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道路设计初步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建设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既然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初步认识: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确定性
城市道路不同于公路,设计时需要设计单位进行选线设计,城市道路设计时一般均有规划:道路平面走向的规划,道路竖向的规划,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城市道路设计时平纵横已确定,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只需论证规划的合理性,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范围修证即可。
1.2系统性
城市道路需经规划、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多个环节。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3 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前期立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2.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
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阶段一般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投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各阶段侧重点不同,项目建议书侧重于实施的原因及重要性,主要从在初步规划方案的基本上,分析道路在城市总道路规划中的地位,在路网中的作用及实施的紧迫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初步进行投资估算,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意见;可行性研究侧重于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主要从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项目影响区排水管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市政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主体工程方案设计、排水工程的设计、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方案设计侧重于大致的工程方案,包括规划路线走向论证、构筑物的位置、管线布置、与周边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与规划的关系等;初步设计是对方案的深化和完善,这个阶段侧重于工程的技术处理,保证技术方案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图设计侧重于工程实施方案,是对初步设计的深化和完善;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是后期的服务,在业主协调下,协助监理和施工单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3.1 协调沟通能力
城市道路建设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工作,设计人员协调的作用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沟通出现短路,都会影响到大局。城市道路设计应以道路设计为龙头,项目负责人应由道路专业担任,许多设计院往往忽略这点,项目负责人由院领导或部门主管担任,这样实际上这个项目负责人就形同虚设,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给排水、照明、绿化等,不管那个专业,均需道路专业先行,道路专业在各个专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各个专业均需道路专业的配合。城市道路设计常协及到不同的部门,路基的填筑及开挖协及到地下管线、道路与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的交叉协及到铁路部门、公路部门,高速公路部门,道路跨越河涌的处理方案,需要与规划部门、水利部门沟通河涌的规划位置、水下净空要求、跨径要求、标高等,确定设计参数,在实施中才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系列的协调,均应由项目负责人牵头协调,并负责方案的落实。
3.2 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各个协调会议基本上都是以设计方案为中心,各个专业设计应同步连续。道路专业的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就应马上提供给其它专业,其它专业应同步复核道路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是否能满足本专业的设计需要,并及时反溃,确定设计的连续。设计人员应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保证设计文本具备实施的条件,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应着重培养对规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对规范的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执行,而应是对规范的灵活掌握与应用,线路技术的采用应结合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道路竖向的控制要考虑与现状道路的吻合及周边地块的经济开发。现场的处理不能照图生搬硬套,对业主、施工提出的问题更不能照单全收,需应是通过分析论证后确定。
3.3 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
对设计阶段的认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清楚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文不对题。任何一个设计院,任何一个设计,不可能在同一时段只做一个设计,在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设计任务时,就要清楚认识当前的设计阶段及工作侧重点,该是线路方案就是线路方案,需进行技术比较论证的,需切实做好论证工作,要做到游刃有余,忙而不乱。应培养配合良好的资料整理习惯,城市道路具有复杂性,也具有共性,共性材料平时要注意整理积累,用时各就其位,对于电子文档和文本资料在不同的阶段都井然有序。
3.4 工程总结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特点包括创新性和经验依赖性,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点,设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工作总结不应只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在各个阶段都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工程总结能够使设计人员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如在红岭路网中,应注意总结与规划的协调,总结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找出各个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如换填一般要求小于3m,但根据际处理,在本地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换填7m左右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在苍海项目路网中,由于道路的设计与规划基本同步进行,道路路基的填筑与场地的填筑同步进行,应注意总结路基填土与场土填土要求的不同,如何保证同步填土的情下保证路基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如何做到道路的设计能与未来规划协调。
4.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平纵线形一般规划已有规定,但在设计前应对规划线形进行复核,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沿线地块使用功能,地下管线、排水等条件,进行线形的修正调整。
4.2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个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体,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 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型式有4种:
一幅路布置: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 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 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 。由于其造价较低, 组织方便, 故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但由于机非不分离,在现代城市道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下,应尽量少采用。
两幅路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 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 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由于可以为远期预留道路建设空间,两幅路在其它城市被更多的采用,在梧州市却很少采用,梧州市为森林城市,在新建道路中应积极采用两幅布置,提高城市绿化率。
三幅路布置: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 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 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 如果结合道路绿化,三幅路对于骑车一族是人性化的横断设计,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骑车可以充分享受树荫带来的惬意。三幅路在一些大城市已被积极采用,梧州市在未来新路规划中也应积极考虑。
四幅路布置:在三幅路基础上, 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 分向行驶. 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 但因占地较多,故以前采用比较少。现代城市道路设计不再以“车”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四幅路对向车流分离,机非分离,人非分离,最大程度以“人”为本。
4.3道路软基设计
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施工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软基处理方法常用的有垫层法、抛石挤淤法、堆载预压法、袋装沙井加载预压法、水泥搅拌桩法。梧州市常 的是垫层法、水泥搅拌桩法。
1)垫层法
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较高的砂或砂性土等透水性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设计要求,该法优点是直观、高效,不留后患,施工不受工期限制。垫层法主要适用于垫层厚度在0.5~2.5m之间。当垫层大于2.5m时,在其它城市处理费用较高,不经济,但梧州地区具有自身的特点,软土路基一般是冲沟,鱼塘段的淤泥质土。即使换填达5m厚,换填法仍比其它处理方法经济,垫层法是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因素
1.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动脉,是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人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社会进步,是人文环境的进步,是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便捷性的提高。在城市规划与基础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城市道路设计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前瞻性也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真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时期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2.1城市道路功能的广泛性
城市道路的最主要功能是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化的辐射能力,以及市内的连通性。城市道路的发展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的便利、物流环境的改善、城际间交易的活跃,都是在道路的影响下,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在道路设计之初,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针对城市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规划整个城市的道路布局,从而确立出切实可行的道路建设计划,实现道路负载功能的最大化。通过对城市道路设计施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以及更加多层面的角度进行设计论证,从道路设计的立项意义及必要性,到整个道路施工的预算合理性,甚至是道路施工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收益,都能够在立项之初得到一个比较权威的综合评定,使项目的具体实施能够最大化的保证道路功能。
2.2城市道路设计的复杂性
作为工程建筑类设计的一种,城市道路设计所牵涉的因素更为复杂,所涉及的施工技术因素、施工环境因素等,都对道路设计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路基施工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层结构来确定具体的路基加固方法,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保证路面使用状态的重要指标,此外,道路的照明与绿化也是道路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特别要提出的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同期完成的城市地下管线布设,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地下管线的穿插,减少不必要的后期再施工。从道路结构上,要考虑纵、横交错的合理布局,按照预计的交通流量来设置行车道路的宽度等等。此外,由于交通负荷量的日益增加,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已经不局限于平面交通的功能,而更多的是向着立体交通的趋势发展,道路设计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单一道路,其中也包括了各种辅路、桥梁的建设,环城路的设计,与环城路、立交桥出口的设计等等。新时代城市道路设计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有的想象,正式这种复杂的道路设计,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立体化,多元化,更加符合时代的特性。
2.3城市道路功能的持续性
如果将一个城市看作为一个具有生命的生命体,那么就应当赋予城市发展鲜明的个性表现。城市道路就是整个的动脉,交通的川流不息就是城市的脉搏,在每天的熙来攘往,每天的走街串巷中,折射出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自身生活的一种追求。城市道路作为一种效果持续性的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设计时就明确城市发展的明确目标及定位,同时坚持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城市道路功能的长远影响力。颠覆传统的道路功能观念,使更加“生态化”的设计理念融入道路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发展实力,以道路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赢得城市建设的巨大进步。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3.1道路设计的第一目标―功能性
根据城市自身的交通环境与经济发展需求,并结合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特点,首先确定所设计的城市道路等级与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实地的勘察,从而结合实地的地质结构特点,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设计初稿最具代表的思想就是道路设计的功能性目标,一段经典的道路设计,最突出的亮点也在于道路的功能设计。道路的功能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行车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是行人功能的实现。道路不仅要满足车辆交通的行驶需求,同时也要为行人提供步行的空间,使人们的行走范围得到有效的延伸。这种复合型功能的道路,要做到行车道与行人道的分离,并能够对不同行驶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实行有效的分流,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提高整条道路,甚至是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因此,在横跨道路的方向,应当设立过街天桥或地下人行通道,使车流与人流有效的分隔开来,确保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3.2道路设计的代表元素―特色性
在传统的认识里,城市道路大同小异,柏油路面,黄、白色的道路划分标志,仅此而已。然而,新时代对道路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城市道路也被人们赋予了个性化、特色化的属性。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特点都可以通过道路的设计反映出来,从道路的结构到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都是实现道路特色化设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每个城市进城主干道的道路设计,是一个城市特点最集中的反映,也是最具特色的道路景观设计区域。以我国最典型的道路建设城市,北京为例,老北京的道路设计与建设延续了封建社会建都时的布局,采用了正南正北的结构,向北京的各个方向进行辐射,同时在道路的景观设计上也以古朴的传统风格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北京从古都华丽的转身,跻身于国际化都市,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现代气息浓郁,在近年来新建或改扩建的道路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现代感的元素蕴含在其中,形成北京独具特色的道路风格。
3.3道路设计的整体要求―协调性
道路设计不仅要兼顾功能性与特色性要求,同时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也应当遵循城市发展的整体要求,做到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协调一致。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尊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由此可见,城市的道路建设首先要符合人们生活的要求,符合城市的远景规划,其次,要与当地的地区状况、经济发展、人文文化相适应,将道路建设看作是实现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将道路设计作为以上众多因素的高度统一。如果将道路设计嵌入城市版图,我们应当在这一段新建的道路上看见对整个城市的带动,一条道路的建设应当可以盘活一定区域内的交通,并对这一区域之外的辐射交通状况起到改善的作用,将道路设计作为一项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工作来执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灵魂,合理、科学的道路设计,不仅获利于眼前,更是一项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与整个城市化进程的提高。无论是从道路设计中采用的先进技术,还是道路施工中采用的新型材料,道路设计确定了道路施工的基本质量要求,为具体的道路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认可了道路设计就需要严格的执行设计方案,将道路设计变为工程实体,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l] 边亮.城市道路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3)
[2] 姜海峰.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与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6)
【关键词】道路设计;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
城市道路决定城市交通,是城市景观和文化传承的要素,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具有公共性、公用性、公益性等特征,它与市民的生活休戚相关,而且它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蕴涵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精神。所以,不论是新建道路,还是道路改建、扩建,都要精心设计,为城市的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1 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设计现状
1.1 现状
目前,中国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尚在不断转变和发展之中,可持续设计理念并未在中国推广。但是,在过去城市道路建设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些可持续设计的尝试正在推进,道路设计模式正由传统的技术主义模式向城市主义模式转变。总的来说,目前并未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考虑,很多措施并未形成规范以强制实施,城市道路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随意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1.2 进展和初步成效
1.2.1 提倡“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提高了人作为道路使用者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道路设计的文化、环境、艺术、生活等方面的要求。
1.2.2 提倡人性化设计。更加注重完善道路设施,道路设计不仅考虑正常人的要求,还考虑了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注重无障碍设计。
1.2.3 注重道路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推行“步行优先”、“公交优先”、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道路交通模式,人车分离、二次过街、合理限制车速以及在特殊地段考虑人车共享。
1.2.4 注重景观环境的科学营造。注重人造景观的协调和自然。
1.3 存在的不足
1.3.1 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并未完全做到节约能源和材料,道路建设消耗的资源过大。
1.3.2 在道路设计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原始环境,对原始环境破坏较大。
1.3.3 没有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建设思维尚受初期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2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关键,良好的道路线形能够使城市的交通运输顺畅,使道路能更加好的发挥作用,减少交通拥堵。通过与道路两侧绿化景观的融合,可以消除乘客和司机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方面来看,采用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直线和短直线为佳。除干线道路和主干道不宜采用较多的折线,一般的道路可以适当采用折线,通过设置大半径圆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可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3.1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设形式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对行车道不设任何分隔带的称为单幅路,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双向行驶,可以通过划线分流,主要适用于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较多采用。双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使两条车道单向行驶,它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三幅路是用两条分隔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车,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物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方向行驶,它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路。
3.2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原则
3.2.1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2.2 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
3.2.3 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
3.2.4 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建筑物相协调;
3.2.5 在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同时,提倡公交优先,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公车站;
3.2.6 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应满足自行车过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在主次干道上要考虑平交口左转车道拓宽的需要。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支路要考虑机、非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
3.2.7 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的要求,要引起驾驶者的注意,使其减速行驶;
3.3 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集功能、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
4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街道,虽然它们的作用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区别。它们除了起到交通运输的作用,还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方面,它们也有一些差别。
4.1 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道路要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点应有一定的提前,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4.2 生活性街道
将生活性街道最好设计成曲线形,使进入街道的车辆减速行驶,同时可使一些车辆不愿进入街道,控制街道的车流量,使居民不会因车流量大而影响生活。同时为了增加居民的生活趣味,在道路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在增加绿化带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生活气氛,改善道路景观,美化街道的环境,使人们有远离繁杂都市的感觉。
5 道路可持续发展设计要点
5.1 城市道路可持续特点
5.1.1 可持续性,指整个道路系统长久维持某种理想状态,保持其原有系统结构和运行机能在某种健康状态,大致包括道路结构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经济效益持续性、社会效益持续性等4部分。
5.1.2 持续发展,指不以破坏自然环境等的有效使用资源,既要建设道路又要保护环境,使自然环境不因建设道路而破坏,这就是持续发展的宗旨。
5.1.3 持续利用,指道路的建设以及维护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即使用可得重复利用的原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5.2 设计要点
通过参照已有道路设计经验,结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目前道路设计的实际水平,城市道路设计时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
①降低能源消耗,其考虑要点主要包括方便非机动化行驶;②提高人货运输效率;⑨使用低维修养护的材料;④设置消防车道,明确的消防车道利于消防车在火灾发生时快速进入,而平时则可做普通车道使用;⑤自行车专用过街通道,将行人与自行车过街分离,支持非机动化行驶,规范交通秩序,利用安全。
关键词:工业园区 道路景观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34-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景观设计思考问题。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存在不同于城市的许多新的特点。工业园区的生态系统更为脆弱,因而绿化带的生态调控作用显得很重要。本文以南京汤山工业集中区为案例背景,从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的现存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相应对策措施。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立足功能需求、文化特点、生态原则等要素的整合,逐步向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道路景观稳步迈进。
1 项目概况分析
汤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南京东郊,下辖汤山、麒麟、上峰三个片区,是市重点工业园之一。工业园区旁边的宁杭公路、沪宁高速连接浙江、上海和苏南城市群;龙铜公路(三环)、南京城市二环和东麒路将汤山工业集中区和东山新市区、南京主城区融为一体。
汤山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8平方公里。政府累计投入4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路、电、宽带、通讯、有线电视等“七通一平”。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对园区的正常经营和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2 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汤山工业集中区中有许多高新科技产业,这些高新科技产业包含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它处于不断的发展中,高新科技产业的研究和生产同样重要。汤山工业集中区周边的道路情况比较复杂,有铁路、快速路、高速公路、高压线等过境,集中区内的道路也是根据实际产业分布不同从而要求也不尽相同。南京的汤山后工业集中区道路绿化设计要求可概括为“一路一树、一路一景、一路一个特色”。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时,要以风景园林科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不同道路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得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设计要求。努力将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道路绿地建设为主次分明、总体统一、特色突出、高品位、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
3 道路景观设计总体构思规划
(1)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要与园区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园区道路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人文等系统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尽可能降低园区对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利用生态学原理,使植物自然更新,从而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降低保养维护成本。发挥道路景观在净化空气、滞尘降温、吸收噪音、抵抗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实现景观、生态及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
2)多样性原则:根据美学原理,设计中应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美学相关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因地制宜,营造多样性的园区道路景观。同时,不仅要讲求园区植物的当下景观性,更要重视园区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时移景异,步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美丽景观。
3)独特性原则:园区景观道路设计要表现出工业园区特色,展示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工业魅力,注重工业园区景观的科普性质。同时,园区中也要体现人文关怀。
(2)园区道路设计的具体构思。
1)功能性需求设计。
园区道路景观设计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主要是货运车流,这就要求在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规划中应更加重视动态景观,重视道路的绿地建设,要根据不同道路的行车速度不同,感受不同来决定景观设置与规划。各级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表1所示。
围绕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都是城市快速路沿线和高速公路,驾驶员大多处在高速行驶状态,这时,人们对于景观的认识只能是轮廓特征和整体概貌。道路设计要做到道路边坡、绿化、分车带等软、硬质景观具备平滑性、连续性、自然且通视效果好。对于工业集中区内的主干路和次干路,考虑到观赏者的浏览速度较慢,道路景观的设计应更加注重观赏性。
2)道路格局建设。
①中央绿化带:园区主干道的中央绿化带作为景观中央视线,它是联系两侧道路景观的重要纽带。纵向上,为了突显整条道路的通透感和整体性,中央分隔带应采用地被和灌木的搭配方式,控制中央分隔带上植物的高度。横向上应根据不同的宽度进行处理。②道路辅助绿化带:园区内主干道与人行道之间要设置1.5米的辅道绿化带。这样可使人车分流更为明确,减少行人在走路时受到过往车辆的视觉影响。道路绿带的植被高度控制在1.2米左右,以海桐球绿篱和大叶黄杨作为主要绿带构成,形态更加硬朗简洁。
3)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工业区道路污染相对较重,其绿地树种的选择应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污染性较强的本土树种为主,适当选取外来优良品种,以丰富道路景观物种。工业园区的绿地系统要对污染物有很好的防护性,且具有稳定而多样的特点。
4)小品和水系表达。
工业园区道路连接的建筑物主要是工业厂房和办公用房,为此,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道路沿途企业情况,设计一些表达企业文化和园区特色的景观小品。此外,汤山素以温泉闻名,在园区道路景观设计中可融入水文化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采用一些喜阴植物和水生植物,构建绿色水系,为道路景观增添更为鲜活灵动的要素。
4 结语
本文对南京市汤山工业集中区的周边道路与园区内干道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工业园区的设计理念、具体设计原则、具体道路设计及指导思想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针对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内容。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工业园区的道路应急设计、柔性设计等侧重点均未深入探讨,这些可留作以后研究的入手点。
参考文献
[1] 张秀珍.城市工业新区道路沿线景观设计——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梅林大道沿线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3):40-41.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71-02
道路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运输是最便捷并具有门到门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在整个交通系统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我国交通网建设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的规模突飞猛进,各个道路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人才缺口显得十分突出。理论基础扎实、懂设计、能施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各用人单位竞相争取的对象。因此,在交通方向的主干课程――《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出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道路勘测设计》主要介绍道路空间几何形状的设计和勘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用方法,是道路与桥梁专业方向及交通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专门培养道路路线设计、测设及施工放线等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课程[1]。因此,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及对各相关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4]。
1.学时设置。经过多年培养计划的调整和修改,道路勘测设计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被大大压缩了。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特点又是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课程内容对应着路线测设、路线选线、断面设计、排水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实践环节。这样,如何在学时较紧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上手进行实际设计操作,切实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增长学生设计素养和能力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2.教学手段和方法。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学生工程设计思想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实践环节的比重及开展方法和手段就对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取课程设计和测设实习,一般都是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和一周的校内测设放线模拟操作。学生不能接触实际的工程案例,仅在纸质地形图上进行简单的选线、定线及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图的设计绘制。学生多不明所以,虽然起到了理论知识复习和应用的作用但浮于表面,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同时,由于学生对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了解不多,所以在做实践环节操作的时候目标不明确,往往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照搬书上例题计算过程,起不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的作用。
3.缺乏实用的设计软件。通过对相关对口单位的走访和调查得知,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迅速发展,专门的商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已经应用得十分普遍。目前各相关设计单位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都不采用传统的纸上定线的手绘方式了,而是直接利用专门的道路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出图,以提高设计成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学校的实践环节教学多以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即:手工计算、纸上定线、手工拉坡及手绘断面图。这样做虽然可以使学生熟悉规范要求,掌握路线设计内容和过程,但缺乏专业的设计软件的实际应用,与现实工作相脱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设计人员的要求。
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常见问题,我校土木工程系交通土建方向的专业课教学老师们经过几年的摸索和不断专研,大胆对道路勘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明显。
1.调整实践环节比重和设置时间。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培养方案关于课程学时总数的大规定,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由原来的1.5周调整为3周时间。除此之外,还调整了实践环节开展的时间,将原来的所有课程结束之后集中开设,改为与教学内容相配合。即:完成一个阶段内容,立刻进行对应的实践环节指导。这样就可以避免所有课程完成之后再集中开设实践环节所导致的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避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脱节,使实践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容紧密结合,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知识的应用更加明确。
2.联系对口实习单位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对专业方向认识不够清晰,做实践环节时候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我们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联系了交通勘察设计、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汉市政工程公路公司、中铁十一局等专业对口单位,与之建立实习教学及实习工作的接洽关系。这样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都是非常好的促进,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到实习单位学习专用软件的使用。为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与长期合作的对口实习单位沟通协商,每年在暑假期间将学生分批送入实习单位进行为期2~3周的专业软件使用教学。带队教师负责讲解和演示软件使用的初级知识,如:软件特点、对计算机硬件条件的要求、适用条件、常用操作命令及方法等。实习单位专门配备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软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和教导。这样每个学生都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际进行设计软件的使用学习和操作,积累了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大力支持实践教学的改革,正在积极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实验室,配备专门的计算机、安装道路设计软件以备将来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使用,争取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熟练应用设计软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4.开展配套课外活动。由于课程学时有限,为调动学生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还开展了道路设计大赛活动。统一设定活动规则并设置不同的奖项,给获奖同学颁发证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学生自己自由组队,使用指定的设计软件,在给定工程条件和工程背景的情况下进行道路设计。设计成果由系内4位专业课老师连同实习单位邀请的两位工程师做评委,公开点评和讲解每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在参与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设计过程设计原理的掌握,同时在评委点评的过程中还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做设计时候的不足之处,切实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本文结合多年《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及实践环节教学经验,对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针对本课程的地位和特点,对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做了统筹安排,适当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将结合紧密的理论内容与相对应的实践环节同时进行,避免了以往在全部理论完成之后再统一进行实践教学所导致的内容脱节,切实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专家请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眼界;开展设计软件应用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对口单位,将学生送去实习单位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实习锻炼。通过这些灵活丰富且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少伟,等.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郑丽娜.论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