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范文

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2: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

篇1

为切实抓好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打造生态和谐文明,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强和改进城乡环境治理与管理,加快城乡环境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步伐,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贯彻落实省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照和谐城市、和谐镇(街道)、和谐村(居)三个层次,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重点,重点围绕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主要河流沿线,以及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中心村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以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标准,净化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全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明显进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整治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环卫治理。

一是实行道路分级管理。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行A、B、C三级质量标准,全面推行“全时段、全覆盖、无缝隙”环卫保洁体制。A、B级道路,实行动态巡回捡拾作业模式,机扫冲洗车辆确保每日两冲洗、两机扫;保洁员实行两班制,全时段、全覆盖巡回捡拾扫保,达到路面无积存尘土、砂石遗漏,人行道路面颗粒物不超过30克/平方米,遗撒污物15分钟清理干净,达到“五净五无”。

二是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加大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力度,达到“户集、村收、镇运、区集中运送”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行压缩车收集生活垃圾方式,按照1台/2万人的标准配备生活垃圾压缩收集车,按村(居)总人口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区政府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补助资金优先用于环卫保洁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镇、街道承担;按1个/100人或1个/30户的标准在村(居)内配备与压缩收集车配套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实行定点和定时投放,杜绝二次污染;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收集,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区环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的要求,负责做好全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加大镇、街道卫生保洁和垃圾治理的监管力度,确保镇、街道和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作业人员配备到位。四是强化建筑工地治理。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纳入到建设工程施工、拆迁管理程序,实行处置证制度和工程竣工勘验制度;抓好建筑垃圾运输环节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许可证制度;实行工程文明施工保证金制度,加强工地出入口管理,有效控制施工工地带泥上路;城区和交通干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必须按标准设置施工围挡,按标准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出工地车辆进行冲洗,严禁带泥土污染道路;所有进出工地的运输粉状物料车辆必须封盖严密,杜绝撒漏。(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环卫局、区建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执法局)

(二)市容治理。

一是认真开展广告治理。拆除所有楼顶广告、大立柱广告、落地式广告及刀旗广告;清理各类小广告、活动广告牌;整治门头牌匾、标语牌、橱窗、大型屏幕、霓虹灯、横幅、拱门、标语等其他户外广告;按照《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定》的标准,制定户外广告整治方案,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进行整治,达到整齐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

二是开展店外经营整治。全面治理店外车辆维修、清洗及公路集市贸易、探头市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露天烧烤等现象,并与沿街经营业户签订管理协议,实施户籍化管理,彻底杜绝店外经营。

三是规范摊点设置。城市A级道路严禁沿路设置摊点,B级道路经批准设置的便民摊点经营规范有序,C级道路经城管执法局审批按实际需要和便民原则合理设置摊点。

四是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在医院、商场、银行、学校、宾馆、酒店等车辆集中停放区域必须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其他道路按照实际情况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杜绝乱停乱放。停放区域要做到每100米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车辆集中停放区域每100米应不少于2人。

五是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拆除各种乱搭乱建,杜绝擅自破墙开店、装饰装修,清理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擅自设置的斜坡或斜梯,治理随意将路沿石开口、向路面排放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利用路政设施设置广告等行为。

六是严禁乱倒垃圾。对沿街单位、商店、居民不按规定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吐乱丢,以及沿街饮食店、娱乐场所、茶楼、烧烤店等乱倒餐厨垃圾、乱泼油污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七是加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管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保证道路平整、无坑洼,人行道、路沿石平整完好,排水设施运行正常,桥梁、护栏无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城管执法局、工商分局、交警大队、区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处、区环卫局、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

(三)污染治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契机,大力开展新一轮环保综合整治,健全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狠抓源头控制、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等关键环节,制定最严格的准入标准,应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落实最严厉的执法尺度,坚决打赢污染治理翻身仗。实施公安环保一体化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关停污染重、能耗高、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化工异味、扬尘粉尘专项治理和燃煤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快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运输车辆密闭运输,严格道路冲洗,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全部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分局)

(四)河道治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重建,搞好河流域后续综合治理,提升河流断面水质,扩大生态涵养区面积。清理境内河道内及周边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保持河道整洁,将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物,保持水体清洁。及时清理城区雨水、生活污水排水管线沿线及周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等,防止管道堵塞,确保排放畅通。加强河道绿化管理,及时补植缺株断垄,及时清除死株枯枝。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涉河项目审查、审批行为,维护正常河道管理秩序。(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水务局)

(五)绿化治理。抓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利时机,积极实施“绿荫行动”,以栽种大乔木、提升大绿量为重点,加快推进“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突出抓好“二沿三环”绿化、山区造林、庭院绿化等城乡绿化工程,形成绿美相拥、森林环抱、林路相依、独具特色的城乡生态环境;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各类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区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广泛吸收先进规划思想和设计理念,积极探索我区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年底完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组织编制全区三年绿化建设计划,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完成时限、责任分工等事项,确保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顺利进行;对已建成道路绿化,进一步完善植物配植和栽植结构,对路进行大树补植,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建好大道绿化升级改造、路绿化改造及路东延、路西段等新建道路绿化工程;按照全省开展“绿荫行动”的总体要求,广泛实施“见缝插绿”,对长期空闲地、转角地栽植大乔木、花灌木,增加绿量,对人民广场、太公植物园以及街头游园,充实乔灌木,实施“提档补绿”,形成景观良好的林荫公园、林荫广场;全面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做到林带内基本无病虫害、无杂草、无种植高秆作物现象,抓好日常管理,绿化带内无杂草、垃圾、白色污染,不得种植农作物,无人畜毁坏林木现象。(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林业局、区园林局)

(六)路域治理。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净化、美化、硬化、拆除、清理、规范、遮挡等方式,从年12月中旬至年3月底,对纳入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的23条主干线、8个重要出入口和石化厂区部分道路,进行集中攻坚治理,做到边沟无垃圾、杂草,路肩边坡整体密实、稳定、平顺、畅通、美观;路面扫保及时、洁净,树木常年保持涂白;全面取缔车辆维修、清洗、乱停乱放及公路集市贸易、打场晒粮、占道经营等现象,依法查处违法占用公路的行为;绿化带整齐美观,道路两侧林带不少于15米,穿村路段绿化不少于5米并砌筑排水沟,实现路宅、路田分离;公路两侧建筑美观、整洁,无残墙、断壁、破房;坚决制止和拆除道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物;广告严格按标准设置,达到齐整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重点路段、较大平交路口硬化,经营路口和店前场地硬化,并划停车位;高标准设置垃圾箱,逐步取消垃圾池,保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整齐洁净,无垃圾、粪堆、杂物堆、白色污染等。各镇、街道辖区内其他道路也按照此标准一并治理。专项整治结束后,配足配齐保洁、养护人员和设备,建立和落实日常保洁和定期检查制度,转入长效机制抓好管理。(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林业局、区园林局、区环卫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水务局、公路分局)

(七)村容村貌治理。优化镇村发展布局,抓好23个两区三村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朱台镇土地利用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路水气电医学”等公共事业,年内改造农村道路130公里,继续深化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将全区农村划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设定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标准,全面完成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五化(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交通运输局、区环卫局、区林业局)

四、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督导考核。要严格日巡查、周检查、月通报、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落实整治任务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整治档案。同时,要将整治活动方案、工作进度,及时报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区综治办要严格督导检查机制,确保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篇2

【关键词】 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 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下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通过定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能够及时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该院2014年1~6月对各重点部门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择该院2014年1~6月全院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为研究对象。

1. 2 方法 由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一起, 对包括手术室、各重症监护室、中心内镜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方法和监测结果判定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至临床科室, 要求其在限期内整改, 同时将整改结果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 结果

2. 1 2014年1~6月共采集标本175 份, 合格167份, 总合格率为95.4%, 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其中空气采集30份, 29份合格, 合格率96.7%;医务人员手采集40份, 38份合格, 合格率95.0%;物体表面采集40份, 36份合格, 合格率90.0%;消毒内镜采集28份, 27份合格, 合格率96.4%;使用中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和无菌用品分别采集20份、6份、6份、5份, 合格率均为100.0%。

2. 2 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分布 空气(1份):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2份):感染性疾病科医生1名、新生儿科护士1名;物体表面(4份):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显示屏表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床头柜和病历夹表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表面;内镜(1份):中心内镜室消毒后胃镜。

3 讨论

3. 1 该院2014年1~6月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5.4%, 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 略高于国内一些同级别医院的水平[2, 3], 但仍有不可小觑的薄弱环节。

3. 2 本次监测不合格的标本分布及原因分析

3. 2. 1 空气不合格的标本发生在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 原因与其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该部门为非洁净环境, 加上医生进入前不注意更换隔离衣、更鞋等防护措施, 导致环境不洁净, 影响了空气消毒的效果[4]。指导该部门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通风, 正确应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 并督促医生注意隔离措施, 是改善该室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3. 2. 2 医务人员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 未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洗手的五个时机, 工作量大导致洗手时间不足、依从性低、正确率低。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并增加手卫生抽查次数, 通过监督考核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使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避免因手部不洁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

3. 2. 3 本次监测物体表面不合格的标本较多, 主要分布在病区一些常被忽视的区域, 不注意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容易使微生物寄居。医护人员手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环境表面, 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 就可能将病原菌传染给患者, 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今后应加强对病区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尤其是那些易被忽视的区域, 从细微环节抓起, 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 2. 4 消毒后胃镜不合格主要是由各诊室的内镜由使用科室的人员清洗消毒操作及流程欠规范, 消毒后内镜储存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应将内镜集中化管理, 由经过培训的内镜室专职人员进行清洗消毒, 并存放在专门的镜柜内, 使用前合理运送, 从而有效提高内镜的使用效率、降低内镜不清洁的风险。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后, 对以上不合格的标本重新采样, 结果均合格。加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的监测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搞好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增加环境卫生学采样的频率和数量, 确保医院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 最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慧, 白丽霞.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1):78-79.

[2] 王秀英, 王福才, 张秋芬. 2007-2010年某市部分医院环境卫生学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28(5):406-408.

[3] 蒋月平.妇幼保健院环境监测结果.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6):766-767.

篇3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呈紧张态势,医患之间甚至导致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将本就处于对立状态的医患关系推得更远,使医患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医患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呢?究竟应该如何使医患对立的状态得到缓解直至消除呢?毕竟医患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医生和患者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构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药品配售市场不完善、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渲染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院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道德水平滑坡,医患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举证倒置、谨慎行医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恶性循环等医院方面的原因;还有对疾病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对医疗行为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增强、对医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等患者方面的原因。

纵观以上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有些则是伦理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重塑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在这些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当中,职业精神的提升是目前就可以着手加以改善,并是可以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在全国卫生系统轰轰烈烈开展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正是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为重塑医疗行业社会形象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陈竺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破解医改难题,实现医改目标,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政策完善、投入增加,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价值的支撑和道德的坚守。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从2012年3月开始,分为学习研讨、总结凝练、践行3个阶段,201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最终表述。目前已明确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3个核心要素: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文化和道德内涵;二是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三是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形成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总结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有以下认识: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就是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利用自己和同事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的职业,所以,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就应当包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恪守医德、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依据,尊重患者、抚慰生命。并由此可以延伸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原则,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医患之间发生何种冲突,都应坚守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医疗卫生职业的价值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三是传递乐观向上的心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举行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上,张茅同志强调:组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主动参与,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医疗行业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的窗口行业,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引领职工精神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引领职工精神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完善科学的制度文化,培育清正的廉政文化。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建立起医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和睦发展的医患关系;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增强职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体验性。医疗过程三分在“医”,七分在“疗”,而沟通又在“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沟通能够使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大胆采用先进的治疗方式,从而有利于人类整体对疾病的征服。可以开展相互的体验活动,让患者感受医生的辛苦和不易,让医生感受患者的焦虑和彷徨,有了相互的体验之后,才会对对方的工作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全行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占据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要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医疗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对医疗行为的局限性要进行说明,引导公众理性就医。

参考文献

篇4

简字当头:构建科学的审批管理机制

做好简政放权“加减法”,最大限度地约束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实施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涉审中介规范管理,推行政务服务标准管理,积极构建科学的审批管理机制。

(一)实施审批事项清单管理。按照“只减不增、应减尽减、应放尽放、应快尽快”的原则,全力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工作。“接”就是对上级放给市场、交给社会的权力接转并放开,不变相保留,同时对上级下放的156项审批权限做好衔接,防止缺位断档。“放”就是以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或法律法规依据不足事项为重点,先后五轮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并依法依规分三批主动下放市级审批事项87项。“管”就是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评审委员会制度、日常检查制度和部门定期反馈制度,对审批事项调整实行事前论证、事中检查和效果评估,形成了管理闭环。

(二)加强涉审中介规范管理。坚持“市场导向、规范运作、加强监管、提速提效”原则,按照“破、建、管”的改革思路,规范中介服务。“破”就是破除中介行业垄断。坚持“非禁即入”,鼓励各类资本依法依规进入中介市场开展业务,目前全市已引进培育实力强、信誉好、层次高的中介服务机构60多家,同时,全市原隶属行政机关的中介机构已全部脱钩。“建”就是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在市县两级推动建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和网络平台,促进中介服务有序运行、公平竞争。目前,市级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已确定进驻中介服务机构53家,涉及36类中介服务事项。“管”就是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建立市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审改、监察、政务服务、物价、民政、工商6部门会同各中介行业主管部门,实行“6+X”运作模式,统筹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规范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理工作,取消42项,保留35项,精简率达54.5%。

(三)推行政务服务标准管理。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群众检验和感受审改成效的“试金石”,实现窗口管理服务的“精、准、严”。“精”就是内部管理精细化。围绕中心管理、事项管理、窗口管理等8个方面,制定具体服务标准162项,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准”就是岗位服务标准化。将中心工作标准细化为通用工作、领导工作、窗口人员工作和中心科室人员工作标准等122项具体要求,使每名工作人员言行有规范、办事有程序、服务有方向。“严”就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定了办件反馈和考核奖惩制度体系,每月对各窗口的办件、纪律、文明服务、群众评议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并将其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通过推行标准管理,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2%,服务满意度提升14%。

效率为先:建立规范的审批运行机制

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通过全面推行联合(并联)审批模式、搭建三级代办服务平台、拓展网上审批等一系列举措,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

(一)优化简化审批流程。一是全面推行潍坊高新区企业设立“五个一”模式。把24个审批窗口整合为“一窗通”,40多张审批表格精简为“一表通”,15天审批时限缩短为“一日通”,20多个证照合并为“一照通”,异地审批升级为“一网通”,平均为企业节省时间80%以上。二是实施投资项目模块化审批。将投资工程项目涉及的20多个审批环节,改串联为并联,整合为“立项、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五个“模块”,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25个工作日。三是项目管理实行“承诺审批”。对于非制造业建设工程项目,在全省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把水评、能评、安评、震评等立项前置评估报告,通过承诺的方式转换为后置,使项目立项时间缩短两到三个月。

(二)优化改造网上审批平台。一是搭建全市网上审批“快速通道”。升级完善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引入物联网及云概念要素,导入数字证书和影像传输技术,启用40个部门单位101个电子印章,通过EMS等递送材料和批件,建立起全程网上审批“快速通道”。二是完善市县镇网上三级联动办理机制。将市县两级部门的事项受理、办理、反馈、监督融为一体,梳理规范县市区初审上报、市级审核的各类事项957项,逐一打通镇级、县级网上受理办理渠道,打造“全市一张网”。三是拓展网上审批办理渠道。所有事项全部开通网上申报功能,申请人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进行网上咨询和远程申报,审批人员在线反馈预审结果。自今年初系统升级改造以来,网上审批大厅网站点击量达32万余次,累计办结事项2.2万件,行政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均提速50%以上。

(三)搭建市县镇三级代办服务平台。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行重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的实施意见》,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向社会公开招聘238名专职代办员,并从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窗口选拔了811名兼职专办员,依托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立了横向覆盖全部审批部门、纵向延伸到所有镇街的代办服务网络,全面推行重点投资项目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制。去年以来,共与48家企业签订了代办协议,为中国食品谷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工艺优化升级项目等54个重点投资项目代办审批服务事项213项,涉及投资额276.3亿元。

放管结合:建立严密的审批监督机制

把放管结合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保障,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监督落实机制、严格执纪问责,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维护了公开公平的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自主发展。

(一)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突出监管重点。推进行政机关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将取消后仍需监管的审批事项、下放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转移的行政审批事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的事项等7类事项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二是健全监管办法。建立“3+X”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3大重点领域监管责任,其他领域分别明确监管对象、内容、程序等7项内容,落实日常监管、风险监测防范等9类措施,逐步在所有部门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三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完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众举报受理网上平台,健全公众参与监督的激励机制,引导全社会参与监督,加快形成监管合力。

(二)建立健全督查落实机制。一是强化督查督办,市县两级均将审改政策文件要求及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纳入本级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对落实不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政策落地,任务落实。二是开展调查回访,建立了每天10个电话、每周10封信、每月一次座谈、每半年一次满意度调查的审批服务工作调查回访机制,及时掌握和解决审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三是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委托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半年一次,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和社会满意度进行评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和谐校园

在高等教育高度重视自身发展的时代,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近半比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创建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受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自身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发生了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因为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氛围也是学生心理和谐的体现。心理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大学校园的和谐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根本上说,指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校园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只有当作为主体的人内心和谐,心理健康,才会有和谐校园的基础。否则个人心理的不健康就会阻碍个体的正常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从而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条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培养和建设社会人才的前提。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教师才能乐于施教,发展创新;学生才能安心求学,快乐成长。因此,要把和谐校园的发展纳入到大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置于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广大的高职院校有着历来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而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就需要作更多的努力,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变得更为迫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落差感导致的心理冲突。

首先,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感比较强烈,尤其是作为在高考中失利,没有发挥正常水平而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看到原来的同学都上了理想中的大学,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强烈的落差感导致心理失衡。其次,学生家长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容易给学生造成强大的压力。尤其是家长对于子女就读高职院校所表现出来的自卑感放射到学生身上,会更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最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一高再高,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错误判断,强烈的落差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学习问题导致的焦虑心理。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群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由于高职院校的学习更注重实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这对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欠佳,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诉求,但是仍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有效的突破,于是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困惑心理。

在笔者进行学生访谈的记录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迫切需要帮助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宿舍同学关系的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与陌生人的沟通及情感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处于青春发育成熟期的高职学生,一般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需求都比较敏感,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身份及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弱势,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在交往过程中小心谨慎,畏缩胆怯,甚至产生严重的压抑心理。

(四)自我认知问题导致的消极心理。

虽然说高职学生的心理已渐趋成熟,开始自主地思考人生,反省自己。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人情世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总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于是产生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但是受外部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挫折时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因为自我认知的不完善而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

三、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面对高职学生目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校园文化环境尤为重要。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入手,引起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发学生学习的渴望,供给学生发展的动力,构建学生成长的环境。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风尚。

首先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工作。在校园中极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确立起安全心理的自我成长目标。同时,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及与人沟通的机会,促进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逐渐被重视,本科生中已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但是在高职学生中,受学生人数较多、师资力量有限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积极准备中。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做好教育和咨询工作。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学校要有一支以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为主,素质较高、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工作队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制订长远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重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帮助解决学生常见的普通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跟进后期辅导咨询工作。

针对学生有心理问题却没有重视,甚至因为羞怯不愿求助一味压抑的情况,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妥善运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针对新生入学、毕业生入职等特殊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于测评出来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并有效控制。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于所有入学新生都有心理普测,针对排查出的结果,确定重点关注人群,制定辅导方案,对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四)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分享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风会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会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学校应该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同时利用校园媒体、主题班会、咨询接待等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感受,分享学生的情感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乐观勇气,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五)增强学生活动的集体意识,鼓励学生社团积极活动。

人是社会属性的,所以需要来自群体的支持,群体的支持会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学生有校园的群体环境,因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群体属性,在班级、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组建不同的学生社团,让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彼此认识,亲密接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有陌生且亲近的朋友可以倾诉。良好的团体互动氛围,能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环境中得到思想的提高,意志的磨炼及心理的调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蓓颖.谈教育管理视阈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