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导学案范文

初中历史导学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导学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导学案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9

一、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它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乡镇初中,生源整体欠佳,其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难以把握。目前历史科中考采用开卷考试,给历史教师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基于上述现实和新课程理念,我校的历史组大胆尝试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课堂实践,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认为,实施学案导学能有效破解上述难题,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用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课前熟悉了教材内容,独立思考学案中的问题,而且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合作探究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思维得以发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也记得更牢,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原先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用一节课或多一点的时间即可达成,可谓事半功倍。因此,实施学案导学有利于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值得认真探索。

二、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学案导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找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是让学生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掌握提取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的方法,遵循历史学习的规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后一种难度较前一种要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本校的校情学情,我们采用前一种方式,其基本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如下。

1.自主预习,完成学案。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上某节课前两天或前三天就要分发相关导学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在上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基础知识,并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这是一堂课的核心,也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有效、高效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发表见解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一般上课前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左右,课堂中各小组将自己梳理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或疑问,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或分工讨论,实现生生互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3. 展示反馈,点拨释疑。在经过合作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探究成果和发表意见。如果此时仍有个别无法解决的共同疑难问题,教师可以作必要的点拨释疑,以补充完善;而对于一些主干史论知识点或史料分析教师要展开细讲,逐一过关,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 当堂检测,巩固提升。在每个主干知识点学完之后,尤其是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要安排适当的巩固性练习或达标训练题(最好应突出设置一些学生易混易错且为中考高频考点的能力题)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将课堂训练控制在5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不能看课本。该环节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是否当堂达成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强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干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案例】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略)

[学习重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完成自测题]

(1)人物: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图略)

(2)地点: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多年前,就有历法。

[小组合作,探究互动]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人们常称赞医术高明的医生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情感?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略)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以下仅举两道题作为示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学案导学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反思与启示

1.实践中的困惑

两年来,课题组的教师普遍觉得,课堂上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和讨论的时间总体偏短,效果也不甚理想。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讨论、质疑或探究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历史课堂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充分的质疑、讨论或探究。但如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教学任务经常无法达成。另外,编制导学案要花很多时间,备课压力大,一些教师也担心难于长期坚持下去。

2.教学启示

实施学案导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设计和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而评判一份导学案优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能否设置出有一定梯度并且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的系列问题。学案中的问题能否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眼光去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和障碍,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三维目标并结合校情学情来精心编制问题。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预设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内容,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还有,虽然导学案是备课组统一编制的,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优势灵活运用历史导学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功效。总之,在后续的课题研究和教改实践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案导学,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导学案;编写;详细;粗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0401

导学案的出现是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杜郎口中学“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理念的灵活运用。要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顺利而愉悦地完成导学案,并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要科学、严谨、简单、适用。怎样才能把握好导学案编写详细或粗略这个度呢?

一、初中历史导学案编写适合细化的方面

1.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编写应细化

三维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并能提纲挈领地统领课文内容。如果把三维目标全部展现就会拖沓冗长、头重脚轻。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把知识目标细化是合适的,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需要在教师版的导学案中呈现。

2.考试的热点和重点的编写宜细化

导学案要能实现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的功能。要让学生知道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等,保证学生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一些考试的重点如党的重要会议(一大、七大、、等)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宜细,甚至可以用相对固定的模式呈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等。这样编写既能一目了然地梳理知识脉络又可以使重点知识的呈现比较完整。再如王朝的更替,导学案的基本内容一般为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

3.内容导学环节的编写需细化

内容导学环节是体现导学案导学思想的主要环节。导学案不仅是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检测的重要依据,对学生宏观把握课文内容,有效实现教材整合,理清课文线索非常重要。导学案既不是教案,也不是练习册,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的适当拓展、有益补充。内容导学编写得详细对学生获取关键知识十分重要,反之则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二、初中历史导学案适合粗略的方面

1.对于较难理解的课程内容宜粗略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但是课本中却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七年级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一课,涉及许多名词诸如近代化、重农抑商政策、工业革命、股份制经营方式等,七年级的学生因历史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对历史名词知之甚少而感到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种内容,教师写导学案时宜粗不宜细,能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即可。

2.文化科技及美学鉴赏方面的内容应粗略

历史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建筑设计、数学、语文、政治、美术等。初中历史课要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科学成就,比如北京故宫的富丽庄严,还有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轻盈匀称、美观大方的赵州桥等。要了解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要通晓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讲好文化课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历史教师按照其他学科的要求来详细编写导学案也有不够精确或喧宾夺主的嫌疑。因此这类的课程内容,其导学案编写宜粗不宜细,能让学生对其概貌有清楚了解即可。

3.课堂教学总结提高的环节需粗略

总结提高往往是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概括或拓展,对课堂教学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个环节在导学案上不好编写也不需详细编写。对于课堂小结,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总结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时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导学案是推进有效教学、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探索科学有效编写好导学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53-02

―、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地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一般的课堂导入可采用的方式有:①从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②运用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视频材料等多种手段,激趣、设疑导入等。如讲《三国鼎立》时,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然后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并加以评价,以提高学生兴趣。

二、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此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学案所列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其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探究题,题目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然后,由学生再重点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动脑思考,合作讨论、探究。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情况。学生之间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之后,教师应询问学生还有哪些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解决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的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地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的应用。

新教材注重图文并重,在每一课都精心选择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和地图。教师展示每课中的有重大意义的图片,让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构建网络,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学中小结环节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知古鉴今,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要灵活多样,富有新意,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学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64-1

一、什么是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有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逐渐丧失生命力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呢?

二、运用导学案的原因

之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导学案,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导学案的优势、中学生的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历史教学积累了诸多弊端,例如:教师在满堂灌中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包办行为”使学生对教师过多的依赖,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教师仅仅把学生当作整体来看待,忽视了对个体学生的因材施教;学生在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中视野受到限制,思维受到束缚,能力受到制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弊端缠身的历史教学,运用导学案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因为它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传统教学大多沿用“教材—教师—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导学案的应用则建立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案有利于弥补教材的不足。多数学生面对教材时,往往只满足于看懂内容,记住知识,很少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领会其中的思维方法。学案不仅能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最后,学案导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平台,而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后,不仅可以集中释疑解惑,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了和谐统一。

中学生的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重要原因。中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已不能满足于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希望摆脱教师的过多干预,但又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学案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而且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同时,学案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用导学案也是基于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学案导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而且更侧重于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三、学案导学的实践、运用

学案导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编写导学学案。教师在编写学案前应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研究和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等。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学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第二,指导性原则。学法指导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其目的在于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层次性原则。为落实因材施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层次性旨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所得,梯度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生依案自学。对于课前自学,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便为学生进一步的自学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自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抓住重点,把握本质,总结规律。总之,学生的自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由薄读厚,由厚读薄的过程。

3.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通过巡视,有选择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方面对讨论给与必要的指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发现和汇总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以便在精讲释疑中集中解决。

4.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备课学案导学初中历史

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的。"世异时移,变法宜变",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和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条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变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推行,广大教师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也随之改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备课是确定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难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要求的备课是以学生为本,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为主,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传统备课注重掌握大纲、专研教材、了解学生,习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课"而并不是学生,注重的是"传授"而不是互动,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学案导学就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提出对初中的历史教学有相当大的影响。

所谓的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经过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针对"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学案导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备而学,提高教学效率。学案导学,自始自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拿到学案后就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的状态,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解决百分之八十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的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讨。学生自主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另外,学案导学从研制学案开始,教师就已经进入了指导的角色,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集体智慧的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节不断变化随时给予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这里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着,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总的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但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不好的学生,基础好的、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学的更轻松,进展更大。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如不加以个别辅导将会是一个灾难。因此学案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特别是在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初中,开展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不光吃透教材还要分清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学案。

在学案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在学案指导下优生的预习反馈比较好,并能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的准备。但是学困生还不习惯自主参照学案预习,这个差距在预习反馈的练习中明显体现出来。为突破这个问题,我也参照了学案导学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分组学习,采取组长责任制,由优生带动学困生,并在巩固练习设计时将知识点由浅至深。经过这一节课,结合半学期来的实践,我发现学案导学在历史教学有以下几点影响。

首先,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指记住或懂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产生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内在的东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现实中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而学案导学在历史思维技能方面,使学生们能够评价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历史记载、创建合理的历史论点和看法,并以之为基础,在现代生活中做出见多识广的决策,

二是,历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学生能自主了解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包括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领域和文化领域(、宗教、美学)中的抱负、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以便能在分析当今公民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三是,在学案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在学案指导下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能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书面教学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自主学习后反馈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教学。

总之,改革与创新是当代教育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条件,在新课改的背景与条件下,"学案导学"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010-10-2

[2]《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 2010-8-28

[3]《如何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效率》:2010-10-6

[4]《教育热点问题之师德观察》.耿师等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6;

篇6

【摘 要】“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良好历史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 导学案;情境;学习环境

如何设计出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的“导学案”呢?

一、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但要受学生的认知图式、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学习活动所在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

例如:七下人教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重点内容——关于“隋炀帝修大运河”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导学案会设计成: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隋炀帝兴修大运河?

问题设计简单,但缺乏适宜的学习情境的提供,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思维难度较大,可能无从下手。

换种方式,如下: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利用导学案这一平台,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歌,了解古人对大运河开凿的两种不同的态度,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再如:人教版七下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如果“郑和下西洋”部分的导学案这样设计:

根据书本知识,快速完成1—4题(个人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纠错)

(要求:书中划出要点,理解记忆)

1.明朝前期,___(皇帝)派遣___下西洋。

2.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为了___。

3.郑和下西洋共__次,共历时___年,首航的时间是__年,船队规模由__人和___船组成。

4.郑和下西洋起点是___,最远到达___,七次航行共到过___国家和地区。

填空式的导学案设计索然无味,学习任务思维要求低,学生阅读干巴巴的文字很难产生对郑和下西洋恢弘气势的感性认识,进而失去探究历史根源的愿望。

而设计成这样——

根据PPT播放的《大航海》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快速完成1—4题(后略)。

虽然导学案上只增加了几个字,但是这部分历史的呈现方式已经从单纯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影片展示;教学模式也从单纯的导学案教学变成导学案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了极大反差。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视频的同时快速记录下有效信息,基础知识的自学效果非常好。在此后的探究环节中,学生更是延续这种学习热情,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字性的真实情境,虽然在增加初中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上是有所欠缺,但可在导学案设计时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

二、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历史学习任务

从事复杂的学习任务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特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是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具备理解和使用抽象概念的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

所以,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既具有挑战性,也是符合初中生认知成熟度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又会带动一些低级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往往围绕课文重难点进行设计,在导学案设计中是重点部分,也是课堂活动中师生最为关注的部分。

这样的设计,几乎可见于每一个我们初中历史导学案。节选部分如下:

人教版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活动三:统一之路-----骨肉依存/来往密切

合作探究: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根据你的了解在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有利因素?

人教版七下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合作探究 完成思考题

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三、提供学习的扶手、支架

“扶手”、“支架”用来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导学案设计中能为学生发展,创建学习环境提供的“扶手”是将有思维难度的题目进行分解;或者提供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地层层递进。如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类的解决任务:“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假如问题到此结束,学生还是比较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

将一个大而难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题目,缩小切口,降低难度,带领学生一步步提高认知水平。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扶手”、“支架”,导学案也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初中历史;应用分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初中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将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移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借鉴不同学科教学模式的优点,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特点总结摸索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将有利于传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导方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基本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学案进行导学的教学模式。这一重要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学案和导学两个层面的内容,导学以学案为依据,学案通过导学实现思想的深化,两者之间的高效融合,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以教师设计的学案为基本依据,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按照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达成共识,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

(一)以丰富的延伸知识导入课堂

新课改的重要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主性。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生动的导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课堂,与教师产生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用课堂知识的延伸内容导入课堂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和新颖的信息,包括历史小故事、历史奇闻异事等,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参观军事演习后,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死于萨拉热窝,萨拉热窝事件也因此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这个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根据此问题正式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的讲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图文并茂的情景导入课堂

情景导入法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与课堂相关的虚拟情节,创设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情景设计中,需要结合初中历史课堂,在条件允许的学校,配合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情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在讲授近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林则徐》《》等历史影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在教师语言引导的作用下,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切实感受到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

(三)以真实的实践感悟导入课堂

实践导入法是初中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始终以课堂为固定场所。而实践导入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自身体会中领悟学习的真谛,通过一定程度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清朝历史“康乾盛世”时,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康熙帝和乾隆帝的资料,也可向家长咨询整理,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互相探讨,教师将学生所讲整理起来。对提供有价值、有代表性资料的学生给予积极肯定,对搜集资料不够丰富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差距,告知提高的方式。最后再播放一些关于康乾盛世的影像资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搜集资料也是学生主动提高的过程。

(四)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尊重差异也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原则,是保证学生找到成就感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重要阶段。在开展学案导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潜力倾向等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引导,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8

一、学案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多人一组设计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认知扩展等。

1、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2、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5、认知扩展。为了学生能灵活掌握知识点,教师应当设计与知识点有很大联系的内容与学生学习,共同分析与知识点的同与不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学案导学”模式操作及注意的问题

学案导学过程是按照“五步走”的程序进行的。

1、示案自学,确定个体疑点。

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

工具书,通过自学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随记中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体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

3、点拔引导、全班解疑。

经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已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讲的内容,讲的起点,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4、达标训练,强化巩固知识。

要限时完成达标训练题,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5、反馈小结。

根据老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讨论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开始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在学生逐步养成讨论习惯后,将讨论问题加深。

2要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 转贴于

③在讨论中要不断启发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还可以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还可以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明理由。

4要从鼓励学生出发,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了解学生的思维角度和逻辑,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学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除向未知质疑,它可向已知质疑。

⑤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讨论情况,要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要让学生十分明确讨论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孰是孰非,不能得出结论的或现在还没有定论的,要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探索。

⑥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倡学生质疑求问,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题,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案导学的优点

1、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学案导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篇9

摘 要: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农村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历史学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新n程改革的教学当中,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设计者。传统的历史教学弊端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借鉴其他教学模式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现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生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新课改落实以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避免学生盲目预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应带到课堂中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逐渐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其次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共有的疑点进行讲解,抓住要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应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思,心如狼虎”“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民间流传“孟姜女哭长城”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对其统治的王朝的命运做出相应的分析。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在制订教案的时候,不应只看到一节课的历史内容,更应该重视历史的纵横及相互交错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编写的教案充分体现教学深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精深博大的专业知识。

4.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很多教师对于历史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对于历史课程不够了解,教师采用的导学案教学大多为网上下载的内容直接使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流程

1.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相关要求以后,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确定重点讲解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2.师生互动,合作共享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重点讲解相关内容和研究课题,进而合作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提问。

3.自我检讨,巩固提高

自我检测和提高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从而暴露出遇到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篇10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应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物理教材,了解物理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的要求及过程

1、学案的设计及编制:通过每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活动,在备课组教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由备课组长提出要求,指定教师编写,然后再由备课组讨论修订,进行编印。也就是备课组长分工提出相应要求个人编写个人汇报集体讨论修订分头整理制成学案印刷。

2、学案的栏目:学案设置四个栏目,可以简称四个引导。

学习引导――创设情境,学习活动导入,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思考引导――提问(老师提启发性的问题),变题目――从例题中变式

总结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采用框图、树图、表格等。

拓展引导――最后我们要做什么?作业、课后思考题、资源链接。

根据课型的不同,学案的组成应有所不同。一般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等部分。而所有这些部分都可以设计在这四个引导栏目中。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设计好教师的导。

3、学案的使用:每节课一个导学案,发放编印好的导学案后,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导学案,借助教材,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自学达不到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思考结果,大胆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讲得精、导得彩。

4、学案导学教学步骤:课前发导学案教师创设情景、提出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做好导学案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反馈训练;课后:教师收导学案教师批改导学案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成册复习巩固。

5、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要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给教师一定的时间精讲点拨。同时师生也要有一定的互动时间。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师生共同活动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学生独立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

三、合作、探究、展示

合作、探究、展示是学案导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合作探究的组织、合作探究的方式、合作探究的内容、合作探究的步骤等诸多细节。

1、合作探究的组织。合作探究通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每班设置多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左右。编组时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根据性别、成绩、个性、守纪状况等的合理差异来建立学习小组,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有利于组内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2、合作探究的方式。各个学习小组的组员先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遇到疑难、困惑向同组其他同学提出,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做好记录,再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或向教师请教。

3、合作探究的内容。包括:导学案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

4、合作探究的步骤。学习小组利用导学案和教材进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或提出问题。教师在各个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答疑,形成多元互动。

5、学生展示提高。展示提高是学生呈现精彩的舞台,但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平时听讲不是很认真的学生,督促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同时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展示方式有: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教师指定组员展示、小组之间竞争展示、小组在教室内黑板上展示等。

四、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归纳总结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练习巩固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训练具有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高一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二开始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六、几个强调

1.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篇11

1 准备定向,激学引欲,激发思维――导向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体差异,“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通过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教科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旧启新,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新课伊始,要求教师分析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从构建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入手,组织学生开展“短、平、快”的学习热身运动,运用导语、演示实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提出仅依靠已有的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尽可能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

2 以案导学,据案自学,展开思维――导学

在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产生了学习欲望之后,顺势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学习的工具,自主学习教材,自己动手探究难点,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在尝试自主学习阶段,教师不要随便干预学生,要舍得“放”,放心地让学生进行探索并解决各种问题.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原有知识结构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展开的思维的翅膀,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3 引导探究,探究质疑.活化思维――导研

探究性教学是最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在据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疑点、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抽象问题模型化,对物理现象所隐含的本质属性、规律进行抽象归纳、猜想,设计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案,然后学生进行理论或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通过发散――收敛――发散的多次循环,迸一步活化思维.

4 组织讨论,合作释疑,深化思维――导疑

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个别疑点,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经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教师应立即给所有学生分析讲解难点和疑点知识.

5 精讲点拨,归纳总结,整合思维――导法

针对合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间的共同要素,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总结学习的知识要点,以达到补充完善、整合提升的效果.

6 评价激励,分层练习,差异发展――导评

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明白的,要鼓励其大胆去探索.在学案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多体验一点成功的欢乐,少体验一点失败的痛苦,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学案”中的分层练习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同时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

7 知识拓展,创造运用,拓展思维――导创

学案中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新情景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求知识、思维的拓展,提高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述六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元认知水平.

篇12

关键词:导学案 高效 使用

随着课改的实施不断深入,我校在本学期第八周开展学案导学,同课异构教学,实施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听完两位老师的授课,受益匪浅,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所谓高效就是要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大幅度的提升,包括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的提升。简而言之,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时下,通过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我校实施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尝试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经过两年的试用和实践,下面我就导学案在初中物高效课堂中的使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但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问题设置、应用反馈、课后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生成优质导学案呢?

1.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着导学案的质量

导学案是教师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几个目标、问题的文字文本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导学案设计者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认知,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所教知识的科学逻辑体系的理解。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生成优质导学案,那时导学案就只能成为学生的枷锁,徒有形式而流于失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精心备课是创作优质导学案的保证

首先,导学案从组成部分看包括自学指导和课堂活动两块。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习活动的导航,那么导学案必须做到高度的条理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就应运用不同的导学方式、以让学生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速度”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一:“龟兔赛跑”故事中,观众认为谁跑的快?他们依据什么判断的?裁判认为谁跑的快?他依据的是什么?

问题二: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问题三:什么是速度? 速度如何计算?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探究,速度概念的建立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问题设置就应以开放性为主。

二、科学、有效的使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一份优质的、科学的、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的“导学案”编写完成以后,如何利用“导学案”实现我们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解读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教学情景能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因此,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这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速度一节的教学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那么他们谁跑得快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课题“速度”。

2.借助学案自主研学,提出质疑

在学生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学习的工具,独立自学教材。根据物理新授课的内容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助学案阅读自学,二是动手实验探究。

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所以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问题和必要的材料;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2.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精读并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课前就预习完成。

3.精讲点拨释疑解难,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示规律性。这也就是说,利用学案并不是就一味不要教师的讲解了,关键在于讲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觉得通过语言还表达不清或学生仍然难以明白的,还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复杂的现象或实验直观展示出来。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对比较幼稚的问题不能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高效课堂的基础就是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中,力争使我校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制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实际课改中也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初中地理 导学案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6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导学”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都不是特别的大,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导学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可是,现实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教学问题,这就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如何高效科学的实施导学案。

一、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

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由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导学案的初步制定,然后科室所有教师进行集体商议,针对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接下来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制定,之后将修改过后的导学案发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教师再一次根据所带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的导学方案并最后根据教学实情做课后修订。由此,通过导学案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或是实施中对个别教学情况重视不够的话,那么,导学案就无法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教学。此外,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不认真对本班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析直接将导学案拿过来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

一方面,如果导学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那么,教师则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导学案设置的内容难度过大,极容易挫败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导学案也无法有效呈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师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本班班级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将学生学习实情和导学案两者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认真检查和总结

初中地理在中学阶段所占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因此,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由此导致教师对工作不认真、不重视,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情况导致导学案的批改和反馈成为制约导学案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绊脚石”。导学案的制定是经过教师多次的商量和修改之后制定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引导材料。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准备充足的学生才能取得成绩的进步,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导学案的不认真完成是急需改变的教学现状。我们说,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由此决定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此类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来进一步监督和帮助学生呢?检查是约束学生,激励学生加强学习的良好的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和批阅情况的反馈。

如今,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有些时候为了督促学生及时、高效的完成作业,教师会采取上交作业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是,收上来的作业教师只是放在一边,不进行批阅,那么,教师也就无法给予反馈,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学生的学习就无法及时进行改进,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并及时将导学案的批阅情况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将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地理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和修改中将部分内容加进导学案中,此类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但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这类知识并不适宜在本节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达不到,那么,其检测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那么,教师也就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此外,针对部分拓展延伸的知识,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链接或是加油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二次指导,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与研究。此外,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教学的沟通,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导学案问题设置的看法,这样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学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将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依据课型合理编制导学案

篇14

初中物理导学案编写实施反思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新思路、新方式。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导航仪”“方向盘”,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于2012年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育科研课题《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研究》的研究,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一些想法。

一、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导学案”顾名思义包含“导”、“学”和“方案”三层含义。是教师个人或集体研讨制订、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而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立足于学生“如何学”与“学什么”,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贴合学情、源于课本又有所深化拓展,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学习的情境。实施中,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导学案的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助,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

2.主导性原则

导学案不是知识点的罗列,也不同于传统教案,它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在编写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从研制导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要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确定课型。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或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予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二)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以下特点

1.课时性

教材中有些内容不是一课时能完成的,要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使学生学习有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

2.层次性

导学案编写时,对具体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递进性,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依据导学案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层次性的导学案是学生动态学习的路线图,有效实现因材施教。

3.方法性

(1)要体现学法指导。教师要研究学习具体某一知识所采用的最佳学习方法,并通过导学案展现出来。比如,设计自学指导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内容、采用什么方法(阅读、合作探讨、动手实验等)、用时多少、达到什么要求、教师以什么形式检查等。

(2)要体现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物理教材的各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科学方法。物理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类比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比如,在学习“功率”的概念时,采用类比法学习。设计问题如下:

问题: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谁做功更快呢?如何表示做功的快慢呢?(提示: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这样设计学生很容易想到把“做功快慢”类比于“运动快慢”,既然用“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表示运动快慢,那么就可以用“功与做功时间之比”来表示做功快慢。

4.问题性

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中。问题的设计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递进性,问题的表述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如: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5.探究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设计的四大要素。

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创设有趣的物理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合作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以实现意义建构。

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创设情境:双手手掌用不同力度挤压一个气球,再把一只手掌变成一根手指后双手用力挤压。

问题:仔细观察你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猜想?如何验证呢?

学生:1.提出问题:?

2.猜想:与有关。

3.合作实验:采用研究方法进行探究。

4.分析归纳:合作交流,分析归纳。

5.得出结论:。

二、初中物理导学案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

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将导学案交给学生,学生借助于物理情境、问题情境启发思考,对所学知识提前预知,重点在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能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课堂导学

1.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基础知识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思考、协同合作的方式予以解决。

2.突破重难点。课前预习中学生的疑惑往往是重难点所在,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各小组分散研讨或实验,分别展示成果、交流评估以达成目标。教师重在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在关键问题上予以点拨。可以预设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用导学案做好课后反馈

要求学生课后对导学案进行整理归纳,消化所学知识。教师要及时对每位学生的导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的共性问题予以统一解决,对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

4.用导学案做好复习

把学生一段时间的导学案装订成册,就是一份非常好的复习资料,它具有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原生态的东西,是任何教辅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