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交谈的基本礼仪范文

交谈的基本礼仪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2: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交谈的基本礼仪,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交谈的基本礼仪

篇1

交谈,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交谈是人类口头表达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交谈已成为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商贸、公关等各个领域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活动.交谈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谈心聊天的言语活动。它以对话为基本形态,包括交谈主体、交谈客体、交谈内容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不仅具有固定性,具有互换性。

交谈的作用交谈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人类发展史上,交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劳动、生活、交际活动一起发展起来的。交谈的艺术性体现在: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说明了交谈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与人进行一次成功的谈话,不仅能获得知识、信息的收益,感情上也会得到很多补偿,会感到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参与一场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交谈,除了是时间上的浪费之外,还会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

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一种动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交谈在交往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个人善于交谈就能广交朋友,给人带来友爱,为社会增添和谐,就能享受到社会特有的友情与温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人因话不得体,伤害了亲友,得罪了同志,甚至有些人因言语失误,结怨结仇,操刀动斧,酿成生活悲剧。

篇2

社交口才的基本交谈礼仪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

一要适时

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

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

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要适量

捷克讽刺作家哈谢克的名著《好兵帅克》里有一个克劳斯上校。此人以说话罗嗦闻名。他有一段对军官的精彩讲话:诸位,我刚才提到那里有一个窗户。你们知道窗户是个什么东西,对吗?一条夹在两道沟之间的路叫公路。对了,诸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沟吗?沟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种凹而长的坑,对,那就叫沟。沟就是用铁锨挖成的。你知道铁锨是什么吗?铁作的工具,诸位,不错吧,你们都知道吗?克劳斯上校的这番话,虽然是作家加工过的,但生活中、社交场上说话罗嗦也不乏其人。因此说话适量也是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之一。

适量既指说话的多少适当,也包括说话的音量适宜。应该指出的是,适量并不是都是少说为佳,更不是指那种语量没有变化的老和尚念经,适量与否应以是否达到了说话目的为衡量的标准。

请看下面几段话:1.您看,这么晚了还来打搅您,真过意不去。您要休息了吧?真对不起,对不起2,我不同意这个意见!我明确表示不同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就是不同意。3.那不是我说的,我怎么会那么说呢?您想,我能说那种话吗?那确实不是我说的。我怎么会那么说呢?您想,我能说那种话吗?那确实不是我说的。上面的几段话,初听起来似乎有些废话,但都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不得不说的废话,是必要保留的语言的冗余度。第一段是表示道歉的话,重复几句显示了态度的诚恳;第二段话中的重复是为了表示说话人态度坚决和不容置疑;第三段则是说话人急于表白自己心情而采取的必要的重复。这种语言现象在社交场合经常出现。由此看来,社交口才的多少适量,并不排除为达到说话目的的必要重复,而是指根据对象、环境、时间的不同,该多说时不少说,该少说时不多说。有的人自我介绍罗罗嗦嗦,祝酒时说上半个钟头还不停,批评起来没完没了这样既影响说话效果,又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

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好的。

三要适度

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在选民中造成了布什是毫无独立主张的这一印象,他们甚至称布什是里根的影子。在交谈时,人总爱用挖苦的口气问:布什在哪里?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才恰到好处呢?布什的竞选顾问、老资格政治公关专家艾尔斯,为布什设计了一个回答: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错吗?

这一回答,体现了强烈的针对性和恰如其分的分寸感的结合,有很高的艺术性。试想,如果你在社交场上遭到别人挖苦时,就马上抓住对方弱点,给以迎头痛击,那将产生什么效果呢?也许你自认为是胜利者,可在别人眼里,你却是一个心胸狭窄不善言辞的人。而艾尔斯为布什设计的回答,却为布什的政治家风度增添了不少光彩。

社交口才的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与谈话技巧 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2.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3.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4.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5.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6.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的事情。

7.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8.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

9.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10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11.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12.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

13.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14.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15.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

16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 理论教学 融合实操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的知识按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效果欠佳。有大量的实践和数据证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远远劣于主动学习的,所以现在教学改革倡导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去理解、记忆知识点。

基础会计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虽然也融合了很多实操部分,但是其中的难点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奠定整个会计学习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基础会计课程一些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一、简化并通俗化知识点――方便理解与记忆

中专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理解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对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文绉绉的书面用语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用简化的语言和生动通俗的描述降低这些理解难度。

1.简化语言。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简化一点,归纳出要点,方便学生去背诵记忆

例如,记忆资产、费用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方向的时候,我给学生归纳成九个字:资费借增,负所收贷增,然后让学生像背歌谣一样背熟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写会计分录时随时可以对照这句话分析某个会计科目该记哪个方向。

2.归纳知识点。难记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想办法找出规律,帮学生来记忆

例如,在学习日期大写规律的时候,学生老是分不清大写日期什么时候要加零。为了使他们能清楚的记住,我让他们自己来归纳知识点。我先在黑板上这样写出小写的日期:日期:01-09、10、11-19、20、21-29、30;月份:01-09、10、11-12。加下划线的是大写时前面要加零的,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己七嘴八舌的总结出来:小写有零的,大写就在前面加零。这样学生一次性就清楚的记下来了。

3.知识点通俗化。难理解的地方,就想办法用通俗化的语言来降低难度,或者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

例如,在讲解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时,我以购买单车为例来讲解。学生想买一辆金额为200元的单车,父母给了150元,找同学借了50元,然后买回来了这辆单车。假设学生自己就只有这一项资产。分析:资产金额为200元。资产是如何来的呢?其中150元父母投资的,不用还,就是所有者权益;50元是借的,要还,就是负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用来描述资产的来源。这样,不仅讲解了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也练习了其中的平衡关系。

二、精选针对性练习――强化记忆

基础会计课程中理论知识点其实不多,但是必须要清楚的理解并记忆,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学习。但是练习题不是贪多就好。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强,练习多了反而混乱,甚至都是抄抄了事。所以在授课时首先要精选练习,通过有代表性的练习把知识点弄通。

例如,在基础会计中会计科目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记住它们,除了把基础会计中的几十个会计科目制定阶梯背诵计划外,还制作了类似名词解释的练习题来加深记忆。具体如:价值为3000元的办公桌椅;尚未缴纳的2000元税金;销售产品取得的10000元收入……让学生分析是属什么会计科目。

学完会计科目紧接着就学习复式记账,可以在会计科目练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练习:用现金购买价值为3000元的办公座椅;用银行里的存款支付尚未缴纳的2000元税金;销售产品取得的10000元收入存进银行……分析这些业务涉及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分别记借方还是贷方。

下一步学习会计分录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业务写出会计分录。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对会计科目的应用能比较熟练,也能快速从会计科目过渡到会计分录的学习。

三、融合实操――深化知识的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操过程中,而通过这个融合过程,能降低理论知识的枯燥性,也能深化知识的应用。除了常规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的实操练习外,还可以做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关于原始单据的审核与传递时,这个知识单纯靠讲解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可以实际动手做一做才能理解和深化。可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买东西一个卖东西形成一个对应企业,然后一个开发票一个开支票,填完单据传递并审核,审核时如果发现有单据填错了,就要求退回去重开。审核无误才可以开始填制记账凭证。这样一个练习能加深对凭证填制和传递的理解。

还可以把课堂的实操拓展到课外去。讲解发票的时候,可以要求周末学生和家长外出购物时索取发票,索取时注意:1、对方是如何开具发票的;2、收到的发票具体的填制项目。讲解账簿类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周末逛街时,注意看看哪儿可以买到账簿,商店里的账簿有哪些类型,和课堂上讲的有没有不同;讲解银行单据和填写规范时,可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办一次银行业务,观察一下这些单据的填制项目和填制要求。

总之,会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如何去让学生主动积极并高效的学习知识。

作者简介

篇4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金融资产的成本核算,而不是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账务处理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学生为本;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10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成为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注意创造、教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线教师,为了使学生喜欢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立足实践教学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在教《工艺》一章时,对手锯和锉刀工具的正确操作要领时,笔者采用先理论分析后动手操作加以巩固。例如,锉削操作要领的第2条,学生对“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施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不理解记不住。笔者作这样的解释,锉刀相当于杠杆,在推锉过程中,相当于杠杆的两个力臂在发生变化,左手对应的力臂在增长,右手对应的力臂在减少,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所以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这样,锉削的平面垂直度高、平整。听了教师的解释后,学生非常渴望动手操作来体会。于是,笔者带学生去实验室锉铁锤毛坯的一个端面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兴趣比较浓,很快掌握操作要领,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立足实践,应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懂得安全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才有效。

二、重视设计教学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参与。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并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其次,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设计课堂教学,对活动手册中可以放到课堂中设计的题材,尽量拿到课堂中让学生设计进行体验。

三、创设“错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网上很多的试题以及订阅的试卷,其答案似是而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回避还是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呢?笔者认为不能回避,相反应该和学生一起好好讨论分析。这些题目恰恰是提高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好材料,学生往往对答案有问题的题目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弄个水落石出,参与度高。在习题讲评课的时候,总喜欢把有问题的题目最先抛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没有标准答案,就以我们师生讨论的答案为准,这样我们的学生当碰到自己所做的题与参考答案不同时,他们不会轻易相信答案,而是展开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解决之,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吗?比如,笔者在分析温州市2009年的高考模拟卷时,碰到这样一道题:为了保证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顺畅有序,北京启用了一种智能化的地感线圈,通过它能够感应车流量的多少,使红绿灯指挥更加智能化。在交通路口,如果地感线圈感应的通过车辆超过100辆,或者车辆排队长度超过80米,就说明进入流量饱和状态了,这时,控制端就会自动给路口的信号机发出指令,加长绿灯的放行时间。反之,缩短绿灯时间,从而保证路口的通行效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此红绿灯控制系统是 (填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

2. 请补充完整该红绿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果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检测装置和比较器不存在,⑥不填。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1)闭环;(2)①给定车流量;②控制端;③信号机;④红绿灯;⑤实际车流量;⑥地感线圈。笔者认为被控对象是红绿灯,有点不妥,于是笔者在课堂上首先把这道题抛出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我们承认这是一个闭环控制,输入量给定车流量与输出量实际车流量没问题,但什么是输出量?什么是被控对象?根据课本解释是输出量是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中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我们的理解是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于是红绿灯输出量是实际车流量显然不妥。我们讨论认为这里的被控对象改为过往车辆较妥,这样执行器改为红绿灯,控制器改为控制端的信号机,我们讨论也认为控制端只是一个端点或端口作为控制器不妥。判断答案是否存在问题我们常常从课本找依据,也不是盲目否定参考答案,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篇6

    〔论文摘要]如何处理学习借鉴西方乐理和发展完善自身传统音乐理论二者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是音乐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学科内在逻辑与教材受众主体的认知心理一致,应该也是值得和必须探讨的。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普通高校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墓本乐理教程》进行概括性的阐述,以期能对墓本乐理教科书的编排原则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西方乐理从进人我国的音乐生活开始,无论是在音乐生活还是专业教学中都一直倍受重视,相关专著、教材等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然而西方乐理是建立在其自身的音乐创作和研究基础上的,具有其国家和民族的特点,该理论能否统领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学习借鉴西方乐理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这一问题上,我国音乐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此外,作为教材这一特殊的教学载体,其在内容编排上,除了要注重逻辑性、科学性以外,是否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以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2001年出版)为例,从教材内容的广度及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心理的统一性两个方面对其作概括性的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含古纳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突出传统音乐理论的重要性

    西方乐理从进人我国的音乐生活开始,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乐理学科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日益凸显:如一些术语、标记不够规范统一;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如何做好民族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传承等等。童忠良教授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在“西方乐理”内容基础上做“两极拓展”的构想,即:一方面朝着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戏曲说唱音乐、尤其是中国传统乐律学等方面拓展;另一面则是面向20世纪的国际新音乐拓展。而这本教材则正是充分吸收当时基本乐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其“两极拓展”构想的实践成果。

      “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音乐的民族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没有不受民族特质约束的文化,也没有绝对脱离民族根基的音乐。”那么作为音乐文化最根本的基本理论而言,是否也应该充分重视其个性化的民族化的东西呢?1962年李重光先生曾著过《基本乐理教程》一教材,书中对欧洲基本乐理讲述得非常仔细、透彻,同时增加了以往同类教材中从未出现的中国传统乐理中的五声调式体系的内容,对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和探索,可谓具有开拓性的价值。相比之下,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则在中国传统乐理方面吸收增加了更多的成果,较以往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

    该本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西方基本乐理、近现代乐理、中国传统乐理。在关于西方基本乐理的讲述上,其内容基本沿用了李重光乐理教材编写的体系,而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内容上则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

    1、中国传统乐理的内容得到扩展并且其展现方式凸显了该内容的重要地位

    第一,扩展了“音”与“音体系”概念的内涵

    乐理学科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音”的基础之上的,该书中关于“音”的阐述,扩展了“音”概念的内涵。例如:

    关于音乐的材料,作者在第一章第一节“乐音与噪音”中指出:“音乐中的音,虽然是以乐音为主要材料,但噪音的使用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某些打击乐器所发出的音响,在该音乐中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某些由自然音响或某种电声音响所产生的噪音,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关于“音体系”的概念,童先生指出,“不可误认为音体系就只有基本乐理中的大调与小调”,还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宫调理论”和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与地区的“不同的音体系”。这些理论在以往的教科书里都是看不到的。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如何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文化差异,寻找音乐文化交往基础的同时,能真正从本质上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是“不同之不同”而非“不及之不同”,必然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加强中华“母语”文化的渗透。而在音乐基础理论教育中就开始加强渗透和揭示,无疑是极为重要和有远见卓识的。

      第二,改变了以往教科书中西方乐理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教程中涉及到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传统律名、调式及曾侯乙编钟的乐学体系等内容时,通常是与西方乐理一并讲述。如:第一章共有六节,其中作者分别在第三节“音体系”、第五节“十二半音的不同标记法”和第六节“中国传统阶名、律名的标记法”中涉及到传统音乐理论;第三章共有五节,作者分别在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八度分组’,、第四节“律吕阴阳”和第五节“四基与辅曾”中涉及到传统音乐理论;尤其是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几乎用了全部的篇幅来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内容之多之精是以往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这样的陈述,无疑会给读者这样的一种概念引导,即“音乐是世界范围的音乐,其中有我们的中国音乐;所讲的乐理是世界音乐的乐理,其中也必然包括我们中国音乐的乐理”。同时,也得到启示:世界范围的各国音乐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一味效仿共性而失去自己独特的赖以生存的个性。

      第三、借助西方基本乐理知识对照讲解中国传统乐理是面对现实的务实选择

      当下,尽管在人们的意识中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形成了共识,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国音乐人对传统音乐理论还是所知甚少。毕竟以往的教科书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一种可能,而在童先生的教程中,只要愿意我们就可以更近距离、更通俗、更方便地接触它。

    通读该教程,我们不难发现其间不仅讲到了黄钟、大吕等传统律名,还讲了八十四调、之调式、为调式、以及曾侯乙编钟的辅曾乐学体系等重要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是在每一章节中,与西方乐理并行讲述,分量相当。同时,通过童先生的讲述和比较,用西方乐理来讲中国传统乐理,实在可以说是在两者之间搭了一座桥梁,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都更容易让学习者理解和接受。

      如第一章第五节“十二半音的不同标记法”中提到:“十二半音,有音名、唱名、阶名与律名四种标记方法。音名与唱名更多涉及到大小调体系,阶名与律名则属于中国传统宫调体系的范畴”,其后第六节详尽地讲述了“中国传统阶名、律名的标记法,”并对照指出“中国古代乐理中的‘律名’与基本乐理中的‘音名’,二者是可以对应互换的”。“实际上,第一律黄钟可以相当于现代音名的任何音。只要我们熟记了十二律名及其顺序,知道十二律之间都是半音关系,那么,不论黄钟相当于现代音名中的何音,都能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余十一律与现代音名之间的对应互换结果。”

      再如,第五章第九节“相隔八律与纯五度”中  指出:“在中国传统乐学中,相隔八律是一个很重  要的概念。所谓‘隔八相生’就是指‘相隔八律’产生另一律”。“这里必需知道的是,中国传统乐学的相隔八律(又简称‘隔八’),实际上就是普通乐理的‘纯五度”’。这样的例子在该教程中,比比皆是。不难看出作者对传统乐学及西方乐理掌握之纯熟及对后学者的悉心引导。

      2、适时增加现代乐理知识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文化生活内容愈加丰富。各种音乐体裁不由分说地走进我们的听觉世界。有关摇滚乐、爵士乐等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在音阶、和声、记谱等方面的常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无调性音乐”等现代音乐的多种多样的现代和弦、和音、记谱法等都使得一些近现代的新音乐与音乐受众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在我们的乐理教学中,适时增加这些现代音乐的乐理知识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基本乐理教程》在这方面应该说体现了正确的、开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实用性、启发性及其与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完全吻合

    任何一部教科书,在内容组织上应有相对的完整性,体例设计应有内在的科学性,章节编排也应有潜在的逻辑性。具体到乐理教科书而言,也是如此。

     (一)《基本乐理教程》一书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一是以对音乐构成的物质材料以及组织原则、常用音乐概念、五线谱记谱法等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全面介绍为主线的内容组织原则;二是注重内部逻辑性,注重章节编排原则。除了内容的范围较以往教材有所扩大外,在次序上作了某些改进比如说将调式排在和弦之前来讲述。这样将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综合起来,以求达到温故知新而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教材编排上的良苦用心。

    (二)不仅注重具体知识的讲述,还精心地提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用一些自编的、朗朗上口的、形象的口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如关于对不同时值的音符的记忆口诀:“全音符,一个圈,二分音符加符干;四分音符黑符头,加个符尾短一半。”又如对于不同时值的休止符归纳的口诀:“全休止,倒挂一;二分休止横卧一;四分休止似反“3”八分休止象正“7”十六分休止象双“7”三十二分休止再加“7”。

    (三)布鲁纳主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要尽可能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的系列,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发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帮助学习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每章附有复习题,并且设计了问答形式的‘。复习题”和具体操作的“书面题”两类。并且其中有标注*号者,为选自有关音乐院校的招生考试乐理试题。使不同要求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悬念”,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考虑到现实情况,童先生对一些章节作了说明,在涉及传统乐学和现代乐理部分都标有号,并明确指出这些内容是可以“灵活处理”“甚至可暂时跳过不讲”,则更是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教材适用性的认真考虑。

    (四)教材的更新、发展和完善是永无止境的,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教材更应该力求科学严谨。笔者以为,尽管《基本乐理教程》倾注了童忠良先生的大量心血,但其中仍不免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1)童先生将音程的定义表述为:“乐音间的音高距离,叫做音程。”笔者以为这一定义是不确切的,因为,它没有包括音程的特殊的乐音方面,而仅限于确定音的纯物理的相互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音乐实践只承认处于一定“音列体系”和一定调式中的音程。这就是说,音程不是由一般的物理上的音所构成,而是由乐音、音级所构成。同时他还认为,将“距离”一词用于指调式音级之间的距离时,也是不确切的。问题在于,音程的表现意义首先取决于构成音程的各音级的性质,而不只取决于各音级之间的距离。……音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音级,其次才是音高的距离。所以,音程的准确定义应该是:“调式的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

    (2)一般的教科书的编排习惯于把音程、和弦放在调式之前来讲述。这是遵循了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的课程组织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复杂行为是由简单行为构成的,主张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很小的单元,然后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逐步通过强化手段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最终达到课程目标。这种观点认为教材内容的组织比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重要,主张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忽视了学生学习认知心理顺序和学科的整合性原则。然而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校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认知领域的学习,理论假设为:学生的行为始终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所以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处理环境中各种事件的内部心理活动,并试图解释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既是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他认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即内在的规律。“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适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而且,学习基本原理,缩小了“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他提出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知识的“阶梯性”,使之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再经过学生的自觉思维,最终为他们所接受,即所谓的“螺旋型课程”,这既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心理学思想对于乐理课程理论的影响,在于主张螺旋式的课程,因此必然会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这样则体现了学科呈现方式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吻合,力求使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扩展、再扩展。按一定结构呈现的内容,在呈现内容的方式上既有着某种学科逻辑的联系,又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建立有机联系,防止其成为孤立信息,从而便于记忆和解决问题。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以人为本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并且也得到了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能够以人为中心,将学生、教师等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样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中以人为本的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的对于中职德育教育来说,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主动的去进行学习、创新。本文就从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出发,对中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对改进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的现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在教育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切实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以人为本其要求是以人为核心,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教学以及学生等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教育,这样才会达到进行教育的目的。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服务都应当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这样所进行的教育效果才会达到最好,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高校对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应用也都给予了重视,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其还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笔者了解到的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忽视沟通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是要求一切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其不单单是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对于教师的需求也应当给予重视。而在现在,各个高校虽然都是打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口号,不过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其往往都是自以为是,不去与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沟通,对其需求不了解,这样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管理模式仍然老套

现在中职教育其在管理方面也应当进行改进,通过管理方面的改进,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现在多数中职学校,其在管理中仍然是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忽略了在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学生以及教师的需求,不能使管理真正的做到位学生以及教师服务。这样的管理虽然可以强制性的将教师以及学生束缚,不过在对其束缚的同时,对其创作能力也是一种束缚。

(三)教学课题的设置没有创新

进行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其要求不但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要适应学生、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只有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才能够使进行教育的效果真正达到所教学所需。而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课题设计上,其没有创新设计,仍然是延续老的研究方向,这样研究的结果没有意义,而且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思想,使学生以及教师的思维都受到限制。

四、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重视沟通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要重视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教师应当注重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学校还应当与社会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各方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大家的需求了解,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大家的这些需求为中心来进行教育,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达到最好。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直接沟通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设置信箱,开展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使沟通效果达到最好。

(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将传统的学校单方向制定管理要求的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增加人性化的管理,使学校的管理服务等方面能够达到为学生进行服务的目的。可以采取对于管理过程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和教师开启绿灯,甚至可以说是制定因人而宜的管理方式,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的管理效果才会达到最好。同时,由于管理方面能够从人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使学生以及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激发其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三)进行新的教学课题的设置

教学课题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课题的束缚。在进行新的教学课题创新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同时要多方考虑,也可以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这样由学生自己参与进行设置的教学课题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进行教学课题的设置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一种激发。

篇8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考评方式

0 前言

物理化学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抽象,内容多,公式多,逻辑性很强,教学难度较大[2-4],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以学定教”,我们对1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提议,对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的研究,以期待真真切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分析问卷探索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体系

本次问卷共发50份收回49份,有效问卷48份,问卷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专题讨论教学模式。

1.1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体系之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是首要考虑的要素,我们设置了关于课堂上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问题,如表1所示。结合问题1,30%学生认为第七章电化学部分内容课堂上比较难掌握,19%学生认为第六章相平衡部分,16%认为第五章化学平衡,11%认为第九章动力学,5%认为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5%认为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5%认为第十章胶体化学[5]。可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在电化学部分和相平衡部分应该更加详细,并且放慢教学进度,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其中的内容。结合问题2,对于难以在课堂上掌握的章节,38%的同学认为概念多,难理解是难学的原因,25%觉得公式多,22%觉得教学进度快,15%觉得内容多。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化学中概念的理解还是觉得困难,公式多,教学进度快,内容多也是学生认为课堂上掌握知识较难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概念的理解,对公式应该分析其来源、意义和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甚至可以编写公式、概念理解方面的小册子,辅助学生掌握。教学进度的把握应该与学生的课堂反应密切结合。

我们还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如表1问题3所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们认为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想吸引学生,应该从三方面展开,第一,增加贴近专业方向的内容或前沿的研究,增加实例教学,增加习题环节,增加经典例题分析,增加对新概念,定义,公式的解释。第二,播放跟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入动态Gif设计,增加有趣的图片。第三,增加期末考试试题类型的题目练习,请学生一起参与课后作业标准答案的制作。

1.2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体系之教学方法探索

教学方法的探索主要从课堂提问,引入化学名家的介绍教学,从基础课程出发教学,由浅入深教学等方面展开,相关问题设置如表2所示。

结合问题4考查了学生对待教师课堂提问的反应,73%学生会结合课堂内容,积极思考,16%认为无所谓,10%学生觉得懒得想,不理睬。说明课堂提问的方式还是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但有27%的学生态度消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听课,无从作答,也有可能设置的问题太难,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在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问法上,还应深入思考。结合问题5,在《物理化学》课堂上,假如老师引入化学名家的介绍,55%学生一下子精神抖擞,比较感兴趣,33%学生觉得与课程内容无关,不感兴趣,12%学生很感兴趣,并且课下会去查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受到很大的启发。结合问题6,在《物理化学》课堂上,假如老师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应用实例或者前沿的研究,63%学生课堂上比较感兴趣,26%课堂上很感兴趣,并且课下可能会去查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11%觉得不属于考试内容,不感兴趣。结合问题7,假如老师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内容,51%课堂上比较感兴趣,38%不太感兴趣,10%觉得课堂上很感兴趣,并且课后会结合自己做的实验去查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可见,在课堂上引入化学名家的介绍,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应用实例或者前沿的研究,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内容的教学方法都是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小部分学生还会在课后深入思考,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结合问题8,在《物理化学》课堂上,假如老师结合《普通化学》或《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内容来介绍新知识,88%的学生认为对新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了,例如在无机化学中学过的知识,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中标准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联系,熵变,焓变;电化学中电池电动势计算,Gibbs函数等等;12%的学生认为让新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复杂了,但学生没有举例说明。由此可见,教学中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值得继续探索。

综上所述,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充分抓课堂提问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化学名家的介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引起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兴趣;注重结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应用实例或者前沿的研究教学;在讲理论的同时引入《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内容,让理论与实际之间相互联系;《普通化学》或《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不能忽视[6]。

1.3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体系之考核模式探索

前文[6]提出在考评体系中加入专题汇报和讨论模块,学生汇报专题的课题方向如表3所示。这8个方向中有的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直接提及,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超临界流体,有的在教学内容中延伸开去,如纳米材料,涂料,碳燃料电池,膜化学,有的属于学生自己选题,如X射线衍射分析。对于以上8个方向,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查资料,结合理论知识分析所选课题的内容、意义和应用,认真制作PPT,最终力求以完美的PPT制作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展现给大家,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学生对该考评模式的评价情况如表4所示。问题9,假如老师给出与《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前沿研究课题,请同学们分组查阅资料,再以PPT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29%学生认为可以增强自己和团队的合作能力,17%以是否有平时成绩为前提,16%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15%学生可以有机会就某一个专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很感兴趣,14%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己带领团队的领导能力,6%学生认为没时间去查资料,2%的学生随便加入一组,但不想做实际工作,1%的学生不感兴趣。可见,在教学考核中引入专题汇报和讨论模式,请同学们分组查阅资料,再以PPT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深得学生的喜爱,只有2%的学生随便加入一组,不想做实际工作,1%的学生不感兴趣,97%的学生都从中收获了正能量,这也可以从问题9中再次得到验证。结合问题10,13材料班的学生觉得自己在专题汇报讨论中收获颇丰,整理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自己团队在准备时有收获,听取别人汇报时可以学习课外知识,讨论中可以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是一个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氛围,增加自己和团队的合作能力,拓展思维的好平台;第二,学习如何查资料和文献,充分发挥出自己对于PPT的理解,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第三,对所研究的专题和课内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了解了关于纳米材料、膜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增长了知识面,觉得课堂更有趣。

综上可见,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将自己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渴望自己动手去查找资料丰富理论知识,再将自己的技能运用其中,这让他们更有自信。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考核中加入专题汇报和讨论模块可行。当然,探索其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将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考核中得以体现和量化也值得我们在教学考核改革中多思考。

2 结语

《物理化学》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且需要的储备知识较多,但该课程在本科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素质拓展,以及专业课程、实验能力以及工作中都有很大的作用[7]。因此,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的想法,以此来知晓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的难点,革新教学方法以及推行新的考核模式,切切实实地提高《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3 致谢

本课题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支持,项目编号Kg2013614。

【参考文献】

[1]杨丽霞,冯彩婷.增强教师责任感创新课堂教学―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87-89.

[2]江欣,杨立滨,吕玉光.物理化学双语课程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15,42(6):172-179.

[3]段煜,王晓岚.Sandwich教学法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I)―表面张力教学实例[J].化学教育,2014,42(l6):47-52.

[4]石月丹,等.浅谈“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力教育,2011,9:202-203.

[5]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4.

篇9

关键词:人本主义;生涯教育;个体发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3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就业问题让人们认识到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仍主要停留在静态的职业规划的水平上,机械地解决职业选择、决策及发展过程等一系列问题。结果整个生涯教育的过程变成了简单的人职匹配的刻板模型,注重短期就业目标的实现,却忽视了个体潜能和个体发展的开放性,也忽视了个体整个生涯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

目前,这样一种观念越来越被接受,即职业教育应从只关注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和以提供信息为主,转变为注重个体的心理特质与心理过程,并主张以人本主义理论的观点来看待职业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将职业行为置于人类发展的整体架构中加以考察。把教育和人的成长、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提升人对时代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其生活品质。因此,用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生涯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命的发展和生涯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强调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积极意义,把促进和完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成长和实现的过程

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没有哪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独自一个人,没有生活困难的阻挡,我们就会朝着最终的满足状态前进。罗杰斯认为,这样的人就是“自我完善”的人。马斯洛借用自我实现这个词来描述这种人。当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心理品质,成为一个人能够成为的那种人“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个体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整个生命成长和实现的过程。

2.个体发展是一种自我感受、自我做主的过程

人是个体存在的人,是在追求着和感受着的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性的人。人本主义理论把人看作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每个人都有独立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每个人也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不应该成为过去的牺牲品。当然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

罗杰斯本人曾颇有兴趣地宣告:“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的概念之一便是人性的核心,个体在他们自身内部就有巨大资源,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1]

3.个体发展的目标是完善个体健康人格和着眼于终身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任何健康的人都是一个其有完整性的统一体。在那里他们认知、情感和运动彼此较少分离,更多的是互相协同工作,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包括感情、观念和情绪),对所有事物的整体作出反应。教育要培养的人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性格特征、功能充分发展的人。

教育是个体生涯的一部分,教育的目标是不断地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其成为适应变化,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人。

三、人本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青少年阶段的发展是人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它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今后的成长,因此,大学阶段的生涯教育更是为学生即将到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的蓝图。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下,人的职业设计和选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需要一生去实现的职业开发历程。用人本心理学理论审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221-02

高职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由于抗挫折的能力缺乏以及个性品质的缺陷等内在因素,高职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同时,由于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高职生的竞争压力较本科生,较之过去都成倍放大,故心理健康问题也显著上升。国家教委曾对12万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抽样调查,发现23.3%的学生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所以,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本投入

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师、学生群体的质量,从而影响学校人力资本的收益。作为一所学校来讲,教师相当于企业职工,而学生则是某种意义上的“产品”,而这种附有人力资本质量的产品与普通的产品虽不能相提并论,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心理健康教育如同提高产品质量的良方,如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产品加工环节,我们究竟要付出多少成本,我们又能获得多少收益?下面我们参照事业单位和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

1.人员经费。学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聘请专兼职教师。人员经费很大一部分指学校支付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及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和保险费等。这些费用,对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经费属于直接费用中的直接工资,可直接记入教学成本;对于兼职教育的教师可按工作量计入成本;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组织行政人员的经费可计入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

2.固定资产的折旧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学校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添置设备,比如建立心理医生常驻的心理保健室,为学生教师放松心理的休闲设施。这一部分费用如学生直接使用的属于直接费用中的其他直接支出可计入学校教育成本,如果教职工使用可计入学校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

3.科研经费。学校应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出版教材,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这一部分费用属于学校直接费用中的其他直接支出可直接计入教学成本。

4.办公费用。学校办公室应该定购有关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书籍,让学生和老师免费阅读与发放,向学生和老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部分费用教师受益可计入管理费用,学生受益按情况计入代办费和教学成本。

5.其他费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一些不定期的活动,如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心理调节培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此让学生学会缓解压力,应对挫折,保持积极情绪,这些项目必然需要成本的投入。费用可以按照受益对象予以分配。

下面以泰州某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一下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投入。该校是泰州地区的一所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重视:学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职工20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18名。学校设有阳光小屋、心理访谈室等相关心理教育教育配套设施,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看展心理健康讲座等。以一年度为统计年限,经过调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本投入如下:

从上述资料来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本投入主要分布在人员经费这一部分,全年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成本约为30万左右,占教育经费支出的4%左右。显然,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比起国外尚有差距。

当然,在会计上核算体系,往往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成本,却忽略了另一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间接成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除了包括看得见的直接成本外,还应该包括参与者投入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单纯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成本是无法具体计算的,因为某些心理治疗需要长期的、不定期的开展。而机会成本作为一笔支出费用,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益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来说,对它的投资是一种隐性的,即它所发挥的作用是旨在维护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培养人的良好心理素质,进而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作为学校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成本伴随着投入的增加和积累,学校当然也关心心理健康教育收益的问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间接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收益在一定时间才能体现,且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收益很难计算,从而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收益测量的难度。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相对比的方法。从定性的角度来讲,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下面几个方面获得受益:对于学校而言,教师质量提高,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留职率;可以改善学校紧张的气氛,提高教师士气和满意度;可以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业,就业的压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当然,最直接的表现可以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非正常行为而使学校发生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有形的损失直接表现为学校为心理问题学生所付出的经济补偿,赔偿等。无形的损失表现为学校声誉的下降,学校的社会评价和认可度的下降等。

从定量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益。其中确立量化指标,应该包括:学生教师流失率、学生就业率、心理问题发生率、教师学生满意率等。这些比率的可以和同类相近学校作对比,也可以每年建立档案,将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年度作为基期数据,逐年对比。

综上论述,学校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资,不仅是从学校的物质利益角度出发,更是从关怀学生和教职工的人本精神及塑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形象出发。为此应该在高职院校提倡和推广心理健康投资。另一方面,提高心理素质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本投资,学校应科学分配投资成本,多方借鉴经验,最大化获得投资受益。

参考文献:

[1]崔邦炎.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 职业学校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营销。2010年商务部、工信部以及地方经信委等监管单位都已经将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纳入十二五规划的范畴之内。作为驱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拉动GDP增长的新媒体经济典型模式,未来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多政策资源的支持。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然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不理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它属于交叉学科, 涉及消费者心理学、管理学、市场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人才培养周期长, 难度大,因此电子商务人才, 尤其是综合型、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电子商务教学呈现出诸多弊端,导致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有限

首先,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营销、计算机、管理等专业转调过来,缺乏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其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对教师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要求高。再次,教师下企业实践机会有限, 对电子商务的专业岗位群和实际用人需求认识不清,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职业岗位特点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偏离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涉及领域多,因而课程设置既需要超前,又需要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的历史比较短,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较少,对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把握得不够清晰,导致开发课程的能力较差,从而偏离了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造成学生就业率低。

3.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

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不合实际,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外引进或中文翻译,缺乏对内容的选取;二是国内学者编著,大部分参照第一类对内容进行削减,大多限于对概念的介绍,缺乏实践应用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此外电子商务专业沿用课堂教学模式,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 不论是教学内容、方式和质量的评估,还是硬件设施和条件均极为不完善。在传统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多以机房和软件为载体,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再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商务活动。这种模式脱离了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僵化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电子商务的教学困惑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引下,学校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炼经验,做好就业的准备。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实践

1.基于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前提。该专业组教师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前期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邀请有经验的市场营销员、网络营销主管、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的小组长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一线“实践专家”参与专家访谈会,通过他们对个人职业历程的简述、工作任务的列举与分析排序,提炼该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其次,通过走访企业,电话、网络调研等方式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景,调研具体的工作岗位,解析岗位业务,了解完成这些业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初步设计学习情境。

最后,邀请课程专家、企业更高层次的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参与高层专家访谈会,对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进行论证修改,构建该课程体系、编制专业计划、课程方案与教学任务。如网络营销技术准备这一门课程,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的需求,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入手,设计了网络、网站、网规和网货认知,网络沟通及支付工具认知,图片拍摄及处理技术准备、网络推广技术准备、物流认知五个主要的学习情境。

2.教学方案的实施

(1)开展工作任务引导的教学。学习任务的实施按照“情境导入—任务布置—基本知识讲解—任务训练—总结评价”的流程。情境导入:对学习任务以案例或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该任务学习的目的;任务布置:对工作任务进行说明、示范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本知识点讲解:对所要掌握知识进行介绍,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工作任务训练:布置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工作任务训练,培养相应的工作能力;总结评价:学生进行总结、互评,老师评价包括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

(2)开展多样化的拓展教学。利用电子商务软件(如南京奥派电子商务)进行模拟训练,利用T&L学校自建学生自主经营超市平台,体验采购、客服、财务、招聘、管理等实际操作,亲历创业的过程;借助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网站进行真实运作,积累工作经验;利用合作商会——华南网商会、学生社团 (如小商品交易会、网上商店等)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把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业,多逛批发市场,了解商品和市场信息,参观商品展销会,关注行业网站,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等。

3.师资力量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的师资条件上的。一方面要求教师对专业深入了解,提升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求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的需求,并将其融合在一起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多到企业参观交流、到企业参加实践工作,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要将企业人才请进来,如学校聘请了华南网商会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到学校讲课,组成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4.教学实施设备的规划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硬件条件之上的。首先,要搭建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不但能进行多媒体教学,而且要有学生进行实验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会运用搜索引擎,会使用旺旺等即时沟通工具,会使用论坛、博客进行互动交流;具备较快的打字速度和办公自动化操作水平;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会应用常见的企业推广方式;了解电子商务界的发展变化。其次,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模拟企业运营模式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改造,形成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心,使其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5.教材的开发与选用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教材的开发与选用也很重要。一方面要选用内容与学校开发的课程相符合的教材和参考书,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注意教材的开发时间与内容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实践专家合作来开发校本教材,既能强化校企合作,又能提升教师的能力,同时也能让课程更具实践的价值。

6.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制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实现,还应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体制。首先教学管理应体现引导性,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建立一体化实验室;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创造教师进修条件,促进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开发学生实践平台;鼓励聘请企业人员到现场教学。其次教学评价体制应体现灵活性,评价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和难度进行多样化设计,理论化内容可进行测验或竞答的方式考核,操作性内容可进行过程跟踪来评分;评价内容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一方面包含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包含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小结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教育需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各种商业模式和应用技术层出不穷,这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应当重视与市场接轨,改革教学体系,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OL]. .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迎接未来—进入大规模发展[OL]..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未来5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300万[OL]..

[4]吴应良.电子商务概论[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篇12

关键词:廉租房;和谐;社区环境;公共空间;通风;采光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real estate regulation, in the city of low-income resi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also got a lot of improvement, the state's supportability project also speed up the height of live on, through the vigorously support implementation reside project, we cities at all levels in the room of the existing security varieties, more the much broader, basic formed "high-end market, the end has support, and low security" multi-level housing system, as the guarantee for the form, all the attention is pai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ower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a low-cost housing scheme design of the quality of the author expounds low-rent housing, orientation, and some design, and the viewpoint and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low-cost housing; Harmony; Community environment; Public space; Ventilation; daylight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我国的整体社会状况来看,人口虽然增长速度减缓,但总数还是在增加,逐渐体现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存在着住房紧张的问题, 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前几天,就刚刚在报纸上看到,“南京有小学生给市长写信,要求住房。”的新闻,正是体现了这种社会状况,这种状况,在一些大城市更加突出,所以保障性住房就应运而生。在我国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贫富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这种保障性住房还会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现在我就结合廉租房的一个设计方案谈一谈对这种保障性住房设计的个人看法。

一、基本概念

接到这个接到廉租房这个设计题目,我的第一感觉是,保障性住房不能是毫无品质的“贫民窟”,而是有特殊人文环境的高密度社区。

也就是说住宅要经济,要小, 但是生活质量要尽力保证,良好的居住品质应具备, 良好的居住品质必备的是以下特点:

二、和谐的公共社区环境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倡导下,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是必须的,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载体, 也是构成社会主体的细胞,建立和谐的社区环境在保障性住房的社区里更为重要,因为在这种社区里,人口情况更加复杂,人口素质更加多样化,这里的人口密度更大,公共环境更为紧张紧缺,人均得公共空间更小,甚至可能就达不到一般社区的人均水平,难道就像上海刚刚产生的“胶囊旅馆”似的, 成为 “胶囊住宅”,不,我觉得人口密度的加大,并不能不对设区环境负责,越是复杂的环境越应该有更加高“质量”的社区环境,这种“高质量”就不是用奢侈的投入换得,而是巧妙的利用公摊,花一些小小的心思, 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的所以在我的竞赛方案里把社区公共空间的处理,创建交流空间,当做一个重点。

传统意义上的住宅设计理念:总是把公摊面积视为“死敌”,觉得公摊大就是住户吃了亏,其实我认为, 恰恰向反,举个例子:比如有十个住户,每户公摊面积十平米,也就是说每户有十平米是供大家使用的,可是其他九户的每户十平米共一百平米,是可以给这一户使用的,岂不是达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不要说只有私密的空间才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公共的区域,为我们提供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交通,交流,散步,孩子们玩耍等等,很多的生活功能都可以在公共空间里完成,为建立和谐温馨的社区创造了条件。很难想象所谓的小公摊住房,出了户门就是楼梯,没有一点公共区域室外停留的空间,即使你的户内有300平米,也难以算上高档的住宅,因为连一个在门口与邻居打招呼的空间都没有, 更别提有什么交流空间了。

本次设计结合通风,采光,疏散,消防,功能等条件, 设计了“H”字母形的住宅组合平面,随之产生一个“H”字母形的走廊,走廊部分为单面采光,局部做出突出的活动平台,都成为公共空间的亮点,是居民们室外交流的场所,可以想象,老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孩子们在这里,写作业,玩耍等,多么温馨的场面,这对于高密度的社区来说,更是一个呼吸的点,更加难能可贵。(如图一)

(图一)

三、功能的相对齐备

好的住房应该是功能完备的,使用舒适的,有话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住宅可以说:“宅不在大,实用则灵。”廉租房担负的不象旅馆一样仅仅是“住”的功能,它是很多人的“家”,家里有不同得人员结构,不同的功能要求,所以功能,必须齐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是空谈,问题是,怎样在有限甚至是很小的空间里做到这一切,在我的设计里采用了,灵活的空间分隔,“变换多端”的隔墙,造成了变换多端的空间,形成便换多端的功能, 满足了, 不同人员构成的, 多种功能要求。

本次设计结合平面为“H”字母形,两梯(分别为剪刀梯)十八户每户面积均不大于60平方米,户内利用活动的隔墙板,在舒适前提下,灵活的分隔,可供不同人群使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为部分分隔方式的参考,根据不同的人员组成,还会有更多的分隔方式。

四、通风条件的具备

我的方案在设计中采用“H”型的单元方式,使大部分住户的户内的大部分,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虽说保障性住房面对的都是低收入家庭,房子将对小,而且空间紧张, 但是不能降低它的生活质量,“贫民窟”里那种昏暗的房间和发霉的气味,在这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人员密集通风条件才越要好才对, 拒绝一切歧视偏见和不健康的因素,甚至比一般的住宅还要优秀的,通风条件。

五、良好的采光条件

我的方案在设计中采用“H”型的单元方式,使所有的住户都有足够的日照时间和“采光”条件。

篇13

【摘要】本文对传统的精神分析式治疗和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区别,提出后者的优势。然后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其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及应用。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共情;倾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20-01

1 罗杰斯的咨询风格和传统精神分析式治疗的区别

罗杰斯并不是第一个倡导人本主义取向心理治疗的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兰克提出了意志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强调创造性、个体的独特性、自我指导性和个人成长。但是,罗杰斯却是第一个找到了不同于传统精神分析的理念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和术语的人。可以说,罗杰斯的思想也是在已有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罗杰斯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生观,即人是有可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是有“生”和“死”两种本能驱动的。罗杰斯则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有责任感的和有现实感的,他认为人有“自我成长”的本性,使得他们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并创造性地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很显然,这就是“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的根本差别。

在以传统精神分析的理论为支撑的治疗中,治疗师始终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出现,他们模仿名医的样子,让患者视他们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救星。他们极力展现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让患者感到自己对于生活知识的匮乏。实际上,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就是要求患者听从他们的意见,而不是自作主张,甚至连结婚生子都不可擅自决定。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与来访者所建立的关系,还有他令人羡慕的建立信任和理解关系的能力。他的风格与经典精神分析式的面询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在经典精神分析式的面询中,治疗师应该是置身其外的观察者,倾听时要排除个人情感。然而在罗杰斯的风格中,他是一位全神贯注并倾情投入的倾听者。无论带有何种层次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抑或是精神分裂患者,他都给予积极的关注,全神贯注地倾听,了解他们的情感、思想、恐惧和心理冲突,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他的共情反应更是打动了来访者,因为在罗杰斯这里得到了治疗师对其智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理解。罗杰斯的话语反应看似简单,仔细品味后会发现这些都是经过他的选择的。

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观点

2.1 自我完善的人。罗杰斯和其他的人本主义理论家一样都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满足。但是,美好的生活不是静止的状态,要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就要不断的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考验。完善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首先,他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经历,会用心的体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愿意去发现最有价值的生活,能够珍视这些经历。其次,他们能够关注放眼当下,关注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最后,他们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能够勇敢的去做认为值得的事情,不会被其他的准则或他人的想法而阻挡住。

2.2 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罗杰斯的心理治疗风格中,他给予每个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不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因为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我们做的事情是可以被接受、被爱和被引以为荣的。父母应该和孩子去交流那些不被父母赞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接受和爱。这样孩子就不会去隐藏那些会引起爱的抽离的自我的部分,这样利于他们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到自我概念中,而不是选择逃避。

2.3 焦虑和防御机制。如果每个人都有潜能成为完善的人,那么世界上诸多不幸的原因为何呢?为什么每个人不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呢?罗杰斯认识到,人经常是不快乐的,而且也不能成为完善的人。当我们感到焦虑并以各种防御机制作出反应时,我们就会远离欢乐。在他看来,当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与我们的自我知觉不一致时,焦虑就会产生。比如在你的自我概念中,你可能认为自己唱歌很好听,但是你偶然听到和你的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评价,即有人说你唱歌跑调,你的反应会如何呢?完善的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把它纳入到自我概念中。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并不能做到这样的适应性调节。大部分人会对这样的不一致评价感到焦虑和苦恼。如果我们接受的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那么这种焦虑是难以克服的。罗杰斯提出人们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与其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因为这种不一致的信息实在阈下的,所以他称之为“潜知觉”。不具备威胁性的信息会顺利地进入意识层面。但是,因其与自我概念相抵触,依然会产生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来阻止这个信息进入意识层面。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3.1 相信每个孩子的能力——自我完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乃至社会上,如果我们能够抱有“完善的人”的观点,以个体具有发展自己和实现自我的态度来对待他们,那么对个体而言是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的。我们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让他们感受到支持、理解和关怀。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由地去体验生活,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积极的发展自我。

3.2 无条件的关注和支持——自由体验自我:我们通常只会关注孩子身上积极的一面,当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满意时,便会收回他们的爱。这让孩子逐渐懂得只有顺从了父母的心意,才会得到父母的爱。最后,孩子们学会了抛弃自己本真的情感和心愿,而只是接受父母心中赞许的那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他们越来越不了解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被赞许、爱和支持的东西和不被赞许的东西,然而他们否认或扭曲了后者,形成了不完整的自我概念。失去了与自己真实情感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人格中的所有方面。让孩子不需要去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通过交流,让孩子能够积极接受自己的所有方面,以获取内心的完善和达到自由地体验生活。

3.3 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防止焦虑:在传统的教育机制下,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是知识和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知识传授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教师是相对的主动者,而学生却完全是被动者。罗杰斯的观点无疑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要俯视孩子,蹲下来平视孩子,用温和的眼睛与孩子交流,用善意的话语与孩子平等地对话;与孩子交流,把社会需要的特定文化知识教给孩子的同时,也从孩子那里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是和谐而舒适的。

参考文献

[1] 施江玉&李辉.对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

[2] 曹树真. 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12)

篇14

关键词:语义;本体;信息检索;过程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伴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领域深入的研究,发现利用语义检索可以加快访问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的检索技术的了解,其主要包括全文检索、数据检索、Ontology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而现在重点研究的技术是Ontology检索技术,它是在语义上的一种模型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本体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概念层次,乃至在概念之间建立起来的非常丰富复杂语义联系的能力。理解本体的含义在语义检索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领域里,本体可以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1 语义网和本体技术

1.1 语义网及其体系结构

语义网的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与XML技术紧密的结合,它的运作步骤是将传统的信息数据加以处理,并且将其添加各类辅助的标签、备注和一部分数据的关联信息等,其中涉及了XML语言的语义标注技术及标签类别定义[1]。

2 解析信息检索框架

(1)第一模块:构建模块。本体构建部分是语义检索的基础,是框架中的资源存储核心。模块的功能就是确保资源的一致性和完好性,随着领域知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将领域本体库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来保证领域本体库中资源相关概念的新鲜度。

(2)第二模块:文档处理模块。文档处理模块其主要功能为语义标注和构建索引。工作流程是将领域资源文档中的相应的概念和实体与领域本体进行匹配,并且进行语义的标注。将标注后的领域本体采用高速算法进行排序。并建立索引库。

(3)第三模块:用户查询模块。用户查询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的查询信息进行查理,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将查询信息进行相应的扩展。这就需要将此模块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首先接收用户的查询要求,并通过相关的方法将获取到的查询关键字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包括:切词技术、去除停用词技术等。第二部分是将用户的查询进行相应扩展,也可称之为语义扩展关键词。方法就是通过本体库中所存的相关概念进行关键词查询。

(4)第四模块:检索模块。此模块的功能就是对相关存储的信息进行检索。它是将资源通过算法建立成为文档语义向量,再采用高速的排序算法进行向量排序,将排序好的向量通过匹配的形式进行查询。用此方法来提高查询速度。

3 检索技术在过程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技术是基于数据挖掘的过程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本体技术的研究,在学生信息检索、学生出勤情况检索、笔记记录情况检索、作业提交情况检索、过程考核情况检索中应用,通过使用相关的检索技术,提高了过程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效率。

参考文献:

[1]连慧平.基于本体的语义索引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2]许勇,王智学,李宗勇.领域本体的一致性检查[J].计算机工程,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