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9:42: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路路政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贯彻落实党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改革以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相求要求与规定,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经市政府批准,上海市路政局于2012年4月正式成立统一组织实施城市道路管理、公路管理和道路管线监察的行政事务管理职能。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新形势下。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本市城市道路路政管理的构想。
1城市道路路政管理的现状
1.1市管城市道路路政管理体制
原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本市市管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苏州河桥梁、部分跨铁路立交、中心城越江桥隧)的路政管理工作,依照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1.2区管城市道路路政管理体制
2005年的上海市人民政府第41号令中《上海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规定城管执法部门依据市政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反非市管城市道路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自此,区管城市道路的行政许可由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区管道路的行政处罚由市和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实施。
2本市路政管理的特点:
2.1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并存
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的并存构成了本市路政执法的特点。城市道路,市管城市道路由市路政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执法,区管城市道路市和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实施综合执法。
3.本市路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市区两级路政执法模式不统一
目前本市路政执法模式主要分:行政专业执法和行政综合执法。市管城市道路实行专业执法、区管城市道路实行综合执法;浦东新区所辖道路均实行综合执法。市区两级路政执法模式的不统一,城市道路已经没有了对应的市区路政专业执法条线,市和区在执法重点、力度和专业性等问题上不可避免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政执法的有效开展。
3.2有关法规规章不适应当前管理要求
城市道路行政处罚在地方性法规上没有强制手段。2006年修订的《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删除了“由路政管理机构代为清理占路物资(代为清除费用由当事人承担),或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条款,弱化了行政处罚的现场执行力。
3.3现行管理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执法效果
道路综合执法的不作为、不到位、不配合导致路政管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区管城市道路行政许可与处罚的行业外分离,造成道路执法信息沟通不畅、执法力度弱化。现行的《上海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又缺乏如何配合道路管理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道路管理部门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据了解2009年全市各区县城管部门涉及违规掘路、超限车辆过桥、桥梁安全保护区作业等道路执法的案件几乎为零。综合执法的缺位却造成了道路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的负面影响。
3.4路政执法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市道路路政执法人员不足、装备更新不及时情况比较突出。本市南浦、杨浦、卢浦大桥等14条越江设施、浦西177公里城市快速路、20公里桥梁天桥等仅8名专职执法人员,远远难以满足执法需求。同时路政执法车辆少、通讯设备落后、称重设备精度差,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执法效率。
3.5路政管理中的执法难点
3.6.1道路超限治理问题
城市道路路政执法没有拦车扣车权,且现场处罚已经取消,这是重车过桥执法困难的重要原因。
3.6.2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问题
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内未经许可的违规施工比比皆是,管理部门常陷入巡视疲于奔命、处罚为时已晚又缺乏强制执行手段的尴尬境地。
4上海市城市道路路政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4.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有法可依
对现有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对确不适应现行管理要求的,列入修订或废除计划,如《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对确有立法需求的项目,尽快列入立法计划上报,如《上海市道路治超管理办法》,力争“十二五”内完成;对管理中的空白或难点,开展立法调研,作为立法规划的储备项目。
4.2强化专业执法,提升管理水平
路政执法需要根据道路设施量配备相应执法人员与车辆装备,需要建立规范长效的巡查制度,需要对执法人员进行一年两次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能力培训,更需要专职或长期从事道路管理的工作经验。在这些方面,综合执法不能有效胜任道路路产路权的保护,路政专业执法针对性更强、执法效率更高。因此建议中心城各区路政执法从综合执法回归专业执法,由各区道路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道路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强化专业执法,提升管理水平。
4.3加强融合协调,深化行业管理
市路政局成立后,应更多与市城司、市政市容联席办、市交通信息中心、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市建设交通委设施运行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工作对接,对项目预算执行、路网资源整合等阶段性、全局性进行深化,积极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在开展市区联动方面,建议建立市区路政执法行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
4.4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制度保障
首先,严格按照道路设施量、设施技术标准和相关劳动定员规定,配备执法人员、执法车辆和检测设备,安排好办公用房和执法站点。其次,加强对路政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路政执法队伍。再次,重视执法物资的管理、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维,通过制度建设保障路政管理顺利开展。
4.5建立道路保护区执法新机制
建立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协同管理机制。由规划征询意见,建筑建材业受理中心同步告知,路政严格把关,交警组织交通,安质监站安全监管,城管路政双向告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执法单位的协同管理,强化联合执法效力。拒不停工的,尝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保证路政执法效力和设施安全受控。
4.6建立完善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运行机制
倡导“政府主导,联动执法”的工作原则,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牵头,召集规划、运政、交警、城管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席会议机制。路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各执法部门的法律资源。
参考文献
1、行政法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关键词]县乡道路;路政管理;问题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87-01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行业对交通运输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运输要求,国家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也拿出大量资金完善县乡道路交通网,公路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同时也给路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县乡公路分布广,范围大,路政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很多违法行为踊跃出现,给道路环境、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阻止,很有可能成为交通事故的导火索。只有路政部门积极发挥出自身作用,加强道路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护法意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才会提升县乡道路的路政管理水平。
一、当前县乡道路路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路政管理巡查不到位
路政巡查是路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巡查力度,才能发展道路周围是否存在恶意建设,违规开发等问题。但是现如今普遍存在路政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路政管理人员思想意识松懈,工作积极性较低,对于路政巡查的认识不足,缺少主观能动性,加上懒惰心理作怪,导致当前路政巡查不够,范围较小;其次由于县乡道路范围广,成放射状分布,路政部门工作人员少,车辆不足,经费和设备都有所欠缺,即使想大范围开展巡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道路由于长期缺少管理,出现了大量的违法行为,例如超限、开路铺设管道等,导致路面损坏严重。一部分道路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私人广告牌,影响了道路周围环境的美观,也给夜间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都是巡查不足导致的。
(二)法律宣传不足,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多项法律,例如《公路法》、《公路管理条例》等,都对道路的管理、保护以及违法惩罚有着明确的规定。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乡镇、农村中依然存在很多忽视法律的居民。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路政人员的工作理解不足,工作上不予以支持和配合,给道路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更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在路政人员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包庇违法人员,严重阻碍路政管理工作的进程。
(三)路政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规范的制度是提升路政管理质量的基础,它能够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查。当前我国对于高速公路、国道的管理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制度,而县乡道路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条例不符合县乡道路的实际情况,缺乏执行力,路政人员工作中只能根据经验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这样缺少了制度作为依据,任何决策都有可能超出权责范围,损害群众的利益,破坏路政部门良好的群众形象。
二、今后县乡道路路政管理中的难点与重点
(一)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情况复杂
我国公路法明确规定:建筑物与县乡道路两侧沟外缘的间距不能少许100米(乡道不能低于50米),但是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中却表示只要不恶意侵占道路、不影响市容美观、不影响正常的道路管理秩序即可在道路两旁建设建筑物,事实中居民也都是按照城乡建设规划所要求的进行建设。这样问题就产生了,路政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该如何执法?《公路法》和城乡建设规则的不统一让路政管理处在两难的境地,也给那些蓄意侵占路产,恶意违法建设的人提供了借口。
(二)超限运输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需求逐步增加,超载超宽超高行为也是层出不穷。很多运输机构了解高速公路超限查处力度高,而普通的县乡道路查处力度小这一情况,在短途运输的过程中肆意超限,不仅仅增加了运输的危险系数,也给道路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路政管理单位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于超限的管理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县乡道路路产侵占管理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经营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很多私营小厂建设在县乡道路的两侧,不仅在建设控制区内部成立了大量的建筑,有的甚至扩展到主干道路,占用了一部分车道,造成国家路产的损失,也增加了道路运营中的风险因数。路政管理单位采取了很多措施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但是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侵占路产行为依旧随处可见。
三、如何提升县乡道路路政管理的有效性
(一)加强对相关法律文件的执行力度
法律执行力不够是导致县乡道路路政管理失效的首要原因,针对这种现象,路政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要求,可以先在路政管理部门内部开展法律学习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护法意识,领悟到这两项法律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之后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路政管理条例。
首先,一般的县乡公路都基本以县级市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针对这种路线分布范围广,里程长的特点可以充分使用巡查责任人制度,即明确每个路政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划分区域的方式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区,将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到位;其次,定期组织路政管理中队长参加会议,在会中就一段时间内路政巡查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每个队之间相互交流,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在工作中还存在哪些漏洞,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巡查内容;第三,制定路政管理考核制度,高层管理者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乡镇公路进行调研,调研结果作为路政人员考核的依据。对于辖区范围内路政管理水平高,违法乱纪情况少的职工应该予以奖励,而对于那些工作态度不积极,路政管理收效甚微的职工应该予以警告。
(二)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法制教育在路政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路政管理人员数量有效,不可能每个都针对统一区域进行巡查,要提升道路质量、减少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根本上还要依靠广大群众的自觉。为了提升乡镇居民的守法意识,自觉维护道路整洁,路政管理部门应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提升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加强路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路政管理工作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有所区别,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道德素养,能够依法办事,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刻苦耐劳的精神。虽然各地区近几年都在加强路政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了物力财力的投入,但是仍然无法解决人手缺乏这一问题。
(四)加强超限整顿力度
目前县乡公路超限车辆不断增加,严重危害县乡公路及公路桥梁的现状,第一,应建立治理道路运输超限超载长效机制,在县级路政管理机构中专门的治理部门;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第三,加强源头管理,路政执法人员驻货场、驻港站、驻企业,加强现场监管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出港、出站、出场,力求把违规运输行为消灭在源头。
【关键词】市政道路;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建设;管理
与其他的建筑工程相比,市政工程虽然在工程造价方面获得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对于城市建设以及百姓生活的影响却成为了衡量政府公共形象的评价指标。随着人们对市政道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路建设的管理,使市政道路逐渐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进我国市政工程的全面发展。
一、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概述
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是针对道路工程所进行的全面管理,从道路的前期准备,到道路施工、竣工以及评估等整个阶段,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主要涉及的有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材料采购工作、现场作业人员以及设备的安排等等,而在这些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工程要素的管理,比如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管理,这些是市政道路建设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进行,应当确保以下几个管理目标:第一,保证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能够在正常的工期内完成,以此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第二,保证道路工程建设处于一个可控制的状态,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第三,保证道路工程能够高质量的完成,这也是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的核心部分。总的来说,在整个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二、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
与普通的道路工程项目相比,市政道路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程的准备时间很短,一般开工比较急促,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缺乏周密的计划;施工的场地有限,尤其是地下工程较为复杂,这会增加工程的造价;由于工期有限,市政道路工程经常会出现为了追赶工期而忽略质量的现象,使得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增加。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当前我国在市政道路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安全意识薄弱。质量安全是工程之本,市政道路的质量安全不仅是评价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更加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因此市政道路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为了私利,而不惜牺牲道路工程的质量,偷工减料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时由于市政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都较短,也为短期内做好质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市政道路建设程序不够规范。由于市政项目与普通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其质量管理方面也容易产生一些漏洞,也为一部分建设单位的违规操作和投机取巧提供了机会,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私自删减施工环节,埋下了安全隐患。
3.市政部门的监理力度不够。市政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理也是造成市政工程程序不规范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放水现象的存在,使得偷工减料、删减规范程序的现象愈演愈烈,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另外,监理部门内部存在的腐败现象,也是影响监理力度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也是当前市政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三、加强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1.加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枢纽,其承担着城市交通的重要职责,市政道路的建设也要与城市规划进行统筹的安排,因此,需要对市政道路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所使用的材料规格和质量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原材料以及配件的使用要进行严格的报验。在工程完工之后,要按照相应的验收标准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建设单位要求的标准,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2.重视城市给排水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道路工程的雨水排放系统中,需要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视,针对不同时期的降水,允许扩展将具有很大差异。在确定路面及附近区域雨水收集时,需在合理费用的基础上选择设计重现期和允许扩展。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和立体化管理。
3.加强对市政绿化的管理。市政道路的绿化是市政道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在整体的城市绿化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也是实现城市景观风貌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市政道路的绿化管理应当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采用宽分离带和宽绿化带的方式。
(二)加强对市政道路设计和施工的管理
市政道路管理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市政道路管理、改造规划和年度建设、改造计划,报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一方面,对于城市中的供水、供电、通信等依附于市政道路的相关项目进行必要的改造与建设,并且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对各种线路进行有效的布置,使其与城市建设相同步。另一方面,要对市政道路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承担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单位的资质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在设计和施工作业中,必须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市政道路养护维修管理
市政道路养护维修的主要职责有着严格的划分,普通的市政道路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市政道路养护维修专业队伍进行养护维修;单位自建的专用道路、受益单位集资建设的自用道路,由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维修;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占用作为封闭工商农贸市场的道路,由工商农贸市场管理部门养护维修。也可以说,市政道路的养护维修管理,应当本着管理与养护并重的原则,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按照长、中、短不同的周期进行定期养护,以此来不断的加强市政道路的质量。由于市政道路的养护与维修管理都是在现有的道路上进行的,因此可能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在道路养护时制定详细的方案,并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道路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市政道路路政管理
市政道路路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城市中的行人、车辆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通行,不得损坏道路设施;履带车、铁轮车以及超过限载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市政道路上行驶。因特殊情况必须行驶通过的,须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并经市政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审查批准后并在派人监护现场的情况下才能通过。
结束语:
市政项目的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和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工程项目的质量越高,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就越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对于城市交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管理,保证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志兴.论析市政道路建设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2] 周洪芳.论述安全管理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1(21).
[3] 蒋华.浅论如何做好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J].大观周刊,2011(51).
[4] 赵文嘉.谈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2(25).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不断加大,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也在日益显现,其中沥青路面的不平整和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等问题的存在较为普遍,如何改善和提高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一直是道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因此必须科学的分析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路面存在不平整的原因,并且要从施工监管和施工准备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本文将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市政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的施工问题有所帮助,从而增加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
一、路基、路面基层影响以及改进措施
(一)、路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以及改进对策
在市政道路沥青里卖弄建设中,路基对平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车后,在行车荷载以及路基自重影响下,出现的路基沉降现象;主要包括地基沉降以及路堤沉降两种情况。在市政地基新修以及地基施工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施工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在旧路重建中,由于扩宽部分和旧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降,从而对路面平整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过程中,由于地基荷载不断增加,从而造成地基沉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根据地质情况,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对于工期较短,不可能进行试验的施工,由于没有沉降;因此,在施工通常使用加固、加强以及复合的方法,有效减少施工沉降。对于厚度较低、软层较浅、面积较小的堆积物,通过填土挖换的方法对其进行彻底处理。对于稻田地、软基范围,通过砂垫层或者砂砾层,在隔离毛细水对路面造成影响的同时,不断提高地基强度。通常路基在7个月沉降后,地基稳定;因此,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必须经过7个月的预压期,从而不断降低路基对沥青混凝土平整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路基混凝土路面施工示意图
(二)、路面基层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以及改进对策
在市政道路路面基层施工中,微小的不平在施工可以得到改善,一旦基层平整度过差,就会影响整个面层的平整度。在这过程中,由于基层标准较低,一旦凹凸出现过大过多时,摊铺机就会在不规则面上行驶,进而让12厘米宽度的熨平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波浪;在基层不平、松铺厚度不均匀的影响下,碾压表层出现不平整。因此,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各层平整度。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生活水平提高,以往针对平整度的方案越来越不能适应路面要求;针对路面基层平整度影响因素,路拌法,是在履带稳压的基础上,使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在人工细平的过程中,保障高程控制力度。另外,对于水稳碎石或者二灰碎石,在厂拌法施工中,摊铺机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铺筑,在保障混合料均匀的过程中,有效控制高程、厚度指标。
在混合料含水量以及级配控制中,为了方便摊铺机铺筑以及基层平整度,必须严格控制好混合料级配。在这过程中,由于混合料级配颗粒越大,离析就越容易发生。因此,在施工中,为了保障路面平整度,必须尽量减少剂量粒径,在切实保障混合料级配的过程中,保障基层顶面以及摊铺机作业力度;为了增强施工质量,避免含水量过大造成的影响,必须根据施工要求,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状态。
(三)、基准摊铺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以及改进对策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自动找平装置中,一般采用上层“起雪橇”、中底“走钢丝”的方法进行基准控制,一旦基准控制情况不好,对沥青摊铺平整度就会造成直接影响。在这过程中,影响摊铺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放样缺乏准确点、放样精度、钢丝误差、施工过程不精细等原因造成,为了有效避免摊铺基准误差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施工中必须对水准点进行严格的复核,在水准点固定中,根据施工精度进行确定;在放样中,根据较高的施工仪器,对相关部位进行精确测量;在桩距始终小于10米的过程中,通过张拉器张拉,从根本上避免张力不均、不足造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基准摊铺在路面施工中的示意图
二、混合料热拌、摊铺影响和改进对策
(一)、混合料热拌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以及改进对策
混合料热拌作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重要因素,由于多家石料供货,在生产设备多样、条件差异较大的影响下,造成施工石料参差不齐;虽然在级配工作中进行了选料,由于中间粒径较大,在集料级配变化过大的影响下,对压实系数以及路面平整度造成影响。在热拌沥青温度影响下,为了从根本上确保摊铺机工作,拌合产量必须和摊铺机吻合;从而有效避免多台拌合机,在供料过程中,由于温度、规格不一致,在摊铺局部温度变化过大的过程中,对整个路面平整度造成影响。在热拌离析影响中,由于沥青拌合楼储料库影响,在进入运输车辆中,从而造成粗细料离析,在传统摊铺结束后,接料斗翻起;由于粗细料相对比较集中,在碾压中带有明显的摇晃,从而造成失效偏差。因此,在工程开始前,必须对石料厂进行抽查精确的调查,在论证分析中,确定石料生产厂家,再进行石料储备。在储备时间足够,并且能够选择较大的石料厂时,为了保障石料质量,必须将不同石料具体的运用到路段中。在工程招标中,为了保障摊铺机工作均匀、连续,在明确摊铺机运行能力的同时,避免联合供料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摊铺、碾压对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以及改进对策
在施工机械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中,路面标高一般根据仪表实现,在自动找平的过程中,满足高程设计要求;一旦找平装置不能正确利用,就将影响仪表基准线以及高程平整度;因此,在找平装置中,必须正确核定传感器,在试验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再进行摊铺。在摊铺机熨平板平整度影响中,必须对熨平板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加热,避免熨平板加热不均以及温度不够时,出现小坑洞、拉毛或者槽现象,进而不断保障路面平整度。
在摊铺过程中的路面平整度,主要表现在:不间断、不能连续摊铺以及不能满足技术规范的摊铺。为了有效避免这些因素对平整度的影响,在健全管理进程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关机械进行维修管理,在保障供料连续、操作方法的过程中,从源头上降低停机次数,让摊铺顺利进行。在碾压工艺对路面平整度影响中,碾压温度对路面压实度、平整度具有直接影响;温度过低时,就会造成摩擦力增大,在压实度不均匀的影响下,出现开裂、松散以及路面损坏现象;温度过高时,由于施工条件影响,让混合料出现隆起、裂纹、前轮推料等问题。因此,在路面施工中,必须由专人对混合料进行测试,让初压温度始终在110到130度之间,复压温度在90到110度之间,终压温度始终在70到90度之间(如图3所示)。
图3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示意图
总之,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作为系统复杂的工序,影响因素较多,对整个路面施工过程以及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根据路面平整度成因以及改进对策,做好细节工作;在加强现场管理、组织施工的过程中,保障路面平整度,增强路面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市政道路施工企业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这些企业之间的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样的市政道路建设施工项目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对应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的市场已经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的需求量过度饱和,因此这种情况对不同的市政道路建设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政道路企业要想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市政道路施工企业能够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判和完美的解决,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能够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准确的找到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能够准确分析并找到相应的研究对策。
一、市政道路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的不规范
不同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以及管理不同,所以每个工程的管理模式有差别。一般说来,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的管理体制比较规范,其管理水平高。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有很大缺失,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原材料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并且有非常关键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中,原材料的使用和管理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大工程没有对原材料进行统一采购和分配,很多采取的是承包商自行的采购方式,这样使得原材料购买渠道广而缺乏管理,不能很好的控制采购来的原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承包商为了更多利益,会采用价格低的材料。还有,部分施工人员因为受到设备和技术限制,不能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使材料受二次污染。
(三)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性是指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者在施工场所或者施工场所以外,由于不安全因素或意外因素造成的伤亡。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专业,对于水、电、仪器的使用操作不规范,也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
(四)市政道路施工的技术问题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路面,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都完全不同。对于公路来说,最基础以及最重要的就是路基的建设。根据中国现行的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用途。对于一些经常过载的公路或者经常承受循环荷载的公路来说,路面在轮压带会出现凸凹不平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裂缝。产生这些问题就是因为路基不够结实,没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当公路一旦存在过载,路面就会变形,甚至会产生路面翻浆的情况。
(五)重速度轻质量并忽视质量监管
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和个人都只是着重于满足工期要求而轻视并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而且施工单位和开发商对质量监管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漠然视之,根本不在乎质量监管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的成效,即使有施工监管也仅仅只是重视施工周期的速度问题,不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经常都只是签字盖章后的一纸空文,那都是通常为了应付相关上级部门的检查所做的一些表面功夫而已。
二、优化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优化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第一大对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市政道路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是做好整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施工参与方要详细编制从施工组织结构、整体进度安排、人员使用计划,到材料采购与选择、机械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计划安排。还要依据城市道路施工的特点和复杂性,优先抓好重点工作,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合理掌控,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图纸会审工作。这是提升施工整体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施工管理人员拿到图纸后。应认真细致的进行审读。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经过图纸会审之后,应使建设工程的各方都能对修改后的设计图的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另外,还要清楚的掌握城市道路各种管线的功能,上水、下水、煤气、供热、通信等管线埋设的位置等。在施工中按照工序,分清主次先后顺序,同有关单位搞好协调.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好各种管线的位置,才能使我们的施工顺利进行。
(二)提高人员素质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状态。加强专业培训与考核,进行必要的人员资格、技术水平认证,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选用高质量施工材料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为了切实的克服施工技术难题,应当及时调整施工工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问题的防范。为了控制路基、土方工程的施工,相关人员要多次测量路基及沟槽的中线和边线,测量合格后才能施工开挖。与此同时,在开挖过程中,要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施工,并且要最大限度的防范路面问题的发生。此外,质检人员还应当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建立系统化的质量检验体系。
(四)完善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对施工质量的一种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工艺上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由于各种不同的工艺之间存在着差异,并且工艺在衔接上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把握好工艺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施工工艺层出不穷,施工单位应该对这些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灵活地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艺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完善,才会带动施工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首先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和本合同内容,制定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从而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其次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对每道工序,每个结构层次,每一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监控。坚持科学仪器检测,严格以数据说话,不凭经验办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在工地必须设立试验室,进行独立试验、检测,对施工单位的检测数据按核定频率进行抽检、复检,为提高效率,节省费用,有时也可派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试验和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
结束语
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审核。只有各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完善市政道路施工,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苗峰松.浅议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2]冯广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3]杨夫礼.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2,10:128-129.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的就是减少人员伤亡,保证工程在规定的质量、工期和成本下顺利完工。施工安全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控制和消除有害、危险因素、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施设备免遭破坏的统称。安全管理是针对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科学手段,通过管理者的计划、决策、管理和组织活动,满足施工过程中人、设备、原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只有对安全施工有了充分的认识,积极有效采用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全面提升安全施工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安全施工的稳定、高效、安全的进行。
一、市政道路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1、安全事故分类
(1)机械损伤
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用到如混凝土搅拌机、沥青搅拌机、各种运输车辆和路基路面施工专用机械。由于道路施工时经常要求不间断作业或按一定的工序作业,因此施工机械作业常会产生交叉,如果此时安全管理工作没做好,经常会发现施工机械伤人事故。如机械转动部件对人体的损伤以及动输机械对人体的碾压伤害等。有时机械控制不当还会导致群死群伤事故。
(2)物体打击与高空坠落
对路堑施工进,如进行爆破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人员及机械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对飞落的石块和碎屑作一定的安全范围防护,避免对人员和机械造成物体打击伤害。城市道路施工时,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某些地段开挖较深的沟槽应有防止施工人员从坠入的措施。
(3)火灾与电击伤害
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的动力来源多来自燃料用油以及电源。这两方面的因素也是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的因素。如果防护措施或组织方法不当,会出现现场失火或施工人员触电受伤的风险。
2、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意识不足
道路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而在我国,施工队伍大部分由文化水平较低的务工人员组成,这给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造成的极大的困难。
(2)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不到位
基于经济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施工项目部未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与责任,导致人们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漠视,这种行为的存在经常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度保证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要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
2. 建立安全组织管理机构
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便于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2、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1) 加强职工的思想法制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提高思想素质, 做到认识上有高度, 对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理解上有深度, 在贯彻执行中有力度, 促使作业人员知法、守法, 并积极学习行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正确行使安全责任。
(2)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教育。通过日常安全知识教育, 提高了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提高了执行安全制度的自觉性。项目部对各分项工程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在报公司领导小组审批后严格执行; 实行安全技术交底, 对各分项工程开工前, 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对新工人进场实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 对特种作业人员要求经过当地劳动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并加强平时对其的安全教育。
3、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市政道路施工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较多,主要有土方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杜绝机械设备安全隐患的存在,具体做法是:
(1)完善机械设备使用与维修保养制度,结合施工机械设备的具体投入情况,科学、合理的分配机械资源。在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的基础上,加大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力度,发现机械异常情况,要及时修理,坚决避免带病作业的现象;
(2)合理制定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完成配件购买计划,争取做到在机械设备进场后就能立即进行施工,这样一来,有效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4、 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
在施工现场,按照危险源的等级进行分类,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在临近施工段防止安全警示标志,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醒施工进入施工段的人员要注意安全,在机械设备上挂警示标语,从而有效提醒施工人员要远离机械伤害。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防护工具,确保人身安全。施工单位要认真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在上岗前,对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熟练掌握一些发生紧急事故的安全防护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相关的消防、医疗等各项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各个部门都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坚决制止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并且要求限期进行整改。
5、 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考虑到市政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会比较复杂,应该就施工的环境进行控制。控制复杂环境就要多设立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部设立现场安全部门经理,经理以下应该分设安全主管和健康主管。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应该分设健康检查部门、环境检测部门。健康检查部门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人身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环境检测部门要对施工环境的水文、地理、尘土、噪音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管。
6、重视道路施工安全工作的检查
道路施工企业应形成定期安全检查的工作制度,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检查不仅周期要固定,而且在检察人员的配备、检查手段、重点检查对象方面都是固定的。在检查过程中,要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检查安全施工状况是否正常等。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和处理情况作记录,作为数据存档备案。
总之,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抱着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态度,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统筹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因此,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管理者应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把安全生产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使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3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072-01
很多市政道路,就其各专业本身,如道路的规划、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项目的指挥者,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
一、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交通设施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再者,由于市政工程牵涉的有关单位及专业范围广,每一项道路工程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且每一条管线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2、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作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1、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1)技术协调:
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当工作从图纸阶段进入实施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在雅瑶中路工程中,通过对路基、路床、排水管基础、排水管吊装铺设、道路水稳层、混凝土路面等分部工序的质量检验评定,杜绝了质量隐患问题,保证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埋地管线与市政排水管的协调;周边建筑物与在建道路工程的协调;道路的使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施工工序、班组之间的协调等。
5、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土方工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展,家用车辆的普及,市政道路建设也进入飞速发展状态,同时车流量的增加对道路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队市政道路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工程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其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施工的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不很规范,就容易造成了一些质量缺陷,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
(1)市政道路工程容易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施工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方能保证正常施工,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
(2)通常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场地很难实现交通封闭,因此供其施工作业面狭窄,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比其他工程项目更为零散、量大、连续性差。加上诸如电力、电信、有线电视、供热、煤气、给水、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一旦某些管线的位置不清楚,施工时极有可能把其挖断,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可能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仅会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3)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能吃苦耐劳,要求也不高,但是他们缺乏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缺乏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1)路基及土方工程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
(2)混凝土板块裂缝 :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有荷载型裂缝;温度裂缝;反射裂缝;沉降裂缝。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施工设计方案 :设计本身要规范,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结构方案要合理、计算准确。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等现象。
(2)提高人员素质 :应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状态。加强专业培训与考核,进行必要的人员资格、技术水平认证。
(3)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首先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和本合同内容,制定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从而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其次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对每道工序,每个结构层次,每一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监控。坚持科学仪器检测,严格以数据说话,不凭经验办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在工地必须设立试验室,进行独立试验、检测,对施工单位的检测数据按核定频率进行抽检、复检,为提高效率,节省费用,有时也可派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试验和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
(4)路基及土方工程控制措施 :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必须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应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填筑前必须对基底进行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填筑使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压实厚度每层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不能太快,要控制填筑速度。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5)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措施 :混凝土搅拌之前,必须按设计配比各种材料的际用量,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应进行适当调节。拌制混凝土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监督与抽检,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关键字:道路施工 成本控制 进度管理 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道路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经理部的成本控制目标;在项目经理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将项目经理部各个费用指标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指标;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
1)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是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对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计算分工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缠措施。
3)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
4)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物质保证。如遇拖期或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合同规定向对方索赔;对缺乏履约能力的单位,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中止合同,并另找可靠的合作单位,以免影响施工,造成经济损失。
5)材料物资采购控制
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力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力面。
6)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控制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及其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高层建筑施工,据某些工程实例统计,高层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的总费用中,垂直运输机械费用约占6%-10%。由于不同的起重运输机械各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因此在选择起重运输机械时,首先又能够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采取何种不同起重运输机械的组合方式。在确定采用何种组合方式时,首先应满足施工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费用的高低和是否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施工进度管理
1.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有很多,可归纳为人、技术、材料构配件、设备机具、资金、建设地点、自然条件,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相关单位的影响。项目经理部的外层关系单位很多,如材料供应、运输、通讯、供水、供电、银行信贷、分包、设计等,他们对项目施工活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是保证项目施工按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些因素,项目经理部应以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协作配合要求,在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下,避免或减少损失。
(2)项目经理部内部因素的影响。
(3)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对这类因素应做好分析和预测。
2.进度的管理目标
在确定施工进度管理目标时,必须全面细致的分析与工程进度有关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目标。
在确定工程进度目标时,还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对于大型道路工程项目,应根据尽早提供可动用单元的原则,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建设,以便尽早投入使用,发挥经济效益。同时,要处理好后期建设的关系,每期工程中主体工程与辅助及附属工程之间的关系。
(2)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参考同类工程的经验确定施工进度目标,避免只按主观愿望盲目确定进度目标,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进度失控。
(3)合理安排土建与设备的综合施工,要按照他们各自的特点,合理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基础、设备安装的先后顺序及搭接、交叉或平行作业,明确设备工程队土建工程的要求和土建工程设备工程提供施工条件的内容及时间。
(4)考虑外部协作条件的配合情况,包括施工过程及项目竣工动用所需的水、电、气、通信、道路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的满足程度和满足时间,他们必须与项目的进度目标相协调。
3.单项进度控制
在工程开工前,建立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进行分析,建立工程项目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旬进度进行控制。其图表宜采用能直观的反应工程实际进度的形式,可随时掌握各专业分项施工的实际进度与计划间的差距,然后做及时的调整。
三、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建设工程安全标准,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的显著或危险部位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牌。
2.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中可能导致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设施等做好专项防护。
3.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施工现场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应当经过设计计算,装配式的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项目经理对上述建筑物和活动房屋的安全使用负责。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医疗和急救设备。作业人员的膳食、饮水等供应,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关键词: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市政道路工程是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如: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因此加强市政道路市政管理就势在必行。
一、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
(二)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三)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加上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分,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就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二、施工前期准备管理措施
(一)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
2.加强对试验段方案及结果的反馈;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后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漏,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在项目部设立材料管理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材料购销工作。
(二)施工人员的管理
1.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2.整个工程施工中,要集中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施工管理的人员培训,使整体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从而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
3.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实行全面控制。对技术要求高的工序,使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
(三)施工方法及工序的管理与控制
1.施工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每一个工序施工之前,要做到“方案先行”,对每一个工序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如果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就必须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2.在施工中要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的“三检制”。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内部分项质量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向建设(监理)单位报验。
三、施工过程的管理措施
(一)路基及土方管理
1.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2.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3.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
4.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
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二)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 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振捣,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mm 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三)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现场文明施工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一种举措,也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有必要对此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施工单位则据此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尽一切可能进行封闭式施工,避免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从而确保围内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保护已完成工程的质量并免遭损害。
(四)加强协调管理
1.技术协调
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第二,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第三,要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最后,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杜绝质量隐患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经济环境下,汽车保有量不断加大。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的拥堵、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配合城市规划与发展建设,市政道路的规划与施工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在现代建设与发展中,市政道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发展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以从事多年市政道路施工的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收集与分析,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此,为市政道路施工提供更多的借鉴资料、为市政道路施工解决面临的问题指引方向.
1市政道路施工面临的问题综述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由于其工程特点决定了市政道路要求工期短、质量高。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缩短市政道路施工工期,有效减少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同时,还要求市政道路具有较高的设计标准与施工质量,以此满足现代城市建设中大型车辆通行要求、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辆通行需求。考虑到市政道路施工对周边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市政道路施工中还应避免夜间施工、降低施工噪音。因此,现代市政道路施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2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具体问题
2.1现场管理体系欠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作为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现场为工程提供了主要场地,原材料、设备、人员的供应都是在现场管理中实现的,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尤为重要。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工程决策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场面,难以与现场管理要求相接轨,重点体现在:垃圾处理不当、原材料堆放不当、工人综合素质低以及施工效率低下等。
2.2成本投入存在浪费
任何一个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都会特别重视材料的使用和成本的控制,确保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每一项工程都由很多阶段组成,任何一个阶段设计不合理,都会造成资源的无效浪费。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妥的现象,没有做好工程的预算和评估,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相关统一的标准,对各种要素的安排和利用极为不科学,无端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2.3没有科学规划机制
施工进度是工程按期完成和交付的主要参考依据,工程如期完成则能够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工期比较长,产生的资金也比较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机制,极有可能导致投资资本的增多。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不科学的规划机制,对工程的核查和图纸的鉴定就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成本投入加大和工期延长的现象非常突出。
2.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普遍薄弱
安全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头等大事,安全事故的出现带给工人和的损失是惨重的,在我国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非常频繁,却没有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也给安全事故埋下了导火索。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在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管理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应从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方式更新、管理体系完善以及动态化管理评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强化。通过多方面工作的有效执行实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方式管理工作目标。
3.1更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我国市政道路施工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现状,应加快现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理论的关注与分析。选择适合施工质量管理架构的、选择适合施工质量管理实际情况的、选择符合施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以现代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论多年的研究经验、施工管理经验为基础,为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保障市政公路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市政公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更新中,的经营者还应提高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并将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贯穿于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将抽象的管理理论、理念分解落实到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为促进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3.2更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通病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注重施工质量通病管理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市政道路还应对自身的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进行更新。通过对现有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分析以及以往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效果的分析,明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以充分发挥现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优势、弥补不足的方法,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为中心,实现市政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应用目标。以此使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能够以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工作、强化管理重点,实现现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
3.3注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基础工作的开展,促进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作为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开展效果的关键,管理工作的基础执行是市政道路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市政道路应在总结以往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进行明确。并将基础内容落实到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当中。再由部门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以此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内容得到切实有效地执行,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3.4加强人员培训,促进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施工质量管理研究中明确指出人员因素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影响施工管理体系执行的关键、是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关键。在现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中,应认识到人员培训工作对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的重要影响。针对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方法改革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人员培训。同时在培训工作中强化员工质量意识的树立、强化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各岗位员工工作内容与要点的培训。以人员培训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的实现。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对施工的发展、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现状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市政道路应加快管理理念的跟新、加快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具有针对性、先进性的管理体系规范指导的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促进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unicipal road asphalt pavement is widely used in projects a high-level road, with little dust, driving comfort, low noise, easy maintena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two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municipal road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然而受温度、交通量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耐久性快速降低,许多路段的沥青路面竣工通车后都无法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产生较大的病害,个别路段甚至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便出现损坏。因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做好施工准备,以保障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性能,避免国家资源、能源的损失。
一、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是施工前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充分的准备便难以保障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先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具体来讲,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熟悉工程图纸、合同等相关文件。在施工准备阶段,首要任务是熟悉各种工程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合同规定,还要详细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项目经理部需要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分析、研究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尽早联系业主沟通解决,同时掌握项目规模,初步确定沥青混凝土的用量,进而合理制定施工计划。
第二,配置人员。在人员配置方面,由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工序与工序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并通常是连续作业,因此必须采用双班制的人员配置,尤其要在关键工序配置责任感和技术能力强的人员。
第三,配备设备。在设备配备方面,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配备履带式或轮胎式摊铺机和多种类型的压实机械,以及铣刨机、加油车、运输车、路面切缝机、铲车等其它机械。
第四,准备工具。施工所需的工具包括筛子、平铁锨、手锤、钎子、测墩、喷灯、烙铁、紧线器、浮动机准梁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3m直尺、钢尺、经纬仪、测平车、取芯机、小线、数显测温计等等。
第五,准备材料。材料的准备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应严格控制集料中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及软石含量不得大于规范要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材料进场后必须及时搭棚,以避免材料受到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存放集料时,必须分级存放。在堆放时,需要进行水平堆放或者是斜坡分层堆放,而不能使用锥堆。对于沥青原材料,需要满足设计质量要求,沥青运达加热站、沥青厂后需要分摊检验,贮存时按照种类、标号进行分类,并对临时贮油池搭盖棚顶、疏通排水渠道,以免有地表水、雨水影响沥青质量。
关于集料要求,需要合理选择集料料场,保障各种规格的矿料按规格分别堆放,尽量加盖防雨棚,当矿料运达施工现场后,需要检查矿料强度、尺寸、清洁度等各方面性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尺寸不合格需要重新过筛,存在污染需要用水冲洗。
第六,设计配合比。配合比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规定,依次经过目标、生产配合比及验证阶段,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该项工作主要由施工现场试验室负责,由其准备原材料送到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设计配合比的工作需要尽量提前,以能够在贮备原材料前确定为宜,只有确定了配合比,才能科学、准确的贮备原材料,避免怠工现象的发生,促进施工计划的有效落实。
第七,提供工作面。沥青路面施工需要基层的支持,因此基层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且表面干净、平整,才能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同时,在沥青面层施工前要在基层上喷洒透层油,沥青混凝土面层间需要洒粘层油。
二、做好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在施工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拌合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合料运输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合料摊铺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合料压实的质量管理以及接缝处理五个方面的工作,以下将对这五个方面一一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一,沥青混凝土拌合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控制拌合温度,合理制定并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级配。油石比控制需要借助电子称量器,使用电子称量器称量各种材料,将油石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级配控制需要采用两级控制法,即先通过冷料仓斗门和皮带转速初步进行控制,混合后借助运料皮带等设备将沥青混凝土送进振动筛,对沥青混凝土进行重新筛分。使用的振动筛必须保证尺寸与要求的筛孔尺寸保持一致,选择与要求筛孔尺寸尽量接近级别的振动筛并进行分段。目前使用的拌合设备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在操作室及时调整各种数据,施工现场试验室需要及时抽验级配等参数,在各项数据正常的情况下不允许改变设备的数据设置。在沥青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通常容易出现油石比不准确的缺陷,或是含油量大小不稳定,或是温度不稳定,或是级配曲线不够正常,等等,出现异常状况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时,不能将沥青混合料出场。
第二,沥青混合料运输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合料运输环节的质量管理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沥青混合料从搅拌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确定运输队伍,还需要对相关质量控制点进行严格的监管。首先,根据道路、拌合能力等运输情况确定运输车辆,应保证能够将成品沥青混合料安全、保质的运往施工现场,持续供应施工现场摊铺所用的沥青混合料,以避免影响摊铺机的作业效率;其次应保证运输车辆的车况,运料车应经过认真的检查和细致的清洁,不能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抛锚情况耽误沥青混合料及时运往施工现场,对运料车涂刷防粘剂,以免沥青混合料粘结在运料车车厢上;再次应在运料车装载沥青混合料后加盖苫布,避免在运料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受到雨、雪的侵袭和温度的影响,沥青混合料运达施工现场后需要测量温度,如果沥青混合料测量温度超过规定范围,不能使用该车运输的沥青混合料;最后需要布置专门人员指挥卸料车,应保持卸料车与摊铺机有20cm以上的距离,以免发生撞击事故,影响摊铺机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第三,沥青混合料摊铺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合料摊铺是整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质量管理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应安排三个班组进行摊铺现场作业,三个班组分别负责摊铺前准备、摊铺作业和质量保证,从摊铺前、中、后三个阶段对摊铺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在摊铺阶段,需要重视协调与合作,强调作业的连贯性,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准备工作组需要在摊铺前严格检查摊铺层,及时处理各种病害,对摊铺层进行水平、横向、纵向的测量检查,发现某地段存在缺陷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救,保证待摊铺的地段符合施工要求;为保证摊铺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摊铺前检查、调试摊铺机,保证摊铺机处于良好状态,如果摊铺机状态不良应避免使用,在铺筑试验路时检测、调试摊铺机的性能,并配备一台摊铺机以作备用;基准形式需要根据平整度来选择,摊铺层平整度良好时应在第一条摊铺带选择托杠形式,其后选择滑靴形式,如果平整度不理想需要选择钢丝绳基准线,以提高平整度;在摊铺作业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作业连续、均衡,尽量减少因故停机的次数和时间,采用均衡的速度进行作业,非特殊状况下不能改变摊铺作业速度;在摊铺作业过程中,需要及时检查铺筑层,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予以解决,在没有征得相关负责人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采用人工找平的方法,如果铺筑层没有经过压实,禁止人员在铺筑层上走动,在铺装层温度达到常温之前,禁止机械、车辆在铺筑层上行驶或是停放;如果施工阶段处于雨季,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计划,尽量将施工阶段安排的紧凑,如果出现下雨、地面潮湿等应暂停施工。
第四,沥青混合料压实的质量管理。沥青混合料压实的质量管理主要在于控制碾压温度与方式,根据实际工矿合理分布、使用设备,在规定的压实条件下完成工作。在压实作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压路机倒轴只能在同一轮迹上而不是未压实的沥青混合料上,压实时按照先接缝、边棱,先低后高的顺序,由路边逐渐碾压至路中心,轮迹重叠应控制在30cm左右,压路机停机应在前轮迹端头1m外,不能出现急停、急驶的现象;严格控制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在修建试验路段验证、校核相关的施工参数,或是根据经验数据确定施工参数,也可以参考类似工程的数据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初压后需要检查路面平整度,进行修整,解决材料离析问题,确保稳定度与密实度达标;任何机械都不能在新压实的路面上停放,以免污染结构层;严格控制喷水量,根据混合料不粘钢轮来确定压路机喷水量。
第五,接缝处理。在接缝处理阶段,需要针对纵缝、横缝合理采用冷、热接缝的方法,力求减少接缝数量。热接缝适用于暂停时间较短的情况,冷接缝适用于摊铺作业暂停时间较长的情况,需要在接缝后进行压实,以保证接缝平整、坚实。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来保障道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加强管理,规范作业,明确职责,就能保证路面施工质量,促进市政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林增忠.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J]. 福建建筑, 2008,(03) .
[2] 申屠建强, 胡飞华.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J]. 企业导报, 2010,(03)
[3] 鲁杏芳, 鲁光龙.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1,(10)
[4] 栾吉强. 市政道路沥青平整度质量控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5] 候智勇. 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9)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路基主是路面的基础,行车荷载主要由路面来承受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公路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出行人能否正常安全的出行。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和地貌各不相同,且气象与地方环境也存在差异,所以路基的质量会受到影响。这些还不是决定路基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大多数的问题还是由路基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路基的施工不但工程量大、涉及范围广,而且在人力和财力的耗费上也是最多的。要想路基的稳固坚定,就必须把好路基施工质量这一关。
1.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1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路基结构在行车负载的情况下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还有其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影响,结构有可能会变形或破坏,就会对道路的整个施工产生影响,因些必须根据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施工方法,一定要让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
1.2保证路基强度。现在,道路的超负荷现象普遍,大车、重车及各种建筑业用车都会给路基施加强大的外力,保证路基的强度,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路基才不会变形。
1.3保证路基的水温稳定性。路基的建设是修建道路的第一个工序,位于路面的下方,由于地理位置紧挨地下水,上方又有地面水,在地下水与地面水的双重作用,路基强度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北方的四季温差变化大,路基也会伴着季节变化发生发生周期性冻融现象,路基强度会急剧下降。这就要求路基无论在多么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性能都不会下降,就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2.影响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2.1路基的中心问题是结构物的整体稳定性和直接位于路面下的那部分路基的抗变形能力。前者的主要条件是保证行车,而后者是关系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路基的设计也是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设计路基主体,确定路基横断面形状以及边坡坡度,对于桥梁来讲,同样要注意桥跨结构,以及路基排水的设计和路基其它设施的布置与计算。
2.2影响路基出现问题的现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为了预防和处理影响路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进行周密的勘察和调查,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一并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以及岩土力学的知识,分析其稳定条件,拟定相应技术措施。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2.3路基的设计方面是否有问题,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方向,所以要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尤其是对路基上层的土质选择,并且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因地下水位上升而侵入路基工作区。正确的设计排水,这里包括了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路表面排水以及地基的特殊排水。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温层、及砂垫层。以边坡的加固为防护措施,修筑挡土结构物,以全面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这些措施皆是在于防止水分侵入路基,或使已侵入的水分迅速从路基排出,保持路基干燥,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控制路基施工重要程序的质量
3.1施工测量
道路桥梁的路基 施工测量主要由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三个部分组成。施工测量操作应注意以下四点:
1)认真读取图纸。在施工前,技术人员要认真读取图纸,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施工进行指导,如果发现现场出现特殊情况,原图纸设计不够合理,应及时与工程的负责人员进行商讨,重新确定方案后再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复测,复测要仔细核对现场施工情况与设计是否相一致,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正。
2) 在进行中线复测时,要增加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这样做也是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用需要。
3)在施工程序中的每一道工序中进行施工的测量放线时,都会产生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其误差值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即可。这个就要求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了解国家相应规范要求。对于纵横断面定位的准确度要求比较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路基以及路基的构造物的几何尺寸、定位满足设计质量的要求。
4)道路桥梁的施工环境中一般都会涉及多种管线,例如燃气、热力、供水、污水、中水、电力、通信信息、广播电视等,情况错综复杂,那么在施工前,应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探测,以免在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路基土方施工要点
路基的填方是分层进行的,分层填筑的关键是一定要在上一层的压实对含水量进行检测之后,符合相应的要求了,再进行下一层的填压。只有上层压实了,下层的压实度才能得到保证。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下进行道路桥梁的建设时,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干密度进行测定,土质的干密度和压实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掌握了现场土质的干密度,才能把握当下土质的压实度。在进行分段施工时要注意。纵向搭接的两段交接处不应在同一时间进行填筑,先填筑的地段应按1:1比例的坡分层留台阶;如果两个地段同时进行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搭接,且搭接的长度不应小于2m,否则路基有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的下沉,那么路面的平整度就会有影响。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路基的水温的稳定性,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使用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也可利用无机混合料对路基的底部进行填充,使水稳性的基底至少要厚20到30cm。
4.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安全第一”做为首要原则来严格遵守,这个宗旨也是各个行业生产的核心。安全管理通过评价、辨别、估计来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找到解决的方案,以保证施工中各环节的质量。对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而言,施工安全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一、人员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亡等意外的发生。二、建筑安全,主要是针对在施工中避免出现坍塌等问题,同时要保证建筑的质量过关,结构稳定。所以,对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都必须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风险是不可预见、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工程施工单位随意更改设计图纸或者轻视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出现是早晚的事。
5.结束语
道路桥梁路基质量对其使用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路基施工阶段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实施计划。并且与设计院、监理和各项是施工人员密切的配合,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的确保安全和质量。路基施工技术在路基的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路基建设,是当今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俊山、张金彦.路基施工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6.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各地的公路建设较多地选择经久耐用的水泥混凝土作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选20- 30 年,优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经济回报大,然而公路路面长期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只有可靠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设计的使用年限,体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保证路面质量。
一、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强度高。混凝土路面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
2、稳定性好。混凝土路面的水稳性、热稳性均较好,特别是它的强度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不存在沥青路面的那种老化现象。
3、耐久性好。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好,所以它经久耐用,一般能使用20~40 a,而且它能通行包括履带式车辆等在内的各种运输工具。
二、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1、对水泥和水的需求量大。修筑厚0.2 m、宽7 m 的混凝土路面,每1 000 m 要耗费水泥约400~500 t 和水约250 t,尚不包括养生用的水在内,这给水泥供应不足和缺水地区带来较大困难。
2、有接缝。一般混凝土路面要建造许多接缝,这些接缝不但增加了施工和养护的复杂性,而且容易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又是路面的薄弱点,如处理不当,将导致路面板边和板角处破坏。
3、修复困难。混凝土路面损坏后,开挖很困难,修补工作量也很大,且影响交通。
三、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措施
1、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1)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水泥品质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首要因素。选择水泥时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工期、经济性、施工方法、铺筑时间等因素,尽量选用抗折强度高、干缩小、耐疲劳、耐磨性好的水泥;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水泥,水泥进场时,应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和化验资料,看是否能满足各项路用指标要求。
(2)集料的质量控制。粗集料主要控制其最大粒径、硬度、级配、粒形以及含泥量。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清净,为保证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一般选用火成岩和变质岩,且薄片状及长针状颗粒应控制在15% 以内。细集料主要控制细度模数及含泥量。粗细集料应分开堆放,在砂、石存放场所搭设防雨棚,控制其含水率,防止污染。
2、把好配合比设计的审批关
把好配合比设计的审批关、管理现场施工配合比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的级配、尺寸对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影响较大, 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其抗折、抗压强度没有固定的规律性, 但是混凝土路面的主要力学指标是抗折强度,它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抗折强度到达设计标准, 要求细集料必须用足, 粗集料不能过多。水灰比的选择控制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干缩变形。混合料配合比是否合适, 直接决定着混凝土面层工程的质量, 因此, 把好混合料配合比的审批关是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3、关于测量工作的监控
测量工作是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的路线放样和有关几何指标进行检查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工程开工之前, 监理人员要对施工单位的测量结果进行复核, 不合格者不准开工,为了避免因测量基础数据有误导致工程质量缺陷, 施工过程中, 监理人员有责任随时抽查、校核工程项目的施工测量数据, 如路基与路面结构各层的标高、路面与桥梁结合部的标高、控制数据和路线的边桩与中桩数据等。
4、混合料的摊铺、振捣、做面和压槽
(1)摊铺摊铺前应在已准备就绪的基层上进一步检查,主要检查模板间距(板宽)、高度(板厚)、模板支撑稳定性、基层平整度、基层湿润情况、钢筋传力杆调直和纵缝处涂刷沥青。运到现场的混合料,应先检查拌和质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运输车卸料时尽可能的分成几小堆,如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均匀后再摊铺。当摊铺到模板附近时,应用铁锹靠模板插捣几次,捣出沙浆,以免发生蜂窝麻面。
(2)振捣
摊铺好的混合料立即进行振捣,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联合振捣插入式振捣器采用4000次/m i n以上频率的,平板振捣器采用激振力大的。注意待混合料基本铺平后才进行振捣,不能边摊铺边振捣,以防漏振或过振。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在模板边缘,角偶处全面顺序振捣一次。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移动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在一位置振动的时间不少于20s,以混合料停止下降,不在冒起气泡振出砂浆为准,避免碰撞模板与钢筋。接着用平板振捣器全面的覆盖性振动后,再用震动梁作全幅拖拉振实2~3遍,使表面泛浆并赶出气泡。振动梁移动速度要缓慢均匀,前进速度以1.2~1.5m/m i n为宜,振实过程中发现不平之处人工及时挖填找平,布料时宜使用较细混合料,禁止使用砂浆找补。振动梁行走时不允许中途的停留。
(3)做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抗滑功能、耐磨功能的好坏关键在于做面,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
a.提浆刮平:振动梁振实后,立即采用提浆锟拖压滚揉,起到进一步的揉压、二次匀浆作用,一般沿纵向3~4次即可,遇到有个别露出石子处,要在原地反复滚动数次解决石子露出问题。经过滚压揉搓均浆使表面有一层厚度3~4mm的滋润砂浆为宜,为做面做准备。
b.抹面:提浆工序完成后,即可立即着手抹面修整工作,这是保证平面度,提高路面耐磨、抗裂的关键程序。这道工序可以用抹光机抹面或人工用木抹子抹面两种抹面方法。
c.拉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为增加抗滑摩擦力保证行车安全,进行拉纹。拉纹可以用专用工具拉出,根据面板对纹理要求的深度、宽度做一把耙子,在抹面结束后拉成。
3、接缝处理
( 1) 当填缝料出现老化损坏,必须立即更换填缝料。以免填缝料与板块之间被拉出空隙,受雨水侵入造成唧泥、错台等。或因质硬的石子进入缝内,导致板边破碎。
( 2) 为保证清缝质量,填补缝料施工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对杂物充填较多的纵缝,用切割机切割,其它缝用小扁凿对杂物和较大的填料进行凿除,并用钢丝刷清理缝隙壁,用高压气体吹净缝内尘土,然后用稀释的沥青涂刷缝壁;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把配制好的接缝材料进行填缝,并在缝隙的顶部预留5mm 的膨胀空间;最后在已填好的缝隙上用烙铁烙平, 使接缝密实。如缝隙过宽,可在缝隙的下部填入25mm ~30mm 高的泡沫塑料嵌条后再填缝隙。为防止灌填接缝材料时污染路面,在缝隙的两侧路面上各撒一层石粉( 或用石灰水涂刷); 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 一般需30mm),以免其被行车粘掉。坚持周期性养护,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寿命,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要在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保证构造缝全部密封。
总之,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的,所以在施工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