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音乐教育随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育随笔

篇1

网站的栏目按照功能、内容可归类为三大主要板块:

一、音乐教学资源板块――坚定、厚实的低声部

资源性栏目主要是为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们提供比较全面的素材收录专项资料库,包括音乐教学急需的“紧缺”素材。资源性栏目主要有:世界名曲欣赏、中国名曲欣赏、中西乐器图文介绍、世界各国国旗国歌、中国民歌文化、京剧脸谱大观、合唱精选、小学音乐教材图片、律动舞蹈装饰图片、音乐小知识、音乐教学课件素材、乐谱下载园地、革命传统邮票、珍贵的红色音乐资料、音乐故事收藏等。在整理相关乐器图文资料的栏目时,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古怪”乐器标注了“待考证”的字样,引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来信提供这些乐器的来历资料,使得资源的准确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诸如此类的资源性栏目目前已经收录纯音乐教育专业的数以万计的图片、文档、Flash、midi、wav、mp3等格式的素材,今后还将根据音乐教学的需要逐步扩充。

二、音乐教学研究板块――和声丰满的中声区

本站主要音乐教学研究栏目有:音乐教育论文集锦、音乐教案精选、音乐课程标准、现行艺教政策、音乐教育评价、音乐教学法、音乐自由教学法、音乐欣赏杂谈、现代化音乐教育、各地学生音乐评论、精彩Flash进课堂、音乐教学随笔、乐器教学进课堂、口哨教学专栏、艺术教室硬件配置参考等。该板块收录了数以千计的教学研究论文、各学段教案、教学随笔和手记,还有各地学生们的专题音乐评论以及点评;同时,对于国外、港澳台地区的音乐教育现状、国内的音乐教育政策法规、音乐新课标的全文以及解读等都整理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

三、音乐教学交流板块――激情涌动的高声部

交流板块是本站最具有活力的一个音乐教学交流园地,它是各地音乐教师网友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的客栈。主要的交流区有:音乐教师论坛,包括教师主论坛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在线音乐教师集体备课室;音乐爱好者论坛,包括“爱好者主论坛”以及“流行音乐讨论区”、“世界民族音乐论坛”和“古典音乐论坛”;学生音乐学习论坛;留言板。通过这些动态的交流园地,能直接倾听网友们的呼声,加深了网友之间的感情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支乐意为音乐教育事业献身而且感情深厚的团队。由我站发起的“中国音乐教育网络联盟”,正是本站论坛网友们同心同德、长期交流的升华。随着联盟队伍的逐渐增加和实力的壮大,我们将利用假日组织起来走出网络世界,到国内最艰苦的地方,为当地孩子们送去美妙的音乐,并播下艺术的种子。

篇2

认真执行体艺新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五认真”和全面提高音乐教师业余素质为重点,抓实,抓好音乐教育工作,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以进一步提升我校音乐工作质量。全面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为提升本校的体艺活动品位出力。

具体工作:

1、本学期全体音乐教师将认真学习,研究,探索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落实,注重儿童哲学思想的渗透与提升。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对音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教师多交流,多看教育教学杂志,多写教学随笔。改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切实担当起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的重任。

2、以课堂教学五认真严格要求各音乐教师。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是知识要正确,教学内容要精讲精练,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音乐教师带好各兴趣小组

4、音乐教研活动安排:

1、xxxx、9调整各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2、xxxx、10开始常规音乐工作。

篇3

陈璞:作为孩子们音乐启蒙者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怎样的音乐教育?

王艳芳:我想,最好的音乐教育就是等孩子们长大了,我带给他们的那些美妙的东西还留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天,当他们充分享受到经典音乐的魅力,能突然想起自己当年曾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听过!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看作是一名教音乐技能的老师,而应该将深刻的人生道理渗透到每一次音乐教学中,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就像是花婆婆把鲁冰花的种子撒到山坡上一样,我一直希望自己像花婆婆一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上播撒美好的种子,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经典童话故事,不仅是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还是对我自己人文精神的滋养。

陈璞: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音乐,但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和恒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对此您在教学中有何高招?

王艳芳:我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坚持用教材,但不唯教材至上。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音乐课特点,我注意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音乐:问好歌、安静歌、棒棒歌……这些充满智慧的妙招让孩子们对我的音乐课非常期待。我还把央视的金牌节目搬进课堂:招聘小老师、金蛋和银蛋、幸运52打擂台……借助这些有趣的形式,在班上开展音乐常识的知识问答和竞赛,不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还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注意力,我会神秘地对学生说:“孩子们,老师有部DV!”于是,好几个学生都睁大眼睛到处找。看着学生满脸的疑惑,我笑着说:“不用找了,DV就是老师的眼睛。现在我就开始拍摄了,谁的目光和我的镜头对上了,就拍摄成功了。”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室里瞬间变得静悄悄的,一双双大眼睛紧紧盯着我。

许多低年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比较好动,欣赏音乐时不能保持安静,歌唱表演时不会唱或者只会大声喊叫,创编活动时不会与同学合作……怎样让音乐课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呢?一次课间,我看见有学生吃棒棒糖甜蜜又幸福的样子,心想为何不送学生一支音乐棒棒糖呢?于是我创作了《棒棒歌》,整首歌曲的歌词只有一个字“棒”。怎样使这首歌具有班级特色,让每个班的孩子都张扬个性,更富有激情呢?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棒棒歌》的动作,谁的动作被采纳,就用他的名字命名本班的《棒棒歌》。学生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他们各显神通,有的学生用翘起的大拇指来表演;有的用V字型的胜利手势来表演;有的学生做出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的典型动作演绎;有的学生设计出握紧拳头在胸前顺时针转动的动作,他的解释是“只有开动大脑才是最棒的孩子”;有的学生设计的动作竟然是眯着眼睛嘴里舔着棒棒糖……最后每个班的孩子都设计出了个性的、代表各自班级的《棒棒歌》动作。每当他们歌唱得好或者回答问题有创意时,我就送他们一支《棒棒歌》,学生唱歌时神情飞扬,在课堂上掀起一次次。

陈璞:随着传播媒体的发达,我们的孩子往往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但是让孩子们听什么音乐是个需要思量的问题,您有哪些音乐学习经验想传达给音乐教师和家长们?

王艳芳:面对浩如烟海的音乐曲目,我们该如何慧眼识珠呢?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给了我们最直接明了的答案――选经典音乐。他在北大的演讲振聋发聩,话语精彩如珠:“有一句话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因为音乐教育是耳濡目染,而不是一点一滴的传授,更不是思考分析,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来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陶冶。”我每学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欣赏20首精选的世界名曲,并挖掘出名曲背后的故事,吸引他们欣赏,我相信这对孩子一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给他们欣赏的曲目从古典且具有中国符号特征的《梁祝》《茉莉花》《高山流水》,到国外的《秋日私语》《月光曲》《童年的回忆》等名曲甚至现在的流行歌曲《蜗牛》《爸爸妈妈听我说》,我还会根据气候或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设定不同的音乐欣赏内容:下雪天,我引导他们感受班得瑞的《初雪》和德彪西的《雪花飞舞》;下雨天,我引领他们欣赏布格缪勒的《暴风雨》和李闰珉的《雨的印记》……因为我坚信不管时间怎么流逝,都会有一些由音乐带来的优雅、坚强或感动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

不仅仅是听音乐,学习乐器也是如此。现在有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但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往往局限于音乐技能本身,这样孩子往往是越学越没劲,最终变成一种技能的浅学习。我来讲讲自己当年学拉手风琴的经历吧,这是我在读师范时最开心的事。我和我的好朋友最喜欢到学校的小花园里去练习,记得我们拉的第一首曲子是《小酸梅果》,旋律活泼欢快,主要是练习指法,刚开始手触键没有感觉,经常按错键,我们就遵照手风琴老师的六字教导,练琴时“要想快,先要慢”,先慢慢把每个音符在键上的位置熟练了,熟能生巧,我们俩互为镜子,相互指点手型,一首《小酸梅果》被我们拉得趣味盎然。回顾自己的手风琴学习经历,我越来越觉得要想把一首曲子拉出感觉,首先要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对这个曲子有感觉,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拉出的曲子才能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

陈璞:我知道您在开学前给自己尚未谋面的学生及家长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可以透露一下吗?您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来写这两封信的?

王艳芳:之所以选择给未曾谋面的学生和家长写信,是因为我认为写信是一种自然有效的沟通方式。给学生写信,与学生平等对话,既能让学生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和兴趣,又能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为营造生命化课堂打下基础。而给家长写信,让家长参与教学,也是对课堂的延伸,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好伙伴、好资源。

以下是我写给家长的信:

下面是我写给学生的信:

陈璞:您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美国名师雷夫的忠实粉丝,2012年雷夫受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作演讲时您曾被选中提问,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件事吗?

王艳芳:那年,我在雷夫访华网站上看到主办方向全国征集中国教师最想问雷夫老师的问题,经过主办方海选后将有20个问题被选中,提问者还可以获得一张北大百年讲堂雷夫会议门票。我特别用心地读过雷夫老师的文章,所以很快提了7个问题,其中一个被主办方选用。虽然很遗憾因为上班时间我不能前往北京,但雷夫老师回答的第八个问题正是我提问的:“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什么?您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智力书包’。请问雷夫老师,对于这个智力书包,您是如何界定和定位的?对于中国家长应该给自己孩子的‘智力书包’中放些什么?请谈一谈您的建议和忠告。”

篇4

关键词: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本土化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江苏的音乐基础深厚,其中江苏民歌,在中国各众多民歌之中深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像苏南民歌《茉莉花》、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民乐《二泉映月》等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江南丝竹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江苏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也是品种众多,现存的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带有江苏地方特色的曲艺也各具特色,其中苏州评弹、评话,扬州评弹、评话,徐州琴书,淮海锣鼓,南京白局等影响较大。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江苏地区的初中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认识有多少呢?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所接触的音乐环境几乎被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中的音乐所占据,这些媒体被大量的流行音乐包围。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相比,旋律简单、舒畅,朗朗上口,歌词内容大多以情爱为主题,此类内容恰恰为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因此,大多数中学生排斥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有着极大的偏见,对民族音乐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以至于有的学生把《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说成是刘德华,这不得不让音乐老师痛心。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初中音乐教材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但我认为弘扬民族音乐要先从本地区乡土音乐开始,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从古至今,乡土音乐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地方史,它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是本土人们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内容上有不少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当地人的审美取向,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学习、欣赏乡土音乐具有其他音乐难以替代的作用。优越的乡土音乐环境与基础,等待着课堂音乐教学去抓住精髓,体会精妙,评点特色,总结规律。让学生从乡土音乐入门,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由学习而继承,由普及而提高,应是发展民族音乐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我们江苏地区所使用的初中音乐教材中又有多少关于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呢?请随笔者走近教材,看看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情况:

现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使用人教版和苏少版的教材。其中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构成的。而苏少版由“表现与实践”(演唱、演奏)、“感受与鉴赏”(欣赏)、“活动与创造”三个模块够成。从以上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只有七年级没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四册书中各有一个单元通过“感受与鉴赏”教学来感受江苏本土音乐,另外,在“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中也提到江苏本土音乐相关知识。在苏少版中,则恰恰相反,只有七年级有江苏本土音乐的内容,并通过“表现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来实现的,八年级、九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都没涉及到。可见,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特别是苏少版),江苏本土音乐内容都很少。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有义务弘扬本土化,而作为一种文化,更应该延续下去。

在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中,该如何把这样一种文化延续下去呢?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江苏本土音乐的特别情愫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知识积累,同时加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读新课标,努力处理好“多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即:音乐教育要以本民族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现就以上想法作一具体阐释:

一、教师是课程理念的主要实施者,要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江苏地区中学音乐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受过基础的民族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江苏民间音乐知识,对民间艺术只是略知一二,不甚了解,很难谈得上喜欢。音乐是情感艺术,如果音乐教师自己已经感动于古老的江苏民间艺术,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肯定可以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共鸣。试想一个不喜欢江苏民歌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喜爱江苏民歌的学生呢?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研究江苏的民族民间音乐,除了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能准确地区分苏南、苏北各地方、各类民歌,掌握典型的戏曲和曲艺音乐,如昆曲、苏州评弹等能力外,还要演唱一定量的江苏民歌的能力,除此之外,至少掌握一门民族乐器,并具有组织小型民乐队的能力。

二、面对江苏地区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江苏本地区乡土音乐内容短缺,需要编写一套具有江苏民歌、地方戏曲、器乐曲等本土化音乐为内容的补充教材进行系统教授,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音乐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乡音乐,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熏陶。

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江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落实本土音乐教育内容

1.从学唱江苏民歌入手

江苏民歌色调清雅,如诗如画,生动地表现了江苏民间艺术的神韵,从苏北到苏南可谓是“苏北号子花”“苏南风情录”……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北民歌《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苏南民歌《茉莉花》《太湖美》《满江红》《孟姜女》《无锡景》《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堪称音乐珍品,她们从田野走上舞台,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在教唱这些歌曲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歌曲所包含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自始至终接受民族音乐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技能的训练。如:《茉莉花》,歌词是诗,唱出来是歌,节奏韵律是舞蹈,旋律线条里有图画……这正是江苏儿女孜孜以求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写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并体检:同一首《茉莉花》在使用不同方言演唱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用原汁原味的扬州话来演唱,流畅轻盈;用苏州话演唱,柔美委婉;用普通话又是一种风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唱唱哼哼其它变体的《茉莉花》,如中原的淳朴真挚,东北的潇洒明快,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来谈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魅力,从而产生自豪感。又如:在《无锡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创编歌词,通过《无锡景》优美的曲调唱出自己想说的话,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江苏民歌。

2.从音乐欣赏入手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视听结合,靠直观画面音响去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共鸣,如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教师可以在播放《姑苏行》音乐的同时,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或播放姑苏古城庭台楼阁的美景,这样学生在欣赏时,既有看的,又有听的,仿佛身临其境,再加上教师话语的引导,很容易感悟到主题思想,无形中产生强烈的爱家乡之情。

(二)走出课堂,广泛开展本土音乐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是一项全面的工程,它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更需要课外、校外、社会业余文艺活动的有力配合。

1.组织各种业余音乐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本土音乐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创建民族音乐味浓厚的校园环境;可以组织各种江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比赛和民间音乐知识竞赛;有条件的中学可以组建一支“江南丝竹”乐队;巧用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本土音乐的舞台,宣传江苏本土音乐。

2.走出校园,开展校外民族音乐教育

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和家长一起学唱一段地方戏,如柳琴戏。学校还可以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团、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给学生表演、做讲座。教师还可以录制“江苏卫视”的一些大型广场演出给学生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文化节演出,有些演出家乡味很浓,更能使学生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

当今多元文化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但是在强调“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教育。“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文明,是人们世代相传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里面包含有太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所以说,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不论世界如何变幻,音乐如何繁荣与发展,人们身居何处,民族音乐的旋律永远是最贴近他们心灵的最美的声音。这正是新《课标》中民族音乐地位最重要的体现,也是音乐教育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因此,江苏地区初中音乐教学要以本土音乐为基础,然后尽可能地强调“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陈丽艳.《论民族音乐在新中的体现与运用》.乐

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张绪培总主编,吴锐淼主编.《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

研究――如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篇5

针对以上所述,要改变这种音乐教学的窘态,就要重视音乐“双基”教学,重视“四大领域”的均衡发展。音乐课在初中学段为每周一节,授课周期长,给音乐教学的持续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前提下,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做好两件事:一要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关注的问题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学习。音乐的“双基”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定的“双基”积累,音乐学习、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双基”学习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的,所以音乐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音乐课堂进行“双基”教学。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作品相结合。例如,在学唱《阳关三叠》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声调式。结合作品感受音乐力度变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等等。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感受音乐知识在音乐作品中的实践应用,并起到提高学生表现音乐能力的作用。“双基”教学应该是滚动循环式的,只有引领学生不断的学与练,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

(二)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校中,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教学中学生是否有情感的认同,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把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变成他们乐于去接受的?如何把他们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纵观世界上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等,它们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关注音乐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质量,创造出许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体系。在音乐课堂上灵活的运用、借鉴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我在二声部合唱歌曲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柯达伊手势学习两个声部的旋律,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很多,而且在二声部合唱练习过程中,两个声部的音准更为准确、稳定。歌曲中的节奏,我尝试借鉴柯达伊教学中的一些节奏游戏去解决,学生同样表现的兴趣盎然。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受课时安排影响,音乐课课时少,间隔周期长,从而导致学生对作品只能“初步了解”,并存在记忆断层。其实通过我们自己的体验可以感受到,要想真正了解并体验到作品的内涵,需要经过反复的聆听。而音乐课上能做到的只有初步聆听和初步的引领体验。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有做音乐笔记的习惯。笔记内容分三类:一是对音乐知识的归纳记录;二是自己对所学作品的感受随笔;三是按老师要求搜集资料的整理。通过要求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初步的信息储备,可以大大提高课堂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学生自主吸收的这些信息更能够加强学生的印象。例如,对作曲家的生平、音乐作品创作背景、音乐创作手法及特点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的重点,和归纳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