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宗地测绘报告范文

宗地测绘报告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1: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宗地测绘报告,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宗地测绘报告

篇1

关键词: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测量成果;验收方案

Abstract: the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adastral survey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based measurement laid, bu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has not yet been regulation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ake independent supervision. How to ensure the proper use of the funds, and qualif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product quality is to research and solve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design measure results acceptance scheme, to better asses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Keyword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adastre survey; Measuring results; Acceptance scheme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是“十一五” 基础测量的规划要求,其成果是市县城乡规划、国土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各地方测管部门历来都积极地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预算经费,来开展这一城乡建设的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测量数据既要满足1:500地形图的要求,又要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如何做到一图多用、节省投资,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采用监理机制进行测量成果的监督检查 。

二、 检查验收的前提条件和步骤

1 .验收的前提条件

1 .工作法律程序正确;

2 .按合同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3 .权属调查没有外承包;

4 .成果资料齐全;

5 .成果经专检合格;

6 .书面申请检查验收的报告。

2 .检查验收的步骤

1 .听取被验收单位的工作总结、自检和成果质量自评的情况汇报;

2 .填写验收记录;

3 .作出质量评价;

4 .写出验收报告。

三、 分区和抽样方法

1 .分区、分类检查验收地形测量作业区的面积大约定为15km 左右。地籍测量则以村(居) 委会为单位分批检查验收。

2 .样品抽样方法确定检查验收区后,在测区接图表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被抽查图幅(样品),首幅采取抛硬币法确定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 检查项目和质量评定

1 .检查验收项目

1 .文字部分(10分),包括技术设计、工作技术总结、各种资料、仪器鉴定。

2 .权属调查部分(35分),包括权属来源、界址调查、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

3 .控制测量部分(21分),包括E级控制,首级高程控制5”网、8”网和图根控制。

4 .地形要素测量和电脑资料(25分),包括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和计算机内部属性和拓扑关系。

5 .地籍图部分(9分),包括地籍图、宗地图和面积统计。

2 .质量评定

对文字资料、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地形要素测量、地籍图测量情况分别在质量评分表中,评定各项目质量分数,加总分后评出本项目的成果质量总分。成果评定质量等级的标准如下:总分大于95分(含)为优;总分大于85分(含),低于95分为良;总分大于80分(含), 低于85分为合格;总分低于80分为不合格。

五、 检查比例和内容

1 .文字部分的检查包括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自检报告、工作报告、测量仪器检验报告及成果的整理和归档,作100%的检查。

2 .控制测量部分的检查控制测量成果作100%检查;外业手簿、计算资料等:E级作100 %、5”控制作50%、8”作30%、图根作15%的内业抽检;外业检查比例:E级为30%,5”、8”为lO%,图根3%~5%。

3 .地形要素测量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检查:建成区为50%、非建成区为30%;

2 .外业检查:建成区外业作30%、非建成区作10%~30%的外业检查,外业检查包括野外巡视、量边和野外散点测量。外业量边时每幅图至少要量边50条,量边分为一级界址点、二级界址点、地物点间分别注明和统计。外业散点测量分为界址点、地物点、地形点高程、等高线高程分别注明和统计。每幅图测大约100点左右,每测区打点和量边的总量不少于500条(点) 。

4 .权属调查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检查的抽样比例为30%~50%主要对样品进行街道、街坊、宗地号的划分是否正确,权属调查确定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土地使用现状和申请书是否一致,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准确、规范,与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权属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合法等;

2 .外业检查的比例为5%~10%,主要对样品进行实地界址认定、门牌号、界址边长、 相关边长、宗地内建筑物、界址线位置、类别、使用现状等检查,核对实地、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三者是否一致。

5 .地籍图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抽查比例为30%-50%,主要检查原图的内容、符号的应用及图面整饰是否标准,地籍要素及宗地内部注记、宗地面积和面积汇总及分类统计之间的一致和正确,宗地图的内容及和宗地草图的关系;

2 .外业检查比例为5%~10%,主要到实地检查宗地图和实地的一致性、实测宗地面积精度、地籍要素是否齐全等。

6 .电脑资料的检查

包括文件资料的有序、齐全性检查,平差计算、成图等软件的正确性检查,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的一致性检查,G1s接口的双向读写等方面进行100%检查,对图形属性进行30%的抽查。主要检查:

1 .电脑资料是否齐全有序,包括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计算资料、平差结果,当采用电子记录时有原始数据文件;地形地籍图的块图、分幅图、GIS接口文件,以及宗地图、汇总表及界址点坐标册是否齐全。

2 .电脑资料的一致性,主要是与分幅图、地形图内容应一致,地籍图与宗地图及块图的内容应保持一致,地籍图中地形要素应与地形图一致,宗地图和调查表内容一致。

3 .资料的正确性,包括采用的各种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地形地籍图中的符号运用、地物属性编码、图层放置是否正确,图中是否有垃圾;宗地落界时是否严格标定,是否有漏或重界址点。

六、 计分方法

1 .重要因子的计分办法

地形、地籍测量质量评定的重要因子包括:地形、地物点的点位精度,地物点的问距精度,地形、地物点的高程精度,界址点实地认定。

2 .普通因子的计分办法

对普通因子的计分应尽量根据检查出来的错误的数量来扣分,抽检的错误为1%,扣应得小项分的4%,对于没有办法用数据评分的小项,则根据资料详细程度和正确与否适当扣分或给分。

七、 结束语

以上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测绘成果验收方案,经过几年的施行,证明该方案可行且易于操作,且能较实际地评定测绘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OO1 .

[ 2 ] 乔仰文.数字化地籍测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

篇2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1 概述

建立实施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中国产权管理机制的重大革新,任重而道远。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落地实施以来,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的今天,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基础,其相关档案、图件、数据等资料经不动产登记后,具备法律效力。

2.1 不动产权籍

记载不动产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的表卡簿册证、图件和数据的总称。

2.2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指不动产权利人自行申请并由政府统一组织,经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查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基本情况,生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不动产登记、核发证书等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2.3 现阶段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标准规范繁多。各部门(国土、房产、林业、农业、海洋部门等)进行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基本单位、所依据的规范及数据库规范均存在差异,无统一的标准。

(2)数据来源繁多。外业测量数据;影像数据;已有的房产、地籍等电子数据;档案数据等。

(3)生产效率低。地籍、房产数据分离生产,地籍、房产成果数据无法相互关联,在土地数据中无法查到无坐标的房产分层分户数据,图形档案无法关联,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3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思路

3.1 技术路线

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资料,采用已有含坐标的城镇地籍图(或城镇地籍数据库)、集体土地所有权图、农村宅基地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图等图件作底图,通过内业判读,外业测绘与核实的方法,完成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

3.2 工作流程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调查前准备、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质检入库、成果归档。

(1)调查前准备。历史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根据资料、调查现场的情况制定调查方案,提前发放《指界通知书》;寻找控制点;到相关部门(国土、房产、林业等)提档或在业务系统中查询相关资料与数据。

(2)权籍调查。核实与调查不动产权属情况;核清界址状况;绘制宗地、自然幢、不动产单元的草图;详细真实地填写《不动产权籍调查表》。

(3)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外业:控制测量;界址点测绘;宗地测绘;房产测绘。内业:绘制宗地图;录入宗地属性;绘制自然幢;录入自然幢属性;房产面积计算,分摊处理。

(4)质检入库。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文字成果、表格成果、图件成果。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权籍管理系统数据库格式,使不动产登记系统能直接调用。同时,入库前还必须进行拓扑、逻辑检查。

(5)成果归档。调查成果应以宗地为单位,以统一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数据分类归档。

4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案例示意

现有张三需要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与房屋使用权的不动产权证,其房屋所在的住宅小区坐落位于A县B街24号,行政区划代码为111111,地籍区号为222,地籍子区号为333,宗地内的顺序号为25,幢号为10,总层数3,所在楼层为2,户号为1,需做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

外业参照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思路,已采集基础数据,内业处理使用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软件RESS,步骤如下:

4.1 绘制宗地图、录入宗地属性(见图1)

4.2 提取自然幢边线、录入自然幢属性(见图2)

4.3 地籍质检及修改

检查界址点重复;检查宗地叠盖、宗地闭合、悬挂;检查自然幢叠盖、自然幢闭合、悬挂;检查属性必填字段。

4.4 通过自然幢关联至房产测绘并绘制房产平面图

根据自然幢边线关联房产测绘项目信息,在房产测绘工作空间内,绘制房产平面图。

4.5 面积计算、分摊处理(见图3)

4.6 生成不动产单元号(见图4)

4.7 生成成果数据

包含不动产测绘报告书、宗地图、房产分户图、分层图、幢图、楼盘表,以及成果数据库。

5 结束语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涉及多项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不会一蹴而就。在当前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实践中,需要合理把握技术难度,适当使用智能化软件,做到既体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总体精神和要求,又满足各种不动产登记和权籍调查测绘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阮旭波.关于测绘企业在不动产登记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地理,2016(6).

篇3

关键词 地籍调查 技术路线 方法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地籍调查是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定义是依照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表、簿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登记、土地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南堡经济开发区地籍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区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

1测区概况及地籍调查范围

南堡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9年3月并入曹妃甸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1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下辖一个乡镇十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三个居委会,总人口5.6万。本次调查测区划定区域范围 28.06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范围23.98平方公里,主要为党政机关,各大企业,农转非居民点等国有用地;建制镇村庄范围4.08平方公里,主要为农村住宅等集体土地。

2资料收集及分析利用

2.1资料收集

(1)从唐山市国土资源局南堡经济开发区收集到2005年唐山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施测的二等GPS控制点成果(纸质)9个。

(2)从南堡经济开发区规划局收集到2003-2008年组织测绘的城区1:1000(电子版)数字化地形图。

(3)从南堡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收集到的1992-2008年所有权属调查资料(纸质)。

2.2资料利用

收集到的二等GPS控制成果为唐山城市坐标系。该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按1.5分带的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0′00。符合本次城镇地籍调查设计要求。经实地核实检查,保存完好,在调查区域内能够满足本次地籍测量的控制要求。

收集到的1:1000数字化地形图(40cm?0cm),南堡经济开发区共180幅,由于成果较新,现势性较好,成果质量较高,基本覆盖全部南堡经济开发区城区调查区域,该成果经修测和补测,可以作为地籍调查底图利用。但北部建制镇村庄没有地形资料,已重新测绘。

收集到所有南堡经济开发区1992-2008年权属调查资料,经整理、分析,由于权属调查资料年代跨度时间较长,成果坐标系不一致,原技术要求和技术手段形成的调查资料也无法满足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要求。为保证成果的准确性,此次南堡经济开发区调查区内所有宗地全部重新调查。

3技术指标

3.1坐标系

采用唐山城市坐标系,该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按1.5胺执母咚拐瓮队捌矫嬷苯亲晗担远?18?0′00作为中央子午线。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参考椭球面高度取50米。测区内平均曲率半径为6374126米。Y坐标加500公里。

3.2图幅规格与编号

地籍图比例尺为1:500,图幅规格为50cm?0cm。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采用图廓的西南角坐标,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中间用横短线连接。图名是利用图幅内主要单位名称或知名度较高的地理名称。无法取图名的只注记了图号。

4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4.1工作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权属调查与界址测量合二为一的工作方法,权属调查人员负责界址点的实地设置、调查表的填写、土地权属权源资料的索取,纠纷的调处等工作,同时进行界址点测量,这种工作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权属调查与界址测量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避免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成果质量不一致,工作前后衔接难度大等弊端。依照地籍调查规程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以城区内主干道为单位划分街道,以次要街道及自然巷道、沟渠划分街坊。根据开发区发展趋势,整个调查区共划分了1个街道,共46个街坊,其中城区30个街坊,建制镇村庄16个街坊。编号均采用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

4.2技术路线

本次城镇调查测量工作对界址点的精度要求高,界址点测绘必须采用野外解析测图,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界址点的精度。本次地籍调查,首先利用2003年以来获取的地籍调查区域内的数字线划图,并按照地籍图的规范对它编辑整理形成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运用工作底图进行地籍调查,对新增的区域利用野外解析测图进行补充测绘,最终形成地籍图的底图。权属的界址点测绘采用野外解析测图的方式进行,在底图的基础上叠加权属界线和属性形成地籍图。我们采用数字线划图和野外解析测图相结合进行地籍测绘,一方面能发挥野外解析测图精度高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能发挥线划成图高效率、客观性和现势性强的优点。

5自检情况

自检是成果高质量的保障,在本次城镇地籍调查中,依据相关规程要求,成立了联合自检组,对城镇地籍调查的内外业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自检。经对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文字及图件等成果进行全面自检,认定实地与调查资料一致,权属调查程序及成果符合规程和设计书的要求;地籍测量施测方法正确,成果精度符合规定;文字及图件成果符合要求。

6取得的成果

6.1基本成果

(1)测量控制点成果(D级GPS控制点5个, E级GPS控制点15个,一级GPS控制点375个);

(2)宗地测绘成果(7316宗的宗地图及宗地面积计算成果表,43851个界址点坐标成果);

(3)地籍图成果(542幅1:500地籍分幅图(50cm?0cm)成果,地籍图分幅接合表,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关系接合图,街道关系接合图,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4)文字成果:技术设计书、工作报告、质检报告、技术报告、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6.2数据成果

(1)控制点成果表(Excel格式)、控制点网图、记录文档;

(2)宗地图数据成果、分幅分层地籍图数据成果(AutoCAD格式);

(3)宗地面积计算数据成果、宗地面积汇总数据成果、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AutoCAD格式)。

7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工作中主要存在权属调查方面问题:

(1)南堡经济开发区滨海镇原属丰南区管辖,现在许多村庄宅基地的土地证为原丰南县所发,鉴于当时技术水平原因,许多土地证件仅有批准面积和边长,无坐标数据,给实地调查带来困难。

(2)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有的村民不予配合。

(3)沿街门脸房大部分为租用,租房户不能很好地传达到户主或根本不联系户主,联系不到土地使用者。

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法:

(1)收集用户的权源资料,核实发证面积,对现状进行实地测量,对于边长不一致的宗地,尊重现状,按照不切割主要建筑物的原则,按原批准面积数核定权属。

(2)对于不配合的单位或个人,从强化宣传教育入手,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尽量促其提供有关材料,配合调查工作。对于仍旧不配合的土地使用者,按照违约缺席指界的规定执行。

(3)对于联系不到土地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员均进行了多次联系,但仍有不少宗地无法联系到土地使用者。经核实确实联系不到的,由调查员按现状设宗。

8工作体会

篇4

房屋登记与宅基地准予登记范围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一是房地一体的原则。当事人如申请对地上房屋进行登记,则需先行明确准予登记的宅基地范围,对于实际使用宅基地面积超出准予登记面积的,应以权利人指认范围为基础,原则上保持主房的完整,在宗地图上虚线标注宅基地超占部分范围。

二是以房确地原则。围绕主房范围确定宅基地登记范围。对于整个房屋已全部划入准予登记范围,但因基底占地界限超过宅基地准予登记界限的,具备权属来源材料或已按规定出具相关确认证明的,可对该房屋进行登记,超出部分房屋用虚线标注,证书记事栏注记“房屋面积××平方米,对于其中位于准予登记用地范围内房屋面积××平方米予以登记”;对于指认宅基地超占范围时故意将房屋大部分划在准予登记范围外,并要求登记房屋的,整个房屋不予登记。

对于房屋基地占地范围超出宅基地准予登记范围的,符合分户条件的,可以通过分户的方法来扩大宅基地准予登记的范围,从而实现拟登记房屋的完整;对于通过分户也无法解决的,按照上述方法处理。

九、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登记与后期管理的衔接

《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对于实际占用范围超出批准范围、准予登记范围超出宅基地面积标准、房屋面积、准予登记宅基地范围内房屋面积等相关注记事项,为确权登记结果与后期宅基地管理政策的衔接打好基础。对于实际占用宅基地面积超批准面积或宅基地面积标准的,或是房屋超出准予登记用地范围的,在进行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抵押等处分时,应当明确整体处置,转移登记及抵押权实现时应当先对超出部分进行处理后再办理相应的登记。有关政策未明确如何处理的,在转移登记或抵押权实现时按原发证情况继续注记。

十、关于宅基地分户标准的确定

“户”的认定是全国宅基地登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解决“一户多宅”、面积超标等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户”的认定标准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个地方认定的方法也不相同,天津市在出台《规定》对“户”进行规定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的原则,按照《民法通则》中关于年满18周岁的公民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有关规定作为确定的最低标准;二是城乡统一的原则,参照限购时对“户”的认定标准确定;三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在2013至2014年到各区县国土分局调研时发现,各区县对户的认定标准不统一。例如:武清《武清县农村住宅用地审批管理办法》(武政发〔2000〕9号)“(一)有一个子女满18周岁且具有本村(街)常住户口,三世以上同居一宅……(二)有两个以上子女,一子女满18周岁且具有本村(街)常住户口……”;静海《关于土地依法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办法》(静党发〔2010〕23号)规定“18周岁以上男青年应分户”等。因此,在《规定》中为区县留下一定空间来与自己历史上的政策进行衔接。

基于此,在《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了户确定的最低标准,即:“属于‘一户多宅’的,原t上申请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处宅基地进行登记发证,其余的只调查不登记。其中,家庭中有18周岁以上成员的,可单独作为一户申请宅基地登记发证,具体‘户’的认定办法由区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十一、关于不予登记发证的情形

宅基地空闲两年以上或其地上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规定》第五条规定以外的非农业户口居民、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的;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小城镇建设、迁村并镇和村民迁入新建住宅等原因,按规定已分配新楼房,应当拆除地上房屋的原有宅基地或应当交回的原有宅基地;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予登记的情形。

十二、关于与历史上登记结果的衔接

鉴于此次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总登记的方式开展,对于历史上已核发土地、房屋权属证书的,应由权利人申请换发新证书。登记机构应调阅登记档案核实,经核实为依法取得的予以换发新证,只办理土地登记或者房产登记的经登记后换发记载完整土地房产信息的新证书;属于《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原以图解法、勘丈法等测绘并登记发证的土地,需按原范围调查测绘后,重新换发新证”;经核实存在宅基地面积超标情形的,根据《规定》第六条与《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在新证书上作相应记载。对于因登记机构保管不善不能核实登记档案的,登记机构应结合证书记载和现状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后,按规定换发新证。登记机构不宜以公告形式将原证书作废。

对于个别区县之前核发证书时证载面积未区分年代,无用地批准文件,全部超出宅基地面积标准的问题,建议各区县结合宅基地取得年代、通过分户等方式妥善处理,按照连续、稳定、公平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处理意见。

十三、关于严格规范权籍调查卷及登记卷的制定

为规范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调查确权登记工作,按照房地“统一调查、统一测绘、一并申请、一并登记”的原则,天津市在市政府《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细则》,对调查成果标准及登记要件进行了规定,结合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各作业队伍及国土分局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出具调查成果,组制权籍调查卷及登记卷,具体要求如下:

1.调查成果标准

《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就调查卷的组卷和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做了明确规定。

第三十七条 房地调查成果资料

(一)权属调查成果资料

宗地调查资料:

(1)权利人身份证明,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明;

(2)土地房屋调查表;

(3)界址表;

(4)宗地草图;

(5)权属来源证明材料。

村级调查汇总资料:含通告、集中指界通知书、工作底图、村级宗地明细表、地籍总图。

四邻指界是按照实际占用范围指界,主要是为了保证与周围邻居无争议,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避免后续继续扩大用地范围引发矛盾冲突,该四邻指界需在调查阶段完成;确权登记时对准予登记范围的指认只需当事人自行指认,如调查阶段已经进行了的,就在调查卷中如实记载,如调查阶段未进行的,可在申请登记前完成。

(二)测绘成果资料(包含纸质和子资料)

(1)控制测量原始记录与平差资料;

(2)控制点坐标成果表及其点之记;

(3)控制点点位分布图;

(4)地籍测绘技术报告;

(5)地籍图;

(6)宗地图及相关测绘资料(包括宗地示意图、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等);

(7)房产测绘成果报告;

(8)房屋分丘图(独用宗地适用);

(9)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共用宗地适用);

(10)以区县为单位的技术报告、质量检查报告。

第三十八条 成果的整理与归档

应建立地籍调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地籍调查档案整理、归档、管理和使用。在地籍调查工作结束后,应该及时对成果资料进行立卷整理归档。

(一)成果资料整理应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凡发现资料不全、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补充修正。

(二)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理、立卷、组卷、编目、归档。对权属有争议的宗地要单独立争议卷宗,并做好记录。各种成果资料按照“区(县) -乡镇-村”分级存放,电子数据集中存储。

(三)以宗地为单位,每一宗地立一地籍调查卷;共用宗时,以权利人为单位,分别立卷。

(四)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资料汇总案卷,案卷内容包括以村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总表、建筑面积和建筑占地面积总表、调查指界通知(通告)、工作底图(已经指界盖章)、村内各宗地的宗地情况明细表、纠纷调解情况说明、调查日志等。

(五)卷内文件排列以土地及其地上房屋权属变化、文件材料产生时间及文件主次关系为序。

2.登记成果标准

《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对登记要件及审核要点做出了明确要求:

(一)登记要件

申请人申请集体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要件:

(1)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明;

(4)权属来源证明等相关文件;

(5)权籍调查成果。

(二)审核要点

在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审核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54-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的综合价值也随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地区也对地籍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1 地籍数字化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将地块作为基础、将土地权属作为核心,在国家的监管状况下用文件、数据以及图表的多种形式将土地数量、权属、质量、位置和作用等信息表现出来。地籍测绘则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衍生的一项测绘技术,是关系到土地和土地附属物权利的一项政府活动,其归根到底,是一种法定行为。而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来完成大量涉及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一项技术。

2 地籍土地权属调查

(1)土地权属调查的准备。

在对土地权属调查的全过程中,无论那个细节方面都要做到详细和具体。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安排调查人员几种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规范、相关法律等,对要依照生产计划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做好对各种土地权属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整理。

(2)行政区、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行政区的划分要依据相应的规定,街道的划分需要按照行政区街道的管辖范围进行规范,而街坊则比较随便,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固定的自然地物进行划分的。

(3)土地权属调查解决的问题。

调查土地权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宗地的划分、权属的规定,核心目标便是宗地。所以,调查宗地时,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来采取调查活动的。在进行调查之前,要分发测量、指界通知报告。当界址位置完成了最后的认定,就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界址标志,这个界址位置不但需要美观,而且要具备牢固的特点。

(4)在权属调查完成后的资料整理工作。对关于权属调查的多有资料进行多次核对,在对宗地进行整理时,需要对原权属来源证明、记发证复印件、法人证明、指界委托书、材料原件以及复印件、权属调查表等各项数据进行规范的整理和分类。然后将整理的数据录入电脑当中,制成电子文档以保存。

(5)当权属调查的工作合格完成后,需要提交基本成果和数据成果两项成果材料。基本成果,包括权属证明材料、权属调查表、原宗地复印件、指界委托书等相关的技术总结。而数据成果则主要是技术总结、权属调查表以及界址调查表等调查资料。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碎部测量

3.1.1 图根测量

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可以通过PTK技术来设置图根控制网,通常情况下,在GPS网的布设过程中,可以利用GPS RTK进行观测,得出点位的相对误差,然而其误差一般是难以满足相邻界址点间的误差数在5cm的范围内。所以,在图根网的布设过程中,对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要通过全站仪来布设,并将图根导线设置成为结点网,通过这样就能相当程度上杜绝相邻两条单导线之间出现误差,引起结合部界址边超限问题的出现。

3.1.2 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

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测界址点的方式来测量全站仪对房屋拐角、围墙拐点、阳台角等地物。而对其他地物的测量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点时,通常都是把性质各异的点制作成与之对应的地物代码,以便于技术人员加深记忆。在进行实地打点测量时,通常对地物进行依次测量,这样就能让相同地物的数据经过内业转换,从而实现自动联线,进而避免过多的散点,不利于编图的进行。

3.1.3 内业数据处理

当天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将数据录入电脑。然而因为在进行采点时,使用的仪器以及型号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录入时,数据格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在电脑编辑时,只有将数据装换成SCS格式、成为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之后,再绘制成地籍图。此时绘成的地籍图就能将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点的顺序连成曲线,作业人员从折线出发,结合自身的记忆,就能轻易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1.4 外业调绘

在地籍图已经初编完成时,实际上小院、楼房等大部分都已经基本成型。然后将这些初编完成的地籍图印制出来,用作进行野外实地调绘。在进行实地调绘时,只要在未完成的图件上找出相关的点,进行连接就行了。另外注意在相应的地方上要做好数据值的标注,最后根据外业调绘的结果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2 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在对野外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总结相应经验,才能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要求。在控制测量精度时,转站应该最先受到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连续的转站最好在3次以内。另一方面,在进行碎部测量时,立镜务必要到位。针对那些测量困难的区域,首先应该对进行测量,通过制高点向内部多打散点,再通过边长的交会与丈量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测量。在设计测量方案时,要做好界址点之间和界址点地物点之间精度检查的全面统计,然后分析界址点精度检查表。完成的三种表格可以提供给相关负责人进行检查,同时需要做精度统计。

4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4.1 街坊的划分

在作业时,需要以街坊为单位来调查地籍,并绘制对应的地籍图,管理地籍绘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调查表。在调查某个街坊的地籍图信息时,最好由同一个工作人员来进行,在对分界线的设置方面,不要设置在围墙内部,而应该寻找宽敞的地方。

4.2 界址线的设定

在测绘地籍中,界址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只有设定了合理的界址线,才能促进地籍测绘效率的提高。对于初始测绘来说,之前很多宗地界址线都设置在围墙内部,引起了相当麻烦,因此需要尽量杜绝这类事情,对界址点进行精确设置。

4.3 数据文件管理

鉴于数字地籍测绘所需要的数字文件非常繁琐,左右,就要具备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在绘制作业时,要注意界址点坐标数据、权属信息数据以及地籍权属引导等文件,方便对数据文件的管理。

4.4 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测绘图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时代在快速变化,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需要得到发展和更新,所以,测绘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200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