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股票概念范文

数字经济股票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经济股票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经济股票概念

篇1

【关键词】 信息产品 信息市场 信息服务

信息产品是在信息化社会中产生的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服务性产品,新闻产品、媒体产品、广告、软件产品、网站产品等是信息产品的主要内容。信息市场是以提供各种信息来满足用户需要的信息交换的场所。

一、信息产品的演进

产品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在以信息和服务为主要商业竞争力的“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的作用和侧重点发生了转移,传统意义上局限于点线面等物质形态的设计内容正受到挑战。

信息产品可分为有形信息产品和无形信息产品。有形信息产品是必须依附于物质载体存在的信息产品,也可称之为信息物品。有形信息产品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其内容不随物质载体形态的转换而改变的信息产品,如科技信息产品、经济信息产品等,绝大多数有形信息产品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因物质载体形态的转换而改变其内容的信息产品,如工艺、美术方面的信息产品。

无形信息产品是指无固定物质载体的信息产品,它是伴随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这类信息产品是可以脱离物质载体而存在的,或者以人脑为贮存载体,或者以声波、电磁波、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在课堂教学、广播电视服务、口头咨询服务中,用户只能得到无形的信息。

非物质社会是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社会;非物质化是受物质文化影响而呈现出的某些共同特征的趋势。无形信息产品就是一种非物质化产品,且这些产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数字产品

数字产品就是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的交换物,包括:内容性数字产品、交换工具型数字产品、数字过程及服务。数字产品具有不易破坏性、可改变性、可复制性等特征。

不易破坏性。数字产品的存在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物质可损坏,而数字产品本身不易被破坏。只要数字产品能被正确地使用和存储,无论反复使用多少次,数字产品的质量都不会下降,没有耐用与不耐用之分。

可改变性。数字产品的内容可以改变,它们很容易被定制或随时被修改,生产商不能控制其产品的完整性。数字产品一旦被下载,就很难在用户级上控制内容的完整性,尽管可以验证数字产品是否被改过,如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但程度和范围都非常小。

可复制性。大量的信息产品都具有可复制性,但这里特指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的可复制性。这一方面给数字产品生产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又为数字产品的盗版活动提供了边际生产成本低廉的制造基础,从而给数字产品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网络产品

网络产品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商品,可以用专门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来查找,继而消费。网络信息产品不但具有一般信息产品的内在特征,它还有一些更为独特之处:及时性、低成本性、易被知性、充分共享性、可追溯性。

3、数码产品

数码产品以电子技术和软件为产品的核心部分,大部分功能由软件完成,“非物质化”特征在此类产品中最明显,也以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

4、带有数字或网络功能的产品

有数字或网络功能的产品以智能家电、智能化汽车等产品为代表。此类产品是传统产品的“数字版”,数字技术优化了传统产品的功能,为其提高了附加值,使产品的局部直接体现“非物质化”特征。

5、概念性产品

概念性产品如概念手机、概念汽车、概念手表等。试图颠覆传统产品的理念,探索未来趋势的产品大多呈现概念性的“非物质”特征。

二、信息市场的演进与变化

前已叙及,信息市场是以提供各种信息来满足用户需要的信息交换的场所,信息市场有多种类型。一是供需对应型市场,即由单一的信息供求双方就某个具体问题而进行的信息交换市场;二是网络咨询型市场,即信息生产经营机构或咨询机构同时为许多信息需求者服务的信息市场;三是大众传媒介型信息市场,即以大众传播手段传播的信息交换市场;四是科技成果信息市场,即由一种专利机构或科研机构或科研成果信息所有者直接从事的信息交换市场;五是通信信息市场,即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交换的信息交换市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冲击,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1、分类信息市场

从2004年开始,分类信息网站风靡市场。但据中国软件资讯网报道,国内目前的分类信息网站主要有三个: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他们尽相抢占国内分类信息市场。

前不久,58同城网CEO姚劲波先生对外宣称“传统分类信息网站已死”,传统分类信息网站无法解决信用体系、及时沟通、位置服务等问题。58同城网的新战略是继续向“生活服务平台”转型,赶集网和百姓网则加快深耕垂直细分领域。

根据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监测数据,2014年6月5日―11日,58同城网的日均PV为54210000,赶集网为49140000,百姓网为7200000,58同城网是赶集网的1.1倍,是百姓网的7.5倍;另外,58同城网的日均UV是赶集网的1.8倍,是百姓网的4.6倍。三方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如图1所示。

与其他行业的前三强不一样,赶集网、百姓网和58同城网的差距比较大。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对于差距较大的赶集网、百姓网而言,选择垂直领域突围是比较现实的方式。

2014年,赶集网集中进攻在线招聘这一垂直领域,目标是两年内在线招聘营收超15亿元,全面赶超前程无忧。

百姓网企图通过免费战略从对手的盘子抢食。其针对营业收入超过50%以上的产品,包括最赚钱的房产、招聘类目,对用户免费开放。据其透露的数据显示,免费模式推行一个月后,每天有数千人级的流量增加,目前已有近10万用户在使用房产管家和招聘管家。

从模式来看,百姓网创始人王建硕认为,58同城网和赶集网走的是以极高的成本和收费运营模式;百姓网走的是更贴近Craigslist的轻模式,“所有的成本加在一起也就不到100人的团队,极低的服务器成本,几乎为零的广告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58同城网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一定的垄断地位,但是单纯地向商家卖广告很快会触到天花板,这也是他们现在走差异化往线下纵深发展的原因之一,短期内不会发生并购,但赶集网和百姓网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2、不对称信息房地产市场

现实经济和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市场参与双方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是非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博弈的本质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和应用。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不对称信息市场。由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处在不同的立场和地位上,掌握的信息和权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各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在各个层面上开展静态和动态的博弈。房地产商对商品房的定价选择与消费者的决策,构成信息不完全的动态博弈。政府的策略行为可以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

3、不对称信息股票市场

不对称信息市场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社会分工以及专业化的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对任何经济市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证券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和作用又是其他市场所不能比拟的。正是信息决定着股票的市场价格,决定着投资者的行为,因而股票市场的信息是否对称,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市场效率。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欧美成熟股市要严重得多。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了一级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二级市场上造成了股票的“逆向选择”和严重投机行为。因此,应该加强监管、增大惩罚力度,从而减少上市公司信息不披露或延期披露、虚假披露的现象。

三、“信息服务”是核心

信息服务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信息管理学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领域,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信息服务活动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这一意义上看,信息服务实际上是传播信息、交流信息,实现信息增值的一项活动。

“信息服务”是应有之意,信息产品、信息市场的演进与变化,更彰显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深广度。

服务型经济的到来使得出售服务成为未来企业的必然趋势,用户得益的是绩效。使用CDMA的用户,购买的是联通公司的服务产品,手机只是“赠送”;Dell出售的不仅仅是电脑,而是“系列售后服务”;惠普的“手”系列广告,通篇没有出现电脑的实物,而是叙述了所有用电脑可以做到的事情。这都充分说明了用户对产品的诉求点在于其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很多曾经以硬件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企业(如IBM、EPSON等),其目录里看到的是“产品&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围绕“解决方案”而成,产品会随时根据客户的需要而改变或重新设计,产品成为服务的一部分而出售。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是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信息服务业主要有三大类: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信息内容)产业。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包括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维修培训、电子出版、展览等方面的业务。其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服务和专业计算机服务两大块。网络信息服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等;专业计算机服务包括系统集成、咨询、培训、维护和设施管理等服务。

服务业是“绿色产业”,尤其是现代信息服务业,它的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对传统原材料消耗却很少。在目前看来,只有加大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投入,用“软性投入”替代工业经济模式中能源、资源等“硬性消耗”,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带来的高盈利、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人才,也是世界各国重视该行业的重要理由。

【参考文献】

篇2

高科技、网络股的调整可以看成是阶段性的必然,但就新经济而言,怀疑它,或许只能证明我们自己对时代的无知和麻木。无论如何,网络经济是大势所趋。 基于产业调整与发展的基本面,未来的市场一定会在融入现实的网络股与信息产业基础的高科技股带领下,走向前途光明的未来。不过,网络股的大起大落,引起的反思又明确地告诉人们,网络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活动的实体,重要的不仅仅是创造概念,而是必须寻找到盈利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特网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股逐渐成为美国股市的新贵。网络股创造一夜暴富的奇迹始于1995年。这一年,开发因特网浏览器软件的网景公司上市。这家投资17000万美元、成立16个月未盈利一分钱的公司,一夜之间变成市场价值20亿美元的巨人,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神话。紧接着综合门户网站美国在线和搜索引擎网站雅虎先后掀起热潮。雅虎股票在上市一年多后开始狂涨,股票价格一度达到450美元。

网络股突然间成了点石成金的魔杖。1997年5月,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上市。1998年电子商务热疯一时,人们突然发现亚马逊的模式就是虚拟市场战胜现实市场的最佳范例。到1998年11月30日,亚马逊股票涨了23倍,三个月后再涨4倍,规模达到400亿美元。同样,1995年美国在线想与网景合作,当时美国在线的市场价值仅为网景的1/10,然而1998年底,美国在线在购并其他公司后的价值已是网景的10倍。新世纪伊始,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再一次向人们展现了互联网的无限扩张力和美好前景。

网络股的持续走红启动了美国的网络经济。经济学家通常把网络经济看作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侧面、一种表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1999年因特网给美国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增加了230万个就业机会。网络经济已经超过了电信(3000亿美元)和民航(3550亿美元)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并在追赶出版业(7500亿美元)和保健产业(1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还在以68%的年增长率飞速发展。

网络经济无疑是一种最具传奇色彩的经济形态。这一方面得益于它兴起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它极大地缩短了通往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的路程。

网络及其相关产业就像一个神话,不断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推出一个个像比尔·盖茨、杨致远、戴尔这样的亿万富翁。如果说福特(汽车)、洛克菲勒(石油)堪称昨日美国财富与繁荣的象征,那么微软、雅虎、思科似乎就代表了全球财富潮流的新方向。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在感叹:互联网是获取财富的关键!

那么,网络股崛起的内在逻辑是什么?网络股的崛起究竟是经济发展潮流在资本市场的生动体现还是潮流中的泡沫呢?

事实上推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概念股持续倍增的内在动力,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它所导致的生产与服务成本的下降和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信息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可以通过“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和“雅虎法则”进行描述,人们称之为网络时代的新规则。

20世纪60年代以后,半导体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与些同时,半导体的价格却以6次级数在下降;半导体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的局面已经持续30多年,估计还将持续20年。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揭示了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作为信息产业内部的发动机,以指数形式实现持续变革的作用。

与之惊人相似的是,90年代以来,互联网络不仅呈现了这种超乎寻常的指数增长趋势,而且爆炸性地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和扩张。计算机网络的数目越多,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就越大。换句话说就是,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结点数目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梅特卡夫法则。梅特卡夫法则揭示了互联网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而呈算术级数增长或二次方程式的增长的规则。

摩尔定律为实践所证明,梅特卡夫法则有精确的理论证明。继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之后,新经济中又冒出了“雅虎法则”。“雅虎法则”是指:“只要雅虎继续控制着挑战所有历史先例和逻辑的价格/收入比,互联网将继续是投放金钱的巨大场所。”雅虎法则提示了金钱(财富流量)与信息名义价格和货币收入之比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连串的数字让人感到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截止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2亿,而据预测,未来5年内,这个数字会一路攀升,突破10亿大关;1999年,在线交易已达312亿美元,而有人预测2001年这个数字会狂涨到3000亿美元,呈现近乎10倍的增长。

 互联网络这种疯狂般的增长震惊了世界,以至于许多专家断言人类新的文明时代已经到来。尽管还不能够像半导体技术一样,大致估计出互联网络的倍增极限和倍增周期。但是,无论是工业、流通业、金融业还是媒体传播业,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事业机构,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场围绕半导体和互联网络的出现所发生的变革。第三次浪潮掀起的信息化革命,有力地支撑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是否会以现在的增长势头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网络经济是否会实现持续增长,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作出了精确的分析和预测:15年以后半导体和光通信的应用最终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将达到高峰期,人类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大大下降,信息技术产业压倒一切传统工业而成为21世纪经济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和就业的主要机会来源于信息技术产业。

对于网络经济特别是网络概念股是否有泡沫成分,雅虎法则提出的“价格/收入比”无疑是一个现成的分析框架。从传统的工业货币价值观看,收入是指物质资产的实际收益,而股票价格应是前者的名义形式,但它代表的不是“物质资产”,而是“物质资产+信息资产”,信息资产包括品牌、预期市场占有率、用户信息与规模、未来市场需求控制等无形资产。事实上,后者更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的进程中,网络经济的新规则是:财富货币转移方向,将是在信息资产支配物质资产中形成的名义价格对传统财务收入保持较高比率的地方。

利用这样一个新规则,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股票会在增长过程中几倍地超过其财务收入。在互联网股票价格中,不仅包含了工业财会标准衡量的物质资产的作用,更包含着信息资产的贡献。显然,这里的财务收入,只是一个工业价值的概念,是工业性质的财富,它并不能对应整个财富。这一点从雅虎的市场能力与收入之间高达40倍数比就可以看出来。人们看好雅虎股票,不光是看好它的工业市场能力,更是在肯定它的信息市场能力,这种能力已通过1.15亿/日的页面访问率得到证明。许多人都不能确知靠信息力量到底怎么能实现财富的转移,雅虎的案例提供了证据。

另外,从巴菲特与盖茨这两个代表工业经济与网络经济的人物中也可以证实这一结论。巴菲特先生是世界股票大王,但是声称从不关心股票的盖茨凭微软股票,轻松摘走巴菲特多年世界首富的桂冠,令一生兢兢业业研究股票的巴菲特黯然失色。可以认为,巴菲特和盖茨实际上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正在转型之中的两种经济规则。一个代表汽车、钢铁的传统工业股,遵循货币法则。另一个代表互联网高科技股,遵循信息法则。今天,互联网公司股票搅乱了整个华尔街的传统秩序,也就是说信息法则正在取代货币法则。结果,经过一百多年工业社会财富积累的资本家,正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财富转移给信息社会的新宠儿们。工业资本家惊恐这个无法控制的财富转移,但是对新规则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篇3

本文从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和股市现状出发,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股票投资潜存的风险和机会。根据多年的股市投资经验,从股票的选择、如何进行交易以及投资者交易时心理状态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给普通投资者提供实用的投资策略,以便更好地在股票投资中规避风险获得收益。

【关键词】

选股;热点分析;风险控制;交易策略;心态

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惨痛的下跌,从07年最高点6124点下跌至1664点,时至今日大盘还在2000点徘徊,更多的个股更是长期盘整在越来越低的底部,大多数股民都损失惨痛,只能遥望当年的高点日夜哀叹!在欧美经济缓慢复苏时,股市却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点位,甚至屡创新高。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经济发展速度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经济发展动力还在,经济发展的潜力仍值得期待,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经济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注入了强心剂,为什么中国股市却四年全球垫底。所有的新老股民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啦?中国股市要走向何方?中国股市还有投资的价值吗?

有很多现象已经达成共识: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中国股市就是圈钱的工具,无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中国的资本市场造就了无数的千万亿万富翁、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财富神话,这些都是亿万普通投资者给捧出来的,他们的一路狂欢流淌着多少散户的血和泪。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从IPO开始,就掺杂着太多参股各方的利益、隐藏着无数的欺诈和虚假,投行不负责任的调研和路演,同样的公司上市定价五花八门,相差十万八千里,消息的不对称监管不到位……导致散户处在一个任人宰割的市场,中国的股民除了伤心就是绝望,因此越来越多的老股民选择了默默离开,离开了这个令人伤心的市场。同时,也会有新的股民进入这个市场。

离开抑或是进入,孰对孰错呢?对于这些人的抉择我们不妄加评判,因为每个人都是再三考虑后做出选择,离开有离开的理由,进入也有进入的目的。

我在这里只是阐述自己对于股市投资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鉴于目前的现实情况,房价高企远远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接受范围、实体投资进出难度大风险也大,存银行你的存款实际购买力永远都在缩水,民间借贷收益颇高但是可能出现血本无归,也没有什么别的投资渠道。而此时,股市已经经历了五年多的底部徘徊,从国家经济政策改革发展方向分析,改革主要思路已经逐步形成经济增速也趋稳,从权重股分析,个股的市盈率市净率已经是处于历史低位;从股市少数人获利的角度考虑,在大部分人亏损累累绝望离开的时候,也是少数人进场建仓的时候了。所以我觉得股市现在是值得投资的,逐步介入股市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针对2013年的整体经济情况,CPI逐步上涨,资金面相对短缺,房地产调控远远未到位,创业板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加上股市大环境的影响,很难有趋势性情,整体行情维持震荡调整为主,只会出现结构性行情,中长期重点关注券商、金融改革、环保、海洋经济、城镇化概念股票,短期交易性可重点关注创业板、电子信息等相关热点板块。

下面我从选股、交易策略、实用交易经验三个方面一一详述。

1 选股策略

在选择股票之前,要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股票,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如果追求收益稳定、风险小,就选择绩优股大盘股,如果追求高收益就选择小盘股,风险大波动幅度大。

选股标准:技术形态、市场热点、基本面、主力资金介入情况、题材概念、季节性等因素。

1.1 技术形态

从均线系统(日线、周线、月线产生共振形态)选股。根据日K线、分时线还可以看出短期主力行为,如近期大盘底部个股出现脉冲式上涨,大多是主力在进货,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随着大盘回落的时候就可以果断进入。

1.2 市场热点

大盘在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热点(近期热点创业板、城镇化、信息服务、环保以及具体有题材的个股)。

1.3 基本面选股

(1)股票的特别价格(包括实施的增发价格、股权激励价格、大股东增持的价格、可转债价格);(2)两高:业绩高增长,高比例送转方案,或者也可以看净资产价格高、未分配利润高,等等。根据业绩和高送转方案选股时,要充分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往往需要根据股价前期运行情况逆向思维,也就是预防所谓的“见光死”(主力在公司业绩好时拉高出货)和“利空出尽”(在业绩差时趁机打压获取筹码)。(3)突发事件:比如说公司内部高管被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中日因事件发生冲突等;(4)业绩承诺:大股东承诺未来三年业绩保证情况或者分红送配情况;(5)项目(重大工程中标通知、重大科研立项、生产批文等)(6)行业、毛利率等其他基本面条件。行业选股看国家政策导向,比如说近两天崛起的海洋经济概念股,其中亚星锚链,其涉及的概念很多,主要包括海工装备概念、高端装备概念、航母概念、军工概念、海洋经济概念、南海概念,可以炒作的题材很多。而且现在股价不到发行价格的三分之一,每股净资产和未分配利润都很高,可以适当介入,中长期持有的收益可以预见。

1.4 主力资金建仓情况

结合相关软件,判断主力资金建仓情况。

1.5 题材概念

指个股的相关重组、收购、利好因素等。

1.6 季节性因素

指相关行业的周期性,例如消费板块有消费旺季、旅游板块有旅游旺季。

1.7 盯盘选股

如果你是做短线交易的,选择股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在涨跌停榜上选择股票,这些股票市场关注度高,所以波动幅度很大适合做短线交易。

1.8 价值投资选股

在这几年股市下跌过程中,很多小盘次新股已经远远低于发行价,可以在经过筛选之后,进行行业分析,买入适量的这些股票长期持有,一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2 交易策略

2.1 交易原则

宁可错过、不可买错,一定要买熟悉的股票,不要盲目听信推荐买入股票。

2.2 资金控制或仓位控制

根据大盘情况来决定买入资金的仓位、个股买入资金分配比例以及不同资金进行短线和中线投资的分配比例。合理控制仓位,不要想着收益最大化,这种总想满仓待涨的思想很可怕,往后招致较大的损失。

2.3 交易计划

(会根据大盘和个股情况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具体的交易计划包括建仓、加仓、持股、卖出四步。

建仓:具体买入点会根据不同的方法的盈利模式来确定买入点。随着大盘的走势逐步分批买入;

加仓:根据主力资金洗盘情况和加仓形态出现来判断。

持股:个股启动点到目前为止上涨幅度不大,主力资金继续介入,

K线形态和均线形态保持上升趋势。

卖出:上涨幅度很大,主力资金已开始大幅流出,持续出现放量滞涨的情况。

2.4 交易总结

要对一个股票从选股到卖出全过程的细节做一个全面总结,以便下次更完善的制定交易策略。

3 实用的股票投资心得

3.1 学会空仓

散户亏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涨时空仓或者轻仓,下跌时重仓甚至满仓。一定要学会空仓,小跌小买小涨小卖,大跌大买大涨大卖。不要怕踏空,只要手里有钱,随时都有机会。

3.2 战胜自我

所有的投资者都会有贪婪和恐惧的心理,股票买卖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控制自己心理、如何克服常人心理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逆向思维。在你高兴的时候忘乎所以的时候,就是风险到来的时候;在你恐惧绝望的时候,意味着机会很快就要到来了。

3.3 多看少动

在买卖一支股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它,不要盲目地买入被套牢之后才去研究它。看好一只股票,就可以经常观察它盯着它,分析主力的操作手法。

3.4 强者恒强

买卖股票一定要买强势的股票,比如反弹时率先涨停的、连续涨停的、涨停次数多的,这些股票在回调的时候可以适当介入,主力反复炒作的可能性大。

3.5 选择合适的买卖时间

股市有句话“盘久必跌”,在缩量盘整的时候,要观望为宜;在大盘大幅度调整的时候,通常第二天还会趋势性的下跌,所以在大跌中不要盲目买入。

3.6 注意观察个股走势

如果上涨趋势明显呈慢牛走势但是中间“砸个大坑”的,一般都是自己坐庄。

3.7 比较原则

每一个进入股票市场的人,都是受到周边同事、亲朋好友的影响进来的。所以观察比较选择好买入时机也是一个人在买卖股票中获利的好方法。在别人买入股票亏损累累的时候,你大胆介入,获利是必然的。

4 总结

股市能投资吗?当然可以。股市有风险吗?当然有。但是,股市里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个人的判断。跟着大众思维在走,永远不会获得成功。不要在市场行情一片叫好的时候,你看到参与其中的人都获利了,你才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大着胆子跟着进入,那样结局一定会很悲惨,07年全民排队买股票买基金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在众人谈股色变不愿提及股票的时候,你敢于进入,才会有所收获。股市里赢家永远属于少数人,你说呢?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S.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4

相比而言,国内经济则继续处于低位低波动状态,并未像海外发达经济体一样,遭遇到预期的大幅下滑。我们观察到最新旬度发电量,表明了经济情况环比有所改善。而与此同时,国庆期间限贷政策的松绑,对房地产市场的正面影响,也开始体现在销售的数字上。

海外市场的动荡和国内经济的波澜不惊,则凸显了当前A股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价值。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四季度的投资策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以人为本”。遵循的改革方向、企业家的资本动向、海外投资者的配置偏好,以及更为重要的国内普通投资者的市场情绪。基于此,股票市场仍将孕育很多收益机会,结构化特征继续强于趋势性特征。

篇5

信息化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是很多人最头疼的学科之一,一般数学分类为代数、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数学,等。其中让人头疼未必是所有分支,也可能你代数不好但是几何却很好,也可能对概率事件天生敏感,但是空间几何很薄弱,但是毫无疑问的,数学很伟大,但是数学很不好搞。

我想这个不好搞也许是数学教育搞错了,数学教育喜欢深挖,直到把人挖得精疲力竭为止。其实数学不是那么可怕,只是我们把有意思的部分选择性忽略罢了。

我一直想一件事情,就是把生活数字化,这其实是可能的,但是我没有掌握。本身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数学世界,只是很多东西我们尚未数字化而已。比如我们的收入和支出,比如我们的家庭用具,再比如我们做选择考虑的利益取向。这些都可以用数学去描述。我有时想起来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只是常常又觉得无从下手,因为不是所有的数字都会在行为的当下立马呈现出来,也不是呈现出来就都很重要,而且你必须要主动去记下来,可是这又极其的麻烦,时间长了确实可以做出很漂亮的表,但是又觉得得不偿失。不过我们生活在数学世界的一个佐证是,计算机的世界就是由1和0两个数字构建起来的虚拟空间。

而实际上数学家是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数学存在的,比如黄金分割数以及迷宫、魔方,等。在发现这些东西的时候,数学家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满发现一个未知领域的兴奋。

我认为数学除了可以分为代数、几何、拓扑、混沌、罗曼几何、集合、概率、虚数、三角几何、数论……这些数不胜数的而且无穷尽的分类之外,还可以用新的分类,便于建立对数学的兴趣。

那就是:运算系统、对应法则系统、数的系统、逻辑系统。

运算法则系统就是加、减、乘、除。这是最基本的系统,和逻辑没有关系,只有对错之分。但是掌握运算法则系统很简单,只要你知道加减乘除就可以,而实际上在做题时算错很少是直接由运算系统没有掌握引起的,就像5乘以5很少有人会算错,错是错在逻辑没有理清楚。

逻辑系统包括: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四条基本逻辑规律。其实还不是如此简单,因为具体运算是数字的相互作用,不是概念的相互作用。其实逻辑系统包括在数学分类之中,比如三角函数的逻辑系统、虚数的逻辑系统、微积分的逻辑系统、数论逻辑系统、混沌逻辑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封闭的,有各自的逻辑起作用。很多时候说做错题了,其实重要原因就是逻辑系统没有掌握好,那么逻辑系统有没有掌握好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对应法则。

我觉得一个人掌握数学的高低最根本的就是他能掌握多少对应法则,以及其相互关系。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每个函数都有类似的结构,但是其演化出来的对应法则随着参数的变化是无数多个的,比如最基本的y=ax+b,光是a就有无数种可能,每个可能都是一条对应法则。

这样,当看到数学成绩很悲催的时候不要觉得是马虎造成的,马虎是运算系统掌握出了错,比如5乘以5得数算成26,一般出错是因为逻辑含糊导致紧张才出现运算问题,因为基本运算在小学4年级基本就没问题了。

数学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运算上,而是理解上。确实,你不需要计算那么复杂的微积分,但是当你看到股票涨跌的时候,是通过数轴上的曲线领悟的,而且不光是看到表面还要看到曲线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曲线变化?当然,各种分析可能纷繁复杂,多数是无效信息,你还得必须自己分辨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无用的,甚至自己判断信息推断结果,也就是每个因素对股票影响的权重是不一样的。那么你能说数学毫无用处吗?当然不是。

还是拿股票曲线为例,很多人热衷于神秘主义,但是有限,其中最显著的是波动理论,确实股票是很像水波,但是你如果看到的不是波纹而是风,甚至不是风而是地震,那么波动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了。

股票曲线的规律确实很有意思,最少它绝不可能是一个自变量决定的,因此精确预测非常困难,数学中你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需要所有其他未知数确定,只要有一个未确定,那么这条曲线就是一条平滑和连续的曲线,而股票呈现的绝不是平滑和连续的曲线,可见其未知数是很多的,哪能精确计算呢?所以看表面不如看其背后的参与者,涨跌、买卖、庄家和散户、政策和现状……这些才是股票规律的决定因素。

除了股票,你能看到的图表真是太多了,如果不学一点数学是不可能的。不说那些统计数据,就说做生意想做大也必须要有数学敏感。所以现实中的数学不是你能掌握多少条对应法则,而是你需要理解多少现实背后的本质,这些本质影响着你能不能抓住重要的,而不是为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搞得垂头丧气。

而这种函数化和量化的办法就是微观经济学一直用的方法。比如供给和需求曲线,比如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应,等等。

篇6

【关键词】锚定效应;行为财务;金融市场

自1980年以来,行为财务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研究领域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理论无法解释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另一方面是KahnemanandTverskey(1979)的展望理论解释了许多传统财务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以展望理论为基础推导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逐渐地引入到金融市场中,对资本市场的异常现象作出独特的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包括:对信息的反应、股票价格的变动、公司治理中行为的原因等。

一、锚定效应的起源和确立

Tversky和Kahneman(1974)通过经典的“幸运轮”实验发现了著名的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他们认为不同初始值会对以后的数值估计产生影响,且估计值将偏向于初始值,高初始值将使估计值偏高,低初始值将使估计值偏低。也就是说,个体的判断是以初始值,或者说是以“锚”为依据,然后进行不充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即所谓的“锚定与调整”(Anchoingandadjustment)。其实早在之前就有研究表明,个人在对于不确定数量的数字做估计时,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确定出一个起始值,并在起始值附近对估计的数学作出相应调整(SlovicandLichtenstEin,1971)。

随着锚定效应这一行为金融学概念的提出,就有大量的研究学者证明它的存在。TverskyandKahneman(1974)认为当个人鉴估某些事件的数量时,其起始值的设定,也就是定位,会因为问题被陈述时所提到的任何数量所影响,而且常常是不适当地被影响着。Cutler,PoterbaandSummers(1989)发现当重要消息发生时,股票市场价格通常只会有些许变化,随后才会在没有什么大消息发生时发生巨幅变动。

Cutler,PoterbaandSummers(1991)也发现短于一年短期报酬率呈现正自相关的现象,这种正自相关的现象意味着价格对消息一开始会反应不足,然后才会逐渐反应出来。BenardandThomas(1992)发现公司股票价格会延迟反映公司盈余的消息。LaPorta(1996)发现被分析师预期低盈余成长的公司股价在盈余宣告日会上扬,但是被分析师预期高盈余成长的公司股价在盈余宣告日会下跌。他们认为原因在于分析师(与市场)会过度根据过去的盈余变化来做预测,而且当盈余的消息产生时,调整错误的速度很慢。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数字都会产生锚定效应。ChapmanandJohnson(1994)发现,当锚值和目标估计值属同一数量等级(如都为货币单位)时产生锚定效应,当两者在数量上不属同一等级(如一个为货币单位,一个为时间单位)时不产生锚定效应。产生“显著”锚定效应至少需要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受试者对“锚值”充分注意;二是锚值与目标值相兼容(ChapmanandJohnson,2002)。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逐渐地被引入到了金融市场中,对资本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文献回顾方面,Shefrin(2000)、X.FrankZhang(2004)、KenjiKutsuna&JanetKiholmSmith(2007)、Kee-HongBaeandWEIWang(2010)等人都曾针对锚定效应中许多探讨影响投资人行为的心理因素加以分析、整理并提出新的想法。

(一)对信息的反应研究

对信息反应方面的研究以往的文献往往归因于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如对新信息的不确定性,就将对股价的预期以最近的股价作为锚定值然后进行调整。如Shefrin(2000)认为分析师对于新信息的反应都定位得太保守,调整得不够快。譬如盈余宣告之后,分析师总是因定位太保守,面对正面(或负面)的宣告总是让分析师惊讶,而又因为调整不足会导致下一次正面(或负面)的惊讶。近年来对信息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在价格继续异常和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变化下信息不确定性的作用。X.FrankZhang(2004)研究表明如果短期价格的继续,是因为投资者行为偏差,当有大量不确定信息时人们必须观察大量的股价波动情况。因此,大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好的消息的条件下应该产生相对较高的预期回报,在坏的消息的条件下应该产生相对较低的预期回报。

KenjiKutsuna&JanetKiholmSmith(2007)针对IPO的股票价格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认为以往有关首次公开发生的文献中,提供的股票价格只是调整部分公开的信息,并且完全是对好的信息的调整。认为早期价格信息传达承销商的承诺,以补偿投资者获取或披露的信息,提供的价格已经反映了首次公开发行前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反映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协议。认为在提供价格后的股票价格的调整是由于后面对市场的反应所形成的。

(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

传统财务理论将人视为是理性的,因此股票价格变动主要来自于经济环境的变动、公司运营状况的改变等。行为财务则强调人的因素会对股价产生重要的影响,投资者个人的锚定初始判断将影响他的投资策略。Brown和Mitchell(2008)运用中国A股市场和B股市场日数据,发现A股市场存在尾数8多4少的现象,而B股市场因为大部分是境外投资者并不存在这种类型的价格聚类现象。Kee-HongBaeandWeiWang(2010)研究公司的名称是否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在排除了传统财务学认为的公司本身价值的影响,如公司特征、风险或流动性差异等影响因素后,发现在2007年中国股市的市场繁荣时期,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含有单词“中国”或“中国的”名称的股票比不含有“中国”或“中国的”名称的股票有平均超过100%的购买和持有的回报率。此外,他们还发现含有中国名称的股票在有资料显示的首次公开发行中有显著增加的异常回报率和交易量。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最早借鉴Solt和Statman(1988)所描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BSI来检验机构投资者在对证券市场未来趋势进行判断的时候,是否受到历史收益率的锚定和框定。也就是说,投资者是否在历史信息作为初始值对未来进行判断与调整?通过判断历史投资收益率与以涨跌判断为代表的投资者情绪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实证检验。茅力可(2004)、黄松、张宇、尹昌列(2005)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实证检验投资者的预期与股票价格是否具有稳定的相关性,结

(一)对股权分置改革现象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股市现象的出现,国内有关学者也将锚定效应运用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许年行、吴世农(2007)收集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文章认为,锚定效应是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基本上为10送3的原因。如果“锚定效应”存在的话,尚未进行股改的公司在制定对价时,不但会以最初始进行股改公司支付的对价作为锚定值,而且可能会以新近通过股改方案公司的对价作为锚定值,即锚定值具有“动态性”。

(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

目前将锚定效应运用到公司治理中的文献不是很多。刘睿智、丁远丙(2009)尝试运用的锚定效应理论对公司高管薪酬进行解释,并以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确定高管薪酬时,如果以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薪酬计划为基准,则可以把竞争对手的薪酬理解为“锚”值。陈晓锋(2008)通过建立没有信息冲击的较为稳定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锚定分红的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发现投资者认为分红就是与上期相同。将下一期的分红情况锚定在上期的水平上进行调整,而且仅在分红固定时才能使市场达到稳定状态。

(三)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

锚定效应的应用也体现在投资者对股票的购买选择上,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名称会影响股票价格的研究。这是由于当人们对某件事作出估测的时候,在投资者心中产生的锚定基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体系,进而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行为。大量的股票名称更名现象解释了这一特点(皮天雷、杨浩,2005;陈超,2004;刘力、田雅静,2004)。刘亚琴(2008)则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调查研究认为股票名称的好坏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股票的价格。

近几年对股票价格锚定效应的研究由对股票名称的研究转移到了股票代码影响股票价格上来。饶品贵、赵龙凯、岳衡(2008)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数字的锚定会影响股票的价格,尤其是吉利数字的偏好会影响股票价格的高低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情况。赵静梅、吴风云(2009)也通过实证证明了这一价格异象现象的存在,认为投资者的选股行为和股票的价格会受到数学崇拜的影响。HTtP//:

四、结论与展望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解决了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是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从而制约对事件的估计。其二是人们通常以一个初始值即“锚值”为开端进行估计和调整,以获得问题的解决答案。

总的来说,对锚定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金融市场中的问题需要发现和解释,锚定效应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新的解释视角。比如对行为资产定价的研究,传统的定价理论是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现实中,人们的各种心理偏差会使价格的产生机制发生改变。再比如就单个股票而言,价格的变化也会受到其他股票价格变化的锚定,市盈率也会受到其他公司市盈率的锚定。这种联系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股票会一起涨跌,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行业但总部设定在同一国家的企业比同一行业但总部设在不同国家的企业有着更加相似的股价变动趋势。证券市场中出现的这些特征都可以用人们倾向于参照体系进行评价的锚定效应作出一定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陈晓锋.锚定分红下的投资者异质信念与ARCH效应[J].福州大学学报,2008(2).

[2]刘睿智,丁远丙.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锚定”效应[J].财会通讯,2009(6).

[3]刘亚琴.股价会受股票名称影响吗?——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调查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1).

[4]饶品贵,赵龙凯,岳衡.吉利数学与股票价格[J].管理世界(月刊),2008(11).

篇7

我把这几年在投资方面逐渐形成的理念和方法,总结了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总的来说,分为四个方面,重点是后面的两个方面。

三个“不”

不炒概念股。什么是概念股?没有业绩支撑,仅凭空洞的想象就大幅上涨的股票,就是概念股。

不投垃圾股。什么是垃圾股?业绩亏损的、不赚钱的或赚钱但是不增长的,在我眼里都是垃圾股。

不信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就更多了,朋友的消息、亲属的消息、网上的消息等都是不靠谱的消息。

三个“少”

少研究经济形势。经济发展的变量太多、太繁杂,十个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有十种看法。

少预测大盘走势。大盘重不重要?有时候是重要,比如重要的顶部或底部,但大多数时候用处不大。我们把精力全部放在指数研究上,将失去很多好的投资机会,投资回报也将很难超越指数。

少看技术分析、技术指标。我说的是少看,不是完全不看。具体看什么,我这里不展开讲了。建议大家看看欧奈尔写的书。他分析总结了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来数百只超级大牛股在基本面和技术面上的共同特点,很值得一看。

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

我们做投资,正确的投资理念很重要。怎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呢?我的理解就是牢牢抓住企业的盈利。这是我们唯一需要花苦功夫重点研究的,是整个投资的核心。没有企业盈利支持的股价上涨,股价从哪里来,肯定回哪里去,时间问题,早晚而已。

企业盈利并不是简单的赚钱多少,因为赚钱最多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最值得投资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企业盈利应该细分为三点,即盈利的成长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三点是投资核心中的核心。

坚持正确的投资方法

方法一:先行业,再个股。为什么要区分行业?因为行业的差异太大,如果选股不考虑行业差异,很可能会犯方向性的错误。首先,有的行业很稳定,有的行业很不稳定。区分行业,可以大致上判断企业盈利的稳定程度。比如医药、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盈利就很稳定,再比如航运、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盈利就很不稳定。其次,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进入门槛。从投资的角度看,容易形成无形资产进入门槛的行业,是我们重点考察研究的方向。最后,有的行业是大牛股的沃土,有的行业是大熊股的温床。为什么消费、医药行业能不断的走出大牛股?因为这两个行业代表了人类最基本的、永恒的需求。哪些行业是大熊股的温床?电力、高速公路、铁路、钢铁、造纸、化工行业,还有一些公共事业如自来水、煤气等。

方法二:先好股,再好价。好股是第一位的,价格是第二位的,注意顺序。

方法三:集中投资,长期持有。为什么要集中投资?理由很简单,一是市场上值得投资的优秀公司非常稀缺,分散投资只会分散屈指可数的投资机会;二是追求分散,容易降低苛刻的选股标准,将很多平庸企业纳为投资标的,增加投资风险;三是投资者的能力圈有限,分散投资只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和精力,进入并不熟悉和擅长的投资领域。具体操作可分为:

第一,集中投资,应该集中持有3-5只股票。我建议集中持有3-5只股票,仓位在10%-40%之间不等,根据企业盈利状况,仓位可以略有差别。盈利成长性更好、可持续性更强和稳定性更高的企业,仓位可以重些,反之,仓位就应该轻些。

第二,集中投资,应跟随企业盈利和市场表现的不断确认而逐步加仓。企业盈利前景不明和市场表现羸弱,都是不利的投资信号,这类股票只能关注或轻仓参与,而不可以集中投资。建议投资者在企业盈利得到财报确认、预期向上和市场表现不断向上,两者相互印证过程中,逐步加大仓位,达到集中持有某只股票的目的。

第三,集中投资,要多止损,少止盈。集中投资不是赌博,不是盲目的集中,本金安全要始终放在集中投资的第一位,然后才是超越市场的投资回报。至于止损多少幅度比较合适,这个因人而异,因股票而异,大家自己去把握。

相对止损来说,止盈应该越少越好。在投资的股票获利的情况下,在投资的企业盈利符合预期、市场表现不断向上的情况下,坚定的长期持有,是最好的投资策略。除非投资企业盈利恶化、估值出现严重的高估,或者发现了更好得多的企业,投资者不要轻易卖出。

Tips:

网上炒股八项注意

一、正确设置交易密码。对网上炒股者来说,必须高度重视网上交易密码的保管,设置的密码忌用吉祥数、出生年月、电话号码等容易破译的数字,并应定期修改和更换。

二、谨慎操作。在输入网上买入或卖出信息时,一定要仔细地核对股票代码、价位(元、角、分)以及买入(卖出)选项后,方可点击确认。

三、及时查询、确认买卖指令。每一次委托操作完毕之后,应该立即利用网上交易的查询选项,对发出的交易指令进行查询,以确认委托是否被证券公司受理和是否已经成交。

四、莫忘退出交易系统。如果是公共场所登录交易系统,使用完毕之后更注意要立即退出。

五、同时开通电话委托。电话委托作为网上证券交易的补充,在网上交易暂时不能使用时,可解您的燃眉之急。

六、不过分依赖系统数据。在判断股票的盈亏时,应以个人记录或交割单的实际信息为准。

七、关注网上炒股的优惠举措。大家要关注这些信息,并以此作为选择券商和网络公司的条件之一。不选贵的,只选实惠的。

篇8

在这场Internet游戏中,CEO似乎是众矢之的,因为一切都似乎起源于他那份蛊惑人心的商业计划书。但谁又知道CEO的苦?报上说他们是中国首富,八卦杂志评他们当中国“钻石王老五”第几名第几名,但除了虚荣让人高兴,他们的财富依然是数字财富,他们出门依然要打车,还要美其名曰:不买车是现代企业。真累。

当所有的矛盾快要将CEO拴成死结的时候,他们一面审时度势地设计如何“解套”,一面向外抱怨Internet的欺骗性,“4月份之前还晴空万里,怎么能说变脸就变脸呢?”“前些日子不是说,低潮只是暂时的波折吗?还说要螺旋式上升,怎么现在众口一词地说,‘这波已死?’”“讨厌的媒体反复无常,将我们捧上天的是你们,将我们贬入地也是你们。你们帮着吹泡沫,现在又忙不迭地捅泡沫,你们难道就不是假象的制造者?.省略悲歌

网站的“杰青”们回头遥望几个月前被自己摈弃的“传统岗位”,欲说还休,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回头的路已经是“归不去的家园,鹿港的小镇”,往前看,多想对CEO大喊“给我现金,不要期权”,但不敢。公司正在裁员,谁的工资高,谁是优先被裁的目标。裁掉工资高的员工,招进工资低的员工,据说已经成为.省略们找到了八国联军的感觉,仿佛今非昔比,北京圆明园可以置换成纽约Nasdaq似的。直到今天,中国.省略合并了吗?现在的资本不是已经捂紧自己钱包了吗?现在的创业者不是已经在说,“今后再创业一定用自己的钱,一定不再用风险资本了吗?”风险资本没有想像的那样好蒙,怎么可能出钱的人受气呢?

但是风险资本的确已经在中国.省略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是在做风险投资;CEO在领衔上任的时候,就应该知道Internet上赢者通吃,失败者比成功者多,自己失败的可能比成功大;股民在又一次相信“中国概念”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的风险不只在政策上,也在不成熟的市场和不成熟的管理层上。

风险全都明明白白在那里摆着,一个也没有少,只不过大家当时忘记了或者不愿意面对罢了。谁也没有骗谁!是自己骗自己而已,自欺欺人。

前阶段,备受嘲弄的传统经济代言人,现在站在高处,嘲弄新经济的虚假性,甚至论断新经济是美国人用以欺骗我们的把戏。

我不知道他们怎样界定“真”与“假”,所以无从知道“真”与“假”的界限,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如果将Internet比喻成一场游戏,那么,这个游戏的规则非常清楚。员工、CEO、风险投资、股民、ISP、ICP、ASP、设备提供商、技术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所有的角色都被定义得一清二楚,所有的加入者都是自愿加入。这是一场豪赌,愿赌服输,输了就应该闭口,掉头就走,或者重新下注,如果还有赌注。

Internet无罪

篇9

2003年年初,在软银给盛大注入了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陈天桥的目光开始投向了纳斯达克,他要把他的“传奇”故事演绎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

大盘行情都不看好时盛大“流血”上市

2003年10月份,盛大正式开始了启动进军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计划,从那时起一直到2003年底,纳斯达克股市里的“中国科技概念股军团”基本都是全线飘红,一路见涨。“在当时看,形势是一片大好。”盛大投资者关系副总监梁晓东向记者回忆道。

可到了盛大准备上市的2004年5月份,形势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时的情况是:全球经济大势走低、全球股市全面下调。而且,当时由于中国国内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也引起了西方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顾虑,投资者追捧中国概念股的热潮消退,纳斯达克的“中国军团”重新被阴云笼罩。在海外上市的中芯国际、TOM和掌上灵通等中国概念股均跌破发行价,在那段时间里,整个西方股市的大盘行情都不看好。

如果选择在这时上市的话,新股的价格肯定要被拉低,真是要“流血”上市了。“这个时候,盛大面临的是两种选择,一种是延后上市,另一种就是在不利的外部形势下急于上市。” 梁晓东副总监告诉记者。

何去何从呢?

陈天桥选择的是上市。陈天桥当时的考虑是:尽管盛大在当时上市的话,发行价格不会高,融资金额也会相对较低,但是,认购盛大股票的股东则会从中受益。一个较低的发行价格,会让看好盛大股票的投资者受益,股票的发行价不高,那么升值的空间就很大,盛大宁愿投资者受益,而牺牲自己一点利益。

上市前,盛大最初议定的发行价为每股13美元,融资2亿美元.最后却以每股11美元发行上市,融资额为1.5亿美元,临时降低发行价、调低融资额度。对此,陈天桥的解释是,降低发行价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即盛大能在资本市场长期关注下,真正进入到国际资本市场。如果按最初的每股13美元发行,也有把握发行。但盛大担心的是,如果发行出去降到每股11美元或是更低的话,就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损害盛大在纳斯达克的声誉,甚至损害整个“中国概念”的声誉。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5月13日,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公司正式开始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盛大此次首发比原定日期晚了一天,由于担心过高的发行价格无法吸引海外投资人的注意,盛大此次上市不仅减少了股票发行数量,而且调低了发行价格。上市首日以11.3美元开盘,高于发行价0.3美元.终盘以11.97美元报收,上涨幅度8.82%。

“最后的事实证明,当初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盛大新闻发言人诸葛辉说道,“盛大上市当天就上涨8.8%。上市不到1个月,股价就涨了40%,为投资者带来了回报,在全球资本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非常难得。

盛大上市并不是为了圈钱

“盛大不缺钱,盛大上市也不是为了圈钱。”这是盛大上市之前,陈天桥向外界公布的一个理念。

据了解,盛大上市前就有近8000万美元的现金储备。陈天桥说:“1.5亿美元或者2亿美元对现在的盛大而言只是一个数字。”

既然不是为了圈钱,那盛大当初为什么要急于上市呢?陈天桥的解释是,一是必须借助国际资本,打造国际化的品牌;二是上市后要让投资者赚钱,让投资者知道,中国企业的股票是可以赚钱的。这是一个狭义和广义都有的原因。

为什么盛大要选择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呢?梁晓东副总监告诉记者,如果要在国内上市的话,盛大等不起那个时间。对于盛大来说,美国的纳斯达克是最为适合的,纳斯达克是一个最适合高科技企业上市的资本市场。到纳斯达克上市不是说你想去就能去的,它对上市企业本身的要求很高。如要求企业真实地披露经营状况,财务报告,一切都要以透明规范的机制进行运作,在这样国际化的严格规范的要求下面进行运作,对企业的自身,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另外,在纳斯达克上市,对企业国际化形象的提升也是大有益处。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似乎没有那么多耐心

2月27日,盛大了2005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出现5.39亿元人民币的亏损。消息公布后,其股票价格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迅速暴跌,当日跌幅约19%,市值严重缩水。

盛大对这次亏损财务报告的解释是,本季度净亏损主要是由于计提了总计5.21亿元人民币(6460万美元)的非现金形式的减值准备,即每股摊薄减值准备7.32元人民币(90美分),这一减值准备是为了反映盛大持有的38%的Actoz股份的公允价值。韩国的Actoz是一家在韩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上市的韩国游戏开发公司。他和盛大之间,有着太多的“恩怨情仇”。

ACTOZ是一家有着10年历史的游戏公司。陈天桥当年就是靠该公司研发的网络游戏《传奇》在中国运营起家而赚取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不过作为前合作伙伴,Actoz公司与盛大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后来两者甚至发展到“反目成仇”,曾就版权费及分成比例的制定产生分歧,并几次上法庭诉讼。盛大为何还要收购Actoz公司呢?民间普遍流传的理由是盛大看中他手中《传奇2》的“50%版权”。

诸葛辉对记者的解释是,ACTOZ在韩国是一流的游戏开发公司,它的研发团队一直在韩国游戏研发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发4款大型的网络游戏,并将在明年正式推出。“作为ACTOZ第一大股东的盛大,当然有对自己控股公司研发产品的优先运营权。”

梁晓东副总监告诉记者,因为盛大对ACTOZ的收购是一次友好的收购,所以将当时的收购价格定得略高于当时ACTOZ的股票市价。ACTOZ的股票下跌后,盛大又一次性地进行了计提了总计5.21亿元人民币(6460万美元)的非现金形式的减值准备,即每股摊薄减值准备7.32元人民币(90美分),这一减值准备是为了反映盛大持有的Actoz股份的公允价值。这一计价减值准备,就冲减了盛大的2005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这只是一个财务上的数字处理,其实并不代表着盛大的出现了亏损。账面上反映的只是一个短期的数字情况,并不能代表公司创造出的真实价值。Actoz股权重新估价只是一种计算上的调整,它并不代表盛大遭受到什么实际的损失。在开拓游戏市场的过程中,Actoz公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收购价值其实不需要再以股权价值来衡量。”

“不过,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似乎没有那么多耐心,来仔细地来研究你这些数字产生的具体原因和你企业的长远发展的规划,”梁晓东副总监说,“他们一看到你财务报告上出现了所谓意义上的几亿的亏损,就马上开始用脚投票!”

那么ACTOZ的股票为什么会出现狂跌的态势呢?

篇10

今年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沪综指下跌26.8%,深成指下跌31.5%。扣除上市新股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蒸发的市值已超过5万亿元。这个成绩跌幅超过全球所有的主要股票市场,居然与羸弱的希腊“并驾齐驱”。

而2009年沪综指当年录得79%的涨幅,排在全球主要股指涨幅首位。不少人困惑不解,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和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可能比年初的预期值要低,然而经济前景比欧美乐观仍是毋庸置疑的,股市为何跌这么多?

大幅度波动一直是中国股市显著的特征,被不少人视为是“投机市”或者“赌市”。投机进一步被归咎于多方面的原因,例如:上市公司分红吝啬,因而缺少长期投资价值;市场参与者之中机构少而散户多――“散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不够成熟稳重,缺乏投资知识和长期眼光;国际热钱的炒作;“阴谋论”者则相信股市的暴涨暴跌是源于庄家的操纵,比如不少人便将当前股市的下跌归咎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据说是有人为了在股指期货上获利而故意打压股指。

“投机”本身是个很难清晰界定的概念,大约可以理解为,即使资产价格已经被高估了,只要预期能够通过买卖转手获得差价,仍可以购买;反过来,即使资产价格已经被低估了,只要预期价格还将进一步下跌,仍应抛售。换言之,投机者看重的不是资产的合理价值或者说“基本面价值”,而是短期涨跌的趋势。

尽管投机者的交易行为可能使得股市波动幅度加大,然而并不能由此便推断这是“投机市”,除非能够证明基本面价值并没有大幅变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中美两国股市的历史数据来进行一个简化的对比分析。

过去几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平均每年支付其盈利的35%作为股利,剩余盈利存留于公司用于再投资。根据过去5年(2005-2009)平均值,投资收益率(ROE)约为13%。如果这一收益率能够持续,则每股盈利(EPS)将按照每年8.45%的速度增长。再假设股权资金成本为10%,则使用简单的现金流贴现方法可以得到中国股市的合理市盈率(P/E,即股价除以每股盈利)为24.5倍。

而美国股市上市公司平均每年支付其盈利的60%作为股利,剩余盈利用作再投资。过去二十年间美国股市平均ROE为14.7%,假设股权资金成本也为10%。可以计算得到美国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为15.4倍。

也就是说,中美两家代表性的公司,同样是一元的每股盈利,中国公司股票的合理价值为24.5元而美国公司股票的合理价值为15.4元。

接下来考虑股市波动的情况。由于预期到经济衰退将至,可以将中美两国投资的收益率都下调一个百分点――中国调至12%而美国调至13.7%,其他条件不变,则两国股市的合理市盈率分别下降至15.9和14。相对的,美国股价应该下跌9%而中国应该下跌35%――这看起来正是过去半年的事实;反过来,如果将投资的收益率都上调一个百分点,美国股价应该上涨11%而中国股价应该上涨72%!

同样是投资收益率1个百分点的变动,所导致中国合理股价的变动幅度为何远大于美国?这也是中国股市盈利更多用于再投资所决定的。由于上市公司新增投资更多,便导致股价对于投资收益率的变动更为敏感。也就是说,ROE微小变动就会导致中国公司盈利增长率的大幅变动。

篇11

《卓越理财》:基金规模对基金公司来说意义重大。但上投摩根此次却打出50亿限额发售的概念,公司是如何考虑的呢?

傅帆:在成长先锋基金发行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基于对目前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与产品特性等因素的考虑,我们对未来募集规模做出了明确判断,形成了限量发售50亿的最终决定。我们认为,基金规模过大将影响到基金的中长期运作,因此对基金规模应该有一定的理性控制。从长期来看,随着工行、中移动等大型蓝筹公司上市,市场投资容量增加,大幅度扩容是一个趋势,这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可选择的投资品种,也使得单只基金的合理运作规模将不断提高。因此,上投摩根未来会根据市场的发展,逐步调整合理的基金规模。

《卓越理财》:成长先锋基金此次创下了骄人的发行记录,上投摩根再次用销售数字证明了投资者对其品牌的认同和肯定。您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傅帆: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者,应该从两个方面为投资者创造价值。首先,应该是稳定的业绩回报。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投摩根旗下股票类基金均表现出众,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公司已成功推出中国优势、阿尔法等基金产品,整体业绩表现出色,为投资者带来了持续、稳健的回报。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优势、阿尔法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均超过80%,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居前。此外,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对国内34家基金公司2005年度股票投资管理能力的统计排名,上投摩根位居第二。

其次,在提升业绩的同时,上投摩根非常关注投资者教育,希望推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帮助其提高投资技能和市场判断力。公司从创立之初开始实施“致富100”、“摩根基金大学”等一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市场反响良好,对市场培养和公司品牌建设贡献巨大,更是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加强为投资者服务的信心。基金公司无法承诺旗下基金业绩永远名列榜首,但我们可以保证我们的服务保持在国际水准。上投摩根将会一如既往地将“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倾力使广大成长先锋基金的投资者实现满意度最大化。

篇12

“资源六国”有些属于成熟市场,有些是新兴市场,各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语言,有着不同的经济成长故事,但彼此却有个共通特质,就是“资源丰富”。

即使生产资源,但仍必须大量进口的欧、美、日等成熟国家,两年来深陷金融危机泥沼,官员们疲于奔命、力挽狂澜,防止国家步上财政贫乏的窘境。反观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等这些成熟国,靠着出口“资源”,泰然自若地面对金融变局;她们不担心经济衰退,反倒是担心因为出口扩张、经济成长快速,可能带来通胀的隐忧。

因为“出”口资源和“进”口资源的一字之差,让这些资源大国与其他很多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国家走向大不同。

从古至今,各国之间的征战,说穿了都是为争夺“资源”;古时候是争夺土地资源、人口资源,要的是土地上的统治权;民治开化后,各国转向争取土地下的天然资源使用权,因为资源是没办法制造出来的,价值连城的资源当然成兵家必争之物。

对各国政府来说,争夺资源是需要大费周章的,比武力、比脑力,有时更要比财力,才能争取更多资源当后盾。所幸对一般投资人来说,要享受资源带来的收益,不需那么耗费精力,只要追随这些国家的脚步,寻找具备丰富资源的国家,不论是股票或是债券,多少都该投资一些,才能真正享受资源所带来的财富。

海外资源类股票机会多

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的崛起将催生全球资源品价格的新一轮牛市。招商全球资源基金经理牛若磊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资源主题在长期内存在投资机会。

首先,海外投资可以分散风险,把握海外其他市场的其他投资机会。2009年的时候,上证指数涨幅超过80%,但 “金砖四国”里面其他三个国家也很不错。巴西考虑汇率因素获得将近140%的涨幅。印度、俄罗斯股市涨幅同样可观。

国内同样有资源概念股票,为何要舍近求远跑到国外买?关于这个问题,牛若磊认为有四方面原因:

国内资源品种有限,一些好的标的在国内找不到合适投资品种。比如过去几年铁矿石涨势大好,国内却没有好的铁矿股可投。

资源的地理分布有局限。遇到突况,例如自然灾害、环境灾害出现,可能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海外企业经过多年积累,他们的矿产分布非常广泛,抗风险能力自然很强。比如今年智利地震,必和必拓的部分铜矿受损,其股价反而上涨。

从政府的价格机制上面来说。海外大宗商品的价格完全是由市场定价。国内政府可能会从控制通胀等角度考虑控制资源品的价格。投资国内资源股,有时可能无法受益于大宗商品上涨。

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好的资源股票稀缺,导致估值过高。例如同样是中铝的股票,H股比A股便宜5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外资源类股票涨幅更小,以美国稀土巨头磨力考普矿产公司为例,7月至今涨幅接近200%。2009年MSCI全球材料和能源指数的上涨幅度比沪指更大。

人民币升值不改变资源结构

牛若磊认为,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是长期举措,效果是慢慢体现的。现在看股价未必完全反应量化宽松政策预期,要接下来观察FED的举措。他认为六千亿美金不是一次性投放,也不是最终的数字,这只是二次量宽的开始,并会传导到全世界。

招商基金比较看好黄金、化肥、小金属三个子板块。

黄金抗通胀,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全球央行转而减少美金增加黄金。牛若磊认为这是一个大潮流,货币供应趋势、通货膨胀趋势、央行储备黄金趋势、美国加息和货币预期改变之前,黄金上涨趋势很难改变。当前还没看到美国加息的可能性。

在化肥板块,牛若磊比较看好生产磷肥、钾肥等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全球的钾肥资源,目前被国外几大厂商垄断,而这类资源在中国又比较紧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之下,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这类紧缺资源的需求量很可能会上升,相应的生产厂商将获得发展机会。”牛若磊进一步表示,与铁矿石类似,从资源矿产储量、成本、可开发前景来看,中国的钾肥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不具优势。

篇13

《好运・MONEY+》通过对4年中国股市发展路线图的分析,从中找出了4个最有代表意义的节点,他们分别是大熊市刚开始的2007年11月,市场信心接近崩溃的2008年11月,投资者以为一切不幸都已经结束的2009年5月,还有投资者最后一点信心也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动摇着的现在。我们为此也采访了众多投资者,搜寻他们在这些时间点的投资决策和心理状态。

通过我们总结投资者可以从熊市中学到的:

股灾爆发之前总有六个如影随形的征兆出现

大多数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总是与事实相反的

在每个暴跌后,政策当局都会出台让经济更有活力的措施,而此时是投资者进行短期投机的机会

市盈率对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帮助非常小

投资者手中要为股市的“冬眠期”保留一定的现金,因为那时候好东西真是便宜的离谱

在熊市中,投资者最关键的一个品质是忍耐,并等待到赚钱的时候

2006年到2007年是中国投资者最美好的年代,在他们的印象中,那个年代,鸟儿尽情飞翔,花儿尽情开放。经过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普通投资者和持有市场70%以上份额的“法人股”持有者达成了妥协:原来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可以分阶段的进入二级资本市场,普通投资者也因此得到了一部分的股权份额补偿。而在2005年到2006年,全世界都在碰杯,经济好的不得了,通胀率却不高,货币量充裕,每个投资者都信心十足,从2005年10月到2007年11月,上证A股指数上涨超过了6倍。

2007年11月 阳光灿烂的日子

投资者 钱浩

2007年1月到10月,钱浩一共手持两个股票。据他说,那时候他每天做的就是坐在电脑前泡杯茶抽支烟,看着屏幕上的数字不断地跳涨。这10个月,钱浩在股市里赚了200%,70万的资金在10月份清仓的时候变成了200多万。

如果在手握200多万后钱浩“金盆洗手”,那或许如今他会庆幸自己当时的果断,但和大多数人一样,谁都不认为自己是拿走市场上最后一桶金的人,赚到了就想赚更多,很快他把所有的资金又都投入了股市。

如果一个市场中有1000万个投资者―在中国这个数字还显得有点保守―那么谁都很难测定这种投资者心理状态什么时候发生逆转。就像沃伦・巴菲特举的那个例子,老板的规定是,所有人都可以到餐馆来就餐,而且可以不付钱,但是什么时候打烊由老板决定,而打烊时被关在餐馆里吃饭的食客要结清所有在这里吃过饭的人的帐单。在饭馆刚开张的时候人们知道这个规则的不公平性,根本没人进去,但逐渐看到有大胆的人酒足饭饱地自由出入,大家的胆子就大了。饭馆里挤满了来赚便宜的人,谁都不相信自己会那么倒霉,成为最后的就餐者,但是这时候,餐厅打烊了。而这个老板的脾气谁也摸不清。

很多人试图找到大熊市来临的征兆,让自己恰好成为倒数第二批到餐馆的人,甚至只要算清了这个问题,他们可以大大方方的住在餐馆,只要在老板来之前轻松地走出去就行了。

那么在熊市来临的时候,求助于经济学家或者专业人士会有满意的结果么?起码在以往的统计中经济学家表现得不怎么样。《华尔街日报》在1999年对54位经济学家进行了采访,他们中有52位预期2000年将是一个经济非常棒的年头,而一年之后,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51%。之后经济学家对2001、2002年的预测,也都和经济的实际结果相差甚远,经济学家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是股市的反向指数。

而我们的证券基金的业内人士的表现会更好么?从美国的统计来看,从事证券行业的人士在最近几次股市灾难来临之前推荐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仓位都在70%以上。

经济学家和专业投资人士为什么会和普通投资者一样对灾难麻木呢?其实个中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也是人,并且和大众的投资情绪相互影响,当大众的情绪亢奋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影响到经济学家和专业人士的看法,而出现相反的情况时也是一样。其实从更理性的角度讲,经济学家应该更多地对股市进行乐观的预测,这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总是向上发展的,乐观的股市预测准确的概率会比悲观预测的要高很多。

让我们看一下以往大熊市来临时候的样子,这里面有规律可总结么?

20世纪最著名的大萧条在1929年发生,它偏巧也发生在10月。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赫伯特・胡佛,他的人生截止到做总统之前基本是个“美国梦”的样板。在1920年代初,美国经济走入了所谓的“新纪元”,新科技如汽车、无线装置、电器和石化产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前景。人们普遍相信刚成立不太久的美联储可以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性。

胡佛的总统竞选宣言是让美国人的锅里能有两只鸡,每家都有两辆汽车。但他刚当上总统,鸡就从美国人的锅里飞走了。1929年10月股市崩盘,大萧条开始。这次下跌让美国的股市下跌超过90%,直到1954年才得到完全恢复。

1973年开始的石油危机也造成了全球股市的长期下跌。在1960年代晚期股市流行的词汇是“新概念”,只要买对了概念那么投资人就等着发财吧。这种情况让刚出道不久的巴菲特在1968年解散了自己的私募基金,这个原因是他觉得当时的股票太贵了,“价值投资”已经毫无用处。股市在之后经过了一些波折,在1973年危机总爆发。那时候比美国股市下跌更惨的是香港等新兴市场,香港恒生指数在1973年一年内就跌掉超过90%。

1987年10月的股灾使全球市场出现了短期但剧烈的震荡。这次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金融创新。在1980年代,电脑已经进入了股市交易,华尔街开始用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这让很多用大资金短期交易来频繁博取套利的做法成为可能。但是,这种交易有个问题,也就是主流市场的参与者都用类似的数学模型的时候,大家就都采取了相同的交易策略,比如说买入时所有人都在买入,卖出时所有人又同时卖出,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危机。这有点像行驶过一座大桥的都是同一型号的汽车,当他们凑巧发生共振的时候,桥就塌了。

除去2007年开始的全球大熊市以外,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00年科技股泡沫的破灭。当时人们相信网络带来了“新经济”,和互联网沾边公司的股票的价格都上涨到了一个可笑的地步。在2000年3月,新经济幻想开始破灭,一年后代表互联网公司股价的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78%。在那时最流行的笑话是:如果你在一年前购买了价值1000美元的北电网络的股票,那么现在就剩49美元。如果你在去年买的是1000美元的百威啤酒,把里面的啤酒都喝光,再把啤酒罐卖给废品回收站,现在你就有79美元。所以,得出的建议是―让我们开始狂饮吧!

人们预测股市灾难的行为,非常像玛雅人的传说。玛雅文化曾经很辉煌过,他们的世界曾经4次被灾难破坏,每一次玛雅人都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并且发誓说下一次会好好地保护自己,但他们却总是在为已经发生过的灾难做预防工作。

第一次发洪水,幸存者就搬到了地势较高的森林中去,他们修堤防、建土墙,并把房子建在树上。但是第二次的破坏来自于森林大火,完美的防灾策略付之一炬。经过第二次灾难,幸存者远离森林。为了防止起火他们从山上采来石头盖房子,但是很快,地震发生了。当他们为地震做好准备,远离大山,他们的房子又毁于风灾。

即使是最善于预测的玛雅人也很难预测未来―这是肯定的,因为他们已经消失了―投资者们看来也真的很难精准地预测到股市到底什么时候出现灾难性的场面,不过从投资者中还有众多的幸存者这一点看来,投资不靠预测。

其实从经济学层面上来讲,股票下跌是一种正常现象,只不过股市不可能自动平滑地下跌,这样股灾就会出现。

在股票市场最红火的时候,实体经济本身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好。这里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日本。

日本实体经济增长最强劲的时期其实是1955到1973年。那时候,日本的GDP年平均增长率在9.4%,而在此之后一直到1989年―日本出现长期的通货紧缩前―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萎缩到4%。日本企业此时也因为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扩张太快,成本升高,从而造成企业投资收益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收缩发展,而投资者在此时往往只注意企业的规模,似乎总是忽略成本。

2008年11月 投资者愤怒了

投资者们

采访2008年底在股市中挣扎的投资者有一些痛苦,因为他们很多已经记不清当时自己的情绪。翻看那时候的历史记录可以看到,当时普通投资者的情绪基本上是由悲观转为愤怒,大家的一项工作是再寻找谁该为这次股市暴跌负责任。

这些矛头的指向包括证监会、政府、机构投资者、中国石油以及让他们受到损失的上市公司。

在2008年的下跌中,投资者的情绪急转直下,大多数人都怀疑世界末日就要到了,那些投资到股市中的人一下从被羡慕的人成为了笑柄。即使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不低,但是大多数人宁愿把钱存入银行也不愿再去投资。

在2008年,大多数投资者很痛苦,根源除了这一年来他们不断地在赔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原来以为找到的投资圣经或者发现自己就是股神,在那一年这一切变得毫无意义。在2007年获得的收益只不过是由于市场整体上涨带来的,和投资者的智力水平毫无关系―也就是说在2007年,即使是一个对股市没概念的盲人,其投资也能赚钱。很多的投资者是在这年离开股市的。

经济学家或者证券交易商们在2008年底对当局作出的4万亿的投资计划大部分的表现是麻木和质疑,他们基本不相信那些投资给经济带来的效果。而那些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情况也并没有好多少。以偏股型公募基金为例,如果你在2008年初好不容易挑好了一家有出色业绩的基金公司,找了一个又稳重又聪明的基金经理,并买入他的基金,那你就开始了自己的赔钱之旅。在整体表现上,截至今年12月,大盘下跌幅度在60%左右,而相应的偏股型基金的收益也是-50%多。既便如此,这份相对市场的微弱优势也不是由于基金经理们的智慧造成的,而是他们很多人把大部分现金留了起来,没有进入市场,所以赔钱的速度才稍微慢了点。

政府主导的大量投资能一下就挽救经济的危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看一下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曾经对通货膨胀做过的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政府悄悄地施了魔法把所有的一元钱变成了两元。这样,企业主发现资金加倍了就开始扩大生产,而消费者发现自己似乎更有钱了,也开始增加消费。这样政府的魔法让经济的活跃程度得到了提高,避免了经济的萎缩,实际上政府就是这么做的,它会通过制造通胀来防止经济周期过于剧烈。

但是后来,由于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它们知道这种魔法只是让钱化一为二,而商品和人力资源的价格也上涨了一倍。在很多时候大家开始对政府的变钱魔法无动于衷,特别是1960年代以后,通胀魔法对刺激经济不再那么有效了。政府的刺激方案,往往会出现滞涨的效果。短期通胀魔法会有刺激经济走稳的倾向,但是很快,人们会把大部分资金转向投机市场,股市也是人们投机的一个选择,当然这种投机的上涨不会持久,因为实体经济的乏力会让股市不久就回到它应有的价值位置上去。

不过政府制造的通胀倒是短期投资者的一个机会,因为几乎任何一个有控制力的政府,在发现股市崩盘经济跳水的情况下,都会制造通胀。制造通胀的方法并不复杂,政府只要加大印钞机的马力,加班印钱就可以了。

2009年5月 希望似乎又来了

投资者 魏佳

魏佳和妻子都从事零售业,在2007年到2008年他们所从事行业的销售额出现迅速增长,所以在2009年初他们决定开始投资。1月份,魏佳和妻子就开始向朋友和自己的银行客户经理咨询如何进行股票投资,但年初经济形势不明朗,魏佳决定等一等再说。中国股市在4月份以后迅速上涨,魏佳又觉得涨得太快了,他决定等到股市有所下跌再投入。但是在8月股市真的出现下跌,魏佳想,自己找到了一个最为理想的价格。

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重新呈现繁荣景象,这让人想起2007年的美妙景象,上证A股从1834点增长到2009年8月的接近3500点,而后这个指数一直在3000点以上徘徊。

2009年资本市场的小阳春的确令人欢欣鼓舞。《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在2009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城市居民做过一次投资乐观程度的调查。在那次调查中,大多数人对2010年的资本市场抱有乐观的看法,有52.95%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证指数2010年可以到达4000点,还有接近5%的人更乐观,认为2010年经济将摆脱危机状态。只有14.69%的人认为指数将停留在3000点。

而且当时的各个券商也纷纷预测2010年的股市会是一个先保持平稳然后上涨的态势。

2009年到2010年之间的经济形势和股市形势几乎就是2007年到2008年的微缩版,房地产价格上涨,股市上涨,然后政府出台货币紧缩政策抑制房地产价格,接着股市也受到抑制。而对之后的股市和房屋价格的走势,大家都猜错了。

2011年 冬眠政策

投资者 罗毅

2010年后罗毅减小了对股市的投资量和关注程度,在2011年年中之后,他甚至懒得管这些事了,他的计划是干脆把那些被套住的股票一直放在那,等到市场上升能返回本金为止。

大多数投资者在2011年都会采取冬眠策略,其实冬眠策略客观地说并不是一种策略,它只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无奈之举。因为在经历了几年的股市下跌之后,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能用完了手里的资金,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对低价的股票进行补仓;而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在这时候也因为前两年的投机行为吃尽了苦头,失去不少金钱和战胜市场的信心。随着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冬眠期,股市活力变得很差。

机构投资者自这个阶段起论点也开始转向保守,基金的仓位会降到监管部门规定的最低点。巴菲特经典的三点论被重新挖掘出来: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面二点。但是如果这时候手里还有可以自由使用的现金用以买入更便宜的股票,那么他们很可能就是这个市场的最后胜利者,机会是留给有钱人的。

巴巴・希弗(Baba Shiv)是斯坦福商学院的一名神经学研究者。在2005年他曾经做了一个试验,这个实验是个模拟的投资游戏。

游戏开始时,每个投资者有20美元可以用来“投资”。游戏规则是,试验参与者有20轮投资机会。如果参与者在某一轮决定投资,那么他就会获得一次掷硬币的机会,如果掷出的硬币人头朝上,那么这次“投资”就可以获得2.5美元的收益,如果数字朝上,则失去1美元。试验所用的硬币就是普通的硬币,到底哪面会朝上完全是随机的。

如果试验参与者完全是理性的,那么他们应该参加所有的20次“投资”,因为从平均收益率来看,他们很有机会获得15美元的盈利,收益率75%,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很不错的数字。而整个试验获得正收益的可能性是87%―这个数字计算起来稍微有点复杂,不过从直觉上说,人们应该能感知到这个概率肯定会大于50%。

篇14

从事商贸物流以及交易中心的运营商华南城(1688.hk),有着与中信21世纪相似的故事。尽管华南城股价升幅未出现百倍的情况,但123%的升幅在疲弱的港股环境下仍属相当可观的数字。华南城股价飙升的背后,同样因为有“金主”入股,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阿里巴巴的“死对头”腾讯。

类似中信21世纪与华南城的故事,在2014年将不断发生,全因腾讯与阿里巴巴这两家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将它们交锋的战线延伸至香港市场。

实际上,回顾腾讯与阿里巴巴自去年开始的“收购竞赛”,当中一直不缺乏收购香港上市企业的消息。在经历了一轮资本疯狂之后,香港市场如今出现了所谓的“双马概念股”,这些股票之所以称为“双马”,便是取自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化腾与马云,这些股票的共同特点,便是股票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

腾讯阿里抢夺O2O先机

自去年开始,市场上便不时传来腾讯亦或是阿里巴巴的收购消息,这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将技术上的“暗斗”,上升到了资本市场上的“明争”。从电子商贸、社交网络、移动游戏、网上金融, “双马”对决一直延续到了马年。

这一场“双马”对决的,便是互联网金融之战。阿里巴巴在去年6月推出了“余额宝”,首次在内地互联网平台上销售基金产品,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热潮。作为竞争对手,腾讯不甘落后,推出了“理财通”,亦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在去年9月,马云对抗腾讯微信,推出了移动即时通信平台“来往”。双方的竞争因在互联网金融以及移动通信平台上的争锋而进入。

随后,“双马”便在资本市场上挥金如土,有如“军备竞赛”一般的竞相收购资产。这场“军备竞赛”的目的是迅速扩大商业版图,率先建立O2O的商业生态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把握线上线下商业融合的机遇。

香港双马股:野鸡变凤凰

2014年初至今,“双马”已动用了百亿元资金进行频繁的收购。毫无疑问,从账面上看来,如今最为得意的,无非是这些“双马”入股的企业。因为有了“双马”的概念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股价也随即飙升。如今,即便是那些没有希望令“双马”看中的企业,也想尽办法在概念上与“双马”沾边,以便令它们的股价上扬。

“双马”的资本大战延伸到了香港。自今年以来,“双马”便不时在香港市场上入股或者收购一些过去并不被市场过多关注的上市公司。1月份以来,阿里巴巴先后斥资13.3亿港元入主中信21世纪,62.44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传播。腾讯方面,则是以15亿港元入股华南城。

实际上,双方入股本港上市企业的行动,近年来一直在悄然进行。腾讯在2012年便入股了从事软件业务的联梦活力世界(8100.hk),腾讯入股金山软件(3888.hk)的时间则在2011年,目前腾讯持有金山13%的股份。阿里巴巴在去年12月以22亿元入股了海尔电器,投资旗下的物流服务业务“日日顺”。阿里巴巴在2011年还斥资2亿元收购25%的股权的中国擎天软件。

上述这些股票,如今在香港被称做“双马概念股”,在今年首季度疲弱的港股市场上,其令人炫目的升幅,可谓是一道亮丽且特殊的风景线。

股价表现最为疯狂的要数中信21世纪,其股价从阿里巴巴入股前的0.75港元,最高时升至7.5港元,升幅近10倍。华南城的股价从年初的2.17港元,最高时升至4.85港元,升幅有1.23倍。即便是属于较早的腾讯概念股,联梦活力世界的股价升幅今年亦曾达33%。实际上,例如中信21世纪或者联梦活力世界,在过去一直被市场视为“壳公司”,其股价飙升并非有业绩的支撑,纯粹因为“双马”的概念而被市场炒了上去。

双马股存风险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这种纯粹因概念炒作而价格上扬的股票也暗藏危机,特别是在近期全球科网股表现不佳的情况之下,香港的“双马概念股”将面临沽压的风险。

4月初,美国市场上的科网股遭到了投资者的一轮抛售,这股抛售浪潮亦波及到香港市场。香港的科网股在4月7日便经历了一场小股灾,其中,腾讯的股价一度失守所谓的“啡底股”,即500港元大关,低见497港元,尽管最终守住500港元关口,但全日仍急挫4.4%,市值单日蒸发逾438亿元。较3月6日创下的635元收市新高比较,腾讯一个月内累计跌幅21%,市值1个月蒸发近2500亿港元。

在科网股灾的利空影响下,上述“双马概念股”亦遭到重创,特别是本身缺乏业绩支撑的股票,在股灾当日(4月7日),金山软件急跌6.1%,中国擎天软件重创5.6%,文化中国传播跌5.4%,中信21世纪下挫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