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新课标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完成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多种情境当中进行数学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在合理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中得到体验,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通过适当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成为了一串串单纯的字母和符号,这样的教学过程必然是令人厌烦的,课堂效率也不会提高。“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意义、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豪感。这就需要教师讲究问题的设计艺术,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设置悬念,通过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不断的进行探索,主动获得新的知识。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好奇心被延续下去,学习兴趣浓烈,课堂教学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习数学知识,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通过自己动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记忆更准确,把课本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必备的一项素质。要想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时时刻刻有一种新鲜感。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字、色等手段的融合,能够把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上来。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农村 初中 有效教学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面对从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来讲,培养他们具有各种能力,使之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应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仅仅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教学。

我们这里的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段拉得很大,个别好一点的学生,有八、九十分,差的只有几分,一个班成了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特后进生的联合体。那么农村初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实践与思考。

一、变“空洞的数学活动”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在创设有效数学活动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应具有适度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挑战。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活动停留在活动的浅层次。

2.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随着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教科书的使用上也随之改变。《标准》提倡教师要创造性、科学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从过去“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从“教”变到“用”,意义大不相同,为教师研发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留下很大的自主空间。

我在教学中经历了几次教科书的改版,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到,无论怎样版本的教科书,由于受篇幅、学习学时的限制,它只能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呈现交付师生在教与学中使用。不可能照顾到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不同的具体实际的差异。因此,教科书这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科书提供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使教科书“校本化”。

三、变“热闹的分层教学”为“有效的分层辅导”

在“优秀率”、“优良率”指标的影响下,班级的教学可能留下很大的落后面。在一个教学班里,有时班级的“优秀率”、“优良率”较高,可能会掩盖住落后面大这一事实。过于追求“优秀率”、“优良率”,可能就会变成精英教学,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差。这一点在农村初中尤为如此。因此真正有效的分层,不应仅是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更应是课堂后的分层辅导,要把课堂上“热闹”的分层教学变为一种能够对中下生有所帮助的分层辅导,把重点向中下生倾斜。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③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B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四、变“无效的练习”为“有效的学案”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将大课题分解为“讲―问”、“讲―练”、“讲―讨论”这种形式,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处于“交往”、“对话”的交互状态。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听课的弊端。把以往上课教师单向的信息流改为师生双向的信息流。

2.把大部分的讲授时间交还给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为主线,把节省出的时间用于照顾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

3.利用学案练习题量大这一优点,将堂上练习与家庭作业整合在一起,把大量原本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解决。在练习的设计上可以分成各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真正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实践证明,经过备课组老师的精心整合编排,利用学案这一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掌握“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个目的能得到落实。

五、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习材料生动活泼、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

篇11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教育还比较少,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难点的渗透,机械地照本宣科所占比例仍然较大,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时间很有限,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的活化,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多;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学习针对性的指导,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的脱节。而学生在学习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学生学习中的方式方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学生本身个性和接受能力等,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既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也无法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获得更强的能力。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总的来说,我们首先应找准问题的症结,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实施“高效”教学。那么初中数学要达到课堂高效,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应用数学加以思考。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在很多学生看来那么“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动机不减。

第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我觉得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笔者曾在自己任教班级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喜欢数学”的仅占30%。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等。

第三,科学评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老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篇12

一、认真钻研初高中数学课改教材,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在知识点上主要侧重记忆,学生在记住相关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后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学生都是习惯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 从升学考试来看,由于中考难度不是很大而且教师讲解细致,练习全面,类型归纳准确,在中考时,一般都有相关的模式或题型可以对号入座,这样取得高分也就不是很困难.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注重研究变量关系,既重视定量的计算,且需要定性的研究,注重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不仅要强调教材内容,还需要拓展课外知识,不仅强调知识,更是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及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总结反思和触类旁通,但高一新生往往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中的自学、阅读、复习、反思等必要环节处理不当,同时高一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又比较缺乏. 由于高考的难度要求有别于中考,以前的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较紧密,但实施新课程后,多数高中老师对初中课标一些变化的内容都不是很了解,且大部分高一老师是从毕业班又回到高一的,这时往往用高三的学习要求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高一新生来是说反差太大,如果中间再缺乏过渡过程,那么高一新生基本上不能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重视联系,使高一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总的来说,现在的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数形结合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意义的了解优于之前. 学生在数学的直觉上有较好的表现,但与此同时学生也表现出对待学习缺少耐心,缺乏深入的思考,停留于表面,理性思维能力也明显下降. 高一的新生因为在初中能够使用计算器,笔算与口算能力整体较弱,计算的准确率大大降低. 初中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较强,但因为弱化几何证明的教学,降低演绎推理难度,造成部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严谨性不足. 高中新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推理论证、计算求解等基本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密切注意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加以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编写较通俗易懂,趣味性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叙述方式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容易记住结论并掌握. 但高中新课程数学中的大部分的概念比较抽象,定理严谨,前后逻辑性强,教材叙述严谨,而且内容多,难度大,类型多,方法活,计算比较复杂,体现了“起点高、容量多、难度大”的特点. 因此在高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多一点的课堂时间,鼓励他们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切忌“满堂灌”. 在高一的入门教学中,更要注意放低起点,扎实教好课本知识,关注学生的参与,加强互动. 对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脱节的内容应及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并尽量让学生对补充的内容进行自主讨论和探究.

三、科学规划,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一教师要遵偱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地规划高一教学. 例如在刚开始的必修一的“集合”教学中,我们不能指望用四、五节课就解决有关集合的所有问题,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其实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会不断地使用,逐步熟练,逐步掌握. 但部分高一教师在一开始就举这样的例题:试判断A = {x|y = x2 + 1},B = {y|y = x2 +1},C={(x,y)|y = x2 + 1} 这三个集合的区别. 这个问题对相当部分同学是有难度的,这里其实是关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图像的问题,其实等到了第二章节学完函数之后再来做这道题,大部分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 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不要过早地拓展与加深,这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打击了学习信心,更关键的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高一教师一定要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教材体系,科学安排进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学.

在课堂上,多利用教科书的引导性作用,特别是教材上的“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索.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设计教学,通过猜测、类比、推广等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他们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逐渐领悟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缜密的分析、严谨的推理论证、有机的联系来揭示数学的美. 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对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要及时地肯定,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使得数学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愉快和富有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真正达到教学的高效性.

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成高一新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成绩下滑严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学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我们发现高一的学困生中有知识能力缺陷的学生,但更多的是还是初中基础能力都不错,到了高中由于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对,偏离了方向,学习效果不好,成绩始终不理想. 高中的数学内容在教学容量、难度上都高于初中,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或者是上课时听得懂,但到了课后的作业就做不来,或者刚教的内容会做,过几天就又忘记. 因此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足,进行调整,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篇13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 学生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就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最基本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它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据。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还比较少,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难点的渗透,机械地照本宣科教学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时间很有限,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 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多。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学习针对性的指导;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 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了教与学的脱节。其次,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数学基础的好坏、学生学习中的方式方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学生本身个性和接受能力等,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自学能力薄弱,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既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也无法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探讨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获得更强的能力。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总的来说,我们首先应找准问题的症结,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实施“高效”教学。那么初中数学要达到课堂高效,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一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动机不减。

2.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我觉得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笔者曾在自己任教班级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喜欢数学”的仅占30%。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等。

3.科学评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老师乐意“教”, 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他们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因势利导,抓住初中学生特点

篇14

一、出示目标导学,自学寻求疑难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直接地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率不高。而以学定教所提倡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目标的指引下自主学习,求疑问难,从而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首先,要注重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了解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虽然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还未建立解方程概念。为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中的背景资料作为导入,用幻灯片展示阿尔?花拉子米的故事,提出问题:“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再出示目标引导自学。其次,要注重通过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些目标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学习。如在“从分数到分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新课后,提出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对教材中的例题试解。学生自主学习后以问题“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如何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如何求出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来进行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在该过程中,教师也可在导入新课后,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问题,然后检查。

二、推进设疑自学

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要比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流程设置一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推动教学进程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时,主要探讨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及其应用。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提问:“当两个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只有一组边相等或者角相等时,那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以及“从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任意选出其中 3 个元素,那么有多少种选择方法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用一张长方形的纸任意裁剪一个三角形,将这个长方形纸重新剪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什么办法,能够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最后,有位学生提出“利用一个直角,再量其他两边长度”。教师要求全班学生按照该学生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全班学生通过测量、验证、交流等,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有教师提问,也有学生动手操作,得出问题答案,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三、突出教学趣味,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