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级工商管理课程范文

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级工商管理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级工商管理课程

篇1

1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在表1中,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著特征。

2.1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国家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图1显示出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Connection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篇2

职业经理人起源于20世纪 50年代,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流行的概念。职业经理人走上中国经济舞台只有几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职业经理人概念更侧重于民营化的中小企业管理者。

职业经理人的标准为: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了解相关财务制度和法规;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懂得生产管理的基本过程和标准要求;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合理有序地组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纵观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大多具备这样的特点:清晰和坚定的职业目标、丰厚的职业含金量、良好的教育背景、能力训练、高度的专业化、良好的个人素养、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员管理能力等。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和应对加入WTO挑战,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职业经理人短缺已成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而职业经理人培训则为未来市场的需求做好了“接口准备”。中国企业随着老一代创业者的隐退,一个新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正在诞生。职业经理人就业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前景非常看好。

二、专家访谈

职业经理人培训的兴起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发展的历史必然。专家预测,职业经理人就业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前景非常看好,各种名目的“职业经理人培训”成为培训市场的新宠。面对培训机构推出的名目繁多的“总裁研修班”、“高级经理人培训班”,如何选择显得很重要。卓尔培训中心主任张牧寒就如何选择职业经理人培训提出了以下建议:

他说:“参加这类培训的人都是企业的总裁或管理阶层,对他们来说,参加中、短期的培训班更为现实。人们参加培训注重的是知识提升、思维上的碰撞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所以老师是谁,同学是谁十分重要。”

“参加培训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其次要向主办方索取培训资料,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自己需要,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最后要看管理是否规范,比如是否对学员有入学把关,学员水平参差不齐,极易影响学习的效果。最后还要多听取来自社会的反馈和评价。”

“国内教育界在此方面尚无成熟的培训教材和模式。综观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其侧重点和特色各有不同:有的侧重理论提高,有的侧重实务操作,有的强调证书的权威性,有的引进发达国家的培训课程。但是无论何种培训模式,关键是培训质量和服务。”

“选择培训班要多家比较,多方面收集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张牧寒主任强调。

三、培训信息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经理人相关培训课程由清华大学教授及业界知名人士担纲主讲。弹性灵活的实战型授课,内容丰富,案例精彩,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获得更实效更直接的管理体验,而且更可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轻松获得企业的经营商机和庞大的人脉资源。

篇3

关键词:高校;工商管理课程;现状;改革措施

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涉及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市场营销学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该课程的设置合理程度以及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成果。为此,针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课程现状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我国工程管理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有失科学。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过于追求多而细,以确保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工商管理课程也是如此。但事实上,这种设置方法有失科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细、过窄的专业课,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很不利。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很多高校当前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但仍然没有摆脱“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深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思维受限,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二是,改革动力不足,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三是,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针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掌握借助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在教学硬件实施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却未得到及时更新。“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仍是主要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一。即使在新教学理念与要求被提出之后,部分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授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试图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未得到有效改善,导致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摆设,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了主体地位。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发挥自主思维能力的时间与空间,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与工商管理课程最初设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不相符。

(四)忽视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21世纪的大学生,相比于与传统大学生,拥有更强的独立性、自主学习精神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此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于学习方面,也体现出了一些新的学习特征:其一,自主性。现代大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体现出更强的自主性,不再满足于被动学习这种状态,开始追求学习主动权;其二,目的性。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了满足时展的要求,不得不努力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以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其三,实践性。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充分发挥知识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并且借助各项实践活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其四,创造性。当代大学生试图通过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促进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但从我国工商管理课程目前的设置状况来看,并没有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充分考虑在内,导致学生的现实需求,在课程学习过程,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便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形成了阻碍。为此,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革新工商管理课程。

二、工商管理课程改革措施

(一)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工商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掌握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因而,高校工程管理课程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模拟实验教学法、技能训练法等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入情景模拟这种教学方式,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而针对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则可以引导学生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或者,在讨论某个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品表演这种有趣的方法,剖析与展示相关知识点,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案例,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在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案例分析等新型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以及自主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因而,在革新工商管理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学生围绕鲜活、贴近实际的管理案例展开讨论;其次,要树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思维与学习能力。基于这种教学理念的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缺陷,促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

(三)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积极进行引导。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多心理特征,例如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目的性以及功利性等等。其中,既包括积极方面的思想,又包括消极方面的思想。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把握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作为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授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一些课外内容,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在参与知识竞赛活动过程,灵活运用已有的理论。而在借助案例、体验式等教学法进行授课时,教师则需要与学生之间维持和谐的关心,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指点他们纠正错误的思想,形成正确的观点。在具体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全面把握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其次,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活跃、互动的课堂,秉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高效学习,促使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面前,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高校应该着手改革工商管理课程,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课程不断朝着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57-04

工作过程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从调查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群开始的。为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本课题组成员首先开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和该专业实践专家深度访谈,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升迁路径及其所需的素质与能力,获取就业历史信息;其次,对行业企业发展态势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判断,获得发展信息;最后通过对“历史信息”和“发展信息”综合分析,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和同类专业错位发展要求,设定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及培养目标,构建出实现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开展专业调查,获取就业信息

(一)就业岗位群。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那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第一线”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组成员对近五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100多家用人单位,以及8个工作8年以上、在企业部门经理岗位的该专业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行业中小型民营企业,从事销售、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文员、生产管理、财务、服务等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其中商贸类企业主要分布在营销岗位,制造企业主要在仓库管理、采购、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岗位,服务业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文员助理、会计等岗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职业岗位层次。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毕业生和企业都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从基层干起,如人事干事、仓库管理员、销售员、客户经理等。其实,这里所说的基层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层,而是业务操作者,他们属于企业员工层。当然,这只是初始的入职岗位,大多数毕业生经过3-5年锻炼,都会向着主管、经理级或更高管理层次发展。

(三)素质与能力。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素质与技能标准是什么?课题组成员通过对100多个本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用人单位调查,获得有关信息如图1所示。

二、根据“就业信息”和“发展信息”,设定培养目标

(一)产业背景分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任务: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化主导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业、积极发展消费业。可见,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现代农业、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仍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二)就业分析。制造业、商品流通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具有巨大的就业市场,同时随着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牵引作用加强,还会有更多毕业生选择农业创业。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特色定位及其他同类专业错位发展需要,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客服、文秘等工作或农业企业(基地)经营管理工作。

(三)培养目标设定。综上,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各行业中小型企业的中基层管理岗位,培养具有大专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制造型和商贸流通企业运作流程,具备企业行政管理、市场开拓、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中之两项能力及从业资格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如表2所示。

三、根据培养目标,系统构建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依据这些指导思想,同时也结合三年的通过与探索,我们构建了“以社会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核心,以学生兴趣和职业发展为导向,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3-6)。

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人文素质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三系统并行开设,为培养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对于现行的职业岗位而言,综合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水平无疑是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及职业发展而言,高职毕业生应该具有学习能力,即能学习、会学习。为此,本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素质、文化基础课程三系统并行开设,作用于学生三年的成长历程,并以“纵向延伸课程”和“横向拓展课程”的形式设计学生的选修模块,以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偏好,拓展学生的学业视野。

(二)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导向设计素质课程,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高素质是指毕业生应该具有从本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诸如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开朗、乐观、包容大度,广博的知识文化,等等。该课程体系将人生观、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公民意识、劳动观念等课程设为必修课,将人际交往及茶艺、音乐等美学类课程设为选修课,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教化,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辅以体验式课程(社会实践、文艺汇演等)和独立实训课程训练,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专业课程,实现“学生”与“职业人”对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既要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又要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技能,专业知识内容较为广泛。本课程体系将一些共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课程设为必修课,再根据学生个人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兴趣爱好设计专业选修课程(见表5)。同时,专业课程针对学生未来就业的七大岗位群,按照“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素―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在完成必要知识框架的学习后,可以围绕其中1-2个方向系统选择职业方向课程,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对接。

篇5

一年来,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本人能尽可能的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信息工具,与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以前主要停留在本职工作和本部门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对管理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还有更新的提法“知本经济”时代,因此学习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企业都至关重要,而且非常之必要。企业和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增强竞争能力。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对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管理培训,全面普及管理知识,一部分人通过培训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技能和管理方法,才能为本单位提供全面的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解决方案,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虽然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工作,但是通过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执政能力。像我们街道有工业企业300多家,年纳税超亿元以上,如何引导企业创优做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执政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要制定好发展战略,战略制定好后,主要是在管理上贯彻执行,当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管理活动支持经营的决定,因而战术性的意义较大,企业的管理有执行和决策两部分,工作不外乎就是想和做,想是决策,而做就是执行。像客户订单的承接、采购、验收、付款、出货、收款、记帐等一系列活动都是执行过程,“执行管理”就是我们对各项交易做记录、分析应用,并设法提升其效益的活动,因此,执行的对象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企业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决策,没有制度,而是决策、制度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各企业、企业各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而且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随着层面的增加偏离程度越远。制度不能很好贯彻,管理有很多不规范行为,考核制度滞后,不能完全监控企业的行为,更不能达到事前稽核的功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如何引导启发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执行能力,以达到执行的规范与快速。像可以用erp来整合企业的职能,使企业需要它的协助来使交易和数据管理都上轨道,提高执行速度,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竞争力,还可以用erp来提升决策管理的能力。其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考虑。在执行方面,是可以直接寻求erp的协助的,只要把数据整理清楚,把单据内容正确地录入,erp的整合功能自然可以替企业带来省力、正确、及时等自动化的好处。若学习了足够正确的观念,erp还可将许多“事后”的管理工作提前为“事前”的管理,因而强化了事前稽核的功能。

在学习中,同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希望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予以提高、改善。

一是适当增加导师课堂的授课时间。可以说,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的学员基本上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的。虽然,参加的学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无形给学员的知识消化带来了一定难度。

篇6

有报道说,根据欧美的经验,当经济出现衰退或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更多的商业人士开始进行自我投资,于是商学院会收到更多入学申请书,婚外情网站上的注册人数会成倍增长。然而很显然,中国目前的高端培训机构开办的形形的课程还不足以应付商人们忽然想上学的念头。

在越来越多的潜在客户已经修完EMBA课程之后,商学院必须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课程来保住“摇钱树”不会轻易流失。新加坡国立大学在2009年初推出一项美国游学的项目,与美国某知名管理学院合作,时间约为一周,课程与旅游的用时比例对半开,收费约6万人民币。对于既爱玩又乐意投资自己的工商管理人来说,这笔费用当然不算什么,但报名开始之后收效却平平。一位新国大的EMBA说,若是放在以前,肯定会有很多人报名,但如今经济困局乍现,即便费用不在话下,也没有什么心情了。更何况,新国大的授课方式原本就是在亚洲大城市“流窜作案”,这个月上课在日本,下个月在马来西亚集合,游学并不是新鲜事,而美国也不是刚刚开始存在。

对于那些好容易闲下来,想用心学习一门语言的老总们来说,如何选择培训机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众化的语言课程当然不能上,那种一个学员配一个老师两个助教的课程又实在没有学习的氛围:人总是有点贱骨头的,遇到称呼自己为“您”的老师,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让他帮你倒一杯咖啡。又或者是学习《天下无贼》,请个向刘若英那般肉麻俊俏的老师当家教?学习地点很容易从起居室转移到卧室。

国内某门户网站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推出了一项评选,是票选“2008年中国企业高端人才培训十大优质项目”,在评选阐释中看到这样的说法:“高端培训用智慧的力量武装企业远航的舵手,铸就经济浪潮中的稳健的货轮”。货轮是否真的稳健不谈,但在之后的候选名单里,你不得不感叹以商学院为首的高端培训机构为了赢得更多的致富机会,还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

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供选择且一定程度上获得高端人士承认的培训项目大致分为三类:首先还是“擒贼先擒王”的各类总裁班,其中涉及“老三样”金融、管理、MBA精读和“潮流课”企业上市等等。前两年“总裁班”还曾因它的独特性引得媒体大炒特炒,后来当人们发现这样的课程除了收费昂贵外几乎没有明显的特别之处,便日益向鸡肋方向发展。在2008年的课程统计中竟然已经初现“董事长班”的踪影,部分商学院继续以满足企业家虚荣心为根本目标而开课。

另一类是特定行业的高端课程,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总裁MBA研修班”、“清华大学矿业投资与优化整合高级研修班”、“中国餐饮业总裁高级研修班”、“煤炭产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等等,都是相对热门板块的热门股,是舍得在培训上拿出大笔费用的传统行业,但行业课程的行业专业性和实战操作性还有待考察。

剩下一类,就是2008年大热一时的“个人修养类”课程。比如北京大学艺术品鉴赏与收藏高级研修班,声称要“与文博界、书画界泰斗面对面探讨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的技巧和奥秘;名家实物专题论坛,热点问题专场讨论,及时掌握行业资讯,把握行业脉搏”,“名师带领走遍国内的名考古遗址、遗迹和博物馆,通过实地、实物的观摩考察,围绕瑰丽多彩的古代文物的解说,探求中国传统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说白了,就是高端人士的又一次闲钱挥霍。这样的课程在“盛世收藏”的前提下颇有市场,那么在寒冷初现的2009年,是否该开个“黄金与保值产品稳健投资班”来应时应景呢?

不得不提一句的是,女人的钱大概还是比较好赚,否则在若干培训中为什么以“女性”专属课程标榜的就有25%之多?从复旦到清华,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近一两年都开设了专门针对女性的管理课程。

清华项目的定位是“关注女性事业,关爱女性生活”,侧重于解决“在事业与家庭间如何定位”的问题。该项目的招生对象是“所在企业年销售额在5000万以上,或者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在50万以上”的女性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分五个模块,分别是“女艺术与营销管理”、“职业生涯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女性修养与组织发展”、“卓越领导力”、“健康女性与太极管理”。

作为卓越女性课程的“始作俑者”,复旦EWP的最大特色是没有强调“企业家色彩”,而是将学员定位于“社会精英女性”。因此,其课程设置上更多地加入了美学、文化艺术、礼仪、社交与生活、人生价值和自我探索的内容,其主要模块为自我认知、构建爱的关系、女性领导力开发、形象塑造与表达、交流和讲座。

定位如此精准的一项课程,开办几年来却反响平平。一位报名参加该课程,几次下来却选择放弃继续上课的女企业家道出了其中原委:虽然女企业家身上多少都有些女权潜质,但女性读这方面的研修课程还是希望获得更多男性的青睐,然而纯女性的学员构成实在阴气太重,的确缺乏乐趣。

更何况,在这些相当入时的课程中师资力量始终是个大问题。过于学术的导师有些OUT,足够FOLLOW的又不过是《ELLE》主编、于西蔓、金韵蓉等期待从企业家身上捞到些油水的“当红人士”,说服力相当有限。更有许多课程,比如“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研修班”以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生存,一旦败露,就另靠名校,再起炉灶。

难怪商业人士不得不一股脑去读EMBA,其它大多课程连培训专业程度和平台有效性都难以保证――从商者可以不在乎花钱,但很宝贝他们的时间,甚至有人是有钱都花不出去。

篇7

传媒人才的培训与教育问题,是传媒事业发展的基础问题与根本问题。传媒人才的产生、成长和成熟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一般来说,传媒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校教育和培训,二是社会实践教育与培训等①。虽然很多培训代价较高,需要花费组织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然而事实证明,培训的效果会远远超出它的成本。传媒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只有自己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加细致入微地体会出本传媒的战略意图,才能更有心得地实施传媒的战略意图②。就传媒机构而言,培训可以有对新进雇员的技能培训、取向培训和文化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组织文化;有对资深业务人员的培训,如对记者、编辑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管理培训,使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或是晋升为部门主管;还有对管理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多吸收国内外成功企业或是传媒同行的管理经验,用以促进自己所在传媒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培训可以让员工在传媒机构中不断成长更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培训也让员工对组织心存感激,从而更好地为组织服务,降低离职和跳槽率。

德国、美国的镜鉴

在培训方面,一些西方传媒机构显然走得更远。以德国国立电视台ZDF为例,ZDF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也是一个非营运的公共电视广播服务中心,拥有 3000多名员工,同时有约一万名自由职业者为它服务。随着欧洲及世界广播电视业竞争不断加剧,ZDF也意识到培训是对未来一项最好的投资,是确保竞争力永存的源泉。ZDF为员工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培训方式:用互联网进行服务,用数字付费提供相应的培训。为达到这一目标,电视台把所有培训资料数字化,并引进相应的数字化存档历史记录,引入电子学习课程。在培训过程中,ZDF会为每一个被培训者建立目标,也要求培训参与者列出自己的目标清单和制定详细计划,一方面增强培训的目的性,一方面便于在设定培训预算时有的放矢。ZDF每年培训支出可达1000万欧元,从1997年到2003年培训费用每年都超过总费用的 27%。除了内部员工的培训项目,ZDF每年还会邀请一些高中毕业生进入电视台接受相应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公司可以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结构③。可见在德国,传媒和学校的合作已经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培训方式,不论对传媒机构还是对学生,这都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项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的传媒机构借鉴。

2005年7月,美国卡耐基和奈特两大基金会共同出资410万美元,联合5所著名高校启动了一项新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新一代传媒领头人。该计划主要包括3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实各校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试点范围是除哈佛以外的其他4所学校,将增加历史、政治、哲学、古典文学甚至科技等课程,力求使学生具备更为综合的知识、更深刻的思想和更开阔的视野。哥伦比亚大学计划从其他科系调配相关专家授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则准备与法学、公共卫生、文学、社会科学、经济等专业联合授予学位。第二部分是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新闻摇篮”的实习项目。自2006年起,每年暑假由5所学校联合挑选学生参加。由5校联合设立的“全国二十一世纪新闻协调员”负责与各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负责人联络,安排学生实习,实习期为10周。实习期间,学生们需要实地采写重大题材新闻,并且探讨新闻怎样才能对年轻一代受众更具吸引力。第三部分是名为“卡耐基-奈特行动组”的研究项目,主要是通过搜集传媒公司、新闻从业人员、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应,就新闻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行动组”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下属的新闻、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由资深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士组成。此外,卡耐基基金会还与美国广播公司合作设立了夏季新闻研修班,从加入计划的5所学校中各挑选两名学生,参加美国广播公司优秀记者主讲的培训,学习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现场调查报道和数字化时代报道的知识。

国内传媒的借鉴、创新

传媒需要建立人才培训开发机制,使传媒人才适应本职岗位工作需要,促使传媒组织或机构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④。制定人才开发目标,建立多层次、分类别、重实绩的人才培训体系,把人才培养纳入组织战略规划;以制度约束激发员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重视组织培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专门的能力,全方位发展和提升人的能力;强调道德开发,以公共价值观为标准提高员工品质,增强人员的组织忠诚度。国内一些优秀传媒对国外经验学习、借鉴,并有所创新,形成了各自模式。

一、上海文广集团模式。在组织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培训与开发工作应该与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相结合,应尽量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从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上海文广集团已经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的培训工程计划,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丰富培训项目;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三是建立培训基地;四是全员开展培训。具体来说,从培训项目看,首先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涉及不同岗位员工素质的培训;第二是开发中高层领导训练营;第三是选送大量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员工,参加中欧复旦、交大一些管理课程,这一计划已经持续了三年,有上百位管理者参加了这一培训;第四是进行海外培训,文广集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专门的合作培训项目,经常会定期选送高层领导到那里接受专门课程培训。在集团内部,文广还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名为“东方传媒学院”,该内部学院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员工有机会参与培训,让每一个需要培训的员工,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培训,并把整个集团建构成为学习型组织,以保证集团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常规化、有形化。同时集团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每年将不少于集团销售总额的0.5%作为员工培训的专项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内部讲师制度丰富和发展培训项目积极实施全员培训发展规划。

二、南方传媒集团模式。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南方传媒集团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把人事处改为人力资源中心,该集团前任董事长范以锦认为这是体现观念上的变化,原来的人事处是机关型、事业型的,只是承担对干部一般性的调配和管理。作为人力资源中心,把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有责任对人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提升。人的资源的开发一是不断加大培训,在再教育中开发;二是大胆将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在使用中开发;三是建立良好的用人政策,在激励机制中开发。为了提高现有采编经营人员的水平,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该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办了EMBA的培训班,对干部进行工商管理的职业训练,每期八个月,每星期一到两天的课程。2003年以来共培训了一百多人,社长、总编辑、总经理都参加。从培训中南方传媒集团尝到了甜头,开拓了办报的思路,强化了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全面提升了报业运营的能力,为集团营造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优势打下非常好的人才基础。

三、深圳报业集团模式。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见效快、投资成本低而回报高的低成本扩张行为。因而,成功的传媒无一不在人才培训上下大力气。到2006年,深圳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50亿元,居全国各大报业集团之首⑤。该集团把在职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从硬件投人和机制建立上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集团从1998年起就专门成立深圳特区报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集团成立后,每年拨出80万元专款作为培训经费,并在报业大厦办公区划出近100平方米作为培训中心用地,购置最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将培训中心建成智能化培训课堂,还在印刷大楼开辟近200平方米的教学、会议室,在可容纳600人的国际标准会堂内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同声翻译设备。他们制定了《深圳特区报社新闻采编人员培训试行办法》、《党政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试行办法》等,将培训与员工奖惩、任免、考核结合起来,增强员工学习意识。报社还积极与名校广泛联系,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培训关系。同时,由各名校针对报业集团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近几年来,深圳特区报社共举办脱产业务学习班、研讨会、学习讲座、演讲、专题报告等形式的培训近100期,参加培训人员近4000人次。经过培训的人新闻采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对报业集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模式。按照人力资本的理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人才资本也是投资的结果。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企划主任德格说过:让我们拥有“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⑥”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外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营竞争和挑战,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加大力度培养现代高层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增强人才队伍对外的竞争力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深造,组织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报业传媒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态势,系统学习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营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当今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选派到复旦大学开办的(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读班的两位年轻干部,一位是集团从事经营管理的领导成员,一位是从事理论评论业务的中层干部。他们目前已即将学完高级经理会计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领导学、公共关系学、供应链管理、国际经济学等20门功课。这些课程全部由国际国内顶尖级知名教授授课。他们联系报业经营实际,深入学习研究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深感收获颇多。鉴于集团化经营急需加强,抓紧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几年来选派7名经管干部到武大工商管理知识读书班学习,充实、更新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同时,先后选派6位年轻干部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充电”,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国际传媒业发展的走势,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更好地为集团事业持续发展增强后劲培养人才。还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资助,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从各个方面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集团,千方百计帮助各种人才成材。在培养造就人才、增强人才综合素质上,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用了极大精力,同时在成本投入上也舍得花财力。特别重要的是,人才资本投资是战略性的,管长远的,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用战略眼光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正是从这种认识着眼,这几年在人才培训上拿出了相当的财力。5年来,各种人才培训投入270多万元,这是仅限于干部职工继续教育所花的费用,如果加上与人才资本投入相关的费用投入的总量更大。

注释

①周毅:《传媒人才学概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78页

②李建新:《媒体战略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③周鸿铎:《传媒集团运营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④谌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⑤王永亮:《传媒方家――高层权威解读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9页

⑥(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页

篇8

目前,米歇尔古泽兹教授任教于法国马赛商学院的三个校区—马赛、上海和马拉喀什,他致力于领导和开发半脱产工商管理硕士、全日制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在很多人眼里,他既是讲台上激情洋溢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商业世界冷静沉着的掌舵者。以其创新的办学理念,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把跨国教学引入MBA、EMBA项目中。因此,《新营销》记者围绕MBA、EMBA教学进行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流露出对MBA、EMBA发展的希冀以及在稳健的推进中努力寻找创新的渴望与执着。

灵活的教学体制

《新营销》:如今,EMBA教学都依靠其特色吸引学生,法国马赛商学院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米歇尔古泽兹:法国马赛商学院是法国最知名的一所学校,2001年,我们的EMBA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排名第61位。我们EMBA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学生可以在法国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两地上学。

目前,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从世界范围看,很少有EMBA学生既能在欧洲上学,又能在中国上学,而我们的EMBA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在欧洲和亚洲学习,完成一个案例。比如,中国学生在上海开发一个案例,到世界各地搜集资料,最后在欧洲完成。

我们的国际MBA项目有四个方向,即全球管理、人才领导力、品牌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在上海,我们有金融方向的国际MBA,这个方向是法国没有的,而在法国我们有市场方向的MBA,这个方向是上海没有的。对MBA的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需要扩充自己的人脉关系,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我们的办学方式在这一方面可以对他们有帮助。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对学生而言却是很简单的。

《新营销》:在学制上,中国MBA、EMBA学制趋向于越来越短,法国MBA、EMBA学制是否也是这样?

米歇尔古泽兹:法国不是这样的。法国马赛商学院提供的是兼职MBA、EMBA项目,我们在3年前尝试把这个项目控制在14个月,但是学生的反馈是学习强度太大,跟不上学习进度。现在,我们按照全球惯例,项目控制在18个月到24个月完成。

事实上,我们有全球创新举措,我们的学生可以在1~4年里完成学业,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一个标准化的两年制;如果学生为了更换工作想加快学习进度,就可以加快学习;如果学生总是出差耽搁学习,就可以把学习进度放慢。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学制有更大的灵活性。

国际化的教学内容

《新营销》:马赛商学院的MBA、EMBA项目与欧美其他院校的MBA、EMBA项目相比有哪些优势?

米歇尔古泽兹:总体来说,我们有三个优势。首先,我们与中国最知名的学府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其次,上海MBA和EMBA项目很少是用英语教学的,而我们完全用英语教学。最后,如果你看美国的MBA项目,就可以看出并没有那么国际化,他们的案例教学以美国为主,并且游学特别少,而我们有五个地方可以选择游学,分别是法国、巴西、美国、印度、摩洛哥。

《新营销》:法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对MBA和EMBA项目的需求有什么不同?

米歇尔古泽兹: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中国学生更关注MBA和EMBA项目与职业的关系,而欧洲和美国学生不那么注重。

《新营销》:法国马赛商学院的MBA、EMBA招生是否设定了门槛?

米歇尔古泽兹:我们的要求是学员通常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因为我们的MBA和EMBA项目是面向管理层或中层以上职位的学员。另外,申请人要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在录取学生时,我们通过面试考察申请人是否有管理才能,如果他们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么他们就能成为我们MBA和EMBA项目的学员。

《新营销》:你在中国和法国授课的内容是否相同?

米歇尔古泽兹:我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我授课的学生不仅仅是面向市场以及品牌管理方向的人,因为我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学。例如,我去年有一门课,听这门课的学生有金融领域的,有市场领域的,有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现阶段品牌管理的范畴涉及公司各个部门,比如IT、生产、法务等很多部门。

在中国,我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奢侈品牌,在教学上我会加入一些有关亚洲维度的内容,以及中国市场和中国品牌的内容,比如,我的案例中有上海滩服饰品牌和珠宝品牌。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加入国际品牌内容,当然教学肯定是混合了国际和中国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了解全球市场是怎样的,然后了解中国市场是怎样的。对于法国学生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先看全球市场,再看法国市场。

全球视野的商业机会

《新营销》:在与学员互动的过程中,你是否会了解他们对奢侈品品牌发展有哪些困惑?

米歇尔古泽兹:目前,大多数奢侈品牌亟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特定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消费者都高,所以店内服务至关重要。例如,传统的中国公司大部分是以部门为导向开展工作的,它们必须学会如何用颠覆性的战略,用高效协同的信息系统、分销系统管理品牌。

其中,分销渠道对奢侈品品牌来说会面临在百货公司里设柜还是自己开店的问题,这种选择必须通过具备相关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完成,尤其是中国公司与欧美百货公司打交道,一定要找到懂这些公司的人才能在欧美市场管理好品牌。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公司对奢侈品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目前我工作的一家中国奢侈品公司,他们的产品非常漂亮,他们面向的是很多买手,由他们向大众市场推销这些产品。所以,这些买手就要接触富裕阶层的人,或者与专业的设计师、建筑师沟通。而这家公司自己的人不知道如何与这些人沟通,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

《新营销》:据你了解,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需求和认知是否有很大的区别?

米歇尔古泽兹:你很难去教一门不涉及消费者分析的奢侈品品牌管理课程。据我观察,中国消费者除了单纯的炫富者外,也有非常老练的低调的人消费奢侈品,他们不希望与别人使用同样款式的包。

另外,在奢侈品成熟市场,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奢侈品品牌背后打动人心的东西。例如,爱马仕近期上线了一个网站叫“爱马仕的手”,上面有一些宣传片,这些片子已经在电影院上映了。片子的内容是制马仕的手工工匠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他们为什么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

《新营销》:如今MBA、EMBA项目在全球都很热门,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米歇尔古泽兹:有一点非常确定,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对于优秀的管理人才,面临着巨大的短缺。现在各个层面都在进行人才培训,找到好的MBA、EMBA毕业生是每个公司都要做好的工作。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有效途径

一、树立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代表着企业的信心、理论、目标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实践的思想结晶。广弘医药公司经过坚持不懈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形成并树立起团结奋进的企业团队精神,并将之融入到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中,为企业注入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一直以来,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对员工提出“关注企业,关爱自己,创新工作,舒心生活”的工作方法,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员工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营管理理念。“关注企业,关爱自己”,是要使员工认识到个人与企业的血肉联系,关注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促进企业的效益,从而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员工只有在自身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为企业去创造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创新工作,舒心生活”是号召员工冲破旧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用全新的工作方法,去开创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双赢的局面,最终实现“舒心生活”的目的;而员工只有在“舒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全身心的去“创新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面对医药市场风云变幻、国家新医改政策实施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广弘医药公司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极大地触动了干部、员工的思想,激发了竞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起员工去“关注企业”、“创新工作”,进而做到“勇争一流”,使企业精神落到了实处。公司加强对干部、员工队伍的管理,每年年底对在职中层干部,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全面综合述职考评,由考评人员进行评分,年度评议为“优秀”者给予奖励,“不称职”者的职务降低一个级别;此外,公司每季度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考核评分,重点对岗位技能及业绩进行考核,考评结果直接与岗位任职、工资级别挂钩,大大地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二、塑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环境代表着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塑造现代文明的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广弘医药公司坚持对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一手抓软件配套,一手抓硬件创建,为企业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建设文化阵地,增强企业软实力

近年来,公司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在内部公众场所建立文化宣传栏、外部设立宣传网站的形式,架起联系企业与员工、客户的桥梁,成为宣传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化阵地。宣传栏和网站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通过生动健康、图文并茂的宣传手段来报道公司生产经营大事,交流和传达企业内部信息,并以此来展示企业亮点,起到了树立形象、展示品牌的作用。此外,公司还积极进行新闻宣传报道,加强企业影响力,使社会大众和客户了解、信任企业,提高公众的认可程度,为公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增强企业软实力。

(二)开展文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公司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近年来,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期间,为缓解女职工紧张繁忙的工作压力,公司组织户外游园活动,使大家感受企业的人文关爱;在“五四”青年节期间,公司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主题拓展活动,培养职工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在“七一”建党节期间,公司党委组织党员走近当年伟人的艰辛成长环境,重温伟人走过的光辉历程,使广大党员深化党性教育。

(三)关心职工生活,构建和谐氛围

公司对外租用单身职工宿舍,减少单身职工的住房经济负担,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使职工能够更好地去“创新工作”和“舒心生活”。公司工会每月为过生日员工送上礼金和总经理贺卡;在重大节日给每位员工发文娱活动费,夏天为全体职工发放夏季高温津贴;对离退休干部、家庭困难、生病住院、生育、病故的职工,公司都派人上门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春节期间,公司领导对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切实关心职工的生活,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三、打造学习型的现代企业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提高人才素质,打造学习型的现代企业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加强培训,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公司始终将建设卓越的管理团队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走综合性教育、多渠道育人的路子,加强对干部员工队伍的教育。特别是在国家新医药政策实施后,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员工队伍业务能力,近三年来,公司投入培训资金举办各种培训班达121次,企业中层管理者55%经过中高级工商管理课程培训。同时公司内部根据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开展了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特殊药品及专项产品知识等培训,并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提高职工的培训效果。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

篇10

艾斯克集团的成长史,其实就是董事长李桂珍带领员工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一、创业之魅:生命价值在于拼搏

上世纪60年代初,李桂珍从吉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四平一家国企从事技术工作。她从基层做起,一千就是十几年,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生产组织、企业管理,她样样都做得十分出色。1976年,她被组织选调到市机械局。

1978年,党的象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希望在人们的心中萌动、升腾。此时。已任四平市机械局技术科长的李桂珍再也坐不住了,一心想重回企业搞技术的她向局领导提出了调动申请。领导挽留她:“再好好考虑一下”,同事劝她:“你大学毕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又是女干部,可是前途无量啊!”。李桂珍一笑了之。揣着借来的5000元钱,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发展仕途,带着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义无反顾地下海创办了四平市机电研究所,开始了艰苦创业。那一年,她42岁。

创所初期,李桂珍就确立了“科研为先导,创新求发展”的宗旨,她带着20多人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艰难跋涉。创办研究所挂块牌子容易,可要让研究所能发展下去可就没那么简单。没有办公地点和生产车间,她到处托熟人找门路去租;没有人才。她三顾茅庐去挖;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她带领员工用手推车去推:没有产品,她亲自跑市场做调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去开发……就这样,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刹车分泵、高压釜等一个又一个新产品推向了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所在没有银行贷款,没有职工集资的条件下,依靠自我积累,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

二、创新之魅:技术开发领先一步

1988年,顽强拼搏了近10年的研究所虽然已站稳了脚跟,但李桂珍清醒地认识到研究所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率先掌握先进技术。高技术附加值才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李桂珍深谙此道。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危机意识,促使她及她的团队在技术创新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研究所给人们的印象一直很稳健,但我们创新的脚步却从未间断。没有创新能力。很难在这个竞争的社会站住脚,这也正是我们强势的地方”。李桂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凭借大量市场调研和对机械行业发展脉络的准确把握,李桂珍果断决策以畜禽自动宰杀成套设备作为主攻方向,开发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这一系列新产品。当时国内的畜禽自动宰杀成套设备都是从荷兰、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的,技术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看着中国人的血汗钱被外国人大把大把地拿走了,李桂珍心理不服气,她对员工说:“我们中国人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原子弹、氢弹都能造出来,这些杀鸡、宰鹅的东西难不倒我们”。凭着这种敢为人先、永不服输的劲头,她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拿方案、绘图纸、钻工艺、搞试验,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干。浸烫机、预冷机、脱毛机、清洗机等一个个单机相继问世,由单机组成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禽类自动宰杀生产线被开发出来,并以其优良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出色的售后服务、极高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赢得了正大集团等大客户的青睐,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达到70%以上并成功地将国外同类产品挤出了中国市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结束了外国人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如今的中国市场几乎已看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身影。

这套禽类自动宰杀加工工艺基本模式被称为四平模式,是根据我国的特点创立的,在同行业产生广泛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家禽加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快了我国家禽加工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这一系列产品也获得了诸多殊荣:“ZQ-1200自动出料家禽废弃物真空干燥机”被国家科委等四部门评为“国家级新产品”,“95QT系列肉鸡加工自动生产线”被省政府评为“吉林省优秀新产品”。机电研究所1994年被省科委命名为科研先导型企业。

随着禽类自动宰杀生产线的问世。各地订单纷至沓来。原有的生产条件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995年秋,研究所整体搬迁至铁东区北桥新厂区,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研究所开始与德商合作,以技术、设备和部分资金作为投资,引进境外资金,成立四平艾斯克机电开发有限公司,安置再就业人员70余人,至此,机电研究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更主要的是打造了“艾斯克(sSK)”这一响当当的品牌,不仅中国客户知道了艾斯克,荷兰人、丹麦人和更多的外国人也知道了艾斯克。

1997年。艾斯克公司已经确立了在国内同行业的主导地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于艾斯克公司的禽类自动宰杀成套设备产品新,可替代进口设备,所以深受用户欢迎,产品利润率也很高。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企业竞相仿造其产品。这些企业为了挤占市场,拼命打压价格,使艾斯克的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但李桂珍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她并没有大打价格战,而是打出另一张王牌一熟食系列深加工成套设备。油炸机、蒸煮机、烧烤机等产品一经推向市场。深受正大集团、诸城外贸集团、大成集团等国内大型禽类加工厂的欢迎。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0%。熟食系列深加工成套设备的研制成功再一次震动了业界,成为公司又一强力经济增长点。根据客户需求。为天津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公司特殊设计了麻花油炸机,使“十八街大麻花”这一传统民族特色食品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其产量、质量、档次都得到了提升,并出口到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使这一民族传统特色食品走向了世界。

由于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公司被吉林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SYZ400/6000型隧道式油炸机”被省政府评为“吉林省优秀新产品”,“PLC自动控制畜禽深加工成套设备”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

三、管理之魅:追求超越永无止境

技术出身的李桂珍,在管理方面的钻研一直没有间断过。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修工商管理课程。她还特别注重与同行业企业间交流学习,

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企业改革改制、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她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机制作保障”的工作思路。在经营机制、技术开发、市场开发、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决策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变革和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1997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国有科研院所改革思路,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并于当年完成了改制工作,实行股份制经营。开创了吉林省科研院所民营化的先河。通过实施干部竟聘、岗位竞聘,将每个职工融人市场:通过成立客服中心。强化售后服务功能。增强快速反应市场、有效满足市场的能力。同时。配套实施中层干部竞聘、述职和干部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合理配备干部职数,加强干部责任的考核、落实,塑造一支精干、高效、富有合作精神的核心团队。

李桂珍非常注重研发人员素质的提升,她提出并实施了“建设高技能人才工程”。通过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以老带新、派科技人员到国外参观考察以及聘请国外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批机械、电器领域的拔尖人才,其中很多人已成为业内专家。公司连续5年聘请外国专家来企业讲学。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使技术人员接触到了本行业最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在不断健全企业基础管理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公司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技术、管理、生产制造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四平市率先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站,将各管理模块和子系统整合形成高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快速传递,2007年企业荣获“吉林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称号。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突出对新签合同、货款回收、产品产出等预算计划的控制、管理,加强专项资金投入的审计监督,强化对各项资金流入、流出的预算管理,严格预算资金收支的账管与审批,确保了资金流人流出的安全与有效使用,资金状况进一步优化,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使企业年销售额实现了从不足千万到近亿元的跨越,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西班牙、苏丹等国家。

李桂珍还积极倡导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公司较早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命名为“质量管理示范”企业。公司按照Isog001质量体系要求,按2000版标准重新修改了程序文件,2001年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连续3年顺利通过质量体系转版后的外审,2003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3个部门命名为“质量管理示范”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依靠机制创新进入中国肉类加工设备十强企业行列,2002年、2005年两次被中国肉类协会评审为全国第3名,SSK牌肉类机械及设备被评定为“2006年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全国屠宰机械质量公认十佳名优品牌”。

四、经营之魅:适度扩张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李桂珍等班子成员较早地确立了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经营思路。

早在2000年,李桂珍就敏锐地认识到随着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的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国内,必须走出国门拓展发展空间。她将目光瞄准了中东海湾几个国家。这一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生活富裕。基础工业和基本建设空白较多。急待建设,可谓商机无限。经过考察。同年4月。李桂珍果断决策在卡塔尔注册成立了卡塔尔银河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最早在该国投资兴建的工业企业。

烈日炎炎的多哈,正午地面温度近50℃。一群创业者手推肩拉。一车一车地将各类物资运送到工地,在早已习惯于以车代步的卡塔尔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初到卡塔尔。李桂珍把这群创业者形象地比喻为“哑巴”和“瘸子”。所谓“哑巴”是语言不通,无法张口讲话,谈生意及日常生活离不开翻译;所谓“瘸子”是没有驾照。有车也是寸步难行。特别是不了解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审美观点,客户要求往往与国内有相当大的差异。面对这些困难,永不服输的李桂珍率先垂范,原本学俄语的她就从ABC开始自学英语,练发音、背单词、学语法。学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一年,她63岁。在卡塔尔一待就是大半年。在克服了语言不通、生活不便等诸多困难,打开经营困难局面后,才回到国内。员工们看到瘦了一圈的董事长后都无限感慨。

从2000年4月至今,经过7年的努力。卡塔尔银河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完成了诸如半岛电视台、多哈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工程的不锈钢装饰工作,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人的称赞。特别是2006年亚运会在卡塔尔召开,包括主体育场在内的很多体育设施的不锈钢装饰工程都是艾斯克公司承建的。如今在卡塔尔,卡塔尔银河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很有名气,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中国的大公司”。

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夯实在全国同行业的主导地位,2004年末。李桂珍在我国食品加工大省――山东投资兴建了青岛艾斯克食品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信息窗口、营销窗口和研发基地。

2005年,公司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在红嘴开发区征地近2万平方米投资建设了年产100套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成套设备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于2005年6月正式开工,2006年6月基本完工并于7月8日举行了竣工仪式,这也是四平市第一个竣工投产的老工业基地项目。

2007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四平的两个公司、青岛公司和卡塔尔公司整合在一起注册成立了吉林省艾斯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创造世界一流的肉类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责任之魅:以人为本创造和谐

经过30年的发展建设,艾斯克公司从无到有。尽管它仍属于小公司,但在业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桂珍在带领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装备,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社会和职工利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