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五步法范文

课堂教学五步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1: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堂教学五步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堂教学五步法

篇1

一、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

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 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2.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3.五步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1]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因为我国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汉语外,很少接触外语;[2]学习材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材;[3]进入青少年期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步丧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是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主要途径;[4]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改革旧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 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五步教学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每个步骤教师应承担的任务,《教师教学用书》中已阐述一清二楚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这里简单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步教学法与 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每个环节的顺序与时间要严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复习”是温故知新,以往教师只是简单概括上一节课内容,而五步教学法应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以对话形式既复习知 识又复习技能,时间不宜过长,约7、8分钟;“介绍”是讲解新课内容,时间只能占用1/4课时,否则又成了满堂灌形式;关于“操练、练习、巩固”是三个环节,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老师没有进行充分操练,就匆匆进行俩俩对话,结果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乱哄哄;有的害怕“练习”阶段自由对话、做游戏会影响课堂纪律,干脆取消练习;有的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口语练习,整堂课热热闹闹,忘了“巩固”阶段应落实到书面练习上。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变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确地运用五步教学法,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三、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五步教学法相比:

1.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五步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2.传统教学采用“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五步教学以交际法为指导,是以“精讲多练”为原则的启发式教学。

篇2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包括初步感知,发现疑难,尝试解惑,准备质疑四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学生不仅增长了学习兴趣,还由感知引发思维,增强了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使学生在主动地探究和实践中,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接收到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信息,为以后各步骤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依据,从而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针对性。

1.初步感知

首先,由学生自读(或听)课文,初步感知语言材料;然后,完成由教师设计的自读检测练习,对课文进行表层理解,把握课文整体大意。对于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辅导。

2.发现质疑

由初步感知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自学,采取“边读,边想,边圈划”的方法,寻找疑难问题,如:生词,生句等语言点,把握不准的语言现象,以及影响理解的词语,句子或句群等,然后对圈划的内容分类,写出自学笔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3.尝试解惑

该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本,音像教材,工具书,其他相关资料以及已有知识,能力储备,尝试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同时完成以下自学作业:

⑴完成生词,短语的初步认识,掌握生词的音,形,了解词汇的基本用法。

⑵熟读课文。

⑶完成由教师选编的课文阅读理解练习。

⑷弄清课文篇章结果,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4.准备质疑

学生通过自学,经历了初步感知——发现问题——尝试解题几个环节,其中一些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对有些问题仍然把握不准或不知如何来解决。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对语言材料再思考的基础上,对自学笔记进行再整理,并结合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写出质疑方案,并交教师批阅。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己订阅的报纸如《学英语报》。以Marty’s Story这篇文章为例,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完成以下预习任务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核对,能够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Task 1: Read the text on pages 2-3 of Student’s Book 7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itle Marty’s story

At an early age He lived a_____life

Like other children He could do all kinds of _____,like swimming and climbing trees.

His greatest dream was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At primary school He got a disease in his

_____,causing much

Trouble to him He got out of breath when he ran or climbed stairs.

He always felt too______.

He would be _____by his classmates.

He missed a lot of lessons.

At high school His life has become

Much easier and

_______ Others students arte getting on well with him.

He becomes very interested in writing and computer football game

He is fond of raising______.

His expecttions If you are a_____person, don’t feel sorry for your fate ,face it bravely and lead a rich and full life.

Healthy people should _____and accept the disabled.

Task2: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with proper words.

1.In my opinion, this present is not_______(合适的)for a little boy.

2.His _______ (残疾)prevents him from applying for the job.

3.The worker attributed his success to his friend’s _____(鼓励)。

4.The little girl is _____(笨拙的)in her movements.

5.It’s well-known that keeping the body in shape is b______to mental health.

Task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propositions or adverbs.

1.Now that you have come here, you should adapt yourself ___ the new environment.

2.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cut___ the paragraphs unnecessary for the essay.

3.Mr. Leighton will be in charge_______ my absence.

4.From then on, he helped me a lot ___many ways.

5.It’s bad manners to make fun ___the blind.

第二步: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包括小组交流,小组质疑,全班交流三个环节。这一阶段课堂组织形式以分组为主。小组的组成一般要有各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指导在这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有效的解决疑难,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指导点拨。这种点拨,首先不要讲问题本身,而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点拨解决思路课方法。当学生对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的本身,帮助学生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少儿精。教师还应特别注意点拨艺术,如,点拨的时机,点拨的层次等问题。教师对学生交流活动要做到“放”,“控”结合,这就是说,在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围绕教学目的,有序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轨道运行,保证交流活动的方向和效果。

1.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中,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首先按各自质疑方案,向全组提出质疑,然后全组对质疑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共同探索解决。因各组分布着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细小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可能会得到较好地解决,同时差生也得到了帮助和辅导。

2.小组质疑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对本组交流的疑难问题进行筛选;对本组不准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整理,制定出本组质疑方案,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该环节中,各组首先向全班提出质疑方案,然后全班讨论,各组可由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见解,根据交流情况,教师随时给予确定或引导。对个别重,难点问题,教师应重点加以引导,促进全班重点讨论。

对学生为涉及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引导方式,启发学生再质疑或由教师直接补充质疑,以供全班交流,对全班交流后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引导性讲解,以求问题的圆满解决。

第三步:演练巩固

这里的演练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听,说,读,写训练;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训练。这种演练实质上是在学生经过自学,交流之后,自觉的巩固新知,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新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须经过反复有效的实际演练才能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动力。在演练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有关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好演练项目和内容,引导帮组学生深入学习。从程度上来讲,演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还应符合英语教学的延续性和循环性原则;从数量上来讲,演练应注重听,说,读,写四能并举的原则。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演练得 设计和组织上。教师通过只做个别指导,除非发现学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才偶尔进行整体辅导。

合作交流和演练巩固在阅读课中运用非常广泛,以Anne’s Best Friend这篇短文为例子,可以开展下面这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语言技能的教学要求的同时又对语言材料进行了巩固。

Step 1: Before the students begin to lear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Anne’s Best Friend, and try to find out: Who or what is Anne’s best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听录音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听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3: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ish Exx.1-2 in Comprehending.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阅读文章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学习用英语写日记和书信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打下基础。

Step 4: Based o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dairy about opinions on non-human friends. Then share the dairies and discuss non-human friends.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写日记,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和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第四步:整理加工

这一阶段要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它包括三项内容。

1.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学生通过前几阶段的学习,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进行课文研究,进一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并对课文的内容,精彩片段,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文章欣赏能力的培养。

2.对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发现知识掌握缺陷,及时提出疑问,或通过进一步自学或通过教师,同学的帮助辅导,修正错误的或含糊不清的结论;其二,分清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以及非重点内容,使重点更突出,掌握更准确;其三,强化,引申一般性结论,使其更好地通过同化,概括,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

3.对学生情感进行总结调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确立并发扬积极的情感因素,发现并调整消极情感因素。

第五步:迁移创新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认知,梳理和吸纳,也获得了运用新知识的基本技能。这就为迁移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为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需要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持。迁移创新实际上是学生运用技能从自己知识体系中搜索,选择,调出知识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这需要学生采取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对已学内容在思考,再学习,再运用,具体环节如下:

1.复述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自由地,独立地概括复述,复述中要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有改造,有创新。

2.对课文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得评价,对人物,观点,事件等,并提出个人创见或创造性的质疑。

阅读教师选编的课外读物,写出摘要,或进行缩写,改写。

同样以Marty’s Story这篇文章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用合适的单词填空。

Marty Fielding suffered from muscle ______ when he was 10, which sometimes made him ______ and drop things or bump into furniture. The doctors don’t know exactly what is wrong with him, so they don’t know ___ to make him better. But he has to learn to _____ to his disability. When some people cannot accept him for who he is, he doesn’t get _______ . He just ______ them.

All __all, he has a good life. His ________is to work in the computer ________when he grows up. He has a very happy life and doesn’t have time to sit around ______ sorry for himself. He is ______to have found many things he can do really well.

In many ways his disability has made him grow stronger and more ___________. He has had to work hard to live a _______ life, but it has been _____ it. From him, we can learn more: Just having a________ doesn’t mean your life is not ________.So don’t feel sorry for the _______ or make ___ of them and don’t ignore them either. Just accept them for who they are, and give them ______________to live as rich and full a life __ you do.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课外准备辩论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化,真正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Do you think disabled people can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布置任务)A free debate

For: Disabled people can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Against: Disabled people may not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篇3

关键词:数学;实效性;高效课堂

教育要回归本质,学校要科学发展,“减负”和“增效”是硬道理。究竟如何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实现“增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五点体会。

一、要积极合作探究,“学”得主动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应用。但有的课堂,合作只有形式却无实质,老师在没有明确责任、没有进行分工,甚至是没有给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合作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思维的探险,没有批判性的质疑,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时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往往是一个问题出示后,马上就去问学生,“谁已经有想法了?”“你想到了吗?”等。问题刚一出来,就想让学生有一个答案,学生哪有时间去合作探究?所以,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就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进行探究性合作。

例如,在教学《读数、写数》一课时,我就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一个学生动手摆出一个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摆的写出相应的数。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读数、写数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要注重课堂提问,“问”得合适有效

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课上老师问的多,学生答的多,像乒乓球一样抛来抛去,真正有思维价值的却不多,即使有也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所以课堂上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质量,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梯形的定义》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做梯形?”由于是新授内容,学生凭记忆可以简单复述,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教学气氛平淡。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提出问题“某某同学认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显然,后一个问题由于具有批判性,学生在回答前,先要根据梯形定义进行辨析,再要能举出不满足定义的反例,所以,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会觉得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其他同学的听讲注意力也相应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加强激励评价,“评”得科学实效

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教师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存在问题,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都一味地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不仅觉得乏味,更有可能导致那些随大流的学生养成不去思考、探究问题的坏习惯。因此,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做到准确不能模糊、严谨不失幽默、独特不乏创新、生动还要丰富、中听更要中用。用准确的语言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要精编课外作业,“练”得扎实有效

在2011年湖北省下发的《“减负”十项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就对教师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作业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掌握情况的反馈,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练习,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较差的学生选择A层次,中等能力的选择B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选择C层次。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要认真反思教学,“思”得客观实效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辨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篇4

第一步:定向,即提出问题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讲的就是有效的提问要适度这个道理。例如,《秋天》一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的重点是品味诗歌的语言。而学生们对诗歌中一些朦胧的表达方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可以设疑,问题由易到难。我设计的四个问题是:(1)把每一小节诗歌想象成一幅图画,你能给它们分别起好听的名字吗?(2)“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的妙处是什么?(3)“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格?(4)怎样理解“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二步:合作探究,即搜集论据

为了便于学生发挥团队的力量,互相激发灵感,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组内学生的合作探讨以及组间的公平竞赛增添了他们研究和解疑的热情和欲望。通过各抒己见,互相辩驳,取长补短,组员间产生一种积极互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参与讨论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比如,“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格?在这个问题中,“通感”这种修辞格,学生比较陌生,我先启发学生“笛孔”里流出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笛音,再从听觉到嗅觉和触觉,引导学生理解通感这种修辞格,进而体味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夏夜所带来的温馨、甜美的感觉,一起保留到了秋天那种意境。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搭建阶梯,拨开迷雾,寻找论据,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合作伙伴和一种资源,这样又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在整个求证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仍是主体。

第三步:表述解疑,即把分析问题的结果表达出来

学生们围绕特定问题进行了一番合作和探究之后,形成一种结论,接下来就是要把本组的见解和主张表述出来,供大家评价。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让小组选出代表,把他们探究得出的结论组织成完整的论述,然后让其他的组进行补充或争论,这样组与组之间又形成互动,学生受到的启示和获取的信息就会更加丰富,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第四步:评价,即对表述的解释加以点评

评价分为两种:一是原则性的问题,答案核心必须统一;二是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未必统一。开放性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只要合情合理,表述完整,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这类题目能给学生充分广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交换角色,续写出最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有向善的,有内疚的,有邪恶的,多种多样。

第五步:自结,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

篇5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讲授;阅读;讨论;练习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专辑第351页《“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文,让我想到了课堂五步教学法,现说说自己的看法。学校自去年以来就把原来的每节课45分钟调整为现在的每节课40分钟,上午由原来的4节课调整为现在的5节课,下午由原来的3节课调整为现在的4节课。课堂上一直强调“30加10”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30分钟,学生动手10分钟,其中分讲授、阅读、讨论、练习、小结等5个步骤的教学法。其中讲授、阅读、小结30分钟,讨论、练习10分钟。每个阶段的做法如下:

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阶段

讲授过程是整节课最主要的教师活动过程,教师应该做精心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整理教材,潜心钻研考试大纲,严格把握考试大纲,然后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联系一些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质疑,在问题驱动下逐渐展开活动探究,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达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讲授时语言上要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行为上要“潇洒、机警、热情、优美”。在解释性讲解中采用“比喻”“笑话”“顺口溜”“歇后语”等特殊语言。总体上要做到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在板书设计上提倡以提纲式结合图解式板书为主,板书时要做到工整清晰、结构匀称、图文相符、色彩优美、条理清楚、规范准确、前后照应。板书应该依讲解顺序边讲边书,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同时提醒学生记好笔记,指导学生用关键词、符号和图式简明扼要地记录内容纲要、疑难问题、重要补充、学习要点等。

二、学生阅读―教师指点阶段

阅读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记忆哪些内容,而且要将设计好的讨论问题告诉给学生,让他们边阅读边思考。教师还应该适时地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补充笔记,勾画重要内容,摘录要点,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阅读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检查、督促和个别辅导,帮助排除自学障碍。对于简单的内容,就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阅读、自由理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而对于较难的内容,则可以由教师领读,在读的基础上领会内涵,教师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对疑难问题作适当的解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释疑者,使学生的主导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提问―学生讨论阶段

学生的讨论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所以讨论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所以探究活动是以明确的问题为向导的。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结果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为了对新课题进行探究,首先要提出明确的问题,提问时要问在有疑问之处,要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讨论开始前,教师应当简要地说明讨论本题目的意义,号召学生围绕主题,认真思考,积极大胆地参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置疑、辩论和补充,以共同求得比较深刻、全面的正确结论。在学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层层启发点拨,在学生出现难以分辨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去伪存真。当学生提出超出大纲的问题时,要及时纠正和说明,留待课后商榷,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要掌握好讨论时间,在适当的时候总结评价,并进一步提出思考的问题。

四、教师出题―学生练习阶段

首先是练习的选取,选取题目要典型,难易要适中,要紧扣本节课的内容,最好题目能囊括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出题,如果本班的学生基础较好,题目的难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反之,则题目难度小些。再者,如果是学生练习,给学生练习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做题目的情况,如发现题目较难时,则应该适时指点,对做错的学生,应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及指点纠正方法,同时把错误原因投影在荧屏上,引起所有同学的重视。对于有些题目的解题,教师还应介绍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重点地提出几个相同类型的题目,以便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小结阶段

学生的课堂练习结束以后,就进入了本节课堂教学的小结阶段,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作小结,通过小结总结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加强记忆,应该说实际效果是比较好的,也可以由老师做小结,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也可以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提倡采取绘制联络图,结合列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华,教师还可以一边指点一边叙述,多利用强调语气和提问语句,将重点、节点及主线条重新推理、归纳出来,使教学内容高度系统化。

总之,五步教学法是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法。素质教育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重视学生的潜能发展;重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相处;重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五步教学法能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通过讨论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会相互学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对知识的整理,使知识连贯,很好地抓住主干知识,整体全面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篇6

虽然“三主五步”教学法得到了重视并且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能够看出,广大教师正在自己的课堂上认真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施着探究性教学。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堂却发现,学生探究所取得的实效不大,有的甚至是低效的。有些课当中的探究过程只是走过场,有形无神。那么,怎样才能把“三主五步”教学法落实到实处呢?本人根据“三主五步”教学法的含义在教学中作以下小结:

1 激趣导入,乐于探究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它对后面的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数学情境的创设就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的作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富于童趣,生动活泼。在可能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录下来。交流的时候,由于各小组汇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都没有摸到?这里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急于想知道自己小组口袋里到底装了哪种颜色的球。正是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下面的探究活动才显得更具主动性和思考性。

同时儿童好胜心强,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更乐于尝试、探索。对于数学情境中包含数学问题, 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提的问题是:“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个长方体到底哪个体积大一些?”学生们凭借自己的经验,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把两个长方体分别切成一个一个相同大小的小块,然后数一数哪个长方体中含有小块的个数多,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就大呗!”老师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紧接着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空调说:“类似这样的长方体也能切吗?”学生们一时无话可说……又经过对几种方案的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找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渴望研究,学习起来自然格外认真、主动。

2 设疑导思,独立探究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说得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

独立探究离不开学生对探究权利的自由支配。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权利和探究机会让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式,设计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等方法,在研学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做到“学生会自己解决的,不提示;学生能自己思考,不暗示;学生能自己评价”。让学生形成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教师不暗示学生探究三角形三内角的方法和途径,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你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结果。事实证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运用“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等方法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是180度。

3 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百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前面说到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通过运用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我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安排小组的合作探究,新的探究方法就这样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下产生了,有一个小组用把长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利用长方形四内角的和是360°探究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60÷2=180(度)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中教材把梯形转化成已学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倒梯形的面积公式,除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外,有的学生擅长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又出现以下几种探究情况:

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上底和下底和的一半,宽是原梯形的高,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同样转化成三角形的同学会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的高,由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通过不同的转化,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推倒梯形的面积公式,思维得到了提高。

4 升华方法,实践探究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时,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怎么样把三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这一真分数产生的过程后,教师组织学生说想法,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得出:把每一块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块;也可以把四个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共3个四分之一块。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把9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来体会假分数产生的过程。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复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火柴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可以怎么包装?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并布置课外作业: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实际是怎样包装的,了解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包装?

5 及时评价,引申探究

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是进行“三主五步”教学法的持续推动力。在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化学;五步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要求逐步地还课堂、还自主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结合我这几年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拓展洋思教学模式,尝试五步教学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在此,谈谈具体做法。

第一步,恰当创设情境,合理导入课题

一节课导得好,引得巧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轻松愉快地进入情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并能长期记忆,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入新课,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导入型。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造成悬念来引入新课。

(2)实验导入型。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实验作为引入环节,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本节课开个好头。

(3)开门见山型。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直接点出课题,揭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4)承上启下型。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前启后导入新课,或者结合上节课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他们可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保证,也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

在学习目标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摸得着、够得到,分层次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出示学习目标或探究活动要求,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在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学生独立学习模式,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在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巡视、督查,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或学习小组,并掌握学生自学中的困惑。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取得实效。

第三步,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升华

这一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环节,主要形式是老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检查,学生作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的、懂的,基本不讲。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初中,生源质量差,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对教学重点、难点和自学中的困惑,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讨论等形式,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更正错误,寻求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力争做到让学生“解惑”。这一环节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对优等生也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拔高性的教学,所以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求老师要对课标、教材吃透,对学生自学情况完全掌握。

第四步,小结归纳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小结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好的课堂小结,可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一般用3~5分钟时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浓缩提炼,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结构,深化、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结环节中,新课教学中一般采取总结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章节复习中,我一般采用网络结构式,将教学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第五步,检测学习效果,获得反馈信息

在小结之后,主要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一定量的练习题,限定时间完成。试题一般设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题型一般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兼顾优、中、差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检测完毕,及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进行辅导讲解。通过这个环节获得反馈信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加以矫正。这样可以起到复习、强化学习目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和规律的目的。

篇8

一、热身(Warm-up)

如何热身呢?这就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了。从人的角度来说,性格内敛的教师,往往会以放音乐、讲故事、展作品、猜谜语等方式来达到热身的目的;而性格活泼的教师,也许更多地会选择做游戏、变魔术等方式来热身。从课的角度来说,如果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对于不同课型来说,热身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如果想通过热身活动为课堂的主要内容作铺垫,那么不同的课型,在热身方式的选择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复习课要体现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融会贯通;新授课则更多地需要考虑怎样引入课题,怎样为新课作铺垫,怎样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等。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精心准备的热身活动,总能帮教师在课堂上迅速打开局面,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其与学生的互动,也经常能碰撞出出人意料的火花。尝到了这些甜头后,哪怕是上复习课,笔者也会像新授课一样,认真思考最佳的热身方式,把复习的内容贯穿于谜语、游戏中。这既让学生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而当学生自信心爆棚时,教师便可适时延伸复习的内容、拓展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更多启示。

热身活动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应灵活机动,既可以领唱一首节奏明快的英文歌曲,也可以做一个趣味十足的小游戏,如猜字谜、变魔术、击鼓传花等,还可以上演―个幽默风趣的情景剧。各种玩法都可以合理选择,但切忌本末倒置,把热身活动当成课堂主体,而忽略了教学的中心任务。

二、呈现(Presentation)

新知的呈现是一堂课的核心环节,无论什么模式都离不开它。这一环节,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实物、图画、卡片、体态语言、动作以及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或认知单词、短语、对话。以视觉感知实物或图片,以听觉感知单词、词组或对话的音调、结构、语句。教师也可以用直观的手法来展示新知识,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新的语言材料。

新知呈现环节需要教师慎重考虑的不是怎样让一堂课看起来气氛热烈,而是学生能否有收获,能收获多少。不少教师在教授公开课时,往往重视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却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这也导致其课堂只能是中看不中用。而相反,有些教师在常规课上,没有了公开课的花架子,往往又走入另一极端―一单调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手段。由此,导致许多学生对英语课产生或多或少的厌倦情绪―一头是必须面对的考试压力,一头是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有的学生便选择妥协,而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放弃,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哀。

三、操练(Drill)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离不开操练环节。正如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所说,疯练才能锻炼出西式口腔肌肉,为我们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打好基础。但是,教学中的操练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朗读,它其实也是一种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对单词、短语、句子的熟练掌握,也可以通过对话、情景剧、看口型猜单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同的活动形式,侧重点也是有细微差别的,如交际性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话的理解;猜测性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表演性活动能强化学生对句子的掌握程度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交替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新鲜感、好奇心。但教师须把自己融入学生的学习潮流之中,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笔者通常会将朗读和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加深对单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再开展一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正是由于活动的多样性和乐趣性,故一到英语课的活动时间,学生们就异常兴奋起来。

四、练习(Practice)

这一环节是第三环节的延伸。由于它们都跟“练”有关,故很多英语教师不能把这两个环节有效区分开来。就笔者的理解,操练和练习的作用的确有重叠之处,但其着重点不一样。前者是让学生熟悉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后者是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语言来表达实际意义,强调语言运用的流利程度。操练时,教师是―位组织者和指挥者,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各种机械陛的语言训练;而练习时,教师则是一位监督员、监听员和裁判员,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尽量独立运用语言。

可见,操练是练习的基础,练习是操练的提高。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创设恰当的情景或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或类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取的主要形式有:话题讨论、调查采访、表演课文、情境表演、改编对话等。在笔者的课堂上,情境表演和改编对话是用得最多的两种形式。实践证明,学生们对情境表演的喜爱,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能够自如地再现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并灵活运用习得的语言包。有时甚至笔者也身临其境,与学生一起做即兴表演,而这也往往能把课堂带入。

五、巩固(Consolidation)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93-01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传授与能力开发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把握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针对传授内容灵活施教,是处理好上述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自由随意性的教学,使教学的结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他们学得轻松自然,学得扎扎实实。

在小学数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学校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教学成果基础上创立的,它把每堂数学课的教与学、讲与练分为五个步骤: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尝试、巩固性练习――评讲――独立性练习。

一、复习旧课

数学课的内容联系性极强,一节课没学好,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即使上一节课学会了,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也可能会忘记。因此,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复习旧课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内容不应只从上一节课、这一单元内容或这一册中去考虑,而应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体系上去考虑,找出与所要讲的新课内容有联系的部分去复习。比如教“小数的加减法”时,就可从“整数的简单计算”一章中找出相应内容进行练习;教“分数的四则运算”时,就可从“两、三步计算的试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章节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内容既好又精又妙,好就好在与新传授知识联系紧密,精就精在可举一反三,妙就妙在通过练习能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促进新授知识的学习。复习性练习的方法应多样化。口算、板演、问答、复述等均可运用,要防止简单、单调、枯燥乏味。要掌握好时间节点,不能影响新课任务的完成。

二、讲授新课

每讲授一堂新课,先让学生在课外或课堂上预习,教师要提出预习的要求,然后由学生自己看书,并且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结合新授课的讲解进行解答,或者由学生进行讨论解答。这样,教师讲有重点,学生学有目的,使教与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否则,如果教师盲目地去讲课,往往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教师却花费了很大气力,学生真正不懂的内容教师却忽视了,这样就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要使他们消除种种顾虑,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不论提出的问题简单与复杂、科学与不科学,都要肯定他们的精神,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使他们明白道理。讲授新课要特别注意少而精,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或者通过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做好点拨工作,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对于学生难以弄懂的问题,教师要舍得花气力去讲解,不能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直到他们弄懂、弄通为止。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问题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动脑筋,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分析思考。要记住陶行知的话:“一切真理要由学生去获得,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三、尝试、巩固性练习

一个新的知识讲授后,必须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教师根据练习反映出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改正教学方法。尝试、巩固性练习主要采取板演形式,选用基础题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

四、评讲

主要是对尝试、巩固性练习中反映出的情况进行分析,评讲的形式应分为教师点拨、学生主讲,在评讲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板演提出追问,追问的目的应是使学生的练习入“理”入“法”,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问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解决问题,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五、独立性练习

每节课要安排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练习时间,这是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的练习题要有基本题、变形题、综合题几种,还可采用选择、填空、判断、改错等多种形式。通过独立性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独立性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巡视,若发现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进行提示,但要注意保持教室的肃静。

以上五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讲授新课是五个环节的核心,其他四个方面都是围绕它来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中心,步步扎实、环环相扣。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强调教师的讲,更强调学生的学,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教师系统把握教材,注意纵横联系和区别,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智力得到发展,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开放思维 有效教学 动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47-0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农村中学老师,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出成效。现将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步:设情引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能力,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即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也能用意志去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每节课我都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Flash软件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并不了解这个软件,而且第一节课主要介绍的都是软件的基本认识,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播放一个学生都喜欢玩的小Flash游戏或一段同学喜欢的《猫和老鼠》动画片,告诉他们,这些动画或游戏就是用今天要学习的软件制作出来的。这时学生就会非常怀疑,真的是这个软件做出来的?怎么做出来的?我能不能也通过认真学习做出让大家喜欢的动画片?……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发出非常想学会这个软件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这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确实非常有效果。

第二步:开放思维、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学科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操作性。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只有给学生足够的自己动手、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诱发他们的自主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教材中的“一起做”、“练一练”、“日积月累”等活动栏目,我常使用的方法是给予简单的提示,或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绝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往往比教师演示,学生跟着一步步进行模拟练习更能收到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中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会非常有成就感,而且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最不容易忘记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开拓了思维,提升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了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第三步:解决问题、合作交流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最突出的现状,就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一些操作而不愿意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操作也不敢动手进行尝试。如果教师挨个辅导,又分身乏术,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大组,大组里面两至三名学生再划分小组,操作较熟练和操作不太熟练的学生有机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有如师徒结对。在互助学习中当“老师”的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体验到一种“老师”的责任与自豪感,密切同学关系;当学生的因为有“老师”耐心讲解帮助,同龄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快速掌握操作。这样就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几节课后我会制定几个专题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对学生技能再提高和团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让学生完成一个关于“神九”飞天的主题简报,这需要各学习小组同学合理分工,搜集资料,资源共享、分析整合,交流评价。从而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任务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每名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活动结果,真正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实现活动小组“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师生共同参与,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四步:知识迁移、提升素养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操作要点进行回顾整理,使新旧知识之间达到结构化、系统化。整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学生制作课件时,我并不单纯让学生只学会课件制作的技巧,更多的是在内容上与很多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明白这门学科不只是来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更是通过计算机学到学科以外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在进行这些知识整理时,能有效将各软件之间进行知识迁移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同时还能运用所学解决自己的实际生活问题,把计算机当成学习其它知识的好助手。这样可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益于树立学生终身学习观念。

第五步:动态评价、挖掘潜能

篇11

关键词:

    在中学课堂上如何落实新课改,建立高效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学习方法“素质”的落实尤为重要。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开始实行,但满堂灌教学方法仍然流行,故而对课堂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我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三步”“五段”这种师生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的环状导学课堂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此法无论是对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对提高学生素质都很有帮助。下面就此谈点本人粗浅的认识体会。

一、“三步五段”课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她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它兼收多家学习理论的合理观点,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的情境教学观。它认为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所构成。强调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既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而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如学生写课前预习笔记就是这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这一理论强调的就是知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构建,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输。在我校“三步”“五段” 环状导学课堂课堂上,充分地表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 “三步”“五段”课堂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五段:重申目标、学情反馈及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小结、预习布置

    课前:

    教师工作:

    ①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导学案”;

    ②设计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方案;

    ③收集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批阅(了解学情,将问题汇总)

    学生工作:

    通过预习解决导学案中的A级、B级问题,对C、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课中:

    按五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①重申目标;②将课前学情反馈问题汇总,分组讨论,后学生展示。③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精讲点拨。④检测小结。⑤下节课的预习布置。

    课后:

    教师工作:

    备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本节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导学案运用情况,反思修改,形成备档的“导学案资源”。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将疑难点向科代表反映。

    基本原则:预习为主、生为主体、全员参与、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前后衔接。

    强化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三步五段教学法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

    一个转变即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角”;两个前置即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三种方法即自主、合作、探究。

    在整个模式中,课上35分钟的展示始终被认为是“关键中的关键”,它是对“预习”和学习效果的检阅,是高效课堂的“果”,是驱动学生课下高效预习的发动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或用实物投影)。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讲人”,这个主讲人一般是由学力较弱的同学担任,一旦出现错误,甚或表述不够严密,就会被别的小组揪住“尾巴”,而本组成员可以站出来帮助自己的“主讲人”加以纠正和补充。

    ②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课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有的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学生说三句,老师就说那“点子”上的半句!另外还要做好“控”,控制课堂时间进度,控制学生讲解时不要偏离主题,控制好整体课堂气氛!保证课上精彩展示的关键在于教师导学案的编写和学生课前的预习,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可谓意义重大。

四、导学案是三步五段课堂教学的载体:

    能否高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最终又影响到课堂是否高效。在我们的环状导学课堂中 “导学案”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否高效发挥,课堂能否真正高效的关键。“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导学案和“作业”、“试卷”有根本的不同。每个导学案都经三次生成。第一次是教师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集体备课时定初稿。第二次是在课中,经师生碰撞生成;第三次是教师课后要备“课后课”,通过课堂反思实现生成。这样经三次生成的导学案会被存放在学校的“导学案室”,作为资源。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五、三步五段教学法与新课改精神

    如果把目光放大点,我们会发现 “三步五段”教学法正是长久以来给我们制造了不少教育困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症良方。“三步五段”教学法与新课改的精神是完全相吻合的。“新课改”精神其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为:开放的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学生本位,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三步五段”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篇12

一、自学质疑

指导学生自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先给出阅读思考题,并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学,在自学中,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钻研——思考。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学时遇到的各种问题,随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即要抓住教材的脉络和要害,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因为有质疑才能有进步,才能有创新。

二、精讲释疑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懂的问题,引起了疑惑,产生的疑问,对这些疑点,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精讲是教师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过初步思索的基础上进行的讲解,因此,教师应该用概括而精炼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精讲时,要抓住学生难以接受的、易于混淆的、带共性的内容,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按照自己的思路抽取其需要的知识,用以填补思路中的“空白”,连接思路中的“断点”。

三、讨论排疑

讨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让他们深思,鼓励他们结合教材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跳起来摘桃子”的感受。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使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消除学习物理的畏惧感,使具有相同见解的学生产生学习的愉,使具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欲罢不能而积极钻研,使仍有困惑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着问题的线索理清思路。这样,让讨论的过程变成提出疑问和排除疑问的过程。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讨论中,同学们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不仅使题目答案自然明朗化,而且会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四、练习解疑

篇13

关键词:理论依据 作用 教学模式 注意事项

一、游戏教学法的教育理论依据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游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不断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尝试中,笔者逐渐形成了一种游戏教学模式:唱歌热身TPR活动――游戏引入复习旧知――新知学习游戏操练――角色表演展现真实情景――竞赛巩固力争上游。

二、游戏教学模式

1. 唱歌热身TPR活动

在每一节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唱一两首英语歌曲,唱歌时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并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Book 9 unit 5 dinosaurs”时,这一单元涉及的内容是动词过去式的特殊形式,我挑选了一首跟动词过去式相关的歌曲“Mary had a little lamb”,让学生跟我一起做动作并唱起来,学生很快唱起来,动起来,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后,接着我再问:“Can you find the past tense in the song?”顺利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动词过去式的特殊形式。

2.游戏引入复习旧知

利用游戏来进行复习,特别是在复习单词时,游戏的加入(比如:Guessing game, What’s missing等)更能极快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如在复习“Book 10 unit 3 Changes in our city Part A”时我就加入了“memory game”:首先在课件上展示1~9个单词,学生边读边记忆每个单词位于哪个号码里,然后把它们全部遮住,学生一起回忆说出NO.1~9分别是什么单词,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营造快乐的英语学习气氛,不仅能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复习旧知,同时也能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新知学习游戏操练

采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和手势等直观教学手段及电教等媒体学习新知,再用游戏(guessing game、Simon Says、开火车、 大小声、 唱反调、编童谣,碰“地雷”等)不断地操练,使语言学习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有趣。如在教“Book10 unit 7 Summer holiday Part A”时,让学生跟我唱反调,我小声地读“exciting”,他们就必须大声读。或者玩“我说你做”游戏,让一个学生读出单词,另外一个学生做出表情。变着法子,用不同的方式操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角色表演展现真实情景

角色表演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也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有趣。如在教“Book 12 unit 3 Let’s shopping part C :shopping for a car ”时,我把教室布置成汽车城,叫学生把带来的玩具车摆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分角色扮演销售员和顾客学习句型“What about that one there? ”“It’s…”“What about this one?”然后同桌之间自由练习对话。寓教于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使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外语水平在轻松愉快中迅速提高。

5.竞赛巩固力争上游

竞赛巩固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节课的小结。小学生好胜心强,利用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竞赛一般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也可在课结束前进行决赛,分出胜负。教师在学生竞赛过程中适时作出评价。

三、游戏注意事项

英语游戏教学能培养儿童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游戏。

2.内容形式应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3.游戏前一定要强调规则,并适当运用奖惩,有利于学生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培养。

4.游戏内容要设计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5.面向全体儿童,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6.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要做出多元性和创新性评价。

总之,英语游戏能紧扣儿童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潜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五步游戏教学法,通过听、说、读、写、玩、演、唱、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14

第一步:课前学生个体先“备学”

在新授课之前,学生先“备学”,在作业本上,根据自己的基础,写出这一课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单词、语法、写作等,完成第一份作业。要完成这份作业,学生必须认真读课文,查字典,翻腾自己的记忆库,整理知识,梳理筛选出自己的疑难点。

第二步:课堂第一课时,学习小组内“互学”,完成第二份作业

我校自2006年就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在个别班试行,效果明显,后经几年的不断外出观摩学习,不断扩大试行班数,践行修正,2012年在全校全面推广,如今,小组合作已经被广大老师熟练而灵活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小组“互学”时,前30分钟组员自由交换“备学”作业,针对“备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互比互补,互帮互学,依靠团队力量解决一切可以解决的知识点,并把学习成果写在作业本上。后10分钟,小组长负责将本组学习中的疑难点和困惑处写在A4纸上,先交给老师审阅,然后粘贴于教室墙上公示求助。

第三步:教师备课

有三方面内容:(1)教师要详细批阅学生的第一、二份作业,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摸清学生的整体知识储备、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及不同学生的不同优缺点。然后将学生的作业和教材教学有效整合,从而调整、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侧重点,以及要突破的难点。(2)对下节课课堂生成问题进行预设,并写出解决备案。(3)命制一份时间为30分钟的检测小卷,内容要立足文本内容,贴近学生所学,以利于让学生尝到自主互助学习的甜头。

第四步:即第二课时,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互学”

前20分钟利用抽签方式,由小组成员展示上节课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质疑、补充、矫正,教师点拨(忌抢学生的话,干扰学生表达)。后20分钟,针对疑难困惑知识点,小组间互助解答,教师适时补充。这些知识点往往是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即便小组间互助,对知识的解答也浮于表面,这时教师唱主角的时候到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解答,详细指导点拨,延展知识的宽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五步:第三课时,小卷自查检测

30分钟检测,后10分钟公布答案,小组间交叉批改,递交个人分数和小组平均分,然后评价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