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范文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41: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

篇1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反复训练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训练法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他们的品格养成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例如:正确的站姿与坐姿、仪容仪态、自觉排队、礼貌用语等内容,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礼仪习惯。

(二)言教法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言教法能使孩子知行合一。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三)榜样法

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从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模仿,从游戏的模彷到生活实践的模仿。教师家长的示范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家长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正向评价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教育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并会努力地向正向化发展。

(五)游戏法

通过主题游戏的方式,提出具体规范的礼仪要求,使幼儿习得的礼仪常识与习惯得以具体的实践和应用。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幼儿反映着人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准则,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起着巩固和强化的积极作用。

(六)境教法

境教法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无言的教育。创设一种优雅的礼仪氛围,物质环境创设要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精神环境建设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严格的生活制度等方面。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然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礼仪的种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逐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

篇2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的人们就很重视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几乎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再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遥远,认为传统礼仪已经过时。有些幼儿更是对礼仪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不懂得应该遵守规则,不知道尊重长辈,做错事情不会道歉,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熊孩子”的极端事例。幼儿园的孩子可塑性较强,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园以幼儿发展为本,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礼仪氛围,开展礼仪养成教育,再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形成社会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我们对全园3~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从生活礼仪、交往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入手,了解全园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情况。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58份,其中有效问卷57份,无效问卷1份,抽样信度高达97%。我园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基本状况良好,能正确使用文明用语,爱清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不够,幼儿对文明礼仪基本知识了解较少,周边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于是,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从环境创设、课堂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二、建立养成教育内容体系

(一)设置文明礼仪教育环境

我们在楼梯、走廊上张贴文明礼仪儿歌,悬挂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的文明礼仪图片,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貌用语。我们还在三楼大厅设置了一个礼仪书籍阅读区,提供大量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图书,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的方式,懂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总之,我们利用一切幼儿能接触到的场所,让幼儿置身于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明确礼仪学习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从入园、进餐、午睡、游戏、学习等各个环节入手,抓住机会,适时启发、引导、规范和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让幼儿从中了解文明礼仪,养成文明好习惯。例如:大班从日常生活礼仪入手,开展“我是文明小使者”活动,幼儿轮流当“文明小使者”,每天早上都会佩戴文明标志,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同伴入园,较好地培养了主动问好和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中班幼儿每天午餐后都会跟着老师一起阅读有关礼仪养成绘本,通过故事绘本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小班幼儿利用户外活动时间一起做“礼仪操”,喝水、洗手时会自觉排队,吃饭时会保持桌面干净卫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正确的礼仪行为。教师通过日常活动为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建立园本课程

课堂教学是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礼仪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纳入常规教学,将礼仪教育有机渗透到五大领域中,形成园本课程。例如:小班教学活动“我来给你撑把伞”“小熊请客”“小猪打电话”,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礼仪;中班教学活动“甜甜的糖果”“从蜗牛开始的”,帮助幼儿在操作和游戏中体验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大班教学活动“我是文明小乘客”,让幼儿了解了乘车的基本礼仪,培养了公共意识和良好的公共礼仪。在观察、感受和体验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良好的社会礼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开展文明礼仪周活动

我们结合教研课题《幼儿传统礼仪的养成教育》,利用一周的时间集中开展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强化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礼仪儿歌、绘本故事、艺术绘画、社会实践等活动,加深幼儿对礼仪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识,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礼仪教育。

(五)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活动

我园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元宵节到了,我们开展了“闹元宵、猜灯谜”亲子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礼仪规范,学习节日祝福礼仪;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爱的传递”“感恩母亲,亲情洗脚”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表达爱、传递爱等相关礼仪;每年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都会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让幼儿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社区居民,将祝福传递给更多的人;春节来临,我们开展了“懂感恩、知礼仪”亲子联欢会,教师带着幼儿及其家长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迎新纳福。

三、密切家园联系,提高家长文明意识

篇3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

在现今许多家庭中,由于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幼儿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表现出自私、独占,不愿意与人分享,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和礼仪规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对幼JL%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造成的。很多幼儿园也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缺乏对幼儿的日常渗透教育,更没有系统地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综上所述,对幼儿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幼儿园长期的教育渗透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针对上述分析,笔者想就幼儿园如何实施礼仪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早就把礼仪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化,社会上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趋严重,国人的礼仪素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指责。许多出境游客因为不讲文明不懂礼仪而丑态百出,受到外国人的嘲讽;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作为我国的首都,竟然把自觉排队作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倡导,可见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文明礼仪的缺失严重到了何种程度。

据我观察,当今社会中,幼儿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颐也相当严重。我曾经到一个孩子家中家访,碰巧孩子家中有很多客人,只见孩子在沙发上窜上跳下,还时不时地将客人的茶杯拿起来喝水,孩子的父母很恼火,也试着说服孩子听话,可是说教好像并不管用,孩子继续持续着刚才的行为……一系列类似的事情,使我越来越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开展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已成为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迫切任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更讲文明、讲礼仪,让未来的社会和家庭更和谐、更安宁。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1.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反复训练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训练法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他们的品格养成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例如:正确的站姿与坐姿、仪容仪态、自觉排队、礼貌用语等内容,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礼仪习惯。

2.言教法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言教法能使孩子知行合一,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3.榜样法

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从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教师家长的示范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家长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4.正向评价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教育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并会努力地向正向化发展。

5.游戏法

通过主题游戏的方式,提出具体规范的礼仪要求,使幼儿习得的礼仪常识与习惯得以具体的实践和应用。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形式,游戏活动的规则反映着人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准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起着巩固和强化的积极作用。

三、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更直接,更快些。因此,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教师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知识,以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放礼仪资料,请家长认真学习《幼儿礼仪内容与要求》,了解和掌握幼儿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荐家长订阅一些家庭教育杂志,学习别人教育孩子的先进经验。例如家长关注生活细节,及时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家长要多带幼儿走向社会,进行实践练习。可以带幼儿到超市购物,还可以带幼儿乘坐公共汽车,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礼仪引导,强化幼儿的礼仪行为;家长还可以将孩子的礼仪事迹记录下来,供教师给予表扬和巩固,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作用。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桑树从小育,到老直笔笔”。也就是说,礼仪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因此,我们就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让幼儿在游戏中锤炼,在活动中矫正,在实践中巩固文明礼仪行为。只要我们和家长携手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一定会卓见成效的。

【参考文献】

篇4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呢?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它们当成小公主小皇帝有求必应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以至于他们把家长的爱和付出当成理所应该的事情,不去感恩,所以根本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礼仪、礼貌。而幼儿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品质及其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一、发挥环境优势让礼仪教育深入人心

发挥宣传栏的作用,让家长了解礼仪教育并且能够学到正确的礼仪知识。教室内主题墙面要根据礼仪课程的进度进行创设和更新,例如在学习《站姿》时,将站姿的图片布置到墙面上,幼儿可以边看图片边练习正确的站姿。

二、请专家授课对教师进行礼仪知识的培训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设计者,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素质,才能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在开展礼仪教育之前首先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教师要先学礼仪懂礼仪才能教礼仪。

三、精心挑选教材、让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教材的选择

首先,幼儿礼仪教育是面向幼儿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选择适宜幼儿用的教材,才能利于幼儿去学习吸收。

其次,教材中把礼仪教学内容设计成让幼儿容易接受的三字经形式。如小班教材《分享食物》:小食品,甜又香,尊长辈,您先尝。儿歌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生活,好学好记,幼儿很容易理解了儿歌内容,懂得了尊敬长辈,与人分享的道理。

(二)礼仪教材与其他课程有机的整合

结合礼仪教程中的44个主题进行教学,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大班公共场所礼仪《乘公交车》,目的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乘车礼仪习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间不免要发生碰撞现象,我们就要求幼儿在不小心碰到别人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说 “对不起”“没关系”;幼儿在活动中不但能力得到提高,还学到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三)礼仪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1.首先我们开展了礼仪小标兵,认领小树苗等活动,让幼儿自己认领一棵刚栽好的小树苗,制护小树苗的标语,定期地去浇水施肥,填土,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我们把礼仪主题与区角活动相结合。如在娃娃家,可以让幼儿学习如何接待客人,有礼貌地和客人打招呼,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在别人家不乱翻东西等。

3.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如进餐时,进行爱惜粮食,不挑食的教育,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教育。

四、取得家长支持巩固礼仪成果

篇5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面的扩大,幼儿园的孩子除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外,必不可少地要置身于公共场合参与社会生活。如何让孩子在公共场合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持公共秩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显示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的修养和素质?我们在幼儿园的教学、游戏、生活等各环节对孩子进行了公共礼仪教育的尝试。

一、主题活动中有计划地进行公共礼仪教育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根据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预设了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主题活动:小班主题“小宝贝本领大”,让刚入园的孩子有了最初的公共礼仪萌芽,在集体学习、进餐、午睡、盥洗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最初接触到的这个公共场所中具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懂得集体生活中不能妨碍他人,与他人一起生活时要学会谦让与等待;中班主题“彬彬有礼小朋友”,让孩子理解了作为一个文明的小朋友应该具有的行为、习惯,知道彬彬有礼的孩子朋友多,在集体中生活也会更快乐;大班主题“我是自己的小主人”,为孩子踏入小学生活做准备,通过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集体活动、自由活动,了解小学生在学校这个公共场所应具备的礼仪行为。

《幼儿园教育纲要》还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许多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让孩子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在《美羊羊逛商场》这个社会活动中,老师将一些没有明确定义,但却存在于我们大家心里的社会公德用“美羊羊逛商场”这个形式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跟随着美羊羊逛商场,感受外出活动时要遵守的一些规则及应具有的礼仪行为:乘电梯――乘坐电梯不拥挤,先出后进守秩序;如厕――上好厕所冲冲水,马桶香香大家爱;玩游戏――游戏好玩大家爱,玩好马上就让位。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羊羊逛商场》这个活动,孩子可以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从乘电梯可以联想到乘自动扶梯,坐公交车,坐地铁;上厕所可以联想到丢垃圾;玩游戏时的玩好了就让位,可以联想到去公共场合吃饭,去公园玩娱乐设施……等活动中,孩子们将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为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打好基础。

二、角色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公共礼仪行为练习

角色游蚴怯锥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角色游戏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意识,我们有意识地抓住角色游戏的各种机会,在游戏情境中对孩子进行公共礼仪教育。

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孩子们时不时地会与图书馆、电影院、餐厅打交道,在这些公共场合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曾经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参观,发现孩子们到了图书馆非常兴奋,在阅览室大声说话。究其原因,孩子缺乏一定的公共意识,于是在孩子的角色游戏中隐含了一些公共礼仪的教育内容。老师在图书馆游戏中加入了“禁止拍照”“手机静音”“不穿拖鞋”“严禁大声喧哗”等图标,在理解了这些图标的含义后,孩子们感受到图书馆保持安静的意义,也就主动地将保持安静的行为贯穿入整个图书馆游戏。

俗话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反映着老师的行为,于是,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处处注意礼仪行为的示范作用。老师去肯德基用餐:安静地排队,礼貌地道谢,用餐完毕后还主动地收拾自己的餐具;老师乘坐公共汽车:主动给抱娃娃的妈妈让座,上车后自觉地把滴着雨水的雨伞放入塑料口袋……

老师的潜移默化,将公共礼仪的种子悄悄地植入幼儿稚嫩的心灵,也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绽放了更多的礼仪之花。

三、时事教育中有意识地进行公共礼仪熏陶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的配合。”孩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当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时,利用这些时事对幼儿进行公共礼仪的熏陶是非常有效的。结合“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字”“大陆游客在台湾吃饭不能走正门”等事件,孩子们接受了旅游观光应“爱护公共财物、公共建筑,不随意乱画乱刻”“在宾馆饭店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其他客人”的礼仪要求。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发展,苏州及周边的城市承办了越来越多的博览会:2016年的苏州园博会,2013年的常州花博会等。苏州的许多孩子都参与到博览会中,孩子们不仅为博览会的美丽景色折服,也为博览会的先进设施而惊叹。对于一些先进设施,许多孩子从没有见过,也不知如何使用。于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了介绍,不仅让孩子了解博览会,也让孩子理解在使用新设施时应有的礼仪行为。

直饮水机是许多孩子感兴趣的设施,在各类媒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使用图片。结合图片,孩子们分析了不正确使用会造成的危害,懂得了“直饮水机不可以用嘴巴凑着喝水,灌装水时放在下面的龙头出口上,直饮水不能洗脸洗毛巾,不可以把垃圾扔在饮水台上”的道理。

“参观”“排队”“休息”是各类博览会永恒的话题,怎样参观?怎样排队?在什么地方休息?如何休息?都是孩子能够理解并可以参与的内容。在媒体的宣传和幼儿园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中,孩子懂得了不插队、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触摸、不哄抢纪念品、不在休息座椅上睡觉的游览礼仪。

文明礼仪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渗透过程,虽然幼儿园的孩子只有六七岁,但时事教育不仅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的判断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受到了公共礼仪的熏陶,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你我文明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进而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愿我们的孩子在从小的礼仪熏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篇6

一、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里,更多的家长和幼儿园,只注重孩子知识性的提高,而忽略了孩子文明礼仪的培养。过多的呵护、过度地溺爱,让“小皇帝、小公主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自私、任性、说脏话、不懂得尊老爱幼、与人交往不谦让等。孩子们智力有余而修养不佳的事实告诫我们,抓好幼儿园的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其次,3—6岁的幼儿可塑性强,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学礼、知礼、懂礼、用礼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良好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

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应相互衔接,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心理发展规律。小班重在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中班了解基本的文明礼节常识,初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大班重在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2、实践性原则

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应重视过程,注重实践,坚持教、学、做的和谐统一,把文明礼仪落实到教学活动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把各种文明礼仪要求具体化、生活化。创新教育形式,注重实践训练,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努力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整体性原则

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科学、有序、系统地整体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既要注重幼儿个人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又要促进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既要加强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又要适应时展需要,增强现代文明礼仪意识;既要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礼仪常识,又要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幼儿文明生活、幸福成长。

三、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1、融入教学课程,促进礼仪养成

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主题教育及各学科教学中,从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行合一”。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课程。教学活动要“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2、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幼儿园要注重创设优美整洁、富于教育意义的环境。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室里干净、清爽,休息室里温馨、整洁,楼梯、游戏室的墙面上张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请靠右”、“您好”、“谢谢”等彩色卡通文明用语条幅,在走廊上创设文明礼仪文化长廊,在教室制作“我们是乖娃娃”、“孔融让梨”、等主题墙画,在语言角投放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和图片……清新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能让幼儿身心愉悦,精神饱满,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良好的思想素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融入游戏活动,陶冶礼仪情操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游戏是最佳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和教学目标的需求,适时开展益智、益体、益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如: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让座》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鸡和小鸭》、《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羊过桥》等讲故事活动,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要与同伴分享快乐,关心他人等。

4、注重教师示范,树立学习榜样

幼儿园礼仪教育要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的模仿和学习。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注意言传与身教的统一,自觉严守教师礼仪规范,衣着打扮大方得体,言行举止文明端庄,性格品质活泼健康,为人处事温和宽容;工作中要爱生如子,以理服人,热情为家长服务;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礼仪榜样。

篇7

【关键词】农村 幼儿礼仪 教育 方法

礼仪,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最直观的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这对提高每个公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促进人们和谐交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应该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礼仪道德教育,为成为“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将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幼儿从小养成的礼仪习惯有效途径。

我园地处农村,部分村民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淡薄,加之独生子女多,儿童的礼仪教育亟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园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设礼仪课程,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多年来,我们以礼仪课题研讨为抓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

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多方位感受礼仪的氛围,积极主动知礼仪、行礼貌

如开展主题为“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亲子绘画比赛活动、 评选“礼仪小天使”、国旗下讲话、班级小讨论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在环境创设上,我们通过挂图、标语、宣传栏、主题墙等在园内营造礼仪教育的气氛,给家长、小朋友、教职工视觉上的冲击,耳濡目染,达到直观教育效果。再者是成立礼仪小分队,每段每班定期评选一批礼仪小标兵,负责入、离园礼仪接待,从行动上根植文明礼仪的种子。

二、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例如:在手工课上,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小朋友借用剪刀、胶水等小东西,我们就适时引导幼儿在借、还物品的时候讲礼貌,相互之间要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如果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或者影响了别人的操作要说“对不起”、“没关系”。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再者,在日常游戏活动中要求幼儿要和别人友好相处,不能抢玩具、不说脏话、不打人。在语言课中,我们通过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语言课中的讲故事是向幼儿讲解礼仪方面的知识的好机会。幼儿喜欢故事,经常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角色。比如我们一边讲述故事情节一边引导,“小熊很有礼貌的,它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说:早上好!小朋友,你们也要向小熊学习哦!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图图走出家门的时候,会和妈妈说再见。”幼儿通过学习这些故事里的角色,早上来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会和老师招手说“再见”道别。有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了,自己主动跟好朋友打招呼,走的时候跟他说“再见”。孩子们都说要向小熊、图图一样有礼貌,做一个好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幼儿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礼仪方面的知识,并且由模仿逐步融化在他们的生活中,并渐渐形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作为农村幼儿教师的我们,更要十分关注自身的文明修养,努力以自身文明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示范和影响

首先,教师要以端庄优美的仪表影响幼儿。教师的衣着要端正,式样要庄重,色彩要素雅,让幼儿感到可敬可亲又可爱。其次,要以文明优雅的言行示范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交往甚至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带头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要挂在嘴边。这样的语言,不仅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最后,我觉得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感染幼儿。爱孩子,不能只爱表现好的孩子,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浅浅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柔柔的动作都是无声的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微笑着说:“别急,慢慢来,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行的。”充满爱心的教师,定能培养出充满爱心的孩子。

四、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应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来说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我园积极提倡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良好习惯,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帮助大人做事。比如,有客人来时,鼓励小朋友拿糖果来招呼客人。因此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篇8

一、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让幼儿学习礼仪

开展礼仪教育,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有趣、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礼仪教育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1.故事启迪法和行为辨析法。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在教孩子学习基本礼仪(借物)这个内容时,我先绘声绘色讲了《借铅笔》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借物的方式方法,然后与幼儿讨论:借东西时,我们应该怎么说?又是怎样递东西的?又是怎样接东西的?最后出示一组图片,让幼儿辨别哪些做法正确,哪些做法错误。运用故事启迪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直接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运用行为辨析法,让幼儿学会分辨美丑善恶、是非对错。

3.情景表演法和行为训练法。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锻炼积累而成,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做事的责任感。在孩子学习基本礼仪(微笑)时,我们结合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热闹的市场》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活动——小商店。开始先找能力强的孩子担任售货员,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较低,能进行简单的购物,会运用“请、谢谢、不客气”等词语,随着玩的次数增多,难度也随之增大,后来要求孩子们学会挑选商品、讨价还价以及认真整理商品,看着孩子们在购物中的种种表现,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孩子在活动中不仅能力提高了,还掌握了交往礼仪的方法。可见,让幼儿通过情景练习,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考察,其能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充分利用一日活动,渗透礼仪教育

教育家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和实践性。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做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如果仅靠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礼仪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利用饭前、离园前等环节诵读礼仪教育三字儿歌,每天入园、离园时要求孩子使用入园、离园礼仪,鼓励孩子大胆向来园送孩子的家长问好、问早。又如,盥洗时教师在一旁只需轻念洗手礼仪中的三字儿歌开头:洗小手,勿拥挤,孩子就会自然轻声地跟着诵读: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原来没有排队的或准备插队的小朋友就会自觉地排好队,同时卷起衣袖等待洗手,整个盥洗间显得井然有序。再如,每天午睡,孩子们一开始进入午睡室时,有的在脱鞋,有的在脱裤子,有的在闲聊,有的窜上窜下,整个午睡室嘈杂一片,以往教师需要大嗓门才能控制局面。学了睡眠礼仪后,教师只需念三字儿歌的开头,孩子就会跟着轻声诵读: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睡,快入梦,梦香甜。待孩子诵读完,整个午睡室也就安静下来了,并且原来有趴睡习惯的孩子会自然地改掉自己不正确的睡眠姿势。

三、配合家庭教育,强化礼仪教育

家庭是幼儿培养良好礼仪行为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塑造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又一环节,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补充,是幼儿礼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长的配合下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协调发展。可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与方法:

1.为家长开礼仪教育动员大会。教师应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幼儿礼仪培养”的动员大会,为家长介绍幼儿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基本的礼仪常识等,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礼仪教育的活动中来。

2.请家长评价文明宝宝。教师应制作“礼仪家园联系本”,将每周的礼仪教学内容以及幼儿在园表现记录下来,再转交给家长,让家长也将幼儿在家中、在社区中的行为和变化记录下来,作为评价依据,关注幼儿的点滴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教师还应在家庭中开展文明宝宝评价活动,一是为了引导家长学会评价自己孩子的礼仪行为;二是为了引起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家长通过教师发给的表格记录幼儿的点滴成长、点滴改变,以自身为表率,不断引导孩子成长,养成良好礼仪。

篇9

一、聚焦问题,反思自省

我园将“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的特色,开发了礼仪教育特色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基本行为礼仪、文明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人接物礼仪,并以此为基点,设计相关主题和活动,并通过情境化、活动化、过程化的方式来积极践行“礼仪教育”,随着课程的实施,出现了一些问题。

镜头一:“老师,你像十万个为什么!”

在礼仪活动“勤劳的人们”中,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着:

师: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幼1:我妈妈是医生

幼2:我妈妈是工厂里的。

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幼1:给病人看病的。

师:哦,给病人是怎么看病的呀?

幼1:要打针。

幼2:给病人听来听去。

幼3:还要给病人配药。

师:除了医生还有什么职业呢?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幼1:警察叔叔会抓坏人。

幼2:(站起来,挠挠头,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师:图片上有什么?谁在做什么事情?这是一件什么工作?这份工作给大家带来什么方便?假如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这些劳动者这么了不起,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

幼:老师,你像个十万个为什么?

音刚落,所有的孩子都笑了起来。

为了达成“育人”这一目标,老师们总是想尽办法紧紧围绕“知识点”展开层层深入的讨论,最后,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在看是丰富多彩的背后,总是在提纲挈领地问: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只注重挖掘活动内容中“礼仪”的形式,“一问到底”式扭曲的活动形式充斥在礼仪教学活动之中,困在“教学”的圈子出不来,成了孩子眼中的“十万个问题”老师。

镜头二: “有礼貌就是不要钱”

礼仪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到“西餐厅”,有的认真地穿起服务员的衣服;有的来到餐厅找到位子拿起菜单“点单”;有的在厨房忙碌地制作“牛排”,一切显得“秩序井然”。

这时,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拉着一个小辫子女孩来到西餐厅,坐下点餐。不一会儿,服务员端上了一盘“牛排”,并说了一句“请慢用。”两个顾客拿起刀叉,这里切切,那里切切,把叉子放到嘴边,吧唧吧唧地“吃”起来。这样三次后,两个顾客站起来,来到服务台,问:“老板,这个多少钱?”老板笑眯眯地,伸出两只手比划着说:“十元。”两个顾客拿出一张上面写着5字的彩纸,说:“我只有5元。”老板说:“那就不要钱吧。”两个顾客高兴地说:“谢谢!”手拉手,高高兴兴地跑开了,多么有礼貌的顾客,多么善良的老板,原来,有礼貌是不要钱。

显然,老师们为了让区域游戏成为孩子习得礼仪的“练习场”,花了很多精力,“精心”布置的区域环境,“精心”投放的游戏材料,让孩子追寻着老师的痕迹,在目标明确的“环境暗示”下规范地“游戏”,在这里,游戏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扮演”,礼仪变成了简单的标识性语言“请”“谢谢”!这样“精心”却不“走心”的区域创设显然是不科学的。

二、把握“三准”,有效开展

礼仪区域游戏,应该是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感受规则的力量、体验交往的浓情,游戏过程中对准关键事件,习得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因此,礼仪区域游戏应符合幼儿生活的逻辑,以幼儿的交往、游戏的需要为主要源泉。

教学活动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缺少站在幼儿发展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正确观念的缺失,改变势在必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基于此,我们教研组马上展开了“礼仪园本课程”建构的深入研究实践,从主题说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入手,实践中反思,反思中跟进,发现“礼仪教育”园本课程有效开展的落脚点应体现在以下三个“准”。

1.找准切入点――真实生活是源泉

体现在主题说明中:以往我们建构主题时,教师考虑的是知识点需要,把礼仪要点分化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其实礼仪来源于生活,又付诸生活,礼仪文化育人离不开生活这一大背景。因此,我们厘清思路,在预设“践礼仪,从体验开始”这一礼仪课程时,我们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关键事件为支撑、以情感内线为线索,从主题说明中清楚地看到,课程思想紧紧围绕生活,从孩子真实生活中来,以幼儿发展这一切入点,建构主题思想,从观念上做好引领。

“践礼仪,从体验开始”这一主题围绕我园礼仪四个方面中的“公共场所礼仪”展开,是幼儿礼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要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关键点在“体验”,落脚点是“实践”,在此过程中激发幼儿尊重、悦纳、感恩、责任等良好的亲社会品质。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需要,抓住与幼儿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点,确定小班――文明小乘客、中班――文明小顾客、大班――文明小游客三个子主题(详见附表)。

在“文明小乘客”主题中,以亲自体验――父母带孩子坐一次公交车为前提,经过公交之旅的集中交流、礼仪情景剧的欣赏、朗朗上口礼仪儿歌的吟诵、音乐游戏的开展等,让孩子们在情境中逐步感知乘车的基本礼仪,体验文明乘车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争做文明小乘客的意识和行为。

在“文明小顾客”主题中,借助家长助教的平台,把超市工作人员请进来,在问答互动中了解超市布局的特点、正确购物的流程及文明购物的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通过“逛超市”的生活体验,“葵花小超市”的游戏体验等,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习得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文明小顾客。

在“文明小游客”主题中,我们让幼儿一起讨论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要求,形成图文并茂的“美丽约定”,引导幼儿文明出游,争做文明的旅游参观者。同时,通过“我当小导游”“设计文明小标识”等活动,从我出发,小手牵大手,讲文明、倡文明。

体现在内容选择上:我们从内容的预设中看到这些内容的选择都是幼儿身边的、孩子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是幼儿教育发生的场所和根基,也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只有融入生活之中,才能焕发和提炼其内在的价值。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对幼儿生活的整理、修饰、提升,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将基本的、必需的礼仪要素给以体现和融入,让每一个活动充满生活的灵动性。

2.瞄准落脚点――真实体验是基础

礼仪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引导幼儿去感受、去操作、去体验。一方面我们积极提供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礼仪情境给幼儿体验尝试,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到真实情境中充分感受、体验,瞄准课程实施的落脚点,在感受中唤醒,在体验中习得。

如“我是文明小游客”主题中“我去过的地方”这一活动,教师首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中国地图的拼图,让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大概的分区(为孩子找到自己去过地方在地图上的位置做准备);接着,让孩子和家长找来孩子出游照片一起回忆印象最深的出游故事,请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孩子和大家分享出游故事做准备);然后把这些有趣的故事、照片根据地区张贴到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没有呈现地点的集中起来,每天中午睡前请孩子分享自己的出游趣事,孩子听了以后发现,出游地点集中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周边,原来我们的家乡很美,孩子爱家乡的情感被点燃。最后,请孩子想想如果大家要出游,最想去什么地方?孩子们的反馈表中,大都选了幼儿园附近的公园,原因一栏中有的说:这样近一些很方便;有的说:那里也很好玩;有的说:选小伙伴都想去的地方,一起玩才开心……显然,这样的活动组织形式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传统教学活动的理解,它打破时间的限制,破除地点的约束,前后贯穿链接,遵循着孩子发展、思维的内在逻辑线索,把孩子的真实体验融入到具体的事件当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怎样才能让孩子文明出游。就是要在真实的体验中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只有在美好情感带动下,一切才会变得顺理成章。

3.对准矛盾点――真实问题是关键

礼仪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转变观念找准切入点,在孩子真实体验中进行之外,我们还发现要对准矛盾点,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矛盾的激发与解决,真正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礼仪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自我的成长与修养,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幼儿;一日生活;交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29-01

大班阶段是幼儿在幼儿园度过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最后一个学年。他们即将从熟悉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充满新奇与挑战的小学生活。他们的交往也逐渐的多起来,发生的矛盾自然也多起来了,但是解决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却很欠缺,这就需要尽快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这也是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是他们学习社会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人格,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会交往呢?

一、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这个阶段正好是孩子们从生活中得到直接经验形成观念的时期,需要大量丰富的环境来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健康成长。因此我园在硬环境创设中进行了思考,让其能够走进幼儿的心里,产生喜爱之情,如:在走廊文化中创建了《温暖的家》主题墙,上面是每个幼儿 的生活照片,让幼儿在心里缩短与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馨、友爱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去交往,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尤为要注重软环境创设,我园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带领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最美教师的事迹》等不同方面的内容,提高了教师师德修养,培养了职业责任感,规范了一日常规,使其将爱的教育真正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同时也为幼儿做出了榜样。

二、基本的礼仪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前提

礼仪教育,不仅是幼儿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交往能力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基本的方式,更是提高我国人民素质,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为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学礼仪、讲文明的良好礼仪氛围,提高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我园研发了幼儿礼仪教材,教材共分为三部分: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教材图文并茂,内容循序渐进,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背景,寓教于乐。再通过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让每个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为提高其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平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的体验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1、有趣的课本剧表演。我园将课本剧引进幼儿一日生活。利用课本及幼儿读物中幼儿喜欢的故事,让幼儿在分析故事情节、扮演喜欢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及相互间的合作中感受快乐,从而形成融洽的幼儿间的关系。

2、丰富的主题活动。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关键是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所以园里结合重大的传统节日,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母亲节开展《我为母亲添红妆》、六一儿童节开展《童心画未来》等主题实践活动,在爱与被爱中丰富了幼儿的情感,懂得了如何孝敬长辈,尊敬他人,如何与同伴快乐的相处,从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

3、自由的区域活动。《指南》中指出要将幼儿 的一日活动与活动区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这也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最好契机,也为幼儿创设了充分自由交往的环境和条件。幼儿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

首先,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的良好常规。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娃娃家里的一个小朋友要将自己的娃娃带到餐厅去吃饭,于是就来到了餐厅区说:“我带孩子来吃饭,请帮我点一碗面可以吗?”正在餐厅干活的的小朋友愣住了,转头看着。我向她们点头示意,洋洋马上走过来说:“好吧。”那个来吃饭的小朋友吃过饭说:“谢谢,再见!”通过以上的事例说明,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各区域游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的平台,增强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其次,鼓励幼儿尝试解决矛盾。自由合作的平台有了,自然矛盾也有了,这时教师要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

四、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桥梁

幼儿的行为习惯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园教育是其重要的途径,但家庭的教育更是不容忽视,熟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足以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恰恰现在的家庭教育却是严重缺失的,盲目地追求高分教育,对幼儿的生活全部封闭,幼儿的终身发展受到了制约。面对此景,我们该怎样改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幼儿园通过家长的微信平台、家园共育、家长开放日等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指南》的内容及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为家庭教育提供及时的养料。再通过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幼儿和谐相处的平台,

五、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

为让幼儿的生活更加社会化一些,我们让幼儿从了解自己的周围环境开始,教师首先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交流的机会,如:在大班毕业季临近,会带着他们去小学部看一看,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异,与哥哥姐姐交流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等等。再通过许多活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生活。如:走进交通岗,带领幼儿去体验交警叔叔的苦与乐,感受他们给社会做出的贡献,知道如何珍爱生命。生活让幼儿的思维和行动有了质的改变,成为他们终生的老师,不断地学会适应生活,尝试交往,获得交往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够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篇11

幼儿行为操即是通过相应的儿歌、歌曲、体操、舞蹈等结合儿童各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编排成操,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社会适应性等,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它是为幼儿提供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活动方式,依据的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即幼儿身体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智力发育、注意力、性格、思想意识等等。

1.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1.1言语行为

幼儿发展阶段,其心理发展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发展。在幼儿初期,幼儿只会简单的语言与人交流,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随着时间的发展,幼儿与成年人的交流以及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语句缺乏连贯性,条理性。话语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幼儿行为操的创编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能力,同时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对某件事情能简单的描述下来。

1.2认知行为

认知即一个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表现在注意力,思维想像,感知觉,记忆方面。幼儿认知的发展表现在感知觉、思维、记忆、注意力方面。从最开始对事物不了解到慢慢熟悉了解的过程。对空间感知,颜色感知交差,基本没有时间感知概念。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初期的对外界环境的不了解到熟悉。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整体的形象描述,对事物形状,颜色,气味的整体认识和感觉。研究表明三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区分圆形,方形,三角形,同时能区分上下方位。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观察,如鱼在鱼缸游泳或者蚂蚁搬家,但是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外界干扰而转移注意力。行为操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动作编排上掺杂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元素。

1.3记忆力

幼儿期主要是无意识记忆为主。幼儿观察外界事物之后,无意识的在大脑形成短暂的记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的记忆产生代替旧的记忆,也主要是形象记忆为主,能记住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幼儿行为操的创编恰恰考虑到了这一特点,动作具体生动,比较直观。音乐节奏活泼可爱,也能够调动起幼儿学习兴趣的爱好,帮助幼儿有意识记住动作的方向。

1.4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事物态度的反应。情绪主要表现在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情感主要表现在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能满足的人需要激起人的积极愉悦的情绪反应。幼儿和成人一样,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幼儿饿了要吃饭,一旦这个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会大哭大闹。幼儿行为操运用了积极、活泼的音乐、正能量的互动,可以很大程度上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无形当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1.5文明礼仪

幼儿文明礼仪包括入园离园礼仪、课间盥洗礼仪、教学活动礼仪、户外活动礼仪、幼儿园进餐礼仪与幼儿园午睡礼仪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幼儿行为操在编排中的音乐都是根据幼儿喜欢的欢快的歌曲进行编排的。幼儿可以根据音乐歌词,从无知到了解,再到认知,慢慢的对行为习惯从小养进行培养。

1.6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具体来说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自己的袜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讲究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帮忙做家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行为操采用了专门的生活礼仪歌曲、文明礼仪歌曲等编排了相关的行为操。

2.幼儿行为操对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意义

2.1行为操对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行为操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有氧运动,音乐欢快、节奏清楚,且动作具有童趣性,相比跑步、跳远、跳高等运动而言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行为意识形成阶段,长期认真坚持做行为操,能培养幼儿正确的体态。行为操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时期幼儿骨骼关节生长发育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正确姿势,促进骨骼的生长。行为操中相对应的加有方位的变化和跑跳,一方面起到提高幼儿协调性、平衡性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正确身体姿势,促进了身体的生长,而且也避免长时间单纯进行非对称性和大强度的地进行特色课间操练习,以防造成心肌疲劳。

2.2行为操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注意的持久性和意志的坚持性较差,观察力有限,想象力也较差,对一些大的肢体动作的操作能力挺强,但是精细的动作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困难。在幼儿行为操的编排当中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有意识的提醒幼儿某些行为,不断的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而且音乐比较欢快,可以转移幼儿疲劳的注意力,幼儿时期的的模仿能力强而思维能力弱,因此在行为操中可以很直观的让幼儿加以模仿。

2.3行为操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篇12

我们尝试着这么做的:

一、对老师进行礼仪培训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礼仪知识。我们购买了不少礼仪方面的书籍,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礼仪资料,又请专家来园做礼仪知识讲座。

其次,开展专题讨论。怎样将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如:同事间的礼仪专题,教师与家长间的礼仪专题,教师与幼儿间的礼仪专题。幼儿礼仪的内容等等。文明礼仪的内容很多,鉴于幼儿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及循序渐进原则,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对孩子文明礼仪提出要求:一是文明的外表,比如说手脸干净、衣着要整洁;二是礼貌的语言,比如见面要会主动问好,请求别人帮助或得到了别人帮助要会说谢谢;和别人分手时要会说再见,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也要说对不起;三是文明的行为,比如要学会谦让,好玩具要一起玩,不能独占,更不能无端攻击别人,学会宽容,被别人无意间碰撞了,要学会宽容别人无意的过错,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他人等。

最后,总结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礼仪教育尝试后,教师们都有了一些感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群策群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共享教育经验。

二、要求家长合作

首先,让家长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园小报,倡议书、家长园地等形式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帮助家长摈弃“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织毛衣时掉了一针,即使以后发现再补总会留下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这丢掉的一针将来就可能成为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重织,而孩子的行为习惯难以重来。因此及时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有责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好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文明礼仪的发展。讲礼貌是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仪,作为家长要自己带头讲文明、讲礼貌,对和孩子起模仿作用。比如家长离园时主动和班级老师、孩子说“再见”,接孩子时主动和班级老师、孩子打招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处于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里,不一味迁就孩子,更不无理要求孩子,不以自己的好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在孩子面前讲粗话,耐心引导孩子,生活中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

三、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礼仪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与不断地提示。针对目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和我园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礼仪教育的初步尝试。

1.关注细节,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有礼仪教育的契机。如每天早晨孩子来园时,从幼儿园的大门到晨检室一直到教室,有值班老师、保健老师、班级老师,用我们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教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播着礼仪的气息,熏陶着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形成了能正确大胆的运用礼貌用语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桌面游戏时,假如来晚了的孩子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我们会提醒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也可以一起玩,学会礼貌和谦让,并体验这样做的快乐。在区域游戏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每个游戏的特点,提醒幼儿在“图书馆”看书时要保持安静,玩别的游戏的小朋友经过“图书馆”的时候也要“脚步轻轻的”不影响“图书馆”中看书的小朋友……

2.选择合适的教材,帮助幼儿丰富礼仪认知

翻开我们的教学参考书,能作为礼仪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如歌曲《我叫轻轻》,故事《萝卜回来了》,《两个好朋友》等等。礼仪教育可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习惯的熏陶。如在组织音乐活动《我叫轻轻》时,可以先问问小朋友:为什么要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轻轻呀?使小朋友懂得心中要有别人,做事是要尽量不影响他人。又如组织语言活动《两个好朋友》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

3.利用生活事例,提高幼儿辨别能力

虽然礼仪教育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但不文明的事情却屡屡在校园里发生。如不少家长将接送孩子的车辆乱挺乱放,甚至堵到了大门口,保安耐心上前解释却招来大声呵斥;园内烟头,装早餐的马甲袋随地乱扔;放学的那一幕更是让人提心吊胆,园门还没有完全打开,家长们便蜂拥而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教室,生怕晚了自己的孩子会被抢了一般,有的家长还大呼小叫地唤着孩子的名字等等。家长的这些不文明行为,任我们教职工苦口婆心,效果甚微。后来,我们想:何不学学媒体的做法,让这些不文明行为曝光,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个反面教材,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教育家长,小手拉大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们将以上典型的现象从监控录像中调出来,给孩子看(当然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我们选内容时注意,尽量不选本班家长)。然后讨论:谁的做法是对的,谁的做法是错的,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强化孩子已有礼仪知识。

4.参加社会实践,巩固礼仪知识

篇13

一、知礼仪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仪,是做事的规范和标准。我们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礼仪。

1.判断美丑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谦让懂礼。教师通过在故事的讲述中,情景剧的表演中让幼儿知道“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他肚子饿了,先送给他吃吧!”这些是对的。反之则是不对的,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学习判断美丑、善恶、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礼仪认知水平。在校园里悬挂了礼仪标语、张贴图片,一张张的笑脸,一句句话语“您先请!”“我跟你做好朋友!”“我来帮助你!”“谢谢你!”……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而然就感知美好,学习礼仪之道。

2.认知礼仪 在交往中有人感到愉悦、好奇,而这种感觉,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因此交往为幼儿获取礼仪知识提供了可能性。如在我们幼儿园,每天园门口都有一位值班老师带领园内的礼仪小分队,主动和教师、小朋友打招呼。这就让每一位进园的幼儿都知道了见面要问好。正如《弟子规》中的“揖深圆,拜恭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三字经的格式创编出一系列三字谣。如:游戏歌、散步谣等每日吟诵,幼儿在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就认知到了正确的交往礼仪。

二、学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需要学习的。尤其是如此小的孩子,更是需要学习。

1.潜移默化的影响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就说明了榜样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园,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早上来园时,老师主动地和幼儿、家长打招呼,道一声:“早上好!”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老师可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待幼儿体验到文明交往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学习的动机,模仿老师发出类似的行为。

2.正确方法的指导 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常因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在活动中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就发生争吵,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藏着不给别人玩。《弟子规》说: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针对这每一个契机,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让他们了解交往中的一些常识,如,礼貌、宽容、合作、分享等,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学习一些基本的交往方法,建立良好的交往规则。如只有一辆玩具小汽车可以两人同玩,或者轮流玩。

三、做礼仪

光知礼仪、学礼仪还不够,必须得守礼仪,也就是做礼仪。我们通过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来让孩子做礼仪。

1.请进来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努力给幼儿提供全方位的社会生活,逐步帮助幼儿扩大交往范围。《弟子规》说:事诸兄,如事兄。我们开展了混领班大带小活动,孩子们一对一带小班孩子去各个游艺活动室进行活动。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令人惊叹不已,一些孩子能耐心询问弟弟或妹妹想玩什么游戏,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遇到较调皮的小班孩子,他们俨然像个大哥哥、大姐姐,和气地进行劝解;一些平时在班内自控力较差的孩子也一改常态,变得认真负责了,在活动过程中始终拉着弟弟或妹妹的手,看着孩子们把弟弟妹妹送回教室后自豪的神情,我们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欣慰,孩子们确实懂事了。

2.走出去 《三字经》说:昔孟母,择邻处。说明了环境的用处。我们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学习资源,带孩子走出去。如到社区去参观访问,给幼儿提供积极表达自己交往意愿的机会,发挥各种环境的综合功能,使幼儿从中提高认识能力和交往能力。还可请家长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让孩子去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的温馨气氛,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技巧之后,让孩子走出家庭接触外面的社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玩等,用种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14

一、当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家都很关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效果如何,让我们来一睹现状。 

片段一:客人老师来班级参观,孩子们看的看,玩的玩。班级老师提醒:快和客人老师打招呼。这时才有些孩子醒悟过来:“客人老师好。”还有些孩子仍只顾自己玩。 

分析:在班级老师提醒后大部分孩子向客人老师问好了,但这是为了听从教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幼儿年纪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提醒,然而被动提醒必然不能让幼儿主动表现。 

片段二:离园时,嘟嘟黏着奶奶要抱,奶奶说东西多抱不了,嘟嘟抱住奶奶的腿大声喊:“我要抱!我要抱!”还赖到地上,用手打奶奶:“坏奶奶!呜……” 

分析:大多爷爷奶奶是“隔代亲”,他们会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过分溺爱的环境造就了孩子心中无他人,缺乏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和感受。 

片段三:棒棒的雪花片不够用了,就去抢晨晨的,晨晨哇哇大哭起来。棒棒立马很顺溜的说“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和老师说,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他不肯给我还要哭。 

分析: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是以说对不起作为终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做了错事只要说对不起就可以,对不起变成一些孩子的万用药。 

上述片段中,孩子们还不明确什么是文明礼仪的举止;在生活中缺少文明礼仪体验和被感染;成人的策略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怎样才能让文明礼仪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呢?面对问题,我们调整了策略。 

二、改进策略 

我们借助“文明礼仪小标兵”系列活动,以知为基础,以情为动力,以行为关键,促使幼儿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文明行为。 

(一)多途径丰富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1.发挥榜样的作用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所以榜样作用毋庸置疑。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教师对幼儿主动呈现的文明言行,成为幼儿的隐性榜样。 

(2)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把幼儿的文明行为告诉全班幼儿。 

2.创设文明礼仪认知环境 

(1)“礼仪墙”受启发:我们将典型的礼仪行为、礼仪小故事布置成礼仪墙,通过教师、家长的引导,让孩子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如:古人好行为、同伴好行为等。 

(2)“文明礼仪行为标准”来提示:“文明礼仪行为标准”通过我们下面的环节过程来产生。 

(二)以幼儿为本,注重体验,激感 

借助“幼儿园文明礼仪小标兵奖章”征集系列活动,促使幼儿对文明礼仪有更多认识和切身体验。 

1.奖章设计 

幼儿园邀请孩子和家长参与“文明礼仪小标兵”亲子奖章设计评选活动。孩子自己设计奖惩标识同时,对奖章所蕴含的意义有了很深的理解和体会。 

2.投票评选奖章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认识,我们把评选奖章的权利还给孩子。每次来园、离园,或是散步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评选区前仔细看、认真评。 

(三)奖章伴随,初显文明礼仪之坚持意志 

好行为贵在坚持。要孩子们坚持做到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行为标准,必须要用多种策略激发孩子们的意志力。 

首先我们从评选时间、评选人数上进行限定。评选上小标兵的孩子周一国旗下集中接受表彰并佩戴奖章,这正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坚持力。其次多样推荐途径,每次评选时,孩子们可以自我推荐或同伴推荐,教师也可以推荐。在评定标兵时具有时效性,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可以随时要求孩子暂停佩戴奖章,等表现稳定时再戴回,或取消佩戴奖章。进步明显或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集体讨论,给与佩戴奖章的机会。 

最后要求师生全方位监督,自我监督,教师随时监督,小伙伴即时监督,全园家长监督。 

这样,孩子们文明礼仪的坚持意志力被无形地建立起来。 

三、教育与反思